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第一講 基本天文學、天球及天體運動、認識月球

基本天文學
天文學的距離單位

科學標誌法 (Scientific Notations):天文學上所牽涉的尺度範圍十分廣大,所以


習慣以 10 的乘方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數目。

例如:105 = 100,000; 103 = 1,000、10-3 = 0.001; 10-5 = 0.00001


例如:300,000 = 3×105; 45,000 = 4.5×104; 0.000062 = 6.2×10-5

度量字首 (Metric prefixes):普遍使用的度量字首以更便利的方式標明 10 的乘


方。

例如:k (千,來自 kilo) = 103= 1,000;M (百萬,來自 mega) = 106= 1,000,000


例如:1 千米 = 1 km = 1,000 米,1 百萬噸 = 1 Mton = 1,000,000 噸

天文單位 (Astronomical Unit, AU):一個天文單位相等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


均距離。

 1 AU  1.5×1011m。

光年 (Light year, ly):一光年相等於在一年之內,光線在真空中所走過的總距離。


在真空中,光的速度為每秒 3×108m。

 1 ly  6.3×104 AU  9.5×1015m

秒差距 (Parsec, pc):另一種天文學上常用表示距離的單位。

1 pc  3.3 ly

1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宇宙中不同大小的系統

系統 大小 運動 重要特質
4
地球 直徑 1.3×10 km 自轉 (週期一天) 晝與夜
地球與月球 平均距離: 月球環繞地球公轉 盈虧 (phases)
5
3.8×10 km (週期  27 日)
太陽與地球 平均距離: 地球環繞太陽公轉 四季
1 AU  1.5×108 km (週期 1 年)
太陽自轉
(週期  25 日)
太陽系 橫跨 80 AU 太陽環繞銀河系的 太陽、八大行星∕
(Solar System) 中心旋轉 經典行星 (包括地
(週期  2.4×10 年) 球)、矮行星 (dwarf
8

planets)、彗星
(comets) 和小行星
(asteroids)
最近太陽的恆星 距離地球大約 "非常空虛" (最近的
10 ly 或 106 AU 恆星半人馬座的
「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 離地球約
4.2 ly)
銀河系 大約橫跨 105 ly 自轉速度約為 擁有大約 2×1011 顆
(Milky Way Galaxy) 200-300 km/s 不同年齡和種類的
恆星,包括主序星
(main-sequence
star)、白矮星 (white
dwarfs)、紅巨星
(giants)、中子星
(neutron stars)、黑洞
(black holes) 和星
雲。
本星系團 大約橫跨 2 Mpc 擁有數十個星系。
(Local Group)
超星系團 綿延超過 100 Mpc 在此尺度下可探測 由數以百計星系團
(Superclusters) 宇宙膨脹 聚集而成的超星系
團,每個星系團擁
有數以千計的星

2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系。
長城 (Great Wall), 綿延超過 200 Mpc 已知最大的星系結
大空隙 (Voids) 構
可見的宇宙 大約 1010 ly 或 104 宇宙的早期面貌,
Mpc 奇異的物體:類星
體 (quasars)。

天球及天體運動介紹

地球與天空

天球 (Celestial Sphere)

天球模型下的天空外觀。極點是天球轉動的支點 (pivots),赤道把天空一分為二,唯有地平線上
的天體方能測見。地球由西向東自轉,產生天體由東面地平線升起、西面地平線沒落的現象。 (朱
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為了擬定從地球觀測天體的 視位置 (apparent positions) 和視運動 (apparent


motions) 而引入的一種模型。

假設所有天體都附繫在一個以地球為中心的巨大圓球面上。

3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地球由西向東自轉 (self - rotation)

 觀測者(自覺本身是靜止的)隨地球自轉時看見的天體好像以相反方向移動
(由東向西)。
例如:太陽升於東方,沒於西方。
 我們可以形容天球的運動模式為由東向西自轉,自轉一周需時一天。附在天
球面上的天體好像由東方被移往西方。

天極 (Celestial poles):天球南、北極位於地球南、北極的各正上方。天球環繞南
北天極軸自轉一周需時一天。對地面觀測者來說,所有天球面上的天體彷彿繞著
南、北天極作圓周運動。

 北極星 (Polaris) 是一顆接近北天極的亮星。


=>對地面觀測者來說,它顯得幾乎是完全靜止的。
 北極星的位置視乎地面觀測者的地理緯度。
例如:在 北極觀測的北極星位於 天頂 (zenith);在赤道觀測的北極星位
於北方地平線上 (horizon)。

一般地說,北極星與地平線所成的夾角 = 觀測者所在的地理緯度。

當觀測者處於緯度 L,北天極與北方地平線所成的角度就會等於 L。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


物理系)

地球轉軸的歲差 (precession)

 天極不斷作緩慢的圓周運動 (週期約為 26,000 年)。

4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北天極的位置因而不斷地改變。
例如:五千年前的北極星是天龍星座星 (Thuban ( Draconis))。

地球的轉軸現時正指向北極星。五千年前它指向天龍座星,而 12,000 年之後就會指向織女星


(Vega)。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天赤道 (celestial equator):位於天球面上一個想像中的大圈,在地球赤道的正


上方。

藉量度天球面上天體的 角度而可以求得其 視大小 (apparent sizes) 和視距離


(apparent position):

一個圓形 = 360°;1°= 60';1'= 60"。

例如: 太陽與月亮的視直徑 0.5°;手指恰好在一條手臂外的闊度 1°;拳頭恰


好在一條手臂外的闊度 10°。

5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把手掌恰好維持在一條手臂長度外可以作為一種便利的量度工具。拳頭的闊度約為 10°;手指的
闊度約為 1°;散開的手指橫跨 18°。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天球座標 (Coordinates):天球的赤緯 (Declination) 和赤經 (Right ascension) 各


自類比於地球的緯度 (latitude) 和經度 (longitude)。

星座 (Constellations)

星座:肉眼可見之恆星群。

現代定義:天球面上有非常明確疆界的區域。

現 代 通 用 的 星 座 有 88 個 , 其 中 有 些 是 近 代 才 加 添 的 ( 例 如 望 遠 鏡 座
(Telescopium))。

同一星座內的恆星通常沒有實際的連繫,恆星之間的距離可以非常遙遠。

對地面觀測者來說,當天球自轉時,星座也隨之起落。

地面觀測者所處之位置限制了他可以看見的星座。

例如:居住在北半球的觀測者永遠看不見一些位於南面天空的星座(因為它們永

6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不在地平線上升起),但可以經常看見一些環繞北天極的星座(因為它們從不沒
落)。

獵戶星座區域內恆星空間位置之立體示意圖。同一星座內的恆星其實相距甚遠,地面觀者所見
的卻是恆星在天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太陽的視運動

 周日運動:對地面觀測來說,太陽每天橫過天空一次(由於地球繞一固定軸
自轉)。
=>隨著天球自轉,太陽與背景星空一同自東向西移動,天球自轉一周
需時一日。
 周年運動:對地面觀測者來說,太陽整年都在緩慢地向東移動(由於地球繞
太陽公轉)。
=>太陽橫過天球面上眾恆星,完成一周需時一年。

黃道 (Ecliptic):太陽周年在天球面上移動的途徑。

 黃道貫穿 13 個星座(占星術 (astrology) 中用 12 個星座)。

7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隨著地球在軌道上繞太陽公轉,我們看見的太陽出現在不同的星座前。一月太陽在人馬座
(Sagittarius) 前;三月太陽在寶瓶座 (Aquarius) 前。黃道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天球
面相交的大圈。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我們夜間只能看見與太陽方向相反 (opposite) 一面的星座。例如:一月晚上可以


看見雙子座 (Gemini),卻看不見人馬座 (Sagittarius)。

黃道與天赤道相交 23.5°。

恆星之名謂

古時已給最光亮的恆星起名,例如天狼星(Sirius)。

現代通用的系統:根據恆星之光亮度而給予希獵字母作為識別。代表星座中最
光亮的恆星;代表星座中次一級光亮的恆星;諸如此類。例如:天狼星稱為大
犬( Canis Major)。

天體之光亮度 (brightness)

8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星等尺度 (Magnitude scale):星等越低==>越光亮。


例如: 一等星比二等星更光亮;負一等星比零等星更光亮。

星等是量度光強度 (light intensity)(每秒於每平方米內所接收得的能量)的指標。

 對數尺度 (log scale):每星等之光強度相差大約 2.512 倍。


例 如 : 一 等 星 比 二 等 星 光 亮 2.512 倍 。 二 等 星 比 四 等 星 光 亮
2.512×2.512 倍。相差五個星等 = 2.5125=100 倍光強度。

視星等尺度。負數代表更光亮的星體。太陽之視星等為 -27,是由地面觀測所得的最光亮天體。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視星等 (apparent magnitude):在地球量度之星等。

 物體越近顯得越亮;物體越遠顯得越暗。
例如:近的燭光比遠的街燈顯得還要光亮些。
=>視星等不能作為量度真實 (intrinsic) 光亮度的指標。
 視星等只能量度物體表面上的(apparent)光亮度(於地面上接收得的光能量)。

絕對星等 (absolute magnitude):假設所有星體與地球的距離完全相同時所求得


的星等。

9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可以量度天體的真實光亮度(物體所釋放的光能量)。

行星 (Planets)

行星環繞太陽作近似的圓周運動。

不能發光,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亮。

各行星與地球之公轉軌道差不多位於同一平面上。

 對地面觀測來說,行星顯得在黃道附近運動。
 行星在黃道帶 (Zodiac)(以黃道為中心,寬 18°的帶)內運動。

太陽系。行星環繞太陽作近似圓周運動。行星近乎圓形的軌道差不多位於同一平面上。 (朱德權先
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越近太陽的行星繞太陽公轉得越快,故公轉週期越短。例如:地球之公轉週期 =
1 年;火星之公轉週期 1.9 年;土星之公轉週期 29 年。

內行星(金星和水星)比地球更接近太陽。

 對地面觀測者來說,金星與水星顯得經常在太陽附近。
 在 西 方水平線上、於剛日落後的短暫時間內 (所見的稱為 昏星 (evening

10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stars)),或在 東 方水平線上、於剛日出前的短暫時間內(所見的稱為晨星
(morning stars)),都可以看見內行星。

金星為昏星。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金星為晨星。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四季

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之軌道平面與赤道所成的夾角為 23.5相等於黃道與天赤道所
成的夾角)。

 北半球於六月接收多些陽光(夏天),於十二月接收少些陽光(冬天)。
 南半球於六月接收少些陽光(冬天),於十二月接收多些陽光(夏天)。
 四季。

11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地球自轉軸傾斜 23.5°,造成四季循環不息。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自轉軸所指的方向保持不變。
在六月時,北半球比南半球接收更多陽光,故在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在十二月時,
情況剛好倒轉。

 春分點 (Vernal equinox):太陽橫過天赤道正向北方移動。


 夏至點 (Summer solstice):太陽在北方可以到達之最遠處。
 秋分點 (Autumnal equinox):太陽橫過天赤道正向南方移動。
 冬至點 (Winter solstice):太陽在南方可以到達之最遠處。

太陽順著黃道(虛線)在二分點橫過天赤道;二至點是太陽可到達之最北處和最南處。 (朱德權先
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12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認識月球

月球之公轉軌道

月球的公轉軌道近乎圓形。

恆星週期 (Sidereal period):相對於遙遠的背景恆星,月球環繞地球轉動一周所


需時間 = 27.3 日。

傾斜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約 5°。

 對地面觀測者來說,月球顯得經常在黃道 (ecliptic) 附近運動。

月球的自轉週期與恆星週期大致相同。

 地面觀測者永遠只能看見月球的同一面。

月相之循環 (Phase cycle)

月球繞地球轉動而產生月相。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月相之循環:新月 (朔月)->漸滿蛾蝞月->上弦月->凸月->滿月->殘月->下弦月->
漸暗蛾蝞月->新月。

13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新月 (New Moon):月球在地球與太陽之間,故不能反射太陽光到地球,而
夜間也看不見月球。
 漸滿蛾蝞月 (Waxing crescent):只能看見一小部份被太陽照亮的月面。黃昏
時現於西方地平線上,日落不久後沒落。
 上弦月 (First quarter):能看見一半被陽光照亮的月面。日落時位於空中其
最高位置,子夜時沒於西方。
 凸月 (Waxing gibbous):能看見大部份被陽光照亮的月面。日落 前不久於東
方升起。
 滿月 (Full Moon):月球與太陽的方向相反。整個月面給陽光照亮。日落時於
東方升起,日出時於西方沒落。
 殘月 (Waning gibbous):月相與凸月無異,但於日落後不久方在東方升起。
 下弦月 (Third quarter):月相與上弦月無異,但於子夜時方在東方升起。
 漸暗蛾蝞月 (Waning crescent):月相與漸滿蛾蝞月無異, 日出前 現於東方
水平線上。

對地面觀測者來說,自新月計起一個恆星週期後,月球已回到其出發時在天球面上的位置,但
其間地球仍在繞太陽轉動著,故在地面上觀測的太陽已離開了其原本在天球面上的位置,向東
方走了一段距離。因此,月球需要多走 2 日方能趕上太陽而成為新月。這就是月相週期比恆星週
期長 2 日的原因。

朔望週期 (Synodic period):月相週期 (從一新月到下一新月之時距) = 29.5 日。


當月球完成一恆星週期後 (即月球環繞地球公轉一周後),地球亦順著其公轉軌
道繞太陽走了一段距離。

14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地球與太陽之相對方向亦改變了。
 月球需要多走兩日方能再次落在地球與太陽之間。
 朔望週期比恆星週期長。

潮汐 (Tides)

月球作用在人的萬有引力微乎其微 (約為地球的 0.0003%)。

萬有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是說距離越遠,引力就越弱。)

由於地球各部份與月球的距離不一樣,所以月球作用在地球各部份的引力也不同。 b).相對於地
心而言,引力的相差使地球前、後部的海水沿月球方向同時背向地心漲起 (圖中以誇張的形式表
達)。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地心所感受的引力強於背向月球的部份,但弱於面對月球的部份。

 相對於地心而言,引力的相差使地球前、後部的海水沿月球方向同時背向地
心漲起。
 地球自轉一周需時一日,故每天在地球上每一地點都會發生兩次海水沿月
球方向同時背向地心漲起的現象。
 理論上,地球表面同一地點每天會發生兩次潮漲 (high tides)。(實際情況會因
個別環境而變得複雜。)
 太陽也能產生類似的潮汐現象。太陽雖然遠比月球的質量大,但距離遠,故

15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潮汐力只大約為月球的一半。

(上)在新月與滿月時分,太陽和月球所產生的潮汐力在同一方向,其潮汐力因而相加,故產
生更大的潮漲 (朔望潮)。(下)在上弦月與下弦月時分,太陽與月球所產生的潮汐力互相垂直,
部份潮汐力因而互相抵銷,故潮汐較弱 (弦潮)。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朔望潮 (Spring tides):在新月與滿月時,太陽與月球的潮汐力在同一方向,故


作用在海水的潮汐力最大。

 潮汐最強。

弦潮 (Neap tides):在上弦月與下弦月時分,太陽與月球的潮汐力互相垂直。

 部份潮汐力互相抵銷。
 潮汐較弱。

潮汐時海水與海床互相磨擦。

 磨擦力使地球自轉變慢。
 地球的自轉週期每世紀增加 0.001 秒。

16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海洋生物化石證實四億年前地球日長 22 小時。

地球作用在月球的萬有引力也產生潮汐效應。

 岩石間的磨擦力減慢月球的自轉速度。
 月 球 的 自 轉 週 期 (self-rotation period) 緩 慢 地 增 加 著 , 直 至 與 公 轉 週 期
(orbital period) 大致相同。
 潮汐耦合 (Tidal coupling):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

月蝕與日蝕 (Eclipses)

月球 (環繞地球公轉) 與地球 (環繞太陽公轉) 的公轉軌道相交在兩個交點


(nodes) 上。

當太陽和月球兩者同時迫近交點,太陽、地球和月球就會幾乎排列在一直線上。

 發生月蝕和日蝕。

(左方)地球與月球的公轉軌道互相傾斜 5°。N 和 N'是月球橫過地球公轉軌道時相交的位置,


連接 N 和 N'的直線為交線。在新月和滿月時分,若交線不是指向太陽,地球的影子便不能落在
月球上,月蝕也就不能發生。(右方)但若交線指向太陽,月蝕的現象就可能在新月和滿月時
分發生。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蝕季 (Eclipse season):一年之中某些日子,太陽會迫近交點而足以產生月蝕和
日蝕。

月蝕 (Lunar eclipses):月球走入地球之影子內。

 月蝕季  22 日。

17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地球的陰影可以分為兩個部份。

本影 (Umbra):陽光不能照到的區域 (光線完全被地球摭擋著) =>幾乎完全黑暗。

半影 (Penumbra):部份陽光給地球遮擋著 =>陰暗程度較淺。

月全蝕 (Total eclipse):月球完全沒入地球的本影區域。只有被地球大氣層散射


(scattered)的陽光方能到達月球。
=>藍光的散射程度比紅光大。故大部份藍光都給散射開了,唯有紅光才給
散射在月面上。
=>月面顯得暗且紅。
=>地球是圓形的 =>地球投射在月面上的陰影也是圓形。

月偏蝕 (Partial eclipse):只有部份月面沒入地球之本影區域。


=>只有部份月面給陽光照亮。

半影月蝕 (Penumbra eclipse):月球只沒入地球之半影區域。


=>月面仍是全部被陽光照亮,但顯得比平時暗些。

月全蝕時,月球沿著公轉軌道經過半影區域,然後完全沒入本影區域。月偏蝕時,月球並沒有
完全沒入本影區域。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日蝕 (Solar eclipses):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

18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日蝕季  32 日。
 月球投在地球上的本影直徑約為 270 km。(地球的直徑約為 13,000 km)
=>在同一時間,在地面上只有這般大小的區域內可以看見日全蝕。
=>當地球自轉時,月球的本影在地面掠過,形成一條日全蝕路線。
=>在地面上每一位置所觀測的日全蝕只維持數分鐘。

日環蝕 (Annular eclipses):月球距離地球較遠,對地面觀測者來說,月球不足


以完全遮蔽太陽。

 地球只能沒入月球的半影區內,不能進入月球的本影區內。
 太陽的中心部份給月球遮蔽著,只露出光亮的邊緣,形成環狀 (ring),故名。

當月球本影掠過時,位於日全蝕路線上的觀測者可以看見日全蝕。在半影區域內的觀測者則可
看見日偏蝕。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當月球在其公轉軌道上距離地球較遠處時,月球的本影便不能落在地面上,因而形成日環蝕。
(朱德權先生,香港大學物理系)

沙羅週期 (Saros cycle):太陽、地球和月球每隔 18 年 111/3 日就會回到相同的相


對位置。

19
第一講 「中學生天文訓練計劃」課程單元一

 重複發生日蝕和月蝕 (但卻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發生)。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