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特色村镇地区空间基因保护及利用关键技术
探索
——以闽江流域中下游特色村镇地区为例

姜  红  陈凯芳  罗兴与

摘要: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之外,大量具有空间特色的连片村镇地区是历史文脉、空间变迁
的重要载体。在目前各类规划编制及管控体系中,尚缺乏对此类村镇地区保护和改造的有效导控方法,需要
研究特色村镇地区空间基因的保护及利用关键技术。本研究以我国东南片区特色村镇的典型地区— 闽江流
域中下游特色村镇地区为例,采取空间基因识别、评价、保护和利用方法,对特色村镇地区开展多空间尺度、
多要素类别、全历史时期动态的聚落时空分析,识别并提取地域性营造及聚落形成的关键空间基因;从空间
基因特征识别和时代发展适应性评价的两个维度入手,对传统空间基因进行转译再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在地
性规划技术导控体系,为我国其他区域特色村镇空间基因保护及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空间基因;在地性;特色村镇地区;保护与改造;闽江流域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1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章编号:1009-1483(2022)07-0094-09  文献标识码:A
94
小城镇建设

Exploring the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Village Areas in a Space Gene Way: A Case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Study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 Areas in the Middle and Downstream of Minjiang River

JIANG Hong, CHEN Kaifang, LUO Xingyu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re are still
plentiful contiguous villages and towns with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s rural areas, which are also important
carriers of regional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spatial transitions. Current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systems are lack
VOL.40  NO.7 JUL. 2022

of effective guidances and regulation method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uch spaces. So, it is vital
to develop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patial genes in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Taking the typical area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in southeastern China,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adopts the composite method of spatial gene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o carry out multi-spatial scales, multi-elements categories and long-duration
history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The research proposes to identify and extract the key spatial
genes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s and settlement formations, and to translate and regenerate traditional spatial gene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spatial gene feature identification and zeitgeisty adaptive evaluation.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an optimized solution and reference for rural locality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and towns around China.
[Keywords] space gene; locality; characteristic village area;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Minjiang River basin

引言 护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基于“要素—类别”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级传统村落保 的制度设计对我国特色类村镇保护起到历史性重要
————————————————————————————————————————————————————————
基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规划技术研究”(编号:2019YFD1100700)。
作者简介:姜红,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院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陈凯芳,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院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工程师。
罗兴与,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院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助理工程师。
文化保护与传承

作用 [1]。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之外,特 上,强调关联性、层次性 [1]。重视特色村镇地区的


色村镇地区① 是我国人居环境历史文脉、空间变迁 普遍特色价值,通过研究在地特有的具相对稳定性
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传统营造智慧,展现特色鲜明 的空间组合模式,探究具体空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
的空间肌理。 因。主要方法包括(1)基因提取——以关联性的视
20 世纪以来,国际建筑遗产保护经历了从建筑 角,强调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互馈—耦合的
到街区再到城镇的整体化过程,不断扩大保护的价 过程,来验证分解后的要素能否反向合成整体结构,
值要素和范围。从 1964 年《威尼斯宪章》到 1982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基因提取过程。(2)基因评
年的《佛罗伦萨宪章》再到 2011 年 UNESCO 颁布 价——对提取后的特色要素开展是否符合当代发展
的《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HUL)的建议书》,文 需求的适宜性评价 [11]。(3)基因转译——将经过
化景观概念逐渐成为主流。从 1930 年代的民居研究 提取后的空间基因组合落实于空间布局、街道系统、
开始,我国人居环境保护研究不断发展,2015 年中 形态分区、景观体系和开放空间等具体规划中,使
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 新生成的结构保持地方空间特征,将历史文脉延续
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到空间的未来发展 [12]。
相较于传统的分要素分系统的规划导控技术,融合 2 空间基因视角下的闽江中下游流域特色
② [2]
了空间—自然—人文互动过程的“空间基因” , 村镇
是更适用于地区性整体保护与改造的技术与方法。 我国东南地区的整体地理特性是山地丘陵覆盖
本研究以我国东南片区特色村镇的典型地 广、平原少,山涧、溪流、江河汇聚入海;历史文
区——闽江流域中下游特色村镇地区为例,采取空 化上主要呈现为多次的南迁汉文化和原生百越文化
间基因识别、评价、保护和利用方法,对特色村镇 的融合,宗族文化繁盛至今。城市和商贸集镇出现
地区开展多空间尺度、多要素类别、全历史时期的 在交通便利、土地富饶的平原地区,村落零散分布 95

小城镇建设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动态聚落时空分析,识别并提取地域性营造及聚落 于沿海和山地丘陵 [13],具有长时段的历史、空间连
形成的关键空间基因;从空间基因特征识别和时代 贯性,其中包含从世界文化遗产,到各级历史文化
发展适应性评价的两个维度入手,对传统空间基因 名镇名村,到传统村落,再到具有典型山水特色的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进行转译再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在地性规划技术导 一般聚落,能充分体现空间基因的“层次性”。
控体系。 本研究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生产方式三大
1 空间基因理论综述 方面,借鉴施坚雅所提出的中国宏观区域理论、金

VOL.40  NO.7 JUL. 2022


在面对特定的生存要求和环境限制时,建筑营 其铭的中国农村聚落类型、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
造和聚落类型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与之适应, 建筑学者们针对本土建筑区系等相关研究 [8,14-16],根
形成空间“在地性”特征,并随着历史发展和技术 据空间基因方法,划分我国东南地区的特色村镇分
进步而产生变化。城市形态学自 1960 年代发源于西 区。闽江中下游特色村镇地区从属于东南地区的闽
[3]
欧,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从着重描述城市 南东滨海丘陵亚区,是孕育了闽东语系的文化核心
物质形态视觉表现的形态类型学;到探究功能和形 区域 [1](见图 1)。闽江流域中下游流域是中国东南
态相适应性的、解释空间特征生成的空间形态学; 地区丘陵河谷地理片区的典型代表;历史发展稳定
再到纳入生命学视角,将城市视为复杂生命体系统, 性较高,部分村庄开基早至唐宋;明清时期的山林
[4]
从“形态基因”着手,揭示其传承规律 。近年来, 开发和航运大大推进了本区域的聚落发展 [17],随着
我国学者对“形态基因”相关研究主要从人文地理 现代陆路交通的发展,闽江支流航运优势明显弱化,
和建筑及城乡规划领域展开,包括:胡最、刘沛林 区域交通优势不再,传统聚落也因此连片保留程度
为代表的人文地理领域提出的视觉景观识别及组成 较好。
[5-7]
形态基因图谱的方法 ;建筑学领域侧重研究宅形 基于“在地性”保护的空间基因视角,本研
[8]
与结构类型的系谱 ;城乡规划领域开展图谱的组 究的技术路线主要包含了多尺度连续的空间基因识
[4,9]
合模式提炼及内容解译研究 。但空间基因的识别、 别方法、强调适应性评价的空间基因提取技术和结
[2,10]
解析、传承等阶段仍存在较多难点和薄弱环节 。 合传统营造理念和现代科技的转译逻辑三大部分
空间基因方法在关注空间的个体特色差异基础 (见图 2)。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2.1 多尺度连续的空间基因识别方法 延续整体区域的营造传统,在保护的同时实现特色


本研究按照“流域—村域—组团—院落”四大 的可持续发展。
[11,18-20]
层级划分空间,根据对相关研究方法的总结 , 2.3 结合传统营造理念和现代科技的转译逻辑
提出多尺度连续的空间基因识别方法,并针对本地区 适宜传承的空间基因还需要转译落实到具体的
特色进行调整,包括:(1)地域景观结构;(2)选 空间规划设计上,应基于大量的实际现场踏勘避免
址及山水格局;(3)组团逻辑与成因;(4)营建 假设和臆测 [12],通过图解、定性、定量、定界等具
逻辑和禁忌(见图 3)。 体方法 [22-24],展现出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典型特征。
2.2 强调适应性评价的空间基因提取技术 3 空间基因提取和特色规划技术导控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生活的需求对空间发展提 为使本区乡村在新时代发展中能通过对优秀传
出了新的要求,进行空间基因的在地性发展评价是 统空间基因的传承和利用,整体更新再生成为新的
[4]
在传承延续地区特色核心基因的同时 ,剔除不相 经济增长动力和文化繁荣的依托,基于前文的技术
[21]
符合的次要基因,选取“最能适应于变化的” , 路线,本研究提出本区的空间基因传承与规划技术

96
小城镇建设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VOL.40  NO.7 JUL. 2022

图例
闽东山地丘陵亚区
闽江中下游流域
特色村镇地区

图 1 闽江中下游流域特色村镇地区区位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 产业经济 形态模式 发展源流 深层结构 现代需求 保护传承 发展利用

提取共显特性 流域 长时段历史 政治制度 生态 图解、定界、定量、定性


村域 移民史 科学技术 生产
组团 特殊事件 经济发展 生活
限制区域尺度 适宜的空间选址、利用
建筑 …… 政策法规 文化

在地性规划
划分特色村镇地区 识别特色空间基因 评价在地发展适宜性 转译锚固设计演绎 设计落地

在地性规划导则 导控

图 2 研究整体技术路线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文化保护与传承

导控方法。 在流域尺度上,本区典型空间基因为“四望为
3.1 基于多尺度空间层级,识别特色空间基因 界,水路相连”(见图 4a)。闽江中下游流域具
通过地图、文献、福州市历史建筑普查等资料, 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大部分聚落位于
本研究对闽江中下游流域进行了多尺度连续的空间分 滨水平原谷地,少数位于山间平原。明清时期,随
析,识别本区空间表征并识别其空间基因(见表 1)。 着闽江下游的村镇经济繁荣,区内的山林经济和水

基础资料 空间分析 识别组合


历史地图文献 特色空间表征 ① 地域景观结构
历史建筑普查资料 多尺度空间组织方式 ② 选址及山水格局
国土调查数据 图底关系、聚落肌理 ③ 组团逻辑与成因
遥测影像 建筑原型、元素 ④ 营建逻辑与禁忌
…… ……

图 3 空间基因识别技术方法路线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屏峰山

落头隔

尾湖山

石柱山

笔架山

观音岩

大喜村 月洲村
白村村
图例
道路

水体
坵演村
97
河滩地
田地

小城镇建设
建物
春光村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a 四望为界,水路相连 b 水汭为基,近水园田
图例
道路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水体
宫庙
祖厝宗祠
清朝建筑
清末民国建筑
民国建筑
建国后建筑 图例
宗族组团 走廊

VOL.40  NO.7 JUL. 2022


辅助用房
主要房间
厅堂空间
张氏宗祠 张元千故居 宁远庄

c 聚族而居,自由生长 d 主次清晰,围合防御

e 居民共治,道法自然
图 4 闽江中下游流域特色村镇地区多尺度空间基因图示一览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表 1 闽江中下游流域特色村镇地区空间表征
村庄选址 组团形态 院落组合 建筑单元 建筑材料
依山而建 √ 线性 行列 防御型大单体 √ 木材 √
临水而居 √ 指状 √ 向心、内聚 √ 合院 √ 石材
平原、水乡 单团块 远望、离散 夯土 √
多团块 √ 风水 小单体 √
滨海、港埠 砖
离散 自由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路航运也发展渐盛。“四望为界”指的是村庄主要 斗构造体系的重要营建步骤是推扇,需要多人合力
依靠四周山体来进行产权领域的区分,并且通过在 拉起预先安装好的整片横向架构 [27]。目前新建建筑
水口、山头设立宫庙来进一步强化这种境域观念。 出于经济和现代化生活因素,基本放弃传统构造。
各村所产物资通常会先经由水路流向本区的平原集 居民共治仍体现在对营建禁忌的共同监督上:聚族
镇,如嵩口、梧桐、坂东等,集中进行交易,再运 点状聚集,聚落整体沿山体等高线一字排开,建筑
往闽江下游。 前后无遮挡,正厅正对的方向不能修建其他房屋。
在村域尺度上,本区空间基因为“水汭为基, 3.2 提取关键性空间基因,科学导控地域风貌
近水园田”(见图 4b)。理想的浅山丘陵区聚落空 空间基因来自于聚落发展进程中,只有能适应
[25]
间可简化为“富”字 ,村庄外围有山体和风水林 深层结构的空间组合方式,才能够稳定传承至今。
的围护,通常选址于河流凸岸的汭位,近水处为田 本研究对识别出的闽江中下游流域特色村镇地区五
园,土壤肥沃且便于灌溉,建筑则建于依靠山体的 大空间基因进行维系和发展可能性评价,以提取出
台地上,集约耕地的同时防治水患,形成“山—水— 能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科学导控传承在地性的关键
田—宅”的空间格局。 性基因 [12](见表 2)。
在组团尺度上,本区是“聚族而居,自由生长” 本研究提出延续“四望为界,水路相连”的山
的典型(见图 4c)。在发展早期,宗祠是最为重要 水格局,继承“水汭为基,近水园田”的村庄布局,
的公共空间及聚落核心,村落围绕宗祠布置,但随 传承“聚族而居,自由生长”的组团形态,遵循“居
着分房分支壮大之后,各房宅居围绕着本房支祠布 民共治,道法自然”的营造法则。“主次清晰,围
置。在理想状态之下,村庄就这样以组团的方式不 合防御”基因所依存的氏族合居、抵御外侵的需求
[26]
断扩张 。但因村内土地仍受山水分割,组团并不 在新时代已不复存在,“主次清晰”仍可适用于公
98 完全形成面状团块,更多是自由散布的,各类供奉 共建筑。通过历史建筑普查,对传统建筑进行分级
小城镇建设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神祇的宫庙作为各宗族组团的边界标识。 保护;针对新建建筑,通过对传统形态、色彩、材
在建筑尺度上,本区空间基因在形态上呈现为 质等元素的提取与抽象化,出台本区农房建筑风貌
“主次清晰,围合防御”,在营建逻辑上则符合“居 引导,对农房建设实施管控引导(见图 5)。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民共治,道法自然”(见图 4d、图 4e)。区内传统 3.3 转译决定性空间逻辑,鼓励产业转型振兴


建筑以合院和一字型建筑为主,在清末及民国时期, 传统风貌建筑大部分建于清末至建国初期,产
建有数量可观的大型防御性单体“福州寨庐”。建 权为家族共有,当地居民的家族情感和氏族纽带是
VOL.40  NO.7 JUL. 2022

筑均中轴对称,多是就地取材,以夯土围护、穿斗 最重要的“活的”文化传承载体,建立基于社区参
式木构、歇山顶为主,注重隔热防潮及防台风。穿 与和居民自主的更新机制,通过家族文化凝聚合力,

表 2 闽江中下游流域特色村镇地区空间基因评价一览表
空间基因
对比项
四望为界,水路相连 水汭为基,近水园田 聚族而居,自由生长 主次清晰,围合防御 居民共治,道法自然
建房面积受限和空
人口流动和现行建 从宗族治理转为居
行政村区划突破传 间 使 用 的 多 元 化,
深层 自来水入户的实现 设用地的管控使聚 民自治的共治模式;
统 地 理 尺 度; 水 路 不再体现主次序列;
结构 使得水源不再成为 族而居不能完全满 现代居住需求使得
不再作为主要的交 社 会 治 安 改 善, 建
变更 选址决定性因素 足; 住 宅 建 设 更 加 结构材料和形式随
在 通运输方式 筑自身防御需求消
密集 之转变
地 失
性 新的 应强调对山水生态 河流凸岸土壤相对 强调基于社区参与
主次清晰与现代居
发 结构 价值及形态的保护; 肥 沃 平 坦, 应 当 合 和居民自主的特色
新建农房和公共服 住 技 能 需 求 不 符,
展 和 有条件区域可开发 理利用作为农业用 村 镇 更 新 机 制; 建
务设施的需求 大型建筑与现行土
评 需求 山 地 健 行、 亲 水 等 地, 新 建 房 不 能 占 筑 宜 具 地 域 性, 节
地制度不符
价 分析 活动 据 能减碳
基 因 部 分 保 留, 近 基 因 保 留, 但 应 结 基 因 保 留, 共 治 和
基 因 保 留, 与 自 然 基 因 部 分 保 留, 转
评价 水进行农业种植的 合具体情况调整优 道法自然的特征延
山 水 的 关 系 延 续, 译后适用于公共建
结论 特 征 延 续, 功 能 再 化; 公 服 配 置 应 当 续, 注 重 建 筑 科 技
功能再生 筑
生 符合组团共用 在再生中的运用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文化保护与传承

盘活家族的产业及物业资源,以氏族宗亲为主要推动 4.1 特色山水基因体系重构


[28]
力的自组织传统建筑修缮也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 从山水格局保护和村庄特色营造的角度,构建
空间基因的传承在落实到具体空间的过程,需 特色山水景观体系,保护村内的山体与村庄南北两
根据现实条件和新的需求进行匹配,将相对抽象的 侧制高点之间的视廊通道,通过保护、修复通溪的
空间基因融入在具体的不同尺度的规划设计中,保 传统巷道和滨溪步道,整饬古廊桥,恢复旧码头,
留地方记忆和空间特色。流域和村域尺度上的两大 实现“四望为界,水路相连”(见图 6)。水路虽
基因,主要受生态环境因素限制,形成稳定的特色 然不再具备货运功能,但成为乡村休闲游憩的重要
地域景观和营造智慧;组团和建筑上的两大基因, 特色项目,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再造,为乡村带来新
则深刻反映出宗族社会组织和先民对于人居环境的 的活力。
积极改造,应随着时代需求变化不断发展。鼓励利 山体在过去作为村庄边界划分的界线,但同时
用现代技术,挖掘区域新生产要素,从而实现人居 也是天然的赏景节点,村内制高点和眺望点则是建
环境的改善和产业振兴。 设“地标建筑“的最佳位置。通过视域模拟分析,
4 空间基因技术应用 保护山水之间的视廊(见图 7)。
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春光、坂埕、光荣三村位 4.2 多尺度空间格局传承
于闽江最大支流大樟溪干流南岸,山环水抱,生态 在聚落整体尺度上,延续“水汭为基,近水园田”
条件优越,本研究选取此三村作为技术的应用案例 的空间形态。保障农田连片,严格管控建设区,建
分析。梧桐镇原为闽东往闽南水路节点,但随着民 房融入整体山水,强化山水形胜,田宅相间的图景。
国年间福厦路的建成,本区水路交通优势消失,发 在聚落组团尺度上,传承“聚族而居,自由生长”
展动力不再,人口持续外流。2013 年福永高速通车后, 的空间组织。尽量按原组团,分片预留农民的自建房
陆路交通条件得以大幅改善,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 用地,保护聚落有机生长的组合方式。配置公共服务 99

小城镇建设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木板相拼 灰瓦屋面
白灰墙面
白色、灰白色水泥漆 小青瓦 灰黑色树脂瓦
墙 屋顶可使用青灰色陶土瓦
墙面可采用白色水泥漆、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聚氨酯涂料或乳胶漆等。 或灰黑色合成树脂瓦。
结合夯土抹面
木构建筑

色彩 灰褐色系
塑木装饰板 / 条 门窗造型

木质 门 塑木板 / 条 仿实木门窗 铝合金门窗


悬山顶 饰面板可采用塑木板 / 条。 门窗可使用铝合金或仿实
屋顶 木材质。

VOL.40  NO.7 JUL. 2022


条形窗 歇山顶

栏杆造型
花窗 窗 石材贴面 仿石涂料
石材墙基 铝合金仿木栏杆
墙基可使用石材面板或仿
石涂料,建议选用毛面石 栏杆可使用铝合金仿木材
材板。 质。
木板相拼

木构建筑导控元素 木构建筑风貌引导

夯土
土黄
墙身 色彩
夯土 色系

粉墙
硬山顶
毛石 悬山
勒脚
双坡顶
夯土建筑

溪卵石 坡屋顶 草泥灰 稻草漆 真石漆


夯土墙面 灰瓦屋面
小青瓦 灰黑色树脂瓦
悬山 墙面可使用稻草 ( 壳 ) 漆、 屋顶可使用青灰色陶土瓦
直立形 四坡顶 草泥灰或真石漆涂料等。 或灰黑色合成树脂瓦。

回字纹 栏杆 歇山顶
屋顶
美人靠 僧帽式 门窗造型
实木门窗 铝合金门窗
木质 一字 门窗可使用仿木铝合金或
实木材质 , 建议选用铝合
跌落形 金门窗。
青砖门框 门 山墙
弧形 毛石 真石漆
单坡披檐门罩 跌落形 墙基可使用石材面板或真
石材墙基
石漆。 栏杆造型
组合形 铝合金仿木栏杆
木质 窗 栏杆可使用铝合金仿木材
质。

夯土建筑导控元素 夯土建筑风貌引导

图 5 闽江中下游流域特色村镇地区传统建筑导控元素及农房建筑风貌引导示意图
资料来源:《福州市永泰县农村住房建筑风貌管控导则》项目组绘制。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设施优先考虑聚落共享,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下, 向,在建设过程中继承“居民共治,道法自然”的
促进村镇整体生活品质的提升(见图 8)。 原则(见图 9)。以新建公共建筑的特色风貌传承
在建筑尺度上,新建住宅除了严格遵循建设管 为示范项目,农房建设按照农村住房建筑风貌管控
制及传统的营造禁忌之外,尽量满足面山面田的朝 导则,延续地方特色。

图例
旅游服务中心
景点
观光小火车站点
观光小火车游线

图 6 梧桐镇特色村镇重构的“水路相连”格局图
资料来源:《永泰县梧桐镇村镇规划》项目组绘制。

100
小城镇建设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村庄
眺望点 1

村庄南侧 村庄内部
制高点 村庄
制高点 村庄其他 眺望点 2
眺望点 2 村庄
眺望点 1
村庄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眺望点 3
村庄组团 1 村庄组团 2
村庄
眺望点 3

村庄北侧
制高点
VOL.40  NO.7 JUL. 2022

图 7 梧桐镇特色村镇视觉景观廊道分析图
资料来源:《永泰县梧桐镇村镇规划》项目组绘制。

图例
村委会
祠堂、寺庙
老人院
幼儿园
卫生所
高速收费站
停车场
公园
餐饮
公厕
便利店

图 8 梧桐镇特色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与宗族组团布局图
资料来源:《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坂埕村、光荣村村庄规划》项目组绘制。
文化保护与传承

图例
新建建筑分布

图 9 梧桐镇特色村镇新建建筑布局图
资料来源:《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坂埕村、光荣村村庄规划》项目组绘制。

101

小城镇建设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① 金野农场

② 一 茉莉花基地
③ 产 中草药种植基地

④ 林下经济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⑤ 民宿

⑥ 三 世遗大会展示场馆
⑦ 产 春光旅游度假区

⑧ 餐饮业

VOL.40  NO.7 JUL. 2022


图 10 梧桐镇三村的产业空间布局图
资料来源:《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坂埕村、光荣村村庄规划》项目组绘制。

4.3 地域文化的传承振兴 色空间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生,使空间焕


本区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李果、青梅种 发新时代活力,使传承历史、顺应自然的特色空间
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朝。近年,以特色产业为龙头, 同时成为振兴经济、繁荣时代文化的活力空间。本
现代农业生态转型,呈现丰富的四季生产景观。以 研究提出的空间基因识别提取、保护改造技术可供
茉莉花种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 其他特色村镇地区参考;但综合价值评估、规划技
花茶窨制工艺的独特地域原料),打造独具一格的 术导控等还应根据具体的特色村镇地区特征进行调
茉莉花及茉莉花茶文化品牌。通过深入挖掘山水资 整,实现“在地性”研究、“在地性”应用。
源和人文特色,推动与第一产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
及休闲产业发展,促进青年返乡,人才下乡,再现 注:

乡村活力(见图 10)。 ① 特色村镇地区在划分特色亚区时,以自然地理、社会

5 经验和总结 文化要素为主,生产方式要素为辅,进行因子叠加,划分出

特色村镇地区的空间基因的识别提取、解析 空间范围为万平方公里级的,跨地级市级别的特色亚区。其

评价、保护和改造的技术方法不可直接套用历史文 中自然地理要素包含了地形、地貌、气候、流域等,社会文

化名镇、名村保护的方法,而是应在保护和强化特 化要素包含语言分区、民居分区和历史行政区划等。为能在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后续导控上便于操作,原则上特色亚区的边界尽量以现有县 调查与研究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8:6-33.

区级行政边界进行组合。 [14] 施坚雅 . 十九世纪中国的地区城市化 [M]// 施坚雅 . 中华

②“空间基因”是指城镇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 帝国晚期的城市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0:242-300.

互动中,形成的一些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 [15] 金其铭 . 中国农村聚落地理 [M]. 南京 : 江苏科学技术出

既是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 版社 ,1989.

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特色标识,又起着维护三 [16] 余英 . 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 [M]. 北京 : 中国建

者和谐关系的作用。 筑工业出版社 ,2001:20-22.

[17] 郑振满 . 明清时期的林业经济与山区社会——福建永泰

参考文献: 契约文书研究 [J]. 学术月刊 ,2020,52(2):148-158.

[1] 段进 , 殷铭 , 陶岸君 , 等 .“在地性”保护 : 特色村镇保 [18] Brooke D. A Countryside Character Programme in Mapping

护与改造的认知转向、实施路径和制度建议 [J]. 城市规划学刊 , Landscape[J].Landscape Research,1994,19(3):128-132.

2021(2):25-32. [19] 崔燕宇 , 朱晓明 . 中立的判定——基于 GIS 历史地图叠

[2] 段进 , 邵润青 , 兰文龙 , 等 . 空间基因 [J]. 城市规划 ,2019, 合技术的牛津郡历史景观特征识别项目 [J]. 国际城市规划 ,2021,

43(2):16-23. 36(6):86-97.

[3] 沈克宁 . 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 [20] 江柏炜 . 闽南建筑文化的基因库 : 金门历史建筑概述 [C]//

业出版社 ,2010:3-4,7. 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 . 传统聚落与建筑修护研讨会 . 金门 : 金门

[4] 赵万民 , 廖心治 , 王华 . 山地形态基因解析 : 历史城镇保 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2.

护的空间图谱方法认知与实践 [J]. 规划师 ,2021,37(1):50-57. [21] 刘旻 . 创造与延续——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概念的界

[5] 胡最 , 刘沛林 .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 [J]. 地 定 [J]. 建筑学报 ,2011(5):31-35.


102 理学报 ,2015,70(10):1592-1605. [22] 张琪琳 , 韩冬青 . 图解——期待未知 [J]. 新建筑 ,2008(2):
小城镇建设
2022 年  第 40 卷  第 7 期

[6] 胡最 , 刘沛林 . 基于 GIS 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 118-124.

谱的探索 [J]. 人文地理 ,2008,23(6):13-16. [23] 刘铨 , 丁沃沃 . 城市肌理形态研究中的图示化方法及其

[7] 胡最 , 刘沛林 , 申秀英 , 等 .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 意义 [J]. 建筑师 ,2012(1):5-12.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单元研究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25(5):79-83. [24] 王昀 . 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 ( 第二版 )[M]. 北京 :

[8] 常青 . 我国风土建筑的谱系构成及传承前景概观——基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体系化的标本保存与整体再生目标 [J]. 建筑学报 ,2016(10):1-9. [25] 陈志华 , 李秋香 . 中国乡土建筑初探 [M]. 北京 : 清华大
VOL.40  NO.7 JUL. 2022

[9] 肖竞 , 张晴晴 , 肖天意 , 等 .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多尺度” 学出版社 ,2012.

识别与“双系统”解译——以川西羌族聚落研究为例 [J]. 小城镇建 [26] 陈志华 , 楼庆西 , 李秋香 . 新叶村 [M]. 石家庄 : 河北教育

设 ,2021,39(2):57-65,84.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1.02.008. 出版社 ,2003.

[10] 李旭 , 李平 , 罗丹 , 等 . 城市形态基因研究的热点演化、 [27] 张玉瑜 . 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研究 [M]. 南京 : 东南大

现况评述与趋势展望 [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26(10):67-75. 学出版社 ,2010:107-108.

[11] 邵润青 , 段进 , 姜莹 , 等 . 空间基因 : 推动总体城市设计 [28] 初松峰 . 宗亲推动下的永泰庄寨修缮和公众参与 [C]// 中

在地性的新方法 [J]. 规划师 ,2020,36(11):33-39. 国城市规划学会 . 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 中国城市规划年

[12] 邵润青 , 段进 , 钱艳 , 等 . 空间基因 : 驻留地方记忆的 会论文集 (18 乡村规划 ). 北京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7:247-255.

规划设计新途径——南京原近代民国首都机场案例 [J]. 规划师 ,

2020,36(19):40-46. 收稿日期:2021-11-25

[13]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 闽江下游流域史前遗址考古 (本文编辑:刘艺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