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六回 隔震的未来

开头
本回是最后了,能看到这里真的十分感谢。最后一回,我希望以隔震技术的未来做题目来讨论。
对于将隔震作为专业的笔者来说,当然是希望隔震的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希望隔震作为一个成熟的
结构技术被社会广泛认同,能够得到普及。但是,如果隔震技术已经没有了任何还未解决的课题的
话,笔者也不得不寻找其他的工作了。幸运的是,还存在着应当得到解决的课题。如果说还存在一
大堆问题没有解决的话,也有可能被读者训斥道现今为止都做了些什么,当然也没有到这种程度。
对于各位读者,笔者希望能对隔震技术抱有同样的问题意识,接下来将对隔震中需要令人注意的几
个问题来进行讨论。

日本是隔震大国

日本隔震建筑物的数量,如【图 6.1】所示在 1995 年兵库县南部地震以后急剧增加,除开隔震住


宅已经超过了 2000 栋了,如果再算上隔震住宅的话更是 2 倍以上。隔震建筑的数量排在世界第一位,
第二位是俄罗斯大概有 500 栋,第三位是中国大概有 450 栋,第四位是美国大概有 100 栋左右。日本
超出了第二位 4 倍以上的数量,可谓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隔震大国。就按这个事实来说,隔震技术的未
来可以说是光明的。总之,这个数量真的是非常庞大了。

【图 6.1 日本的隔震建筑栋数的数量变化(除去住宅建筑)】

(数据提供:日本隔震构造协会)

考察在日本的隔震建筑用途的报告显示,应用在地震后作为防灾据点的建筑(政府办公厅舍,消
防署,警察署,医院等)逐渐增多。例如在 1995 年兵库县南部地震以后,医院的数量以每年 20∼30
栋/年的数量递增,另外,政府机构的建筑物无论新建还是现有的,利用隔震技术的数量也在增加。
公用和民用建筑的数量比来看,在这 10 年里几乎 9 成都是政府的建筑物。虽说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
在地震后被破坏都是不好的事,但是能够想象出什么样的建筑遭受破坏后最麻烦呢?

1
核能发电厂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采用隔震技术所修建核能发电厂在海外也有实例,但在日本还没
有这样的先例。这并不是结构设计工程师的懈怠和不作为,而是因为和核能发电厂设计有关的规范
【发电用原子炉设施相关的设计审查指针】当中明确将相关建筑物定义为刚性结构。但是,这项规定
在 2006 年就已经被废止了,在核能发电厂里面引入隔震系统也成了可能。经济产业省甚至考虑将隔
震结构扩大推广到次世代轻水炉上面。

2007 年 7 月 16 日在新泻县发生了中越冲地震后,柏崎刈羽原子力发电所记录到了超过其设计加
速度以上的应答加速度值。但是,却没有出现任何的主体结构的损伤,个人认为设计地震力具有足够
的冗余度是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出现了损伤情况。也就是说虽然损伤非常轻微,
但还是谈不上完全保持了原有的状态。因为这场地震,发电厂的使用功能受损从而导致了显著的经济
损失。另外,也有一部分汽车零件生产厂商的生产工厂受灾,不得不临时关闭了生产线。

以这场地震为契机,事业继续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为了


保证地震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完好,需要有效地的降低建筑物内部的反应加速度,实现这一目的也就
只有隔震和减震消能措施。尤其是隔震结构可以让基础固定的建筑物的地震效应降低到原来的 1/5,
有着巨大的降低地震作用的功能。第 4 回曾经谈到过隔震结构的弱点,如果为了得到更好地隔震效果
而过度削减建筑物的抗震力时,会出现比基础固定更加危险的情况。

从新泻县中越冲地震的受灾情况中学到的教训来判断,采用隔震的优点并不是从降低地震作用来
设计出更经济性的结构部件,而是通过降低地震加速度来维持住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尚不清楚的地方

前年发生了对于叠层橡胶来说很意外的事情。如果对叠层橡胶进行 2 方向的加力,叠层橡胶的内
部因产生了扭转变形,比起 1 方向加力时以更低的剪切变形发生了破坏参考文献 6.1)。因为再次实验后还是
同样的结果,所以仔细调查了其原因,发现是叠层橡胶的表面出现了扭转变形。2 个方向加力后出现
了扭转变形的机理,其实是很容易说明的。虽说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谁都没有注意到过
真的不可思议。

这就是对于叠层橡胶而言的盲点。现在,日本隔震构造协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很快就
会公布讨论结果。

以上讨论的 2 方向加力的问题,在【照片 6.1】所示的加利福利亚大学圣迭戈分校里面进行了高减


衰叠层橡胶的 2 方向加振实验。很遗憾的,现今为止可以模拟实际的地震动,对实际比例大小的叠层
橡胶进行动荷载 2 方向加载实验的装置在日本国内还没有。关于将隔震结构应用在次世代轻水炉上
的讨论,在不久的将来日本也会像加利福利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一样,或者建设比其有更大加振荷载的
实验装置。

2
【照片 6.2 2 方向加振装置】

(加利福利亚大学圣迭戈分校)

竹中工务店的山本雅史博士为了评价 2 方向加力的叠层橡胶的回复力特性,开发了新的力学模型
。例如,像【图 6.2】那样给与高减衰叠层橡胶以椭圆形的变形,就得到了【图 6.3】那样的荷
参考文献 6.2)

载变形关系。在 Y 方向(椭圆加力的短轴方向),荷载切片出现了比长轴方向更大的特异型滞回闭合
曲线。根据山本的模型。这个现象可以在【图 6.4】中确认到。隔震结构在长周期地震下的安全性,
或者应用在核能发电所之类的课题,被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 方向加力也是其中的一个,也期待
着山本模型在今后有更好地进展。

【6.2 2 方向加力实验方法】

3
【6.3 2 方向加力实验方法】

【6.4 方向加力实验方法】

关于日本建筑学会隔震构造设计指针的修订工作

去年,日本建筑学会下属的构造委员会(振动运营委员会)在福冈大学的高山先生做主审下再次
设立了隔震构造小委员会。上次隔震构造设计指针的修正在 2001 年,每次重新设立委员会都以 10 年
为一个周期。笔者也是小委员会的委员之一,以主查地震反应 WG 的工作开始了委员会的活动。

在上次指针修正后的 10 年间,有关隔震的新知识和见解也丰富了许多。同时,提出新问题的各类
技术课题也多了起来。在应当解决的问题里面,博客里对于长周期地震动的反应评价的介绍就是其中
一种。在 10 年前还未存在的超高层隔震,风荷载作用效应等新的课题现在也被提出来了。现在所使
用的告示反应谱在 10 年前也是未曾有的。对于地震动的考虑方法,会和这次隔震构造设计指针的修
订一起综合整理出来。

4
结尾

以上就是这 6 回的博客内容,全都是以【隔震】为课题的各类讨论。围绕着这个单一的话题陪伴
那么久,真的十分谢谢大家。

日本所有的隔震建筑在四个半世纪里终于超过了 2000 栋,在世界范围内是超过了第二名的四倍


以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位隔震大国。但是,在平成 20 年的 1 年里面竣工的 157000 栋建筑里面,隔震建
筑的比例依然非常小参考文献 6.2)。

隔震建筑是地震防灾的底牌,也是让人民得到幸福的技术。在博客中介绍了北海道釧路市隔震建
筑的功效,虽然设计和施工上面更加麻烦,但因为其效果也应该会更好地普及开吧。所谓花时间费精
力的事物,笔者认为是要不断磨练以提炼出价值的东西。因为其附加价值而诞生的隔震结构,在商业
挑战里面也有足够的实力。隔震结构是对于生产方和利用者来说都有优点的东西,在这个视角来看,
也可以认为隔震的未来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6.1)嶺脇重雄,山本雅史,東野雅彦,浜口弘樹,久家英夫,曽根孝行,米田春美,和田章:超高層免震建物の地震応

答を想定した実大免震支承部材の性能確認試験,構造工学論文集,Vol.55B,pp.469-477,2009 年 3 月

6.2)山本雅史,嶺脇重雄,米田春美,東野雅彦,和田章:高減衰積層ゴム支承の水平2方向変形時の力学特性に関す

る実大実験およびモデル化,日本建築学会構造系論文集,第 74 巻,第 638 号,pp.639-645,2009 年 4 月

6.3)日本建築学会,免震構造設計指針(第 3 版),2001 年

6.4)国土交通省,建築着工統計調査報告(平成 20 年計分),平成 21 年 1 月 30 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