You are on page 1of 31

張氏奇經八脈脈法內容大要

1:張氏奇經八脈脈法序……………………………………………………
….2
2:張氏奇經八脈脈法總論及歌訣,………………………………..……3
3:奇經八脈循行圖..…………………………………………………………...5
4:張氏奇經八脈脈法示意圖.………………………………………….….7
5:張氏脈法』與傳統脈學之手法辨..………………….………….….8
6:張氏奇經八脈脈象及常見症狀..……………………..………..….10
7:奇經八脈脈法古論.………………………………………………………..12
8:張氏奇經八脈脈法分論:診法.病例.治療……………………….17
9:張氏脈法之精華節錄及奇經八脈用藥指南…………………. 29
10:張氏奇經八脈脈法臨床體會………………………………………..30

附:張氏脈法脈診記錄單
張氏奇經八脈脈法序
2000 年 10 月 6 日

筆者致力脈診研及及教學迄今已 23 年,最初之時在台北創立“容平脈診針灸研究中心”,從
事針灸及脈診之配合教學及研究。但因學員學習針灸之術後無法應用,故後來即全力注重脈
診之教學。筆者之脈法觀念源自於黃帝內經,首先以教授“大、小、緩、急、滑、澀”六病
脈為主、逐漸教學相長,再配合臨床經驗体會,又發展出“心、肝、脾、肺、腎”之五臟脈
法,最後再研究出“三陰三陽”六氣脈法、並將所有脈法均配上治則及病例解說。至此“張
氏脈法”不論在臨床實用或教授薪傳上已然完備。及至筆者移民美國,並開設健泰中醫診所,
看診時不論何色人種,張氏脈法之威力依然發揚光大。但在診脈時常發現在正常之寸關尺
(依張氏脈法定位法)之前後還有一些奇怪的血管跳動,不禁常加思索,但並無結論。
後蒙此地張孟超醫師、邱子枝醫師大力幫忙搜集資料並共同研究,又再原“張氏脈法”之外,

發展出一套 “張氏奇經八脈” 脈法。此脈法之原始理論固源自古代各大醫家,_

但筆者多方參照現代病理及臨床實症,多方應證,再加精心研究設計,遂又完成了

現代版之“奇經八脈”診斷法則,此奇經八脈診斷法比原張氏脈法之診斷範圍又至

少擴大百分之五十,更加能深入了解患者的症狀及病根,,並根據奇經八脈的脈

象,再推演出更精深的配方組合,臨床看診非常實用。

舉例說明:在張氏脈法中,右寸浮有力代表感冒及上呼吸道發炎,但無法得知是否有下呼吸

發炎,氣管炎。如從奇經八脈之陽維脈就可得知其人有無氣管炎。此亦分別其病之表裡及用

之選擇。如只有右寸脈有力而不見陽維脈則病仍然在表,則當先解表,如妄用裡藥(常見多
人一有感冒打噴嚏、流鼻水之症就立刻服用抗生素。)則必引邪入裡,除原有單純的感冒轉
成氣管炎纏綿難外,其邪亦會傳入六經,引發全身五臟六腑的疾病!。如僅見陽維脈則不需
用解表之藥,直接攻裡即可,診治可謂極為專精!

至此“張氏脈法”又進入另一更新更廣的境界!

現將此脈法敘述如後,盼此書之內容對中醫從業同仁有所助益!

本書之主要目的是循序漸進,幫助讀者學習如何使用張氏奇經八脈法,而不是再重覆已有之
理論,所以對傳統奇經八脈之敘述著墨不多,讀者可自行參考坊間叢書。
張氏奇經八脈脈法總論
歌訣:
任督衝帶陰陽維騰,
寸前尺後部位為要。
次論脈形粗細長短,
再診脈勢虛實和緩。
終以合參五臟六氣,
方藥調和斷無疑義。
何謂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包括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踊脈,陰脈,陽維脈,陰維脈,其主要作用爲調節十二正經之氣血、如
病來邪氣大盛,超過正經之容忍範圍,則其病理脈像出現在奇經,如長江流域之湖泊可調節長江本體之水
量,如長江水量過剩則湖面亦必然升高,反之亦然。

如患者之病邪太甚則五臟大的之正經無法容納其病必滿溢至奇經八脈故診脈時除注意左右寸關尺之脈
象外更要在寸位之前及尺脈之後仔細推尋如奇經之脈象出現但其脈跳動無力則爲不足表示其奇經之氣
血不足供養灌溉五臟六腑之正經亦當補之

如患者寸前尺後並無任何脈象跳動則其病仍在正經故日:”奇經八脈脈象,其脈狀,病則見,不病則不見。”

(其脈象及取脈法去請見下章)

奇經八脈有什麼用處?
一:奇經八脈支脈象除帶脈出現在兩關外,其他均出現在傳統的寸關尺之範圍外,一般醫家多半不了解寸

上尺下還有脈象可供診斷,但人體之病態嚴重時,確會溢出正經外,醫家如果能掌握此奇經八脈之診法,不

用患者多言,也不必追問不休,自然可以深入了解患者體內之狀況,並能說出患者之症狀,患者宣有不心服

口服地接受治療?

二:此奇經八脈之診斷範圍超過原有之張氏脈法,更能掌握以往不甚清楚之症狀,再配合本書中專門配合

奇經八脈之楚方和藥物,療效也比以往增強許多!

<難經>二十七難有云:
『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踊、有陰蹻、有衝、有督、有任、
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日奇經八脈也。

經有十二,絡有十二,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
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济需安行,聖人不能復圖也,此脈絡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奇經八脈脈象亦不拘於寸尺,別道而行,覆溢於寸前尺後。然帶脈則橫圍於腰,繞身一周,約束諸脈,故其脈
象見於關部。

衝、任、督脈皆起於胞中(小腹),一源三歧,脈象俱弦長而直上直下,唯浮沈粗細長短不同耳,而二脈同病
時,脈象也同時出現。例如:腰椎神經壓迫(骨刺)與子宮肌瘤同見,則任脈(著骨鋼絲脈)與督脈(極長之牙籤
脈)二脈象並存。但長短不同。

(註)1:脈於寸前,名之日溢;脈於尺後,名之日覆。

2:尺後之奇經脈如脈形相似者,則需以長短分別之,如督脈最長,爲寸口長度之一倍,陰踊或任脈則較短。
註: 此圖中所繪尺後四條倂列脈象,僅為示意圖。但在人體上實際診病時亦有
可能是倂列出現。也有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重疊出現。
『張氏脈法』與傳統脈學之手法辨正
研習脈診之前必得先學會正確之切脈手法。切脈之手法及定位法,歷代醫家多有敘述,總括起來有三
部九候法、人迎寸口法、獨取寸口法等。但因臨床上之方便及實用,目前之診斷皆以獨取寸口法為主。
寸口是指腕部橈動脈搏動處。前人認為寸口者,脈之大會,又是手太陰肺經所過之處,所謂『百脈皆
朝於肺』。故寸口之脈,一般可直接反映病情的變化。寸口之部位名稱如下:[四診扶微]自肘中至
魚際得同身寸一尺一寸,自肘前一尺為陰之位,魚際一寸為陽之位。太陰動脈,前不及魚際橫紋一分,
後不及肘中橫紋九寸,故古人于寸內取九分為寸,尺部取一寸為尺。以契『陽九陰十』之數。即是以
同身寸的長度,位于魚際後橫紋處算起,去掉一分,另取一寸九分為寸口脈的長度。以高骨定關,關
前為寸,關後為尺。又如[難經]第二難解釋『關』是為分界線,沒有長度位置,亦有人將一寸九分
之寸口脈又在左關前分出人迎,右關前分出寸口,並把寸、關、尺分成均勻的三等分,此與實際不符
且不便於臨床應用。實際上傳統醫經中所述切脈之手法及醫者之定位法,經筆者臨床比較試用,發覺
多有不當,臨床時不能與實際病況相配合。故筆者在此將『張氏脈法』切脈之手法,敘述如下,診斷
時可得
到較精確之結果:
(一)切診時,應該先以醫者之左手切病者之右手,再以右手切病者之左手,決不可以單手切病者雙
手之脈。病者右手之脈理狀況應主全身『氣』之進退,亦主肺循環之狀況,屬陽、屬表,故當先在右
手研究其外經之病理變化。左手主全身『血』氣之衰旺亦為體循環狀況。屬陰、屬裏,故次當在左手
體會其血分之病理及生理變化。
(二)定位法:醫者運用自己雙手於診脈寺,均應自病者之外(橈)側切入,將食指(寸)及中指
(關)之『指縫』壓在腕後高骨之最高點上,或將醫者食指之中心,平搭於病者腕後第二道橫紋上。
三指務必平按於病者之脈管上以手指之螺紋中心處切脈。中指微縮入,使指夫成直線平齊,萬不可用
指尖切脈。一般人均以為指尖之靈敏度較高,當然應以指尖來切脈,但指尖之範圍太小,有時不夠涵
蓋病者之脈管。再者,本書中所提及之極為特殊『脈中脈』,必須採用橫向推滾之手法才能感覺得到,
故用指尖切脈,必無法體會一些精密之脈理變化。此時可用醫者之大指頂住病者腕背,比較可以自由
施力。(請見圖片)
『張氏脈法』之定位及取脈法
關於醫者診時施力之方法:臨床應用時,一般來說剛接觸到皮膚即為輕取(舉),用力按而不接觸筋
骨即為重取(按),介于輕重之間者為中取(尋)。輕取最明顯的脈叫『浮』,重取最明顯的脈叫
『沉』,中取最明顯的脈為『中』。舉、按、尋是區別脈浮、沉、中的辦法,也是區別脈深淺部分的
方法。若區別各部脈的形狀則須用推、單按與總按的方法。
推法是指:手指處於脈管垂直的方向,橫著推尋脈的粗細,上下左右尋求脈象形狀。此法極為重要,
推滾時可觸感到血管中另有一極細之脈,臨床診斷非常實用。
傳統之脈法均稱腕後之高骨為關,實在不知根據何理,臨床時百無一驗。腕後之高骨實應為本法所述
之『寸關之間』方為正確。此法雖與所有古書中之敘述不同,但經筆者多年實踐體會,研究極為準確,
學者如能細心鑽研必可得人之所不能得!
至於臟腑之分配,『張氏脈法』之研究與古不同,應如下述:
(一)右手
(1)右寸之脈象屬『肺』之病理變化。『肺』者即代表所有呼吸系統之病變,其脈浮沉皆有力。肺雖
與大腸相表裏,但大腸之病脈,應視『陽明脈』之有無而斷之,決非浮取為大腸脈,
沉取為肺脈。左右三部『臟』『腑』病變之分別皆同此,決不可認為浮為陽則為腑之脈,藏為
陰則沉脈必主臟。醫者不可不知 2)右關屬「脾』即消化系統,脾胃相表裏,『微沉』為太陰脾脈,
則為陽明胃脈。
(3)右尺主生殖與排泄,受之於父母故又稱”先天腎氣”,其脈常見『微沉有力』。亦主三
焦利水之功能。如見『大而長』之太陽膀胱脈,則主泌尿系統之病變。(二)左手
(1)本寸屬心,主血管系統之病變,其脈微釣,微浮而有力,心與小腸表裏,如見『大而長』之太陽
脈方為小腸之病變。
(2)左關屬肝亦主藏血及新陳代謝。其平脈為『微弦』。肝膽、相表裏,如見『弦大而浮有力』之脈
則為少陽膽之相火。
(3)左尺屬後天腎氣,主生殖、發育。平脈當『微沉而有力』,如見『大而長』之膀胱脈,亦主泌尿
系統之病變。
三部(寸、關、尺)及其分配臟腑,自[內經]以來有許多學說,但都和[內經]大同小異。茲將幾
部主要脈學書籍及『張氏脈法』對寸、關、尺三部分配臟腑的記載列表如下:
陰則沉脈必主臟。醫者不可不知。
(1)臟病與腑病之分別,不可以脈之『浮』『沉』別之,如右寸為肺及大腸,但不可認為肺為五臟屬
陰,則其病脈必為『沈』。大腸為六腑屬陽,則其脈必為『浮』,此為錯誤的推論。臟病或腑病之分
別應以『六氣脈』之觀念來診斷,如肺為『太陰』,大腸為『陽明』,其脈各有其特色(詳見五臟及
六氣脈篇)。
(2)右尺所謂三焦為肺、脾、腎三者對水分平衡之功能而言,故水平衡出現障礙,如氮血症,甚者尿
毒症者均由右尺診之(詳見第十篇太陽脈)。

部位 寸 關 尺
臟腑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文獻
心、膻 肺、胸 肝、 脾、 腎、腹
內經 腎、腹中
中 中 膈 胃 中
心、小 肺、大 肝、 脾、 腎、膀
難經 腎、命門
腸 腸 膽 胃 胱
心、小 肺、大 肝、 脾、 腎、膀
脈經 腎、三焦
腸 腸 膽 胃 胱
腎、大
心、包 肺、膻 肝、 脾、 腎、山焦、
景岳全書 腸
格 中 膽 胃 小腸、命門
、膀胱
肝、 腎、膀
心、膻 肺、胸 脾、
醫宗金鑒 膽 胱 腎、大腸
中 中 胃
、膈 、小腸
             
後天腎
心、小 肺、大 肝、 脾、 氣 先天腎氣
張氏脈法
腸 腸 膽 胃 腎、生 腎、泌尿

奇經八脈脈象及常見症狀: 2000 年 10 月 12 日星期四


註:本脈法為張氏脈法之延伸,學者應先學會張氏脈法中之特殊定位手法,及基本概念,
方能學習此套奇經八脈法。(請見拙著“脈診發微”)
研習脈診之前必得先學會正確之切脈手法。切脈之手法及定位法,歷代醫家多有敘述,總
括起來有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法、獨取寸口法等。但因臨床上之方便及實用,目前之診斷
皆以獨取寸法為主。寸口是指腕部橈動脈搏動處。前人認為寸口者,脈之大會,又是手太陰
肺經所過之處,所謂『百脈皆朝於肺』。故寸口之脈,一般可直接反映體內各器官病情的變
化。

實際上傳統醫經中所述切脈之手法及醫者之定位法,經筆者臨床比較試用,發覺多有不當,
臨床時不能與實際病況相配合。故筆者在此將『張氏脈法』切脈之手法,敘述如下,診斷時
可得到較精確之結果:

(一)切診時,應該先以醫者之左手切病者之右手,再以右手切病者之左手,決不可以單
手切病者雙手之脈。病者右手之脈理狀況應主全身『氣』之進退,亦主肺循環之狀況,屬陽、
屬表,故當先在右手研究其外經之病理變化。左手主全身『血』氣之衰旺亦為體循環狀況。
屬陰、屬裡,故次當在左手體會其血分之病理及生理變化。

(二)定位法:醫者運用自己雙手於診脈時,均應自病者之外(橈)側切入,將食指(寸)
及中指(關)之『指縫』壓在腕後高骨之最高點上,或將醫者食指之中心,平搭於病者腕後
第二道橫紋上。三指務必平按於病者之脈管上以手指之螺紋中心處切脈。中指微縮入,使指
尖成直線平齊,萬不可用指尖切脈。一般人均以為指尖之靈敏度較高,當然應以指尖來切脈,
但指尖之範圍太小,有時不夠涵蓋病者之脈管。再者,本書中所提及之極為特殊『脈中脈』,
必須採用橫向推滾之手法才能感覺得到,故用指尖切脈,必無法體會一些精密之脈理變化。
此時可用醫者之大指頂住病者腕背,比較可以自由施力。(請見圖片)

至於臓腑之分配,『張氏脈法』之研究與古不同,應如下述:

註:此處之臓腑分配法係指正經之寸關尺而言奇經八脈所代表之臓腑病變不在此限有時奇經
八脈之病變出現之部位和傳統之部位分配不同

如見奇經之脈出現則多半表示其經所過之處會出現病裡理意義 ®“奇經八脈脈象,其脈狀,病
則見,不病則不見”。
(一)右手(1)右寸之脈象屬肺』之病理變化。「肺】者即代表所有呼吸系統之病變,其脈
浮沈皆有力。肺雖與大腸相表裏,但大腸之病脈,應視『陽明脈』之有無而斷之,決非浮取
為大腸脈,沈取為肺脈。左右三部『臟』『腑』病變之分別皆同此,決不可認為浮為陽則為
腑之脈,藏為陰則沈脈必主臟。醫者不可不知。

(2)右關屬『脾』即消化系統,脾胃相表裏,『微沈』為太陰脾脈,『短』則為陽明脈。
(3)右尺主生殖與排泄,受之於父母故又稱”先天腎氣”,其脈常見『微沈有力』。亦主三焦利
水之功能。如見『大而長』之太陽膀胱脈,則主泌尿系統之病變。

(二)左手
(1)左寸屬心,主血管系統之病變,其脈微鉤,微浮而有力,心與小腸表裏,如見『大而長』之太陽脈方為小腸
之病變。颜陰少陽

(2)左關屬肝亦主藏血及新陳代謝。其平脈為『微弦』。肝、膽相表裏,如見『弦大而浮有力』之脈則為
少陽膽之相火。
(3)左尺屬後天腎氣,主生殖、發育。平脈當『微沉而有力』,如見『大而長』之膀胱脈 ,
亦主泌尿系統之病變。

****病理解釋:奇經之病理意義已如前章所述,如見奇經之脈出現,則表示其經所過
之處會出現病態。有時奇經八脈之病變出現之部位和傳統之部位分配不同(所有奇經八脈均
同此理)。
以下是常見之脈象及症狀:

·1:督脈:其脈實弦粗有力,虛則無力。特點為極長,遠超過尺部,至少為寸口長度之一倍。

(不論左右手以下均同)

主手足拘攣、震顫、抽播、外感風寒、頭痛、牙痛、喉痛、目赤腫痛、腿膝腰酸背痛、頸
項僵直盗汗等症。

2:任脈:尺後之脈極細極硬有如鋼絲弦長(似著骨脈)實症則跳動有力,虚則弦細長而無
力。但不如督脈之長。(左右尺均可能出現,以下均同)。

主痔瘡、小便不利、尿血、崩漏下血、咳嗽、吐血、牙痛、咽喉痛、胸腹疼痛、噎膈、嘔
吐、反胃等症。
3:衝脈:尺後粗弦長有力比督脈粗有力但不如督脈之長,實則有力,虛則無力,但不如督
脈之長。主心胸脘腹疼痛、胸悶、氣急、酒食積聚、反胃、腹瀉腸鳴、腸風下血等症。

4:帶脈:其脈出現於兩關,實則浮有力,虛則沉弱無力。

主肢體麻痛拘巒、發熱、頭風痛、頸椎腮頰痛、目刺痛、齒痛、咽痛、頭眩、耳鳴、皮膚
風疹搔癢、筋脈牽引不舒、腿痛、脅肋疼痛等症。

5:陰踽脈:尺後弦細長有力但不若任脈之僵硬,亦可有粗細軟硬之分,實則有力,盧則無
力。

主咽喉氣塞、小便淋漓、膀胱氣痛、腸鳴、腸風下血、吐瀉、反胃、便祕、腹中積塊、胸膈
噯氣、皮膚風疹搔癢、食道痙攣等症。

6:陽蹻脈:其脈見於寸之上,另見一小血管向直上延伸,亦可有粗細軟硬之分,實則有力,
虛則無力。

主頭部疾病、舊傷、腦部手術、腦血管阻塞、頭痛、偏頭痛、頸項僵直、手足麻痺、腰酸背
痛腳跟痛、惡風、自汗汗多、目刺痛、眉稜骨痛、耳聾、耳鳴、鼻血、過敏性體質等症.
7:陰維脈:其脈見於寸之上,另見一小血管向小指方向延伸,亦可有粗細軟硬之分,

實則有力,虛則無力。

主心臟血管疾病、心胸痛、胸脘滿悶否脹、腸鳴瀉泄脫肛、反胃噎膈、腹中痞塊堅硬、脅肋
疼痛等症。
8:陽維脈:其脈見於寸之上,另見一小血管向大指方向延伸,亦可有粗細軟硬之分,
實則有力,虚則無力。

古論一、衝脈:

<脈經>1、脈來中央堅,徑至關者,衝脈也。

2、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沈之俱有陰,陰陽皆盛實者,此為衝督之也。

3、尺寸脈俱牢,直上直下,此為衝脈。胸中有寒疝也。

4、動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瘕疝,絕孕,遺矢溺,脅支滿煩也。

5、衝督之脈者,十二經之道路也,衝督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于寸口,其人皆苦
恍惚狂痴。不者,必當猶豫有兩心。

<瀕湖脈學>
1、直上直下,牢則為衝,逆氣里急

<素問>1、衝脈為病,逆氣里急

2、寒氣客于衝脈............故喘應動手。

3、衝脈者........與陽明合于宗筋.........故陽明虚則宗筋
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4、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八脈八穴治症歌>

1、九種心痛延悶,結胸翻胃難停,洒食積聚胃腸鳴,水食氣疾膈病,臍痛腹疼脅脹,
腸風虐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瀉公孫立應。

古論二、任脈:

<脈經>1、寸口脈來緊細實長至關者,任脈也。動苦少腹繞臍下,引橫骨,陰中切痛。

·2、前部横寸口邊丸丸,此為任脈也,苦腹中有氣如指,上搶心,不得俯仰,拘急。

<瀕湖脈學>
1、直上直下,緊則任脈。七疝瘕堅。

<素問>1、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為瘕聚。

<靈樞>1、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
<八脈八穴治症歌>

2、痔虐便腫泄瀉,唾紅溺血咳痰,牙疼喉腫小便難,心胸腹疼噎咽產後發強不語,
腰痛血疾臍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癰多散。

古論三、督脈:

<脈經>1、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

2、脈來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脈也。

3、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疾。

<瀕湖脈學>
1、直上直下,浮則為督。脊強癲癇

<素問>1、實則脊強反折,虛則頭痛。

2、衝任為病........從少腹上沖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其女子不孕 ,
癃、痔、遺溺、嗌乾。

<靈樞>1、實則脊強,虛則頭重。

<大成,八脈八穴治症歌>

1、手足拘攣戰掉,中風不語,癲癇,頭痛眼腫淚漣漣,腿膝背腰痛遍,項強傷寒
不解,牙齒腮腫喉咽,手麻足麻破傷牽,盜汗後溪先砭。。

<難經>1、脊強而厥。

古論四、帶脈:

<脈經>1、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

2、左右繞臍腹腰脊痛,沖陰股也。

3、動苦少腹痛引命明,女子月水不來,絕繼復不止陰辟寒,令人無子,男子少腹拘
急,或失精也。

<瀕湖脈學>
1、關左右彈,帶脈當快。

2、帶下,臍痛,失精。

<素問>1、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大成,八脈八穴治症歌>

1、手足中風不舉,痛麻發熱拘攣,頭風痛腫項腮連眼腫赤痛頭旋,齒痛耳聾咽腫,
琈風搔癢筋牽,腿疼脅脹肋肢偏,臨泣針時有驗。

<難經>1、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明堂>1、女人少腹痛,里急瘛瘲,月事不調,赤白帶下。

<楊氏>1、帶下,漏經。

<張子和>1、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于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
絕,是為白帶。

古論五、陰蹻脈:

<脈經>1、寸口脈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

2、動苦癲癇,寒熱,皮膚淫痹,又為少腹痛,里急,腰及髖下相連陰中痛,男子
陰疝,女子漏下不止。

<瀕湖脈學>

1、尺左右彈,陰蹻可別。

2、陰蹻為病,陰緩陽急。
<素問>1、

<靈樞>1、陰氣盛則瞑目。

2、目中赤痛,從內眥始,取之陰蹻。............癃,取之陰蹻,及三毛
上及血絡出血。

針灸大成、八脈圖並治症穴>

1、喉塞,小便淋澀,膀胱氣痛腸鳴,食黃酒積腹臍并,嘔瀉胃翻便緊,產後昏迷
積塊,腸風下血常頻,膈中快氣氣侵,照海有功必定。

<難經>1、陰蹻為病,陽緩而陰急。

<經絡學>
1、下肢運動功能,內側肌肉拘急。
古論六、陽蹻脈:

<脈經>1、寸口脈前部左右彈者,陽蹻也。

2、動苦腰背痛,又為癲癇,僵仆,羊鳴惡風,偏枯,頑痺,身體強。

3、兩手陽脈浮而細微綿綿不可知,俱有陰脈,亦復細綿綿,此為陰蹻陽蹻之脈也 。
此家曾有病鬼魅風死,苦恍惚亡人為禍也。

4、診得陽蹻病拘急,陰蹻病緩。

<瀕湖脈學>

1、寸左右彈,陽蹻可別。

2、陽蹻為病,陽緩陰急。

<素問>1、邪客足陽蹻之脈,令人目痛從內貲始。

<靈樞>1、陽氣盛則瞋目。

<針灸大成、八脈圖並治症穴>

1、腰背屈強腿腫,惡風自汗頭疼,雷頭赤目痛眉稜,手足麻攣臂冷,吹乳耳聾鼻
衄,癇癲,肢節煩憎,遍身腫滿頭淋,申脈先針有應。

<難經>1、陽蹻為病,陰緩而陽急。

<經絡學>
1、下肢運動功能,外側肌肉拘急。

古論七、陰維脈:

<脈經>1、寸口脈從少陽斜至厥陰,是陰維也。

2、診得陰維如貫珠者,男子兩脅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瘡狀。

3、診得陰維脈沈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

4、苦癲癇僵扑失音,肌肉痺癢,汗出惡風,身洗洗然。
5、寸口脈沈著骨,反抑其手乃得之,此腎脈也,動苦少腹痛,腰体痠,癲疾刺腎俞
七分,又刺陰維入五分。
<瀕湖脈學>

1、尺外斜上,至寸陰維。

2、陽維脈病,胸脅刺筑。

<素問>1、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

<針灸大成、八脈圖並治症穴>

1、中滿心胸痞脹,腸鳴泄瀉脫肛,食難下膈酒來傷積塊堅橫肋搶,婦女脅疼心痛,
結胸。里急難當,傷寒不解胸膛,瘧疾內關獨當。

2、<難經>1、陰維為病,苦寒熱。

古論八、陽維脈:

<脈經>1、寸口脈從少陰斜至太陽,是陽維也。

2、苦肌肉痹癢,皮膚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顛仆羊嗚,手足相引,甚則不能言。

3、診得陽維脈浮者,塹起目昡,陽盛實,苦肩思,洒洒如寒。

<瀕湖脈學>

1、尺內上斜,至寸陽維。

2、陽維脈病,寒熱目眩僵仆。

<素問>1、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
<靈樞>1、

<針灸大成、八脈圖並治症穴>

1、肢節腫痛膝冷,四肢不遂頭風,背胯內外骨筋攻,頭頂眉稜皆痛,手足熱麻盜汗,
破傷眼腫睛紅,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為重。

<難經>1、陽維為病,苦寒熱。

2、陽維維于陽,陰維維于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五,陰礄脈
張氏脈法之精華節錄::
牙籤脈=形如牙籤.弦細有力而長.多見於尺後.(如極長即等於奇經八脈中之陰蹻脈.)
主神經系統受壓迫發炎骨刺椎間盤凸出......右手主上焦.左手主下焦.

鋼絲脈=比牙籤更細更硬更有力.多見於尺後.(如極長即等於奇經八脈中之任脈.)
主症同上.更加嚴重.

油脈=六部脈沉.粗弦有力.但脈管之外緣不清.多半較硬.主粥樣硬化.高血壓.

烏龜脈=指下感覺如小烏龜之背殻.脈形上拱.如在尺部.主尿酸或攝護腺肥大.紡
錘脈=指下感覺如小烏龜之背殼.脈形上拱.但其尾部另有一弦細長之脈.
整體形如紡錘.故名之.主軟組織受傷發炎.右手主上焦.左手主下焦.
少陰脈=為肱動脈.用之診斷隱藏型高血壓.

奇經八脈用药指南
1:當歸:辛甘苦溫入心肝脾,治衝脈帶脈為病,為血中气药。
2:吳茱萸:治衝脈為病气逆裡急,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
3:羌活:治督脈為病,周身百節痛。(外感風寒)
4:蒿本: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外感風寒)
5:鹿角:功專滋補,益腎強骨,生精血,能通督脈。
6:龜板:治一切陰虚血弱之症,能通任脈。
7:王不留行:甘苦平陽明衝任血分之葯
8:石英:甘辛溫,重鎮怯,潤去枯,治心神不安,肝血不足,走衝任二經,
煖子宮,療女子血海虚寒不孕。
9:蛇床子:苦平無毒專治陰蹻為病之陽痿帶下宮寒不孕外陰搔癢風濕瘡
癬.
10:白微:苦鹹寒陽明衝任之葯,利陰氣清血熱調經(主治:發熱、四肢
浮腫、骨蒸潮熱、小便淋漓刺痛、肺熱咳嗽=腎火衝脈督脈)治婦科
可配合王不留行
11:黄柏知母:衝、任火熱(龍膽瀉肝湯配知柏地黃丸可降衝任火旺清瀉
相火寧神定志)
12:遠志:入少陰、辛能散鬱可散帶脈之收斂(兩關或左關沉細有力=收
斂過度)
13:前胡:清帶脈火旺所引發之風熱火!!(感冒而見兩關浮有力之脈)
14:升麻:緩帶脈之縮急。治崩中帶下舒肝解鬱(兩關或左關沉細有力=收斂過度)
奇經八脈之部位分配和正經之五臟六腑不同
1、陽維脈粗而有力---下呼吸道發炎(氣管炎)。肺火、氣管炎 -痺症(風濕

關節炎).肩背痠痛。

2、陽維:頭暈、頭痛、肩背酸痛、外感風寒或風熱所引發。

3、陽維:脈尾大頭小,如椎狀---收斂過度-氣喘。

4、右寸浮有力,但陽維正常--上呼吸道發炎。

5、陽蹻脈沈緩----上焦(包括頭部、腦部)有瘀血、或舊傷。

6、陰維弦細無力---五更瀉、腹瀉,心臟無力-虚寒。

7、陰維脈粗長有力--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心血管疾病。

8、陰蹻--便秘,皮膚病(三陰受傷)。腸風下血---陰蹻+衝脈(脈象同時同位)。
衝脈(油+硬)----酒肉太多,中毒性腸炎,腹瀉,腎火。

9、陽蹻弦細有力---偏頭痛、頸項強硬、腦病或頭部舊傷.

10:腸風下血----衝脈陰蹻

11、乳房病---任,陽蹻,衝脈

12、尺後遠處出現小烏龜脈(陰蹻)----下焦瘀阻腫脹腸風下血

如兩尺出現明顯之腎火衝脈則必問其人有無服用或外用任何賀爾蒙。如無則表示其人本身何

賀爾蒙不平衡、兩者均為易得乳癌、膀胱癌、子宮癌之脈。如兩尺腎火極旺再加浮燥有力之

肝火、其人必是化學物品之中毒。

七味湯:埔銀秦皮炮仔草白薇蚶殼草鼠咬黃珠仔草(或茶匙黃)
肝 1:仙丁虎根白 1 白 2 肝 2

肝 2:黃水茄丁豎屋虎杖敗醬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

白 1:水丁香丁豎屋咸豐草

白 2:鳳尾草鴨舌黃虎咬黃炮仔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