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LEED Gold 設計規範要點

1. 節水方案
 園區用水管理
主要供/ 排水管路或用水量大之設備加裝水錶、導電度計、pH 計等,
了解水源流向,作為漏水檢視
 雨水貯留供水系統
園區之建物屋頂或頂樓樓板、公園綠地、停車場、廣場道路鋪面等 進
行雨水收集,經雨水處理系統(初步沉澱、過濾、消毒)後,流入貯水
槽,以做為 雜用水如沖廁、澆灌、補充空調用水或景觀池及生態池之
補充水源
 空調冷卻塔防飛濺
散水裝置
採熱浸鍍鋅鋼材製造,散水槽置於塔體兩側,散水以自由落體方式流入
塔內,水壓低,水能均勻分佈於散熱片內,達到最佳的熱交換效率。內
置有散水箱,減低進水壓力,防止濺水現象發生。
擋水板
使用"Z"型擋水板,置於散熱片上部,具最佳擋水效果,減少飛濺損
失,節省水量補給。
 空調冷卻塔排放水回收再利用
由其冷卻水塔的排放 水及補充水的導電度值,計算出目前的濃縮倍數
(原始濃縮倍數),再依據擬提升的濃縮倍數,選擇適切冷卻水塔之臭氧
處理套裝設備

2. 室內空氣品質 (Indoor Air Quality, IAQ)


 水塔系統清洗及消毒方式採紫外線殺菌法或設計定期殺菌劑、抗鏽劑和
生物分散劑等,控制水中有機體產生和降低生物膜。
 依 ASHRAE 90.4 standard 訂定各層區域內通風換氣率
 空調系統加裝機械通風(如抽風扇、排放扇)引進室外新鮮空氣置換室內
污染空氣,有效降低室內污染物濃度。
 新鮮空氣入口亦不應靠近其他大樓的排氣口,停 車場或廚房、廁所等
地面以下或接近冷卻塔。
 單側或相鄰側通風路徑開窗空間為室內空間設計深度在 2.5 倍室內淨高
以內。
 相對側或多側通風路徑開窗空間為室內空間設計深度在 5 倍室內淨高以
內。
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第十七章綠建築基準第六節綠建築構造
與綠建材(99 年 05 月 19 日修正)。
第 321 條建築物應使用綠建材,並符合下列規定:

 建築物室內裝修材料、樓地板面材料及窗,其綠建材使用率應達總面
積百分之四十五以上。但窗未使用綠建材者,得不計入總面積檢討。
 建築物戶外地面扣除車道、汽車出入緩衝空間、消防車輛救災活動空
間及無須鋪設 地面材料部分,其地面材料之綠建材使用率應達百分之
十以上

3. 綠建材設計技術規範
 適用範圍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及經內政部認定有必要之非供公眾使用 之
建築物。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 機房、作業廠房、非營業用倉庫
 經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認可之農業或研究用溫室、園藝 設施、
構造特殊之建築物

本規範評估基準建材使用率 Rg,包含室內空間綠建材使用率 Rgi 與


建 築 物戶外地面綠建材使用率 Rgo 二 種,其合格判定基準如公式
(1)及(2)所示,其中 Rgi 與 Rgo 計算內容如公式(3)至(7)
 室內空間面積計算相關規定在公式(4)中計算建築物室內空間總表面
積 Ai 及室內綠建材使用總面積 Agi 時,得扣除儲藏室、機械室、停車
場等非居室空間及建築物外牆透空二分之一以上之空間。使用窗類綠建
材材料者,始於 Ai 及 Agi 計入窗之面積。
 室內空間總表面積 Ai,除得依實作計算外,依公式(8)計算,各類空間
之 Lf 值如表 1。計算時以各樓層逐層計算後加總,複合空間依各空間用
途性質歸類分別計算。未使用窗類綠建材材料者,求取 Ai 後得扣除窗戶
面積。
表 1-室內空間總表面積係數 Lf

 建築技術規則建 築設計施工編第 321 條規定建築物之室內裝修材料及


樓地板面材料應採用綠建材建築物之室內裝修材料及樓地板面材料應採
用綠建材,其使用率應達室內裝修 材料及樓地板面材料總面積 45%以
上。所謂「綠建材」
 綠建材之認可
 建築物綠建材設計審查相關資料及文件依建築法第七十條申請使用執
照、第七十七條之 二申請建築室內裝修審查及第七十四條申請變更使
用執照時,須檢附下列資料

 建築物綠建材設計評估總表
 建築物室內空間及戶外地面之面積及綠建材面積計算表
 建築物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及其他有助於審查或計算數據認定之
圖面,與建築物室內空間、戶外地面面積及綠建材使用面積計算式
 綠建材之有效認可文件。

4. 材料與資源
 優先保留現地植栽與物種,並選用在地物種或碳儲存效能較佳之樹種
 溫室氣體減量設計:

 低碳工程建材使用
 採用再生工程材料。
 採用現地材料。
 採用天然材料。
 採用替代材料。
 高爐石粉、飛灰替代水泥。
 使用高強度鋼筋。
 採用綠色環保低污染材料

 廢棄物減量設計:
 減少工程不平衡土方(以基地內完成土方平衡為原則) 。
 降低施工廢棄物。如採用預鑄材料、乾式隔間。
 降低拆除廢棄物。如採用再生面磚(同 CO2 減量指標)。
 設施模組化(以資源可重複運用作為基礎考量,設計容易拆卸、重組、
分解、回收之設施)。
 執行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如採專用清洗措施、污泥沈澱過濾處理、設
施及工地車行路舖鋼板、灑水噴霧、防塵罩網等措施。
 使用再生水(用以抑制揚塵灑水、清洗街道、路面降溫、綠地植栽澆
灌(限非食用性植物)等)。

5. 建築物節能設計
 外殼節能(確實執行屋頂與外牆隔熱、設置陽台或遮陽板以減少外殼熱
負荷)。
 空調節能(採用優於經濟部能源局公告之能源效率標準的冰水主機、分
離型及箱型空調機;優於能源效率標準 5%以上的冰水機,或符合無風管
冷氣機 1 級能效標示以上之分離型及箱型冷氣機之使用率≥[_80__%]。
 照明節能(公共空間光源及燈具採用符合節能標章之產品;燈具有節能
標章認證,且該燈具數量占所有燈具數量之 80%以上,並規劃可自動控
制之照明設備)。
 能源管理系統(中央監控室);有效管理動力、空調、照明之能源的使用
狀況,以達到節能省碳。
 再生能源設備(太陽能發電工程及儲能工程);利用大自然的能源提供社
區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設備的設置應符合臺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設
置位置以易於維護、檢修、考量太陽方位角)。
 BIM(建築資訊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於工程全生命週
期應用。

 設計階段
 基本設計/細部設計模型建構(透過 BIM 進行工程設計作業)。
 各專業模型 3D 整合(透過 BIM 模型進行介面整合、施工可行性及空間
合理性檢討)。
 工程數量估算(透過 BIM 模型計算建材數量,減少損料)。
 4D 進度預演(建立重點工項 4D 施工進度排程,預估施工性及進度,協
助設計方案之擬定、工法之選擇,減少機具搬運次數,落實綠色工地
管理)

6. 地面層綠化設計原則:
 開放空間之改造後綠化量應以不低於改造前為原則
 地面層應種植不易竄根及非淺根性之喬木,並預為考量喬木生長所需空
間,基地行道樹選種應考量街道兩側之景觀完整性。
 喬木樹穴深度應達 1.5 公尺以上,覆土以露出根領為原則,樹間距維持
5 至 8 公尺,樹穴及植栽槽邊緣應與人行鋪面順平,使地表逕流可直接
排入,增加基地保水。
 植穴尺寸應考量喬木生長空間及特性,並以帶狀植穴設置為原則。
 基地內現況樹型良好之喬木或樹群,以原地保存方式或移植於原基地內
為原則。
 各建築基地開放空間規劃,非地下層開挖區應儘量增植喬木取代人工設
施物。
 開放空間喬木之固定支架或鋼索應預為考量,不得阻礙人行淨寬。
 開放空間之植被、植栽穴與土壤裸露處,應做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之處
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