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

4.

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58 11/26/2006


***************************************************************************************

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

在第一章里,介绍了翻译概述,对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有了一些了解 ,现
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下翻译的总体方法 。

第 一 节 翻译的阶段 1
翻译过程大体都要经历理解、表达和加工润色三个阶段 。正确理解原文是基础
是前提,这要求译者精通外语和掌握所翻译内容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合格的译作不
仅要求译者对原文的内容有深透的理解 ,而且还要求译者表达自如 ,要达到表达自
如就需要精通本国语言 ,掌握本国古今文学知识和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 。最后是核
对、润色加工,这需要译者具备有关的理论修养 ,文学修养,如哲学、美学文艺理
论和跨文化知识等等。
这些阶段可概括为理解与表达这两个基本的阶段,因为准备也是为了理解,而润
色、校对、定稿等,则都是为了更确切地表达 。理解与表达互为因果。透彻的理解是
确切表达的前提,而确切表达又是透彻理解的结果 。事实上,理解与表达相互促进,往
返重复,不可断然分开。
一、理解阶段
理解,指通过原作的语言理解原作的内容 。正确理解原文是翻译最基本的环节 ,
是翻译的基础与关键,理解错了,文字表达的再漂亮也是没用 。在翻译中如果理解
性的错误或理解不准确就会影响对原文的忠实 ,就不能正确传达到原作者的思想 、
感情和风格。翻译首先关键是要吃透原文和对原文词 、句进行透彻分析,然后再动
笔翻译,若望文生意,难免读者不知所云或怡笑大方 。
这是译者设法弄懂原文的内容 、原文的意思的阶段。
理解还不能算是翻译,但却是任何翻译绝不能少的一个阶段 。
( 一 ) 、 理 解 原 文 ,一 般 要 经 过 下 述 三 步 :
1 、 粗读全文,熟悉全貌,掌握大意,了解原文的题材、内容;

1
参阅《阿拉伯语 汉语 翻译 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刘开古 编著、参阅《 汉西 翻译 教程 》
外语 教学 与 研究 出版社 1989 年版 第 3 页 赵士钰 陈 国 坚 编 著。
关于翻译过程,奈达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uring)和检验。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59 11/26/2006
***************************************************************************************
2 、精 读 原 文 , 借 助 词 典 和 资 料 解 决 语 文 和 内 容 上 的 疑 难 问 题 ;求 得
深入理解原文 ;
3、通读 2 全文,着重领会原文的中心思想 ,把握原文的全貌。在精读的基础上,
从具体的词、句、段中跳出来,再次研究全文的概貌和中心思想等 。
当然,在具体翻译中这些步骤往往是穿插交错进行的 。原文的句、段,有的也不
是看一二遍就能正确理解的 ,常常需要多次斟酌,反复推敲,勤查书籍,虚心请教别人,方
能透彻理解。
( 二 ) 、 理解原文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根 据 上 下 文 ,正 确 理 解 原 文 的 语 言 现 象
译 者 必 须 理 解 原 文 词 汇、语 法 意 义 和 习 惯 用 语 等 等。 上 下 文 不 仅 是 确 定 词
汇、语 法 意 义 的 基 础,而 且 也 是 检 验 每 个 个 别 成 分 表 达 的 是 否 确 切 的 依 据。上下文
可大可小。一个词组、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都可以是上下文。
因此,必须在上下文的联系中寻求原文各语言成分的生命 。
“部、局、利用、骄 傲……”
这些词语如何译,只有靠上下文来确定。理解词汇意义和理解语法关系是联系在一起
的。有时词义理解对了,但语法关系搞错了,整个句子的意思被歪曲。例如:
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a.Tæ chøc hîp t¸c kinh tÕ vµ ph¸t triÓn (x)
b.Tæ chøc hîp t¸c vµ ph¸t triÓn kinh tÕ (ODA) (v)
 Phim Liªn x« chèng gi¸n ®iÖp  Phim chèng gi¸n ®iÖp cña Liªn x«  关于
苏联反间谍的电影  苏联的反间谍电影
 Khi dïng hµng ho¸ vµo môc ®Ých héi chî, triÓn l·m th­¬ng m¹i lµm qïa tÆng ph¶i
®­îc phÐp cña Bé th­¬ng m¹i ViÖt Nam vµ ph¶i nép thuÕ theo quy ®Þnh cña ph¸p luËt
ViÖt Nam.
a.贸易展览会、博览会的展品当作礼品时 ,必须经越南贸易部批准,并应按越南
法律规定缴纳税款 。(v)
b.货物用于贸易展览会、博览会或者当作礼品时,必须经越南贸易部批准,并应
按越南法律规定缴纳税款 。(x)
2、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逻辑关系

2
把书籍或文章从头到尾阅读一遍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0 11/26/2006
***************************************************************************************
根据上下文对原文进行逻辑分析 ,有助于我们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 ,并且可以
检 验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假如翻译出来的东西不合乎逻辑 , 不合乎情理,那么,除了
原 文本身的缺陷( 这种情况较少 ) 以外,主要是原文误解所致。例如:
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
例中 “其他”同 “学校”发生关系呢,还是同 “学校领导”发生关系,可依据实际
情况理解为 “其他几所学校的领导”或 “学校的其他领导 ”来译。

3、杂 学 理 解
理解原有时只靠对原文的语言现象与逻辑关系进行 分析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通
过理解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 、历史背景、风俗人情、典故术语 等有关知识才行。
翻译工作者的知识面要宽 ,原因就在于此。例 如 :
越南语的“Thñ t­íng” 这个词,汉译时就必须根据中国的习惯译成 “ 总 理”
还是“ 首相”? 再如:汉语的“ 国务卿”、
“ 外务大臣” 还是“ 外交部 长” 那
些词, 越译时译成“ Quèc vô khanh" hay " Ngo¹i tr­ëng”? 这就要对原文 所述国家
政体的了解。同样,我们翻译一部科技作品, 如对涉及的科技知识和术语 一 无所知,
那就很难翻译成功。
翻译文学作品,还要理解原文语言表层没有内层确有的隐意 ,即 理解原文的
话外意,尤为重要。汉语医学术语“ 大动脉”即指主动脉, 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 ,
是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 。文学作品里常常用来比喻主要的交通干线 。 例
如 :
 京广铁路是中国南北交通的 大动 脉 。

二、表达阶段
在表达阶段,译者要在译文中寻找词汇 、短语、句式来再现原文的内容。表达
以理解为前提,没有深入的理解,便不可能有正确的表达。但这并不等于说透彻理解了,
自然就可以确切地表达 ,哪怕译文是译者的母语 ,也没有那么便当。表达又是一番功
夫。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1 11/26/2006
***************************************************************************************
中国翻译界前辈严复 (1853-1921)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意思是说,
创立一个新术语,要花上十天或一个月的工夫推敲斟酌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他一语道
出了翻译工作的艰难。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 ,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
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上
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象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 ,却
没有”。
鲁迅先生还深刻指出:“翻译是再创作。”
有一位教徒问神甫:
“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甫的严厉斥
责。而另一位教徒又去问神甫 :“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 ?”后一个教徒的请求却得
到允许,悠闲地抽起了烟。这两个教徒发问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相同 ,只是语言表达
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却相反。由此看来,高明技巧效果很明显。
(一)、表达阶段的三个步骤:
1、初译时要在译文语言里寻找和挑选恰当的表达手段 。初译稿应尽量地贴切
原文,要避免漏译。
2、校核修改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对照原文,逐句校核,检查有无理解上的差错,有无错译、漏译。先一句一句
地把两种文字对照一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 ,如果漏译了,就要补上,如果增加了原
文没有的内容,就要去掉,如果改变了原文的内容 ,就要改正过来。如果译文用词不当,
就换一个恰当的词。如果原文生动、清楚、流畅,那么译文也该如此。
然后看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密切不密切 。如果在思想内容上或在文字形
式上前后联系不密切。那么就改变一下译文,使之密切起来。译完之后,要反复念几遍,
有不通顺的地方,就改正译文,使之流利上口。
最后一点,对小的方面也要注意,比如拼写、数字、名字、标点符号稍一疏忽,
也可以出错误。
二是脱离原文,专从译文角度检查,看译文是否通顺流畅 ,从译文角度进行润色
加工。修改后的译稿要搁置几天 ,从文体上再检查译文。其实,这一步骤应该反复
进行多次。朗读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 ,因为听觉对连贯性和节奏感方面的问
题比视觉要敏锐得多。
有些译者错误地认为,对译文内容、文体和正字法这三方面的检查可以合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2 11/26/2006
***************************************************************************************
并起来一次完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 。对译文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查应该分别进
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时间很紧,需要尽快脱稿。有经验的译者往往可以把
几个步骤合并在一起,但首先应该拿出一个在文体上符合要求的译稿 ,然后才能就
准确性、连贯性和正字法对译稿进行审校 。这是一条进行有效翻译的基本原则 。
3、定稿是将校核修改后的译文在对照原文通篇检查一遍 ,将译文中的难点最后
解决, 作最后一遍修改。
总之,表达阶段就是具体地运用语言 ,将所理解的原文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
义表达出来。表达的好坏一方面与理解的深浅成正比 ;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语言的造
诣。表达的第一步是首先形成译文的草稿 ;然后进一步校核,检查译文在人名、地名、
数字、日期等具体内容方面有无 差错,有无文理不通之处,修改译文中译错和不妥的词
汇和句子,在文字上,进行加工润色,力求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 ,达到流畅。如是文学作
品,还应考虑原文风格的完满表达 ;最后才是定稿,在抄写时发现不妥,仍须改正。这些
具体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更确切地表达 。因此,必须强调指出,表达时要注意摆脱原文形
式的束缚,不应讲究译文与原文在词句表面上的等量 ,而应追求内容上尽可能的等值 。
( 二 ) 、 表达涉及到许多具体的翻译方法 :
1、直译, 就是译文条件许可的范围内 , 既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内容(神似), 又保持
原文的形式(形似)。例如 :
 Treo ®Çu dª , b¸n thÞt chã 挂羊头, 卖狗肉
我们要把直译与生搬硬套区别开来。有的译者不能或不敢摆脱原文的框框 , 而是
逐词逐句一样画葫芦, 结果文理不通。在阅读原文时做到词词理 解 , 但表达时却要跳出来 ,
不必词词译出。
2、意译是在直译不能顺利表达时,只好保留其内容而改变其形式 。例如:
 什么根什么苗, 什么葫芦什么瓢 RÔ nµo th× m¹ Êy, bÇu nµo th× g¸o Êy
如采用直译, 意思表达出来了, 但成语的味道消失了。如采用意译, 译 为“cha nµo
con nÊy” 或“con nhµ t«ng ch¼ng gièng l«ng còng gièng c¸nh”, 既生动 、明了, 也体现了
原来成语的韵味 。
当然意译并不等于可以任意乱译 。 采用意译,可以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但前提 是
译文不能脱离原文的内容,随 意增删,改变原文内容,歪 曲 ( 丑化和美化 ) 原文风格。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3 11/26/2006
***************************************************************************************
应该指出,直译与意译好比译者的两条腿, 缺一不可。 直译有助于保存原文的“ 异
国情调”和“ 本国风味”,有助于把原文中有用的词汇、生动的表达方式介绍过来, 丰富本
民 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手段,如越南语中常用的“AIDS”
、“ma-ket-tinh — marketing” 等是
“bom — bombe”
从英语译过来的; 、“ba l« — ballot”
、“bª t«ng — beton” 等是从法语翻译
过来的等等 。
汉语中常用的“ 场合 — baai”
、“ 语言学 — gogen-kaku”
、“ 园艺— engei”
、“运动
场— undo-jo” 等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 ;
“ 啤 酒— beer”
、“ 沙 发— sofa”
、“ 保龄球—
bowling” 等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
“ 康拜因— 联合收割机 –– комбайн”
、“ 共沙莫勒 —
全 苏列宁共产主义共青团 ––— косомол ” 是从俄语翻译过来的 ;
“ 莫 南 — mu«n n¨m 3” 是 从 越 南 语 翻 译 过 来 的 。
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 ,以直译作为准确理解原文意
思的前提,然后把原文意译出来。但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只要是符合“忠实、通顺”
的翻译原则,都是可取的。如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先采取直译的方法 ,然后
再对直译得出的结果进行加工润色 (意译),并在保持原来句子意义的基础上 ,根据
汉语的表达习惯,用既符合原文意义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 。
(三)、表达时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
1、选词贴切
掌握了词、词组、成语、句的意义, 在表达他们的感情色彩 、修辞色彩时, 既
不能过火, 也不要不及, 应尽量做到准确又恰到好处 。例如, 越南语的“ch­a —尚未、
还 没有、不曾”不同于“ch­ a hÒ — 并没有”或“ch­a tõng —未 曾”......
汉语的“ 送别 (tiÔn)—随离去的人一起走一段路表示告别 ” 不同于“ 送行
(tiÔn)—到远行人启程的地方与其告别 ,看他离去”。
2、语句通顺
表达时还要做到文理通顺, 语言规范, 切忌生硬、晦涩, 避免使用中式句子。例 如 :
 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ai muèn ¨n g× th× ¨n g× 不 如译成“ai ¨n g× th× ¨n”;
他去,我 就马上去译成“nã ®i, t«i th× ®i ngay ” 不 如译成 “nã ®i th× t«i ®i
ngay”;老牛 破车 — tr©u giµ kÐo xe n¸t 不如译成“giµ nua chËm ch¹p ”。
3、生动简练

3
参阅《 汉语外来词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年 / 247 页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4 11/26/2006
***************************************************************************************
用词贴切、语句通顺是表达的基本要求 。此外, 还要求译文的语句生动简练不
拖泥带水。 试看下面例句:
百战成勇士,百炼出精兵—tham gia chiÕn ®Êu nhiÒu sÏ trë thµnh ng­êi chiÕn sÜ
dòng c¶m, qua luyÖn tËp nhiÒu sÏ trë thµnh chiÕn sÜ tinh nhuÖ —luyÖn m·i thµnh tµi.
4、关 系 和 谐
表达时还要承上启下, 前后文连贯, 尤其是句与句之间, 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例 如 :
 VÞ trÝ ®Þa lý gi÷a hai ®Êt n­íc ngh×n trïng xa c¸ch, kh«ng hÒ ng¨n næi viÖc t¨ng
c­êng mèi quan hÖ gi÷a nh©n d©n hai n­íc chóng ta. Vµ chÝnh mèi t×nh h÷u nghÞ
chiÕn ®Êu cã ®­îc trong cuéc ®Êu tranh chèng kÎ thï chung ®· lµm cho chóng ta
gÇn guÜ nhau h¬n. 远隔千山万水的我们两国间的地理位置 , 并没有在加强和
加深我 们两国人民关系面前构成障碍 。我们两国在反对共同敌人的共同斗争中
的战斗情谊 缩短了两国之间的距离。
译文拘泥原文形式, 结构不严谨。改为 :我们两国虽然远离重洋 , 但这并不
妨碍加强加深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 , 因为我们两国在反对共同敌人的共同斗争
中结成的战斗团结缩短了我们之 间的距离。
运用关联词“ 虽然”、
“ 但是”、
“ 因为”, 使得译文连贯流畅。上下译文比较,
可看出表达功夫上的差距 。
5、语体吻合
语体可分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政论语体和公文语体(也叫事物语体)等。
(1)公文语体 特点是准确性、 简洁性, 格式化。 一般来说, 它的语言是朴实 、
简洁, 要求译者注意应用文特定的表达形式和词汇。公文语体包括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
法令、条约、照会公报、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合同、规章、协议书、计划、调查报告
等形式。4

翻译各种公文语体资料是一项严谨而庞杂的工作 。译者既要分析对比汉越两种

语言之间的差异,恰当转换格式、套语5和句型,又要查找工具书或其他参考材料 。广闻

多见,反复实践,是提高这类材料翻译技能的主要途 径。例如:合同(也叫"契约")是

当事人为确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达成共同遵守的协议 。经济合同是双方为实现一

4
参阅郭成主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7 年版《现代应用文写作辞典》和《Mẫu soạn thảo các văn bản hợp
đồng》Hoàng Thị Loan/NXB thống kê/ 2002
5
应酬的客套话,交际应酬的习惯用语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5 11/26/2006
***************************************************************************************
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 。只有合法的经济合同,才有法律

效力。涉外合同必须经政府机关批准才生效 。 例如,经济合同的一般格式包括 :
(a)标题:表明合同的性质(如购销合同、施工合同、承包合同等)。
(b)当事人: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
(c)正文:主要条款包括:标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数量和质量;价款和酬
金;付款方式、时间;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
(d)落款:双方代表签字(加盖公章);双方开户银行、帐号、地址、电话、签
订日期;鉴证部门的意见、印章。
公文语体有一套自己专用的词语 ,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如:
“遵照、承蒙、任免、
特此通报、予以查处”等。
(2)新闻报道 是关于最新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报道或评述 。新闻报道 翻译的
特点主要来自于新闻本身的特点 。
新闻报道的最大特点是求新求快 ,因而新闻翻译的特点之一就是必须求快,讲究
时效。例如对于来自国外新闻社的电讯稿 ,译者就必须争分夺秒地从中选择出符合我
国报纸或电台需要的新闻 ,以供尽快发表或播出。否则,译出来的新闻稿就会降低或失
去其新闻价值。
新闻报道的篇幅一般较短 ,扼要简洁,因而易于快速译出。另外,新闻写作为了求
快,经常采用一些新闻中惯用的句型结构 、表达方式和熟语、套语。译者若熟悉这些
程式化的新闻用语与表达方式 ,并在翻译中加以运用,也会对新闻的快速翻译起到很大
的帮助作用。这和其他翻译应使用语言是一个道理 。
我们可以从越南报纸和中国报纸中随机抽取的 新闻各一篇,从中找出比较典型
的新闻句型与新闻套语加以比较 。新闻报道用语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时代色彩浓, 也
有特定的常用语言和格式 。例如,“应……邀请”、
“亲切的交谈”、
“由……陪同”、
“主
持仪式”、“在……下”等。
(3)科技语体 是指阐述有关科学技术知识的文章, 它在叙说上要求逻辑严谨, 概
念清楚; 在语言上要求鲜明准确, 多用书面语和有关术语。 翻译科技术语一定要准确, 并
要注意新术语的创造处理;对于数据 、定义定理与结论要译得简明扼要, 合乎逻辑; 对
于原文形式可适当作灵活变动。译者如对所译科技材料不熟悉 , 在动笔前务必先要了解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6 11/26/2006
***************************************************************************************
有关的知识和术语, 或者请有关专业专家合作; 否则, 很可能曲解原文的内容, 或译文充
斥外行话, 无法让人看懂。
翻译科技术语时, 还要注意区别词的普通意 义和专业意义。 例如: Mu èi ¨n
( 普通名称)— C l o r u a N at r i(化学名 称)
可见,学术著作的翻译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做得了的 。译者除了具备扎实的
外文基础、兼通外国文化之外,还必须对某一学术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在这个问题
上,我们非常赞同这样的意见 :从事学术著作翻译的学者应该以研究促翻译 。学术
著作翻译工作者应该既是翻译大师 ,又是某一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 。

翻译工作者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意

义。同时,学术著作翻译工作者在决定翻译某部学术著作之前 ,要认真地思考一下

这样几个问题:

 越文和中文水平是否足堪胜任这项翻译工作 ?

 对中国文化究竟了解了多少 ?

 对作者所生活的国家的文化了解了多少 ?

 对作者特别是其思想了解了多少 ?

 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究竟了解了多少 ?

 对准备翻译的作品真正读懂了没有 ?

 对作品所涉及的领域究竟有多少了解 ?多少研究?
(4) 政论文 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 它通过概念、 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 运
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 , 从而达到宣传 、鼓动和影响读者或观众
的目的。政论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有社论 、评论 、论文 、报告 、演说、 决
议等 。在语言的运用上, 争论文兼有科技作品和文学作品的特点 , 讲究词语的贴切,
逻辑严密, 形象鲜明, 并多用于书面语。
政治术语和定义要译得准确无误 , 还要保持原作的语气 、语言特点等, 艺术成
分要表达恰当。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7 11/26/2006
***************************************************************************************
争论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很多 ,因而在词语的运用上也很广泛。可运用政治 性词
语,如:“民主、自由、制度、政党、社会主义”等;还可运用文言词语和熟语等等 。
(5)文学作品 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 , 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 , 通过感情抒
发、情节描写、 人物刻划等艺术手段来感染读者 。 文学作品体裁多样, 有小说 、 剧
本、 散文、 诗歌等, 其语言特点是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段 , 词语形象、 生动 、 优
美,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 必须保留上述文学作品的语言特 点, 是原作的艺术形象
完整的表现在译文中。另外,文学语体翻译中常常要仿照原作 ,对人物的个性语言进行
塑造刻画。这一点在其它翻译中是根本没有的 。
文学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和体现的风格特色 ,用另一种语言
忠实、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在这一句话里,除了说明要传达出“思维
内容”外,还着重强调了“风格特色”——因为这正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之
一。没有风格的作品必然显得苍白无血 ,毫无生气,正如人缺少了他的个性一样 。
而作品有了风格,人物的音容笑貌便会跃然纸上 ,机趣横生。因此,作为文学翻译,
它必然也要力求传达出原著的这种精神风貌 ,否则这种翻译是毫无意义的 。
翻译毕竟不是创作,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 ,
而不得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特点不同 ,规律不同,一层不变地
进行翻译是产生不了应有效果的 。因此就需要进行调整,在保持“神韵”的准则下
语言上作些变通——这便是文学翻译的“再创作”。不如此,翻译出来的东西看似忠
实,实则成了死译、硬译,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
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为了便于说明这一问题 ,下面选择文学的两种
体裁,即小说与诗歌,以此为例,探讨文学语体翻译的要求与特点 。
a 、 小说的翻译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情景、意境6的描写,反映
社会生活,对读者产生影响。因此,小说翻译的要求就是,必须以丰富的修辞手段与语言
技巧,忠实、生动、传神地再现原作中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情景意境与语言风格。
 那只老虎窜过来,被武松擒住,狠狠打了它一顿。Con hæ chåm lªn, bÞ Vâ Tßng
tãm cæ, nÖn cho chó mét trËn.

6
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8 11/26/2006
***************************************************************************************
越南人可把猫、鸡等叫“chó MÌo, chÞ Gµ…” 表示一种昵称,但把那只想吃掉
武松的虎译为“chó ”是完全不合乎道理的。
译者张政(Trương Chính)说:“ Muốn dịch cho hay thì phải hình dung được trong
tình huống như thế, người Việt nói như thế nào. ”
有人问武公欢译者(Vũ Công Hoan):“ Trong quá trình dịch điều gì thường
gây khó khăn, trở ngại cho ông?”。他回答说: “Ngôn từ của cả hai nước. Tôi không được
vượt khỏi phạm vi nội dung tác phẩm, nhưng tôi được quyền sáng tạo trong ngôn từ.
Không thông thạo tiếng mẹ đẻ là trở ngại lớn nhất với người dịch. Người dịch văn học
phải thông thạo tiếng mẹ đẻ, phải luôn có quyển từ điển tiếng Việt bên cạnh, phải chăm
đọc sách báo, nghe đài, nghe mọi người nói chuyện... để tìm những câu chữ hay, lối nói
thích hợp ghi vào đầu, chép vào sổ để mà "múa", mà sáng tạo trong ngôn từ.

Ngôn từ đối với người dịch y như tướng có nhiều thứ quân. Ngôn từ hay chẳng
khác nào quân thiện chiến trong tay tướng giỏi! Ngôn từ nước bạn cũng là trở ngại lớn
trong khi dịch. Biển từ không bờ bến. Nhiều khi câu chữ, lối nói... của các nhà văn khiến
tôi phải mất hàng tiếng, hàng buổi đến vài hôm để tra tìm, cầu cứu bạn bè trong và ngoài
nước; thậm chí phải tạm gác, hay bỏ dở, cũng có khi... đầu hàng!”。

b 、 诗歌的翻译
诗歌也是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 但诗歌的翻译较之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 , 难度要
大得多。诗歌翻译要把原诗的思想感情 、风格表达出来。 翻译诗歌, 一方面必须增
加自己的感性认识, 从中学习必要的翻译技巧 ;另一方面自己也得掌握一定的诗歌写
作技巧与格律的运用。
诗歌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 ,抒发作者感情,表达作者思想。诗歌言简
意深,具有形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因此,诗歌翻译的要求就是,必须以精炼的语言、
完美的形式、和蔼的韵律,再现原作的意境,传达原作的神韵,表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译文读者感到如同原文读者一样的艺术感染 7。
例如: 胡主席《狱中日记》中的《暮》
倦鸟归林寻宿树 , Chim mái vÒ rõng t×m chèn ngñ,
孤云慢慢度天空 ; Chßm m©y tr«i nhÑ gi÷a tÇng kh«ng;
山村少女磨包粟 , C« em xãm nói xay ng« tèi,
包 粟 磨 完 , 炉 已 烘 。 Xay hÕt, lß than ®· rùc hång.
( V ă n Tr â n d ị c h )

7
参阅胡主席《狱中日记》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69 11/26/2006
***************************************************************************************
或: 李白的《黄 鹤 楼 送 孟 浩 燃 之 广 陵 》
故 人 四 辞 黄 鹤 楼 B¹n tõ lÇu H¹c lªn ®­êng,
烟花三月下扬州 Gi÷a mïa s­¬ng khãi s«ng D­¬ng xu«i dßng.
孤帆远影碧空尽 Bãng buåm ®· khuÊt bÇu kh«ng,
惟见长江天际流 Tr«ng xa chØ thÊy dßng s«ng bªn trêi.
(Lª NguyÔn L­u dÞch)
c 、 戏剧的翻译
戏剧体指话剧、歌剧和地方戏等的文体。戏剧的语言特点是个性化 、口语化
和动作性。个性化是指剧中人物的语言要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 ,用语充分注意人
物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社会地位、思想品德等。口语化是指剧中人物对话的
语言最接近日常口语,朴素自然,亲切生动,观众易懂。动作性是指戏剧语言能细致入微
地表现外形状态和内心活动 。
文学语体翻译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
(1)词汇 凝炼优美,有时夸张风趣,有时含蓄蕴藉,用词追求新颖,突出个性,避免
单调。
(2)为了人物与情节的生动形象 ,不惜笔墨进行铺陈,以期烘云托月。
(3)不强调逻辑的周密清楚,有时甚至朦胧模糊,听凭读者自由想象。
(4)除了诗歌之外,小说等体裁结构自由,没有一定的模式,追求不落俗套。
(5)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意在打动读者,影响读者的思想与情绪 ,语言或褒或贬,
表露出作者的感情与观点 。
(6)重再传神,再现原作风采。
文学作品的翻译, 有一个“ 雅 ”的问题, 包括作者的风格、异国情调等的表 达,
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较高的语言水平 ,而且要具备 一定的文学修养。所谓文学作 品的
风格,指的是文学家在处理题裁 、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方面所具有 的特色,
它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中 。如有的作品文字简练,有的文字优 美有的喜欢
长句,且结构严谨,有的文字讽刺尖刻, 幽默诙谐等等。译者应当忠实地 表达这种风格,
原文风格“粗 矿 ”,译文风格不能“委 婉 ”。否则也是一种曲译。
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要反映原文风格外 ,还有译文本身的风格问题 。正如对
同一支乐曲不同的演奏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演奏风格一样 , 同 一 部外文作品在翻译
时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译文风格 。但大前提应强调译文风格依附于原作 , 要为原作 风
格服务,通过译者的艺术再创作,使原作风格能得到完满的体现 。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0 11/26/2006
***************************************************************************************

原作风格包括的面很广 :
(1)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 如戏剧语言就与其他文
学体裁的语言风格不同:台词要译得简练上口, 便于与动作配合。
(2 ) 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翻译 , 要雅俗有别, 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年
龄、职业等, 恰当地再现原作人物语言的风格 。
( 3 ) 翻译文学作品还必须恰当地表达原作的感情色彩 、音韵美等。
越译汉的表达任务是: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用合乎规范的汉语, 忠 实地
传达越语的内容。就通常的情况而言,汉越翻译的主要矛盾往往反映在对原文的理解
上, 而越汉翻译的难点多半在于汉语的表达 , 这是因为汉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 ,
我们 运用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翻译质量 。有时对原文的理
解没 有问题, 但限于汉语水平不高而感到表达很难或表达不好 。
总之,优秀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须具备三种能力 ;原文的理解能力、
母语的表达能力和加工润色跨文化的能力 。这是翻译必经的过程。每一种能力在翻
译中都有其重要地位,缺一不可。

思考题:
一、理解阶段译者要做些什么 ?
二、表达阶段译者要做些什么 ?
三、表达时需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
四、为什么说翻译时不能忽视原作的风格 ?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1 11/26/2006
***************************************************************************************

第 二节 翻译的步骤8

一、译前准备
翻译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就像行军打仗必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样,译前的准备工作对翻译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一) 口译前的准备
无论是一次谈话,还是一次谈判或讲课,译员能否以清晰流畅的语言把交谈
者的思想准确无误地转述过去 ,是谈话和谈判或讲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那么,
怎样做好口译工作呢?口译实践中的一些具体作法 如何? 接受口译任务后,一定要
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1) 要对翻译的内容有所了解 。比如,第一次承担新设备引进项目的出国考
察口译。出国之前,要找相关的外国专利文献 ,认真地看其中的几段,并试着用汉
语复述其主要内容。这样,对设备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词汇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
解。
(2) 找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对项目情况熟悉了,翻译起来自然就比较顺手 。
承担的口译,有时候是以讲课方式进行的技术交流 。遇有这种情况,应对讲课人所
要讲的课题,最好连听众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才不至于临场慌乱。
(3) 要重视和外宾的第一次见面 、安排日程等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不涉及很
深的技术内容。我们可以把它也看作以后正式翻译的一种准备 。
首先,你可以通过这种初次见面了解并逐渐适应外宾的语音 、语调。搞翻译
的人都知道,中国人的语音、语调也是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口译人员不仅能够听
懂标准的外语,而且要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怪腔怪调 、不规范的外语。
再则,通过初步的接触,也能对谈判或讲课的内容有一些了解 (在事前没有
充分的时间进行案头准备的情况下 ,这种了解尤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初步
接触可以消除你临场的紧张感 ,为下一步正式场合的翻译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还有一种准备方式,效果是很好的。这就是和讲话人共同准备 ,商定
讲话纲要。这实际上等于先打了一个草稿 。有这样一些场合可以这样做 :谈判时中
方要提的问题;宴会或其它比较正式的场合可以预先准备讲话内容的 ,如祝酒辞等。

8
参阅《德汉科技翻译基础教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21 页/李建民编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2 11/26/2006
***************************************************************************************
口译任务中最让人头疼的是讲话人事先准备了讲稿 ,照稿宣读,而译员对这份讲稿
事前又毫无准备这实际上是在用口译的方式做笔译的工作 。真遇到这种情况,译员
当然也不能回避,只能靠其平时的功力,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应付。
(二)口译时兼做编辑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译员在听清并理解了讲话人的话后,要能够判断出
哪些是他真正要讲的话,哪些是没用的、重复罗嗦的废话 9,从而对其进行编辑处理。
讲话人在即席发言时,脑子里往往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但是具体表达和选词造句却
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就是说,口语不可能像书面语那样严谨 ,其中必然有一些重
复、罗嗦的废话。甚至有的讲话人本来就不善言辞 ,经常会说出一些不完整的 、不
知所云的话。这种情况中国人有,越南人也有。这时,译员就要善于综合,要在不
遗漏讲话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敢于删掉那些废话,使译出的话条理清楚。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忠于讲话人的精神实质 。否则一味追求逐字逐句的照译,反而会给人零乱、
不忠的感觉。 至于哪些话要译出,哪些话要删除,这要靠译员各方面的综合知识水
平去判断。绝不能以编辑为由对讲话人的话大打折扣 ,伤筋动骨。这不仅仅是翻译
水平问题,而且也是翻译的职业道德问题 。翻译而兼编辑为的是更好地传达讲话人
的精神实质,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 。
口译要求:
(1)达意: 这一点与笔译中的准确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 ,只是比准确更有层
次感。即它是一种相对的准确 ,如果一味地强求准确却忽视了其他的因素 ,到头来
肯定会影响翻译效果;
(2)及时:无论是视译还是无纸翻译,都不可落后演讲人太多的内容,最多
落后一句,当然也不可以跟的太紧 ,以免被导入死胡同。具体情况就演讲人的说话
速度,演讲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己的功力而定 ;
(3)完整:你可以对核心词和核心内容之外的修饰性的东西进行删除 ,但是,
你所翻译出来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能够表达或者传递相应的信息 。
(4)流利:即指语气上的流利,也指内容和逻辑上的流利 ,做到这一点其实
也相当不容易;

9
参看《DN 教材》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3 11/26/2006
***************************************************************************************
(5)易懂:即要符合译出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
没有经验的译者往往不了解 ,或是轻视译前准备的重要作用 。有的甚至嫌准备
工作太麻烦,认为是浪费时间。因此一拿到原文就马上动手翻译 ,结果往往感到困难重
10
重,步履维艰 ,译不下去。有经验译者知道,为了保证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译前的准
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翻译起来也得心应手。
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很多方面 :
第一:了解原文情况
在拿到要翻译的文章之后 ,有经验的译者总要先粗略地看上一遍 ,以便了解下
列情况:
(1) 属于哪种文章类型,自己对这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是否熟悉 ;
(2) 涉及哪个专业领域;
(3) 讲的什么内容;
(4) 涉及哪些文化背景。
做到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发现某些问题自己尚不熟 ,那么就必须在这
个问题上加以准备,即在这些方面临时“充电”,给自己补充必要的知识。
第二:背景知识准备
一般来说,在政论语体、新闻语体与文学语体的文章中 ,涉及文化背景的情况很
多,而在科技文章中,这类情况则比较少。但也绝非没有。科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 ,
通常主要是某项技术的发展历史 ,在不同的国家应用情况有何不同 ,技术上有何差异
等。
(1) 专业知识准备
对于科技文章的翻译来说 ,除了要做好对于各种翻译具有共性的准备工作以外 ,
还必须从原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准备 。尤其是遇到专业上较为生疏或有
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文章 ,在翻译前应阅读一点有关内容的专业资料 ,以充实自己的专
业知识,为正确理解原文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
例如,一位译者在翻译一篇化学专业文章时 ,翻译之前在化学专业知识方面要做
充分的准备工作。
(2) 专业用语准备

10
®i mét b­íc khã mét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4 11/26/2006
***************************************************************************************
在阅读与原文专业内容有关的资料 ,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译者也应注意熟悉资
料中的有关专业术语和行话 。
不了解专业用语,势必会导致译文语言别扭 ,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到译文的准确。
熟悉了专业用语,可以使译文更“信”,更“达”、更“雅”。
有关专业术语,应使用权威专业机构所审定的或教科书中所采用的名称 。为了
做到这一点,译者在反应上述化学专业文章时 ,还查阅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

会公布的《化学名词》
(科技出版社/1991 年)和阮硕吉《Từ điển hoá học phổ
thông》(NXBGD/2001 年) 等, 很多专业的术语已列入国家标准之中 。

二 、 笔译的步骤
笔译时,先作什么,后做什么,这是人们首先要遇到的问题 。科学、合理地安排好
工作程序,对于提高翻译工作效率来说非常重要 。要优化翻译的程序,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要使程序安排符合笔译过程的客观规律。
笔译过程一般可分两个阶段 :一是阅读理解,二是重新表达。阅读理解是重新
表达的前提,只有正确理解了原文内容 ,才有可能用译人语重新正确表达出原文内容 。
按照这一规律,笔译工作的第一步应安排读懂原文 ,然后在第二步写出译文 。像
产品出厂要经过质量检验一样 ,译文在定稿前也要对照原文进行检查 ,以保证质量。
在具体翻译工作中,上述每个步骤都还可以安排得再细一些 。分成如下所述的几
个小步骤。
第一步:读懂原文
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吃透原文内容 ,做到正确理解,为第二步写出译
文扫清道路,做好准备。原文一般需通读两遍,第一遍粗读,第二遍精读。因而这一步骤
又可分为两小步:
( 1 ) 粗读原文
这是第一遍通读原文,不必逐词细读,可以快速浏览。通过浏览全文,了解原文涉
及何种专业知识,领略原文的大意和概貌 ,兵家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姓。翻译也同
打仗一样,需要知己知彼。了解了原文所涉及的专业内容 ,就是做到了“知彼”,然后就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为后面的几步工作做好准备 。例如,如果自己缺乏
有关专业知识,就可先读一点该专业的有关书籍 ,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减少理解与翻译
时的困难。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5 11/26/2006
***************************************************************************************
粗读原文这一小步,一般应放在译前准备时进行 。
(2)精 读 原 文
精读时,要逐词逐句领会贯通。遇到生疏的概念或词语时 ,要查阅词典等工具书以
及有关资料及时搞清,并记录下来。发现疑难词句,需仔细分析其语法现象,并联系上下
文、弄清其语、逻辑等关系,推敲出确切含义,通过这样的精读,可达到对原文有一个透
彻的理解。
第二步:写出译文
透彻理解原文之后,便可开始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工作 ,用译文语言重新表达
原文内容,即写出译文。这项工作,一般也需分两步进行:
①译出正文
②译出标题
如果翻译的是其中还有章节划分的长篇文章或书籍时 ,可按上列步骤先译章节
正文,后译章节标题,最后在按照已译好的章节标题 ,译出全文或全书的目录。
上述两个步骤的先后顺序一般不宜改变 。这是因为,虽然标题多为单个的词或词
组,但这些作为标题的词或词组在内容上写其各自的正文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翻
译时绝对不可孤立看待 。只有在译好其正文的基础上 ,才能确切地译出它们的含义 。
先译正文,在译标题的安排,就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第三步:校对译文
为了避免疏漏错译,保证译文完整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 ,并且提高译文的语言质
量,译完之后还必须对译文仔细地进行检查校对 。校对工作亦分两步:
①查漏纠错
这是第一遍校对,要对照原文,仔细检查。一是检查有无漏译之处,若有漏译词
句,则需立即补译。二是检查有无译错之处 ,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三是检查书写是否
正确清楚,这里需特别注意的是,数字、公式不能抄错;各种字母符号,均应保持其原
来的字体与大小写形式;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母,务必清楚易辨。
②润色文字
润色的目标一般是追求优美高雅 ,是要使译文的语言规范通顺 。具体做法是,通
读译文,最好是朗读,以检查有无不够通顺之处 。发现这样的语句时,要按照汉语的语
言规范和表达习惯进行修改 ,使其通顺易读,从语言的角度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6 11/26/2006
***************************************************************************************
三、翻译注意事项:
(1)结合原文特点
各种不同的资料除了具有一定共性之外 ,还有其各自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特点,
在安排各种资料的具体翻译程序时亦需加以考虑 。翻译工作中遇到的,有的是书籍,有
的是论文,有的是标准规范,在引进项目中还有报价书 、合同书、图纸、机器的安装与
操作说明书,以及设备零件供货的装箱单 ,等等。在翻译时,可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和情
况,对上述程序安排中的小步骤加以适当调整 。 在校对译文时,步骤还可以分得再细一
些,最好把第一小步再分成两步 ,一步为补漏,另一步是改错。写出译文与校对译文之间
最好安排一段间歇时间,以便排除翻译时的印象干扰 ,从而更易于发现和改正错误 。
例如,标准规范与机器说明书等的格式变化不多 ,比较固定,章节的划分一般也有
章可循,因而标题的翻译一般不难 ,所以可以考虑把第二大步骤,即“写出译文”中的两
个小步骤合二为一。技术资料大多一看标题就可知道它所涉及的是什么专业 ,因此“通
读原文”中的第一小步“粗读”通常也可省略。
(2)利用译者经验
长期从事翻译工作者,接触过的资料可能多种多样 ,对各种资料可能都有不同程
度的熟悉,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 。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优化翻译的工作
程序来说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
具体来说,如果一位译者经常接触某一专业中的一种或几种资料 ,对这些资料中
经常使用的一些专业术语已经很熟 ,并且对于这一种或几种资料的文体特点 ,篇章概貌
等,心中也基本有数,那么在翻译这种或这几种文献资料时 ,通读原文的工作就可简化 ,
不必再分成两个小步骤来完成 。
(3)根据问题性质,选查适当词典
查阅词典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并不属于同类性质 ,有时仅仅是为了知道某个词
在汉语中的释义或对应词 ,有时是为了了解某个词的用法 ,有时又是为了弄清某个专
业术语的确切概念等等。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 ,选择适当的词典来查。
按词目与释义所用语种情况来分 ,有单语词典,即词目与译义均用同一种语言的

词典,如《§¹i tõ ®iÓn tiÕng ViÖt 》,汉语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科技检索词典》


等;有双语词典,即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词目的词典 ,如《德汉机电工程词典》
等;还有多语种对照词典,即对一种语言的词目列出其在另外几种语言中之对应词语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7 11/26/2006
***************************************************************************************
的词典,如《汉英越医学词汇》等。从词典的释义特点来看,又可分为定义性和解释性
两种。定义性词典一般为双语或多语词典 ,在一种语言的词条下仅给出别种语言的对
应词语,如《汉英道路工程词典》与《英、法、俄、汉电子学词典》
。解释性词典既有
单语的,也有双语的,其主要特点是词条下有说明性文字以及示例等 ,如汉语的《现代电
子科学技术词典》,汉语的《搭配词典》等。
若是想弄清某个专业术语的确切概念 ,则必须查阅涉及该专业的解释性词典 ,这
11
类词典多为单语词典,既可查阅外语原版词典,也可在知道汉语词后查阅汉语辞书 。
如果查了解释性词典还不能解决问题 ,则还可查阅有关专业的教科书 、经典著作,以及
规范、标准、手册等等。
(4)根据专业性质,查阅不同词典
科技文献资料中,既有大量专业词汇,也有很多普通词汇。不同性质的词汇,要查
不同性质的词典。如果需查的是普通词汇 ,就可查普通词典,如《越汉词典》。如果需
查的是专业词汇,则必须查专业词典,例如《英华冶金工业辞典》。
科技专业多种多样,科技词汇分属不同专业。因此,在查阅专业词汇时,还需根据
每个词所属的专业,查阅不同的专业词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出版的涉及不同专
业的词典中,仅英汉双语词典已有多种 ,这些都可供我们选用。例如要查计算机专业词
汇,可用《英汉电子计算机词汇》,要查汽车专业词汇,可用《英汉汽车技术词典》等等。
(5)运用构词知识,弄清新词含义
词典的编写,总是落后于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科技知识 “大爆炸”的时
代,翻译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词典上查不到的新词 。如何翻译这些新词,常常是译者的一
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之一 ,就是根据科技外语的构词特点 ,运用构词法方
面的知识,对遇到的新词进行分析,从而弄清它们的含义。例如:
 wide band 宽带网(wide:宽的+band:带子)Internet b¨ng thông réng
 Polyglucose 缩合葡萄糖 (Poly:缩合+gluc:葡萄+ ose:糖)Polyglucose
科技外语构词方面的一个主要特点 ,就是经常使用派生与复合这两种构词方法
来构成新词。所以,科技翻译中遇到的新词大多是一些派生词和 复合词。根据这些规

11
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统称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8 11/26/2006
***************************************************************************************
律,结合该词在原文中的上下文联系与原文所涉及的专业内容进行分析 ,确定该词的
含义并推敲出恰当的译法 。
汉语中的外来词大多来自英语 。为英语新词找出妥帖的汉语对应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原因在于,许多新词所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无对应物 ,更无对应词可寻。因
此,要求翻译者把新概念和新词语同时介绍过来 。
例如,PIZZA 一词,民众称之'比萨饼',词典家译作'皮条饼',商家名之为'必胜
客'。又如 VIDEO CD, ,港台称影碟,大陆厂家称视盘,而口语中更多听到的则是
VCD。同一外来词拥有3个汉语译名的算不得稀奇 ,®iÖn tho¹i di ®éng / cellular
telephone 就有雅俗优劣但不相间的6个译名:移动电话、无绳电话。大哥大、手机、
携带式活动电话、蜂窝式电话。
译名太多无疑会造成语言的混乱 ,但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   优胜劣汰。优
秀的译名经广泛传播会在语言中存活下来 ,而劣质译名大多行之不远 。当然这也不
是绝对的。就拿'大哥大'这个译名来说,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与 cellular phone 毫无关
系,而且' 出身'也个好,但因为这种通讯工具出现时尚未出现更好的译名 ,使这个'
出身不好'的名称得以流行多年。不过随着'移动电话'和'手机'一文一白两个名称的出
现,'大哥大'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又如 taxi,有'出租车'、'计程车'和'的士'等名称。有文字专家认为,出租车'容
易与'不提供司机的出租汽车'相混淆,'的土'是粤语方言对 taxi 的音译,而'计程车'则
是语义贴切的佳译。但在现实语言交际中,'出租车'是正式名称。'计程车'始终未能远
播,是方言词,'的士'不仅自身在口语比中十分流行,还衍生出'打的'、'面的'。'摩的'、
'板的''、'的哥儿'等词汇。'的'字俨然成为多产的构词语素 。由于词典在读者心目中具
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译名从无到有以及优胜劣汰的过程中 ,词典编纂者理应
起到积极的作用--或创造出优良的译名,或把好的译名收入词典。
(6)借助他语词典,翻译外来词语 12

12
参考网址:
http://cibakingsoft.com
http://www.google.cn
http://www.dreye.com.cn
http://www.baidu.com
4.第二章 翻译的阶段与步骤-79 79 11/26/2006
***************************************************************************************
在科技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外来词 。这些外来词大多数在汉越
双语词典中都查不到。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往往只能借“他山之石”,以功“顽玉”,
即求助于他种语言(也就是外来词所属于的语言 )的词典。现代科技的外来词,大多
来自英语。遇到从英语来的外来词,越汉双语词典或越语原版词典中没有时 ,就需要查
阅英汉词典。 例如计算机专业语言里的 computer(计算机)、hardware(硬件)、software
(软件)以及 bit(位)等等,已由英语词汇变成了国际化通用术语 。为了便于国际间
的科技交流,国际标准化组织还在致力于使各国语言中的科技术语“在概念,表义方式
与书写形式几方面趋于接近 ”。

总之,翻译活动需要译者在原文形式可能具有的意义或功能以及译文语言可用

的资源两方面频繁地进行判断与选择 ,翻译操作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判

断与选择的过程,学生对于翻译的原则形成健全的意识 ,自觉地将其运用于自己的

翻译实践。这种健全的翻译原则意识显然只能以某种健全的理论作 为基础,因此任

何一种严谨的翻译教学都应该以中肯而切要的理论作为指导 。

思考题:
一、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
二、翻译的程序基本上可以分为几个大步骤 ?每一步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