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赵修远

《特级英雄黄继光》为什么闪光
——浅谈战争电影
笔者是从事影视行业的一名故事 其电影的风格不尽相同。笔者为了更 以真实战场故事为主线的战争电
板/分镜画师,同时也是一个军迷。写 直观,更通俗易懂,以战争游戏做参 影,风格基本上分成这三大类:
这一篇影评,是通过对《特级英雄黄 考,分为以下三种:《使命召唤系 1、用酷炫的镜头,目不暇接的枪
继光》这部电影的一些内容和拍摄技 列》,《武装突袭系列》,及《荣誉 火特效、紧张刺激的音乐来讲述一段
巧,以从影和军迷的两个身份来探讨 勋章2010》和《荣誉勋章:战士》系 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它可能完全不
中国战争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同时也 列。 写实,但绝对可以刺激感官。
希望能够引发读者朋友们对于中国战 2、不追求电影美感,只力求还
争电影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原战场风貌。确实足够震撼,但从电
共同探讨,一起进步,为添砖加 影美学角度上说,并不出彩,而且单
瓦。 调,甚至近乎于无聊。
3、将前两者有机结合,既不过分
《特级英雄黄继光》为什么闪光? 张扬地还原真实,又充分保证电影美
《特级英雄黄继光》这部电影, 感。把影片变成一座将电影战争美学
是用了不到1000万经费,仅用26天就 与现实战争美学连接起来的桥梁,用
拍摄出来的。而成片效果,却能够比 电影技巧把观众领到现实战争美学的
那些十几亿成本,两三个月拍摄周期 那一端去,并让观众能够接受,产生
的某些所谓战争巨制强上百倍。同 共情。
时,还让军迷朋友们不吝赞美之词, 如果能把电影战争美学与现实
大加夸奖。可能不仅是普通观众会产 战争美学的区别说明白,应该就能解
生疑问,估计连一些从业人员也搞不 释,为什么《特级英雄黄继光》会在
清这其中的缘由。 军迷群体之中的评价如此之高了。
首先,以真实战场故事为主线的 ▲ 影片剧照:战火洗礼使黄继光成为 电影里的战争美学与现实中的战
战争电影,因导演能力与品味而异, 真正的战士。 争美学的最大区别,就是会对观众产
在影史上屈指可数,也不成气候。更
何况有很多人认为,真实的战争是肮
脏,丑陋的,也根本没有美感可言。
其实在真实战争中,有力的枪
机运动、从抛弹口旋转着飞出去的弹
壳、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炮管在发
射时喷出的火光、炮弹砸在地面上裹
着火光腾然升起的浓烟、坦克,装甲
车的机械碰撞、战场上凌乱但具有层
次的景象……都是美学的一部分,也
是文艺创作者们的灵感源泉。《荣
誉勋章2010》及《荣誉勋章:战士》
风格的战争电影,就是这些源泉的忠
实汲取者。它们致力于把现实战争美
学合理运用到战争电影中去,既让观
众难以忘怀,也会让军迷——这个对
▲ 影片剧照:大战在即,志愿军战士擦拭自己的武器,做好战斗准备。 战争的理解仅次于军人的群体——拍
手叫好。而刚才我所说的这一切,其
实可以简单地汇聚成两个字,那就
是——质感。
质感一词,足以用来判断一部战
争电影的优劣,因为它其中包含的内
容是极其丰富的。
质感可以是用一个远景镜头勾勒
出的战斗画卷:可以是用一个中景镜
头描绘士兵的作战状态,也可以是一个
特写画面展现步枪上真实还原的铭文
刻字。质感,亦可是画面的震撼度,
枪炮声的爆裂度,妆容的写实度,美
术道具的考究度,音乐与情节的契合
度。它甚至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
情,一个术语。
而《特级英雄黄继光》,正是一
部尽全力把战场质感做到最佳的国产
▲ 影片剧照:战斗打响前,志愿军指战员以战斗队形前往作战地域。 战争电影,这种风格的战争电影实属
生非常大的吸引力,而另一个会让观 血沸腾。而真实战场上,每个战士都 少见。
众只看一眼就避之不及。我们在电影 把身子蜷缩在地上,任由命运主宰,
中看见人被子弹击中,多半先是像舞 稍不留神被炸中,那烟雾过后就只剩 《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优缺点
者般伸开手臂,随即抖动身体,仰面 散落的碎布与残肢,不成人形。 从个人审美趣味上来说,《特级
倒地,胸口上绽放一朵血花。若是升 这样似乎就能理解,为何战争电 英雄黄继光》是完全能够符合我对战
格镜头下,还多少有些浪漫主义。而 影即使是经久不衰的题材,可大多数 争电影的欣赏需求的。优秀的战争电
现实中,人被子弹击中要害,就像被 人对真实战争的认知又总有偏差。 影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电击一般,浑身一紧,直直栽倒在地 上文所说的《使命召唤》风格战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上。当战斗结束,看着满地横七竖八 争电影,削弱了真实战争中这些残忍 战争美学与电影美学之间的结
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躺着的尸体,毫 的画面,又或者用其他的元素包裹住 合,是需要极高成本的,不论是时
无美感可言。 了这些真实的战地景象。哪怕在电影 间、金钱还是资源上皆如此。首先需
又或者当炮弹横飞时,电影里的 里出现了,也只是充当点缀来刺激感 要时间去做筹备,这其中包含了对
战士们哪怕炸点就在脚边,也熟视无 官,而不是贯穿始终的主体。 历史的考证,演员的训练,拍摄场地
睹,脚步不停,激昂前进,让观众热 《武装突袭》风格的战争电影 的堪景,道具上的制作等等。其次需
▲ 剧照:在我军火箭炮的支援下,志愿军指战员冲上高地。 ▲ 剧照:面对敌人优势火力,志愿军战士奋勇还击。

门:美术,副导演,分镜师,军事指
导,皆为退伍军人组成。重要的是,
他们是了解50年代志愿军面貌的退伍
军人。
退伍军人担任影片军事指导,
并不一定能够成功。曾经出现过两山
轮战参战老兵指导某抗战题材战争电
影,结果片中的国民党军士兵持枪方
式全员错误,成为军事影视的一个教
训。
所以,军事指导对于片中具体
本片的服装、 时代的军人面貌是否了解,才是这项
道具和化妆都真实 工作的关键。美国著名的军事指导德
还原了抗美援朝中
尔·戴上尉,由于他的履历和时代局
志愿军艰苦的作战
限,可以去指导《拯救大兵瑞恩》、
环境。
《兄弟连》、《太平洋战争》和一
些越战电影,但绝不会看到他去指导
《海豹突击队》《杀戮一代》或者是
《孤独的幸存者》。
有了以上基础作为保障,再加上
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对影片整体
调性的把控,才有可能出品一部优秀
的、有口皆碑的战争电影。
◎细节上的用心
影片中随处可见剧组在细节上
下功夫,而且非常灵活、合理运用手
头上紧张的资源。比如在阵地保卫战
▲ 剧照:志愿军“郭留诺夫”重机枪对敌射击,曳光弹及跳弹效果得到真实再现。 中,黄继光与战友的50式冲锋枪频繁
要金钱的支撑,一个既有强大实力, 材,需要经过报备和严格审批才能开 卡壳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跟战史完全
其投资意向又与主创团队的创作方向 机。 符合。由于高强度的交火,当年坚守
较为吻合的投资方。再有就是资源: 《特级英雄黄继光》,除了有 阵地的志愿军手上武器本身就损坏大
能否得到军队支持,能否找到品质优 部队和黄继光博物馆的支持之外,在 半。所以在拍摄时,这种频繁卡壳的
良,还原度高的道具武器(橡胶枪、 时间上、经费上、资源上,条件其实 状态就在成片中保留了下来。这既贴
水弹枪、BB枪和真枪发射空包弹相 都非常紧张。为何这个团队能拍出口 合现实,又能提高观众的紧张感,还
比,效果完全不同。还需要管理部门 碑极佳的作品?其实,就是找专业的 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视觉奇观。战争电
的支持,朝鲜战争属于重大历史题 人去做专业的事。剧组的一些关键部 影中出现卡壳排障的镜头,无论中外
期筹备中协助导演与摄影,把控一场
戏镜头的调度,以及整体的逻辑与节
奏。这样,在实拍的时候可以大幅度
提高整体效率,也让镜头衔接更清楚
明确,减少拖沓感、杂乱感。哪怕某
些时候,需要导演现场发挥或者因地
制宜,也能给这一场戏打下坚实的基
础。
至于《特级英雄黄继光》的缺
点,又或者说是遗憾,其实还是有
▲ 剧照:黄继光使用的50式冲锋枪经过连续射击,故障多发。 的。比如剪辑上某些地方略显生硬、
道具上的小错误、枪炮声的瑕疵,还
有布景略显单薄。但从此片的成品上
来看,主创团队的态度是认真的,对
战争电影的审美品味是在线的。而这
两者才是中国战争电影最需要去做到
的。
国产战争电影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
的一点是:战争电影与动作电影的区
别是什么?
战争电影,是基于真实逻辑,
▲ 剧照:弹壳卡在抛壳口,黄继光将枪倒置,快速排除故障。 以现实为基础建立世界观,甚至是以
真实事件为原型,再赋予艺术创作的
一种电影门类。它强调合理性、真实
性、高严谨度、高写实度。从这方面
来看,近些年的很多商业军事大片,
都不属于战争电影的范畴,而应该被
规划到军事类动作电影这一门类中。
那些以真实事件为原型作为卖点宣传
的战争巨制,定位也是值得商榷的。
带着这个前提,再来讨论上文遗
留下来的一个问题——什么是调性?
那些遭到军迷们批判的战争片,调性
为什么不对?
◎台词生硬
如果熟悉英文,或者有英语环境
▲ 剧照:我军使用火箭筒炸毁敌机枪碉堡,反映我军当时的装备及作战情况。
下生活经验的朋友们也许会发现,在
都是少见的。 实。 优秀影视作品里,演员台词的遣词造
三人小组交替掩护行动以及三三 ◎战争场面的逻辑与节奏 句,甚至是语气助词的使用,都非常
制班组进攻的场面被完整还原,在国 战争电影非常考验主创团队的 生活化,与日常没有很大分别,最多
内近些年来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 逻辑性和对节奏的把控,就是爽快 调整了节奏和情绪。而在不那么优秀
作品中非常少见,而这些又是最能体 度。一场战斗戏,怎么能让观众既可 的影视剧里,演员却不是像平常那样
现我军特色的。有些影片担心炸点危 以在目不暇接的画面中代入进主角 说话和用词的。这就把影视剧变成了
险、镜头里人数太少影响视觉体验, 的情绪中,又能清楚地知道主角在干 舞台剧。所有演员表演的时候,气都
最后拍成了志愿军在敌人照明弹和探 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非常考验主创 是顶着的,非常不放松,也不自然。
照灯下密集冲锋。这非但不能体现出 团队的能力。以作者从事影视行业的 如果拍摄的是一部有现实基础的影视
志愿军善于夜袭打穿插,作战机智勇 经验来说,故事板/分镜师就成了必 作品,比如战争电影,就会导致了观
敢,还给“人海战术”的诬蔑落下口 不可少的职位。分镜的作用,是在前 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了非常大的疏
剧照:黄继
光身体阻挡美军
机枪射击,掩护
后续攻坚部队冲
锋占领敌阵地。

离感。这是战争电影编剧们需要思考 来,对于调动观众情绪来说,就已经 多样的,他们有时很勇敢,有时也会


的问题。 完全足够了。再多一点,都是画蛇添 有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很优秀,但也
◎大鸣大放,滥用配乐刻意煽情 足。 会有缺点。他们有极高的素质,但打
某些战争影视剧有一个很大的 ◎不懂解放军,人物扁平化、模 红眼了难免也会骂娘。他们是一个个
毛病,就是大鸣大放,刻意煽情,在 板化 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穿着军装没有思
不该用配乐的时候使用配乐,把情绪 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虽然有过 考的空壳。这些内容是要体现在一点
一直拔在很高的位置上,不给观众冷 第五次反围剿、西路军等失败案例, 一滴上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
静思考、静心欣赏的空间。无时不刻 但从大的战局上来看一直立于不败之 一句话剧念白似的激昂台词,一次超
把情绪拔高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情 地。那是因为人民军队从来都知道为 级英雄般脱离现实的“壮举”就能概
绪,到最后导致观众彻底麻木、食之 谁而战,为何而战。我们没有西方君 括的。
无味。《特级英雄黄继光》最优秀的 主制度的遗毒,我们的军队军事民 以上这些内容,是一部合格战争
部分就是第一次阵地防守战,除了近 主、官兵平等。如果这些都没有表现 片调性的基础,这些是软件问题。接
身肉搏段落,没有配乐,也不煽情。 出来,哪怕戏里演员都穿着解放军军 下来就是硬件问题。
只有吼叫声与枪炮声,为什么?因为 装,也不算是在扮演真正的解放军。 目前,军旅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
战场上的激烈场面只要完整展现出 我们的军人是有人性的、是可爱的、 尚有欠缺。普通观众和影视从业人员

▲ 剧照:黄继光和战友冒着敌人的炮
▲ 剧照:黄继光与攻上来的美军士兵展开殊死搏斗。 火检修通信线路。
▲ 剧照:黄继光和战友一起接受战前 ▲ 中国军人跳迪斯科。战场上他们是无畏的战士,下了战场,他们是活泼可爱的年
训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战斗。 轻人(王红摄于老山前线)。

对军事上的基础概念都没有很强的认 制作的模式有没有很明确的认知?这 其实并不能成正比,这是观众需要摈


知,导致出现的错误都显得很荒谬。 一系列问题其实是一环套一环的,任 弃的观念。大流量,大制作与一部优
这个问题,其实主创人员用端正的态 何一个环节出错,就会直接影响整部 秀的战争电影也不能划上等号,这是
度就可以去解决。 电影的最终效果。电影是工业的艺 资方需要抛弃的思想。中国战争电影
更重要的,就是影视工业化的 术,这一点在战争电影上显得尤为突 的崛起,靠的是严谨的态度,打动人
发展还没有做足、做好。以战争电影 出。 心的故事,回归本真的角色,成熟的
为例,道具师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时 可喜的是,《特级英雄黄继光》 电影制作工序,还有创作者们应得的
间去采买道具,有没有敢于钻研的素 的出现,人们似乎看见了国产军事电 尊严与自由。
质,以及熟读剧本研究历史的主观能 影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希望。它没有大 有人说,《特级英雄黄继光》
动性?美术师有没有很强的审美能 团队,没有高成本,没有名演员,却 的出现,是国产战争电影的奇迹。衷
力,有没有把握真实与美感之间平衡 超越了大量所谓的战争巨制,成就了 心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这样的奇迹,
的技巧?摄影师有没有对战争电影在 惊人的口碑。 会变为常态。让观众不用振臂高呼,
摄影风格上的把控?还是只求手提摄 票房的高低与一部电影的质量, 奔走相告:“我们也能拍出这样的战
影加无意义的镜头晃动?后期团队对 争电影了!”,而是可以让观众真正
于CG场面、音效配乐有没有精雕细 挺直腰板,对好莱坞轻蔑地说一句:
琢的精力?整个主创团队的创作周期 “这就是中国的战争电影,这就是真
有没有合理化?工作安排有没有科学 正的中国军人,你们理解不了,你们
化?资方以及制片人对于电影工业化 也拍不出来。” W

剧照:看到黄继
光身体阻挡美军机枪
射击,后续攻坚部队
发起冲锋,占领敌阵
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