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太阳 25770 年周期四季及大冰期和大热期的原因》

罗正大 中国宜宾正大自然外力与斥力研究院

邮 箱 2418801532@qq.com

我们把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太阳系,

太阳系处于银河系银盘边缘的猎户座支旋臂之中。在太阳系中还存

在许多恒星系、恒星群(团),太阳受邻近恒星系的作用,以“三星

一线”相互参照形成太阳自身的椭圆斥力场,太阳的椭圆斥力场便

是太阳系中行星运行的轨道。同理,太阳邻近的恒星系受恒星群

(团)或银心斥力风的影响,也会形成恒星系自身的椭圆斥力场,

太阳邻近恒星系的椭圆斥力场便是太阳的运行轨道。

天体的椭圆斥力场是形成天体“四季”变化的基本条件。太阳

围绕邻近恒星系的椭圆斥力场运动,表明太阳也有“四季”。我们把

太阳受自然外力+1(背景场聚射流)的推动,横向围绕着邻近恒星

系椭圆斥力场运动所形成的四季,称为太阳的基本“四季”。需要说

明的是,太阳的基本“四季”表明的是太阳运行在邻近恒星系的椭

圆轨道的(短径)近恒星系点和(长径)远恒星系点中太阳与邻近

恒星系斥力对抗的强弱,以及太阳处在邻近恒星系椭圆斥力轨道的

(短径)近恒星系点和(长径)远恒系点中所反映出的太阳的炽热

程度,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有与地球一样的四季。我们把处在邻近恒

星系椭圆斥力场(短径)近恒星系点的太阳,确定为太阳的“夏
季”,当太阳运行至邻近恒星系椭圆斥力场的(短径)近恒星系点

时,太阳的斥力与邻近恒星系的斥力对抗增强,太阳的炽热程度增

加,同时,也使太阳系中行星的温度增加。我们把处在邻近恒星系

椭圆斥力场(长径)远恒星系点的太阳,确定为是太阳的“冬季”。

当太阳运行至邻近恒星系椭圆斥力场的(长径)远恒星系点时,太

阳的斥力与邻近恒星系斥力对抗减弱,太阳的炽热程度降低,同

时,也使太阳系中的行星温度降低。恒星系椭圆斥力场的远恒星系

点和近恒星系点连线的两侧则是太阳“春、秋”两季。

太阳基本“四季”的周期,可根据水星进动与太阳围绕邻近恒

星系运动的相互关联来确定。水星绕太阳一周的进动,实质上是因

为水星依附太阳围绕邻近恒星系运动引起的。太阳围绕邻近恒星系

运动,其自身的椭圆斥力场也会随之摆动,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水星

围绕太阳每百年 1°39′70″的进动值看成是每百年太阳围绕邻近

恒星系椭圆斥力场运动的摆动值。这样我们就根据水星的进动值,

计算出太阳大约需要 25770 个地球年才能绕邻近恒星系 360 度一周

的进动。也就是说,太阳基本“四季”的一次轮回(周期)大约需

要 25770 个地球年(太阳每一季节平均为 6442.5 个地球年)。太阳

在 25770 个地球年的一次基本“四季”中,曾经历一次与邻近恒星

系椭圆斥力场在(短径)近恒星系点强斥力对抗和(长径)远恒星

系点的弱斥力对抗。相应在太阳椭圆斥力场内的八大行星,因为太

阳与邻近恒星系(短径)近恒星系点的强斥力对抗,而出现相对较

热的炽热期;或因太阳与邻近恒星系在(长径)远恒星系点的弱斥
力对抗,而出现八大行星相对较冷的寒冷期。太阳“四季”是太阳

25770 年周期性围绕邻近恒星系“公转”形成,也是太阳(包括八

大行星)炽热期(膨胀)和寒冷期(收缩)产生的根源。除了太阳

“四季”外,还有恒星系、恒星群(团)、星系级的四季,如多级夏

季叠加、多级冬季叠加可以使太阳周期性的大冰期(收缩)和大热

期(膨胀)。以自然外力理论,自然外力与自然斥力相互作用是太阳

25770 周期四季及大冰期和大热期的原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