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3





100 THOUGHT MODELS 请





万物皆模型 者

100个思维模型 究
Everything
is model
100 THOUGHT MODELS
万物皆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
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 “ 视觉语言 ” 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
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We believe in thinking differently in order to respond to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Therefore, we translate the wisdom of predecessors
through "visual language" to provide you with visual thinking formulas
to solve problems.

1 机会成本 21 冯诺依曼 41 反作用力 61 批判性思维 81 推论阶梯


2 沉没成本 22 三层解释 42 思维投影 62 金字塔原理 82 反事实思维
3 直觉 23 损失规避 43 蝴蝶效应 63 MECE 原则 83 长短板理论
4 决策树 24 替身决策 44 成长破圈 64 耗散结构理论 84 鸟笼效应
5 非 sr 思维 25 多维视角 45 上帝视角 65 冗余备份 85 峰终定律
6 确认偏误 26 局部、全局最优 46 演绎法 66 路径依赖 86 5W1H 分析法
7 易得性偏差 27 不平衡性 47 可复制化 67 元认知 87 归因效应
8 逆向思维 28 破界思维 48 幸存者偏差 68 排列组合 88 HOOK 上瘾模型
9 六顶思考帽 29 非线性思维 49 冰山理论 69 人类误判心理 89 情境领导理论
10 101010 旁观 30 自我催化 50 邓克效应 70 遗忘曲线 90 博弈论
11 升维思维 31 优先排序 51 效率思维 71 断裂点理论 91 动态思维
12 笛卡尔思维 32 黄金圈思维 52 福格行为 72 杠杆原理 92 溯因推理
13 第一性原理 33 心流理论 53 反熵增 73 长尾理论 93 情绪 ABC 理论
14 奥卡姆剃刀 34 长线思考 54 混沌与秩序 74 沉默的螺旋 94 蘑菇管理
1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5 隐含前提 55 费马帕斯卡 75 飞轮效应 95 前景理论
16 反脆弱 36 时光机理论 56 费曼技巧 76 SWOT 分析 96 双目标清单
17 万物联系 37 升维打击 57 复利效应 77 PDCA 循环 97 梅特卡夫法则
18 万物系统 38 凸透放大镜思维 58 二八定律 78 周哈里窗 98 正确与非共识
19 大脑系统 39 凹透缩小镜思维 59 决策损失 79 煤气灯效应 99 波特五力分析
20 卡尼曼双系统 40 九宫格 60 启发式偏差 80 系列位置效应 100 护城河理论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1.机会成本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是指决策过程中面临多项选择,当中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Highest-valued


Option Forgone),又称为替代性成本 Alternative Cost,就是俗语的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鱼与熊掌不可兼
得。简单来说,机会成本就是所牺牲的代价。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
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机会成本=外显成本+隐含成本(外显成本即实际的支出;隐含成
本则为时间、效益等等)。
模型结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UNI
ORT TY CO
PP
CHOOSE A CHOOSE B
ST
O

机会
A B
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是 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是
B可能取得的收益是 成本 A可能取得的收益是
实行本收益的代价 O 实行本收益的代价
T

PP
OR S
TUNITY CO

OPPORTUNITY COST IS THE PRICE OF SACRIFICE


机会成本就是所牺牲的代价

举个例子

收益

读书 追剧




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是 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是
放弃追剧可能取得 碎片时间 放弃读书可能取得的
的收益(学习、成长
读书 机会成本
追剧 收益(学习、成长等)
等)是实行 “读书” 的 是实行 “追剧” 的代
代价 价




收益

启发应用

(所放弃的最佳选择的价值)-(实际选择价值)=(机会成本)
*解读:比如你放弃追剧选择读书,那么你的机会成本为负,反之为正
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在我们的骨子里面从来不愿轻易放弃可能得到的东西。谁都知道要做“价值最大化”选择。
选择了价值最大的,那自然,机会成本就为负。然而似乎对外如此,对内却又时常为正,这取决于你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性。

总结:《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2.沉没成本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沉没成本 Sunk Cost 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


投资。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慮的是未来可能发生
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发生的费用。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
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
“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模型结构

T (IN TIME, MONEY


STMEN , RE
VE SO
钱、 UR
IN 、 金 资源 CE
UCH
时间 等 ) 太
入(

S,
M

ET
O 沉
TO
DON'T CRY OVER

C)


SPILT MILK 没
别为打翻牛奶哭泣
理性的决策者在做决策时,
A 成


B
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甘 多

E
NO

OR
W 心放 更
投入 TM
T

IL 弃 ,持 续
LIN S
GT IN VE
OG E TO
男2就是男1 IVE UP,
C ON TI N U
的机会成本

感情 / 时间 感情 / 时间
男1 金钱等投入 结婚 金钱等投入 生子 ... ...
不甘心分手 不甘心分手

男1就是男2 男1就是男2
找对象 的沉没成本 的沉没成本

后悔为何当 孩子会成为
男2 初为什么不 最大的沉没
选择男 2 号 成本捆綁你

沉没节点(止损节点)-选对象前、结婚前、生子前,该模型通用于大部分场景,以此助于我们做止损。

启发应用

B就是A的机会成本,A就是B的沉没成本。 A 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 B A就是B的机会成本,B就是A的沉没成本。

总结:人生需要坚持,但是人生也需要放下,不懂得放下,无谓坚持,等待自己的将是无尽的失望和痛苦。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3.直觉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直觉思维 Intuitive Thinking 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


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 ,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
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
都是直觉思维。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之中并且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加以训练和
培养的。简言之,直觉就是直接的觉察。
模型结构

遇到问题

系统1
直觉 理性 系统2
思维 思维

大量练习

系统 1 遇到问题会自动寻求系统 2 介入,系统 2 的行为经过大量练习后,


会自动转化为系统 1,
形成直觉。

举个例子

直接感觉或
轨的 模



INTUITION


对于

直觉

女性第6感
老公 确定
出轨 出轨
心理分析师
LOGOS
理性


逻 来
辑思 养
行为 考常识和素 表情

语言

上图可以得出:普通女性与心理师都能得出相同结论,知识的累积是可以转化为直觉思维的,因此:

细致思考→转化为直觉思维 累积知识→转化为直觉思维 自律练习→转化为直觉思维

总结:两者并不孤立,相互转换使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做出选择,而且是正确的最优选择。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4.决策树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决策树 Decision Tree,由一个决策图和可能的结果(包括资源成本和风险)组成,即一种通过图示罗列解题的


有关步骤以及各步骤发生的条件与结果的一种方法,以此用来创建到达目标的规划。决策树建立并用来辅助
决策,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决策树是一个利用像树一样的图形或决策模型
的决策支持工具,包括随机事件结果,资源代价和实用性。它是一个算法显示的方法。 决策树经常在运筹学中
使用,特别是在决策分析中, 它帮助确定一个能最可能达到目标的策略。
模型结构

SCHEME BRANCH丨方案分支
PROBABILITY BRANCH丨概率分支

ROOT NODE丨根节点 INTERNAL NODE丨内部节点 LEAF NODE丨叶节点

PRUNING丨剪枝
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

举个例子

职业
有房 选择
无房

有 无
创业 打工
批准 有无
放款 工作
5% 20% 10% 0% 10% 30%
有 无
批准 拒绝 100W+ 50W+ -10W 100W+ 50W+ 10W+
放款 放款
NO YES NO NO YES NO

投资 订票回家过年

不投 投 不订 订

0 1000 0 回家价值为A

成功概率为P 不成功概率为1-P 回家概率1/3 不回家概率2/3

10000 -1000 A -700

10000P-1000(1-P)>0,P>9% 1/3*A>2/3*700,A>1400
P>9%,能接受可投,不能接受不投。 A>1400,即回家价值大于1400元。

生活工作中当我们面对决策时,不妨尝试一下决策树思维模型,可以通过根节点辅助自己去找问题的因,通过方案分
支、内部节点及概率分支再结合沉没成本思维去辅助自己做出概率选择,最后得出客观的、理性的、符合自身条件的叶
节点,即目标 - 也会逐渐清晰明确。当然这个过程存在你无法确定的变量、概率,所以及时调整你的决策树是必要的。

总结:决策树思维即是将你的决策思维路径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帮助自己做出客观理性的决策。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5.非 SR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20 世纪初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影响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基人华生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又称为 “行为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认为人类的复雜行为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刺激和反应。而人的行
为是受到刺激的反应。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对刺激做出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应,
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应的过程。SR 是刺激(Stimulus)- 反应(Response)的缩写,非 SR 思维模型,指的是
在刺激-反应中间加上思考的过程,即刺激-思考-反应, 从而由被动的必須反应转向主动有选择反应。
模型结构

SR(STIMULUS RESPONSE) 非SR(NON STIMULUS-RESPONSE)

S 本能 R S × R
刺激 反应 刺激 反应

条件反射 主动切断

SR 基本公式:S R(刺激→反应) 非 SR 基本公式:S T R(刺激→思考→反应)


刺激 做出
事件 反应
thinking 行
三思后行

三思后行:思危、思退、思变,思前因、思后果之后,再做出反应。

举个例子

焦虑
接收到对
手发展比 惯性刺激
自己好的信息
STOP→WHY

思考:别人都在发展,而你却没有别人发展的好,于是产生焦慮、自卑等等情绪。
生活工作中,当我们遇到类似上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思考(为什么会焦慮?自卑?)来反求诸己,找到自己的问题,来
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自动化思维!

总结:非SR模型核心目的是打破“惯性刺激”下的反应,提醒我们要主动思考,要有意识的去做决策。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6.确认性偏差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确认偏误或称确认偏差 Confirmation bias 是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


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的趋势,属其中一类认知偏误和归纳推理中的一个系统性错误。当人们选择性收集
或回忆信息时,又或带有偏见地解读信息时,他们便展现了确认偏误。这种偏见尤其显见于带有强烈情绪的问
题和传统观念上。例如,人们面对情伤,大多难以割舍,会在反复的情绪中来回摆荡挣扎,过程中不断回顾并对
自己给予合理的解释与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顿为止。
模型结构

事实情况 你认定的
WHAT THE FACTS SAY WHAT CONFIRMAS YOUR BELIEFS

会被低估 你注意的 主观以为 你的观点


会被高估
UNDERVALUED
OVERVALUED
当认定了一个观点后,大脑就会持续、有选择地去寻找证据来证
实自己的观点。这其实是心理上的一种认知捷径,我们的大脑喜
欢走捷径,这样既能节省精力时间,又能让自己感到轻松舒服。

正确方式

事实情况 你认定的
WHAT THE FAC*TS SAY WHAT CONFIRMAS YOUR BELIEFS

以事实情况为依据,主动切断自己的以往的 主动切断 你的观点


认知,
逆推检测反复思考你的观点(客观)。 认知捷径

总结:既然改变那些已有成见的人的观念如此困难,也许双方阵营真正值得做的只有争取中间值。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7.易得性偏差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 Heuristic)也被称为易得性偏差或易得性偏见,人们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会抓


住问题的某个特征直接推断结果,而不考慮这种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以及与特征有关的其他原因。在很多情
况下,代表性法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帮助人们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推断出结果,但有时也会造成严
重的偏差,特别是会忽视事件的基本要素(base rate neglect),即无条件概率和样本大小。简而言之,人们往往
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此举容易出现偏差。
举个例子

C
NI
TA
TI
S
RMS TITANIC

RM
泰坦尼克号 - 永·不沉没号客轮 泰坦尼克号 - 永遠沉默号客轮
因永.不沉没而主观认为 从而忽视危险 和平时期最惨重的海难

模型结构

所有信息 易记忆 易关联 易提取

你做决定的信息

RECENT -最近的、最新的信息
RECENT FREQUENT EXTREME VIVID NEGATIVE
-频繁出现的
FREQUENT
EXTREME-极端的
VIVID -生动的、鲜艳的
NEGATIVE-否定的
三个“易”提醒你对信息要保持客观

应对方法

认知局限的结果即是 主动采取批判式思维
认知局限 盲人摸象、窥见一斑、 易记忆 来考虑问题,从而发现 察觉局限
以偏概全。 自己的小圈圈。

容易忽略客观事实情 主动实事求是的考虑
盲目自信 况,从而自以为是的认
易得性偏差 盲目自信
问题,面对问题,多了 察觉盲目
为自己事对的。 解事实,避免盲从。
易关


易提

经验是惯性思维,是大 主动切断惯性思考,通
经验判断 脑本能走捷径的偷懒 过反思或复盘等方式 察觉经验
方式。 来验证。

总结:主动运用批判性思维仔细评估,主动问出why,进而规避认知偏差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行动。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8.逆向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逆向思维法是指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 这种方法常常使问题获得创造性的解决。具体来说,是
指根据一种观念(概念、原理、思想)、方法及研究对象的特点从它的相反或否定的方面去进行思考,实践证明,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
进行探索,一般具有普适性、批判性、新颖性等特点。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
题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模型结构

A 的对立面 A 的统一面
-A 目标 A
A 的反方向 A 的正方向
REVERSE THINKING TARGET POSITIVE THINKING
逆向思维是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

逆向 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 正向
目标
手段 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 手段

司马光砸缸

水离 逆向思维 落水 正向思维 人离
开人 解決問題 救人 解決問題 开水
应对方法

品牌 正向思维
认知 A 认知 A 的对立面
产品 认知 A 的正方向
A -A 能力 品牌条件 目标用户
认知 A 认知 A 的反方向 人才 认知 A 的反方向

逆向思维 市场 逆向推导

总结:生活工作中,无论处于怎样的劣势或困境,想要摆脱自己常规思维羁绊,不如反过来想想。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09.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六顶思考帽 SIX THINKING HATS 是法国学者爱德华 · 德博诺 (EDWARD DE BONO) 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


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
“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博士的六顶
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
性。六顶思考帽是管理思维的工具,沟通的操作框架,提高团队 IQ 的有效方法。
模型结构
使用六个思考帽的目的:
(1 ) 聚焦并且改进想法的过程
(2) 鼓励创造性,平行和水平思考并重
(3) 改进沟通 单独使用→ or or or or or
(4) 加速做决定
(5) 避免辩论 系统使用→ BLUE HAT 1 2 3 4 5

举个例子

事实层次 态度中立 防止过度


习惯白帽
运用可使用信息注意区分事实 据经验、感觉、印象和观点来预感、 危害:一不断要求信息希望信息代替思考,从而拒绝思
习惯收据信息数据
的真实性承担 直觉和判断,此处均被白帽排除 考 ; 二浪费时间和机会,或影响决策

创造 质疑 质疑
中立丨客观
能力 事实 非经验
信息帽
对事不对人



创新帽 谨慎帽



不做 集中 制衡 未来
评论 精神 黄帽 风险
创意丨创新 负向丨谨慎
评价
见解 1 SIX 选择合理帽子
THINKING
线索 处理 工具
6 趋势 变化 2 HATS 正确
正向丨希望 管理丨控制
应用 过程

检查 证明
5 3

价值 观点 乐观帽 指挥帽 焦点 时间

减少 明确 限制
负面 4
情感帽
明确思考什么 限製时间思考
直觉丨感情
正面评估式建立在经验、可靠信息、逻
辑推断、趋势的基础之上,关键乐观后
1 时间限定 3-30s;2 允许表达感觉、预感、直觉;3 无序论证说明理由;
的行动。
4 可作为决策思考部分;5 可作出决定后使用

关于思考的安排、控制 客观思考,事实、数据和信息 直觉思考,感觉、预感与直觉


1. 我们的整体思路是?现处什么阶段? 1. 我们有什么信息? 1. 我现在什么感受?
2. 这个过程的要点是? 2. 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 2. 我的感觉是什么?
3. 下一步我们的方向是? 3. 我们如何获得需要的信息? 3. 我的直觉反应是什么?

正面思考,优势、价值和利益 负面思考,劣势、风险和质疑 创造性思考,探索、建议与改进


1. 为什么做这件事? 1.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 我们有什么创造性想法?
2. 有点是什么? 2. 会遇到哪些困难?有什么风险? 2. 还有其他可选择方案吗?
3. 这样会带来哪些积极证明影响? 3. 警告的关键点在哪里?是什么? 3. 我们怎样克服黑帽提出的问题?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10.101010旁观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101010 旁观思维 101010Spectator thinking,据一项研究表明,人类每天大大小小决定要做三万多个,90% 以上


属于无意识情况,里面包括思想与心态;然而,小决定并不难,涉及利益相关就会陷入“纠结”状态。 101010 旁观
思维模型是在我们做决策或者决定时,从不同的时间跨度来看问题:10 分钟后,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
决策,依然保持一致亦或是后悔? 10 个月后,自己是如何思考自己这个 10 个月前的决策。10 年后,自己如何看
待自己这个 10 年前的判断与决策。
模型结构

这是一个从不同的时间空间跨度来看问题的思维模型
正 自己判断

思 10 MINUTES 10 MONTHS 10 YEARS
考 10 分钟后如何看本次决策 10 个月后如何看本次决策 10 年后如何看本次决策



题 旁人判断

倒 自己判断

思 10 MINUTES 10 MONTHS 10 YEARS
考 10 分钟前如何看本次决策 10 个月前如何看本次决策 10 年前如何看本次决策



题 旁人判断

如何换位思考

THREE PERSPECTIVES 观察者视角


三个视角

从观察者视角看到的
A.B 都没有错

A 换位思考的正确路径非 A→B, 而是 A 经过观察者视角到达 B


B
自我视角 假设 A.B 争吵,A 看前方数字为“6” 假设 A.B 争吵,
B 看前方数字为“9” 他人视角
所以 A 认为 B 错了 所以 B 认为 A 错了

总结:旁观者清,即人们在提醒别人时往往是清醒的,所以用101010旁观思维模型,即在旁观者
的视角之下看问题,我们会更加的客观、冷静,从而更好的帮助我们解決问题。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1.升维思维模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升维思维模型指在原有的维度上不能解決问题,只能呈现
问题,只有换一个维度才能解決问题,即跳出眼前问题的限製和常规解法,通过“层级、时间、视
角、边界、位置、结构”的变化,重新思考问题及其解決之道的思维模型。
模型结构
KEY KEY KEY KEY
零维问题一维解決
TIME
一维问题二维解決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二维问题三维解決
0维 1维 2维 3维 4维
三维问题四维解決
QUESTION QUESTION QUESTION QUESTION

环境层-抱怨型 行为层-行动派 能力层-战术家 信念、价值层-战略家 身份层-觉醒者 精神层-创造者


基本特征:抱怨环境 基本特征:马上行动 基本特征:學习应用能 基本特征:什么最重要 基本特征:定位清晰 基本特征:利他
思考方式:问题归结为 思考方式:问题归结为 力强,善于运用工具方 思考方式:问题归结为 思考方式:问题归结为 思考方式:改变世界
外部,如环境、别人。 自己不努力,从自己身 法解決问题 方向——什么最重要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解決方案:拯救众生
解決方案:反求诸己 上找问题。 思考方式:问题归结为
警示:并不是他们想抱 解決方案:多反思 方法不对并找更好的方 解決方案:抓主要矛盾 解決方案:认清自己 警示:不能脱离低层次
怨,而是在他们眼中除 警示:努力是必要条件, 法解決问题 警示:难以避免的主观 警示:角色是环境赋予 獨立存在,否则就是空
了向外推,看不到自己 但不是充分条件,还有 解決方案:简化 性 你的,你有很多角色,但 中楼阁。
的存在。 更重要的因素在推动。 警示:检查你要解決的 只有一个是你想成为
问题是否是根本问题? 的。

潜 创造者

1 NL
P 思维


逻辑层
识 三



层 层 觉醒者
有 精神层


战略家 我与世
界的关
关 身份层 系

意 战术家 我是谁

识 下 信念、价
层 三 值层
层 行动派 为什么
初始位


能力层
置 抱怨型 如何做

时间终
行为层
做什么

环境层
时间、
地 点、人

、事、物

点 换位置
时间起
3 切换
模型 视
切换视

终点
倒 角思考
时间轴 角
机航拍 思考模型即

时间终 模型
,站在 ,在面对 S 、
方 式
的思维 败的惧怕等 参考 1 卫星等等,只跳出当下思维
2 后一天 、对失
01010
思维模 有如此,才可 惯性、当下面
只剩最
即 假 设生命 望,所有荣誉思维模型。 型。 以更好
的解決
对的一

思 维- 界的期 101010 我们当 事物,如无
时间轴 题。包括外 。详可参考 下的问 人
题,详可
看 问 云 散
去回 消
候,都烟
亡的时

总结:当你与问题处于相同纬度时问题无法解決,而当你切换为高维时会感觉该问题已不是问题。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2.笛卡尔思维模型
笛卡尔说,唯独自己的思考是可以相信的。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值得被怀疑的,但是唯独
「我怀疑和思考这个世界」这件事是不能被怀疑的。所以,只有我们思考和认识到的事情,我们
才能真的接受,其余的都是存疑的,这种怀疑的意义就是去追问问题的本质,去寻找事物的特
质,从而通过严密的逻辑建立学科的基础。
基本结构

怀疑 解析 整合 检验

DOUBT ANALYSIS UNIFY CHECKOUT

结构拆解

客观审视 客观审视 客观审视 客观审视 客观审视


why A1 B1 整合封装
实践输出
A2 B2

A3 B3
信息反馈
A4 B4

观点 怀疑 解析 整合 检验

构建自己的认知大厦

观点事件 保持怀疑 分析解析 整合封装 完善检验


我们身边发生的任何 凡是没有明确认识到 把需要审查的难题进 先易后难,一层一层 尽 可 能 全 面 的 考 察,
事情、任何观点,都不 的东西,絕不真的接 行合理分析解析,分 逐步认知,再封装抽 认真地校验,保证最
要轻易的接纳。 受,要避免轻率的判 层分模块处理。 象、向上拓展,直到认 大程度的无遗漏。
断和先入之见。 识到最复杂的对象。

举个例子

观点事件 保持怀疑 分析解析 整合封装 完善检验


据说第三钢琴协奏曲 为什么是世界上最难 ⒈ 整首曲子拆成段 先易后难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
拉赫玛尼诺夫,简称 弹奏的曲子?难点在 ⒉ 每段拆成拍 1. 先从每个音节开始 问题再针对练习,再
“拉三” 是世界上最难 哪里?和弦太快?太 ⒊ 每拍拆成单音符 2. 再从每拍开始 输出,以此类推,直到
弹奏的钢琴曲 耗体力? 3. 再从每段开始 弹下整首曲子

当你能够弹下整首曲子时,
这个据说世界最难的曲子,只是相对而言。

构建自己的认知的过程,是一个拨云见日的过程

总结:生活工作中培养自己的笛卡尔思维,即培养自己的理性思考思维,遇事勇于怀疑,并通过分析解析,统一整合,实践检验来获得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案。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3.第一性原理思维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①基本的命题或假设,②
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③不能被违反。物理学中,第
一性原理或称从头算,即是在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 (归零)
,用批判思维去拆解现象中的不
合理的联系(解构)
,以此来找到新的更合理的路径的思维方式 (重构)。
模型结构

归零 解构 重构 检验
①基本的命题或假设
②不能被省略或删除
③不能被违反
ZERO DECONSTRUCtION RECONSITUTION CHECKOUT

模型结构推导
不能被省略、
删除、
违背




理论
大前提 所有人都会死
基本命题
①基本的命题或假设 三 基本假设
经验 形式逻辑 假设 ②不能被省略或删除 演绎法 段 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③不能被违反 论
结论 苏格拉底会死
观察

客观审视 客观审视 客观审视 客观审视

整合封装 A1 B1
why
实践输出
A2 B2


A3 B3 思
信息反馈 维
A4 B4

检验 重构 解构 归零
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
检验 整合 解析 怀疑
特斯拉案例

实践输出
特斯拉现在电池的 将这些元素优化重 将电池组拆分成最基础的材料组成部分 市场对电池组成
价格就变成了每千 组,当然还要加入 碳、镍-铝、其他用于分离的聚合物,在加 本的普遍共识即
瓦小时 80M 元 聪明才智 上一个盒子 一直就那么贵
信息反馈

第一性原理的漏洞:元起点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必然为真的那个点,但事实为并不存在一个必然为真的元起点,因为元起点本
身就是假设,即是说并不存在一个必然为真的真理,所有真理都局限于当时的环境而定,所以也就不存在必然为真的第一性原
理。
尽管如此,还是需要有一个假设的为真的元起点的存在。

总结:用他人已经证明的“公理”为基石才能跳出自己的局限重新认识世界,这也是找到自己“第一性原理”的唯一捷径。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4.奥卡姆剃刀理论
自然科学中,奥卡姆剃刀被作为启发法技巧来使用,更多地作为帮助科学家发展理论模型的
工具,而不是在已经发表的理论之间充当裁判角色。在科学方法中,奥卡姆剃刀并没有被当做
逻辑上不可辩驳的定理或者科学结论。在科学方法中对简单性的偏好,是基于可证伪性的标
准。对于某个现象的所有可接受的解释,都存在无数个可能的、更为复雜的变体:因为你可以
把任何解释中的错误归结于特例假设,从而避免该错误的发生。所以,较简单的理论比复雜的
理论更好,因为它们更加可检验。
原理结构

(避重趋轻)
(避繁逐简)
(以简御繁) 若一个事实 A OR B 选择简单的
(避虚就实)
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同时被两个理论(A/B)解释

举个例子

生活应用假设 医学应用假设

一个事实 A OR B 选简单的 一个事实 A OR B 选简单的

A: 大风把树吹倒了
B: 有两颗陨石,一颗撞倒
OR
了这棵树,然后又撞到另 被大风
树倒了
一颗陨石,陨石撞陨石就 吹倒的
当你听到背后有蹄声时,应该想到马,而非斑马。
消散了,抹去了自己的任
何痕迹。
证伪性标准
A: 受凉了
发烧了 退烧药
B: 病毒传染,
如新冠 ...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种 首先,要说简单或不简单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领域。建立确定实际的简单性的基本规
则比看起来要困难得多。
论点时,最简单的论据最有可能是正 其次,收集经验证据来证明简单性与真某相一样是具有挑战性的。这个想法可以追
确的。 溯到亚里士多德,完某美是简单性的基础,但实际上并不在科学中真某正起作用。

特别注意

内容补充:奥卡姆剃刀非单面刀, 而是双刃剑, 用好这种思维模型会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好则会割到自己。


通常解析:一般通常解析是比如前面说到:“当听到蹄声时,思考马而不是斑马,”就字面意思理解没有什么问题,某种程度上这是提高医治效率
的一种手段。
补充解析:
1. 奥卡姆剃刀并非直接套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套用错了,会割到自己。 其原理在于面对事实问题时,本质不变,象有万千中变化,砍掉多余的变化或
者扰乱心智的变化, 才能发现变化中的不变, 即事物的本质。
2. 奥卡姆剃刀在实际应用中,除了补充 1 外,
即深入思考 A 理论外,
还要把焦点转向思考 B 理论及 B 理论外(-A\-B)
的其他理论。

总结:「奥卡姆剃刀」表示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正确的。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決实质,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雜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
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 需求分别为:①生理 (食物和衣服),②
安全(工作保障),

社交需要(友谊),

尊重和⑤自我实现。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 前四个
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 1943 年马斯洛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
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

模型结构推导

实现梦想 Realize one's dream


Self-actualization 发挥潜力 Bring into full play
充分发挥自身潜 高 创造力 Creativity

能,实现自身理想 自我实现 解決问题


接受事实
Solve the problem
Accept the fact
5
级 自发性 Spontaneity

成 需 Esteem
道德 Morality

长 自我价值的肯定 自尊 Self-esteem

性 及他人对自己的

尊重需求
自信
成就
Confidence
Achievement
4
需 尊重和认可
尊重 Respect


求 Belonging and Love 求
建立情感联系及 情感 Emotion

爱与归属
归属
隶属于某一群体 基 家庭
Belong to
FAmily
3 相
并享有地位 友谊 FriendShip 对

本 Safety needs 次
安全 Safety
对安全、秩序、稳

健康 Healthy
定及免除恐惧、威 需 安全需求 资源 Resources 2

财产 Property
胁与痛苦 就业 Employment

性 求 Physiological needs 食物

Food
水 Water
满足最基本要求,
生理需求


Clothing
睡眠 Sleep
1
维持个体生存 性 Sex
空气 Air

需求的产生由低級向高級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级需求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需求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需求
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需求就逐步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低层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
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求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求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
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求取而代之。

自我实现
洞 自我实现
团 画大饼...
洞 尊重需求
察 身份感类产品
队 公平竞争
察 爱与归属

金银首饰产品 归属关系
市 质量安全产品
人 加薪安全
他 安全需求

场 衣食住行产品
员 作息时间
人 生理需求

需 管 行 基于人与人的差异,人与人在不同层次的需求量

求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價格=获得的满意度
从而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价值 理 针对不同人员的层次需求提供不同的满足机制
目的在于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为 不同,以及层次之间的互相结合,产生层次跳跃,比如
饿着肚子的画家,即是在生理与自我实现之间穿梭。

总结: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6. 反脆弱思维模型
反脆弱指在受到外部不确定性的条件影响时,让自身变得更好,从这种不确定性的条件中获
益。“反脆弱”比“坚韧”更进一步,具体指的是一些人和事物在面对冲击时,不但能够不受损
伤,还能从冲击中受益。 当暴露在混乱、压力、
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他们能逆势成长。
模型结构

A+B+C 反脆弱
A= 脆弱 脆弱的现象 如求穩、习惯舒適区
B= 坚韧
B A C= 不确定因素
坚韧 脆弱 脆弱的推手 推手本身也为脆弱
C A+B+C= 反脆弱 不确定因素 脆弱的根源 非线性,如事件干扰

举个例子

不确定性 顺势而为 借势反彈 不确定性 顺势而为 逆式成长

皮球 迎风火

金属球 玻璃球 烈火 烛火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确定因素 不确定因素
坚韧顽强 易碎易损 坚韧顽强 易碎易损
外部作用力 风
落地不变 落地易碎 风吹不灭 风吹易熄
01 02

03 04
不确定性 顺势而为 存活下来 不确定性 借势跃迁 获利增长

反脆弱 获利
心态 增长

坚韧 脆弱 坚韧 脆弱
心态 心态 企业 企业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确定因素 不确定因素
坚韧顽强 易碎易损 坚韧顽强 易碎易损
陷入洋流 经济寒冬
奋力前游 恐惧无望 企业存活 企业衰亡

如何转化
01 02 03
经验启发 根据自身 90% 10%
启发法 不拘经验 条件可能 否定法 不做什么 削减理由 杠铃法则 低风险 高风险
不教条化 分析实践 低收入 高收入

转 转 转 转 转
脆弱 反脆弱 情绪牵动 掌控情绪 恐惧 谨慎 痛苦 能量 不自信 新启示
化 化 化 化 化

总结: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变化,强者不是从来不失败,而是在挫败后仍然可以快速复原,而此所以靠的正是反脆弱思维。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7. 万物联系思维模型
事的描述促进了人们对时间概念的感知,物的变化促进了人们对空间概念的感知。这种以人
为点的连接关系即是万物联系思维,即世间万事万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些联
系是自然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人类通过模仿自然从而实现了人为的相互联系,其中又包含了
肉眼可见的联系和肉眼不可见的联系。这些连接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处处皆是,培养万
物联系思维,就如升维思维模型一样,跳出自动化思维才能创造新思维,同时也是找到系统解
決方案的捷径。
模型结构

人 自然属性的联系
INTERNET OF EVERYTHING 人为模仿的联系
MENTAL MODELS 连接 系统 大数据
肉眼可见的联系
万物联系思维模型
事 物 肉眼不可见的联系

结构拓展

全安需求 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


肉眼可见的联系 肉眼可见的联系 肉眼可见的联系
羊 自然联系 羊群 公司 人为联系 员工 丈夫 联系 妻子
肉眼不可见的联系 肉眼不可见的联系 肉眼不可见的联系
内在需求 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

模型运用

系统思维 创新思维

只看到点
01 点
局限于点 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要素重新组合
起来形成新事物的过程。

与 看到连接

联 建立连接 案例01
02 线

变 跳出局限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结构却组合成了

线
才看到线 10w+ 个汉字。
不同的汉字又能组合成诗词歌赋、雜文、小说等等不同
的作品,而这种笔画与笔画的联系、汉字与汉字的联系,便组成了新的
线 内容。
与 看到连接
线
联 建立连接
03 面

变 跳出局限


才看到面
1 2 3 4 5 6 7 8
撇 横 横 撇 点 竖 横折 横

与 看到连接 笔画与笔画的联系组成了汉字

联 建立连接
04 体

跳出局限

成 才看到体 案例02

... ...
乐高玩具 拆解 组合 新品
如何破某局?①反思、怀疑固有思维 ②广泛涉猎建立多元思维破某局 (元素不变,建立新的链接,就会产生新的创意)

总结:万物联系,万物并不孤立,如此,你又何必将你的认知孤立在一个点上,固步自封呢?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8.万物系统思维模型
系统思维源自生态学的概念,其把一切生物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样
才能完整地表述个体的发展规律。事实上我们遇到的每个问题背后都是一个复雜的生态系
统。系统思维,简单说就是把事物联系在一起看,当一个生态系统看,并看到其中的某种规律,
而不只看作是一个个相对孤立的个体。系统思维背后的根本逻辑是 “任何两个对象之间都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把各个相关的对象放在一个类似于生态系统的
体系中去思考,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完整的理解。
原子结构系统 可观测的宇宙
STRUCtURE OF AN AtOM

OBSERVABLE UNIVERSE
ELECtRON <10 CM
-16

电子
原子核
NUCLEUS ~10-12CM

质子(中子)
AtOM ~10-8CM PROTON(NEUTRON) ~10-13CM
原子 夸克
QUARK <10-16CM

基本结构

EVERYTHING SYSTEM01 整体视角看系统


系统
A
A 要素:系统组成元素
生物A1

食物
链B
02 找到主要的连接 態

MENTAL MODELS
B B B 连接: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思维

食物

链B
C
C 功能:作用关系的结果

3

03 看到其中之规律 A B A 生物A2 食物链B2 生物A2

系统运作

存量:是数据在系统要素中的累积 流量:是数据在系统要素中的流动 回路:是流量对存量的作用(增强回路/调节回路)

学后注重实践, 增强回路 实践 调节回路 学的越多,越发


实践后注重复 越加越加 越加越减 现自己懂得越
盘,越是复盘, 少,学海无涯,
越减越减 越减越加
复盘

输出

也越能够找到 所以要输出实
如滚雪球 如不倒翁
系学
反思

自己的漏洞,从 践,避免掉入纯

而更好的提升 统习 理论的坑。同时
自己的认知系 通过实践也可
统以及学习方 检验 复盘 输入知识 学习 检验 验证所学的对
式与实践方式。 与错。

举个例子
线性思维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狼是草原上破坏性最大的,所以要灭狼 系统思维 狼数量 羊兔数量 草数量 獭数量 蚊数量

A2 生态平衡系统
线性思维 (A1-A2) 着重于解 培养系统思维首先需要停
決现状,即表面问题,而不 狼 羊 兔 草 獭 蚊 止线性思维 (A1-A2) 思考问
能触达事物的本质,也就无 题的方式,跳出当前视角,
法解決潜在的核心根源问
题。
A B C D E F 去发现 A...F 之间的联系,并
从中找到规律, 此为答案。
A1

总结:系统思维,简单说就是把事物联系在一起看,看成链、看成网、看成生态系统,而不只看作是一个个相对孤立的个体。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19. 三脑理论思维模型
三脑理论 (Triune Brain Theory),也称“脑的三位一体理论”、“三合一脑”,是美国国家精神卫生
研究院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在 1970 年提出的理论。该原理认识到大脑结构是进化的产
物。人脑有三种物理脑系统,分别为网状脑系统、情绪脑系统、大脑皮层系统。 三脑作为人类进
化不同阶段的产物,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各自拥有独立的智能、 主体、时空感与记忆。
基本结构


LIMBIC BRAIN 控

NEOCORTEX(THE NEW BRAIN) EMOTIONS 类
古哺乳动物脑-情绪脑 八
RATIONAL THINKING 成
新哺乳动物动物脑(大脑皮层)-理智脑 REPTILIAN(THE OLD BRAIN) 以

DECISION MAKING 的

爬行动物脑-本能脑 为

结构详细

NEOCORTEX(THE NEW BRAIN) LIMBIC BRAIN


RATIONAL THINKING EMOTIONS
新哺乳动物动物脑(大脑皮层)-理智脑 管理 古哺乳动物脑-情绪脑
组成结构:左右脑+皮层+神经元 情绪 组成结构:下丘体+海马体+杏仁体
三脑位置:最外层(包裹哺乳脑) 管理 三脑位置:中间(包裹爬行脑)
控制内容:思考、分析、逻辑、想象、创造 控制内容:情绪、记忆、社会关系
当今年龄:250万年丨完善状况:22岁后成熟
逻辑 当今年龄:约2亿年丨完善状况:12岁后成熟
脑内占比:不及2成丨意识层面:显意识 脑内占比:与本能脑超八成丨意识层面:潜意识
运行状态:极少调用,响应速度很慢,功耗很 运行状态:触发后即刻反应,响应速度较快,功
高,旨在求真,关注客观真理,立足长遠 耗较低,旨在求归属感,关注社交关系,立足眼前
超我:智慧且懒惰丨控制能力最弱 自我:情绪冲动丨控制能力强
反应特点:01.用思维模型 02.有认知边界 反应特点:01.默认连续性 02.非黑即白

管理
REPTILIAN(THE OLD BRAIN)DECISION MAKING 本能
爬行动物脑-本能脑
组成结构:基底核+小脑+脑干 当今年龄:约3.6亿年丨完善状况:2岁后成熟 极低,旨在求存,关注环境威胁,立足
三脑位置:最基底 脑内占比:与情绪脑超八成丨意识层面:潜意识 当下丨超我:凭直觉丨控制能力最强
控制内容:心跳、呼吸、睡眠等应激反应 运行状态:24小时不停歇,响应速度迅速,功耗 反应特点:直觉反应(战斗、逃跑或呆住)

应用方法

一.主动提升理智脑,让理智脑觉醒成长 二.主动学习思维模型,拓展多元思维
01 立足长遠,主动走出舒适区 01 不去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多元知识的输入

02 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02 不对抗本能与情绪,与之和解,转为己用方为上策
03 保持耐心,坚持做有长期意义的事 03 不排斥本能脑与情绪脑,各有优势,取而用之

04 抵制诱惑,结合机会成某本思维模型,做出有利选择 04 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其驱动本能与情绪非取代

在一会议上,有一位女士非要查理芒格用一个词语说出他的成功之道,芒格回答:理性!芒格还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理性的思
想者,必須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必須跨学科学习,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思维模型”。

总结:人类大脑运行所遵循的准则是“能不用脑,就不要脑,该用脑时也不用脑”;这是进化的结果!尽管如此,也并非如此。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0.卡尼曼双系统理论
大脑有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缺陷,你可以理解为进化的副产物,大脑的目的是求存而非求知,对
于外界的环境,符合最小作用力原则,能不动脑就不动脑。卡尼曼双系统思维模型重点讲述人
们的大脑如何在直觉和理性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做出判断,如何充分利用与智力无关的理性
进行重大的选择。如此了解我们的大脑,并合理的使用,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更
好的做出选择。
基本结构

THE 2 SYSTEMS
系统 1-快思考 系统 2-慢思考
System 1-Fast Thinking System 2-Slow Thinking

结构剖析

快 System 1-Fast Thinking System 2-Slow Thinking 慢


系统 (
1 默认模式) 猛张飞 懒诸葛 系统 2
(备用模式)
直觉本能 快速的 缓慢的 理性思考

百分之 95 百分之5
自动的 演绎的
平行的 系列的
基于习惯经验的 基于规则非经验
容易出错的 不容易出错 用于特定问题
持续扫描我们的环境
不耗费资源的 耗费资源的 仅在必要时使用
冲动的 犹豫不决
需要努力分析推理
速度快但较容易出错 内隐的(无需反省) 深思熟慮的
解決復雜問題鍛煉自我控製
条件反射的 逻辑推理的
只觉得 理性的
通过快捷键轻松工作 速度慢但很可靠
情绪的 结构化
系统 1 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 系统 2 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
控制状态。 统 2 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案例参考

确定两件物品孰遠孰近 赛跑时随时作好起跑准备 大
经 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 关注马戏团里的小丑

验 将短语“面包和……”补充完整 在一间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 19×25
判和 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厌恶的表情 寻找某位白头发的妇女 分
断记 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 搜寻大脑记忆,判定声音是否表达惊喜 析
依忆 回答 2+2= ? 保持比平常快的步行速度 解
据作 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 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 决
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 数出文章中某页字母 a 的出现次数
告诉某人你的电話号码 问
为 下象棋时看出一步好棋

理解简单的句子 比较两款洗衣机的总体功效

应用方法

01 自我提示假设失败 02 旁观者纠正系统 1 的快思考 03 系统 1 反应快但不耐久,有意中断,


回归理性

总结:放慢思考,主动开启系统₂,对系统₁理性检验,从而弥补系统₁的漏洞,减少直觉产生的偏见和错觉。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1.冯诺依曼思维模型
冯诺伊曼思维是将一个复雜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简单的单元,然后将简单的单元重新
组合成具有某种意义指定属性的大问题。
由以上定义可知,该模型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把
复雜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细节;二是把一个个小细节组合成具有某种意义的大问题。

VON NEUMANN
基本结构

输入设备 存储器 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 将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
存储器 程序丨数据
处理单元 执行指令 键盘丨鼠标丨扫描仪 处理单元 显示器丨打印机丨磁盘

MENTAL MODELS
ALU REG
控制单元 指令执行的顺序
输出设备 将执行结果送出计算机外
拆解 控制单元 PC 重组
数据信号 控制信号
CPU

拆分≠拆解

拆分是将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单独被分开 拆解是将整体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简单事情
拆分公式 整体 =A+B+C+··· 拆解公式 整体 =A×B×C×···
举例子 举例子
01


肩肉 肋排 西冷 臀肉 上外侧后腿肉 01

健康值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SIRLOIN
CK

SIlVERSIDE
TopSIDE

02
RUMP
NE

RIB
销售额 顾客数量 转化率 客单价

CHUCK
颈部
前胸肉 BRISKET 03

SHANK
FLANK
拆 游戏 情绪 体验 核心玩法 目标规划


SHANK

腹肉 牛腱

拆解决定了分类的范围、方式。即问题的本质,根
02
本原因是动态而系统的,同时还要符合使用者的
游 戏 主线关卡 竞技场 技能设计 价值。

物理层面的拆分,主要用于解决构造上复雜的事物 系统层面的拆解,主要用于解决原理上复雜的事物

重新组合

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系统要素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新事物、新系统的过程。

互联网 + 互联网 传统行业 婴儿保温箱 玻璃盒子 恒温系统 思维模型 模型概念 认知图形

“互联网+” 简单的说就是 “互联网+传统 19 世纪 80 年代前,法新某生婴儿的 S 亡率 大家所看到的思维模型图是在个人认知基


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和 非常高平均每五个新某生婴儿中就一个在学 础上用图形+文字的形式把模型概念讲述
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 会爬行之前夭折,他们大多因为体温过低,于 给大家,两种系统的结合并非易事,认知层
某合,即是两个不同系统的重新组合创新。 是一个系统组合的创新拯救了这一切。 面与表述的准确度必須成正比。

总结:该模型的本质是“拆”与“组”,“拆”要拆解(找到问题本质),而非拆分。用错了“拆”,也就用错了“组”。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2.三层解释思维模型
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或水平:体验、解释和分析。但要记住,这种分类是人为
的,只是为了重点突出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尽管分析处在思维过程的最高点,但三层模型是循
环往复、不断变化的,有时人们为了进一步确认会从分析水平返回到经验水平,也会根据对新
信息的分析重新修正原来的解释。人们决不会只有单纯的经验或分析。
模型结构

01

THREE-LAYER 经验层

解释层
Experience

Interpretation 循环往复 经验层 解释层



分析层

EXPLANATORY
02
抗拒 不断变化 碍
03 分析层 Analysis 事物表面 事实左右 目的 本质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结构拆解

01
02 经验层 01
02 解释层
03 EXPERIENCE 03 INTERPRETATION
直接经验 经验层是第一个思维 依据事实 解释层是第二个思维
层次,我们只描述自己 层次 , 解释层需要我们
的经验而不是试图理 努力去弄清楚经验的
经验层 解它们。 解释层 含义是什么。
间接经验 偏离事实
举例子 举例子
01 在工作面试中,我被拒绝了。 01 我没有获得这份工作是因为我没有熟人
02 当我离开教室时, 马克为我开门。 02 马克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他认为女性太弱小,自己开
03 在米国, 克某隆人类是违法行为。 门费劲
04 尽管黑人仅占美国人口的 12.9%,但却占囚犯数量的 03 如果克隆人类是违法的,
那么它必定是不道德的
45%。 04 黑人在囚犯中占据这么大的比例是因为黑人男性天生
05 在 2004 年的总统选举中,只有 58.4% 有资格的美国 比白人男性更暴力
选民进行了投票。 该比例在 18~25 岁的年轻人群中甚 05 美国年轻人在选举中不投票是因为他们对政治不感兴
至更低, 仅为 41.9%。 趣

审视自己
01
02 分析层 分析层
分析层是第三思维层
次,需要我们提高自己
的思维能力审视自己
03 ANALYSIS 审视他人 与他人对经验的解释。

举例子
01 我没有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我没有熟人,
面试技能不足,还是没有达到这份工作所需要的条件?
02 马克为我开门的目的是什么?
03 为什么克隆人类是违法的?是否在某些情况下,克隆人类是可以被接受的?
04 有没有证据表明黑人男性天生暴力倾向更强?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黑人男性比白人男性受到的歧视更多?有没有其他因素能够
解释黑人男性在囚犯中的过高比例?
0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尤其是年轻的美国人,不参加投票选举?联邦政府的选举投票是不是应该像有的国家那样实施强制
措施?会不会是候选人的原因?

经验层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我们会制造一些 七 回 引 陈 无 从 思 分
障碍使自己固守的观点免受争议。抗拒对批判性思维起着阻碍作 个 避 起 词 众 想 散
解释层
分析层
抗拒 用,它被界定为“运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这种机制是僵化的、冲 阻 问 愤 滥 心 斗 注
动的、适应不某良的和不加分析的”。 碍 题 怒 调 知 理 争 意

总结:该模型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在于三层模型的循环往复于不断变化,任何模型都是如此,并非固定不变,切记。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3.损失规避思维模型
损失规避是人们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又称作损
失厌恶。损失规避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是不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
恶;当涉及的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模型结构
LOSS AVERSION
MENTAL MODELS 快乐
损失规避思维模型
PLEASURE
SMALL
LOSS AVERSION
100$ 100$
获得损失时
产生的痛苦
获得收益时
带来的快乐
PLEASURE
人们获得损失时产生的痛苦,遠大于获
得收益时带来的快乐。
小乐趣
LOSS GAIN

MENTAL MODELS
2~2.5
损失 获得

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收益带
BIG PAIN
来的正效用的 2 ~ 2.5 倍。 大痛苦
损失规避思维模型是指在我们处理问题、
做决策时,要明白自身会有损失规避心理 PAIN 2× GAIN
的存在,然后有意识的去避免放大损失描 痛苦
述的行为,从而让决策更客观、准确。 LOSS

应用例子

01 1979 年,心理学家 KahnemAn 和 Tversky,


用实验证实了亚当 · 斯密的观点,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损失规避。具体的实验过程是: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实验中,A 选项和 C 选项最终手中持有现金是 1000


被实验团体先行持有 1000 单位的现金 同实验团体先行持有 2000 单位的现金。 或 2000 的概率都是 50%。相对的 , 选项 B 和选项
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D 最终手中持有的现金是 1500 的概率是 100%。即
A.50% 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 2000 C.50% 的概率损失 1000 单位现金 是说 , 当人们面对收益时 , 愿意选择确定的收益 ,
B.100% 的概率将持有的现金增加为 1500 D.100% 的概率损失 500 单位现金 但面对损失时 , 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 , 以规避损失。
此实验中,被实验团体的 16% 选择了 A,84% 选 此实验中,同实验团体的 69% 选择了 C, 不管是选择确定还是不确定的几率 , 人们的目标都
择了 B 31% 选择了 D 是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02 03 在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场景中,在做手术前对患者
促以 说的话,对同一个患者选择下方中的哪一个选项 本质上是一样
销旧 会更让人安心。 的,但后者说法
损失规避 政换 选择手术的可
策新 能性更高,会比
OLD PHONE NEW PHONE OLD PHONE NEW PHONE 讲手術的成某功率是 90%
转换损失 前者更让人觉
手术失败率是 10% 得安心。
旧手机
扔掉可惜
很喜欢
新款手机
回收旧机
转为折扣 + 补加一部
分新费用

如何规避

01 决策时做好数据分析,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景。 02 不看一时,看长遠。 03 调整判断依据,做好最坏的打算,降低期望值;


对于自身面临决策问题时,尽可能通过理性客观的 股市当中的损失规避也很明显,尽管股市也曾有过 从最坏的情况到次坏的情况,这时人的心理认知会
数据分析决策所造成的后果来衡量风险;对于他人 大涨的时候,但是在股市赚钱的人依然寥寥,原因就 从“损失”变为“获得”,緩解损失带来的痛苦。同理降
可将同一个问题,通过描述让“损失”变为“获得”来 在于股市的波动过程中,上涨舍不得卖掉,下跌的时 低期望值,也会让人实际的收益增多,认知由“损失”
引导他人做决策。 候才卖,不断遭受损失最终亏本。 变为“获得”。

总结:我们处理问题、做决策时,要明白自身会有损失规避心理的存在,然后有意识的去避免放大损失描述的行为,从而让决策更客观、准确。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4.替身决策思维模型
替身指的是替代别人的人,对本体而言,指替代本体的人。生活中则是模拟决策人所处的环境
及其背景,去做决策的场景代入法,让替身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思考过程,此时你就是决
策者,你需要对这个决策背负责任和义务,也有相应的权利并为此做出决策。简言之替身决策
思维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或换成特定角度去做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
模型结构

SURROGATE DECISION
SURROGATE DECISION 思维路径
替身 OR 分身
MENTAL MODELS
替身决策思维模型
1
B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MENTAL MODELS
A B 3
ME SHE
2

举个例子

立场不同 少说多做 懂得换位思考很重要


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
提供的价值不同, 很多事情只是窥见一 闻名于世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某一年需要聘请一位秘书,
斑不妄下结论,用替身思维模型 ( 或系统思维模型 ) 破自己所执着。 于是在几家报刊上刊登了招聘广告,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般飞来。

秘书本身 A B 秘书替身
A B B 拿破仑希尔

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 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牧人捉 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秘书的广 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引来


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
绵羊和奶牛讨 你们,只是为了刮你们的毛和挤牛奶, 告,我希望可以应征到这个职位。我 成百乃至上千封求职信,而我相信您
厌猪的嚎叫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 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今年某某岁,毕业于某某学校,我如果 的工作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
捉去,
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能荣幸被您选中,一定兢兢业业。 时间来认真阅读。

绵羊奶牛如是说 猪听后如是说 大多数信件 其中一份信件

如何应用

位置感知,在 NLP 心理上指的是,试着换个“位置”,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NLP 位置感知 和感受、态度。而这样的“位置产生观点”,称为“感知位置”。如下介绍五个感知位置:

01 自我位置 02 对方位置 03 抽离位置 04 体系位置 05 宇宙位置


①凡事以自我为核心 , 更关 ①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 ①客观保持中立,是旁观者、 ①以系统或制度为出发点,并将系统或 ①超出时间空间的限製与制
注自己的思想感触和需求。 想,体会他人感受,有同理心 局外人的立场 制度的利益和运作方法作为待人处事和 约,有神明般的永恒智慧眼
②用以自我意识、发觉、反思 ②采用对方观点,这是同理 ②用来检验整体平衡并做理 决议的依据 光 ...
反省和自我探索。 心与亲和感的基础。 性的客观的分析 ②此为同化合一即团队和机构的基础 ②可供灵性意识的发展
③在这个位置的人易损人利 ③在这个位置的人容易太在 ③在这个位置的人会过于理 ③在这个位置的人教条、思想僵化,往往 ③在这个位置的人不食人间
己 , 忽略他人情况和感受。 乎他人想法或牺牲自己需求 性,缺乏人情味 是为顾全大局而牺牲自我的人 烟火, 疏忽事实

NLP 讲求灵活弹性,对相同事物要有多种不同观点,并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予以尊重。灵活移动感知位置,有助发展意识的弹性。善于移动感知位置,拥有多
重观点,让人行动有智慧,因为各种不同的观点,互相补充配合,可以增加更多资源,更多选择,使人不致于陷入僵化贫乏的困境里。
01 02 03 04 05
请轮流坐在 假设在自我位置 假设在对方位置 假设在抽离位置 假设在体系位置 假设在宇宙位置
五把椅子上 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总结:替身决策在开拓思维、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生活困惑方面是一个极为好用的思维模型,结合NLP位置感知,去规避生活之不易。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5.多维视角思维模型
多维视角是除了用自己本能的、固有的、传统的视角看待问题以外,还可以用 360 度 (时间空
间角度)其他人的视角,如上篇所讲的替身决策思维模型,又或之前讲到的 101010 思维模型、
六顶帽思维模型、升维思维模型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多维视角即是站在他人的视
角、对立面的视角、特定方式视角重新看待问题及定义问题。
模型结构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MENTAL MODELS 高度视角
多维视角思维模型

MULTI-DIMENSIONAL
E F

过去视角 A PERSPECTIVE B 未来视角

MENTALDMODELS G H... ... 物理位置视角


深度视角 系统位置视角

举个例子

换个角度看问题 化解烦恼的利器
A CHANGE OF PERSPECtIVE A WEAPON TO RELIEVE TROUBLE

1934 年,罗斯福家中失窃,朋友闻讯后马上安慰
他,劝他不要太在意。他回复说:“亲爱的朋友,
谢谢你来安慰我, 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
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 而没伤害我的生命;
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 而不是全部;
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 而不是我。

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子?这取决于你站在什么样的位置去看待,生活中当我们的 罗斯福先生就是通过多维视角的思考方法去面对问题的,其自我疏导能力不得
意见跟别人的不同时,不妨换一个角度重新看看,也许我们会看到与之前不一样 不让我们佩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我安慰,这种多维度看问题的能力也非常值
的“大象”,
继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对方,提升自己。 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六顶帽思维模型 SIX THINKING HATS

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即六种不同的思維方
式,六种帽子即可獨立使用,亦可系统的灵活
的组合使用,对于思維方式而言没有绝对的 管理丨控制 中立丨客观 直觉丨感情 正向丨希望 负向丨谨慎 创意丨创新
使用顺序。 指挥帽 信息帽 情感帽 乐观帽 谨慎帽 创新帽

如何应用

替身思考将我们探寻问题的角度划分为五大部分,多维思考实则是包含这五大部分,并且将视角迁移到了时
多维思考模型 间和空间,物理与系统等方面深入的探索,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同时帮助我们做出最好的决策。

01 反思反思反思 02 保持客观视角 03 保持开放心态 04 主动改变视角 05 主动复盘反馈 06 学而时时习之

总结:多维思考模型可以从物理位置视角看问题,同时还可以从时间空间的系统维度跳出物理位置来帮助我们做出最好的决策。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6.局部、全局最优思维
LOCAL OPTIMAL SOLUTION(局部最优解)和 GLOBAL OPTIMAL SOLUTION(全局最优解)是数学
中的两个概念。局部最优是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最优,或者说解决问题或
达成目标的手段在一定范围或限製内最优。全局最优是针对一定条件或环境下的一个问题或
者目标而言, 若一项决策和所有解决该问题的决策相比是最优的。
模型结构
LOCAL OPTIMAL SOLUTION
A GLOBAL OPTIMUM
全局最优

FITNESS
AND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MENTAL MODELS

LOCAL OPTIMAL
B
C SOLUTION
C
LOCAL OPTIMUM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

AND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模型公式: 局部最优
01 B 不一定是 A A 一定是 B

MENTAL MODELS
1
C 不确定时,若无法找寻到 A ION
02 ENS
可依据当前 C 的条件寻找 B DIM
局部最优不一定是全局最优
03 B 确定后通过叠加升级 B A 全局最优一定是局部最优

DIMENSION 2

举个例子 C 不确定时,若无法找寻到 A
可依据当前 C 的条件寻找 B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之间有一段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对话, 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C,A 通常情况下并不会自己跳出来,甚至可以说 A 并不完全
这段对话可以对应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 存在或者即便存在也很难找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需必須去找最优解,不如后退一步,在
C 确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去寻找局部最优解。

什么是爱情? WHAT IS LOVE? 什么是婚姻? WHAT IS A MARRIAGE?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选
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去麦田摘一 一棵最好的树做圣诞树,条件:
颗最大的麦穗回来,条件: 01. 也是不许回头
01. 不许回头 02. 只许选一次
02. 只可摘一次 这次他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
柏拉图空着手出来了,他的理由是, 却有点稀疏的杉树回来,他的理由
B 看见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 B 是,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
B
的,一次次侥幸,走到尽头时,才发 B
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
现还不如前面的,于是放弃。 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
苏格拉底告诉他 :“这就是爱情。”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B 确定后通过叠加升级 B A
当你选择了手中的那束花,坚定信念不后悔、不动摇,这便是你在这朵花上的某种叠加,或情
WHAT IS HAPPINESS? 感、或信念、
或方向,
叠加升级的并非是这朵花,而是我们自己对执着的放手。
柏问苏什么是幸福?苏叫他去田野摘一朵最美的花回来,条件同上;柏带回一朵美丽的花,他说:“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路上
什么是幸福?
虽然发现更美的花,但我没动摇也没后悔,事实证明,花至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
苏格拉底告诉他 :“这就是幸福。”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在增强人类抵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但随
如何应用 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产生了耐药性强的细菌,原先的局部最优解已不是最优解了,所以现今有大
量的科研人家进入该领域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寻找其他路径对其进行升级叠加或迁移替代。

明确局部最优解的范围 叠加升级或迁移局部最优解
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世界上唯壹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此为洞悉万物的规 在明确自己的圈圈之后,刻意练习,叠加升级自己的圈圈,这是一个破圈
律。
因此基于自身条件的可能去做事之前,首先就是明确自己的圈圈。 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并非替换,而是迭代,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叠加升级。

总结:生活中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我们只需要明确自己的局部最优,在此基础上只需要扩大、叠加升级或迁移局部最优解方可。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7.不平衡性思维模型
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发展,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
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平衡性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
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因此,矛盾
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模型结构

UNBALANCEDNESS
UNBALANCEDNESS
MENTAL MODELS
人生系统即为矛盾群的组合

MENTAL MODELS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空间

时间

不平衡性是 普 A -A A ... ...


非 匀 速 的、 遍 快 慢 快
... ...
矛盾的、不
穩定的系统

A B 律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举例应用

空间维度的不平衡性 时间维度的不平衡性
APP CONtRADICtION
APP
矛盾群

CONtRADICtION GROUP
A B

空间维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人文、地理位置等(多种矛盾 时间维度的不平衡性即事物自身随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个
群的交织重叠)便会形成个体或组织、国家的发展延遲、进而形 事物从诞生到发展、应用、普及,都包含这样一个过程,比如孩子
成地域差异,即空间维度的不平衡性。 如上图,中国互联网技术 长身体,某个阶段会长的快一点,某个时间段会长的慢一点,都
及部分 APP 的发展源头在美国。 是事物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之二八定律 不平衡性之木桶理论 不平衡性之平衡循环

20 80
*老木桶理论: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 A -A A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
决于最短的那块,
即补短板,求平衡。 *如家人、朋友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从利
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
生活中不必追求完美,不必苦苦追求所有的机 *新木桶理论:没有必要把木桶的每
会,只要把握关键的 20%,就能获得成功,所 一块都做强,而是在有”完整桶“意识 *个人成长过程中,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
以,二八法则又称为“最省力”法则。 的基础上,把一块木板做强。 学习态度发展,从知到不知再到知的过程。

万能公式:学而时习之(学+思+习)
学 思 习
《论语》中讲的学,即主动觉察效仿之意。学的目的是 主动学后的思即是反思、反省、思考,觉察矛盾所在, 为练习(刻意练习)
、实践(及时复盘反思),知行合一
思,不是一味效仿。主动觉察不平衡性,觉察矛盾所 思考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致用,矛盾所在,机会所 才能学以致用,矛盾是常态,不要盯着矛盾,而是跳出
在。 在,正反视角才能帮助我们学以致用。 来看矛盾,才能用好矛盾。

总结:在不平衡性思维中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矛盾是常态,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机会。巨石崩裂时,有人看见了恐惧,有人看见了光。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8.破界思维模型
古语称“田边谓之界”,界限即为物理层面的一种划分标准,那么在精神层面同样可以用“界”
来划分。可以是能力场域、价值边界或是原有的、固有的认知边界。破界思维模型指的是跳出
原有的认知系统或能力场域,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探索
自我,提升自我的思维模型。
模型结构

UNBALANCEDNESS 破界模型思维路径
MENTAL MODELS A 原有的、固有的认知系统

BREAK THE BOUNDARY


THINK OUTSIDE A- 对内反思(反思意识觉醒及主动反思原认知)
对外实践假设(主动跳出固有认知)

THE BOX A+ 通过实践假设扩展原有认知


跳出固有 固有认知

MENTAL MODELS
跳出固有认知在盒子外面思考

跳出边界思考丨你的边界外面
是他人的边界丨是组织的边界
A- A 边界成长 A+

国与国的边界丨是成长新边界

举个例子

前讲过第一性原理提到埃隆·马斯克的思維方式,当我们将其公司连起来看的时候或许你会看的更清晰
反思 编程
太空 + 火箭 能源 + 交通 光能 + 发电 运载 + 轨道 人工 + 智能 脑机 + 寿命 运载 + 隧道 卫星 + 通讯 光能 + 通讯
固有 物理
SPACEX TESLA SOLARCITY HYPERLOOP OPENAI NEURALINK BORING STARLINK MODEL π
认知 经济
人类星际文明中所涉及到的航天、运载、能源、交通、通讯等重要领域,都被其九家公司涵盖到了。

稀释原有的价值观,并将理念普世化,再反射到商业运作上

· 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吗? 主动反思 假设实践 · 智能手机出现了


· 书店只能卖书吗?
主动反思 自己固有 实践反馈 · 茑屋书店破了自己的边界
· 我只能做我现在的工作吗? 固有认知 边界清晰
认知边界 复盘反馈
增长边界 · 如上方马斯克的例子

· 手机还能增加场景吗? · 手机可以多元化
· 书籍是内容的载体,载体可以换? · 书店不仅仅只能卖书
· 我可以尝试其他那些工作? · 能力越强,
边界越大

应用:两反一实
反思 实践 反馈
反思是破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主动的反思意识的存 主动的反思意识一旦准备好后,接下来就要依据目标 实践的目的在于试错,没有一步到位的完整的规划,
在,谈不上破界,所以主动的反思意识一旦觉醒后,才 进行假设推导与实践,如同茫茫黑夜中你需要一根长 把握好大方向没错,接下来就是要小试错,根据反馈
能做破界的准备。 木棍来帮你探寻前方的路。 回来的信息调整修改自己的方向。

总结:边界意识是自己给自己画的地变为牢,人们习惯于此,在于边界内是全安的,如井底之蛙、三季之虫,破的前提在于主动觉醒。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29.非线性思维模型
非线性思维是指一切不属于线性思维的思维类型,如系统、直觉、模糊思维等。它很可能就会
不按逻辑思维、线性思维的方式走,有某种直觉的含义,是一种无须经过大量资料、信息分析
的综合非线性系统遠比线性系统多得多,客观世界本来就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一种近似。对
于一个非线性系统,哪怕一个小扰动,象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改变,都可能造成系统在往后时
刻行为的巨大差异。
模型结构

NON-LINEAR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单向的、均匀单一的、套用经验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 ...

MENTAL MODELS 非线性是一种更加接近自然、客观本来的、反应世界本质的思維


线性思维 非线性思维

举个例子

线性思维公式:若A则B 非线性思维公式:若A则非B
+Y y=ax+b
VUCA 乌卡时代
4

2
线
1 性 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MBIGUITY
+X
只 易变 不确定 复雜性 模糊性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x 作为初始条件发生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结果 y 发生变化 非
线 竹子定律 帕累托法则

简单类推 即简单拷贝过往经验推断未来 的
一 20%
的收益
举例子:不知老师做思维模型做的还不错,我做也一定做的不错 种 60cm 占据80%
特 的时间
殊 30cm
简单归因 即用已知结果得出单一原因 80%
形 5cm 的收益

举例子:不知老师做思维模型做的还不错,他应该是美术有基础 式 占据20%
的时间
1 2 3 4 5 6
局部归因 即用已知局部总结于整体 竹子前五年仅仅长几厘米,但从第五年开 在二八定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并非你 80%
始,竹子的生长能以每天 30cm 的速度疯 的收益会消耗你 80% 的时间,事实并非如
举例子:不知老师是山东人,他肯定身高在一米八以上 长,
六周时间就可以长到 15 米。 你所想。

思维层面 - 非线性思维更多的是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潜意识的活动更接近客观事物,更真实。
因果层面 - 线性思维只认同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认为一因一果,微因微果;而非线性思维则认同复雜的非线性因果关系。
数学层面 -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边缘的网状结构。

如何应用

保持终身学习 保持开放心态 保持尚拙精神


事物的发生、发展是复雜多变的,是非线性的,线性思 辽阔,如一只空杯,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认为我们是一 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 曾国
维只是非线性中的一条“线段”,线性思维看似可靠, 只满的杯子,似乎我们已经学富五车,这是人性中的 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
也仅仅是你认为的主观可靠,片面、局限。因此要想了 自以为是,是自以为的神性状态,殊不知山外有山,人 胜过机巧。当然你我非曾国藩,结合自身条件,该拙则
解更多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坚持终身学习。 外有人,卸掉假大空的神性,
实事求是,保持开放。 不巧,
该巧则不拙。 凡事拙先巧后,
规避捷径。

总结:线性思维是非线性思维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形式,因为放大非线性必然会得到线性的存在,这层关系说明两者并非对立、而当互存并用。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0.自催化思维模型
自催化是指不添加催化剂,而由反应产物起催化作用的反应。该类反应的特点是起始阶段反
应速率较慢,随后反应速率逐渐加某快,最后速率再次变慢。自催化反应是指反应物本身具有
催化作用,能够加速或减慢反应的进行的一类反应。如火药热分解产物 NO2 即可对该反应起
到自催化作用;我们常接触到的白酒、醪糟的发酵也是典型的自催化反应。
模型结构

起始速率较慢,随后加快又变慢

AUTOCATALYSIS
B
B C A B

浓度基数小 浓度基数大 浓度基数大 浓度基数小

反 反 反 反
反应物 影 应 产物 影 应 A 反应物 影 应 产物 影 应

MENTAL MODELS
响 速 响 速 响 速 响 速
率 率 率 率
浓度降低 浓度提高 浓度降低 浓度提高
C
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反应速率随着产物浓度的快速升高而增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自催化反应的三个特点

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的产物 反应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最大 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会经


01 02 03
满足初始条件,促使反应开始 反应速率 过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

举个例子

芒格说 :“迪士尼是自催化的完美典范!” 流行性网络效应


更多司机 司机供给

IP影+ IP+ P+
整体发展模拟
MORE RIDERS RIDER SUPPLY
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外延产
生的生活、娱乐等衍生品 电 电影 I 影 IP
+ +
电影 IP影 IP+

迪士尼乐园
电 影 每小时更多的乘坐次数 更多流动
IP的跨界授权 电 司机的收入潜力也更高 MORE
LIQUIDITY
更少的等待时间车费
... ... LOWER WAIT
6 MORE RIDES PER TIMES AND FARES
... ... 5
4
HOUR AND HIGHER
EARNINGS POTENTIAL
3 FOR DRIVERS
2
自催化路径1 更多车手 MORE RIDERS

IP+ 电影满足初始条件后促使销售反应开始,随后在最大反应速率前或最大 · 更多的司机就能覆盖更大的的服务面积 / 占有率


反应速率时加入衍生产物 (如迪士尼乐园、购买电影衍生品),来引发新的自 · 更大的面积 / 占有率可以让司机接单更迅速
催化路径 (或增加另一条自催化路径),以此实现可持续自催化。 · 高效率的接单使客户体验好, 所以需求更多

如何应用

终身学习丨扩展视野 主动觉察丨开放心态 坚持实践丨复盘反思


芒格先生说要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要了解新发 主动去觉察,才能看清事物发展的趋势,才能去遵循 学习很难,难在坚持去实践,难在坚持去复盘,更难在
明、新技术,要了解人性等等,柯达和诺基亚就是前车 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解当下自己的位置,当今时代,世 管理好自己去主动跳出线性的固有思维系统,坚持不
之鑒,保持终身学习,去扩展自己的视野,才可以洞察 界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时 应当像木头,而应灵活对待,如此才能持续的在知识
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刻给自己的“觉察”更大的空间。 方法与实践落地上面反反复复的打磨、反思、成长。

总结:自催化思维模型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去实现自我快速成长的模型,如自己的兴趣,利用自己的兴趣去主动催化激发我们在某领域的成长。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1. 优先排序思维模型
优先排序思维模型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世上万事万物均有其根本的因,也有末
端的那个果,在面对因与果、根与末的时候,孰先孰后、孰因孰果尤为重要,同时还要思考一点
即自身条件的可能,任何事物的本末与因果都以结合自身条件的可能去运用与思考。优先排
序即是让我们能够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
上,这样可以做到未⾬绸缪,防患于未然。
模型结构
难易程度 重要程度

隐藏的
PRIORITY ORDERING 紧急 不紧急

1 2
紧急重要困难事项
MENTAL MODELS 01
紧急重要容易事项

IMPORTANT

要 重要不紧急困难事项
01 IMPORTANT AND URGENT MATTER 02
重要且紧急事项 紧急程度
重要不紧急容易事项

02 IMPORTANT BUT NOT URGENT


重要不紧急事项
03 URGENT MATTERS OF NO IMPORTANCE
紧急不重要事项



3 4 NOT IMPORTANT
03
紧急不重要困难事项
紧急不重要容易事项

不紧急不重要困难事项
04 IT'S NOT URGENT OR IMPORTANT 04
不紧急不重要事项 URGENT NOT URGENT 不紧急不重要容易事项

举个栗子

水烧开了,孩子哭了,电话响了... 石头、沙子、水...
01 02 03


01 家里的开水壶烧开了,不及时处理就会溢出来 讲者手拿空杯子,先往杯子里放石头,放满后问大家这个杯
02 自己的孩子睡醒了,哭着要让你抱,很可能需要换尿布 子满了吗?人都会下意识回答满了。讲者再往里面放沙子,
03 家里的电话响了,不知道是谁打来的,很可能有急事 放满沙子讲者问大家满了吗?之后讲者往杯子里加水 ... ...
引申参考:大脑更喜欢即时反馈、不费劲的事情,既然如此,将学习这件 引申参考:倒推思维——以假设结果倒推完整路径,并审核正推路径节
费脑筋的事习惯化、输出学习内容以至其不在费劲。 点的犯错几率,从而结合自身条件与优先排序模型来推导你的行动起点。
这个栗子大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娃的朋友们会经常面对的事情,事实上在讲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优先排序思维模型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更好的
卡尼曼双系统思维模型的时候讲过,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去做不费脑筋的事情, 帮助我们去安排我们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在这个纷繁复雜的时代,顺序很可能会
或者是能够得到即时反馈的安排,比如玩游戏、刷刷视频 ... ... 成为与他人拉开距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巴菲特曾给其私人飞行员弗林特介绍过其确定优先次序的三步走策略
巴菲特让弗林特写下他的前 25 个目标
01
02 他让弗林特选出前 5 个
03 不管怎样,这些事情都不应该引起你的注意, 除非你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前 5 个目标

应用参考
01 02 03
写出你当前想要实现的多个目标 运用优先排序明确你的 “5 个 ” 目标 完成目标前,不考慮其他任何选项

总结:优先排序思维模型,即依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等四个维度来审视问题,以此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决策!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2.黄金圈思维模型
西蒙 · 斯涅克说:“世界上所有伟大的领袖和组织,无论是苹果公司,马丁 · 路德 · 金,还是莱特
兄弟,他们的思维、行动和沟通方式都与其如出一辙,而与其余所有人都完全不同。 我所做的只是
将其编撰归类,它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观念——黄金圈思维模型。” 黄金圈法则,黄金圆环
(GOLDEN CIRCLE)、黄金圈法则、黄金圈理论,即 WHY-HOW-WHAT 法则,在我们解决问
题、做决策、 与人沟通时请先说明原因,之后再说怎么做和做什么。
模型结构

GOLDEN CIRCLE 做什么 表象丨成果 理性丨分析丨事实 新皮质


MENTAL MODELS
怎么做 方法丨路径
黄金圈思维
本质丨目的 感性丨行为丨决策
为什么
边缘系统
WHY
由外向内 普 非 由内向外

易受干扰 遍 凡 内驱力强


思 HOW 思 脑
盲目低效 维 维 精准高效 结
WHAT 构

举个例子

苹果公司与客户的沟通方式 甲壳虫教科书级的广告文案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why Lemon. 次品

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不断把我们的产品
设计得精美、简单、界面友好。 how 我们不允许有次品,即便像仪器板上放置
雜物处的镀铬有些损伤是一定要更换的 why
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去检查甲壳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出了最棒的产品。想买
一台吗? what (每天生产 3 千辆甲壳虫;而检查员比生
产的车还要多)。
how
我们剔除了柠檬(注 : 残次品);而你们得
我们做最棒的产品,
友好,
设计精美、
你想买一台吗 ?
使用简单、
界面
其他公司 到了李子
(注 : 合格品)——甲壳虫 what
启示参考

启示一:以终为始 启示二:由内向外 启示三:循环提高

思考问题从“为什么”开始,通过“挑 从“为什么”找到新目标;再研究“怎 从“为什么”、“怎么做”到“是什么”,


战现状、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从而 么做”;然后通过 “是什么” 明确结 不断设定新目标、完善新思路、发展
实现创新与发展。 果,落地实施。 新成果,闭环优化、循环提高。

总结:黄金圈思维模型是一个帮助我们看清事物本质,并能激励自己或他人达成目标的思维模型,凡事以终为始、由内向外、循环练习。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3.心流理论思维模型
心流又称福流、涌流、心流通道,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会产
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
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
的感受。比如绘画、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人们在此状态中
时,通常是不愿被打扰的,即抗拒中断。 焦慮——迷茫、
挫败
唤起——缓慢、
穩步
模型结构 心流——迷茫、
挫败


FLOW
掌控——投入、
新感
HIGH 放松——满足、
舒适 何 起
前期 无聊——厌倦、
重复


无感——无感、
机械 心流

AROUSAL

心流


担忧——心虚、
卡住

AN
ANXIETY
CHALLENGES

XI
ET
-

Y
增加技能水平 加 担忧 WORRY CONTROL 掌控
焦慮 深
感 TH
Y

RE
BOREDOM
PA

L

AX
A


N

AT


N

I
增 增

ON
CHA


战 加 加 要 无


求 聊

OW
水 挑 挑


F L 战 如何提高技巧-学新技术 新手段解决问题

心流 通道 增加技能水平
厌烦 后期
BOREDOM 心流

LOW SKILLS
技巧水平 HIGH

构成条件
构成心流的七个要素 举个栗子——心流的游戏化模型

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挑战活动 HIGH 用户进阶的核心的驱动力挖掘情况


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全神贯注
粉丝
ANXIETY
用户
焦慮 增加技能 亏损与逃避
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目标明确
忠实
用户 社交绑定 增
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即时回馈 加

流水 战
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掌控自如 用户 成就感

新人
厌烦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慮感消失 忘我状态 用户 好奇心 BOREDOM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 时间消失 LOW 发现 入门 塑造 终局 HIGH

如何应用

启示二:由内向外
明确目标 即时回馈 匹配难度 全神贯注 持续挑战
明确目标是达到心流体验首先要思考的 即时回馈是达到心流的一个重点,为什 匹配难度即不断提升挑战难易度,突破 不知最近在思考每一个思维模型的时 匹配难度之后的持续(类似一种均匀的
事情 ,因为目标才会起到明晰的引領专 么很多人会沉迷于游戏或賭博,原因在 舒适区,没有难度很快就会厌倦,但如果 候,也有了一些明显的体会,所以兴趣、 输入,并非易事)提供,让该项活动一直
注,才能让我们持续的投入心力。好的工 于其有非常明确的即时回馈,做得如何, 难度太高,又很容易放弃。所以适当的难 目标、挑战、反馈等条件都是非常有必要 具有挑战,这也是刻意练习的核心。只有
作都是有计划、有目标的,以及我们的闲 马上可以看到效果。企业员工没有活力 度才是持续投入的基础,如工作没有挑 的。所以在工作时尽量把潜在的外界干 这样不断挑战,才能长期处于一种全情
暇生活及爱好也都符合这点。 往往也与没有即时回馈有关。 战会拉低工作兴趣以及工作效率。 扰都摒除掉轻松进入心流状态。 投入的心流状态。

总结:心流是一种幸福,一种聚焦力非常强的体验,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意义,获得成长,变得与众不同。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4.长线思考思维模型
长线思维指立足于实现长期目标,再反推出当下的行为策略的思维方式。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
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意志力和行为,比较坚决地抵制诱惑,比
较耐心地延遲满足,坚持且不懈地确保长期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一定要坚持长线思维呢?贝索斯
认为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
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遠的打算。
模型结构

反向逆推
1YEAR 2YEAR 3YEAR 4YEAR 5YEAR 6YEAR 7YEAR
NOW FUTURE
当下 未来

长线思考的三个因素
01 02 03
找不变并将你的战略 要经常经得住短期的 坚持非共识但正确的观
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波动及其带来的诱惑 点及接受长久的被误解

举个例子

杰夫·贝索斯的能力圈 —— 长线思维 任正非的长线思维

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
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 海思半导体 - 成立于 2004
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
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遠的打算。 一个一直在默默发展的备选品牌

A
AMAZON
即零售业中的哪些事物 一个极限条件下的预备案
是不变的呢? 15 YEARS LATER

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
01
02
无限选择
最低价格
这三件事
的核心是
用户体验
H
03 快速配送
长线思维即是围绕不变,并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 十五年付出只是长线思维中的一个最坏打算,核心是不变
上,围绕着不变,经得住波动带来的诱惑,持续坚持正确的 的,任正非也确实将自己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核心上,才
非共识。 有了如今的实力。

如何应用

反向逆推 - 找到变化中的不变 反向逆推 - 规避短视陷阱 反向逆推 - 明确目标持续挑战


在长线思维下的反向逆推实际上是将自己的视角切换到未来,以此 长线思维的另一个优势,个人觉得非常实用,也经常会以此来思考 长线思维的前提条件不容忽视,即需要立足自身条件的可能,了解
来审视自己当下的策略及行为,即跳出当下局面的一种思维方式, 问题,特别在短视陷阱面前,用长线思维反向逆推的时候会非常清 自身条件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的长线累积,才会帮助我们可持续的
在我们所属的行业内同样也需要我们跳出行业局限性,如此啊既能 晰的帮助我们看到这种短视陷阱的存在,从而让我们规避生活与工 发展,当然这少不了持续的实践挑战,小成或失败都不过是系在秤
看清你自己的未来,
同时也能看到变化中的那个“不变”。 作中的损失。 砣上的那根绳,要不断的在秤杆上微调、
微微调,调至合适。

总结:长线思考思维模型是一个提醒运用长遠眼光,树立宏大目标,关注长期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型。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5.隐含前提思维模型
隐含的英文字(IMPLICIT 为形容词,名词为 IMPLICATION)在逻辑中时常应用,指表象的元素或
品质,未包括在表象本身,却可由对表象作逻辑分析而见。与 「明示」(EXPLICIT) 相反。简单说,在
说到一个整体时,只 「明说」 这个整体,不指明整体的内涵,而内涵自在整体之中,不言而喻。隐含
前提即当我们论证一个结论时,我们通常不会明确说明所有推出结论的前提条件,而是不言而喻
的将其隐含。
模型结构
SR
AND 尽管隐含前提是必要前提
非 SR
P05
SUPPRESSED PREMISE 隐含前提 可用来证明结论为真
但当隐藏后似乎也会被人接受

A C
前提 结论

主观以为丨即以自我三观为标准的判断,是主观非依据客观事实
隐含前提的类型 客观事实丨即基于客观事实存在或发生的真实事件为标准的判断
隐含前提思维模型即促使我们能够有意识的、主动思考我们思维背后的逻辑,从而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知其本质。

举个例子

生活中的隐含前提 BIC(BEHAVIOR\IMPACT\CONSEQUENCE)有效沟通法
A B C 事实
01
你不该做对 那些已经发生的真实的行为 BIC 即行为事实、影
吸烟有害 所以你不该 影响 响和后果,强调的
健康有害的 02
健康 吸烟 就是人与人沟通要
事情 已发生的事实,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作用
基于客观事实进行
后果 判断而非主观自我
03
隐含前提 在影响的基础上,
强调长期持续会引发的负面效果 判断
A B C
闯红灯是违规 选择题:某某经常遲到,找对方谈话,你应该说
闯红灯 驾驶,违规驾驶 所以你不该
会被扣分 行为要被扣分 闯红灯
A 你又遲到了
处罚 B 公司九点上班,你今天九点半到的公司
公式:
隐含前提
A B C 隐含前提是我的主观认为,你不应该遲到,
遲到是
A 你又遲到了有隐含前提 不好的表现,我是当众指出你有错。
思维模型就是
不知每天
人们思考和 所以不知 B 九点上班你九点半到的 说的是一个事实,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都在做
解决问题的 一定爱思考
思维模型
公式 基于事实做的判断,不会或者较少地引发对方情绪反弹,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如何应用

隐含前提 - 主动觉察隐含前提 隐含前提 - 主动思考为什么必须 隐含前提 - 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


主动觉察意识的形成或需要有所经历、碰壁之后的反思与总结,并 我们时常有这样的感想,为什么我们知道那么多人生道理,却依然 批判性思维就是让自己不要认定那个“为什么必须”的答案,为什么
非不知在这敲几个字用来提醒,所以不知鼓励大家去经历,好与坏 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没有错啊同志们,错的在于你自己,错因有三: 必须是 A ?也或许有 B、C... 这才是我们成长的核心,这也是我们
不过是一个经历,一次成就自己的垫脚石。有了主动觉察的意识后, 一是你只是看了没有经历,二是经历了没有反思为什么,三是思考 找到隐含前提条件,如此练习,我们才能够透过层层“迷雾”看到问
很多问题也都会有先知先觉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 了为什么,给了自己一个答案,但是为什么必须是这样一个答案? 题的本质。

总结:隐含前提思维模型即促使我们能够有意识的、主动思考我们思维背后的逻辑,从而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知其本质。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6.时光机理论思维
时光机理论是由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提出,时光机是一种转换比喻,意指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的
差异以及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差异。指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非平衡。如某产品的发
展路径先由发达市场如欧美市场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进日本市场,之后进中国市场,
最后进印度、东南亚等市场发展。而整个发展路径仿佛坐上时空机,穿越过去和未来。而时光机思
维原指充分利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发展中间的不平衡,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带到落后的地区。
模型结构
TIME
MACHINE
THEORY

多用于投资上的 C 多用于个人成长
应用 , 是充分利 不 同 方面的应用 , 是
同 B 一
用不同区域及行 充分利用不同时
业发展的非平衡, 空 A 空 间段自身能力成
即地域差异来操 间 间 A B C 长的非平衡,即时
作商业投资运营。 间差导致的视角
如先在发达市场 过去 当下 未来 及能力不同来解
A 发展,随后进次 同一时间 不同时间 决当下问题的一
发展 B、次次发展 种方式。如 101010
C、D... 思维模型 ...

举个例子

孙正义的时光机 横向、纵向驾驶时光机用来为“当下”出主意

历史
MASAYOSHI SON'S
TIME MACHINE ARM 经验 知识

一 VODOFONE
不 空 SPRINT IOT
知识
同 间 YAHOO
空 同 ALIBABA MOVEMENT 过去 未来
间 一
空 SOFTBANK INTERNET
经验 自身
间 条件
PC 同一时间 同一时间 同一时间
不同时间
1981 1996 2006 2016 现状
复盘的重要性
每一次跳跃完 01. 横向驾驶时光机回到过去参考、借鑒经验与知识,
但时间、
1996一跃 从PC到INTERNET
成的是不同空 空间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且不可忽视自身条件盲目参考。
2006二跃 从INTERNET到手机(移动互联网) 间同一时间与
同一空间不同 02. 纵向驾驶时光机回到历史中去参考、借鑒古代先贤经验
2016三跃 从手机到IOT(INTERNET OF THINGS) 时间的重叠 与知识,但是同样,且不可忽视自身条件。

101010思维模型即从10分钟、10个月、10年后三个时间维度来审视当下的问题与决策,以此来调整心态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何应用

不同空间、同一时间思考 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思考 不同空间同一时间与同一空间不同时间重叠思考


不同空间即同一时间段(比如 21 世纪)跨区域式的经营和思考方式, 不同时间即是在同一空间(比如在咱们村)这片土地上,不同时间如 前两个维度都可以单独有效的帮助我们去思考当下的问题,但不仅
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尽管在模糊区域化,但并不代表能通过模糊区域 1000 年前、500 年前、10 年前等等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如经验、教训 仅如此,两者不仅是分离状态,还可以相交、重叠,即你中有我,我中
带来区域市场经济本质的改变,所以假如你正在做一个产品,可以 等作为我们提升自我的素材,如同当下“不知”依然在读《易经》 、
《道 有你的状态,古时先贤说过做事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这本身
用时光机思维的维度思考,你的产品是否可以空间跳跃。 德经》、 《论语》《孙子兵法》一样。
、 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道。

总结:时光机思维是复盘思维,是指导我们站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时空间去审视当下或逆向复盘的一种思维模型。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37.升维打击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P11 讲过升维思维模型指在原有的维度上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呈现问题,只有换一个维度才能解决问题。
在说升维打击思维模型前,先说降维打击,将攻击目标本身所处的空间维度拉低,让目标无法在低维度空
间中生存从而毁灭目标。而升维打击则是利用主动拉升自身空间维度,即高于相同行业竞争对象的技术、
标准、系统或模式,以此对竞争对手实施不对称(即不同维)打击,从而更快地占领市场的思维模型。
模型结构

UPDIMENSION STRIKE
MENTAL MODELS
主动拉高自身维度 OURSELF
后向对方实施打击 模式

升维打击 系统
标准
技术
OPPOSITE SIDE OURSELF

降维打击
OPPOSITE SIDE 拉低对方空间维度
后向对方实施打击

举例应用

孙正义的时光机思维模型背后是——升维打击 职场中如何通过拉升自身维度来与他人竞争呢?

MASAYOSHI SON'S 会思维模型 拉升 呃... ... 呃... ... 呃... ...


TIME MACHINE 印度 ... 会谈判 拉升 可以学 呃... ... 呃... ...
不 CH 会运营 拉升 可以学 可以学 呃... ...

模式
空 日本
间 系统 会画画 同维 会画画 会画画 会画画
模式 标准
欧美 系统 技术
标准
... 技术
ME VS OTHERS
不同时间

孙正义的时光机思维模型其内核也正是通过主动拉升自身 技能、标准、系统及模式等每一项单独升维都可以让我们在
空间维度,比如先在欧美市场投资运作,后进入日本,这两个 日渐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拉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维
区域的跨越,实则是利用高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行业竞品的 度,从而缩减竞争比例中我们的能力比率,当然此也是个人
技术、标准、系统和模式来实现自己的升维打击。 IP 标签差异化的打造方法。

关联模型参考:升维思维模型、时光机思维模型、多视角思维模型、101010思维模型、长遠思考思维模型等等

启发应用

升维降维打击的本来 提升长遠视角的能力 专注多维度视角的培养


三六九等的说法并不严谨,但也从侧面给出了一种标准,这种标准 提升长遠视角的能力才能对组织、环境的发展趋势预备预见性,继 多维视角即时间视角与空间视角,如时光机模型中的相同时间不同
在于每个人自出生后天生能力值的差异化,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原 而提前对未来某个维度进行培养,最后在竞争中确保自己有大概率 空间与不同时间相同空间的重叠。当然无论如何重叠使用,根基是
因在于长板短板每个人都有,找到自己的长板优势并专注去放大长 获胜。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基于自身条件优 不能变的,也就是我们一定要立足于自身条件,在此基础上去培养,
板,你就已经具备了升维降维打击的条件,然而此常被人忽略。 势,以及对未来的判断(洞察力)去确定自身要去提升的能力。 如 “ 不知 ” 做思维模型一样,是多种条件、
能力的汇合。

总结:主动拉升自身维度也就是通过跳出“当局者迷”的状态,跳到“旁观者清”的角度,主动增加解释维度或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对待问题。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8.凸透放大思维模型
凸透放大思维是将具体的事物放大,从而看清事物的局部或细节,如看似简单而易被忽视的问
题,放大后可能会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并不简单,“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或 “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相反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放大后可能会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很简单。通常情况下指 “放大”、
“汇集”和“聚焦”的思维,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时,可以先采用“放大思维”剖析问题,洞察问题之
因,再通过汇聚自身能力或外部能力帮助自己聚焦在关键处去解决问题。
模型结构
EVERYTHING
MAGNIFYING GLASS MENTAL
MODELS
MENTAL MODELS 拆步骤

主动 主动积极解决问题
CONVEX LENS

汇集聚焦 找寻关键 放大细节 洞察问题

被动 本能夸大问题影响

抓细节

汇集聚焦 找寻关键 放大细节 洞察问题

举个例子

不知所作的《万物皆模型》,为什么叫万物皆模型? 主动放大与被动放大

万物皆模型 领导安排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挨了批评,
主动放大
CONVEX LENS

你会主动把这个工作放大、拆解、找关键
点,
从而解决问题。

领导安排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挨了批评,
被动放大 你会非常被动的放大这次领导生气会不
CONVEX LENS

会把我辞掉啊,我怎么这么笨 ~~

为什么叫万物皆模型?因为世间万物不分大小,如枝头刚刚冒出的新 主动放大——是指我们自己是主动的、有意识的、积极的去运用放大思
芽、手里握着的杯子、一阵风我们都可以用模型思维去思考其存在、缘 维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如此放大思维是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问题,解
起的那个因或本质源头,这番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帮助我 决问题的。
被动放大——是我们被动的,或者说是我们自动的被放大的
们从自然万物中效仿、借鑒其运作路径从而帮助我们去合理的处理生 事物影响到比如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执念等等的放大,这种放大是我们
活中工作中的困惑与烦恼,万物皆模型的本心在此。然而这个过程处处 本能夸大的,所以我们要对被动放大有所警惕,以免被其驾驭促使我们
都离不开放大镜思维模型——帮助我们关注、分析身边事物的模型。 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

如何应用

主动放大是前提 拆解汇集合适的力量 关注“熟悉的陌生人”


生活中,主动放大和被动放大是双胞胎兄弟,被动放大是哥哥,经常 当你能够释放主动放大的力量后,将问题局部拆分拆解,这个过程 找到问题所在,找到关键细节,接下来就是集中力量去解决问题了。
会冲在前面,从而遮挡了弟弟——主动放大,哥哥很感性,是急性 我们可以汇集自己的力量(学过的思维模型、去学习了解新知识、新 放大镜思维模型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小模型,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解
子。弟弟很理性,是慢性子。所以在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做个 模型等等)或者汇集外部的力量(请教这方面的老师、朋友等等),合 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最主要的当然还可以帮助我们去学会洞察,
“慢”人,
让“哥哥”无力发挥,让“弟弟”全力以赴。 理分配,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学会关注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总结:主动运用放大镜思维,它会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细节缺陷,继而找到关键汇集合适的力量聚焦问题,解决问题。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39.凹透缩小思维模型
凹透缩小思维是将具体的事物缩小,从而看清事物的位置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着眼
于全局、整体、上帝的视角去解决问题,如看似复雜而棘手的问题,缩小后可能会发现导致其发生
的原因并不困难,比如当我们遇到困惑时,空间层面我们可以将自己、对方、周围的世界缩小,时
间层面我们可以将视野拉伸,如此去细节后你会发现这个困惑不见得困惑。 通常情况下指空间层
面的“缩小问题”、“全局视角”和时间层面的“时间拉伸”的思维方法。
模型结构
EVERYTHING
CONCAVE LENS MENTAL
MODELS
MENTAL MODELS

主动 主动积极解决问题

内外通达 全局视角 缩小问题 洞察问题

被动 被动自卑轻视自己

内外通达 全局视角 缩小问题 洞察问题

举个例子

凸透放大与凹透缩小两者非孤立——而是对立统一

主动缩小可以帮你解决被动放 主动放大可以帮你解决被动缩
大带来的问题,如当你为某件事 小带来的问题,如当你为某件事
情过于担忧焦慮时,主动缩小可 情过于自卑时,主动放大可以帮
以帮你缓冲被本能放大的对象。 助你缓冲被缩小的自己。
主动缩小 主动放大
切换 主动缩小 主动放大 切换
被动缩小 被动放大

缩小了自己 轻视或自卑 放大了对象 焦慮或担忧


被动缩小 被动放大
放大加缩小的两个使用路径

使用
路径 A 被动缩小 主动放大 主动缩小
使用
路径 B 被动放大 主动缩小 主动放大

当你遇到问题时,你首先是会被动缩小自己还是被动放大自己?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被动缩小(或被动放大) ,比如发现自己对自己产生了轻视或自卑(担忧或焦慮) ,此时就是你在缩小自己(或放大


对象)
。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警示牌”,警惕自己或将陷入被动缩小(被动放大)了。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你使用主动放大(缩小),给自己打打气,理性的把问题这张“图”放大,汇聚自身或外部力量帮自
己的找到问题之因解决问题,那么你还可以通过主动缩小(主动放大)来让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同时,从时间维度上去审视这这张“图”,如此可以帮你从时间维度打破当下的局面。

应用心态

第一步,遇到问题不被动 第二步,主动放大或缩小 第三步,还是主动放大或缩小

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单独使用放大或缩小视角来解决问题,或者将两者叠加、交错灵活使用,黑白之间不见得是纯灰。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MODEL
《万物皆模型》100 个思维模型

40.九宫格思维模型
九宫格思维是系统思维的一种方法,其包含纵向空间轴上的子系统、现系统和超系统;横向时间抽
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核心在于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对问题进行系统 (时间、空间叠加)思
考,即不仅考慮当前,还考慮过去和未来;不仅考慮现系统,还考慮高维和低维的其他系统,从而进
行系统地、动态地、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地看待问题。九宫格思维是把问题当一个系统来研究,
以此帮助我们看清位置的同时,找到现系统的问题链,从而解决当下问题。
模型结构
THE NINE-GRID
MENTAL MODEL 空间轴 NAMESPACE AXIS

高维 过去超系统 超系统 未来超系统

TIMER SHAFT
过去现系统 现系统 未来现系统
时间轴

低维 过去子系统 子系统 未来子系统

举个例子

九宫格系统看我们自己 上世纪的太空笔难题

过去的 生态圈 未来的 失重环境、纸等 失重环境、纸等 失重环境、纸等

过去的自己 现在的自己 未来的自己 铅笔 钢笔、圆珠笔 太空笔

过去的 消化系统 ... 未来的 石墨笔芯 笔身、笔芯等 笔身、笔芯等


九宫格思维是由三横三纵组成,纵向是空间系统,或维度系 太空笔问题在于超系统(失重环境)的改变,超系统的失重影
统,自下而上是由低维度向高纬度的延伸,也是由具体向抽 响子系统笔芯液态墨水或半固态的油墨不能顺利到达笔尖。
象的延伸,这个过程也是由放大思维向缩小思维的变化延伸 但是如果油墨是“固态”就不会受环境影响,所以太空笔的设
(参 38 放大思维、39 缩小思维)
。 计难题就变成了如何设计一种固态墨水的笔,即铅笔是固态
九宫格思维的本质在于让我们跳出线性思维,看到自己当下 石墨笔芯,后铅笔解决了太空书写问题!
的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盲区位置以及,将困惑与 尽管铅笔解决了当时的太空书写问题,后来发现铅笔笔芯断裂后,在无重力空间漂浮,容易飘进眼或
自己的整个问题链摸索出来。 引起电路短路并且石墨笔芯与木质笔杆在纯氧环境下也容易易燃,后又通过气压式全密封笔芯、超粘
油墨及碳化钨笔珠解决了太空书写的问题。
史蒂文舒斯特说:“95% 的人无法做到系统思考,一旦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他们总是专注于寻找简
单的原因和关联效应。而这根本无法对问题做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在解决系统问题时毫无效用。 ”
启发应用

惯性思维的主动意识 九宫格思维的灵活运用 打通时间、空间二脉


人类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是惯性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本身并 不知的启发——所有的思维模型,并非是一个静态不变的思维模 九宫格思维也是定位思维,在人生规划中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看清
没有错,它当然也有用武之地,它为我们所提供的无数次有用的帮 型,静态可以解决相对应的问题,但如太极图一样,真实的太极图并 过去的自己迷茫在一个怎样的系统内,同样看清未来你将要走向一
助贯穿着人类的历史。但是系统思维可以向我们展现事件更复雜而 非是静止的,如果是静止的就没有办法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了, 个怎样的系统,也可借助超系统(环境视角)或子系统(物理拆分)

且更完整的情景。 所以每一个模型都是动态的,是一直变化的,如九宫格可增可减。 统来帮助我们打通时、间空间二脉。

总结:生活中把问题当一个系统来看待,以此帮助我们看清位置的同时,找到现系统的问题链,从而解决当下问题。
Charlie Munger's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A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与 100 个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41.反作用力思维模型
牛顿第三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反作用力是与“作用
力”相对,在力学中,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其中一个力 (叫做作用力)对应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叫做反作用力 (reaction)。生活工作中,我们对外输出的无论是表情、话
语、行为或内心活动等等都是我们思维的作用力,那么相应的反作用力也会同时出现并其影响着我
们。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从作用力开始思考还是从反作用力思考,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模型结构

反作用力 COUNTER ACTING FORCE 作用力


ACTING FORCE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反作用力思维
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須是同一性质的力 01 以始为终倒推
02 逆向利他思维
牛顿第三定律的成立与参照系无关,在非惯性系中牛顿第三定律依然成立
03 借用反作用力
注意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

举个栗子

以终为始倒推思维的路径 利他思维

起点 作用力 反作用力 终点 自己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对方

人生规划 秘书本身 A B 秘书替身


2023 2024 2025...
利用反作用力倒推人生
REVERSE MENTAL MODELS
逆向思维模型 B 拿破仑希尔
SURROGATE DECISION MENTAL MODELS
替身思维模型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又或是凡事“三思而行”,三思可以理 讲替身思维模型的时候讲过相似案例,即从对方的角度来思
解为过去、当下、未来三个角度,也可理解为不同空间维度。 考问题,为了更好的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可以设想自己
目的在于促使你从结果来倒推当下,而不是等结果(反作用 的替身是对方,如此便可以更好的站在对方角度考慮问题,
力)来了,才开始考慮如何补救问题。查理芒格说:“如果我 这个思维路径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使用反作用力思维,即从对
知道我 S 在哪里,那我将永遠不去那个地方!” 这句话即是 方角度思考问题,倒推至你当下的行为。稻盛和夫曾说:“利
用反作用力思维从终点来倒推当下的、未来的行为。 他到極致,幸福自然呈现。”

启发应用

以终为始 合适为准 反作用力思维与逆向思维 如何借用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思维模型核心之一是以终为始,即是从结果、目标、目的、 反作用力思维是逆向思维,即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 借用反作用力即是预判到对方的反作用力并借用对方的反作用力
他人等视角去切入问题,反过来推导出你当下合适的行为行动。合 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維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 使对方受损,如太極拳中的借力打力,对方打来的力越大,对方自受
适的时间、地点、人物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是一个人成长的基 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如查理说 危害也越大。所以借力打力并不含有主动出击的意思,而只是以反
础,然而如何做到合适则需要反作用力思维来帮助你实现。 “要想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不要吸毒、别乱穿马路、别染上艾 **。” 作用力使进攻者受挫。

总结:反作用力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从对方、终点等等角度来判断、思考、执行当下的决策与行为,以此来规避损失。
Charlie Munger's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A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与 100 个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42.思维投影思维模型
思维投影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采取的行动、说话的表情或语言,以及我们做作的决策等等
均源自于我们思维投射出来的影像。这让我们意识到,从影像倒推便可以觉察自己内心的变化,即
反思的过程。所以我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看到该思维投影所呈现给我们的现象(自身具体
行动),但是这种相并非固定不变的。“表里不一”就是这个固定思维的一种变化,所以对内通过检查
自己的思维,来修正自己,即反思;对外让自己跳出固定思维的局限,一览全局,看待对面的相。
模型结构
THOUGHT PROJECtION
MENTAL MODEL

A A

01 02

01 心中是 A,对外表现的是 A 02 心中是 A,对外表现的是 B...


对外表现的是 A,去反思 A 对外表现的是 B,去推导 A
举个栗子

反思、觉察自我言行举止的利器 参透他人及防被参透的利器

曾国藩识人术即是从自己视角看他人的 A→A
A
缩 放

A 曾国藩《冰鑒》 中从 7 个方面去探究识人术,这 7
CONCaVE LENS MENTAL MODELS

MAGNIFYING GLASS MENTAL MODELS







个方面分别是神骨鑒、刚柔鑒、容貌鑒、情态鑒、
模 模
型 型
须眉鑒、声音鑒以及气色鑒。曾国藩先生通过常
人 A→A 的惯性思维归纳的以上 7 个方面是对
底层逻辑 表面现象 常人思维规律的总结,即思维投射模型。
A-A
思维路径 言行举止
两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在下方敲出
讲放大缩小思维的时候提到过,当你遇到困惑问题
时,
反思觉察自我非常重要。一般有三种思维路径:
01 遇到问题向外推责任(都是别人的错) 他人或能看到你的 A→A,怎么办?
02 遇到问题向内推责任(都是自己的错,我不行)
03 遇到问题,反思思维路径找到问题所在,解決问题 通过升级自我思维可以看到他人的 A→A 吗?

启发应用

主动觉察、反思、联系、升级 主动升级才能帮自己规避风险 如何借用反作用力


A→A 是常规思维路径,这种思维路径可以很好的用来反思、觉察我 当我们的思维能力升级后,我们在识人方面也就可以像曾国藩老先 思维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及其情绪,如果你的思维本身有问题,那么
们自己的 BUG,对内的这条路径切记不能对外使用,否则便会成为 生一样,借用他人的 A→A 来帮助自己规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那 其果即行动、情绪也自然是有问题的,所以升级自己思维同时,还要
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常听说被当枪使,自然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么同时,也规避了他人借用我们的 A→A 来对我们进行控制或 “当 通过主动学習来增加新的思维,拉升自身维度,以此来规避生活中
当然对内练習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思维能力的升级。 枪使”的情况。 变化万千的风险,从而做出合适的决策。

总结:每个人的行为、决策、情绪等等言行举止,其背后都是其内在思维的投影,因此,对此觉察,不要被现象迷惑。
Charlie Munger's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A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与 100 个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43.蝴蝶效应思维模型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会导致不同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显著差异。 常
见延伸的看法是 : 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且巨大的链式反应。蝴蝶效应是一种
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一
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雜性。延伸的“蝴蝶效应”是连锁效应的
其中一种,其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模型结构

输入若有微小差别 输出产生極大变化 01 系统中解的演变,


对初始条件有敏感的依存

力 02 微小扰动能在遠距离产生有组织的环流


03 小尺度的加入,
透过非线性相互作用,
能导
致有限的预报度
初始条件 复雜结果
蝴蝶效应可视化公式

A B C D E
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性
“ SENSITIVE DEPENDENCE OF SOLUTIONS
ON INITIAL CONDITIONS, SDIC ” 扇动翅膀 龙卷风

举个栗子

蝴蝶效应系统是确定性的,也是不可预测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 01 有限范围内特性 02 时间轨迹发散性 03 结果的可逆转性
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 在个人成长系统中,假设初始条件为 A (即注入善恶,输出会
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产生极大的差异与变化), 经过 BCD 的连锁反应后,E 可能
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 成为一次人生的“风暴”。
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
导致其他系统的極大变化。 注入善 注入善 注入善 注入善 人生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风暴”
蝴蝶扇动翅膀 一场龙卷风 BCDE CDE DE E

空气系统
A B C D E
空气系统变化 产生微弱气流 周围空气系统

反 非 由此可以得出 注入恶 注入恶 注入恶 注入恶 人生


影响 影响 影响 影响
COUNTER ACTING FORCE

NON-LINEAR MENTAL MODELS

作 线



思 “风暴”



模 01 有限范围内特性 02 时间轨迹发散性 03 结果的可逆转性 BCDE CDE DE E
模 型

启发应用

建立长期主义价值观 拥抱不确定性 从预测路径转向进化自我


蝴蝶效应是一个混沌系统,即初始条件的变化,会对结果产生巨大 混沌系统是变化的系统,这让我们在当下时代中时长感到迷茫与困 组预测即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或随时间变化变换不同的初
差异和影响,因此长期主义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让我们凡事 惑,互联网、数字化等多元特征的蝴蝶效应进化的同时也模糊着边 始条件与模型参数,创造一系列的预测路径,来帮助我们夯实在时
从小做起、从点滴的正向输入做起,如曾国藩的“笨拙”法,这样的初 界,没错世间万物多为非线性的、复雜的,并不一定能够找到其本 间轨道变化过程中的发散程度。如上图通过分段选择注入元素来调
始条件是脚踏实地的,是实事求是的。 质,所以拥抱不确定、不固步自封、
保持进化自我。 节优化自己的发展路径,确保正向的系统演变。

总结: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我们可以采用曾国藩的笨拙法,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从初始条件(小事)开始做起。
Charlie Munger's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A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与 100 个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44.成长破圈思维模型
芒格说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真正得到的真见卓识仍然非常有限,所以正确的决策必须局限在自己
的“能力圈”以内。“能力圈”概念是 1996 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 · 哈撒韦的年报中提到的概念,是为
了解释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形势如此之好的环境下,自己不投的原因。互联网超出我的能力范围
了,所以不投——也正因为不懂不投的理念,帮助巴菲特在投资上少犯很多的错误。能力圈即通过
学习和实践,在某些领域积累了的知识,且知道自己知道这些知识和知道自己知道知识的边界。
模型结构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成长破圈

01 并 非 固 定 不 变,
并非你破了一个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圈圈就一成不变
了,反着做事依
然会回到最初的
原点。
LEARNING ZONE
COMFORT ZONE

GROWTH ZONE
02 事实上,每当我
们升级一个环
境,这个圈圈都
FEAR ZONE

FREE ZONE
是会从新开始。

舒 恐 学 成 自
适 惧 习 长 在
本我 圈 圈 圈 圈 圈
循环往复 循环往复
世界观 熟悉的 陌生的 刻意练习 全局思维 实事求是
人生观 擅长的 不可控 大量试错 合作共赢 因地制宜
价值观 有把握 不自信 复盘迭代 可持续性 顺其自然
... ... ... ... ... ...

感性 理性 中庸
反 非
COUNTER ACTING FORCE

NON-LINEAR MENTAL MODELS

作 线
用 性
力 思
思 维
维 模
模 型

本我 舒适圈 恐惧圈 学习圈 成长圈 自在圈


AUTOGNOSIS ZONE COMFORT ZONE FEAR ZONE LEARNING ZONE GROWTH ZONE FEAR ZONE
警惕: 警惕: 警惕: 警惕: 警惕: 自在圈并非自在,而是放下执
1. 容易主观自以为是 1. 容易逃避问题 1. 爱找借口,怨天尤人 1. 容易顺应自己的人性 1. 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着,即懂得放下。也即是传统文
2. 容易没有分寸 2. 容易顺应自己的人性 2. 随时想退回舒适圈 2. 容易放弃,不可持续 2. 勿骄勿躁 化中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都
3. 容易忽略事实,不实事求是 3. 容易掩耳盗铃,自我蒙骗 3. 不自信,易受他人影响 3. 容易退回上一圈 3. 放纵自己的小错误 在一个合适上,回到本我,即合
适的时间、地点、空间,去做合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适的事情。
1. 实事求是一切破圈的前提。 1. 找到自身优势 1. 面对真实的自己,正视自己 1. 试错,通过输出试错归纳问 1. 高明、精明是客观的全局观、
2. 了解自身条件,合适的时间、 2. 拥抱问题,不逃避 的不足,但不轻薄自己。 题的因。 颗粒度观,是保持行无为之事 至此,并未结束,新的轮回才刚
地点、 空间做合适的事。 3. 熟悉的、擅长的、有把握的, 2. 相信自己,不过分相信别人。 2. 反思,对内、对外反思 的最高自律,是大处着眼,小处 刚开始。
3. 客观看待自身条件,做好眼 尝试挑战改变。 3. 多学习,用思维模型梳理不 3. 复盘分析,从问题的果倒推 着手的做事准则。2. 利他,在
前事。 可控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所思 出问题的因。 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所想。

启发应用

能力圈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一直在变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成长破圈的目的地——求得本我
本我,这个小圈圈,并非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形状,而是一个不断变化 舒适圈 恐惧圈 学习圈 成长圈 自在圈 变化情况:1. 本我圈、舒适圈等等各圈都会有自转情况。2. 舒适圈
的,可以扩展,也可以收缩的范围,边界的扩展冲突,随时会打破你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破圈到其他圈后,都有回圈可能,例如从成长圈直接掉回本我圈。 3.
的任何一个圈,尽管你跨越过去本我这个圈,跨越过去舒适、恐惧和 递增式破圈,至自在圈后,随着环境、成长程度等变化,总圈还是会
学习的圈,在特定环境下也会瞬间回归本我。 回到本我圈,只不过此本我非初始状态的本我。

总结:生活中面对问题、决策时,去思考是否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并且只在自己明确界定的能力圈内行事。
Charlie Munger's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A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与 100 个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45.上帝视角思维模型
上帝视角思维就是让人摆脱处身 “局” 中又或 “从自己出发的视角” 所产生的对外界认识的局限性,
目的在于让我们跳出主观思维,以一种高维的、客观的、理性的动态视角去看问题,即实事求是的看
待问题,从而洞察事物的本来,做出合理的决策。上帝视角并非简单的俯视或者旁观,而是包含时
间、空间的动态的视角。例如,我们看一块石头落地,仅仅只看到石头落地,而伽利略看到的则是石
头与大地都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移动了一段距离。
模型结构

上帝视角非俯视、旁观的静态视角 而是高维、客观、理性的动态视角
OVERHEAD + 高维视角 TOP VIEW +
EXPERIENTIAL PERSPECTIVE LONG VIEW
俯视 + 经验视角 俯视 + 长遠视角
周边因素

过去视角 未来视角

周边因素

拆解 + 经验视角 拆解 + 长遠视角
DISASSEMBLY + DISASSEMBLE +
EXPERIENTIAL PERSPECTIVE 深层视角 TAKE A LONG VIEW

举个栗子

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模型思维即是
伯乐教人识马,A 指着一匹马说:“这匹马爱踢人。”伯乐听后
上前看了看,然后从后面摸那匹马的屁股,而那匹马却不踢
人。A 见状疑惑不解。伯乐说:“你没错,这的确是匹爱踢人
6 9
的马,但是它扭伤了膝盖。踢人的马都是举后腿让前腿来承
重;你看它前腿膝盖肿了无法支撑全身的重量,所以后腿举
上帝视角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沟通问
不起来。你善于认会踢人的马,却不善于观察肿的膝盖。
题,当你在诉说一个观点的时候,当局状态下的你所表述出
万事万物皆是复雜且相互联系的,很 五个相 来的往往都是 “从自己出发的角度”,即主观视角下的表达,
多看似是“美”,但本质是“不美”。
看 局部假相:将部分事实看成全部真相 如上图你看到的是“6”,而对方看到的是“9”,这样的沟通不
不到这个影响因素,与之接触就会有 静止假相:将一时情形看成全部真相 仅会引发双方争执,还会让双方完全无法沟通。上帝视角就
表层假相:将表面现象看成全部真相
麻烦。我们对待人、事、物均是如此, 支流假相:将枝节末流看成全部真相
是当你跳出主观去看这个观点与问题时,你会发现,此问题
只看表面很容易被其表相所迷惑。 单面假相:将矛盾事物看成全部真相 是“6”没错,
是“9”也没错。

启发应用

全局意识的培养 上帝思维的注意项 动态视角的培养


全局意识即上帝视角并非如本文所讲的如此简单,本人也并不能完 该思维模型的思维路径本质在于跳出平行视角,从时间、空间、高 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其实万事万物都是动态的,这是这个世界
整的将其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以视觉语言表述完整,后有机会再做 维、深层及周边因素等角度来审视自我思维,本人深知主观思维的 的本质,因此我们更应当顺势而为,顺动态的趋势而动态的做事,用
升级与优化。但生活与工作中能以上图中的模型结构去理解问题, 固执性,因此一再强调,跳出固有思维,这是邁向新人生第一步,也 上帝思维去审视上下、前后、左右时,请务必给在戴上动态的视角,
已然是一个新的开始。 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请注意,保持客观、
中立的视角很重要。 动态是衍生万物的源头,也是我们自己升级的关键。

总结:当遇到重要问题、重大决策时,用上帝视角思维进行分析,即以一个高维、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而快速且清晰的把问题解决。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A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46.演绎法思维模型
演绎法或称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
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思維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演绎法是认识 “隐性” 知
识的方法。哲学角度人类有两种认识途径:归纳法和演绎法。演绎法三个部分分别为大前提、小前提、结
论的三段论模式,即先给出大前提,再给出小前提,之后得出结论。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大前提——
所有的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模型结构
归纳法 演绎法
经验驱动,即从经验中总结规律的方法,人们根据观察到的一 逻辑驱动,即从逻辑上推演结论的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出发,
类事物中不分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 通过推导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三段论:一是大小前提的判断
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必須为真;二是推理过程必須符合正确的逻辑形式和规则。

结论 结论
特殊到一般的总结 一般到特殊的总结



A B
A B C ...
大前提 小前提
要素 要素 要素

举个栗子

归纳法思维路径——从部分到整体 演绎三段论

逻辑三角公式:事实+论据=结论
所有的天鹅
都是白色的 结论
(A 会去世)

事实(所有人会去世) 论据
(A 是人)
A 地看到一只白色的天鹅
B 地看到一只白色的天鹅 大前提丨所有人会去世
C 地看到一只白色的天鹅 小前提丨 A 是人
结 论丨所以 A 会去世
D 地、E 地、F 地都分别看到一只白色
的天鹅,经过这种量数的观察,于是 “所有人会去世” 和 “A 是人” 是前提,
“A 会去世” 是结论。“所
你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直 有人会去世” 和 “A 是人” 这两个前提为真,那么 “A 会去世”
到黑天鹅的发现,由此引发了黑天鹅 这个结论为真。假如前提为假,如 “所有人都不会去世”,那
事件 ("Black swan" incidents) 么即便推导出 “A 不会去世” 这个结论,也为假。
OCK HOL
RL
福尔摩斯 观察假设 (OBSERVATIONHYPOTHESIS) ——以诸多观察作为分析基础,将已知信息都记录在笔记中
ME
SHE

SHERLOCK 猜测假设 (HYPOTHESIS)


S

——对观察结果,提出初步猜测假设。分析推理的基础
演绎推理法的 综合假设 (SVNTHESISHYPOTHESIS)
HOLMES 四个假设
——把所有结论提出,综合起来进行推理
2 21

证据假设 (PROOFHYPOTHESIS) ——根据综合假设,寻找必要的证据,领悟最终的推理结论


EE

BA R
B

KER ST 启发应用

如何培养演绎法思维 中庸思维——不偏不倚 结论是否为真还需要去验证


首先是意识介入,以及对基础理论即三段论的理解与应用,事实即 前提得真即符合客观事实的中庸思维,不偏不倚的思维,如此便可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为真之后还需要我们对所推导出来的结论进
客观事实,如上篇上帝视角思维模型中所讲,跳出主观以为,在实事 以跳脱开主观以为来对问题实施客观的判断与推导,这样推导出来 行实践与验证,所以这阶段的真,这阶段的客观事实也仅仅是综合
求是的基础上去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演绎法思维,这个过程中将逐步 的结论也必然为真,必然符合客观事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接受 假设的过程,是否是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解,验证实践是必要的,也
拓展开自己对事物细节洞察、观察、分析的能力。 客观而更愿意接受主观,
所以成功者的反人性并非易事。 是我们培养演绎思维的目的。

总结:演绎法思维是逆向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有意识的不依赖经验驱动,而是相反从客观事实为主的逻辑驱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IS A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47. 可复制化思维模型
复制(Copying)是将某事物通过某种方式制作成相同的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对于作品的复制,概念上有狭
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复制,是通过印刷、照相、复写等行为的复制;而广义的复制,包括对作品的某些
改变,形态上产生了变化,但实质上仍然是同样的,如将小说改编成剧本等。可复制化思维指的是对自己
或者别人成功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归纳成符合自身条件方法论,然后把学到、积累到的方法论进行
规模化应用或者迁移至其他领域应用的思维。
模型结构

PRACTICE
LEARN TRANSFER PRACTICE
学习 实践 实践

提炼 反馈 方法论
EXTRACT FEEDBACK METHODOLOGY
AND PURIFY

可复制思维 实践
学习 提炼 反馈 实践 方法论
的思维路径 迁移

复制过程即转化过程(即总结归纳成符合自身条件)
,并通过复制可快速高效的解决类似问题

举个栗子

《万物皆模型》即复制化过程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简化可实行产品

A B A A A
知识 方法 可
A B 复

A A A

A B A A A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知创作《万物皆模型》是将理论 “可视化翻译” 的过程, MVP(最简化可实行产品)产品理论,你可把它想像成是一
即是复制化的过程,对于我们普通的平凡人来讲,通过掌握 部电影的剧情大纲,其重点是制作的成本低,但是却能展示
一个模型便可以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这就是思维 最终产品的主要特色。功用是在产品早期用来接触客户,并
模型带给我们的非常真实的一个例子,那么这也是不知转化 根据客户的反馈来改进产品,以此来避免闭门造车式产品。
输出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去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那 MVP 不是每个迭代做出产品功能的一部分,而是每次迭代都
么可视化思维模型还需要大家认真的理解并且去实践,依据 要交付一个可用的最小功能集合,这个集合的功能可以满足
你自身条件的可能转化为你自己的模型,这个过程也为不知 用户的基本需求,虽不完善但至少可用。然后逐次迭代做出
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过程。 满足客户预期的产品,直至最后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启发应用

前提条件 转化形成你的“套路” 知行合一少了点


模型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自身条件,任何不以自身条件为基础的复制 世界五大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的学习路径与可复制化思维模型是 所有的思维模型,请各位注意,不存在自个儿嗨的情况,去用、去实
与模仿等等思维都是错误的,所以前提条件——对自身条件的了解 一样的,暂不提费曼学习法的相关争论,但思考路径我们是可以去 践、去转化,此为知行合一。此处本人多说一个词“反馈”,反馈是控
是非常重要的,此处你也可以去参考 P19 三脑理论、P41 反作用思维 转化借鑒参考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费曼学习法。简单 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
模型去反思内求,在自身条件基础上去介入可复制思维。 讲转化的过程即是如何用、如何形成套路、
如何输出的过程。 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所以冒昧改为“知行收合一”。

总结:“学而时习之”即学了知识,要去练习、去实践,注意“收”,收到反馈是“学”的新过程,之后继续练习、实践,去用。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48.幸存者偏差思维模型
幸存者偏差或幸存者偏误(survivorship bias),也称为生存者偏差,是一种逻辑谬误,属于选择偏差的一
种。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幸存
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自然选择出的一个道理: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
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与幸存者偏差类似,数据的筛
选还导致“伯克松悖论”,以及电话民调偏差等。
模型结构

C
C C 真实的B
SURVIVORSHIP BIAS
MENTAL MODEL 易
幸存者偏差谬论形式为 被

幸存过程 B 的个体 A 有特性 C
B 略 A 观测到的
有特性C的A
因此任何个体幸存过程 B 需要有特性 C
有特性 C 但无法幸存过程 B 的个体被忽略不
筛选条件
加以讨论
筛选机制...
逻辑偏差在于只关注筛选结果做出评估
而忽略筛选条件与筛选机制等资讯
C 偏差下的B
A A 全部特征为C
只关注筛选结果

举个栗子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
出,安全返回的飞机
受损数据的反面必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1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亚伯拉 这是安全返回的飞 然是没有返回的飞
机受损的部分示意 机,也应当是采取强
罕 · 沃德教授接受美国海军的要求,运用他在统计方面的专业
图;而其他地方受 化的地方。
知识给出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 到攻击的飞机却无
几率’ 的建议。沃德教授针对盟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的相关数 法安全返回。
(图片
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整个飞机中最容易遭受攻 为假定的数据)
击的位置,而发动机则是最少被攻击的位置。因此美国海军指挥
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但是沃德教授给出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发动机的防护’。
沃德教授提出以下其加强机身防护意见的依据:
本次统计的样本,仅包含没有因敵火射击而坠毁并安全返航的
轰炸机。
沃德教授假设所有中弹的弹著点应该会平均分布在机身各处,
而能安全返航的轰炸机机身中弹数量较多的区域,是即使被击 表象:回来的飞机,
因机翼弹孔多于其
中也比较不会导致坠机的部位。 他处,所以应加强
机翼被击中很多次的轰炸机,大多数仍然能够安全返航。 机翼防护。
发动机弹孔较少的原因并非真的不容易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 本质:没回来的飞
生还并安全返航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机,是因为发动机
一旦中弹,安全返 安全返回的飞机
军方最终采取了教授提出的增加发动机防护的建议,后来证实 航微乎其微,所以
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项研究对当时仍在发展初期的作业研 应加强发动机的防
究领域具有深遠的影响。 护。
没有返回的飞机

启发应用

学“失败者” 以偏概全 系统(全局)思维


吴晓波在
《大败局》中记录些案例,感兴趣可以去翻看,以此来培养 可参考:P06 确认性偏差思维、P29 非线性思维。 系统思维、长遠思维、破界、多视角等等思维模型,其本质都是在帮
识别幸存者偏差的能力,幸存者偏差可以帮助我们洞察我们身边的 以偏概全是幸存者偏差思维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自己认定的事情 助我们跳出自己固有的、自以为是的执着,“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
沉默数据,不能只关注表面肉眼可见的因素,还要主动的去思考其 如果不加以反思,那么结果很容易导向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状态, 在此山中”,当然系统的全局思维很难,但能做到一点点,也是一种
背后的因素,比如努力就能成功?努力成功的人是幸存者而已。 从而偏离事实真相。 进步与成长,别抱怨,一点点开始。

总结:幸存者偏差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负向结论的决策权重,这一点在面对未知的领域时,特别能体现它的价值。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49. 冰山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泛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
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如现象等),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
山。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
层次),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
感受,从而看到真正的自我。
模型结构
前冰山理论 后冰山理论
即佛洛伊德冰山理论 即萨提亚冰山理论

SKILLS 行为 行为是可见的,即做事的“样子”,包括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故事、发生的事件。
KNOWLEDGE 行动、故事内容 例如你说了不该说的话,对方失控发脾气等

意 识
应对方式(姿态)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冰山是一致的状态,在压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讨好、指责、
潜意识 超理智、打岔的不一致的应对姿态。如孩子的撒娇就是讨好父母的应对方式。
应对是冰山的水平线,在水平线上若隐若现。

FEEL 感受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悲伤,比如:自己受到对方指责而感到委屈
FEELING 感受的感受 为什么有这种感受?比如:自己受到对方指责而感到委屈后,又产生了愤怒

VIEWPOINT 观点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价值观等,比如:结合过去或当下认知做出的决策

EXPECT 期待 对自己、对他人、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比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等

DESIRE 渴望 爱、接纳、归属、认可,尊重、理解、信任、成就、连接、自由等共性为理解他人的基础

SELF: WHO I AM 自我:我是谁 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和自我价值

萨提亚冰山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不同层次的自我,鼓励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各自的内在过程,而不是只
关注行为。当我们层层深入水平面下的冰山时,我们就有了更紧密的联结,行为的改变也会变得容易起
来。
集体潜意识
举个栗子

冰山理论了解自我的基本应用方法 冰山理论下的师生冲突
师生冲突:C 学生给 B 学生丢纸团,老师 A 刚好看到 B 丢纸团,A 让 B 门口
站着去,B 不同意,于是双方发生冲突。我们用冰山理论去解析看双方的冰山: A B
SKILLS COPING FEEL SELF 老师 A 的冰山:行为层 A 以指责、批评,表现出情绪上的愤怒。情绪的背后
KNOWLEDGE STYLE FEELING VIEWPOINT EXPECt DESIRE WHO I AM
是丧失了尊严,因无法掌握而悲哀、恐惧等。这源自 A 的固有观念——遵师重
冰山理论了解自我的基本应用方法: 教,教师期待得到尊敬,内心渴望被认同,所以 B 不服从带来的是 A 觉得没
缩 放
依次画出 7 个格子并写下根源问题,如下棋一样先走第一步(个 有得到尊敬,自我价值降低、内心期待、渴望未满足。
CONCaVE LENS MENTAL MODELS

MAGNIFYING GLASS MENTAL MODELS

小 大
思 思
维 维



型 人行为),清晰目前困绕自己的问题,再走第二步(感受),以 学生 B 的冰山:行为层面学生 B 以对抗回应,情绪上被 “不公平” 指责批评
及为什么又这样的感受,步骤并非固定,最终要走到 “自己” 上。 感到委屈和不满,观念层认为 A 应当了解事情经过,找寻公正。这种信念让 B
渴望得到 A 接纳和公平对待。
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是能让人在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
根据自己到底是谁做出符合你自身的决策与选择。 当师生的两座 “ 冰山 ” 同时呈现时不难发现,越往下探索,两座 “ 冰山 ” 的内容
越趋向一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期待自己成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人,渴望被
认可、被爱。此为人类共有的生命追求。
启发应用

用冰山理论观察自己 冰山理论是非常好的“自检模型” 一直在说——固有思维


冰山理论可以洞察我们的情绪,学会调整你自己的情绪很难,可参 了解情绪、看到情绪、管理情绪,不知认为更重要的或许是借力情 一直在说——固有思维,因为固有思维真的很固执,固执到你完全
考 P19、P20 可了解到我们人脑结构。情绪脑 2 亿年的进化过程,可 绪,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待情绪,顺势而为,不是“管理”,也不 感觉不到其存在,老师固执的认为学生应当遵师重教、你会固执地
见情绪脑并非是影响我们成长进步的关键点,我们经常听到管理好 是 “克制”,是 “借力”,着点很重要,如果你没有头绪比如怎么借 认为要管理情绪、某某某会固执的认为自己不用去学习思维模型,
自己的情绪,但是“管”的对象是 2 亿岁。 怎么管? 力?可参“反作用思维”。 更偏激点说模型都不靠谱,各位,
不要固执!

总结:每个人的“自我”都是一座冰山,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然而能够打开这个空间的钥匙就是——不要固执。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0.邓克效应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邓宁 - 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简称邓克效应或达克效应(DK effect),亦称井蛙现象,是一
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大卫 · 邓宁
和贾斯汀 · 克鲁格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
身的能力。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
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但能力欠佳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不比能力较佳的人高。
模型结构 模型拆解
高 攻击辱骂 第壹阶段 愚昧之巅
持续平穩高原
HIGH

愚昧之巅 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不知天高地厚,常常认为知识储备很充足,凭借经验
可以干一辈子,很多不爱学习的人就处于这个阶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无
知者无畏 ”。

自 自 自 高估能力 本我 实际能力
信 信 开悟之坡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只停留在事物表面)
信 爆 崩
棚 溃
区 区 特点:盲目自信/自以为是

低 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常常认为知识储备很充足
1
LOW

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能力的人的水准

绝望之谷 视角 自
无法认知且正视自己的不足,不会听取别人的建议

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的主观以为高于一切 境
IGNORANCE 无知 能力 KNOWLEDGE 知识 界
因高估自己,所以总认为凡事都很简单,从而缺少行动力

愚昧区 崩溃区 成长区 智慧区


这辈认处
也子为在
因不能正确认识他人能力,往往忽视他人建议 就,知这

巨婴丨自我自负
表现 是很识个
我多储阶

反思丨自我反省 智者丨知识+经验+反思 智慧丨谦虚中庸 因无法正视自己,也就无法反思自我,从而止步不前 们不备段


常爱很的
说学充人
1 2 3 4 因以自我为中心,也就忽略了客观事实,自以为是必吃大苦头 的习足,
“的
无人,不
知就凭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对事 妄想大于实践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
者处借天
无于经高
愚昧之巅 绝望之谷 开悟之坡 平穩高原 是,在这种境界的人以为自
己 什 么 都 知 道,妄 自 尊 大
畏这验地
” 可厚
认知 对人 主观大于客观 者、盲目自信者的集结地,
︒个以,
阶干常

1. 对特定任务不熟练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但他们自我能力的评估仍然会低于能力强的人;
对己 运气大于努力
占人群
95% 段
︒一常

2. 对特定任务不熟练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如何突破 1 吃亏不逃避 2 增长知识,主动打破认知局限 3 实事求是

3. 对特定任务不熟练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 如果对特定任务不熟练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第贰阶段 绝望之谷 第叁阶段 开悟之坡 第肆阶段 持续高原


残酷的现实给我们棒头一击,业绩总是不上来,每天的工作量有增无减, 走到这个阶段的人,从绝望中走了出来,开始认真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 当我们到达了这个阶段,回头看到爬了很长很陡的坡,每一步都是自己一脚一脚,踏踏实实走出来的。终于,
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欠缺,慢慢丧失信心。有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会反省 改善自我。这个阶段的人最愿意接受新兴事物,渴望与他人交流互动,并 在某个领域有了一定的成就。这时的人们往往知识技能和自信程度都很高。身处在平穩高原,我们除了工
自己,不断做复盘,纠偏差,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而有的人跌入谷底之后, 积极向他人取经,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在成长中感悟幸福,在收获中慢 作上提供价值,还会思考使命感,思考自己能给这个社会做一些什么,同时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达
只会怀疑自己,彻底失去了面对困难、逆流而上的勇气,从此一蹶不振。 慢明晰自己的人生规划! 到渡人渡己的境界。此时的你处于哪个阶段?祝我们都能走日走下愚昧山峰,在遭遇人生低谷时,不要停
人生越早醒悟,后期发展越平顺。 止前进的脚步,经过在开悟之坡的不懈努力,最终登上持续发展的平穩高原。

一蹶不振 主动提升
复盘反省 本我 实际能力 复盘反省 本我 实际能力 行 本我 知
(知道自己不知道) (好坏是非黑白分明) (知道自己知道) (黑白界线模糊) (不知道自己知道) (可持续性发展)

特点:习惯逃避/非黑即白 特点:重新认识自己/追寻事物规律 特点:实事求是/顺其自然/知行合一/敬畏谦卑

从愚昧之巅到绝望之谷,绝望的心念更重,一切都是向下的 绝望中走出,视角更为积极向上 视角是立体的


2 3 4


这个世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非黑即白,有明确界线 这个世界的界线不在是非明确,而是边界模糊,不停变化 万事万物皆是变化的,随变而变,以不变应万变
功 视角 天

视角 视角
有了明确界线后,对事物的分割明显并放大两極
利 能够主动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 遵循天道、地道、人道,遵循客观规律

境 境 境

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所以希望通过学习改变或放弃 知道自己知道,明确目标及方向 客观利他
界 界
因绝望心念重,通常对任何事物都不在存有兴趣 更为专注的去做事,同时做正确的事 以上帝视角或全局视角看待问题
实种一 各不或这了 人做益宙即了
则事个 种谋如种解 生所而的宇解
因界线分明,所以不在有表现出个人喜好,而是随声附和 是︒人 通常情况会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事其儒觉到 做事会随事物的客观变化而变化,以空杯心态对待问题 境做做一宙在
表现 因他可 表现 都利家解社 表现 界的各员︒社
有﹄所︐会 ︒事种︒不会
道︒ 他的
逃可能
有極端现象,会逃避问题,旨在怀疑自己 不在盲目做事,通常为先思考,后试错,循序渐进 因变化而合适的时间、地点、空间,做合适的事情 ︒事有仅整
德他说就存
避以意
这︒这是体
的是︐为在
而做识
种了种社之
意有他社︐
自些到
丧失信心状态下,要么通过学习反思改变,要么永久停下 会更为积极主动调整自己,凡事反求诸己,注重反思 客观的站在他人的角度解决问题 觉解觉会上
义道做会他
私事他
解所解的的
︒德事 是

︒, 自
其己
的 为做︐一一
的是利社 他事他员个
对事 对事 实事求是
后,
对事 努力大于思考 知 道 自 己 不 知 道,心 存 敬 果为 思考与努力并行 能抓住事物规律,明确自己 人为益会 空杯心态,有能力把所学转 构的就︐更
︐了﹃ 的 成意为同大
他 做一
畏,他 们 已 经 能 够 克 服 本 有自 的认知及它在整个认知中 化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身
了义宇时的
对人 正各 认知 对人 客观利他
能,向“不知道”开放了自己 利己 的位置,知道自己他人及更 体力行,达到了知行合一的
所 最︐宙还
其 员
认知 对人 逃避大于面对 于而 认知 培养利他思维
做 种︒ 整
的心怀,他们知道自己不知 高明的人之间的差距,占人 境界,变成下意识的反应,
他做 高自的是
对己 自卑大于事实
道,占人群
4% 人
,各 对己 实践与反思并行
群的
0.9% 义事
的︐︐有
对己 反求诸己
占人群
0.1% 的觉利宇体

如何突破
1 勇敢面对失败与挫折 2 树立信心,人生起伏是常态,大不了从头再来
3 增长知识,主动打破认知局限 4 学会反思复盘 5 实事求是
如何突破 1 三思后,因时因地因人合适而行 2 反思复盘 3 客观利他 在流行文化中,邓宁 - 克鲁格效应经常被误解为低智
商人群的普遍过度自信,而不是对特定任务不熟练的
人的特定过度自信。

总结:无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而极有才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他人的错误认知。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1. 效率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适当的使用原料、能源、努力、金钱及时间的情形下,进行特定事务或产出预期成
果的能力。以广义的定义来说,效率是可以成功的把事情作好,且没有浪费的能力。“效率本身不是目的,
效率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效率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事物。”在较数学或科学的用语中,效率是量
测输入用在预期任务或输出的程度。一般会包括以最小的浪费、支出以及努力的情形下,用特定的努力来
产出特定成果的能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中, 效率会指不同的输入及输出。
模型结构

START 01 02 03 04 05 06 RESULT
效率
非效率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步骤五 步骤六 ...

效率公式 = 产出(可用输出)÷ 总成本(总输入)


R=P/C

效率思维即通过有意识的规划、拆解等,以期花最少投入,获取更大产出的思维

举个栗子

努力就能成功的前提条件 压力是隐形的效率殺手

做正确的事 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压力合适区域



效能 效率 率

结合自身条件 结合思维模型 压力低 压力高


压力程度
做正确的事是前提,不知在考虑创作思维模型时,也得益于 截至目前不知创作了 50 多个思维模型,在与这些思维模型接
以上模型。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 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思维逐渐具备层次感,也就是说思维方
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 ‘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 法有了矩阵感,而且这些模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
是 ‘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可这并不意味着效 相互链接,比如面对压力,可以通过笛卡尔思维去拆解问题,
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 可以通过长远视角拉伸其压力高低值,可以通过放大、缩小
效能 , 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 镜思维对问题放大缩小等等。当然目标明确,调整好压力范
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围和区域,都可以帮助你提高效率。

启发应用

做正确的事 明确目标,做好时间管理 培养专注力


正确的事是我们做事的前提(是自身能量汇聚的地方),正确的事同 怎么明确目标?笛卡尔思维或 mece 原则去拆解问题,拆解到具体 前面讲过心流理论(可参 P33 心流理论),当我们专注于正在做的
时也可以更好的推动“以正确的方式做事”,简单讲,正确的事是以 小目标,逐个完成。另外,提高效率的途径在于资源的有序分配。通 事情时,我们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且这时我们会变得非常
正确方式做事的能量源,那么在具体事务当中,也能保证自己所做 过设立标准流程、操作规程、分工协作等规范化体系,以实现管理系 敏锐,能够捕捉到所有与当下这件事情相关的信息,最后我们轻松
的事情确实能够帮助自己去完成目标。 统的良性运作。 解决问题,且收获满满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总结: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率思维是让我们意识到怎样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怎样才能少投入多获得。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2.福格行为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福格行为模型以 BJ Fogg 命名,表明一个行为得以发生,行为者需要有进行此行为的动机和 C 作此行为


的能力,因而才能够在被触发时施行既定行为。即个体要实现某一行为,需要有行为的动机、完成该行为
的能力、刺某激该行为的触发器三个要素,三个要素同时具备,行为者才能跨越行动线,行为处于“触发成
功”区域,才能够实现用户完成某一行为。福格行为模型可以示意为 B=MAT,其中 B 是行为 ( Behavior),M
是动机 ( Motivation),A 是能力 (Ability),T 是触发 (Triggers)。
模型结构 MODEL STRUCtURE

行为变化的三个要素 动机要素

B=MAT HOPE
SUCCEED HERE
动机 能力 触发 快乐或痛苦 希望或恐惧 社会接受或拒绝
触发有效区
能力要素 触发要素


机 曲
线

时间 金錢 努力 促进者 火花 信号
FAIL HERE
触发无效区
生活中我们纠结于此 怎么解?

动机(有)x 能力(无)x 触发(无)——想而不能不动
提高动机(弱化难度带给你的阻碍)
难 能力 易 动机(无)x 能力(有)x 触发(无)——能而不想不动
降低难度(笛卡尔思维去拆解问题)
动机(有)x 能力(有)x 触发(无)——想和能而不动

要素拆解 ELEMENT DISmANTLING

要素一:动机 动机的三个来源:P(人物)A(行动)C(情境)即PAC小人 微习惯ABC三步骤:


动机不是行为改变的原始驱动力。在福格行为 锚点Anchor
人物 行动 情境
模式的 3 要素中,动机是蕞不可预测和蕞不可 行为Behavio
想要采取 采取行动 因所处环境
行动的人 获取或损失 引发的动机 靠的。动机越强,行为就越有可能做到 庆祝Celebrationr
1 锚点时刻:提醒你去执行新的微行为的关键时点。例如某个
要素二:能力 动机很难持续并且飘忽不定,所以要靠能力。能力要遵循微小原则,从蕞简单的事情开始。 日常习惯(刷牙)或某件必然发生的事情(电话铃声响起)。

人物 行动 情境 如果能让行为变得容易做到,那么即使动机很弱,也依然能推动行 2 新的微行为:锚点出现后立刻去执行的微行为。这是新习
惯的简化版,比如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或做两个俯卧撑。
提升技能 让行为 获取工具 为至行动线上方。这是微习惯策略的优点之一:把行为拆解到極小
具体而微小 和资源 (拆解不多讲,参考笛卡尔思维、MECE),即使没有动机也能做到。 3 即时庆祝:完成新的微行为后要立刻庆祝。任何能带来
积极情绪的事情都可以,比如说出“我很棒”之类的话。
要素三:触发 福格行为模型中,动机和能力是持续存在的,而提示是非此即彼的。

人物 行动 情境 人物提示靠人的内在:比如饥饿、困会自动做出反应。情境提示通过周围环境的事物:比如便利贴、手机提醒;
通过自己 通过既有日程 通过环境中 有时是有用的,但是也会带来压力,以及产生反效果 - 让人变得遲钝。行动提示:把你已经在做的行为(日
或他人提醒 来提示后续 事物来提示 常固定的行为)当做提示,以此来提醒为了培养新习惯采取必要的行动。比如进门后,把大衣挂在玄关。
原本计划想去跑步,但却没去。为什么?
举个 > 那么你没有去跑步有可能因为你感觉自己很棒完全不超重。你没有高动机去跑步。这种情况下,行为没有发生是因为缺少动机。
栗子 > 你无法跑步是因为你昨晚因熬夜工作,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浑身乏力。那么没有跑步是因为缺少执行它的能力。
> 也有可能因为你正被其他事物缠身而完全忘记了要去跑步,例如被朋友约出去吃饭、喝酒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跑步行为没有施行是因为缺少一个触发点。

启发应用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想而不能也不动 能而不想也不动 想和能都具备,但是没有触发也不动


动机够了,但是能力不够,就不会产生行为,比如你觉得不知做思维 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动机不够,比如不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 福格行为模型还可以让产品“说服”用户,即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若
模型蛮好,你也想做,但能力不够啊,但是如果你分析不知就会发 无法填补你的需求,那也动不了,此时可以去把问题拆解,无论你用 想实现用户行为的转化,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动机、能力、触发
现,不知既有 10 多年的美学熏陶,以及 10 多年的传统文化以及哲 什么方法去拆解问题,目的很简单,让目标具体、清晰、微小,此时动 条件。
在用户具备了一定的动机和能力,并被触发的情况下,会产生
学思维的积累,如果你想做就需要去提升自己的“能”或提升动机。 机低,你依然可以去做。 一次成功的行为,
反之则会失败。

总结:当我们理解和掌握了福格行为模型,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做出友好并且有某效的行为设计,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逆转自己的人生。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3.反熵增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熵亦被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即一个系统的
混乱无序程度,一个系统越混乱,越无序,那么熵值就越大,越有序,熵值就越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
出,一个封闭系统的内部,事物总是从有序趋向于无序,熵值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增加的,这也就是物理学
上所谓的 “熵增定律”。反熵增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案措施让体系从无序的状态转变成有序的状态,通过构建
耗散结果(持续做功)和避免路径依赖(保持开放系统)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模型结构 MODEL STRUCtURE

entropy increase
熵增
熵值在不断增加
有 无
序 Y Y

态 熵值在不断减少 态
熵减
entropy reduce
X Z X Z

反熵增

由熵增定律可推导出
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封闭系统趋向越来越混乱
让一个系统变得更有序德前提是必须有外部能力的输入
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 ( 或部分 ) 变得更加无序,而且无序的增加程度将超过有序的增加程度

举个栗子 TAKE AN EXAMPLE


EXAMPLE 1 EXAMPLE 2

谷歌的“20% 时间制” 贝索斯“Day1 and Day2”


即每天都是第一天,都是亚马逊的第一天

DAY1 心态的公司,是正要开始发挥潜力的公司
20% DAY2 心态的公司,则是停滞的公司,他们在市场上会越来越不重要,然
后逐渐衰败灭亡。

所以,公司必须永遠保持在 DAY1 的心态。


谷歌的 “20% 时间制”,其益处并不在于创造出了多少具备商业价
DAY1 即创业起步的状态,背后的实质是找到破局点的创新者
值的产品(如语言服务 Google Now、新闻服务 Google News、谷歌地
图 Google Map),而在于员工们在此过程中磨练和使用了工作之外 DAY2 即成功状态,其本质是即将进入创新者窘境的在位企业,
的技能,并且建立原本独立作业同事间的有效联系。对抗熵增的开 即将遭遇极限点
放性“20% 时间制”让一个企业保持思想开放,让部门之间打破“无
关联”的壁垒,让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链接,给未来的各种协作提供 DAY1
的可能性。

启发应用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保持开放心态-避免路径依赖 构建耗散结构——遠离平衡态 主动做功——觉察当下状态


路径依赖是本能脑青睐的模式,即走捷径依赖,其本质是封闭,在原 耗散结构是由化学家普利高津提出的一个理论,是一个遠离平衡态 熵增是必然现象,如同我们通过锻炼身体来强化我们自身一样,其
有的系统里不停地循环。而避免路径依赖则要求个人找到原有系统 (舒适区)的开放系统。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处于持续不平衡或者不 过程也是减缓熵增的过程,反熵增(熵减)即是让熵增变的慢一点。
以外的路径。在找寻新路径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突破原有的系统,到 均匀的状态中,他就不会陷入熵死的状态。
我们学、习思维模型即是 你可能会说 chatgtp 或许能改变这一过程,让我们的记忆永存,即
一个更大、更开放的系统中去探路。
(参 P18、
20、28 等) 在构建我们自己的耗散结构。 便如此终究也逃不过熵增。主动做功、 主动改变,主动反熵增。

总结:反熵增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商业上避免进入无序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人生保持在有序的状态下。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4.混沌与秩序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混沌指混乱而无秩序的状态,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其三个关键要素:一、对初始
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二、临界水平,这里是非线性事件的发生点;三、分形维,它表明有序和无序的统一。
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如
自然秩序中的日出日落,月亏月盈等;社会秩序中的社会进步,社会分裂到统一等。混沌与秩序思维即明示
我们对两者关系的思考与启示。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蝴蝶效应 A DYNAMIC PROCESS WITH A TIME DIMENSION

混沌过程即有时间维度的动态过程
Z AXIS

不可测 不可测

IS
AX 一切事物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堆看似毫不关联的碎片
初始条件 Y
但是这种混沌状态结束后,这些无机的碎片会有机地汇集成一个整体
(XYZ)
X AX 补充:看到很多人误解混沌理论就是熵增,在此补充,两者有相似处,但两个理论并
IS
不相同,熵是对系统的度量,其过程是递增的,也是不可逆的——与时俱增,即是说
没有混沌状态,熵增依然继续。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EXAMPLE 1 EXAMPLE 2

混沌理论与进化论 混沌后的秩序——思维模型

之前在讲 P27 不平衡性思维模型的时候提到过孩子成长问题,时间 混沌与秩序,秩序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为的混沌,也就是说混沌即秩


维度的不平衡性即事物自身随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个事物从 序,秩序即混沌,就概念讲两者相互对立统一。而在思维应用方面,
诞生到发展、应用、普及,都包含这样一个过程,比如内在与外在的 我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基础理论公理(思维模型)来帮助我们去应对
提升与成长过程,某个阶段会长的快一点,某个时间段会长的慢一 生活、工作之困惑。混沌是常态,这是我们首先要 get 到的,在此基
点,都是事物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而这种不平衡性也即是不可预 础上我们便可以透过公理(思维模型)看到客观事实的样貌,也才能
测的一个过程。那么在人类进化系统中,每一次进化同样存在巨大 更好的去解决问题。所以混沌与秩序,在不可预测中看到可能,看到
的不可预测性。 其变化万千背后的那个“不变”,即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混沌与秩序是事实 试错、输出与反馈 冗余备份、多段输出


混沌与秩序旨在让我们清晰的 get 到这个世界的变化规律,混沌是常 即便如此,我们想要更好的生而活着,就需要想办法 get 这个世界 混沌的背后是复雜的、是对初始条件极为依赖的、是不可预测的,例
态,即反人性的存在,因为人类崇尚秩序与连续性,这是人类的本能驱 的规律,不知一直都强调反馈,因为反馈的信息是比较接近客观事 如环境因素,当环境变化时,针对原来秩序的方案、策略也许就不能
使的,目的在于可控,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对于自然环境,所谓秩序也多 实的,也是混沌背后的那个秩序。所以输出的目的在于反馈,反馈的 用了,所以,我们要考慮环境变化时候的备选方案,例如预测天气一
为人类的一厢情愿,所以客观很重要。客观才能看到事实规律的样貌。 目的迭代自己,继续输出。 样,多端口输出,以此避免单一反馈的不准确性。

总结:混沌依赖于初始条件,那么秩序也会依赖于初始条件,所以初始条件是最不可忽略的,这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5.费马帕斯卡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查理芒格说的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就是需要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数学思维模型就是其中一种,在数
学思维里面费马-帕斯卡系统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维模型,查理芒格说:“费马—帕斯卡的系统与
世界运转的方式“惊人地一致。它是基本的公理。所以你真的必须得拥有这种技巧。”费马帕斯卡系统思维模
型指在你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做决策时,要基于事实,并运用费马帕斯卡系统,即概率测算系统对未来
进行测算,继而做出最佳的决策。
MODEL SUMMARY 模型概述

A 和 B 两人筹码相同,玩一种公平的,概率为 1/2 掷硬币游戏。 帕斯卡的解法是:帕斯卡三角


两人约定当其中一人赢到第 3 次时游戏结束,赌注全部归胜
者;但是如果游戏没有分出胜负就中止了,筹码应该如何分配 帕斯卡使用的方法是后来被称作帕斯卡三角的方法。帕斯卡三角的塔尖是一个 1,对
才合理呢? 应这一行称为 0 行,下面依次是 1、2、3、4、5、6……行。每一行的左右两边数字都是 1,
每行里的数字都是上面两个数字之和。如下图所示
R+S-1 用帕斯卡三角来解决 A 遇到
A 已赢 2 次 R/S 表示两人还需要 R 局和 S 局就
能赢得最后赌注,那么赌局还需要进 n 2n 的问题,因为最终还需要 2 盘
行 R+S-1 局就能得出胜负 才能决出胜负,所以对应看图
B 已赢 1 次 2+1-1=2 即最多还要 2 局
0 1 1 上的第 2 行 “1、2、1”,A 已经赢
得 2 局,还需赢 1 局就能赢得
1 1 1 2
整个比赛,第 2 行对应前面的
2 1 2 1 4 1 个数字 1 就代表了 B 赢的概
费马的解法是:依次列出各种可能
3 1 1 3 3 8 率,而第 2 行里面 2、1 则代表
了 A 赢的概率。最终的比赛结
每局比赛 A 都有赢或者输 2 种可能的结果,因此最终的结果就 4 4 6 4 1
1 16 果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第 2
有 2(2 种结果 ) 的 ( 2 2 局)次方种可能,也就是 4 种不同的结果分别 5 1 5 10 10 5 1 32 行里面数字的总和:1+2+1=4。
为: A 赢 的 概 率 为:2+1=3, 即
1. AA 2. AB 3. BA 4. BB 6 1 6 15 20 15 6 1 64 3/4。这个计算结果和费马的
因为 A 已赢 2 次,再赢 1 次即可,那么上述选项中,1、2、3 是 A 一致。
的获胜次数,即 A 获胜概率为 3/4,B 还需要再赢 2 次,那么上
述选项中只有 4 符合,即 B 获胜概率分别为 1/4,分配方式应该 帕斯卡三角计算比较省事,毕竟像费马那样全部列出可能的结果太麻烦了,如果数字
是 3:1 比较大难度就会非常大。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EXAMPLE 1 EXAMPLE 2

sheep car sheep

C 633 = 33×32×31×30×29×28
6×5×4×3×2×1 = 1
1107568
参赛者最初选择时有 1/3 的相同概率选择汽
车、A 羊和 B 羊,转换后的获胜概率为 2/3 C 633 × C 116 = 1107568
1
×
1
16
=
1
17721088
= 0.00000006

蒙提霍尔悖论:在参赛者面前有三扇关闭的门,其中只有一扇后面 在六合彩(49 选 6)中,一共有 13,983,816 种可能性,如果每周都买


是辆汽车,而其余的后面是山羊。游戏规则是,参赛者先选取一扇 一组不相同的号,一年有 52 周,则在实验越多次(一直买直到中奖
门,但在他打开之前,主持人在其余两扇门中打开了一扇有山羊的 算一次)之后,平均中奖所花的时间会越接近 13983816/52 =268919。
门,并询问参赛者是否改变主意选择另一扇门,以使赢得汽车的概 双色球头奖概率:1/17721088。双色球投注号码由 6 个红色球号码
率变大。正确的分析结果是,假如不管开始哪一扇门被选,主持人都 和 1 个蓝色球号码组成。红色球号码从 1-33 中选 6 个;蓝色球号
打开其余两扇门中有山羊的那一扇并询问参赛者是否改变主意,则 码从 1-16 中选 1 个。头奖的概率:红球 33 选 6 乘以蓝球 16 选
改变主意会使赢得汽车的概率增加一倍。 1=1/17721088=0.00000006。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从不可知到不确定 凡是过往皆为过往 实事求是得其真知


概率是决策、风险理论的基础工具,在没有此系统前,人们对世界的 凡事过往,皆为过往,已经完成的盘数并不重要,决定胜负概率的是 费马和帕斯卡解决赌博的问题告诉我们,根据事实对象 ( 客观存在
认识是不可知,如求神问卜。概率出现后,就将“不可知”转变为“不 后面应该继续进行的盘数。这也是在面对客观事实问题时,人类自 的一切事物 ),探求事物内部关系和规律,去求得“是”,即本质,求
确定”,“不可知”意味着对未来毫无办法,而“不确定”则意味着我 身存在的 BUG 之一,佛家讲的破执,即是破除自己的执念,目的在 真知。
看见事实,尊重事实,按照实际的概率去分析和做决策,不要
们可以知道概率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未来做出预测。 于时刻让自己保持空杯心态去面对问题。 凭借一些表面现象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下结论。

总结:面对未知世界,我们学习思维模型也是在提升自身认知,即从不可知过去向不确定的过程。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6.费曼技巧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费曼技巧或称费曼学习法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 · 费曼(Richard Feynman),运用费曼


技巧,你只需花上 20 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遗忘。知识有两种类型,我们绝大多数
人关注的都是错误的那类。第一类知识注重了解某个事物的名称;第二类知识注重了解某件事物。这可不
是一回事儿。诺贝尔物理学家理查德 · 费曼(Richard Feynman)能够理解这二者间的差别,这也是他成功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他创造了一种学习方法,确保他会比别人对事物了解的更透彻。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01 CONCEPT

概念 学习知识

学是输入,习是输出,学
学而问 而不习不问,不叫学习。

说人话即说自己和他人
说人话
03 都能听懂、能理解的话

回顾总结 REVIEW 求本质 说人话即为内化的过


程,即接近本质的过程
回顾
卡壳 自上的学习过程是形成
系统化 自己系统化思维的过程
创造类比 简化 输出 教人教己
04 02
SIMPLIFY 无卡壳
TEACH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EXAMPLE 1 EXAMPLE 2

效仿 实践 反思
输入 输出 本质
学 习 思
系统思维

不知所做的可视化思维模型便是费曼技巧的思维逻辑,芒格说: 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跟今人写微博很像。我们知道,一则微博是
“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 一百四十个字,曾国藩的日记也不长,一天大概也是一二百字,而且
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 关键是写完之后,他会按倭仁的建议,送给朋友们传阅。比如日记中
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 为了避免主观以为,模型 有“走艮峰前辈处,送日课册,求其箴砭”等记载。也就是每隔一段
思维的可视化不知就开始做了,模型可视化即是将原本不易理解的 时间,把这些日记拿去让朋友都看一遍,而且要求每个人做点评,就
理论以视觉的形式翻译表达,在输入输出之后最重要的是能以各位 像今天在微博下面的跟帖。曾国藩的日课帮助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能够理解的,能看的明白的、简单的的视觉语言(即说人话)表达给 输入、输出、说人话、得反馈,再修身改进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
各位,以此来帮助各位能快速学习、了解这些伟大的理论,以帮助我 与格局。孔子讲学而时习之,即是说学(通效)圣贤之后,要依据自身
们更好的规避风险、做合适的决策。 条件转化并去“习”,即练习、实践获得回馈以此来修身。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子曰:“学而时习之” 大道至简 构建自己的系统化思维


学而时习之,即是效仿圣贤之言行举止,结合自身条件内化转化为 学而时习之,还要不耻下问,“耻”这个字特别的好,因为这个字破的 从学到习,从习到问,从问到破自己的自以为是,看到客观事实,再
自己的言行举止,并能够经常的去用,就如查理芒格所表述的多元 是你的自以为是,问才能听到客观的信息,才能实事求是的去面对 到反思回本身的问题,再到看到问题的本质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等
思维一样,去用、去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否则只知其表,不 问题,也才能看到自己缺什么,之后才能通过反思反省有所觉悟。如 等,简单讲即是学、习、学、习、学、习。
而此也是培养我们逐渐形成系
知其理,欺骗的不过是自己个儿而已。 老子所讲:“大道至简”,本质就是实事求是的“是”。 统化思维的过程。

总结:面对卡壳,接受卡壳,且不可自以为是,忽略而过。如此才能接受事实,才能透过现象发现事物背后的本质。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7. 复利效应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复合利息,利滚利,把上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来计算。 最简单的复
利公式:收益 = 本金 ×(1+ 利率)^ 期数。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
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
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复利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称作“复利效应”,对财富可以
带来深遠的影响。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复利思维模型公式 THE VISUAL THINKING PATH


OF COMPOUND INTEREST
FV(Future Value)是指财富在未来的价值,即收益 做事情 A
利滚利的
得结果 B
n 可视化思维路径

FV=PV(1+i)
n 则是累计的周期,即期数

(interest)
i 是指周期内的固定利率或固定回报率 A 循环
往复 B
(Present Value)是指现值,亦即指本金
PV 而结果 B
查理 · 芒格说:复利思维对我的启发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我还会把复利公式进行演变,如 反加强 A

行动结果 = 认知 *(1+i)^n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EXAMPLE 1 EXAMPLE 2

每天进步 0.01 $62B

巴菲特的
1 =1
365 如果你不思进取,
那么一年后,你如同原地踏步 复利收益
1.01365=37.8 如果你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年后你会遠大于“1”

0.99365=0.03 如果你每天退步一点点,
一年后你会遠小于“1”
$2.3B
$67M $376M
国王要赏给丞相多少粒粮食 ? NET WORTH $6k $7M

AGE 15 35 50 85

古埃及有一个国王 , 一天丞相陪这个国王下棋 , 丞相让国王赏赐给 巴菲特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


他一些粮食 , 丞相说:“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 , 第一个格放 1 粒米 , 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从 1965 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公司,到
第二个格放 2 粒米 , 第三个格放 4 粒米 , 第四个格放 8 粒米 , 第五 2010 年,过去 46 年巴菲特平均取得了 20.2% 的年复合收益率,同
个格放 16 粒米 , 第六个格放 32 粒米 , 第七个格放 64 粒米 , 第八 期标准普尔 500 指数年复合收益率为 9.4%,巴菲特每年只不过比
个格放 128 粒米 ······”问国王要赏给丞相多少粒米 ? 市 场 多 赚 了 10.8% 而 已。但 是 46 年 期 间 巴 菲 特 累 计 赚 了
90409%,而指数累计增长了 6262%。或许你会说,也只有一个巴
菲特能做到年复利 20%。那么,你就从现在开始开始理财,比巴菲
1 2 4 8 16 18446744073709600000 特活的时间更长,你也能达到他的财富。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复利三要素之本金积累 复利三要素之提高利率 复利三要素之时间


如何应用复利模型:首先找到能产生复利的点,比如财富类或知识 上一篇我们一起聊到了 “费曼技巧思维模型”(详可参考 P57)
,输 时间是复利思维的核心,你越早开始储蓄或者投资,那么未来所获
类等,比如知识类,如可视化思维模型、思考方式、专业类知识、重点 入即是“学”的过程,输出即是“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输出实践 得的累积回报也将会越高,这就是复利带来的效益,因为时间就是
学科的重要理论等等。其次就是通过实践来积累这个本金的过程, “卡壳”或者收到反馈,返回继续学,学后继续输出、实践,如此你才 财富。所以相信时间,并能够持续的去实践、去行动、去累积。
时间对
如不知会持续更新思维模型,这个过程就是不知积累本金的过程。 会从此概念、知识中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耐心点。

总 结 : 查 理 · 芒 格 说 : “ 理 解 复 利 的 魔 力 和 获 得 它 的 困 难 是 理 解 许 多 事 情 的 核 心 和 灵 魂 。”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8.二八定律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帕累托法则(或称 80/20 法则、关键少数法则、二八法则、巴莱多定律)指出,约仅有 20% 的因素影响 80% 的


结果。也就是说:所有变因中,最重要的仅有 20%,虽然剩余的 80% 占了多数,影响的幅度却遠低于“关键的
少数”。管理学家约瑟夫 · 朱兰首先提出该原则。 该法则以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 · 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并于他
的文章《政治经济学》中说明了该现象,例如:意大利约有 80%的土地由 20%的人口所有、80% 的豌豆产量
来自 20% 的植株等等。该原则在现今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例如,“80%的销售额来自 20%的客户”。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EFFORT 努力 RESULT 结果

80% 的投入
20% 的影响
80% 20%
80% 20% 的投入
80% 的影响
80% 的人掌握 20% 20% 的人掌握
20% 的财富 80% 的财富

IMPORTANT 重要的 NOT IMPORTANT 不重要的

二八法则即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
一般来说,投入和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EXAMPLE 1 EXAMPLE 2

复利模型讲到,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很好的一个比喻如下:
制造商注 20% 20%
意的对象 1 =1
365 如果你不思进取,那么一年后,你如同原地踏步
好集
80% 这中 80%
1.01 =37.8365 如果你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后你会遠大于“1”
20% 精
制造商可 的力 0.99365=0.03 如果你每天退步一点点,一年后你会遠小于“1”
80%
忽视对象 顾 服 80% 但如果这个努力是你 80% 的努力,那么换来的则是 20% 的结果。
客务
20%
20% 20%
把 80% 的精力、资源 用这 20% 的方面
放在能出关键效益的 80% 又能带动其余 80%
80%
假如 20% 喝碳酸饮料的人喝掉 80% 的碳酸饮料,那么这部分人 20% 的事情上 的发展
应该是碳酸饮料制造商注意的对象。尽可能争取这 20% 的人来买, 20%
最好能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碳酸饮料消费。碳酸饮料制造商出于实际
理由,可能会忽视其余 80% 喝碳酸饮料的人,因为他们的消费量只 二八法则对我们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占 20%。同样当一家公司发现自己 80% 的利润来自于 20% 的顾 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个人
客时,就该努力让那 20% 的顾客乐意扩展与它的合作。这样做不但 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
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给所有的顾客更容易,也更值得。再者如果公 不可能的,要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重
司发现 80% 的利润来自于 20% 的产品,那么这家公司应该全力 点突破。把 80% 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 20% 的方面,这 20%
来销售那些高利润的产品。 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 80% 的发展。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用于提高学习效率 用于提高管理效率 二八定律应用三步骤


我们清楚了 20% 的努力能产生 80% 的回报时,就应该考慮如何利用帕累托定律来高效学习,产生高回报。学 帕累托法则告诉我们要对影响个人、企业和其他机构的资源做合理的评估,把每一项资源都用在刀刃上,让它 1、设定目标:首先梳理问题,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依次写下,进入
习就是吸收知识,我们需要阅读大量书籍和文章来获取所需知识,这时我们需要尽量做得更快,没必要把一本 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去除那些会带来消极作用的资源,增加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对项 20%;2、制定计划:将工作根据其重要性排好顺序,可参考 P31
书从头到尾全部读完,除非你很享受读书的乐趣。在读书时应该领悟到这本书的精髓,这要比读完一整本书要 目进行分析你们会发现,80% 的利润实际上是被那 20% 的功能创造的,所以要重视后者弱视前者。对员工也 优先排序模型;3、行动总结:开始行动,注意坚持,在应用二八定
有价值的多。一本书 80% 的价值已经在 20% 的页数中阐明了。我们可以省出这部分的精力去创造其他价值。 是如此,应该放弃表现一般的员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人身上。 律中,要时刻注意分析方法,抓重点。

总结:做人做事不“贪”,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人的精气神就那么点,所以集中精力做主要的那一点事情就可以了。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59. 决策损失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险易,计于庙堂。计即计算或估计,
是对敵我双方胜算与失算概率多少的计算。胜算有没有?有多少?在哪?这失算之处有没有?在哪?是计算
什么呢?是计算道、天、地、法、将五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战前模拟演练,从而判断、对比出敵我双方政治、经
济、军事、天时地利、将帅实力等客观条件的差异大小及多少。这些都在庙堂之内,即出兵之前。决策损失思维
即在做决策前,不仅对胜算有所思,还要对失算之处深入思考的思维方式。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理想很丰满
决策 本能
DECISION LOSS 现实很骨感

决策公式
DECISION GAIN
决策 = 损失 + 获得 三思而行

决策损失思维即
忽视 思危 思退 思变 行动
先思考损失再去行动的思维模型
发生损失 发生损失 发生损失
LOSS 风险承受 长遠视角 系统思维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EXAMPLE 1 EXAMPLE 2

观察(Observe)
本能
VUCA 乌卡时代
主动打破惯性思维

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MBIGUITY


易变 不确定 复雜性 模糊性

OODA LOOP 复合性


三思而行
反向

行动(Act) 调整(Orient)
发展性
π 思危 思退 思变
推导

型人
创新性

决定(Decide) 发生损失 发生损失 发生损失


竞合性 风险承受 长遠视角 系统思维
OODA 循环(OODA loop),也称柏伊德循环(Boyd cycle),由美国空军 时代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你的决策,同时还影响着你的思维,在
上校约翰 · 柏伊德提出的决策方法。这个方法是一个循环,由观察 升维思维(P37)中有讲过如何提升自身维度,即“π型人才”。“π型人
(Observe)、调整(Orient)、决定(Decide)、与行动(Act)组成,反复进 才”指个人本身知识广博、经验丰富,就像是“T”字上面的那一横;
行。在朝鲜战争中担任战斗机飞行员的空军上校 John Boyd 认为,美 而且又具有另一种独特竞争力、对某项专长特别突出,犹如“π”字中
国空军过于注重速度,在越战的早期空战中,这一点就已凸显出来。 间的那一竖。以往π型人才只要拥有单一专长就可成功,可是,在这
而苏联制米格战斗机却在战场上如鱼得水,原因是因为米格机相对 个高度竞争的信息时代,只有一种独特竞争力是不够的,因此,必须
容易操作。John Boyd 的结论是飞机在空战中最关键的性能并非绝 拥有“两把刷子”,进化到所谓的“π型员工”,培养出除了技术专长
对速度,而是敏捷度。后来也被应用于诉讼、商业等领域中。 之外的多项才能,让底下两只脚穩穩站立在职场上。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用概率思维计算得失 用长遠视角切入问题 用系统思维审视问题


P55 费马帕斯卡系统思维中讲过我们做决策一定要基于客观事实, 从时间角度切入问题或决策,即是从过往经验与未来预判角度来对 乌卡时代的基本特征(易变、不确定、复雜性、模糊性)决定了你去看
并运用费马帕斯卡系统思维,即概率测算系统对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你所面临问题进行预测,以及对个人所做决策的进与退的保留,以 待问题不能只有单一视角(更何况你或许只有主观视角的话,那恐
或决策进行测算,如《孙子兵法》中所讲的要对胜算、失算有所计算, 过去十年、未来十年来判断当下决策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是否值 怕会很惨),而是要用系统思维(详细可参考 P18 万物系统、P27 不
从而规避掉不该犯的过程, 不改掉的坑。 得你继续前行。
(P1 机会成本、P25 多维视角、P34 长遠思考) 平衡性思维),看系统,而非单点,以此来应对乌卡。

总结:做决策的时候,应该先考慮如果损失了,我们是否能承受?亏损的概率是多少?从长遠的角度来看是否依然值得去做?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0.启发式偏差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因走捷径而导致的判断偏差,称为“启发式偏差”。当人们要对一个既复雜模糊又不确定的事件进行判断时,由
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走一些思维的捷径,比如:依赖过去的经验,通过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分析处理
得到启示,然后利用得到的启示作出判断。这些思维的捷径,有时帮助人们快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有时会
导致判断的偏差。这些因走捷径而导致的判断偏差,就称为“启发式偏差”,查理 · 芒格对其偏差进行总结,提
出“启发式偏差思维模型”。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REPRESENTATIVENESS BIAS
代表性偏差

AVAILABILITY BIAS REPRESENTATIVENESS


可得性偏差 BIAS
AVAILABILITY BIAS
HEURISTIC BIAS ANCHORING EFFECT

启发式偏差 ANCHORING EFFECT


看清大脑是如何走捷径的 锚定效应 因走捷径而导致的判断出现偏差

STRUCtURAL DISMANTLING 结构拆解

样本越小,与真实数据相差愈大

忽略样本大小 样本越大,与真实数据相差愈小
借鑒要判断事件本身以往的经验
代表性偏差 导致判断偏差
事件的同类事件以往的经验结果
忽略难以程度 当面对复雜的难以判断的问题轻易做判断

EXAMPLE 1
根据不规范的和与判断五官的描述做判断
很多人认为抛一枚均匀硬币,如果首五次的结果都是正,那么第六次很大机会是反。 因为
这个结果比较正常(令整体结果较接近 1/2 正反)
。事实上,每次抛硬币的结果都是独立
忽略掉不熟悉的伙食看不懂的信息做判断
的,不论之前的结果如何,下次的结果都是半数几率正反。

对判断是不重要的或不够的

易被知觉到的事件 近期发生的不寻常事件
可得性偏差 依赖最先想到的经验和信息 导致判断偏差
易被回想起的事件 过去经常会发生的事件

EXAMPLE 2
火车和飞机哪个更安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坐火车更安全,飞机出事故概率大。飞机事故的发生率遠遠小于火车事故的发生率,然而一旦飞机出事,电视、广播、
报纸等传播纷纷发布重头消息,人们看见、听见了许多有关信息。

典型特征 导致判断过程会过分夸大
锚定效应 锚定值 导致判断偏差
过去经验 导致缩小事件的发生概率
调整的范围也在该锚定值的临近领域
EXAMPLE 2
假设 A 店和 B 店都陈列完全一样的 99 元钢笔。A 店主要是卖百元内的商品为主,所以客人看到 99 元的钢笔,会觉得“贵”。但是 B 店大多是百元以上的商品,看到
99 元的钢笔,会觉得“便宜”。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保持空杯心态 用费曼技巧来破解固有认知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虽然比起他人意见,我们更偏向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四种认知状态: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认知,然而要克服固有知识对自己决策
于固执自己的意见,且启发法决策往往潜意识上是相信的,是会有 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2. 知道自己不知道,开始有敬畏和空杯的 判断时的惰性,就需要我们能主动输入新的知识来更新和替换。输
意识忽略客观事实的。这时候,就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他人意见 心态;3. 知道自己知道,清楚自己的认知范围;4. 不知道自己知道, 入和输出(详参 P56 费曼技巧)都可以不断地撞击我们的固有认知
作为对自己的一种警醒。
(详参 P10、
P25 的等模型) 永遠保持空杯心态。 来实现迭代自己,当然前提是——实事求是。

总结:用启发法去快速应对常规事情,以谨慎的态度去应对不确定,认识到自己大脑的启发式偏差,最大化地规避决策陷阱。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1. 批判性思考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批判的”(critical)源于希腊文 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 “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


kriterion( 标准 )。
从语源上该词暗示发展 “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
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
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批判性思维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态度,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论
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审查。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新判断 判断基础
思维 认知
倾向 技能

新事实 求真 诠释 事实

新证据 开放思想 分析 证据

新概念 分析性 评估 概念

新方法学 系统性 推理 方法学


自信求知 说明
新标准厘定 标准厘定
认知程度 自我校准
新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事实证据的理性、怀疑和不带偏见的分析或评估,是自我导向、自律、自我监控和自我纠正的思维。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EXAMPLE 1 EXAMPLE 2

澄清思考研究的目的和意思
区分相干和不相干的信息
检验其可靠性和来源
质疑他们自己和他人所言包含的假设 探求新的
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推理
探查他们自己和他人所思考东西的后果或意含
可能答案 判断 批判性思维
整理他们知道或以为知道的东西的理由和证据
SOCRATES 对他们面前的证据和理由保持敏感 1 自我驱动、主观 1 使命驱动,客观
2 自我本能 2 由合作精神驱动
3 自己重要、别人不重要 3 无私、合作精神很重要
批判性思维的第一个模型是 “苏格拉底方法” 或 “助产术”——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一种探究性质疑 (probing 4 感性的、感情动机 4 理性的、有思想的
questioning)。通过苏格拉底提问(或反驳、辩证法),人们被要求澄清他们思考或研究的目的和他们的意思,区 5 无序的 5 逻辑的
分相干和不相干的信息,然后检验其可靠性和来源,质疑他们自己和他人所言包含的假设,按照合作的精神, 6 狭隘的、有成见 6 开放的、无偏见
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推理,探查他们自己和他人所思考东西的后果或意含,整理他们知道或以为知道的东西的 7 非理性的、有偏差的 7 数据驱动、客观的分析和评估
理由和证据,也对他们面前的证据和理由保持敏感。通过提问,揭示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信念背后的假设所 8 基于个人意义 8 基于同感、共情
包含的不一致性,以探求新的可能答案。 9 聚焦于问题 9 着重于解决方案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存天理 灭人欲 并不是——非黑即白 追本溯源——求本真


批判性思维其特质在于对想法与信念做细致的分析与评判,让我们能够接 批判性思维不是批判他人,即便是他人有错,批判性思维也是可以 批判性思维即是凡事能够主动的追本溯源,即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
近真理与真相,也避免因错误认知产生不当决策而造成遗憾。批判性思维 让我们有能力去辨识他人的错误,但事实是对错其实无关紧要,成 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并且不为感性和
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求得最理性、客观的判断;同时也帮助我们建立严 人的世界没有对错,所以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反倒是必要的 无事实依据的传闻所左右。如思维模型我们去拆解解析的整个过
谨而扎实的推理结构,更容易让他人理解与认同。 时候照顾他人的面子,给对方台阶,帮助总比指责、批评好点。 程,是基于自身条件追被溯源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新知的过程。

总结:批判性思考的特质在于对想法与信念做细致的分析与评判,借由拒绝不恰当的想法,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与真相。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2.金字塔原理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金字塔原理就是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的思考、表达的过程,金字塔原理强调的是一种突出重点、思维清晰、主
次分明的逻辑思考能力,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而且中心思想明确。
结论先行,
且上一层观点应是对下一层观点的简单概括。纵向逻辑,即上一个疑问又是一个解答的过程。我们在解决具体
的问题时,可以从下到上收集相关的论据,然后再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层层建造起
非常坚实的金字塔结构,进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只有一个中心思想
MAIN
纵向

1 结论先行
POINT
MECE 法则
彼此相互独立, 有完全穷尽
VERTICALLY

中心论点 组织思想的方法
2 以下统上
上对下总结概括
SUB-P TS 时间 空间
下对上解释支持 POIN
自上而下表达

自下而上思考
OINTS
避免言之无物 分论点 SUB- B 重要性 逻辑演绎
A 分论点
论点下论据 TALK
TALKININT
G 让别人感兴趣
POININTG TALK
不超过 7 条 G PO S 背景 C 冲突 Q 疑问
论据 A POININTG TALKININT 2
1 论据 A PO
1 论据 B
传统解决 2 论据 B 金字塔原理
问题的逻辑 解决问题的逻辑
3 归纳分
组 递进 构建金字塔
4每一逻组辑思想观点组织
解决问题
每一组
思想必 实施分析
同一逻 须属于 序
分析问题 辑范畴 辑顺
必 须按逻 结构性分析
提出问题 界定问题

HORIZONTALLY 横向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书中的案例:A 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 3 点会议了。B 说他不介意晚一 问题产生于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问题的解决有两步:
用金字塔原理表达问题

用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
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 10:30 以前不行。
C 的秘书说,C 明天晚些 一、界定问题即使用以下框架来明确问题:
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
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 11 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01.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困扰……)
02. 我们不喜欢它的什么(非期望结果 R1)
A 今天不行
会议室周三无法预订 周四上午 11:00
03.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R2)
B 明天 10:30 前不行 HOW?
周四可以预订 开会可以吗?
C 周四前不行
背景 现状 R1 目标 R2
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 11 点开吗? 切入点 不喜欢的原因 想要个啥
因为这样对 A 和 B 都更方便,C 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
没有被预订。 二、有条理的收集分析问题:
今天的会议改在周四上午 11 点
01. 收集信息 02. 描述发现 03. 得出结论 04. 提出方案
WHY? WHY? HOW?
对 A 和 B 更方便 C 也能参加 会议室可以预定 问题 原因一 原因 A 方法 A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原理 如何用金字塔原理 怎样让别人对你的观点感兴趣


该原理就是把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在每 面对复雜问题大脑本能陷入混乱状态,而金字塔结构的表达 结论先行、总结概括、归类分组。归类分组可以按照时间、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出观点 (SCQ 法则 ),如游
个论点下面又有不超过 7 个的论据来支持。每一个论据又可 和论述更利于大脑理解。为了让他人能更容易地理解我们想 空间、重要性以及逻辑演绎的顺序来组织思想。同时每一 戏、电影等无一不是先交代背景,然后设置了大
以成为下一级的论点。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结论先行;其 要传达的东西,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大脑 个支持论据都要严格按照 MECE 的法则,也就是相互独 量波澜起伏的冲突点,不断在观众心中制造很
次你的论据不能超过 7 个;最后你每一条论点要言之有物。 理解事物的规律——呈现金字塔结构般有逻辑的表达。 立,完全穷尽的原则来检查是否符合这个标准。 多疑问,然后吸引观众一直专注地看下去。
MECE 原则,后面还会展开给大家讲。 背景 SITUATION 冲突 COMPLICATION 疑问 QUESTION

总结:以果导因,总结概括、归类分组,帮助自己建立清晰的逻辑思考路径,或者称利他思维。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3.MECE原则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MECE 原则或称 MECE 分析法,是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


尽”。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
决问题的方法。即所谓“不重不漏”,是把一些事物分成互斥(ME)的类别,并且不遗漏其中任何一个(CE)的分
类方法。该思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MECE 原则在进行商业计划的过程中很有用。在这一过程
中,信息分类的最佳效果客观存在,且分类效果最佳时不会把任何信息分入两个不同的种类。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MUTUALLY EXCLUSIVE
相互独立
MECE COLLECTIVELY EXCLUSIVE
完全穷尽

A B A B
非独立即有重叠 未穷尽即没说详细
如:四边形包含 NOT EXCLUSIVE NOT EXCLUSIVE 如:颜色系包含
正方形、长方形、矩形 非独立
ME CE 未穷尽 蓝色系、绿色系。
(当然还有很多色系)

相互独立 完全穷尽

A B A B C
EXCLUSIVE EXCLUSIVE
独立的 穷尽的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A 的新合租伙伴 B 每晚 11 点钟左右大声直播唱歌,这明显影响到了 A 的正常生 “A 去调研自己的代餐类产品,目的是提交一份产品包装升级的报告,按白领、宝妈


活,于是想怎样才能让 B 不要大声唱歌呢?围绕这个问题,A 尝试用 MECE 原则 及代谢系统紊乱等因素划分用户,按早中晚三餐划分使用时段,按体质超出多少划
写下“敲门直说”“委婉暗示”“先等等看”三种策略,又在“敲门直说”下方,按照态 分使用周期以及包装的克数来便于用户携带方便等等以此识别反馈体验,在和领
度不同,分为“示弱请求”“严肃正告”“生气批评”等。” 导汇报时,提出了产品包装应当矩阵打造的概念。”

尽 管 以 上 逻 辑 符 合 MECE 怎样才能让 B 不那么大声唱歌 产品保证如何升级


原则,但各位是否发现 A 把
问题只锁定在 B 身上,反之
自己能改变什么?比如戴耳 说 不说 白领系列 宝妈系列 代谢系列
机,比如装隔音棉等等,或者
与 B 沟通是否可以在 11 点
直说 委婉点 先等等 励志主题 小清新风 小规格 可爱风 大规格 可信赖
前直播等等。即逻辑回到起
点,重新定义问题,改变问
法,这是自上而下的视角。 示弱 警告 生气

因此考慮问题首先可以从最终目标是什么开始,即上一篇讲的金字塔原理。 领导看后说 A 的想法对产品升级改造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足以拓展人群基数,相反可能还会给


比如大英图书馆搬迁的例子,其想要的如何让书出现在新馆,而不是具体怎 自己带来大额投资,并对 A 说你所围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消除”,即通过哪些手段来消除
么搬,所以才有了“老馆借阅新馆免费还书”的策略;其次上面案例,可以通 客户的负面体验,如果消除不掉,比如用户使用后没有任何变化怎么办?所以 A 的报告看似穷
过拆解元素来改变单个元素,例如时间、地点、对象等。各位,若想解决问题, 尽,实则只讲了可以消除的不分,避开了消除不掉的部分,其实 A 只需要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
请不要站在对立面。 对方的真实需求,就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比如套餐模式代餐 +)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自上而下看问题 关于相互独立 关于完全穷尽


上篇金字塔原理中讲到自目标看问题,在金字塔结构中,即自上而 P35 隐含前提思维模型大家可以回头看,比如把 200 毫升的水装入 100 毫升的杯子里, 在解决复雜问题的时,大家一定要在问题拆解完后审视是否覆盖了问题的全
下拆解问题,自上而下来看即是自上而下的视角,或倒推的视角,相 可能吗?我们使用 MECE 原则,似乎只能分解出杯子、水、二者关系(装入)这三个要素, 部,有没有遗漏。同时在我们的每一项在进行分析之前,也要看它们相互之间
关的模型也很多,比如 101010 旁观思维、长遠时间思维模型等,此 然后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意识到“隐含假设”,比如水是液态的、 有没有重叠的部分。其次,把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分支,以便我们去应对这些分
处不展,自上而下即回到起点, 重新定义问题,改变问问题的方法。 是流动的、装入就是完全装进去等,正是这些隐含假设,让这个问题看似无解。 支,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一个个进行分析,最后各个击破,实现目标。

总结:就是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小步骤。没有被分解的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这个大的目标不能被完成。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4.耗散结构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比利时学者伊里亚 · 普利高津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耗散结构理论”。即一个遠离平衡


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经济的系统 ) 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
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
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功能上的有序态。这种在遠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穩定的宏观
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输入 平衡
ENERGY 性 性 的 的 的 的 BALANCE N
RICH INPUT 流













IO 续

LI TY
新技术 转

M AT 可

BI
FO
R I NA
改组
NS STA
A SU
诉讼 TR

不偏不倚即中庸 PERTURBATION BIFURCATION POINT 分歧点


扰动

市场需求 W DI
AS SI
大众媒体 TE NT
D EG

EN 分 RA
新所有权 失 ER 裂 TIO
... ... 抵












量 GY 衰
变 N
的 的 的 的 的 的
STABILITY
... ... 穩定

当一个生命系统从环境中接收到能量丰富的输入时, 这个系统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这种增加躁动的过程被称为“扰动”。
在“分
岔点”,系统要么会分裂,要么会跃进到更高、更复雜的层次,以便能够应对更多的挑战。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详参 P44 以遠离平衡和开放的 入口 万物发展的自然倾向是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破圈 耗散结构来实现熵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
吸收宇宙能量
遠离平衡

企业的厚积薄发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回圈 积聚新的势能
耗散多余能量 企业的自然走向
LEARNING ZONE

有序 组织懈怠
COMFORT ZONE

GROWTH ZONE

流程僵化
企业的开放合作
FEAR ZONE

开放性

技术创新乏力
FREE ZONE
舒适圈

恐惧圈

学习圈

成长圈

自在圈

建立开放结构与 业务固定守成
外部交换物质能 熵减 以客户
量以保持技术和
本我 业务与时俱进 为中心 熵增
循环往复 循环往复
遠离平衡

世界观 熟悉的 陌生的 刻意练习 全局思维 实事求是 个人的自然走向


人生观 擅长的 不可控 大量试错 合作共赢 因地制宜 人力资源的水泵 贪婪懒惰
价值观 有把握 不自信 复盘迭代 可持续性 顺其自然 以奋斗者为本 安逸享乐
... ... ... ... ... ... 长期艰苦奋斗 无序 缺乏使命感
感性 理性 中庸 没有责任感
开放性

人力资源的开放
炸开人才金字塔 出口
舒适区内因每天在熟悉的环境中,和熟悉的人做熟悉的事,这就是 “平衡 尖以全球能力中
心的人才布局 吐故纳新 扬弃糟粕
态”,因无需过多努力就能使所有事物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比较舒适的状
态。然而平衡态正是最大熵。此时我们输入知识少,进步缓慢,缺乏挑战和流 此为华为的耗散结构,既要消耗掉企业多余的能量,打破平衡静止的企业超
动。看似平穩安逸,但却危机重重,如想要对抗人生熵增,按照耗散结构得遠 穩态,建立新的发展势能,也要保持开放性,为企业锻造出一个开放发展、与
离平衡态,也就是离开那个让我们感到非常舒适的区域,主动走出。 时俱进的技术和业务平台。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穩定系统——你的思维会变窄 平衡系统——与时俱进的抓手 不偏不倚——即中庸


只关注穩定的企业只会寻求穩定、压制或控制新信息,以维持公司 平衡系统是敏捷的、流畅的和响应迅速的。平衡系统的边界是相对 相对于穩定系统和平衡系统,不完全倾向于任何一个极端,即遠离
现状。这种行为终会导致分裂,因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新关系的反应 可渗透的 ; 外部世界源源不断地有新信息涌入公司。
模型上半部分 平衡和开放系统(不偏不倚即中庸)
,保持开放和主动做功,才能够
以及打破常规的头脑风暴都被抑制了。例如一个组织如果只雇佣和 所显示的特征——例如弹性、多样性、动态性、接受悖论和自发 在混乱中可持续性流动,这个流动即是福流,即心流(详参 P33 心
现有员工想法相同的人,当新的机会出现时,其思维范围就会很窄。 性——通过允许新知识在整个系统中循环, 从而在混乱中成长。 流理论思维模型)。

总结:耗散结构思维模型,即通过保持开放、持续做功,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熵减问题的思维模型。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5.冗余备份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冗余(REDUNDANCY)是指系统为了提升其可靠度,刻意配置重复的零件或是机能。冗余一般是为了备用,或是
失效安全的考量,也有可能是为了提升系统性能,像是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器,或是多线程电脑处理。冗余备份
概念来自于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指的是通过复制关键部件或系统的主要功能,来提高系统的穩定性。而冗
余备份的初衷也是为了未雨绸缪,提前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好结果做好预防准备,其本质在于使用更多的成
本来防范未来可能得巨大的风险。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两种冗余都是利用额外的零件,在
没有人为介入的情形下,避免性能
低于所需的规则以外。
备份

即用多余的数量或能力来减少
SUBSYSTEM B
COPY

零件损坏的影响,如人的耳朵、
眼睛、汽车备胎、板凳队员等

被动冗余
主动冗余

用监控个别设备的方式来消除
备份

SUBSYSTEM A SUBSYSTEM B SUBSYSTEM C SUBSYSTEM D


COPY

性能降低,如错误检测与纠正、
修正及全球定位系统(GPS)

其中的子系统 "B" 是冗余的


(三重模块冗余)

SUBSYSTEM B
冗余备份的三个基本特征 冗余备份的应用条件 冗余备份的底层逻辑
可以参与平常运作,但不一定事后启动 即以成本为前提的应用条件 冗余备份的本质在于
不一定和主件一样,但一定有相同作用 假如对系统损失很大,那么就需要冗余备份 使用更多的成本
一定增加额外成本,但不确定多少成本 冗余备份的成本很高,那就不需要冗余备份 来防范未来可能的巨大的风险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A B C A B B A
家庭收入 企业发展
主业

副业

主业

80%

20%

20%

80%

丈夫 妻子 员工 A 员工 B
... ...
相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家庭的财务总收入都是由 A、B、C
(丈夫的主业、副业、 上篇讲到华为的耗散结构,其厚积薄发理论即是将多余的或者依据战略发
妻子的主业)三个部件汇集而来,A、B、C 也都是这个家庭收入的冗余备份, 展所主动规划的不分资金用来投资产业链的发展,又如谷歌的 20% 时间
无论 A、B、C 哪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这也是冗余备份 制,即员工每天可以用 20% 的时间来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那么这就是员工
的基本特征,即可以参与平常运作,但不一定在某一部件出现问题后才会启 的个人时间冗余、个人能力及创新力冗余,从而促成了整个公司企业的创新
动以及丈夫妻子工作不一定相同,但起着共同维护家庭正常运作这一目的。 力、人才培养及市场竞争的发展。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被动冗余 主动冗余 冗余备份注意


被动冗余是用多余备份降低零件损坏的影响,一个眼睛若完全没有 如华为芯片的冗余备份,2004 年任总就意识到,依赖美国芯片供 依据冗余备份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是需要冗余备份。即如
视力,不会让人失明,不过视觉上无法识别遠近。一个耳朵若完全没 应商不是长久之计。当年华为成立海思子公司,从那时开始,华为持 果冗余备份所增加成本比失败之后所带来的损失还要多,那么不如
有听力,不会让人失聪,但无法透过耳朵识别声音的位置。被动冗余 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国产芯片。 15 年后,危机来临,但 直接失败来得划算。所以要启用冗余备份系统思维模型,需要考慮
的系统,若有少量的故障,可能也会伴随性能的降低。 此时华为早已研发出了自己的芯片。 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损失成本;二是冗余备份成本。

总结:冗余备份思维即帮助我们防范未知的、可能的风险,以此来提高自身系统反脆弱性的思维模型。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6.路径依赖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指给定条件下人们的决策选择受制于其过去的决策,即使过去的境况可能已经过
时。其特定含义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 ( 无论
是“好”还是“坏”) 就可能对路径产生依赖。泛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
应、适应性预期、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一旦做
了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广义的路径依赖即 “历史的影
响”,在解释效果上其真理性显
A 规模经济


学习效应


得无关紧要,因为凡事都有原 路径尝试

A
决策 协调效应
因,而且在这些领域,早先境况


选择 适应性预期


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既得利益约束
反馈可行

A

路径形成 依旧使用 A 路径
狭义是指制度的自我加强,即


新决策
初始时的细微差异会被放大, 新选择
从而不成比例地引发了后来的 会导致该体制沿着
既定的方向不断得
境况,并且在强形式下,这一历 依旧使用 A 路径 以自我强化
新决策
史影响是无效率的。
新选择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hy

短片 15 min
TV
W

TV 剧集 45 min
胶片容量
X3 = Why45
记录片 90 min 15 分钟 分钟一集

电视剧为什么一般都是 45 分钟一集?因为电视刚出现的时候,需要用胶片 科学家把 5 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中间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


录制。胶片的容量是 15 分钟,而电视内容的时长一般是 15 分钟的倍数。所 手去拿,所有猴子就会被高压水枪浇湿。直到没有猴子敢动香蕉。实验的下
以你会发现,短片一般是 15 分钟,电视剧一般是 45 分钟,故事片一般是 90 一步,用一只新猴子替换一只旧猴子。新猴子不知道这里的“规矩”,看见香
分钟或 105 分钟,都是 15 分钟的倍数。虽然后来技术大幅进步,时长完全不 蕉就要去拿,可接受过惩罚的 4 只猴子见状阻拦了新猴子并附加一顿揍,直
用受这个限制,但是整个影视行业已经从制作、发行到各个环节都适应了这 到它也懂了“规矩”。就这样把最初经历过水枪惩罚的猴子陆续地换出,最后
个时间长度,因此直到现在,大部分电视剧仍然是 45 分钟左右一集。 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是它们还是小心地遵守着“规矩”。

~ ! @ # $ % ^ & * ( ) { }

Dvorak 键 盘 公
` 1 2
<
3
<
4
P
5
Y
6
F
7
G
8
C
9
R
0
L
[
?
}
+
Backspace


两匹马屁股间距
Tab
, . =
认打字速度更
/ \
Caps Lock A O E U I D H T N S -
Enter

快,然而普及程 A
-
Shift : Q J K X B M W V Z Shift
度遠小于柯蒂键 ;

盘而被淘汰,柯 Ctrl
Win
Key
Alt Alt Gr
Win
Key
Menu Ctrl

蒂键盘更是给用
户形成了路径依 Dvorak 德沃夏克键盘
QWERTY 即 赖 Barbara Blackburn 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打字员。1985 年,
她在 Dvorak 键盘上连续打字 50 分钟,平均每分钟 150 个
我们日常使用的键盘 词,峰值速度为每分钟 212 个单词。
现代铁轨宽度 电车轨道宽度 罗马战车间距
QWERTY(柯蒂键盘)是各国使用的、基于拉丁字母的标准打字机和计算机键 国际标准轨宽为什么是 1435mm ?因为铁路是建电车的人设计、造电车的
盘布局。使用此排列的打字机在 1874 年开始大量生产,从此成为应用最广 人以前是造马车的,马车轮距来自英国马路辙迹;这些辙迹是罗马战车的
泛的人机接口。此键盘安排次序的原则是为了要减少打字机在打字时连动 宽度。而战车轮距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而美国航天飞机火箭推进器在火车
杆之间的挤压及故障发生率的状况,因而要把常用字母隔开。虽然 QWERTY 运送途中要通过隧道,隧道宽比火车轨道宽,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此
键盘是被有意设计成限制打字速度的,但在普及程度上相对其它较晚出现 决定。结论是:路径依赖导致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两
的键盘一直具有压倒性优势。 千年前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一切皆有可能 习惯是条不归路 多去问问WHY


一切皆有可能,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闭塞自己就如闭关 一旦习惯了一件事,就像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让 设想你刚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习惯,你该怎么做?我们生活在
锁国一般,那结局可想而知。一切皆有可能实则是一句打破自己固 你很难改变方向。如新猴子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碰香蕉,但是这 这个世界上,社会中,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传承沿袭至今,我不能
有认知的提醒,提醒我们多去尝试,主动的尝试,尝试才能生成新的 种行为模式已然被固化,想都不用想,就是不能碰。其实路径依赖, 说这是弱势文化的影子在影像着我们的方方面面。然多去问问为什
路径,才能打开新的视野。 如作家高汀讲的: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它的奴隶。 么?或许会发现,你的身边无处不在的路径依赖。

总结:路径依赖思维模型即生活工作中可以去尝试新事物,尝试了或能生成新路径,从而开辟新天地。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7. 元认知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后设认知(Metacognition)或译为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 J.H. 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即“认知的认知”或“知


识的知识”。所谓元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
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简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 ( 包括:记亿、感知、计算、联想等各项)的
思考或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反思。元认知可以用于学习策略,是一种个人控制及引导心智历程的现象。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
COGNITIVE METACOGNITIVE 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
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
普通认知 KNOWLEDGE 题的认识
A B
思考过程 元认知知识
对人的了解 KONOWLEDGE OF PERSONS
对任务的了解 KONOWLEDGE OF TASKS
策略知识 KONOWLEDGE OF STRATEGIES
METACOGNITION
A
元认知
B
METACOGNITION
思考过程 元认知 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
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
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
视、控制和调节。这种过程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操作

METACOGNITIVE 规划 PLANNING
对思考过程 CONTROL 监控 MONITORING
COPY 进行认知与理解
A
元认知控制 控制 CONTROLLING
评估 EVALUATING

元认知的作用
01 控制输入 注意力决定了你会接受到什么信息,接收到的信息会决定你的大脑思考什么

02 控制大脑 启动元认知,按信息的不同,有 3 种处理方式:对无用信息,丢弃;对有益信息,储存;对问题或任务,处理


03 输出控制 如果没有元认知,你就算知道该做什么,你也可能会做不好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讨厌一个人、
一件事
一念 一事 一言 A B
WHY

念起 念落 事起 事落 言起 言落 思考过程后的发现
反思 反思 反思 COPY 此厌恶源自你曾经的“被伤害”
A
曾国藩的反思日课:曾国藩曾这样描述倭仁的日课:“每日有日课册,一日 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讨厌一个人或一件事,却往往不理解是为什么。还容易
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 因对方的负面情绪影响生活或工作。通过反省和思考,就可以意识到这种厌
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曾国藩于是就效仿倭仁,从道光二十二年 (1842) 恶是因为对方的某些因素与以往你对 “坏” 的认知相似导致的。比如曾经有
十月一日开始用恭楷写日记,把一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都细细地过 类似的笑容耻笑过你,曾经有类似的语言伤害过你等。但当你有意识地调整
一遍,然后反省哪件事做得不对、哪句话说得不对,“痛自警醒”,记载下来, 对对方的看法会发现对方或许并非你所想,你的讨厌情绪,与对方完全无
深刻反省。 关。自此对对方的厌恶、讨厌等情绪也就不会再产生了。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反思日课——曾国藩脱胎换骨之器 提问反思——看清自己的思维路径 思维模型——构建自己的理想思维


曾国藩的脱胎换骨之利器便是写日课册的习惯,即我们所讲的日 自我提问法是在元认知训练中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主动自我观 芒格说:“如果你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学科疆域
记,日记内容可以是生活细节(通过细节来改变自己)
,或每天所做 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清单,如此不断提问,进行自我反馈、 的头脑” 不同学科组合的格栅思维是理性的促进剂,学习更多概率
过的决策的思考路径、学习中有启发的内容、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 自我评价,帮助自己理清思路(P56 参费曼学技巧)
,就能优化思维 推理、决策科学、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会极大增进我们的反省
系,易混淆概念和容易出现的错误等等。 过程,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元认知监控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 心智,帮助我们跨越生活中的“理性障碍”。

总结:元认知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它帮助我们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8.排列组合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排列组合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 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排列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


的元素进行排序,例如从一到六的数字有 720 种排列,对应于由这些数字组成的所有不重复亦不阙漏的序列,
例如 "4, 5, 6, 1, 2, 3" 与 1, 3, 5, 2, 4, 6。
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慮
排序。例如 S 的一个 k- 组合是 S 的一个有 k 个元素的子集。若两个子集的元素完全相同并顺序相异,它仍视
为同一个组合。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S FORMULA 排列组合公式


排列数公式:从 n 个元素取出 k 个元素,k 个元素的排列数量为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处理排列、组合综合的问题时,通常情况下首先选择
n! 元素(即先组合),之后开始进行排列,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和按事
P nk =(n-k)! 件的过程“分步”,始终是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解
以赛马为例,有 8 匹马参赛,玩家需在彩票上填入前三匹胜出的马匹号码, 题训练要注意积累和掌握分类和分步的基本技能,保证每步独立,达到
从 8 匹马取出 3 匹来排前 3 名,
排列数量为:
分类标准明确,分步层次清楚,不重不漏。
8!
P 83 =(8-3)! = 8×7×6 = 336 内部元素考慮排序
因为有 336 种排列,因此玩家在一次填入中中奖的概率是:
1 分步乘法 A 7种
C 2种
B
P = 336 = 0.00298
即从 A 地到 B 地的方法:7×2=14 种选择
和排列不同的是,组合不考慮取出元素的顺序
内部元素不考慮排序
组合数公式:从 n 个元素取出 k 个,k 个元素的组合数量为
飞机 2 种
n P n
n!
()
k
C = k =
n
k
k! = k!
(n-k)!
分类加法 A 火车 5 种
B
汽车 7 种
以香港六合彩为例,六合彩 49 颗球选 6 颗的组合数量为

49 49! 即从 A 地到 B 地的方法:2+5+7=14 种
C49
6 =
6( )
= 6!43! = 13983816 分类加法即完成一件事不同方案的枚举法,要求:有顺序、不重复、不遗
漏。

排列组合思维的核心在于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之后从中选择并确定最优组合排序,是提升决策质量必备的思考方式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紧急 不紧急 1鹅
01 IMPORTANT AND URGENT MATTER
2空
1 2
重要

重要且紧急事项
IMPORTANT

02 IMPORTANT BUT NOT URGENT


3狐
重要不紧急事项

A 4鹅 B
3 4
不重要

NOT IMPORTANT

03 URGENT MATTERS OF NO IMPORTANCE


紧急不重要事项 5豆
04 IT'S NOT URGENT OR IMPORTANT
不紧急不重要事项 6空
URGENT NOT URGENT
7鹅

之前讲优先排序思维模型(P31)讲过四种组合方法,即紧急又重要、重要但 有一个农民到集市买了一只狐狸、一只鹅和一袋豆子,回家时要渡过一条
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河。河中有一条船,但是只能装一样东西。而且,如果没有人看管,狐狸会吃
一天 24 小时对所有人都一样的!人与人差距的拉开在于单位时间的产出, 掉鹅,而鹅又很喜欢吃豆子。
即时间效能(P51),所以时间管理对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工作中的时间管 问: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都安全过河?
理就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组合,对一天 24 小时 答案:首先带鹅过河、空手回来、带狐狸(或豆子)过河、带鹅回来、带豆子(或
进行安排,把不同类别的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 狐狸)过河、空手回来、最后带鹅过河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杜绝拍脑袋决策 思维模型即是思维的排列组合 创新是多种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


前面讲了排列组合思维的核心在于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 不知在做的 “思维模型” 即是用不同的跨学科思维对你固有思维的分类 P21 冯诺依曼思维模型中讲过组合创新,即是通过拆分拆解,再将不同种
的情况总数,目的在于警示各位,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决策与选择,不要仅 组合、分步排列,思维本身是我们所学知识、经验的总和,即知识、经验的 类的内容组合到一起,进而可以使之变成新的组合,如电动汽车是汽车+
凭主观以为就盲目的拍脑袋做决定,一定要理性判断,或通过数学概率思 运动变化,是知识、经验的排列组合以及取舍的过程。因此通过分类、分步 电池组合等等。生活中可以利用再组合将各种可能的物品、思想组合到一
维或视角思维从中选择并确定最优组合排序。 以及可视化思维帮助各位更好的整合自己的思维。 起从而变成新的物品或思想,甚至可用来解决当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总结:思维模型其本质就是组合思想,将不同的跨学科的知识汇集解决问题,综合起来考慮问题来帮助你更好的选择、决策。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69.人类误判心理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查理 · 芒格认为 81 岁的他能够比 10 年前做得更好,他决定对早期的三次演讲稿进行修改,于是就有了这个


人类误判心理思维模型——25 条人类误判心理学。人类误判心理思维模型是一个告诉我们人类大脑会失灵,
在此之前你必须了解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并运行在一定规律之上,而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对客观世
界的主观看法。这些 “存在偏差的主观看法” 来自两个途径:感知与认知。人类的感知和认知系统中那些总体
上很有用的倾向往往会出错,如果不对此加以小心提防,就会很容易受到他人故意的操控。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眼耳鼻舌身
SEEK TRUTH FROM 演绎

感知 FACTS 内部联系

存在偏差 主观 实际对象 事 物 “是”即本质


实事求是
认知 遵循客观规律 发展规律
意识层 不偏不倚 演绎
潜意识层 推导

25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25条人类误判心理学

奖励和惩罚 喜欢热爱倾向: 讨厌憎恨倾向: 避免怀疑倾向: 避免不一致性 好奇心倾向:


超级反应倾向: 倾向:
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可以 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 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 即避免自己前后的不一致,避免 好奇心能够帮助人们防止
改变人们的行为和认知, 人们忽略对象的缺点、偏 人们忽略对象优点、讨厌 尽快作出决定,以此消除 怀疑倾向和避免不一致倾向结 或者减少其他心理倾向造
甚至倾向钻制度的空子、 爱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 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 怀疑的倾向 合,会引发快速决定和决绝改 成的糟糕后果
找借口、损人利己 的人事物、扭曲客观事实 人事物、扭曲客观事实 变,使人们认知出现大量错误
给你一块糖,你就会乖乖听话 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 ... 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 凡事三思而后行 ... 良性面促使人类忠诚 ... 拆盲盒 ...

康德式公平 艷羡 / 妒忌 回馈倾向: 受简单联想 简单的、避免痛 自视过高的


倾向: 倾向: 影响的倾向: 苦的心理否认: 倾向:
人们期待公平分配,一旦 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心理 以德报德、以牙还牙的极 人们会因为看到虚无缥缈 现实太过痛苦,令人无法 人们总是会过高的评估自
没有得到,就会表现出不 特征,巴菲特曾经明智地 端倾向,回馈倾向主要有 的关联(即以往的生活与 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 己的能力,详细可以参考
满 的 情 绪。期 待 得 到 此 公 指 出:“驱 动 这 个 世 界 的 两种表现 1. 以德报德、以 工作经验),而作出不理性 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 如:托尔斯泰效应、禀赋
平即康德式公平倾向 不是贪婪,而是妒忌 " 牙还牙 2. 回馈式让步 的决策 以承受 效应
当某人插队时,你的内心 ... 当你喜爱的被他人占有时 ... 路怒事件 ... 山东大汉,即都得 1 米 8... 人鬼情未了、逃避事实 ... 马谡失街亭、赵括兵败 ...

过度乐观
倾向:
被剥夺超级反应
倾向:
社会认同
倾向:
对比错误
反应倾向:
压力影响
倾向:
错误衡量易得性
倾向:

人们不但会表现出简单的、 人们在失去或者有可能失去财产、爱 人们会根据他所看到的周 人类的认知与感知都会依 轻度的压力能够轻微地改 人类的大脑是有限和不完
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甚至 情、友谊等或者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 边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赖对比来做判断,结果就 善人们的表现,而沉重的 美的,它很容易满足于容
在已经做得非常好的时候, 西时,通常会做出不理性的激烈反 去思考和行动的倾向,即 造成了人类的对比错误反 压力则会引发彻底失调, 易 得 到 的 东 西。从 而 高 估
还会表现出过度的乐观 应,哪怕只失去一点点时也是如此 从众。 应倾向。 推动更快、更极端的反应 容易得到的东西的重要性
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 宁可选择失业,也不选择降低薪资 ... 滥竽充数 ... 三思而行 ... 利用此方式来给人洗脑 ... 买二送一 ...
...
不用就忘 化学物质错误 衰老—错误影响 权威—错误影响 废话倾向: 重视理由
倾向: 影响倾向: 倾向: 倾向: “ ” 倾向: ...
所有技能都会因为不用而 为改变自己的情绪以及感 年龄增长会造成认知衰退, 人类社会被组织成等级分 作为一种拥有语言天赋的社会动 生活在发达文化中的人,天生就热爱
退化,人们只要保持对重 官体验,使用酒精等化学 从某种程度上说,带着快乐 明的权力结构,这种文化 物,人类天生就有本事啰里啰嗦, 准确的认知,以及获取准确认知过程
要的技能保持在线,就能 物质麻痹自己 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能够延 增强了我们追随领袖的倾 说出一大堆会给正在专心做正经 中得到的快乐。大多数人都认为有理
降低这种倾向的影响 缓不可避免的衰退过程 向 事的人造成许多麻烦的废话 由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多看不知的可视化思维模型 ... 脑瓜子嗡嗡滴吧 ... 活到老,学到老 ... 还是相信自己吧 ... 该说说,不该说不说 ... 给我个理由 ...

lollapalooza 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例如庞氏骗局(包含奖励惩罚、过度乐观、自视过高、被剥夺超级反应、社会认同倾向)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标准的思维错误 逆向思维规避标准错 乐在其中


芒格将标准的思维错误总结为人类的误判心理学,以解释生活中各 用雅各比逆向思维——得到正确判断的办法,通常是先收集各种错 人类有其弱点这是必然的,然而如何规避掉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本
种令人困惑的问题,用标准办法对付有心理因素造成的标准蠢事。 误判断的例子(不限行业、不限学科)
,然后仔细考慮该怎么避免得 不该犯的愚蠢的错误,这需要我们凡事三思而行,理性思考,对比效
他认为理论是破解难题的工具,更好的理论对我来说总是有用的, 到这些下场。现实世界的问题不会恰好落在某个学科的界限之内, 应导致感知出错。我们当然不能确保从此不再犯错,而是减少犯错的
如果我能掌握它,就能够更快地获得财富和独立。 因此不能只考慮单个方面,而是要有全局观。 几率,这或许很累,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乐在其中。

总结:通常语境主观是指人的一种思考方式,与“客观”相反。心理学上指无客观依据的观点,是未经逻辑分析,推算,下结论、决策和行为反应,也是误判的源头。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0.遗忘曲线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是用于表述记忆中的中长期记忆的遗忘率的一种曲线,该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对
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艾宾浩斯研究
发现记忆过程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期和长期记忆两种。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
经过人学习后,便成为短期记忆,再经过进一步强化后成为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有长有短,如果不
及时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及时复习,长期记忆就会继续保持下去。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刚开始学 复习评估
First learned Reviewed
THE EBBINGHAUS 1st repetition 2nd repetition 3rd repetition
FORGETTING CURVE 10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Memory Retention(%)

90% LONG-TERM MEMORY


90% 长期记忆区

70% 记

50% 保 80%


30% 率
10% 70%
先快后慢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60%
初始遗忘速度很快,之后逐渐缓慢 0 1 2 3 4 5 6 7
即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 Elapsed time(days)
时间(天)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时间间隔 记忆量 例如一天 100 个单词如何学习记忆


01 记忆周期是 5 分钟

刚记完 100% 02 记忆周期是 30 分钟 20 个 / 组 5-8 分钟


20 个 / 组 5-8 分钟
03 记忆周期是 12 小时
20 分钟后 42% 被遗忘掉 ,58% 被记住
04 记忆周期是 1 天
5组 20 个 / 组 5-8 分钟 30 分钟
1 小时后 56% 被遗忘掉 ,44% 被记住 How 05 记忆周期是 2 天
How 20 个 / 组
20 个 / 组
5-8 分钟
5-8 分钟
1 天后 74% 被遗忘掉 ,26% 被记住 06 记忆周期是 4 天
每天背 100 个,分 5 组每组 20 个,每一个看过留下读音和拼写的
1 周后 77% 被遗忘掉 ,23% 被记住 07 记忆周期是 7 天 印象,基本上 5 ~ 8 分钟一组,全部 5 组大概看 30 分钟,然后再
1 个月后 79% 被遗忘掉 ,21% 被记住 08 记忆周期是 15 天 从第一组再看,每天一百个新的,看过的按记忆周期在第 2、4、7、
15 天重新复习,记忆单词量按每天约 300 ~ 400 个单词记忆。

我们可以记忆为分 8 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隔时间依次拉长,当然,这样的记忆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定义记
忆周期。之后确定每个周期所要记忆的单词量,最好是制定出一个列表,列出每个周期记忆的数量,包括所要同复习前面周期的数
量,然后按计划进行。 接下来按记忆周期执行,以上的 8 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背词循环的 8 个复习点。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保持定期定时的练习 保持对外输出的态度 关联成为你的认知网络


艾宾浩斯发现,当信息建立在你已经知道的事情上时,它更容易被回 首先要让信息更容易被吸收(参 P56 费曼技巧)。如你从篇文章中学到了 学习记忆是有目的或目标的,如提升认知,其为一个网状结构,因此你所
忆起来。因此每次你加强训练,下降的速度就会降低。测试效应表明, 一些东西,可以试着用图像来表示你的信息,或如费曼技巧中所讲用自己 学都是在搭建这个网状的元认知系统(参 P67 元认知思维),所以学习记
通过简单地测试一个人的记忆,这个人的记忆会变得更强。将频繁的 的语言表达,再或者可以增加游戏视角来学习记忆,你甚至可以把文章分 忆时可以让自己的知识产生相关关系,越相关也就越容易回忆起来,也就
训练干预作为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有助于通过主动回忆来鞏固信息。 成几个点,并把每个点作为一个小的学习内容。 越容易被随时调取出来使用。

总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描述了人类遗忘的核心规律——其先快后慢,既如此便可以通过此练习来帮助我们提升记忆。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1. 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之前我们介绍过一个源于工程学的思维即 P65 冗余备份思维模型,今天介绍第二个源于工程学的思维模


型——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熟知的如电路系统中的保险丝,即在整个电路系统中,若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
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保险丝自身会熔断切断电流,继而保护整个电路系统的安全。断裂点理论指的是在
系统内设置一种保护机制,当系统内的某个值,如压力、温度、电流等超标到将损坏整个系统时,系统内的断裂
装置开始熔断断裂,以此用小装置的损失来防止整个系统大的损失。如:“弃车保帅”等。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设置断裂点

BREAKPOINT

到达断裂点 - 熔断与反思

用可承受的很小的损失去防止
反思 = 实事求是 + 旁观视角 + 反馈信息 规避不可承受的大的损失,即:以小损、防大损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人生高度

股市的波动太大,投资者抛售过度
01 导致价格下跌过快,从而触发熔断机制 每个人的人生曲线各不相同
暴涨 反思向后 人生向前 为自己设置止损点
投资者的情绪过度悲观 此为成长的基石
02
大量抛售股票,导致价格连续下跌
ST
OC
KS

暴跌
市场上出现重大新闻,引发投资者 熔断机制
03
大规模抛售,导致股价大幅度下跌
交易所设置的熔断机制,当股市价格达到一定
04
的幅度时,会触发熔断机制,暂时停止交易 人生长度

股市中的熔断机制,即自动停盘机制。广义指为控制股票、期货或其 《三国志 · 蜀志 · 先主传》裴松之注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为其单日价格波动幅度规定区间限 小而不为 ...”。即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很小就
制,一旦成交价触及区间上下限,交易则熔断。狭义则专指指数期货 不去做。因为小善能积成大善,小恶会形成极恶,此为人生成长方向
的熔断。这一机制的原理和电路保险丝类似,即一旦总功率过大或 的断裂点机制。又比如成功人士的名言警句也即是他们的自我成长
短路,保险丝会自动熔断以免更大的系统受损。金融交易中的“熔断 的“断裂点”。 公司内的有公司内的熔点机制——管理红线,球场上
机制”,其作用同样是避免金融交易产品价格波动过度,给市场一定 黄牌、红牌的比赛规则等等。有了断裂点理论的支持,一个系统的整
时间的冷静期,向投资者警示风险。 体发展、运转走向就不会偏颇,也就不会产生更大的损失。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设置止损点——该放弃时果断点 止损的思考——反思之后再成长 重视反馈——反思过程的旁观视角


人类都会歌颂 “坚持”,而不愿意思考损失(详参 P59 决策损失思维), 设置止损点的目的在于能够及时的提醒自己,悬崖勒马也好,放下屠刀也 为避免反思过程中的主观以为会绑定你的思维,促使你做出错误决策,你
其实及时止损比无谓的坚持更重要,先想好损失,给自己设置止损点, 罢,该止损时且不可犹犹豫豫、磨磨唧唧。之后便是更为重要的反思过程, 可以参考路径依赖(详参 P66 路径依赖思维),或者其他旁观者视角
我们所见的成功,坚持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要符合自 我一直反复举例曾国藩,其意义在于曾国藩的反思用的好,无论是什么形 (P24、P25、34、P45)来规避,当然如果能得到他人诚实的反馈,也有助
身条件的坚持,以及环境趋势的坚持,果断放弃,避免陷入沉没成本。 式的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去反复思考此次止损会给你带来哪些成长。 于你的止损以及反思。

总结:断裂点思维让我们能够更为理性的面对人生起伏,并将每一次境遇成为你攀爬的垫脚石。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2.杠杆原理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四两拨千斤——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杠杆又分成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
杠杆,杠杆原理(LEVER PRINCIPLE)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
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杠杆思维的核心即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去撬动更多的资源,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撬
动杠杆”的目的在于找到推动事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决定性因素即是这个杠杆的支点。杠杆思维除了可以
撬动地球外,还可以撬动信息、物质、情感和能量。
MODEL STRUCtURE 模型结构
01 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 04 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
02 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 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
03 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遠的一端将下倾 05 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施力 抗力 施力 抗力 抗力 施力

支点 支点 支点

EFFORT LOAD EFFORT LOAD LOAD EFFORT


FULCRUM FULCRUM FULCRUM
杠杆思维即放大你的自身能力,通过 IP 影响力、时
间、资本、人力等杠杆,撬动市场并获取最大收益
LEVER
杠杆

FULCRUM
支点

TAKE AN EXAMPLE 举个栗子

杠杆——就是你可调用资源 支点——就是你的核心能力
01 IP 影响力杠杆:2020 年 4 月,罗永浩转行到直播带货行业,同年 01 老罗的快速发展人们只看到 “已经还了快 4 个亿” 的结果,然而其
罗永浩更新了债务情况:“始于 2018 年年底的 6 个亿的债务,已 背后能够支持他走下来的有其内在的内心的强大,以及外在的对产
经还了快 4 个亿。” 互联网消费时代是粉丝经济时代,而其本质是 品、用户、员工的杠杆支撑。我们学习思维模型,实则是在提升我们
抢夺用户注意力的时代,而注意力也逐渐铸就了你的 IP 影响力,如 内在认知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困
罗永浩借力互联网平台扩展影响力,就可以实现快速发展。 惑。内在要提升,外在也要提升。

撬动更大的资源 100 个
思维模型

影响力杠杆越长 越容易解决问题
核心能力越强
核心能力越强

02 时间杠杆: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长长 02 外在的提升无论你是正在创业还是普通的上班族,对于你的产品、
的山坡,滚雪球理论也包含着时间杠杆的精髓。或称之为时间复利 你的同事、员工,以及你所服务的用户,都要明确哪些才是真正的支
法则,而其主要是利用时间的杠杆,长期可持续持有,享受增长红 撑你的支点。如产品,好产品不是支点,做出好产品的流程与机制才
利,放大投资收益,所以滚雪球理论的两个核心点即首先有一条可 是;好员工不是支点,培养好员工的制度才是;好用户不是支点,
持续发展的坡道(时间坡道),其次是持续的努力积累。 获得好用户的方法才是。

撬动更大的资源 流程机制 培养制度 获得渠道

时间杠杆越长

持续积累核心能力

INSPIRATION AND APPLICATION 启发应用

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撬动地球的支点 设计杠杆


以小力撬动大力,这就是杠杆的核心。人发展的根源在哪?就在于我们能 杠杆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支点,并且杠杆效应要在正确的方向上才能起作 四步打造你的杠杆,首先确认好的杠杆机会(如乌卡时代的人们开始主动
找到各种杠杆,以更少的能量创造更大的能量。杠杆思维是借力的思维,因 用。而对于个人来讲,支点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 反思自己,明白学习是我们终生要做的事);其次是寻找合适的杠杆工具
为给定生物的天生的禀赋差异,它并不是那么大。谁要能拿到最优的、最长 人,即没有支点的人,再长的杠杆都无济于事,而有竞争力的人就会比较轻 (如不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汇集);三是要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如持续的
的那根杠杆,成功地借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松的借力周边资源,无论此刻的你处于什么样的境地。 创作思维模型类的产品);四是循环重复之前的全过程。

总结:顺势而为的前提条件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与势的结合,不了解自身能力的顺势是盲目不切实际的。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3.长尾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长尾(The Long Tail)或长尾效应,最初由克里斯 · 安德森(Chris Anderson)于 2004 年发表于自家的雜志中,


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公司、Netflix 和 Real.com/Rhapsody 之类的网站之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效应是指当商
品流通和储存的渠道足够大时,那些原来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
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这个理论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发展结果,在虚拟商品中特别适用。“长尾理
论”被认为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叛逆。
MODEL MATH 模型结构
数量

数量越多 成本越低 品种越多 成本越低

Head The Long Tail


规模经济-少品种 大批量

长尾

范围经济-多品种 少批量 品种
Popularity Niche brands
主流产品 原不受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

帕雷托法则向来被商业界视为铁律,其内涵认为企业界80%的业绩来自20%的产品,然而长尾理论认为互联网的崛起已打破这项铁律,广泛的销售层面
让98%的产品都有机会销售,而不再只依赖20%的主力产品

E N S A M P L E 举个栗子

理想关键词
普及更高效的生产工具 普及更高效的传播工具 普及更高效的生产工具

搜索 用户 头部收入<长尾收入
引擎 观点
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
关键词
流行度
结果:内容更多、 结果:获得利基产品的 结果:需求从大热门
长尾更长 途径更多、长尾扁平化 推向利基产品 广告商和出版商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 Google 是一个最典型的“长尾”公司,其成长历程就是把广告商和出版商的


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 “长尾”商业化的过程。以占据了 Google 半壁江山的 AdSense 为例,它面向
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随着网络的发展,自媒体平台增加 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
了个人的影响力,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优质网络内容收获成千上万 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但是 Google 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定
的粉丝,成为“网红博主”。关注的成本极大降低,每一个普通人都蕴藏着巨 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
大的商机。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厂商们开始逐渐关注普通消费者。 润。

E N L I G H T E N 启发应用
头尾并非孤立-而是相对存在 长尾很长-市场很大 系统视角下长尾
头部主流与长尾利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长尾理 长尾很长,而且是无限延伸的,只要它存在,就会无限趋近于零,却 学习了很多的思维模型,我仍旧希望各位能够多从系统的视角来
论也并非是二八理论的叛逆者或替代者,而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延 永遠不等于零。正如克里斯 · 安德森说的那样:“一个极大极大的 审视这些模型,并且能够为你所用。我们学习思维模型实则是站在
伸与成长。头部是代表传统销售的货币经济,而尾部则是代表网络 数(长尾中的产品)乘以一个相对较小的数(每一种长尾产品的销 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就如长尾一样。长尾的出现并非偶然,而
销售的非货币经济。头与尾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整体 量),仍然等于一个极大极大的数。而且,这个极大极大的数只会变 是时代科技发展、成长进步的必然,所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持之以
曲线所贯穿到一起的则是市场的需求。 得越来越大。” 恒的累积符合自身条件的事情,延伸属于自己的“长尾”。

总结:长尾理论并不是鼓励我们去遵循这个法则,而是用系统的视角来整体看待时代的、社会的及其个人未来的方向。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4. 沉默的螺旋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被孤立的恐惧大于犯错的恐惧时,沉默螺旋就出现了。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
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
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
过程。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MODEL MATH 模型结构
PREVAILING PUBLIC OPINION
主流民意

TO
Opinion expressed Interpersonal support for
as dominant by media deviant opinion
大众传媒提示的优势意见 对劣势意见的人际支持
优势意见的 劣势意见的
声量越来越大 声量越来越小

TO
转向沉默与附和的人数
前提假设

社会将用孤立的方式来威胁那些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人,对孤立的恐惧不可抗拒。—— 此假设认为社会拥有一定的权力,会用孤立的方式威胁那些不和多数人保持一致的人
对孤立的恐惧导致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试图评估舆论气候。 —— 此假设认为人们在不断地评估意见气候,个体会从两个来源获得关于民意的信息:个人观察和媒体。
公众的行为会受到民意评估的影响。 —— 此假设认为公众的行为受到他们对民意评估的影响。公众要么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要么保持沉默。

被孤立的恐惧>犯错的恐惧
陷入沉默的恶性循环,导致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E N S A M P L E 举个栗子
01 怕错被孤立 水军、随大流 ... 异类 怕孤立 异类
A可能会胜
02 舆论气候影响
积极参与
自己赞同

不敢表达
没人支持
03 说话或沉默

A A A B B B

B B B

沉默的螺旋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1965 年德国阿兰斯拔(Allensbach)研究 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有非常多的国内的、国际的案例,比如当下比较火热的淄


所对即将到来的德国大选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A、B 两党在竞选中总 博烧烤等,当你认识了这个思维模型,你会发现处处皆是五花八门之节奏,你
是处于并驾齐驱的状况,随后第一次估计的结果出来也显示两党均有获胜的 会发现互联网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的发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
机会。然而当大选快要结束的时候,在坊间突然有了这样的一个传说,即“A 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你就会积极参与,这类观点也会容易
党可能会胜利”的传说,导致原本支持 B 党的人纷纷倒戈,转而去投票支持 进一步扩散,反之没人支持,即便你支持也不敢表达。如此说所谓的主流不一
A 党。然而这种谜一般的情况随后在 1972 年选举上再次上演。 定代表反对但保持沉默的大多数,但却能带动没有观点的多数。

E N L I G H T E N 启发应用
保持一致是怕自己被孤立—图个面子 评估舆论气候要客观——给自己提个醒 试着有沉默的螺旋去分析——不可盲从
社会将用孤立的方式来威胁那些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人,对孤立的恐惧不 对孤立的恐惧导致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试图评估舆论气候。舆论气候即意 当下沉默螺旋在网络环境的发展可谓是量级增长的,我们发表言
可抗拒。即多数人都会可以的去规避开自己在言论上的孤立和被攻击,愈 见类型的分布,如经验、人际传播、大众媒体,我们总会认为大众媒体代表 论是低成本的,然而却存有被利用的风险存在。网络传播的速度之
发如此,你也就越不敢尝试主动去表达,因此沉默的螺旋就会旋转并且越 大部分人的意见,然而恰恰相反,如上例子中讲,主流不一定代表反对但保 快和范围之广是难以忽视的,任何意见会以如何的形式进行传播
转越快,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佛学的视角看,我们大多数人多为着了个 持沉默的大多数,反倒是带动的那些没有观点的多数,所以给自己提个 是无法预测的,其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一个声音很
相,通俗点,爱面儿胜过一切。 醒——大众意见不一定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大的时候,三思而行。

总结:沉默的螺旋有其局限性,即夸大了人们害怕孤立的心里,忽略了个人因素、内容及性质等其他因素,所以不该沉默时无需沉默。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5.飞轮效应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人在进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领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一过程。如果要让飞轮转起来不花太大力气,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坚持,
这也意味着得用时间足够来保证。“飞轮效应”让我们看到胜利的曙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动事业的飞轮,终有一天,它
会自己飞快地旋转起来,而无需费多大力气。当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后飞轮所具有的动量和动能就会很大,使其短时间内
停下来所需的的外力便会很大,便能够克服较大的阻力维持原有运动。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
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MODEL MATH 模型结构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自身条件 脚踏实地 持之以恒 惯性发展
确定目标 实事求是 反求诸己 持续更正

努力
目标

务实

坚持

更正
正反馈 成果

E N S A M P L E 举个栗子

low cost structure lower prices


低成本结构 更低价格 努力
selection&convenience
正向飞轮

反向飞轮

选品与便利
FORWARD 过程 REVERSE
FLYWHEEL FLYWHEEL
sellers GROWTH customer experience
供货商 增长 客户体验
反馈 GAME
OVER
traffic
流量 飞轮效应的反面是 “死亡循环”,陷入死亡循环的个人或企业同样想实现成
贝索斯为亚马逊设计了一个 “增长飞轮”,其核心驱动模型是:低成本结构 长或变革,但因缺乏足够的执著去产生飞轮效应。反而以一种狂躁的热情去
→更低价格→更好客户体验→更多流量→更优质供应商→更低成本结构。贝 推动变革,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他们的战略往往只有一个方向,一旦遭遇到
索斯“增长飞轮”的底层逻辑就是,用户的追求是不变的,即用最低价格购买 预料之外的挫折,离开转向另一个方向——失败之后不是进行很好的反思,
最好的产品。 而是“脱胎换骨”,开始新的改革运动——继续失败。
E N L I G H T E N 启发应用
柯林斯在构造企业盈利飞轮上,提出了七步法:
1、列举出你的企业 2、列举出你的企业 3、对比成功与失败 4、利用你发现的飞轮构件 (4—6 个),草拟一个飞轮。首 5、如果构件超过 6 6、用你的成功清单和失败清单检验飞轮。你的 7、根据刺猜理论来检验飞轮。这一理论其实
已 经 实 现 的、重 大 经历过的失败,包括 的案例,并思考从这 先要确定飞轮始于何处,也就是飞轮循环转动中最重 个,飞轮就会过于 实际经验是否可以验证它?你需要不断地调 是一个简单、透彻的概念,它来自对一下三
的、可复制的成功, 公司那些遠没实现 些经验与教训中我 要的部分,接下来依次是什么。你必须能解释构件之间 复雜,要通过鞏固 整飞轮结构,直到它既能将你最关键的、可复 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1)你对什么充满
包括遠超预期的创 预期或彻底失败的 们能发现哪些可以 的逻辑顺序,并据此描绘出回归循环到顶部的路径。同 并简化构件才能抓 制的成功显而易见地呈现出来,也能将最重大 热情? (2) 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
举和新产品 举措和产品 组成飞轮的构件 时,你还必须能解释清楚这个闭环是如何自驱加速的 住飞轮的本质 的失败和最明显的痛点清晰地暴露出来 秀的? (3)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总结:飞轮效应思维模型是一个帮助我们做好规划的思维模型,坚持有耐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不要忽略前提条件——客观的自身条件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6.SWOT 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强弱危机分析(SWOT Analysis),又称优劣分析法、SWOT 分析法或道斯矩阵,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


基础分析方法之一,SWOT 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
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用系统分析的方式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
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
模型结构

OPPORTUNITIES
机会+优势 外部机会 机会+劣势
机会环境 机会一+优势一 机会一+劣势一 利用优势
释放优势 机会二+优势二 机会二+劣势二 提升不足
... ...

实事 求是
利用 改进
OS OW

自身优势 S W 自身劣势
STRENGTHS WEAKNESSES
O T
监视 消除
优势+威胁 ST WT 劣势+威胁
利用优势 威胁一+优势一 劣势一+威胁一 威胁环境
化解威胁 威胁二+优势二 劣势二+威胁二 规避不足
外部威胁
... ...
THREATS

举个栗子

STRENGTHS 内部 WEAKNESSES

S 自身优势
技术领先 W 自身劣势
传统模式
优势
优势一
优势二
劣势一
劣势二
劣势

...
S W ...

O 外部机会
市场趋势
机会 + 优势 机会 + 劣势
利用趋势加深上下游合作 改进模式提升效率
有利

机会一 O T 威胁一
不利

机会二 威胁二

T 外部威胁 优势 + 威胁 劣势 + 威胁 ... ...


机会 威胁
竞对转型 监视学习同行转型策略 规避消除不足 OPPORTUNITIES 外部 THREATS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很多企业都会面临转型的过程,当看到竞争对手转 前提条件是否满足才是这个模型最难的地方,也就是说当你不能够完
型后收效良好(T),而自己虽有行业领先的技术(S),但由于传统的运作 成反思自身条件的时候,你所做的所有模型的推导都是错误的。所以首
方式效率太低,逐渐满足不了上下游的需求(W)。于是必须继续开发技 先必须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什么是客观?)二是必须
术优势,加深上下游的合作(OS),同时要改进现阶段的管理模式,学习 区分自己的现状与前景;(如何辨别未来走向?)三是必须考慮全面。
借鑒同行的信息化策略(ST)、以及他们的转型经验(WT),从而摸索适 (如何考慮全面?)四是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或劣于你的
合自己的信息化模式,提速降本,满足市场上下游需求(OW)。 竞争对手;(如何确定竞争对手的真实水平?)

启发应用

SWOT 的前提条件 SWOT 即系统思维 SWOT 的底层逻辑


SWOT 分析思维更多的时候被应用于企业运营,也因此往往不能落 有了对自身条件的客观认知,再去运用 SWOT 分析的时候就会对自 SWOT 分析思维模型的底层逻辑是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延伸一下,
地,本篇更多讲个人成长,以便于能帮助我们自身提升,所以前提条 己优势与劣势有了客观的认识;SWOT 分析会帮助我们梳理线索、 趋利避害也是个“BUG 自检机器”,什么意思?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件很重要,或许你会发现很多模型我都会讲到前提条件,这本是追 确定方向,并且在梳理的过程中逐渐推导出答案,这个推导的全过 是人性啊,那么我想各位也听过反人性了,如此啊你也可以尝试去
本溯源的习惯,但反思个人条件我往往会放在首位去思考。 程即是全局视角下的系统思维。 实践探索一下你的——反人性。

总结:SWOT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7. PDCA 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PDCA 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 · 阿曼德 · 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


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 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面对每一件事情首先是做计划,计划完成去执行,执行过程
收到反馈进行反思检查,完成这一步骤后修改原计划并行动,至此并没有结束,继续周而复始的 Plan(计划) 、
Do(执行)、Check
(检查)和 Act(处理),这个循环即 PDCA 循环。PDCA 循环在个人成长优化、企业品牌优化、产
品品质管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目的在于确保可靠度目标的达成,并进而促使品质持续改善。
模型结构
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 PDCA 循环
收集资料
分析问题
目标确认
计划实施

Multiple iterations of the PDCA cycle are repeated until the problem is solved.
重复 PDCA 循环的多次迭代,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PLAN PLAN PLAN PLAN


CT CT CT
A

A
总结经验修订目标
Solved!

1 2 ... n
实现丨激励丨机制
CH

CH

CH

CH
CK CK CK CK
DO

DO

DO

DO
E

E
特点 1:周而复始 特点 2:包含关系 特点 3:爬坡上升 特点 4:统计工具
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非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 一个大系统的整体运行与其内部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下的个体之 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随着你不断的去解决 PDCA 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成长、
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或还有问题或出现新的问 间的关系,即大 PDCA 循环包含子 PDCA 循环及其下的个体 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如你爬一座山坡一样,此 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
题,继续进行下一个 PDCA 循环,依此类推。 PDCA 循环的有机的逻辑组合体。 为成长式循环 续改进
个阶段”、“八个步骤”。 收集信息

总结修正 分析问题

实现激励 确认目标

A P A P A P A P 制定计划

C D C D 标准 C D C D
合 成长坡
依标准 进 行 整
标准 time

八个步骤

1 设定 KGI:01. 量化目标;02. 清晰目标日期。如希望提升自己→半年时间掌握 100 个思维模型


1 发现问题 做计划前,需分析现状及问题在哪?
2 设定 KPI:参 MECE 原则 -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比如要每月掌握 15 个,每 2 天掌握 1 个思维模型
参优先排序思维 - 对你自己来讲那些优先掌握、其次、再次
2 分析问题 先把脉(参 P63MECE 原则模型)
WHY 为什么要优先这几个模型
PLAN 3 解决措施:
WHAT 每个模型具体是什么
3 主要问题 找出主要问题(参 P31 优先排序模型) WHERE 应用在哪
WHO 谁可以帮我
WHEN 什么时间完成
4 采取措施 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HOW 怎么完成

DO 5 执行行动 依据计划的开始执行 依据计划去 TODO


KGI:目标的达成率,如 100 个思维模型掌握了多少个?
CHECK 6 检查对比 将执行结果与原计划目标进行对比 KPI:子目标的达成率,如每月完成的如何?每天完成的如何?
KDI:行动计划的达成率
7 总结标准 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标准 1 依据对比结果反思、调整,此处两个选择:1. 再行动得反馈 2. 或向下制定标准化
ACT 2 制定学习的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经验才能沉淀下来,为其他项目的执行做指引
8 周而复始 没解决或新出现问题转入下一个 PDCA 循环中去解决 2 如有些模型用的不好,或者发现新问题,放入下个 PDCA 循环解决

启发应用

PDCA 的无限性 PDCA 的有限性 成长利器——PDCA


PDCA 可以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无论是提高我们的工作 PDCA 中的局限性在于其不含有人的创造性的内容,其只是让人如 当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或许
效率、提升我们的个人成长还是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改进企业或 何完善现有工作,所以这导致惯性思维的产生,习惯了 PDCA 的人 几天前你还用来讨饭吃的技能,今天就没有了市场。所以为了赶上
品牌问题等等问题,都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思维模型。对于个人成 很容易按流程工作,因为没有什么压力让他来实现创造性。所以, 这个社会的步伐,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而能让你成长的利
长而言,其也是打造你自己的“知识复利”之利器。 PDCA 可以为我们提供效率的同时,还需要你能站在其外。 器——PDCA 循环。

总结:学习思维模型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认知,不可贪,不求多,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打造自己的“知识复利”。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8. 周哈里窗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周哈里窗 Johari Window 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前提下形成的差


异,由此分割为四个范畴,一是開放我——指面对公众的自我塑造范畴,即自己和他人都了解自己;二是——
盲目我,指被公众获知但自我无意识范畴,即他人了解自己但自己不了解自己;三是——隐藏我,指自我有意
识在公众面前保留的范畴,即他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了解自己;四是未知我——指公众及自我两者无意识范
畴,即他人及自己均不了解自己, 也称为潜意识。
模型结构
KNOWN BY SELF UNKNOWN BY SELF
自己知道 ask 自己不知
JOHARI WINDOW MENTAL MODELS
听取他人对己评价反馈,扩大了解自我可能性,转向己与他均了解自己
周哈里窗思维模型
1 2

通过表达自我隐藏 扩

从他人处了解自己的盲区后 扩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

feedback solicitation
反 馈
他人知道

OPEN/FREE BLIND KNOWN OPEN/FREE AREA BLIND AREA


AREA AREA BY OTHERS
開放区 盲目区 他人知道 開放区 盲目区
他人了解我
你知我知的信息 我不了解的信息

, 大自己的開放区 以
他人不知

HIDDEN
AREA
UNKNOWN
AREA
tell

, 展開放区 探
隐藏区 未知区 表 达 其他人 的观察
SELF-DISCLOSURE 发现 OTHERS`OBSERVATION
UNKNOWN
,

自我 发现
BY OTHERS

self-discovery

, 究发现未知区
01 自我给予:目的是通过坦诚相待,向对方讲述自我保留的东西,X 除人与

X 彼此认知差

他人不知 HIDDEN AREA UNKNOWN AREA


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带来的误解,
减少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消耗。
隐藏区 未知区
02 他人反馈: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赢得了更好了解自我的可能性,从而
我知他人不知的信息 双方都不知的信息
转向“自己和他人都了解自己”。
03 与他人积極互动,尽可能地坦诚相待,增加自我认知,使“自己和大家都了 3 4
解自己”可以帮助自我与他人形成更好的交流环境。
通过彼此认知误差的减少,双方积極共享,扩大開放区,探究发现未知区

举个栗子

自知者明 =
open/free (表达 + 反馈 + 共享)+ 反思
area 30%的时间用来玩 OPEN/FREE
AREA
開放区 反向向内探索
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
開放区
開放区扩大
盲目区缩小
UNKNOWN
AREA
隐藏区缩小
共享探索未知区 未知区
在李锦记公司的各级领导,包括老总、副总、总监、部门 Z 管都会开一个 《道德经 ·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别人固然不容易,但了
会,在这个会议上不谈工作,有 30%的时间用来玩。在玩的过程中,大 解自己才是蕞难的。了解别人是智,了解自己是明。了解自己要有德,无德之
家互相介绍自己的背景,从自己的出生开始介绍,介绍自己的人生历 人想自己都是蕞好的,都是对的。然有品德才能心平气和的看待自己,了解自
程,自己的坎坷,甚至梦想。经过了几次背景介绍后,管理团队之间的相 己。德是道的作用、表现,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结果。了解自己就是要客观的看
互理解明显的增进了,友谊也增进了。不仅如此,李锦记在员工有效沟 待自己,客观是按照事物的本来,是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所以要诚,诚
通的基础上,建立了开诚布公的企业文化,加强了员工的凝聚力。 肯的对自己并接受自己的本来,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如此才能客观看自己。
启发应用

从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与事物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


与他人的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从幼年到成年,我们从简 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 YI 情期间我曾困于魔都近四个月的时间,与其来说这是一个发现自我、认识自
单的家庭关系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复雜的人际关 就观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养成反思的習惯,每天反思自己所做 我的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反思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借力反思,去发现自己的
系。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習,获得足够的经 的事情,哪里做得比较好,以后要继续保持;哪里做得有欠缺,下次再遇到 思维黑箱,并一一改进。周哈里窗思维其实是向外的,本篇补充向内即“自知者
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提升与规划自己。—— 参 P24、25、41、42 等 同样的事情要引以为戒。—— 参 P77-PDCA 循环 明”,以此来判断“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这样一层思考。

总结:周哈里窗思维的本质是自知者明,自知需要“事实求是”,如此才能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明”。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79. 煤气灯效应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煤气灯效应 Gaslighting 是一种心理操纵的形式,其方法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隐秘地让受害人逐渐开始怀疑自己,使其质


疑自己的记忆力,感知力或判断力,其结果是导致受害者的认知失调和其他变化,例如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脱。
因为其使用否定,误导,矛盾和错误资讯,煤气灯效应使受害者心理上去穩定化以及使受害者不再相信她 / 他原来的的信
仰。煤气灯效应非单方面,而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往往涉及一个或一组加害者,以及第二个人(受害者)。其中一方
是煤气灯操纵者,播种困惑和怀疑;另一方是被操纵者,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的认知。
模型结构
心理学
Gaslighting
GASLIGHTING MENTAL MODELS
煤气等效应思维模型
“你疯了。别那么敏感。不要偏执。我只是在开玩笑!
我很担心;我认为你身体不好。”

说服受害者的想法是歪曲事实的

投射转移 质疑自己
感知偏差
丧失自尊
自我怀疑
情感、知觉、冲动、抵抗、 混乱焦慮
加害者 幻想、妄想、冲突...
受害者
接受加害者的想法是正确真实的

主观可以造就“自以为是”,同时还能造就“自以为什么都不是”。各位,我们这个世界客观的,切记!

举个例子

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师罗宾 · 斯特恩指出,这种精神控制广泛存在
于婚姻、职场、和家庭中,它是一段由两个人构成的关系。一方是煤 不自信-产生质疑 YOU 夫妻: 自私的人——扭曲对现实的认识
气灯操纵者,他扮演着凡事都正确的角色,随时质疑另一方,让对 周末约闺蜜出去逛街,丈夫指责妻 不爱他——曲解行为
我是不是真错了?
方越发不自信,最终跟着他走;另一个是被操纵者,他的生活会被 子老逛街、不陪他、不管家里大小 我是不是真的是一个自私透顶的人
操纵者定义,慢慢失去自我意识,觉得自己是最没用、最糟糕的人, 事,因此你是一个自私、不爱他的人 吗?——变得脆弱并且困惑
只能被操纵者所控制。根据斯特恩的分析,“煤气灯效应”由浅到深
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YOU 父母: 搞的婆媳关系糟糕——曲解动机
阶段一不自信:控制是从质疑开始的。操纵者会故意说一些很离 辩解-为自己辩解 父母指责你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家庭 不孝顺——扭曲事实
谱的话,这些话往往会颠覆你的认知。一开始,你还会觉得这种话 关系,总是搞的婆媳关系很糟糕,父 我是不是真的处理不好这些事及真
非常可笑,但类似的事情重复多次以后,你就会开始怀疑“我是不 我没错,为什么不认可我? 母觉得你不孝顺 的不孝?——变得脆弱并且困惑
是真的错了?”
阶段二辩解:面对质疑,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寻
找一切证据证明操纵者是错误的。你容忍不了他的不认可,希望对 YOU 领导: 不动脑子——曲解动机
方能够接纳你的言行,才会想着辩解,但这恰恰掉进了对方的圈 领导指责你方案做的不行,怎么就 被客户骂——扭曲事实
套。 压抑-放弃辩解 不能动动脑子,搞得要被客户骂一 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动脑子?真的很
阶段三压抑:经过前两个阶段,被操控者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得 顿,还要请客缓和关系 笨?——变得脆弱并且困惑
我错了,对方是对的
到对方的认可,就会放弃抵抗,选择认可对方的行为。

启发应用

不要太依赖别人 从小事开始 实事求是


不要太过依赖别人,当你与外界的接触总是需要通过一个人的时候,你也 其实被操控的过程,你是可以意识到的,只是有时候你因为太过相信某个 我一直在讲一定要了解自身条件的可能,搭建自己的能力圈一步步向外开发,所以
给予了这个人控制你生活的能力。所以,你需要自己去建立完全属于自己 人(因为太过依赖某个人),从而导致自我怀疑,自我的不信任。当你意识到 充分了解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很重要,如此你才能从别人对你的评价中清楚认识
的社交及沟通网络,不需要经过一个人去传递彼此之间的信息,这样才避 这个过程后,你可以通过自己掌管自己的事情,从小事开始,慢慢一步步进 到哪些评价是客观真实的,哪些是错误扭曲的。只有在足够了解自己后,才能理智地
免操控者通过隔离你与身边的人,从而操控你的结果。 行控制的脱离。 去看待操控者本身和其行为目的,从而辨别对方是否在扭曲事实,隐瞒真相。

总结:我们学习思维模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这并非易事,次之则是看清自己及自己所需,看懂人性及人性的弱点,避坑。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0. 系列位置效应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系列位置效应 serial-position effect 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人们倾向于对首先见到的事物和最后见到的事物


有更好的印象。分为首因效应 prim acy effect 和近因效应 recency effect。首因效应是对 “第一印象” 或 “先入
为主”所产生的心理学现象,指在行为过程中,最先接触的事物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认知,影响人对事物
的感知和判断。近因效应指在行为过程中,对事物的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认知,能对首因效应
所形成的心理作用起到鞏固、维持、否定、修改或调整等作用。
模型结构

系列位置效应

我们倾向于更好地记住首先出 最先 最近 我们过于强调当前的经验或情
现的事实、印象或任务,而不是 况,而对长期的历史模式重视
随后出现的顺序。 不够。

首因效应 TIME
近因效应
primacy effect recency effect
第一印象 对首因效应的作用 鞏固维持
先入为主 否定修改
依据最先接触的印象,形成不易改变的印象。如:第一印 近因效应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信息依次
象好,后面会以偏概全,很难改变。奥斯卡 · 王尔德说:“你 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信
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 息。

serial-position effect
我们来看其反面,好印象有延续性,除非有连续反面因素 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作
或你的客观审视,否则对方(人事物)会一直持续,但客观 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
讲,知人知面不知心,外在的往往是表面的。 观、
历史、公正地看待问题。

举个例子

大大赞赏 ...
没那么坏 ...
A 性格外向 性格外向
过去的都过去了 ...
坏人
B 性格内向 性格内向
表里不一 ...
C 先外后内 陌生人 先内后外
内心黑暗 ...
过去都是假装的 ...
D 先内后外 先外后内 好人

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印象的形成影响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判断:比如一个 “坏人” 总是做坏事,但当他突然做


很大。洛钦斯在 1957 年做的实验中向四组大学生介绍某个陌生人:向 A 了件好事,我们对他的看法可能马上会改变,会原谅他过去的种种,并
组介绍说他是外向的人;向 B 组介绍时说他是个内向的人;向 C 组介绍 对他做的这件好事大大赞赏,以至于认为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坏。相
先说他是外向后说他又是一个内向的人;向 D 组介绍时将三组次序颠倒。 反,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往往就只看到他的这件坏事,而对
随后要求四个组描述这个陌生人。A、B 组在描述没有问题,但 C、D 组对陌 以往的好事视而不见,认为他原来是个坏人,甚至会认为他原来做的好
生人的印象完全与提供信息的次序相对应—— 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 事都是有假装出来的。
启发应用

凡事不可只看表象 系统思维下是否合适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我们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要避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偏激之处,不要犯“一叶障 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容易受首因、近因偏差的影响,因此也就比较容 在符合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合适的时间、地点、人物,做合适的事、说
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在与人交往时,应该全面了解他人的情况,避免以片面的印象取舍、 易束缚于首因、近因(表象)而忽视客观事实,做出偏离事实的决策。 合适的话。即“潜龙勿用,利见大人”。该潜的时候就不要“见 (现,现
下结论,“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判断一个人应该注意从长期来考察。而我们自己在别 所以每当如此时,提醒自己不要被束缚(系统思维)。反之,首因、近 身、出现)”,该“见”的时候就不要潜,首因、近因即“合适”一词之具
人面前的表现则要注意始终如一,不能凭着过去或者近期的表现就有所懈怠。 因其实也是两个“合适”点,前提条件是要符合自身能力。 体,是为人处事之客观规律,切记。

总结:首因、近因思维为什么会很容易影响人们,因为其符合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所以学之目的是规避,至于用不用,凡事向好吧各位。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1.推论阶梯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推论阶梯 ladder of inference 即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人们从事实到决策或行动所经历的思维过程。 思维阶


段可以看作一架梯子的不同阶梯,数据位于梯子的最底部,假设、结论、信念和行动位于梯子的顶部。 处于执行
模式时,我们会根据有限的数据快速得出结论。 我们每个人需要放慢脚步,培养耐心,保持开放,倾听潜台词,
不断询问再下结论。在做出任何决定前,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存在核心偏见和揣测。 推论阶梯是用来检视我们
思考过程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方式。
模型结构

现在根据先前的信念和结论采取行动, 行动 最后,我们采取看似正确的行动,因为它们是基于我们的信念。
现实中,我们是基于自己的假设而不是考慮所有的事实。
但在

在特定时刻,采取的措施似乎是最好的。 Actions 示例 : 你决定停止提供建议

我们将基于已解释的事实和先前的假设
向 向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结论转化为个人信念,并将其带入未来的情境
中。这意味着,每当我们得出结论时,不管这些结论是否有效,我们

得出结论,同时第六层建立的信念会影
下 信念 上 都会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这种现象被称为 “反射性循环” 的一种
反 Beliefs 推
恶性循环,在这种循环中,我们的信念影响我们如何做出决定,然后
响下一次我们选择的数据 思
这些决定又鞏固了我们的信念。
理 示例 :“A 说我的建议有问题 , 尽管这是合理的,但我坚信没问题。

- -
是 是 现在把我们的假设进一步推进一步,对情况的含义和我们应该如何
我们基于我们的假设“得出结论”,这一 纠 结论 从 行动得出结论。而我们也在这阶段决定了我们对该事件的情绪反
应。
阶段也是我们创造情绪反应的地方 正 Conclusions 客 示例:A 对冲突感到不自在,并有礼貌地阻止我们向她提供更多帮
自 信 观 助。

身 念 世
认 决 界 在这一点上,我们开始做假设——通常不考慮它们是否有效。当我
此级别上,假设是根据你给观察所赋予 知 定 们做假设时,我们开始将第三步的含义应用到我们的特定情况。我

的含义进行的。这些假设是个人的,对每 偏
假设 了 到 们只考慮我们所做的假设,而忽略对我们的情况的任何其他解释或

Assumptions 对

主 观点。
示例 : 你将 A 的行为描述为 “对我的建议有疑问并掩盖了这些建
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 差 观 议”。
归纳假设(Assumptions) 实
的 的 世

反 择 界
思 含义 的 在我们选择数据之后,我们会在我们自己过去的经验、信念背景下
考慮它。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数据, 而是主观地看待它。
事实被解释并具有个人含义 反 推 示例 : 你对自己说:“A 说我的建议有问题 , 尽管这是合理的,但
Meanings
馈 理 并不能解决所涉及的情绪。”
赋予意义(Assign Meaning)
过 过
程 程 由于我们无法关注所有可用数据,因此我们会选择性地关注基于
我们个人信念和之前经历的特定事实。这通常意味着我们在做决
从过往经验中筛选特定数据和细节,在
不知情情况下根据我们的主观偏好、倾 此处为主观 选择数据 定时不会考慮所有可用的数据。 相反,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议
程来关注某些细节。这就是偏见开始蔓延的地方——往往会破坏

向,还有其它我们相信重要的事来筛选。
开始切入处
Selected data 我们的最终决定。
示例 : 你注意到 A 停顿了一下,然后将该建议描述为“一种合理的
过滤资讯(Filter Info) 方法”。

观察 在梯子的底部,我们观察情况的事实。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解释,相
反,我们只是接受正在发生的现实。日常生活中围绕我们的所有直
透过经验和观察得来原始数据 Observations 接可观察数据,包括人们的言语,语调和身体动作、市场调查的统计
结果、
会计报告等等。
原始资料(Raw Data) 示例:像看录像带一样看着事件的发生经过

使用推论阶梯可以使你公正地看待事实,而不要过早的去判断。 这是一种积极运用自己的信念和经验的方 你可以在决策过程的任何阶段使用推论阶梯,而不仅仅是在你已经做出选择的时候。首先想想你在思考过程中走了多遠来


式。 推理阶梯可通过三种方式使用: 确定你在阶梯上的位置。这需要一些自省——但如果你被困住了,试着用你的方式问这些问题 :1. 你的实际情况是? 2. 你
A. 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推理;B. 向他人说明自己的推理过程如何工作。这将使其他人可以更好地理解某 关注的是什么证据? 3. 你把过去的什么经历或信念与此情况关联? 4. 基于过去的经验或信念,你做出了哪些假设? 5. 你
人的动机;C. 通过积极询问他人的思想过程,研究他们的思想过程。 对形势得出了什么结论? 6. 此情况强化了你的哪种信念?你因为这里发生的事有了新的信念吗? 7.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

启发应用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由单向变双向循环 打开思维的黑箱看看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大部分人将“学习”这件事狭 同样大部分人也习惯“单向循环”,即时刻准备对他人施加改变,但 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没有意识的状况下对周围环境作出各种判断及
义地定义为仅仅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往往专注于识别和纠正外部 拒绝任何改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习惯的尝试。但实际上,我们应该 反应,但往往是不利于我们做决策的。为此,通过推论阶梯,打开自
环境中的错误。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要想持续学习,持续的提升自 执行“双循环”,根据信息辨清问题,对变化做出反应,并准备做出改 己思维的黑箱看看,重新认识你的思考过程与逻辑,并试着打破固
我,我们必须学会向内看,需要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变和行动。向他人学习,通过学习和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守的成见与信念、用全新的视角观察世界。

总结:当我们经验足够多或观察足够全面时,看问题就会更全面,如果能做到从错误中积极提炼更好的“想法”,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2.反事实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反事实思维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往往会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提出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和假设。这些想
法包括“如果 .....”和“如果我当时 ...... 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人们在想到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结果时脑海中就会浮
现这些想法。反事实思维想到的结果在现实中永遠不可能发生,因为这个想法和想到的结果只与过去发生的事情
有关。丹尼尔 ·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 · 特维斯基(Amos Tversky)于 1982 年开创了反事实思维的
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普通的事情,人们在遇到特殊事件发生后往往更容易设想“如果 ... 就不会 ..."
模型结构

Counterfactuals
反事实思维模型公式
IF...
(虚假的前提)
SO...
(虚假的结论)

聚焦于如何使情况变得更好 如果比赛前能到比赛场地进行过适应性训练的话,那么今天这场球就不会输

Upward
counter factual
上行反事实思维
Counterfactuals Fact
反事实 事实
Downward
counter factual
下行反事实思维
关注的是庆幸没有变得更糟 幸好比赛前到比赛场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要不然今天这场球肯定会输

举个例子

Counterfactuals Fact 差点儿啥都得不到 铜牌得主


反事实 事实 Upward
在 本 案 例 中,无 counter factual
上行反事实思维
论你是评判者还
是 当 事 人,都 会 - 差 30 分钟赶上飞机 A 晚到机场
Counterfactuals Fact
陷入反事实思 反事实 事实

维,并 激 发 自 己 - 差 5 分钟就赶上飞机 Downward


的情绪。 - 而且失去了飞机延误 B 晚到机场 counter factual
给予的弥补机会 下行反事实思维 差点儿得了金牌 银牌得主

A/B 分别乘车赶 6 点的航班,但因堵车均 6 点半到。A 的航班已 奥运会上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们,其中得了银牌的运动员,比得


按时起飞,但 B 的航班延误到 6:25 才起飞,B 眼睁睁地看着自 了铜牌的运动员更难过。为什么?因为:得了银牌的 “反事实”
己的飞机起飞。请问两个人谁更生气?大多数人认为 B 更生气, 是 “差一点儿得了金牌”;得了铜牌的 “反事实” 是 “差一点儿什
因为他只差一点点就能赶上飞机。但是明明是两人都误了机,根 么奖都得不到”。前者是 “上行反事实思维”,后者是 “下行反事
本没啥差别?事实上让 B 更恼怒的并不是晚到机场这个事实, 实思维”。奥运会银牌得主如果想象自己可能在比赛过程中跌
而是反事实:B 差一点儿就飞成了,而且失去了飞机延误给予的 倒,这种下行反事实念头就会让获得银牌的快感提高。而上行反
弥补机会,所以恼怒;A 差得比较多,所以没那么恼怒。 事实思考(想象自己拿到金牌),则会让成就感荡然无存。
启发应用

激发反事实思维的因 偏向于可控的部分 拥抱积极的反事实


反事实思维常被某些让人不快的情形激发出来,或可能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的事 我们遇到的大部分情况都包含了可控和不可控的部分。我们通常认为如果一个学 面向未来的反事实,通常是:如果 ... 会怎么样?这类积极思维帮
物。也就是说,反事实的念头往往是为了回应生活中遇到的糟糕经历,比如考试成 生不好好学习并且考试成绩很差,他就应该为自己的懒惰负责。但是换一方面说, 助我们进行因果推理,进而改变未来。 面向过去的反事实,通常是:
绩差、深爱的人伤病等。而一旦出现反事实思维,就会带来更多负面情绪,比如后 考试也许应该更简单一点,或者应该把范围集中在学生学得比较好的内容上。事 要是 ... 就好了。这类消极思维,经常让我们陷入懊恼、后悔等等情
悔,后悔又反过来激发更强的反事实思维,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如此循环。 实上,反事实思维总是强调事实可控的一面,从而增加了人们后悔的概率。 绪中,而忽略了朝前看的乐观和机遇。

总结:反事实思维是一种人的高级思维,深深影响我们的判断、决定和情感,对人类做决策至关重要 。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3.长短板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木桶理论也称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短板理论即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长
板理论即木桶最长的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
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按照德鲁克的话说,就是“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 把你的表现建
立在优势上,而不是劣势上 ) 不知认为:短板向内,即反思发现;长板向外,即主动成长。两者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其
次不可忽视系统本身的存在,两者均属于系统中的两个关键因素。孙子⽈:“先为不可胜,以待敵之可胜”。
模型结构

Cannikin law
系统
-A 向内 向外 +A
-B
-C
短板 反思不足 激励优势
长板 +B
+C

何谓先为不可胜
依据客观条件反思发现自身不足,
主动消除“不可胜”的因素,即主动增加自身优势
举个例子

IT'S A POSITIVE CYCLE THAT GOES BACK AND FORTH


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正向循环
齐王出马顺序
B
A A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B B 长短各有其用 VS VS
反 销 A 产 提 扩 销 产 反 反 销 产 提
VS
思 售 品 升 展 售 品 思 思 售 品 升
不 不 不 销 产 不 单 不 不 不 不 销
足 好 错 售 品 错 一 足 足 好 错 售
田忌出马顺序
调整不足(调整销售) 调整不足(调整产品) 调整不足(调整销售)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早在 1976 年柯达胶卷就已经开发除了数字相机技术,期间遲遲 田忌赛马:战国时期,田忌的三匹马分别都不如齐王,如果按照


没有转型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出数字类相机是打击自己的长 “木桶” 逻辑,田忌赛马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最慢的那匹马——
板,然而至 2003 年决心转型时却大势已去,为时已晚。公司就 这马比齐王的任何一匹马都要慢,田忌必输无疑。谋士孙膑提出
像一只木桶,桶壁上的所有木板之间应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 的赛马策略大家都知道: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
短板变长后,原来的长板就相对变为短板,于是需要继续加高短 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
板;如此循环往复,所有木板都在不断变长,于是木桶的高度也 齐王的下等马比,结果当然是田忌赢得比赛的胜利。 从这个案例
就不断上升,木桶的装水量也就不断增加,只可惜柯达当时并没 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长板理论”的核心效用,那就是短板不短,长
有这么去思考。 板更长,长短各有其用,即以奇胜,以正合。

启发应用

反思不足丨激励优势 不平衡系统中的矛盾 此消彼长丨生生不息


我们在对竞争状况进行分析时,必须要认清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即自 在讲 P27 不平衡性思维模型时提到过,我们本处于一个矛盾群组成的不穩 无论是木桶还是板凳理论,个人更倾向为长短板,不必陷入某种概
身条件的可能),前提条件即一定要求“客观事实”,客观的分析自己的不足 定系统中,因此该模型鼓励大家能以系统视角去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及困 念去争执是非黑白,两者并非孤立,而是对立统一的、此消彼长的存
并客观了解对手,明确相对的优势和劣势。也只有客观反思自身不足,才能 惑,优势劣势也并非一成不变,保持反思,实事求是的面对自身优劣势,客 在,如阴阳,阴阳也并非仅仅是阴阳,长短板一样,并非仅仅是长短
在弥补自身不足的同时激励改进优势的成长,弥补本就是成长。 观看待系统本身及更大系统中的可能,因为矛盾即机会。 (规避柯达) 板。面对问题能借短补长,能先为不可胜才是学该模型的目的。

总结:孙子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敵之可胜”。反思不足,主动消除不足之因素,本就是在提升系统成长,循环往复的正向循环。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4.鸟笼效应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鸟笼效应(Birdcage Effect), 又称“鸟笼逻辑”,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效应之一。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之父


威廉 · 詹姆斯。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经济学
家解释此效应即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造成
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生活中,鸟笼可能是一双鞋、一张精致的书桌,一个想法等。商业领域中鸟
笼可能是货架上的一件商品、一张优惠券、一份有奖大礼包等。万事万物,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充当所谓的“鸟笼”,那
么为什么人们会因为一件普通的物品,自觉不自觉地添加更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呢 ?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人的各种心理需求。
模型结构

Birdcage Effect

自动化思维 不舍得扔掉 不舍得扔掉 不舍得扔掉


太在意他人 束缚于鸟笼 那就去填充 持续的填充

举个例子

D
攀比炫耀心

A B E
WC
追求完美心

求心理价
值最大化 C F ...

比如因为不想总被人说买不起房子,在买了一房子后因还带有 鸟笼效应无处不在,比如小时候买方便面集水浒卡,比如现如今
车库,于是又买了一个车,这是攀比和炫耀的心理 ; 因为买了一 的游戏产业更是如此,据腾讯公布,2022 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就
个全自动抽水马桶而将整个卫生间装修了一遍,这是追求完美 高达 429 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收入的一部分正是利用了玩家的
的心理﹔因为受够了来访客人千篇一律的问题和不信任的目 " 鸟笼效应 " 心理。比如我们熟知的和平精英、王者荣耀等等,都
光,而去购买一只鸟,这是在追求心理价值最大化。鸟笼的存在 是通过让你首先可以免费获取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
会诱发某种心理活动,如攀比、求异、求实、最求价值的心理,正 恰恰就是一个鸟笼而已,相信觉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继续跟随这
是由于心理需求的存在导致了添加更多自己并不一定需要的东 一部分继续游戏下去。商品促销、优惠政策等等都是。包括我们
西,即是产生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反应。 之前讲过的——损失规避思维模型。

启发应用

反思自己 突破黑箱 实事求是 勇于追逐 全局视角 打开视野


看到鸟笼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鸟——即自动化思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思 犹豫厌烦被人询问和被怀疑而买鸟,人们通常太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形成心 P45 全局视角思维模型中讲过,看问题要有全局观,仅仅站在自己
维黑箱,此思维是人们遵循之前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如物体的运动产 理上的压力,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论、看法及容易记住一些负面的东西, 的视角看问题或许你认为合理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也许它还有另
生的惯性。此思维会使人们的思想固定封闭而形成盲点,缺乏突破和创新。 造成自己心灵受到打击,可是现实是你的形象在不同人的眼里都是不同 一面。 所以看待事情的时候要考慮它的两面性或者多面性,多思考,
有时,人们需要跳出限定自己的固有思维,才能突破被忽视的那个黑箱。 的,所以不要太在意,应该减轻外界对自己心理上造成的压力。 通过不同方面,会获得不同的信息。

总结:鸟笼效应是个揭露人性以及能够辅助你看到一般规律的模型,对于自己可以结合机会成本思维做出合适于你的决策与选择。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5.峰终定律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心理学家丹尼尔 · 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发现我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


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 End Rule)。此定律基于我们潜意识总结体验的特点:我们对一项
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
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而这里的“峰”与“终”其
实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 MOT”,MOT(Moment of Truth) 是服务界最具震憾力与影响力的管理概念与行为模式。
模型结构

THE PEAK-END RULE 体验高峰 体验终点

PEAK 峰 终 END
好 我们对一项事物的
感 体验之后,所能记

住的就只是在峰与
SATISFACTION

终时的体验

好与不好体验的比
重、及时间长短,对
记忆差不多没有影

TIME 时间

我们评价一段经历的好坏主要由两个关键点决定——PEAK(峰值)和 END(终值),而不是整个体验的平均值

举个例子

峰 终 体验高峰 体验终点
正面体验
产品质量
组合展示
使用体验
1 元冰淇淋
PEAK 峰 终 END
愉悦
餐厅
内部环境 产品价格
店面形象 儿童区
舒服
标签说明

一般
DIY 购物
付款
TIME 最先 最近
卫生间
安排安装
停车场 寻找物品
不舒服 搬运物品 安排发货
绕圈购物 员工服务

糟糕
系列位置效应
负面体验

宜家作为全球家居行业的知名品牌,在世界各地都分布着许许 P80 系列位置效应思维模型中我们接触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多多的分店,而让很多人记忆深刻的,除了其中各式各样琳琅满 与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峰终定律似乎如出一辙,两者有些模糊的
目的家具与精美装潢,还有在出口处售卖的一元冰淇淋。在宜家 相似。将两者比较会发现,高峰对应首因,终点对应近因。首因是
购物有很多不愉快的体验,比如只买一件家具也需要走完整个 第一印象,与高峰似乎差一段距离,或者说正向的首因的累积会
商场,比如店员很少,比如要自己在货架上找货物并且搬下来, 成为正向峰,负向的首因累积成为负向峰。近因同样不等同于终
等等。但是,顾客的“ 峰 - 终体验”是好的。宜家的峰就是物有所 点,从峰终定律的角度看,近因更接近于对一个事物体验过程的
值的产品,实用高效的展区,随意试用的体验,美味便捷的食品。 尾端峰值。同样也分为正向、负向两个角度来衡量,得出正负终
宜家的终就是出口处那 1 元的冰淇淋! 点的推论。以上推导仅作参考。

启发应用

反思锚点的设置 反人性中置入峰终定律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在峰终定律思维模型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我们在体验一个事物的 面对学习这件事,大部分人均难于反自己的人性中的懒惰,因此往 在讲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的时候讲过,这两个点所揭露的人性中的
时候,我们的大脑的触动点在哪里。这也是我们去提升自我,反思成 往会说的要比做的多,计划满满,执行寥寥,因此我们在制定学习计 一般规律,尽管我们局限于这两个时刻,但反向思考,也是合适的时
长过程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当你反思无助时,不妨反向问问自 划的时候,完全可以运用峰终定律,即只需要在两个关键记忆点来 刻,正向借力这两个时刻,即为合适的时间、地点去说合适的话,做
己为什么会关注这两个点,是否是人为的?以此作为反思锚点。 给自己设计好的体验,以此来刺激懒惰并进入下一阶段。 合适的事——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总结:峰终定律又为我们指出了人性中的普遍规律,我们在运用这两个时刻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体验的同时,请勿忽略他人也在为你设计美好体验。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6.5W1H分析法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5W 是在 1932 年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最早提出的一套传播模式,后经过人们的不断运用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
套成熟的 “5W+IH” 模式。5W1H 分析法(Five Ws and one H)也称六何分析法,即何人(Who)、何时(When)、何事
(What)、何地(Where)、何因(Why)及何法(How)。由这六个疑问词所组成的问句,都不是是非题,而是需要一或多
个事实佐证的应用题。 《左传 · 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不亦难乎!”即所谓起源、过程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同时也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模型结构

5W1H What 何事
该怎么办?
正在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Five Ws and one H 还能做什么?
还应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
要怎么做?
为什么他能做到?
How Why
是怎么做的?
应该怎么做?
这种方法可跨领域吗?
何法 何因 为什么这样做?
还有其他方法吗? 为什么那样做?
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做?

OBJECT
事物
在哪里做?
是谁做的?
在哪里做的 ?
Who Where
是谁在做?
应该由谁来做?
还有谁能做到?
何人 何地 应该在哪做?
还有谁应该去做?
还有什么地方可做?
还应该在哪做?
什么时候做?
什么时候完成?
When 何时 应该什么时间做?
还有什么时间可以做?
其他时间应该做什么?

举个例子

what why how


现况 原因 如何

Origin Process End


what 对象 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有没有更合适的事情去做,到底做什么?
why 目的 什么目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目的 有没有其他目的?应该是什么目的?
Where 地点 在哪里做 为什么在那里做 是否可以在别的地方做?哪里做合适?
始 中 终
When 时间 什么时间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 是否可以换个时间做?什么时间合适?
Who 人物 谁来做事 为什么 TA 来负责 是否有其他人可以做?谁来做合适? 始
How 方法 什么方式 为什么用这种方式 是否有其他方式方法?什么方法更合适? 以终为始 循环往复

之前讲过黄金圈思维模型(P32 黄金圈思维模型),即通过 WHAT、WHY、HOW 三问来帮 “始”即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


助我们看清事物本质,并能激励自己或他人达成目标。结合 5W1H 六何思维可以更清 种情况在内。“中”即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其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
晰的帮助我们看清问题的本来,即追本溯源。透过一个个千变万化的现象,看清模糊 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雜变化过程在内。“终”即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
的因,解决困惑于我们的果。 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启发应用

思维模型是事物的规律 口号都是假大空 以始为终 循环往复


思维模型是自古至今贤人志士透过现象寻其本质所总结的一般规律,即所 新立一个 FLAG,你要怎么怎么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怎样怎样去实现自 追本溯源,追本追的是自身条件啊,追的是事情的本来啊,所以要去
谓查理芒格所讲的普世的智慧,我一直在强调大家对自身条件的可能应当 己的理想,并如影视剧中那般努力,这也是为什么励志类影视剧比较火的 追问啊,这件事情不是一次性啊,是一直在问,子曰:“不耻下问”,
看的更重一些,这需要我们碰到钉子,以及碰到钉子后的深刻反思,如果此 原因,它存在人性中的鸡血成分。5W1H 可以让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具体 这是一生的事,所以以始为终,以终为始,所以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修
处你有所困惑的话可以尝试 5W1H。 化,具备计划性和可实施性,而不是一直空喊口号 剪自己、调整自己的过程。

总结:口号都是假大空,所以不喊口号,实事求是的做符合我们自身条件的事情。不知“始”,何知“终”啊!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7.归因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之一,归因是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推论出行为原因、因果关系。归因理


论是指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归因,以及为何在某情况做出某种归因,在另一情况做出另种归因的理论并说明和分析人们活
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
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归因理论的假设是建立在个人随时向重建认知平衡的
欲望之上。主张当人们发生言行脱序状况时,会主动运用存在脑中的认知为自己提出原因,或为别人找理由。
模型结构

YOU OR ANOTHER PERSON

SITUATIONAL ATTRIBUTION 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

情境归因 性格归因
外因-将行为发生解释为情境(环境)因素使然者 内因-指个体将行为之发生解释为自己性格使然

共变模式(三维归因理论)

共识性 特殊性或区分性 一贯性或一致性


CONSENSUS DISTINCTIVENESS CONSISTENCY
不同人在面对相同刺激时,行为反 观察对象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 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情境中,同一行为
应是否与观察对象的行为一样? 出不同的反应? 人面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举个例子

比如你看到一间餐厅的老板(行为人、观查对象)在骂员工(刺激),你会 家里有孩子的伙伴们,你是否会以考试成绩来归因孩子的学习呢?考试
认为是老板有问题(内向归因,行为人的问题。如面对此员工时特别苛 成绩是一个常见的归因对象。当孩子考了好的成绩,作为家长或孩子自
刻?或刚好今天心情不好?)?还是此员工有问题(外向归因,行为人身 身都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自己的智力和勤奋程度。而当孩子考了不好的成
外的问题。如笨手笨脚,或工作不专注)?还是今天某个客人或店的其他 绩,作为家长或孩子自身都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考试难度、教师的评分标
地方有问题(外向归因,并否定本次观察到刺激来源的因果关系)? 准或其他外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称为自我保护性归因,即将成功归因
从共变(三维归因)考量: 于内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以保护自尊心。
若:共识性高→大家都会骂此员工 人们倾向于做外向归
若:特殊性高→老板不常骂其他员工 因即问题出在刺激
若:一致性高→老板常骂此员工 (员工)身上
向内归因 向外归因
若:共识性低→仅老板骂此员工 人们倾向于做内向归 我是天才 题出难了
若:特殊性低→老板也常骂其他员工 因即问题出在行为人 我努力了 那天下雨
考试成绩好 考试成绩差
若:一致性高→老板常骂此员工 (老板)身上
若一致性低→无论共识性及特殊性是高或低,人们倾向于做二者以外的外向归因,
例如餐厅被查封一天、老板刚离婚等等。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爱人却得不到他人亲近,就应反
充分条件:观察同一刺激是否在各种情境下皆能穩定地造成结果
必要条件:是否缺少了此刺激时,尽管情境中其他因素不变,结果仍穩定地不发生或减少发生
问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管理人却不能够管理好,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
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他人相应的礼貌,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
共变模式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习惯于运用充分、必 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
要条件的逻辑在认识世界、解释身旁的人事物。 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启发应用

基本归因错误 自以为是的偏见 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我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便我们有充分的证据去支持我们的评 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自身能力或不懈努力,“倾 首因效应讲过第一印象,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
估,但仍旧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 向”一词是指个体固有的自动化思维。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比 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又或简单归因、局部归因、
素的影响。因此具备全局视角很重要,从时间、空间维度去帮助我们 如运气不好、大环境不好等等。主观偏见人人皆有,三六九等不过是 简单类推等等(可参考 P29 非线性思维)
,都是以偏概全,缺乏全局
跳出主观充分条件,如中庸 - 不偏不倚,
客观审视。 有的人能运用,有的人能看到,大部分人看不到。 视角的结果,反求诸己,少走捷径。

总结:虽然每个人都有科学观察和推理的能力,但是却经常只看片面的证据就下结论,或者过分看重(过分轻视)某方面的证据。所以人身为世界观察者、诠释者、认识者时,经常犯下“归因错误”。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8.HOOK 上瘾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上瘾模型 the Hook Model,即 HOOK 模型(或称为钩子行为模型)


,Hook 上瘾模型由《上瘾》的作者尼尔 · 埃亚
尔、瑞安 · 胡佛提出,其本质是设计一套让用户连续循环的行为模型,即“触发(Trigger)→行动(Action)→奖励
(Reward)→投入(Investment)”四要素,也就是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以此让用户在不知不觉
中对产品上瘾。上瘾模型即将用户的问题与你的解决方案联系起来,并以足够的频率形成一种习惯,通过不断
地穿过这些“钩子”, 习惯就会形成,从而成为忠实用户。
模型结构

Trigger 触发 Action 行动
内部触发:用户真是需求是什么? 驱动用户的行为
例如:用户情绪、习惯、使用场景 重要的是要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

习惯
动机 能力
内部 趋利避害,找 时间
希望,避免失 金钱
外部 败,找到社会 体力
接纳,避免被 思维
外部触发:如何让用户接触产品? 拒绝
例如:提示、邮件、权威推荐

自己 社会 搜索
内在奖励 社会验证 生存本能

Investment 投入 Reward 奖励
如果用户对一款产品或者服务投入了时间和精力 提供多样的潜在奖励去保持用户的兴趣
那么在无形中就在提高用户流失的门槛 分为三类:社交奖赏、猎物奖赏、自我奖赏

举个例子

GAME
游戏案例
内部触发-社交需求:被朋友邀请或是邀请朋友;
打发无聊:等人、旅途中、下班后、睡前和休闲时间等碎片时间 几乎所有人快速上手的游戏,在保证门槛足够低的情况下,再利
用匹配同水平玩家和自定义操作方式等的一些游戏制度来留住高
外部触发-APP消息推送、如好友邀请、应用商店推荐;热门游
触发 戏视频、线下活动、名人推荐:明星游戏代言
行动 水平玩家和举办电竞比赛。

社会奖励:合作成就-打完一局后,可以清楚看到对团队的贡献;
吸引着玩家投入其中: 社交认同感-加入社交功能,让老玩家带新玩家入坑,提升认同感
随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段位不断增加;喜好的装备的积累;获 自我情绪奖励: 升级的奖励-通过升级获得自我坚持的奖励
投入 得的金币、钻石的积累;战队、师徒等社交关系的沉淀。 奖励 资源奖励: 金钱奖励-打赢游戏有金币、钻石、银币等

启发应用

上瘾的前提条件 切勿本末倒置 万事开头难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 上瘾模型是手段还是目的?此处切勿本末倒置,上瘾模型为一种手 上瘾模型的起点是寻找用户痛点,也是整个环节当中最困难的点,
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我们知道 段,因为每个生产厂家、企业品牌都应该基于用户的需求以及满足 痛点一般是刚性的、可以量化的需求。痒点则是理性背后的感性,严
任何产品都是依据于需求而生,有了消费的需求、有了使用的需求 用户需求去设计规划产品,而非将其当成目的。借《反经》一句仅形 谨逻辑之外的趣味,以及带给用户的愉悦。没有“痛点”后续也无法
就会成为产品,既然有需求,
那么人们自然希望其为好的产品。 容此处:“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
恐人不伤。”以作参考。 进行,更无法触发引导用户的实际行动与投入。

总结:生活工作中,我们所学的一切思维模型的对象均是围绕人而进行的,因此不可脱离对人性需求的思考。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89.情境领导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情境领导理论 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或称情境领导模型(Situational leadership model)是 1969 年由保


罗 · 赫塞和肯尼思 · 哈特利 · 布兰查德在从事组织行为管理工作时共同开发的模型。在 1970 年代中期,领导生
命周期理论更名为“情境领导理论”。 情景领导模式将员工的状态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度):第一阶段为 R1(D2),
员工没能力,没信心;第二阶段为 R2(D1), 员工没能力,有意愿并自信;第三阶段为 R3(D3),员工有能力,没信心;
第四阶段为 R4(D4),员工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
模型结构
情境领导模式认为领导者的行为要与下属的成熟程度相适应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效果。按照下属成熟程度的高低,分别组合形成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
1. 指示型领导风格 ( 高任务 - 低关系 ) 2. 推销型领导风格 ( 高任务 - 高关系 ) 3. 参与型领导风格 ( 低任务 - 高关系 ) 4. 授权型领导风格 ( 低任务 - 低关系 )
保罗 · 赫塞版本用(R)肯尼思 · 哈特利 · 布兰查德版本用(D)

HIGH
高:关系 高:任务
S3 支持型领导以支持为主 , 低指导(高 低:任务 高:关系 S2 教练型领导即高指导、高支持(高任
关系,低任务) 。适用于影响中等准备度 教 务,高关系),既要提供指导,又要提供支
支持 鼓励

解 领导
水平到高等准备度水平的员工。由于领 持。适用于影响低准备度水平到中等准


型领

导者和员工都会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备度水平的员工,领导者仍会给予命令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 领导者的主要作用 劝 和指导 , 向员工解释工作内容以及工作

是协助并鼓励员工参与到决策中。 问 方法,同时继续指导员工去完成任务。
SUPPORTIVE BEHAVIOUR


解决

S3 S2
指导为辅 支持为主 既要指导 又要支持

S3 对应下属:有一定能力 , 但信心有时
关 S2 对应下属:员工能力比较低,同时又
易波动。此时以支持为主 , 放手让其自 系 没有信心此时既要高指导,也要更多的
已做一些工作 , 这样更有利于其成长。 行 支持、鼓励帮他度过当前的困难时期。

S4 授权型领导,即低指导、低支持(低任
务,低关系) 。适用于影响准备度水平较
为 S4 S1 S1 指示型领导以指导为主 , 支持为辅(高
任务,低关系)。明确定义任务详细步骤,
高的员工。领导者将做决策和执行工作 并且遵循流程。但领导者需注意不要给
领导

的责任交给了员工。提供适当的资源,完 予员工过多的支持行为 , 易被误认为是


指令

全相信员工的能力,将工作任务交由员 导 鼓励员工的不佳表现 , 或者使员工以为


指示


监控

工全权负责、独立作业。 观 对决策的行为还有商量的余地。

权 领

授 导
较低指导 较低支持 指导为主 支持为辅
低:任务 高:任务
S4 对应下属:已经具有很高的能力,又 低:关系 低:关系 S1 对应下属:初学者 , 热情很高,不需
有信心做好这个工作。这时候应该完全 要更多的鼓励,更多是教他怎么做,更多
授权,不要再去束手束脚 , 到处管他。
LOW DIRECTIVE BEHAVIOUR HIGH 的给他提供指导。

指导行为

D4(R4)
高能力 高承诺
D3(R3)
高能力 低承诺
D2(R1)
低能力 低承诺
D1(R2)
低能力 高承诺
DEVELOPED DEVELOPING
D4 状态的下属对所要求的任务经 D3 状态的下属可能能够完成任务, D2 状态的下属无法完成要求的任 D1 状态的下属无法完成要求的任
验丰富,并且对自己独立完成任务 因已掌握必要的技能。然问题是他 务,因为他们不具备良好表现所必 务,但容易被激励去尝试任务,即使
的能力感到满意,他们不仅愿意完 们不愿意。一是下属可能没有动力, 需的技能。此外,他们要么不愿意完 他们缺乏技能、知识。他们渴望给上
成任务,而且愿意承担责任。 二是没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成要求的任务,要么缺乏自信。 司留下深刻印象。如新员工

情境领导理论的本质——因时因势的领导风格
启发应用

个个都觉得自己是龙胎凤种啊 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第 N 遍) 上半身如尧舜禹,下半身如丧家狗


《遥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不是说么,个个都觉得自个是龙胎凤种, 如情境领导理论一般,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话虽如此,各位还得尝 李零教授《丧家狗》中有这么一段说孔子到郑国东门被一个相面专
没能力上台,却认为自己是最对的,是被埋没的那位。您要是抱着这 试,若本篇不能撬开你那“自以为是”的脑袋的话 ... 对不同的下属 家形容为上半身如尧舜禹,倒有点圣人气象。下半身如丧家狗啊。

么个心态,自命不凡,自以为是,那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要出意外 不仅要因时因势的做出调整,对上即各式各样的领导,下属也应当 子说然哉然哉。是人不是神啊,细细咂摸咂摸,至今仍是味道十足,
的。作为领导者,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基础 - 这是事实。 因时因势的做出调整。什么阶段、
能力去做什么事。 有嚼劲啊。跑题了,
若有收获,纯属巧合了。

总结:我们时常过于在乎“想象”中的自身角色,而事实是你“是人不是神”。作为领导,实事求是,因时因势。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0.博弈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博弈论 Game Theory 思想古已有之,如《孙子兵法》、


《鬼谷子》纵横捭阖等,1944 年冯 · 诺伊曼与奥斯卡 · 摩
根斯特恩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博弈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
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慮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表面
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
,所以它们是同一个游戏的特例。其中一
个有名有趣的应用例子是囚徒困境。
模型结构

A B
博弈要素 A B
N vs N 战争博弈

01 局中人 1vs1 或 N vs N A B 拳击对打

02 策略丨 1 或 n 个策略 A 的完整策略 B 的完整策略 孙子兵法

03 得失丨 1 或 n 组得失 弃车保帅

04 次序丨 1 次决策顺序 1.4.3.2.5 1.4.3.2.5 田忌賽馬

05 均衡丨商品供需平衡 供 求 供需关系

举个例子

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小猪等待吃 4 得 4 跑回需消耗 2 份
饲 情况 1
料 大猪跑回吃 6 得 4
出 踏
口 食 板
槽 大猪等待吃 9 得 9 跑回需消耗 2 份
情况 2
小猪跑回吃 1 得 -1

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一头有踏板,另一头是饲料出口。猪每踩 利益分配格局决定两头猪的理性选择-情况一:如果大猪去踩踏板,小
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 10 份的饲料,但是踩踏板后跑到食槽需消耗 2 猪怎么选择?去的话,实得 1 份,不去得 4 份;情况二:如果大猪等待,
份的饲料。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两端,如果一头去踩踏板,另一头就有 小猪怎么选择?去的话实得 -1 份,不去得话,实得 0 份。所以,对小猪而
机会抢先吃到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时,坐享其成 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
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具体情况如下:如果两头猪同时踩,同时跑 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对大猪而言,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
向食槽,大猪吃 7 份,得 5 份,小猪吃 3 份,得 1 份;如果大猪踩踏板,小 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也得不到;踩踏板得到 4 份。
猪先吃,吃 4 份,得 4 份,大猪吃 6 份,付出 2 份,得 4 份;如果小猪踩踏板, 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
大猪先吃,吃 9 份,得 9 份,小猪吃 1 份,付出 2 份,得 -1 份;如果双方都 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
懒得动,所得都是 0。 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小企业经营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为基本的素质。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注意等待,让其他大的企业首先开发市场,是一种明
智的选择。这时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高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来为自己服务。“搭便车” 实际上是提供给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项花费
的另一种选择,对它的留意和研究可以给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启发应用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 员工与企业 我与另一个我的较量


大企业就好比大猪,中小企业就好比是小猪。控制按钮可以比作技术创新,可以 员工和企业也是一个“智猪博弈”过程,员工就是大猪,员工可努力工作或者消 前面讲了大企业与小企业,员工与企业,那么放到个人成长依然如此,自身的成
给企业带来收益。大企业资金雄厚,生产力大,有更多的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推 磨时间。如果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和员工都受益,如果员工敷衍工作,拿多少 长也是一个 “智猪博弈” 的过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别人,而是自我。一个是主
出新产品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小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等待, 工资干多少活,那么最终会被企业辞退。员工只有行动才会受益,不行动则不受 观的自我,一个是客观的自我,我们一生都在通过学习、成长提升客观自我,以
等大企业技术创新后,跟在大企业后,抢占市场份额,从这种创新中获得利益。 益或者受损。所以聪明的员工会选择努力工作引起领导注意而得到加薪。 此来与主观的自我博弈。

总结:大小猪市场是理想化市场,现实市场遠比此竞争激烈的多,当然此处的等待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边做边待,因为你与另一个你的博弈仍在继续。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1. 动态思维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动态思维 Dynamic Thinking Method 是指一种运动的、调整性的、不断择优化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讲,它是根据


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
动态思维的逻辑表现是辩证逻辑并以变动性、协调性为自己的思维特色。20 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
发展,社会以加速度向前运动、变化。整个世界联成一片,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态的联系之网,每个国家、社会及
事物都是这张网上的纽结。因此, 以前在思维方式中占统治地位的静态思维方法让位于动态思维方法。
模型结构

动态思维特征 1-流动 动态思维特征 4-系统


运动方向 情报
动态思维强调思维的流动性,即 动态思维即系统思维的一部分,可
“变化”,因为万事万物及其内部元 参 P17、18、27 系统内部因素之间
素都处在动态中,因此它须紧随客
问题症结 的相互作用或系统与环境的作用,
观事物的变化而作出自己相应的 都非独立存在的。动态思维告诉我
反应。而我们也应对思维进行动态 制定方案 们思考时应对信息、反馈、控制、变
的调节和控制,在运动中协调,在 动四个要素保持随机而应变的协
变化中前进 资料 信息 调处理。

总结
思维
经验
情况

动态思维 校正
变动 DYNAMIC THINKING 反馈 偏差
METHOD

环境
控制周围
动态思维特征 2-择优 环境变化
随着思维的流动,便会出现多个选
项(PLAN A/B/C),依据外部内部
流动情况不断地作出相对的分析,
系统的思考问题,对每种可能性都
留有空间,然后对各种方案、方法
进行可行性分析,比较其优劣,并
做出选择。 对外达到了认识和改造环境的目的
控制
对内调整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程序
动态思维特征 3-构建 调整 动态思维特征 5-开放
——从而提高了思维活动的有序性
对外控制环境的同时,对内调整自
调整 调整 在讲系统思维时,我们提过对自己
己的思维结构,动态思维的建构性 措施 行为 要保持开放性,如此才能打破我们
的目的正是在于不断地随着事物 的固有的惯性思维。保持开放的心
变化调整内部思维的结构,使自己 态,内部信息才能与外部信息碰撞
的思维空间和能力不断因时因地 调整 交流,并且在信息不断输入、输出
因人而制宜,使思维的活力得以充 方法 流动交流的过程中以及反馈机制
分发挥。 作用下才能运行起来。

举个例子

歌德的恋人玛克斯米莲,被其父亲逼迫嫁结一个比她大十五岁而且已有五个儿女的鳃夫,歌德受到很大的刺激与震动,同时也随着外在
刺激向内转化的这个动态过程,激发起创作激情,在这种动态过程影响下,歌德用了四个星期,一气呵成书信体小说《少年维持之烦恼》。

启发应用

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的关系 动态思维的优劣 过去正确不代表一直正确


动态思维的对立面是静态思维,两者相互对立,相互统一。如一阴一阳之谓 生活工作中我们身处繁雜的环境中,信息的多样流动变化,会使我 学习动态思维的目的是看到自己的固有思维,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和
道,动态思维是因为静态思维而存在,两者本应当客观而不偏不倚,即以静 们的思维受到启发而产生灵感。同样也由于对繁雜环境的变化莫测 分析时常依据一定的环境条件或事物当下状态展开的,因而是以偏
态思维来校正动态思维的方向,以动态思维作为实践检验静态思维的可行 而导致心情过分紧张,慌乱,甚至恐惧,有时会反应遲钝,不仅创造 概全存有偏差的。由于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过去正确经验或许也
性。静态思维是停下反思,动态思维始实践前行。 性少,而且还会出现差错。 会变成错的。所以抱着过去的认识和经验不放,就会脱离客观事实。

总结: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变化”,这是客观事实及规律,保持开放,拥抱辽阔,才能做到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2.溯因推理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溯因法或溯因推理 abductive reasoning,是从事实推理到最佳解释的过程。


即它是开始于事实的集合,并推导
出其最佳解释的推理过程。演绎和溯因区别在于推理中使用“a 蕴涵 b”这种规则的方向例如 :b= 结果,a= 原因。
演绎为:允许推导 b 作为 a 的结论,即演绎是推导已知事物的推论;溯因为:允许推导 a 作为 b 的解释,溯
因同演绎反向,通过允许“a 蕴涵 b”的前件 a 推导自结论 b;溯因推理是推测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推理方法,一
般是指从已知事实出发,运用一般规律性知识,推测事件发生的原因。
模型结构

逻辑推理的三种方式
演绎、归纳和溯因。给定前提、结论和规则,而前提导致结论。
演绎:用来决定结论。它使用规则和前提来推导结论。 (1)某一现象 A 被观察到
例:"(可能因为)天下雨(普遍所以)地上湿。
(某次)天下雨,
(普遍所以)地上湿。" (2)提出假说 B 来解释 A
(3)基于 B 提出推论 C
前提 a: 天下雨→地上湿 确定
天下雨 规则 b: 下雨了→地就湿了 结论 地上湿 (4)若 C 被证伪,则 B 为不合理
(5)若 C 没有被验证,则 B 可能为合理
演绎语句是建立在公认真理的基础上的。例如,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男性。根据定义,它是真实的,
并且独立于感官体验。 缩小现有的选择范围
现象 假说

A 解释
B 不合理 合理
归纳:用来决定规则。它借由大量的前提和结论所组成的例子来学习规则。
例:"(普遍次)天下雨,
(普遍次)地上湿。
(可能因为)天下雨(普遍所以)地上湿。"

前提 a: 每次下雨→地都是湿的 学习
天下雨 结论 b: 下雨时→地就会变湿 规则 地上湿
归纳法在学习规律的前提下,经过无数实例得出的结论
... C3 C2 C1 C 可证伪 不可证伪
概括现有的想法

溯因:用来决定前提。它借由结论和规则来支援前提以解释结论。
例:"(可能因为)天下雨(普遍所以)地上湿。
(某次)地上湿,
(可能因为)天下雨。"

结论 a: 下雨时→地会湿 解释
天下雨 规则 b: 地湿了→可能是下雨了 结论 地上湿 以 B 为前提一般可以演绎出 C1、C2、C3 ……等一系列推论。如
果这些推论都被证实,那么 B 就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支持,从
此处前提不能保证结论为真,能解释此结论还有其他前提,如:洒水车 ... 只要发挥想象,就可以找 而 B 为真的可能性更高。一个假说的众多推论可能不会全部
到更多可能的解释。然而依据你的背景知识,“天下雨”这个结论是你对此前提的最佳解释,或是被 被证实,也不会全部被证伪。此时,人们需要不断地对假说进
大家认同的结论。我们每个人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能保证推理出来的解释是正确的,但无关紧要。 行修正,或者提出新的假说,从而一步步地向真理逼近。
创造产生新想法
因为它不需要绝对的真假,只是一种为得出最佳解释的推理。


如上“天下雨,地会湿”,依据归纳推理的逻辑,即一般规律的前提即(以往地面湿都是下雨造成的),于是合理猜测此现象为下雨造成的,——此过
程便是观察到现象,提出假说推论出下雨。然而当我们再观察一下遠处的地面便可以证伪我们的论证是否正确,如果遠处的地面也是湿的,5 公
里、10 公里(c1、c2、c3...)都是湿的地面,ok,“天下雨,地会湿”为合理,反之则为不合理。如果为不合理,我们可以提出新的假说如:“洒水车刚刚
路过”、“隔壁家漏水”、“下水管道出现问题”等等。每一个假说都会通过相对应的论证来证伪是否为合理或不合理。

1 溯因推理最重要的阶段是提出可以解释现象的假说,而这往往需要很强的直觉与广博的知识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2 假说是对现象发生原因的试探性推测,具有或然性,需要被进一步实证检验
abductive reasoning 3 当假说无法被直接观测从而不具有可证伪性时,必须由假设形成具有可证伪性的推论,从而为实证检验创造条件
溯因推理的五个特征 4 溯因推理是在众多可溯之因中寻求最佳解释的推理过程,而最佳解释必须与最大范围的经验事实相一致
5
溯因推理包含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由假说形成推论就是演绎推理,而对推论的实证检验就是归纳推理

启发应用

解释为什么——找到最佳解释 终身学习——破解以偏概全的魔咒 知识局限会导致结论——以偏概全


溯因推理是一个形成解释性假说的过程,它是唯一一种能够引入新 保持终身学习,如通过思维模型的学习反思到自己本身的局限性, 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我们个体的背景知识的局限性,也会导致我
观念的逻辑操作。运用溯因推论的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已经尽你所 以及发现自身存在的固有的传统思维,这些发现都会帮助我们提升 们在运用溯因推理的过程中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然而,无论多么
能得到所有的证据(作为前提),并仔细思量得出结论。
因为在部分 知识局限所导致的思维漏洞,即最大化的规避或降低结论的片面 复雜,溯因推理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根
证据下得出的解释,不等于它是对你所有证据的最佳解释。 度,以此便可更好的去面对问题,
解决困惑。 源,找出问题的起因,
多问几个 why,
再采取合理的行动。

总结:溯因推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用户找出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更好地采取行动。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3.情绪ABC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情绪 ABC 理论 (ABC Theory of Emotion)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 艾利斯创建的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 A


(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 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 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
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B(Belief)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 (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
(A) 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 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模型结构

触发事件 信念 情绪和行为结果

间接原因

Belief 1 Consequence 1
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
评价与解释,简而言之,你的主观自以为
是蒙蔽了你的双眼。所以,当事情发生
Activating event 时,你会有两种状态,一是产生冲动的行
为或情绪;二是没有担当,将问题向外
推卸责任。

A B C Belief 2 Consequence 2
当这个可视化路径在你眼前时,或许你会发现,这个沉默的、隐藏的“信
念”不仅仅能够替你生成自动化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同时还能反噬触发事
件,可以理解为当事件本身超越你的认知局限时,除了发脾气以外,你还会
根本原因
向外推,如“大环境不好”,某某规则的限制等等借口便出现了。

指个体在遇到触发事件后所
即相应的情绪及反应结果 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件事的 即相应的情绪及反应结果
看法、解释和评价

举个例子

disputing intervention 驳斥干预 - 跳出固有观念 驳斥干预 - 理性解决问题

A 不理性:对方为 烦躁不安、委屈
婆 B 什么总是针对我
C 情绪转移给老公


A B 系


理性:婆媳关系 以夫妻关系为桥
B 本质是身份边界
C 梁明晰身份边界

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每个人的信仰(认知、评价、解释)差异,因此 情绪 ABC 理论模型首先让我们能观察到自己的情绪源头,并通


便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及行为结果,即所谓的格局大小差异便由 过驳斥干预,即主动的打破传统认知(如上案例中婆媳问题是历
此而生,如“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严格点讲即是由于你的认知 史问题,那么多人都解决不了,我也解决不了),当你看到自己情
偏低,当触发事件来袭时,你无法跳出自己的主观,也就不能做 绪的源头,并主动干预时,你已经走向了理性的逻辑思考,如此
到客观评判,而是以主观的、自以为的、本能的方式去面对。 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可参溯源推理)找到问题的解决之法。

启发应用

“其实,
你是一个演员” 梳理思维 - 跳出固有思维 情绪的一般规律路径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它是 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 情绪 ABC 理论为我们阐述了情绪的一般性规律,这很大程度上为
可控的(如当你批评抱怨这么简单的题孩子都做不好时,突然接到 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之前讲过溯因推理即从事实推理到 我们探求自身情绪的源头提供了很好的路径,以此帮助我们跳出习
班主任电话,你会立刻理性接听)。当你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 最佳解释的过程,解释前提的过程便是梳理自己逻辑思维的过程, 惯性(常被忽视)的默认系统,在观察自己的情绪起伏变化的同时,
你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 也是帮你跳出固有、
自我观念的实用方法。 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自己。

总结:事情或事件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对事件或事情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4.蘑菇管理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蘑菇管理 Mushroom Management 指在公司或组织中,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沟通出现断裂。即管理者在不告知用


意的情况下指派员工工作的一种管理型态。蘑菇管理意味着员工的好奇心或者自我表达行为并不被支持。员
工常常不知道公司的整体状况,因为管理者倾向独自决定所有事项,而不去咨询其他人关于自己的决定如何。
这个状况下管理者是无法理解员工的工作内容的,从而导致前者无法很有效地与后者沟通。因此管理者要提
早认识到这种现象并加以预防利用。蘑菇管理一词是以蘑菇培养时的场景做隐喻:养在黑暗并喂以生肥。
模型结构

管理者

保持开放,因人因时因地管理,详参 P89 情境领导理论思维模型 1. 主动出击 2. 沟通交流 3. 学会忍耐 4. 开放心态 5. 适应环境

以结果为导向,以客观事实为准 结果 Outcome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三思而后行 员工 行为模式 Behaviour Patterns


菇 保持开放,在矛盾与对立中成长 系统结构 Systems Structures



空 心态:潜龙勿用期,勿自以为是 心态 Minosets


IN

MS

所 系
TE

TE

CO 有自 联 SYS
R

不耻下问期,主动组织接触联系 NN
EC 然系 互
统相 L 养分 Nutrient
TED RA
TO ALL NATU

举个例子

理查德 · 福尔德 你总会经历蘑


菇时期,如同
人生总会经历
愚昧之巅和绝
过度保密 望 之 谷 一 样,
成长不在你有
多自信或者多
有天赋,成长
只在乎你是否
实事求是。

雷曼兄弟破产事件中,一些管理阶层,像是前 CEO 理查德 · 福尔德对于 卡莉 · 费奥丽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产经


银行的决策等资讯被披露。当时银行不断地集中越来越多的高风险贷 纪公司做接线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打字、复印、整理文件。尽管
款。但无论是基层雇员或者大众都没有注意到银行的财务状况。福尔德 父母和朋友都表示支持她的选择,但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斯坦福毕业生
与许多经理,为了对许多关键资讯保密,甚至对投资者和相关业者撒谎。 应有的本分。她毫无怨言,在简单的工作中积极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
这使得大众认为雷曼兄弟不过只是同时有着安全和有风险的投资。然而 几个经纪人问她是否还愿意干点别的什么,于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写文稿
事实上,他们操作著比所宣称的更具风险的交易。在银行倒闭后,福尔德 的机会,就是这一次,她的人生从此改变。这位卡莉 · 费奥丽娜就是惠普
依然拒绝为任何这些事件承担责任,甚至觉得他应当对这些资讯保密。 公司前 CEO,被尊称为世界第一女 CEO。

启发应用

成长来自实事求是 潜龙勿用不是不用 成功者都是反人性的


成长并非来自你读过多少书、也并非来自你有多么的自信或者你多 新员工进公司,假如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是不行的,应用场 管理者常会担心员工抢在自己想到好主意之前先想到,如此的担忧
么的有天赋,成长来自于最笨拙的办法——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 景不对,一味地乱套概念只会害了自己。无论你是怎样的一条龙,都 使得管理者下错误的决定,并阻止员工在整个作业中成为要领角
走好每一步,如曾国藩一样,把想方设法琢磨着怎么走捷径的时间 得潜着,潜着也并非是等待时机一鸣惊人,这么想你又错了。潜着的 色——这是人性。
如果不做改变,要么员工都会机械的等待,要么就
留给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上。 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打好地基,该用时当仁不让,不该用时修自己。 会将公司推向倒闭的深渊。

总结:我们此生的对手,只有我们自己,并非是你的眼中钉,客观事实是他们才是帮你成长的人。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5.前景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是一个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心理学教授卡内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


这个理论的
假设之一是,每个人基于初始状况的不同,对风险会有不同的态度。此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大成果之一。长
久以来,主流经济学都假设每个人作决定时都是“理性”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如此;前景理论加入了人们对得
失、发生概率高低等条件的不对称心理效用,例如在大多数时候,人当然是理性的。但是,当遇到损失时,或者
说当面对未来的预期和今天的不确定之间存有落差时, 人们将进入非理性状态。
模型结构
Prospect Theory-Value Function Subjective Gains
主观收益
前景理论-价值函数
+100
心理影响
当我们评估收益
时,主观(即心理)
收益与实际的客
观收益相匹配

Objective Losses -40 Objective Gains


但是,当我们评估 客观损失 客观收益
+100
损失时,尽管实际
上只有 -40,心理
Reference Point
上 却 相 当 于 100 参考点
的损失
因此,即使净客观 当前状态
价值是 60,净主
观价值是 0
-100
Subjective Losses
主观损失
前景理论的四个基本结论
01/ 确定效应 02/ 反射效应 03/ 损失规避 04/ 参照依赖
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未知之间做选择,多数 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未知之间,多数人会选 多数人对损失比收益更为敏感,即多数人对损 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非
人都会选择确定的好处,即处于利益状态时, 择未知,即处于损失状态时,多数人敢冒风险。 失和获得的敏感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 理性的得失感受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例
多数人均为风险厌恶者。例如:见好就收,落 例如:危险中的你不跑肯定会有危险,跑或许 要大大超过获得的快乐感。例如:捡 100 带 如:在他人年入 6 万你 7 万” 和 “他人年入 9
袋为安。 还有脱离危险的机会。 来的快乐,难抵消丢 100 带来的痛苦。 万你 8 万”选题中,多数人选前者。

举个例子

高概率 高概率投资偏见 博弈论之前景理论


预期结果 参博弈论博弈元素三
的价值
低概率
扣半年 少玩一
参考点迁移 零花钱 天游戏
克服自身偏见,不要考慮得失,拉长时间轴,以预期价值为导向看问题

理解前景理论可以帮助个人克服偏见,做出更理性的选择。例如,一个意 对于家有“神兽”的家长都知道,对于孩子学习和玩游戏之间经常以果决的形
识到自己对高概率的偏见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低概率给予额外的考慮 式对待,当你说:“你这次考试考那么差,不许玩游戏了”,孩子的内心一定心
来弥补。它还有助于以一种减少认知偏见影响的方式重新构建可能的结 不甘情不愿。如果换一种说法:“你这次考试考太差,本来准备半年不给你零
果。不要考慮得失,你可以考慮预期结果的价值,拉长时间轴,而不用现 用钱的。但是现在看你表现,如果今天乖乖去学习的话,就不这样惩罚你了。”
在作为参考点。这可以减少一个人的损失厌恶偏见。 相对于扣减半年零花钱的“惩罚”来说,少玩一天的游戏简直太值了。

启发应用

趋利避害 博弈手段 生活应用


前期讲过博弈论,前景理论可以说是博弈论中非常典型的案例,生 前景理论尽管向我们阐述了人性的基本特征,因其隶属于博弈系 简言之,当你遇到多个好消息时,可以分开说,即是将获得感分期的
活工作中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法论,前景理论阐明了人性中的基本特 统,因此也多为博弈手段,因此此处提醒,在捭阖博弈的商场,懂得 确定效应,当遇到多个坏消息是就一次交代了吧,因为损失结合所
征,即趋利避害,但当我们反过来思考,利即是害,害即是利啊,利的 前景理论,即是懂得趋利避害所带来的一些手段控制,尽管这话不 带来的痛苦低于单个痛苦,当你遇到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时,先
事情,不做就是害,害的事情,
改掉就是利。 适合讲,但确是事实。 说不好的,再说好的,
快乐会将痛苦冲淡,从而减少负面效应。

总结:有得必有失,得即失,失即得,不偏向于得也不偏向于失-不偏不倚,此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6.双目标清单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双目标清单系统 Two-List System,也叫 25-5 生产力法则,有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孟子》曰:“人必有不为,然
后可以有为”。即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不该做的事情,表示
为人有原则、底线。它也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当有
了具体的目标,你才能反复地推演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才能在每天早上睁眼之后明白自己应该围绕
什么东西优化和努力。
模型结构

Objective 目标

CHOOSE GIVE UP
有所为——得 List A List B 有所不为——舍
得,即要去做的事情,“为”字的含义不仅仅 最重要 要舍弃 舍,即要放弃的事情,不为不是不做,是不违
是去做,而应当理解为 - 遵循客观规律的 背规律的做,如何不违背规律?《礼记 · 大
的目标 的目标
做事。此处选择最重要的目标,这个目标也 学》里有一句话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并非你想怎么选怎么选,也要符合你自身条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以不是不做,而是
件去选择。 先把最重要(本)的做好。

重要目标三问
一:所选是否符合客观环境发展趋势? 二:所选是否符合自身条件? 三:所选是否过于主观自以为?

举个例子

写下 25 个目标
选出最重要的 5 个目标
若把人生分为几个阶段,那么每个阶段都有 ListA&B,
剩下的 20 个全部放弃 完成 A,B 可以增加新选项,继续选出 5 个——爬坡成长

5 5 5 5 5 5
List A List B
5 20
Mike Flint
20 +5 +5 +5 +5 +5
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 Mike Flint,在请教巴菲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时, 如果我们把人生分为几个阶段的话,那么在每一个阶段当中,都是可以
巴菲特让他首先写下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 25 个目标来。Flint 写下这些 选择出蕞重要的五个目标,先去聚集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去集中完成这个
目标后,巴菲特让他审视清单并圈出自认为最重要的 5 个。之后 Flint 有 阶段的五个目标,那么至下个阶段,审时度势增加新的五个目标进来,从
了两个清单:一是最重要的 5 个,一是另外 20 个目标。巴菲特问:你现 新选出最重要的五个目标,当然前五个与后五个目标可以是递进累积的
在知道该怎么做了么? Flint 说我会首先开始着手实现这 5 个目标。另 关系,这便成了复利成长。双目标清单系统的本质是“本末不可倒置”,也
外 20 个,放在闲暇的时间做,然后慢慢把它们实现。巴菲特说:“不不, 就是说顺序的重要性,当我们清楚的了解自身条件的可能,在天时地利
Flint,你搞错了。剩下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去实现的,而是你 合适的阶段做出合适的排序是非常重要的。如此便会牵连到你对舍与得
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避免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去花任 的参考点的态度,如此也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鱼与
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熊掌不可兼得,该断则断,该舍则舍,该离则离。

启发应用

具体化目标 别拧巴自个 学习模型思维反思了解自己 有所不为更关键


具体化自己的目标便可以合理的安排自身精力和时间,进而高效率 真正能够了解自己能力的人或者说准确辨识自己的欲念,去除自己 没被选中的 20 个目标,其实也是你感兴趣的或者有意义的,所以
的完成目标迭代成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什么都想要,最后必然是 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的人还是少数的,通过对 100 个思维模型的学 很容易找到各种合理的理由去在那些目标上花时间。但它们在默默
什么都得不到的,不纠结,不拧巴;可参考 P31 优先排序思维模型, 习,其实是可以很大程度帮你诸位去反思了解自己。此为根本,即本 的消耗掉你的时间,转移你的注意力,又不能真正产出成果的事情,
来帮助自己做出“本末”的选择。 末倒置的“本”。 这种目标比看起来明显愚蠢的东西更加危险。

总结:什么都想要或什么能做,所有的方向都是方向才是最可怕的,它往往会造就一场空的结果。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7. 梅特卡夫法则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梅特卡夫定律 Metcalfe's law 是一个关于网络的价值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定律,由乔治 · 季尔德于 1993 年提


出,但以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 · 梅特卡夫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在以太网上的贡献。其内容是:一个网络的
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例如一个网络对网络
中每个人价值是 1 元,那么规模为 10 倍的网络的总价值等于 100 元;规模为 100 倍的网络的总价值就等于
10000 元。网络规模增长 10 倍,其价值就增长 100 倍。
模型结构
网络价值
(K)
Metcalfe's Law : V=K*N^2
V 为网络的价值
K 为价值系数 - Metcalfe 系数
N 为用户数量

Platform value
平台价值
(V)
临界点

成本

Number of users
用户数量 (N)

举个例子

36
21
10
3
速率 时延 连接数 移动性
3个节点=3种联系 5个节点=10种联系 7个节点=21种联系 9个节点=36种联系 单连接的最高速率 端到端传输时延 每 km² 的最大连接数 支持最高移动速度

音频社交网站 Clubhouse 自发行以来便拥有 200 万 DAU( 日活跃用户 ), 5G 成为科技竞争博弈中关键中的关键?原因是其背后指数级的价


而 Facebook 在 2020 年的 DAU 为 18.5 亿。一个网络的价值可以通过用 值——第一代互联网接入的 PC 存量设备数大约是 10 亿台,第二代移动
户之间的连通性来计算。如果你有更多的用户,你会让所有这些用户通 互联网接入的智能手机存量设备数大约为 30 亿台,而 5G 成熟之后的
过你的网络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当然该定律更 IOT 物联网时代,接入的数据保守估计将达到 500 亿台,根据梅特卡夫定
多的是对一种现象的抽象,如经济学的基础建立在“理性人”这一假设之 律由此产生的指数级价值是极其惊人的。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美国一定
上,但实际人不总是理性的一个道理。 要封殺华为背后的重要逻辑。

启发应用

看势、
顺势、
借势 小数据撬动大数据 累积超越自己的临界点
当今互利网时代的我们,我们务必了解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从而了 数字企业在建立这些网络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在控制 梅特卡夫定律的启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这个
解看到用户在使网络成功和影响其价值方面具有很大的力量。了解 供应链、提高意识、创造交易以及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新习惯方 过程起伏不定,但随着坚持总会超越临界点,一旦超越临界点就会
其走向的同时,我们自己更要结合自身条件及优势去顺应时代的大 面是有很大空间的。当企业或个人有了这些用户和互动的数据,就 面世于更大的环境,以及我们自身务必也要去思考关于如何借当下
势,当然如果你能掌握其发展规律,之后便是借势。 可以被分析驱动更多的互动,收集更多的用户。 之大势去突破、超越自己临界点。

总结:当你的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时,你的网络就会有更多的连接,如此也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8.正确非共识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共识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共识决策是指一种决策过程,不仅追
求参与者的多数的同意,而且还解决和减轻少数人的反对以达成最多同意的决策。而反共识或非共识,即不拘
泥于旧的准则,不局限于共识性思维,敢于做出变通。
当一个想法是正确的,且又与大多数观点不一致时,那么
这个想法就很有可能成功。所以要想获取一定的成就,你必须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因为共识通常是错误的。
当然非共识并不是抬杠蛮干的行为,而是通过逻辑思考,找出正确的标准。
模型结构

CONSENSUS 共识 Poggendorff illusion


乔布斯说:我要“一 波根多夫错觉
个按键” 的手机!
而那时人们对手机
手机的共识是抗
错误的共识 正确的共识 摔,多按键,但是乔
WRONG

RIGHT
布斯选了一条非共
识之路。

波根多夫错觉指一条直线被

正 部分遮盖后,分隔出的两条
误 确 保持獨立的思考 直线看起来不在一条直线上
的 现 象。当 大 众 迷 失 在 所 谓
确定是正确非共识 的 “风口” 时,他会选择性忽
视与无视一些正确的选择,
错误非共识 正确非共识 坚持累积走下去 也会痛斥与自己所认知的道
路大相径庭的另一条道路,
而非共识,就是把被忽略、被
遗忘的东西寻找出来。
NON CONSENSUS 非共识

举个例子

理论和实践一致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错误的共识 正确的共识
短期利润(确定的选择)
多数人 自洽

长期利润(不确定风险) 理论与新出 理论与公认


错误非共识 正确非共识 续洽 他洽
现信息一致 的理论一致
少数人

讲前景理论的时候我们讲过风险规避即多数人面对风险时,会偏向于确 非共识中正确的标准是什么?——逻辑三洽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
定的选择。贝索斯认为自由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不要利润,只要增 方向是否正确!
长。在意短期利润是共识,而让现金流流动起来,投入到更大的生产中为 逻辑自洽:你的信念和你能观察到的证据之间,是相合的
非共识。贝索斯说:“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 逻辑他洽:理论和其他被公认正确的理论是一致的
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 逻辑续洽:这个原有的理论与新出现的信息和经验是一致的
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遠的打算。” 10 年的时间 如果此思维符合逻辑三洽,我们即使知道它不是真理,它也可以成为我
里,华尔街的人不相信他的话,说他是个骗子、疯子,而今已是今非昔比。 们做事情判断决策的标准,或者说可以帮助我们得出最合理的选项。

启发应用

批判性思维 — 敢于承认我错了 第一性原理 — 追本溯源 全局观视角 — 拒绝循规蹈矩


创新精神的第一特征是批判性思维,即要具有独立思考,普遍怀疑, 运用第一性原理(归零、解构、重构、检验,详参 P13),发现事物底层 结合前景理论,发现自己的认知偏见,目的在于辅助你能理性的跳
反共识的意识。没有批判性思维,认知边界便无法打破,更没有办法 逻辑,就是追被溯源发现非共识的过程。当别人问贝索斯 10 年后的 出主观以为的视角,站在系统的、全局视角看问题,
《易经》中一直在
去辨别共识与非共识之间的关系差别是什么。所以面对问题,破除 变化时,他回答的是,相比于变化,他更看重不变的东西。 即无限选 强调变化,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是变化。而面对变化我们更不能拘泥
主观认知边界的前提是有勇气承认“我错了”,并探索错误。 择、最低价格、
快速配送。 于旧准则,不做变通。

总结:正确非共识可以帮助我们坚持独立思考、用逻辑三洽找到正确的非共识、勇敢地坚持下去。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99. 波特五力分析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依据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


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
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
高收益的能力。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
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模型结构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
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这五大竞争力量,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企业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
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当进某行业的障碍较高,由 1. 规模经济,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或固定成本 2. 现有成员的成本 3. 优势品牌忠诚度


Threat of new 于成本高昂且竞争激烈,新企业难以进入市场。 4. 知识产权,如许可证等 5. 重要资源短缺 6. 原材料的获取受现有参与者的控制 7.
entrants 分配手段由现有参与者控制 8. 现有玩家拥有安全的客户关系,为客户提高转换成本
反之新企业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或关键技术,进入的可能障碍包括: 9. 立法和政府行为

new entr
Bargaining power eat of a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Thr 在进入者威胁 nts of customers

供应商议价能力 - 它代表了供应 供应商议价能力 - 客户讨价还价
商能够影响价格的程度 的能力在于客户影响产品和服务

Ba
rs

定价和质量的能力。

rga 购买者议价能力
aini 应商议价能 pplie

供应商多:卖家可以很容易地转向竞
IVE
inin
当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数量很少
TIT R
争,因为供应商实际上不会影响行业

ng power of su

时,当大部分买家可以轻松切换到不
g power of cus
的价格和行使控制权。
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当消费者购买少
COMPE

IVA Y

供应商少:他们可以推动价格上涨并
量产品时,讨价还价的能力很低。
且强大。
LR

如下条件的供方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 如下条件的购买者会具有比较强大的

价还价能力: 行 讨价还价能力:
- 供方行业有穩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
业内竞争 - 购买者所购产品占企业产品销量的总体
to

烈竞争困扰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 比重过大。
g

me
r

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 - 卖方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组
Ba

rs

的重要客户。 成。
- 供方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 - 购买者所购买的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
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 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替代品的威胁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
Thr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 e a t o f s u b s tit u t e s 可能前向一体化。比如奶粉厂可比较容易收
产业链纵向延伸的能力。 购牧场,而牧场不容易开一家乳品企业。

替代品威胁 - 当顾客可以在许多替代产品或 行业内竞争 - 竞争激烈行业,企业可很少或不


Threat of 服务中进行选择时,企业就是价格接受者,即
Competitive 控制商品和服务价格。反之行业是垄断竞争或
substitutes rivalry
买方决定价格,从而价低企业的权力。 垄断时,企业可完全控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反之当企业遵循产品差异化战略时,它可以决定买家转向竞争的能力。这种威胁是由以下决定: 在以下情况下,现有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可能很高:
1. 客户品牌可靠性 2. 确保客户关系 3. 为客户转换成本 4. 替代品表现的相对价格 5. 最新趋势 1. 实力为相同 2. 有类似策略 3. 双方产品很少或没有区别 4. 市场增长率低 5. 退出障碍很高

基本模拟

Competitive Bargaining power Threat of new Threat of Bargaining power


rivalry of suppliers entrants substitutes of customers
谁是敵人 找到朋友 新入局者 提升自己 发现需求
谁是朋友 绑定合作 是敵是友 保持开放 满足需求
这是首要问题 增强彼此壁垒 友则计敵则算 预判未来可能 没事常联系

启发应用

竞争压力不可避免 - 但可借力改变 见机而动 - 顺势而为 建造护城河 - 除了防御还有成长


波特五力可以帮助企业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方向,让自己避开尽 在市场竞争中,当五种力量都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时,一个行业就 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理想竞争环境是供应商和客户的认价能力弱,
可能多的竞争压力。波特五力还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改变驱动竞争压 没有了吸引力。即我们所说的红海,这会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处于令 替代品很少或没有替代品,进入该行业的障碍较高,目前销售商质
力的潜在因素并战略性地决定采取哪种策略来获取盈利能力和市 人无法接受的低水平,导致行业中的许多企业经常亏本经营,迫使 检的竞争最小。当然理想得竞争环境并非一夜出现的,拥有敏感的
场份额,从而改变公司的竞争力。 一些企业倒闭。因此见机而动,
顺势而为,就显的十分重要。 的嗅觉去预判未来,无疑还是来自于企业管理者的自身成长。

总结:孙子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为干掉你的,从来不是你不知道的,而是你以为你知道的。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EVERYTHING IS A MENTAL MODELS AND 100 MENTAL MODELS EVERYTHING
《万物皆模型》—— 100 个思维模型 IS MODEL

100.护城河理论思维模型
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以此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我们将前人智慧通过“视觉语言”翻译出来,为大家提供解決问题的可视化思维公式。

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 The moat theory,护城河为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古代为防守用。巴菲特在给投资者


的信中常常喜欢强调“经济护城河”的重要性:“你们不要忘记经营企业如同守城应当先考慮挖一条深沟,以便
将盗贼隔绝在城堡之外……我们不一定要具备殺死恶龙的本领,只要躲开它遠一点就可以做得很好了”。企业
护城河即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壁垒,以保证公司能持续创造价值。拥有护城河的公司必须能持续获得超
过其资本成本的收益,并获得高出竞争对手平均值的经济回报。
模型结构
专利技术护城河由于容易被迭代、被模仿而相对较弱,它的力量常常被高
估;而授权垄断护城河相对比较强。

独有资源 无形资产





品牌 专利 授权

无形资产
集 集


间 拉
聚 对手瓜分抢夺 高
互联网的集聚效应,用户
效 网 转 转 对客户来说,转移到竞争

越多,用户越便利,对平台 应 络 换 移 对手那边去的成本比较

企业来说护城河就越宽,


效 防 保 成


高,或者手续非常麻烦。例
如当你对某工具越依赖,
用户就越来越离不开,例
吸 防 越习惯,也就越拉高了你
如微信等。
应 本
引 自己持续获利
止 跳转对手的麻烦程度。

人 系 习

进 统
成本优势
惯 出

资源 规模 地理


规模优势 有形资产


由于优化商业模式、不可替代的地位位置和资源,遠超越行业绝大多数竞争
对手的规模,而形成的绝对的成本优势

启发应用

巴菲特提出了企业的护城河理论,这也是企业构建战略优势典型的理论,例如:可口可乐的品牌权益、联想对渠道的掌控等,都构成了该
企业穩固的护城河,从而保持较高的利润。而对于个人成长而言,保持开放心态、保持主动学习、保持输出实践、保持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
度、信誉和转换成本等,也都会构成个人穩固的护城河,总之护城河理论不管对于组织还是个体,就是不断地打造你的不可代替性的优势。

启发应用

护城河对于个人 护城河对于企业 用系统的眼光关注护城河趋势


护城河理论对于个人来讲,最好的护城河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度、 护城河是企业的一种结构性竞争优势,它能使企业长期保持高资本 即便有护城河的企业,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护城河可能会受到侵
信誉和转换成本,让自己拥有不可替的独特优势,可参 P83 长短板 回报率,它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避免竞争对手进行 蚀,客户流失,往往就是信号。能侵蚀护城河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变
理论,在依据客观的自身条件去反思自身长短板,主动拉长增加自 模仿或复制。它可以保护企业的安全,帮助企业迅速摆脱困境,也可 革,行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业务向不熟悉的领域扩张等。
关注这些因
身优势,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以帮助投资者增强自律,减少损失。 素,用系统的眼光去判断护城河的趋势是投资者的高阶技能。

总结:护城河理论帮助我们去判断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给企业未来战略布局提供支撑点,对于打造个人护城河的关键就是构建独特的优势。
版 权 所 有 ︱ 违 者 必 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取名“不知”,实为宇宙之博,万物之妙,不堪讲知。
虽路漫漫其修遠,但此番经历,其乐无穷,特此感谢诸位同行者。

Everything
is model
100 THOUGHT MODELS
万物皆模型
100个思维模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