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試題分析_⼩組討論_第四組

組員:
王棋彩 109450041
⿈婉瑜 109350056
陳家斌 311581042

誘答⼒分析:
-題號1雖符合原則,⾼分組錯誤⼈數較低分組少,且在錯題上低分組接不為0,然難度應在
0.3~0.7之間,太簡單,缺乏誘答⼒。
-題號41難度太⾼,D選項誘答率太⾼,以及⾼分組錯題⾼於低分組。

難度與鑑別度的解釋:
1.
Pa=頂標:成績位於第88百分位數之考⽣級分。
Pb= 前標:成績位於第75百分位數之考⽣級分。
Pc= 均標:成績位於第50百分位數之考⽣級分。
Pd=後標:成績位於第25百分位數之考⽣級分。
Pe=底標:成績位於第12百分位數之考⽣級分。

2.
D1=Pa-Pb
D2=Pb-Pc
D3=Pc-Pd
D4=Pd-Pe
是五組考⽣兩兩答對率的差距(如下圖所⽰),兩組答對率差距愈⼤表⽰題⽬愈能區分該兩
組考⽣的能⼒表現。
3.第1題較第3題簡單,但兩者皆屬正常範圍,所以第三題較第⼀題更難區分出低分區。因為
第⼀題有點難度,所以不易區分出中段學⽣。

4.第4題太簡單,毫無鑑別度。

難度與鑑別度/試題選項分析:
第9題D太有誘答⼒,然⾼分組在D選項中,答錯較低分組多。
第19題的其他選項都較正確答案有誘答⼒,且有些錯誤答案,⾼分組答錯較低分組多。

難度與鑑別度的解釋:
1.
選擇題答對率>填充題答對率,因選擇題可能猜對,⽽填充題猜對機率較⼩,不會寫的話很
⾼機率空著,即不會得到分數。故題型會影響難度與鑑別度(填充題>選擇題)。

2.
選擇題1、3題較簡單,導致無法區別前半段學⽣。

3.
16題:難度適中,容易判別每個區間。
17、18題:較難,導致後半段學⽣無法寫出什麼東西,答對率沒有明顯區分。

Reference:
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L055369707330887844/各科成績標準⼀覽表.pdf

h t t p s : / / w w w . c e e c . e d u . t w / x c e p a p e r / c o n t ?
xsmsid=0J066588036013658199&qunit=0J066614378153514816&sid=0K07368778937817414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