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现代主义(Modernism)

 这个词的起源

从词源学上讲,现代主义意味着对现代事物的过分热爱,对现

代观念的迷恋,“对现代事物的滥用”,正如阿贝·高多所解释的那

样(La Foi catholique,I,1908,第 248 页)。 我们所说的现代观念

并不像所谓的“现代(modern times)”那么古老。尽管新教逐渐成

就了它们,但它从来就不明白这不过是它带来的后遗症。甚至还有

一个保守的新教政党与教会一起反对现代主义。 总的来说,我们可

以说,现代主义的目的是彻底改变人类思想与天主、人、世界及其

生活的关系,在此及以后,由人文主义和十八世纪的哲学做出准备 ,

并借由法国大革命而得到正式的确立。卢梭(J.J. Rousseau)把他那

个时代的一个无神论哲学家当作现代主义者,他似乎是第一个在这

个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人("Correspondance à M. D.",1769 年 1 月

15 日)。Littré (Dictionnaire),他引用了这段话;解释说:“现代主

义者,一个把现代看得高于古代的人”。此后,这个词似乎被遗忘

了 , 直 到 1844-1889 年 鲁 汶 大 学 教 授 、 天 主 教 知 识 分 子 佩 林

(Périn,1815-1905)的时代。这位作家在为这个词的使用反省的同

时,将“当代社会的人道主义倾向”描述为是现代主义的。他把这

个词本身定义为“从所有社会生活中消除天主的权势”。与这种绝

对的现代主义相联系的是一种更温和的形式,他宣称这种形式不亚

1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于“各种程度和色调的自由主义”( "Le Modernisme dans l'Eglise

d'après les lettres inédites de Lamennais, Paris, 1881)。

在本世纪初,特别是 1905 年和 1906 年左右,困扰意大利各教区

的创新趋势,特别是年轻神职人员的队伍中,被现代主义所困扰。

因此,在 1905 年的圣诞节,都灵和韦尔切利教区的主教们在当天的

一封通函中,对他们所谓的“神职人员中的现代主义”提出了严正

的警告。1906 年的几封牧函也使用了这个词;其中我们可以提到卡

塔尼亚大主教纳瓦枢机对是下辖神职人员的四旬期指控,维罗纳主

教巴基利里枢机 1906 年 7 月 22 日的信,以及阿克伦扎和马泰拉大

主 教 罗 西 先 生 的 信 。 卡 瓦 兰 蒂 神 父 ( Abbate Cavallanti ) 的 作 品

“Modernisms e Modernisti ”于 1906 年底出版,其中摘录了这些信件

的长篇内容。“现代主义”这个名字并不符合改革者的胃口。甚至

在善良的天主教徒中也讨论了这个新名词的恰当性。当

“Lamentabili”法令出现时,Baudrillart 主教表示,他很高兴没有发

现其中提到“现代主义”这个词(Revue pratique d'apologique, IV, p.

578)。他认为这个词“太模糊了”。此外,它似乎又在暗示着“教

会谴责一切现代事物”。通谕“Pascendi”(1907 年 9 月 8 日)结束

了这场讨论。它的正式标题是:“De Modernistarum doctrinis”(现

主義在哲學原則上的谬误)。导言中宣称,通常给新兴谬误的支持

者的名字并不恰当。从那时起,现代主义自己却也默认了这个名称

的使用,尽管他们并不承认它的恰当性(Loisy,"Simples réflexions

sur le decret 'Lamentabili' et sur l'encyclique 'Pascendi' du 9 September,

2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1907," p. 14; "Il programma dei modernisti": Note at the beginning)。

 现代主义神学理论

现代主义的根本谬误

对现代主义进行完整定义相当困难。首先,它代表着某种倾向,

其次又显示为一套学说,如果它没有产生这些倾向(实践往往先于

理论),那么它至少可以作为对这些倾向的一种解释和支援。这种

倾向在不同领域都有体现。它们并不是在每个个体中统一在一起,

也不是随时随地都在一起。 现代主义学说也可能或多或少是激进的,

并且它的程度则是因人的好恶而异。庇护十世在《Pascendi》通谕中

说,现代主义是一切异端的综合体。洛伊西先生实际上做了相同的

陈述,他写道:“事实上,所有天主教神学,即使是其基本原理,

即一般宗教哲学、神法以及支配我们对天主的认识的法则,都会在

这个新的世界面前受到审判。”巡回法院“(Simples reflections,

第 24 页)。 现代主义是一个混杂的体系:它的断言和主张缺乏将

生物体的自然能力统一起来的原则。《Pascendi》通谕是天主教对该

主题的第一个综合。它用分散的材料建立了一个类似逻辑系统的东

西。事实上,无论朋友还是敌人都不得不钦佩耐心的技巧,这种技

巧必须是塑造一个协调整体的东西所必备的。在对通谕

“Ilprogramma dei Modernisti”的答复中,现代主义者试图修改这种

3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综合。在此之前,一些意大利主教在他们的牧函中就曾尝试过这样

的综合。我们要特别提及阿塞伦萨及马泰拉主教罗西。在这方面,

已经提到的阿巴特·卡瓦兰蒂(Abbate Cavallanti)的书也值得引用。

甚至更早的时候,德国和法国的新教徒就已经在同一方向上做了一

些综合工 作。其中 最著名的是康德的《 Die 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reinen Vernunft 》 ( 1803 ) ; 施 莱 尔 马 赫 , “ Der

christliche Glaube”(1821-1822); 和 A. Sabatier,“Esquisse d‘une

philosophie de la 宗教 d’aprè la Psychologie et l‘histoire” (1897)。

现代主义的总体观念最恰切的表达来自阿巴特 ·卡瓦兰蒂

(Abbate Cavallanti),尽管在这里也有些模糊性:“天主教徒,尤

其是年轻的天主教徒,存在着一种良心上的病态特征,他们宣称自

己具备多种理想、观点和倾向。有时,这些倾向会形成系统,即更

新社会、政治、哲学、神学、教会本身和基督教的基础和上层建筑。

按照二十世纪的观念进行改造、更新—— 这就是现代主义者的渴

望。” “公开自称是现代主义者的”M. Loisy 说,“形成了一个相

当明确的思想家群体,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渴望使天主教适应于

当今的知识、道德和社会需求”(前引,第 13 页)。 正如《现代

主义纲领》(第 5 页,注 1)所述,“我们的宗教态度是由同时代

精神和谐相处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合一的单一愿望所支配的。” 这

一改革计划的精神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彻底解放的精神,倾向于削弱教会的权威; 科学的解放,必

须遍及各个研究领域,而不必顾忌与教会发生冲突; 国家的解

4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放,决不应受到宗教权威的阻碍; 解放个人的良心,其灵感不

得被教宗的定义或训诫所覆盖; 普遍良知的解放,教会应始终

认可这一点;

运动和变化的精神,倾向于全面的进化形式,例如厌恶任何

固定和静止的东西;

通过内心的感受实现所有人之间的和解精神。现代主义者也

有许多不同的梦想,即不同基督教派之间,甚至宗教与某种无神

论之间的理解,并且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必须优于纯粹教义差异的

共识的基础上。

这就是基本趋势。因此,他们试图解释、证明和强化自己的谬误,

因此人们可以将其称为“本质”现代主义。这是什么样的谬误?它

无异于对教理的歪曲。关于我们与天主关系的问题,现代主义学说

的程度和色调是多种多样的。但没有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者能够完

好无损地保留天主教的教义观念。 您是否怀疑一位作家或一本书是

否是正式意义上的现代主义?验证每一个关于教条的陈述;审视他

对它的起源、本质、意义和权威的处理。根据天主教教理概念被嘲

弄或尊重的方式,你就会知道你是否正在与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者

打交道。教条和超自然知识是相关联的术语;一者是对另一者的暗

示,正如行动暗示其对象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现代主义定义

为“根据当代哲学的错误假设对我们的超自然智识的批判”。

我们最好引用一种对这种超自然智识的全面批判作为标准的例子。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有些偏颇且不太典型的现代主义者

5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并没有走得那么远)。对他们而言,外在直觉为人类提供了现象性

的偶然的、感性的知识。 他看到、他感到、他听到、他尝到、他触

摸到这个东西,这个循环往复的现象并没有告诉他在所有周围的空

间和时间之外存在着一个超感官的、绝对的和不变的实在。但人内

心深处却感到需有一更高的寄托。他渴望有一他觉得自己命运所能

依托的完美存在。所以他对天主有一种本能上的、情感上的渴望。

这种必要的冲动起初是模糊的,隐藏在潜意识中。一旦有意识地理

解,它就会向灵魂揭示天主的亲密存在。主与人相通的这种显现,

即是启示。在其渴望的影响下,即在其宗教情感的影响下,灵魂试

图接近天主,对他采取一种能够满足其渴望的态度。它摸索,它寻

找。这些摸索形成了灵魂的宗教体验。它们要么更容易、更成功、

影响更深远,要么不那么容易,取决于不同个人开始寻求天主的个

体的灵魂。很快就有一些享有特别力量的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

们将自己的发现传达给同胞,并立即成为新兴宗教的创始者,这或

多或少是正确的,因为它给宗教感情带来了平静。

基督所采取的态度,像对待父亲一样向天主求助,然后又像对待

兄弟一样回到人那里——这就是“爱天主及你的邻居”这句话的含

义所在——给灵魂带来了充分的休息。它使基督的宗教成为卓越的

宗教,真正的、确定的宗教。灵魂采取这种态度并把自己交给作为

父的天主,然后又交给作为兄弟的人的行为,便构成了基督教信仰。

显然,这样的行为是意志的行为,而不是智识的行为。但宗教情感

试图用理智概念来表达自己,而理智概念又有助于保存这种情感。

6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因此,那些关于天主和神圣事物的公式的起源,以及那些具有相同

信仰的灵魂连续的宗教经验的结果的理论命题的起源。当宗教权威

批准这些公式适用于社区生活时,这些公式才成为教义。因为这种

团体生活是具有相同信仰的人之间自发的成长,随之而来的便是权

威。 以这种方式颁布的教义并没有教导我们任何不可知的事情,而

只是象征它。它们不包含任何真理。在维护信仰方面的作用是其唯

一存在的理由。只要他们发挥影响力,他们就能生存。 作为人类及

时的工作,并适应人类不同的需求,它们充其量只是偶然的和短暂

的。宗教权威也自然保守,可能落后于时代。它可能会错误地采用

满足社区需求的最佳方法,并试图维持过时的公式。 通过对团体的

尊重,识别到错误的基督徒个人会继续保持外在顺服的态度。但他

却并不觉得自己内心受到更高权力决定的束缚;相反,他为使他的

教会与时代和谐相处做出了值得赞扬的努力。 如果他愿意的话,他

也可以将自己限制在更为古老、更为简朴的宗教形式上。他可以按

照从一开始就接受的教义生活。这即是泰瑞尔(Tyrrell)在给福加

扎罗(Fogazzaro)的信中的建议,也是他自己个人的实践。

天主教与现代主义教义概念之比较

另一方面,天主教的传统认为教义部分是超自然和神秘的,是由

神圣设立的权威向我们的信仰宣示的,因为它们是使徒以耶稣基督

之名宣讲的一般启示的一部分。这种信仰是在意志的支配下做出的

7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理智行为。 通过它,我们坚定地持有天主所启示的内容以及教会建

议我们当信的内容。因为信就是坚定地信天主话语的权威,而这种

权威可以通过足以创造确定性的标志来识别,至少在恩典的帮助下

即是如此。

比较天主教和现代主义的这些观念,我们将看到现代主义改变了

教义的来源、颁行方式、目的、稳定性和真理性。对于现代主义者

来说,唯一且必要的来源是私人意识。从逻辑上讲也是如此,因为

他拒绝将奇迹和预言视为上帝话语的标志(《Ilprogramma》,第 96

页)。 对于天主教徒来说,教义是上帝通过宣讲圣言而与信徒进行

的自由交流。当然,来自外部的真理超越了任何自然的需要,先于

某种内在的终结性或完美性,使信徒能够吸收并实践所揭示的真理。

作为一项幸福的原则,它进入一个愿意接受它的灵魂,虽然是我们

无权获得的无偿恩赏,但是灵魂仍然可以怀着无限的感激之情去享

受它。 在现代主义的观念中,教会不能再以天主的名义并在祂绝对

可靠的帮助下去定义教义; 教会权威现在只是一个次要的解释者,

受制于她必须表达的集体意识。个人只需要在形式上符合这种集体

意识; 至于其余的,他可以开始他所关心的任何个人的宗教冒险。

现代主义者将教条与他的智识或更确切地说与他的心灵相匹配。像

三位一体或道成肉身之类的奥秘要么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主义康德

主义倾向),要么只是在独立理性的范围内(现代主义黑格尔主义

倾向)。“宗教的真理隐含在他(“人”)自己身上,就像整个物

质宇宙的真理一样,它肯定涉及到它的每一个部分。如果他能够了

8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解自己精神和良知的需要,他便不在需要老师了”

(Tyrrell,“Scylla and Charybdis”,第 277 页)

毫无疑问的是,天主教真理并不是什么毫无生命力的东西。相反,

它是一棵活树,不断生长绿叶、盛开花朵和结出硕果。它的教义有

一个发展过程,或者说逐步的展开,并且将具备更清晰的陈述。 除

了基本真理,例如基督的神性和他作为弥赛亚的使命之外,还有其

他一些真理,一一被更好地理解和定义,例如:圣母无染原罪的教

义和教宗无谬论。 这种展开不仅发生在对教义传统的研究中,而且

还发生在表明其起源于耶稣基督和使徒中、发生在对表达它的术语

的理解中以及发生在支持它的历史或理性证据中。因此,自 1854 年

定义以来,圣母无染原罪教义的历史证据无疑得到了加强。神圣天

意教义的理性概念是一个持续的研究对象,弥撒牺牲祭的教义允许

理性探究牺牲的想法。人们一直相信,在教会之外没有救赎,但随

着人们逐渐更好地理解这种信仰,许多人现在被认为是在教会的灵

魂之内,而在教会与教会之间的区别的日子里,他们本可以被置于

教会之外。教会的灵魂和身体还没有普遍获得。从另一种意义上来

说,教义也是对生活的本能。因为它的真理并非贫瘠的,而是始终

有助于滋养奉献精神。但是,在坚持生命、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教

会拒绝接受即时权宜的教义,这些教义在现代主义理论中将会被遗

忘,除非用相反的公式取代。她不能承认“思想、等级制度、邪教,

总之,基督教历史上的一切都变了”,也不能满足于现代主义所承

认的唯一永久的“宗教精神的同一性”(Ilprogramma dei 现代主

9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义)。

真理在于观念与其对象的一致性。现在,在天主教概念中,教义

公式至少为我们提供了给定对象的类比知识。对于现代主义者来说,

教义的本质在于它与宗教情感的某种瞬时需要的对应性和满足其能

力。 它是一个任意符号,无法说明它所代表的对象。正如最不激进

的现代主义者之一的勒罗伊(M. Leroy)所言,它至多是对实践秩

序的积极处方(勒罗伊,“Dogme et critique”,第 25 页)。 因此,

圣体圣事中真实临在的教义意味着:“行事就好像基督在当地临在

一样,这个想法对你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为了避免夸张,

我们添加了同一位作者的另一句话(同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教条与思想没有关系;因为( 1)存在与思维活动有关的义务;

(2)教条本身含蓄地肯定,现实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包含了这些规

定的合理性或有益性。”

现代主义的不同程度及其标准

现代派对教义的攻击,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根据其对教义的接

受程度而有所不同。因此,凭据他们体系的主导思想,泰瑞尔神父

(Tyrrell)是一个持不可知论的现代主义者,而坎贝尔(Campbell,

公理会牧师)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者。同样,创新的趋势有时

根本不具备普遍性,而只是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除了严格意义上

的现代主义,也就是直觉的神学,我们在哲学、政治和社会科学中

10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发现了其他类型的现代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给这个词以一个

更广泛的含义。

然而,在这里,有必要对不合理的攻击说一句警告的话。不是每

一个新事物都应受到谴责,也不是每一个不合时宜或被夸大了的改

革项目都能冠以现代主义。同样,试图充分理解现代哲学思想,以

便掌握这些体系中的真实内容,并发现与旧哲学的联系点,也远非

现代主义。恰恰相反,这是驳斥现代主义的最好方式。每一个错误

都包含一个真理的元素。抽出这个元素并接受它。它所帮助支持的

结构,由于失去了元素基础,很快便会崩溃。那么,只有当存在通

过创新精神以反对教会权威的特定教义的问题时,现代主义这个名

字 才 是 合 适 的 。 法 拉 利 枢 机 主 教 在 “ La Revue Pratique

d’Apologétique”(VI,1908,第 134 页)中所引用的米兰大主教的

话,将有助于说明我们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他说:“我们深感痛苦,

……发现某些人在反对现代主义的公开争论中,在小册子、报纸和

其他期刊中,不遗余力地到处探察邪恶,或者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归

咎于那些远未感染[现代主义]的人。”同年,红衣主教马菲不得

不谴责 “La Penta azurea”,一个反现代主义主要报纸,因为它在这

方面展现出的夸张不实。另一方面,令人遗憾的是,某些公开的现

代主义领袖,也许是被不惜一切代价留在教会内的愿望—现代主义

的另一个特点—所冲昏了头脑,以含糊其辞、沉默寡言或狡辩来进

行遮掩。这种做法是不值得同情的;同时它也解释了对真诚的天主

教徒的不信任,如果这还不能完全证明其合理性的话。

11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前述观点的补证

但是,现代主义的原则和准本质的谬误是否在于它对教义产生的

腐蚀?让我们参考一下通谕 “Pascendi”。官方拉丁文本写到现代主

义教义系统是其教义中的主要部分。法文译本也是真实的,它是这

样说的:“教义,它的起源和性质,这就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

Loisy 先生认为,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理解教会的教义,包

括针对教宗无谬误性及其权威,以及行使这种权威的方式方面,改

进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合法性”(同上,第 124 页)。我们这个时

代的特征和倾向证实了我们的判断。它喜欢用主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来代替次要的问题。自然知识的问题是当今形而上学中的热门问题。

因此,超自然知识的问题成为宗教论战中的主要讨论对象也就不奇

怪了。最后,庇护十世说,现代主义包含了所有的异端邪说。(在

1910 年 5 月 16 日的通谕 “Editae”中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同样的观

点)。我们要问,有什么错误比改变教义的来源和本质更充分地证明

教宗的声明呢?此外,用一个直接的论据来说明,如果现代主义不

改变天主教的教义概念,那么它的宗教改革尝试就会失败。此外,

它自己的教义概念难道不能解释它的大量主张和它对独立、改进与

和解的倾向吗?

现代主义的目的由其基本谬误得出解释

12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个不可改变的教义的定义将自己强加给每一个天主教徒,无论

是否有学问,它必然假定一个教会为所有的信徒立法,对国家行为

作出判断—当然是从它自己的观点出发,甚至寻求与民间力量结盟

来进行传教的工作。另一方面,一旦教义被认为只是不可知的象征,

那么仅仅处理自然或历史事实的科学既不能反对它,甚至也不能与

它进行争论。如果它仅在激发和滋养宗教情感方面才是确当的,那

么当它对人的影响不再存在时,个人就完全有自由将其抛弃;不仅

如此,甚至连教会本身也无权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立法,因为教

会的存在依赖于一种在性质和起源上所有教义互不相悖的教义体系。

这样,独立性就完全实现了。不需要证明现代主义的运动和进化精

神与其不断变化的教条概念完全一致,没有它就无法理解;这件事

是不言自明的。最后,关于不同宗教的调和,我们必然要区分被视

为情感的信仰的基本内容,以及附属的、易变的、实际上可忽略不

计的信仰。因此,如果你把神性作为一种信仰,也就是说,作为信

仰的象征性表达,那么顺从慷慨的冲动可能就是宗教性的,故此无

神论者的宗教似乎与你的宗教没有本质区别。

解释现代主义命题的基本错误

我们从《通谕》中选取以下命题进行讨论:

信仰的基督不是历史的基督。信仰根据信徒的宗教需要来描绘基

督;历史则代表他的真实面貌,也就是说,就他在世上的出现是一

13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种具体现象而言。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一个信徒如何能够毫无矛盾

地把某些事情归因于基督,同时竟又以历史学家的身份否认它们 。

1909 年 1 月的《希伯特日记》中,Rev.罗伯特先生希望将历史上的

基督称为“耶稣”,并为信仰理想化的同一个人保留“基督”;

基督在建立教会和制定圣礼方面的工作是中间的,而不是直接的。

主要的一点是为信仰找到支持。现在,既然宗教经验在创造有用的

教条方面如此成功,为什么它不能在适合这个时代的机构问题上也

这样做呢?

圣礼就像雄辩的公式,触动灵魂并将其带走。正是如此;因为如

果教条的存在只是为了维护宗教情感,那么人们还能指望圣礼提供

什么其他服务呢?

每个宗教的圣书都是具有非凡性质的宗教经验的集合。 因为如

果没有外在的启示,唯一可能的替代品就是具有特殊天赋的人的主

观宗教体验,这些体验便值得为社会保留。

现代主义运动

已故的佩兰(Périn)先生将现代主义运动的时间追溯到法国大革

命时期。这是正确的,因为正是在那时,许多被教会指责为不受约

束和不受管制的现代自由首次得到了认可。庇護九世的提綱中所收

集的幾個命題,雖然是從理性主義的觀點出發,但卻被現代主義所

利用。例如,其中第四项主张从理性的自然力量中得出所有的宗教

14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真理;第五项主张确认,如果启示加入理性的前进步伐,就能取得

无限的进步;第七项主张将圣经中的预言和神迹视为诗意的想象;

第十六条至第十八条,从救赎的角度来看,所有宗教都具有同等价

值;第五十五条,教会与国家相分离;第七十五条和第七十六条,

反对教宗的临时权力。现代主义的倾向在最后一个提案中显得更加

明显,“罗马教宗可以而且应该与当代的进步、自由主义和文明相

一致”,该提案在 1861 年 3 月 18 日受到谴责。

我们可以说,在庇护九世时期,现代主义的倾向是政治自由主义

的,在良十三世和庇护十世时期是社会主义的;在后来庇护十世时

期,它则倾向与一种公开的神学。

最重要的是在法国和意大利,所谓的现代主义,即攻击宗教和教

义概念的形式,已经在天主教徒中散播了它的破坏力。事实上,在

1907 年 9 月 8 日的通谕发表后的一段时间里,德国、英国和比利时

的主教们都在祝贺他们各自的国家幸免于这种极具传染性的流行病。

当然,新兴谬误的个别拥护者也是随处可见的,在英国和德国也产

生了引人注目的现代主义者。于此相对,在意大利,甚至在通谕颁

布之前,主教们就在 1906 年和 1907 年的牧函中发出了警报。报纸

和评论,公开的现代主义观点,证明了教宗试图避免的危险的严重

性。继意大利之后,法国为这个宗教改革或极端进步的派对提供了

最多的追随者。尽管某些人声名狼藉,但加入这一运动的平信徒相

对较少;到目前为止,它的追随者主要是在年轻的神职人员队伍中。

法国有一家现代主义出版社(La librairie Nourry)。由已故泰瑞尔神

15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父创办的现代主义 评论,“ Nova et Vetera” ,在罗马出 版。“ La

Revue Moderniste Internationale”今年(1910 年)在日内瓦创办。这

份月刊自称是“国际现代主义协会的机关”,它对各种现代主义观

点持开放态度,并声称在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奥地利、匈

牙利、西班牙、比利时、俄国、罗马尼亚和美国都有合作者和通讯

员。通谕“Pascendi”注意到现代主义宣传的热情,并对此表示遗憾。

一股强烈的现代主义潮流正在俄罗斯分裂的教会中流淌。英国圣公

会也未能幸免。事实上,自由主义新教不过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激进

形式,它正在赢得更多的改革派教会的神学家们。其他反对革新的

人则在天主教会的权威中找到庇护。

现代主义的哲学起源和后果

1.起源

哲学为真理的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谬误也需要得到它的辅

佐。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来自康德。如果康德哲学指的

是与柯尼希斯堡圣人的哲学有根基联系的每一个体系,那么这就是

事实。换句话说,现代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康德式的,如果因为康德

是它的本源和最杰出的温和代表,所有不可知论都被称为康德主义

(所谓不可知论是指否认理性,至少是以推测和理论的方式使用,

以获得对超验事物的真正知识的哲学)。我们在这里反对将康德的

名字应用于现代主义哲学,这不是我们的事情。事实上,如果我们

16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比较这两个体系,我们会发现它们有两个共同点,即“纯粹理性批

判 ”的消极部分(它把纯粹的或推测的知识减少到现象的或经验的

直觉),以及在区分教条与宗教的真正基础方面的某种论证方法。

然而,从积极的方面看,现代主义在一些基本点上与康德主义不同。

对康德来说,信仰是心灵对实践理性的假定的真正理性的依附。意

志可以自由地接受或拒绝道德法则;正是由于这种选择,他将其接

受称为“信仰”。一旦接受了它,理性就不能不承认天主、自在和

不朽的存在。另一方面,现代主义信仰是一个情感问题,是对不可

知事物的自我投掷,不能用理性来科学地加以证明。在康德的体系

中,教义和整个宗教的积极框架只对人类的童年或普通人来说是必

要的。它们是与图像和比较有某种相似性的符号。它们的作用是灌

输那些对康德来说构成宗教的道德戒律。现代主义的符号,尽管是

易变的和转瞬即逝的,但符合人性的规律。一般来说,它们有助于

激发和滋养有效的宗教情感,康德(从他对虔诚派的阅读中得知)

称之为 schwärmerei。康德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拒绝超自然的宗教

和祈祷。现代主义者认为自然宗教是无用的抽象概念;对他们来说,

反而是祈祷构成了宗教的本质。更正确的说法是,现代主义是施莱

尔马赫(1768-1834)的一个分支,虽然他对康德的哲学有所贡献,

但还是建立了自己的神学体系。Ritschl 称他为“神学的立法者”

(Rechtf.und Vers., III, p. 486)。施莱尔马赫设想了改革宗教的现代

主义计划,目的是使其与科学相协调。因此,他要在各种宗教之间

建立友好关系,甚至在各宗教情感之间建立友好关系,这种情感不

17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承认天主,但却倾向于善和无限。像现代主义者一样,他也有新的

宗教辩证法的梦想;他想成为一个基督徒;他宣布自己独立于所有

的哲学;他拒绝把自然宗教作为一个纯粹的抽象概念,并从宗教经

验中获得教条。他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著作是《Ueber die Religion》

( 1799 年 : 注 意 第 一 版 和 后 来 的 版 本 之 间 的 区 别 ) 和 《 Der

Christliche Glaube》(1821-22 年)。Ritschl 是康德的弟子之一,他

承认新约圣经是宗教的历史基础。他在基督身上看到了与天主亲密

结合的意识,并认为基督教的建立--对他来说,没有对基督的信仰是

不可想象的--是天主的特殊旨意。因此,他为一种比施莱尔马赫更温

和的现代主义形式准备了道路。虽然他预言了宗教的不断发展,但

施莱尔马赫承认教条的某种固定性。由于这个原因,在我们看来,

现代主义者把他们激进的进化理论归功于赫伯特 ·斯宾塞(1820-

1903)。正是通过 A.Sabatier(1839-1901)的著作,一位法国宽大

教会类型的新教徒),我们所谈到的宗教理论,在法国和意大利的

拉丁民族中传播。也正是在这些国家,现代主义在天主教徒中造成

的危害最大。萨巴蒂尔是一个激进的现代主义者。他特别借鉴了施

莱尔马赫的观点,创作了他的两部关于宗教综合的作品("Esquisse

d'une philosophie de la religion d'aprè la psychologie et l'histoire," Paris,

1897; "Les religions d'autorité et la religion de l'esprit," Paris, 1902)。

2.后果

这种对人的精神或宗教活动的根本内在概念(这种理性相对于外

18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部事物的完美自主性)是现代主义者的基本哲学概念,正如歪曲教

义是他们的异端的基本特征一样,从它那里扣除他们的整个哲学体

系,就可以不难看出这一事实。首先是他们的不可知论:他们赋予

我们能力的模糊性质,不允许他们在没有科学观察的情况下得出任

何明确的基于智识的结果。其次是他们的进化论:没有确定的目标

来保证教义式的永恒和基本意义与信仰同进步的生活相一致。现在,

从这些公式只是为了滋养模糊的情感开始,而这种情感对现代主义

来说是宗教的唯一共同和稳定的基础,它们必须随着信徒的主观需

要而无限期地不时变化着。后者有权利甚至有义务按照他认为合适

的方式自由解释宗教事实和教义。我们在这里遇到了“Pascend”通

谕所提请注意的先验主义。

我们希望稍微坚持一下这个通谕特别摆在我们眼前的严重后果。

在许多方面,现代主义似乎处于导致泛神论的癫狂状态。它在那里

似乎是由于它的象征主义。毕竟,对人格化天主的肯定难道不是这

些教义式的公式之一吗,这些公式只是作为宗教情感的象征性表达?

这样一来,神圣的人格不就成了不确定的东西吗?因此,激进的现

代主义宣扬联合和友谊,甚至与神秘的无神论。现代主义也因其神

性不灭的学说而倾向于泛神论,也就是说,神在我们体内的亲密存

在。这天主是否宣布他自己与我们是不同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就

不能把现代主义的立场与天主教的立场对立起来,拒绝外部启示。

但如果天主宣布他自己与我们没有区别,那么现代主义的立场就变

成了彻底的泛神论。这就是通谕中提出的两难问题。现代主义因其

19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科学和信仰的学说而成为泛神论者。以不可知事物为对象的信仰不

能弥补现代主义者在智识和对象之间的比例不足。因此,对于信徒

和哲学家来说,这个对象仍然是未知的。为什么这个“不可知”不

应该是世界的灵魂?它的推理方式也是泛神论的。独立于宗教公式

并高于宗教公式,宗教情感一方面起源于它们并赋予它们全部价值,

另一方面,它不能忽视它们,它必须在它们中并通过它们表达自己;

它们是它的现实。但我们在这里有泛神论的本体论,它教导说,原

则并不存在于它所赋予自己的表达之外。在泛神论哲学中,“存

在”或“信念”,即天主,在世界之前,并高于世界,他创造了世

界,但他在世界之外不是实在;世界即是天主的实在。

现代主义的心理生成

根据通谕“Pascendi”的说法,好奇心和骄傲是两个经典的源头。

没有什么比这更真实的了;但是,除了对所有异端的顽固性提供一

个共同的解释之外,我们在这里还当问自己,为什么这种骄傲会采

取现代主义的形式。我们继续考虑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中,我们

首先发现了这一代人心态的许多倾向的回声。人们倾向于怀疑,不

相信所肯定的东西,他们的思想倾向于将教义式的定义的价值降到

最低。人们对世上存在的宗教的多样性感到震惊。在他们眼里,天

主教不再像在我们的祖先眼里那样,是有文化的人类道德上的独一

宗教。他们已经看到了种族对福音传播的影响。他们已经看到了其

20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他邪教和信仰诱人的一面。我们同时代的人很难相信人类的大部分

都陷入了谬误之中,特别是如果他们不知道天主教教导那些善意犯

错的人可以得到救赎的手段。因此,他们倾向于忽视教义上的分歧,

以坚持某种基本的倾向和愿望的一致性。

然后,他们又被自由主义和节制的情绪所感动,这些情绪降低了

正式宗教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在各种邪教中看到的只是随时间和地

点变化的私人意见,而这些意见要求所有人的平等尊重。在人们更

加务实的西方,非知识性的兴趣解释了异端邪说为何能够赢得一定

的欢迎。考虑一下现代主义主要传播的国家:法国和意大利。在这

两个国家,特别是在意大利,教会权威强加了要求牺牲人道主义和

爱国思想或梦想的社会和政治方向。此类命令是有重要原因的,但

这并不能阻止人们的不满。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美德或高贵来长期

牺牲更高的职责,为触及他们利益或引起他们同情的事业而牺牲。

因此,一些信仰和宗教不太稳定的天主教徒试图反抗,并认为自己

很幸运,有一些教义借口来掩盖他们的分裂。

以反对现代主义为目的而创办的评论期刊《天主教之家》的创始

人补充道:“对天主教哲学和科学修养的不足,是对现代主义谬误

根源的第二个深刻的解释。 两国长期以来都局限于给出答案,这些

答案虽然从根本上是正确的,但不太适合我们对手的心态,而且是

用他们不理解的语言表述的,而且不再切题。他们没有利用他们的

积极和批判倾向中相当合理的东西,而只是将其视为必须反对的许

多不正常倾向。……”。(Gaudeau,“La Foi Catholique”,I,第

21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62-65 页)。 另一点是,当代哲学运动的内在本质在天主教学校中

受到了太多的轻视或忽视。他们没有给予它与最好的学术传统相当

一致的部分承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未能确保天主教和现代思

想之间的真正接触点”(Gaudeau,同上)。由于缺乏知道如何指明

宗教学实际道路的教授,许多有教养的人,特别是年轻的神职人员,

发现自己对这种谬误毫无防备,这种谬误以其似是而非的方式以及

在其对宗教学的谴责中包含的任一真理成分而引诱他们。天主教学

校。 正是这种不被理解和诽谤的经院哲学招致了这种蔑视。对于教

宗来说,这是现代主义的直接原因之一。他说:“现代主义只不过

是信仰与谬误哲学的结合。” 梅西埃枢机主教在首次庄严访问鲁汶

天主教大学时(1907 年 12 月 8 日),向神学教授们致以如下的赞

扬:“因为你们比其他人更有理智,积极地保持客观 你们通过研究

和冷静地审视事实,既使我们的母校免遭现代主义的迷惑,又为她

确 保 了 现 代 科 学 方 法 的 优 势 。 ” ( “ Annuaire de l’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1908 年,第 XXV、XXVI 页。)圣奥古斯

丁(De Genesi contra Manicheos, I, Bk. I, i)在一篇已被纳入 Corpus

Juris Canonici(c. 40, c. xxiv, q. 3)的文章中曾说过:“天意让许多

这样或那样的异端分子受苦,以便他们的挑战和他们对我们所不了

解的教义的质疑,可以迫使我们从懒惰中站起来,激起我们了解圣

经的渴望”。从另一个角度看,现代主义标志着对唯物主义和实证

主义的宗教反应,这两者都不能满足灵魂的渴求。然而,由于上面

给出的原因,这种反应却实际上是偏离了正确的道路。

22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23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1.信仰的真理性不以神学探究为证

信仰是无法被证明的 1 。作为神学的一部分(并构成所谓“基础

神学”的重要部分),护教学探究信仰的理由,探讨并排除不信的

原因,即非信徒反对信徒的理由(也是信徒自己想为自己提出的理

由,不信仍然存在于他心中,只是作为一种被压制的东西,却从未

被完全的征服)。教义学必然以信仰为前提,因此不能以任何方式

对信仰提出质疑。信仰不是(事实上也不可能是)理性探究的结果,

即使理性在引导一个人在圣神的帮助下从不信到信的运动中也有其

位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尽管信仰行为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实际上是一种合理的行为),但只有在理性放弃以自己为真理标

准的情况下,方能做出此种行为。理性因此向一个超越它的真理敞

开了自己,这个真理在导致皈依的运动开始时便已隐秘地、动态地

存在着了:“如果你没有找到我,你所寻便不是我”。在人成为信

徒的决定性时刻,他神秘地确信这个真理来至高处,是“光明之

父”所出的2。在纯粹的非信仰的基础上,即使它只是一种方法论上

的怀疑,一个纯粹的理性过程也只能得出非信仰的结论,因为信仰

是不证自明的。

1
注:是不证自明的,参考圣多玛斯,Summa Contra Gentiles,Ⅰ.
2
凡一切美好齊全的恩賜,都是從上來的,降自光明之父;他是永無變更,沒有晦蝕的。 他用
真實的道,重生了我們;這是他自己願意的,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為首出的。[聖雅各
伯書 1:17-18 蕭靜山注釋本]
24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信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依赖于神学,但神学研究在本质上却依赖

于信仰。

2. 神学研究不可视为对信仰真理进行重新解释的一种努力

解释的努力不是建立于一个原始的可被理解的给定事实(拉丁

文:datum)之上,这个事实(datum)本身是不受任何解释的。可

理解的事物本身只存在于理智之内。每一个陈述都是由说出它的人

阐述的结果(即使这个陈述本身是从另一个人的教导而来),发显

了任何在他的理智中接受它并由接受它的人的阐述。此一阐述是属

于解释性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接受和传播教义的人,仅仅因为他反

思并试图理解它,就赋予了教义以一种新的意义,这种新的意义与

圣师本人希望赋予其中的陈述整体的意义相关联。他不过表达了他

的想法而已。当然,这个意义是可值商榷的,这会导致多种解释。

然而,每一个的参考点和验证标准都是作者发表的文本。此外,是

的,我们可以对作者的想法进行辩论。然而,在此情况之下,我们

不仅仅关心于解释他的思想,而且还在于探讨他自己对其先前文本

的解释,或者简单地说,对他所谈论之对象的解释。

因此,如果每一个可理解的陈述都是解释性的,那么理智活动

所针对的每一个对象都必须存在一个基本的解释,这种解释被认为

对所有人都是适宜的。在这里,关注的是发现,而不是重新解释。

在纯粹理性的秩序之中,这些所谓的基本解释是每个理智立即认识

25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存在并表达存在的首要原则。此外,在每门学问中,都有该学问的

首要原理,即对其对象进行认识和掌握之的原理。

如果神学家凭信仰所坚持的一系列可理解的陈述来自天主的启

示,那么他必须清楚这些陈述的所有解释都与最终的参考点相关,

以便对它们进行判断。 他的参考点是无限的神圣真理,即天主的真

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解释,而是完全绝对的——圣言(逻

各斯),即存在于天主内的道,是与父同在的,他像他一样谈论相

同、一致、同质的神性。然而,这涉及到一个完全超越且难以接近

的参照点。神通过先知和宗徒向人类启示,后者自己也受到道成肉

身的基督的教导。这个启示是用人的言语,用人的概念和图像来表

达的。同样,它是由行为和事件所构成的。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

这些都伴随着词语,这些词语赋予了后者以意义,同时行为和事件

也复证了这些词语。

第一种和基本的解释发生在从无限的、神圣的真理(他是简单和

透明的)到众多的部分陈述,存在于利用不相称和不透明的知识手

段的过程中。它发生在先知的头脑中,在它的源头则是发生在耶稣

基督的人的头脑中,他立即看到了这个真理(这一点我们将在论基

督中讨论),并把它转化为人类的想法、形象、语言和行动,可以

这么说。在耶稣的人性中,他的人的思想(它服从于人类在世的生

存条件,并可通过属于人的语言及文字和属于人的经验及行动来传

达给人类)与他对神圣本质的看法之间的活生生的连续性,保证了

对无限真理的这种解释的完美性。后者不是解释性的,因为它是直

26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接的,因为受造的智力并不掌握神圣的真理,而是被神圣真理所掌

握:“从来沒有人见过天主:是在父怀里的惟一子,把天主发明

了。”3

另一方面,无论是先知,还是宗徒,当他们生活在世上,向人们

传递来自耶稣基督的启示(或将来自他的启示,如果我们说的是以

色列的先知)时,都没有直接分享这种对神圣真理之感知的权能,

这是只属于道成肉身者的独特权能。他们的传道包括对基督的教导

的解释(我们现在只说宗徒),这一点在他们如何介绍这一教导时

发现的明显差异中已经很清楚了,这是注经家们所发现的事情。鉴

于神学家只通过关于他们的言论和文字来了解后者,神学家怎么可

能通过参考基督的教导和行动来验证他们所说和所写的真理?如果

我们没有圣神的特别帮助,赋予那些纯属人类的启示通道,即宗徒

和他们的直接合作者,以他们的名义说话,那么信仰,也就是神学,

将失去所有的确定性,从而变得不可能。这就是启示的魅力,信徒

在坚持启示的行为中当要认识到了这一点:“到底最要紧知道的,

凡经上的预言,沒有一条是可以凭自己的私见讲解的。因为古时的

预言,並不是从人的意见发出来的;乃是天主的圣人,因圣神的感

动,说的话。”4

3
聖若望福音 1:18 蕭靜山注釋本
4
聖伯多祿第二書 1:20-21 蕭靜山注釋本
27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历史学的新风尚在对教会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诋毁的同时却制造

出了一个矛盾的结果,亦即:一味的对初期教会进行赞美,并且声

称那时的精神风貌正欲得到恢复。初期教会在这里便被预先认为是

一个完美无缺的存在,受着慈爱的激励,且严守福音的诫命;然而

事实上,教会从来就是一个混合之所,如长有麦子与稗子的田地、

好 人 与 坏 人 的 共 在 。 … … 而 正 如 圣 奥 思 定 在 《 De haeresibus ad

Quodvultdeum》中所载,于初期教会的头几个世纪中,异端同分裂

现象竟可举出八十七种之多。……说……:“教会既包含了天主之

城,又包含了魔鬼之城”,这在我看来是错误的,一如圣奥思定所

教导的,涵括此二者的并非教会乃是这个世界。……一个危机时期

可以被定义为是教会与其启蒙之原则相去甚远,以至于因此而处于

危险之中。但,烦请注意,我们不会任意将一个历史时期作为衡量

其他历史时期的标准,………所有这些都需用一种超历史的、不变

的标准来衡量,此一标准取决于神圣的永恒性,唯是方可作为衡量

的 标 准 。 [ Romano Amerio,Iota unum : a study of changes in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he XXth,Angelus Press 1996, Chapter V,p123-125.]

原始笔记:西方保守思想,大致两类,一是柏克的,二是迈斯特。

当然不能够忘记的是天主教的保守思想,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教会

的传统主义者其思想基础更多的是基于圣托马斯的经院哲学,其核

心论“信仰、真理,是不证自明的。是超历史性的和非进化的永恒

实在所出。”

28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故「保守」将脱离中文语境自近现代以来生成的贬义色彩,从而

代表的却是保护持守文明传统之意义,而不是“进步”。

今日,我们这个世界进行深度思想对话的困难在于原则被私人意

识所取代,从而也就无所谓原则,每一个人都从其主观的意识出发

来定义何为真理,亦即如天主教对新教的驳斥“以个人直接与超性

的实在建立联系所导致的最好不过是泛神论,此其同无神论不相上

下之根源;那不为神圣律法所约束的个人的主观意志不能称之为自

由意 志 ,究 其 实 只 是为人的为所 欲 为、 罪 恶与 堕落大 开方 便之

门。”这样的思想倒颇有几分柏克、斯蒂芬所谓“法律下的自由”,

尽管所本之思想基础完全相悖。(个人笔记,仅供参考)

关于依托托马斯主义的保守思想之阐释及运用,见上黑体字加粗

部分。

有关这种在当前时代备受冷落的保守思想,亦可以从民国时安徽

芜湖耶稣会所编写的《要理引伸》、《要理譬解》这两套书中获取,

《引伸》、《譬解》二丛书本为围绕《罗马教理问答》而做的阐释

之作,然却因为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幻及梵二而成为中文世界接触上

述那种保守思想之妙音的最后绝响。实可谓弥足珍贵。

附注:为何渴求于超历史性的永恒实在?因为历史性总是随着人

的进化而发展,历史是人的认识,其缺陷来源于人。超性实在的永

恒性,是不同于人的进化及非历史性的。

我们有时总也可以感受到新教徒对他那虔诚的心所予以的看重总

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发泄出来:迫切于使别人深刻的感受他自己那种

29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虔敬,可谓狂迷。进而发展至寻求以一种集体主义的强制力量传布

个人所自以为的“福音”。正如我们在民主制政府中时常看到的那

种现象,饿鬼扑食的场面被人权、平等所大大美化,竟被赋予了一

丝天赋的神圣性,胜利的多数试图将他们的意志强行推及所有人,

以各种隐秘的手段来推行其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以民主为名争人权、

自由、平等、博爱的掩饰下。

15.路德教派分离的危机。基督教理想的广度。

东方的大分裂并未使天主教信仰的整体结构受到影响。拜占庭人

甚至没有直接否认罗马宗主教的首座地位,甚至于 1439 年在佛罗伦

萨还可签署一份修好协议;异端运动旨在清除教会的世俗影响,却

也无力将教会置于使其从一种事物变为另一种事物而产生的危险之

境中。真正的危机却出现在路德身上,他通过否定教义所依赖的原

理,从上到下的改变了教义。

除非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对此加以考虑,否则很难理解德国宗教

改革运动的历史原因。后者通常被理解为恢复那种异教的原则,即

人的绝对自然性和世俗性,因而与被视为蔑视世俗的基督教不相容。

在我们看来,这种偏颇的观念不符合基督教的本质。基督教以作为

万物恢复者和造成者的天主—人之联系为基础,它扩大而不是缩小

了信徒的心态,并使之能够掌握和提升符合创造计划的一切,而创

造计划本身的目标是人在神性的基督里与天主结合的荣耀。

30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凭借强烈的神秘情感,中世纪文明无疑表达了宗教的一个重要方

面,即所有尘世现实的相对化及其对天堂目标的投射。然而,有人

会说,这一方面的实现力量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导致了对价值的搁

置或污名,这些价值不需要污名化,而是需要相互协调和服从于天

国。我也会这么说。中世纪人似乎无法想象除了方济各会修士之外

还存在什么别的理想基督徒。相比之下,当我们记住基督教思想的

广度时,很明显,文艺复兴是这种广度的复兴,引导基督教认识到

将其与过去的文明联系起来的亲缘关系,在这种亲缘关系中,埋藏

着的是自然宗教、理想之美、公民生活的价值观以及《斐多》、

《形而上学》、《尼多斯的维纳斯》、《帕台农神庙》、《荷马》

和《维吉尔》等宝藏。

宗教的整体表达力比任一时期上都要大得多:它是在连续的发展

中形成的,这些发展本身并不总是完整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却是

朝着完美渐渐趋近的。福音中关于种子的比喻以及圣保禄将教会视

为一个朝向完美而生长着的有机体的说法都暗示了这种趋向。

我们也不应该认为这种对古典文化的同化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希腊

人逃离伊斯兰教而开始的,因为它实际上早在黑暗时代中期就已经

开始了,是由修道院对希腊和拉丁作家的保护而开始的。它们之所

以被保存下来,并不是因为僧侣们在维吉尔和贺拉斯身上找到了奉

献的动力或养分,而是因为,与那个时期无处不在的禁欲主义灵感

截然不同的是,僧侣们欣赏另一种理想,虽然不是禁欲主义的,但

仍然是宗教性的,如果基督教确实如我所坚持的那样,承认世俗事

31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物的价值,同时将它们引向天堂。此外,古代文明与基督教思想的

融合早在文艺复兴之前就以智识发展的原初形式即诗歌而发生了。

尤其是在但丁的《神曲》中,古典世界的神话、思想和愿望与基督

教观点大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异教徒的地狱边缘,自然智慧

之光虽然不能带来救赎,但却可以使人类免遭全面的诅咒,这是中

世纪天才的杰出直觉,他们深知世界的精神空间。基督教的理想是

既包括了修道院的禁欲世界,又超越了修道院的禁欲世界。

16.基督理想的进一步广度。它的局限性。

基督教思想的这种广度,由于其拥有注定要通过历史发展来体现

的广泛性,是贯穿整个基督教思想的现实,并在神学上与存在于创

世周期和道成肉身周期之间的统一性相联系,同一个神圣的道存在

于两者之中。即使不考虑这种广度的神学原因,对历史事件的考察

也足以使其存在变得明显,因为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在同一个地方并

存。贝拉明(Bellarmine)和苏亚雷斯(Suarez)为民主和人民主权奠定了

基础,而博须埃(Bossuet )则为皇室专制辩护;方济各会(Franciscan)

的禁欲主义宣扬要抛弃一切世俗的物质和知识,而耶稣会(Jesuit)的

现实主义则意在建造城市,组织国家,调动这个世界的所有物品,

以愈显主荣(Ad majorem Dei gloriam)。克吕尼教士(Cluniacs)甚至用

色彩、黄金和宝石来装饰他们的教堂的路面,而熙笃会(Cistercians)

则将神圣的建筑简化为光秃秃的建筑。莫林纳(Molina)大肆宣扬人类

32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意志的自由和自主能力,断言它能够识别来自神圣的宿命,并将神

圣的知识降低到依赖于人类事件的水平,而托马斯主义者(Thomists)

则高举神圣律法的绝对效力。耶稣会宣称有一条普适的救赎之路,

而道明会士 (Dominicans) 则宣称被选召者的数量很少。决疑论者

(casuists) 在 面 对 法 律 时 扩 大 了 个 人 良 知 的 作 用 , 而 严 谨 主 义 者

(rigorists)则让法律优先于人类对某一行为情势的计算。方济各会本

身 , 由 于 其 会 祖 对 埃 利 亚 斯 修 士 (Friar Elias) 和 伯 纳 德 修 士 (Friar

Bernard)的祝福,包含了两种精神,通过他们在更高的灵感影响下的

分 离 和 调 和 , 释 解 了 教 会 团 体 的 内 部 斗 争 。 [ A. Gemelli, Il

Francescanesimo, 3rd ed., Milan 1936, p.40. ]

如果人们忘记了天主教的这种基础领域,一种正统的形式和另一

种正统的形式之间的距离就会显得和正统与异端之间的距离一般模

样。在那些相互对立和相互指责的思想流派的作者看来,情况正是

如此,但在教会的教廷看来,情况并非如此,教廷总是对此进行干

预,禁止相互指责,在更高的层次上保障宗教的统一。因为 Sainte-

Beuve 没有掌握这种广度,对他而言,这种广度太惊人了:“基督

教的同一个名字竟可同样适用于一个群体又能适用于另一个群体…

…,没有哪种弹性可以延伸那样远。”[Cited in F. Ruffini, La vita

religiosa di A. Manzoni, Bari 1931, Vol.I, p.416. ] 。 切 斯 特 顿

(Chesterton)非常敏锐地将这种广度作为他为天主教辩护的主要标准。

应该记住雅各伯(Jacob)亲自言说的:“上主实在在这地方,我竟不

知道”。[创世纪 28:16 思高本]

33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然而,有必要指出这种对天主教大观的局限性,我们也认为它是

一个决定性的历史标准。这种大观不能导致一种完全的皮浪主义

(Pyrrhonism) , 它 消 耗 并 融 合 了 矛 盾 , 而 不 是 仅 仅 不 同 的 事 物 。

[ Pyrrhon of Elis (c.365-275 B.C.), founder of the Sceptics, who held

that knowledge of the nature of things is unattainable. [Translator’s

note. ] ]当几个想法被视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其中存在真正的多元

化想法时,即当一个想法没有因其与另一个想法的对比而被破坏时,

用更具广度的观点来讨论将是合理的。然而,人类或任何其他思想

都不可能使矛盾的术语,即真与假,结合在一处。只有在一个错谬

的命题下,这种共存才是可能的;亦即是说,如果思想不是以事物

的存在为目的,或者如果存在和非存在是等同的。天主教赋予逻辑

以高出其他任何形式之精神活动的地位,而逻辑在其自身的真理中

包容了价值的多元性,但它绝不能包容由价值和反价值组成的多元

性。虚假而宽泛的宗教观会导致理论和道德上的冷漠,也就是说,

导致无法建立生活秩序。

17.路德教义中对天主教原则的否定。

因此,问题是要弄清楚路德的教义为何不能被纳入天主教体系的

广阔范围内,以及他的攻击如何对整个体系的原理提出质疑,而不

是对这样或那样的推论提出质疑。

由于路德教(Lutheranism)是对天主教首要原理的否定,因此从神

34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学上与之辩驳是不可能的。当面对路德教时,天主教护教学者发现

自己正面对的是圣多玛斯(St. Thomas)曾简明指出过的那种情景:

“它可以解决其对手的反对意见,但却无法令对手心悦诚服,因为

他 否 定 了 反 驳 他 的 论 点 所 依 据 的 原 理 。 ” [ Summa Theologica,

I,q.1,a.8.] 5 因为路德不仅否定天主教教义中的这条或那条教导(尽

管他当然也这样做了),而且拒绝了所有这些教导背后的原理,即

教会的神圣权威。圣经和传统只是信徒的权威,而教会却拥有它们;

她不仅在物质上或语言上拥有它们,而且拥有它们的意义,而她在

历史上也在一点一点地揭示它们的意义。

另一方面,路德又将《圣经》及其意义放在信徒个人手中,拒绝

教会的任何调解的作用,将一切委托于个人的私意,并以压倒一切

的直接感触来取代机构的权威。良心与教会的教义无关,依赖个人

的印象,特别是如果它们是生动的和不可抗拒的话,则自然优于任

何其他规则,并被认为是建立信仰和宣扬所信的权利。古代的皮浪

5
质疑:此一聖道或學問似乎不是論證性的(argumentativa)。
正解:正如其它學問之論證,並不是為了證明白自己的原理,而是根據原理來推論,以證明這
些學問中的其它事第物;同樣,此一聖道之論證,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原理,即信德的條文 ,
而是由原理出發,來顯示另一些事物;比如宗徒在《格林多前書》第十五章第 12 節裡,用基督
的復活作為論證的出發點,來證明眾人所共有的復活。
不過,應該注意,在哲學學科中,較低的學科,既不證明自己的原理,也不辯駁否定這些原
理者,而把這項任務交由較高的一個學科去做;其中最高者,即形上學,可辯駁否定自己的原理
者,如果對方(對這些原理)有一點認同或交集;但如果完全沒有認同或交集,则無法與他辯論,
然而能破解他所提之疑難或理由。因此,既然沒有比聖經更高的學問,所以聖經也同否定自己
的原理者辯論,而且是用論證的方式,如果對方對天主所啟示的真理有所認同;比如,我們用
聖道的權威來辯駁異端人,以及引用一項信德的條文來反駁否定另一項條文者。可是,如果對
方完全不接受天主所啟示的真理,那麼聖道便沒有辦法用論證來證明信德的條文,然而可以破
解對方所能提出來的相反信德的疑難或理由。信德既是建立在不可能錯誤的真理上的,而真理
之反面又是絕不可能證明的;那麼很明顯地,反對信德所提出之所謂證明 (probatio) ,並不是
(有確切證據的)證明(demonstratio) , 而僅是一些可以辯解的論證或推論而已。[圣多玛斯·阿奎
那《神学大全》第一題:論聖道的性質和範圍,碧岳学社.]
35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主义对哲学知识产生影响,新教皮浪主义则对宗教知识施以影响。

教会作为神人基督的历史和道德的延续,被剥夺了其固有的权威,

而代之以个人印象的生动性作为“信仰”之源,并将此宣布为是恩

典的直接赏赐。个人良心的至高无上消除了所有信仰命题的基础,

因为它们的成败仅仅取决于个人良心是否认同它们。就这样,作为

天主教维续之源的神圣权威便被消灭了,信仰的教义自然也随之消

失:保证它们的不再是教会的神圣权威,而是个人的主观印象。因

此,如果异端即在于坚持真理已经被揭示,不是因为揭示它的那个

权威,而只是因为它符合主观感知,那么我们便可以说,在路德教

中,整个信仰的概念被转化为异端的概念,因为那神圣的话语唯有

在接受到个人信仰的形式时才被认可。不是事物需要得到认可,而

是认可本身赋予事物以价值。若按照内在的逻辑,这种对作为神学

原则的神圣权威的批评变成了对作为哲学原则的理性权威的批评,

那 么 其 只 不 过 是 被 先 验 (a priori) 所 预 期 , 而 且 它 也 被 后 验 (a

posteriori)所证实,并在德国思想的历史发展中所证实,直至内在论

理性主义(immanentist rationalism)形式的充分发展。

18.路德的异端,延续。教宗通牒。

路德所引发的宗教改革浪潮的胚芽,全部在教宗良十世于 1520

年 6 月 15 日发布的《主啊,请起来吧!》(Exsurge Domine)通谕

中所谴责的那 41 条命题里,尽管教宗肯定无法知晓人类思想的叛逆

36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会走多远。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私人判断的原则实际上皆隐现于

每一个异端中,每次教会大声反对与信仰相反的特定神学观点时,

即使没有明确提及,这一原则也是被含蓄地反驳了的。然而,在这

个例子中,这一原则至少在一个被谴责的命题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

在这一系列被谴责的命题中,很难说清楚哪些命题是真正的异端,

因为按照罗马教廷的惯例,在列出 41 个命题后,圣谕将它们一个个

统统都谴责为“个个皆异端,或丑恶,或虚假,或冒犯虔诚的耳朵,

或诱惑单纯的心灵。 6”这种不加详解的做法使人难以辨别如何应用

谴责,并为神学家之间的争论打开了局面:损害天主教教义的异端

主张与可能误导普通人的说法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后者的构成不过

是违反审慎和仁慈的错误,但不构成违反信仰的罪。

这些命题以一种阐明的形式包含了路德的忏悔学说,他在其中教

导说,圣事忏悔的全部效力取决于忏悔者对获得赦免的感觉。有些

条款使意志自由的观点失效,据说意志自由完全是籍由恩典推动的,

只是一种名义上的(de solo titulo)自由。其他一些命题则相关大公会

议对教宗的至高无上、赎罪券的无用性、善行的不可能以及对异端

的死刑,路德认为这些与圣神的旨意相悖。

然而,有一条,即第 29 条,其中路德公开承认在选择信仰方面

当基于私人判断这一异端思想。这条命题陈述了整个改革运动的真

正原理,着实是唯一令人难忘的一条:我们的道路是开放的,可以

剥夺大公会议的权威,可以自由地反驳他们的行径,可以自信地宣

6
拉丁原文:tamquam respective haereticos, aut scandalosos, aut falsos, aut piarum aurium offensivos
vel simplicium mentium seductivos.
37
天主教大百科全书:「现代主义」(modernism)

称任何看似为真的东西 7。其本源及最终的标准是明确无疑的:私人

判断赋予看似真实的东西以权威。在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一面是

对客观存在的领悟,另一面是主观的领悟行为,在此占主导地位的

却不再是那被领域的客观存在,而是领悟行为本身,以学术话语而

言 即 那 “ 领 悟 着 的 支 配 那 受 领 悟 的 ” (id quo intelligitur that

predominates over id quod intelligitur) 8。如果路德在第 27 条中着手将

信仰条款和道德法则的确定从教会手中移走,他所做的不过是将第

29 条从宗教的个人方面转到社会方面。

总之,路德教分裂的灵魂不是因赎罪券、弥撒、圣礼、教宗权、

神父独身或罪人的预定和称义的问题:而是人类在信仰中根深蒂固

的不宽容。路德敢于公开将之表现出来:对权威的不容忍。因为教

会是神人(God-Man)的历史交集所在,它的有机的统一来自于神圣的

原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除了作为一个部分,经由同该原则相统

一并服从于它而生活,还能做什么呢?打破这种联系的人也就失去

了基督教的形成原理。

7
拉丁原文:Via nobis facta est enervandi auctoritatem Conciliorum et libere contradicendi eorum
gestis et confidenter confitendi quidquid verum videtur.
8
或可解为:那受造的着意僭越那造物的。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