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閱讀策略

學習成果
學科學習成果 1:能夠“指出閱讀資料的篇章結構方式、邏輯思維”
學科學習成果 2:能夠“組織及歸納相關資料,並發掘問題,建立閱讀提綱”

完成本章,同學能夠:

(1) 指出閱讀能力的種類,並因應不同目的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2) 指出組織性閱讀各種策略的特點,並在面對不同文本時能夠
發揮概括能力、比較能力、建構能力與排序能力。

前言

人與人互通消息稱為“溝通”、“傳意”,而傳意過程至少包含四個
元素:傳意者(sender)、接收者(receiver)、訊息(message)和符號
(sign)。所謂“符號”,就是訊息的載體。人表情達意時,可以選擇
不同的載體,例如要表達憤怒,可以用動作,如眼神、一拳打在牆上;
可以用聲音,如仰天大喊;可以用雕刻、音樂、繪畫,甚至書法來表
達;而最直接和最常見的,是用語言(書面語和口語)。

運用“語言”這種載體來傳意,可以分為“表達”與“接收”兩方
面:用口語表達是“說”,用書面語表達是“寫”,用口語接收是
“聽”,用書面語接收是“讀”。閱讀,就是接收者(receiver)透過
理解傳意者(sender)所寫的文字(sign),從而獲得訊息(message)。

閱讀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取訊息”,但獲取訊息的目的則有很
多,可以是為吸收知識(如讀教科書)、獲得有用資料(如讀旅遊書),
可以是消閒娛樂(如讀漫畫),又或是為陶冶性情(如讀文學作品)。閱

讀目的
讀目的不同,
不同,閱讀的
閱讀的材料(以下稱為
材料 以下稱為“
以下稱為“文本”
文本”)也不一樣
也不一樣:
也不一樣:並非所有文

閱讀策略 1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本都能夠同時滿足獲取訊息的
本都能夠同時滿足獲取訊息的各個目的。學科知識非常有用,必須吸
各個目的
收,但閱讀這些資料,通常很難會讓人有消閒娛樂的感覺;有些資料
非常有趣,會讓讀者發笑,但可能完全沒有內涵,不能反映任何知識。
目的不同,材料不同,閱讀的策略與方法也自然不同。閱讀時,如果
不辨目的、不分材料,就不能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與方法,而可能導
致閱讀行為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以下,本章會從“閱讀能力”、“閱讀層次"、“閱讀材料”三個角
度讓同學更明白閱讀行為,從而懂得根據閱讀(獲取訊息)目的而調整
閱讀策略。在眾多閱讀能力的培訓上,“組織性閱讀”是本章重點,
期望能讓同學培養出組織性閱讀能力,為專上學習打下鞏固基礎。

閱讀能力

閱讀是接收書面語的行為,要完成這種行為,必須要有一定的能力。
一般來說,閱讀能力可以分為以下五方面:轉化能力、理解能力、組
織能力,以及聯想能力、批判能力。

 轉化能力
轉化能力 看書(閱讀)與看圖畫同樣是用眼睛來看,但由於
語言有其本身的特性,看書的看與看圖畫的看,實際並不相同,
這又跟語言有關。語言中的音節反映意義,人在聽到語音後,
訊號會傳送至聽覺中樞系統,經過系統分析然後反映意義。文
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在反映意義的過程上比較複雜:用眼睛
看到文字後,訊號會傳送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經視覺中樞分辨
圖像,確認為文字後(而非其他圖像),再由視覺中樞把訊號傳送
到語言中樞,再由語言中樞傳送到聽覺中樞,然後再產生意義
(理解)。試看以下這個英名單字alittlesky,大部分人第一次看這
個單字時,並不會即時“理解”得到“字義”(甚至認為自己從
來沒有學過這個單字),但再看或只要按字母組合讀一次,便不
難發現,這個單字是由a, little, sky三個單字組合而成,再多看
一眼,只要一讀出 a little sky (即使是在腦海裏讀出來),就能夠
理解字義。由此可見,當眼睛看到文字時,把文字轉化為意義,
是要經過一些轉化過程的。

閱讀策略 2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理解能力 當訊號傳至聽覺中樞時,大腦就會開始理解文字
所反映的意義。不過,傳意者運用語言來表達時,有時候想直
接一點,有時候想間接一點,則導致語言反映的意義,也有兩
種:語言的表層意義與語言的深層意義。一般來說,語言的表
層意義就是字面意義,閱讀時只要明白文字的基本意義以及文
字在語言場合中的使用意義,理解就不會錯誤。像“上課”一
詞,在不同場合中意義並不相同:學生跟母親說“我要去上課
了。”這個“上課”指“到課堂聽講,被教導”。甲老師跟乙
老師說“待會上課後再說”,這個“上課”則是指“到教室講
課”的意思。表層意義一般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深層意義。
深層意義的表達固然要配合語境,有時候,還因用上某些修辭
手法,或基於說話人的性格使然,又或是故意不把話說清楚,
要讀者多思考多推敲。閱讀這些訊息時,接收者的人生經驗如
果愈豐富,對語言的掌握愈好,對人性的理解愈透徹,又願意
有耐性地反覆琢磨,其理解深層意義的能力就會愈高。

 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有兩個意義,一是把從不同文本吸收到
的訊息重組成新體系,二是有計劃地閱讀。閱讀時,讀者的組
織能力便會發生作用,一方面把新訊息重組(如釐定哪些訊息重
要、哪些次要,又或是按照一定原則重排訊息的次序),另一方
面則把新訊息與舊訊息(以前已經知道的訊息)結合。

兩種或以上資料內容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閱讀時如
果發揮比較能力
比較能力,便能夠比較異同,透過對比分析,從而更了
比較能力
解彼此同異。除了比較能力外,讀者也可以發揮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把
綜合能力
資料中同類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論點綜合起來(全部加起來)。綜合
後的論點雖然來自不同文本,卻又匯聚成新的體系。此外,閱
讀時,如果把原本是篇幅長的內容,按照一定步驟組合濃縮,
精簡而有系統地提取重點,這種組織能力稱為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把新
概括能力
綜合得來的觀點按照某些標準排列(如重要性、時間性等),這種
組織能力稱為排序能力
排序能力。有時候,閱讀的目的不在於獲得“詳
排序能力
細”的資料,而只是對所要了解的文本有概括的認知,透過不
斷速讀不同資料,從而釐定出“詳讀”某些文本的方案。這種
組織能力,是建構
建構(新
建構 新閱讀方案的)能力
閱讀方案的 能力。
能力

閱讀策略 3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聯想能力 接收者閱讀時受到新訊息的刺激而產生聯想,或
舉一反三,或產生更進一步、更創新的想法。這種利用已獲取
的新訊息而產生更多訊息的能力,稱為聯想能力。

 批判能力
批判能力 批判能力指能夠評定文本優劣,從內容、語言、
語意、語境等各方面指出文本的優點與缺點,屬於較高層次的
的閱讀能力。

以上五種能力,可以視作閱讀的五個階段。學習語言文字,目的在於
獲得基礎的語言能力,懂得在閱讀時辨識文字,把文字轉化為有意義
的訊息。有了識讀能力後,閱讀才能產生“意義”,接收者透過閱讀
來獲取文字的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當訊息累積愈多,接收者閱讀時
便愈需要組織能力,一方面能把已有的訊息重組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建構更大的閱讀方案,從而獲得更多
訊息。接收者除了發揮組織能力外,還須發揮聯想能力,從而有更創
新的想法。站在前四種能力的基礎上,讀者具有足夠的經驗,判斷文
本優劣,就是批判能力。五
五種能力中,
種能力中,組織能力是轉折關鍵;
組織能力是轉折關鍵;接收者
接收者
的組織能力愈高,
的組織能力愈高,所獲取的訊息便會更穩固,
所獲取的訊息便會更穩固,而獲取訊息的能力也會
更有系統更快捷。
更有系統更快捷。這也是本科的重點。

閱讀的層次

閱讀行為有層次之分,最基本的分類就是“精讀”和“略讀”,但這
種“二分法”的分類過於簡單,未必能協助同學建立正確的閱讀態
度。因此,本章參考阿德勒(Mortimer J Adler)《如何閱讀一本書》“閱
讀層次”的分類,他認為閱讀層次就其方法及焦點而言至少可分為
“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及“主題閱讀”四種分
類,其中“基礎閱讀”講求對文本詞句意義上的一般性理解,是最基
本的閱讀要求,而“檢視閱讀”則是通過不同方法來大致掌握文本的
內容,是對文本作印象性的把握,與“基礎閱讀”同為初階的閱讀行
為;至於“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則要求通過細讀文本,並參考
其他不同的外緣資訊來對個別文本進行縱深的理解,明顯是“精讀”
手段。

閱讀策略 4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大專學習普遍要求同學自行搜集不同材料進行研讀及分析。本課程的
設計方針既以支援同學的大專學習為主要目的,因此會將閱讀部分的
講授內容放置於“檢視閱讀”之上,希望通過一些閱讀方法的提示,
讓同學可以有技巧地從大量的閱讀材料中以最短時間確認自己需要
閱讀的文本或內容。至於確認特定文本後的“精讀”方式,即阿德勒
論述的“分析閱讀”及“主題閱讀”等層次,因不同學科的文本有不
同的精讀方式,如商科文獻可能著重數據的解讀、人文學科文獻可能
著重古籍引文的譯讀等,很難將精讀方法一概而論,故本章只會略述
有關閱讀方法。

然而,阿德勒早已表明,要達致“分析閱讀”以至“主題閱讀”,最
基本的方法仍是要“發掘書的架構”及“列舉書的重要部分及其關
係”,這也是我們教授“檢視閱讀”時的重點。1

閱讀的
閱讀的材料

閱讀的對象是文字,而文字篇幅有長有短。短篇幅的文字是文章,長
篇幅的文字則通常以“書”的型態出現。文章篇幅比書短,可以用相
對較少的時間看完。書則不同,由於篇幅大,如果要等到看完整本書,
才知道內容是否合用,便會浪費不少時間。因此,讀者可以先閱讀“目
錄”與“序言”,以期能在短時間內判斷該書是否合用,而不用把整
本書看完後才能作決定。黑川正康(2001,頁25-26)在《超‧讀書術》
中指出,如果要提高閱讀效果,首先要掌握書本的“整體觀”:

為了能迅速地從一本書中得到自己需要的資訊……便是盡快獲
取書籍的“整體觀”。只要獲取“整體觀”,就可以了解所要
讀的是否對自己真的有用,不會白費時間在讀無益的書上。

書籍的整體觀就是整本書的鳥瞰圖。要得到書籍的整體觀,就得先從
讀“序言”與“目錄”入手,這是“速讀”的方法。

1
以上內容,詳參阿德勒(Mortimer J Adler)著、李春金譯:《如何閱讀一本書》(台
北︰世大書局,1985年),頁41-61。

閱讀策略 5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閱讀序
閱讀序言

“序”,指放在正文前的文章。序是統稱,有時又稱為敘、引言、前
言(但有些“前言”歸入正文內,實際是“緒論”)。黑川正康(2001,
頁27-28)認為“序言”是全書的總結:

通常前言的內容並不是敘述“各論”,而是介紹“總論”。具
體的說,前言大多明確的說明作者為何寫該書、寫書的用意、
作者的想法等等。所以,若能夠好好的閱讀前言,不但可把握
書籍的整體大要,也可預測正文的內容走向。

專上學習的目的,旨在讓同學能夠培養自學的能力。要
要自學,
自學,首要條
件在於
件在於懂得“
懂得“選擇”
選擇”。無論哪一個學科,同一個課題,不同的專家學
者都可能有不同看法,在面對眾多不同看法時,首要的任務不是在於
判斷誰對誰錯,而是尋求作者之所有這些看法的背景與原因。寫書的
人,會把他們對該書課題的基本理念寫在序言中;因此,透過閱讀序
言,就能培養出自學能力的第一步:尋求不同說法背後的理據
尋求不同說法背後的理據。
尋求不同說法背後的理據

“序”是古代文體,南朝時候劉勰《文心雕龍》第八篇〈詮賦〉篇指
出,“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意思就是在開首之處,用序言說明全
篇(全書)要旨。黑川正康的說法正好可以用來作為“建言”、“情
本”的解說。所謂要旨,包括作者為何寫該書(背景)、寫書的用意(想
要達到甚麼目的)、作者的想法,透過以上各點,反映出該書的特色。

如此一來,讀書先讀序言至少有三個好處:(1)能使讀者在短時間內
找到自己需要的書;(2)能夠以序言為衡量書籍內容是否符合預定目
標的依據;(3)能夠有助掌握同一作者其他著作的內容(因為序言通常
會交代作者的一些學術背景)。以上三點,第(1)和第(2)兩點都與“序
以建言,首引情本”有關,也就是透過了解作者撰寫該書的背景與用
意,從而判斷該書是否合適。第(3)點則指出序言的另一項內容:提

供與作者有關的學術背景,
供與作者有關的學術背景,從而擴大閱讀的範圍。
從而擴大閱讀的範圍

閱讀策略 6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試閱讀以下序言:2

這本《策略學精要》,是作者們秉承他們的兩本姊妹作《管理
學精要》和《企業學精要》的著作。(1)

一如既往,這本書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作者們用精簡淺
白的文字,闡釋策略學在不同層面、不同方向的精要內容,令
讀者深入明白重要的策略學道理,從而提升在企業管理上的應
用能力,實屬難得。(2)

本書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將策略學幾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按
部就班地加以解說,作者們由“策略學基本法”開始,帶領讀
者認識一些策略學的基本卻重要的概念。事實上,企業離不開
行業競爭、競爭離不開有效管理、管理離不開經營策略,這幾
方面環環相扣,作者們都在“競爭策略”、“企業策略”和“功
能策略”等幾個部分加以解說。(3)

企業管理者大概都明白知易行難的道理,所以這本書加上“策
略執行”部分,實在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本人認為十分合適。(4)

此外,在一般主流書本不常看到的“另類策略”,給讀者從另
一個角度認識策略學,除了增加趣味外,亦可拓闊讀者的策略
思維。(5)

我建議讀者,可以按著不同的部分,順序閱讀,也可以隨著興
之所至,抽取感興趣的文章瀏覽,無論用哪一方式,相信讀者
都會獲益良多。(6)

在此,本人以萬分誠意,向各位推薦《策略學精要》。當然,
如果讀者希望窺得全豹,對企業管理和策略的理論和概念有更
全面的理解,便不得不連同《管理學精要》和《企業學精要》
一併閱讀了。(7)

2
本章用作舉例的各篇序言、目錄、文章,不列明出處,部分文字稍經刪減。

閱讀策略 7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上文是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陳志輝為《策略學精要》寫的序
言。文中多次提到該書的特點:第一、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用性;第
二、闡釋內容時用字淺白易懂,第三、對於主題(策略學)的解說能夠
按部就班;第四、書中的“策略執行”與“另類策略”在同類書中不
常有;第五、序言提到作者的相關著作(《管理學精要》、《企業學
精要》);第六、指出閱讀方法(順序閱讀、抽取感興趣的文章瀏覽)。

由此可知,上文確實能夠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對該書產生“整體觀”,
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是否選擇該書。例如對“策略學”已經
有一定認識的讀者來說,由於本書屬於“精要”,則內容並不適合這
些讀者。讀者如果想要找可以依著“執行”的書,而本書理論與實踐
並重,又有“策略執行”篇章,理應適合這些讀者。此外,序言中還
提到相關著作,提供了更廣闊的閱讀途徑。因此,上文確實能夠符合
序言“陳述要旨”與三個優點,而讀者閱讀這篇序言,定能達到目的。

 小練習一
小練習一

下文是曾堯生《封面設計》的序言。文中有哪些重點?並請指出這篇
序言能不能滿足讀者“閱讀序言”的目的。

進入專業封面設計領域是從自立報系出版部出版的“台灣近代
名人誌”開始。此套書的封面設計全部採用模型製作、拍照,
從陶土雕刻素材,到後來相繼使用木頭、銅雕等素材,嚴格算
計起來是不敷成本的,可是對我來說,那是試驗的開始。(1)

我開始思考一本書最重要的是甚麼?結論是書的內容。但如果
有兩個或三個內容相同的版本,讀者理當挑選封面賞心悅目的
版本購買,於是我的創作方式有了改變。因為重視內容,所以
認為書的作者最重要,他是原創者,封面設計則是翻譯,負責
把文字轉化成視覺語言。只是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用何種
方式詮釋作品精神,應該由設計者來決定。當然,我也會在兩
者之外,兼顧出版社的整體風格,避免出現太突兀的調性。(2)

封面設計除美學創作外,更應顧及實用性、說明性及行銷性。

閱讀策略 8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至於風格,成熟的設計師都會有自己慣用的手法,久而久之就
自成風格。如近年流行的“台灣味”又該如何掌握?須知道,
台灣風貌繁複,設計者若想準確掌握台灣風格,必須深入認識
這塊土地的地理、歷史、生活、工藝、美術等層面,再用個人
的視覺創作語彙表現出來,如此才能呈現深具涵韻的台灣味。(3)

近年設計風氣大變,封面設計既繁且雜,但亂軍中也產生了可
喜現象,每個人的包容性變寬廣了,見怪不怪,作怪的機會自
然較多,當然也會有突破的可能性,因為生命自己會尋出路,
我們自己也會找出口,在藝術創作和職業工作間取得平衡。(4)

繁華落盡,更能體會恬淡之美、餘韻之味,相對地,在封面設
計表現上也較偏向素樸典雅,較少錙銖計較於技巧的表現了。(5)

這本書的出版,應該感謝世界文物出版社鄭少春先生。多年前,
易少華先生和我合編《圖解印刷設計》一書,出版後,鄭先生
曾吩咐我策劃美術設計系列書籍,在多次敦促下拖延許久,終
於在1997年初,情商柯鴻圖與王炳南兩位好友,將專業領域上
的工作經驗結集出版,並敦請業界先進好友襄助成書。(6)

在封面設計的想法及經驗傳承上,我專訪了國內六位知名設計
師,各自暢談其創作觀,提供作品並分析創作過程,透過各人
獨具的見解,提供初入門者很好的借鏡。(7)

主題內容方面,我挑選一些個人封面作品,以套書、系列書籍
及單冊書籍等屬性歸類,各成單元予以深入分析,並在附錄中
提供不同開本的製稿要求、封面與裝訂、封面加工及材質比較
等資料,希望能為有興趣從事封面設計的朋友提供棉薄助力。(8)

本書的完成須感謝出版社鄭世文兄及編輯同仁、我的工作伙伴
林曉楓協助訪談、方伏生作品攝影、蔡佳龍執行全書設計,以
及我的妻子任翠芬對全書文字的改正,更是我要深致感謝的。(9)

閱讀策略 9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閱讀目錄

要在短時間內對某書掌握“整體觀”,除了看序文外,還可以看目
錄。黑川正康(2001,頁27-28):

一本書中,作者的思考模式當然也會整理在目錄裏,隨各章逐
項寫出。所以大概看一下目錄及逐項寫出的各章標題的思想傾
向 包括表達的想法、思想,都可以一目瞭然。反過來說,
如果看完目錄後仍覺得作者的思考傾向不明確,無法掌握此書
的“整體觀”的話,那它的內容很可能是粗糙的。……

讀書的時候,除了小說等休閒益智性的書籍之外,凡是“解說
書”、“專業書”之類的,只要讀想吸收的知識的部分就應該
足夠了。所以,有哪些部分需要讀,哪些部分不需要讀,這“要”
與“不要”之間的選擇是必需的。這個時候能夠有效地幫助我
們選擇的,乃是目錄部分。

《讀書學導論》(鍾晨發,1993)則謂:

(目錄)由書中的章節標題排列組合而成,標題的字體大小和上、
下位安排,表現了他們的重要程度,體現了內容的結構模式。
通過瀏覽目錄,可以了解一本書的大概內容和基本思想,掌握
一本書綱要,甚至可以覺察到本書不同於同主題其他書的特點。

綜合以上兩段文字,看書先看目錄,至少可以有助了解該書的(1)作
者的思想模式與傾向、(2)內容大概、(3)結構模式、(4)不同於他書的
特點。黑川正康更指出閱讀目錄有助釐定閱讀目標與策略(“只要讀
想吸收的知識的部分就應該足夠了”)。當然,並非所有書的目錄都
可以反映重點;以上所謂看目錄的優點,只限於知識性、學術性閱讀
材料,消閒性的閱讀材料則不在此限。總的來說,做專題探討或研究
做專題探討或研究
時,閱讀目錄除了可以節省時間,
閱讀目錄除了可以節省時間,以免選書錯誤外,
以免選書錯誤外,還可以初步比較
同類書籍側重何種內容與取捨觀點。
同類書籍側重何種內容與取捨觀點

下文是陳墨《人論金庸》一書的目錄。你認為看這篇目錄能夠滿足讀
者“閱讀目錄”的目的嗎?

閱讀策略 10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卷一:
卷一:俠人與小人 人格論
第一章 儒家之俠
秀才造反:陳家洛 / 復仇與抱負:袁承志 / 俠之大者:郭靖

第二章 道家之俠
孤獨的性情中人:楊過 / 真正的俠:胡斐

第三章 佛家之俠
狄雲不是俠 / 慈悲無為的張無忌 / 儒道佛終歸於佛 / 無名之俠:石破天

第四章 俠與浪子
對政治的厭惡 / 追求自由的天性 / 浪子的意義

第五章 俠與小人
生存第一 / 奴性人格 / 文化性格 / 典型意義

卷二:
卷二:奇人與真人 人生論
第六章 人生觀
孤苦與奮進 / 輝煌與孤獨 / 自信與無奈 / 自由與夢想

第七章 人世觀
人物與環境 / 江湖與人世 / 人世與人性 / 人世與文化

第八章 價值觀
現代價值取向 / 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 衝突與妥協 / 有意識與無意識

卷三:
卷三:超人與凡人 人才論
第九章 名師、智慧、方法論
袁士宵的名師資格 / 穆人清:嚴格與寬容 / 洪七公:因材施教 / 張三豐:只
傳劍意 / 風清揚:自出機杼 / 獨狐求敗:四劍銘

第十章 人才:超人的秘密
郭靖的“法門” / 百家與一家 / 獨創與個性 / 名門與高手

第十一章 傳統格局中的人才悲劇
《碧血劍》:歷史的總結 / 令狐沖:人才的象徴 / 韋小寶:人才的諷喻

卷四:
卷四:漢人與夷人 人種論
第十二章 漢人與夷人
紅花會與木卓倫部 / 張無忌的四位戀人 / 蕭峰與中原漢人 / 韋小寶的身世

閱讀策略 11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第十三章 南人與北人

第十四章 儒生與草莽
幾個典型 / 一個寓言 / 一段奇文

書名《人論金庸》
,是指從金庸各本小說的故事與人物來討論“人”,
而討論的重點有四個:人格、人生、人才、人種。每個重點下又有小
章節從不同方向來討論,如“人格”,分別從傳統哲學思想(儒佛道)
與兩種特殊人格(浪子與小人)來討論“俠”,而“人生”則從人生
觀、人世觀與現代價值觀來討論。至於作者(陳墨)的思想傾向方面,
則可以從以令狐沖為人才的象徵看出。金庸小說中有很多有能力的人
物,但作者獨選了令狐沖為“人才”(而且是人才的代表人物),很明
顯地,令狐沖的特色,就是作者(陳墨)心中的人才的表現:不拘小節,
沒有門戶之見,不重視權力、反抑壓等等。不過,該書的結構也有不
足的地方,如“人種論”指的是漢人與外族的問題,但在這大標題
下,作者不只是討論漢人與夷人,即連“儒生”與“草莽(平民)”也
視作“人種”,似有不妥。

以上目錄能夠讓讀者知道該書的內容方向、作者的思想傾向以及該書
的結構特色(缺點)。讀者確實可以憑這個目錄來決定是否挑選該書。

組織性的閱讀策略

組織性閱讀策略,一般來說有兩個意義。第一是讀者透過閱讀,了解
文本的內部“組織”;第二是讀者閱讀文本時,重點不在於深入理解
文意(對於目錄來說,也無從深入理解),而在於有目的地從文本中找
到想要的資料,以及把資料組合起來,從而獲得新的資訊。要達到這
兩個目的,便須發揮概括、比較、排序、建構的能力。

 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既是閱讀能力,也是表達能力。人們日常從不同渠道不斷接
收訊息,但能夠記下來的則有限。即使能夠全記下來,到要表達出來
時,也不能按照訊息的原貌全部說出來。概括能力這時候便派上用

閱讀策略 12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場,一方面,能夠讓接收者很快地把訊息的內容分門別類,方便記憶,
而另一方面,接收者由於已經把訊息分類重組,再表達出來時,就能
夠變得更有條理,讓其他接收者更快地接收訊息。

閱讀文本,就如同面對不同的資料,都是在接收訊息,在理解內容之
後,首要發揮的能力,就是概括能力,也就是概述文本的內容大概。
對於文章來說,能夠概說內容,表示可以有系統地指出文章的主要重
點。對於書本來說,概說內容表示對於作者的觀點,寫書的取向與結
構、書的主要重點,有概括的理解。

甚麼叫“概說”呢?像上面《人論金庸》的目錄,讀者看過後,要如
何做才算能夠“概說”書的內容?根據書名很籠統地說?像“這本
書談金庸小說裏的人”、“這本書談的內容與金庸小說裏的人物有
關”?還是把書名和每章的名稱照本宣科的讀出來?如:

這本書論金庸小說的人,共有四卷,卷一是〈俠人與小人:人
格論〉,包括第一章儒家之俠、第二章道家之俠、第三章佛家
之俠……卷二是〈奇人與真人:人生論〉,包括第六章人生觀、
第七章人世觀,以及第八章價值觀。卷三是:〈超人與凡人:
人才論〉……。

事實上,這不是概說,而是照樣“讀”一次。然而,還有其他更好的
方法來“概說”嗎?

本章所謂的“概括能力”是指有系統地“讀”和“說”,所謂“有系
統”,指的是以下三個步驟:分類、命名 重組、歸類  概述。

(1) 分類、
分類、命名 所謂“分類”,指把文本的內容,按照某些內
在的原則(隨文本而異)分成若干類別。就文章來說,一篇文章由若干
自然段形成,每個自然段有不同的重點,雖然都是圍繞同一個主題(文
章的主題),但相鄰的段落事實上也可以組合成更大的意義群。如果
一篇文章的各個段落合成不同的意義群,便是按照意義分成不同的類
別。像前面的《策略學精要》序言,扣除第一段(前言)與最後一段(結
語),中間五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2)段至第(5)段是一個部分,
重在指出該書的特色,而第(6)段則是另外一個部分,旨在指出讀書

閱讀策略 13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的“讀法”(可以順序看,也可以隨意看)。也就是說,第(2)段至第(6)
段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意義群(大句群),一個句群包括四個段落,一個
句群只有一個段落。

再就書來說。書由章節(或篇章)組成,這些章節有時候有很明顯的內
在系統,有些則不然。就以下目錄為例,書名“創意產業案例研究”,
顧名思義,以“創意產業”為探討對象,而探討方式則是分析成功
“案例”;全書共收錄十二個案例,一個案例一篇文章。看完目錄後,
你能夠指出這十二篇文章的內在類別系統嗎?

《注意力:
注意力:創意產業案例研究》
創意產業案例研究》

01 當之無愧的世界之王 《阿凡達》再創票房神話
02 不可複製的主旋律市場大片 《建國大業》為何能開創票房大業
03 風情佔盡百花園 《集結號》為甚麼能夠一枝獨秀

04 多元化打造電影產業鏈新紀元 《長江七號》,收穫不僅是票房

05 《潛伏》為甚麼這麼火 電視劇《潛伏》魅力解讀

06 不拋棄,不放棄 電視劇《士兵突擊》何以一夜走紅

07 一部現實主義的平民英雄史詩式電視劇 《闖關東》之解讀

08 央視刮起鄉土風 從電視劇《鄉村愛情》說起

09 學術風骨,大眾情懷 《百家講壇》成功密碼解析

10 開啟綜藝節目的民生時代 從《星光大道》的火爆談起

11 我的票房我做主 馮小剛商業電影解讀

12 真紅不枯槁 重論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

全書十二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類或三類。如果分兩類,第一類是“電
影案例類”,第二類是“電視案例類”。如果分三類,第一類是“電
影案例類”,第二類是“電視劇案例類”,而第三類是“電視資訊及
綜藝節目類”。當然,這些類別的名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但
把資料分類並
把資料分類並為每一類命名
為每一類命名,是“概括能力”
括能力”的第一步驟。
的第一步驟

在分類、命名中,有兩點是要注意的:第一、組織性閱讀中的“概括
能力”是在先理解後表達的過程中發揮出來的,而理解的主體是讀者

閱讀策略 14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接收者)而不是作者(傳意者)。讀者對文本內容的類別劃分,可以與
作者的寫作原意一樣,也可以不同。也因此,只要言之成理,讀者
讀者“
讀者“概
括”出來的“
出來的“內容”
內容”可以人人不同,
可以人人不同,而這些不同,
而這些不同,正如實
正如實反映出讀者
對同一文本的不同組織能力。
對同一文本的不同組織能力。這也正可以解釋,為甚麼不同讀者讀到
上面的目錄時,有人認為作者從兩方面來討論“創意產業”,有人則
認為作者從三方面來討論。

分類準則雖然人人不同,但應用時有兩點須注意:劃分出來的類別必
須符合邏輯。類別與類別須為“反對關係”(如“紅色”與“藍色”)
與“矛盾關係”(如“室內”和“室外”)的概念,而不能是具有“從
屬關係”(如“香蕉、水果”)或“交叉關係”(如“進口飲品、啤酒”)
的概念。像上面《注意力:創意產業案例研究》一書的內容,如果分
為“電影案例類”與“娛樂案例類”,由於“娛樂”與“電影”為從
屬關係的概念,這種分類,便違反邏輯。又如果分為“電影案例類”
與“民族意識案例類”,則屬交叉關係的概念,也違反邏輯。

此外,劃分出來的類別,雖然沒有數量限制,但類別太少,等於沒有
分類,類別太多,則不方便記憶。一般可以以5 + / - 2為準則。也就
是最少三項,最多七項。如果資料本身不多,以三個類別為佳;資料
愈多,分出來的類別也可以愈多,但一般不宜超出七類的上限。當然,
沒有一個準則可以作為類別劃分的最佳方法,一切還是得靠經驗。同
學必須多作分類的練習,才能夠慢慢掌握分類的方法。

第二、“命名”是“統稱”不同事物的過程:讀者透過閱讀獲取不同
訊息,並就訊息的共同特性,找合適的“上位詞語”來統稱。舉個例
子來說:榴槤、芒果、紅毛丹、荔枝,其上位詞語有“生物”、“植
物”、“食物”、“水果”,每個上位詞語都反映若干特性,如“生
物”強調的是有生命、會生長的,相對於“死物”的特性;而“食物”
則強調可以給人進食的特性。

命名雖然是選擇上位詞語來統稱不同事物,但並非所有上位詞語都適
合使用。命名要做得好,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詞彙能力,以及對事物的
概念有透徹的認知。像上面“榴槤、芒果、紅毛丹、荔枝”四詞,用
“生物”來統稱,比不上用“植物”;而用“植物”,則又比不上用

閱讀策略 15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水果”。上位詞與下位詞相對,但兩者具有從屬關係,而在關係本
質上則是“一般”和“個別”。上位是一般,下位是個別。愈上位的
詞語,意義便愈“一般”,涵蓋面就愈廣,雖然愈容易拿來使用,但
所命的名稱也就變得愈一般而不能突顯事物的特性。命名時
命名時,
命名時,如果能
夠選用僅高一級的上位詞語,
夠選用僅高一級的上位詞語,則命出來的名稱,
則命出來的名稱,便能夠在保持事物共
同特性的同時
同特性的同時,又能突顯事物與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又能突顯事物與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也因此,“水
果”雖然比“植物”好,而“熱帶水果”又會比“水果”更能突顯四
種水果的共同特性。3

(2) 重組、
重組、歸類 一個文本有了類別後,概說內容的第二個步驟
就是把散見各處、錯落出現的內容,重新組合,重歸各自相屬的類別
下。像上面一書,經過分類、命名、重組、歸類後,可以這樣說:

全書共有十二篇文章,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電影案例
類”,包括第01篇〈當之無愧的世界之王〉至第04篇〈多元化
打造電影產業鏈新紀元〉,以及第11篇〈我的票房我做主〉。
其餘屬於第二類“電視案例類”,共有六篇,又可以分為兩個
小類,第一小類是“電視劇類”,包括第05篇〈《潛伏》為甚
麼這麼火〉到第08篇〈央視刮起鄉土風〉,以及第12篇〈真紅
不枯槁〉。第二小類則是“非電視劇類”,包括第09篇〈學術
風骨,大眾情懷〉與第10篇〈開啟綜藝節目的民生時代〉。

文章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把內容分類、命名、重組與歸類:

《昔往的輝光》是柯慶明教授的散文集,收錄約十篇文章,主
要是懷念故人和師長的作品。書名“昔往的輝光”用了回文筆

3
一般情況下,“上位詞語”是類別的總稱,是相對於“下位詞語”的,而這種
相對性的存在,也使“上位詞語”與“下位詞語”並沒有絕對涵蓋的字詞,而
必須逐一個案進行分析,如“人類”相對“男人”、“女人”是“上位詞語”
(相對來說,“男人”和“女人”就是“下位詞語”了),但“人類”若相對“動
物”來說,卻只能是“下位詞語”(“動物”是“上位詞語”)。據邵敬敏《現
代漢語通論》的定義︰“所謂上下位詞,就是具有上下位關係的詞。上位詞和
下位詞具有種和屬的關係,種和屬的關係本質上是一般和個別的關係。”原理
可參考上述例子。參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修訂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7年),頁127。

閱讀策略 16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法,倒過來是“光輝的往昔”。柯慶明認為,他唸台大中文系
時親炙過的師長,以生命光輝照亮年青人歲月。散文集要寫的,
正是這些曾經如霞光滿天、如秋光晚照的台大第一代中文人。(1)

書中一半篇幅寫四位台大前輩教授,台靜農、鄭騫、屈萬里都
是中文系第一代師長,葉慶炳則是中文系第一屆畢業生,後來
留校任教。我上過葉老師的中國文學史,但其餘三位當時已經
辭世,他們的言行事跡,我只能透過師長的轉述得知。身為台
大中文的弟子,自是希望更多人了解這些精彩藝文先進的麟爪
片羽。這個原因,完全出於小小的私心。(2)

這本散文集最有趣的地方是,作者柯慶明一方面寫師長往事,
一方面又寫自己三十多年前面對師長時的心路歷程。初進台大
中文系的柯慶明,有點衝動,有點自負,又有點搗蛋,做任何
事情彷彿都很理直氣壯。我們的年青人,又何嘗不是?不過,
年青人看年青人,畢竟像照鏡子,縱然真實,未必有益有成長。
《昔往的輝光》中,柯慶明回想前塵,才驚覺師長的言行舉措,
處處足以為後生小子效法榜樣。(3)

像寫台靜農先生批評人“總是正反兼顧,並不以偏概全”。這
個年頭,我們對於任何人、事、言論都慣於妄下判斷。往往聽
到對方說了一句不中聽的話,就會認為那人愛說廢話。往往看
到對方做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逕自討厭對方。能夠正
反兼顧、通觀全局全人,不就是我們該學習該培養的態度嗎?(4)

作者寫鄭騫老師只讓考試作弊的學生重修而不以記過處分,當
時著重嚴明紀律的他無法了解老師寬厚仁慈的用心,長大後才
明白老師眼中“只有‘過’的狀態卻沒有‘罪’的理念”。二
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固然要守法;然而人就往往被擺放在守
法與違法的天秤兩端。(5)

《論語》中,孔子曾經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
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大意是,如果治國著
重刑法,百姓即使不違法,卻不知羞恥。但如果教導百姓道德

閱讀策略 17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禮義,則人民不但行為端正(不會違法),還能知恥。柯慶明認為,
鄭騫老師的教誨,正是秉承孔子的仁德,而這正是我們這一代
該具備的人文精神。(6)

時下年青人愛看博客,既能擴闊視野,又能增加人生經驗。不
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提供正能量,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昔
往的輝光》中那些上代人文,都擁有指導作用,讓我們學會如
何面對身邊種種人和事,讓我們也有光輝的現在。(7)

全文共有七個段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類),第一部分“散文集特
點與功用”(命名),包括第(1)段、第(3)段及第(7)段(歸類)。第二部分
“本文的選書原因”(命名),包括第(2)段(歸類)。第三部分“散文集
內容選介”(命名),包括第(4)至第(6)段(歸類)。

有了分類、命名、重組、歸類的過程,閱讀的資料內容不再是分散(不
相統屬)與線性(先後次序)的訊息,還有著層次與系統:這就是組織性
閱讀要求達到的目的。

(3) 概述 概述的方法與“命名”接近,但所用的語言可
以更多。命名通常是用一個詞語,或較長的短語,概述則可以用兩三
句說話,目的在於總結
目的在於總結、
目的在於總結、歸納這個類別內所有訊息。既然“概述”比
歸納這個類別內所有訊息
“命名”可以用更多語言,自然可以說得更詳細與深入,但畢竟是
“概”,又不能過分詳細。一般來說,概述的方法有二:第一是交代
類別下可能包含的細節類別,第二是用抽取共同內容的特點來統稱要
概述的訊息(與命名接近)。像上文,如果加上“概述”,則是:

全文共有七個段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散文集特
點與功用”,包括第(1)段、第(3)段及第(7)段,旨在指出
旨在指出《
旨在指出《昔
往的輝光》
往的輝光》書名的涵義,
書名的涵義,以及該書裏提及的人(作者和師長
以及該書裏提及的人 作者和師長)和
作者和師長 和
事,可以用來作為年青人效法的榜樣。第二部分“本文的選書
可以用來作為年青人效法的榜樣
原因”,包括第(2)段,則點出
點出本文
點出本文的作者
本文的作者選擇向讀者介紹
的作者選擇向讀者介紹《
選擇向讀者介紹《昔
往的輝光》
往的輝光》的主要原因:
的主要原因:台大弟子想讓更多人認識台大師長。
台大弟子想讓更多人認識台大師長
第三部分“散文集內容選介”,包括第(4)至第(6)段,則簡介書
簡介書
中兩位師長(台靜農
中兩位師長 台靜農、
台靜農、鄭騫)的一些事跡及其值得效法的地方
鄭騫 的一些事跡及其值得效法的地方。
的一些事跡及其值得效法的地方

閱讀策略 18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目錄也可以“概述”,只是有些目錄如果資料不多,未能提供足夠的
訊息,則不但很難概述,就連分類也不容易。試看林文月《讀中文系
的人》的目錄:

01 偷得浮生二日閒
02 生日禮物
03 過年‧蘿蔔糕‧童年
04 說童年
05 讀中文系的人
06 馬兵營之行
07 重遊神保町
08 一本書
09 終點
10 詩經國風中所表現的我國古代婦女
11 曹丕曹植兄弟的文學觀
12 陶淵明、孟浩然與王維
13 讀晏殊的幾首春秋之詞
14 “悠然見南山”與“池塘生春草”
15 平岡武夫與白居易
16 簡評海濤著《中國文學講論》
17 答案問 關於現代詩
18 我怎麼開始翻譯日本平安時期的小說《源氏物語》
19 《源氏物說》簡介
20 物語的世界
21 《源氏物語》中的和歌
22 日本平安貴族的一生行事

單從目錄來看,《讀中文系的人》一書由個別單篇文章組合而成,以
閱讀材料屬性來看,第01篇到第09篇應該是散文,屬消閒性閱讀材
料,而第10篇到第22篇是論文,屬知識性閱讀材料或學術性閱讀材
料。這書的最上層分類,可以分為兩類。不過,第01篇到第09篇的
篇名,一方面由於過於簡單(像〈一本書〉、〈終點〉),加上散文往

閱讀策略 19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往不能從標題推測內容重點,因此,要再把這九篇文章分為若干小
類,除了勉強可以把〈說童年〉、〈過年‧蘿蔔糕‧童年〉視為一類
(回憶類),把〈馬兵營之行〉、〈重遊神保町〉視為一類(遊記類)外,
其餘各篇如何統屬與歸類,則完全不能從篇名中得到任何線索。面對
這種目錄,組織性閱讀的方法便完全不能起任何作用。這也正好指
這也正好指
出:組織性閱讀方法通常適合用來閱讀知識
組織性閱讀方法通常適合用來閱讀知識性
通常適合用來閱讀知識性與學術性的閱讀材料
學術性的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

相對於第一部分來說,《讀中文系的人》第二部分並不屬於消閒性閱
讀材料,從篇名來看,雖然不能完全確定文章到底屬於知識性,還是
學術性,但已經可以用來分類、重組與概述:

第二部分為“文學篇”,計有十三篇文章。這部分又可以分為
兩個小類,第一是“中國文學類”,計有〈詩經國風中所表現
的我國古代婦女〉、〈讀晏殊的幾首春秋之詞〉、〈簡評海濤
著《中國文學講論》〉等,是作者研究中國文學的心得與看法,
內容包括詩經、古代詩人、中國文學論,以及現代詩。第二小
類是“日本文學類”,計有五篇,如〈我怎麼開始翻譯日本平
安時期的小說《源氏物語》〉、〈《源氏物語》中的和歌〉等,
都是與作者翻譯日本小說《源氏物語》相關的文章,如介紹日
本平安貴族的事跡、小說的內容,以及翻譯小說的前因後果等。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

步驟一 分類、命名 按照某些內在原則將目錄(或文章)內容分


類,並為每個分類命名。

步驟二 重組、歸類 按照分類名目將相關內容歸類,不受原有次


序所限。

步驟三 概述內容 參考分類名目,簡述各分類的主要內容。

 比較能力

“比較”不只是閱讀方法,還是研究方法。無論是商業與管理、設
計與語言、社會學科與資訊科技,任何一個學科都會有不同學說(或
派別,或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的看法),而學說與學說之間,有同也有

閱讀策略 20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異。因此,透過探討事物的異同,從而了解事物本身的特點,正是常
用的研究方法。組織性閱讀中的
組織性閱讀中的“
組織性閱讀中的“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旨在把原本散落在不
同文本中的零散訊息,
同文本中的零散訊息,經過提綱挈領的觀點,
經過提綱挈領的觀點,從而建構出某些“
從而建構出某些“關
係”來。透過比較相同(相類)事物(訊息內容)的不同方面,從而更深
入認識事物的本質,甚至從中獲得啟發,以致有更新的創造性發展。

比較能力可以用於任何兩種並列的資料,如兩間上市公司的業績,兩
個名人的成功因素,兩種動物的特性等。

比較方法雖然只有“比相同”與“比差異”兩種,但由於比較時側重
點不同,又可以細分為:同多求同、同多求異、異中求同、異中求異。

“同多”、“異中”的“同”與“異”指客觀事實,也就是文本有多
少個地方相同或相異;而“求同”、“求異”的“同”與“異”則指
讀者的著眼點。“同多求同”與“同多求異”都是指兩個文本有很多
相同的地方。“異中求異”、“異中求同”則是指兩個文本有很多不
同的地方。至於“同多求同”與“異中求同”,是指讀者閱讀文本時
著重找出文本相同之處;而“同多求異”、“異中求異”則是指讀者
閱讀文本時著重找出文本相異之處。

試看以下兩個目錄:

劉兆華《運動營養學》 黃大鵬《運動營養學》

緒言 第一章 人體的營養素和熱能
蛋白質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 維生素
第一章 營養素 / 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 各種營養素之
間的關係 / 熱能
概述 / 蛋白質 / 脂類 / 糖 / 維生素 /
礦物質 / 水 / 食物纖維
第二章 運動員合理營養基礎
第二章 熱能 運動員合理營養的任務 / 合理營養

熱能的生理意義與熱能單位 / 熱能 的基本要求 / 熱能代謝和需要量

營養素的來源 / 人體熱能消耗 / 熱能
第三章 專項運動的營養特點
消耗與需要量測定
運動員物質代謝類型 / 各項運動營
第三章 運動員營養 養特點 / 運動時熱能消耗個體差異

運動員的合理營養 / 專項運動的營
第四章 季節訓練的營養特點

閱讀策略 21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養 / 比賽期的營養 / 運動飲料 高溫下訓練的營養特點 / 低溫下訓
練的營養特點
第四章 青少年及老人營養
青少年營養 / 老人營養 第五章 比賽期的營養
比賽期的營養
賽前營養 / 比賽當日的營養 / 途中飲
第五章 營養狀況評定
營養狀況評定 料和飲食 / 賽後營養 / 賽前控制體重
缺乏營養的原因 / 調查方法 及減重問題

第六章 合理營養
合理營養的科學管理
營養的科學管理 第六章 青少年兒童營養特點
合理營養 / 食譜編製 / 合理烹調 / 食 兒童的營養與膳食 / 青少年的營養
品的強化與食品添加劑 / 容器與包 與膳食/ 青少年運動員的營養
裝材料對食品的污染及預防 / 開展
營養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第七章 營養與恢復
能源貯備的消耗與疲勞 / 營養與恢
復 / 常用的抗疲物質

第八章 運動員營養組織工作
食物與烹調 / 進食時間和食物分配

第九章 營養狀況的評定
調查目的及方法 / 營養狀況檢查

兩書同樣名為《運動營養學》,再從目錄看,兩書內容大致相若,是
屬於“同多”的情況。如果“求同”:

從目錄來看,兩書探討的重點大致相同,可以分為三個重點,
第一是從一般的角度探討何謂營養,包括營養素與熱能;第二
是從運動的角度探討營養,包括運動員的合理營養、專項運動
的營養、比賽期間的營養;第三是營養的管理,又可以分為“合
理營養管理”與“營養狀況評定”兩個部分。

如果“求異”:

從目錄來看,兩書雖然都提及營養素與熱能、運動員與運動的
營養需求,以及運動營養的管理,但劉書有“老人營養”而黃
書沒有;此外,劉書似乎特別看重營養的科學管理,書中探討
了食物中的添加劑、包裝材料,以及宣傳營養知識,這都是黃
書沒有提及的。至於黃書在探討運動下所需的營養方面,比劉
書更仔細,黃書有〈季節訓練的營養特點〉與〈營養與恢復〉
兩章,而這都是劉書沒有的。

閱讀策略 22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上面兩段文字分別從“求同”、“求異”角度分析兩書異同,屬於
“比較異同”的第二階段“分析異同關係”;而比較重點則放在兩書
內容上,這是“釐定比較項目”。“求異”一段中所謂的“劉書似乎
特別看重營養的科學管理”與黃書所謂的“在探討運動下所需的營
養方面,比劉書更仔細”,則又是根據比較結果而產生的聯想與判斷。

所謂“聯想與判斷”並不是要求同學胡亂對兩種目錄的異同妄下
“優劣”判斷。我們必須明白不同作者在安排文本內容或章節時,往
往會因為不同的創作動機、文本性質或目標讀者而有不同的考慮。若
果我們抱住“詳勝於略”、“廣勝於狹”的想法來評價目錄,那未必
就符合“檢視閱讀”的要求。我們要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前提
是我們必須設定判斷的基準,即我們從甚麼角度或原則進行判斷。當
然,評價原則或角度必然滲有主觀成分,但若想達致相對的客觀,則
判斷前必須因應目錄的實際情況,考慮更廣泛的層面。

像上面兩個目錄,固然可以透過比較內容而了解兩書的側重點,也可
以從章節先後次序的脈絡來比較兩書作者撰書時的意圖:

劉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吸收與消耗”,包括第一
章與第二章,主要介紹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與人體消耗的熱能,
第二部分是“所需的營養”,包括第三章與第四章,主要從不
同的情況(人與運動)探討身體所需的營養,第三部分是“營養的
管理”,包括第五章與第六章,著重探討與營養相關的問題,
如評定、添加劑、容器等。從章節的脈絡來說,作者是用“先
本(核心內容)後末(次要內容)”的方法來排列內容。

至於黃書,全書也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吸收與消耗”,
包括第一章。第二部分“運動所需的營養”,包括第二至第六
章;又可以分兩小類,第一小類“合理營養”,只有第二章,
探討“合理營養”的相關課題;第二小類“各種情況下的營養
特點”,包括第三至第六章,各種情況指專項運動、季節運動、
比賽期與青少年、兒童。第三部分“運動員營養的組織工作”,
包括第七至第九章,主要探討如何監控運動員的營養,包括吸
收、烹調與檢查等階梯式的組織工作。從章節脈絡來說,作者

閱讀策略 23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用“先淺後深”方法來排列內容,讓讀者學會如何管理運動員
的營養。作者先讓讀者了解何謂營養,然後深入而集中地探討
運動員的營養,在對運動員各種年齡、運動、季節下所需的營
養有了基本了解後,就可以認識更高一個層次的營養監控。

從章節的鋪排來說,黃書比劉書更像“手冊”(Handbook),能
夠提供“從基礎到實務”的階梯式理解方法,帶領讀者一步一
步認識運動營養學。

上文從概述內容開始,了解各章節在書中的意義,從而探討章節的先
後次序以及先後次序背後的理據(先本後末、先淺後深),並進一步根
據結果聯想,揭示事物(文本的內容)的規律,推測兩書作者的用意。

比較閱讀的方法,除了可以用來閱讀目錄,了解兩書內容與結構外,
也適用於文章閱讀,甚至是其他性質的資料,比較的方法與步驟,跟
目錄閱讀是一樣的。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比較能力

步驟一 描 述 比 較 結 比較兩篇目錄(或文章)的內容或表達方式,
果 描述相同及差異之處。

步驟二 分 析 異 同 關 按比較結果,選擇側重點 (內容或表達方


係 式),分析異同的關係。

步驟三 聯想與判斷 根據前兩個步驟的基礎,設定判斷的基準


(角度、原則),再因應實際情況,從而作出
合理的聯想與判斷。

 小練習二
小練習二

閱讀下列兩文,4釐定比較項目,比較兩文異同,並根據結果聯想。

4
1999年11月1日,大陸作家王朔在《中國新青年》上發表〈我看金庸〉一文,
批評金庸小說。金庸則透過上海《文匯報》,11月5日發表回應文章,名為〈不

閱讀策略 24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劉兆林〈
劉兆林〈不關注現實人生的作品有甚麼意思?〉
不關注現實人生的作品有甚麼意思?〉

很長的時間裏,魯迅和茅盾這樣的大師遭貶,而金庸代表的通
俗文化橫行,這個現象沒有引起評論界的反響,是偌大的中國
評論界都患了失語症?還是覺得這類事情不值一提而不屑提及
了?從這個前提看,王朔的發言不管偏激與否,都是有貢獻的。
這種貢獻完全可以拋開他自己的創作成就高低不論,他是一個
作家,卻承擔起了批評家的責任,站出來大吼一聲。(1)

有一句實話需要說明,金庸和王朔兩個人的名字早就把我的耳
朵磨出繭子了。他們的書我一本都沒有讀,不是因為我有甚麼
成見,而是因為我根本就不感興趣。金庸的書近年充斥著書攤
兒,改編成電視劇的也很多,常聽周圍的人談論他的作品,可
是我聽不進去。我知道金庸是有學問的人,不僅善寫武俠小說,
而且做學問議政議經濟,在香港很有社會地位。可是他的小說
我不喜歡,不僅他的小說,即使是以前很流行的武俠小說我也
不喜歡,那時有《三劍俠》、《七俠五義》,《大八義》、《小
八義》等等,那時我認為這都是些胡扯淡的書,與人生沒有關
係。我喜歡的是《紅樓夢》、《官場現形記》、《儒林外史》、
《風雲初記》、《三家巷》,我覺得這些書和人生關係十分密
切,看了以後激動不已,甚至產生很大的影響。(2)

金庸的書籍的出版是不是“文化工業”產品?但肯定與出版界
的逐利之心有關,錢固然是掙到了,可是這樣的書於人生於國
民精神有甚麼效益呢?從文學價值上來講,武俠小說與魯迅、

胡適、林語堂、茅盾、錢鍾書的作品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可
是多年來卻暢銷不衰,金庸還在文學大師的排行榜上名列前
茅。這類作品不關心人生,不療治國民精神的疾病,也不關注
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對中國舊的封建傳統文化道德也無批判精
神。我覺得中國文學應該繼續繼承和發揚五四文學的精神,在

虞之譽和求全之毀〉。兩篇文章出現後,立刻引起文化各界熱烈討論。有聲援
王朔的,也有捍衛金庸的。小練習二所選兩篇文章,都屬於聲援王朔的文章。

閱讀策略 25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科學、進步和現代化上下功夫,而不應該以消遣娛樂為主,進
而麻痹人的精神。希望我們的文藝界由此展開一次對於多年來
的通俗文學熱的研究和總結。(3)

原野〈
原野〈荒誕的神話〉
荒誕的神話〉

王朔和金庸的對壘是近年來文壇紛爭當中唯一有意味、或者說
是唯一有意義的爭論。他們有可能引發作家對大眾閱讀,包括
大眾對自身閱讀產生一些有意義的評估。(1)

王朔和金庸都是擁有大眾讀者的作家。他們的讀者之多是一般
作家無法望其項背的。他們的作品無論有多麼的不同,而讀者
有很大交叉,即:有很多讀者喜歡金庸,又喜愛王朔。而王朔
在《看上去很美》之餘忽然拔刀直刺金庸要害,以及金庸十分
勉強地表現寬容,恐怕都是使他們的讀者十分吃驚的一件事。(2)

金庸的作品和他本人在大陸被順勢造成“神”,至少是一個神
話,而這個神話像他的作品一樣荒誕不經。一位教授把他的作
品列入了排行榜,於是人們敬重起來了,紛紛放下袖子,準備
行禮。金庸神話的第二個理由,不外是讀者眾多,而多與好之
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北京的一位學者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衡
量作品,即他的女兒只讀金庸,不讀王朔,則認為金優王劣,
這更是匪夷所思。到了 20世紀末,原來我們還沒有學會用作品
本身的價值來衡量作品。(3)

我認為文學作品作為時代精神的伴生物,應該也必須反映一個
民族的性格、命運和思考。而所謂的大師,是站在歷史的高度
來傳達一個民族的心聲,並推播人類和一個民族的社會良知,

譬如人道主義關懷和社會批判意識等等。換一種說法,作家應
該為民族的肌體注入新血,割除腐肉,這樣的因素在金庸的作
品裏有嗎?一點也沒有。(4)

從文學和社會的價值來看,金庸的作品一點價值也沒有。而他

閱讀策略 26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的作品的害處在於,青少年如饑似渴地讀了以後,對心智的人
格建構只能起到負面作用。對於一個開放的文明社會而言,當
然允許金庸作品的存在,作為一種文化消費行為,他們唯一的
作用就是消遣,無他。(5)

目前大眾的閱讀的確到了非常低級的階段。如果年輕的一代就
是這樣喝著金庸和瓊瑤的奶水長大,你還敢為他們設想未來
嗎?我聽說有的電視台要拿出鉅資拍攝金庸的作品,我奉勸那
些掌握大權的官員們慎而思之,金庸的小說和四大名著不是一
回事,儘管有人在北大為金庸先生開了課。(6)

批評重要,堅持公理和正義感的批評更是十分重要,庸俗的、
急功近利的批評是中國批評界患失語症的一個原因。(7)

近年來,貶損魯迅似乎成了一種時尚,傳媒與批評家大約抱著
一種與己無關的態度靜觀。而批評了一下金庸,竟然招致了很
多人不滿,這真是一件怪事。(8)

 建構能力

組織性閱讀與理解性閱讀最不同的地方是讀者閱讀時的前設要求
前設要求。在
理解性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是要去了解作者的想法;而在組織性閱讀
中,讀者是要從文本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訊息,也因此,組織性閱讀的
組織性閱讀的
前設要求是:
前設要求是:讀者在“
讀者在“閱讀”
閱讀”前必須“
前必須“先”釐定若干閱讀觀點
釐定若干閱讀觀點。這些
觀點
釐定觀點的能力,就是“建構能力”。

“釐定觀點”的結果是建構提綱,每釐定一個觀點,就是建構一個閱
讀的提綱。必須注意的是,這個觀點應與目錄內容密切相關,是在檢
視目錄後,認為可以在目錄內容內找到資料或證據來論證或支持的觀
點。為便表述及更集中整理資料,這種預設的觀點很多時候也是以問
句來表達。對於目錄閱讀來說
對於目錄閱讀來說,
對於目錄閱讀來說,建構提綱,
提綱,就是指設定閱讀計劃,根
就是指設定閱讀計劃
據自己的要求精讀文本(書)中的某些章節,而其他與“問題”無關的
章節,則不在閱讀提綱之內。對於文章閱讀來說
對於文章閱讀來說,
對於文章閱讀來說,建構提綱是指以提
提綱是指以提
綱挈領的方式,
綱挈領的方式,重組文章的內容重點。
重組文章的內容重點

閱讀策略 27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要建立提綱,讀者便必須多次閱讀文本;如果閱讀內容複雜的文本,
多次閱讀更是必要的程序。讀者可以先快速看文章一次,然後就第一
印象釐定若干觀點,然後把所釐定的觀點視作閱讀的前設要求,再重
新閱讀文章,並從文章中有系統地把相關內容找出來,放在提綱之下。

像前面小練習二兩篇文章,主題雖然是指出金庸小說有甚麼不好的地
方,但並不代表文章中主題以外的內容就不重要。如果只懂得從掌握
文章中心思想、主題的角度來理解文章,便會忽略次要而“可能”有
用的材料。舉例來說,兩篇文章對金庸小說是持反對態度的,但對王
朔呢?他們又有甚麼看法?因此,讀者可以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或更
多次)閱讀時,釐定這麼一個觀點:聲援王朔反對金庸的人對王朔有
甚麼看法?以這個觀點作為提綱重讀兩文,可以得到以下內容重點:

觀點:聲援王朔反對金庸的人對王朔有甚麼看法?

 王朔對金庸的批評令人吃驚,但在文化批評上卻有貢獻,
所引起的文壇爭議非常有意義。
劉兆林:“王朔的發言……是有貢獻的。……他是一個作家,卻承擔
起了批評家的責任。”(第1段)
原野:“王朔和金庸的對壘是近年來文壇紛爭當中唯一有意味、或者
說是唯一有意義的爭論。” (第1段) “王朔……拔刀直刺金庸要害,
以及金庸十分勉強地表現寬容,恐怕都是使他們的讀者十分吃驚的一
件事。” (第2段)

 王朔是著名作家,擁有很多讀者。
劉兆林:“金庸和王朔兩個人的名字早就把我的耳朵磨出繭子了。”
(第2段)
原野:“王朔……是擁有大眾讀者的作家。” (第2段)

釐定觀點與上一節比較異同中“釐定比較項目”一樣,讀者可以根據
自己的想法而擬出無窮無盡的觀點。文本愈複雜,閱讀次數愈多,可
供釐定觀點的空間也就愈大;讀者不同,關注不同,觀點自然也不盡
相同。(以上兩篇文章,還可以再找不同的觀點,建構不同的提綱嗎?)

閱讀目錄,旨在很快就能對書本的內容有大概認識,從而判斷該書內
容是否可以配合閱讀需要,以及哪些部分能夠符合閱讀需要。未確定

閱讀策略 28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探討甚麼課題的讀者可以看目錄找靈感;邊看目錄邊比較,把不同書
的相同部分組織起來,發掘可研究、探索的空間,從而建構閱讀提綱。

因應目的不同,目錄閱讀中釐定出來的觀點也有兩個不同層次:歸納
歸納
與綜合。歸納旨在從不同文本中找出共同成分,而綜合則旨在把不同
與綜合
文本的不同但相關成分組合成新的事物。兩者相較,用“歸納”而得
到的結果會變小,而用“綜合”得到的結果會變大。

試比較以下兩個目錄,釐定一個歸納的觀點和一個綜合的觀點,並建
構閱讀提綱。

包銘新《時裝表演藝術》 皇甫菊含《時裝表演教程》

1 時裝表演的起源與發展 章 時裝表演概述
01章
時裝玩偶和玩偶時裝表演 / 早期的 時裝表演的起源與沿革 / 時裝表演
真人時裝表演 / 時裝表演的繁榮期 / 的種類與特點
我國時裝表演的發展
章 時裝模特兒
02章
2 時裝表演的種類和形式 時裝模特兒的分類 / 時裝模特兒的
時裝表演的種類 / 時裝表演的形式 形貌條件 / 時裝模特兒的素質修養

3 時裝模特兒與時裝表現 章 模特兒形體訓練
03章
時裝模特兒的作用 / 時裝模特兒的 拉伸與矯形訓練 / 動作美感訓練 / 健
種類 / 時裝模特兒的基本條件 / 不同 美與三圍達標訓練
種類時裝模特兒的專業要求 / 時裝
模特兒的管理方式 章 模特兒走台技術訓練
04章
步伐訓練 / 轉體訓練 / 造型訓練
4 時裝表演的場地
時裝表演的場地
選擇地點 / 台型的確定 / 燈光 / 背景 章 模特兒鏡前表演訓練
05章
/ 音響 / 後台 臉部表情訓練 / 情節表情訓練

5 時裝表演的化妝與髮型
時裝表演的化妝與髮型 章 模特兒表演前準備
06章
時尚對時裝表演形象造型影響 / 化 臉部化妝的一般技法 / 髮型選擇 / 手
妝須和時裝表演主題相協調 / 演出 和肌膚的化妝 / 後台準備
前化妝效果的檢查 / 演出前化妝
章 模特兒的表演
07章
6 時裝表演的道具與飾品
時裝表演的道具與飾品 表演中的藝術感覺 / 表演中的展示
道具與飾品的作用 / 道具與飾品的 性 / 表演的風格性 / 表演的靈活性 /
種類 表演的多樣化

閱讀策略 29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7 時裝表演的訓練 章 時裝表演編導的作用
08章
基礎訓練 / 運用服裝和飾物的訓練 / 時裝表演編導的概念和工作步驟 /
時裝表演的排練與演出 編導者的專業能力和基本素質

8 時裝表演的策劃與組織 章 時裝表演諸因素確定
09章
確定主題 / 制定預算 / 編導與模特兒 如何選擇表演服裝和確定表演主題 /
/ 工作人員安排 / 相關活動安排 如何設計表演的序列結構 / 如何選
擇表演音樂
9 時裝表演的審美
時裝表演的審美
服裝的形式美因素 / 時裝模特兒的 章 表演設計
10章 表演設計、
設計、排列和合成
表演欣賞 分配、試穿和服裝管理 / 表演設計與
排練 / 表演舞台諸因素合成

試比較以下兩個觀點:

觀點一 時裝模特兒有哪些種類?

觀點二 時裝表演具備哪些藝術美?

要知道以上兩個觀點,哪個是歸納的觀點,哪個是綜合的觀點,就必
須從觀點的答案(閱讀提綱)著手:

觀點一 時裝模特兒有哪些種類?

閱讀提綱 時裝模特兒的種類 (《時裝表演藝術》)


時裝模特兒的分類 (《時裝表演教程》)

觀點二 時裝表演具備哪些藝術美?

閱讀提綱 時裝表演的審美 (《時裝表演藝術》)


動作美感訓練 (《時裝表演教程》)
模特兒的表演 (《時裝表演教程》)

從兩個觀點的用詞來看,觀點一“種類”的範圍比觀點二“藝術美”
小。“藝術美”由於涵義廣,要回答這個觀點,便須綜合兩書與藝術、
美有關的不同部分。不難猜測,只要看完兩書的相關章節,就能從章
節內容綜合出時裝表演的“藝術美”的各個方面,包括(1)服裝的形

閱讀策略 30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式美、(2)模特兒表演時候動作的美感,以及(3)其他不同的風格。反
觀觀點一,由於範圍過於狹小,只能做到歸納而未能達到綜合的要求。

總括而言,如果要探索、了解不同文本中的共同部分,可以用“歸納”
的方法先透過目錄建構閱讀提綱;如果要結合各家說法之長,把不同
的看法共冶一爐,則可以用“綜合”的方法先透過目錄閱讀從各書中
找到要讀的章節,再在閱讀時把不同的看法整合在一起。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建構能力

步驟一 釐定觀點 按閱讀的第一印象,釐定若干觀點,作為


重新閱讀的前設要求。

步驟二 重新閱讀 按前設要求,重新閱讀,並把相關內容找


出來。

步驟三 建立提綱 把找出來的內容,有系統地組織起來,放


在提綱之下。

 排序能力

排序能力並不是把要閱讀的資料重新排列次序,而是“發現”閱讀資
料的組合方式。說話寫文章不但要考慮該有哪些內容,還要考慮如何
把內容組合起來。相同的內容,先後次序不同,產生的傳意效果可以
完全相異。最老生常談的組合方式是“屢敗”與“屢戰”兩詞排列的
先後次序,說“屢戰屢敗”的人意志消極,說“屢敗屢戰”的人卻有
不滅的決心。

由此可見,組合方式顯示了傳意者對事物的看法。接收者聽人說話,
看人寫文章時,除了要了解傳意者寫了和說了甚麼外,還要了解傳意
者怎樣寫、怎樣說。如寫旅遊書,內容無非是有甚麼地方可去、有甚
麼景點可看、有甚麼美食可吃、有甚麼禮物可買、有甚麼東西好玩,
以及一些有用的旅遊小“貼士”。寫書時,固然可以按照“第一章:
景點”、“第二章:美食”、“第三章:手信”……來排列次序,而
每一章中的內容,又可以按照受旅客歡迎的程度來排列先後。

閱讀策略 31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不過,這種次序並非“必然”的。有些專攻自由行旅客的自助旅遊天
書,會以“路線”為主,如“三天遊路線”、“四天遊路線”……,
在規劃旅遊路線時,又可以把景點、美食與手信加插其中。

上述兩種旅遊書的編排方式,就是兩種不同組合方式。簡單一點說,
組合方式就是內容布局、安排段落先後次序的方法。

以下兩書同樣以“化妝”為主題,你能夠根據目錄來分辨兩書在內容
安排上有甚麼不同嗎?

《私秘時尚‧
私秘時尚‧化妝卷》
化妝卷》

 裸妝 以自然的名義展現美麗
 淡妝 淡淡風情淡淡妝

 夜上濃妝 濃郁夢幻魅力四射

 蠱惑四季 做四季美人突顯美麗人生
 時尚妝 以時尚的眼光立於潮流之巔

 特別奉獻妝 特別的時間化出特別的你

《美麗女人‧
美麗女人‧化妝》
化妝》

 粉底
粉底塑造臉部輪廓的技巧 粉底秘密真情告白

 眼妝
讓眼部更具風情 眼妝秘密真情告白

 眉妝
正確適合的眉型讓臉型更完美 眉部化妝秘密真情告白

 唇妝
唇妝秘密真情告白

 頰妝
腮紅的效果 頰妝秘密真情告白

 化妝造型
妖艷夢幻舞會妝 都市白領麗人妝 陽光夏日沙灘妝 精彩繽紛
情人妝 清純嬌美新娘妝

閱讀策略 32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雖然只是看到目錄沒有看到書的內容,但不難發現,兩書主題一
樣,只是內容稍異。如果從內容構成的組合方式來看,《美麗女人‧
化妝》比《私秘時尚‧化妝卷》更像入門書。

《美麗女人‧化妝》的內容可以粗略地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
“粉底、眼妝、眉妝、唇妝、頰妝”各章,屬於概說,作者主要從
五個角度說明化妝的基本方向,而第二部分的“化妝造型”則是進
階,作者進一步挑選五個情境所需的化妝來深入說明。所以,第一
部分與第二部分具有先後的必然次序。

《私秘時尚‧化妝卷》則不同,全書六章提到六個不同情境下的化
妝,但這六個情境本身,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看書的人,只要憑
自己的需要選擇看某一部分即可。

以上章節詳細講解分析目錄的基本方法,其操作方式雖然不能應用到
所有文本之上,但這種閱讀方法的理念在大專學習卻非常實用,其最
重要的意義並不是讓同學通過這個方法迅速掌握文本的主旨(當然,
應用目錄分析方法可以增進您對文本主題的認識),而是讓同學在最
短時間內確認書籍的基本內容及其重點,從而知道其研讀價值,協助
同學調整自己的閱讀對象及計劃。事實上,這種“檢視閱讀”的方式
早為東西方學者所認同,如黑川康正《讀書術》一書即屢屢強調應摒
5
棄“書要從頭讀起”的觀念, 並重點講解了閱讀書本“前言”及
“目錄”的方法和價值,而上文提及的阿德勒在更早時間便已明確指
出這種閱讀方式的價值。茲全文引述如下︰

對一本書作者首次表面閱讀的方法的變化就是略讀的技巧。你
永遠不能夠從略讀中得到閱讀和研讀所給你的東西,但這是處
理你可以利用的許多書本的一個非常實際的方法。從略讀中,
你能令人驚愕和正確地,得到書的內容的大意。這樣使你在內
心的索引中把書籍彙存起來,因此,如果將來有機會,你能回
頭找它,發掘它和挖得更深。

5
黑川康正:《讀書術》(台北︰新潮社,1990年),頁29-50。

閱讀策略 33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對一本書迅速的大略讀一次也是一種打穀的方法,它讓你能夠
將真正和有營養的穀粒跟糠分開。你會發覺你略讀所得,目前
就是全書值得你讀的地方。沒有其他值得讀的地方了。但那時,
你最低限度要明白作者的主要的論據,如此,你在書本花費的
時間才不會白費。6

以下將進一步講述文章內容的排序方法。

組合方式與排序能力的意義
組合方式與排序能力的意義

說話寫文章,除了要有充實內容外,還必須要有組合的次序。次序,
是反映出傳意者在表達思想情意時的內在規律,這種規律的首要條件
在於“言之成理
言之成理”,而言之成理又勢必涉及邏輯思維。從寫作角度來
言之成理
說,組合次序的意義在於“協助表達主題思想”。從閱讀的角度來
說,排序能力的意義則在於“有助理解文章主題”。

下文主要介紹董橋的散文集《英華沉浮錄》,文章的重點是:希望能
夠吸引讀者去看《英華沉浮錄》。全文共分七段。試閱讀全文,並指
出這七個段落有多少個內容重點,以及這些重點以何種方法結合。

〈含英咀華,
含英咀華,載沉載浮〉
載沉載浮〉

第一次讀到董橋的文章不是在報紙,而是在書展裏。明窗出版社
把董橋在《明報》連載的專欄結集成系列袋裝書《英華沉浮錄》,
一出就是十本。(1)

光看書名就大有學問,剛開始以為是歷史書,談洋人在港華人在
外的浮沉起跌事蹟;翻開才知道“英”指英文,“華”指中文,
談的是真實場合中語文使用的問題,也談和語文相關的典故往
事。“英華”兩字,也緊扣韓愈〈進學解〉“含英咀華”的文章
境界。寫文章,語言文字在腦袋裏咀巴裏,反覆推敲,仔細咀嚼,
不就是“含英咀華”的過程嗎?(2)

6
原著參阿德勒〈論讀書〉。叔本華(Schopenhauer Arthur)等著、林衡哲等譯:
《讀書的藝術》(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頁93-96。

閱讀策略 34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最有學問莫過於“沉浮”兩字。中國哲理重視周而復始,相信物
極必反,這種人文精神反映在詞彙上,語言裏隨處可見。易經六
十四卦第六十三卦是“既濟”(已經渡河,象徵完成某事),接下
來最後一卦卻是“未濟”(未渡河,象徵還沒有完成)。先秦時期
講求五行相生相剋的“五德終始”,用“終始”不用“始終”就
如“沉浮”一樣,周而復始。沉下去,再浮上來,才有希望。浮
起來,再沉下去,就到了終局。(3)

十本《英華沉浮錄》除了第一卷外,其餘各有主題書名。《新聞
是歷史的初稿》、《留住文字的綠意》、《人道是傷春悲秋不長
進》、《天氣是文字的顏色》、《為紅袖文化招魂》等等,光看
書名,已經詩意萬分。(4)

《英華沉浮錄》是談論字酙句酌的書,更重要的是給人指導出一
種使用語文的正確態度。〈寫點體面的公函〉討論內地港台書信
用字,結論是過於白話未免像怪胎;〈膚淺的文字優越感〉強調
文章的品味來自文化的薰陶;〈鍛句煉字是禮貌〉謂寫作要從小
處入手,中文虛字、英文介詞是關鍵;〈文字不可俗氣〉指文字
像人,有俗氣與不俗氣兩類,這又與個人胸襟品味有關。現代青
年怕作文,但不討厭寫作,中文老師為了投其所好,在互聯網開
設網誌鼓勵學生發表。其心可嘉,但要用來訓練學生寫作,卻於
事無補。看《英華沉浮錄》,點點滴滴,慢慢累積,觀念正確了,
語文自然好起來。(5)

培養正確的運用語文觀念固然重要,但閱讀名家文句更是可以潛
移默化,移風易俗。最近讀到董橋新近出版的《青玉案》,順手
拈來都是佳句,像描寫明代鎏金銅金剛,“金水溫潤,雕工老辣,
造型嚴明,光裏暗裏撩起的是宗教聖物無言的感動”,寫蒙塵的
青銅臥獅給拭擦後,“獅子慢慢醒了,古銅慢慢活了,肅靜的光
影也像蒼老的月色,透著宮闈燭光下千年寶劍古穆的英氣”。用
字溫柔厚實,卻又生動而意境無限,句子長短交錯營造的節奏更
像是人生交響樂,高低有致。(6)

閱讀策略 35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不過,《青玉案》是易筋經,不能一蹴即至。少林功夫要從基礎
的羅漢拳開始,而《英華沉浮錄》就是羅漢拳。(7)

撇除第(1)段為開場白,重在以書展帶出主題《英華沉浮錄》外,其
餘六段,不難發現,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2)至第(4)段為第一部分,
主要講書名,分析“英華”、“沉浮”的意義,以及指出主題書名的
優雅,從而突顯作者為書命名用心之處。第(5)段是第二部分,主要
寫這一系列書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第(6)至第(7)段是第三部分,透
過(與作者其他書)比較,從而指出《英華沉浮錄》的價值。

以上分析旨在指出,文本由不同內容組成,而作者在把內容組合起來
時,必然根據一些或隱性的或明顯的組合規律。排序能力的意義有兩
個,一是旨在了解內容之餘,找出內容的組合規律,透過了解規律,
從而能夠更立體與真確地認識文本,另一個目的則是:在對文本作深
度閱讀前(特別是篇幅較長的文本),透過了解文本的組合規律,從而
釐定閱讀策略,找出要深入閱讀的部分,探索文本內容。

組合方式、
組合方式、次序的種類
次序的種類

在中文的領域中,文章的組合方式,又稱為“章法”,屬於辭章之學,
而辭章學歸入修辭學的範疇。辭章章法向有“四律”的講法,也就是
“秩序律”、“變化律”、“聯貫律”與“統一律”。不過,探求文
章結構有沒有變化、聯貫與統一,通常屬批判閱讀的範疇,組織性閱
讀在這一方面相對不太重視。

四律之於閱讀,能夠在日常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用上的,就是“秩序
律”。秩序律要探索的是文本內容彼此之間有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
以及有何種關係的先後次序。如果文本的內容重點具有必然的先後次
序,那麼,這個文本就是以“先後律
先後律”構成;反過來說,如果文本各
先後律
個內容重點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那文本就是以“並列律
並列律”構成。
並列律

“先後律”和“並列律”最主要的判斷原則在於文本的段落之間是
否存在必然的邏輯關係,因此須從段落的內在脈絡進行判斷,而不應

閱讀策略 36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只是依據用字來區分。有時,作者為了論述方便或基於某些論述習
慣,會用上諸如“首先”、“其次”及“最後”或“第一”、“第二”
及“第三”等詞來開段,但這並不代表各段落的內在必然次序真如作
者所列。試看:

我有三個願望。(第1段)

第一、我希望能夠考上研究所。(第2段)

第二、我希望能夠買房子。(第3段)

第三、我希望能夠減肥成功。(第4段)

第2、第3、第4三個段落,作者雖然用上“第一”、“第二”、“第
三”等詞作為開端,但從語義來說,“考上研究所”、“買房子”、
“減肥成功”並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就算段落的開首換上“首
先”、“其次”、“最後”等詞,由於語義上沒有“必然”的先後次
序,第2至第4各段仍然是以並列律排列而不是以先後律排列。上述
段落,如果前面的“第一”、“第二”、“第三”不改,只改後面(希
望的內容),整個語篇的意義依然不變:

我有三個願望。(第1段)

第一、我希望能夠減肥成功。(第2段)

第二、我希望能夠考上研究所。(第3段)

第三、我希望能夠買房子。(第4段)

再看以下語篇:

我有三個願望。(第1段)

我希望能夠考上研究所。(第2段)

我更希望能夠買房子。(第3段)

閱讀策略 37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我最希望能夠減肥成功。(第4段)

第2、第3、第4三個段落,即使沒有任何表示次序的詞置於段首,但
三個段落卻不能互換先後次序,因為第3與第4兩個段落的動詞“希
望”之前,用上了表示程度的副詞“更”、“最”,以顯示三個願望
在作者心中有不同的地位。語篇如果互換次序,也顯然不合邏輯:

我有三個願望。(第1段)

我更希望能夠買房子。(第2段)

我最希望能夠減肥成功。(第3段)

我希望能夠考上研究所。(第4段)

“我更希望能夠買房子。”作為語篇的第2個段落,便顯得非常不合
理。由此可見,要判斷文章內容的排列次序,不應以“論述關係”為
標準,而應以“邏輯關係”為主要依據。如果過於執著個別字眼,而
忽略內容是否有內在的必然先後次序,就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1) 並列律

並列律指文本內各個內容重點,對於文本要表達的主題來說,沒有內
在的必然聯繫而只有語言上的線性序列關係。以文章來說,就是指各
個自然段、各個部分之間的結構關係鬆散,甚至可以互換先後次序,
前段成後段,後段變前段。以書本的內容來說,則是章節間沒有固定
不變的先後關係,第二章可以變第三章,第三章可以變第四章,而第
四章又可以變第二章。

由於語言具有“直線式”的特性,因此,要分辨文本包含的內容重點
是不是具有必然的先後次序,首先便要區分兩者之間的差別。試比較
以下三個句群:

 這個教室有三個同學。一個住中環。一個住大嶼山。一個
住上水。

閱讀策略 38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我昨天去了很多地方。既去了中環。又去了大嶼山。還去
了上水。

 我昨天去了很多地方。首先去中環。然後去大嶼山。最後
去上水。

三個句群各由四個句子組成,每個句群後面的三個句子分別指出三個
地方。不難發現的是:第一句群和第二個句群後面的三個句子的內
容,可以互換次序。第一句群後面三個句子可以說成“一個住上水。
一個住大嶼山。一個住中環。”也可以改成“一個住大嶼山。一個住
中環。一個住上水。”第二個句群後面三個句子也可以改成“既去了
大嶼山。又去了上水。還去了中環。”或“既去了上水。又去了大嶼
山。還去了中環。”

第三個句群後面三個句子,不能夠改成“首先去上水。然後去大嶼
山。最後去中環。”如果用秩序律來分辨三個句群後面的三個句子(第
一句為總綱)的組合模式,第一句群和第二句群用的是“並列律”,
而第三句群用的是“先後律”。

如此一來,因語言上的直線式排列而來的先後次序與因內容具有必然
的內在聯繫而來的先後次序,就很容易區分出來。第一、第二個句群
中的“中環”、“大嶼山”和“上水”的先後次序是因為語言是直線
式的,說話寫文章時,並列的內容也總得有個先後,而說這三句話的
人,只是隨意地把“中環”排在“大嶼山”之前,又把“大嶼山”排
在“上水”之前。三個地方,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第三個句群後的
三句,則不能互換,不只是基於線性的序列,還因為語言反映的“事
情”有必然的先後次序(時間上的序列關係)。

以上句群只是“小型”的文本,如果把句群擴展為擁有多個段落的文
章、多個章節的書本,情況也是一樣:有些文本的內容重點沒有先後
次序的必然關係,有些則有;而沒有先後次序的必然關係的文本,是
以“並列律”作結構模式。

在分析文本是不是並列律時,還須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第一段與最
後一段的問題。一般來說,文章的第一段或書本的第一章,屬於“前

閱讀策略 39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言”、“緒論”,旨在指出主題背景和釐清概念;至於文章的最後一
段或書本的最後一章,則是結論、總結。“緒論正文總結”自然
具有先後次序的必然關係。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那任何文本的組合方
式都應該是先後律而非並列律了。不過,在分辨文本時,除非能夠清
楚判斷第一段與最後一段,並沒有緒論與結論的功能,否則,可以把
第一段(章)與最後一段(章)排除在外,而只看中間部分的“正文”。

〈《不瘦人
〈《不瘦人》
不瘦人》到底是甚麼書?〉
到底是甚麼書?〉

想了很久,始終不知道該如何為《不瘦人》歸類。這應該是小說,
文字卻充滿詩意;這應該是年青人讀物,但“歧視”這個主題卻
適合任何年齡階層反思;主題雖然嚴肅,文字卻輕鬆活潑;雖然
不是文學評論,但對歌詞的領悟與闡釋,卻可以讓年青人唱 K 唱
得更投入。(1)

明明不是武俠小說,但書中主角韋家雄把詠春融入羽毛球中,絕
不比《書劍恩仇錄》裏陳家洛從《莊子》領悟上乘武功遜色,“全
身變得愈來愈輕盈,不像走動,像在飄移。輕巧的羽毛球緊隨大
雄的意識飛旋網上,散發著如水一般至柔至剛的威力”。家雄仿
如庖丁轉世,完全體驗出道家“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之止而欲
行”的境界。(2)

明明不是神怪小說,但家雄祖上請來英國最厲害的巫師下毒咒,
子孫世世代代畢生肥胖,至死不變,更嚴重的是,如果子孫的老
婆(毒咒只傳男不傳女)變心,被咒者立刻死於非命,而全書的故
事就是圍繞家雄解開毒咒之謎而展開。書中荒誕怪異之處,可與
《搜神傳》、《聊齋誌異》媲美。(3)

明明不是科幻小說,但家雄先祖的“四川移動城堡”,卻分明是
科幻小說的場景,不比倪匡與張系國遜色。城堡飄浮在結合了陽
光、空氣和水交織而成的氣團上,而且整個堡壘與家雄頭顱互通
感應。家雄走到堡壘不同的角落,頭內不同的位置就會有相應的
感覺,寫來不但科幻,更充滿中國陰陽五行的學問。(4)

閱讀策略 40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明明不是勵志小說,但女主角小瑩在四川大地震的中學賑災小組
上,分享自己曾因地震而一度失明,在黑暗中只能堅強地等待,
等待那不知何時才來的光明。“堅強,是她這些年來學會的一種
情操。流淚,只是剎那的心理反應。願意接受現實的一刻,她才
是心靈的主人。”唯有這樣,人才會知道自己原來比所想的還要
堅強,才能更有力量驅走負面情緒。中學生(甚至是任何人)要學
習的,不就是這麼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嗎?(5)

明明不是愛情小說,但書末家雄寫給小瑩的那個電郵,“一路
上,我思考著,如何能與想念的人,一起領略四季的變換,穿越
擁擠的人潮……每到一處,我都拍下一幀照片。……多得足以拼
湊成一幅思念的桌布,我才驚覺生命有限,思念無限。”沒有瘋
狂的愛恨,不是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吶喊,看似淡淡的愛慕,卻
偏偏是化不開的濃情。如此情書,怎不叫人動容?(6)

商業社會中,我們慣於為商品貼上標籤,方便顧客選擇,就連文
化活動都難以倖免。可是,我真的不會為《不瘦人》歸類。書前
內頁有一段簡短異常的作者簡介,“因鼓勵同學創作,以身犯
險,在文字的樊離中重遇生命的觸覺”。我相信,只要能讓同學
感受到生命豐富,人生無限,《不瘦人》並不介意自己被定型為
任何一種類型的小說。(7)

上文共有七段,第一段前言,旨在帶出主題:不會為《不瘦人》歸類;
最後一段則從作者的創作原意(鼓勵同學創作)再次強化這個主題。中
間五段,每段開首都是“明明不是”+ 類型小說名稱 (武俠小說、愛
情小說……),然後分別從《不瘦人》的內文舉例,說明為甚麼不能
歸納入那個類別卻又有該類別的特點。

要判斷文章內容組合秩序,關鍵在於第(2)至第(6)各段,是不是存在
一定先後次序的關係。也就是說,假設把(5)(4)(3)(2)(6)改為
(6)(4)(2)(5)(3)或(4)(6)(2)(3)(5)等,對於理解原文
意義有沒有任何阻礙,或會不會有不同的理解結果。如果調換了,會

閱讀策略 41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影響理解,就不是並列律。反過來說,如果沒有任何影響,便是並列
律。

上文第(2)至第(6)各段,即使調換位置,對於理解文章顯然沒有任何
改變,因此可以斷定為並列律。再看以下目錄: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

神話與詩
石頭的古代神話信仰與神話傳說
夸父的神話
牽牛織女的傳說
女兒國的神話傳說
神國的架構 五方天帝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一書由六篇文章組成,雖然不能從中看到內
容,但光從目錄看,各篇之間理應沒有必然的內在關係。“夸父”相
傳是上古時候巨人族的族長,因天大旱,夸父想把太陽捉住,於是追
逐太陽,結果累死渴死。牽牛織女的故事更是家傳戶曉,天帝之女七
公主織女戀上凡間男子牛郎,觸犯天條,被王母懲罰,只准兩人每年
隔著銀河相見一次。至於五方天帝的架構,則是把人間各國的權力架
構投射到天上,又與夸父、牛郎織女的故事無關。三個故事內容不同,
也不相從屬,按道理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

由此可見,即使互換先後次序,也不影響傳意與閱讀。作者在編輯各
篇文章而成一書時,顯然以並列律為結構,而不是以先後律來排列。

(2) 先後律

先後律講的是文本內容重點的秩序。所謂秩序,指的是內容重點按照
時間、空間或事理發展程序來排列,排列的方式又可以分為“順”和
“逆”兩種,而“序”則可以有很多:可以是“今昔”、“久暫”、
“遠近”、“內外”、“左右”、“高低”、“大小”、“本末”、

閱讀策略 42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深淺”、“因果”、“虛實”、“詳略”、“賓主”、“正反”、
“立破”、“偏全”、“抑揚”等。

不同的“序”適合不同的文章,如重記事的文章,常用“今昔”、“久
暫”、“因果”;重描寫(特別是空間上的描寫),常用“遠近”、“內
外”、“左右”、“高低”;而重議論的文章,則常用“正反”、“立
破”;批評的文章常用“偏全”和 “抑揚”等結構方式。像前面所
舉的句群“我昨天去了很多地方。首先去中環。然後去大嶼山。最後
去上水。”後面三句使用了先後律,而先後律中,用的是“今昔”的
順序方式,由時間距離現在較遠的事情說起,朝向當下的方向開展。
以下稍稍解釋幾個常見的“秩序”:

試看以下目錄:

《西方管理思想史》
西方管理思想史》

第一章 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
第二章 西方中世紀前後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 西方工業革命前後的管理思想
第四章 西方大工業時代的管理思想
第五章 西方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管理思想
第六章 西方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管理思想
第七章 西方 20 世紀七十年代的管理思想
第八章 西方 20 世紀八十年代的管理思想
第九章 西方當代管理新思潮

書名“思想史”三字,已經指出內容重點的秩序會依據時間發展的先
後次序來說。再看目錄,則不難發現,第一章至第九章所提及的“管
理思想”,是以時間排列的,“昔”在前而“今”在後,這是時間秩
序上的“順排”。由此可見,《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內容,是以先後
律作為組合結構。

再看下文:

閱讀策略 43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數字人與符號人

最近偶爾在網上發現一個美國真人秀節目,內地譯作《男人猜猜
猜》。每集有一個單身女生要在三個男生中選擇 Mr Right,如果
選對,就可以與男生去享受夢幻豪華旅遊。何謂選對呢?三個男
生中,只有一個是單身的異性戀者(俗稱“直男”),其餘兩個,
分別是同性戀者和已婚男人(或已經有女朋友)。女生須透過與男
生的相處,由男生的談吐衣著舉止,找出單身直男,並須指出哪
一個是同性戀者,哪一個已有對象。(1)

節目中的男生的所謂“個性”,只呈現為符號的組合體。節目中
的年輕俊男充滿陽光朝氣,既man又溫柔細心,令人難以憑直觀
去猜測。在短短的二十分鐘裏,女生能夠憑借推敲的就是那些來
自男生的“象徵符號”。雖然同樣是“選擇合適的異性”,但性
質明顯與一般相親節目不同。女生賴以選擇的“憑據”不是個人
的喜好,而是過往的經驗;也就是憑她們腦海中對已婚、同性戀
以及單身直男的印象而下判斷。(2)

一號男生讓人感到悠閒,女生認為是單身直男的象徵。二號男生
會按摩,溫柔體貼,女生認為是熟能生巧的表現,斷定他已經名
花有主。女生最想揪出的是同性戀者,她往往會因為男生穿性感
游泳褲、懂得唱歌劇、有藝術品味、修護指甲、有巧克力味的沐
浴露、點櫻桃口味的飲料而認為那是同性戀的象徵。(3)

這個節目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女生的價值觀,而是女生對於性別與
同性戀者的印象。男生展示出一連串行為表現(符號),女生則透
過 觀 察 這 些 符 號 而 在 約 定 俗 成 的 “ 性 別 刻 板 印 象 ” (Gender
stereotype)中尋找相配對的象徵意義。性別刻板印象指社會普遍
接受的對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哪裏有人,哪裏就有性別刻板
印象,而且,性別刻板印象並非單單用來描述人如何“看”男人
和女人,還同時“預設”男人和女人“該是”怎麼一個模樣。對
男人女人定型的過程會出現兩分化,甚至會對男人與女人該是甚
麼模樣有所限制和判斷。最大問題還在於:年青人往往視之為男

閱讀策略 44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女形象的基準,認為自己應該依從。(4)

前陣子播放完的《變身男女chok chok chok》也是強化性別刻板


印象的好例子。一方面,節目中的參賽者,無論是女裝扮成男,
還是男裝變成女,都依據同一個譜模:把女的變剛強,而把男的
變陰柔。另一方面,嘉賓與現場觀眾就是在性別刻板印象框架中
已限定的外表來判斷參賽者性別。Deaux和Lewis指出,性別刻
板印象由四個組件交織而成:外貌、性徵、行為和職業。如果與
《男》相比,《變》的嘉賓往往只是憑外貌來判斷性別,則是更
刻板的定型行為了。(5)

這只不過是娛樂節目,本不值得大驚小怪,搬出甚麼教壞小朋友
的教條,或是變身讓人噁心之類的惡言來斥之責之。然而,節目
過於強調“先入為主”的觀念,容易讓人墮入思考單一化的胡
同。在這個符號的時代,每一個人在我們眼中往往只簡化為一連
串符號:分數代表知識,學歷代表能力,房子代表安定,禮物代
表敬意等。然而,符號的“能指”(聲音、形象)與“所指”(意義)
之間本就是任意而非必然的;像會“點櫻桃口味飲料”的人與同
性戀者自然不能畫上等號。因此,動輒搬出“刻板印象”,訴諸
直觀而不加辨別,人的腦袋就會變得簡單。(6)

前些年內地電視台大行其道的現代“紅娘”節目因相親的人過
於重視金錢而遭痛批,那是把人數字化了;《男》、《變》這類
節目則把人符號化了。人,何時才能回歸真正的人性化呢?(7)

上文共有七段,第(1)段與第(7)段分別點題,第(1)段帶出“符號
人”,第(7)段帶出“數字人”。中間五段,第(2)段從宏觀角度指出
節目中的女生憑“印象”來選擇。第(3)段具體說明女生腦海中的是
甚麼“印象”。第(4)段更指出女生腦海中的這種“印象”可以稱為
“性別刻板印象”。第(5)段不再寫《男人猜猜猜》而寫《變身男女
chok chok chok》,這段指出《變》中的印象比《男》涉及的印象更
為刻板。第(6)段則指出“性別刻版印象”的不足之處與不好影響。
從組合結構來說,第(2)段與第(3)段,前者略(概括)而後者詳(具體)。

閱讀策略 45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第(2)第(3)段為一整體,與第(4)段相比,前者實(女生的印象)而後者
虛(理論上的“印象”)。第(2)第(3)第(4)段為一整體,與第(5)段相
比,則前者淺而後者深(《變》的印象比《男》的印象更刻板)。第(2)
至第(5)段為一整體,與第(6)段相比,則前者賓(次要),後者主(主要)。
這五個段落的組合秩序關係,可以用下圖表示:

可見,上文採用了先後律來指出主題“符號人”的重要意義。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
組織性閱讀的層次:排序能力

步驟一 理解內容 閱讀目錄或文章的內容,並分析其內在邏


輯關係。

步驟二 判斷組合方 按內在邏輯關係,判斷組合的方式是先後


式 律,還是並列律。

步驟三 簡述結果 簡明扼要地描述組合方式,從而協助了解


主題,或釐定閱讀策略。

小結

閱讀的目的是獲取訊息,而文本傳達的訊息,至少包含兩個方面:文
本內容本身的訊息與文本結構的訊息。因此,閱讀時,如果不考慮內
容訊息的組合關係,便會讓閱讀行為達不到最好的效果。一般來說,
文本的組合方式(秩序律)可以概括為兩大類型:並列律與先後律。兩
者比較下,並列律較為鬆散,文本的訊息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先後
律的文本結構較嚴密,作者透過內容的“秩序”來傳達訊息。有些先
後律明顯易見,讀者只須根據作者的安排一步一步閱讀內容便可以;
有些先後律則不明顯,讀者閱讀這些文本時,便得用心思考:為甚麼
作者要把甲內容置於乙內容之前?兩者之間是否有著某種內在的

閱讀策略 46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秩序”?如果是,又是何種“秩序”?這些秩序對於了解文本又有
何種重要意義?

排序能力要訓練的,是人類接收外在事物時的分析結構能力。任何事
情都有其組合關係與發展結構,掌握了排序能力,久經練習,自可以
推而廣之,以至能夠“閱讀”世間。

結語與思考
結語與思考

本章著重培訓同學的“組織性閱讀能力”,讓同學能夠在大專學習
中,面對不同文本時,具備基本的組織能力。這些組織能力包括概括
能力、比較能力、建構能力以及排序能力。事實上,以上能力不但在
於閱讀文本時適用,即使面對不同的訊息(如看電影、參加活動),都
同樣可以因應實際需要應用出來。

舉例來說,某員工代表公司出席一個論壇活動,回到公司後撰寫報
告,向上司匯報在論壇中的所見所聞。要寫這份報告,首先需要運用
概括能力,把論壇的內容分為若干部分,賦予名稱,向上司陳述。如
果還要向上司交代論壇活動有哪些部分對公司有利,則須發揮建構能
力,把從論壇不同部分體會而來的(對公司有好處的)得著與啟發,重
新組織成為報告內的建議。如果某人先後參加兩個相類似的活動,寫
報告時更須釐定用來比較的課題,再根據課題深入比較兩個論壇的優
劣,從而撰寫報告。員工有了參加論壇的經驗,上司也可以叫員工著
手籌備另一個論壇。這個時候,一份計劃周詳的建議書是少不了,員
工大可把從兩個論壇內的得著,綜合成新舉辦論壇的優點,向上司建
議。

大專學習須要同學有良好的組織能力,本章的目的,正是透過不同的
閱讀文本與閱讀策略,讓同學能夠從文字開始,培養組織能力,從而
慢慢訓練出能夠適用於各個場合的組織能力。

閱讀策略 47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修學院
中文閱讀與寫作
CH1130中文閱讀與寫作
引用資料

1 黑川正康:《超‧讀書術》,台北:新潮文化事業,2001年。

2 鍾晨發:《讀書學導論》,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年。

3 Mortimer J. Adler 著,郝名義譯:《如何閱讀一本書》,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4年。

4. 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修訂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

閱讀策略 4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