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少提问题,多提难题!

在日常生活中,问题(question)和难题(problem)的区别似乎仅仅是程
度上的区别,即难题不过是难一点的问题。这是把问题和难题之间的质的区别
抹杀了。以下对二者尝试作出区分。
问题是在某种无意识结构中对某种现象的原因的追寻。在这里最重要的是
“某种无意识结构”,这种“发问”本身已经受到这种“无意识结构”的制约
了,因而,“回答”也已是“意料之中”。 “为什么生活没有意义?”即是一
个典型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其所隐藏的“无意识结构”是
一个本体论预设:人是主体;人是需要意义的存在者等等人道主义观念。正是
有这个预设,我们才会问出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因为社会
结构充满了不公。”同样,这个回答也同样预设了某种观念,即“社会应该是
人道、公正的。”所以,不管是“发问”还是“回答”都建立在“某种无意识
结构”的基础上,这种“无意识结构”在此表现为关于人道主义的观念。
难题则是对这种无意识结构的反思。其会针对“人是主体;人是需要意义
的存在者”提出“人真的是主体吗?人真的需要意义吗?”如果这个质疑成立,
之前的“问题”和“回答”都变为虚假了。因为,如果人不是主体,如果人不
需要意义,那么也就不会追问生活是否有意义的问题了。难题的提出期待着一
种新的无意识结构的建立。比如针对“人是主体”,新的结构建立为“人不是
主体”。这种新的结构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以这种结构为前提的人会提出诸如:
“为什么生活充满剥削和压迫?”在这里,“剥削”和“压迫”不是以“人”
为视角而发出的一种价值判断,而是对一种客观现象的追问。同样,回答可以
是“因为在经济领域存在资本,在政治领域存在国家。”同样,在回答中我们
也看不到“人”出发提出的异化批判。由此深入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资本如
何实现剥削?国家如何实施压迫?”等等。
如果不提出难题,那么是“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因为一切“问题”和
“回答”都已经规定好了。相反,难题的提出却是创造性的,其对习以为常的
思考方式提出根本的质疑,并指向了新的实践道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