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DOI:10.16362/j.cnki.cn61-1023/h.2014.05.

006

2014 年 9 月 外语教学 Sept. 2014


第 35 卷 第 5 期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Vol. 35 No. 5

多模态文体学 : 一种文体研究新方法
茜 ,张德禄
1,
2 1

( 1. 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092; 2. 宝鸡文理学院 外语系 陕西 宝鸡 721013)

摘 要: 适应文学语篇形式多样化发展和文体学研究范围从文学语篇向非文学语篇的扩展,有必要将文体学理论与多
模态符号学理论结合,探讨和发展一个理论框架,系统分析文字和其他模态符号如字体、布局、图像、色彩、声音等在语
篇意义建构中的角色和协同关系,多模态文体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一种文体研究新方法。本文重点探讨
多模态文体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研究重点和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文体学; 多模态文体学;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 多模态认知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44( 2014) 05-0001-05
Abstract: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earch scope of stylistics from literary dis-
courses to non-literary ones,it is crucial to explore and develo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y integrating stylistic theories with
multimodal semiotic theori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role of different semiotic modes in discourse meaning-making and the inter-
semiotic relations. Multimodal stylistics is the result of such integration,and this new approach studies multimodal discourses
from two perspectives: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
dations,developments,research focuses,contributions,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multimodal stylistics.
Key words: stylistics; multimodal stylistics; functional multimodal stylistics; cognitive multimodal stylistics

品中的字体、
布局、
色彩、
图像等也参与文学作品意义的建
1. 引言
构,
所以需要建构一个文体分析框架研究它们的模态语法
现代文体学是利用语言学理论系统研究文学和非文 她个人把印刷
和它们与语言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虽然,
学语篇意义建构的科学,
它期望通过对文本语法词汇的分 文学作品作为多模态文体学研究对象,
她同时指出网络文
析达到更科学的进行文本意义解读和文本评论的目的。 学、
戏剧文学、
电影文学等语类也是多模态文体学研究的
随着文体学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兴起和繁荣,
出现了形式 范围。而且现代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已经从原来的文学语
文体学、
功能文体学、
认知文体学、
批评文体学等众多的文 篇延伸到了任何形式的语篇,
所以多模态文体学的研究对
体学流派,
同时文体学研究对象也从原来的文学语篇扩展 象应该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学语篇和不同题材的非文学语
到了非文学语篇,如新闻语篇、广告语篇、日常对话语篇 篇。印刷文学作品属于多模态语篇中较为基础的静态语
等。伴随着文体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的深入,
以上文 篇,
从这一语类入手能够更好的析出影响语篇意义建构的
体学理论和方法都无法解释语言符号以外的模态符号参 基础模态,
为建立完整的多模态文体学理论做出尝试。
与语篇意义生成的现象。因此,
有必要将文体学理论和方
3. 多模态文体学的研究方法
法与多模态符号学研究相结合,探讨和发展一个理论框
架,
系统分析语言模态和其他模态符号如字体、布局、图 多模态文体学采用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的定性
像、
色彩、
声音等在文学语篇和其他语篇意义建构中的角 和定量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
色和协同关系。本章探讨这样一个新的文体学分支——— 多模态文体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语言学方法、实
多模态文体学的界定、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研究重点和研 证方法和逻辑推理方法。首先,
语言学方法是文体学研究
究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的理论基础。多模态文体学研究主要借用系统功能语言
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的三种元功能
2. 多模态文体学的界定
( 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组成语言的三种意义
南丹麦大学的 Norgaard 教授首次提出多模态文体学 潜势,
语言的使用就是从词汇语法系统中选择恰当的形式
这一概念,
她认为多模态文体学是一个把文体分析的范围 表达这三种意义。多模态文体学就是研究作者如何选择
扩大到语言之外的模态和媒介的崭新的文体学分支( Nor- 模态以表达语篇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研
garrd et al. 2010: 30) ,
是文体学理论和符号学理论联姻的 究各种模态如何与情景语境相关成为语篇的前景化特征。
产物( Norgaard 2011: 255) 。Norgaard 认为印刷版文学作 此外,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文本世
· 1·
界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认知语法和指示认知理论也被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是韩礼德 ( Halliday
用来研究多模态语篇的意义建构和解读过程。 1978: 138) “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和功能
多模态文体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包括观察法、直觉 那
文体学理论。既然语言只是传达意义的一种社会符号,
印象法和描述法等。观察法是人类认识周围事物的基本 么其他社会符号系统也应该有各自的“词汇语法系统”,
观察法认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分离的,主体可以通
方法, 并与语言协同为表达意义而服务。多模态文体学就是要
过对客体的观察认识客体,
多模态文体学家首先需要对文 色彩、印刷版式、布局等符号模态的语法体系
挖掘图像、
本使用的不同模态进行观察,
获得有关文本模态突出特征 ( Norgaard et al. 2010: 30)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的核心是
的“知识”。直觉印象法是文体分析的传统做法,
这种方法 “功能”,
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组成语言符号和
进而确定这些特
从观察者所注意到的某些文体特征出发, 其他符号共有的意义潜势,
讲话者从所有意义潜势中做出
征的特殊意义,
文体学家对多模态语篇文体特征的观察和 无
的选择都可能具有文体意义。在多模态功能文体学中,
文体突出特征的确定就是依靠直觉印象。描述法是文体 只要与作者创造的情景
论是语言特征还是其他模态特征,
分析的基本方法,
因为分析者必须把观察到的模态特征客 与讲话者的交际目的相关,就成为语篇前景化
语境相关,
观描述出来。描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学理论模式之 特征。最后,
语境是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的核心概念,在具
上的,
而且,
可以采用一种语言分析模式对所有的突出特 一个意义可以由文字实
体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制约下,
征进行描述,
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语言特征选择不同的语言 现,
也可以由其他模态实现,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就是要关
模式综合进行描述,例如,对多模态语篇文体特征的描述 注具体语境下不同模态符号的突出特征,
还有语言符号和
使用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模式,描述语篇的模态突出特征, 其模态符号间的协同关系。
并研究这些突出特征如何与语篇整体意义相关联而成为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模态符号系统
前景化特征。 的语法建构和不同模态间的协同关系。Kress & van Leeu-
多模态文体研究中使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演绎推 wen( 1996; 2001)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建构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和归纳是两种主要的逻辑
理、 “视觉语法”; van Leeuwen( 2005: 137-143; 2006: 139-155)
推理方法。演绎是一种从一般到具体、从共性到个性、从 初步建立了“字体语法”; Kress & van Leeuwen( 2002: 343-
抽象到具体、
从理论到经验的推理过程。而归纳是一种从 368) 和 van Leeuwen( 2011) 研究色彩的区分性特征,完善
具体到一般、
从个性到共性、
从具体到抽象、
从检验到理论 了视觉模态语法。模态间关系的研究始于图文关系研究。
的推理过程。在文体分析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必须结 Barthes( 1977: 390) 认为媒体图像的意义是多重的,也飘
合使用,
并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识两者的先后关系( 张 忽不定的,
需要文字对其过于弥漫的意义潜势加以控制;
德禄 2007: 14) 。多模态文体学理论框架的建立必须首先 Kress & van Leeuwen( 1996: 17) 认为图像本身有独立的组
在归纳推理中做出假设,
然后通过演绎推理对假设进行检 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是关联性的而绝非依赖
织和结构,
验。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 相关对象某些属性的 性的; Royce( 1998: 25-49; 2002: 191-212) 提出了“模态间
相同或相似,
从而推出它们在另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互补性”概念,
他指出“在复杂的多模态语篇中,视觉模态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就是利用各种模态符号和语言符号之 和文字模态是互补关系,
视觉成分和文字成分的组合能够
间的某些相同特征推理出其他模态符号的语法体系。 ”张德禄( 2009a: 27) 把
产生出比单一模态大的语篇意义。
除了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多模态文体研究也使用定 出现在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关系归纳为逻辑语义关系和
量研究方法,主要指语料库方法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使 表现关系,
逻辑语义关系包括详述、
扩展和提升; 表现关系
用。基于网页的多模态语料库检索工具 MCA( Multimodal 包括: 互补关系和非互补关系,
互补又包括强化和非强化,
Corpus Authoring system) 可以量化分析面对公众的多模态 非互补包括交叠、
内包和语境交互。
体裁,
如电影、
DVD、电视,也可以用来分析大学讲座录像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的应用研究伴随着理论研究展
和儿童讲故事录像等( Baldry 2007: 173) ; ELAN 是一个专 开。O’Toole( 1994) 从三个纯理功能的角度研究艺术品的
门为语言、
手势、
姿势等提供标注和分析的工具,
是多模态 视觉意义; O’Halloran( 1999: 1-29) 研究了数学语篇的多
O’Halloran 等在新加坡
口语语篇量化分析的基础。此外, 模态文体特征; Norgaard( 2010: 115-126) 研究了 Foer 的小
的多模态分析实验室利用数字媒体技术量化分析多模态 说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中的小说排版、布局
语篇,
为建构和完善多模态文体学理论做出了铺垫。 和图片带来的独特文体特征; McIntyre( 2008: 309-334) 分
析了伊恩麦克莱版的电影剧《理查德三世》的多模态文体
4. 多模态文体学的两大发展方向
效果。在国内,
王红阳( 2007: 22-26) 对卡明斯的视觉诗
目前的多模态文体学研究有两大发展方向: 一是建 “la”进 行 了 多 模 态 功 能 分 析; 张 德 禄 ( 2009a: 24-30;
立在功能文体学理论基础上的多模态功能文体学,
二是建 2009b: 15-20) 提出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
探讨模态之间的
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多模态认知文体学。 协同关系,
以此为指导研究课堂话语中的多模态协同和配
4. 1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 合; 孙毅( 2012: 44-47) 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赏析和
· 2·
探究了 201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这一特殊文体类 Forceville 和 Urios-Apasi( 2009) 合编的论文集《多模态隐
别。 喻》一书中,
研究者们将广告、漫画、手势语、音乐、电影等
4. 2 多模态认知文体学 作为研究对象,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多模态隐喻带来的文
多模态认知文体学是文体学研究发生“认知”转向和 体效应。Gibbons( 2012: 86-166) 在认知诗学的框架内研
语篇多模态性受到关注后的新界面研究。目前国内外对 究多模态文学语篇: 利用文本世界理论研究小说 Extremely
认知文体学的研究采取多个视角,主要研究包括 Stock- Loud Incredibly Close 中语言如何构建一个假设的文本世
well( 2002) 以及 Gavins & Steen( 2003) 在认知诗学理论框 界; 利用指示认知理论研究小说 VAS: An Opera in Flatland
架内的文体研究和 Semino & Culpeper( 2002) 和 Lambrou 如何使读者产生阅读中的双重定位,
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和
& Stockwell( 2007) 等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的文体分 概念隐喻理论研究小说如何将虚构世界和真实感受整合,
析。多模态认知文体学就是利用各种认知语言学理论研 产生新的主题意义。在国内,赵秀凤( 2011: 1-10) 系统介
究文学语篇和非文学语篇中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模态如 绍多模态隐喻理论的发展; 黄东花( 2013: 121-126) 以中央
何在意义建构和意义解读过程中构成语篇的前景化特征 电视台学术讲座类节目《百家讲坛》为例,研究电视学术
并被读者认知的一门科学。 讲坛类多模态语篇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和多模态编码的整
多模态认知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语言学。虽 体意义建构。
然,
认知文体学也借用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广义上认知科
学的方法,
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5. 多模态文体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文本世界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认知语法和指示认知理
首先,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基础薄弱。不同模态
论等是多模态认知文体学的核心理论。在 Lakoff & John-
符号的语法体系不完善,基本的模态语法( 如图像、字体、
son( 1980: 153) 对隐喻思维性和概念性的著名论断的基
布局、
色彩等) 不完整,不同符号系统的语法体系中重叠
Forceville 把隐喻研究扩展到了多模态领域,从仅关
础上,
和模糊现象严重。模态间协同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
对模
注概念隐喻的语言文字表征转向语言文字只担任一种交
态间关系的逻辑语义研究大都受韩礼德功能语言学小句
际模式的多模态语篇表征( 赵秀凤 2011: 1) ; Forceville &
逻辑语义关系的影响,
没有拓展思维,
也缺乏对详述、延伸
Urios-Aparisi( 2009: 4) 指出了创造新奇多模态隐喻的文
和提升内部关系的研究。第二,
模态语法的适用性需要进
体取向。概念整合理论( Conceptual Integration or Blend-
一步验证。已有视觉语法建立的语篇基础是广告类非文
ing) 旨在解释概念域和大脑空间如何融合并产生新的意
把这些模态语法和模态间关系应用到文学语篇还
学语篇,
义,
尤其是新奇隐喻的创造性产出和带来的文体效应。文
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第三,
功能文体学认为语境是制
本世界理论认为文本世界是“一个与某一言语对应的包
约模态突出特征能否成为语篇前景化特征的关键,
却不能
含了足够信息的概念脚本”( Werth 1999: 7) ,它展示的是
回答在多模态语篇中语境通过什么制约模态的选择并最
建立在 大 脑 表 征 基 础 上 的 人 类 处 理 语 言 信 息 的 模 型
终建构语篇的意义。第四,认知语言学理论内容丰富,支
( Gavins 2007: 8) ,
Hidalgo Downing( 2003) 把文本世界理论
系庞杂,
很难形成系统的多模态认知文体学理论体系,而
扩展到了多模态文本的文体研究中。图形和背景理论把
且多模态语篇的语类繁多,
但目前的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
人的注意力区分成图形( figure) 和背景( ground) ,图形—
广告语篇和文学语篇,其他语类很少涉及。第五,声音模
背景理论的关键是图形识别,
图形是读者注意力集中的地
态在多模态文体研究中的缺失。声音作为三种主要模态
在文体学中就是语篇前景化特征; Gordon( 1997: 6) 明
方,
确指出“图形—背景关系出现在所有感官模态中”,把文 之一,
是多模态文体分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目前的

体学对前景化文体特征的研究扩展到语言模态之外。最 多模态文体研究仅局限于文字和图像组合的语篇文体研
后,
认知语法和指示认知理论也是多模态认知文体研究的 对“图像和声音”或“图像、
究, 文字加声音”的多模态语篇
基础理论。 的文体研究几乎没有。
多模态认知文体学的研究重点是多模态语篇的意义 6. 多模态文体学前景展望
使用最多的理论是隐喻理
建构和多模态文体的读者认知,
论,
研究 较 集 中 的 两 个 语 类 是 广 告 语 篇 和 文 学 语 篇。 作为一个新兴的文体学分支,同时又适应现代科技
Forceville 提出文字—图像隐喻理论并分析读者对 3 则 发展的需求,
多模态文体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在
IBM 广告的解读( 1996) 、
研究了根据伊恩小说《来自陌生 以下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建立和完善多模态功能
人的安慰》改编的电影中的隐喻及 其 文 体 效 应 ( 1999: 文体学理论框架。在讨论模态种类、完善模态语法、研究
还对比研究了这一小说和其电影版本的多模态
179-198) 、 模态间关系的同时,
有必要构建一个多模态综合文体分析
叙事风格( 2002: 119-135) 。再此基础上,
Forceville( 2006: 框架,
指导多模态功能文体理论和实践研究。第二,构建
379-402) 提出多模态隐喻的概念,探讨了单模态和多模态 功能—认知结合的文体分析框架。功能文体学从语篇的
隐喻的区分、源域和目标域间相似性的创建等问题。在 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篇文体特征,
认知文体学从概念化过
· 3·
程出发,
研究作者和读者对语篇意义和新奇文体特征的建 M. ,Dirren,R. & Ibanez,F. R. D. M. ( eds. ) . Cognitive Linguis-
tic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C]. Berlin / New
构和认知,
二者都以语篇意义为核心,
所以,
可以利用认知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6: 379-402.
语言学理论完善和深化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分析框架。
[7]Forceville,C. & Urio-Aparisi,E. ( eds. ) . Multimodal Metaphor[C].
第三,
把声音模态纳入多模态文体学理论框架。声音模态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9.
的特质是不可逆转性,它不像文字可以反复阅读,但随着 [8] Gavins,J. & G. Steen. 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M]. London: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声音的保留、复制和重放都有 Routledge,2003.
了技术保障,
文体学家可以对声音模态带来的语篇前景化 [9] Gavins,J. Text World Theory: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

将多模态文体学理论应用到英
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第四, burg University Press,2007.
[10]Gibbons,A. Multimodality,Cognition and Experimental Literature
汉语篇的多模态对比研究是文体研究的一个突破点。各
[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012.
种模态符号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不同模态符号的文化制约
[11]Gordon,I. E. Theories of Visual Perception[M]. West Sussex: John
性,
所以可以研究英语多模态语篇和汉语多模态语篇在表 Wiley and Sons,1997.
达相同意义时突出模态和模态协同有何异同,
这种异同对 [12]Halliday,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
多模态语篇的跨文化阅读和理解有何影响。最后,
多模态 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文体学理论研究需要与实践结合。通过分析课堂教学语 1978.
[13]Hidalgo Downing,L. Text world creation in advertising discourse[EB /
篇的模态使用和挖掘模态间关系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
OL]. CLAC13,on line June 20 th ,2013,from http: / / pendientedemi-
终目的,
通过分析语篇的多模态文体特征为语篇的翻译提
gracion. ucm. es / info / circulo / no13 / hidalgo. htm.
供理据。 [14]Kress,G. & van Leeuwen,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
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1996.
7. 结语
[15]Kress,G. & van Leeuwen,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创作和日常交际变得越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Discourse[M]. London: Ar-
nold,2001.
来越多模态化,
文体学研究也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把
[16]Kress,G. & van Leeuwen,T. Colour as a semiotic mode: Notes for a
研究范围扩大到了多模态语篇。目前的多模态文体学理
grammar of colour[J]. Visual Communication,2002,1( 3) : 343-368.
论主要包括建立在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多模态功能文体
[17]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
学和建立在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多模态认知文体学。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在探讨这两大多模态文体研究发展方向的理论基础、
研究 [18]Lambrou,M. & Stockwell,P. ( eds. ) . Contemporary Stylistics[C].
研究现状和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认知
方法、 New York: Continuum,2007.

和功能结合构建多模态文体学综合理论框架的研究思路, [19]McIntye,D. Integrating multimodal analysis and the stylistics of dra-


ma: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on Ian Mckellen’s Richard III[J]. Lan-
做出了进一步确定模态种类、健全模态语法、将英汉多模
guage and Literature,2008,17( 4) : 309-334.
态语篇对比研究和利用多模态文体研究成果为教学和翻
[20]Norgaard,N. Multimodality and the literary text: Making sense of Saf-
希望为多模态文体学在国内的蓬
译实践服务的研究展望, ran Foer’s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A]. In R. Page
勃发展做出铺垫。 ( ed. ) . 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and Multimodality[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010: 115-126.

参考文献 [21]Norgaard,N. Multimodal stylistics: The happy marriage of stylistics

[1] Baldry,A. P. The role of multimodal concordances in multimodal cor- and semiotics[A]. In Hamel,S. C. ( ed. ) . Semiotics: Theory and Ap-

pus linguistics[A]. In Royce,Terry D. & Wendy L. Bowcher ( eds. ) . plications[C].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Inc. ,2011: 255-

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C]. Mahwah, 260.

NJ: Lawrence Erlbaum,2007. [22]Norgaard,N. ,Montoro,R. & Busse,B. Key Terms in Stylistics[M].

[2] Barthes,R. Image-Music-Text[M]. New York: The Noonday Press, London: Continuum,2010.

1977. [23]O’Halloran,K. L. Towards a systemic functional analysis of multi-

[3] Forceville,C.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 London: Rout- semiotic mathematics texts[J]. Semiotica,1999,124( 1 /2) : 1-29.

ledge,1996. [24]O’Toole,M. 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 London: Leicester

[4] Forceville,C. The metaphor COLIN IS A CHILD in Ian McEwan’s, University Press,1994.

Harold Pinter’s & Paul Schrader’s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J]. Meta- [25]Royce,T. Synergy on the page: Exploring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

phor and Symbol,1999,14( 3) : 179-198. ty in page-based multimodal text[J]. JASFL Occasional Papers,1998,

[5]Forceville,C. The conspiracy in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Narration in 1( 1) : 25-49.

the novel and the film[J]. 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02,11 ( 2) : [26]Royce,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

119-135. verbal synergy[J]. TESOL Quarterly,2002,36( 2) : 191-212.

[6] Forceville,C.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e ( 下转第 44 页)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A]. In Kristiansen,G. ,Achard,

· 4·
( 2) : 19-24.
6. 结语 [8] 严世清. 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2001 ( 2) : 61-
64.
隐喻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提高,但本实验
[9] 束定芳,汤本庆. 隐喻研究中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J]. 外语研究,
中采用的旨在培养隐喻能力的教学策略只能在认知层 2002( 2) : 1-6.
面使受试认识到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及非任意性,对英汉 [10]王文斌. 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认知共性之外的跨语言、跨文化层面的差异方面没有涉 ( 4) : 13-17.
及到。因此希望更多的英语教师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 [11]何克抗,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培养并采取更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出版社,
2003.
[12]龚玉苗. 培养隐喻意识与扩展英语词汇的关系研究[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05.
参考文献 [13]姜 孟. 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 国外外语
[1] Danesi,M.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教学,2006( 4) : 27-34.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A]. In Ala-
tis,J. E. ( ed. ) . Language,Communication,and Social Meaning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隐喻能
[C]. Washington,D. C. :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3: 489-
力内涵结构研究与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培养”( 项目编
500.
号: 12YJA74000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隐喻
[2] Littlemore,J. Metaphoric Intelligence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1.
能力框架模型和形成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12WLH12) 和
[3] Lakoff,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湖南省 2012 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认知体验理论的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 XJK012CGD088) 的
[4] Deignan,A. Collins Cobuild Guides 7: Metaphor[M]. Beijing: The 部分成果。
1995.
Commercial Press, 作者简介: 陈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
[5] Sommor,E. Metaphors Dictionary[Z]. New York: Gale Research 向: 认知语言学。
Inc. ,1995.
[6] Boers,F. Metaphor awareness and vocabulary retention[J]. Applied
收稿日期 2013-08-29
2000( 4) : 553-571.
Linguistic,
责任编校 孙 毅
[7] 陈 朗. 国外隐喻与话语研究新发展博观[J]. 外语教学,201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上接第 4 页) 2009a( 1) : 24-30.
[27]Semino,E. & Culpeper,J. Cognitive Stylistics: Language and Cog- [38]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nition in Text Analysis[M]. Amsterdam: Benjamins,2002. 外语教学,2009b( 4) : 15-20.
[28]Stockwell,P. 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M]. London & New [39]赵秀凤. 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
York: Routledge,2002. 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 模 态 隐 喻》[J]. 外 语 研 究,2011
[29]van Leeuwen,T. Typographic meaning[J]. Visual Communication, ( 1) : 1-10.
2005,4( 2) : 137-143.
[30]van Leeuwen,T. Towards a semiotics of typography[J]. Information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语本科生多元能
Design Journal & Document Design,2006,14( 2) : 139-155. 力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 14BYY075) 和陕西省教育
[31]van Leeuwen,T. The Language of Color: An Introduction[M]. Lon- 厅科研计划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认知诗
don: Routledge,2011. 学研究”( 项目编号: 11JK0432) 的部分成果。
[32]Werth,P. Text Worlds: Represen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
作者简介: 雷茜,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外国
[M]. London: Longman,1999.
语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 功能语言学、文体学。
[33]黄东花. 电视学术讲坛类节目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百家讲
张德禄,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坛”《易经的奥秘》为例[J]. 宁夏社会科学,2013( 4) : 121-126.
要研究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文体学、符号学和外语教
[34]孙 毅. 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 201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学。
会徽为基点[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1) : 44-47.
[35]王红阳. 卡 明 斯 诗 歌“la”的 多 模 态 功 能 解 读[J]. 外 语 教 学,
2007( 5) : 22-26. 收稿日期 2013-11-05
[36]张德禄. 功 能 文 体 学 研 究 方 法 探 索[J]. 四 川 外 语 学 院 学 报, 责任编校 孙 毅
2007( 6) : 12-16.
[37]张德禄. 多 模 态 话 语 分 析 综 合 理 论 框 架 探 索[J]. 中 国 外 语,

·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