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楊翊瑄 3/8 閱讀心得與課前問題回應

1. 陳向明:Chapter 3

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在抽樣方法上也有所不同,質的研究不需要概率抽樣,
質的研究需要針對研究問題及目的決定抽樣的標準。質的研究採目的性抽樣,
分為強度抽樣(抽取較高資訊密度及強度的個案)、最大差異抽樣(樣北所產
生的結果將最大限度地覆蓋研究現在中各種不同的狀況)、同質性抽樣(選擇
一組內部成分較相似的樣本)、關鍵個案抽樣(選擇可以對事情產生決定性影
響的個案)、理論抽樣(找一個可以對事先設定的理論進行實例的個案)、證
實和證偽個案抽樣(透過抽樣來證明自己的初步理論假設)、可能性抽樣(以
今後有可能是什麼為重點來抽樣),共七種;而抽樣方式分為三種:機遇式抽
樣(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進行抽樣)、滾雪球抽樣(透過知情人士不斷過大樣
本的方式)、方便抽樣(隨研究者自己的方便進行)。

最後本章節談到研究關係對研究的影響,讓我好奇的是,質的研究是一種
對社會現象的認識,當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在詮釋所搜集來的資料時,
我們該要如何擱置研究者本身因年齡(社會歷練)、性別(觀點、父權、女
權)所帶來的影響?甚至是那些自己沒有發現的偏見(因人生經歷不同)?

2. 陳向明:Chapter 4

本章闡述了質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質的研究建立在自然的情境之中,
研究者必須選擇一個不突兀,最大限度降低被研究者的影響,才有可能蒐集到
真實的資料,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自然的勁處現場,與當地的人們建立關
係,取得對方的信任,再逐漸說明自己的研究,但被拒絕也不用太氣餒,不過
我們需要從被拒絕得原因中反思自己的研究是否有需要調整與改進的部分。

3. 梁瓊惠:幼稚園的生活 1-3;4-6 章

以幼兒視角作為反思成人行動的內容,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從一開始研究
者進入現場時的準備,以小孩的身份進入教室,與孩子建立關係的過程,都讓
我感覺到大人與小孩世界的不同,從這樣的立場去體驗幼兒園孩子的生活,才
發現對於孩子來說,大人的世界是多麼複雜而難以理解,對於成人的雙重標準,
孩子想說卻不能說,或是想說卻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急切,當研究者真正以小孩
的立場去體驗每一件事,透過書寫傳遞給我們,我們才能窺視一二,這夜不禁
讓我有許多反思,我們做的事情是教育還是訓練,從智育與德育的角度來說,
我們總認為品德需要「教」,卻沒想過被強迫養成的習慣並不是孩子發自內心
認同的;大人訂定的許多規則也只有小孩需要遵守,但身為大人的我們有真的
好好與孩子討論過原因嗎?孩子被指正時真的了解問題在哪裡,還是因為大人
的權威不得不低頭?這些種種都讓我開始反思自己與孩子的相處,還有許多需
要學習調整的部分,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自己小時候想成為的大人的樣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