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分科教材教法課堂心得

D10930004–劉書恒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師培的進修也即將告一段落,面對未來的方向也有了
更進一步的堅定。而以下是這個學期所統整出來的心得:

一、 訪談據實統整,誤為了效果而曲解原意。
在報告的時候,有時會為了讓台下有氣氛,或是與聽眾有互動,所以會出現
較為誇張、搞笑的言論,而對原本的意思進行曲解或者誤解。而這也是老師最要
求我改進的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以下是我思考我能改進的點:
1. 尊重還原:在分享訪談經驗時,應注重還原度,不該為了場合過度的解
讀、代入過多個人情愫。
2. 語詞理解:應該和受訪者互相討論指教,充分理解當下的情況受訪者的
表達,並在有誤解時詢問並澄清,來完善溝通。
希望有了這次經驗我能有所警惕,不該我行我素的表達。

二、 多看、多聽、多理解與多分享,才能開闊眼界。
在學期當中,進行了許多校外參訪的活動,也見識到了不同的角度的教學現
場。也讓我反覆的思考從這些活動當中我體會到了甚麼:
1. 多看:觀察教學現場老師的應對,學習怎麼與學生相處,讓我接觸到各
種不同的觀點和知識領域。
2. 多聽:聆聽不同老師給我的意見、觀點和經驗,可以讓我理解到不同的
思維和文化背景,以及真實的教學建議。
3. 多理解:當中也有許多不聽話的學生,老師努力理解他們想法,包容不
同的意見,這也是當老師最累的部分,但也是最為重要的步驟。
4. 多分享:透過實習在開班會時分享經驗,分享當時準備統測的心境與觀
點,同時也可從現在高中生的觀點中得到反饋,甚至他們已經對人生有
不同的計劃,也與我進行分享討論。
透過這些參訪與實習,加深我對現在學校教學的理解,也能不斷豐富自己的
知識和見識。

三、 能力越大,責任與表現就該越大。
這句話是我在這學期中重要的體會。對於我在上課中常被老師指正,我也覺
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但老師一直跟我強調:我相信你的實力不只這樣。我相信
老師期待我的潛力和能力,並相信能有更好的表現。
我是博士生、也是要考師培的學生。不論未來與否,我在學術上都有一定的
責任要傳達出正確的訊息、知識,才能對得起我的身分,也是我的責任,而這也
都考驗我的表現能力。我的言行舉止不能以輕浮的態度來對待其他人,待人處事
要表達出這個身分該有的行為與知識水平。
這門課我學習到更多的「態度」。綜觀上述三點,都脫離不了態度這個詞,
對報告的態度;對實習的態度;對學習的態度等,都要好好地審視自己,切忌上
樑不正下樑歪。
謝謝老師這學期對書恒的指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