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太阳及行星绕邻近恒星系周期进动约 2.

6 万年

罗正大 中国宜宾正大自然外力与斥力研究院

邮 箱 2418801532@qq.com

以正能外力(+1)和负能斥力(-1)理论,水星和地球同为太阳

的行星,在正能外力的收缩和聚集的作用下,水星和地球自身斥力场

在与太阳椭圆斥力场相互斥力对抗的过程中,水星和地球在太阳椭圆

斥力场的轨道上以螺旋渐进的方式围绕太阳径向运动,同时也在随太

阳围绕邻近恒星系横向(纬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水星和地球的“进

动”
(螺旋渐进)
。所以,从宇宙力学结构来说,正能外力与负能斥力、

负能斥力与负能斥力之间的相互对称双向交错、对流、对抗和摩擦是

宇宙天体运动的动力和源泉,是所有天体进动的成因和本质所在。

牛顿引力理论计算的水星理论进动值 5557.62 角秒是没有观测

依据的计算,显然是含混不准确的数值,因为天文学家是以引力摄动

来理解和定义水星的进动,但引力摄动并不是水星进动的动力和源泉,

因此不能说明水星进动的成因和本质。

而以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计算的水星百年进动值 43.03 角秒与

纽康重新计算补充的 43.11 角秒差值接近。爱因斯坦与利.英费尔德

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第 169 页有这样一段话:“这种椭圆轨

道的转动体现了广义相对论的新效应。新理论还预测了这个效应的数

值,水星的椭圆轨道在 300 万年之内才完成全转一次。”爱因斯坦把


43.03 角秒当成了水星百年进动值,并以此推算出的“水星 300 万年

完成全转一次”
,显然与上述地球地轴进动值,以及牛顿引力理论计

算的水星百年进动理论值严重不符,且相距甚远,同样是没有根据的

所谓的理论计算。

水星和地球的横向(纬向)运动被称为近日点进动,水星的横向

(纬向)运动要以水星、太阳、恒星系三星一线相互参照,只有通过

三星相互参照才能看出(表现出)水星的进动。而地球的横向(纬向)

运动则通过地轴进动表现出来,且以地球、太阳、恒星系三星相互参

照,通过三星相互参照才能看出(表现出)地球(地轴)的进动。按

照三星一线相互参照的原理,以水星百年进动的理论计算值 5600.73

角秒为据,可知水星每年进动值为:56.0073 角秒/年;水星每天进

动值:56.0073 角秒/年÷365d/年=0.153 角秒/d;水星围绕太阳

一周的进动值为:0.153 角秒/d×88d/周=13.5 角秒。水星绕太阳

“公转”约 96000 周,同时也随太阳绕邻近恒星系“公转”一周(96000

周×88d/周),我们可以把水星绕太阳 96000 周的“公转”,视为水

星随太阳绕邻近恒星系“公转”96000 次横向(纬向)进动(位移)

每次横向(纬向)进动 13.5 角秒。按 13.5 角秒计算,约 23145 年随

太阳完成围绕邻近恒星系一周(360°)的进动。地球地轴进动一次

实际观测值约 50.29 角秒,地球在每年逆时针围绕太阳一周(360°)

后,地轴每年顺时针转动(进动)50.29 角秒,约 25800 年完成随太

阳绕恒星系一周,形成地轴北极星指向的更替。以水星每百年进动

5600.73 角秒计算,水星随太阳绕邻近恒星系一周约 23145 年。以地


球地轴每年进动 50.29 角秒计算,地球随太阳围绕恒星系一周约

25800 年,水星与地球随太阳围绕恒星系公转一周的实际误差值只有

2655 年。水星、地球随太阳绕恒星系进动一周均为 2 万多年,水星、

地球同是太阳系里的行星,进动原理相同,彼此可以相互印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