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OMICRON MPD600 中国应用的主要问题

以下为 MPD600 中国用户对 MPD600 在中国应用情况的反馈汇总

1 MPD600 高频局放测试不能满足国家电网标准的诸多要求

MPD600 技术已有近二十年未做任何升级改进,已不能满足国家电网的标准要求。

国家电网 Q/GDW 11304.5-2015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对诊断型高

频局放仪器专项功能有 7 条要求,MPD600 就有 5 条要求难以达到,特别是由于

MPD600 采用窄带选频无法提取完整局放能量谱的缺陷,导致无法提供国家电网标准

强调的单个放电脉冲的时域波形与频域波形,因此,缺失了放电类型识别的核心依

据,难以进行现场局放的放电类型判断,同时也缺失了局放的幅值与频次的趋势图,

难以满足国家电网标准要求。

2 MPD600 的国内客户仪器使用率很低

由于 MPD600 是基于工厂进行局放测试而开发的平台设计,因此需要用户在现场根据

不同的试验对象,并依据干扰情况来进行大量的初始参数设置及参数调整,难以适应

现场局放带电检测的要求,导致应用于现场不同电气设备(变压器/高压电缆/发电机

等)局放测试时,参数设置的错误率太高,致使大量测试文件参考价值很低,大量现

场测试工作丧失了价值,这是 MPD600 现场应用测试的常见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同时高压测试的技术与安全要求又很高,由此带来高压试验人员在首

次尝试使用后,便大多放弃了在现场的使用,调查发现用户购买的很多 MPD600 基本

处于闲置状态,资产浪费严重。

3 MPD600 的原理缺陷,不能满足现场局放带电检测要求

MPD600 的原理缺陷,导致难以进行放电类型深度识别,不能满足现场局放带电检测

的要求。

IEC60270 标准规定的测试频带主要适用于电气设备的出厂测试。对于现场的局放测

试,特别是现场的局放带电检测,放电类型的识别才是用户局放测试的核心价值所
在,也是便携式高频局放测试仪的主要测试目标。

MPD600 采用的是第二代的窄带选频测试技术,通过选择频率来避开现场干扰,以提

高信噪比。虽然窄带选频方式可以躲开干扰,采用同步采样技术也可以分离噪声,但

由于受到窄带采样限制,只提取了少部分信号能量,丢失了局放主要特征信息,导致

无法得到准确的放电脉冲时域波形与频谱分布,如下图所示。

局放脉冲经 MPD600 后,时域波形发生了明显的畸变

局放脉冲经 MPD600 窄带(300K)采样后,时域波形幅值也大幅被降低

35M 采样带宽 300K 采样带宽 30K 采样带宽

由以上比对试验可以看出,35M 采样带宽时,有 70mV 的局放脉冲幅值,而在 300K

窄带采样后,只有不到 10mV 的局放脉冲幅值了。

由于 MPD600 无法获得准确的放电脉冲时域与频域波形及相关特征参数,因此,只

能依赖于统计特征(PRPD 图谱)来人工进行初级识别,受限于局放信息的缺失,又没

有局放脉冲波形特征的参考,致使难以做到对放电类型有深度及正确的识别。

例如以下附图,为 PRPD 图谱中的三个典型放电图谱


但通过波形特征,便可以清晰看到,这三个典型 PRPD 放电图谱均只是干扰,并非

真正的内部放电。
由于仅依靠 PRPD 图谱做出判断,导致停电解体后均未发现任何问题。

因此,放电类型判断需要 PRPD 图谱结合时域波形与频谱波形来综合判断,这也是国家

电网 Q/GDW 11304.5-2015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要求提供单个放

电脉冲的时域波形与频域波形的原因所在。

以上是 MPD600 的原理缺陷所带来的局限性,由于无法通过改变 MPD600 参数设

置来改善,因此已无法满足用户对现场局放带电检测的要求。

4 MPD600 采用的窄带测量技术,不能满足局放定位要求

窄带测量技术在应用于局放定位时,死区很大,如果窄带带宽选择 300K,在电缆局放定

位时,则死区时间达到 3.3 微秒,死区距离在 570 米左右。若窄带带宽选择 650K,则死

区时间为 1.54 微秒,死区距离在 260 米左右,故窄带测试方式,难以应用于实际的电

缆局放定位。

5 MPD600 的窄带选频技术,不能满足电气设备局放在线监控要求

窄带选频技术其测试灵敏度取决于现场人工选频的准确性,因此对测试人员的现场应用

水平要求很高,其测试应用难以推广,测试结果难以得到保证,由于 MPD600 依赖于现

场人工选频与人工噪声分离(3pard/3cfrd),因此难以应用于电气设备的局放在线监控。

综合以上,OMICRON MPD600 无法满足国家电网局放检测技术要求,也难以满足现场

电气设备的局放检测与局放在线监控的技术要求,这是多年实践应用后的经验总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