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近代海军发展历程

国海军 58 年来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国海军只能实施近岸防御,用快艇在距海岸仅几十海里处打一些小仗。七八十
年代改革开放后,海军进一步发展为近海防御,又因舰艇吨位小,技术落后难
以远航,远离大陆的海岛也无力掌控;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舰队迅速壮大,
并在远航能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从黄水走向蓝水,成为当今保障中华民族和
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中国海军的这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中国有过三次大的造舰高潮:上个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中期“文革”前,中国从大量制造引进苏式舰艇到
全面独立地研制国产舰艇形成第一次造舰高潮;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全球冷战
后期,中国为应对超级大国的军事压力和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掀起了第
二次造舰高潮;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战争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中国
认识到了海军对打赢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
主权的完整,而推出了第三次造舰高潮。

文章说,中国的第三次造舰高潮,与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
息息相关。上世纪 90 年代冷战结束后,来自海上对我国的挑战、威胁与日俱增。
马岛海战等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海、空、陆、天、电全维战
争中,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地位作用直线上升。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工业采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已为蓝
水海军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造万吨级排水量的大型战舰已不成问题 。
2006 年 11 月,美国前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访问中国,他曾表示,自他
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首次接触中国海军以来,中国海军能力已大大增强,进入
“蓝水”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海军武器装备实现三个转变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海军各兵种的武器装备建设进行了三次大转型:

一是从“万国牌”装备体系向仿制转变。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海军各兵
种武器装备没有正规来源,制式繁杂。后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了军用造船工业
基础,仿制了多种型号的鱼雷快艇、高速巡逻炮艇、轻型护卫舰、潜艇、反舰导弹
等海战装备。
二是上世纪 60 年后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转变。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奋发
图强、自力更生地研发急需的海战武器装备,不但自行批量生产了高速导弹艇、
护卫艇、猎潜艇、常规潜艇、军辅船等传统武器,而且研制成功了导弹护卫舰、导
弹驱逐舰、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水上飞机、核潜艇、潜射战略导弹、超视距岸舰
导弹、水陆两栖坦克等各种五大兵种急需的新型装备。

三是从传统武器向高技术武器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时期
后,国家和军队集中人力、财力和科技力量,重点对海军的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和
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攻关,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用于急需的海战装备建设,一
批新型武器装备提前完成研制并交付海军各兵种的部队使用。数字网络技术和各
型舰载自动化指挥系统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导弹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新型导弹
护卫舰、导弹驱逐舰、隐身导弹艇、新型常规潜艇、高性能岸基作战飞机、舰载直
升机等不断问世,远海补给船装备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等等。这些进步较大地
提高了当代中国海军远海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高技术武器装备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改善海军舰队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这
个大发展,特别是新一代核潜艇的顺利发展,增强了在海洋世纪中国海军海基
战略核反击自卫作战的能力。

建设中国海上力量

文章说,在当今陆、海、空、战略火箭(航天)军中,只有海军是一个国际性
的军种;而当今的现代化海军,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综合体现和最恰当的代
表者。依据这一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海军正与时俱进,加快由单一作战功能向
国家海上力量转型的发展步伐。

改革开放后,中国军队逐步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威武文明之师的形象。迄
今为止,中国海军已先后组织各类舰艇编队出访了数十次,航迹遍布五大洲、四
大洋上的几十个国家。

目前,中国海军的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这三大舰队经过十几年艰
苦的海上作战演练,已基本形成了海上立体机动作战的力量体系和比较配套的
支援保障系统,舰队远海全天候快速反应作战行动能力得到提高,为遂行诸军
兵种联合作战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三大舰队还开展了海上反恐、多国海
上联合军演等一系列非传统军事领域内的海上行动演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