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全民阅读 ·阅读观察 VIEW ON PUBLISHING 2017 年 11 月下总第 304 期

【摘 要】《楚辞》涵盖了屈原的人生使命和心路历程。王锡荣教授的《楚辞新论及其他》对屈原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全方
位的评价,认为屈原的个人哀伤充分体现在作品中,用文字之妙展现哀伤之美,通过凄美传说寄托全部情感,
塑造了百转千回的意境。屈原一生都在感叹时光流逝,因为他政治抱负成空,失去报效祖国的途径,但又不甘
心碌碌无为。

【关 键 词】
“以身许国”;屈原;
《楚辞》;个人哀伤

【作者单位】张清波,商丘学院人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7.0740

楚辞是我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屈原根据这个传说,写出了两篇有关神格的赋文,即
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西汉著名诗人刘向将屈 《湘夫人》
《湘君》
。《楚辞新论及其他》中的《二<湘>神问
原及部分模仿者的相关作品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 题新探》
,深入探讨了湘夫人与湘君的神秘关系。痴情的湘
辞采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方言和声韵,具有浓厚 夫人为见到湘君,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约会的地点
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但开创了赋体的先河,还影响到历朝 等候多时,但一直没等到心上人。从满怀期待到伤心失望,
历代的散文诗歌创作。王锡荣教授的《楚辞新论及其他》 湘夫人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起伏,然而又觉得不甘心,划
收录了与楚辞相关的九篇文章,深入分析了屈原的爱国主 着小船在湖面上寻找湘君的身影,最终湘君也没有出现。
义与政治思想;对《离骚》的艺术手法、
《求女》的指喻、
《湘 湘夫人的精神终于到达崩溃的边缘,在听到侍女叹息之后,
君》
《湘夫人》的神格诸问题提出了新说,论点鲜明,论据 忍不住泪水长流,将定情之物扔到湖中,心中的感情从信
精确,见解新颖,有较强的说服力,堪称楚辞研究领域的 任转向怀疑,认为湘君已经对她不忠。在宣泄情绪之后,
里程碑之作。王锡荣教授认为,屈原的一生虽然是一个悲 湘夫人发现自己放不下这份感情,这是一种极深的爱,这
剧,作为一个失败的政治改革者,他宏伟的政治抱负随江 辈子都无法割舍,所以湘夫人决定继续等待,不管未来如
水而逝,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文学成就,甚至这种“以身许 何都要等下去[3]。故事结束了,却留下了悬念,能不能等
国”的爱国行为无限抬高了他的地位。 到湘君已经不重要了,真正流传后世的是这份绵绵情意和
无尽的哀思。
一、凄凉迷离的个人哀伤之美 王锡荣教授认为,屈原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在这二
《楚辞》的大多数篇章都采用虚幻的写法,无论是大自 《湘》之中,屈原就是湘夫人,而国君则是湘君,屈原虽然
然的变化还是人的聚散离合,都像天上的云彩一样不可捉 面临重重挫折,但依然怀着美好的愿景,希望国君能够懂得
摸,字里行间透露着哀伤、愤怒,给人凄凉迷离的感觉[1]。 他的心,这种愿望至死都没有消失。
《楚辞》的个人哀伤反
我国志怪古籍《山海经》描述了一个关于潇湘湖畔的凄美 映了屈原内心的情感,他在政治上难以展现平生抱负,心底
传说:舜帝前往湘江消灭祸害人间的九条恶龙,体力耗尽, 的忧国忧民之情日积月累,只有通过各种凄美的传说寄托情
病死后安葬在湘江边。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不顾路途遥远, 感。王锡荣教授认为,
《楚辞》的个人哀伤之美是凄凉迷离的,
到湘江寻找夫君,见到的却是舜帝的坟墓,两人满怀悲痛, 所形成的美感远远超过了一些直白的表达方式。这种迷离不
哭到嗓子哑了、眼泪干了,最后流出了血泪,滴在一旁的 是纯粹的迷离,而是有一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意境,让
[2]
竹子上,这些竹子被后人称为“湘妃竹” 。之后娥皇和 人在扼腕叹息之余产生无限想象,这是《楚辞》的魅力之一。
女英跳江殉情,这幕爱情悲剧成为让后世缅怀的经典,充 诸如《湘夫人》
《湘君》
《哀郢》
《思美人》等篇章,都能直
分展现古代奇女子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无数人。 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在思绪婉转中留下无限回味。

86
2017 年 11 月下总第 304 期 VIEW ON PUBLISHING 阅读观察· 全民阅读

二、感叹时光流逝的怅惘之情 的精神[7]。正因为如此,
《楚辞》能够让后人产生思想上的
屈原一生都在感叹时光流逝,
《离骚》有云:
“汨余若 共鸣,触动心灵的最深处,打动了无数的读者。王锡荣教
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 授对《楚辞》有多年研究,并将相关的讨论与评论文章收
”[4]字里行间都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哀愁,从日出到
宿莽。 入《楚辞新论及其他》
,包括《屈原是楚辞的始创者——与
日落,人在逐渐变老,不管如何努力,都很难与时间抗争。 冈村繁教授商讨》
《试论屈原的政治思想——兼与郭沫若先
时光是最无情的事物,它不断地流逝、不断地远去,无论 生商讨》
《怎样评价屈原的爱国主义》等。王锡荣教授认为,
人们怎样挣扎,都不会有任何效果。辉煌的人生或者落魄 《楚辞》的美来自于个人哀伤,来自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的人生,完美的人生或者有缺憾的人生,漫长的人生或者 更来自于伟大的爱国情怀,其被世世代代的人所传颂,体
短暂的人生……在时光面前始终是渺小的,都超越不了永 现屈原的个人气质和魅力。
[5]
恒的时间 。屈原在《离骚》
《山鬼》
《惜诵》
《惜往日》等 首先,屈原的爱国情怀提高了《楚辞》的情感层次。
篇章中将这些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屈原的“以身许国”赋予了《楚辞》特殊的内涵,而《楚辞》
《楚辞新论及其他》收录的《<离骚>的浪漫手法与古代 也充分体现了屈原的伟大。屈原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基
巫术》
,深入剖析了《离骚》中关于时光流逝的怅惘之情, 本上都能够在作品中体现,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染和启迪
这不是对个人或者国家的感伤,而是延伸到大自然甚至是 每一位读者。从层次上看,爱国情怀高于儿女情长。屈原
整个宇宙的感伤。哀叹时间的流逝实际上也是一种若隐若 的《天问》将古老的神话传说、神秘的自然现象作为叩问
现的美,因为时间是抓不住、摸不着的,转眼即逝,由此 的对象,提高了作品的境界和价值,展现了宇宙中的人生
体现出时间的珍贵。而时间对于世间万物来说也是公平的, 哲理。其次,屈原的爱国情怀增加了《楚辞》百转千回的
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生物所享受到的时间都没有差别,所以 曲折之美。从本质上看,
《楚辞》绝大多数篇章都是幽柔的、
《离骚》对时光流逝的意蕴,实际上是让人珍惜时间,不能 虚幻的,具有一唱三叹的特色,而正因为爱国情怀的存在,
眼睁睁看着时光流走。任何情感包括喜悦、哀伤等都会被 使得这种曲折之美变得宏大、厚实,引起读者的共鸣。王
时间带走,渐渐被人淡忘。因此,每个人都要珍惜当下, 锡荣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我国许多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楚
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与此同时,
《离骚》对时光流逝的怅 辞》的影响,不仅形式上百转幽柔,在内容上也会融入爱
惘之情,还体现一种寂寞无处排解的美。生命是短暂的, 国主义思想,成就了许多经典故事[8]。
任何人都无能为力,这让屈原感到寂寞,感到无作为的哀 不少评论家认为,
《楚辞》的特色与屈原的伟大爱国情
伤。他为春天的离去感到惋惜;他为秋天的萧瑟发出感叹, 怀是分不开的。明代大学士申时行在《重刻楚辞序》中,高
树叶黄了,也跟花儿一样凋落;他把心底的愿望寄托给候 度评价了《楚辞》的艺术之美,认为屈原的爱国情怀不管
鸟,可是候鸟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哪个朝代,都值得老百姓学习[9]。清人田雯则将屈原奉
王锡荣教授认为,屈原有伟大的政治抱负,对国家发 为“骚之祖”
,评论《离骚》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在为
展抱有美好的愿望,希望国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国 屈原之死感到惋惜的同时,也赞叹了屈原的“美政”思想
家,使国家太平昌盛。但无情的现实给了屈原极大的打击, 和爱国主义精神[9]。在《渔父》中可以发现屈原“以身许国”
在受到朝中奸臣陷害之后,他失去了国君的信任,对政治 的原因,屈原“美政”失败被放逐的时候碰见了一个渔夫,
的美丽幻想就此破灭。他心中的寂寞无处排解,满腔的哀 屈原向他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
[6]
愁无人诉说,最终投江自尽 。在无情的时光中,得不到 ”[4]渔父提出劝告:
人皆醉我独醒。 “世人都已经浑浊,你也
的事物通常是最美好的,屈原的“美政”穷其一生都未能 随波逐流吧!世人都已经大醉,你清醒又有什么用,何必
得到,这成为他心底最美好的梦想,同时也是最伤痛的回 要这样难为自己?”屈原自认为是一个品德高洁的人,他宁
忆,只能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向往和期待。 愿葬身鱼腹也不想在世间苟活。渔父没有放弃劝导:
“你可
以离开浑浊的地方呀,世上总会有一片属于你的净土。
”但
三、“以身许国”的伟大爱国情怀 依然难以改变屈原视死如归的意愿,他认为只有用死才能
屈原是我国古代“以身许国”的典型人物之一,他用 捍卫自己高洁的品德。王锡荣教授仔细分析了屈原的这种
跳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怀是永恒不灭 心理,认为他主要是牵挂国家和百姓,但统治阶层的不作
的。在那个年代,由于各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许多百 为导致国家前途渺茫,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自己
姓流离失所。面对这种局势,屈原忧国忧民,希望救国家 也无法置身事外。屈原一生的使命就是拯救苍生,通过“美
于水深火热之中。屈原出身高贵,在朝中地位显赫,原本 政”推动国家走向富强,实现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帮助
可以衣食无忧,但他怀抱“美政”愿望,用爱国主义的热 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他的使命不能完成时,活着也就失
情忧国忧民,将生死置之度外,这对于统治阶层的人来说 去了意义,或许“以身许国”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是非常可贵的。爱国主义从古至今都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 王锡荣教授认为,屈原骨子里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这

87
全民阅读 ·阅读观察 VIEW ON PUBLISHING 2017 年 11 月下总第 304 期

【摘 要】19 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对美国新英格兰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世界文学视域下的朗费罗诗歌研
究》是一部在世界文学视域下对朗费罗诗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学术著作,填补了国内朗费罗专著研究方面的
空白。作者精准地把握住了国内外朗费罗研究的动态,
视角独特,
并且整部书都渗透着他对世界文学的认识和体悟。

【关 键 词】朗费罗;世界文学;诗歌研究;学术追求

【作者单位】胡荣,南昌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口语焦虑对大学生口语学习的研究”
(JXJG-2011--20--9);江西省教育规划“关注过程取
向下的翻译教学研究”
(15YB152)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7.0741

朗费罗(Longfellow,1807— 1882)不仅是19世纪 美国新英格兰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


才华横溢的美国诗人、语言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杰出 年代末期,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纪念朗
的戏剧家、翻译家、旅行作家,同时也是最早被世界文学 费罗,苏联和美国都曾以发行邮票的形式来纪念朗费罗的
界尤其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美国本土作家之一,曾为推动 诞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朗费罗研究都经历了一个繁

一点在《远游》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远游是超越现实 |参考文献|
的,驾着神龙飞到天上,到达神仙居住的灵幻世界,与众 [1]李磊. 当代诗人和古代诗人的对话——读张炜《楚辞
多的神仙畅谈,在太微宫玩得非常尽兴,还访问了太仪天 笔记》[J]. 出版广角,2012(5):86.
庭,观赏了微闾山的美景。从中可以发现,屈原是向往过 [2]阳清,李贺. 从《山海经》到《神异经》《海内十洲
净土的,而在《渔父》中他拒绝了渔父的劝告,说明关于 记》——博物志怪走向道教仙话的叙事丕变[J]. 广西社会
净土的幻想已经在他心中破灭。他希望远离这个纷杂的现 科学,2015(1):169-175.
实世界,使灵魂得到放逐,通过远游找到更好的慰藉。但 [3]赵逵夫,杨潇沂. 论湘君、湘夫人形象演化及其文
在他心灵的最深处,依然埋藏着对祖国和百姓的眷恋,所 化意蕴[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以终究要回归现实。他在天上远游的时候,依然回望危机 158-163.
四伏的楚国,战乱破坏了老百姓的安宁生活,腐败的朝廷 [4]屈原. 楚辞[M]. 陈书彬,译.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到处都是奸臣,黑暗的政治、无处不在的勾心斗角影响到 2003.
民间的淳朴风俗,这让他痛心万分。即使是天上美景,也 [5]王镛,张焕君,王琪,等.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
不能让他游得自在,仅仅是得到短暂的放松,远远达不到 岳梦中飞——王镛先生访谈录[J]. 山西档案,2013(2):5-13.
释怀。所以净土对于屈原来说是不存在的,他无法超越自 [6]齐海英. 生态文明意识的非自觉在场——屈原《天问》
己的人生使命,无法像神仙一样摆脱人世间的悲伤。如果 的新视角解读[J]. 理论月刊,2016(12):76-80.
可以通过自己的死达到警世的作用,他会义无反顾地投向 [7]邓永标.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J]. 出版广角,
沧浪之水,用身体的消逝回报养育他的楚国。王锡荣教授 2016(10):4.
在《屈原被疏后的经历问题新考》中指出,屈原的“以身 [8]王锡荣. 楚辞新论及其他[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
许国”有愚忠的成分,但这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而爱 社,2013.
国主义可以超越历史,所以后人依然对屈原保持敬仰,这 [9]李诚,熊良智. 楚辞学文库(第2卷):楚辞评论集览
种精神即使在今天也弥足珍贵。 [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8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