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6

分 类 号G 6 34


密 级 公 开

学  号 1 8 1 2 74

硕 士 学 位 论 


( 专 业 学位 

题 目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 书 研 究

作 者  ^ 

指 导 教 师 
庞 慧 副 教授 

专 业 学 位 类 别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领 域学 科教 学 ( 历 史 

提 交 日 期 二 〇 二 0 年六月


摘 

本 文 以 广 泛搜 集 、 分析 民 国 时 期 的 历 史 课 程标 准 和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为 依托 

从整体 上研 究 了 民 国 时期 不 同 阶段 中 学 世界史教科 书编 写 的 主要特征 , 并总 结 



其编 写 变化 的 内 在逻辑 ,
最终 力 图对 当 今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的 编 写提供借鉴 。


文 的 研 究既能 从宏观上揭 示 出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历 史教 育 发展 的轨迹 、


社 会思想 文化

环境的 变化 ,
也 能从微观层 面挖 掘 出 历 史 学 者 个 人 的 历 史 教 育 思 想 。 本文正 文共

分为五 章 


章 , 研 究清 末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 以 对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编

写 背 景 溯源 。 本文认为 ,
在清末时国人从 日 本翻译而来 的历史 教科书 就将中 国历

史教科 书的编 写 内 容和形式都 引 入 了 近 代化 的轨道 。 同 时 ,


清 末编 译 而来 的 比较

具 有 代表性 的 中学 世 界史 教科 书 在体例 、
结 构 、
内 容上都为 民 国 时期 中学世 界史

教科 书 的编 写 提供 了 范 例 

第 二章 , 研究 民 国 初年中 学世 界史教科 书 。 随着民 国初年学制变 更 、 课程标



准的颁布 ,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书 在体例 、 结构 、 内 容等方面都发生 了 重 大变化 。 

要 表现 为 :
在 体例 上 章 节体例 的 形成 、 结构上课文辅助 系统的 出现 、
内 容上侧重

欧 美 国 家政 治 史 。 另外 , 还出 现 了 教学参考书与辅 导书 

第 三章 ,
研究 1 922 年新学制 后到 1 93 7 年全面抗战 前 的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

这 时 期是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书 编 写 发展 的 全 面繁 荣 时 期 中学 世界史 教科书 无 论




是 数量还 是 质 量 都 远远 胜 于 前 时期 在体例 上 首 创 中 外合编 方式 结构上课文




。 、

辅助 系 统 愈加 丰 富 ,
内 容 上语 言 文字编 排灵 活 多 变 、
选材多元化 。 同 样地 ,
教学

参考书 与辅 导 书 的 出 版 也远 多 于 之 前 

第 四章 研究 年全 面抗战后 十 余年 的 中 学 世界 史教科 书 这 时期 的 中


, 1 93 7 。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在编 写 体例 结 构 上变化不 多 基本延 续前 时期的 形式 但在




、 , ,

内 容上 突 出 体现了 战时 的特点 ,
如 弘扬 中 华 传统 文 化 、
谴责 日 本法西 斯侵略 等 

还进 步认 识 本 国 史与 外 国 史 的关系

了 

第 五章 , 探讨 如 何看待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 书 。 可 以看到 ,
现今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体例 、 结构 、 内 容就是在 民 国 时期 中 学世 界 史 教 科 书 的 基础上 不断

创新而来的 。
民国 时 期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中 编 写 目 的 、 选材 、
叙事等 方面 的 优 点

又可 以 为 当 今 中 学世界教科书 的 编写提供借鉴 。

关 键词 :
民 国时 期 , 历史 教 育
, 中学 历 史
, 世 界史教科 书
, 历 史教科




Ab s t r act

B a s e do nt h ee x t e n s i v ec o l l e ct i o na n da n a y l s i so ft h eh i st o ryc u rr i c u l u ms t a n d ard s

o ft h e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a n dt h et e x t b o o k so fm i d d es c h o o w o r dh l l l i s t o r
y t
h ,
i sa rt i c l 

h a ss t ud i e d h em a nc h a ra c t e r


t i i st i c so f  t h ec o mp i l a t o no f i  t h et e x b o o k so
t f  m dd i l es c hoo 

wo r dh fe r e n a ft h eR e co fC h n aa saw h o e mmar


l i s t or
ya
td i f t s t
g eso pub l i i l
, an d su i z ed

h e i n ter al
n  l o g
i of  c t h e ch a n g
e s i th e wr i n t i n g, a nd  fi n
a ll y 
tr i e s  Pro vi d e  r e f e re n c e  f o r t h e 

it i n g 
o f wo
rl d  his t or y t e x t b o o k s  i n m i d l e  d  sch o ols  tod ay.T h e  r e s e a r c h i n  h i s  t a rt i cl  e  n

 r eve a l  t e  t r a c k o f  t h e  d eve l o p h m e n t  o f m idd l e s cho o l  h st i o ry e


d uc a t i o n  a nd t he  c

h 

n g e s  o f s oc i a l  i d e lo g ca
o i l  a d c ult un r a l e n vi r o n m e n t  f r o m a  m a c r o  p e r s p e c t i v e , a s w e
l 

a th eh i sto ic al  e d ca t i o n 
u i d ea  o f hi s o t r ical s c  h ol a r s a t th em i cro l eve . T l h e b od y o f



s  r s   

is a r i c l e s di ide  n t o i v ec a pte r s  Th



 t i  v d i f h  f

i r st h a c p te r 
s u
t die s  t h e te x tbo o k s  o f  mid dle  s c ool  w o r h l d h i tor s y i n 
th e la t e  Q i 

D n ast ra c es th e  bac k g r o u n d  of  t h e  c o m p i l a t i t ex t b o k s  o f  m i d d l e 

y , and t

o n  of  o  sc o
l h

 w o r l h d is t ory  i n t
he pe r i od o f t he
 R  e p u bl icof  C hin a . Th i s a r ti c l e  ar g u e st h
a t  th   hi e s to

 t extb
ook s  r a n
s lat ed  t b y Ja pan
es
e 
f r o m  t h e J a p a n e s e  i n  t h e  a t l e Q i n g Dyn a s ty  b r o u


 t h e  w r it i n g c e a n d  f o r m  o f C h i n e s e  h s t o r y  t book s  i n t o  th  o rbi t of  de r




nt e 
o n t i t x e m o

z a t i on A t .  t he s  a m e t ime , t he o r r e pre s e ntat ve





m i d d l e  sch o l o  wor l d  h st o r t i y e xtbo


 c ompil e di n  t h e  lat e  Q i n g D y n a s y  p r o v i d e d  e x a m l e s  f o r  t e  c om p i l a t i o n  o


 t p h f   m i d dle 

h ol o 
wor l d  h st o r te i y x t b o o
ks
 i n th e  pe iod  o r

f 
t h e  Rep u b l i co f  C h i n a.  he T  se n

d cha p t e r st u d e s th e  t x tbo o ko f  o r l dh ist o r in t e 


ea ly y ear s  ft h e   Re p li



e w y  h r o ub

o fC h i n a.W ith  t he  ch a n ge o ft h e 


a cad em c sy s t e m  i i nt
he  e ar l yy e ars  o 
th e  
Rep ub f l ic

f Ch i n a an d th e  pro m ulg a tio n o f 


cu r r i cul um s ta n d a r d s,m a j o r  c h a ge s h


ave   b e e nm a d e

n  t he s t yl ,s t r uct u r e e , a nd  c o n t e n t  of  the  t e x t b oo k s o f w o r l d  h i s to ry  i n mi  d dl e sc h l


s Th n fes tat i ns e mi n 


. e ma i n  m a i o ar e :t h e  f o rm at i on  of  t h e c h a p e r  s y t s t

h e s
y s te m, he t  em

 t e x t  a u xil i

en c e o f t he a r y s y s t em i n  t h e
st r u c t u r e , and  the  f o c u s o
n t h e   p o l it i c a l  h i s to

o f  E u ro p ea n  a n d Am eri c an  c o unt r ies . I n a d dit i o n , t  e ac h i n gr e f e r e nc e   b o o k  a n d  tu t o r i a



l s

h a v eap pe a r e d .  he t h ird  T

c
h apt e s

tu di e s t he  t e

x tb ook
s o f  mid d les c h o o l  wor ld i s h t ory  a f t r t h e n e e w s c h o o l s y s t em

n 192 2  a n f o r et h e 1 9 3 7  c o m p r eh e n s v e  n t i - J a p a n e s e  w r . T h i s pe o d  is a  eri


b a i o


e i
 a

d  p o

e ral lp an d  e v e l o p m n t  o f  t h e   t e x t o
oks
s p r ity fo r  t h e ve f mid d l
fo v

ro
e 
de

op m e n
t
d 
e e b o

s choo l  w orl dh i st o ry. T h e  um b e an


n r d q u al t y  o f  t e x t b o o k s

o f

i 


m i dd l es c h o o l w o r l dh i st o r y  a r e  fa r  s u p e r o r  t o  t h e  p r e v o u s  p e r o d I i i i . n th e sy s t e m , t he 

r s tC h in e s e  a n d  f o re i g n
 co- e

it i n g  m e t h o d , t e  s t r u c t u r e  o f  t h e  t e x t  au x i l i

a r y s
y st e
m  s

 b eco m e  r ich r  a nd r ich r , t h a ngu xt l ay o t i n t ec o n te n ti s f a th e


e  a n d e s

e e
e 
l a g t u h l e x ib l e , n d  

e l ect i o n  o  mat e i a l s  s div ers i m i ar


fied S y ea g ref r c e b o o k s an d  t utor ial s   h v e



, a e
en
f r i  i . l t c e

e n  pub l i sh e d  f a r  m o r e t h a n  b e f o r e .   Th e  u

r t h  ch a p t er s t

d i es t h e  t ext b ooks  o f  m i ddl es c ho o lw o r l d hi s t ry  f o r  m
 o
or
e  t h a n 

t e r  t h e 1 9 3 7  w a r .I nt h i  eri o x bo o k s t yl e  a n d s re o f   m i d dle 


n  year s 
af
s p d ,
th e  e

t uct u

r c

h o ol  wor l d  h i st o r y te x tb o o
ks
 d id n o t ch nge  muc h . I t ba s i c ll a a y c on t in u e
dt h e
  f o r mo f 

e p r e v i u s rio ,b u th c t e n t h i g h l i g h ted h e a r a cte r ist i c s  o f w m e ,   u c h s


pe
r t
o d
t n t  c
h i s
e a a
o o

moti ng Ch in e s e  t r a d i i o n a l cu l t t u r ean d c o n d e m n i n g  J a p a n e s  f a s c i s t   a g gr e s e s io



I a ls o  f ur t h re u n d e rs t o o d  t h e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b e tw e en  n tio n al h is t o


a r y an d  f o r e ignh i

or y .  T h e   f i f t
h h

a p ter
 d scu s s s  how

i  t o  t r e a t t h e  t e x t b o o k  o f  w o r l d  h i s t o r y  i  m i n d dl e s h o o s  u

r c l d

ng th  pe r i o d  o f  t h e  R p u b l i c o f  C h n a tc an b  s e n  th a tt he  s t yle , st r uc t ur ,



e e . I e e e


 c o n t en t o f t oda y 's midd l e s c ho lw o r l hi s t o r t e x t boo


d y k s a r e  c o n st a n t l y   i n n o v a tedo


e  b a s i s of mi d dle  s lw rl hi s t o r te x boo h e  R epu b l c f Ch i a. a




h c hoo o d y t k sdu
ri n g  t
o n
i T h ea

nt a ge  s o f th e  pu r p o s e,m a t e r ial  se l e c t i o na n d  ar r


n a t iv e  of m idd l e s c o ol   o l d his t o r y h w r  e

x t b o ks o  dur i
ng the  p e r iod  o f 
th
e  Rep u b i co fC h ina  c a n l  a lso pr o v i de  ref e r e
nc
e f o r

e  wr i t i n g  of  t o d a y ' s  m i d dle  s ch oo
l wor l d t ext b o o k s .

K ey  w o r d s : re p ub l i c o fC h n a h i

i st o r
y e d u c a
t i on m ,
i dd l es c hoo l h i sto r
y wor



d l

h i sto r
yt e x tb o o k h ,
i s t o ry

t ex t b o o k

I 


目 

摘要  #


Ab s t r a ct 


绪 论


 第 一节研




#1  第二节  现

# 3  一 、 对 民国时期中 学历史


教 的

研 究  # 3  二 、对 民 国时期 中 学世界 史 书

的研究  #5  第三节 研 究 及



分析#

性 7


、 研
究方法# 7


、可行 性 分析 # 7 


节 研 究 创 新 之 处# 7 

第 

清 中 学世界 史教 科书# 9 




中 学历 史 教 科 书 的诞 生

式  

 一
、 洋务学 堂的 历史教 科 书 9

  二 、教 会 学 校 的 历史 教 科 书 9

三 、 国人编 译的历 史 教 科 书  #10  第 二 节 末



改 革 与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 书的 #



1 1  一 、清末学制改革中 的 历 程

 #1 1  二 、 中学 世界 史教 科 书 的 

# 2  第 二章民国

初 年 世

界史教 科书  #17 第 一 节 民 初 历 程



标准 # 1 7  第 二节 民 初 中 学 世 界 科

编 写# 18 第




的 

民 初 中学世 界 史 教 科书 的 特点

2 1  一、 章 节体例的 形 成

1 
二、课文 辅 助 系 统 的 出 现 #

 三 、 侧重 欧 美国 家政 治 史  #2 6四 、 教学































第 节  历史课程标 准的完 #

善 9

、 “壬戌 制 ” 与历史课程

一 学

 标 准

9   二 、 南 京国民 政府 成 立到 抗 战 前 的历史课 程 标 准

30  第 二节  历 史 课 程 标 准 完 善 下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 书 写

#3 1 第三节 中 学 世 界史教科书 编 写 的



 # 35   一 节 体例

荣 、
章 的 创 新

外 合 编 #3 5   二 、 课 文辅

统 的 丰 富  #39 三、 语 言和

编 排 的 变 化  # 4 3  四、

内 容 的多元化#4 5  五 、 教 学参

与辅导 书 的繁荣 # 4 8 第 四章 1 9 年



后 学 世 界 史教 科 书  # 51 第 一 节 

战 时 方

针与历 史 课 程 标准 的 修 订# 5 1   第二

战时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 书 的编 写  # 5 2  第 三

中学 世界 史教科 书

时 编 写 的

 # 53  一 、弘 扬 中华 民 族 文

# 5 3 二 、谴 责 日 本 法 西斯 的 侵 略

5 5  三 、 重 视 本 国 史 与 外国

联系 # 55   四 、课 文 辅 助系 统 的延 续  # 5 

第 章  如 何看 待 民国 时期的 中学 世 界 史教 科

书  1

 第 一 节 民 国 时期 中学世界史教科书的 历 史 地位

  第 二节民国 时期 中 世 界史 教 书对


1 学 科

启 示  # 62  一、 对中学 世 界 史 教 科书

目 的 的 启 示 #62二 、 对 中 学 世 界史

书 选 材的 启
示

3 三 、 对 世

界史 教 科 书 叙事

示  # 6 4  结语  #6





















II


绪 

绪 

本文研究的题 目 是 《 民 国 时期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研究》 。 首先 界定 什么是教




科书 。 教科书 ,
也是我们称 的 教材 , 它 是 按照教 育 部 门 颁 发 的 历 史课程标准 ,


专 门的教 师 团 队 所编 的 教 学 用 书 ,
它 系 统而全 面地展 示 了 各 个学科的基 知识 

是 学生学 习 的 主 要材料和 教师教学 的依据 。 中 学指的是 1 9 1 2


— 一

1 9 1 3 年 壬子癸


以 后 国 家 所设立 的 普通初 级 中 学 和


” “

丑学制 屮 的 中 学校 、 1 922 年实施 新学制

高级中学 ,
不包括其 屮 的 师 范 院校和职业 学校 。 就研 宂 区域而 言 ,
本文主要讨 

的 是南京 国 民政府统治 区域 内 的 中 学世 界 史教育 ,


不涉及教会 、
中 国 共产党领导

下 的 革 命根据地 、 日 伪 占 领 区 的 中 学世界史教 育 。
本 文研 究 的 时 间 范 围 主要是 从


1 9 1 2 年到 1 949 年 ,
由 于 民国 历 史教育沿袭了 清末历 史教育 ,
所 以 有必 要 对清 末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1 5 做简 单研究 , 以便于更 加深刻地认识 民 国 初年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的 发展 

第 一

节 研究意 义

中 国 从古至今就重视历 史教育 , II 中 国 古代的历 史教育往往 是 由 家庭 、


社会

和 私学 来 承担 的 它们并非专 的教育 机构 加之 直 以来 历 史并非 作为 





, 门 。 ,

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
因 此也并不存在专 门 的历 史教材 ,
即 使 在春 秋时 期 冇孔子编

订的 《 书 》 和 《 春秋 》 作为 与历史相 关 的 课本 ,
但也不是真 正 意义 上的历 史课 本 

到封建社会时 期 ,
即 使有专 门 的 历 史书籍 ,
如 《 二 十四 史 》 等 ,
它更多 的 只 是对

历 史事件 、 人物等 的 记录 , 而不 是 面对 学 生所 用 的 专 门 的 历 史教 科书 。 根据 白 

桥 在其著 作 《 历 史教学 问 题探讨 》 对教科书 的 讨 论所知 ,


近代新 型 学校 严格 意 义

上 的 教科 书 ,
用 的 通 史体例 , 是 在 戊戍变法之 时 ,
直接从 日 本介 绍进来 的 ,
它最

初创始 于 欧洲 时 期是 历 史教 育 发 展 的重要 阶段 现代 学校历 史


这 样看来 民国 

。 , ,

教育的诸 多因素 ,
例 如 历史教科书 、 历 史课程标准 等等 ,
都是从 民 国 时 期迅速发

展而来 的 在 笔者看来 研 宄 民 国 时期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这 课 题的价 值毋 庸置




。 ,

疑 

首先 ,
对 民 国 时期 中 学 世界 史教科 书 的研 宄有 利 于 展现 出 民 国 中 学 世 界 史教

育 、 历 史教育 乃至 于 中 学教育 的 发展轨迹 。 近代式 的 世 界 史教科 书 最早 出 现在 教





其 中 就有 四 种世

会学校 ,
当 时 负 责编 撰教科 书 的 机构是 学校 教科书委 员 会 ,

① 白月 桥 : 《 历 史教学 问 题探讨 》 , 教育 科学出版社 1 99 7年 版


, 第 20 7 。




陕西 师 范大学 硕士 学位 论文

界 史 教科书 的 出 版 此后 清 末新 学制 颁布后 历 史 课程作 为 了 门独立的 课程




。 , ,

存在 ,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也 开始 由 单纯翻 译 、 改编外 国 教科书到 国 人 自 编 。 到民

国 吋期 世 界 史教科书 的 数量 种 类 也 越 来越 丰 富 形成 了 定 的 特色 可以发


, 、 , 。

现 这 时 期 世 界 史 教科书 的 发展 离不开 民 国 时 期 学 制 课程标准 师资 校舍


, 、 、 、 

出 版机构 等等 系 列 学 校教 育 的 发展 因此 研 宄世 界 史教 材本 身 也 就 是在研 究


。 ,

民 国 时期历史教育 的 发展情况 也 是 了 解 历 史教 育 近代化 的 个窗 口


, 

其次 ,
民 国 历 史教 科 书 不 仅 是 传递 历 史 知 识 的 载 体 , 还 与 民 国 时期政治 、 


术 思想 社 会环境息 息相 关 在 民 国 这样特殊 的 历 史环 境 下 旦 历 史 教科 书


、 、 。 ,

得到 了 中 央政 府 的 重 视 , 其发展就快 、 为 社会 服 务 的 功 能 也 就 体 现 得越 明 显 。 力口

之 ,
民 国 时期 有 不 少 的 学 者 也 时 常 关注 历 史教 育 ,
并还亲 自 参与到 了历 史教科 书


编写 中 , 如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编 写 者有 张相 、
潘武 、 傅运森 、 金兆梓 、
陈衡哲 、 何炳


松等 等 世 界 史教科书 中 对 些 历 史事 件 的 书 写 也与 当 时 特 定 的 政 治 社会环境


。 、

和 学 者个人 的 思 想 有关 系 其 中 也不乏有 些学者对教科书 的 编 写 提 出 大量建设




性的 意见 。 因此 , 研 究 世界史 教科书本 身 也 是用 以 小 见 大 的 方式 了 解 民 国 时期 的

社会 思想文 化环 境 以 及 历 史学 者个人 反映 出 来 的 历 史 教 育 思 想 

然后 民 国 的 历 史教育 为现代历 史教 育做 出 了 贡献 现代历史 教育 定程度




, ,

上就 是对 民 国 历 史 教 育 的 继承 与 发展 。 如在 1 92 9 年及 以 后 的 《 历史课程标准 》 中 

就有 向 学 生 推 荐 课 外 读 物 的 理 念存 在 。 还有 ,
如 今高 中 历史知 识与 初 中 历 史知 识


的衔接问题 、 以 专题形 式呈现 高 中 历 史知 识 以避免与初 中 重复 问 题在 民 国 时期就


有探 索 。
再如 ,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世界 史教科 书 的 书 写 中 就 奠 定 了 如 今 书 写 世 界 史 的

框架 民国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书 体系 大 多 遵 循三 条主 线 是 民主政 治发展




。 , :
自 由

史 ,
二是 民族主义发展 史 , 三 是科技发展 史 。
举例 说就是 , 凡 涉 及 近代 民 主政 治


进程 时 ,
叙 述 的 便是英法 资产 阶级 革 命 与 美 国 独 立 战 争 。 凡涉及 民族 主义发 展 时 

叙述 的便 是德意志 统 与 美 国 南北战争 凡 涉及 到 科技 发展 时 叙述 的 便 是工业




, ,


革命 的进步 与 科 学 技术 的研 究 而且单独成为 章 因此 民 国 时期 中 学世界史


, 。 ,

教科 书 的 编 写 为现在 的 中 学 世 界史教 科 书 编 写 的 体 例 、 结构 、
内 容等方面提供 了

不 少 借鉴 之 处 

最后 ,
中 学 历 史教科 书在普及 历 史常 识 、
传 承人类 优秀 文 化遗产 , 提高人文


素养 , 弘扬 民族精 神 ,
增 强学 生历 史 责任感和使 命感 中 起着重 要 的 作 用 。 近年 来 

新编 的 历 史 教科书 在社 会上赢得 了 广 泛 的 关注 , 由此 ,
本文 的 研 究 也 能够为 当 今


历 史教科书 的 改革提供 定 的 借鉴



① 何成 刚 :
《 民 国 时期 中 小学历 史教育 发展研究 》 , 北
京师 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0 06年 , 第 5 页 。



绪 

第二节 研究 现状

对此研 宄 多 为 民 国

笔 者通过 文献检索 关 键 词 民 国 中 学历 史 教科 书 发现 ,

时期 中 学 中 国 史教 科 书 , t接 研 究还有 可挖掘 之处
对世 界 史教科 书 的 f 

、 对 民 国 时期 中 学 历 史 教 科 书 的 研 究

历 史教科书 的编 写 离 不开课程标准 的指 引 ,
因 此要研 宄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历 史 教

科书首 先需要熟悉 民 国 时 期 的 历 史 课程标准 林晓骏 的 硕 士 学位 论文




。 ( )

《 1 9 1 2 -

1 92 9 年 中 学 历 史 课程标 准 研 究 》 分三 个阶段 (
引 进阶段 、 初步 成型 、 莪本

定型 ) 研究 了 民初 、 1 92 3 年 、 1 929 年 历 史课 程标准 的 背 景 、
内 容及其 特 点 、 制定

者的教育思想 、 实施情 况 ,
最后 总结 了 历 史 课程标 准制 定 对 当 代的 启 示 。 ( 二 

杨红波 的 试论清末 民 国 时 期 历 史 课 程标准 的 演 变 文 分清 末 民初与 洋政




《 》 、 :
1 匕

府统治 时 期 、 国 民 党政府 统 治 时 期叙 述 、 评 论 了 我 国 历 史 课程 标 准从雏形 、 逐步



成型 到 发展 与 成型 的过程 。 以 上 两项 都是从 整体 上 研 究 了 民 国 所颁布 的众 多 历 史



课程标准 ,
以及它们之 间 的联系 。 但 也有研 究单 个 的 历 史课程标准 ,
如 史桂荣的

硕 士 学位论 文 《 1 929 年 中 学 历 史 暂 行 课程标 准研 究 》 、 李帆的 《 简论 民国 时期中



学历史教育 的嬙变

以 北 京 政府 、 南 京 政 府 先 后 颁 布 的<历 史 课 程标准 > 为 核

心》 、 何成 刚 的 《 1 923 年 <初 级 中 学 历 史 课 程 纲 要 > 论 析 》 

何成刚 的 博上 论文 《 民 国 时 期中 小学历 史教育 发展研 宄》 ( 后 2 008 年岳麓书



社 出 版为专 著 是 迄今 为止最 为系 统 完 整地研宂 民 国 历 史 教 育 的 本专著 该专




) ,

著分五章 论述 ,
主 要涵 盖 民 国 学校 历 史课程 、 历 史教科书 、
历 史教学 方法 、 学业

测试 、 历史 教育 中 的 几个 问 题 , 以下 详细 介 绍其 第 二 章讨 论的 民 国 时 期历 史教科


民 国 历 史 教科 书 的变革 中 从思想性

书 的 变革 历 程 在第 节 学术


一 一

。 ( ) , 、

性 、 学习方式 、 课文结构对 民 国 中 小 学 历 史 教科 书 的 变革展开宏观讨论 : 认为教



科书 的 发展经历 了 由 译 介 、 改编到 自 编 的过程 ; 编写 旨 趣上北 洋政府 时 期 的 历 史




教科 书在史 学理 念 、 政 治理 念 和 教 育 理 念上 都有 许 多 新 气 象 , 南京 国 民政府时期


分析中 国

马 克 思主义 取向 

为主体取向

的历 史教科 书 以 三 民主义 、
兼有 、

和 世 界 近代 史 精 辟 、 提 倡 民族 团 结 和 民 族平 等 、 谴贵 日 本法西 斯 的 侵略 、 抗战中

历史教科书 的不和 谐音符 ; 教科书篇幅过于 繁 重 、 体裁相 对于 合理 ; 课文 辅助系




民 国 历 史教科书研 宄 的

统的注释 插图 问 题 设计较 合适 二 在第 二节


、 、 。 ( )

分七 点 论述 了 教科书 的情 况 这些个案分析 作者也 发表于




”

组 个案分析
‘ ’

中 , ,

各个 期刊 中 后 文会有相应 的 论述 在此就不再 阐述 三 在第三节指 出




一 一

, , 。 ( )

了 民 国 历 史教科书 编 写 中 存在 的 不 足 , 如 知 识性错误 、 叙述详略不 当 、 没 有 领会






陕西 师范大 学硕 士学位论 文


历 史 课 程标准精神 文字叙述 晦涩难解 提出 了 国 人的 反思探索 以 更进 步 改善




、 ,

历史教科书 的编写 。 笔 者 发现 ,
何成 刚 博 士 对 民 国 中 小 学 历 史 教 科 书 的 研 究 面 很

广 ,
也非常深入 ,
但是其 中 针对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研究 还有可挖 掘 之处 

研 宄 成果相 对 丰 富 的 是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历史教科 书 的 发展演 变线索 




。 ( )

早开始研 宄 的 是臧嵘 ,
他 主 要 是 从社会 变 革和 民 族 命运 的 角 度 探 讨 历 史 教科 书 

重 点 放 在 了 历 史 教科 书 的 潢变 线 索方面 , 且大都分析 的 是 中 国 历史教科书 ,


很少

提及 世 界 历 史 教科书 。 他 的研 究成果收录在 了 《 历 史教材纵横 谈 》 ( 人 民教 育 出



版社 年 里面 如 我 国 近 百年历史 教科书 简史 》 我国最早的 批历




, 1 999 ) 。 《 、 《

“ ”

史课本 》 、 《 我国 五四 运动 到 大 革命 时期 的 历 史 课本 》 、 《 我国 3 0 年代 ( 


战 争 解放 战 争 时 期 的 历 史课 本

七七事变 ) 的 历 史教 科 书 》 、 《 抗 日 》 、 《 

中 国 中 学 历史 课本 的 几 点 分析 》 、 《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我 国 历 史 教科 书 的 特 色 与 启 示


一 一

纪念抗 日 战 争胜利 5 0 周年》 。 ( 二 ) 其 中 最为 详细 的 是王 正 瀚著 的 《 民国时



期 中 学 历 史教科 书 研 宄 》 ( 上海 教 育 出 版社 , 20 1 3 年 ) , 该著 总 体 思 路是将 民 国

时 期 历 史 教科 书 的 发展分为 四 个 阶段 清末 时 的 产 生 初 步发 展 92
一 一


、 ( 1 9 1 1 1 ) 

“ ” “ ”

黄金 时 代  2 变奏 依据 不 同 时期 的 历 史


936 93 7

( 1 92 1 ) 、 ( 1 1 949 ) ,

课程标 准 和 学 制 ,
着 重 论 述 了 民 国 时 期 不 同 阶 段 的 历 史教 科 书 中 所 呈 现 的 史 观 

内 容叙述 和 编 辑 的 不 同特 点 并 更进 层 次 论述 了 历史教科书 发 展演 变 的规律和




特点 。
最后还 总结 了 民国 时期 学 者对历 史教科 书 的 思考 ,
并提出 了 对现今历 史 教


科书编 写 的经验 。 ( 三 ) 何成刚 的论文 《 从译介 、
改编 到 自 编 :
民 国 历 史教科书

的 发展历程 》 讨论 了 民 国 历史教科书 由 翻译 、 改编 日 本教科 书到 独立 自 主编 写 本




国 教科 书 的历程 ,
分析 了 许 多 当 时翻译 、 改编 、 自 编 的 典 型 的 历 史教科 书 , 深刻

損? 讨 了 教科书 转 型 背 后 的 原 因 。 ( 四 ) 还有李玉莹 的 硕士 论文 《 商 务 印 书馆 与 近

代 历史教科书 编撰 年 以 商 务 印 书 馆 为例 研 究 民 国 历 史 教科 书 的


(1 9 04 1 93 7 ) 》

发展演变 ,
研宄 了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教 科 书 的 理念 、
内 容 、 形式和 影响 。 ( 五 ) 

超 的博士论文 《 民族 主 义 与 中 国 历 史 书 写 :
清 末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中 国 历 史 教科 书 研

究》 ( 后 20 1 6 年社会科学 文献 出 版社根据 此论文 出 版 ) , 主要 以 民族主 义为全文




“ ”

的 线索 , 通 过 教科 书 中 对 于 中 国 历 史 古代 和 近 代 分期 、 史前 考古 发 现 、 中国


“ ”

任 重起源 说 、 现代 中 华 民族 观念 的 形成等 问 题研 宄 ,
以 及 民 国 时 期 教科 书 案


件 , 探讨 了2 0 世纪上半期 民族主 义与 中 国 历 史书写 。 该研 究 主 要 侧 重 思 想 研 究 

只 是将 教 科 书 作 为 论 述 民 族 主 义 的 个素材 没 有涉及 到 教 科书 自 身特点 的研 究


, 

以 上研 宄 大 都 是 以 民 国 中 学 中 国 史 教科 书 为研 宄 内 容 ,
即 使有涉及到 民 国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
但对其 的 发展 演 变线 索特 点 挖掘 还 不 够 深入 , 这也 为本文 继续探 索

留下了空间 




绪 


此 外研 宂 民 国 中 学 历 史教科 书 容 体例变化 的成果 也有 王友军的




内 、 。 ( )

硕士论文 《 清末和 民国时期的 中 学 历 史 教科 书 研 宂 》 从 整 体上 梳理 了 教科 书 的 



容和体 例 的发展 ,
并对这

发展 的 原 因 做 了 论述 ,
其 中 还 专 门 挑选 了 几部教 科书

深入研 宄 ,
有夏曾佑的 《 中 国 历 史教科 书 》 、 吕 思勉的 《 白 话本国史》 、
何炳松

的 《 新 时代 外 国 史 教科 书 》 。 ( 二 )
张国 义 、 徐敏 的论 文 《 试论民国 时期中 学历

史教科 书 的特 点 及 启 示 》 是笔者 见过最为 系 统总结 民 国 时期 中 学历 史教科书 内 容



特点 的 文章 该文 认 为 民 国 时期 中 学历 史教科书有 四 大最 突 出 特 点 是关注文



明 史 和 整体 史 的 构 建 ,
二 是有 史 学 史和 史 学 PS 论 的

席之地 , 二是与 时 代的 脉搏

何成 刚 的 论 文

起来 民国时

相应和 , 四 是 语 言 风格 多 元 , 让历 史 活 。 ( 三 ) 《 

设 计 的 探索 与 尝试 》 讲述 了 题设计历 史

专题历 史知识体 系 以专

期 历 史 教科 书 

知识在 民国 时期就 已经有 了 ,


这 也体现 了 如 今高 中 历 史知 识 以 专题结 构 设计是对

民国 历 史教育 的继承与 发展 。 ( 四 ) 程慧的硕士论文 《 民 国时 期 中 学历 史教科书



插图的研究 》 对 民 国 不 同 时期历 史 教科 书 中 插 图 的演变做 了 分析 ,


并总结出 历史

教科书插图 的特点 与 启 示 。 ( 五 ) 还有王正瀚的论文 《 民 国时 期 中 学 历史教科书



结构体 系 发展探析 》 、 史海永的 论文 《 民 国 时 期 中 学历 史 教科书 之演化轨迹探 析 》 



他们 都 从历 史教科 书 的排版 、 课 文 内 容选材 、 习 题 等 方面 研 宄 



还 有其它研 宄 民 国 中 学历 史教科书 的 文 章 ,
杨永的论文 《 民族意 识与 清末 民

初 中 学 历史教科书 》 将教科书看成 种 历 史叙述的 文本 在 民 国 时期 整个思 想文




化变革 中 ,
找 到 教科书演变与 民族意识形成 的 契合 点 ,
并分析 出 社会 思想文化的

变化 与 教 科 书 之 间 的 关 系 。 阎 玉雯的硕士论文
i 《 清末 民 初 :
中 学历史教学与 W 民

意识发展 》 主要从教育制度 、 历 史课程 、 历 史教科书三方面分析 了 淸末民初国 民



意识 在 具体 的 历 史 时 期 的 变化 , 冇共性也有个别 差 异性 。 可以看出 ,
这两 文均将

教科书 研 宂 与 社 会变化相 结 合 将 教科 书 # 成是 社 会 思潮 变 化 的 面镜子





二 、 对 民 国 时期 中 学世 界 史 教 科书 的 研 究

对 民国 时 期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直接研 究 的 显 著特点 是 ,


系 统研 究 尚 少 、 专题

个例研 究较丰 富 ,
笔者 目 前还 未 见到 有这方 面 的 专 著 出 现 

从整体 上研 宄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情 况 的 文 章 有 沈军 的 硕士


: ( )

论文 《 民国 时 期 中 学 外 国 史 教科 书 初探 》 分清末 、 民国 初年 、 壬 戌学 制 下 、 壬戌

学 制 调 整 和 完 善 阶 段梳 理 了 民 国 时 期 外 国 史 教科 书 发 展 的 整体 脉 络 ,
并对其 发展

原 因 进行 了 分析 。 该 文 着 重 论述 的 是 不 同 阶 段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编 写 的 大 背 景 

缺乏 寸 各个阶段所 出 版 的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 内 容 、 体例 、 结 构等方面的 总结 。 ( 二 



余燕 的硕士 论 文 《 晚清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外 国 史 教科书研 究 》 以壬 戌学制 为分 界线 






陕西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梳理 了 清 末 民 初 、 壬戌学 制 影 响 下 外 国 史教科 书 在 不 同 阶段编 写 的特 点 ,


从而展


示出 清末到 民 国 中 学 外 国 史 教 科 书 发 展变化 的 轨迹 。 其认为清 末 民初 中 学外 国史


教科 书 的 编 写 特 色 有 :
接 受进 化 史 观 、 整 体 史观 的 初显 、 历史分期的 引 入 、 体例


和结构 的 发展 、 对外 国 史 著 的 依赖性 、 自 编 意识 的 萌现 、 唤醒 民 族危机意 识 、 


传民权 ; 认为壬戌学 制 影 响 下 外 国 史 教科书 的 编 写 特色有 :
史观的变化 、 历史教


科书 体 的初步形成 、 服务教与学的意识增 强 、
内 容 选 择 及 文 字 表 述上 的 新 特 点 

鲜 明 的 时代特征 。
该 文 的 研 究 内 容与 本选题 研 究 虽 有重合 之处 , 但是 在研 究 分期 

选材 上 、
侧 重 点 等各不相 同 。 ( 三 ) 韩齐的 硕士论文 《 清末新 学 制 下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研 究 》 研 究 了 清末 时期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产 生的 背 景 、 教科书 的编撰和 使


用 、 意义 ,
虽 然该 文研 究 时 间 段与 本文 研究 时 间 段不相 符合 ,
但 是为 本 文 研 宄 民

国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溯源提供 了 很好 的 思路 

对某 本 中 学 世界史教科书 的 研 宄有

何成刚 的论文 部 带有创






: ( ) 《


作的野心的 历 史教科书

陈 衡 哲 著 述 < 西 洋 史> 教 科 书 特 色 述 评 》 研究了 《 

西

洋史 的 几个 鲜 明 特 色 第 叙述精彩 可读 趣味 第二 具有独特 的 女性


》 : , 、 、 ; ,

视角 ; 第三 , 论断上 的 非 凡卓见 。 ( 二 ) 芮信 的论文 《 傅 运 森<共 和 国 教 科 书 西 洋




史〉 述 评 》 重点研究 了 《 共 和 国 教科 书 西 洋 史 》 的 写作特点 。 ( 三 ) 张 天 明 和 赵海


红的论文 《 何炳松外 国 史 教科书选材 思 想 的 现实启 示 》 具 体 阐 述 了 何炳松外 国 史


教科 书 选材 的 三 个 标 准 ,
即 综合的 眼光 、 综合 的研宄 、 民 族和 文 化 的 源 流 ,
并 

此提 出 对 当 代 世 界 史 教 科 书 选材 的 现 实 启 示 。 ( 四 ) 王正瀚 的论文 《 简论我 国第




部中 夕卜 合 编 课 本<新 学 制 历 史 教 科 书 > 肯 定 了 该 书 混编 体系 的 世 进化 史观


》 问 ,

的引领 ,
内 容 、 语 言 及编 排上 的特点 ( 世 界 主 义理想 的 渗透 、 对政治 史和 本 国 史


的强调 、 通俗 的 语言 和新式的 编 排 ) 。 ( 五 ) 马 乔钰 的 硕 士 论文 《 傅运 森编 <新 学


制 历 史 教科 书 > 》 对该教科书进行 了 结 构研 究 、
内 容研 究和 价值研究 。 ( 六 ) 徐斌


的硕士论文 《 抗 战 时期 大后 方 的 中 学历史教材 研 宄 —

以 <新编 高 中 外 国 史> 为 例 


文选取 了 金 兆梓编 的 新编 高 中 外 国 史 书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 了 该 书 的 编





《 》 ,

写 的 历 史背景 、
内 容结构 、 影响抗战时教科书编写 的 因素 、 优点 与局 限性 。 ( 七 

梁艳 的 硕士论文 《 李 季 谷 <高 中 外 国 史>研 宄 》 一

文研 究 了 该 书 的 编撰背景及 成 书

过程 ,
内容 :
编 撰思 路 、
结构特色 、 内 容特色 ,
提出 了 对 当 今 高 中 历 史 教科 书 编


写的启 示 。 ( 八 ) 韦 晓 的 硕士论 文 《 陈 衡 哲< 西 洋 史> 研 宂 》

文对该 教科书 进行


了语言 、 结构 、 内 容方面的研究 ,
并提 出 了 对 当 今 中 学历 史教科书编 写 在语 言 

结构 、
内 容等 方面 的 启 示 

对 中 学世 界史教科 书 的 某 具体历史事件 的研 宄有 黄宇兰 的 硕 士论文 





年 中 学 历 史教 科书 中 的 法 国 大革命 》 、 芮信 的 论文 《 民 国 时期 中 小 学 历 史教科 书




绪 

关于 第 次世 界大 战的叙述与评价 下 林辉 锋和 付婷婷 的 论 文 民 阳 时則


( ) 》 、 《

中 学 国 史教科书 中 的 甲 午战争》 、 张汉 林的 论文 《 民国 世界史 教科书 屮 的 马 克逬



主义》 、 王婉旎 的 论 文 《 清 末 民 国 时 期 中 小 学 世 界 历 史 教科 书 中 的 分 期 问 题 》 等

等 。 笔者就不在此赘述 

第三节 研 究 方 法 及 可 亍性 分 析

 彳

、 研究方法

文献研 宄法 查阅第 手 史料 以及课程标准等总结性资料 研 究总结 民 国时




。 ,

期 历 史 课程 的 特 点 所 在 。 广泛搜集 民 国 时 期 出 版 的 主耍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
详细


研究教科书 的编排 方式 、 内 容叙述 ,
挖掘 出 其特色之处 

历 史 研 宄法 。 研宄民 国时 期 中 学 历 史教 育 的 大背景 时需 耍 用 到 此 方法 ,
即 

民国 时期的历 史 教 育放到 整个时代变迁 中 。 民 国 时期历 史教育 的 发展 离不 开政局



的变化 ,
每 个时期 的历 史教育 都深深 打上 了 时代的烙印 

综合归纳法和个案研究法 。
对世 界 史 教科书 发展 的 整体线 索 研 究 需要用 到综


合归纳法 , 研究

些典 型 的 世 界 史教 科 书 时 需 耍 用 到 个 案研 究 去 ^ 

二 、 可 行性 分 析

首先 ,
本文 宄的 是 民 国 时期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 ,
直接研 宄该选题 的 人 数 不

多 ,
尚 有研 宄 的 空 白 ,
可 以供笔者进行拓展研究 。 其次 , 虽然 寻找 民 国 时 期 的 世


界史教科 书 有 定难度 但是现处于 信 息发达 的 时代 民 国 期 刊 数据 戽 也有 建立

, , 

各 种 资 料 文 献汇 编 比 较 多 ,
找到 完整 的原始 资料 困 难不 是很 大 。 最后 , 2 1
世纪 以

来 , 研究与 本选题相 关 的 民 国 历 史 教科书 、 历 史 教 育等 等相对 比较完善 了 ,


为本


文研 宄 的 大背景提供 了 很好的借鉴意 义 

第四节 研究 创 新 之处

重视 民 国 时 期 中学 世 界 史教科书 的研 究 。 因 为就 目 前 的研 宄看来 ,
对世界史


教科 书 的研 究 明 显要弱 于 中 国 史教科 书 的 研 宄 ,
并且研 宄的成果零散 。 而民国时


期 正 好是新 旧 交 替 、 由 封 闭走 向 开放 的 时代 , 中 学世 界 史 的 教科书 中 的书 写 方式 

理念等等 都 是值得研 究 的 

充分挖掘 民 国 时期 学者们 和教 育 期刊 的相关 资源 。


在 民 国 时期 就有 不 少 的 学

者对 中 学教科 书 提 出 过 不少 的 看法 。 对教科书 的 讨 论也 常 见于 各种 教育刊物 ,








陕 西 师 范大 学 硕士 学 位论 文

《 教育 杂志 》 、 《 中 华教育 界 》 、 《 教 与 学 》 等等 ,
因 此 笔 者 在 写 论 文 过程 中 将

充分挖 掘这些 资源 ,
使研 究更加 完善 

详 细研 究 某几种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的 特点 ,
并提 出 对 当 今世 界 史教科 书甚 至 世

界史教 学 的现 实意义 




第 章 清末 中 学 世 界史教科书


第 一

章 清末 中 学世界 史教 科书

我 国 虽有重视历 史教 育 的传统 但是 直以来 大 都是将 般编 写 的 历 史 典




- 一

, ,

籍作 为传授 古 今历 史知 识 的 课 本 并没冇 出 现专 门 编写 的历 史 教科 书 这 情况


, ,

到了 清末发生了 变化 。
在洋务 学堂 、 教 会学 校和 国 人编 译历 史 教科 书 的 推动 下 

近代 意 义 上 的 历 史 教科 书 开 始在 屮 国 出 现 。
随着 学校历 史课程 的 设置 ,
官方和 民


间编 译世界 史教科书的局 而 出 现 

第 一

节 新 式 中 学历 史教 科 书 的 诞生

、 洋 务 学 堂 的 历 史教科书

鸦 片 战 争 中 清 政府 战 败 ,
民族危机 Q 益严重 , 国 人不再 以 自 我为中心 ,
不 


些有 识之 士 为寻找强 国 御辱之道 摈弃 骄傲

沉醉于 天朝上国 的美梦 了 




。 ,

大的陈旧思想 ,
睁眼看世界 ,
兴 起 了 向 西 方 学 习 的 思潮 。 其 中 就有 向 国 人 介绍 西

方外 国 历 史 地理知 识 的 书 籍 ,
最早的 当 属魏源 的 《 海 国 图 志 》 和徐继 畲 的 《 赢环

志略》 。 这 些 书籍有别 于传统 史地 1


5 籍 ,
内 容新 颖 ,
开阔 了 人 们 的 视野 , 也代表


着 史学 正打破经 学 的 樊 笼走 向 复 兴 

洋 务运动期间 些 先进 的地主 阶级 也 主张学 习 西 方 的 教 育制 度 于 




, , 1 862

创办 了近代第 所官 办新式学堂 京 师 同 文馆 年 月 清政府颁 发 





一 一

。 1 86 1 ,

此可

文馆学 习 天 文算学章程 ,
幵 始增 设 外 W 史 课程 。 山 见 ,
我 国 设罝外 国 史 课

程 在 京 师 同 文 馆就 己经 开始 了 。
从京师 同 文馆的 课程表 得知 , 在学 堂 的 第三年 就

 ,

“ ”

开始学习 外 国 史 ,
第三年 :
讲 各 国 地理 ,
读各 国 史略 , 翻 译 选遍 时 使 用


的外国历 史教科 书 ,
如 《 各国 史略》 《 俄 国 史略 》 就是 同文馆组织翻译 西 方史籍


而来的 。 京 师 同 文馆翻 译 的 书 籍 不仅 供 本 学 堂学 生所用 , 还 由 清政府 免 费 分 发给


全国 的官员 , 它 是中 国 近代新 式学堂编 译 教科 书 的 最初 尝试 ,
为历 史课程 的开设

创造 了 良好条件 ,
对 孕 育 近 代 历 史 教 科 书 起 了 枳 极作 用 

二 、 教会 学校 的 历 史 教科 书

鸦片 战争后 , 由 于 西 方 教 会 学 校 的 增 加及其 教 材使 用 量 的 上升 ,
因 此在华基


督 教传教士 年在 上 海 成 立 了 个专 门 编 写 出 版 教会学校使 用 教科 书 的 团 体


丨 87 7 、

① 陈学恂 : 《 中 国近代教育 史参考资 料 ·


上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86 年版 ,

第 3 1
页 。




陕西 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 文

“ ”

学 校教科书委 员 会

Te x Comm 中 文名 称为 


( Schoo l a n d t b o o kS e r i e s i tt ee ,

” “ ”

智 书会 由此 教科书 词 也 在我 国 开始 出 现

) 。 , 

至 1 _ 年 ,
学 校教科 书 委 员 会 出 版 书 籍共有 5 0 种 、 74 册及 图 表 40 幅 ,
审定

合乎学 校使用 的 书 有 4 8 种 、 1 1 5 册 ,
两 项合计 98 种 、 1 89 册 , 包含 了 算术 、
几何 


代数 、 历史 、 地理 等 等 各 学 科 ,
其 中 历史教科书有 4 种 1 5 册 。 根据 1 8 80 年 1 

月 学校教科书 委员 会 大会记录所 列 学校 教科 书用 书 表 ,
出 版 的 历 史教科 书有 《 

界历史 大纲 》 ( Re v . D — Z S h e ff . i el d ) 《 现代史 》 ( J . Rh e i n ) 《 中 国 史 》 ( Dr E . i te l 

《 大英 国 志 》 ( Re v . W Mu . i rh e ad ) 《 美 国史 》 ( Re v A H . . . Sm i t h ) 。
除 了 学校教科

书 委 员 会 编 写 的 历 史 教科 书 在社会 上得 到 广 泛 使用 外 , 还 有被 当 成教科 书广泛使



用 的 书籍有 《 泰 西 新 史揽要 》 。 该书 的 原本是英 国 历 史 学 家麦肯 西 的 《 十九世纪



史》 , 1 8 94 年时 ,
英 国 传教士李提摩太将之翻译 ,
随后在 《 万 国 公报》 上连载 

后 改名 《 泰西 新史揽 要 》 出 版 。 教会学 校编 写 的 教科 书 也 不 仅仅 是满 足 自 身 需要 

也 时常把其编 写 的 教科 书 赠 予传 教 区 的 一

些私 塾使用 。 由 此可 见 ,
教会 学校 组织


出 版 的 近 代化 式 的 历 史 教科 书 不 仅 满 足 了 其 自 身 扩 张发 展 的 需 要 , 还在 不经 意 间

将 些西 方史 学著 作 与 历 史教科书 中 体现 出 来 的编 写 的 思 想 内 容 方 法等 传 到


、 、

了 我国 。 这些 历史教 科 书 编 写 采用 了 章 节体例 , 思路清晰 , 语言 明 白 朴素 ,


为我


国 近代历 史教 科书 的 编 写提 供 了 最早 的 范 本 

三 、 国 人编译 的 历 史教科 书

国 人 真正加 入制 作 中 学 历 史教科书 的 行列 要从编 译外 国 ,


特别是 日 本版 的 历

史 教科 书 开始 的 。 翻译 日 文 图 书 之风是 随 甲 午 战争后 学 习 日 本 的 浪潮而 来 的 。 



时 在 国 内 的上 海等地和 留 日 学生间 出 现 了 很多 译书 、 出 版机构 ,


如广智 书局 、 

新社 、 东 文学 社等 等 , 专 门 从 事翻 译和 出 版 日 文 书 籍 , 同样 日 本人编 的 中 学历 史


教 科 书 也 成 了 引 入对 象 。
其中 , 比 较有 影 响 的 有 《 东 洋 史要 》 ' 《 支那 通史 》 '


5 @

《 支那 四 千年 幵 化 史 》 、 《 中国 历史 》 ' 《 中 等东洋史 》 等等 。 这些 曰 本版历

史 教科 书 在 编 写 体 例 、 框架 结构 、 历 史 分 期 等方 面都给 予 国 人不少 启 示 , 从 1 9 


纪末 20 世纪初 开始 , 国 人就开始 尝 试 自 己编 写 中 学历 史教科书 了 

国人 自编 的第 批 中 学 历 史教 科 书 是 从本 国 史 教 科 书 开始 的 首先是夏 曾 佑


① 王 建军: 《 中 东 教 育 出 版 社 1 96 版 , 5
国 近 代教科 书发 展研 究 》 , 广
9 年 第 9 页 。 ②

毕 苑: 《 建 与 近代中 国 文化转型》
造常识 : 建教育出版社2

科书 , 福 0 1 0 年 版, 第
2 36页 。 ③

( 日 ) 桑
原 骘 著, 炳 清译 , 文 学 社 1 9年 初版。樊 东 8 9 ④

( 日 ) 那 珂 通世著 , 文 学 社1 9年 初版。 东 8 9 ⑤

支 那少 年编译, 支
那翻译 会社1 9 03 年 初版。 ⑥

( 日 ) 东 新 社编辑 , 横 天氏 译, 东
新 译社1 9 03 年 初版。 ⑦

( 日 ) 小 川 银 次郎 编, 沙 曾 诒 译, 文
明书局 1 9 04年 版。
1 


第 章 清末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编写的 最新 中 学教科 书 中 m 历 史 》 商务印书馆 年 初版 该 分二?


《 ( 1 9 04 ) ,

5 

在 那时好评如潮 , 后 被屡 次 出 版并 改名 为 《 中 国 古代 史 》 , 1 93 3 年 曾波 列为 

打破朝代沿 革 根据 本 人编 写 的 历 史教科 书

学丛书 。
该书不 同 于传统 史籍 , , 日 

改 写为章 节体裁 ,
分 了 上古 、
中 古 、 近 古 三大阶段 ,
两篇四 章 1 70 节论述中 国 历

史 。 这种 按时 间 顺序叙述历 史演 变 的 章 节 体例 在近代 历 史 教科 书 中 用 丫 近百年 时



间 , 也 是 以 后 历 史 教科 书 编 写 的 范 例 。
除此之 外 , 此 教科 书 在编 排上还 配有详细

的 历代沿革图 、 历 史年表 、 插 图等 ,
这 不仅大 大丰富 了 历 史教科 书的 内 容 , 还有

助 丁

教 师 教学 时 对历 史人物 、 原 因等交 代得更 加清楚 。 自 编 中 学 历史教科书 中 



较 出 名 的还有刘 师培编写 的 《 中 国 历 史教科书 》 ( 北师 国 学 保存会 1 90 5 年出版 ) 



该 书着重论述 了 历 代政 治 体制 的 差异 各种族 民族统 分裂的具体史实 历朝历




、 、

代政治 制 度 的 变革始 末 、
社会 发展 中 的 阶级变迁 、 各 时段学术发展进退 的 大趋 势 

且 在 材料选择 上 呈现 出 多 样化 , 涉及到 了 社会 生活 的 多 个方面 ,


如商业 、 田 制 

工艺 、 宫莖 、
服装 、 饮食等等 

国 人 自 编 的 这 几 部 历 史 教科 书 成就 主要 体现 在 , 内 容 上 不 局 限 于帝王将相 的

历史 关注 生 活 的 多 方 面 形 式上 采用 最 新 的 编 写 方法 章节体 新 的装帧
一 一

, 


, ,

这 些 都 与 现代 教 科 书 较 为 接 近 了 。 总之 , 可 以 说此时 的 中 学 历 史 教科 书 是新 式 的

 ;

教科书 ,
是近代化的 教科书 

第二 节 清 末 学 制 改 革与 中 学 世 界 史教 科 书 的 编译

最盧 耍的 部 分就 是培 养新式人才 其 主要载体
“ ”

1 90 1
年开始 的清 末 新政 , ,

就是新 式学堂 等形式 的 新 型 教 育 。 而为 了 满足新型 教 育 的 发展 , 必不可 少的 就是



 ,

实 行 现 代化 发 展 的 教 育 体 系 。 所以在 1 902 年 、 1 9 04 年清政府相 继 颁布 了 两个适应




“ ”

新式教育 发展 的学制 ,
即 张百熙制定的 乇 寅 学制 ( 《 钦定学堂章程 》 ) 和张


“ ”

之洞制 定 的 癸卯学制 ( 《 奏定 学堂 章程 》 ) 

、 清 末 学制 改 革 中 的 历 史课 程

“ ”

中学堂第 至第 四 年均设 外 史学
“ ”

在 壬寅 学制 的 中 等教育 阶段 中 


门 课程 每周 安排 课时 大约 占 每周 课时 的 课程 内 容 为 第 年为外 国上


, 3 , 1 /6 。 :

世史 ,
第二年为外 国 中 世史 ,
第 三 年为 外 国 近 世 史 ,
第 四 年为外 国 史法沿革 之大


略 由 此可见在 中 等教育 中 历史 教学完全是世 界史 的 内 容 丝 毫不涉 及 中 国 史



。 

① 课程教材研究所 : 《 2 0 世 纪 中 国 中 小 学 课 程 标准 教 学 大 纲 汇 编 ·

历 史 卷》, 人 民 教育出 版 社2 0 01 年
版, 第

4 页 。

1 


陕 西 师 范大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 

“ ”

西化 特征非常 明 显 。 然而 壬 寅学制 并未真正实施 , 因 此对 该 历 史教学 内 容 




设 想 也并未付诸实践 


癸卯学制 中 ,
第 二段为 中 等 教 育 , 中 学堂 延长至 了 五年 , 而 历 史课程


也被 明 确 规 定 为 十二 门 学科科 之 五年 中 均 设历史课 历 史科所学 内 容 既包


目 , 。

括 了 中 国 史也包括 了 世 界史 。
其具体情况如 下 

“ ”

表 M 癸 卯 学制 中 的历史课

学 科  学 年 周 课 时  讲 授 内 容

 ^  ̄

第 年   中W史




第二年   中 国 史及亚 洲 各 国 史



历 史 第 三 年 2 中 国 本朝史及亚洲 各 国 史


 

第四年 2 东西洋各 国 史


  


第 五 年 2  同 前 学 年

资 料来源 : 课 程教材研 宄 所 : 《20 世纪 中 国 中 小 学课程标 准 教学大纲汇编 ?


历史卷》 

人 民教育 出 版社 200 年版 第 07 页

1 , 08 

其 中 亚洲各 国 史 、 东 西 洋 历 史 都属 于 世界史教学 的 范 围 , 在 整个历 史 教学 中



所 占 的 比 重 明 显 高 于 中 国 史教 学 

中 学堂历史学科的 教法也有 明 确 , 世界史具体为 :


先讲亚 洲各 国 史 ,
详细讲


日 本 、 朝鲜等各 国 ,
在 时 间 上对于 五十年 以 内 的 事情要 更加 详细 讲 , 突 出 西 方侵


略东 方各 国 的 情形 。 然 后 再讲 欧洲 、 美洲史 , 注 意 详细 讲大 国 的 历 史 , 在时间上



也是 详细讲五十年 以 内 的事情 。 还 明 确 了 教授 历 史 的 最 终 目 的 是要 振发 国 民之


士 与 ① 
 , ,

l 、 e
v l

 ?

同时 ,
需要注 意 的 是 1 909 年清政府对 学 制 进行 了 稍 微 的 调 整 ,
将 中 学堂进行


了 文实分科 而历 史课被 分在 了 文 科 类 从此 历史 科就被 作为 了 文科 的 主要


, , ,

课程 呈现 了 

历 史课程在 近代 中 国 中 学 教育 课程体 系 中 的 设置和 地位 的 加 强 , 使 得 与 之相




应 的 历 史教科 书 编 撰提上 了 日 程 

二 、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编 译

1 、 官 办 教科 书 的 编 译


清政府 公布新 学制 后 , 开始注 重教科 书 的编 译 。 为 了 迅速解 决 教科 书 短 缺 问

题 ,
清政府 先 后 设立 了 京 师 大 学 堂编 译 书 局 和 学 部 图 书 编 译局 两 大 中 央编 书 机 构 

这 也 是 当 时 官 方层 面 的编 译 教科 书 的 机构 

① 课程教材研 究 所 :
《 20 世纪 中 国 中 小 学课程标准 教 学 大 纲汇编 ·
历 史卷 》 ,
人民 教育 出 版社 2 00 1 年版 

第 7 页 。

1 


第 章 清 末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京师大学堂编译书 局 分为编书机构和 译 书机构两大 处 ,


编书 以 中 学教科 1




主 。 按照 中 学科 目 分类编写 教材 ,
科 目 分为 了 七类 ,
历 史课本为第 二类 。 对历 史

拟 以编年为主 拟就 先

课本编 写 的 要求是 , ,
删除繁琐 ,
务村 纲要 


哲史论文集精为择取 , 或逐条 系 附 ,
或另 卷编列 '实 际 上 编 写 的 历 史 教 科 书 并


没有新的 突破 ,
内 容侧 重 中 国 传 统经 学 、 忠孝纲常 、 礼教宣y f ,
并没有体现新式


教科书 的特 点 加 之于 , 1 9 04 年 就停 办 了 存 在 的 两 年时 间 并没 有 什 么 作 为 从 , 。 丨 903

暂定 各学堂应用 中 可 以看 出 也并没 有编 书 处编 写

年京 师大学 堂 颁布 的 书 目 ,

的 教科书 

京师 大 学 堂 的 译 书 机构 以 翻译 西 方 书 籍 为 主 ,
所译 的 教 科 书 门 类 分为 舆地 

几何 、 代数 、 三角 、 化学 、 理财 、 植物状 、 动物状等 ,
但是所译教科书 以 蒙学 

小学 教科 书 为 主 , 中学 教科书 非常之少 ,
中 学世 界历 史 教科 书 并未 见到 , 且当时


翻译 教科书 的 多 是 民 间 机构所 发行 的 

为适应 教科 书 发展 的 需求 , 1 90 6 年 6 月 学 部特别 成立编 译 图 书 局 ,


以专门负

贵编 赛和 审 定 教科书 。 学 部所 编 订 的 教科 书 以 初 高等 小 学为 主 ,
中 学和 初级师范

教科书则在其后 。 1 9 1 0 年学部公布 了 编辑 的 书 目 , 其 中 有徐 潞编 的 《 中 学历 史教


材》 ,
但学 部在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 的 编 订 方面基本没有 什么 建树 。
在中学世界史


教科 书 方面均 以 是 民 间 翻译 ,
官方审 定 为主 

2 、 民 间 教科 书 的编译

在清末 ,
教科书 的编译机构除官 方所办 的 以 外 , 还有大量的 民营团体 ,
而正

是这 些 民 营 团 体促进 了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书 的 兴 盛 。 影响较大 的 民营 团 体有 作新社 



广智 书局 、 东文学社 、
普通学 书 社 、 镜今书局等等 ,
其中 出 ns 中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最多 、 质 量最佳 的 当 属 商 务印 书馆和 文 明 书局 。 此时 出 版的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 大


部 分 是从 日 本翻 译 而来 方 面是 甲 午 中 日 战争后 本成了 中 国 强 的效 仿榜样

, 日 自 


方面 是 □ 本政府十 分重视教 育 ,
大童聘请西 人 , 重 视教 育 ,
翻译西史 , 这样


就形成 了 门 类科 目 比较 齐全 的 教科书 。 翻译 日 本 己 有 的 西洋 史教科 书 以缓解 国 内

教科 书短缺之 急也是 条捷径 因 而 清 末 的 中 学世 界 史教 科书 大 部分取 自 曰 




。 ,

也就 不难 理解 了 清末 出 版 的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数量较 多 不能逐 介绍 并且




。 , ,

还有 只 知 书 名 而 未能搜 寻其书 的情况 ,


因此 , 以 下 简 单 介绍 可 以找 寻且 比较有 影

响 力 的 中 学世 界教科书 

《 万 国 历史 》 ,
作 新社译 书局编译 ,
1 902 年 6 月 初版 。 此书属 于章 节体世界

通史 ,

共分古代史 、 中 世史 、 近世史三卷 , 叙 述 了 十 九世 纪前世界各 国 历 史 



古代史包括 :
古代东洋诸国 、
希腊史 、 罗 马史 ; 中 世史包括 : 西罗 马 瓦 解 之状 况 

① 朱 有■ : 《 中 国近代学制 史料 ·

第 辑
上册》 , 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7 年 版, 第
8 6 2页 。

1 


陕西 !

帀 范 大学 硕士 学位论 文


阿拉 伯 及 法兰 克 之勃 兴 、 欧罗 巴诸国之创始 ; 近世 史 包括 : 新学 等 发 明 及学 艺 隆


盛时代 、 宗教改革时代 、 诸 大 国 之勃 兴 及其 强 国 、 法兰西革命 。 此书记事简扼 

注 重各时 代 民 智 程度 、 地理物产 、 工商业 、 道德风俗 、 宗 教美术 、 政治 变迁及伟




人业绩考 察 ,
旨 在 明 历 史进 化轨迹 。
并揭露近代西 方列强 在 东方 的侵略扩张 ,


扬 日 本变法 自 强 ,
对其时中 国 国 势 日 蹙 深表担 忧 。 此 书 是 根据 日 本 当 时 各种 最新


的 历史 著 作编 写 而来 , 中 国 翻 译得通俗 易懂 以 用 作历 史教科书 ,
专为 中 国 教科


气 而且此书还 是经过官方 审 定

书 之用 , 故译笔 以 明 白 易 晓为主 ,
不 以修饰为工 

的 教科 书 , 后多次出 版 , 在 学堂 中 得到 广泛使用 

《 万 国 史纲 》 , 原著者是 日 本 人元 良 勇 次 郎和 家永丰 吉 二人 ,
由 邵希雍翻译 

商务印书馆 1 903 年 6 月 初版 。 此 书 分上 古史 、 中古史 、 近 世史三 编 ,


共七章 。 

古 史包括 :
古代东洋 、 希腊 、 罗 马 ; 中 古史包括 : 黑暗时代 、 复兴时代 ; 近世 史


包括 :
宗 教改革时代 、 政治 改革时代 ,
到美 国 南北战争止 。 此书 对于世 界政治 变


迁 、 文 化 演进 、 宗教 改革 、 资 产 阶 级 革命 均 有 记 述 ,
但是尤其关注 文 明 史 的 内 容 


本书根据事 实而叙 万 国 文 明 之变迁 ,
所 以 明 历史之 由 来 , 尤致 意 于现今大势 所


趋者也 凡 事 实必 观察其 原 因 结 果 所 以 著者认为称该 书为 万 国 文 明 史 纲 》


。 , 《


也 不为过 万 国 史纲 》 开始 就 因 定 位为 历 史 教科 书 而 编 纂 因 此全 书 的 篇 幅


。 《 ,

不 繁琐 , 适合教 学所用 ,
翻 译 出 版后 也 得 到 了 官 方 的 审 定 ,
并在 学堂 中 得到广泛

使用 

《 西 洋历 史 》 , 该书实则译 自 日 人本 多浅 治 郎所著 的 《 西 洋历 史教科 书 》 



由 商务 印 书馆编译所编辑 , 1 905 年 7 月 初版 。 《 西洋历史》 也将历 史分为古代史 



近代 史三个 时 期 共两 册 六编 分别 为古代 史 代史 


中 代史 第 二编 中

、 , 。 、 、 ;


_

 三 至 五 编 为近代 史 ,
分 别 为 近代史第

期 ,
宗 教 改革 时代 、 近代史第 二 期 ,
武王

断政时代 、 近代史第三期 ,
革命时 代 ; 第 六编 为 最近 史 ,
普法战 争止 。 该书在 国


“ ”

内 也得到 广泛传播 , 还被称 为 此 教科书 中 最新最善之本 , 后 1 909 年中 国 百城




书 舍重新 出 版翻 译该 书 ,
定名为 《 高等 西 洋 史教科书 》 ,
到 1 9 1 5 年改订 四版 。 

外 1 9 1 2 年上海群益 出 版社也有 出 版 

在学部成立不久后 ,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中 己 经不 再仅 仅 局 限于 单纯 的 翻 译 了 

还有 定的 编 教科 书 具 有 代表 性 的 有 东 西洋 历 史教科书 》 吴葆诚编

自 。 : 《 ( 

文 明 书局 ) 、 《 普通 西 洋 历 史 教科 书 》 ( 秦瑞 阶编 , 文明书局 ) 、 《 最新中等西

洋 历 史教科书 》 ( 祝震编 , 南洋官 书 局 ) 、 《 西洋历史》 ( 涂澍霖编 ,


抚州府 印

书局 ) 、 《 西 洋历 史 教科 书 》 ( 傅运森编 ,
商务 印书馆 ) 、 《 中 等历 史 教科书 东

年 凡例

① 作 新社译 : 《 万 国 历 史》 , 作新社 , 1 902 6 月 版 , 




② 邵希雍译 : 《 万 国 史纲》 ,
商务印 书馆 1 9 03 年 6 月 ,
凡例 。

1 


第 章 清末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书


西洋之部》 ( 赵懿年 ,
科学会编 译部 ) 等等 ,
其中

些 教科书 还 一

直使用 到 了 民

国初年 。 这些 民间 自 编 的 教科 书 不仅 在 数量 上远 超 官 方编 的 教 科书 ,
更重要的是

在质 量层面 也 已 经远远高于 官方编 的 教科书 了 。 教科书如果得到 了 官方的审定加



以使用 , 在 社会上得 到 的 认 可度 也 就 会 更 加 高 ,
媒体也会 多加 宣传 

表 1

2 清 末 出 版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书 名 原 著 者 译 者
902 年 6




版时间
 

出 版方
|  备 注
《 万 国 历 史 》  作 新 社 译  作 新 社 1 903 年 5 月 第 5 


月 初版
 

( 日 ) 元 良 1 9 04 年 2 版 , 1 9 06 

《 万 国 史 纲 》 邵 希 雍 译


日 家永 ( ) 月 初 版 书 馆 其麵名 :
中学 堂教科



书万 国 史纲


《 中 等西洋 史教 (
日 ) 小 川 丨 9〇4 年 5

沙 曾如译  +


應 


 月 2
 2

科 书 银 次 郎 编
》 月 初 版 局
桑原 顧錄 文明 书
u中等
寺水东洋 史
汗 文
( 日 ) 、 謝 年 9
而 年 vuo ^
r  H月 2 


 骘 藏 著 著 月 初 版 局
《 》 i



1 906 年 9 月 2 


《 东 西 洋 历 史 教 吴 傑 诚 编 1 90 5 年 1 文明 书


科 书  译  月 擁 局
》 

1 90 6 年 2 

? #  ^ M %
科 书 酣 史

- 

西 洋 历 史 》
F P t5 1 05 P

《 

g_
另 舍 群

 、


益书社出版


《 最 新 中 等 美 国 南 洋 官 书 1 9 05 年 9 南 洋 官


历 史教科 书 》

局 译 订 月 书 局 

《 最 新 中 等 法 国 南 洋 官 书 1 9 05 年 1 0 南 洋 官


历 史教科 书 》

局 译 订 月 书 局 

《 最 新 中 等 英 国 南 洋 官 书 1 9 05 年 1 0 南 洋 官


历 史 教科 书 》 
局 译 订 月 书 局  ̄  ̄  ̄


《 最 新 中 等 西 洋 zz


历 史 教科 书  祝震编 赛 》



擁揣 月
U4 册 )



《 普 通 西 洋 历 史 秦 瑞 玢 译 1 9 07 年 丨 丨 文 明 书


教科书 》  g 
月 局 

《 西 洋 历 史 》
纂 版 印 书局


 ̄ " " "

《 中 学西洋 历史 ( 日 )
坪井 吴渊 民 ,  1 90 8 年 9 广智书


教 科 书 》 九 马 三 著 仲 遥 译 述 月  局  ̄  ̄


 

《 西 洋 历 史 教 科 傅 运 森 编 1 909 年 3 商 务 印 ^   n,  .

书    叫


i i , p
1 9 1 1
月 3


》 | |
纂 |
月 初版 I
书馆 I 

1 


陕西 师范大 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  ̄

  版
4月

 ( y ) 桑 原 入 +
1 909 年 4 商 务 印 ,二 


洋史要》 金 为 译述

龍 著
I I |

月 初版 书馆

《 中 等 历 删  雜 ■ _ 年 9 科转





书 东西 洋 之部 》

 辑 月 初版 丨
编译部 | 
资料 :
來源 : 王有朋 : 《 中 国 近代 中 小 学 教 科 书 总 S 》 , 上海辞 书 出 版 社 20 1 0 年版 

总 体来说 ,
清末 时 期 中 学历 史课程 不再仅仅 局 限 于传 统 的 本 国 历 史 ,
历 史教


授 范 围 扩大到 了 世界历史 使 世 界 史在 历 史课程 中 也 具有 重要 地 位 这 时期中


, 。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仍 然 还 处在 简 单 地翻 译 外 国 成 果 的 情 况 ,
但 是这 些翻 译 的 成 果 形

成 了 世界 史知 识 的 大体框架 ,
为国人 自 编世界史教科 书 奠 定 了 基础 ,
同 时也 向 

人普及 了 世界 史 的观 念 ,
推动 了 历史教 育 的近代化 

1 


第二章 民国 初年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书

第二章 民 国 初 年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辛 亥革 命推翻 了 中 国 两千 多 年 的封 建帝 制 , 1 9 1 2 中 华 民 国 成立 。 政治上 的 巨

大变革 引 起 了 教 育 界共振 ,
新政府舂手对学 制和 学校课程进行 了 改革 。 于 1 9 1 2 

1 月 1 9 日 颁布了 《 普通 教 育 暂 行 办法 》 1 4 条 ,
其 中 对教科书 的 规定有 , 不符合新

生共和 国 宗 旨 的 、
清末学 部颁行 的教科 书全部禁用 ; 民 间 各学 堂选用 的 教科书 凡

是尊 崇满清朝廷 、 仍有 旧 的课程 ,
都均要 由 各 个书 局修改 : 即 使各个 学校中 的教

员 发现有 不 符 合共和 国 宗 旨 的地方均 可删 改 ,


并上报改正 。 山 此 中 学历史教科书 

也包括世 界 史教科 书 在 内 容 、 体例等方面有别 于清末 ,


发生 了 重 大变化 

第 节 民初 历 史 课程标准


1 9 1 2 年至 1 9 1 3 年 ,
新 的 各级 各类学校令 、 规程 、 细 则等陆续颁布 ,
形成 了 


“ ” “

初的第 个 学制 系 统 即 壬 子癸丑 学制 这个 学制 直沿用 到 年 




一 一

, , 1 92 2 。

师范教育 和 实业教 育

子癸丑学制 将教 育 大致分为三类 ,
为普通教 育 、 ,
其 中 

普通 教 育 的 中 学 校 中 开 设 有 历 史课程 

在 1 9 1 2 年 I
月 1 9 日 教育 部颁发 的 《 普通教 育 暂 行 办法通 令 》 和 《 普通教 育

暂 行 课程标准 》 中 ,
前者规定 各 学堂 改称为 学校 , 中学校四年 毕业 , 且 中 学校属


“ ”

于普通教育 范畴 文 实 不 分科 后者首次用 了 课程标 准 词 该名称 直沿





, 。 ,

用 了 大约 40 年 ,
并且明 确 了 以 课程标 准 作 为 教 育 的指导性文件 。 后者还规定 了 小

学 、
中 学和 师范学校 的学 习 科 目 和课程表 , 以 及 各 学年 每周 各 科 教授 时 数 , 同 

还 附有 各学 段 的 历 史课程 表 简 要地 罗 列 课程内 容 中 学历 史 课程 设置 既有 本



了 。

国 史 又有世 界 史 规定第 年学本国 史 第 二年 学本国 史和 东 洋史 第三年学西




, , ,

洋史 , 第 四 年补 习 世界近世史 

1 9 1 2 年 1 2 月 正式颁布 了 《 中 学校令施 行 规则 》 ,
其 中 规定 了历 史学科 的 课程


目 标 、 课程 内 容和 每周 授课时 数 。 具体如 下 

表 2 -

1 《 中 学校 令施 行规 则 》 历 史 课程


 ̄ 

课程 目 标 课 程 内 容 1W1
历 史 要 B 在 使 知 历 史 上 本 国 历 史 授 以 历 代 政 治 文 化

中 学校 重要事迹 明 于 民族之进化 递演之现象 与 其 重要 事迹 夕 国 历
, 
 、 ,

( 4 年 ) 社 会 之 变 迁 邦 国 之 胜 衰 尤 史 授 以 世 界 大 势 之 变 迁 著 名 各 国  2
、 , ,

宜注 意 于政体之 沿革 与 民 国 之兴亡 人文之发达 及与 本 国 有 


 ,
, ,



建立之木 吴系 之事迹 。



 

① 朱有■ 中 国 近代学 制 史料 ·
第三辑 上册》 华东师 范大学 出版社 990 年版 第 2 3— 。
— 6

: 《 , 1 , 1 ;

1 


陕西 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资 枓來源 :
课程教材 研 究 所 : 《 2 0 k I 纪屮 国 中 小 学课程标 准 教 学大 纲汇编 ?
历 史 卷》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社 2 00 1 年版 ,
第 1 1
页 

之后 1 9 1 3 年 3 月 1 9 日 正式颁布 的 《 中 学校课程标准 》 对历 史学 科每学 年具



体教学 内 容进行 了 完善 

表 2

2 《 中 学 校课程标 准 》 历 史课 程

学 年  第 二 学 年 第 三 学 年  第 四 学 年

 第

 ̄  

学 科

学年

嚣 教学 内 容
讀 教学 内 容
譴 教学 内 容
S 教学 内 容

东亚各国


历 史  上 古 2 、 中 古 2 、
^ 2  史 2  丙 洋 史


占  近世 现代

| 酣 羊 

资 料来源 :
课程 教材 研 宄 所 : 《 20 世纪 中 国 中 小 学 课程标准教学 大纲 汇 编 ?
历 史卷》 

人 民教育 出 版社 200 〗
年版 , 第 ] 2 页 

由 上可见 ,
该课程标准要求 非常 简 单 ,
只 是规定 了 课程和 课 时 ,
没有规 定更

加 具 体 的教学 时 间 分配 , 也没有具体 的 教材 、 教具 、 教 学方法 的 选择 运用 要 求 



但是这 也能够 看 出 , 民初 的 中 学历 史 大 致被 分成 了 本 国 史 、 东 洋 史和 西 洋史 三个

板块 相 应地 教科 书 也 在遵循这 思路编 写 着

, 

第二节 民初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编 写

民 国 初 年 在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编 纂 上 最 闪 耀 的 两 颗 星 当 属 中 华 书 局 和 商 务 印

书馆 。
中 华书 局 的创 办者 陆 费逵认为武 昌 起义 后革命定 能成功 ,
教 育 尤 其是 教科

书 必 定 有 改动 才能适 应新政治 , 于是 筹划 编 写 新 的 教科 书 ,
因 此 中 华 书 局 率 先推


“ ”

出 了 自 编的 中 华教科书 ,
中 学世 界 史 教 科 书有 张 相 编 译 的 《 中华 中 学历 史教

科书 西 洋之部 》 ,
潘武编 的 《 中 华 中 学 历史教科书 东 亚之 部 》 。 而商务 印书 馆却

对 当 时 的 形势 持观望态度 , 所 以 在 民 国 成 立初 期 来 不 及 大 规 模 重 新 编 写 教科 书 

大多 以 清 末 的 教科 书 为 蓝 本 加 以 修 订为 主 ,
修 订 的 中 学世 界史教科有 ,
傅岳棻编

纂 、 庄俞校订 的 《 西 洋 历 史 教科 书 》 ,
孙毓修编纂 的 《 ( 订正 ) 世界读本 ( 1



册 ) 》 , ( 日 ) 桑原 骘藏著 、 金为译的 《 中 学 堂 教科 书 东 洋 史要 》 。
随后商务印


“ ”

书 馆推 出 了 自 编的 共和 国 教科 书 ,
中 学世 界 史 教 科 书 有 傅运 森 编 纂 的 《 共和

国 教科书 西 洋史 ( 上 、 下卷 ) 》 和 《 共和 国 教科书 东 亚各 国 史 》 。 中 华 书 局 紧跟


“ ”

商 务 印 书馆的 共和 国 教科书 , 又推 出 了 新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书 ,
有 张相 编 

姚汉章 阅 的 《 新制 西 洋史教本 ( 上 、 下卷 ) 》 , 李秉钧编 , 范源廉 、 姚汉章 阅 的



《 新制 东亚史 教本 》 , 这两 本教科 书在 编写上 就更加 成熟 了 。


民 国 初年 中 华书 局

1 


第二 章 民 M 初年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 ”

中 华教科 r 和

和 商 务 印 书馆 分 别推 出 的 i 共和国 科书 系 列 教科 书是中 丨
: k


学者 己编 纂 的 两套教科书 每 类均有 基本符 合现代教育 的知 识体系 为中 学




自 , ,

世界 史 教科 书 的 发展产 生 了 深远 的 影响 

此外 还有从 清 末 改编而 来重新 出 版 的 中 学 世 界史 教科 书 ,


苻群益书 社出 版


( 日 ) 本 多 浅治 郎著 、 兴文社译的 《 西 洋历 史 教科书 》 , 上海科学 会编 译部出 版


的 赵懿年编辑的 《 中 等 历 史教科书 东 西 洋之部 》 

值得 提 的 是 上海 徐汇 公 学 编 盛恺 胡诚临著 的 世 界历 史课本 册

自 , 、 《 ( 5 ) 》 

该课本的蓝本是法国 比利 时两 国 通行 的 中 学历 史课本 它 是我 国 最早 的 


、 。 、

较为完整 的 篇幅最长 的 中 学世 界历 史课本 全书共五册 第 册为上 古 史 




、 。 , ,

括 古 代埃及 、 亚述 、
腓尼基 、 希腊 、 罗 马 和远东各国 史等 : 第二册是中 古史 ,



间从公元 395 年至 1 45 3 年 , 主 要叙述法兰 西 、 德意志 、 英 吉 利 的 形 成和 发展 ,


及阿 拉伯 帝 国 的 兴起 欧洲 教权 王权之争 十字 军 东 征和 东 罗 马 帝 国 的 灭亡

、 J 、 

第三册近世 史 ,
自 1 45 3 年 M 1 8 1 4 年 ,
包含新航路 的 幵辟 、 欧洲文 艺复兴 、
宗教


改革 、 1 7 世纪的 辞章 著述及 美 术技 艺 、
英国 资产阶级 革命 、 美 国 独立战争 、 法国

的 火革命等 内 容 ; 第四 、 第 五 册是 今世 史 ( 上 )
今世 史 ( 下 ) ,
时 间分別 为 1 8 1 

年至 1 84 8 年和 1 848 年至 丨 9 1 2 年著书时为止 。 该书法 国 史的 比重明 显过 多 ,


且使


用 范 围仅 限于本校 ,
最多 也 只 扩大到教 会系统 内 部征订 ,
可谓是 当 时徐 公学 


“ ”

部 历 史科方面 的 校本教材



由 前 文提及 , 民国 时期新课程标 准要求历 史 教学要 使学生 了 解重要历 史 史 实 



包括 民族 、 社会 、 邦国 的演变情况 ,
尤其 注重政 体 的 变 革 ,
而世 界 史教学要 围 绕


世 界 发 展 形势 、 各国 的 兴亡 、 人 文情况 、 与本 国 冇关系 的事迹等 内 容进 总体

看来 ,
民 初 的 教 科 书甚 本 上按 照 了 新 课程 标准 和 共和 国 的精 神 来编 写 

这 首 先体 现 在 对历 史及 世 界 史 的 理解 上 。
许 多编 者们开 门 见 山 地在 教科书 的


前 言 部 分 就提 出 了 历史 以及 世 界史应该 包 括 的 内 容


编 者们 认为历 史是 ,
历史


” “

者 ,
所 以 叙述人 群 国 家 世 界渐 化致 治之 陈迹 也 % 个 人 不 能 不 与 社 会 及 国 家 有


关系 ,
而 欲发 展 其社会及 国 家 , 应举 自 古 迄 今 活 动 之 成绩而 研 宄 之者 ,
是 曰 历史


学 而 西 洋 史者 , 则 以 论 究记述 西 方 文 明 之 由 来 为主者 也 。 西 方文 明 云者 



即 西 方 诸 国 民所 创造之 国 家及 其 文 化之进 步 发 达 及 其 国 际 的 关 系 之 发 展 是 也

东亚各 国 史者 ,
对于 西洋各 国 史而言 ,
专载亚细 亚洲 各 国 与 附属 亚细亚洲各 岛


” f

民族之盛 衰与 夫政治之沿革 为世界之 部分


, 。

商务印书馆

① 傅岳棻 西洋历 史教科 书 年 叙例


” 。

: 《 》 , 1 9 1 2 1 2 月 版 , ②

华 中 学 历 史 教科书 西 洋之 部 》 9

张 相: 《 中 , 中
华书局1 9 1 5 年 月 版 , “
言 

 ③同 

 ④潘 武 : 《 中 华 中 学 历史 教 科 书东 亚 之 部 》
, 中华书 局 1 9 1 3 年 1 0 月 版
, 第
1 。

1 


陕西 师 范 大学 硕 士 学位论文

其次 明确提 出 了 依据课程标准编 写 , 还 明 确提 出 了 编写 教科书 供 中 学校第 三




学年或第 四学 年所用 。
本 书遵照 教 育 部新颁课程标准编辑 ,
供 中 学校 第三学年


% 西 洋 史 上 古
” “

及 师 范学 校第 二 学年 之用 中 古两期合为 卷 与东亚各国史


、 ,

各 占 中 学 校第 三 学 年 历 史 诔程 之 半 
西 洋史近古 近世两 期 合 为 卷

、 

” “

专 供第 四 学 年 之 用 气 本 书 遵 照 教 育 部 所新 章 编 辑 供 中 学 校教授 只 用 约 


” ? “
小 时可 以 授事 。 在编 写 方针 、 选材上 悉依 部 定 之 外 国 历 史要 旨 



” ?


有 切 史材之选集务 期 与 前 列 要 旨 相 符 凡琐 肩 之事 实无关 时 局 者 概不所 取

, 。

民国 初年 中 学世 界 史教 科书编 写 无 论 是 从 数量还 是质 量上较清末 的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编 写 都 有 了 很 大进步 ,
但是其 中 也存在抄袭 、 内 容繁琐等 问 题 , 这也有


待 以后改进 

表 3 民初 2 年 出 版 的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2 -

( 1 9 1 1 92 1 )

书 名 编 著 者
 |
出 版时间

出 版方
|  备 注
西 史教 科
^  浅兴 治 H版
《 1 1 0
著 郎 群益书社 1 902 年 7 月 初版


文 社 译
书》 @2

中 华 中 学 历 史 9 4 年 2 月 4 版 5 年 


^
《 9 1 1 , 1 1 9

教 科 书 西 洋 之张 相 编 译
B fm
中华书局 9 版 920 年 6 月 7 

 H J
, 1 1

部》 
教育部 审 定 


西洋历 史教科
《 傅 岳 棻 编 纂 9 2 年 2商 务 印 书 9 9 年 3 月 初 版

 1 1 1 1 0

书》 庄 俞 校 订  月 5 版  馆 9
年 月 3 版 1 1 1 ]


订正
《 (世 界 3 年 4 月 商务 印书 )9 4 年 5 月 订 正 4 版

 1 9 1 1 1

读本 3 册 》 ( 订 正 初 版  馆 其 他 题 名
1 

世 界读本
) :



中 等历 史 教科
《 3 年 4 月 上海科帛 
 1 9 1

赵懿 年
奶 牛珊賴 稍 列 切服
书东西洋之部   3 版 会 编 译 部






《 中 学堂 教科 书
骘藏者

金

年 月
商务 印书


年 初版


东 洋史要   馆

, 1 9 1 3 4 1 9 09 4 月
〉〉

卷上 : 1 9 1 3 年 1 0 月 2 版 , 1 92 

卄 初 H 缺 制 丑

n n  tp 

年 月 7 版 922 年 5 月
3 

9 1 , 1 1

H初

,, i 7
9 7

¥ 商务 印书 版 92 6 年 5 月 22 版

 1

月 如

洋 植
傅 云迹
森驢

下 编纂 曰

i 产
mj 馆 卷下 922 年 4 月 7 版 9 24

: 丨 丨 , 丨


 年 月 9 版

 1 1 1


教育 部 审 定 

年 5 月 版  92 7 年  月


5 1 1

共糊 教科 书 年 月

《 丨 9 丨 3 商务 印 书 8
傾 ■宴

紐細 奶 初 & ^

 教 育 部 审 定
麻 并帕

 1 9 1 年 0 9 9 年 9 月
3 1 1 1
   丨 4 


教科 潘武J 中种局

月 初版 教育 部审 定

“ ”

① 潘武 : 《 中 华中 学 历 史教科 书 东亚之部 》 ,
中华书 局 1 9 1 3 年 1 0 月 版 ,
编辑大意 

② 傅 运森 共 和 国 教科 书 西 洋 史

上卷 商务 印 书馆 月 版 辑大意”
“ 编

: 《 ( ) 》 , 1 92 1 年 3 , ③

编 。

张 相: 《 新 制西 洋 史 教本( 上 卷) 》 , 中
华书局1 9 1 6 年 8 月 版 , “
辑 大意 ” ④

傅 运森:
编 。

《 共 和国 教 科书西 洋 史 ( 上 卷) 》 , 商
务印 书 馆1 9 21 年 3 月 版 , “
辑大意”
20


第二章 民 围 初 年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普通学 4 室   S I

《 增 订 普通
( ) 编 周 鹏 A 9 年 商务印书 1 1 3 丨 丨

= 丨





新历史 》

^
森 臟 ?

上卷 : 1 9 1 6 年 8 月 3 版 , 1 92 

年 月 版 1 1 5 , 1 924 年 1 2 月 增


《新制 西洋 史教 张相编 姚 9 4 年 8 9 订 本 2 版

 , 丨 丨 、 5

本 上 下 卷 》 汉 章 阅 刀 版  下 卷 版

( 、 92 年 ) : 1 丨 7 月 丨 7 , 丨 926

年 1 月 增订 2 5 



教育 部审定 


李 秉钓编 ,  1 9 1 9 年  月6 版 1 , 1 9 2 3 年 I 

本 》
范源廉 、 姚 m版 月 初
中 华书局 



汉章阅 
教育 部审定 

世 界历 史课 本 盛悄 明 诚 上海徐汇 该 书 内 容 包站 中 古 史 今世


《 ,

5^ 、 

( 5 册 ) 》 临 著
 ^ 公 学末 附 :
人物 、 地名 表

资 料來源 : T

有朋 : 《 中 国 近代 中 小学 教科 丨

总 n 》 , 上海辞书 出 版 tt 20 1 0 年版 

第 三节 民初 中 学世界 史教科书 的特点



、 章节体 例 的 形成

清末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山 于 大 多 从 日 本翻译而来 , 因 此从 清末 开 始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就 呈现 出 了 按分 期编 写 的趋 势 ,
而为 了 适应分期 编写 ,
教科 书 的编 ( 篇 ) 

章 、
节体例 在清末 就 已经初具模型 了 。 由 于 民初 的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大多 从清末

翻译 日 本 的 世界 史 教科 书 改编 而 来 ,
因 此 民 初 中 学 世 界史 教科 书 的编 C
篇 ) 、
章 

节体例 已经基本形成 了 , 且较清 末时期编 写 思路更加清晰 了 。 如傅运森在 清末编



纂的 《 西洋历史教科书 》 ( 商务印书馆 , 1 909 年 3 月 )


与他在 民初编 赛的 《 共和

国 教科书 西 洋史 ( 上 、
下卷 ) 》 (
商 务印书馆 , 1 9 1 3 年 7 月 、 丨 丨
月 ) 的 目 录 比较


来看 , 就可 以看出 它在体例结构上的 形成 

表 2 -

4 《 西 洋历 史教科书 》 与 《 共和 I S 教科 书 西 洋史 ( 上 、
下卷 ) 》 目 录比较


《 西 洋 历 史教科书 》 《 共和 国 教科书 西洋 史 ( 上 、
下卷 ) 


卷 西 史概 要 西 洋 史 卷 上


? 卜 古 #

第 章 东方诸 国 兴 亡时 代


第 节 埃及 腓尼 基希 伯 来沿 革 第 二节 巴 比 伦 亚 述之 兴 亡


第三节 波斯之兴


第二章 希腊兴 亡时代


第 节 希 腊 之 国 情 第 二 节 波斯战役


第三节 雅典 斯 巴达底 比斯 争 霸 第 四节 马基顿之兴




第 五节 希腊 之 文化



第二章 罗 马 兴 亡时代 

2 


陕西 师 范 大 学硕士 学位论 文

ll  第 节 罗 马 之 兴 第 二 节 布匿之战


if
e I

第三节 罗 马 服属地中 海诸 国节 第四 罗 马 共和政 治 之末 




第 五节 三 雄 执 政 第 六 节 罗 马 帝政之世


1 
第七节 罗 马之文化 

通例


广义 第 二 篇 中 古史


与 地 理 之 关 系 第 章 欧洲 扰乱 时代


人 种 之 关 系 第 节 □ 耳 曼 之迁徙 第=节 东罗 马帝国





第 三节 萨 拉 森 之 典 第 四 节 基督教之分裂 

 第五节 夏理 曼 帝 国 之 兴 亡 第六节 诺曼之建 国

卷二 _ h 古 5&  第二 章 教权扩 张 时 代

东 i各 国 记
’ 、 

英 法 之 进 步 第 四 节
狐 第
三节 西 欧 之制 度及 社会 状 态


第 节 西
美 索 不 达 米 亚 概 耍# 5 ! L ^


国 家主 义 发生时 代


腓 尼 西 亚
第三章

第 节 #权 t 衰 微附 废 m m ±x t ^





巴 比 伦及 亚 西 里亚
( ) .

第 二节 士耳其之兴 附俄罗 斯独立 ( ) 第 四 节 文艺 复兴




第 五节 新航路新 大陆 之 发 见

罗 马记


西洋 史卷 下

卷 = 近古 史
 中 古 电 第三篇

帛 暗 时 彳戈 
宗 教 改革 时代 
 第 章

' '

民 族 转 徙
m i 志 n t i M m f

i?

东罗 马帝国 t f i


亚 剌 伯 勃 典 ^5 —




法* 克 国 m # ^4 a  H U 

i? z:

第 节 法 西宗教
三 兰 之 乱 第 四 节 三十年战争


第 五节 英吉利 革命 

第三 章 法 国 之强盛


第 节 路 易 十 四 之 侵 略 第 节 西班牙王 嗣 之争


法 兰 丙 第 四 章 俄 罗 斯之 兴


耳 曼 第 节 俄 罗 斯 称 帝 第 二 节 彼 得 变 法 

意 大 利 第
三节 北欧战争 

欧 洲 北 B
第五章 5i 普鲁 士之兴 

: 第
 士
节 普 鲁 称 王 第 二 节 奥 地 利 王 嗣 之 争 


第 三 节 七 年 战 争 第 四 节 俄 普 奥 分 波 兰 

欧 洲 东 南 部 六
第 章 美利 坚之独立 

欧 洲 东 北 部 第 节 独 立 之 原 因 第 二 节 战 争 及 媾 和



、 第 七 章 法国革命


第 节 革 命 之 原 因 第 二 节 国 内 之纷扰


蒙 古 四 征 第 三 节 恐 怖 时 代 第 四 节 督政时代


土 耳 其 建 国 第 八 章 拿破仑之 兴亡


英法 百年战争 第 节 拿 破 仑 执 政 第 二 节 拿破 仑之 内 治


蔷薇 战争  夕 卜 I

第九 章 近古之文化


第 节 科 学 第 二 节 哲 学及文学


新航 路及 新 地理发
第四篇 近 敗史


第 章 神圣 同盟

 

22


第二章 民国 初年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卷四 近 古 史 第 节 同 盟 之 意 义 及 其 组 成 第 二 节 保守政策之实行


绪 论 第 二 章 美洲 殖 民地及 希 腊之独立


中 世 近 世 国 家 思 想 第 节 美洲 殖 民 地之状态 及 其独立 第二节 希 腊之# 立


之 比 较 第 三 章 七 月 革 命及其 影响

宗 教 改 革 时 代 第

节 七 月 革 命 第 二 节 比利时之独立

第三节 波 兰 德意 志 意 大利 之 乱


. . 第四章 英德之 国情并 东方问题

e 小
第 节 英 之 和 平 改 革 第 节 德 意 忐之 情状



英 吉 利 都 f# 尔 朝 之  第 三 节 东方 问题


专 政 第 五 章 二 月 革 命及其 影响


尼特 4之 独 立 第 一

节 路 易 緋 力 之 政 治 第 二 节 二月 革命


法 兰 西 之 宗 教 战 争 第 HW 二 月 革 命 之 影 响 第 四 W 二 月 革命之反动

争 第 六 章 拿 破 仑 第 三 之 世


年战

第 节  法 国 第 二 次 共 和 政 冶  第 节 法 国 第 次 帝 政
? 一



' ' '


TS a L
 第七章 意 大利统

■二节 克里米战争 



英 V 利 之 ¥ 命
第 节 统 之 发 端 第 二 节 战 争 与 媾 和 

一 一

俄 罗 斯 之 勃 兴 第 三 节 意大利 工国之逑设

俄 罗 斯 之 经 各 叫 比第 八 窣 美 国 南北战争及墨西 哥事变



利 亚 第 节 美 国 之扩张及 南北分 裂之 原 因


第 战 争 及 其 结 果 第 三 节 墨西哥事变


之 勃



) (

1> 第
九 章 普 奥 之 战

 +

1 1
;  ¥ >
I -
^ -
 A -

, | |

 

[  [

 第
[ |

节 什 列 斯 威 好 斯 敦 之 乱 第 二 节 普奥之相 持




  , 第 三节 普 奥 战 争 第 四 节 战争之 结 果


法兰 沔之 节命

第 十 章 普法战争


俄 奥 普 之 瓜 分 波 片 第 一

节 战争之起因 第二节 战 争 及媾和




拿破仑 之 卓 迹 第 三 节 战事之结 果




J:

维 因会议及神圣 同 第十 章 俄土之战


盟 第 节 俄 土 之 国 情 第 二 节 战 争之原 因 及 其胜败


拿破仑 世 后 之 法 第 三 节 战事之结果



西 第 十二 葶 西洋 诸r
a现 彳 c 之情势


德愈志之统 第 节 英 吉 利 第 二 节 法兰M



旮 人利之统

胃 三 节


第五节 北 欧 及 巴 尔 干 半 岛 诸 国 第 六 节 美利坚


第七 竹 美洲诸 国


第十三章 现代 之 国 际 及 诸 国 厲 地 之经 营


肌 战 伞 第

现 代 之 国 际 第 二 节 诸国 属地之经营

节 


丨 ?

第十四章 近世之 文化


卷五 现 世 史 第 节 科 学 第 二 节 哲学及其他学术


列 国 最近之趋势 

外交政策


扩张军备


世 界主义  

“ ”

资 料来源 : 傅运 森 《 西洋 历 史 教科书 》 , 商务印 书馆 1 909 年版 , 目 录 ; 傅运森 《 共和




“ ”
国 教科 书 西 洋 史 》 ,
商务印书馆 1 9 1 3 年版 ,
0 录 

很明显 ,
相 比 于清 末 的 中 学 世界 史教科 书 ,
民 初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章 节体

例形成 了规范 , 更 加完善 了 ,


在 内 容组织上 更 加有 条理性 和逻辑性 

23


陕西 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论文

二 、 课 文 辅助 系统 的 出 现

教学 界普遍观 点 , 就历 史教科书结 构而 言 , 大致可 分 为 课 文 系 统和 课文辅助



系统 ,
课文辅助系 统 的存在 ,
是 为课文 系 统服务 。
白 月 桥先生在 论述该 问 题时谈

到 , 课文 系 统 的最大 作用 是 呈现 教育 教 学 的 主要 内 容 ,
而课文辅助系 统则 更 多 反

映 的 是 为 实现 教 学 内 容而 使 用 的 教 学方 式方法 。 通常来说 ,
课文 辅助系 统按照 其


功 能 的差异 大致可 以 分 为 三类 是课文 的编 排 目 录 说 明 等 方便 阅 读 与 教 学


, . 、

的 内容 , 二是 在课文 前 引 导 进入 主 要 内 容 的 课 前提示 、 文 中 的注解 、


相关图片等 

三 是为 了 更好巩 固 教 学 内 容 的 课后 习 题 作 业 。 以 下 分 类介 绍 

1 、 目 录与 编撰说 明

目 录起到 提纲挈 领的 作 用 ,
可 以 让 读 者在 短 时 间 内 了 解整 本书 的大概 内 容 

用 时 也 方 便读 者 查 阅 由 于 中 学 世界 史教科书 开始 就是 直接从 外 国 编译而 来


。 

自 然 出 现也 学习 了 外 国 的 录 编排方式 中 学世界史教科书 都 附有编 撰说 明


目 。 

“ ” “ ” “ ”

有些是 以 编辑大意 呈现 ,
有 些是 以 绪言 呈现 ,
有 些是 以 叙例 呈现 

等等 。
有 了 编 撰说 明 有 利 于 读 者 更 直 接 了 当 知 道编者用 意 , 也为 学生学 习 指 明 了

方向 

2 、 课前提要

课前 提要 也 就是 导 言 或 导语 通常体现在每 单元或每 课开始 前 的 些介




一 一 一

绍 性文字 。 民 国 时期 中 学 世界 史 教科 书 中 虽然没有现代教科书那 样规 范 、 成体系



的导言 ,
但是 也基本 有导 言 的影子出 现 。 比如张相 编的 《 新制 西 洋史教本 》 在每


“ ” “ ” “ ”

章开始 都有 说明 如在 近古 史 的第 章 宗 教 改革时 代 说明 其整体




一 一


概况 :
教皇 之权威 既 坠 , 而宗 教 改 革之风潮 坠 ,
发于德 国而延及全欧 。
同 时改

革之反动 亦起 , 于是北欧之条顿派 多 奉新教 ,


南欧之拉丁 多奉 旧 教 。 内 而国政 

外而 国 际 ,
无 不 人此新 旧 冲 突 之旋涡 , 至三十年 战 役而 始 有 结 束 , 是 曰 宗教改革


” “ ” “ ” “

时代 。 在 近世 史 的第 四章 国 际均 势 主 义 流 行 时代 前说 明 :
柏林会议

后 有三 国 同盟 、 二 国 同盟之 出 现 , 由 是推之 世 界政 策之发 展 ,


以 及亚 东 处置之方

针 ,
莫不 以均 势主义为前提 ,
而 中 国 国 际 亦遂投 入 此均 势 主 义 之 旋涡 。 故柏 林会


” ?
议后 , 三 十余年 间 实为均 势 主义 流行时 代 。 而在 民 国 初 期 的 其 它 世界史教科 书

中 ,
笔 者还未 见到在 章 节 开 始 时 有类似 导 言 的 语句 出 现 

3 、 课文注释

课文注释 般是对课文 容 背 景等作解释性或评论 性的 文字 般置 于 页





内 、 ,

下 定 的 课 文注 释 有助 于 学 生 更好地理解课 文 有助 于 丰富 学 生 的 历 史 知 识

。 , 

① 张相 : 《 新制 西洋史教 本 ( 下卷 ) 》 ,
中 华书 局 1 924 年 2 月版 ,
第 1 、 6 7 页 。

24


第二章 民 M 初年中 学世界 史教科书


笔者所 见 民初的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I 冲



坫 本 上没有 课 文注释 ,
这 也 可 能是 凼 力忡

界史教科书大 多 是 的编 译 ,
鲜少加入作杏本身的思想 。 也宵 值 得注意 的 足 相的

新制 西洋 史教本 己经在运川 符 兮标示 出 学生要注 意 的地方 在 贞之


《 》 中 r , 丨


也有标 出 时 间 

4 、 历史图片

历 片 的应川 科 助 常 历 史课木的 内 界 有助 激发学生阅 读课 本的兴




史图 丁

丁 十 -

趣 。 在历史教材中 历 史 图 片 常 以插图 的 形式 出 现 , 插 图 按照 形式又可 以 分 为又分




文物照 片 历 史场 景 和 实 物 的 想 像绘画 图 漫画提示 图 说 明 阁 和地阁



为 、 、 、 

从清末 来看 ,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中 就 己 经有 插 图 出 现 ,
但 是 不 同 教科 书 插 图

数 量情 况不 尽相 同 。 笔 者注意 到 , 赵懿年编辑的 《 中 等 历 史 教 科 书 东 西 洋 之 部 》

上海 科 学 会编 译 部 年 初版 全 正文 f 四 十七页 却 没有 幅插



( , 1 909 9 ) 丨
5 ,

图 。 而 傅岳 棻编 籑 的 《 西洋历 史教科书 》 ( 商务印书馆 , 1 9 09 年 3 月 初版 ) 全书



正 文三百 四 十页 ,
抽图 页 数达 九十页 ,
插 图 基本 是 人物 图 片 。 由 于清 末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大 多从 日 本的 教科书 翻译而来 ,


因 此 当 时 的插 图 并非 编 写 者 有 意 识地编

排 ,
只 足 W 为投 仿 的版 本 + M 

致 民初J , 国 人 在模仿后 自 编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中 的插 图 的 就 比 较普遍 了 



且插 图 种类 日 渐增 多 ,
不 仅局 限于人物 图 片 , 还有地图 、 各种 表格 ( 世系 表 、


表 ) ,
纯文字性说 明 的 也增加 丫 示意 图 说明 。 如在 《 新制西洋史教本 ( 上卷 ) 

段末 夹 列 世

中 分插地图 数 十幅 大小 不等 

“ ”

中 编辑大意 说明 书 ,

共和 国 教科书 西 洋史 上卷 编辑大

系表 , 每期 之末 附 列 对照 年表 ' 在 《 ( ) 》 

图画译

统系 与 史事有关者

意 中 说明 其各 国帝 则列 表以明之 

E ,



其 信 而 可据 者 ,
无 事滥陈 。 插入地图 ,
亦精 审 而便 査验 。

t t i SV W
卩



T ?
 :   力  1 

%%

这 | r



| |





 

X f 關 崩

 :

m mw  n u  -

i h u 


s l i t s 

n nf J i  : 二 ,

m





i i i

 ̄ '

 7I7  wS


\ ? '


( J

 * ?

 ?? 

图 地图 年表 世系表


2 1 、 、

① 黄牧 航 : 《 中 学 历 史教 材 图
片 设 计 的理论与实践》,《 历 史 教 学》2 0 0 1 年 第
9期 , 第 3
2 页 。  张

辑大 意”

相 :《 新 制 西洋 史 教 本( 上 卷 )》 , 中 华
书局19 8 月 1 6 年 版 , “ ③

务 印书馆1 “ 大意”。

傅 运森 : 《 共 和国 教 科 书 西洋史 ( 上 卷) 》 , 商 9 2 1 年
3 月 版 , 编

2 5


陕 西 师范大 学 硕士 学位 论 文

5 、 习 题和练习

历 史 教科 书 的 习 题 和 习 也 是其 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 史 教科 书 主 要 服务


, 。

于 老 师和 学生 ,
对老 师来说是 教 本 ,
对 学生来说是 学 习 的 读本 , 因而 ,
它本身就

需要体现学生智 力 和 能力 的培养 问 题 。 如 何检验学 生 学 习 的成 果 ?


学生 是否 已经

了 解 了 历 史基 础知识 、 历 史基本规律 , 对历 史现象 能够分析 ? 这 些 都得通过历 史



教科 书 中 的习 题和 练 习 来实现 。
只 可惜 民 初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习 题 和 练 习 并未

受到 重视 ,
目 前笔者还未 见到 中 学世界 史教科书 中 的 习 题 和 练 习 出 现 , 这也 体现

出 中 学 世 界史 教科书 的 编 写 还 不 成熟 有待进 步 完善




三 、 侧 重 欧美国 家政治 史

民初 中 学 世界史主 要 分 为 东 洋 史和 西 洋 史两大块 ,
东 洋史 主 讲朝 鲜 、 交趾 

印度 、 日 本 、 安南 、 緬甸 、 暹罗 等地 区 和 国 家及其 与 中 国 交往 的 历 史 ,
西洋史主


要讲 欧 美 各大 国 的 历 史 ,
尤其详 细 讲近 古 史和 近世 史 。
以 中华书局编 的 中 华教


科书 系列为例 潘武编 的 中 华 中 学 历 史教科书 东 亚 之 部 》 共 编 章


, 《 5 1 3 3 3

节 正文部分 页 而 张相 编 的 中 华 中 学 历史 教科书 西 洋之 部 共 卷


1 45 , 《 》 4 1 

编 68 章 , 正文部分 2 1 0 页 , 显 然在编 写 上西 洋史 内 容远远 多 于 东 亚 史 。 而在 赵懿



年编 的 中 等 历史教科书 东 西 洋之部 中 东 亚史 部分 共 期 节 正文部分




《 》 , 4 25 ,

46 页 , 而西洋史部分 4 期 1 1
章 64 节 , 正文部分 1 47 页 , 这也显示 出 在编写 上西

洋史 内 容远远 多 于 东 亚史 

为 何略讲 东 亚 史而侧 重欧美 国 家 历 史 ,


编 者在 书 的 前 言 中 也有提到 东 亚 史本


身分 离散漫 , 难 以 弄清楚 。 惟是东洋诸 国 分离散漫 ,


贯 串 为难 ,
兹为提挈大纲

%
” “
示其概要 而 事之仅 关 家 国 无涉 东 洋 大局 者 往往各之 分为 四 期 


一 一

, , 。 

亚各 国 史 , 世鲜善本 , 或仅述东 部而不及 西 部 ,


或 详述西 部而 与 西 洋史 界 限 不 清 

或译 东籍 详于 国 而略于其他诸 国 或分 国 叙述 各 为章节 彼此不相连贯


自 , , , , 

其最重要者 ,
我 国 近世期 以 前 ,
域外诸 族 ,
在 中 华 史 中 不过仅述概略 , 在亚洲 各

' 外 国 历 史 教 科

国 史 亦 搁置不 提 。 是域外 诸部 , 迁徙兴衰 ,
学者永无 明 了 之 日 

书 中 侧 重讲欧 美 国 家 的 历 史 ,
更 重 要 的 还是近代 以 来 ,
欧美 各 国 对 中 国 影响 最大 

加之 当 时美 国 进步主义教 育运动 的影响 



而在讲欧美 国 家历 史时 ,
绝 大部分 的 着 墨都 在政治 史 上 ,
尤其注重 政体之


”“ ”

沿革 各 国 之兴亡 ,
于 经济 、
文化 、 社会生活 部分基本没有涉及 。 教科 书 中

尤 其 对 资 产 阶 级 革命 及 其领 袖 不 惜 笔 墨 。 如 《 西 洋 历史教科书 》 中 赞 颂华盛顿 的

① 赵懿年 等历史教科书东 西 洋之部 上海科 学会编 译 部


“ ”
: 《 中 》 , 1 9 1 3 年 4 月 版 ,
总论 

② 潘武 中 华 中 学历史教科书 东 亚之部》
“ ”

: 《 ,
中华书局 1 9 1 3 年 1 0 月 版 ,
编辑大意 。

26


第二章 民围 初年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人兴 合众 国 独 立 间有举 国 志 云合景从 并起敌英 而文




事迹 国 以

。 , , , ,

华盛顿

人之坚 忍沈毅 。 有 以 胜之 ,
a 其扭转战纽约 费府间 ,
喋血八年 ,
再蹶复


对于 各 国 资产 阶级革命革命 的爆发原 因 及过程

卒使英人慑粟 俯首乞和 

振 , , 。

等介绍 得更为详细 如 华 中 学历 史教科书西 洋之部 》 单列 编 法兰 西大革




, 《 中

经过 每章 分

三 章 介 绍 法 国 大革 命 的原因 介绍 分 革命 之


命时代 、 。 中 了节 ,

” ” “ ”

国 王之 处 刑 及 王政之颠覆

新 变发之制度

路 易 十六之 失败

原因 、 、 、 

共 七节
” “

拿破仑 之得 势

华民国迠


督政官时代

恐怖 时 代 之 概况 、 、 中

仿照西 方样式建立的 新 型 资 产 阶级性 质 的 共和 国 , 因此在世界 史教和 书 中 〖 极力立



扬资 产阶级 革命也是在 肯定 中 华 民 国 ,
向 民 众传 递 民主 共和政体 。 而此时 的 教科


书对经济 、 文化 、 社会 活部 分基本 没有提及 可 谓 是遗憾之处 

四 、 教学参考书 与辅导书 出 现

在还值得

提的是 ,
为辅助学生 自 学和 老师教学 ,
民 初 开 始编 写 了 教学参考


用书 、 教学辅 导 用 书 。
据 笔者 査找 资 料 ,
有 两种 中 学世 界史教学 参考用 书 ,
分别


是 傅运森 、 丁桂英编 的 《 东亚 各 国 史参考书 》 (
商 务印 书馆 , 1 9 1 8 年 1 0 月 初版 

1 9 1 9 年 7 月 1 3 版 ) 和 丁 桂英编 、 傅运森校 订 的 《 西洋 史 参考 书 》 ( 商务 印 书馆 

年 月 初版 年 版 苻 种教学辅 导用 书 史学研究 社编的 中 




1 92 0 9 、 1 92 2 2 ) ;
: 《

历 史年表》 (
文明 书局 , 1 9 1 4 年 1 0 月 ) 

民 国 建立后 新政府 对 学制 学校课程体系进行 改革 制定 了 相关的教育




, 、 了 ,

标 ,
出 台 了 历 史 课程 标准 ,
中 学历 史教科书因 而有 了 更新 的 时 代 需 求 。 此时 中

学世 界史教科 书 由 中 华 书 局 和 商 务 印 书馆两 大书 局垄断 出 版 , 也基本上按照 了 




课程标 准 和 共 和 国 精 神 来编 写 在体例 上形成 了 规范 章节 体例 结构上的课



。 ,

文辅助 系 统 除 了 习 题和 练 习 的 缺失 ,
目 录与编纂说明 、
课前提要 、 课文注释 、 

史图 片都有 出 现 内 容上侧 重叙述欧美 国 家 政治 史 方 面 因 为 东 亚 史分 离 散漫


。 , 

欧美 国 家历 史清晰 明 另 方 面 因 为 着 墨 欧 美 国 家政 治 史 就 是 在 肯 定 新 型 的 资


了 ,

产阶级性质 的 中 华 民 国 。 为辅助学生 自 学和老师教学 ,


开始 编 写 了 教学参考用 书


和教学辅导书 

① 傅岳棻 : 《 西洋历史 教科书 》 , 商务 印 书馆 1 9 1 2 年版 ,


第 7 6 页 

② 张相 : 《 中 华中学历 史教科书 西洋之部 》 ,


中 华书局 1 9 1 5 年 9 月版 ,
第 1 3 8

1 45 页 。

27


第三章 1 922 年新学制 后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第三章 1 922 年新 学制 后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20 世纪 20 年代初 ,
我国 迎来 了 近代学 制 史上 的 重要 改革 , 而南 京 国 民政府成


立后 又不断 完善教 育方面的立法建 设 ,
到 1 93 7 年全面抗战前 , 中学世界史 教科书


的编 写体例 结构 容基 本 定 型 这 时 段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在 编 创 方面迎


、 、
内 。

内 容等 方面都M现 出

元性和 时 代性 的


来 了 全 面 繁 荣 时代 , 在体例 、
结构 、 多

特点 

第 节 历 史课程标准 的 完 善


“ ”

、 壬戌学制 与 历 史课 程 示准

 彳

1 9 丨 9 年 前后 的 五 四 新 文 化运动 期 间 ,
先进的 中 国 知 识分 子 看到 了 y 本帝国主

义的 弊端 以 及美 国 制度 的优势 ,
因 而 学 习 西 方的 热潮渐渐 由 闩 本转 向 了 美国 , 力U

“ ”

之 ,
先前根据 日 本学制制定 的 壬 子 癸丑学制 逐渐暴露 出 的 种种 问 题 与 中 国 当

下实际教育 不相符合等因 素 ,
促 使 了 2 世 纪 0 20 年代新 学制 的 产生 

早在 1 9 1 5 年 的 时候 , 湖 南 省 教 育 会针对 当 下 实行 的 学制 的 问 题 ,
就提 出 新学


制改革方案 ,
但鉴 于学制改革关系重大 ,
没有立 即 进行 学制 改 革 , 于 是在社会上


“ ”

继续广泛地征求 了 意见 ,
到 1 92 1
年形 成 了 1 1
件学制改革 议案 , 称为 辛酉 学制 

1 922 年 9 月 1 0 日 ,
在北 京 召 开 了 学制 改革会议 ,
会议最后征集各方 意 见 , 通过 了


“ ”

《 学制系统改革案 》 ,
最终于 1 92 2 年 1 1
月 1 日 ,
新学制 ( 也称 壬戌学 制 

“ ” “



六 正式诞生 仅 从中 学阶段来看 戌学制 相比于




三 ?
三学制 ) 。 , 壬

不 同 的 是将 中 学 由 四年 延长 令 了 六年 中 学分为 初级 和 高级 两级 各

子癸丑学制 : ,


三年 , 历 史 课程仍 然是 所 学 课程 


历 史学 科有初



壬戌学制 颁布后 不久 ,
各科 g 都相 应地 制定 了 课程标 准 。

级 和 高级 两 个课程标准 ,
分 别 是 常 乃 德编 与 的 初 级 中 学 历 史课程标 准 纲要 》 《 ( 1 923

年 ) 和 徐则 陵编 写 的 《 高级 中 学公共必修 的 文化 史学纲要 》 ( 1 9 2 3 年 ) 

表 3 -

1 《 初 级 中 学 历 史 课 程 纲 要 》

 目 的 内 容 和 方 法 毕 业 最 低 限 度 的 标 准

 ■ ■ ■
 ̄  ̄

1 .
采用 中 夕 史合编 以 全 世 界为
研 究人类生活状况之变 子 能知 人类文化之演
 卜 , ( )

迁 , 纲 特别 详述 中 国 部 分 进状况
以 培 养学 生适应环境 制 , , 。


御 天 然 的 能 力  上 古 史 人类 之 起源分 布 及 原 丑 能知 本 国及重要各
。 
 : ( )

2 启 发人 类 的 同 情 心

以 养 始 社会情形等六 个 专题 国政体变迁之概况 , ;


成学 生博爱 互助 的 精 神 中 古 史 两汉 之 内 政 外 交 等 十
, 。 :



2 9


陕西 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追溯 事物 的 原委 使学生 个专 题

3 .




了 解 现代 各项 问 题 的 真 相 近 古 史 。 :
新 大陆发现与 欧人探


4 .
随时 以 研究 历 史的 方法 险事业 等六个 专 题 

指 导 学生 , 以养 成 学 生 读 史 的 近 世 史 ( 至现代止 ) :
近百年


兴趣和 习 惯 。



来欧洲 大事等八个专题 。

 

资 料来源 课 程教材 研 宄 所 世纪中 国 中 小 学 课程标 准教学大 纲汇 编 历史卷




: 《 20 》 

人 民教育 出 版社 200 年版 第 页

1 , 1 4 1 5 

“ ”

按照 壬戌学制 ,
髙级 中 学 的普通课程 以 升学为主要 目 的 , 课程分 为两 组 

每组又分 别有 公共必修课 分科专 修课 纯悴选 修课 第 组注 重 文 学 和 社会科




、 、 。

学 ,
这 相 当 于 清末 的 文科课 程 ; 第 二组注重数学和 自 然科 学 ,
这相 当于清末 的实

科课程 这两 组均 把 文 化史 列 为 了 公 共 必 修课 第 组的 文化史 学分 第二组




。 , 9 ,

的 文化史 6 学分 

《 高 级 中 学 公共必修 的 文化史学纲 要 》 与 《 初级 中 学 历 史课程标准 纲要 》 有




“ ” “ ”

些差异 ,
没有说 明 目 的 和 毕业最低 限度 的标准 两项 ,
而 主要要求 了 授课


时 间 和 内 容两 项 

表 3

2 《 高 级 中 学 公 共 必 修 的 文 化 史 学 纲 要 》
授课时 间 二 内 容

( ) ( )
 


每周 授课 三小 时 学 年 授 毕 治 文 化 史 者 应 具 之 概 念 共四点


- - 一

, :

教学上应注意 之点 共六 点



兹拟本 学程之 内 容 大 纲 如 次 共 课 以时间 先




: 1 1 6 ,


后 为序 ,
采用 了 中 外史合编方式 容从 ,
内 太 古地理及

” “

原 人文化



到 最近 百年 间 之 世界主义 

资 料來源 :
课程 教材 研 究所 : 《 20 世纪中 国 中小 学 课 程标 准 教 学 大 纲 汇 编 ?
历 史卷 》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社 20 0 1
年版 ,
第 1 6

20 页 

从 上 面可 以 看 出 , 这 两 个课程标准 与 民 初 1 9 1 2 年 、 1 9 1 3 年 课程标准 相 比 ,



了 更详细 的规 定 , 对 历史教学 的 内 容 、
方法都有 更 加 详 细 的 说 明 , 并 且 都是 明 确


地分开 阐 述 , 这也代 表着 历 史课程标准 专业化 的 开始 。
最 具特色 的 是 , 这两个课


程标 准 要 求初 高 中 历 史 教科 书采用 中 外 历史合编 的 方式 。 此外 ,
这两个课程标 准


的 编制 写 者常 乃德和 徐则 陵均是专业 的 历 史学 者 , 这 也 代 表着 历 史课程 标准 由 专


业人才编 写 的 开始 。 这 两 个 历 史课 程标 准 的 实 行 促进 了 中 学历史教育 的 稳步发展 

促 进 了 中 学 历 史 教科 书 编 写 的 繁 荣 ,
为 中 学历史教科书 的 编 写指 明 了 方向 

二 、 南 京 国 民 政府 成 立 到 抗 战 前 的 历 史 课 程标 准

在 南 京 国 民政府 统治 时 期 927 年 教 育 体 制 大 体 沿 用 了 2 


( 1 1 949 ) , 1 92

“ ”

确定的 壬戌学制 ,
基本 没有做 多 大 改动 。 中 等教 育 方面只 是 在 1 92 9 年取消 了

高级 中 学 文理 分科 , 1 932 年 取消 学 分制 实施 学 时 制 ,
在 高 中 阶段取消 选修 课 , 

30


第三章 1 922 年新 学制后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强 了 基础课 。 为适 应 学 制 的 调 整 ,
中 学 历 史 课程标准也 在 不 断 变化 。 M 民政府教

育 部在抗战 前先后 于 1 929 年 、 1 93 2 年 、 1 93 6 年三 次颁 布 了 中 学 历 史 课程标准 



1 929 年 的 历 史 课 程标 准 分 为 二 个独 立 的 部 分 ,
分别为 《 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

程标 准 》 《 高级 中 学普通科本 国 史暂 行 课程标准 》 《 高级 中 学 普通科 外 国 史暂 行



课程标 准 可见在高级 中 学 中 的外 国 史是 第 次独立 呈现 了 出 来 这 三个 暂 行




》 。 。

课程标 准 的 内 容相 比 于 前 面所有 的 课程标准 都要 具 体 ,


每 个暂 行课程 标准分 为 了

六部 分 ,
分别为 :
目 标 、 时间支配 、
教材大纲 、 教 法要 点 、 作 业要项 、 毕业最低

限度 , 这标 志着我 国 的 历 史 课程 标准 基 本上定 型 

1 93 2 年 的 历 史课程标 准 就没 有 单 设 外 国 史 课程标准 了 , H 分为 了 两个部分 



分别为 《 初 级 中 学 历 史 课程标 准 》 《 高级 中 学历 史课程标准 》 。 这两 个 课程标准




的体例 与 年的 ?本 致 分为 四 个部分 分别 为 冃 标 时间支配 教材大


1 929 , , : 、 、

纲 、 实施方法概要 ,
其 中 的教法要 点和 作业 要项 归 在 了 实 施方法概耍 下 面 , 取消

了 毕业 最低 限度这 项



年 的 历 史课程标 准基 本 上与 年的 致 只 是 个别 语句 上做 了 极小的


1 93 6 丨 932 ,

调整 

总之 ,
学制 的 调 整和 历 史课程标准 的 不 断完善 ,
使 历 史学 科作为 中 学基础科


的地位 不断增 强 ,
同 时 也 对 中 学历 史教科书 的编 写 起 了 导向作用 ,
促进 了 中 学历



史教科 书编 写 的繁荣 。 从 丨 922 壬 戍学制 颁布 ,


我 国 中 学 历 史教科书 由 于 初

高 中 两 阶段 的 设立有 了 初中和高 中之分 ,


到今天亦是如此 

第二节 历 史课 程标 准 完 善 下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编 写

民 国 初年 整个教科书 行业 的 竞争 可 以 说 是 商 务 印 书馆 与 中 华书局 的竞争 , 



种 局 面 到 了2 0 世 纪 年 代仍然 持续 直 到 了3 0 年代 其他 书 局 随之 崛起打破 了




20 ,

这种 局 面 随 着 国 民 党政权统 全国 屮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编 写 也随着 这统 的步


一 一

。 ,

伐进入 全面繁 荣 阶段 

在 新学制 正式诞生前 、 新 的 历 史 课 程标 准 还 未 颁 布 前 , 商务 印书馆于 1 922 




“ ”
出 版 了 三本 新著 中 学 世界史 教科书 :
李 泰棻编 纂 的 《 新著 世界史 》 、 王桐龄

编纂 的 《 新著 东洋史 ( 上 、 下册 ) 》 、 李泰 棻编 译 , 谢观校订 的 《 新著西洋近百




“ ”

年史 虽然这三本带有 新著 词 的世界史教科书 但实 际上并 不符合 新学




》 。 ,

制 和 新 课程 标 准 的 要 求 ,
仍 旧 按 照 民初 的 课程标 准 来编 写 , 即使 在 1 92 3 年后 有 出


“ ”

版 ,
但 是 内 容 仍 旧 没有变 化 。 如 其三者在封面 上均 标 明 的 是 中 等学校用 , 《 


“ ” “

著世 界 史 》 在 世 界 史例 言 中 写道 :
本篇将 中 学应授之 东亚史及 西 洋史 , 

3 


陕西 师范 大 学硕 士 学位论文

” 
应在第 三 四 年讲授 此观之 年 出 版 的 教科书 即 使

为世界 史 , 。
由 , 这三本 1 922 

后 几年 也有 出 版 ,
但是实 际上并不很符合新 学制 、
新 课程 标准 的 要 求 

新 学制 正 式诞生后
“ ”

商务印 书馆审时度势 , 立刻推 出 了 新学制 系 列 教科


“ ” “ ” “ ”

书和 现代 系 列 教科书 , 1 92 5 年还推 出 新撰 系 列 教科书 。 新学制 系列



教科 书 的 聚 集 了 大批优秀 的 编 写 人 员 如 商务 印 书 馆 的 掌 门 人高梦 旦就亲 





与 过编 写 还有 大 批鼎 鼎 有 名 历 史 的 学 者 如周 予 同 陈衡哲 傅运森 胡适

, , 、 、 、 

王 岫庐 等等 都 参与 了 编 写 历 史教科书 这 系 列 的 教科书 编写 质 量之高 在社会




。 ,

上获得 了 很好 的 声誉 ,
以 至 于 有 些 教 科 书 到 了3 0 年 、 40 年代仍不断 出 版 ,
甚至到

如 今也大有名 气 。 当 时傅运森编 ,
朱经农等校 的 《 新学制 历 史教科书 ( 上 、 下册 ) 

是我 国 第 部 中 外 史合编 的 中 学 教科书 该书从 年 月 出版到 年


92 3 2

, 1 7 1 92 9 

月 共出 版 1 02 版 , 1 932 年 商务 印 书馆 总 部被炸毁后 还重新 出 版 , 可见 其影响 力 和



受欢 迎 的 程 度 。 而 陈衡哲 女士 的 《 新 学制 高级 中 学 教科 书 西洋 史 ( 上 、 下册 ) 

也称 西洋史》 更是 部经典之作 这本教科 书 最 大 的长处在 于 文字叙述 的




( 《 ) 。

生动 形 象 , 且 其 文 字具有 较 强 的 可读 性 与 趣 味 性 , 另外 , 这本 教材 也 独辟 蹊 径 

开辟 独特 的 女 性视 角 ,
关注妇 女在 历史 中 发挥 的 作用 。 该书 到现在 有辽 宁 教育

出 版社 、 东方 出 版社 、 中 国 工人 出 版 社重新挖掘 出 版 ,
中 国 工 人 出 版 社插 图 的 版


“ ”

本是 比 较全面 的 版 商务印书馆的 现代 系列 教科书 编 写 主要供 中 学和 师范




所用 ,
其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有 :
傅运森编 辑 ,
朱经农 、 王 岫庐校 《 现代初 中 教科


“ ”

书世 界 史 ( 上 、 下册 ) 》 。 新撰 系 列 中 学世界 史教科 书 有 : 周 傅儒编辑 ,




炳松 、 王岫庐 、 朱经农校 订 《 新撰初级 中 学 教科书 世界史 ( 上 、 下册 ) 》 。 随后




“ ”

中 华书 局 也为 了 响 应新学制 ,
推出 了 新中 学 系 列 教科书 ,
中 学世 界史有 : 


兆梓编 ,
戴克敦 、 张相校 的 《 新 中 学 教科 书初级世界史 》 

南 京 国 民政府成立 、 1 92 9 年 暂行 新课程 标准颁行后 ,


中 学 世界 史 教科 书 的 编


写 不再 是商 务 印 书馆和 中 华书 局 两家垄 断

迎来 了 个 百 花 齐放 的时代 


, 。

“ ” “ ”

务 印书 馆推 出 了 新时代 系 列 教科书 ,
新 国 民 图 书社推 出 了 新中华 系列教


此 时 的 教科 书 适应 新政权 和 课程标 准 要 求 更 多 的 是 增 添 了
“ ” “

科书 ,
党义 和 


” “ ”
民主义 的 内容 。 商务印 书馆 新时代 系 列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有 : 王恩 爵 著 

何炳松 校 订 《 新 时代世界史教科书 ( 上 、 下册 ) 》 、
何 炳松 编 《 新 时 代 高 中 教科




书外国 史 ( 、 下册 ) 》 ; 新 国 民 图书社 新中华 系 列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有 



金兆梓编 , 张相校 《 新 中 华外 国史》 、 郑昶编 ,


张相 , 金兆梓校 《 新 中 华语体外

国 史教 科书 》 。 还有世界书 局 出 版朱翊新等编著 《 初中外国史 ( 上 、


下册 ) 》 

李季谷 编著 ,
朱翊 新 校 阅 《 李 氏高中 外国史 ( 上 、 下册 ) 》 均 有较大 的 影 响 。 

① 李泰棻 新著世界 史 商务印书馆


“ ”

: 《 》 , 1 92 9 年 1 1 月 版 , 世界 史 例 言 。

3 


第三章 1 922 年新学制后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北 新 书 局 杨 人榧编 写 的 外 国 史 也有 定影响

夕卜 

1 932 年 正式课程标准颁布 后 以 及 南 京 国 民政 府政 权 的 逐 步 稳 定 ,
中 学世界史


教科 书 的编 写 进入 了 稳 步发展 阶段 ,
编 写 无 论是 体例 上 还 是 内 容上 均 趋于 成熟 

商务 印书馆 、 世界书局 、
中 华书局 、 立达书 局 、
文化学 社等等均有 高质 量 中 学世


界史 教科书 的 出 版 。 在此就 不 再 赘述 

表  9 年 出 版的 中 学世界史教科 书


22

3 3 9 3 6

1 1

书 名  编 著 者 出 版 时 间  ̄  ̄

1 922 年 月 商务印 5

出版方
| 
年 月 1 929 1 丨
备注



4 版 , 1 93 2 年 


L斩 箸 界 史 李泰菜编 慕

t! t 》

 ̄  ̄  ̄
 ̄  ̄
初 版 书 馆 " "  ̄  ̄
月 国 难后 之 版 

《 新 著东汗 史 I7I T I 1 922 年 6 月 商务印 上册 : 1 92 9 年 4 月 4 




( 上 、 下册 ) 》

 初 版 书 馆  下 册
 ̄  ̄  ̄  ̄  ̄
: 1 92 9 年 4 月 5 


《 新 著西洋近 李 泰 菜 编 译 9 2 2 年 0 商务印 9 24 年 1 1 1 丨
月 3 版 , 1 93 2 年 6 

百 年 史  谢 观 校 订 月 初 版 书 馆 国 难 后
》 丨
版 

上册 : 1 9 2 9 年 6 月 1 0 2 版 , 1 932

傅 运 森 编 朱 1 9 23 年 商 务 印 2 年 6 月 国 难后 1




 经 农 等 校 月 7 月 初 版 书 馆 下 册 92 6 年 6 月 5 5 版 932



、 : 1 , 1



年 1 0 月 国 难后 3 版 




《 现代初屮 教 傅运森编辑 1 9 23 年 7
 & = =
=“

科书世界 史 朱经农等 王 , 月 、 1 925 年


椭 夕
名 :
上 f
世界史 、
_ 书
现代綱 
 f

( 上 、 下册 ) 》 岫 庐 校 2 月 初版

上册 : 1 93 1
年 7 月 丨 丨
版 , 1 93 2

1 924 年 年 0 月 国 难后 版1 
 1 8

Wm m  月 '  1 92 6 年 下 册  9 2 9 年
 月4 版 ?

? J
 5 , 1 93 2



 2 月 初 版 年 0 月 国 难 后 版 
 丨 6


\

" "  ̄ 


其他题名 西洋史 :



《 西 史纲要 增 年 月 文化学 [
张仲和 著 曹 1 924 7
陬 牛 月 增J 


订 本 》 茹 溪 校 阅 初 版 社
丨 3

新 屮学教科 《 金兆 梓 编 戴 年 月 屮华书 9 2 年 1 924 8 1 3 1 1


月 23 


书初级世 界 史 》 克教 ,
张 相 校  初 版 局  其 他 题 名 :
初级世 界 史

上册 : 1 92 9 年 5 月 1 8 版 , 1 93 2

《 新 撰初级 屮 年 6 月 国难 后 3 


学教 科概 界 下册 : 1 93 0 年 5 月 24 版 , 丨 93 2


_
史 ( 上 、 下册 ) 》 年 】 1
月 国 难后 6 版


 

其他题名 : 世界史 

王恩 爵著 何 商务印 上册 : 1 93 2 年 6 月 国 难后 3 


麻校订
『 微 F 册 : 1 93 2 年 国难后 7 

月 版 
二=
9 2 1 932


新 时 代 高 中 _ 年

《 6
■ 口


( 上 、
下册 ) 》 ? H初版
 月
书馆 其他题I
科书外国 史


外国史 、 高级 中 学教


 ̄  ̄

《 新 中 华外 国 金兆梓编 张 9 年 月 1 3 0 1 iH l 1 93 5 年 6 月 丨 丨 


史  相 校 初 版 》 |
图书社 |
其他题名 :
新 中华教科书外国 史

3 3


陕西 帀 范 大学硕 士 学位论 文

 


朱翊 新 ,
黄人


《 初中 外国史 济 ,
陆 并 谦 编 1 93 0 年 世 界 书 上册
2 : 1 93 3 年 5 月 订正 8 


( 上 、
下册 ) 》 著 范祥善校 月 、 5 月 初 版 局  下 册 : 1 93 2 年 7 月 订正 4 


 ̄  ̄
%  ̄


  ̄  ̄

陈其 
15
T ,
朱刻 
3 1 93 0年 6月 世 界书 ^,a,^


新 编 辑 初 版 局 

《 新 中 华 语 体  郑 昶 编 张 1 93 0 年 7 月 新国 民

c m iE M H 7 l i ( 

外 国 史教科书 》 相 ,
金 兆 梓 校 初 版 图 书 社 

1 9 


《 现代世 界史 》 刘炳荣编
mm

《 开 明 世界史 刘叔琴 ,
陈登 1 93 1
年 7 月 w” 朱 


2 年

园 | 版 此 



月 3

丨 〇

教 本 》 元 编 著 初 版

<〈 紙 削 外 1 93 1 年 1 〇 上册 : 1 93 6 年 3 月 6 版


李季谷编 著 t

t 界书 下册 年 月 : 1 93 3 4 4 




rir  朱翊新校 阅  ^ 局 其他题 名 高 中 外 国 史 : 、 高级 中



 ̄     ̄
  ̄ " "
学教科 书 高 中 夕 国 史 卜


1 93 1
 年 1 0 VZZ 上卷 : 1 9 3 3 年 9 月2版 , 1 94 6


北 书
, , ^ 杨 人 榧 著

月 、 1 9 3 4 年 ^ 年 9 月 新 】



奄 W

 


6 月 初版  ̄  ̄
卜 卷 : 1 94 6 年 9 月 新 1 


TZ TT r T TT  r T TT  1 93 2年 月 北新书 年 7 ] 93 3 8月3 


〈〈 j 匕 新 外 D A 》 杨 人

初 版  局 其 他 题 名  ̄


初 级 中 学 北新 外 国 史


M a
r * 协 鬥 左 泊 发  1 932 年 7  7Z^ ] 册 : 1 9 3 3 年 5 月 2 


T ?
  S
z/

月 、 熊 年 2 册 : 则 年 2 月 2 


册 》
2 月 初版  局 其 他 题 名 :
初级 屮 学教本外 国 史

=年
1 9 8
白 


雜輸
^ W



2 )


( ))


2 月 初版 

《 新 建 设 时 代 1 93 2 年 9  上册 : 1 9 3 3 年 7 月 2 


初 中 世 界 史 教 月 、 1
年 93 3 卜 册 : 1 93 3 年 

版 6 月 4

本 上 下册
 ̄ "
( 、 ) 》 3 月 初 版 其 他 题 名 :
初 中 世界史教本


《 复 兴 初 级 中 上册 1 934 年 5 月 45 版



学 教 科 书 外 国何 炳 松 编 著  = 疆
下册 : 1 9 3 5 年 4 月 4 】



史 上 下册 》 ( 、 )

 其他题 名 :
外国史 

黄现璜编 陆 1 93 3 年 8 月 立达书


泳 折 等 校 订 初 版 局


上册 : 1 93 6 年 9 月 4 版 , 1 92 8

《 李 氏 初 中 外 1 93 3 年 9
 # #  年 4 月 新 1



国 史 ( 上 、 下 李 季 谷 编 著 月 、 1
年 下 册
93 49 年 2 月 版
 : 1 3 5 3


册 ) 》  3 月 初 版 其 他 题 名 新 课 程 标 准 世 界 中 学

 :


教本李 氏初 中 夕 国 史 卜


《 西 洋 近 百 年 丁 某
一 1 93 3 商 务 印 年 1 0



T ZX #^ u 日 1

  月 雛 ^
9,4 ^ 2 


1 1 1 )

史》
上册 年 


朱 氏 初 中 外
: 1 934 1 2 月 4

年 世 界 书
^ p ?  生 妹
其他题 名
1 ? ) ^菩
胃  1 934 3 :
新课程标 准 世 界 中 学


@ 、 8 月 初版 局 教本朱 氏初 中 外 国 史 、
新 课程标


m

 


准世界 中 学教 本初 中 外 国 史

34


第三 章 1 92 2 年新 学 制 后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I  ^

Q 1 4 ^3 i  

《 t7J 中外国史 郑 柄 编 张 相 中 华 书 第 1 册 : 1 9 3 7 年 4j j  1


9 


( 2 册 ) 》 校
 ^  ̄  ̄ " " " "
局第 2 册 : 1 93 7 年 4 月 ! 9 

《 初中外国史 広 舰 組
1 93 4 年 6 月 青光书 . . 

人植 编辑 版


 牛

1 93 6 7
( h 、 下册 ) 》 4 版 局 

93 8 @ 文 学

《 世 界 史 殷 祖 英 著 》 其他题 名 :
初级 中 学 教本 世 界 史



Z^ T ZT T  I Q,

 ,P  c  H 上册 : 1 9 4 7 年 6 月 5 3版


商务印 下册 : 1 94 8 年 1 0 月 增订 44 


m4 1H M f A J b ^ , 1 934
其他题 名 复 兴教科书細 史

书馆


史 上 年 版
: 

( 、 下册 ) 》 3

m Ji


《 高中外国 史  上册 : 1 93 5 年 8 月 4 



t t

( 上 、 中 、 下 金 兆 梓 编  中册 : 1 93 5 年 8 月 2 


Q n

 

册 下册 測 年 月 


I t月 初 4
) 》 : 8 1 8

 ̄  ̄

新标准初中 何铭 三编 著 元新书
《 丨 93 5 年 3 月
 h 

_
教 本 夕 国 史 》 杜 毅 伯 校 正 初 版  局 

 ̄  ̄


〈〈 衫 冲 _ 教 1 9 3 5 年 6
屮 学生 F 册  ?

1 93 7 年 7 




册 卜
匕 高振清编 辑 月
) ))

1 I k
外 


 

《 高 中 外 国 史 》 蒋 伯 熙 著 丨 93 5 年 9 



 

《 初中外国 史 
__ 者 ll V£ o 正 中 竹 上册 : 丨 93 8 年 8 月 6 


l \

( 上 、 下册 ) 》 局 下册 : 丨 幻9 年 丨 丨
月 沪 9 

上册 : 1 947 年 4 月 沪 60 版


高中外国 史 年 中册 年 沪 


中 书 月
《 1 936 1 : 丨 94 7 4 56
g 道如 干 宇 '

下 年 沪 


( 上 、 中 、
月 、 8 月 、 1 1
二 卜 册 : 丨 94 7 4 月 3 9

初 版 其 他 题 名

册 ) 》  月 :
高级中学外国 史 、


  

国髙级中 学外 国 史
 

资 料 來源 : 下 有 .
朋 : 《 巾 国 近代 中 小肀 教 科 1
5 总 丨 丨
》 .
上海辞 丨
? 出版社 20 1 0 版 

第三 节 中 学世 界史 教科 书 编 写 的 全 面 繁 荣

“ ”
壬戍学制 颁布后 到 全面抗战 前这段 时 间 ,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的 编 写 无论

是在 数 量 上还 是质 量上都要远远优于 民 初 的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书 , 这集 中 体现在 中



夕卜 合编 体例 的 探索 、 课 文 辅助 系 统 的 丰 富 、
教学参考书与辅导 书的繁荣 、 语言和

文字编 排 的 变 化 、 历 史 内 容 的 多 元化 

、 章节体 例 的 创 新 :
中 外合编

民初以来 ,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编 写 己 基本形 成 了 以 通史呈现 的 章节体例 



这种 章节体例 均是 中 外分编 。
随后 , 适应新 学制 颁 布 的 1 923 初 、
高 中 历 史 课 程标

3 5


陕 西 师范 大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准要求初 高 中 历 史教科 书 均 需采用 中 外 合编 的方式 , 这可谓是对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编写方式的 大创新 总 体来 说 中 外 合编 主要 分为三种 形式 S 第 以本 国史





。 ,

为线索 合编 , 也就是 以 中 国 史为主线 ,


再加入世界 史的 内 容 , 民 国 时期用 这种方

式合 编 方式 的 教科 书 还未 见 到 。
第二 , 以世界历史发展 主线 合编 , 也就是 以世

界史 的 眼光来 审视 中 国 史 认为 中 国 史 是世界史 的 部分 如 沈 味之等编 著 的 




, , 《

中历史 ( 4 册 ) 》 ( 世界书局 , 1 929 年 ) 。 金兆梓编 的 《 新 中 学 教科 书 初 级 世界




“ ” “

史 》 ( 中 华书局 , 1 924 年 8 月 ) 在 编辑大 意 中 明确说 本 书参酌 教 育 改 进社




” ?
史学教学 系 之 主张 , 仍列 入中 国 史材 ,
以 便读者 明 了 中 国 在世 界 之位 置 , 虽试

图 以 此种 方式 合编 , 但是从 内 容看来 , 全书 融入 中 国 史 的 部分 只 有 四 处夂 第三 

以 专 题 史 或者 主 题 的 方 式合编 ,
如 傅运森编 的 《 新 学 制 历 史 教科 书 ( 上 、 下册 ) 

商务 印书馆 年 该书 也 是我 国 第 部中 外 合编 的历 史教科书

( , 1 923 ) , 

1 、 《 新学制 历 史 教科 书 》 评析


“ ” “
该书在 编辑大意 中也声 明 :
本 书 打破朝 代 的 、 国 界的 、 旧 习 ,
专 从人


”s

类文化上演述变迁 的 情形 ,
由 此 可 见 这 本 书 遵 循 了 1 923 年 课程标准 对教 科 书

编撰 的要求 ,
这 也 就体现在 该 书 全新 的 专 题 史 合编 体系 上 

该书 分为 上 下 册两 册 共九编 第 编和第 二编 主要叙 述 的 是历 史 的 




一 一 一

, 。

入 门 基础 知识 ,
如历史 的 意义 、 地域 、 年代 、 种族等 。 其它 内 容分为五个部 分 

“ ”

涉及 到 了 经济 、 宗教 、 政治 、 思 想文 化等方面 。 第 七编 人群 的 斗 争 和 联合 


“ ”

本书 的 主体部 分 除第 章的 概论 部分外 分为东方之部和西方之部介 绍


, , 

第八编介绍 中 华 民 国 的 内 政外 交 第九编为结论 在 这里选用 本 民初编 写 的 中




。 。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目 录与 该 目 录 比较 , 可窥见 《 新学 制 历 史教科书 ( 上 、 下册 ) 



在 章节体例基础上 以 专题 的 方式 出 现 的 创新 

表 3

4 《 中 等历 史 教科书 东 西 洋之部 》 与 《 新学 制 历 史教科书 ( 上 、


下册 ) 》 目 录 比较

等历史教科书东两
《 中 《 新 学 制 历 史 教科 书 ( 上 、
下册 ) 


洋之 部》 

第 期 上 古 史 第 编 


一 一

第 章 古 代 东 方 诸 第 章 历史的意义 第二 章 地域和 年代






第二章 古 代 希 腊 国第 二 编 历 史 以 前 的状况


第三章 古 代 罗 马 国 第 章 概 论 第 二 章 世界 成立


第 三 章 人类 出 生 第四章 种 族 散布

① 聂幼犁 历 史 课程与 教学 论 》
: 浙江教 育 出 版 社 2 3 年版 第
《 页 , 00 , 1 3 9 

“ ”

② 金兆梓 新 中 学教科 书 初级世 界 史


: 《中华书局 24 年 月 版 编 辑大意 》 , 1 9 8 , 

③ 在第 章 古 代 诸 国 之 文 明 中 写 了 中 国 部 分 在 第 三 章 东 西 两 大帝 国 写 了 中 国 汉 代 之 强盛 在第 四 章 佛教传


、 、

播 写 了 中 国 佛 教之 盛行 在 第 十 八 章 欧洲 列 强之 远东 竞争 中 写 了 欧洲 列 强 在 中 国 之 竞 争
、 

“ ”

④ 傅运森 新学制历史 教科书 : 上册 《 商务 印书馆 9 国难后 版 编辑 大意 ( ) 》 , 1 3 2 1 , 。

36


第三章 1 92 2 年新学 制后 中 学世界 史 教科 书

第 二期 中 古 史  |
第 三编 人类生 活状况 的 变迁


第 章 黑 暗 时 代 第 章 概 论 第 二 章 游 牧第 三 章 农业



第二 章 复 兴 时 代 第 四 章 商 业 第 五 章 工业

第三期 近 古 史 第 四 编 人类信仰 的变迁




第 章 概 论 第 二 章宗 教 改 革 时 第
拜物教
 章

代 第 三 章 多 神 教 第 四 章 神教


第 二 京 列 强勃兴 时 

代 第 五 编 人 群 组 织 的 变 迁 

第 三 章 立 宪 主 义 发 第 章 概论 第 二 章 家族 和 部落 第三 章 国 家 和政 体


生时代


第 六编 人类思想 的变迁


第四期 近 世 史 第 章 概论 第二章 东 方 的 思潮 第三 章 西 方 的思潮


第 章 保守 自 由 


主 义 冲 突 时 代 第 七 编 人群的 斗 争和连合


民主 成 第 章 概论


第 二 章 国 义
立 时 代 ( 甲 ) 东方之 部


第三 章 帝 国 主 义 突 第 二 草 t 国 古代战争 及秦的 统


飞 时 代 第 二 章 汉 唐 的 武 功第 四 章 中 围 东北 民族的优胜


第 fi 章 西 力 东 迁 第 六 草 中 H 战事及 H 俄战 争


( 乙 )
西 方之部


第七 章 希腊波 斯 战 争 第八 章 罗 马 帝 国 的 兴 亡

第 九章 回 教西 侵及十字军 第 十章 百年战争及新 旧 教战 争 

第 十 章 美 洲 战 争 笫 十 二 章 拿 破 仑 战 争 及 美 洲 统
一 

第 十 三 章 非 洲 战 争第 四 章 巴 尔 干 战 争

第十 章五 欧 洲 大 战第 卜 六 章 国 际联 盟 及华盛顿 会议 

第八编 屮华民国


第 章 概论 第二章 民国 的 政 第 5章 民 国 的外交


第 九编 结论


第 章 中 国 的 将 来 第 二 章 世 界 的将 来




资 料来源 :
赵 懿年 : 《 中等历 史 教科 1 5
东 四 洋之部 》 . 丨
: 海科学 会 编 译部 1 9 1 3 年版 ,


西
” ”

洋历 录 傅运森 新学制 历 科书 册 商 务印 书馆 难后 版
‘ ‘

史 n ;
: 《 史教 ( 卜 .
) )〉 , 1 93 2_ 1 , 丨 | 录 

从该 书的前第三 、 四 、 五 、 六编 来看 ,
形成 了 经济 、
宗教 、 政治 、 思想文化

等专题 ,
这显然有利 于对小 学阶段所学 中 国 史和 世界 史 内 容深化 ,
避免 了 简单 的

通史的重复 。
可 是从第 七编 看来 ,
编者最初用 意 是不分 国 界编写 ,
但是 实际上 还

是 分 了 中 国 史和 世 界史两部 分 , 还 比较突 出 中 国 史尤 其 是近代史部分 。


到了第八


编 , 这就类似于 断代 史 的 书 写方式 了 ,
与全书 的 以专题 史书 写有些 出 入 ,
但是 作


者 目 的 在 于 关注 时 势 , 也体现 了 历 史教科 书 的 时 代性 。 总体看来 , 这本 书 作为 第


部 以 专 题 史呈 现 的 中 外 合编 历 史 教科 书 是难 能 可贵 的 这在 民 国 教科书 中 不 多


见 。 该书在学校 中 也 受 到欢迎 ,
到 1 929 年 6 月 共出版 1 02 版 , 1 93 2 年后也有出 版 

虽然这种 编 写方 式在 社会上 也受 到 了 质 疑 :
傅运森 君所编 的 ,
是要打破朝代 的

3 7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国界的旧习 ,
专 从 人类 文化上 演 述 变迁 的 情形 ,

这种 混合 的 历 史 

尤不适于初 中 程度 。
就 初 中 学 生的 生理上言 之 ,
不应有 此种 混 合复 杂 的 组 织 ,



为学 生 的年纪实在太轻 , 对于本 国 史 的情形 ,
当 属 难懂 , 又何能记及 中 外混合的


” 1
历史 。 即 使之 后 放弃 了 这 种 编排方式 ,
但 这 种 专题 史 中 外 合编 的 方式依 旧 不 失


为 个特 色 而 如 今 我 国 高 中 历 史课程 以专 题 史 呈现也 不 失 为 是其继承与 发扬

, 

2 、 《 初中历史 》 评析


1 929 年 的 暂 行 历 史 课程标 准 及 其 之 后 颁 布 的 课程标 准 虽 都 要求 初 高 中 历 史 教


“ ”

科书 恢复 中 外分 的方式 ,
但 壬戌学制 实施 后 的 中 外 合编 在社 会上 的 影 响 不


容小觑 ,
所 以此 时 的 教科书 编 写 也 不仅仅 是原来 纯粹分 编 了 , 反而 吸收 了 中 外合

编 的 优点 中 外 合编历 史教 科 有 了 新 的 特 色 初中历史 共六册 前 四册为




, 。 《 》 ,

中 外 合编 供初 中 二年级 使用 后两册 以通 史方式 叙述 本 国 史 供初 中 三年




, 、 , ,

级使用 

全书 体现着 世 界是 个整体的观念 注意各 国文化 的交流 比较 正如作者




, 、 。


明 确提出 在混合史中 , 叙述世界 史事 , 处处 回 顾本 国 史 ; 叙述本 国 史 , 处 处着


眼世界 ; 而 尤注 意 中 外 有相 互 关系 的 史迹 气 教 科 书 中 也 设 有 不少 专 题将 中 国 置

于世界 中 比较 ,
有 东 西 文化交流 、
中 国 文 化对罗 马 文化 的 影 响 、 戊戌变法 与 日 


明 治 维新 的 比较 、 清末 的 中 国 与 世 界 主 要 资 本主 义 国 家 对 比 、 近代 帝 国 主 义的 侵


略等等 。 兹列 四 册 目 录如 下 

表 3

5 《 初 中历史 ( 1 

4 册 ) 》 目 

第 


史学 的 新建设
 什么 是 历 史 历史的历史 史 学研宂法


、 1 . 2 . 3 .

| 
地球 及其生物之进化 W 史的记载 史 前时 期 的先 民



4 .
5 6
先 民 活动 迹 象
. .

二 、


7 .

民族的形成 

三 、 古 文 明 之 苗 圃 8 历 史 的 开 幕 , 9 .
埃及 1 0 . 巴 比伦 1 】 .
印度 1 2 .
中国

四 、 地 中 海 与 西亚 民族 的 1 3 .
希腊二盟主 1 4 .
波斯 1 5 .
波西战争与亚历 山 大帝 国


蜕变 
|  1 6 .

希 腊 文 化 

第二 册


五 、 亚欧两大 帝 国
 | 
1 7 .
汉 代边功 1 8 .
罗马 1 9 .
东 西 文 化 之娣婵

2〇 . 纪 元前诸般思想 2 1
诸般 思想 的 比 观

七 、 三 大 宗 教 2 2 佛 教 .
23 .
基 督 教与 教皇 24 .
谟罕默德主 义 及其武力


八 、 政教冲 突和 宗 教之學 2 5 .
君 权 神 权 的 消 长 26 .
基督教回 教 的 争衡


古 民族与 突 厥 民¥
H  2 7 .
欧麵 黄祸 2 8 .
突厥勃 兴

十〇 、
从黑 暗时代 到 文 艺 29 .
罗 马文化 的 回 顾 3 0 .
封建制度 与 寺院制 度 3 1 .
文艺 复兴的鸟


复兴 

瞰 3 2 .
科学 之滥觞 3 3 .

宗 教革命 34 .

新航路新世 界之 发 现

教科书的评论

① 郑鹤声 : 《 中 学历 史教学法 》 ,
正 中 书局 1 93 6 年 1 2 月版 , 五 : 

② 沈味之等 初中历史 第 册 世界书局 年版 第 页


·

: 《 ( ) 》 , 1 9 29 , 1 2 。

3 8


第三章 1 922 年新学制 后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


 第三 册


 | 
3 5 .
人 不列颠 的建立 

英3 6 .
君 权专政 时代 —

? 


 ̄ "
3 7 ,
斯拉夫 民族勃 兴 一

俄 3 8 .
普鲁士崛起 —

德 

3 9 英国 的民权革命 40 美利坚独立战争 与 放奴运动




碰张
. .

Si M h A

4 丨 .
法兰西大 革命 42 .
维 也 纳会 议及 其反 响 

三 列 强 的 争 衡  11 ^ 洲 国 家 主 发展 4 义的 同 盟 协约 的 外 交手 段


、 4 .

四 、
无色人种 宰割 全球 45 .
白 人势 力 下 的 亚澳 美三洲 46 .
蚕食非洲


五 欧 化 东 渐 4 7 日 本明治维新 中 国 戊戌政变


、 . 4 8 .

六 清 末 中 国 的 民 族运 太平 天 国 的 反清 与 义和 团 的排外


、 49 .


| 5 0 .
革 命 团 体 的 创 立 及 其 成 J力 


 ̄ 
第四册 

 

丨 v r a —

/ 的 “ 彳 匕 /a l
5 1 .
拒 毒之战及 其 失畋 5 2 .

英法联军 5 3 .
中法之战法 并 安 南
54 .
中 日 之役及战后 的 l 5 5
中f .
A 国联军

 
5 6 .
不平等条 约 的概观 

5 7 .
大战的酝酿 5 8 .
战事的起迄 5 9 .
巴黎和 会与 华 盛顿会 议

九 、 民族 独 立 运 动 6 0 苏 维 埃 俄 罗 斯 之 建 立 . 6 1 .


 欧洲 的 民族 自

62 .
西亚诸 丨
1 ] 的复兴 63 .
五卅惨案 与 国 民革命 的 急 进






_

二〇 、 东 西 文化的 交 流 64 .
物质 文 明 与 东方 65 .
东方 思 想 西 渐

、 国 际 新趋势  | 
66 .
国 际现势

瞥 6 7 .
非战公约

资料来源 沈味之等 初中历史 界 艿局 年版


‘ ‘

: : 《 》 ,

I I


1 929 ,
丨 丨 录 

二 、 课文 辅助 系 统 的 丰 富

1 、 R 录与编撰说明



时 期的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均在正 式 内 容 之前不 仅附有 目 录与 编撰说




有些还编 辑 了 结 论性 的 章 节和 些 附录 在每 章 节后


明 做得更为细致的 是

, , ,

面标注 了 对 应 的 页 码 这 在 民 初世 界 史教科 书 中 是 没有 见 到的
, 。 如 傅运森编 的 《 


” “ ” “ ”


学制 历 史教科书 》 在课文末编辑 结论 写 中 国 的将来 世界 的将来 



“ ”

金兆梓编 的 《 新 中 学教科书初级世 界 史 》 还 专程编写 了 附 图 目 录 , 王恩爵著




“ ”

的 《 新时代 世 界 史 教科 书 》 也 专程编 写 了 上 、 下册 图 表 目 录 ,
刘叔琴 、 陈登


” “ ”

地图

元著 的 开 明 世 界 史教 本 也 附有 插图 录 和 录 可见 这 


《 》 目 目 。 ,

期的 中 学世界史教科书在 目 录编 撰上 也 更加 仔细 周 到 了 

2 、 课前提要

这 时 期有 的 世界 史 教科书 也有在每 章或每 编 开始前 有 些介绍 性的 文




一 一 一 一

字 。
如丁云孙著的 《 西 洋近百年史 》 , 全书 分为 四 编 : 正统主 义时代 、
民 族主义



时代 帝 国 主义时代 国 际主 义 时代 在每 编 开始的 时候都 从整 体上介 绍 


、 、 ,

” “ ” “ ”

代概况 ,
如在 正统主 义时代 的 时代概况 介绍 了 时代 的政 治 特性 和 中 心

人物 。 金兆 梓编 的 《 高中外国 史 》 分 了 上古 史 、
中古史 、 近世 史 、
现代史 四 个时

3 9


陕西 师 范大学硕士 学位 论文
 

“ ” ”

编 开始的 时候也有 介绍
“ “

期 在每 时代概况 如在 第 编上古史 的 


一 一

, ,

古 之 世 界 大势 概述 了 世 界 四 大 文 化摇 篮 、 上 古亚非各 民族的 活动竞争情况 。 



史 教科 书 设置 的 课前 提要 也 有 利 于 读者 从 整体 上把握 课文 的 内 容 

3 、 课文注 释


时期 的 课文 注释非 常丰 富 常 以 小字 呈现 编者也经常在

这 在书 中 编辑


, 。

' 于 正 文 须 加 说 明 或
” “ ” “

大意 中 说明 ,
说明 每 章 末并有 附注 ,
可供学者参考 

” ?
徵实 的地方 ,
并加 附注 以 便参考 。 如 傅运森编 写 的 《 新 学制 历 史教科 书 》 中在


“ ” “ ”

西 方 的 思潮 章 世思想 内 容 正文后注释 了 人道派 活字版 岛 屿三个


中 、 、 

注 ( 1 ) 人道派 , 亦译 复 古派 ,
亦 译人道派 , 学 习 希腊 罗 马 和 希 伯 来 的 古 文 

研求人 的 生活 , 以别 于 中 古 的 出 世 生活 , 以此得名 。 ( 2 ) 发 明 活字版 的 人 ; 有说



是 荷 兰人 科斯 地 C osta r 的 ; 有说是 德 国 人哥丁堡 G u t e m b e rg 的 。 ( 3 )


岛名圣萨耳





多 得岛时 在 四 九 二 年十月 十二 日

S an S a v ad o rl , , 。

“ “
还有 教科 书 中 注 释部分 又分为 了
” ” “

备览 和 注 ,
凡遇 正 文 有 须说 明 者 

有与 正 文相 发 明 之史料而 不 能入 正 文 者

则加注 。 ,
则 加备览 气 如 金兆 梓编 写 的


“ “
新 中 学 教科 书初 级 世 界 史
” ”
《 》 在 国 家 主义之发展 正文 之后 用 小 字 注 解释


“ ” “ ” “ ” ”
国家主义

了 三 民 议会 、 、 回 教国 , 还继续在 备览 中 介绍 了 英法

百年战争 的经过 

注 三 O 二年腓立 四 世 召 集 贵 族 教 士 平 民 之三 民 会 议 是为法 国 三 民



( ) ,

会 即 议会 之始 二 依 中 央集权之 方法 造成 强大之 国 家 谓之国家主




一 一

。 ( ) , ,

义 。 ( 三 ) 系 非洲 北 岸 之 摩 尔 Moo 人侵入所 建 r 

备览 英诺尔曼朝绝 法安茹 An 伯 子 亨 利 二世入 嗣 英王领之 在法




( ) ,


o u ,

境者 ,
大于法王领 。 后 虽 以 约 翰之 无道 , 诺 尔 曼 底 各地为 法王腓 立所夺 回 ,
然其


南亚奎丁  Aqu i ta i ne 地仍为 英有 。 自 法卡 白 朝 绝 , 华 洛 亚 家 Va l o i s 之腓立六世 嗣 位 

英 王 爱 德 华三 世 E d w ar dI I I 以 母之血流 故 争王位 三三 九年英法百 年战役起


, 。 

英 军 获胜 至 四 五年 战端再开 法复败 英王 亨利 五世遂 兼慑法王位 




一 一

。 , , , 。

人 大愤 ,
又战 又败 。 法王 查 理 七世仅保 守疴 尔 良 Or l e ans 孤城 , 亡在 旦 夕 。 有农家

少 女 名 约 翰达 克 D are 者起 义 军 恢复各地 法勤王军亦 四 面响 应 四五




J e a n n e , ;

三年英所 占 之 法地悉 归 还 , 百年战役 以 告终 



备览 ( 二 ) 英法 百年 战役后 ,
英国 国 内 又有约 克 家与 兰开斯脱 家之 红 白 蔷薇

战争 四五五 四 八 五年 结 果兰开斯 脱家 支族 亨 利七世 与 约 克家结 盟




一 一

( ) 。 

新学 制 历 史教科 书

① 傅运森 上册

: 《 ( ) 》 , 商务 印 书馆 1 9 32 国难 后 1 版 , 编辑大意 

② 郑昶 史( 一 ) 华书局1 版, 大 意”。

初中 6

编 辑 

: 《 外国 第 》 , 中 9 35 年 月 “ 运

森 :《新 学 制 历 史 教 科书(下 册 ) 》, 商 务 印
书馆 1 93 2 国难后 1版, 第 2 9
页 。   兆

梓 :《新 教 科 书初级世 界史 》, 中 版

中 学 华 书 局 192 4 年8月 , “ 编 辑 意”。

40


第 £ 章 1 92 2 年新学制 后 中 学世 界史教 科书





乃始统

“ ”

而有 些教科 书 也会用 眉标 、 重 点 字 符 以示提 醒 。 如 《 新撰 初级 中 学教科






中 贞 上眉

标 的 语句


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德怠忐之发难

书世 界 史 》 在 的

vy

有 京教改 革之原 W 宗教改革何 以 发难 丁 德国 宗教 改革之 先驱# 马 丁路德




: 、 、 、

之主张 窝牧会议 抗 议 者 之 名 称之 由 来 龜点 的 地方 也 有用 圆 点 标注


、 、 。 。

WMMM ,  —
L i h —  !


H l l   2 S
I S O


i * S l S S



p !m u i y I t  S  I - l [ I I


! ! i .


i i H 

s  ?

? ji i
 | |
h -

s .

n s -



 

  fi  l

l I
S l s .

S J i .


S .

图 3 新撰初 级 中 学 教 科 书 肚 界 史》 眉 标


1 《

4 、 历史图片

这 时 期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书 中 的 历 史 图 片 应用 更 加广泛 了 如 新 学制 历


。 《

并 有插 图
” “

书中材料 概 采取 不 枯燥 的 事 情

史教科书》 在 编辑大意 中 指出 , : 

很多 ,
以 便 应 证 \ 可 见 编 者 认 为 历 史 图 片 不仅 能激发 学生 兴趣 , 也是屿 文字 内

容 相 互应证 的 史 料 

“ ”

《 开明 世界史 教本 》 的编 者 在 编辑大意 中 也指 出历史 图片 、 插图除 丫 弓 



起学 牛学 d 兴趣外还能 帮助学卞 , 解 d 时社 会状况 、


政 治M势 ,
所 以对插 阁特 别

重视 ,
H 时也希 望 教者 也在教学 中 重视 图片 的运叫 。 该 书 的插 图 是 笔 者所 见较 丰 

富的

木 ,
插图 79 幅 , 地图 2 3 幅 ,
共 1 02 幅阁 , 如 下 表所示 

表 3

6 《 开明 丨
I I

: 界 史教本 》 插阍


插图 目 录 地 图 目 


1 .
佛陀
 | 
26 .
米 开兰基 罗 的
| 
5 3 .
姑 纺 机 1 .
古代埃及


2 .
埃 及 的 金 字 塔作 品 5 4 最 初 的 铁 道 火 .
乍 2 .
两河 流域


埃 及 的 木 乃 伊 第 个 印 刷 所 八 O 3 波 斯 兴 前 的 东 方



3 .
2 7 .
5 5 .  .

4 .
古 代 的 巴 比 伦 建  2 8 马 丁 路 德  的 轮 船 4 波 斯 战 争 时 的 希 腊

 . .

筑 2 9 查 理 第 五 5 6 马 克 斯 5 古 代 意 大 利

 . . .

5 .
汉米拉 比法典 的 |  3 0 .
依利沙伯 女王 |  5 7 .
欧文 
|  6 .
罗 马 帝国 

① 金兆 梓 : 《 新 中 学教科书初级 世 界史 》 ,
中华 书局 1 924 年 8 月 版 ,
第 5 3

5 4 页 

② 周傅儒 : 《 新 撰 初 级 中 学 教 科 书 (下 世
界 史

) , 商 务 印
书 馆192 6
第1
年版 , —
3 页

  运

书 馆  1 93 大 。

森 :《 新 学 制 历史教科 书(上册 ) 》, 商 务 印 2 年国 难 后 1

, “编 辑 意

4 


陕西 师范大学 硕士 学位论文

黎塞 留
 八四八年六月 日 耳 曼人 的迁 徙


3 1 . 5 8 . 7 .

|  |  

耶 稣 基 督 3 2 詹 姆 斯 第  巴 黎 军 工 互 哄 8 回 教 的 最 广 的 势 力 圈


6 . .

7 .
腓尼 基人 的 军 舰 3 3 .
克 伦 威 尔  5 9 拿 破 仑 第 三 9 第 十 世 纪 的 欧 洲

 . .

8 .

克 利 地 的 土 器 3 4 克 伦 威 尔 时 代 . 60 . 玛 志 尼 1 0 .
新 大 陆 发现 与 世界 周 航


( A ) 壶  的 荷 兰 兵 船 6 1 .
加 富 儿 1 1 .
宗教改革时 代 各派 的 势


9 .
克 利 地 的 上 器 3 5 路 易 第 十 四  6 2 加 里 波 的  力

 . .

( B ) 酒 瓶 3 6 凡 尔 赛 火 厅  6 3 林 肯  . . 1
年和议时 的尼 德 兰
2 
 . 1 609

1 0 .

希腊 花瓶 ( A 3 ) 7 .
大 腓 特 烈  6 4 俾 斯 麦 . 1
年威斯特伐利 亚 和
3 
 . 1 648

前 期  3 8 大 彼 得 6 5 德 帝 在 法 国 凡 尔 . .

议 的中欧


1 希 腊 花 瓶 B  3 9 讽 刺 分 割 波 兰 赛 宫 即 位 4 波 兰 三 次 分 害
1 . ( ) . 1 .



后 期 的 张 漫 画 6 6 英 国 的 议 院 5  7 0 年 英 法 及 西 班 牙 在 

. 1 . 1 5

12 荷 马 4 0 蒙 兀 尔 帝 国 的
. 67 跨 在 塞 纳 河 上 的 美洲 的 势 力

 . .

1 3 .
苏 格 拉 底 建 筑 巴 黎 城 英帝 国 的 印度侵略 
 1 6 .

1 4 .
该 撒 4 农 家 7  7 0 年 的 美 国 
 1 .
富 尔 特 尔 6 8 俄 国 . 1 . 1 9

15 罗 马 大 街 道 42 卢 梭 6 9 俄 国 会 开 幕 8

维也纳会议后 的 欧洲 
 . . 1 .

16 罗 马 人 的 建 筑 4 3 狄 德 罗 7 0 日 本 的 议 院  9 
. 48 年 至 87 年 的欧
 . . 1 . 1 8 1 1

17 法 兰 克 的 战 士 4 4 奈 瑞  7

泛亚美利 加联会 

洲 . 1 .

18 摩 罕 默 德 4 5 . 七 八 九 年 巴 7 2 达 尔 文 2 0 亚 尔 萨 斯 洛 林 
 .

. .

9 可兰 经 的 页 黎 群 众 进 攻 巴 斯 的 7 3 巴 士 特 2 列 强 的 非 洲 分 割 

1 . . 1 .

2 0 教 皇 格 里 高 里 4 6 拿 破 仑 第  74 土 耳 其 的 国 会 2 2  9 4 年 欧 洲 人 的 海 外 主


. . . . 1 1

的 死  4 7 拿 破 仑 在 埃 及 7 5 九 四年的英 


— 一

. .

2 诸 侯 的 城 堡 4 8 拿 破 仑 自 厄 尔 国 海 军  2 
1 . 8 年 的 世 界 大战
 . 3 . 1 9 1

2 2 武 士 的 宣 誓 式 巴 逃 回  7 6 奥 太 子 被 刺


 .

2 3 十 字 军 的 武 士 4 9 维 也 纳 会 议  7 7 小 比 利 时 说 不 能


 . .

2 4 诺 曼 人 的 商 船 5 0 梅 特 涅 通 过
. 
 .

25 学 艺 复 兴 时 代 5

瓦 特 7 8 在 荷 兰 的 前 德 皇 
 1 . .

的 绘 画 和 中 古 的 比 5 2 第 部 纺 织 机 7 9 三 巨 头 


   

资 料来源 刘 叔琴 : 、 陈登元 : 《 开 明 世界 史 教本 立达学 园 出 版部 1 93 2 版 插图 目 录 



在 笔 者所 见教科 书 中 , 还有许多 插 图 比较丰 富 的 ,


耿淡如 、 王宗 武编 的 《 

中外国史 》 三册 中 , 上册插 图 83 幅 、
中册 73 幅 、 下册 73 幅 ,
共 229 幅 。 还有如

陈祖源编 的 《 初中外 国史 ( 下册 ) 》 插图 7 1
幅 , 金兆 梓编 的 《 高中外国史 ( 上册 ) 

67 幅 ,
傅运森编 的 《 新 学 制 历 史 教科 书 ( 上 、 下册 ) 》 64 幅 ,
黄 现墦 编 的 《 高中

国史 上册 幅 郑 昶编 的 初中外国史 第 册 幅 金兆梓编 的


夕卜 ( ) 》 4 1 , 《 ( ) 》 3 4 ,

《 新 中 学 教科 书 初级 世界史 》 插 图 26 幅 , 王恩 爵 著 的 《 新时代世界史教科书 ( 

册 ) 》 24 幅等等 

历史 图片 除 了地 图 、 人物 肖 像 、 历 史 年表 等 , 还有编 者为 了 便于学生 自 己设


新 时 代世 界 史教 科 书 》 中

计 出 来 的示意 图 ,
如 《 旧 制 度 下 的 法 国 社会 示意 图 

“ ” 

《 世界史 》 中 的 历史的 民族 示意 图 。

① 参 见王 恩 爵 : 《 新时代世 界史教科书 (
下 ) 》 ,
商 务 印书馆 1 92 9 年 9 月 版 , 第 3 6 页 。 殷祖英 : 《 世界 史》 

文 化学社 9 4 年 1 3 8 月 版 ,
第 3

4 页 。

42


第三章 1 9 2 2 年新学制后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 吐a 让 的下度 制 i
 f

s ,



i  i i  

金  s  f


§

^ 1 i  I 




5 ?3
「 蹇 一
 .  ?
,  I ? i s


* 

s 蜃 ? 
  ^ !   去 *
! >



 ̄  ̄

i n Hm i T ?
A一


—  ̄

li t
^
t 
 ! D 7i i

s 
J  ?  S   fi   s  " i ^ S   ^ nI l




i i ;

r  
一—

s ?

 ri ^
i f f ? 

一 r V    I ?

1 Mm  h   m

 i

 1 £ ;  i

  ;
 !
i   i i


i    i


! 

* *
 /r
- ^ —

 E i  i 1 !  ! I 1
 
  I i i ! 

涵
i J

UM 

丄 S SS S SS K 赭 、 上 一

 .

 #

^

w "*  … ,

 p p n


* -

r s ss s s ji

 HU 
sl " I a 伯 * ** *
% ? ?



as l

图 3

2 旧 制 度 下 的 法 国 社会 弓历 史的民族

5 、 习 题和练习

些习题丫

这 时 期 的 教科 书通常会在某 章或某 编 后放置 通常包括 


一 - -


” “ ” “ ”

要点 研究问题 本编 d 题 陈其可 朱翊新编 的 世界 史》 




" 、 、 。 、 《
l J

“ ”

它在每 均设柯 研宂问题 第


的习题 作常丰沾 小 节 Z H 如在 编的


/ 。 : . 

” “ ” “ ”

中 世纪城 市 和 大 学 的 勃 兴 的 城市 的 兴起 后 设置 的 研宄问 题 为

I . :
( 

中 世纪欧洲社会有几种重要 份子 ? ( 二 ) 试 说 明 城 市 发 达 的 原 因 ?t i ) 欧洲 南

部城市状况是怎样 ? ( 四 ) 欧洲北 部的城市状况 是怎样 ? ( 五 ) 欧洲 中 部 的城 市



状况是怎样 ? ( 六 )
城市 的 组织足 怎样 ?  ( L )
城市 兴 发生什 么 影响 ? 

“ ” “
又如 郑昶编 的 《 初中外 国史 》 在每章 之后 都有 提问 要点 。 如在 希腊之


” ”

希腊 人 的 利川 奴
 “

文化 章后的 提问 要点 腊人富 么 天 

为 冷 I
一 一

: ( ) 尸 f l 

隶 ,
于 他 们发扬 文 化有什么 关 系 ? ( 二 ) 希腊 文化的 创造期 ,
约 在其什 么时候 

以 什么 地方 为 中 心 ?
有什么 良 好机 会 ?
当时箸 名 的 学 者苻那 几个 ? ( 三 ) 希腊文

化怎样传播 出 上 后 来希腊 文化传播十 那些地 方 这 在 历 史上叫 做什么 时代? 在




? ?

这时代 中 ,
希 腊有 那些学术最 为发达 ? ( 网 ) 亚 W 山 大城在 文化史上 占 有怎样 的




地位 ?
其 原因 何在 ?

三 、 语 言 和 文 字编 排的 变 化

在新 文化运动倡 导 白 话文书写 的影响 下 ,


文 言 文 教 科 书 逐渐走 下 了 历 史舞 台 

从 年 北洋政府教 育 部提 议从该 年 的 秋 季开 始 国 民学校 二年级 的 教科




1 92 0 1
月 ,

① 陈其 可 、
朱翊新 : 《 世
界 史
》 , 世界 书

19
3 3年 2 月版 , 第 1 0 8 页
。   ② 郑 《

初 中外 (第一 ) , 华 93 5年 第 。

国 史 册
》 书 局 1 6 月版 , 17 页

43


陕西师范大学硕 士 学位论文

书编 写 由 国 文改为语体文 ,
根据学 校 使用 语体 文 的情况 再逐渐普及 , 由 此 白 话文


取代 文 言 文 逐渐 成 了 编 写 教科 书 的 主要 文 体 。 民国 二三十年 代及 以 后 出 版的中学


世界 史教科 书 中 , 也大 多是用 白 话文书 写 的 。 以 下将 民初傅岳棻编 的 《 西 洋历 史


教科 书 与 陈其可 朱 翊新编 的 世界史 》 中 叙 述梭伦 改革 的 内 容做 比较则 


》 、 《

了 然 

西 洋历 史教科 书 世界史》 梭伦 改革

表 3 -

7 《 》 与 《 内 容 比较

《 西 洋 历 史 教 科 书 》 《 世 界 史 》
时纪元 前 五 百 九十 四 年 也 梭 伦 既 得 政 首 唱 在 梭 伦 被 选 为 选 官 后 他 眼 见 平 民

 , , 。

焚 券之令 使平 民 复 其财 产 妻子 又废 铎 拉 哥严 酷 困 苦连连 就 修 改 法 典 在 经 济 方面
, 。 , 。 

之法律 惟 杀人者抵罪 ,
众 声大 和 以 财产 多 寡 分 取消 旧 的 积 欠 禁止 以 后 不得把 身 体做 
 ,
。 ,

国人为四级 上 三 级 人 皆 准 其 岁 入纳 租 税 第 四 级 抵 押 品
, 向 人借贷不得贩卖 债户 做成 
 ,

人则 免焉 亚尔 干及政府重职 惟第 级 得为之 奴隶 并限制 田 亩数 政治 方面 依照 



。 , ,

。 ,

第 二 第 三极 人 只 有 服下 等 官 吏之权 充 兵 义 务 下 财 产 的 多 少 分人 民做 四 级 前 三级有 
 。 , , ,

三级所同 也 第 二 级人为骑兵 第 级人 为 甲 胄 做 官和议 员 权 第 四 级 不得做 官 只 有


三 重
。 
 , , ,

步 兵 第 四 级 人 为 轻 甲 胄 步 兵 是及 人 虽 无服 宫 之 议 员 有 资 格 还 立 国 民 法庭 人 人 有 审


 。 。 ,

权利 而 国 民公 议 会 亦 皆得投票参与 政治 此梭 判权 能 够 审判 退 职 的 官 吏
, , , , 

伦 立 法之大 略 也 。

 

资 料来源 傅 岳 棻 西 洋 历 史教科 书 商务 印 书馆 : : 《 》 , 1 9 1 2 年版 , 第 5 3 页 ; 陈其可 



朱翊新 世界史 》 :
世界书局 9 3《年版 第 4 页 , 1 3 , 1 

此外 还有 些编 者考虑 到 历 史教 科书使 用 的对 象 将 教科 书 的 语 言 叙述



了 ,

得生动形象 ,
通俗 易 懂 , 使 教科书 具有极 强 的 可 读性 。 例如 , 《 新建设 时代初 中


世 界 史教本 》 在解释

历史分期 时 写道 

历 史有衔接性 ,
有继续性 ,
并 无 显著 的 断落 , 又正 如长 夜漫漫 , 渐见光明而

成白 昼 , 昼夜之 间 ,
没有斩然 的 界线 的 。 又如长江大河 , 波浪滔滔 , 自 上 流入 中


流 ,
以至于海 ,
但上流 中 流之 间 ,
亦 没有 斩然 的 界线 。
人类各 种 事业 的 进 化 ,






光先后 ,
往往犬牙 相 错 , 勉 强 分期 , 取便研 究而 己 。

“ ”

又如 殷祖英 著 的 《 世界史 》 在 阐述 世界之 构成 由 民族 、 地理 、 时 代三要





素关 系 的时候 ,
将三者 的 关系 比 作戏剧 。
其关 系 恰如 戏剧 ,
民族其角 色也 ,



” @
理其 舞 台 也 , 时代其 出 幕也 

“ ”

再如 陈 其可 、
朱翊新编 的 《 世界史》 正 文中对 原 始人 的 生活 叙述 

原始人蠢如鹿 豕 , 既 没有 衣服 穿 , 又 没有房 屋住 ,
饮食 的 质 料 , 只 有树 皮草


根 ,
居住 的 地方 ,
只 有农林岩穴 ,
天气冷 了 ,
或是热 了 ,
身 体 上 就 只 靠那 自 己天


生 的 毛发来应付他 痛苦得很 幸而后来有 天 忽 然弄 到 了 死鸟 和僵 鼠 知道


, 。 , ,

他的 肉可 以吃 皮可 以 穿 方联想 到 个方法 拿石头 或树枝 来击 杀野 兽 吃他






, ,

① 周 傅儒 :
《 新建设时 代初 中 界 教本(上 》 世 史 ) , 建 设
图书 馆19 3 3年 7 月 版 , 第 3 页 。  殷

祖 英:《 世 界 史》,文 学 社 1 9 4年 8 月 , 第 化 3 版 2
页 。

44


第三章 1 922 年新 学制 后 中 学世 界 史 教 科 书

的肉 穿他 的皮 此时原 始人 的 生活 较前愉快 些 而人类 和动物 的 差 別 




, 。 ,




在此 发现 。

除 了 语 言用 白 话文 ,
叙述 生 动 形 象 外 ,
不少 教科 书还放弃 了 竖版编排方式 

用 横排编排 。 如 《 开明 世界史教本 》 《 新学 制 历 史 教科 书 》 均 足 用 横 排编 排 ,


也更方便 阅 读 

四 、 历 史 内 容 的 多 元化

1 、 用 多 元世 界 文化 史观架 构历 史

民 国时 期 的 二三 十年代是我 国 史 学迅速发展 的 时期 ,
其 中 认为世 界是 多 元发

展 的 这种新历 史观对我 国 近代 史学产生 了 重 大影 响 。 许多 中 学 历 史教科书 、 历史



课程标 准 因 史 家 参 与 编 写 而 直接 反 映 了 他们 自 己 的史学思想 

这种新 史观从 20 年 代新学 制 改 革 后 的 历 史 课程 中 就表现 得非常 突 出 了 。 





1 923 年 由 常 乃德 、 徐则陵编写 的初 、 高 中 历 史课程标准就明 确 说明 初 中 历 史编


制宜取混合主义 ,
以全世 界为纲 , 注 重 研 宄 世 界 文 化 的 起源 , 以及 不同文明间

在 交往 过程所产 生 的 影 响 ,
着 重论述世 界 文 化发展 的特性 ,
以 及 不 同 特点 的现代

文化所产生 问 题 。 自 该课程纲 要后 ,
世 界是 多 元发展 的 理念 处 处 体现 在历 史课程


标准 、 世界史教科书 中 

如 何炳 松所编 的 高 中 外 国 史 教科书在序 言 中 认 为人类 的种 种 活动 是是 许 多 种




活动 的 总 和 如果 只研宂 方面 则 不 能窥见人类活动 的 整个 于是就提 出 了 





, ,

合研究 的 历 史观 点 ,
认 为我们 研 宂 人类 文 化 的 演进 时 ,
不能孤立看 待社 会上政



治 、 经济 、 学术 、
教 育 或者宗 教等 的 发展情况 ,
而是 我们 要 同 时 研 宄 人类政 治


的 、 经济的 、 学术的 、
教 育 的 和 宗教 的 等等活动 的 交互错综的 丨 青形 \ 他在其 同


“ ” “

年 出 版 的初 中 外 国 史教科 书 的 编辑大 意 中 也提 到 了 本书 彳 艮 想用 综合的 眼光 



” 3

把 东 西 史家 向 来轻视 的 西 部亚洲 史 给 以相 当 的地位


, 

还有其 他编 者 也 认识 到 历 史 是 多 元 的 在 编 写 世 界 史 教科 书 时 内 容 也 涉及 到


各个方面 如 开 明 世界史教本 中 提到 宇宙是整个 体的 些事件 即 使有




一 一

。 《 》 , ,

空间 和 时 间 的差异 也有可能发 生 因果关 系 ,


如 果 在 叙述世 界 史 的 时 候 , 只 局 限于

某时某地的情况 ,
忽 略 了 其它 相 互关联 的 事件 ,
这样就会使读 者毫无 头绪 。 所以


作者编 写本书时 ,
用 综 合 的 方法叙述 史事 ,
并于 相 关联处 都注 明 参 考某节 ,


使

切 又关系 的事件 虽异 时异地 也 能 互相 照 应 读 者藉 此可 以 得 到 整个 的 史观


, , , 

① 陈其可 、
朱翊新 世 界史

世界书 局 《3 年 》 , 1 93 2 月 版 ,
第 7 页 

序言

② 何炳松 : 《 复 兴 高级 中 学教科书外 国 史 上册 ( ) 》 ,
商 务 印书馆 1 9 3 4 年版 , 

③ 何炳 松 复 兴初级 中 学教科书外 国 史 上册 商 务 印书馆 年版 编辑大意


” 。

: 《 ( ) 》 , 1 93 4 ,

4 


陕西 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 T

不 致仅 仅 硬 记 片 段 的 事 实 把历 史 当 作 断烂朝 报

, 

“ ”

黄现墦在 《 高中外国史 》 例言 中 也提到 内 容注重经济 、 文化 、 社 会 民生



本 书 对 于 事 实之发 生及 演进

等 多方面的状况 , , 注 重 其经济背 景 ,
而学术文化 

” “
社会 民 生及 经济状 况 ,
尤为注意 , 还称 内 容 囊 括 多 方面 的 历 史 教科 书 是 ,






岍生面之作

为近代外 国 史 教本 ,
另 。

陈 其可 、 朱翊 新 的 《 世 界 史 》 认 为 历 史 是 从 各 方 面演 进 而 来 :
像政治 方面 

民治制 度 ,
是从部落 、 封建 、 君 主 制 度 而来 ; 实业 方面 ,
机器工业 , 是从渔猎 

游牧 、 农耕 、 手工业而来 ; 国 际贸 易 , 把契 约 代硬 货 , 是从国 内 贸 易 ,
硬 币 做媒

介而来 ; 硬 币 做媒介 , 又是从 日 中为市 , 以物易 物而来 ;



现在用 精


密的眼光 正确 的态度 把人 群 切活动 演进 的迹象和途径 叙述清楚 这便


, , 、 , ,

” ③
是历 史 

周 傅儒在 新 建设 时 代初 中 世界史教本 》 中 反历 史专重 重大人物 政治


《 、 

社会方 面的观 点 ,
认 为 历 史 应 当 是综合 的 ,
我 赞 成米勒 尔 的 办法 ,
把他 分 为经

济 、 生殖 、
社会组织 、 言语 、
科学 、 宗教的哲学 的信仰 、 道德 、 法律 、
美术九项 

乃至 多 分为若 干项 ,
亦 无 不可 。 历史 , 不是片面 的 , 乃是全体 的 ,
不 是分析 的 

” @
乃 是综合 的 。
无所不 被 ,
无广不包 , 那才是真正 的 历 史 

这 就 直接 反 映 了 这 时 期 的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对历 史 认 识 越 来越 多 元 化 


写 时也 不仅仅 局 限 在 政 治 史方面 , 对于 各国 的文化 、 经济均有涉及 。 如 《 开明世



界 史教 本 》 中 就有编 写 希 腊文 化 、 罗 马文化 、 回 教徒文化 、 学艺 复兴 、 近古文 明 



产业革命等等 

2 、 关注 民众 的 日 常生 活史

这 时期 的 中 学 世界史教科书对历 史认识 多 元 化 在编 写 时也表现 出 了 更多




关注 民众的生 活 的 面 历 史 的 关注 点 开始下 移 叙述普通 民众 的 常生活 




。 , 日 、

会风俗 习 惯等 等 , 这样也 使历史 教科 书 的视野 更 加广 阔 ,


历史教 育 内 容 更加丰 富 


贴近生活 如在 新 建 设 时 代初 中 世 界 史教本 中 认为历 史 小之 可 以记载


。 《 》 ,



个名 人 的生死 件事物 的发 明 如殷周 的铜 器 是历史 今晨报纸 亦是 历史


, 。 , , ,



如 该书注 意 描 写 西 方 中 世纪城市普通 民众 的 生活 ,
借 以 展现西方 中 世纪城市

情况 该书在描写 个手 工 业者要 加 入 手 工 基 尔 特 组织 需 要经 历 的 程序 是

。 

“ ”

① 刘 叔琴 、
陈登 元 : 《 开 明 世 界史 教本 》 , 立 达学 园 出 版 部 1 932 年版 ,
编 辑大 意 

“ ”

② 黄现璠 : 《 高中外国史》 ,
立达 书 局 1 93 3 年 8 月 版 ,
例言 

③ 陈其可 、 朱翊 新 : 《 世界史 》 ,
世 界书 局 1 93 3 年 2 月 版 ,
第 1 、 2 页 

④ 周傅儒 : 《 新建 设 时代初 中 世 界 史教本 ( 上册 ) 》 ,


建设 图书馆 1 93 3 年 7 月版 ,
第 3 页 

⑤ 同上书 ,
第 1
页 。

46


第三章 1 922 年新学制 后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中 世 纪 的 工 业 全赖手工 , ,
因此 需要专 门 的技术 。 凡加入蕋尔特 的工匠 ( Mas t e 

必须经 过学徒 的 阶段 学徙阶段 A p p re n 多则七年 少则 年


wo rke r ) 。 ( t i c esh i


) , 

各 国 不等 学徒毕业后 有 种旅行时 期 遍游 各方 磨练参观 然后 专心作他




。 , , , ,

的作品 ,
叫 着杰作 ( M as t er
p ec
i e ) 获 得工 匠 资格 , 又须相 当 的时间 与 金钱 , 才能加





入基尔特 。

又如 在 《 新 撰初 级 中 学 教科 书 世 界 史 》 中 对 工业 革 命时 期 的 社 会政 策描述 更


为详细 

城市 社会政 策亦 可 分为 五项 城市独 事业 凡 直接 关 于 市 民 全体利




: ( )
占 。

害 ,
如铁路 、
水道 、
邮政 、
电话 、 电车等 ,
多 归公有 ; 可 以 减少 无谓之纷争和 嫉


视 ; 中下 阶级 人 民 ,
受利尤 巨 。 ( 二 ) 城市交通 问 题 。 修筑 马路 、 浚治沟洫 、



凿湾港 、 淘洗河 身 、
选择铁路起讫 点 ,
以 求市 内 市外 交通之便利 。 ( 三 ) 居处及

娱 乐 之地 。 凡市 民住 宅 、 工 人杂处 、 有不迠卫生 、 或酿危险 者 ,


事 事加 以 监视 

且 多 设公 园与 娱 乐场 , 以调 节空气 ,
消 除积闷 。 ( 四 ) 救 贫政 策 。
城市地方 ,



老病苦 , 失业贫 乏之 人众 多 ; 设 慈 善机关 ,
以 谋救济 。 ( 五 ) 教 育 问 题 。 城市膨


胀 ,
就学 儿童数 目 日 多 ,
于 是增加 学校 , 扩充设备 ,
培养教贸 ,
建筑 图 书馆等 

具属急需 。 他如 半 日 学校 ,
平 民 学校 , 公 共讲演 所 , 亦 多 所 设置 ,
使人 民无史 学





之虞 。

此外 , 该书还详细说 明 了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俄 国 的劳动 团体情况 



此 可见 这 时 期 的 世 界 史 教科书 不仅 仅 只 是 单 宏大的政治史 方面的叙




一 一

由 ,

述了 ,
更 多地也注意到 了 民 众的 口 常生活 。 人类的 日 常 生活 也是 从事其 政治 

科学 、 艺 术等 其 他活 动 的 基 础 前提 , 所 以 这些 人们 日 常生活 史的 描 写对于人们 认

识历史有重要 的 意义 

3 、 向 普通 民众传 递现代 民主 理 念

向 普 通 民 众传 递现代 民 主理念 , 也 不 余遗 力 倡 导 三 民 主 义 ,
还 以三 民主义 分

析世 界现 象 。
如 《 新 建设时代初 中 世 界 史教本 》 中 ,
作 者 在 系统 论述 了 空想社会


主义和 科 学社会主 义理论后 笔锋迅速 转指 出

, 

折 衷 社会 主 义各 派 的 学 说 求得 个至中 至正的 要算孙 中 山 先生 的 民生 主




, ,

义 他主 张用 两个方法来解 决 民生 问 题 个是节制 资本 个 是平 均 地权 


一 一

。 。 , 。

生主义 ,
不但 是最高 的 理想 , 而且是社会 的 原动力 ,
是历史的重心 ,
也 是政治 的

重心 社会 的重心 如 果 民 生主 义 实行 中国 的社会 问 题 可以解决了 进 




, 。 , , 。




言 , 世界 社会 问 题 的 解 决 ,
还有 待 于 民生 主 义 的 实 行 , 以为参照呵 !

① 周 傅儒 : 《 新建 设 时 代初 中 世界史 教本 ( 上 册 ) 》 ,
建 设 图 书馆 1 93 3 年 7 月 版 ,
第 1 1 3 、 1 1 4 页 

② 周 傅儒 : 《 新撰初级 中 学教科书 世 界 史( 下 册 )》 , 商 务
印馆1 92 6 年版 , 第7 8 、 79 页 。  傅

儒 :《新 建 设 时 代初 中 世界 史 教本 ( 下册 ) 》, 建 设 图
书馆 1 93 3 年版 , 第3 8 页 。

47


陕西 师 范 大学 硕 士 学位论 文

又如 《 新 时 代世 界 史教科 书 》 还 指 出 实 施三 民主义 是使 中 国 摆 脱 困 境 的 最 佳


方案 ,
对之充满信心 

民生 主 义 比 科 学 派 的 社会主 义更 近 步 他的首创者 是中 国的孙文 




, 。 , 。

主 张 用两个办法来解决 民生 问 题 第 是平均地权 第二是节制 资 本 原来 民生




; ;

主义 不但是最 高的理 想 并且是社会 的 原动 力 是 切历 史活动 的 重 心 民生




, , , 。




主 义 能够 实 行 中 国 不但 中 国 的 社会 问 题 便可 以解决
一 一 一

, , 。

又如 在 《 朱 氏初中 外国 史 》 中 作者指 出 ,
中 国 己 成为世 界被压迫 民族 ,
但是

中 国 有救 国 的三 民主义 ,
所 以 可 以 以 此联合世 界 弱 小 民 族 ,
阻止帝 国 主义相 的 盲


“ ” “
目 横行 ,
而达到 世界大同 的愿望 ,
中国 有着救 国 方针 的 三 民 主义 , 可 以冲


破这个障 碍 。

遏止列 强势力 的盲 目 横行 , 底世界于磐石之安 。 所以 

中 国 民 族今后 应 努力 的 ,
不在迎红拒 白 ,
亦不在 联 白 制 红 ,
应该是宣传 、
奉行 

光大三 民主义 以挽回 本国 之富强 以 造 成世 界 之 自 由 平等 合作 以达到 




, , 、 、 ,

界大 同 之路 


另外 这 时 期教 科书 对妇 女 的 情行 也有不 少 的 叙述 如 陈衡哲 西 洋 史 》


, 。 《

中 就描写 到不少 的 女诗 人 、
女 政治 家 、 女 英雄 。 提 到 了 古希 腊 时 期 的 女诗人沙复 

高度 赞扬 了 英 法 百 年 战 争 中 圣 女 贞 德带 领 法 国 人 民取得 胜利 的 事迹 ,
高度 赞扬俄


国 女王加撒林二 世经过 系 列 内 政 改革 扩张领土 使俄 国 崛 起 对 女 性 群 体更是


、 。

“ ” ?
高度歌颂 , 在谈及文 艺 复兴 的 女学者们 时 , 说她们 是 近代 女 子 解 放 的 先 锋 

她还 在第 十 章 直 接 介 绍 了 妇 女运动 的 起源 和 发 展 

五 、 教学 参考 书 与 辅 导 书 的 繁 荣

随着 教科 书 出 版 的 繁 荣 ,
教学教学参 考书 与 辅 导 书 的 出 版也大 大增 多 ,
据笔


者整理 , 主要有 以 下 1 0 种 

表 3 -

8  1 9 22

1 9 3 6 年 出 版 的 教 学参考 书与 辅 导 书

书 名  编 著 者  出 版 时 间 出 版 方  备 注


外 93 3 6

St
1 1 、

朱 翔 新编 世界 书 局 初级 中 学 教 员 及 学生用


罕Sf f 月t j :
其 他题 名 :
复兴初级 中


朱 鸿 禧 编 著 1 936 年 2 月 商 务 印 书馆 学教科 书 外 国 史教员 准


书》

备书


 ^
 南 华 书 局 中 学 补 充 读 物
1 934 3

《 世 界 史表解 曹 剑 光编 著 》 

《 址 界 历 史 问 答 》 车 曾 训 编 |  1 93 4 年 1 3 版 |
东 方文学 社 |
初 高两级 中 学课外参考

① 王恩爵 : 《 新时代世 界史教科书 ( 下册 ) 》 ,


商务 印 书馆 1 929 年 9 月 版 ,
第 7 1 页 

② 朱翊新 : 《 朱 氏初 中 外 国 史 ( 下册 ) 》 , 世 界书局 1 934 年版 , 第 99 、 1 24 页 



③ 陈衡哲 : 《 新学制 高级 中 学 教科书 西 洋史 ( 下册 ) 》 , 商务 印 书馆 1 929 年版 ,


第 1 7 页 。

48


第二章 1 922 年新学制后 中 学世界 史教科书


《 西 洋文化史大   中 学 、 师范必修 、 选修


 _ 細 月 屮 华 书 屈

十 9
 及参 考 之 用
| | |

3 6

/ 1 1


纲 》

w <日 如  年4月第4版 1 93 7 , 1 93 

〇 〇

^^
 郑 震 编 著

帘 务 印 书 馆 年 4 月 第 7 版


A n


初中 复 习 从书

 


第 1
册 : 1
93 6 年 6 月 

切糊 华 , 卢1
 fi g  m i M  9 6 ^ 7 1 93 5 年 1 2 J 3
、 : 1 3 

初中外国 史矣 老

《 '

t fr
i  〇  Af
华 书 周 月 2 版
迪编 
 金兆 1 936 年 4 月 初中

 2m 
 梓 校 版 其 他 题 名 权 中 外 国 历
1 }>


 : I


史参 考书 

《 初 复习 冲 丛 


舶 友编 1 9 3 6 年 2U 新生书間

酸 文编辑 1 93 5 年 5 月 新民学会

q , ^E c 0 ,  1 93 5 年 6 月 改 订初版 

败
£ 商 务 印 书 馆
, (

《 外国 史 》 朱 鸿 禧 编 著 年 改 订版
 1 93 7

 

  高 中 复 习 丛 

书 

资 料來源 : E有刖 : 《 屮 W近代中 小学教科 书总 f 丨 》 , h 海辞 朽出 版社 20 1 0 年版 



“ ”
20 世 纪 二 三十 年 代 ,
民 国经历 了 壬戌学 制 等 改革和 中 学 课程 设置的 多 次

调整 。
期间 ,
政府 以 课程标准 (
纲要 )
的形式对 中 学历 史教育做 出 了 具体规 定 

这 些 都对 当 时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编 写 走势产 生 了 影 响 。
在体例 上首创 中 外 合编

体例 :
结 构 上 的 课 文 辅助 系 统越来越成 熟 ; 内 容 上不仅 语 言 文 字 生动 形 象 、 可读

性增强 而且 改仅 关注政治 史 的 视角 用 多 元世 界 文 化 史 观架 构 历 史 关注经




, , ,

济 、 文化 、
社 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 ; 教学 参考 书 与 辅 导 书 出 版 也 大 量增 多 。 这呰均

为 民 国 时 期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发展进入 全 面繁 荣 的 表现 

49


第四章 1 93 7 年 后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第 四章 1 937 年后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

1 93 7 年全面抗战爆 发后 ,
抵御 外 辱 成 为 中 国 人共 N 的 U 标 。 在 全面抗 战推进


过程 中 ,
教 育 不 仅 要体 现鼓 舞 全 民 族 持 续抗战 的 现 实 作 用 ,
而且也 丨

2 当体 现培 养

抗战胜利 后 的 建设 人 才 的 长远作 用 另 方面 随着 民 族危机 的加深 教 育 的政




。 , ,

治性有所加 强 。 在 抗战 全面爆发 的 特殊环境 下 ,


中 学世 界史教科 书 内 容呈现出 

定 的 变化 其 为 社会服务 的 作用 更加 凸 显 和 强化

, 

第 一

节 战 时教 育 方 针 与 历 史课 程标 准 的 修订

1 93 7 年 七七事变 后 ,
日 本幵始全 面侵华战争 ,
中 国 不仅 在经济 、 政治 等方面


遭到 巨大破坏 ,
而 且在 文化教 育 领域 也 受到 了 的 重创 。 国 民政府为 了 保证 教育 的


“ ” “ ”

稳步 发展 , 以 抗战建国 为基本国 策 ,
力 图 实现 战时应做平时看 的 目 标 

制定 了 系 列稳定 教育 的政策和应急措施 如在 年 国 民党临时 代表 大




, 1 93 8 4 月 ,

会通 过 了 《 中 国 国 民党抗战建 国纲领》 和 《 战时 各级教 育 实施方 案 纲要 》 。 这两




者分别对中 学教育 做出 了 相关规定 :


前 者对 教 育 制 度和 教材 的 要求 改订 教育制


度 及 教材 ,
推行战 时课程 ; 后 者规定 了 战 时 九 大 方针和 十 七 项要 点 ,
其 中 对中


“ ”

教科 书编 写产生重大影响 的 如 


学历 史教育 教育 的 与政 治 的 贯

、 , 目 目 、

” “

民族之 自 信 、 对于 社会科 学 ,
取 人之长 ,
补 己之短 , 对其原则 加 以整 理 ,



” “

T制 度应谋创造 以求 切适合于 国 情 整理各科 教材 使之成为 贯之体




一 一

, 、 ,

系 等等 。 以上 的 教育 方针和 实施要 点 ,
成为战时 中 学历 史教育及教科书编写的

指导性原则 

在全面 抗战爆发后 , 国 民 政府 对 中 学 历 史 课程 标 准 作 了 修改 ,
于 1 940 年 9 

公布 了 《 修 正初级 中学 历史课程标准 》 和 《 修正 高级 中 学历 史 课程标准》 。 这两



个历 史课程 标准 在 内 容 、 目 标上都没 有太 大 变 化 , 只 是 为 了 适应战 时 的环 境 ,





“ ” “ ” “

课程 目 标上 更加 强 调 了 民族 团结 、
强调 中华民族 历 史 上之光 荣 、
先民


” “ ” “
之伟 大 ,
以 启 发学 生对于抗战 建 国 责 任 制 自 觉 、 以 策 励 学 生研讨 世事 


” u

探求科 学 , 而努力 于抗战建 国 之大业 。 在课时 上 削减 了 世 界史课 时 , 初 中 阶段




世 界 史 由 原 来 的 两 个学 期减至 个学 期 并且初高 中 世 界 史所 占 比重 大幅度 减少

, 

国 民政府还 分 别 于 1 94 1
年 、 1 94 8 年颁布过 《 六 年 制 中 学 历 史 课 程 标 准 草 案 》

① 课 程教材研 究所 : 《 2 0世 中
纪 国 中 小 学 课 程 标准教学 大 纲 汇 编·历史 卷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 00 1年 版 ,  7

、 83 页 。

5 


陕西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学 位论文
 

和 修订初 高级 中 学 历 史 课程 标准 。 由 于 1 94 1
年 颁 布 的 草案 只 适用 于 部 分地 区 , 1 948

年 时 国 民 党在 大陆 的 统 治 岌岌可 危 , 这 个课程标准 并没有 多 大影 响 ,


因 此这两个

历 史课程标准 不做讨 论 

第二节 战时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的 编 写

由 于 战争 的 影 响 这 时 期 的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编 写 严重受挫 有不少 的教




, ,

科书 只 是依据 战 时要求在 原 有教 科书 的 基础上进 行 删减 增添 总 体说来 这




、 。 ,

时 期 的 教科 书 在体 例 、
结构 上变化不 大 ,
内 容 上更突 出 了 抗战救 国 的成分 

表 4 -

1  1 93 7

1 949 年 出 版 的 中 学世 界史教科书

书 名  编 著 者  出 版 时 间  出 版 方 备 注


《 初 中 外 国史 卢 文迪编 金 1 93 7 年 3 月 初 第 1 册 : 1 947 年 2 月 5 5 


( 2 册 ) 》 兆梓 校 
M 第 2 册 : 丨 940 年 3 8 


上册
日  : 1 9 48 年 9 月 1 2 


《 高中新外国  f 中 册 : 1 94 7 年 2 月 5 


上 下 孙 逸 殊 编 年版


史 ( 、 中 、

 ^ 世 界 书 局 下册 : 1 9 46

册 ) 》  其他 题名 新课程标 准世 界 中
 :

学教 本 高 中 新 外 国 史

  

上册 : 1 94 0 年 1 1 月 5 


《 初 中 新 外 国 1 ^ 7 年 6 月 初 下册 年 月 新 版
: 
 1 94 1 4 6

史 上 ( 、 下册 ) 》 版 ^ 其它 题名 新课程标 准世 界 中

 :



学教 本初 中 新外 国 史 

《 初 中 外 国 历 1 93 7 年 初  h fl f6
t a

n 



史教本 ( 上 、 下 傅彬然编 著 版 、 94 5 年
1 幵明书店


T册 94 6 扪

 : 1

册 ) 》

U 月 6 版 

上册 : 1 947 年 5 月 1 06 


《 复 兴 初 级 屮 1 93 7 年 7 月 审 下 册 : 1 94 6 年 1 2 月 审定 70

学教科书 外 国 何炳 松编 著 定版 、 1 93 7 年 



史 ( 上 、
下册 ) 》  审 定 其 他 题名 : 复兴教科书外 国



史 、
外国史 

初 中 教本外

 巾 学 生 # T 册  年 


f H



1 93 8

国 下 高振清编 著 年版

、 1 93 7

册 ) 

《 高中外 国史》 1 93 8 年 3 月 华北 书 局 其他 题名 :
钟 山 外国史


 ̄  ̄

中 等教育研 第  2 册 : 1 93 8


宂 会编纂 年 3 月 初版


《 世界史  》 1 93 8 年 3 月 版 华北书局


《 建 国 初 中 外  上册 : 1 946 年 1


版2 月 沪 40

国史 ( 上 、 下 鄢 远 猷 编 著 正 中 书 局 下册 : 1 94 7年 70 版


腳胍
册 ) 》
 
丨   

其他题名 :
建 国 教科 书 外 国 史

5 2


第四章 1 93 7 年后 中 学世界 史教科书


1 9 3 9 年 1 0 月
 册  年 


i
L 4 8 2 


' 1 9 1

《 新 编 高 中 外 8 版  ' 1 94 0 年 d!  J o 


国史
T 册
下 ^



、 金兆梓编

中 华书局
⑵ 



其他题 名
) >
》 丨 3 7 3

 t :
高中外国 






新 外 初

《 山 1 6 月
蒋恭 晟编 著 钟 山 书局


^^
《 初中 外国 i 彭 肋 阁编 f 


服 、 丨
乙 乂抓


( 上 、 下册 ) 》 谷生校订

? 


 不 详 丨 942 年 版 不 详  其 他 题 名 :
外 国 史科讲义

革 月

《 9 0


i 1

陈光祖编 大众书店 青年 读物 及 中 学教 本


s r
 ̄  ̄  ̄ "

《 中 华外国W 1 94 7 年 6 月 、 第 丨
册 : 1 947 年 丨 丨
月 4 


尸 乂迎#
史 ( 2 册 ) 》  " "
  ̄  ̄
9 月 初版  第

2 册 : 1 94 8 年 3 月 6 


《 外国 史 增订 何炳 松 编 著 1 94 7 年 7 月 初 商务印书 .  ? ?

m O  , r  c  u n  ^


上I  _ 牛

 片 


/I

5 9
本 ]

上 、 卜 册 ) 》 雛 雜 订 版 馆


1 94 8


年 初9

9 4 9 年 3
H ¥






《 世界史话 》 沈长洪编 中 新华书 中 学课本及 宵年 肉 学 读物


店 院北
 、


7 月 版

新华书店 

《 历史 : 夕卜 闰 历 a

fE 
0 4 8"   F3
次 修 vr 
p 


94 8
1 I 1

I i /
史 第 2 大东书局 其他题名 初级 屮 学 历史




本 ]



1 949 A 2
《 外 国 历 史 沈 长 洪 编 著 》 新华书店 其他 题 名 :
临时 深本外国 历 史

资料 来源 : 丁 有朋 : 《 中 闲 近 代 中 小学 教科 丨
5 总 W 》 , 丨
: 海辞 1
5 出 版社 20 1 0 年版 

第三节 战 时 中 学世 界 史 教 科书 编写 的 变 化

、 弘扬中 华 民族文化

1 93 7 年 7 月 7 曰 ,
抗 曰 战 争 全 面爆 发 ,
中 华 民族走到 了 存 亡 的 关键时刻 , 

时 期 民 族独立和 反 法 西 斯 侵 略 成为 了 时代 主 题 在 呼 吁 民 族独立上 世界 史教


。 ,

科书 中 处处彰 显着 中 华 民族 文化 的 伟 大 以振 奋 人心 


如 1 93 7 年金兆 梓编 的 《 初中外国 历史 》 不 遗 余 力 阐 述 了 中 国 文 化之光 荣及


其特征 

中 国 的文化 ,
就其本身 的发展看 ,
自 远古 的石器时代始 ,
到 于今 四 五千 年 

始终 以 汉 民族 为 中 心 在 世 界 上 生存着 活动 着 历来 度未尝间 断 其 余世 界上


, ,

和 中 国 先后存在的 文 明 古 国 ,
如 非洲 的 埃及 , 亚洲的 巴比伦 ,
欧洲的罗 马 ,
到现

5 3


陕 西 师 范 大学 硕 士 学位 论 文

在都早 已不存在 了 , 只 有我们 中 国的文化 , 与 国 俱存 ,


有世 界 上 最 悠久 的 历 史 

再就中 国 文 化对于 世 界 的贡献看 ,


他繁 荣 了 东 亚 大陆 ,
开发了 南亚群岛 ,
同 时所


谓现代文 明 的推动力 ,
如指南针 、 火药 、 印刷术 、 纸等 , 也 都全是 中 华 民族 的贡

献 所 以 中 国 文 化 也据 有 世 界 史 上 最 光 荣 的 页 我们 就 中 国 文 化 的 体 质 来分析



下 可 晓 得 中 国 文 化有 下列 几种 重 要特征

, 

中 国 因 得 地理上 的 优 惠 文化易 于 发展 加以 历代政 府 都 以 重农 轻商 为




、 , ,

其经济政策 ,
历 来 大思 想 家 如 孔 老 墨 等 提 倡 人道 正 义 ,
平等互助 的 精神 ,
所 以利


用 自 然 爱好和平 ,
就成为 中 国 文化独具 的 精神 

二 中 国 的文字 自 秦以来 向统 因 此 中 国 虽地广 人众 而大 统的




一 一 一

、 , , , ,

气象 , 永远保持着 不哀 




就上述 二 点 特 征看 来 , 可知 中 国 文 化有 悠 久 而光 荣 的 历 史 ,
并非偶然 的 7% 

“ ”

《 初 中 教本外 国 史》 则介绍 了 外 国 学 者对 于 中 国 文化 的 颂扬 

由 上述 中 外文 化 的 关 系 说来 ,
足见 中 国 文 化 在 历史 上 对 于 世 界 是 有很 多 贡献


的 。
所 以外 国 学者对了 ( 于 ) 中 国 文 化 也很 有 加 以 颂扬 的 , 如英人韦 尔 斯说 :


国逐匈奴西去 , 以 速罗 马 之灭亡 , 而救欧洲之停顿 ; 中 国 给世 界 以 纸 章 ,


使能印

书印报 , 以 立新世 界之根本 ; 中 国教蒙古 , 人匈 奴人 以 战术 ,


使几乎征服 欧洲 

” “

以惊起 欧人 , 遂发 现南 非洲 、 北美洲 之机会 。 美人 卜 朗说 :


在耶稣纪元 以 前 

中 国 人 己 用 火炮 ; 在 欧人 之袓 先茹毛 饮 血 穴 居野 处 时 代 ,
中 国 己用茶 、 用 胶 、 

火药 、 造陶器 ,
以 丝为衣服 、 以屋为居处 ; 中国 人发明 活字印 刷 ,
在欧人发 明 活


字印刷五百年以前 ,
中 国 人发 明 拱形 建筑 , 至今 为 西方 建筑家 所 用 ;
又 如 航海所


” 


不能不用 之指南针 , 亦 为 中 国 人所发 明 。

“ ”

《 初 中 新外 国 史 》 也指出 了 中 华 民族 的 光荣历史 

追叙过去 的 历 史 ,
中 华民族 已尽 了 光荣 的使命 。 四 千年来 与 四 邻 的 民 族相 奋

斗 ,
保存着 自 己 的 崇 高地位 , 困苦建设 ,
留 下 了 长城 、 运河及 其 他 种 种 巨 大 建筑 

创造 了 高级 的 文化 
就是对于世 界文 化 ,
对 于 人类 文 明 , 也有 了 最初





的 建树 。
在历史上 ,
中 华 民族是光荣 的 。

但 是 也 并 非所 有 的 世 界 史 教科 书 都 颂扬 中 华 民 族传 统文 化 , 《 建 国初 中 外国

史 》 中 也在理性看 待 中 华 民族传统文化 ,
并将之 与 西方文化做 了对比 , 从 中看出

各有特 点 建 国 初 中 外 国 史 》 肯定 了 第 华 民族 文化和 外 国 其 它 民 族 文化


。 《 :

如印度 、 巴 比伦 、 埃及相 比具有永久性 ,


未 曾 中 断 ,
第 二 中华 民族文化是 中 华 民

族 手创造 的 第 三 中 华文化 具有和 平性 第 四 中 华文 化具有 非 宗 教 性 但同时




, , 。

① 卢 文迪 : 《 初中外国 史 第二册 ( ) 》 , 中华书局 1 93 7 年版 ,


第 1 2 1 、 1 22 页 

② 高振 清 : 《 初 中教本外 国史 下册 ( ) 》 ,
中学生书局 1 93 8 年版 , 第 1 74 、 1 7 5 页 

③ 赵心人 : 《 初 中新外 国 史 下 册 ( ) 》 , 世界书局 1 93 9 年版 ,


第 1 97 页 。

54


第四章 1 93 7 年 后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也看到 中 华文化具有守 旧 性 

二 、 谴责 日 本 法 西斯 的侵略

从 年东北的 九 八事变开始 国 人便 己 经 意 识 到 本等法西 斯在 世 界 上




1 93 1 ,

从 那 时起 世 界 史教 科 书 就 看到 法 西 斯对 世 界和 平 的 威胁

的侵略 ,
。 欧洲 冇此 两


个 , 已属大患 ; 而 东 亚方面 , 日 本 军 阀 也 抱 了 法 西 斯政 策 ,
积极 向 邻 国 侵略 ,


坏非战公约 ,
又 在 太平 洋积极 布置 ,
其 狂热胜过 任何 国 家 ,
批界和平 ,
实 已无望


, , 


了 。

1 93 7 年赵 心 人编 写 的 《 初中新外国史》 指出 , 鸦片 战争 以 来 ,
中 华 民族受着


帝 国 主 义压迫 ,
政 治经济受人操纵 , 虽 然 革命 曾 得部 分 成功 ,
但是 社会仍停 留 不


进 。 最近五年 ,
日 本的 大陆政策 急进 ,
到 了今 日 ,
国 家 已临 到 危亡 的境线 上 ,



以 ,
中 华 民族最重 大 的任务 ,
莫 过 于 抗扣 外 侮 丨 , 保守 领土 ,
使民族国 家得以存


在 然后 切改革与复兴 放可计议 这 救亡 贵任 己摆 在 四 万 万五千 万人 的


一 -

, , 。 ,

” 

身上 ,
救亡 图存 , 已是 刻不容缓 了 。

“ ”

鄢远 猷编 的 初中外 国史 曰 本对 中 国 的 侵略 从

节写 


建国 用 二

《 》 ,

” “ ”

条 要求 九 八武力侵略的 开始 写到 年 后 本在中 国 的行径





、 , 1 93 7 7 月 日

兵夺我平津

旋 日 ,
犯 我淞 沪 ,
进据南 京 、 武汉 、 广州 、 南 昌 等处 ,
封锁 我沿 海


对 外 交通 ,
便 以 空 军 在 我后 方 不 设 防城 市 滥 行轰 炸 ,
希 图摧 残我抗 战 的 力 量 ,



伤 害我无辜 的 人 民 。 即使 日 军 的 侵略也没能打败 中 国 人民 的 必胜 的信心 , 反而





更加 坚定抗战必胜 。 反观 敌 军 在 我沦 陷 区 域 内 以 种 种 非人道 的 暴 行 ,
加 诸我 国


民众 国 际舆论斥 之为原 始 民族杀无辜 的野蛮行为 。 同 时 , 国 际对于 日 本国力无 


认为不足持久作 战 ,
终必 自 取畋亡 ; 而 对 我 国 之 抗战建 国 前 途 则 概表示 期 待 和 乐




观 。

三 、 重视 本 国 史与 外 国 史 的 联系

前 时 期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从 整 体 上 认识到 世界历史是整体 的 综合的


了 、 

而这 时期教科 书则进 步明 确思考 了本 国 史与 外国史 的关系


一 一



“ ” “

卢 文迪编 初中外 国史 第 册 在 编辑大意 说明 本书叙述外 国




《 ( ) 》 中
” ?
史事 , 其 与 中 国 有关 系 的 ,
仍 随时连带叙述 ,
以 谋本国 史和 外 国 史 的 沟 通 。 

① 鄢远猷 建国初 中 外国史 下册 正中 46 版 0


: 《 ( ) 》 , 书 局19 年 , 第1 5 —1 。

 ②朱 翊 新 : 《朱 氏 初 中 外 国 史( 下 册 )
》 ,世界 书 局19 34 年 版 , 第 1 0 。

  ③赵 心 人 :《初 中新 外国 史 (下 册 ) 》
, 世界书 局 19 3 9年 版
, 第 1 9 7 、 1 9 8 

 ④鄢 远 猷 : 《建国 初中外国 史 (下 册 ) 》 , 正中书 局 19 4 6年 版 , 6 第 9 



 ⑤卢文 《初中外 国 ( 中华书 7年 编辑大 意


, “

一 ,

迪 : 史 册 ) 》 局 19 3 版 。

5 5


陕西 师范 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

“ ”

在 书 中 也 明 确 强 调 了 研 习 外 国 史 应 不 忘 本 国 史 的 立 场 

中 外 各 民族 的 延 续活动 ,
既时 时发生相互 的关系 ,
在历史 的 叙述上 ,
凡属 于

本国的 切 以 本 国 民族 的 延续活动 为 中 心 自 不必 说 凡属 于 外 国 的 虽然也




, ,

以 外 国 各 民族 的 延续活动为 中 心 ,
但仍 当 以本 国 民族 的 立场 为 主 。 不然 ,
邻猫生

子 类之事 与 我 国 何涉 所 以我们研究外 国 史 尤 其 是 近代现 代 的 外 国 史 





, 。 ,




光应该处处 回 顾 到本 国 。

在许 多 世 界 史教科书 中 还具体论及 了 本 国 史 与 外 国 史 的关系 , 如傅彬然编 的



《 初 中 外 国 历 史教本》 中 指 出 历史是整体 , 还 举例 说 明 中 国 与 世界 的 关 系 

然而 世 界 上 人类 生 活 的 潢进和 文 化 的 发 展 ,
都具有共 同 的原 则 可寻 , 人类 的

历史也具 有 整个性 ,
不能勉强 以 国 家 、 民族做 单位来把它严格 画 分 的 。
就本国 史


与 外 国 史 的 关 系 来看 , 上 古 末期 , 中 国 己与中亚 、 西亚 、 印度 以 至欧洲 的罗 马 帝

国 发生关 系 了 。
到了 中 古期 , 印度文化 与 中 国 文 化 己 由 接触而达 到 融合 的 阶段 

中 国 东邻 日 本 的 开花 完 全 受 着 中 国 文 化 的 影响 。 此外 , 如匈奴的西 侵欧洲 ,
引 起

欧洲 日 耳曼民族 的大迁徙 ; 萨拉逊及 蒙 古大 帝 国 的 建立 ,


使中 国 文化西传 ,
都是

彰 明 较著 的事 实 。 到 了 近世 , 新航路 、
新大陆发现 ,
轮船 、 火车等新式交通机关

发明 世界大通 中 国 在政 治上 经济上都 己 成为整个世界 的 环 中 国 与世界




, , 、 ,

各 国 之间 更发生 了 不 可分离 的 有机的关系 中 国 近代及现代政 治 经济 的 切变




、 ,




动 , 不从外 国 史上去考察 , 简 直无法可 以 了解 。

在鄢 远猷编 的 《 建国初 中外国 史 》 也 论 述 了 本 国 史和 外 国 史不 可分 离 



历 史 是人类生活 的 记载 错综 复 杂 不 易 划 分 , ,
。 前代 的人影响 了 后代人 的生活 

甲 地人影 响 了 乙地人 的 生活 。
所 以 要想 把记载这种 生 活 的 历 史 ,
分为 国 别 史 , 

和 分为断代史 样的 出 于勉强 就人类文化 的 全体而 言 本 国 史和 外 国 史 并无截 然





, ,




的分界 。

“ ”

他继 而提 出 了 中 华 民族与 白 种 民族各 的 主动 时期 中 华 民族 的主动




一 一

时期 :
在 古代和 中 世纪 ,
中 华 民族 的 生活 , 曾 予外 国 民族 以很大 的影响 ; 白 种民





族 的 主动 时期 :
到近世纪初年 , 白 种 民族 开始 向 外活 动 。

四 、 课 文 辅 助 系 统 的 延续

这 时 期 的 世 界 史教科 书在编 写 课 文 辅助 系 统 时 基本 延续 了 前 时期的样





式 ,
有 目 录与 编 撰说 明 、
课文注释 、 历史图片 、 习 题等等 。 其 中 也 有较 有 特色 的

① 卢 文迪 : 《 初中 外国 史( 第 二 册) 》 , 中
华书局1 9 37 年 版, 第 1 2 0页 。 ②

傅 彬然: 《 初 中外 国历 史教本(下 册 )》 , 开 明
书店19 4 7年版 ,第 1 1 1 、 1 1 2 页 。  鄢

远 猷:《 建 国 初中外 国史( 下 册 )》 , 正 中 书局19 4 6年版 , 第 0 页。  1 4 同



上 书 ,第 1 0 4 、1 0 5 页。

5 


第四章 1 9 37 年后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世 界 史教科书 如金兆梓的 新编高中 外国 史 书 对课文每 节 基 本 都 有注




一 一

, 《 》 ,

“ ”

释说明 在 所谓 东 方诸 国 章中 共 四 节 分述 了 埃及 两河流域 叙利 亚

。 , 、 、 

波斯与 印度 这 节 内 容 共六 个 注释


埃及 ,
对美尼 士 、 二 十 年 建成金 字塔 、 

老 、 运河连通 红海 与 地 中 海 、
象形文字 、 巫史做 了 解释 

注 相 传埃及 前 期 在沿尼 罗 河 两岸 曾 分建 许 城邦 后 乃合并为上埃及




[ ]

多 ,

和 下埃及两 国 美尼 士本上埃及 王 至 是 并 下 埃及 而建统 王国


。 , 


二 ]
此系据希罗 多特 ( He ro dotu s ) 之说 


三 古埃及 称王 为法 老

( P ha rao h > 


四 当 时 的 苏 彝 士运河 和现在 的 苏 彝 士运河 不 同


是利用 尼 罗 河下游支 流 中 最

东之 支 由 此凿 运河通 于 红海 的

, 

“ ” “ ”
五 例 如埃 及语 出 去 语的音和 马 字同咅 便画 匹 马 或其 行 书 来代


一 一


[ ]

“ ”

达 出 去 的 语意 


六 古代掌 祭祀 者基督 教中 向 译为祭 司

, 日 本人 则 译为僧侣 。 祭司

名 ,
是倒

司祭 语而成 义似 太泛 僧为 桑 门 或沙 门之合音 则专 指佛 教徒 言 义 又太偏


, , ,
; 




其实吾 国 巫 史 名 以译此名 于 名 义实最合 而 又现成 故用之

, , , 。

该书历史 图片 亦 是十 分丰 富 ,
仅上册就荇 76 幅 图之 多 ,
中 册 1 9 幅图 。
不仅

包括人物 肖 像 、 大事年表 、 政权势力 图 、 战 争形势 图 、 区 域地理 图 , 还值得注 意



的 是该 书 有不 少 的数据 图用 以 佐证历史 , 这在 其他教科书 中 都是 不 多 见 的 。 该书



共用 了 5 组数据 

表 4 -

2 《 新编 高 中 外 国 史 》 数据 图

序  数据 图
 册数 贞码





 法 国 人 革 命 爆 发 时 农 K 的 负 办  屮 册  2 0 9


 ̄  ̄
I t t 界 大 战 后 德 领 殖 民 地 之 分 割 下 册 1 24


"  ̄

1T 苏 联 第 如 五年 讣划 屮 所建 的金诚 工厂 下 1 224


杨 格 计 划 下 之 赔 款 与 战 愦 的 收 付 关 系 表 下 册 2 54

If   |
1 93 8 年 M ] 94 0 年德 国 征 服之 土 地及 人 口 表 |
下 册  2 8 9 |

资料来源 : 金兆梓 : 《 新编 高 中 外 l
i 丨
史 〉> , 屮华 l
i 局 m2 年版 

“ ”

如在下册 的 第 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 节 中 作 者 以 凸 显德 国 闪 电 般夺得 欧




洲 大陆 霸权的 情况 , 就列举 了 1 93 8 年至 1 940 年德 国 征服之土地及 人 口 表用 来佐



证 ,
使 读 者 直 观地看 到 了 德 国 发 动 战 争 节 奏 之 快和 取得利 益之大 。 具体如下表格

所示 

① 金兆 梓 新编 高 中外 国 史 上册 中华书 局 年版 第 页

: 《 ( ) 》 , 1 942 , 27 28 。

5 7


陕西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 4 -

3  1 93 8 年至 ] 940 年 德 国 征 服之土地及 人 口 

M 家 地名 /
|  「 I
期 人 「 1

 |
面积 (
方公里 

M 1 9 3 8 年 3 月 丨 2日 65 0000 0 84000



苏 台 德 1 9 3 8 年 1 0 月 1 H 3

5 00 000 27 1 95

捷 克 斯 拉 夫 1 93 9 年 3 月 1 4 日 9 5 0000 0 8 8060

麦默 尔  I
X 1 93 9 年 3 月 2 2日 
 ̄  ̄
1 5 000 0

2 1 50





波 六 国 西 部 1 93 9 年 9 月 27 日 2 2 0 0 0 0 0 0 9 0 3 6 5

丹 麦 国 1 940 年 4 月 9 日 3 7 5 0 00 0 4 2 9 3 

挪 威 国 1 94 0 年  5 月 2日 2 9 0 0 0 0 0 3 2 3 8 0 0

卢 森 堡 国 1 940 年 5 月 1 0 丨 1 2 0 0 0 0 0 2 5 8 6




荷 兰 国 1 9 4 0 年 5 月 1 5F T 8 7 0 0 0 0 0 3 4 2 2 2

比 利 时 国 1 940 年 5 月 28 日  8 4 00 0 0 0 3 0 4 4 4


法 国 年 T 4 2 0 0 0 0 0 0 5 5 0 9 6 7

1 94 0 6 月 丨 7 j

资 料来 源 : 金兆梓 : 《 新编 高 中 外 国 史 ( 下册 ) 》 ,
巾 华书 局 1 9 42 年版 , 第 289 页 

作 者 在 开 篇 中 还提 到 了 ,
为 了 方 便教 师在讲 授过程 中 或者 讲授 后 教 师 和 学 生

共 同 讨论和 学 习 相 关历史知识 所 以在每 章之后都设置 了 提 问 要点 在 新编




, 。 《

高 中 外 国 史 》 上册第 章 所谓 东方诸 国 中 就 设置 了 九大个提 问 要点 如 下所




’ ’

示 

所谓 东 方诸 国

表 4 -

4 《 新编 高 中 外 国 史 ( 上册 ) 》 提问要点

序号

|  提 问 要点


 ( 1 ) 埃及何 以能 发展最古文化  ? ( 2 )
其地理上 之优 点 何在 

二 l l ) 古埃及 历史可 以 分为 几个 时 代 ? ( 2 ) 各 时 代各有 何 成就 



埃及 和 地下 史料有 何 关 系  2 埃及 的 文 字有几 种  3
( 1 ) ? ( ) ? C ) 其先后怎样 ? 4 ( 

= 埃 及 的 宗教 怎样  5 埃及 历 史和 现行太 阳 历 其异 同 怎 样  ? ( ) ? ( 6 ) 埃及 的 几 何学何


以 发 展 得独 早 艺术上 有 何 成 就  8 其 特 点 是甚么 埃及 的 社 会组织

7 ? ( ) ? ( )
? ( 9
) 


是怎样的 ?


试略 述 两河 流域在上 古 的 政 治 史 略
( 1 ) 2 试数 前 后 崛 起 为 两 河 流 域 主 人 翁 的
 。 ( )


有 几 个 民 族 ? 其 中 发展 文化最早 的 是何城邦 4 建 国 最大的 是 何城邦 ( 3 ) ? ( ) 

被人遗 忘 了 二 十 多 年 的 巴 比 伦 文化 是 怎样 发现 的 ?
( 1 ) 2 其 文字怎样 

其 ( ) ? ( 3 )

教 怎  4 其 历 法和 埃 及 历 法有 何 根 本 不 同 点  5 其 在 上 献
U

宗 样 ? (历 数 的 贡 )是 

甚 ? ( )

 么 其 建 筑 和 雕 刻 的 特 点 在 何 处 ? 6 何 谓 汉 摩 拉 比 法 典  7 在 此 法 典 中 所 可
? 
 ( ) ? ( )

窥见 的 当 时社会 其情况如何 ,



 叙利 亚 名 所包 括 的 地方有 怎 样 的 两 说  2 其 在 古代 亚 非世 界 中 的 地位 怎 

1 ( 1 ) ? ( )

/ N
样 ?


希伯 来人所 居 的 是甚么 地方 ?
( 1 ) 2 试述希 伯 来人 建 国 的 经 过 ( ) 。
他们对世
(
 3 )

七 界 文 化 有 何 贡 献  4 腓 尼 基 在 古 代 亚 非 各 国 中 的 地 位 怎 样 ? 5 ? ( ) ( ) 其在文化上有


何贡献 6 亚 拉 米 人 在 古 代 亚 非 各 国 中 的 地 位 怎 样 ?
? ( )

印 欧人 和亚 利 安 人两个 名 词 有何 区 别
( 1 ) 2 试 略 述祆教 的 教 义 3 波斯人
 ? ( ) 。 ( )

八崛 起 前 的 亚 非 世 界 是 怎 样 的 个 局 面 波斯 人 对 于 古代 亚 非 世 界 是 居 何种 的地


4 ? ( )

位 ? 波斯人 的 特长是 甚么 ( 5 ) ?


古代 印 度就 文化上论
( 1 ) , 可 以 划 分为 几个时 代 2 各 时 代政治 上文化上 的演

 ? ( )

九 进 怎 样 佛教是在那 个 时 代 成立 的 其教义 怎样 ? 其传播 的情形




3 ? ( ) 4 5 ? ( ) ( )


怎样 ?
 


5 8


第四 章 1 93 7 年 后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私 书

 I

资 料来源 : 金兆梓 : 《 新编 高 中 外 W 史 ( 上册 ) 》 , 中华 丨 9 犯 年版 ,
第 5 4   5 5 以 


章 的提 问 要点 总共九条 ,
分解为 了 42 个小 问 ,
这些提 问 体现 了 作 者认 为

学生应掌握 的 内 容 。 该 书 不 仅 在提 问 数 量 上 大 大 增 加 , 更是 在提 问 方式上层层 递

进 ,
引 导 学 生认 识 历 史 , 这 也符合 了 学生 的认知 

1 93 7 年全面 抗战爆 发后 ,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在 战 时特殊环境下 ,


内 容发生 

相应的变化 ,
其 宣传抗 日 救亡 的作用 表现得愈 加 突 出 。 在 民 族危亡 的 时亥 编者

们 谴贵 日 本法西 斯的 侵 略 ,
极力 宣扬中 华 民族文化的优点 以 增强民族 自 信 ,
普遍

思考本 国 史与 外 国 史的 关系 而在体例 结构上 这 时 期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 、 ,

则 基本延续了前 时期 的特点 新的创新不多





5 


第五章 如何看待 民 国 时 期 的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书

第五章 如 何看待 民 国 时期 的 中 学世 界史 教科 书

现今 的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与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世 界 史教 科书 密 不 可 分 从 定程


度上说 ,
其体例 与 结构就是在 民 国 世 界史 教 科 书 基 础上 不 断创 新而来 的 。 而民国

时期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在编写 目 的 选材 叙事上 的 些优点 不足 又可 以 为现




、 、 、

今编 写 世 界史 教科 书提供 些借鉴与 教训



第 一

节 民 国 时期 中 学 世 界 史教 科 书 的 历 史 地位

历 史教科书 的 编撰体例 是 种构架 是 历 史 内 容 的 组织样 式 它 决定 着 教科




, ,

书 的整体框架 ,
是 教材编 写 的 关 键 。 长期 以来 ,
我 国历 史的书 写是分 以时 间 、



物 事件 为 要素的 编年体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形式 1到 近代 由 于 中 学世


、 、 、 ,
 ,

界 史 教科书 的编 译才把西 方的 章 节体普遍运 用 于 中 学历 史教科 书 的编 写 上 。 这种




章 节 体 例 编 写 总 体 上 都遵循通 史形式 ,
在 外 部形式上 是 以编 ( 篇 ) 、 章 、 节来组


织史实 从内部上 般为 中 外 分编 但 是在 民 国 时 期 也 有 出 现 创 新 的 形 式 




, ,

专题 为 主 的 中 外 合编 这种 章 节体例 形 式在我国 历 史教 科书 中 用 近 个世纪



了 

而 如 今教科 书 的编 写 虽 不用 章 节 体例 了 ,
但 是 也 基本上 是 在 章 节 体例 基础上创 新


的 。 由 于 章节体例 基本上属于历 史著 作 的体例 ,
不 太完 全符合教学 的 需要 ,
现今


“ ”

改良为以 课 为单位组织教学 内 容 若 干 个课组成 个单元 年开启 的第




, 。 2 00 丨

八次 课程改革 中 高 中 历 史教科 书 也采用 了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改革 、 民族思想 



“ ”

战争 、 人物 等 专 题 形 式编 写 ,
而 20 1 8 年再次改革 以 通 史+ 专 题 形 式编 写 

历史教科书 的结构可 以分 为课文 系统和 课文辅助系 统两 部 分 。


中 学世 界史教


科书 课 文 系 统的 内 容从总体上来 说 ,
在 民 国 时期 就基本定 型 ,
内 容基本遵 循三条


主线 是 由 民主政治发展史 二 是 民 族主 义 发展 史 三 是科技 发展 史 



自 , , 。

例说就是 ,
凡涉及 近代 民 主政治进程时 ,
叙述 的 便 是英 法 资产 阶级 革 命 与 美 国 独


立战 争 。
凡 涉 及 民 族 主 义 发展 时 ,
叙述 的便是德 意 志统

与 美 国南北战争 ,
凡涉


及到 科技 发 展 时 ,
叙述 的便是 工业革命 的进 步 与 科学技 术的研 宄 ,
而 且 单 独成 为


” D

章 又如金兆梓 高中 外 国史 上册 中 认 为世 界史教科书 中的 容大体




。 《 ( ) 》 内

包括 , 上 古 则 注 重希 腊罗 马 文 化之 由 来 ,
中 古 则注重佛耶 回 三教之传布 , 近世


贝 I

J 注 重 欧 洲 民族 国 家之形 成及 其发展 , 现代 则 注重经济 帝 国 主义矛盾 现 象之 由 来 



又如 对希腊则注重其文 艺 ,
对罗 马 则 注重其政治 ,
对 中 古欧洲 则 注重其政教势 力

① 何成刚 : 《 民 国 时期 中 小学历 史教育 发展研究 》 ,


北京 师 范大 学 博士学 位论 文 , 2 006 年 , 第 5 页 。

6 


陕西 师范 大 学硕士 学位论 文
 

” n
之消长 , 对大食则 重 回 教 文 化 之传 播 。 到 如今 中 学世 界 史 科书 的课文系统

也 基本 围 绕这 些 内 容 书 写 

民 国 时期 中 学 世 界教科书 中 的 课 文 辅助 系 统形 式在 如 今 的 历 史教科书 中 也有


体现 。 以 高 中 岳麓版 历 史教科书 为例 ,
书中的 目 录和 写在高中 《 历 史 》 课程 的



就类 似于 民 国 中 学世 界 教科 书 中 的
” “ ”

前面 , 目 录与 编撰说 明 ; 每本书 的 

这就类 似 于 民

读 和 每单元 开始 的 阐 述 每 课开始 前 的 阐 述 国中 学 世 界 教科


、 ,

“ ”

书中的 课前 提要 有 些课文 中 有用 单 独 小 方框扩展知 识 如必修 第 课的




一 一


“ ” “ ”

周礼 ) , 这就类似于 民 国 中 学世界教 科书 中的 课文注释 ; 如 今 教科 书 中




“ ” “ ”“ ”

历史 图 片也相 当丰富 ; 解析与 探宄 、 自 我测评 活动 建 议 ,


就类似于

民 国 中 学 世 界 教 科 书 中 的 习 题 和 f系 习 

第二节 民 国 时期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 书 对 现今 启 示

、 对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编 写 目 的 的 启 示

中 学 历 史 教 科 书 直 接 面对 的 是 青少 年 ,
青少 年 的 成长 又 关 乎 社会主 义人 才 的

培养 , 因 此在 中 学 历 史 教科 书 的 编 写 过 程 中 首 先得 体现其 教 育 性 的 目 的 。
教育性

包含多 方面的 内 容 最基础 的 是 学 生通 过对教科 书 的 学 习 吸 收 了 定 的 历史知 识


, 

而 更 多 的 是历 史观 的 建 设 、 民族 精 神 的 弘扬 和思 想 道德 的 规 范等 这些无形 内 容 的

教育 

二 十世纪初开始 , 中 国 近代社会变革加速 , 西 学东渐加速 、 加深 。 进化论 



进化 史 观 的 传 入极 大 地冲 击 了 中 国 传 统 史 学 , 掀起 了 史学界 的革命 ,
改变了 中 

史家对历史 的 认识 , 标志着新史 学 的 诞生 。 进化史观有别 于 传统 的 历 史循环论 



它 主 张 人类社 会历 史 是 不 断进化 发展 的 , 致力 于 在事件与 事件之 间 找 到 它们 的 因



果关系 。 许多 史家 也 坚持进化史观 , 甚 至 还 直接参 与 了 历 史 课程 标准 和 教科 书 的



编写中 因 此 民 国 年 间 进化史观 直 占据 着教科书编 写 的指 导 思想 深刻 影 响




, , ,

着 中 学 历 史教 学 。
但是 随着新史学 的 不 断发展 ,
整 体史观 也 在教 科书 中 显现 ,


科 书 开始 关注 社会生 活 、 经济 、 文化 的 方方面面 。 也有极少 如 杨 人榧 《 高中外国



史 》 大 力 关注 唯物 史观 , 用 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 问 题 。
民 国 时期 世界史教科 书体

现着 多 史观 的 编 写 情 况 ,
这是 当 时史学发展 的 结 果 ,
是时 代发 展 的 结 果 。
如今 

从 200 1 年 启 动 的新课程 改 革 中 我们 也 看到 了 中 学历 史教科 书 中 诸 如 全 球史观 整



 , (

体史观 ) 、
现代化史观 、 社会史观 、
文 明 史观流行 , 但 是 我们 还 是 必 须 要 坚 持 以

① 金兆梓

: 《 高 中 外国 史 ( 上册 ) 》 , 中华书局 1 934 年 1 1
月 版 ,“ 。

62


第五章 如何看 待 民 国 时期 的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唯物史观为指 导编写 历 史教科书 , 并综 合其他 史观 的精华对其改造 ,


以丰富对历

史 的解释 

民 国 时期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 书 中 随处可见培养学 生爱 国 主 义 ,
增强民族 自 信心

与 自 信力的内容 。 从 1 93 1
年 日 本 侵略 中 国 开始 ,
中 学 世界 史教科 书 中 就开始突 出

了 民族主义与 爱国主义 , 1 93 7 年 □ 本全 面侵华后 ,


教科书 中 就更 加谴责 法西 斯 的

侵略 强调弘扬中华 民族文化 当 时 的 世 界史 教科 书 编 写 处 我 国反侵略 反民




、 。
丁 、

主 的潮流特定 背景下 ,
因 此教科书 中 必 然渗透 着 当 时 的 民 族 主 义 与 爱 国 主 义 。 

今天看来 , 虽 然有过激的反应 ,
但是在 新时代我们 可 以 吸收其合理 的 民 族主 义 与

爱 国 主 义成分 ,
强化爱国 意 识 ,
培养学生 正确 的 国 际观和 国 际意 识 

二 、 对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书 选 材 的 启 示

历 史是过去的发生的事情 ,
由 于其过 去性 、 不可苒现性 ,
所 以我们 不得不依

赖过去 留 下的 文献 、 实物 力 求重 新构 建历 史 。
历 史教 师在 n 常的 历史教学活动 中 

选用 恰 当 准确 的 历 史 材料 ,
不 仅 有助于 激发 学 生 的 历 史学 习 兴趣 ,
而 且 有助 于培

养 学 生 的 历 史 理解能 力 。
除此以外 ,
在用 于 曰 常教学 的教科书之 屮 ,
选择合适的

历 史材料显得 同样意 义重 大 。
民 国 时期 的 中 学 世界 史 教科 书 中 编 者对材料 的选择




_

和 处理或许可 以给我们带来

些启 示 。 
首先 |
选材要秉承多 元综合 的理念 。 民初时 ,
中 学 世 界 史 教 科 书选 材单纯 围

绕政治 史编辑 , 对经 济 、 文化 、
社会生活基 本没有关注 。 1 922 年 新学制 改革后编


“ ”

写 的 中 学世 界 史教 科 书选利 改变 唯 政治史 论 内 容大 大丰富 大量增加 了 经


, ,

济 、 文化 、 社会 、 外 交等方面的 内 容 。
如 陈衡哲 《 新 学制 高级 中 学教科 书 西 洋 史 

开篇明 义 ?

选择历 史材料 的标准 , 不 单是政 治 , 也不单是经济或宗教 ,
乃是政


” “ ”

治 、 经济 、 宗教 ,
以 及凡 百 人类 的 总和 、 何炳松 也 用 综合研 宄 的 标准来选

择材料编写世 界史教科书 其 复兴高级 中 学教科书外国 史 就 是典型 的 部综




, 《 》

合研 究 的 世 界 史教科 书 。 又 如 前 文 提及 傅运 森 的 《 新学制 历 史教科书 》 、 陈其可 



朱翊新 的 《 世 界史》 、 周 傅儒 的 《 新建 设时 代初 中 世 界史 教本》 、


刘叔琴 、
陈登

元的 《 开 明世界史教本 》 等等 ,
都 是 以 多 元 综 合 的 理念编 写 

其次 , 选材要加 强 与 现 实 的 联 系 。 民 国 时期 许 多 世界 史教科 书编 写 者选材都



尽量关注 了 最 新 的 学 说和 发现 。 如 陈衡 哲 的 《 新学制 高级 中 学教科书 西 洋史 》 成



书于 20 世纪 20 年代 初期 , 就 纳 入 了 1 92 1
年北 京人 的 发现 、 1 922 年埃及成为 独立



国 、 1 922 年都坦哈 门 陵墓 的 发现等等 。 何炳松 的 《 复兴 高级 中 学教科 书外 国 史 

① 陈衡哲 : 《 新 学制 高级 中 学教科书西洋史 上册
( 商 务 印 书馆 ) 》 , 1 92 8 年版 ,
第 4 页 

② 韦晓 : 《 陈衡 哲<西 洋 史>研 究 》 , 陕西 师 范大学硕士 学位 论文 20 , 1 9 年 , 第 4 3 页 。

63


陕西 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间 下限到 民 国 初年 , 也 尽 量采用 了 最新 的 文物 资 料及 发表 的 研 究 成 果 , 金 兆 梓


的 《 新编 外 国 史 》 在 每 阶段编 写 完 后 ,
均 附 上 了 该 阶段 内 容 编 撰 所 用 的 参 考书 

和 史 学研 究 成果 的 出 处 。 以 上册的 中 古史上部为例 ,
就利用 了 当 时 中 外 学 者 的研

宄成 果 27 项 ,
其 中 包括 国 外 牛津大 学 ,
剑 桥 大学 等 国 际顶尖 大 学 的 22 项 历 史研


究成 果 ,
国 内 诸如 何炳松等著 名 学者 的 5 项著作成果 。
书 中还列入 了 国 内 最新考


古 发现 ,
即 北 京周 口 店 的 北 京 人骨 賂化石 , 还列 举 了 不 少 其 它 发掘 成 果 

三 、 对 中 学 世 界 史教 科 书 叙 事 的 启 示

中 学历 史教科书 的 使用 对 象首先是青少 年 他们是十 二 岁 至 十七八 岁 的孩




子 ,
从心 里层面来说 ,
他们 更 易 于接 受较为 感性 的 知 识 。 因 此 历 史 教科 书 的叙事


要尽 量生动 形 象 ,
语言要明 白 易懂 ,
多用 感性材料 , 尽 量避免 枯 燥 乏 味 的 说教 语

言 。 如 果 在 教科 书 里 大 发 长 篇 议 论 ,
他们 就会使 学生失去 学历 史 的 兴趣 ,
反而得



不 到 应有 的 教学 效果 。 如 何成 刚 指 出 当 今 历 史教 科 书 的 叙事 ,
现今编 写 的 历史


教科书 ,
在 叙述风格上给人 的 感觉是平 淡 无奇 、 味 同 嚼蜡 ,
毫无文采可言 ,
较前




相 比 并无 明 显 的 进 步 , 这 是 让 人颇 为 遗憾 的 地 方

在 民 国 时期 ,
郑鹤 声 就主 张 中 学 历 史教 科书 叙事要 应采用 极浅 显通俗者 

” “

尤其 于初 中 教科 书 , 更 宜注意 ,
使学生都能够 自 动浏览 ,
课本 文字 的 深 浅 

” “

须适合 于学 生 的 程度 ,
方有 自 己 阅读 的 能力 。
他 对 外 国 史 教科 书 叙 事 认 为 要 


应求原 文 的 意识 ,
而 自 加 组织说 明 ,
用 生动 的笔法 ,
作 系 统 的 叙述 , 以养成学生


动 研宄的 兴趣 只 要词 能达 意 的 教 科书 就是 种 最 良 善 的 课本


自 , , 


程 国 璋也指 出 ,
教 科 书 以 能 激起 学 生 兴 趣 ,
养成 善善恶恶之感性 ,
陶 养人格 为


” 


目 的 。 达成 目 的 之 方法 , 叙事 的 文笔 ,
最为 紧要 。

民国 时期的 些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在叙事上 就做得 比较好 如 李 季谷 的 




。 《

中外 国史 叙事语 言生动 形象 感染力 强 采用 比 喻 吡 等修 辞手法


》 , : ( ) 、 

对历 史事件进行 了 深 入浅 出 的 、 形象 具体 的 叙述 ;
( 二 ) 加 入 了 许 多 生动有趣 的

故事 情节 ,
将 历 史 的 来 龙 去 脉 讲述得 跌 宕 起 伏 、 活灵活 现 ,
将 生动活泼的 历史画

面再现于读者面 前 ;
( 三 )
采用 感叹句 、
反 问句 等 多种句式 ,
饱含感情 , 极具感



染力 。 还有 如 傅运森编 的 《 新 学制 历 史教科 书 》 叙事 语 言 风格 通俗 易 懂 、 深入浅


出 、 可读性强 。
全 书 以 娓 娓道 来 方 式 叙 述 历 史 ,
含有 大量 比喻 、 拟人 、 排比 、 

① 秦润 琼 : 《 何炳 松<外 国
史 >

教 科书 研 究 — — 以

版 为例》,湖 南 师 范 大学硕士 学位 论 文 ,2 0 1 3 年 。   成

刚 :《历 学 叙述风 格应多样化 —— 民 史 教 科 书读后札 记 兼 响应任 鹏 杰先生 “ 历史 育文本 机危






历史 教学参考 》

论” 学 z , 9 页

, 《 中 2 0 05 年 1 期 第 — 1 1 

③ 郑鹤声 : 《 中 学历史 教学法 》 正中书局 , 1 93 6 年版 ,


第 5 7

5 8 页 

④ 程国璋 : 《 中 学 中 国 历 史教科书研 究法》 史地丛 刊 》



3 《  192 

 ⑤梁 《 李 季谷< 高 中 外 国史> 研 究 ,陕 西 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 论 ,2 0 年 第 页


艳 : 》 文 1 9 , 26 27 。

64


第五 章 如 何看待 民 国时期 的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 

问 等方式 ,
使全 书 读起来流畅 易懂 , 丝毫不觉枯燥乏味 。 儿 叙 事 的 语 V T艺 术在 1 

” “ ”

人类信 仰 的 变迁

随处可见

如第 四编 中的 宗教起源 第五编第 章 


中 , 、

如 陈衡哲

群 发生 的 原 因 第六编 第 章 人类思想 是如何发达 新学制高


’ ’



、 。 《

级中 学教科 书 西 洋 史 》 叙事生动有趣 , 文笔优美 , 运用 大 量 的 修 辞手 法 , 如 比喻 



拟人 、 拟物 、 排比 、 反问 、 设 问 等等 

怎样使 中 学 世界 史 教科书 的叙 事 更 加 生动活泼 , 语 言文字 可读性更强 ?


民国

时 期 学者和 编 者们 的 建议和 实 践都 为 如 今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书提 供了 有益的示范 



① 马乔钰 傅 运 森 编 <新 学 制 历 史 教 科 书 > 陕西师 范 大学硕士学位 论 文 年 第 页


: 《 》 , , 2 0 1 8 , 3 0 3 1 

② 韦晓 陈 衡 哲 <西 洋 史>研 究 陕 西 师范大 学硕士 学位论 文 9 年 第 5 页


: 《 》 , , 2 0 1 , 1 1 6 。

65


结 

结 

纵观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书 的演 变 过程 ,
其发展是各 方而推动的 结 果 

大体来说主 要有 民 国 政府 的推动 、 史学 与教 育理论 的发展 、


出 版行业 的 兴盛和编

写者 自 身 因 素这几点 

1 、
民国 政府 的 推动

此 时 的 中 学 诅 界 史 教 科 书 的 发展 ,
离不 幵 民 国 时期 学校教 育的 整体发展这 个

大环境 。 从民初 1 9 1 2 年 《 中 学校令施 行规则 》 、 1 9 1 3 年 《 中 学 校课程标准 》 出 台



正 式确 立 历 史 学 科 作 为 基 础学 科 的 地位 ,
到 1 922 年新学制 后 的 1 923 年 、 1 929 年 

1 932 年 、 丨 93 6 年 不 断 出 台 调 整 历 史课程标准 ,
到 后 来抗 曰 战争 期 间 的 变化 ,
中 

世 界 史 教科 书 的 编 写 都 在 随 着 学 制 、 课程标准 的要求不断地完善 

为 了 促进更 多 更好 的 教科 书编 写和 市场 流通 ,
民国 政府对 教科书 采用 了 


” ” “ ”

年 中 华 民 国 成立 后 审定制

定制 和 国 定制 。 1 9 1 2 ,
对教科 书采用 的 是 

即 由 民 间 各坊间 行 编 制 教科 书 并按照 定 的 规 范将 所编 教 科 书送 到 教 育 部 审


自 ,

“ ”

定 ,
由 教育 部颁发 ,
各 个学校才能采用 。 审定制 在 当 时运 行 良 好 ,
各大书局

也纷纷编写 了

大批符合新 时代 的 教科书 , 这 也 保证 了 民初 各 学校教科书 的 供给 



但限于国 家人力 最终 随着 其政权



后来 袁 世凯试 图 采用 国 定制 , 、 物力财力 ,

的垮 台 而破产 。 继 而北洋政府 在 教科 书编 审 上仍 延 续 的 是 1 9 1 4 年颁行 的 《 修正教



科 图 书用 规程 》 ,
对 民 间 教科 书 的编 审 比较放松 。 南 京 国 民政 府时期 ,
在教科书


” ”

制 年 颁布 教科图 书 审 查

又采用 了

编 审 上 既采 用 了 审定制 国定 , 1 929 了 《 

规程》 《 暂行教科 图 书 审 查办 《 审 查教科图 书共同标准 》 来明确 教科书审 查




“ ” “ ”

的规范 。 抗战时期 ,
为 了 解决全 国 书荒 的 问 题 , 也 力 图采取过 国定制 

” ”

定程度 上促进 教科书 的 民主化


“ “

总之 审 定制 和 国 定制 的实 行在 


, 了 、

学化 的 现代进程 也是 促成 中 学 世界 史 教科书繁 荣 的原 因 之

, 

在南京 国 民政府统治期 间 ,
由 于政府 的 推动 , 全 国 各地的 中 等教 育也取得 了

明显 的 发展 , 以中 学 和 学 生数量为例 , 其中 1 92 8 年至 1 930 年 , 中 学数由 9 54 



增至 所 学生数 由 人增 至 人 增 速均 达 倍左右 年后

1 8 74 , 1 8 8700 3 9 694 8 , 。 1 93 0 

虽然 国 民政府采取 了 限 制 普通 中 学 发 展 、 扩 充职 业 中 学 的 举措 ,
但 中 学教育 也在

不断发展 ,
到 1 93 6 年 ,
中 学达 1 956 所 ,
学 生增 至 4 825 5 2 人 。
除在抗战期 间 受到

影响 夕卜 ,
到 1 94 0 年就 己 经接近 战前水 平 了 ,
到 1 94 5 年学校数达 3 72 7 所 ,
学 生数

67


陕西 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 文

学生 人数增 多 必 然 导致 中 学世 界 教科 书 的 增 多

达 1 2 62 1 99 人 。 毫无疑 问 , 学校 、 

这无疑 也为 中 学世界史教科书编 写 创造 了 有利条件 



2 、 史 学 与 教育 理论 的 发展

纵观我 国 近代 中 学 世 界史教科 书 内 容 、
体例 方 面 的 变化 发 展 是与 近代我 国 史

学和教 育理论 的 发展密切 相关 的 



史的 认识等 史学 的 根本
“ ”

民 国 初年 ,
新史学 广泛 的传播 改变 了 编者们对历 

这才有 了 有 别 于清 末 的 新 式 教

性问题 , 而他们 在 阐 述 时 进化 含 义 包 含其 中 ,

科书 的 问 世 。
中 学世 界 史 教科 书 章节 体例 的 形成 也 与 此有 密切 关系 ,
因 为 章 节体

例的

个最大 功 能就 是 能够清 晰 地看到 人类 历 史进化 的 历 程 ,


分章节也均是在用


大量 的 事实来 揭示人类社会进化 发展 的 规律 。 随 着 新 文 化 运动 的 深入 发 展 ,



从注 重 传 统 的 重 大 政 治 事 件 重要人物 到注 重社

史学 的 研 究 领域进 步拓展 

, 、

会生 活 的 方方 面面 , 也 促进 了 中 学 世 界 史教科 书 在 编 撰 思 想 、 内容 、
体例 上迎来

了 全面繁荣 

中 国 从清 末 开 始 就 从 日 本 学 来 了 赫尔 巴特 的 五段教学 法 , 这种 教学法最 大 的

特点 就 是教师在短 时 间 内 按 照 特 定 的 步 骤 将 前 人 的 知 识 成 果 系 统 地传 递 给 学 生 

它 虽然 有利 于 大 多 数 学 生 学 习 大 量知 识 , 有利 于普及 教育 ,
但是 也有许 多 局 限性 

“ ”

如 过分 强调 以 教师 为 中 心 、 强调 固 定 不 变 的 程序 ,
使教学变成 注入 式教 学 

当 时世 界史教 科 书 中 也 基 本体现 了 这 种 教 育 理论 ,
如 缺少 课前提要 、 课 文注释 

“ ”

历史图 片 、
练习题 、
辅导 书等等 。 五四 以后 , 受杜威来华 讲学 的 影 响 ,
实用

主 义 理 论传入 我 国 , 随之实用 主 义教育 理论在我 国 得到 推广 ,


最突出 的当属 当时

流 行 的 设计教 学 法 、 道尔 顿制 等 。 它 们 主 要 特 点 是 强调 以 学生为 主体 , 注 重 培养

学生能 力 。 我 们 也 能看到 民 初 中 学 世界 史 教 科 书 的 全新起 步和 实 施新 学 制 后 教科



书在课文辅助 系 统 、 辅 导 书上 的 大大丰 富 , 以 及后 面 的不 断发展 



3 、 出 版行业 的 兴盛

近代教科 书 在 学校 使用 开始 教科书 就 直是各个 出 版 行业得 以 生存 的 主




自 ,

要支柱 。 民国 时期 , 虽 然 教科 书 的编 写 标准是 由 政府规定 , 而实 际上教科书 的 编



写工作 下放到 了 民 间 各大 书局 ,
这就促 使 了 各大书 积极推 出 教科书 

民 初 教科 书 的 出 版基本 上被 中 华书 局 和 商 务 印 书 馆两 大书 局 把持 。 1 8 97 年创

办的商务印书馆 直都是 教科 书 出 版业 的 领军人物 然而 在 民 国 成立 时 率先推




, ,

出新 批教科 书 的 却 是 与 中 华 民 国 成立 同 天成立 的 中 华书局 中 华 书 局 率 先推





“ ”

出 了 批 中 华 教科 书 商 务 印 书 馆 也 不 甘示 弱 在修订教科书 迎合时 势变化




, ,

“ ”

的 同 时也在积 极筹备 共 和 国 教科 书 

① 李华兴 : 《 民 国教育史》 , 上海教育 出 版社 1 99 7 年版 , 第 63 0 、 63 3 页 。

68


结 

1 92 1
年世 界 书 局 成立 , 两年后 开始编写 中 小学教科 |
5 。 世界书局编 写的 中 学

教 科 书 在 社 会上 非 常 受欢迎 方面是 因 为其 价格便宜 另 方面是因 为其适应




一 一

, ,

性强 ,
根据 不 同 的地 区 编 写 不 同 的 教科 书 , 还对 以前教科书 的 弊病进行 修正 。 

样 来就成 了 教科书 出 版商 三分 天 下的 局 面 紧跟其后 幵明书店 正 中 书局


。 , 、 

大东 书局 等等 也 发展起来 ,
都出版 了 许 多 高质 量的 中 学世界 史教科书 。 并且因 为

教科书 出 版带来 的 的 利润 可观 ,
各 书局 的 竞争 也越来越激烈 

4 、 编写者 自 身因 


各大 书局 为 了 能够使 自 己编写 的教科 书在 市场上独 占 鳌 头 ,
除了推 出有效的

营销策略外 ,
更 重要 的还 是要编 写 出质 量上乘 的 教科 书 ,
而编写 者和 整 个编写 队

伍 在 很大程度 上 影响 着 教科 书 的 质 量 

首先 大 多 数编写 者受过 良 好的 教 育 ,
具 备扎实的 史学功底 ,
这 是编 写 出 高质

量教科书 的关键 。 如 何炳松 毕业于浙江省 高等学堂 , 后赴美 留学 , 擅长 西 洋 史研




究 其 生在 史 学 方 面 建树颇 丰 著有 历 史研 宄法 》 新 史学 》 西洋史学

, , 《 《 《 

《 中 占 欧洲 史 》 《 近世欧洲 史 》 等等 。 陈衡哲 在 美 国 沙 瓦女 子大 学 、 芝 加 哥大 学


学 习 西洋 史 、 西洋文学 ,
分别获学士 、 硕士学位 ,
回 国 后先后在 京大 学 、
国立

东 南大学 、
国立四川 大学任 教 ,
后 在 商务 印 书馆担任编 辑 工 作 ,
撰有学术著作 《 

西

洋史 》 《 文艺复兴史》 《 文艺复兴 小 史 》 等 ,
在 中 国 近代学 术 史 上 有较 大影响 

还有 如陈 其可先后就读 于 东 南大学 、 北 京大学 ,


留法 , 后 任 教于 武汉大 学 、
重庆


中 央大学 。
梁园 东毕业于北京大学 ,
曾 任山西国 民师 范教员 , 上海劳动 大学 、 


东 中 学教师 ,
大厦大学 、 湖 南兰 田 师范学院 、 四川 白 沙女子师院 、 川 东 乐 山 武汉

大 学教授 。 等等 

其次 还有不少编 写者对中 学教科书 有 己 的研 宄和 见解 这在 定程度上





自 ,

也 在 不断 完善 中 学世 界 史教科书 的 编 写 。 如梁园东 《 历 史程度低 客 问 题 》 ^ 中 指 



大 学生入 学时 往往连最基本 的 历 史常识都 不知 道 ,


其 中 第二 点就指 出 了 教科书 的


缺点 。
目 前高初中 所用 的 历 史教科书 , 在质 量上似乎 都较前几年为好 , 但仍极


不完全 教科 书 的第 个毛病 仍在 不 能 使 人 阅 读 枯燥无味 零碎片段 有内 容


。 , , ,

”x

的 真很少 。 杨 人榧还 曾 在 苏州 中 学教 书 ,
并 著有不少历 史教科书 ,
其中世界史

教科书有两本 ,
是 《 初中外 国史 》 ( 1 93 4 年 ) 和 《 高中外国史 》 (1 9 3 4 年 ) 。 


其是 《 高中外国史 》 最 受欢迎 , 这 是他讲授外 国 史 的 讲义 , 也更 是他多 年来从事


历 史教学 的心 得作 品 , 是继 陈衡哲编 写 的 外 国 史教本后 ,


在 中 学广为采用 的 教


本 

① 梁园东 : 《 历 史程度低落 问 题》 , 《 湖州 师 范学院 学报 》 1 93 5 年第 4 期 ,


第 1 96 页 。

6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历 史 教科 书




] 作新社 万 国 历史 .

M ]. 上
海: 新社, 作

9 02( 6 ) .


2 ] 邵 希雍 .万 国
史 纲 [M ] .上 海
:商 印书 馆,1 务

0 3 ( 6 ). [


] 傅 岳棻. 西
洋历 史教科书[ M ]. 上
海: 务 印 书 馆, 商

9 1 2  ( 1 2 ) 


4 ] 赵懿年 .
中 等 历 史教科书 东 西洋之部 [
M ] .
上海 上海 科学 会编译 部 :

1 9 1 3  ( 04 ) 


5 ] 潘武 中 华 中 学 历 史 教科 书 东 亚 之部

[ M ] .
上海 :中华书 局
, 1 9 1 3  ( 1 .


 [ 6] 相 . 中 华中 学 历史教 科 书 西洋

之 部[ M
]. 上 海: 中 华
书 局 , 1 9 15  9


.  [ ]张 相 .新制西 史教

洋 本 (
上卷 ) [M ]
. 上海: 中
华 书 局 , 1 91 6 8

[8 傅运 森 .共 和 国 教 科 西 洋 [M 上海: 商务


.  ]
书 史 (
上卷 ) ]


书 馆 , 192 1  ( )


  [9] 兆 梓 . 新 中 学 教 科书 初 级

世 界 史

M] 上 海: 中 .

书 局,1 9 24 ( )


  [ 1 0 ] 傅儒.新 撰 初级 中 学 教 科 书

世 界史 ( 下 册 )

M] 上 海 : 商务 .

书 馆 , 1 6

11 ]沈 之 等 . 初 历 ( 册) M] 上 海 : 世


 
[ 味
中 第 一
[ .


书 局 ,1 2


  [ 12] 衡 哲 . 新 学 制 高 级中 学 教 科 书 洋 史

西 ( 下 册 )

M] 上 海 : 商务 .

书 馆,1 2


  [ 13 ] 恩爵.新 时 代 世 界 史

教 科书 下 )[ ] .上海: (



务 印书馆 , 19 2 0


) .  [1 ]李泰棻 4
. 新 著 世

史[ ]. 上 海: M

务 印书馆 , 1 9 2 1


) .  [1 ]傅运 森 .新学 制 史 教

历 科 书 ( 上

)[ M
] . 上 海: 商
务 印书馆 ,19 3
2 后

1 版 .  [ 1 ]刘叔 , 陈 登 元.开明


世 界 史 教 本[ ]. 上 海 M
: 立达 学
园 出版部 9


2 .   [1 ] 周傅儒 .新 建 设 时 代 初 中 界

世 史 教
本 (

)[ ] . 上 海: M

设 图 书 馆 , 193 (


7 ) .  [ 8 ] 殷 1
祖 英. 世
界史 [
M].北 平
: 文 化学 社 ,1 9 (


8 ) . [ 9]陈 可 , 朱 1

翊 新. 世
界史 M ].上 [

: 世 界书 局 ,1 9 


0 2 ) . 2 0 ]何 炳 松.复兴[
高 级中 学 教科 书 外 国史 (
上册 [ M ] .上 ) 海 :商务 馆


1 9
3 4.  [ 21 ] 朱 翊 新 朱 氏

. 初 中
外国 史 (下 ) [M] 册

上 海: 世 局

4. [ 22] 昶 初 外 史( 一册)[


1 9 3 
郑 中 国 第

] .上海 : 中 华书 1

9 3 5  (06 .   [ )
2 ] 卢文 3 迪 . 初中 外
国史 ( 第二册 )
[ M ] . :


华书局 ,1 9 7 . [ 2 4 3
] 高振 清 . 初中 教
本外 史 (下 册) 国

M ]. 上 中


生 书 局 ,19 8 .  [ 2 ]赵3
5 心 人 .初 中
新外 史(下册 国

[ M ]. :

世 界 书 局 ,1 9 9.   [ 2 6 金兆

] 梓 . 新编 高
中外 史 ( 上 册 国

[ M ]. :

中 华 书 局 ,19 2 .   [ 2 7 鄢 远

] 猷 . 建国 初
中外 史 ( 下 册 国

[ M ]. :


中 书 局 ,1 9 6 .   [ 28] 彬 然

傅 . 初
中外 国
历史 本 ( 下册 教

[ M] . .











7 


陕西 师 范大学 硕 士 学 位论文


二 、 著作



1 ] 郑鹤 声 中 学 历史教学法 .
[ M] .
南京 正 中 书 局 :

1 9 3 6 

[ 2 ] 朱有■主编 .
中 国 近代 学制 史 料 ·

第二辑上册 [ M] .
上海 华东师 范 大学 出 版

 :

社 ,
1 9 87 

[ 3 ] 陈学恂主编 .
中 国 近代 教 育 史 教学 参考 资 料 ·
中册 [ M] .北 京
:人民教 育 出

 社
, 19 8 

 [4 ]王 建 . 中 国近 代教科 书发 展 研 军
究 [M ]
.广 州
: 广 东教 育 出版 社
, 199 

 [ 5 ]李 纯 . 历史文 稿选 武
存 [M ]
. 北 : 人 民 教 育 出版 京

, 1 99 


[ 6 ]李华 . 民 国教 育 兴

[M ]
.上 海 :上 海 教 育 出 版 社
, 199 

 [ 7 ] 白 月 . 历史 教 桥
学 问题探 讨 [M ]
. 北 :教 育科 学 出版 京

, 199 7
(0 8 

 [ 8 ]臧 . 历 史教材纵横 嵘
谈 [M ]
. 北 : 人民教 育 出版 京

, 19 9 

 [ 9 ]课 程教 材 研 究 所 .2 0 世 纪 中 国 中 小 学课 程标 准 教 学 大 纲汇 编
·历史 卷 [M ]


 : 人民教 育 出版
京 社
, 20 0 1 ( 0 2 

 [ 10 ]聂 幼 . 历史课程 与 教学 犁
论 [M ]
.杭 :浙 江教 育 出版 州

, 200 

 [ 1 1 ]何 成 . 民 国时 期 中 小学历史教育发展 研 刚
究 [M ]
.长 : 岳麓 书 沙

,2 00 

 [ 1 2 ]毕 .建造常 苑 识
:教科书 与近 代 中国文化转 型
[M ]
.福 州
:福建教 育 出


 社
,2 0 1 

 [ 1 3 ]王有 朋
. 中 国近 代 中 小学教 科 书 总 目 [M ]
.上 :上海 辞 海
书 出版 社
,2 0 1 

 [ 1 4 ]王正 瀚
.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历 史教 科 书 研 究 [M ] .上 :上海教 育 出版 海

,2 0 1 


[ 1 5 ] 刘 . 历 史 书 写 与 认 同建 :清 末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历史教科 书 研
超 构
究 [M ]
.北 :

社 京

会 科学文 献 出版 社
, 2 0 1 

 三
、期


 [ 1 ] 程 国 璋 . 中 学 中国历史教 科书研 究 法[ J

].史地 丛
刊 , 1 9 .

  [ 2 ] 梁 东 .历史 程 度 低 落 园
问 题 [ J
] . 湖州 师 范 学院 学
报 , 1 935  ( 0 .

  [ 3] 陈
辉 . 民国 时期 普 通 中 学 历史 课程设 置 述 论 [ J
]. 四 川 师 范 大 学 报: 社

会 学

 学
版 ,1 9 9 (

4 ). [ ] 黄 牧 航 .中 学 历 史 教 材 图 片设 计 的 4
理 论与 实
践[ J] .
历史教 学,2 00 1 0

9 ).  [
5 ] 李 帆 . 简 论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历史
教 育

的 嬗变—— 以 北京 政府、南京

先后 颁   布的《 历 史 课 程标 准 》 为 核
心[J ] 历 史 教 学 . ( 下
半 月刊) , 20 0 3 , 7 9


1 ) . [ ] 李孝迁 . 清 季汉译 西洋史 6


教 科书 初
探[J] .
东 南 学 术,2 0 0 3 0

6 ) . [ 7 ] 何成 刚 . 1 93 3 年《复学 历 史教科书 》 作业设 计 的 现代 意


义 [ J].中

史教 学
  研究 , 20 .



72


参 考 文献

[ 8 ] 何成刚 历 .
史 教 学叙述 风格 应 多 样化
— —

民国 历 史教科 书 读
后 札 记 兼响应 任


历 [

杰先生” 史教育文 本危机论” J ] . 中


历 史教 学参考 ,2 0
0 5( z 1 ) . 



史知 识 体系”设计 探索 与尝试 [ J]

何 成 刚 .民国 时
期历 史教科 书“专 题 .  


史 教学 , 20 0
6(1 1 ) .  1

0 ] 何 成 刚.从 译
介、 改 编 到自编 : 民 历 史 教 科 书的 发 展 历 程 [J

] . 历

教 学问

2 0
07( 5).  

] 张 国 义 ,徐 敏 . 试论 民
国时 期 中 学 历 史 教 科 书的特点 及启示 [J ] . 历 史 教
学 (

月 刊), 2 0 0
7 (8 ) .   [ 12]

张 天 明 , 赵海红 .
何炳松 外
国史 教 科 书 选 材思 想 的 现 实 启 示 [ J ] . 中 学 历 史 
教 学,

07 (
1 1).   [ 1 何

成 刚 . 1 923 年 《 初级 中 学 历 史课 程 纲 要 》 论析[ J ] .历 史 教 学 ,
2 007 
( 1 3 ).  [ 1


亚东. 色鲜 明 风格各 异 —民国四 史 教 科 书 简 评 [J] . 


部 历

成 刚 , 陈 特


 中 学 教

学 参考 , 2008 (
Z 1 ). 
 [ 1 马

丹 霞 . 《 西 洋史 》
与 人 教 版 教 科 书的女性 素 材 之 比较 [J]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参 考,

09 (
1 ).  [ 1 史

海 永 . 民 国时期 中
学 历 史 教 科 书之 演化 轨迹 探析[J].考 试 周 刊 ,

2 0 (

2 5 ) . 
 [ 1 王

正 瀚 . 民 国时期 中
学历 史教 科 书结 构体系 发展探 析[ J].课 程 . 教

.教 , 法 
20 (

6 ) .  
[ 1


信 . 傅 运 森《 高
等小学 用 ·共和国教 科
书· 新 历史》 述

评[ J ] .历 史 教 学

上 半 刊

) 月

20 1 3 
( 9 ) .   [ ]

芮 信 . 傅 运森 《
共和国 教 科书 西 洋史 》 述 评[ J ]. 历 史 教 学
问 题,2 0 1 3
( 4 ) .   0

] 赵亚 夫 .民国 历
史 教 育 研 究 遗 产 与我们 的 任务 [ J] . 历 史

学 月 刊,  1

3 ( 5 ) .   1

] 杨 红 波 .试论 清
末民国时 期 历 史 课 程 标准的演变 [J] . 广 西

育 学院学 报, 1

4 ( 3 ).  2

2 ]林 辉 锋,付 婷 婷.民 国
时期中学 国 史 教 科 书中的 甲 午 战 争 [J ] . 理 论
界,  0

14 ( 1 0 ) .  2

.民 时 期 中 小 学 历 史 教 科书关 于 第 一 次 界 大战 的叙 述 与评价 (下 

3 ]芮 信 国 ) J

] .中 学
历 史教学 参考,2 0
14 ( 1 2
) . 


4 ] 王婉 旎.清 末
民国 时 期 中小 学 世 界历 史教科 书中的 分 期 问题 [ J ] . 中 学
历 史

参 考,2 0
15  (10 ) .  2

5 ]田 正 平 .关 于
民国 教 育 的若 干思考[J ] . 教

学报 ,2 0
16 , 1 2
( 4 )

73


陕西 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 文

[ 26 ] 陈 德运 .
民 国 期刊 《 历史教育 》 再考述 [ J ] .
中 学历史教学 ,
20 1 7 

[ 27 ] 陈德运 .
民 国 历史教 育 与 历 史研 究 之 争 [ J ]

历史教学 问 题 ,
20 1 7 

[ 28 ] 张汉林 .
民 国 世界 史教科 书 中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 J ] .
中 学历史教学参考 

2 0 1 7 ( 1 )


四 、 学位论文


[ 1 ] 王友军 .
清 末和 民 国 时期 的 中 学 历 史教科书研 究 [ D ] .
杭州 : 浙江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
2005 

[ 2 ] 何成 刚 民 国 时 期 中 小 学历 史教育 发展研究

[ D ]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 ,
2006 

[ 3 ] 史桂荣 . 1 929 年 中 学 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研究 [ D] .


扬州 :
扬 州 大 学 硕士 学位论

文 ,
2 0 07 

李玉莹 商 务 印 书 馆 与 近代 中 学 历 史 教 科书编 撰 9 04 年 扬州

[ 4 ]

( 1 1 9 3 7 ) [ D] .


扬州 大学硕 士 学位论 文 ,
2 007 

[ 5 ] 肖 功国 .
民 国 时期 的 学校历史教 育研 究 [
D] .
银川 :
宁 夏 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
20 1 1 

[ 6 ] 阎 珏雯 .

清末 民初 :
中 学 历 史 教学 与 国 民 意 识 发展 [ D] .
上海 :
华 东 师范 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 1 2 

[ 7 ] 林晓骏 . 1 9 1 2

1 929 年 中 学 历 史课 程 标准研 究 [ D] .
长沙 :
湖南师 范大学硕士

学位 论文 ,
20 1 3 

[ 8 ] 沈军 .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外 国 史 教科 书 初探 [ D] .
长沙 : 湖 南师 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


文 ,
20 1 3 

秦润 琼 何炳松 外 国 史 》 教科 书 研 究 以初 中 版 为例 D] 长沙 湖 南师范



[ 9 ]

《 [ . :

大学 硕 士 学位 论文 ,
2 0 1 3 

[ 1 0] 杨永 .
民族意 识 与 清末 民初 中 学 历 史 教科 书 [ D] .
合肥 :
安徽师 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 ,
20 1 4 

[ 1 1
] 韩齐 .
清 末 新 学制 下 中 学 世 界 史 教科书 研 究 [ D] .
郑州 :
河南师范大 学硕士

学位论文 ,
20 1 5 

[ 1 2 ] 王潞 阳 .
《 教与学 》 和 民 国 时期 中 学历史教学研究 [ D] .
郑州 :
河南师范 大

学硕士学位论 文 ,
2 0 1 6 

[ 1 3 ] 吴豪 .
《 大公报 ·
史地周 刊 》 与 民 国 历 史教育 [ D] .
信阳 :
信 阳 师 范学 院硕士

学位论文 ,
20 1 7 

[ 1 4] 程慧 .
民 国 时 期 中 学 历 史 教科 书 插 图 的 研 究 [ D] .
扬州 :
扬州 大学 硕士学位论

74


参考 文献

文 ,
20 1 7 


1 5 ] 黄宇兰 .

百年 中 学历 史教科书 中的 法国 大革命 [ D



海: 华
东 师范大学硕士

位论文, 2
01 7 . [

1 6 ] 马 乔 钰. 运森编《 傅 新 学制历 史 教科书》 [ D ] .


西
安: 陕
西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

文, 2
01 8 . [

斌. 战时 期大 后方 的 中 学 历 史教材研究 — 《 编高 中 外 国 史 为例》



7 徐
抗 新 [

D ] . 重
庆: 重 庆师 范大 学硕士学 位论文 , 2
0 1 8 . [


8 ] 韦 晓 . 衡哲《 陈
西 洋史》研 究[ D
] .
西

安: 陕
西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1 9 . [


9 ] 梁 艳. 季谷《 李
高 中 外 国 史 研究 》 [ D ]. 西
安 : 陕
西 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

, 2
01 9 .

7 5


致 

致 

时光飞逝 , 转眼 间 在陕西 师范大学两 年的研 究 生 生活就要结束 了 。 回 想 自 




这两 年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我 直在身边同 学 老 师和朋 友 的 热心帮 助 以 及悉心指


, 、

导下快乐 的 生活 和进步 着 。 在此即将 完 成 学业之 际 , 我要 向 所有 曾 经帮助过我 的




老师 、 同 学 和朋 友 表示 感激之 情 

我首先要衷 心地感 谢我的 导师庞慧老 师对我 的帮 助和支持 , 从论 文 选题 , 




料选择 , 论 文提 纲斟酌 , 再到 论文 撰写 , 反 复 修 改到 最后定稿都离 不开庞老师 的


严 格要求和悉心教导 。 没有 庞 老 师 的 指导 , 我的 论文不可 能顺 利 完 成 

感谢 我 的好 友 白 姗姗 、 范姣姣 、 马 瑞 、 向 敏 , 是 你 们陪我度过 两年 的大部分




时光 , 我 们 为 了 完成学 业并肩 作战 , 有你 们在我 身边 , 再大的 困 难都可 以顺利 解


决 

感谢我在东 莞市麻涌 中 学实 习 时 的老 师和学 生 们 , 感谢你 们带 给 我 许 多 初 为




人师的温 暖 感 谢你们帮助我完成角 色转 变 正 式 成长 为 名 人民教师

, , 

感谢 我 的父母 , 感谢你们 的辛勤 劳动 , 为 我 提供好的 生 活 , 谢谢你们 



江鑫


2 02 0 年 3 

7 


在学 期 间 的研 究成果

在 学 期 间 的 研究成 果

发表 论 文


“ ”

1 . 江鑫 : 《 从 将军盔 看青铜 器冶炼》 , 《 中 学历 史教学参考 ( 下半月 ?




践 ) 》 2019 年第 12 期 

7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