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一.唯物史观理论指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历史,并善于从历史中
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历史,是中国共
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讲的一番话,高屋建瓴
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
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
明理始终是前进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学史明理就是要通过学习党史,把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中国共产党
诞生于民族的危亡之时,外抗强敌内平反动,带领着全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
到强起来的层层突破,这一切无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工人阶级的进步性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学习党史,筑牢信仰,笃定信念,厚植信心。增信是凝聚人心的
关键。百年党史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富强史。从土地革命到改革
开放,从精准扶贫到全面小康,我党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中,带领着人民走向了富裕
国家实现了富强。在这些成果下,在这一转变中,通过党史学习,我们必然能筑牢马克思
主义信仰,笃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厚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学史崇德就是要通过党史的学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崇德是向上向善的保障,
明大德就要忠于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应当
根据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践行公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百年党史
我们能从严于律己的典范中去学习,从违法乱纪的典型中去反省,从而修正言行,坚守私
德。
明理是基础,增信是关键,崇德是保障,力行才是最终的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们能回望过去,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够回望初心,坚定使命
我们应当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
目标和前进的动力,牢记初心,继续前行。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改革开
放 40 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
力显著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髓。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
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在我国改
革开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伟大成就和巨大成功的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
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
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
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
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
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
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三.自从剩余产品出现后,人类的总供给就开始逐渐大于人类的总需求,如
果没有剩余产品,社会就不可能有积累,不可能扩大再生产,而一直存在的匮乏和贫穷主
要是由于剥削和分配不均。随着现代科技和资本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更是大大超过人类的
需求,今天,到处是堆积如山的产品,到处都在打折促销,而人类内部的分配却更加不均
与此同时,今天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一方面拼命地制造过剩,一方面又
人为地制造贫穷。为何发展?为谁生产?已成为问题。在加速制造,加速消费,加速废弃
的背后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推动,发展似乎并不是为了人。因为如果是为了消除贫困
人类已有足够的财富来贫困;如果是为了维持人类身心健康,则完全不需要这么多财富;
如果是为了人类的延续,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现代科技和现代资本一经启动就再也无法停止,趋势一旦形成,便会自我加强,一切
都会按照自身逻辑来演化,直至耗尽一切可能。被裹挟进去的人、事、物都会生成科技与
资本的一部分,所有的人为努力都会助长科技和资本的膨胀,所有的主动创新都成了科技
和资本自发秩序的被动表达。早已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操纵科技,他们不过是科技的工
具;也早已不是金融家和企业家在操纵资本,他们不过是资本的工具,而大众则只是科技
和资本的载体。
科技和资本具有天然的依存关系,科技为资本提供牟利手段,资本为科技提供发展创
新的动力,而科技与资本的结合则使各种形式的分化整合变得更复杂,更具颠覆性,更难
控制,更难预料。
技术进步本可使所有产品既美观精巧,又经久赖用,但现实却往往相反。“计划性淘
汰”是今天各种工业产品普遍遵循的一条设计原则,它是指在设计制造产品时通过人为设
定使用寿命,使产品到期就会过时或出现故障。这种原则被巧妙嵌入产品设计、生产、销
售、时尚和媒体等全过程,其策略就是通过人为缩短使用周期来促进长期销售,通过额外
销售收入来抵消生产和研发成本。这种设计理念就是科技和与资本结合应用的产物,它先
是得到利益共同体的默认,然后成为一种社会常识。
在这一点上,计划经济倒是比市场经济更诚实。计划经济时代产品的共同特征都是经
久赖用,而非精美方便,这也许正是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之一。计划经济曾是人类为消除
市场弊端,避免周期性经济危机而进行的伟大尝试,但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
更由于科技和资本强大的自主本性,对现代科技和现代资本的人为设计和控制是不可能的
市场蕴含的聚合力、适应力和协调力是政府难以达到的。市场是超越地域和文化唯一有效
的经济体制,它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方面,比政府机制要灵活、
周密和有效得多,没有什么比市场机制更适合科技和资本的发展创新,科技和资本的功能
只有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才能得以最大发挥,这使得大多数实行过计划经济的国家最终都不
得不放弃。
然而,由科技和资本带来的快速增长一旦超过实际需求就会出现产能过剩。马克思曾
认为,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则在于分配不公,分配不公在于私有制。
只要实现公有制,就能消除分配不公,解决需求不足,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由于历史局限
在人类三大基本矛盾(人与人、人与自然、身心)中,马克思同大多数思想家一样,主要
关注的是社会矛盾,很少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他们的方案又都是靠发展来解
决,而发展则是基于生存资源的无限性假设。他们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矛盾在
三大矛盾中的制约作用,因此,人与人的矛盾一直掩盖了更为深刻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他
们更未预料到,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爆炸式增长给整个人类带来的后患。
这个世界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多的人,尤其负担不起按西方方式生活的人。分配不公是
一个事实,产能过剩则是另一个事实,比分配不公更加致命的是整个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
加深。过剩比匮乏对人类的延续威胁更大,过剩一定来自对未来透支。然而,今天人类在
科技和资本的驱使下,在追求进步发展的道路上已越走越远,越走越快,但越发展,产能
过剩越严重,资源越短缺,环境越恶化,贫富差距越大,身心疾病越多,而这一切在现代
范式内又是无法解决的。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分为六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第四个时间段
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第六
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
次科技和产业革命是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迈进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
是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合作和斗争的时代,给社会主义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制度优势
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证明自
己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生产力,更有效提升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通过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革命性地改变和深化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在社会主义最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论是三位一体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规范理论的革命性发展,为真正超越苏联模式、跟上
时代步伐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都是吸收了人类文
明成果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进一步厘
清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现代化建设奇迹,初步用实践证明了社会
主义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不得不书的一笔.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是
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社会发展史两条脉络的交汇点;它的理论内涵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的一般性,又体现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的特殊性;它的蓬勃发展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
动的历史潮流.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观的全面危
机,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即生产社会化乃至生产全球化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
被极少数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一基本矛
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框架内根本无法摆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疑为世
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因此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无比光明的前途。
五.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根据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原来关于“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不管是从社会生产方
面还是社会需要方面,都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这种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理所当然需要作出新
的概括。这一论断是极为深刻的,要求我们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思考,对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和表述。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定要全面把
握。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
史阶段的判断。在这一时期呈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的
新特征、新状态、新矛盾,而不是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对于
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社会主要矛盾双方内涵发生了变化,但“需求”和“供给”的根本结构没有变。进入
新时代,主要矛盾双方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表述发生了变化,但矛盾内部实质结构“需
要”和“满足需要”是不变的,无论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美好生活需
要”,都是围绕群众“需要”变化的:同样“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紧扣的也是矛盾的另一端“满足需要”.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始终存在于主要矛盾的演变
过程之中,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发挥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地位没有变。社会主要
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时代的表现是不同的,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在新中
国成立后的过渡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矛盾的历史作
用虽有不同,但地位是不变的。一定意义上讲,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新时代的
出现。换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出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基础、为支撑
的。正是由于出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
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但我国所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变了,但发展阶段论和国际地位论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
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最大
实际,三者紧密相连,互相统一。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要深刻认识主
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又要深刻认识“两个没有变”,才能牢牢把握“基本国情”和“最
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好地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途径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根本目标没有变。主要矛盾不同,解
决途径也不一样。当国家处在生产落后、经济短缺、物质匮乏、人民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
题阶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落后的生产力”,扩大
物质基础,增强经济实力。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发
生了变化,解决和处理主要矛盾的途径,就要从原来主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较为单一
的办法,变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
重大战略的实施。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解决途径的变化,但无论途径如何变化,路径指
向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
复兴。这个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共
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矛盾,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社会生产的落后。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
弃发展、放松发展,都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清醒地认
识到,解决了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表明了我国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但并不德育发展已解
决,已经不成问题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到底,仍然是发展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发展水平与人民需要仍然不相适应。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重
要讲话的要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拴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
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
由”。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自由精神的合理成分,同时适应当下中国发展的
时代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开放的胸怀接受世
界文化精髓,是对传统文化中自由精神的继承与超越。
在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价值内
核,包括了个体层面的自由和人类整体层面的自由。
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自由、平等、博爱均由个人主义引申而来。在美
国,“个人主义’,最初是唱着对和自由主义民主的颂歌而出现的。它成了一种具有巨大
意义形态的象征性口号,表达了包含在天赋权力学说、自由企业的信念和美国之梦中的不
同时代的所有理想。它确实表达了 19 世纪和 20 世纪早期在美国广泛流行和有着深刻影响
的社会理想。实际上,它至今仍然在美国意识形态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然而,建立在资本
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维护的仅仅是美国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至于
自由,私有制的本质决定了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剥削、压迫等现象,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
自由,只是“资产阶级凭着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无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自由。
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平等发展和全面发展。
这一本质在的实现形式,就是每个人从人和物的依附关系或人的依赖
中解放出来,确立独立人格。这就内在地要求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
进行改革与创新,打破旧体制的束缚,才能把人从对各种,人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
的本质规定,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
彻底解放。“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
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和闲暇
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因而,人的全面自由发
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凝聚民心民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最高层面。
不管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都是人类的天性,不分出身、种族、
文化背景、信仰、贫富、性
格、智力水平,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创造幸福、生命尊严
的基础和源泉。自由是人类价值的共同追求,自由与人不可分离,自
由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离不开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想最
大限度地求得自由、幸福和发展。从原始人直到现代人,不管与人斗
还是与天地自然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由。从不断改善生存的
自然环境,到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都是出于对自由的渴望。生产力
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创造积累,都是追求自由的
结果。渴望自由的强度越大,对人际关系的质量和对创造超越自身条
件的要求就越高。人类便是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爆发能量和创造力,
不断推动自身的发展进步。既然追求自由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目的,那
么人类获取自由的基本途径,是对规律的深刻了解与自觉应用,从而
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正如毛泽东所说:“人类的历
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
历史发展是新陈代谢的不息过程,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
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正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都要受到生产力水准与交往程度的限制,人们的发展就不可能
是孤立的行为,它必然与社会和群体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促进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实现现代
化。人们不应讳谈自由、民主、人权,而是要超越资产阶级的自由、
民主和人权,努力以现有的条件和方式,通过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
裕,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不能因为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
发展,而盲目超越现有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
内涵,将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社会进步、更有利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方向不断丰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