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1~ 法脈研討_八事七十義_圖滇給千格西

八事七十義_04 圓滿加行_08 不退轉僧_04 辯析 2022.01.06

第三、不退轉僧辯析有三:得不退轉相之補特伽羅、不退轉之義、以因推度之理。

一、得不退轉相之補特伽羅:
那麼,在此講說的不退轉僧為何?一般而言,有些特別之補特伽羅雖然尚未決定大乘種
性,從大乘資糧道開始直到獲得無上菩提,決不趣入他道,但尚未獲得不退轉相,所以不是
在此主要講述的不退轉僧。

又如《大乘莊嚴經論》所說:「於加行前悲,安忍與勝解,正行於善法,當知種性
狀。」在發心之前,緣有情有強烈悲心、具廣大安忍、勝解廣大大乘法、具行佈施等廣大善
行等,具四種覺醒大乘種性徵相任一之補特伽羅,雖具大乘種性,但尚未獲得不退轉相,所
以也不是在此主要講述的不退轉僧;又有一類是於無上圓滿菩提不退轉之利根資糧道菩薩,

但尚未獲得不退轉相,也不是在此主要講述的不退轉僧。

是故,獲得在此講述之四十四相隨一之菩薩僧,是此處要講述的不退轉僧。此獲得不退
轉相之不退轉僧有三種,利根菩薩從加行道煖位得不退轉相,中根菩薩從見道得不退轉相,

再何等鈍根者,從八地可以獲得不退轉相,因為從此會獲得與自相續中的證量相應的讓他人
容易相信的外相。

二、不退轉之義:

不退轉之義可以從由何不退轉、從何不退轉、如何不退轉等三個方面來做解釋:首先,
大乘菩薩,由何不退轉者,是由意樂與加行堅固不退轉;從何不退轉者,是從無上圓滿正等
菩提不退轉;如何不退轉者,大乘菩薩在意樂的方面,滅除唯為自己生起希求解脫之意樂現
前之時機;在加行的方面,具備堅固而殊勝方便智慧證量,具備這兩種條件的緣故,即不退
轉。

在此「唯為自己生起希求解脫意樂現前或者為利已希求解脫之意樂」是指「我愛執」而
不是小乘的自求解脫之意樂。以鈍根者菩薩而言,到八地時才能於自相續完全消除我愛執的

現前,如《金剛頂經》云:「乃未證八地,當受小乘畏。」意思是鈍根者菩薩知道自己還
~2~ 法脈研討_八事七十義_圖滇給千格西

未消除細微的我愛執,因此,在證得八地之內心有時還是會產生擔心自己墮入小乘的怖畏,
證得第八地時從此內心再也不會現前我愛執。

三、以因推度之理:
論式如:住於加行道煖位之利根菩薩為有法,是由滅除唯為己生起希求解脫意樂現現之
時機的能力而堪生圓滿菩提,因為是住於具殊勝方便智慧之順決擇分利根菩薩的緣故。

又如何推理利根菩薩相續中具有殊勝之方便智慧呢?,如經云:「如由煙知火,由水
鷗知水,菩薩具慧者,種性由相知。」前二句是做譬喻,後二句是說明如何推理利根菩薩
具殊勝之方便智慧。前兩句的意思是,我們可以透過有煙推測出有火,也可以透過某個地方
有水鷗長時間的飛行,就能推測那個地方有水。

同樣的,後二句的意思是,有一類菩薩聽到開示空性的內涵時,對於空性與無我自然生
起極大歡喜心,並且身毛豎、眼流淚等等殊勝的名言(外表的徵相),由此可知,這位菩薩

擁有空正見或者對於空性有深入瞭解(內在的徵相);有一類菩薩聽到、看到眾生之痛苦,
情不自禁地流淚和豎毛等等殊勝的名言(外表的徵相),由此可知,這位菩薩擁有強烈的菩

提心或者大悲心(內在的徵相)。

是故,大乘種性覺醒之徴相有內外二種。內徴相,如《莊嚴經論》所說:「加行前具
悲,忍許及勝解,正行諸善法,應知種性相。」在發心之前,因為緣有情而產生強烈的
悲心、具廣大安忍、勝解廣大大乘法、行佈施等廣大善行,此四者為大乘種性覺醒的內徵
相,內徵相又可以歸類到殊勝之智慧及殊勝之方便。

外徵相是由內徵相所引生的殊勝之身語名言,如:利根菩薩證得加行道煖位時,從此身
穿的衣服不沾黏任何污垢而恆時潔淨;頂位時體內八萬種蟲類從此消失而四大均衡更加少
病。又如:《入中論》云:「若異生位聞空性,內心數數發歡喜,由喜引生淚流注,週
身毛孔自動豎,彼身已有佛慧種,是可宣說真性器,當為彼說勝義諦,其勝義相如下
說。」意思是諸異生在初發業時,無顛倒的聽聞空性言教,內心數數引發歡喜,由此歡喜引
發流淚、毛豎等外相,說明此人有引生正等正覺慧之種子,也是宣說真實義之法器。所以,
當有些人聽到無倒空性的內涵或有情眾生的痛苦,情不自禁地心生無比歡喜與激動,由此引
發流淚和豎毛等等異常的外表,此類也為外徵相。
~3~ 法脈研討_八事七十義_圖滇給千格西

此處以因推度之理,是以所親見大乘菩薩的外徵相——殊勝的名言,來推測或者成立大
乘菩薩的內徴相——殊勝之方便智慧,論式有二:
(1)成立殊勝之智慧:
住於大乘加行道利根菩薩為有法,是具殊勝之智慧,因為他是聽到開示空性之音時,身
毛豎、眼淚流等,具有身語之殊勝名言的菩薩的緣故。

(2)成立殊勝之方便:
住於大乘加行道利根菩薩為有法,是具殊勝之方便,因為他是看到有情眾生之痛苦時,
身毛豎、眼淚流等,具有身語之殊勝名言的菩薩的緣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