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第 33 卷 第 5 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ol.33 No.

5
2014 年 5 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y,2014

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
不动点迭代确定方法
夏才初 1 2,曾格华 1,卞跃威 1

(1.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 同济大学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要: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构造复杂,偏压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合理的接头抗弯刚
度值是运用梁–弹簧模型进行盾构隧道管片环断面设计、计算的前提,而该抗弯刚度值与接头截面处内力组合情
况密切相关。针对双衬垫式管片环纵向接头,利用已有简化力学模型,提出一定轴压作用下,接头各变形模式及
各模式下的抗弯刚度解析式,并将已有管片接头各工况加载试验的转角实测值与对应变形模式的理论计算值进行
对比,验证了其工程设计适用性。根据接头各变形模式下抗弯刚度解析式,结合基于梁–弹簧模型考虑接头刚度
差异性的管片环内各纵向接头处截面内力解析式,构造关于管片环内各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非线性方程组,由
数值计算软件 Maple 编写该接头刚度非线性方程组的不动点迭代求解程序,多次试算最终得到合理的管片环内各
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
关键词:隧道工程;盾构隧道;接头抗弯刚度;变形模式;不动点迭代
中图分类号: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4)05–0901–12
DOI:10.13722/j.cnki.jrme.2014.05.005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ENDING STIFFNESS OF SHIELD


TUNNEL SEGMENT RINGS LONGITUDINAL JOINT BASED ON
FIX-POINT ITERATION

XIA Caichu1 2,ZENG Gehua1,BIAN Yuewei1


(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The deform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joint with a complex structure in shield tunn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internal force and highly nonlinear under eccentric compression. A reasonable value of the bending stiffness of
joint is vital for the design of the segment ring of shield tunnels with the beam-spring model. The analytical
formulas of calculating the deformations at different deforming modes based on the existed model were presented
for the double-padded longitudinal joints under a constant axial force. The angles of rotations measured in the
joint bending tes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ith a good agreement. A non-linear equation system
for the joints stiffness was derived considering the stiffnes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oints and the segment and
using the formulas for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egment ring and the one for different deformation modes of the
joints. The non-linear equation system was solved with the fix-point iteration programme utilizing the software
Maple. Reasonable stiffness values of the joints were obtained after several trial calculations with the iteration
programme.
Key words:tunnelling engineering;shield tunnel;joint bending stiffness;deformation modes;fix-point iteration

收稿日期:2013–08–16;修回日期:2013–11–1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013800)
作者简介:夏才初(1963–),男,1984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等方面的
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tjxiaccb@126.com
• 902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年

况之间的定量计算方法。
1 引 言 由管片接头加载试验进行接头刚度值的确定往
往需要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
盾构隧道现阶段结构设计以平面结构计算为 进行大量的各种荷载工况条件接头加载试验并不现
主,该结构可视为由多块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的环, 实。已有接头加载试验成果宝贵,根据少量的接头
[1]
管片间通过螺栓预紧连接 。管片间接头的存在使 加载试验及其成果,利用理论分析获得各种工况条
得管片环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亦使管片间接头刚 件下管片环各接头刚度合理取值的确定方法具有重
度 kθ 成为盾构隧道结构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 要工程意义。
盾构隧道设计常用计算模型主要有 2 种:修正 本文以上海地铁一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为研究对
惯用法模型和梁–弹簧模型。修正惯用法模型将管 象,首先对接头刚度取值对管片环内力分布及变形
片环视为等刚度圆环结构,通过横向刚度有效率 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再结合已有接头简化力学模
对圆环等效刚度进行折减取值,并由管片弯矩传递 型,按照接头所承受弯矩值划分受力阶段,提出接
系数 ,对由结构力学求得内力值进行修正,  , 头在一定轴压条件下各受力阶段的变形模式及其变
的取值主要取决于接头刚度值 kθ 与管片主截面刚度 形解析式,并与已有接头加载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
[2]
值 EI 的相对大小 。梁–弹簧模型将管片主截面段 比验证,最后根据管片环接头处内力解析式及各接
简化为等刚度连续梁,通过弹簧轴向伸缩、剪切以及 头在不同弯矩取值范围的变形模式解析式,构造环
[3]
转动效应对管片环间及环内接头的变形进行表征 。 内各接头刚度的非线性方程组,由不动点迭代法对
本文基于梁–弹簧模型的通缝盾构隧道管片环内力 该非线性方程组进行迭代求解,多次试算最终得到
及变形的计算主要考虑接头的转动效应,以接头刚 相对合理的各接头刚度值。
度值 kθ,对接头抗弯性能进行表征。
针对管片接头与主截面段的刚度的差异,采用 2 考虑接头刚度差异性的管片环内力
梁–弹簧模型对二者分别进行考虑,显然,相比于 分布及变形特征
修正惯用法模型,梁–弹簧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
管片环结构构成及其受荷响应特征。 2.1 管片环内力及变形计算方法
混凝土管片接头构造形式往往比较复杂,由于 上海地铁一号线区间盾构隧道采用通缝拼装,
螺栓在接头截面内非对称布设等因素,接头刚度值 单环拼装形式如图 1(a)所示,管片环由 6 块管片组
[4]
随其所承受弯矩和轴力值是变化的 。 成,1 块封顶块(F,16°)、2 块连接块(L,65°)、2
现有盾构隧道设计过程中,接头刚度 kθ 的取值 个标准块(B,65°)、1 块拱底块(D,84°)。
主要依据经验,并结合管片接头加载试验进行确定, 管片主截面抗弯刚度取值 EI,接头 K1( 1= 8°),
[4-5]
如陈三江等 根据一定数量的不同荷载工况条件 K2( 2= 73°)及 K3( 3= 138°)抗弯刚度值分别为 k1,k2
下管片接头足尺加载试验,对不同构造形式的接头 及 k3,管片环结构以及外荷载均关于竖直中心线对
刚度随荷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据此给出接头 称,对结构取半进行计算,图 1(b)为管片环内力计
刚度经验公式或建议值。诸多学者基于梁–弹簧模 算模型。
型,对管片环结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计算研究,其
接头刚度主要是根据接头试验研究结论进行经验取
值,如侯公羽等[6]考虑了接头与管片主截面的抗弯
刚度差异,但未对承受不同截面内力的各不同方位
接头刚度进行合理取值;陈三江[4
,7-8]
等根据接头处
所承受弯矩的正负情况,对其刚度值进行了差异取
值,该取值主要依据经验及接头试验的定性研究结
论,对于承受弯矩正负类别相同而方位不同的接头
刚度值差异性未进行考虑。以上研究均未建立各不
同方位处接头刚度取值与管片环结构所受外荷载工 (a) 管片环拼装形式
第 33 卷 第5期 夏才初等: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定方法 • 903 •

求得;R 为管片环半径。
将 1 = 8°, 2 = 73°及 3 = 138°代入式(2),接头
K1,K2 及 K3 截面处内力可简约表达如下:

M 1  1 (k1,k2,k3 ),N1  1 (k1,k2,k3 ) 

M 2  2 (k1,k2,k3 ) ,N 2   2 (k1,k2,k3 )  (3)

M 3  3 (k1,k2,k3 ) ,N 3  3 (k1,k2,k3 ) 

由单位荷载法计算管片环水平处收敛变形:
(b) 内力计算简图  π
RM (3 )sin  3  
图1 管片环结构组成及内力计算模型 R2 π π  2
R  π M ( )sin(  )d 
Fig.1 Components and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model of EI 2 2 k3
segment ling (4)
管片环水平直径收敛值为 D ,计算公式为
考虑上海地铁埋深土层土体性质(淤泥质软土), D  2R 。
[1,9]
忽略水平地基抗力,外荷载采用惯用荷载系统 : 2.2 接头刚度取值对管片环内力及变形计算值的
(1) 上部覆土自重 q   h ;(2) 矩形水平向侧土压力 影响
e1   h ;(3) 三角形水平向侧土压力 e2   D ;(4) 如前所述,针对接头刚度的设计取值,诸多学
下部土体反力 K  q  g ;(5) 管片环自重 g   h S 。 者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建议。刘建航和侯学渊[1]建议
以上各计算关系中, 为上覆土体容重,h 为上覆土体 上海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环接头刚度取值参考范围为
厚度,为侧土压力系数,D 为管片环直径, h 为混 1×103~1×104 kN ・ m/rad;K. M. Lee 等[7]根据一系列
凝土管片容重,S 为管片环横截面积。 管片接头加载试验,对上海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环接
基于梁–弹簧模型,视管片为等刚度 EI 连续曲 头刚度取值有如下建议:(1) 管片接头处承受正弯
梁,接头处转动弹簧抗弯刚度 kθ,考虑 EI 与 kθ 的 矩作用时,内弧面张开,接头刚度推荐取值范围为
差异,由结构力学方法求解管片环内力及变形。
k   4  103 ~ 3  104 kN ・ m/rad;(2) 管片接头处承
由图 1(b),拱底块中心截面处视为固接,以封
受负弯矩作用时,外弧面张开,接头刚度推荐取值
顶块中心截面处轴力与弯矩为力法基本未知量,由
为 k   (1 / 2~1 / 3)k + 。
该截面处转角及轴向位移均为 0 为多余约束建立力
选用修正惯用法对盾构隧道进行结构设计、计
法方程:
算时,假设管片环为刚度均匀的环,该均匀刚度为
11 x1  12 x2  1P  0  管片主截面刚度进行一定程度折减,即接头刚度
 (1)
 21 x1   22 x2   2P  0  k = EI ,刚度有效率  的取值取决于实际接头刚
度,黄宏伟等[2]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建议上海地铁
式中: x1 和 x2 分别为封顶块中心截面处轴力与弯
盾构隧道管片环刚度有效率 取值为 0.67。
矩;δ11,δ12,δ21,δ22 为柔度系数;1P 和2P 分别
以上海地铁一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为算例,设隧
为静定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封顶块中心截面处产
道上部覆土深度为 8 m,分别按表 1 所示正负弯矩
生的转角和轴向位移。各参数可由图 1 所示静定基
接头刚度值取值情况,对管片环内力分布及变形特
本结构及管片环所受惯用荷载系统进行计算。
征进行计算和比较。
求解式(1)可得 x1,x2 关于接头刚度 k1,k2 及 k3
的表达式。 表1 接头刚度取值情况
由此,环内与竖直中心线夹角 处截面内力可 Table 1 Values of joints bending stiffness
-1 -1
表示如下: 不同情况 k /(kN・ m・ rad ) k /(kN・ m・ rad )
情况 1 30 000 30 000
M ( )  x1  x2 R(1  cos  )  M ( )  情况 2 30 000 10 000
 (2)
N ( )  x2 cos   N ( )  情况 3 4 000 4 000
情况 4 4 000 1 333
式中: M ( ) 和 N ( ) 为外荷载在 截面处产生的内 情况 5 0.67EI 0.67EI
力,可由图 1(b)所示静定基本结构及惯用荷载系统 注:情况 5 采用修正惯用法。
• 904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年

表2 管片环特殊截面处内力分布及水平直径变形量
Table 2 Internal forces in special sections of segment rings and displacement of horizontal diameter
情况 1 情况 2 情况 3 情况 4 情况 5
截面角度
弯矩 M / 轴力 N/ 水平直 弯矩 M / 轴力 N/ 水平直 弯矩 M / 轴力 N/ 水平直 弯矩 M / 轴力 N/ 水平直 弯矩 M / 轴力 N/ 水平直
(kN・ m) kN 径ᇞD/cm (kN・ m) kN 径ᇞD/cm (kN・ m) kN 径ᇞD/cm (kN・ m) kN 径ᇞD/cm (kN・ m) kN 径ᇞD/cm

0° 100.2 312.4 135.1 309.0 81.7 318.3 133.7 314.6 124.8 305.5


(K1) 95.1 316.3 130.0 313.0 76.8 322.1 128.7 318.4 119.5 309.5

73°
(K2) -112.2 480.7 -84.8 480.0 -117.9 482.4 -73.9 481.3 -102.7 478.7
1.7 2.4 6.5 11.0 1.4
90° -120.0 496.4 -95.3 496.4 -120.0 496.4 -79.4 496.4 -116.3 496.4

(K3)
138° 29.6 428.5 46.3 431.0 42.9 424.1 74.9 426.8 17.2 433.5

180° 125.7 380.3 140.0 383.7 143.7 374.4 172.8 378.1 107.9 387.1

从表 2 可知,接头刚度取值差异导致管片环弯
矩及变形分布特征相差较大,而管片环各截面轴力
值受接头刚度取值影响不大,显然,合理的管片接
M+
头刚度值是得到管片环准确内力分布及变形特征的
前提。
N

管片接头力学模型及其变形模式

M
3

3.1 接头力学模型及受力特征
3.1.1 接头力学模型
图 3 简化力学模型[4]
本研究依托上海地铁一号线早期建设区间隧
Fig.3 Joint simplified mechanical model[4]
道,其管片接头结构形式为双衬垫式[4],如图 2 所
示。 上海地铁一号线早期建设隧道接头防水设计
中,止水密封垫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材料[10],该材料
衬垫
相比弹性衬垫及螺栓抗压性能相差较大,结构设计、
螺栓 计算时可将其忽略。
模型中,内、外侧衬垫 P1,P2 的抗压刚度值与衬
衬垫
垫处受力大小呈非线性关系,sBL 为连接螺栓抗拉(压)
(a) 接头主视图 (b) 接头俯视图 刚度,以上各刚度值由公式 s  EA / l 进行计算,其
图 2 上海地铁一号线早期建设区间隧道接头构造图 中,E 为弹性模量,A 为受力面积,l 为受力体厚度。
Fig.2 Segment joint of Shanghai Metro Line 1 in early
螺栓为线弹性材料,弹性模量不变,抗压(拉)刚
construction stage
度为定值,管片间由 2 根 M27 的 A3 螺栓连接,螺栓
陈三江[4]针对该结构形式接头,提出如图 3 所 总截面积 ABL = 11.45 cm2,总长度 lBL = 36 cm,弹性模
量 EBL = 2×1011 Pa,由此可计算 sBL =1.27×109 N ・ m 1。

示简化力学模型。
图 3 所示力学模型[4]将管片间接头对称取半, 内、外侧衬垫多采用橡胶材料,上海地铁早期建设
视接头板为刚性,内外侧弹性衬垫为只受压不受拉 区间隧道选用一氯丁橡胶,单侧衬垫受力面积 A=
的非线性弹簧,螺栓为线性弹簧,接头处截面内力 225 cm2,全厚度 l = 0.25 cm,其弹性模量 E 与所受压
由三者共同承担。图 3 中,F1 为外侧弹性衬垫受力, 应力 呈非线性关系,可用衬垫试验数据归纳出的公
F2 为内侧弹性衬垫受力,FBL 为连接螺栓受力,a 式 E = 35.1 0.72 对其进行描述[4],图 4(a)为该类型衬
为内外侧衬垫间距的一半,b 为连接螺栓与外侧衬 垫压缩试验曲线,本研究中采用如图 4(b)所示的三段
垫间距。 直线对其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进行简化描述。
第 33 卷 第5期 夏才初等: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定方法 • 905 •

作用。仅有轴力施加时,螺栓尚未拧上,结构为静
定,由静力平衡条件即可求解,螺栓紧固后,结构
为超静定,需考虑接头各受力部件的变形关系。
以管片环接头 K1( 1=8°)为例,分步骤分析承载
 = 3 679.812 6 3.604 6 后接头各构造部件受力状况,并推导各阶段弯矩范
应力/(105 Pa)

围内接头所适用的变形模式解析式。
由表 2 可知,该接头处轴力可视为定值 N = 315
kN,螺栓预应力g 取值 105 kPa,则螺栓预紧力 F0 =
gABL,其中,ABL 为螺栓截面积,根据管片接头设计
方案,力学计算简化模型中 a = 11.5 cm,b = 16.5 cm。
设 FN ,FN 分别为轴力 N 作用后衬垫 P1,P2 上的
1 2

力;Fy ,Fy 分别为受螺栓预紧力 F0 作用后衬垫 P1,


1 2

(a) 拟合曲线 P2 上的力;F1,F2 为受弯矩 M 作用后衬垫 P1,P2 上


的力;FBL 为螺栓上的力;N1 与 N2 , y1 与 y2 ,1
与 2 分别为各受压状态下衬垫 P1,P2 的压缩量, BL
为螺栓的伸缩量;  为单侧接头面受弯转角值。
(1) 受力步骤一:施加轴力 N。此时有
应力/(105 Pa)

FN1  FN 2  N / 2  158 kN 


N1  ( FN1  T2 ) / s2  (T2  T1 ) / s1  (5)

N 2  ( FN2  T2 ) / s2  (T2  T1 ) / s1 

(2) 受力步骤二:施加螺栓预紧力 F0。此时有


Fy1  N / 2  F0 (2a  b) / 2a  190 KN
Fy 2  N / 2  F0b / 2a  240 KN
(b) 简化曲线 (6)
y1  ( Fy1  T2 ) / s2  (T2  T1 ) / s1
图4 衬垫压缩试验拟合变形曲线及三段简化曲线
Fig.4 Stress verse strain curve of joint liner and three-phases y 2  ( Fy 2  T2 ) / s2  (T2  T1 ) / s1
simplified curve
(3) 受力步骤三:施加弯矩 M。
递增施加正弯矩,外侧衬垫 P1 逐渐压紧,同时
图 4(b)中各阶段衬垫变形特征表达式如下:
内侧衬垫 P2 逐渐松弛,螺栓预紧力全部施加后,内、
(1) 阶段 I。   115.56 ,弹性模量 E1 = 11.6
外侧衬垫处于阶段 II 抗压特性,施加弯矩较小时,
MPa,点①处衬垫压应力1 = 0,此时衬垫压力为
衬垫 P1,P2 维持该抗压特性,即刚度值为 s2,随着
T1 = 0,该阶段 s1 = 2×108 N/m。
弯矩逐渐加大,衬垫 P1,P2 抗压刚度将逐一并逐阶
(2) 阶段 II。  234.486 5  925.197 5 ,弹性
段发生变化,最终衬垫 P2 与接头面分离,受力为 0。
模量 E2 = 92.5 MPa,点②处衬垫压应力2 = 3 MPa,
以内、外侧衬垫 P1,P2 抗压特性(即抗压刚度值)
此时衬垫压力为 T2=67.5 kN,该阶段 s2 = 1.6×109 N/m。
发生变化为特征,对接头弯矩分阶段取值范围进行
(3) 阶段 III。   629.384 6  1 841.263 3 ,
试算并确定其变形模式。
弹性模量 E3 = 184 MPa,点③处衬垫压应力3 =
(1) 情况 1:接头未张开
17.5 MPa,此时衬垫压力为 T3 = 394 kN,该阶段 s3 = 由内、外侧衬垫及螺栓变形关系,设螺栓压缩
3.2×109 N/m。 量为  BL (可能是拉伸量,以压缩为正),根据几何关
3.1.2 接头各阶段变形模式 系有
在实际工程中,接头的受力过程为,首先承受  1(2a  b)   2b  y (2a  b)   y b
 BL   1 2
(7)
轴力,其次是人为对螺栓施加预紧力,最后是弯矩 2a 2a
• 906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年

2a  b b P1 被压紧至阶段 III 抗压特性,P2 维持阶段 II 抗压


令 A ,B ,则
2a 2a 特性,此时有
 BL  A( 1  y )  B( 2   y ) (8) F1  T3 T3  T2 T2  T1 
1  
1 2
+
s3 s2 s1 
其中, (15)

F2  T2 T2  T1 
F1  Ti Ti  Ti 1 Ti 1  Ti  2   2 

1    s2 s1 
si si 1 si  2 

 (9)
(1  n2 B) M (1  n2 A2  n2 B 2 ) AF0 
F2  T j T j  T j 1 T j 1  T j  2  F1   
2    2a (1  n3 A2  n2 B 2 ) 1  n3 A2  n2 B 2
sj s j 1 s j  2  

1  n2 A  n2 B N
2 2
(n2  n3 ) A T3
2

式中: i , j 分阶段取值。  
1  n3 A2  n2 B 2 2 1  n3 A2  n2 B 2 
在任一时刻,螺栓上的力为原有预紧力 F0 减去 
(1  n3 A) M (1  n2 A2  n2 B 2 ) BF0 
(或加上)由于回缩(或伸长)引起的受力变化,即 F2   
2a (1  n3 A2  n2 B 2 ) 1  n3 A2  n2 B 2 
FBL  F0  sBL  BL (10) 
1  (n2  n3 ) AB  n3 A  n2 B N
2 2


将式(6),(9)代入式(8),并由式(10)可得 FBL 关 1  n3 A2  n2 B 2 2 

于衬垫受力 F1,F2 的表达式,求解过程中可做如下 (n2  n3 ) ABT3 
简化: sBL / s1  n1 , sBL / s2  n2 , sBL / s3  n3 。下同。 
1  n3 A  n2 B
2 2

接头截面力平衡及力矩平衡条件为
(16)
F1  F2  FBL  N  0 
 (11)  1  2 1  F1 F2  1 1 
F1a  F2 a  FBL (b  a)  M       T3     (17)
2a 2a  s3 s2  s2 s3  
将 FBL 关于 F1,F2 的表达式代入式(11),可求
变形模式③,48.0 kN ・ m≤M<108.1 kN ・ m,
得内、外侧衬垫受力 F1,F2 关于接头处截面弯矩
衬垫 P1 维持阶段 III 抗压特性,P2 松弛为阶段 I 抗
M 及轴力 N 的表达式,同时由式(9)可得衬垫 P1,
压特性,此时有
P2 压缩变形量 1 , 2 。
F1  T3 T3  T2 T2  T1 
根据以上公式进行试算,可得接头未张开情况 1  + 
s3 s2 s1 
下的 3 种变形模式及其适用弯矩值范围。  (18)
F T 
变形模式①, 0≤ M <43.9 kN ・ m,衬垫 P1,P2 2  2 1
s1 
均维持阶段 II 抗压特性,此时有
(1  n1 B) M (1  n2 A2  n2 B 2 ) AF0 
F T T T  F1    
1  1 2  2 1  2a (1  n3 A  n1B )
2 2
1  n3 A2  n1B 2
s2 s1  
 (12) 
F2  T2 T2  T1  (n2  n3 ) A T3 1  n2 A  n1B  (n2  n1 ) AB 
2 2 2

2    
s2 s1  1  n3 A2  n1 B 2 1  n3 A2  n1 B 2 

N (n2  n1 ) ABT2 
(1  n2 B) M N  
F1  F0 A    2 1  n3 A  n1 B
2 2

2a (1  n2 A  n2 B ) 2 
2 2

 (13) (1  n3 A) M (1  n2 A  n2 B ) BF0 
2 2
(1  n2 A) M N F2     
F2  F0 B   2a (1  n3 A2  n1 B 2 ) 1  n3 A2  n1 B 2
2a (1  n2 A2  n2 B 2 ) 2  
2 
(n2  n3 ) ABT3 1  (n2  n3 ) AB  n3 A  n2 B
2

(2  n2 ) M  
F0 ( A  B)  1  n3 A2  n1 B 2 1  n3 A2  n1B 2 
 1  2 F1  F2 2a(1  n2 A2  n2 B 2 ) 
  
(n2  n1 ) B T2
2
2a 2as2 2as2 N 
 
2 1  n3 A2  n1 B 2 
(14)
变形模式②,43.9 kN ・ m≤M<48 kN ・ m,衬垫 (19)
第 33 卷 第5期 夏才初等: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定方法 • 907 •

 1  2 1  F1 F2 1 1  1 1  1
 = [1  ( y A   y B   BL )]
     T3     T2     b 1 2
2a 2a  s3 s1  s2 s3   s1 s2  
1 F  1 1  F ( A2  B 2 ) N F0  FBL 
(20)   1  T3     0   
b  s3  s2 s3  s2 2 s2 sBL 
(2) 情况 2:接头张开
(23)
当接头承受弯矩较大时,接头张开,弯矩为正
同上,这里亦给出当接头承受负弯矩时,接头
时,内侧张开,需将原模型中衬垫 P2 解除,即该衬
张开的简化力学模型(见图 6)及其变形模式计算式。
垫上的力为 0,此时模型为静定结构,由截面力平
衡及力矩平衡条件即可求得衬垫及螺栓受力,简化
力学模型如图 5 所示。

图6 负弯矩作用接头张开简化力学模型
Fig.6 Simplified mechanical model of joint opening with
negative moment

图5 正弯矩作用接头张开简化力学模型 由截面力平衡及力矩平衡条件,可求出 FBL 及


Fig.5 Simplified mechanical model of joint opening with F2,并求得各自变形量  BL ,  2 :
positive moment
M  Na 
FBL  
由接头处截面力平衡及力矩平衡条件,求出 F1 b  2a 
 (24)
及 FBL,并可得衬垫 P1 及螺栓变形量: M  N (b  a) 
F2  
b  2a
M  N (b  a) 
F1  
b
 (21) F0  FBL 
M  Na  BL  
FBL   sBL
 
b  (25)
F2  Ti Ti  Ti 1 Ti 1  Ti 2 
 2  
F1  Ti Ti  Ti 1 Ti 1  Ti 2  si si 1 si 2 
1   
si si 1 si 2 
 (22) ( y1 A   y2 B   BL )   2
F0  FBL  = (26)
 BL 

2a  b
sBL 
由以上受力分析过程,可求出接头 K1 承载后,
由式(21),(22),可得正弯矩作用下,接头 K1 内外侧衬垫、螺栓受力 F1,F2,FBL 及变形  1 ,  2 ,
内侧张开变形模式。  BL 关于接头 K1 所受弯矩 M 及轴力 N 的表达式,
变形模式④, M ≥108.1 kN ・ m,衬垫 P1 维持 并得到弯矩施加后各阶段对应的接头转角 解析计
阶段 III 抗压特性,接头内侧张开,外侧衬垫 P1 及 算式。
螺栓受力 F1,FBL 及变形量 1 ,  BL 分别由式(21) 接头 K1 各阶段变形模式及其弯矩值适用范围
及(22)计算,由几何关系,接头转角为 如表 3 所示。
• 90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年

参照节 3.1.2 中接头各变形模式确定方法,对以


表3 接头 K1 正弯矩分阶段取值范围
上 6 种工况条件下接头各阶段弯矩取值范围及变形
Table 3 Positive moment levels of joint K1
模式进行确定(限于篇幅,未予示出),并将由该变
弯矩 M 适用范围
衬垫 0~43.9 43.9~48.0 48.0~108.1 ≥108.1
形模式解析式求得接头转角理论值与加载试验测定
kN ・ m kN ・ m kN ・ m kN ・ m 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图 7,8 所示。
P1 s2 s3 s3 s3
由以上 6 种工况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测定值对
P2 s2 s2 s1 内侧张开
比分析可见:
(1) 绝大多数加载点的接头转角理论计算值与
接头刚度 kθ 是描述接头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
试验测定值是相符的,文中参考采用的接头简化力
可定义为在一定轴压作用下,管片接头产生单位转
角所需要的弯矩[5],前述接头力学模型为取半分析,
故接头总转角为 2 ,kθ 计算公式为
M
k  (27)
2

rad)
-4
由前文可知,接头转角求解公式(式(14),(17),

转角/(10
(20),(23)及(26))均为弯矩 M 及轴力 N 的函数,将
相应接头转角 求解公式代入式(27),可得接头刚度
kθ 关于接头处截面弯矩 M 及轴力 N 的解析表达式,
简约表达为
k  f ( M ,N ) (28) 弯矩/(kN ・ m)
(a) 工况 1
3.2 接头力学模型及各阶段变形模式的试验验证
同济大学和上海隧道公司针对上海地铁一号线
早期建设隧道所采用的管片接头进行了足尺加载试
验,陈三江[4]对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rad)

试验考虑管片接头承受轴力 N 、螺栓预紧力
-4
转角/(10

F0 以及正负弯矩值 M 的不同组合,设置多组工况,
按照管片接头真实受力过程进行外荷载施加,试验
过程中对弯矩逐级加载后的接头面转角值进行了
测定并记录。
本文选取表 4 所示 6 组试验工况,对陈三江[4]
的接头简化力学模型及本文所提出的接头各阶段变 弯矩/(kN ・ m)
形模式确定方法工程设计适用性进行验证。 (b) 工况 2

表 4 接头加载试验工况
Table 4 Conditions of joint bending tests
工况
rad)

轴力 N/kN 螺栓预应力g /(104 kPa) 弯矩类型


编号
-4
转角/(10

1 420 4 正

2 420 10 正

3 525 7 正

4 315 7 负

5 420 4 负
弯矩/(kN ・ m)
6 750 7 负
(c) 工况 3
第 33 卷 第5期 夏才初等: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定方法 • 909 •

弯矩/(kN ・ m) 负弯矩工况相对正弯矩工况更为明显,说明接头刚
度随所承受弯矩的增大而减小。

4 管片环接头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

rad)
-4
转角/(10
由节 3.2 可知,接头抗弯刚度值随接头处承受
的轴力及弯矩动态变化;又由表 2 可知,包括接头
在内的管片环不同方位处截面内力往往并不相同。
由以上两点可认为,管片环内各接头抗弯刚度值与
(d) 工况 4 其所受内力相互关联,接头刚度的合理取值需结合

弯矩/(kN ・ m)
管片环截面内力计算过程进行确定。
4.1 非线性方程组的不动点迭代求解方法
迭代算法是一种逐次逼近的数值计算方法,其
基本思想为,首先将待求解方程 f (t )  0 改写成某种
等价形式,由该等价形式构造相应的迭代式,然后
rad)

选取方程的某个初值近似解 t0 代入迭代式,反复校
-4
转角/(10

正解的近似值,直至满足所需精度为止。
对于难以直接求解的非线性方程 f (t )  0 ,可将
方程左边表达式进行变量分离,将方程转化为等价
形式( f (t )  0  t   (t ) ),给定初始近似值 t0 ,由
等价式可得到 t1   (t0 ) ,如此反复,构造迭代式
(e) 工况 5
图 7 工况 1~5 转角试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 ti1   (ti ) ,其中, i  0,,
1 2,3 ,…,此处  (t ) 为
Fig.7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values and theoretical values 迭 代 函 数 , 由 此 得 到 序 列 {ti } , 若 存 在 极 限
of conditions 1–5 lim t n  t  ,则称 t  为函数  (t ) 的一个不动点。
n 

而对于含有 n 个变量的 n 元非线性方程组:


学模型及本文给出的接头各阶段变形模式在管片环
结构设计、计算中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f1 ( x1,x2, ,xn )  0 

(2) 轴力值会明显影响接头刚度,轴力越大, f 2 ( x1,x2,,xn )  0 

接头刚度值越大。  
(3) 弯矩–转角曲线随弯矩值发生转折现象, f n ( x1,x2,,xn )  0 
(29)

弯矩/(kN ・ m)
rad)
-4
转角/(10

图 8 工况 6 转角试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
Fig.8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values and theoretical values of condition 6
• 910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年

对方程组中各方程表达式进行变量分离,构造 
(1  n3 B) M (1  n2 A2  n2 B 2 ) AF0
如下方程组形式: F1    
2a (1  n2 A  n3 B )
2 2
1  n2 A  n3 B
2 2

x1  1 ( x1,x2,,xn )  
 1  (n2  n3 ) AB  n2 A  n3 B N
2 2


x2   2 ( x1,x2,
,xn )  1  n2 A2  n3 B 2 2 
 (30) 
  (n2  n3 ) ABT3 
 
xn  n ( x1,x2,,xn )  1  n2 A  n3 B
2 2


(1  n2 A) M (1  n2 A  n2 B ) BF0 
2 2
由式(30)构造如下迭代求解式: F2    
2a (1  n2 A2  n3 B 2 ) 1  n2 A2  n3 B 2 

x1( k 1)  1 ( x1( k ),x2 ( k ), ,xn ( k ) )  
 1  n2 A2  n2 B 2 N (n2  n3 ) B 2T3
 
x2 ( k 1)  2 ( x1( k ),x2( k ), ,xn ( k ) )  1  n2 A  n3 B 2 1  n2 A  n3 B
2 2 2 2

 (31)
  (33)

xn ( k 1)   n ( x1( k ),x2 ( k ),
,xn ( k ) )  1 F F  1 1 
   1  2  T3     (34)
2a  s2 s3  s3 s2  
给定一个初值向量 X 0  {x1(0),x2 (0),
,xn (0) } ,
变形模式③,-66.2 kN ・ m<M≤-45.5 kN ・ m,
代入迭代式(31)逐步迭代逼近,并设定迭代收敛准
衬垫 P1 松弛为阶段 I 抗压特性,衬垫 P2 维持阶段 III
则,经过 n 次迭代最终求得满足收敛准则的近似解
抗压特性,此时有
X n ,此即非线性方程组的不动点迭代求解方法[11]。
4.2 接头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定 F1  T1 
 1= 
s1 
根据节 2.2,工程设计中可忽略接头刚度值变动  (35)
F2  T3 T3  T2 T2  T1 
对管片环各截面轴力值的影响,仍以前述上海地铁  2=  
s3 s2 s1 
一号线区间隧道为例,3 处接头截面轴力可分别取
定值为 315 kN(K1),480 kN(K2)及 420 kN(K3)。 (1  n3 B) M (1  n2 A2  n2 B 2 ) AF0 
F1    
参照节 3.1.2 中 K1 接头例示,试算确定接头 2a (1  n1 A  n3 B )
2 2
1  n1 A2  n3 B 2 
K2 及 K3 弯矩分阶段取值范围及对应变形模式,螺 
(n2  n1 ) A T2 1  (n2  n3 ) AB  n2 A  n3 B 
2 2 2

栓预应力g 参考施工参数,同前取值 10 kN ・ cm 2。
-  
1  n1 A2  n3 B 2 1  n1 A2  n3 B 2

接头 K1(轴力 315 kN,承受正弯矩)。弯矩分阶 
N (n2  n3 ) ABT3 
段取值范围及对应变形模式见节 3.1.2。 
2 1  n1 A2  n3 B 2 

接头 K2(轴力 480 kN,承受负弯矩)。轴力及螺栓 
(1  n1 A) M (1  n2 A  n2 B ) BF0
2 2

预 紧力 施加完 毕后 , Fy1  N / 2  F0 (2a  b) / 2a = F2    
2a (1  n1 A  n3 B )
2 2
1  n1 A  n3 B
2 2

272.5 kN, Fy2  N / 2  F0 b / 2a = 322.5 kN。逐步施
2 
加负弯矩,此时,各变形模式及各参量的计算如下。 (n2  n1 ) ABT2 1  (n2  n1 ) AB  n1 A  n2 B 
2
 
1  n1 A2  n3 B 2 1  n1 A2  n3 B 2 
变形模式①,-19.7 kN ・ m<M≤0,衬垫 P1, 
P2 均维持阶段 II 抗压特性,各衬垫变形量及受力值 
N (n2  n3 ) B T3
2


计算式同接头 K1 变形模式①。 2 1  n1 A2  n3 B 2 
变形模式②,-45.5 kN ・ m<M≤-19.7 kN ・ m, (36)
衬垫 P1 维持阶段 II 抗压特性,衬垫 P2 被压紧为阶 1  F1 F2 1 1  1 1 
    T3     T2     (37)
段 III 抗压特性,此时有 2a  s1 s3  s3 s2   s2 s1  

F1  T2 T2  T1 变形模式④, M ≤  66.2 kN ・ m,接头外侧张


 1=  
s2 s1  开,P2 维持阶段 III 抗压特性。由式(24),(25),得内
 (32)
侧衬垫 P2、螺栓受力 F2,FBL 及其变形量  2 ,  BL ,
F T T T T T
 2= 2 3  3 2  2 1 
s3 s2 s1  代入式(26)得接头转角:
第 33 卷 第5期 夏才初等: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定方法 • 911 •

F2  1 1  F ( A2  B 2 ) N F0  FBL k1  f1 ( M 1,N1 ) 
  T3     0   
s3  s3 s2  s2 2 s2 sBL
 k2  f 2 ( M 2,N 2 )  (39)
2a  b 
(38) k3  f3 ( M 3,N 3 ) 
接头 K2 各阶段变形模式及其弯矩适用范围如 本算例中,式(39)中每一个接头刚度简约表达
表 5 所示。 式 f i ( M i,Ni )(i  1,2,3) 均有 4 种解析式,分别对
应每一接头的 4 种变形模式。
表5 接头 K2 负弯矩分阶段取值范围
Table 5 Negative moment levels of joint K2
将节 2.1 接头 K1,K2 及 K3 截面处内力表达式,
不同弯矩取值范围适用情况 即式(3),代入式(39),得关于接头刚度值 k1,k2,
衬垫 -19.7~ -45.5~
0~-19.7 kN ・ m ≤-66.2 kN ・ m k3 的非线性方程组,简约表示为
-45.5 kN ・ m -66.2 kN ・ m
P1
P2
s2
s2
s2
s3
s1
s3
外侧张开
s3
k1  1 (k1,k2,k3 ) 

k2  2 (k1,k2,k3 )  (40)
接头 K3(轴力为 420 kN,根据已有经验,该接 
k3  3 (k1,k2,k3 ) 
头位于正负弯矩变化点附近,初设为承受正弯矩 )
式(40)形式同式(30),可利用不动点迭代法进行
轴力及螺栓预紧力施加完毕后,Fy1  N / 2  F0 (2a 
迭代求得近似解。
b) /(2a) =542.5 kN,Fy2  N / 2  F0b /(2a) = 292.5 kN。
由前述 M i  i (k1,k2,k3 ) ,Ni  pi (k1,k2,k3 )
逐步施加正弯矩,此时,各变形模式及各参量的计
及 ki  f i ( M i,N i ) 等 表 达式, 通过 数值计 算软 件
算如下。
Maple 的 while 循环语句编写迭代算法,迭代计算时
变形模式①, 0≤ M <32.6 kN ・ m,衬垫 P1,
首先赋予向量 K  {k1,k2,k3 } 初始值 K 0 ,向量 K 0
P2 均维持阶段 II 抗压特性,变形模式解析式同接头
任一元素均非负,以相邻 2 次迭代结果向量“距”
K1 变形模式①,即式(12)~(14)。
 ( K n,K n 1 )< (  为一相对小量)为收敛准则,由
变形模式②,32.6 kN ・ m≤M<64.5 kN ・ m,衬
以上 while 循环迭代程序求解满足收敛准则的式(40)
垫 P1 被压紧为阶段 III 抗压特性,衬垫 P2 维持阶段
的近似解。
II 抗压特性,变形模式解析式同接头 K1 变形模式②, 前述 ki  f i ( M i,N i ) 由各接头变形模式解析式
即式(15)~(17)。 确定,初次迭代可假设各接头为某一变形模式,由
变形模式③,64.5 kN ・ m≤M<124.5 kN ・ m,衬 该模式对应解析式得到 f i ( M i,Ni ) 的具体表达式,
垫 P1 维持阶段 III 抗压特性,衬垫 P2 松弛为阶段 I 得到接头刚度收敛解 K n ,将其代入式(3),求得接
抗压特性,变形模式解析式同接头 K1 变形模式③, 头 K1 , K 2 , K3 处截面弯矩值,将其与表 3,5 及 6
即式(18)~(20)。 各变形模式对应弯矩取值范围对照,若不符,则调
变形模式④,M ≥124.5 kN ・ m,衬垫 P1 维持阶 整该接头的变形模式继续计算,如此逐个逐步进行
段 III 抗压特性,接头内侧张开,变形模式解析式同 迭代试算,最终得到满足条件的收敛解。
接头 K1 变形模式④,即式(21)~(23)。 算例的求解过程如表 7 所示。由表 7 可知,经
接头 K3 各阶段变形模式及其弯矩适用范围如 过 4 次试算,得到各接头处弯矩值与其迭代计算所
表 6 所示。 采用变形模式均相符的接头刚度迭代收敛解:
k1  1.78  104 kN ・ m/rad, k2  6.34  103 kN ・ m/rad,
表6 接头 K3 正弯矩分阶段取值范围 k3  2.98  104 kN ・ m/rad。再根据节 2.1,求解管片
Table 6 Positive moment levels of joint K3
环内力及变形值,如表 8 所示。
不同弯矩取值范围适用情况
衬垫 由以上试算结果可知,管片环对称取半结构的
0~32.6 kN ・ m 32.6~64.5 kN ・ m 64.5~124.5 kN ・ m ≥124.5 kN ・ m
P1 s2 s3 s3 s3 3 处接头刚度值均不相同,接头 K3 刚度值最大,K1
P2 s2 s2 s1 内侧张开 次之, K 2 最小。根据已有接头试验研究结论[4-5],
正弯矩处接头刚度值大于负弯矩处接头刚度值,故
以上各接头的各变形模式中,接头截面处弯矩 接头 K 2 刚度值最小,同为承受正弯矩的接头 K1 与
M 与轴力 N 为未知量(根据前述研究可知轴力 N 变 K3 ,接头 K3 处承受轴力大于接头 K1 ,且由管片环
动不大,但此处可视其未知),其余各参数均为已知, 弯矩分布规律可知,接头 K3 位于弯矩正负变化点附
参照式(28),各接头刚度简约表示为 近,接头 K1 位于拱顶附近,接头 K3 处承受弯矩值
• 912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年

表 7 接头刚度试算过程
Table 7 Test computations of joint stiffness
K1 K2 K3
计算次数 刚度值/ 截面弯矩/ 刚度值/ 截面弯矩/ 刚度值/ 截面弯矩/
变形模式 -1 变形模式 -1 变形模式 -1
(kN・m・rad ) (kN・m) (kN・m・rad ) (kN・m) (kN・m・rad ) (kN・m)
1 ② 2.90×104 98.5 ② 2.50×104 -109.7 ② 2.75×104 31.0
2 ③ 1.80×104 126.1 ④ 6.30×103 -81.0 ② 2.50×104 61.2
4 3 4
3 ④ 1.72×10 122.3 ④ 6.35×10 -81.7 ② 2.93×10 65.3
4 ④ 1.78×104 124.0 ④ 6.34×103 -80.8 ③ 2.98×104 64.9
注:“98.5”表示该接头处弯矩值与其所采用变形模式适用范围不符,该接头需调整变形模式,其余类似。

表8 管片环特殊断面处弯矩值及水平直径变形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Table 8 Moments of special sections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s
[1] 刘建航,侯学渊. 盾构法隧道[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
截面 M /(kN ・ m) 水平直径ᇞD/cm 245–251.(LIU Jianhang,HOU Xueyuan. Shield tunnels[M]. Beijing:
0° 129.0 China Railways Press,1991:245–251.(in Chinese))

(K1) 124.0 [2] 黄宏伟,徐 凌,严佳梁,等. 盾构隧道横向刚度有效率研究[J]. 岩
(K2)
73° -80.8 土工程学报,2006,28(1):10–18.(HUANG Hongwei,XU Ling,
3.12
90° -87.2 YAN Jialiang,et al. Study on transverse effective rigidity ratio of
138°
(K3) 64.9 shield tunnels[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6,
180° 162.0 28(1):10–18.(in Chinese))
[3] 朱 伟,胡如军,钟小春. 几种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方法的比较[J].
地下空间,2003,23(4):352–356.(ZHU Wei,HU Rujun,ZHONG
相比 K1 处小得多,故接头 K3 刚度值明显大于接头 Xiaochun. Comparative study of several segment design methods for
shield tunnels[J]. Underground Space,2003,23(4):352–356.(in Chinese))
K1 刚度值。由以上接头 K1 ,K 2 及 K3 刚度值的大小
[4] 陈三江. 盾构法隧道衬砌接头受力机理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
关系可知,管片环内不同方位处接头刚度的合理取 上海:同济大学,1985.(CHEN Sanjiang. The analysis of the joint
mechanism of shield-driven tunnel lining[M. S. Thesis][D]. Shanghai:
值不仅需要考虑其承受弯矩正、负类别,同时须考
Tongji University,1985.(in Chinese))
虑其不同布设方位进行合理计算和取值。 [5] 张厚美,过 迟,付德明. 圆形隧道装配式衬砌接头刚度模型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0,22(3):309–313.(ZHANG Houmei,GUO Chi,
FU Deming. A study on the stiffness model of circular tunnel
5 结 论 prefabricated lining[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0,22(3):309–313.(in Chinese))
[6] 侯公羽,杨 悦,刘 波. 盾构管片设计改进惯用法模型及其内力
本文针对盾构法隧道纵向接头刚度设计取值的 解析解[J]. 岩土力学,2008,29(1):161–166.(HOU Gongyu,YANG
Yue,LIU Bo. Improved joint model with routine method and an
确定方法,以上海地铁一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为工程
analytical solution of its inner forces[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实例展开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2008,29(1):161–166.(in Chinese))
[7] LEE K M,HOU X Y,GE X W,et al.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a
(1) 合理的接头刚度设计取值是准确运用梁–
jointed shield-driven tunnel lining[J]. International Joural for
弹簧模型进行盾构隧道管片环结构设计的前提,接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2001,25(4):
365–390.
头刚度对管片环弯矩分布及变形特征影响明显,而
[8] 黄昌富. 盾构隧道通用装配式管片衬砌结构计算分析[J]. 岩土工
对轴力影响甚微。 程学报,2003,25(3):322–325.(HUANG Changfu.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n universal assembling segment lining for shield
(2) 本文基于已有双衬垫式接头的简化力学模
tunnel[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3,25(3):
型,提出的该类型接头在一定轴压作用下的弯矩分 322–325.(in Chinese))
[9] 蒋洪胜,侯学渊. 软土地层中的圆形隧道荷载模式研究[J]. 岩石力
阶段取值范围各变形模式对其设计荷载范畴内的变
学与工程学报,2003,22(4):651–658.(JIANG Hongsheng,HOU
形计算是适用的,试验与理论推导同时表明,接头 Xueyuan. Study of the loading pattern on circular tunnel in soft
ground[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刚度值与接头处内力值两者相互影响,管片环内各
2003,22(4):651–658.(in Chinese))
接头刚度应差异取值。 [10]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大型市政工程设计与施工丛
书—地铁一号线工程[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0–
(3) 由双衬垫式接头简化力学模型的弯矩分阶
142.(Divis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Committee
段变形模式及考虑接头刚度差异性的管片环内力解 of Shanghai. Serie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ajor municipal engineering
works in Shanghai-metro Line NO.1 engineering[M]. Shanghai:Shanghai
析计算式,可构造管片环内各接头抗弯刚度值的非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er,1998:140–142.(in Chinese))
线性方程组,由不动点迭代法对其进行迭代求解, [11] 同济大学计算数学教研室. 现代数值计算[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9:183–186.(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Computational
对各接头各变形模式进行多次调整,最终试算得到
Mathematics of Tongji University. Advanced numerical computing[M].
较为合理的各接头刚度值。 Beijing:Posts and Telecom Press,2009:183–186.(in Chines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