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網際網路地圖上之量測精度探討

Accuracy Assessment on Making Measurements on


Web Map Services

洪翎嘉* 王聖鐸** 林世賢***


Ling-Chia Hung Sendo Wang Shih-hsien Lin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02)7734-1638, 60423006L@ntnu.edu.tw
**
通訊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 (02)7734-1683, sendo@ntnu.edu.tw
***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地形及海洋測量課技正, (04)2252-2966#371, 23033@mail.nlsc.gov.tw

摘要

一般使用者經常性利用網際網路地圖量測座標、距離或面積,來獲取空間
資訊。然而,量測除了會受限於原本圖資的測製精度之外,也會受到地圖投影
方式、螢幕點選精度等影響,導致量測結果與實際有所出入。本研究透過實驗
方式,以提供地圖量測功能的 Google Earth、ESRI ArcGIS Earth 以及內政部國
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網路地圖服務系統為研究對象,試圖釐清一般使用者
在網際網路地圖上進行量測時所能得到的精度,作為應用量測結果時之參考。

關鍵字:網路地圖服務、精確度評估、Google Earth、ArcGIS Earth、國土測


繪圖資

壹、 緒論
Google 於 2005 年推出地圖服務後,根據 2013 年的統計,超過 54%的智慧
型手機使用者至少在其手機上使用過一次 Google Maps 應用程式。打破過去地圖
僅限於專用用途的印象,成功推廣到一般使用者。從此地圖繪製不再掌握於少數
的專業人士,而開起群眾製圖的時代,每個人都能製圖及分享。但在群眾並非皆
對製圖概念瞭解的情況下,常繪製出錯誤的地圖,地圖說謊的例子也層出不窮。
故使用者最常使用網路地圖的點位置,以及距離量測資訊精度為何,是否曾誤導
使用者?本研究以此為動機,以臺灣本島地區為研究範圍,進行網際網路地圖量
測精度之探討。

貳、 文獻回顧
一、網際網路地圖投影
網路地圖最常使用的投影方式為麥卡托球形地圖投影(Spherical Mercator
Map Projection)又稱網際網路麥卡托投影(Web Mercator Projection) 為網路地圖的
基本投影方式。此投影方法在 EPSG 代號為 3857,EPSG 稱其「熱門視覺化的擬
麥卡托投影」(Popular Visualization Pseudo Mercator, PVPM)。此投影方式是 2005
年 Google Maps 推出時所使用的投影方式,忽略原本麥卡托(Mercator)投影公式
中的地球第一偏心率,使用 WGS84 中參考橢球體的長半徑做為半徑,成為一個
正圓球(Zinn, 2010),再將 WGS84 之橢球座標直接套用於圓球上。該方法以正圓
球取代橢球,使得南北方向些微失真(Tsai, 2014),故 Web Mercator Projection 在
中高緯度有較嚴重的變形,顯示出不正確的距離以及相鄰關係(Jenny, 2012)。
二、網際網路地圖圖磚服務
Google 所提出的 Google Maps 是以網際網路麥卡托投影方式製作而成,再
以串流方式將圖磚(Map Tile)傳遞到使用者的瀏覽器展現。2010 年 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也參考各網路地圖製作的方式與規格,提出 OpenGIS®
Web Map Tile Service Implementation Standard(網際網路圖磚服務製造標準)。網際
網路圖磚服務(Web Map Tile Service,WMTS)是指將地圖分割成多個矩形影像來
顯示,不同比例尺的圖磚表示相同的區域(陳世儀等,
2014)。依據地圖瀏覽範圍的大小,比例尺會隨著放
大縮小,類似影像金字塔的概念,如圖一。將地圖製
成圖磚可加快地圖傳遞過程,有別以往網際網路地圖
服務(Web Map Service, WMS)依照使用者需求才立即
產生相對應的影像,WMS 不僅需要等待較長時間系
統的回覆,也造成伺服器較大的負擔。現今線上的網
際網路地圖,幾乎均以圖磚型式提供服務,包括
Google Earth、ESRI ArcGIS Earth、內政部國土測繪 圖一、不同比例尺圖磚示意圖
中心國土測繪圖資網路地圖服務系統(以下簡稱國土 (陳世儀等,2014)
測繪地圖服務)等,皆提供圖磚服務。

參、 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研究透過實驗方式,以提供地圖量測功能的
Google Earth、ArcGIS Earth 以及國土測繪地圖服務為
研究對象。以臺灣本島地區為研究範圍,自東經 120 度
至 122 度,北緯 23 度至 25 度,跨幅一度為一格,如圖
二,進行點位座標及格線長度量測,每一長度皆給予編
號,以利後續討論。首先探討點選的精度,使用者本身
會因個人選點之習慣不同,或圖臺本身的 3D 呈現效
果,而影響每次點選的數值。故點選時,一律將圖臺之
特效、外部介接資料關閉,且地圖放大至平台最大比例
尺,並將畫面調整至垂直地表,各測試點皆獨立點選十
次,以瞭解點選之準 確度(Accuracy)以及精密度
(Precision)
。其次探討量測的整體誤差,將網際網路地
圖二、研究範圍以及量測線段代號
圖平台上所量測出之結果,與利用大地線(Geodesic)
(來源:截取自 Google Earth)
公式計算出的每一格距離進行比較,以瞭解一般使用者在臺灣地區進行量測時,
量測值中可能隱含的誤差。研究流程如圖三所示。

Web Map
量測精度分析

大地線計算 網際網路地圖

國土測繪中心圖資 ArcGis Earth Google Earth

點選
精度分析

距離量測精度分析

綜合比較與討論

圖三、研究流程圖

肆、 實驗測試
一、地圖點選精度
許多網際網路地圖提供使用者點選位置功能,甚至採用混搭(Mash-up)技術,
讓使用者在點位上傳照片或是加入敘事等功能,但點選精度如何,使用者卻不得
而知。本研究以 Google Earth 做為點選精度分析之平臺,依照研究方法所闡述的
點選方式,進行點選實驗。點選時,使畫面上經緯度及新增地標中所含的經緯度
座標小數位的部分皆為 0,但 Google Earth 利用點圖徵點選測試點時,會產生進
位問題,例如:22°59’60”不等於 23°0’0”之情況,如圖四所示。以真值為座標系
統原點,將多次點
選後座標一一展
點,結果發現各測
試點之重心皆落於
第一象限。為了釐
清是人為習慣所造
成的誤差,抑或圖
臺系統所導致之誤
差,本研究邀請其
他三位測試者依照
研究方法所講述點
選之方式,協助點
圖四、Google Earth 點圖徵進位問題
選測試點。由圖五可
看出所有測試點的重心皆於第一象限,推測可能為圖臺系統之誤差。

(一格為 5X10-7 度, 第一次實驗, 第一次實驗平均值, 第二次實驗,


第二次實驗平均值, 第三次實驗, 第三次實驗平均值, 第四次實驗,
第四次實驗平均值, 所有實驗平均值, 一倍標準差, 兩倍標準差,
三倍標準差)
圖五、重複點選結果散布圖

二、網際網路地圖距離量測精度實驗
(一). 距離量測之精密度分析
距離量測亦為使用者於網路地圖常使用的功能,想獲取到達未知地點之路徑,
先上網規劃路徑,並選取最短的路徑,是現在人們最直覺的使用方法,但是圖臺
給予的距離精度為何,則較少人關注。因此第二部份進行距離量測之實驗,並與
大地線公式所計算出結果進行比較。本研究於研究範圍內共十二條線段,如圖二
所示,每條線段亦量測十次,取其平均,各次量測值再與該線段之平均值相減,
得其差值,利用差值繪製較差直方圖,瞭解精密度之程度。
本研究原將三圖臺之較差值方圖組距皆設定為 0.5 m,但 Google Earth 量測
長度單位可達公分,且可關閉所有特效,故量測出之精密度較高,會造成所有量
測值集中於±0.5 m 的組距內。故為了方便觀察出 Google Earth 各量測值分布情
況,參考所有量測值所得之標準差,訂定以 0.05 m 為組距,繪製各線段之較差
直方圖,如圖六。更動組距後,可觀察出量測值分布情況接近鐘狀分配,但圖六
(i)與圖六(j)之分布與其他有較顯著之差異,猜測可能與(i)、(j)線段位於地形起伏
較大的中央山脈有關連。ArcGIS Earth 量測長度單位可達公厘,但其因無法關閉
地形特效,故所有的線段皆繪製於 3D 地形之上,從圖七之較差直方圖可觀察出
若該線段位於海面或是平原地形,例如:圖七(e)、(f)、(g)、(h)、(k)、(l)會呈現
各量測長度與平均值的差值較小,也造成直方圖較集中、精密度較高之情況,其
餘則較分散。圖八為國土測繪地圖服務之較差直方圖,因其量測長度單位最小單
位為公尺,故在使用量測功能時,每次量測差異程度大約為一公尺左右,也常量
測到相同的數字,其分佈狀況較似於鐘狀分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圖六、Google Earth 較差直方圖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圖七、ArcGIS Earth 較差直方圖

圖八、國土測繪地圖服務距離量測較差直方圖

(二). 距離量測之準確度
橢球體上兩點之間最短距離稱為大地線(Geodesic),而計算橢球體上兩點間
距 離 的 公 式 則 稱 「 大 地 線 公 式 」。 本 研 究 利 用 澳 洲 測 量 局 官 方 網 站
(http://www.ga.gov.au/geodesy/datums/vincenty_inverse.jsp) 所提供之大地線公式
計算臺灣地區各經緯度之距離,如圖九左上,再到三個網際網路地圖平臺上,各
經距、緯距皆量測十次取其平均,如圖九右上、左下、右下。最後比較量測準確
度,利用大地線所計算的值減量測平均值,得出差值,如圖十所示。其中左上為
非量測的 Google Earth 值,本研究試圖釐清人為誤差和投影誤差之間,何者對於
量測的影響較大,故每次 Google Earth 中所量測的線段需另存成 KML 檔案格式,
並修改其程式碼,將線段兩端座標值改為真值,再與大地線進行相減。圖十右上
為本研究自行量測之數值,圖中標示的 3σ為點選精度分析時,所得出各點的三
倍標準差,可瞭解點選誤差對於量測線段之影響。以緯度 23 度上,經度 120 度
到 121 度之線段為例,兩點最大誤差相加可得±0.205 m,此「點選標準差」±0.205m
小於「大地線與非量測 Google Earth 線段之差值」1.097m,故推測點選誤差小於
投影誤差。國土測繪地圖服務與 ArcGIS Earth,因圖臺量測時,不能儲存量測的
檔案,故無法得知量測長度兩端點點選當下的點座標,所以無法如同 Google Earth
般得知各點標準差。
自行量測的 Google Earth 線段與大地線的差值之誤差均大於一公尺,國土
測繪地圖服務之量測單位雖然為公尺,但其所量測出的結果與大地線的差值卻
是三種不同圖臺當中差值最小。ArcGIS Earth 之量測單位雖然為公厘,但其在
前一部份的較差直方圖中,即可看出地形起伏較大的區域,則量測出的線段間
差異較大,線段平均與大地線的差值也得出相同的結果,地形起伏較的區域則
與大地線公式所計算的誤差也較大。

圖九、各圖臺量測長度值示意圖(左上:大地線計算出之結果;右上:Google
Earth;左下:ArcGIS Earth;右下:國土測繪中心圖資,長度單位皆為公尺)
圖十、各圖臺長度與大地線公式之差值示意圖(左上:修改 Google Earth 程式碼
之非量測結果;右上:Google Earth;左下:ArcGIS Earth;右下:國土測繪中心
圖資,長度單位皆為公尺)

伍、 結論
使用者於網際網路進行空間資訊的獲取時,需注意人為誤差以及各系統本身
不同的誤差。點選時,人為習慣、硬體設備精度、畫面比例尺大小等問題,以及
系統性所造成的誤差,如:地形起伏特效無法關閉、經緯度進位不完全以及網際
網路地圖本身地圖投影時,所產生的投影誤差。三個圖臺整體而論,量測長度與
大地線計算的差値平均,以國土測繪中心所提供的圖資誤差最小,Google Earth
長度量測誤差最大,平均差距一公尺。
參考文獻
Jenny, B. (2012). Adaptive Composite Map Projec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18(12), 2575-2582.
Tsai, H.-F. (201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eb Mapping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Map Projections. University of Calgary.
Zinn, N. (2010). Web Mercator: Non-Conformal, Non-Mercator.
Hydrometronics LLC. GIS in the Rockies.取自:
http://www.hydrometronics.com/downloads.html
陳世儀、張宇洲 、 蔡季欣 、蘇惠璋(2014),產製網際網路地圖圖磚多重模式
之研究,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自行研究報告。取自:
https://goo.gl/QFvOrk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