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李春艳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夜,伴着我成长的
每一页。
  (一)
  2004 年,黑夜在作祟。
  那夜,天黑得一望无际,眯起眼睛,还能看到几颗隐隐若现的星星。
  妈妈慢慢地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座,东张西望。
  突然,毫无征兆地,妈妈轻轻的开口:“艳艳,爸爸妈妈去北京上班,
好吗?”
  “不行不行,为什么要去北京上班啊,在家里不行吗?”我伸出双手,
紧紧环住妈妈的腰,死死的盯着妈妈的背,想要阻止妈妈这个危险的念头。
  “爸爸妈妈去北京,可以挣钱,给你买好看的衣服,带你去吃好吃的
东西啊。”妈妈的声音透着一丝无奈,但她依旧轻轻的说着。
  “我不要衣服,我也不要好吃的,你们不要走好不好?以后我再也不
缠着你们买东西了,再也不要零花钱了,你们别走啊!你们走了我怎么办,
不让你们走!”我握紧了环着妈妈的手,头死死地抵着妈妈的背,带着哭
腔,希望自己的挽留足够留下她。
  “傻孩子,妈妈就是问问,就是问问……”我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又
或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我不再问了,只是静静地靠在妈妈背上。现在
想想,那时的自己太简单了,如果我可以多做一些挽留,如果我能够改变
这一切,如果……如果,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词汇。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黑夜开始渗透进我的生活。
  (二)
  2005 年,大年初一,黑夜正式登陆我的生活,转变正在开始。
  春节收到了大人们给的压岁钱,跟表弟缩在客厅的角落里,从一个个
红包里掏出钱来,比着谁的张数多。获胜后的我拿着压岁钱走回房间,一
打开房门,沾沾自喜的心情瞬间被击得粉碎,眼泪汹涌着,夺眶而出。妈
妈,在收拾行李,爸爸和奶奶站在一边,皱着眉。
  “妈妈,不是说好了不走的吗?你不要走,不要走啊。”我一遍又一
遍地重复着,重复着,奶奶把我揽在怀里,擦着我的眼泪。
  我挣出奶奶的怀抱,试图阻拦妈妈。爸爸一把抓住我,“不许哭!听
到没有,别再哭了!”我没有理会爸爸的声音,只是挣扎着,不干地扭动
着。爸爸急了,踹了我一脚,不许我哭。全身的力气好像瞬间抽干了,我
不再挣扎,只是歪在奶奶身上小声的啜泣。直到妈妈拿着行李出了门,下
了楼梯,我拼命奔到阳台,站上板凳,把脑袋伸出窗外,看着妈妈走出楼
梯间,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声的喊着:“妈妈,到了北京以后,记得给我
打电话啊,还要给我写信啊!妈妈!再见!”妈妈笑着点了头,回了声再
见,便头也不回的走出院子。
  妈妈的脸上没有一丝难过的表情,她很从容,至少在我看来,她是这
样的,她并没有舍不得,没有舍不得我,没有舍不得这个家。
  而我,一直在哭,真的不知道哪里来得这么多眼泪可以流,直到哭得
高烧不退,哭得上吐下泻,整个人瘫在床上,爸爸照顾着我,每次稍有意识
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他在我身边。可是,妈妈不在,心脏好像被挖去了一
块,空空的,黑夜趁虚而入,也好,填满了至少比空缺着好。
  (三)
  2005 年,3 月,白天和黑夜争夺着,我知道,白天的我是快乐的,晚
上的我是孤单的。
  小学三年级开学的日子,爸爸也去了北京,我交由奶奶照顾,奶奶很
疼爱我,可是,我太贪心了。
  白天在学校里,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又一节课,我很快乐,快乐地
读书,快乐地玩耍,快乐的玩耍。晚上回到家,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有时
候写着写着作业,就会莫名其妙地流泪;有时候灌钢笔水,弄得一手墨水,
就会看着桌子另一端,以前妈妈就是坐在那里帮我灌钢笔水;有时候脾气
很暴躁,会跟奶奶顶嘴,把奶奶气哭了,我就跟奶奶一起哭;有时候学校
开家长会,晚上教室里家长很多,只有爷爷一个灰白着头发的老人坐在年
轻的爸爸妈妈们中间,窗外的我,心痛的无法自拔,或是心痛爷爷的白发,
或是心痛自己的无助。
  那时候,很讨厌黑夜的自己,又或是白天的暂时遗忘麻痹了痛觉神经。
黑夜的我,会痛,会怨,会想念。
  (四)
  2006 年,8 月,黑夜瞬间吞噬了理智,很庆幸,它退去的很快。
  暑假,我会一个坐车去北京,寒假,爸爸妈妈会回家过年。假期开始
的时候,我总会掩藏着内心欢呼雀跃着的幸福感,但是,假期过去一半时,
我就会患得患失,掰着手指,算着距分别还有多少天。直到现在,我都很
害怕分别的场面,会抑制不住地流泪,抑制不住地心痛。
  爸爸妈妈去了北京之后,在大舅的公司里工作。大舅妈身体不好,妈
妈就干脆住在大舅家里,照顾着表妹。暑假的时候,我也跟妈妈一起住在
大舅妈家里,我跟妈妈挤在一张小床上。那时大舅的公司在起步阶段,日
子过得很辛苦,爸爸住在办公室里,不过,我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跟爸爸
妈妈挤在沙发床上,那时候,很喜欢拥挤感觉。终于,在黑夜,我也可以
很幸福。
  妈妈对表妹很好,总是要我处处忍让,黑夜总在白天蠢蠢欲动,直到
那个闷热潮湿的夜晚,黑夜吞噬了我最后一丝理智。
  “我恨你!”我从没想过这三个字会从我口中说出,更没想过我竟对
妈妈说出了这三个字。妈妈呆愣了一下,拿起几本书,狠狠地朝我丢了过
来。
  也许,黑夜的发作,不只是因为嫉妒,更是因为积压已久的埋怨,
2005 年春节,妈妈走时,透过朦胧的泪眼,我一直在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
她很平静,没有一丝难过的痕迹,我不怨她丢下我,但我却怨她的平静。
  那晚,妈妈带我去河边散步,在河边的长椅上,我们坐了很久。她说
了些什么,我早已不记得,但是那天的黑夜,在那一瞬的爆发后,我释怀
了。
(五)
  2012 年,黑夜逐渐退去,留下的是满满的幸福。
  爸爸妈妈陪着我走过整个艺考的过程,那段时光,谈不上刻骨铭心,
却也让人难以忘怀。我感受不到大家说的,艺考又多么心酸,多么凄凉,
多么愤懑不平,只是觉得艺考很幸福。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
感受到他们时时刻刻的牵挂,当然,更是他们不离不弃的陪伴。每场考完,
他们都会听我讲着考试的每个细节,会若有所思的皱起眉,会惊喜于我的
超长发挥。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心脏的火热仿佛能驱散黑夜的阴冷,我的
所有胆怯,所有畏惧,都被这火热一并驱散。
  高考前一个月,妈妈抛开工作,回老家全心全意照顾我。仿佛又回到
了小时候,我在写作业,妈妈就坐在一旁,借着昏暗的灯光,静静地削着
铅笔,发出“唰唰”的声音,在安静中显得格外悦耳。高考前要做的模拟
卷、打靶卷,一套一套又一套,要复习的资料一堆又一堆,每当头昏目眩
的时候,侧过脸,看看坐在客厅,看着无声电视剧的妈妈打着瞌睡,一波
又一波的暖意荡漾开来,一种饱胀感迅速蔓延至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那
些点灯至深夜的高考冲刺期,没有想象中的痛苦,那些夜晚美得那么动人。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我选择这个学校,一
方面是为了喜欢的专业,一方面是为了能离父母近一点,再近一点。戏剧
影视文学专业的孩子们,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多了两分感性,多了
三分活跃,大家在一起,总是聊个不停,笑个不停。宿舍里的女孩子们大
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开着玩笑。每个黑夜的卧谈会,有时开开玩笑,有时
聊聊八卦,有时倾诉一下游子思乡情,每每谈起家人,每个人唇边都会勾
起浅浅的弧度。大家跟父母之间像朋友般相处得很随性,每每听到她们将
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想念大声说给父母听时,不禁涌上心酸,酸酸的羡慕,
酸酸的自责。我对情感一直很敏感,八年的聚少离多,让我跟父母之间总
是少了几分亲密,我不曾撒娇,不曾拥抱过他们,不曾说过我有多爱他们,
多爱这个家。
  元旦的假期,跟父母在一起。回家的路上,妈妈掐算着我的到家的时
间,在阳台上站着,找寻我的身影。不知道爸爸妈妈在 28 楼的小窗户里是
如何张望,如何看着一个又一个来来回回的行人,找到我时又是如何的欣
喜,只知道,从我踏进房间起,他们一直跟在我深厚,看着我脱下鞋子和
外套,跟着我走到卧室,停驻在卧室门口,看我打开背包,一件一件拿出
零零碎碎的行李,被看得些许毛躁,但却没有制止他们,因为我知道,这
是他们无声的爱。
  我会跟他们聊聊学校好玩的事情,模仿着同学的方言,看着爸爸控制
不住笑出声来,连脚步都轻快了些。
  我们是不善表达的一家人,但不意味着隔阂,无声的爱,需要用心感
悟。
  我会在晚上给爸爸妈妈、奶奶爷爷打电话,聊聊学习上的进步,问问
家里的近况,黑夜变成了我充电的时间,有了烦心事,打个电话,就有了
理清情绪,继续向前迈步的动力。
  (六)
  爸爸私下跟奶奶说过,我们艳艳这一辈子的眼泪,因为我们,都快流
干了。我从没怨过爸爸在妈妈走时打了我,只是心痛他的心痛,他有些笨
拙,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伤心至极的小女儿,只能用强硬的方式,希望能
够停止我的悲伤。这样的父亲,我又怎么忍心怨怪他。
  妈妈的朋友在聚会时说,在到底去不去的北京的问题上,她一直犹豫
不决,牵绊着她的就是我。当我知道她对我并不是毫不在乎,她在离开时
并不是没有心痛,只是我们都一样,把心痛留给了自己。
  自认为敏感的我,却忽略了父母深沉的爱。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
远。
  伴随着无数个白天和黑夜的流逝,我开始理解爸爸妈妈的选择,心疼
奶奶爷爷的年迈,承担着多数孩子无法体会的责任,我感谢每个黑夜,感
谢每次伤痛,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成长。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黑夜,黑夜是我躲在角落,像受伤的小兽一般,独
自舔舐伤口的时间,痛,只有自己知道。
  黑夜很漫长,很难熬。黑暗的情绪积攒下来,就会在黑夜释放,这过
程虽然疼痛,但是它给了我白天璨放笑容的能量,我不会让人看到我的狼
狈,我不会将脆弱的一面展现在人前。我总想要保护我稚嫩的心房,她经
不起在一次伤害。
  但是,事实证明,她比我想象的要强大的多。白天的笑容并不是单纯
的面具,这笑容带来的共鸣,温暖着我,支撑着我,让我撑过了一个又一
个黑夜。
  现在的我,热爱白天的每一缕阳光,热爱崭新的生活,珍惜幸福的触动。
现在的我,同样热爱黑夜,虽然不敢保证每个黑夜都不再悲伤,但是这黑
夜不会长久,它不会控制我的生活,不会左右我的人生,不会干扰我的快
乐,它是我释放的场所,它维持着我内心的“生态平衡”。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为了生存和荣誉的奔跑

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佚名
  在南部非洲的一片荒原高地之间,有个称作“布鲁丹”的部落,依然
过着男子狩猎,女子采集水果和坚果的原始生活。
  
  有个叫姆瓦托的青年男子,别看他身材矮小,却是部落里,大家一致
公认的跑得最快的人。每到旱季,他都会找一个没有树荫遮挡的山坡,挖
一个口小肚大的洞,洞里放上狒狒最爱吃的香蕉,然后,他把一把坚果,
从洞口零零散散地,一直撒到山坡下,然后,自己找个地方藏了起来。坚
果把贪吃的狒狒引来,在准备拿香蕉吃时,手臂被卡在洞中动弹不得,就
这样,在烈日下曝晒二十多分钟后,姆瓦托才会破洞砸石,把渴得嗓子快
冒烟的狒狒放出。
  
  “找水能手”狒狒一溜烟地跑去找水喝,而姆瓦托马上会以惊人的速
度和耐力紧紧追赶,藏在一边瞅着狒狒,在一个干涸水塘旁边的凹地,连
抓带刨地弄出水来。所以,不管地有多旱,有姆瓦托在,大家总能有水喝。
  
  七月,国家正在选拔参加非洲田径运动会的人,派人找到“布鲁丹”
部落首领寻求支持。“布鲁丹”的老酋长,马上想到了姆瓦托。老酋长请
来一位叫瑞克勒的人,给姆瓦托当教练,瑞克勒利用曾经在国家野生动物
园做过管理员的方便条件,把姆瓦托带回到野生动物园,那莽莽苍苍的半
荒漠草原里。每天太阳灼热时,他都开着一辆敞篷越野吉普车,载着姆瓦
托出发。按计划让姆瓦托追着斑马跑,猫着腰去抓长尾巴像袋鼠一样跳跃
的跳兔,甚至悄悄接近水潭边羚羊群,自己从车里拿出一把双管猎枪,朝
天一扣扳机“砰!”的一声,随即让姆瓦托追着受惊狂奔的羚羊群跑。
  
  一天,瑞克勒开车,将姆瓦托带到一片开阔地,拿出一件新的花格短
裤让姆瓦托换上,告诉他尽管一直向前跑,短裤千万不能扔掉,因为里面
装有记录奔跑数据的磁记录仪。
  
  刚跑进草地不久,姆瓦托就发现一只威风八面的雄狮,正从左侧向他
扑来!他觉得脑袋“嗡” 地一声响,马上发力狂奔,好在这头雄狮,似乎
没有把他当成猎物而全力追赶,倒更像是一场驱逐。该如何脱身呢,此时,
在他右侧的空中,出现了两只“呜啾”鸣叫的秃鹫在盘旋着,姆瓦托没有
看到周围有悬崖峭壁,这说明那两只秃鹫很可能落脚在附近的一棵大树。
他灵机一动,转弯冲着秃鹫下方的一大片灌木丛跑去。
  
  灌木丛,在一个向下曲折延伸的斜坡边上,姆瓦托飞身跃入灌木丛中。
这一招让那只狮子倍感困惑,它慢慢靠近灌木丛边,来回踱着狮步,似乎
在揣磨姆瓦托此举的意图。灌木丛的另一边,猫着腰的姆瓦托四下观望,
果然,不远处有一株巨大的波巴布树,不时还有秃鹫起落,于是他四肢几
乎贴地般倒退着往下坡方向悄悄运动。
  
  等狮子觉察出,格桑的“暗渡陈仓”之计时,得到喘息的姆瓦托,起
身做最后短距离冲刺,抓住了巨树的枝条,使劲向上一荡跃上了树干。
  
  不知有意,还是巧合,随后的训练,每隔几天,姆瓦托总会遭到雄狮
的追赶。他搞不清这是为什么,只好一次次咬紧牙关拼命飞奔,一次次处
在危机关头时,充分利用大灌木丛做掩护和狮子大兜圈子直到它放弃。三
个月下来,姆瓦托的奔跑潜能,不但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更重要的是,在
和狮子一次次的较量中,收获了宝贵的自信。
  
  姆瓦托很快在运动会上展露头角,成为一鸣惊人的新星。他们一行十
余人,组成了国青集训队,辗转于欧洲多个国家,进行拉练和比赛。与众
多欧洲青年选手对抗赛,充分显示出姆瓦托的出众才华,他的人气迅速飙
升,被诸多体育媒体誉为“希望之星”。
  
  在一个招待晚宴上,大批记者将姆瓦托团团包围,有的记者请他证实,
关于他的特殊训练方式的种种传闻,洋洋得意的姆瓦托口无遮拦,把在野
生动物园和动物们“同场竞技”的过程和盘托出。当他眉飞色舞地,提到
与狮子多次斗脚力时,引起了众人的质疑。有的记者,干脆提议安排狮子
与姆瓦托比试一回,好让大家心服口服。姆瓦托很痛快地答应了。
  
  比试现场,在一个野生动物世界进行,姆瓦托的目标是,跑过大约一
公里的坡地,目标是从非洲移栽的一棵波巴布巨树。身穿贴身运动衣的姆
瓦托,经过一番热身做好准备后,动物园就放出了狮子。当看到扑过来的
成年雌狮时,姆瓦托心里忽然一阵发慌,他赶紧掉头狂奔。跑了不到五百
米,就被雌狮扑倒在地。幸亏动物园方面早有准备,迅速驱车赶跑了雌狮。
  
  姆瓦托的前胸后背都被抓伤,还断了两根肋骨,他被迅速送往医院,
经抢救脱险。从那以后,“希望之星”就迅速销声匿迹了,“与狮子赛
跑”成了一时间的笑谈。
  
  回到非洲,回到“布鲁丹”部落,姆瓦托一直情绪很低落。一天,酋
长来看他,闲谈中姆瓦托说起此事依然不解,他手抚胸口俯身蹲下,低着
头虔诚地问:“尊敬的族父,为什么在非洲我能长距离地,和威猛的雄狮
周旋不落下风,而到了欧洲,和一只雌狮比试连五百米都跑不过呢?”
  
  酋长慈祥地笑了,他抚摸着姆瓦托的头说:“我的孩子,在非洲荒漠
里,你被雄狮追赶,是因为那条特殊的短裤。其实短裤里,根本没有奔跑
数据的磁记录仪。我让族里的老人用雄狮的尿液,调以沼泽边一种叫‘库
拉’的草浆,均匀搅拌后,再配上特制的药酒,喷洒到短裤上,晾一夜后,
交给了瑞克勒。雄狮闻到短裢的味道,感觉会很不舒服,以为你要侵占它
的领地,所以一定要把你赶走,而且一直赶出它的领地为止。但一只母狮
追赶你,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它是狩猎者,捕杀猎物是它的生存本能,对
你反而危险大增。”
  
  姆瓦托点点头,似有所悟。酋长拍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说:“我的孩
子,你要永远记住,将来不论做什么,为了生存和荣誉,你才会获得智慧
和力量;贪图名利和虚荣,只会带来恐惧和胆怯。”

通往成功的笨办法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吴立杰就在琢磨,怎样把自己设计的服装草
图卖出去呢?整个暑假,他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顶着烈日,背着一包画
好的服务图,在杭州 的各个服装厂穿梭,逢人就一脸诚意地推销自己。遗
憾的是,整整奔波了两个月,人晒得像河塘里的泥鳅,工作依然没有着落。
  
  吴立杰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偏僻的村子里,村子四面环山,唯一的小
路修在悬崖边上,从小到大,他从未走出过大山。伴着青山绿水,他爱上
了画画,小花小草树木 河流都跑进了他的画里。因为太痴迷,学习成绩一
直没有太大起色,高考时,与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央美院擦肩而过,反而接
到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吴立杰第一个念头是复读,除了中央美院,任何学校对热爱画画的他
都没有吸引力,父亲的一番话却如当头一盆凉水,浇灭了他心中蠢蠢欲动
的种子,父亲说:“家里这么穷,有书读就不错了,1 万块钱学费还是你姐
拿的。不管学什么,只要你踏踏实实去学,总会有收获!”
  
  明白自己没有权利挑剔,除了往前走,他别无选择。吴立杰背起简单
的行囊,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习服装设计。
  
  别人都在谈恋爱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吴立杰俯在桌子上,认真地画
着服装草图,虽然他喜欢的是画油画,但是他知道,他必须把专业学好,
还要用它赚大二的学费呢,他不能一直用姐姐的钱。
  
  大一暑假,他整整跑了两个月,没有卖出一张图,原来服装设计并不
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在日记里激励自己,同时更加勤奋地学习。工
夫没有白费,大二第一 学期,他的作品在第二届“脑白金”杯 CCTV 服装
设计大赛中获奖,然后,又陆陆续续在一些国家级大赛中获奖。吴立杰渐
渐成了学校的“名人”。
  
  有了底气,他再次出击,选了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服装公司,带着自己
设计的草图,直接找到了公司老板。最终,老板选了 8 张,一张 50 元,共
给了他 400 元。捧着这来之不易的第一笔钱,吴立杰欣喜若狂,他对老板
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他要在这里打工,月工资只要 600 元。
  
  老板看着他的设计图,越看越觉得有创意,完全可以和公司里的专业
设计师相媲美,而这些设计师年薪至少要五六十万呢,有这样的大便宜,
他当然乐意捡。于是,吴立杰有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然后,他又如法炮制,
在另外 3 家公司也同样找到了兼职的工作。
  
  同学们知道后都说他笨,4 个兼职的工资其实在一家就可以拿到,居然
不知道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自己
“笨”,开出这么低 的工资,凭他一个在校的学生,哪能轻易找到工作啊。
虽然辛苦了点,但是也是一种锻炼,何况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再也
不用靠姐姐供着了。
  
  即使拿这么低的工资,兼职的工作也并不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还是
要经常重新找工作。那一次,他去一家国外品牌服装代理公司面试时,老
板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请问,我们这个法国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如何开
拓?”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想过,一时窘得面红耳赤。
  
  回到学校后,他左思右想依然找不到好的方法,见到同学就虚心请教,
还专门跑去问老师,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问题迎刃而解。一周后,
他胸有成竹地再次 找到那个老板,说:“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欧式服装要
根据中国人的身材适度缩小,板型做一点小小的改动,您看,我身上穿的
这套就非常合适。第二个建议是,找 模特给改版后的服装照相,制成宣传
画册,向消费者发放。”
  
  老板没有想到他的建议如此细致,主动要求让他全权操作。吴立杰知
道,这将是树立自己品牌的最好时机,因此,他做得很认真,亲自去找模
特和摄影师,全程参与。画册做好后,老板非常满意,而吴立杰却有另外
的想法,他拿着画册到各个公司去推销,结果,他兼职的一家公司也愿意
做一本,并开出了 4 万元的价格。
  
  当时,这种画册的市场价是 8 万元,同学们又说他笨,有市场价在那
里摆着,干吗只卖 4 万元啊?因为吴立杰找的模特是大学生,设计又是自
己动手,所以省了不少成本,4 万元他已经很满足了。凭着比市场低一半的
价格,他接连揽了不少“生意”,一下子赚了好几万。
  
  整个大学期间他就用这种笨办法为自己赚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同时
也积累了不少人脉。毕业后,他开起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并找到当初自己
打工的公司,提出了合 作经营的思路:他出技术,对方出资金。此时,他
已是杭州颇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而且以前的合作也让老板认为他是个值
得信赖的人。于是,合作事项很快谈妥, 他借助对方的销售网络,把自己
设计的服装卖到了全国 15 个省市。
  
  本来只想画画,没想到,在设计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现在的吴立
杰身价已经超过千万,这个“80 后”的小伙子,谈起自己的成功,总是一
脸谦虚地说:“我用的都是很多人不屑的笨办法,其实成功就是一个成长
的过程,其中有很多的波折、转机,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驾驭!”
  
  当你没有金钱没有背景,也非天赐奇才时,也许,只有一些笨办法,
才能一点点积累,最终彻底改写你的人生轨迹。

你的一生,总有适合自己的种子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十几年前有一名学习不错的女孩,由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
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们轰下了讲台。母亲为
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
有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等着你去做。
  
  后来,女孩外出打工。先后做过纺织工、市场管理员、会计,但都半
途而废。然而,当女孩每次沮丧地回来,母亲总安慰她,从没抱怨。三十
岁时,女孩凭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
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这时的
她,已是一位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
  
  一天,女孩问母亲,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
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自己有信心?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
豆子;如果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
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种种子适合它,也终
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一块地,总会有一种种子适合它。每个人,在努力而未成功之前,都
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种子。我们就如同一块块土地,肥沃也好,贫瘠也好,
总会有属于这块土地的种子。你不能期望沙漠中有绽放的百合,你也不能
奢求水塘里有孑然的绿竹,但你可以在黑土地上播种五谷,在泥沼里撒下
莲子,只要你有信心,等待你的,将会是稻色灿灿、莲香幽幽。
  
  对于还在寻找种子的人们,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也许前途渺茫,
也许挫折重重,但只要你坚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有毅力,那么你必定会在
某一时刻、某一地点找到属于自己的种子。它或许会躲在崖缝里,或许会
藏在深山中,但你一旦找到它,它便会给你带来好收成。因为,这种子是
为你而生、为你而长,而寻找的过程,告诉你要珍惜。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了才能实现自己
的价值。当一个位置不适合自己时,为什么不换个角色再试试?用平衡心
态去寻找人生的另一个突破口,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种子……
生命的意义
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佚名
  莉斯·默里 8 岁开始乞讨,15 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
从此默里流落街头。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 4 年的
课程,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并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哈佛。如
今,她在全球各地发表演说,激励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心中的梦想。
  
  苦难家庭
  一周 7 天,我几乎天天能听到我们公寓前嘈杂的汽车声。父母几乎整
晚进进出出,永无休止。他们对毒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
  
  每个月的前六七天,父母就会把救济金花完,一分不剩。没钱了,母
亲就会到水槽酒吧或麦戈文酒吧,从各种不同的老男人那里要几美元。
  
  购买一点点毒品最少需要 5 美元。每次从酒吧回来后,母亲便宜接向
父亲汇报:“皮特,我有 5 美元。”这时,他们会静悄悄地穿上衣服,偷
偷溜出去,以防被睡着的妹妹莉莎发现。
  
  父亲知道,当我们挨饿时,如果他买毒品被莉莎发现,那将引来无休
止的咒骂、侮辱、眼泪和争吵。莉莎的愤怒并没有错。
  
  但对父母吸毒这件事,我的态度却不像莉莎那么坚决。母亲说她需要
毒品来麻醉自己,来忘记童年时期悲惨的遭遇,这些遭遇经常在她脑子里
挥之不去。虽然我不确定父亲吸毒是不是也为了忘记过去不幸的遭遇,但
我知道。如果父亲不吸毒,他将会十分痛苦,…连几天在沙发上痛不欲生
地躺着。那时,我都很难认出他是我的父亲。
  
  莉莎对父母的要求很简单,她想要的就是好好地吃上一顿饭。这一点,
我和莉莎一样。
  
  但我注意到,如果我们一天没饭吃,父母可能已经两三天都没饭吃了。
父母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他们无能为力。
  
  他们不会故意伤害我们。父母没法给我我所期望的东西,可我又怎么
能责怪他们呢?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在我生日那天偷了我 5 美元,那是奶奶从长岛邮
寄给我的。我把钱放在梳妆台的抽屉里,准备去杂货店买些糖果吃,可是
转眼问计划就泡汤了。母亲看到我将钱放在那里后,等我一离开就把钱拿
走买毒品去了。
  
  半个小时后,母亲带着一小包东西回到了家。看到她,我非常愤怒,
我要她把钱还给我,大声地说了一些极其尖酸刻薄的脏话。母亲没有说什
么,转身离开了,我跟着她继续骂着。我想,她肯定是想躲着我,私下里
享受她的毒品,但我错了。我看见母亲将那小包东西扔进了厕所,在那儿
大声地哭着。这时我才意识到她丢进厕所的是她买的可卡因。
  
  她满含泪水地看着我说:“莉斯,我不是个怪物,我忍不住,停不下
来,原谅我好吗?”
  
  我也大声地哭了出来。我们坐在卫生间的地板上相拥而泣。她的注射
器就放在马桶水箱上面。我发现母亲的手臂上布满了针头留下来的痕迹。
母亲低声下气地不断问我同一个问题:“莉斯,原谅我好吗?”
  
  我原谅她了。她自己也不想那样做,如果她能控制,她也不会那样做。
  
  流浪生活
  在我的朋友鲍比家,晚餐时我听到在火炉边上的低声私语,鲍比和他
母亲小声地争论那晚是否有足够的食物分给我。在杰米家门外的走廊上,
我听到她和她母亲的争吵声,又打又闹,只为让我多住一晚。菲夫家也变
得很复杂了,他消失了,去看他的表妹们。他父亲开了门告诉我,他也不
知道菲夫什么时候回来。他们是我的朋友,而我这算是什么?“我需要地
方住,您能给我一盘吃的吗?还有毯子吗?我是否可以用一下淋浴?您是
否还有多余的……”我就是这样,我受不了这样。
  
  我不想再这样,而且这样真的很可怕,因为我的朋友和他们的家人帮
助过我很多,我忍不住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不再帮我了?到什么份上
我就变得太过分了?他们什么时候开始拒绝我?我不能永远这样下去!而
且我想到有一天,我也许不得不听到朋友们直接拒绝我的吃饭和住宿要求,
他们还特别厌恶我的自暴自弃。一想到这些,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害怕自己想象中的被拒绝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当你爱的人拒绝你
时,那会是什么感觉?我不想知道。我决定永远都不再这样贪求了。
打工生涯
  
  沈经理让我们“分片”工作。具体分到哪个街区,根据他对我们游说
水平的评估而定。那些不熟练的游说者,被分到“干巴巴”的区域,那些
地方到处是破烂不堪的房屋,而那些熟练的拉票者可以到富人区。
  
  那天,我负责“干巴巴”的区域,很明显收入会很低。定额是一天 120
美元。当晚 9 点半货车来接我的时候,令沈经理惊奇的是,我居然赚了 240
美元! 那天以后,我被委派到更富浴的街区,我的收入也持续上张,经常
一晚上能达到几百美元。 我成功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仅常挨饿,而且没
有暑假。我的目的就是要节约每一美元,等到入校学习不得外出工作时,
我电能够度过那漫长的日子。
  
  第一次,我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个更大的目标:走出贫民窟——那
个我出生的地方。 我还有一种难以企及的渴望,与全新的环境有关,与我
在那些富人区经历过的繁忙有关——存无尽的沙砾车道上停放的汽车,阳
光下绿树成荫的街道 L 骑车的孩童们……当我举起写字板,背起装得满满
的书包的时候,当我偷偷体验他们的生活的时候,我所津津乐道的是:从
他们小屋里跑出来的空调的冷风,肆无忌惮地轻抚着我的脸颊和臂膀。令
人激动的是,我在这里看到的人们的生活完全不同于我熟悉的模式。我渴
望拥有这样的生活,这深深地激励着我。
  
  选择希望
  我知道面试的问题一定与我的申请有关,他们要我描述一次我所克服
的困难。因为我已经年满 18 周岁,再也不受儿童福利机构的监管了。我在
给《纽约时报》写申请的时候,毫无保留地写到自己无家可归。
  
  在面试中,我说了更多申请上没有写到的情况。我告诉那些作家、编
辑以及西装革履的人,告诉他们有关我父母的情况,告诉他们我妈妈卖感
恩节火鸡,告诉他们我靠朋友的救济生存,在楼梯间睡觉,还告诉他们有
时候我会挨饿……屋子里变得静悄悄的,一位打着红色领带、戴着眼镜的
男士将身体向前微倾,打破了沉默。
  
  “莉斯,还有其他的情况想告诉我们吗?”他问道。
  
  我呆住了。很显然我应该说一些让人印象深刻且有思想、有深度的事
情,那样可以让他们觉得我获得这份奖学金是实至名归的。
  
  “嗯,我需要奖学金,我真的很需要。”这是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听
到这句话,每个人都笑了。如果我能想到一件听起来更复杂、让人印象更
深刻的事,我一定会说的,但是这是我脑子里唯一的一件事,我的真心话。
  
  改变人生 
  热闹的人群中,我看着邮递员慢慢地离我越来越近。我知道他的邮包
里很可能就装着那封我期待的信。焦急和担心了几个月,我就快等到答案
了,它就在我面前。然而,我却没有感受到原以为会感受到的沮丧。事实
很简单:该写的都已经写在信里了,我什么也改变不了。当时我意识到,
该做的我都做了。
  
  上帝赋予我平静,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赋予我勇气,让我改变
我能改变的事情;赋予我智慧,让我发现事物的不同……
  
  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我最终只关注我能改变的那几个为数不多的生
活领域。不得不承认,还有一些事情是我无能为力的。
  
  我不能把萨曼莎从她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但是我可以做她的朋友;我
不能改变卡洛斯,但是我可以保留那份友谊,让自己好起来;我不能治愈
我的家人,尽管我很想,但是我可以原谅他们,爱他们。
  
  我还可以选择努力为自己创造一种生活,这种生活绝对不会被我的过
去所束缚。
  
  看着邮递员越来越近,我意识到这封信,这封来自哈佛的信,无论里
面写了什么,都不会打破我现有的生活。而且,我渐渐明白,无论这会儿
发生什么,将来发生什么,我的生活绝对不会被外部条件所控制。如以往
一样,我的努力会决定我的生活一步一步向前。
  
  我非常肯定一件事:不管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商务人士,不管是
医生还是老师,不管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
有了意义。

人生一课
来源:网络  作者:寒梅
  
  “巨象集团”是美国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部设在纽约曼哈顿,是一
幢七十多层楼高的大厦。环绕大厦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绿地,在这寸
土寸金之地更显出该集团与众不同的实力。
  
  这天,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领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走进这个花园,
坐在长椅上。妇人好像很生气的样子,不停地和男孩说着什么。离他们两
个不远处,有一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着一把大剪刀在给园中成
片的低矮灌木剪平蹿出来的枝条,剪过后的一排灌木都齐胸高,顶部齐刷
刷的像一道绿色的围墙一样。
  
  妇人突然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块纸巾揉成一团,一甩手扔出去,正落
在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一团纸巾在翠绿的灌木上十分显眼。老
人看了看妇人,妇人满不在乎地也看着他。老人没有说话,拿起那团纸扔
到不远处盛放剪下枝条的一个筐子里。然后继续拿起剪刀剪那些蹿出来的
枝条。不料,妇人又将一团纸扔了过去。“妈妈,你要干什么?”男孩奇
怪地问妇人,妇人对他摆手示意让他不要作声。
  
  这时,老人过去又将那团纸也拿起来扔到筐子里,然后,再拾起剪刀,
可他刚站起来,妇人又扔过来一团纸,又落在了灌木丛上。
  
  就这样,老人不厌其烦地拾了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始终没有露出
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看到了吧!”妇人指了指老人对男孩儿说:“我希望你明白,你现
在不好好上学,以后就跟面前的这个老园丁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做这些低
贱的下等工作!”
  
  原来男孩学习成绩不好,妈妈生气地在教训他,面前剪枝的老人成了
“活教材”。
  
  老人也听到妇人的话,这时,他放下剪刀走过来说:“夫人,这是集
团的私家花园,好像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就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大厦里工
作!”妇人高傲地说着,拿出一张证明卡冲老人一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突然问。
  
  妇人不情愿地递给老人自己的手机,一边仍不忘借机教导儿子:“你
瞧这些穷人,都这么大年纪了连只手机也没有。你今后可要长出息哟!”
  
  老人打完一个电话将手机还给妇人。不一会儿,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过
来,拱手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他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
象集团”的职务!”
  
  “是,我马上按您吩咐的去办!”那人连声应道。妇人大吃一惊,她
认识来的这个人,正是‘巨象集团’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层人员。
凭他的一句话就可以免去她的经理职务。“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丁那么毕
恭毕敬呢?”她惊诧莫名,拉住他的手问道。
  
  “什么?老园丁?他是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
  
  妇人颓然坐在椅子上。她这样级别的一个经理在这个集团里很少有见
到总裁的机会。
  
  这时,老人走过来抚了抚那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
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