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网络出版时间:2015-03-02 02:46

!"#$ 年 # 月 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655.C.20150302.0935.012.html
! !
第 #% 卷 ! 第 # 期 &
'()
*+,'
-&.
+*/0( 1*
.23
)0.
45!
6'7
.+,67
.3*7
389
.4'*"
. ;'
,:#% <': #

=!>?##":
#@@
!
#%$
A:7*B
.:90BCD:
A
!
!"#!
$:""! ! !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美+陈 ! 意 ! 新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尔明顿校区 历史系%北卡罗来纳州 威尔明顿 !FK"@"

摘 ! 要#西方学术界过去 @" 年对 大 跃 进 饥 荒 的 研 究#以 议 题 为 线 索#提 出 了 一 套 观 点 及 其 观


点形成的理由%首先#通过人口学家对中国人口普查和生育率调查资料的估算#学术 界对 饥荒
中非正常死亡 人 口数量 !%"" 万 #@""" 万 有 比 较 一致 的认可'其 次#社 会科 学家们 长期 对饥
荒成因的辩论不仅从方法上推动了研究的发展#而且让学术界认识到饥荒的发生有多 重原因#
包括高层决策失误$粮产下降$过度征购$食 品 分 配 中 的 城 市 偏 好$强 制 的 公 共 食 堂 制 度 等'第
三#学术界深入探讨了饥荒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大都认同一个省领导人的政治态度激 进与 否通
常是影响该省死亡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 有 学 者 指 出 其 他 因 素 诸 如 农 业 自 然 条 件 的 好 坏
等也是重要原因'第四#一些学者从村庄角度研究饥荒#试图理解影响农民生与死的微 观机制#
一致认同!吃青"(吃未成熟的庄稼)等传统生存手段对农民的存活有重要作用%学术 界还 探讨
了其他课题#如饥荒的责任$饥荒中的妇女等%学者们长期的研究建立起了具有创意 的学 术对
话#对理解大跃进饥荒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非正常死亡'过度征购'公共食堂'地区差异'政治激进主义'吃青
!! 中图分类号#H!%!! 文献标识码#I!! 文章编号##G%#JGG"K!
!"#$"
"#J""#@J#@

!! 本文讨论 西 方 学 术 界 对 大 跃 进 饥 荒 !以 下 简 国在大跃进期 间 有 过 饥 荒#当 时 西 方 报 纸 刊 载 了


称大饥荒"的研究%以主要议题及其时间顺序为线 一些关于中国 发 生 了 连 续 三 年 灾 荒 的 报 道*
#EG!
索'这里的(西方学术界)是指在西方国家或西方 年大陆各地逃 往 香 港 地 区 的 #" 万 多 的 饥 民 有 一
学术体系里以英语发表著述的学术界'有的学者 半以上抵港%他 们 的 经 历 为 西 方 当 时 驻 港 的 各 类
如德国 人 文 浩 !
P3,
. )"并 非 英 语 国 家
C Q3RS3(3 中国观察家们 所 了 解 /#0!FEJ!E" '然 而%报 纸 上 语 焉
人%有的学者如荷兰人冯客!
P)+*B=.
B'4
43)"长期 不详的报道和饥民们的个人经历未能让学 者对大
任教于东方的 中 国 香 港 地 区%但 他 们 关 于 大 饥 荒 饥荒有一个完整和可靠的判断'正如美国 的阿什
的研究却主要 以 英 文 在 西 方 的 学 术 体 系 里 发 表' 顿!
U+0
.,I0S
4'*"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由于中国
有的研究 者 如 贝 克 尔 !
&+0T3
)U3 )"是 记 者%但
7B3 几乎没有公布 过 人 口 资 料%对 其 人 口 趋 势 的 推 断
他的大饥荒著作对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还有许 只能靠新闻报 道&经 历 者 的 叙 述 以 及 户 籍 登 记 中
多学者是中国人%他们有的回到了中国%有的定居 偶尔泄漏的一 些 片 段%这 种 研 究 状 况 是 不 能 令 人
在西方%有的就职于中国香港地区*他们的共同特 满意的 /!0'毫无 疑 问%死 亡 人 数 是 判 断 和 了 解 大
点是都在西方 接 受 了 学 术 训 练%对 大 饥 荒 的 研 究 饥荒规模的基础'中国长期对资料的保密 使得西
成果都是用英文或首先用英文发表' 方学者难以得 知 大 饥 荒 的 真 实 状 况%这 反 而 让 他
们一直对大饥荒中到底死了多少人很好奇'
一%大饥荒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EF!+#EF@ 年中 国 首 次 比 较 详 细 地 公 布 了
西方学 术 界 对 大 饥 荒 最 早 关 注 的 是 死 亡 人 中华人民共和 国 的 人 口 资 料 后%长 期 关 注 中 国 人
数'早在 !" 世纪 G" 年 代 初%学 者 们 已 经 知 道 中 口的西方人口学家立即成了第一批利用这 些资料

收稿日期#!"#KJ#"J"!
作者简介#陈意新%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 !" 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K !!!!!!!!!!!!! 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年第 # 期

的人%第一 批 研 究 大 饥 荒 的 学 者'#EF! 年 #" 月 按年度 登 记 的 死 亡 率 这 两 个 变 量 以 重 建 #E$"+


中国发布了 #EF! 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公报%使 #EF! 年中国人口趋势时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 %因此
得中 国 当 时 的 人 口 数 量 有 了 一 个 坚 实 的 数 据* 对各种变 量 进 行 了 重 新 修 正%提 高 了 儿 童 的 死 亡
#EF@ 年 % 月国家计划生育 委 员 会 发 布 了(全 国 千 率'该文 认 为%
#E$F+#EG! 年 中 国 人 口 的 过 度 死
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公报)%使得从生育率 亡量为!E$" 万%其中成人为#%@" 万%
#" 岁以下儿
推算大饥荒期 间 人 口 有 了 一 个 可 靠 基 础*随 后 在 童为 #!!" 万'或如 作 者 在 文 章 引 言 中 简 便 声 称
#EF@ 年 #" 月 于 香 港 出 版 的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E$F+#EG! 年 中 国 过 早 死 亡 !
的 那 样# T)3R+
4()
3
#EF@.中%中 国 首 次 公 布 了 #EKE+#EF! 年 历 年 的 9
3+4
S0"人口为 @""" 万%同期内因生育率降低而少
人口%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 出生的人口为 @@"" 万'至于大饥荒的原因%该文
然增长率'所有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可以 认为是由粮食短缺和政府的农业 与粮食政策 所造
让人口学家以 统 计 学 方 法 重 建 #EKE 年 以 来 的 中 成'考虑到指出大饥荒 的政策 性成因会 引起与中
国人口%特别是谜一样的大跃进时期的人口' 国打交道时的政治敏感%文章的第一作者为自己杜
首先对中国人口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的人口学 撰了一个(阿什顿)笔名以防真名泄漏/!0'
家中包括 美 国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人 口 学 小 组 的 科 尔 人口学家之所以需要估算以及有着不 同的估
!
I*0
,35O'+
,3"' 科 尔 对 中 国 #EKE 年 以 来 的 人 算是因为中国公布的人口数据有严重自相 冲突的
口一直紧密关注%在 #EF" 年他就根据中国杂志诸 地方'在-中 国 统 计 年 鉴+#EF@.里%中 国 的 总 人
如-经济科学.刊载的一些论文中使用的人口资料 口数 在 #E$E 年 是 G%!"% 万%
#EG" 年 是 GG!"%
以及中国人口学家在北京的国际人口学圆桌会议 万%
#EG# 年是 G$F$E 万%连续两年下降%但在人口
上所提交的论 文 对 大 饥 荒 的 人 口 进 行 了 推 断%认 自然增 长 率 栏 里 所 公 布 的 数 据 却 是 #EG" 年 为
为 #E$F+#EG# 年 中 国 的 过 度 死 亡 人 口 是 #G$" $%W %
JK: #EG# 年为 @:
%FW ' 显 然%
#EG" 年 的 负
万 /@0'在新的人口资料于 #EF!+#EF@ 年公 布 后% 千 分 比 太 小%#EG# 年 的 千 分 比 应 为 负 增
科尔利用了其中的生育率&婚姻率&死亡率数据对 长 /G0#"@J#"$ ' 在 科 尔&班 久 蒂&阿 什 顿 等 论 文 发 表
人口重新 进 行 了 估 算'#EFK 年 科 尔 在 代 表 人 口 后%西方学术界 对 大 饥 荒 人 口 的 研 究 实 际 已 告 一
与人口学学会向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提交的中国 段落'这些论文已考虑到了所有修正因素和算法%
#E$F+#EG@ 年中国 的 过度死 亡
人口 报 告 中提 出% 进一步的研究要靠中国未来的人 口普查和生 育率
/
K0
人口为 !%"" 万 %"
' 同年%美国人口普 查局的 国 抽样调查的新资料'在人口学家看来%阿什顿等估
际研究与 国际 项目 中 心 主 任 班 久 蒂!
&(9
.4SU+*
.0V 算的 #E$F+#EG! 年有 @""" 万人口非正常死亡是
4
3)"也利用了新公布资料对大饥荒期间的人口进行 比较可以接受的说法%科尔和班久蒂的估算结果只
了估算'班的方法和采用 的变量与科尔 的 差别 不 是略低些而已'后来在 #EF% 年班久蒂也接受了大
大%但由于她所修正的 #EG" 年和 #EG# 年的死亡率 饥荒的过度死亡为 @""" 万人的说法/%0F$ '
比科 尔 的 要 高%所 以 按 照 她 所 给 出 的 死 亡 率% #EFK 年这批 论文后%在 英国 读学位 的中国人
/0
#E$F+#EG# 年中国的人口过度死亡在!FF"万 $ ' 口学者彭希哲于 #EF% 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次
#EFK 年所 发 表 的 论 文 中 较 被 广 泛 引 用 的 是 以省级人 口 数 据 对 大 饥 荒 的 人 口 影 响 进 行 了 研
阿什顿等的-中国的饥荒#
#E$F+#EG#.一文%其作 究'彭希哲 认 为 #E$F+#EG! 年 间 中 国 过 度 人 口
者包括一位经 济 学 家&一 位 人 口 学 家 及 世 界 银 行 死亡为 !@"" 万%但这只是基于 #K 个 省 死 亡 率 的
的两位研究者'该文前半部分从人口学角度对大 推算%彭希哲 自 己 也 认 为 这 一 推 算 (非 常 粗 糙 )'
饥荒人口的各个变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半部分 彭的论文的贡 献 不 在 于 估 算 大 饥 荒 死 亡 人 数%而
则对大饥荒的原因进行 了探讨'该 文认 为科尔 和 在于展示 了 死 亡 发 生 的 时 段 在 各 个 省 非 常 不 一
班久蒂在使用 #EF! 年人口普查所获得的生育率和 样'例如%大多 数 省 份 过 度 死 亡 率 最 高 的 时 候 发

! 例如文章指出%科尔在重建 #E$"+#EF! 年中国人口应有的(正常趋势)时没有考虑到大饥荒期间大幅度下降的生育率实际上会导致


死亡人数的降低'参见 U+ 0
.,I0S
4'*%H3**
34SX.
,,%I,
+*Y
.+Z
Z++
*9['D
.*\3
.4Z(
P+R.
*3.
*OS
.*+%#E$F+#EG#):
!"#$
%&'
(")&)*+,
-,%
"#.,
)'
/,
-(,0%;' #"%
,: K!
<': #EFK"#
G#@JGK$:
陈意新 !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

生在 #EG" 年%而在吉林&黑龙江和广西%过度死亡 死 亡 人 数 为 $$"" 万 /##0@!EJ@@K '


率最高的时候 发 生 在 #E$E 年*当 #EG! 年 全 国 大 记录的人口死亡无论数目多么大都须面 对人
部分地区 的 死 亡 率 大 致 已 降 到 了 正 常 年 份 的 水 口普查数据的挑战'大饥荒期间的人口登记 不准
平%高死亡率危机却依然在吉林&上海&山东&广西 #EF! 年的 人 口 普 查 准 确 率 很 高 亦
是个已知事实%
/
F0
和四川持续 '学者们显然需要解释这些差异背 广为学者所 知' 关 键 在 于 #EF! 年 的 普 查 给 出 了
后的意义'彭希哲从各省 粮食供应的角 度 对死 亡 一个人口年 龄 与 性 别 的 金 字 塔 !见 下 页 图 #"%确
率差异作了一些解释%但未能说明粮食供应的紧张 切展示了 #E$F+#EG! 年 间 出 生 人 口 的 凹 陷' 如
在各省为什么会 有时 段 的不同%不过%彭 希哲的 论 果要准确理解 中 国 人 口 曾 有 过 的 变 动%这 一 凹 陷
文展示了一个从省级水平来理解大饥荒的新方向' 需要合理地填补起来'它的填补需要精确 计算生
尽管人口学家可以利用人口普查和生育率抽 育率%包括年度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估算 育龄妇
样资料来估算 大 饥 荒 的 非 正 常 死 亡 人 数%但 普 查 女人口&全国总人口及总人口中过度缺失 的人口&
和抽样所得到 的 毕 竟 是 回 顾 性 的 数 据%人 口 学 家 死亡率等'大饥荒时期的过度死亡人口无 论被记
仍需用实际记录的死亡率来配合估算和修正' 由 录或被估算得 太 多 或 太 少 都 会 与 #EF! 年 人 口 金
于大饥荒期间对死亡人口有着漏报&多报和少 报% 字塔的凹陷处对应不起来'鉴于记录的大 饥荒死
记录的死亡量 或 死 亡 率 并 不 总 是 准 确 的%这 样 就 亡人口数近年 来 在 学 者 中 有 越 走 越 高 的 趋 势%与
为其他诠 释 留 下 了 空 间'#EEG 年 贝 克 尔 引 用 中 #EF! 年人口普查结果相 去 越 来 越 远%美 国 人 口 学
国经济体制改 革 研 究 所 陈 一 谘 的 说 法%指 出 大 饥 家蔡永和澳洲人口 学 家 赵 忠 伟 在 !"#" 年 和 !"#@
荒的死亡人口 为K@""万 #KG"" 万*陈 一 谘 是 在 年各自重新研究了大饥荒的过度死亡人 口' 他们
改革年代初期在各省看到内部档案后作出这一判 主要利用了 #EF! 年 #W 和 #EFF 年 !W 生 育 率 抽
/
#0
断的 !%!
'!""$ 年 中 国 人 口 史 学 家 曹 树 基 通 过 样调查'蔡永把大饥荒期间每月出生的婴 儿数与
对全国各县县志中 记 录 的 人 口 计 算%认 为 #E$F+ 每月存活者的 队 列 进 行 了 细 致 的 比 较%赵 忠 伟 对
#EG! 年中国的非正 常 死 亡 人 口 为 @!KG 万 !不 包 G 个省大饥 荒 期 间 的 婚 姻 率&生 育 率 和 死 亡 率 进
/
E0
括 京 津 沪 以 及 内 蒙 古&新 疆&青 海&西 藏 " !F#
' 行了细致的观察'两人在对多种变量进行 很细致
!""F 年记者杨继绳在其名著 -墓 碑.中 通 过 对-中 的 计 算 后 所 达 到 的 结 论 是 相 似 的#蔡 永 认 为
国人口.丛书 中 各 省 人 口 的 计 算 以 及 参 考 公 安 部 #E$F+#EG! 年的过度死 亡 人 口 约 为 !%"" 万*赵
人口统 计 部 门 王 维 志 的 看 法%认 为 #E$E+#EG# 忠伟没有具体 提 出 全 国 死 亡 人 口 数%只 是 指 出 他
/
#"0
年 人 口 的 非 正 常 死 亡 为@G""万 E"K
'这些依 估算 出 的 G 个 省 死 亡 率 与 彭 希 哲 的 一 致%但 鉴 于
靠记录得到的大 饥 荒 人 口 死 亡 数 通 常 比 人 口 学 他估算的婴儿 和 儿 童 的 死 亡 率 从 #E$F 年 就 比 较
家 估 算 的 要 大 %并 为 后 来 一 些 西 方 学 者 对 死 亡 高%按他的数据 所 能 推 算 的 大 饥 荒 人 口 死 亡 数 在
人口的判断提 供 了 基 础'例 如 香 港 大 学 的 历 史 !G"" 万 #!%""万 ! '
学 家 冯 客 在 !"#" 年 认 为 %大 饥 荒 的 非 正 常 死 亡 西方人口学家 经 过 @" 年 努 力 所 能 断 言 的 是
人 口 至 少 为 K$"" 万 ' 冯 客 没 有 对 人 口 进 行 系 中国在大饥 荒 中 大 约 有 !%"" 万 人 非 正 常 死 亡%
统 计 算 %而 是 以 曹 树 基 的 著 作 为 基 础 %然 后 利 用 如果把对 死 亡 率 的 估 算 在 允 许 的 范 围 内 上 升 到
在国内看到的一 些 档 案 举 证 来 说 明 在 许 多 县 死 顶%那么死亡 人 口 近 @""" 万' 中 国 的 文 献 资 料
亡 的 人 口 比 县 志 记 载 的 数 量 要 大 %即 比 曹 树 基 或内部档案可 以 让 其 他 学 者 得 出 不 同 的 结 论%例
认 为 的 数 据 要 大 ' 基 于 这 些 差 异 %冯 客 估 出 了 如让冯客在 曹 树 基 数 据 的 基 础 上 再 加 上#!$"万
K$""万 的 非 正 常 死 亡 人 数 ' 冯 客 还 指 出 %国 内 死亡人口%说明 大 饥 荒 期 间 的 人 口 死 亡 记 录 是 比
对大饥荒有着研 究 的 独 立 学 者 余 习 广 认 为 过 度 较混乱的'

!]'*/O+ .:(8C7
300N' )4
+,.
459().
*/4S3OS.*+^
0M) 3
+4_3+TP')`+)9P+R.*3%+[32.0
.4:)Y)
303*
439+44S3?*4
3)*+4.
'*+ ,Q')B0S'T
'*P+R. *3
0'-4S3a`3*4.
34SO3* 4
()5#M)3+4_3+TP+R.*30+*9P+R.
*30' -4S3637
'*9 Q'),
9 Q+)%1*.23
)0.
45'-N3 ,D'()*3%I(0 4
)+,
.+%
&(*3FJ#!%!"#"*\S'*/`3.\S+'+*9I**+[3 .R'*9'0:(aS3=3R'/)+TS5'-OS.*+
^0#E$F+#EG#P+R.*3#I7 ,
'03)3C+R. *+4
.'*:)Y'V
T(,+
4.'*%;',:G%%<':!%! !"#!"#!F#J@"F:
#G !!!!!!!!!!!!! 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年第 # 期

国的工业化%因 此 中 国 的 大 饥 荒 是 领 导 人 对 大 跃
进(经 营 不 善)!R. 4"的 结 果%毛 泽 东
0R+*+/3R3*
和他的同事们是有责任的 /#!0'
自伯恩斯坦文 章 后%西 方 学 术 界 的 大 饥 荒 成
因研究朝着两 个 方 向 发 展%一 是 探 讨 中 共 中 央 的
政治斗争和大 跃 进 决 策 的 制 定%另 一 是 探 讨 饥 馑
和死亡的形成'在前一个方向上做研究的 主要是
政治学家'虽然他们都指出是大跃进导致 了大饥
荒%但他们的论 著 都 关 注 大 跃 进 的 起 源 而 非 大 饥
荒的起源'在这一群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 有三本
书'一本是美国政治 学 家 马 若 德 !
['93
).7B N+
7V
图 !!!"&' 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中国人口金字塔
P+
) )"的 -文 革 起 源 !#大 跃 进%
b(S+ #E$F+#EG".
资料来 源#I*0
,35O'+
,3:(
Y'T(
,+4
. 3*90%Y'T(
'*a) V
!哥伦比亚大 学 出 版 社 #EF@ 年 版"' 该 书 出 版 在
,
+4.
'*Y'
,.75%+*9Y'T(
,+4
.'*6
4(9
.30.
*OS
.*+:)
伯恩斯坦的论文之前%不过不是一本研究 型著作'
马若德详述了 大 跃 进 政 策 制 定 的 过 程%但 没 有 就
二%大饥荒的成因
大跃进或大饥 荒 提 出 论 点%读 者 从 其 叙 述 中 或 许
随着非正 常 死 亡 人 数 在 #EF@+#EFK 年 变 得 可以理解到中央领导人之间的政治斗争是 大跃进
比较清楚后%西 方 学 术 界 对 大 饥 荒 关 注 的 下 一 个 政策的起源'另一本是美国政治学家巴赫曼!
=+V
问题是其成因'最先对成因探讨的是一批社会科 2
. 7SR+*"
9U+ #EE# 年 出 版 的 -官 僚&经 济 和 中 国
学 家%其 中 第 一 位 是 美 国 政 治 学 家 伯 恩 斯 坦 的领袖#大跃 进 的 机 构 化 起 源.%该 书 认 为 大 跃 进
!
aS'R+
0U3
)*0
43*"' 伯 恩 斯 坦 依 据 -中 国 农 业
. 运动是许多中央机构作用力的结果'当时 中央部
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粮食资料%研究了 委比较自然地形成了三个协调中心%例如 商业部&
大跃进期间的 粮 食 征 购%在 #EFK 年 发 表 了 论 文% 财政部&农业部 和 轻 工 业 部 就 都 主 张 增 加 农 业 投
认为过度征 购 是 大 饥 荒 的 成 因' 伯 恩 斯 坦 指 出% 资%利用市场%限 制 计 划 经 济 和 重 工 业*而 计 委 部
在 #E$E+#EG" 年 间%全 国 粮 食 产 量 连 续 下 降%但 门&冶金部以及各个机械工业部则有着利 益互补%
国家的粮食征购量反而 上 升 了 !"L 或 更 多%其 中 形成了另一个 协 调 中 心%支 持 计 划 经 济 和 重 工 业
#E$E 年上升了 !FL %其结果是大幅度降低了农民 优先的苏联经济模式'在面对各个部委的 单独或
的口粮%导致了饥荒%因此大饥荒主要是人为的灾 合成 利 益 时%毛 泽 东 的 权 力 受 到 了 许 多 限
/
#!0
难 '其实前述阿 什 顿 和 彭 希 哲 都 对 饥 荒 成 因 制 /#@0!!"%!@%J!K# '还有一本是 澳 洲 政 治 学 家 泰 伟 斯
作了探讨%他们对粮产&征购和口粮的计算比伯恩 !
P)393
).7Ba3 0"与孙万国!Q+
.`3 ))3*6(*"合著&
斯坦更详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没有对粮食政策 在 #EEE 年出版的-中国通向灾难之路#毛&中央政
及其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城市化&天灾&外贸等进行 治家&省级领导和大跃进的展开.'该书认 为大跃
细致分析%而伯恩斯坦则论及了这些因素%分析和 进是毛泽东主 导 的 进 程%毛 泽 东 的 同 事 们 最 多 只
解释了为什么要大幅度提高征购'伯恩斯坦认为 能试图影响毛 泽 东 的 政 策 偏 好%绝 非 限 制 或 挑 战
大跃进的粮食产量浮夸&大批农民进城工作!因而 毛泽东的权力*而 毛 泽 东 任 性 地 不 断 改 变 政 策 使
减少了农村用粮"和 中 央 政 府 自 行 对 (余 粮)的 定 得整个制度 瘫 痪%导 致 了 大 饥 荒' 泰 伟 斯 和 孙 万
义是大幅 提 高 征 购 的 原 因' 在 #E@!+#E@@ 年 苏 国认为%巴赫曼 从 机 构 化 的 角 度 去 理 解 大 跃 进 的
联的大饥荒中%斯大林和苏共领袖不信任农民%当 起源并强调毛 泽 东 的 权 力 受 到 限 制 是 属 于 (执 迷
/ 0 %
时的高征购包 含 着 对 农 民 的 惩 罚%那 场 大 饥 荒 是 不悟)!
`)'*/ +939"#K ' #F!J#FF '
VS3
对农民(有 意 极 度 剥 削)的 结 果' 在 中 国%毛 泽 东 上述三本著作因内容丰富故而在中国 资料保
及其他领导人只是要利用农民%没有要惩罚农 民% 密的年代是很重要的%但在 #EE"+!""" 年 代中央
但他们相信了 浮 夸 的 产 量%实 行 高 征 购 以 推 进 中 文献研究室出 版 了 大 量 中 共 领 导 人 物 的 传 记&文
陈意新 !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

稿&年谱以及中共中央的文件选编后%大饥荒在中 不再有大 饥 荒%但 直 至 #E%F 年 农 业 的 生 产 率 比


央的主要成因 已 经 比 较 清 楚%不 再 需 要 很 多 学 术 #E$! 年前 的 单 干 时 要 低%比 #E$!+#E$F 年 合 作
讨 论' 例 如 在 中 央 文 献 研 究 所 的 -毛 泽 东 传 社时期农民拥有退社权时也要低 /#%0'
!
#EKE+#E%G".于 !""@ 年 年 底 面 世 后%伯 恩 斯 坦 林毅夫的观 点 很 快 受 到 了 不 同 看 法 的 挑 战'
很快就根据该传记中比较准确的关于毛泽东的活 #EEG 年美国 政 治 学 家 杨 大 利 在 其 关 于 大 跃 进 的
动的记述而修 改 了 自 己 关 于 大 饥 荒 的 看 法%不 再 政治经济学研 究 中 认 为%大 饥 荒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的
认为饥荒是由于(经营不善)'伯恩斯坦在其新论 关键成因是人民公社下的公共食堂制度' 杨大利
文中认为%毛泽东在 #E$E 年庐山会议前已经知道 认为林毅夫 系 统 地 研 究 了 #E$E+#EG# 年 的 农 业
农民为大跃进 付 出 了 惨 痛 代 价%但 庐 山 会 议 上 毛 危机%但那主要是关于劳动率的变化%而非 大饥荒
泽东与彭德怀的冲突导致了毛泽东决定在更极端 的成因'杨大利指出%在 #E$F 年秋全国农 村建立
的环境下持续大 跃 进%有 意 无 视 了 从 大 跃 进 前 期 了公共食堂后%受 到 中 央 领 导 人 的 鼓 励 和 乌 托 邦
学到的教训%放弃了自己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 集体主义生活的影响%食堂对社员免费供 应膳食'
责%听任了大饥荒 和 非正 常死亡的 发生%因此毛 泽 吃饭不要钱让农民在食堂里敞开了吃而没 有管理
/
#$0
东对灾难有着直接的责任 '其实伯恩斯坦对毛 的纪律'在一些公 社%食 堂 @ 个 月 的 粮 食 在 ! 个
泽东和大饥荒的新观点并没有超出-毛传.的见解' 星期里就被吃完' 由于每个公社的粮食供应是有
中央文献研究所的-毛传.对大饥 荒的责 任当然 不 限的%免费膳食迅速导致了存粮的短缺和随后的饥
会说得这么直接%但却明白无误#庐山会议是(毛泽 馑&劳动力的生产 能 力 下 降%农 民 开 始 饿 死'杨 大
东又一个失足的 地 方)%会 议 后%(2左3倾 错 误 路 线 利的大饥荒成因说法可谓是(过度消费论)#过度消
/
#G0
重新泛滥%一个严重经济困难局面出现) #"#"
' 费导致了粮食短缺%短缺造成了饥荒'假如没有食
在另一个研 究 方 向 上%经 济 学 家 和 政 治 学 家 堂制度%这种过度消费和饥荒不会发生'所以在食
则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这个方向上首先做出研 #E$E 年春至少已有 #" 个省有了饥
堂办起来之后%
究的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的经济学家林 荒%并且后来可 以看 到#哪 个地 方有越 多的人在 食
毅夫!
&(0
4.*_
.*"'#EE" 年%已任教于北京大学的 堂吃饭%那个地方的死亡率就越高/#F0$KJ$G '
林毅夫在西 方 杂 志 上 发 表 了 关 于 #E$E+#EG# 年 #EE% 年美 国 经 济 学 家 张 欣 !
M3*3OS+*/"和
农业 危 机 的 论 文%运 用 了 经 济 学 家 阿 马 提 亚 4 森 文贯中!
M:& 0 Q3*"也 提 出 了 与 林 毅 夫 不 同
+R3
的(应有权利)!
3*4
.4, 4"概念 和社会 科学 里 流
3R3* 的看法'张欣和文贯中承认许多因素对大 饥荒的
行的博弈论%对 大 饥 荒 的 起 因 作 出 了 诠 释' 林 毅 发生起到了作 用%但 起 到 主 要 作 用 的 是 公 共 食 堂
夫认为大饥荒灾难的根本性原因是农民在强制的 制度'张欣和文 贯 中 与 杨 大 利 的 说 法 不 一 样%并
农业集体化过 程 中 失 去 了 应 有 的 (退 出 权)%而 坏 不觉得过度消 费 起 了 重 要 作 用%而 认 为 关 键 是 食
天气&坏政策 和 经 营 不 善 只 是 次 要 的 原 因' 林 毅 堂制度剥夺了农民的粮食产权'张欣和文 贯中指
夫指出%集体化强迫农民加入人民公社%取消了农 出%中国人均 占 有 粮 在 #E$F 年 为 !EE 公 斤%
#E$E
民在合作社时 期 享 有 的 退 社 权%使 农 民 们 只 有 一 年由于粮食出 口 大 增 而 降 到 了 !K% 公 斤%但 仍 比
次性博弈%即 入 社%失 去 了 多 次 性 博 弈 的 机 会%即 饥荒结 束 后 的 #EG! 年 还 要 高 出 @ 公 斤*从 #E$F
反复入社退社%其 结 果 是 一 个 社 员 无 法 运 用 退 社 至 #E$E 年 K 月%中 国 的 粮 食 征 购 只 相 当 于
的机会来防范 其 他 社 员 的 偷 懒%随 之 便 是 整 个 劳 #E$@+#E$$ 年 的 水 平' 换 言 之 饥 荒 不 应 出 现 在
动激励机制失效%劳动率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 #E$F 至 #E$E 年 上 半 期%因 为 从 人 均 占 有 粮 和 征
相应大幅度下降%以致粮食供应出现了短缺%造成 购数量来看%粮食短缺和过度征购都尚未 发生%可
了 @""" 万人口的死亡'林毅夫也考虑到了 #EG! 饿死人恰恰已在 #E$F 至 #E$E 年上半年成 规模地
年以后农民仍无退社权但大饥荒却未再度发生的 出现'张欣和文 贯 中 认 为%造 成 饿 死 人 的 是 食 堂
事 实%指 出 #E$E+#EG# 年 的 农 业 生 产 是 突 然 滑 制度'从 #E$F 年秋开始农民不许有自家的厨房和
坡%由 #E$F 年秋 农 民 被 剥 夺 退 社 权 所 引 起*
#EG! 存粮%无法再做 到家 庭里有 计划地精 细用 粮*在食
年以后农民适 应 了 生 产 队 的 低 激 励 和 低 效 率%虽 堂里粮食不仅被过度消费%而且还由于缺乏管理纪
#F !!!!!!!!!!!!! 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年第 # 期

律遭到浪费*此外农民还要忍受食堂领导人的腐败 动激 励 机 制 的 正 确' 这 篇 文 章 不 仅 在 #EE"+


和滥权'张欣和文贯中指出%
!" 世纪 $" 年代中国 #EE@ 年间引起了一场关 于 退 出 权&激 励 机 制 和 生
农民的人均占有粮只是在生存水平%当他们一旦失 产责任制的辩 论%并 更 久 远 地 引 起 了 关 于 大 饥 荒
去粮食产权%不再 有 吃粮 的补救手 段%在 食堂里 无 成因的辩论 /!"0'鉴于大 饥 荒 成 因 问 题 仍 未 解 决%
法吃饱并遭到口粮的克扣或剥夺时%饿死人的事件 林毅夫与杨涛 合 作 在 !""" 年 首 次 用 计 量 经 济 学
就无可避 免地 发生'到 了 #E$E 年春 天 后%饥 饿 和 对粮食分 配 和 粮 食 的 生 产 与 供 应 的 数 据 进 行 处
体弱导致了劳动能力与粮食生产的下降%再加上国 理%以数学方法计算出粮食分配的城市偏好和粮产
家的过度 征购%饥 荒 大 规模地发 生'所 以 #E$E 年 下降后的粮食短缺是大饥荒的成因/!@0'!""@ 年林
春季之前与之后的饥荒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故事#之 毅夫 与 香 港 科 技 大 学 的 经 济 学 家 龚 启 圣 !
&+R3
0
前的饥荒没有过度征购却有食堂%之后的饥荒既有 H(*/"合作 再 度 探 讨 了 大 饥 荒 的 成 因'龚 启 圣 和
过度征购又有食 堂%并且 还是之前 饥荒的后 果%所 林毅夫建 立 了 多 重 因 素 框 架%用 回 归 算 法 观 察 了
以%诱发饥荒并使之持续的是食堂制度/#E0' !# 个省的数据%对林毅夫以前的理论有了些修正'
不同的观点 导 致 以 上 学 者 在 #EEF 年 举 行 了 龚启圣和林毅夫认为%大饥荒的过度死亡是由多重
一场辩论'在辩 论 中%林 毅 夫 与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杨 因素导致的%包 括粮 食供应 量的下降&对农民 歧视
涛!
=3**
.0]+*/"合 作%坚 持 (退 出 权 )是 #E$E+ 性的过度征购&国家对劳动力过度动员和对死亡的
#EG# 年农 业 危 机 的 根 本 性 原 因 的 看 法' 至 于 大 忽视等'龚启圣和林毅夫还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
饥荒%林毅夫和 杨 涛 经 过 计 算 认 为 粮 产 下 降 所 导 更多地把政治因素考虑进去'但无论如何%他们算
致的粮食短缺和国家粮食分配制度中对城市的偏 出的结果不支持食堂制度成因论/!K0'在龚启圣和
好是造成农村高死亡率的两个主要成因'林毅夫 林毅夫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李伟和杨涛用计量动态
和杨涛对食堂 制 度 成 因 论 进 行 了 反 驳%认 为 食 堂 模型 计 算 和 解 剖 了 中 央 计 划 经 济 的 错 误%认 为
在 #E$F 年 F 月才 开 办%在 大 部 分 地 方 是 #E$F 年 #E$F+#EG# 年间粮食生产下降的原因可以 @@:
"L
#"J## 月才建立%而 #E$F 年 是 丰 年%秋 收 的 时 间 归于国 家 把 资 源 从 农 业 调 离% @L 归 于 过 度 征
!F:
/ 0
也是 #"J## 月%新开办的食堂没有可能在一两个 购% EL 归于坏天气 !$ '!""F 年%杨涛更指出中
#!:
月内就吃完了秋季丰收的粮食'林毅夫和杨涛还 央计划经济的系统性错误是大跃 进期间粮产 下降
指出%那些被用 来 支 持 食 堂 制 度 成 因 论 的 数 据 也 的根本原因%而粮产下降导致的粮食短缺和粮食分
/
!"0
不够准确 '对于林毅 夫 一 方 的 批 评%杨 大 利 和 配的城市偏好则是大 饥荒的 两个中心成 因'杨涛
美国政治学家 苏 福 兵 搜 集 了 更 多 的 数 据 并 指 出% 指出%用偏相关系数方法对省际死亡率差异进行计
#E$E 年底在食堂吃饭的人数最多%紧接着在 #EG" 算% $L 的 死 亡 可 被 归 因 于 粮 食 供 应 短 缺%
@":
/ 0
年初饿死人也 最 多%而 其 他 时 候 在 食 堂 吃 饭 的 人 $L 可被归因于粮食分配的城市偏好 !G '
GE:
数相对少%死亡率也相对低%所以他们还是坚持杨 从伯恩斯坦 #EFK 年的文章始%社会科 学家们
大利早先的看法%食堂是关键的制度性因素%食堂 为大饥荒成 因 辩 论 了 @" 年' 这 些 辩 论 虽 然 还 未
里的过度消费导致了粮食短缺和饥荒/!#0'张欣和 达成一致的意 见%但 从 起 初 的 寻 求 单 一 成 因 到 后
文贯中依然使用他们的排除法%利用了更多的粮食 来的解释多重 成 因%辩 论 已 让 学 术 界 认 识 到 大 饥
资料进行了计算%指出 #EG! 和 #EG@ 年农村的人均 荒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重的'这些学 者%尤其
口粮都 是 #G$ 公 斤%没 有 饿 死 人%而 #E$F 和 #E$E 是经济学家使 用 计 量 方 法 来 探 讨 大 饥 荒 的 成 因%
年中国的人均占有粮比这要分别高出 !"L 和 #@L 对大饥荒研究的发展很有推动'从早年对 数据的
却饿死了人'所以粮食实际上没有短缺%饿死人的 阅读和估算到 !""" 年 以 后 使 用 回 归 计 算 和 动 态
/
!!0
原因在粮食之外%在于食堂制度 ' 模型%经济学家 们 把 大 跃 进 期 间 粮 食 生 产 失 败 原
林毅 夫 的 -
#E$E+#EG# 年 农 业 危 机.一 文 其 因的相关性系 数 精 确 到 了 小 数 点%也 把 大 饥 荒 成
实是他的发展 经 济 学 的 一 个 部 分%在 于 论 证 农 业 因的相关性系数精确到了小数点'这些计 量方法
集体化的错误以表明后来家庭生产责任制及其劳 的使用还影响了近年来中国年轻一代经济 学家对
陈意新 !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E

大饥荒成因的研究和辩论 ! ' 越来越少地从历史生活实际中去理解饥荒和 死亡


但这些看起来非常精确和科学化的计量方法 的成因'
对大饥荒研究的适用性是有限的'这些社会科学
三%大饥荒地区差异及成因
家们所关心的其实是大饥荒中能被观测出来的经
济理性&政治 理 性&人 口 理 性%而 不 是 作 为 一 个 事 大饥荒的省际死亡率差异是计量模型难 以解
件的大饥荒本身'例如李伟和杨涛在使用动态模 释的%这是因为差异的原因复杂%难以数 据化' 例
型研究 #E$F+#EG# 年中央计划经济时就指出%他 如按官方统计%
#E$E+#EG! 年 安 徽 死 亡 率 增 长 是
/
!$0
们寻求的是 将 中 国 政 府 的 行 为 理 性 化 '然而 山西 死 亡 率 增 长 的 !G 倍#以 #E$G+#E$F 年 平 均
从大跃进到大 饥 荒%中 国 政 府 的 经 济 行 为 表 现 为 死亡 率 为 基 数%安 徽 在 #E$E+#EG! 年 间 增 长 了
没有理性#没有 什 么 计 量 模 型 可 以 精 确 表 达 毛 泽 FGL %山西增长了#F:
K%K: @@L '其他所有 省份则
东 #E$E 年在庐山会议上思维的突然转变%或表达 排序在安 徽 和 山 西 之 间 /#F0$% ' 从 数 据 看%似 乎 是
中央政府为什么要等到 #EG" 年 #" 月以后才开始 有些省份很缺粮%有些省份不缺粮%但也正 如前述
/
#G0
在全 国 救 灾 #"EEJ##"$
'这两个事件是认识大饥 及%复杂之处在 于 看 上 去 最 为 缺 粮 的 安 徽 省 的 粮
荒的形成和高死亡率的关键'计量方法也难以解 库即便在 最 困 难 的 #E$E+#EG" 年 也 还 是 有 些 粮
释为什么在同样的计划经济下全国各省在饥荒死
食的'所以看起来缺粮的未必就是真的缺 到了无
亡率上有着巨 大 差 异%这 或 许 是 龚 启 圣 和 林 毅 夫
法救荒的地步%省 际 死 亡 率 差 异 的 原 因 不 是 靠 粮
指出要更多地 考 虑 政 治 因 素 的 原 因%因 为 各 省 领
食宏观 数 据 所 能 算 出 来' 但 省 际 差 异 需 要 有 解
导人对政 策 贯 彻 的 力 度 不 一 可 能 导 致 省 际 的 差
释%否则大饥荒的成因无法获得恰当的理解'
别'重要的是这些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解释不了
杨大利最早 对 省 际 差 异 提 出 了 系 统 的 看 法'
饥荒中的 实 际 死 亡' 安 徽 在 #E$E+#EG" 年 死 亡
在杨大利之前 彭 希 哲 已 指 出 了 省 际 死 亡 率 差 异%
率极高%但在 #EG# 年 # 月底省委决定救灾而发放
特别是死亡率 高 峰 的 时 间 差 异%但 彭 希 哲 没 有 作
定量的粮 食&黄 豆 和 红 糖 后%饿 死 人 现 象 基 本 停
深入解释'杨大利在 #EEG 年提出了(政治 激进主
止 /!%0!@@J!@K '所以%安 徽 省 的 粮 库 在 #E$E+#EG"
义)%认为大饥荒的死亡率与一个省人口的 公共食
年是有些粮食 的%农 民 在 此 期 间 大 量 非 正 常 死 亡
堂参与率&人口中的党员比例&省领导人的 政治意
不是因为粮食 短 缺 (没 有 得 吃)%而 是 因 为 政 策 制
识形态相关'在 杨 大 利 看 来%食 堂 制 度 是 理 解 死
度(没有让 吃)' 进 一 步 深 入 农 村 生 活 里 去 看%大
亡的关键%即 过 度 消 费 导 致 粮 食 短 缺 和 死 亡' 但
饥荒时大多数 村 庄 都 是 一 部 分 村 民 死 去%另 一 部
在一个省里%党 员 的 百 分 比 低 则 说 明 非 党 员 干 部
分活下来'当大 家 都 在 村 里 吃 食 堂%而 死 亡 和 生
相对地多%意味 着 这 些 干 部 会 更 热 忱 地 执 行 激 进
存却有了分野%(没 有 让 吃)或 许 更 说 明 那 些 死 亡
的人为什么会 死 去%这 种 情 形 可 能 不 是 计 量 曲 线 政策来证明自 己 的 政 治 忠 诚 以 获 得 党 员 的 资 格%

所能表达的'实 际 上%靠 着 假 设&数 据&模 型 和 修 他们当然会大办食堂'而如果省领导的意 识形态

正偏差所得出的看似精确的关于大饥荒的计量结 越激进%那么该 省 在 推 进 大 跃 进 政 策 时 就 可 能 越

论在社会科学家们自己之间也无法获得一致的认 积极%农村里办的食堂就会更多%在食堂里 吃饭的

可'大家都使用 国 家 统 计 局 公 布 的 数 据%可 代 入 人也就更多%即食堂参与率高%其结果是死 亡率也


自己的模型后 却 算 出 来 不 一 样 的 大 饥 荒 成 因%并 高'杨大利指出%安徽&河南&四川&湖南&贵州&云
且说来说 去 的 就 是 产 量 下 降&粮 食 短 缺&城 市 偏 南的食堂参与率都超 过 了 E"L %这 几 省 的 党 员 率
好&食堂制度'甚至有些遗憾的是%或许是由于专 都很低或比较低%省领导人都是激进人物%它们的
业的要求%以计 量 方 法 对 大 饥 荒 进 行 研 究 的 论 文 大饥荒死亡率都很高或比较高 /#F0$GJ$E ' 不 过杨大
似乎越来越追 求 算 法 和 模 型 的 复 杂&兼 容&完 美% 利的著作主要 研 究 的 是 #E%F 年 以 后 农 村 改 革 的

! 参见#刘愿-(大跃进)运动与中国 #E$F+#EG# 年饥荒#集权体制下的国家&集体与农民.%载于-经济学!季刊".% !"#" 年第 E 卷 第 @


期%第 ###EJ##K! 页*范子英-关于大饥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于-经济学!季刊".% !"#" 年 第 E 卷 第 @ 期%第 ##$#J##G! 页*刘 愿-中
国(大跃进)饥荒成因再辩#政治权利的视角.%载于-经济学!季刊".% !"#" 年第 E 卷第 @ 期%第 ##%%J##FF 页'
!" !!!!!!!!!!!!! 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年第 # 期

起源%对大饥荒 本 身 除 了 诠 释 一 些 数 据 外 没 有 做 认为理解大饥 荒 的 省 际 差 异 需 要 考 虑 多 个 因 素%
仔细研究'杨大利想解说农村改革首先出现在安 要审视省与省之间一些关键性的具体不同'
徽和四川等地 并 非 偶 然%大 饥 荒 中 受 害 最 严 重 地 不过社会科学家们在理解大 饥荒时仍使 用自
方的农民最倾向于改变他们的境况' 己的数据解读方法%与历史学家的史实解读方法不
杨大利的政治激进主义引起了一些关于论据 一样'!"## 年龚 启 圣 与 其 博 士 研 究 生 陈 硕 合 作%
方面的批评'例 如 林 毅 夫 和 杨 涛 认 为%党 员 率 低 发表了一项新的关于省级政治的研究%拓展了学术
不说明什么%党员率高的地方可能政治上更热 忱% 界对政治激进主义的 思考'龚 启圣和陈 硕使用了
因为党员干部更可以靠执行激进政策获得自己的 大跃进时期各省领导人包括第一书记和省长共 F#
/
!@0
提升 '美国历史学家 陈 意 新 也 指 出%食 堂 参 与 人的资料%以 粮 食 过 度 征 购 量 为 相 关 性 的 衡 量 基
率也不很说明 问 题%因 为 杨 大 利 使 用 的 食 堂 参 与 数%考虑了死亡 率等 其他数 据%得出结论 认为造成
率数据是中央 政 府 在 #E$E 年 #! 月 取 得 的%那 些 一个省领导人政治激进的原因主 要是其职位 等级
参与率低于 $"L 的 省 份 都 是 些 很 冷 的 地 方 或 牧 !
)+*B"%而非其意识形态或个人性格'龚启圣和陈
区%例如杨 大 利 指 出 的 黑 龙 江&辽 宁&吉 林&内 蒙 硕把省级领导人作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非
古&青海&甘肃和山东'很难指望这些省的农民冬 委员的区分%经 回归 计算后 得到的结 果为#在 候补
季里每日三餐在冰天雪地里跋涉一两里路去食堂 中央委员为领导人的省份里过度 征购量要比 中央
/
!F0
吃饭%或每顿饭骑马 十 几 里 去 食 堂 '不过林毅 委员为领导人的省份里高出 @L %这相当于增长了
夫和陈意 新 等 都 认 同 杨 大 利 的 政 治 激 进 主 义 看 ##W 的死亡率*如果以大跃进期间 G:
#: $EW 的过度
法%认为它是理解省际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死亡率为基点%那么这#:
##W 的增长可以被转化为
!"## 年陈 意 新 在 其 发 表 的 一 项 研 究 中 比 较 F@L 的过度死亡率%即职位等级因素与 #G:
#G: F@L
了大饥荒期间 安 徽 和 江 西 的 不 同%指 出 政 治 激 进 的过度死亡率有相关性%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龚
主义虽是省际 差 异 的 一 个 因 素%其 他 因 素 也 同 样 启圣和陈硕认为在理解大饥荒的政治激进时%不是
重 要' 陈 意 新 以 曹 树 基 的 人 口 数 据 指 出%在 要看省领导人是谁%而是要 看其职位 等级%是 什么
#E$F+#EG! 年间 安 徽 的 总 死 亡 率 比 相 邻 的 江 西 样的委员'候补中央委员 之所 以最为 激进是因 为
@@ 倍%造 成 这 一 差 异 的 主 要 是 三 个 原
高出了 #%: 他们有(职位激励)!
7+)
33).
*73
*4.
230"#可以被提升
因'一是江西的 自 然 条 件 比 安 徽 好#江 西 的 面 积 为中央委员%享有与职位相应的更大的特权&地位&
比安徽大%人口只有安徽的一半%农业自然条件也 权力'中央委员没有如 此激进 是因为他 们的职位
要好得多%在饥 荒 时 江 西 农 民 有 远 比 安 徽 农 民 好 激励小#他们已 在权 贵阶层 中%而升入政 治局则有
的抗荒条件'再 一 原 因 是 国 家 #E$F 年 规 定 的 农 (入门障碍)%主要是革命的资历'非委员升入中央
业税法让江西政府可以控制很多粮食'农业税规 委员也会面临相同的入门障碍%所以他们的职位激
定新开垦的土地免税三年%而江西从 #E$F 年初就 励也小%也不像候补委员那么激进/!E0'
建立了大 量 的 农 场 垦 荒' 这 些 省 办 农 场 至 #E$E 省际差异的研究不是没有问题的%即便精细如
年底已生产出 相 当 于 江 西 粮 食 总 产 #$% 的 粮 食% 龚启圣和陈硕的研究'一个省领导人的政治激进%
由于不用缴农 业 实 物 税%江 西 政 府 可 以 用 这 些 垦 无论是由于其思想意识或职位等级%都不能很好地
荒产出的粮 食 赈 荒' 安 徽 既 无 荒 地 可 开 垦%更 无 解释为什么在其治下的县与县之 间在大饥荒 时差
充裕的粮食可控制'还有一个原因是省领导人的 异巨大'如果一个省领 导人因 激进而导 致了该省
政治态度'江西的几位省领导都是红军出身的本 大饥荒严重%那么其治下的各县的严重性应该是相
省人%有的在游击战争中受到过本省农民的保 护% 似的%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如果县际之间的差异
对本省乡土和 农 民 感 情 深 厚%对 在 农 村 推 进 激 进 不能用县领导是否是地市委委员 或候补委员 这样
的大跃进运动 并 不 热 忱%饥 荒 出 现 后 则 愿 意 采 取 的一套数据来解说%找 出他们 的(职 位激 励)%那么
救荒措施'安徽 的 主 要 领 导 人 不 是 本 省 人%与 本 龚启圣和陈硕(职位激励)的理 性在解释 省际差异
省地方的联系不深%不仅政治激进%并且在推行中 上未必就说得通'在英国经济学家布拉莫尔!
OS)
.0
/
!F0
央的大跃进 极 端 政 策 时 非 常 无 情 '陈文显然 U)
+R+
,,"看来%大饥荒中县际之间的差异是(随机)
陈意新 !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

!
)+*9'R"的%无规律可循'布拉莫尔利用县志的数 式还是以数据来理性化政治激进的原因' 这种诠
据%对大饥荒期间的四川地图作了 FK 个县的研究% 释含着两个问题'一是到底怎样认识地区 领导人
观察了它们的粮食和天气数据%特别是仔细观察了 的政治激进'杨 大 利 的 说 法 可 谓 主 动 激 进%即 激
它们是否有可以归类的 死亡率 形态'布 拉莫尔 在 进是因为意识形态*高安东的说法可谓被 动激进%
!"## 年底发 表 的 论 文 结 论 是#四 川 分 县 的 死 亡 率 即激进是因为 必 须 要 贯 彻 上 级 的 指 标*龚 启 圣 和
明显缺乏形态%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算出的死亡率与 陈硕的说法是 刺 激 激 进%即 激 进 是 因 为 外 部 的 激
其他变量 的 相 关 性 系 数 不 具 有 统 计 学 的 重 要 性' 励机制'这些说 法 可 能 都 有 道 理%但 都 相 对 局 限
布拉莫尔认为%这种(随机)的差异只能用地方干部 在了大饥荒一个时段'认识地区领导人的 激进可
对中央政府的政策反应不同去解释%从较次要方面 能需要从更长的历史时期去观察'只有以 上这些
看%气候的好坏也对粮食的生产与供应起到了一些 说法能同样适 用 于 诠 释 反 右 运 动&文 革 起 源 或 批
/
@"0
影响 '不过 布 拉 莫 尔 没 有 研 究 地 方 干 部%没 有 林批孔运动等%大 饥 荒 中 的 政 治 激 进 成 因 才 可 能
解释他们的反应为什么会不同' 被合适地理性化'另一个问题是从哪一级 层面可
在布拉莫尔很有意义地把对大饥荒地区差异 以说清楚地 区 差 异' 诚 如 布 拉 莫 尔 指 出%省 级 领
的理解从省级 引 向 县 级 时%澳 洲 历 史 学 家 高 安 东 导人的政治激进解释不了一个省内的县际 之间差
!
I*4
S'*5 M+ 4"却 试 图 从 超 越 省 级 的 大 区 来
)*+( 异%可县级领导 人 的 政 治 激 进 能 解 释 乡 村 之 间 的
理解差异'作为 有 数 学 训 练 的 历 史 学 家%高 安 东 大饥荒差异吗1 没有对乡村级的大饥荒差 异有所
把中 国 划 分 为 % 个 经 济 协 作 大 区%如 华 东&华 北 了解%对县际和省际差异的解释也会不够完全'
等%计算了全 国 的 粮 食 征 购&粮 食 分 配&交 通 运 输
四%大饥荒的微观成因与农民的生存
等数据%从地图上观察 % 大区的粮食供应&饥荒和
死亡率'高安东 认 为%城 市 偏 好 是 饥 荒 的 根 本 原 当宏观数据 解 读 和 计 量 模 型 不 能 很 好 解 释%
因%它导致了 中 央 对 粮 食 的 过 度 征 购' 但 中 央 按 或忽视解释村 里 的 事 情 时%对 大 饥 荒 成 因 和 地 区
经济协作大区把全国划分为(余粮区)和(缺粮 区) 差异成因 的 研 究 无 可 避 免 要 转 移 到 村 庄 层 面 上
的做法却是导致政治激进主义和饥荒之地区差异 来%或微观层 面 上 来' 大 饥 荒 中 非 正 常 死 亡 的 几
的主要条件%或 者 说 经 济 地 理 是 主 要 条 件' 中 央 乎全是农村人口%他们的死因需要得到了 解%他们
对(余粮区)和(缺 粮 区)的 征 购 有 不 同 要 求%通 常 不能总是只 被 当 作 数 据 算 来 算 去' 此 外%他 们 的
设立了粮食调 拨 指 标%要 求 余 粮 区 通 过 铁 路 向 其 死因只有与其他农民存活的原因相比较时 才能得
他地方%特别 是 向 城 市 调 拨' 中 央 的 指 标 鼓 励 了 到比较 清 楚 的 理 解' 不 过 微 观 的 研 究 迄 今 仍 很
地方各层干部 为 实 现 调 拨 而 变 得 政 治 激 进%而 他 少'一方面%西方学者很难找到中国的村 级档案%
们对政策贯彻力度的不一则导致了地方死亡率的 很难看到县级 档 案%很 难 靠 文 献 来 研 究 村 庄 的 大
差异'因此政治 激 进 的 根 源 在 中 央%河 南 信 阳 事 饥荒*另一方面%村 庄 级 的 研 究 需 要 做 口 述 资 料%
件中那些被惩罚的地县和乡村干部不过是在完成 对西方学者来 说%去 中 国 农 村 做 访 谈 一 直 比 较 困
中央 的 指 标 而 已' 当 中 央 不 再 激 进%在 #EG!+ 难'尽管难%还是有些学者做了一些研究'
#EGK 年下放了 #$L 的城市人口%并从北美和澳洲 早期对村庄级大饥荒有些系 统记载的是 一项
进口粮食后%城市粮食供应的压力已去%调拨指标 以田野调查为主的对全国农业劳 动模范耿长 锁家
不再向地方形成政治激进的压力 /@#0' 乡河北省饶阳县五公村的研究%由美国政治学家弗
地区差异的研究无疑加深了学术界对大饥荒 里曼!
89`+
)9P)
.39R+*"&历 史 学 家 毕 克 伟 !
Y+(
,
的理解%研究的 观 察 点 也 从 省 级 被 向 下 拓 展 到 了 Y
.7B'`
.7Z"和社会学家赛 尔顿!N+
)B63
,9*"主持'
3
县级和向上到了大区级'这些研究比较一致的地 这项研究显 示 五公 有过饥 荒#从 #E$E 年冬 起 五 公
方是确认地区领导人的政治激进态度是导致地区 的 @ 个食堂都缺粮%煮了玉米秆吃%有 #! 位老人过
差异的重要原 因%但 对 于 激 进 态 度 的 形 成 却 有 不 早死亡'饥荒 的原 因明显 是 #E$E 年 的 过 度 征 购#
同的看法'尽管陈意新认为理解地区差异要考虑 该年国家在五公的征购量超过以 往最高征购 量的
每一地区的多 个 具 体 因 素%但 目 前 的 主 要 研 究 方 一倍以上%以致村里没剩下什么粮食'不过五公研
!! !!!!!!!!!!!!! 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年第 # 期

究的三位学者却没这么认为'他们指出%大饥荒及 食是怎样征购的'#E$$ 年开始国家的征购是建立


其死亡不是一项突然发生的错误政策的后果%而是 在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上%产量和征购量
一系列令人恐惧的制度化了的进程&价值观念和利 是按三年一定固定下来的*在大跃进期间中共中央
益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制度化的东西包括 #EK% 规定了征购量为产量的 K"L %还规定了(国家所必
年土改时 的 恐 怖&
#E$% 年 反 右 运 动 的 恐 怖&(阶 级 须掌握 的 粮 食 要 首 先 保 证)" '换 言 之%如 果 一 亩
斗争)思想等 ! '三位学者赋予了五公的饥荒一种 田收获了 #"" 斤粮%它 在实践 上分 为两个 部 分#国
具有深层历史感的见解'但实际上%大饥荒时期只 家的 K" 斤和农民的 G" 斤%并且农民要先上缴国家
是他们研究五公历史变 迁的一 个部分'他们对 五 的 K" 斤'所以农民的吃青除非是吃掉了预期收成
公的饥荒只了解了一个大概的过程%对其只有叙述 的 K"L 以上 才 能 开 始 损 害 到 国 家 的 利 益%而 大 佛
却无分析%他们的历史感见解不能解释为什么五公 农民 的 吃 青 通 常 是 吃 掉 了 预 期 收 成 的 ##!
有 #! 位老人过早死亡而其他 #F$" 名村民未在饥 成/@!0!""J!"# %即吃掉了预期收成中本该属于自己的
荒中死去' 那部分'这样的吃 青 谈 不 上 是 对 国 家 的 反 抗'戴
从微观角度首度进入大饥荒学术对话的是美 瑞福之所 以 强 调 反 抗 主 要 与 他 的 书 的 主 题 有 关'
国政治学家 戴 瑞 福 !
[+,
TS aS+C
4'*"' 戴 瑞 福 于 他研究的是政治反抗%把大饥荒的吃青视为共和国
!""F 年出版了一项对河南省被其 化名为 大佛!
=+ 时期农民(按理反抗)!
).
/S4
3'(
0)3
0.0
4+*
73"的起源'
P'"村的研究%展示 了 该 村 的 饥 荒 从 #E$E 年 冬 持 陈意新在 !"#" 年 也 发 表 了 一 篇 从 村 庄 级 入
续到了 #EG# 年春%期间全村 #K%" 人 中 有 #"" 人
手研究大饥 荒 的 论 文' 陈 调 查 了 安 徽 皖 北&皖 中
死亡'戴瑞福认为粮产下降所导致的粮食短缺不
和皖 南 的 @ 个 村 庄%认 为 饥 荒 形 成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是饥荒的成因%因 为 大 佛 在 #E$F 和 #E$E 都 是 丰
过度征购%但在 饥 荒 中 决 定 农 民 生 与 死 的 机 制 是
年%
#EG" 年的收成也很好*过度消费论和食堂制度
村庄的宗族或血缘的领袖权'陈所调查的 @ 个村
论也不足以 解 释饥 荒%因为大佛的 食堂从 #E$F 年
庄中%皖 北 的 村 庄 在 被 过 度 征 购 后 缺 粮%在 #E$E
秋直到 #E$E 年 夏 都 办 得 很 好'戴 瑞 福 的 研 究 显
年冬至 #EG" 年春 全 村 @G" 人 中 有 G# 人 死 亡*大
示%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过度征购导致了大佛的粮
部分农民活了下来是靠吃青%并且与大佛 一样%本
食紧张'但从实际生活看%地方领导不让农民吃粮
村的干部默许了农民吃青并且干部家属还 带头吃
#E$F 年 秋 大 佛 食 堂 的 口
才是饥荒 和 死 亡 的 原 因#
青'但陈意新的 皖 中 村 庄 则 不 一 样#在 本 村 的 几
粮定量是每人每天 # 斤%
#E$E 年夏成了 $ 两%
#EG"
位干部被长期 调 去 水 利 工 地 或 其 他 工 程 后%上 级
年春变成了 !:
$ 两%到了 #EG" 年夏食堂停办了%不
派了外人进村 担 任 了 干 部%结 果 外 来 干 部 与 本 村
E"L 以
再供应膳食'但大佛绝大多数人活了下来%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执行极端政策特别严厉%并在
上是靠(吃青)生 存%即吃 田里未长 成熟的小 麦&玉
米和高粱'戴 瑞 福 指 出%(吃 青)减 少 了 谷 物 的 收 饥荒时派民兵阻止村民吃青或逃跑%派出民兵日夜

成%造成国家农业 税 收的 减少%因 此它是 农民的 一 守卫队部粮仓以防粮食被偷盗%最终全村 #EF 人中

种有效的(反抗国家的方式)%或者说大饥荒中农民 有 #"# 人在 #E$E 年冬至 #EG" 年春死亡%而活下来

的生存主要是靠日常行为中对国家的反抗/@#0' 的人有一部 分 实际 上是 #EG" 年后 从水利工 地&铁

戴瑞福对农民吃青 的理论 化是有 问 题的'戴 道工程&石料场等回到村庄的'陈意新调查的皖南


瑞福了解吃青是历史上灾荒时的 一种生 存手 段 而 村庄自然条件最好%但最重要的是该村干部们在上
非抗争手段%但认 为 它在 大饥荒期 间是抗争%理由 级派了外来干部后决定贿赂外来者%让其每个月背
是吃青无论是属于故意或非故意 反抗国 家都 吃 掉 一袋米回到自己的家%以交换其对本村的瞒产和藏
了一部分国家可以预期征购到的粮食%对国家利益 粮不闻不问%结果是该村的食堂在大饥荒期间一直
造成了损害'但戴瑞福没 有搞清楚大跃 进 期间 粮 有米吃%没 有 人 饿 死'在 陈 意 新 看 来%
@个村庄的

!89`+ )
9P) .
39R+*%Y+(,Y.7
B'`
.7Z%+*9N+)B6 3,9
3*:12(
),3,4(
%%&5,%6"7(&
%(3
'6'&'
,:<3` X+ 2*#]+
3 ,31* .
23)
0.4
5Y)30%#EE##
0 !@#J
!@!%!K"*/,-"%
$'(")%/,
3(3
'&),%&)*/,8"
7 9.()4(%%&5,12(
)&:X3` X+ 2
3*%]+ ,
31* .
23)0
.45Y)
300%!""$#
#":
"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 配 工 作 的 指 示! #EG" 年 $ 月 #$ 日".'载 于 中 共 中 央 文 献 研 究 室 编-建 国 以 来 重 要 文 献 选
编.!第 #@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EEG 年%第 @FFJ@E! 页'
陈意新 !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

经历显示#在血缘 领 袖权 断裂的村 庄里%农民在 大 视野把它与苏联 #E@!+#E@@ 年的大饥荒作 比较%


饥荒中 死 得 相 对 多 些%反 之 相 对 少 些' 道 理 很 简 与 朝 鲜 #EEK+#EEF 年 饥 荒 并 列%把 它 们 界 定 为
单%当一个村的人 都 是自 己叔伯兄 弟子侄时%村庄 (社会主 义 饥 荒)/@K0' 学 者 们 还 对 大 饥 荒 的 责 任
领袖会尽可能保护这些血缘的亲戚/@@0' 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浩认为责任在中 央%但
戴瑞福和陈意新认为从村庄角度看%过度征购 在饥荒结束后中央把责任转嫁到了省级至乡 村干
是大饥荒的根本成因'有些村庄%像大佛没有粮产 部的身上%被处理和惩罚的全是这些人*高安 东以
的下降%但在国家 拿 走了 太多的粮 食后%它们也 遭 信阳事件的结 局 为 例%明 显 认 为 在 责 任 问 题 上 地
受了饥饿和死亡'不过死 亡也不 是因为 没有 粮 食 方干部成了中 央 的 替 罪 羊*布 拉 莫 尔 则 认 为 地 方
那么简单%戴瑞福和陈意新一致显示了能否(吃青) 干部在应对中 央 政 策 时 有 着 主 动 性%所 以 他 们 也
是生存和死亡的关键'在吃青的几个月里%食堂关 有很多责任%把责任归罪于毛泽东和中央%而实际
闭%无粮食供应'这一 时 段%宏 观 讨 论 中 的 粮 产 下 上是地方干部为自己 的 推 脱 ! ' 美 国 历 史 学 家 贺
降&粮食短缺&城市 偏 好 和 食 堂 制 度 都 不 贴 题'在
萧 !M+
., X3
)0S+
44)"和 加 拿 大 政 治 学 家 弋 玫
3
戴瑞福看来%农民得以生存是因为他们有效地反抗
!
H.RD3
),35 N+**
.*/"研 究 了 大 跃 进 和 大 饥 荒 对
了国家%但在陈意 新 看来%农民的 生存主 要是 依 靠
农村妇女各方面的影响%例如生产&家务&婚姻&生
血缘的群体和领导权实 现自我 保护'戴 瑞福和 陈
育&妇道&委 屈 " ' 加 拿 大 历 史 学 家 周 杰 荣 !
&3)
3V
意新的研究让学术界从村庄级的 实际生 活开 始 了
'`*"利用了天津的档案研究了大饥 荒中的
R5U)
解大饥荒的成因&农民生存的原因'但戴瑞福和陈
天津%指出饥荒 期 间 天 津 的 城 乡 互 动 远 比 已 知 的
意新的研究都有问题或 局限'戴 瑞福的 农民反 抗
要频繁%对 减 轻 郊 县 的 饥 荒 程 度 有 作 用 /@$0%@J%G '
说出自于对粮食征购复杂性的无知%而陈意新所观
大饥荒的各种回顾性资料则吸引了很多公 共卫生
察的 @ 个村庄都是单姓或单一血缘的村庄%其经验
专家&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因为对受荒期 间出生
未必适用 于 解 释 非 单 一 姓 或 多 重 血 缘 组 织 村 庄'
的孩子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比正常 时期出
学术界还有待更多的微观研究来理解大饥荒'
生的孩子要矮%更 易 肥 胖&更 易 患 精 神 分 裂 症%是
五%大饥荒的其他议题 否在童年期间有学习障碍等'英国医生巴 克尔曾
在 #EE! 年提出(婴儿起源假说)%指出因营 养不良
本文对西方学术界大饥荒研 究的主 要议 题 及
其发展进行了回顾%讨论了学者们的观点及其形成 生下来体积较小的婴儿容易患成人疾病' 但这一

的理由&关键论据&论 证的主要思 路和方 法及 其 观 假说极难证明%没 有 哪 位 怀 孕 的 母 亲 会 去 为 实 验

点在学术对话中的地位'本文所 涉及的 议题 除 了 这一假说而饿到营养不良'但大饥荒期间 出生的

非正常死亡人数外都是有关如何 理解大 饥荒 的 发 人口则为这一 假 说 提 供 了 巨 大 的 样 本%他 们 的 人

生%很明显%大饥荒发生的原因还远没有研究透彻' 口普查资料&生 育 调 查 资 料&学 校 成 绩 记 录&医 院


西方学术界的大饥荒研究当然不止于本文所 的病历等都可以被专家们用来验证这一假说 $ '
讨论的议题'贝克尔和冯客比较注重毛泽东的作 在过去 @" 年里%对中国大饥荒的研究 在西方
用和披露事实%分 别 称 大 饥 荒 为 (毛 的 秘 密 饥 荒) 吸引了好几个 领 域 的 学 者%形 成 了 一 些 有 深 度 的
和(毛 的 大 饥 荒 )/#0( J ' %%/##0) J ' ' 维 也 纳 大 学 的 中心议题和学术辩论'反观在大饥荒的发 生地中
汉学家文浩则 跳 出 了 中 国 的 大 饥 荒%从 国 际 性 的 国%研究一直 比 较 薄 弱' 近 几 年 来 中 国 学 者 在 利

!P3,.C Q3RS3(3 ):(=3+,


.*/`. 4S[3 0T'*0
.D.
,.45-')4S3M) 3+4_3+TP+R. *3.*4 S3Y3'T ,3
^0[3T(D ,
.7' -OS .*+:);2,12 ()&<$&9',9=
>%;'
% ,:!"#%!"#"##%GJEK*I* 4S'*5M+ ) *+(4:( aS3/3'/ )
+TS5' -4S3/)3+4,3+T- +R.*3):?"*, 9)12 ()&%;' ,:K"! @"%!"#K#@#$J@KF*
OS).0U)+R+ ,:(
, I/3*75+*9- +R.*3.*OS . *+^06.
7S(+*T )'2.*73%#E$F+#EG!):;2,12 (
)&<$&9 ',9%>%;' ,:!"F%!"#"# EE"J#""F:
" 参见# M+.
,X3 )0S+
443):;2,@, )*,9"8 ?,." 9>#/$9& %A".,)&)* 12 ()&B31" %%,
7'(-,!& 3
':U3 )B3,35#1* .23
)0.45' -O+,
.-')
*.+
Y)300%!"#K*H.RD3 ),
35 N+**.*/:( aS3M3*93 )39Y' ,.
4.7
0' - Q'R+* VQ')B3)#[3 4S
.*B.*/[+9 .7+
,.0R. *4 S3M) 3 +
4_3 +TP' )`+9:)?
) *
H.RD3 )
,35 N+** .
*/+*9P3 ,.C Q3RS3(3 )%39:8+ 4
.*/U .4
43)*300#<3`Y3 )0T374.230'*OS .*+^0M)3+4_3 +TP' )`+)9+ )9-+R.*3:;+*7 '(V
23)#1UOY) 3 0
0:%!J#"G:
$ 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例如# =+2.
96 4O ,+
.)%34+,:( [+430'-+9(,407S
.Z'TS) 3*
.+- ',
,'`.*/T )
3*+4+,3CT' 0()34 '4S3OS .*303-+R.*3'-
#E$E+#EG#:)C"$9)& %"8D., 9
(7&) ?,*( 7&%D33"7(&'
(")%;' ,:!EK%<':$ ! !""$"# $$%JG!*\:]+*/%3 4+,:( ?RT+ 7
4' --+R.*39().*/
T)3/*+*75+*9. *-+*7
5'*S3 +,4S.*+9( ,S''9:)>D3
4 0.4
5[32 .3`%;' ,:E%6(TT ,:# !!""F"#E$JEE:
!K !!!!!!!!!!!!! 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年第 # 期

用档案资料方 面 已 远 超 过 西 方 学 者%尤 其 是 地 方 /
#K0!a3 0%P:%6(*%Q:12
.`3 ()&
B3/"&*'
" +(
3&3
',9#
档案%但新出版 的 研 究 成 果 始 终 还 未 能 如 西 方 学 ?&"%1,)
'9&
%!"
%('
(7(
&)3%&)*!9
"-(
)7(
&%I,&*,
93

术界那般形成有创意的对话体系'中国学者需要 (
)'2, L)8"
%*(
)5 "8 '
2, @9
,& 90&9*%
' I,&# 8"

从对话中去开 展 自 己 的 研 究%中 国 官 方 也 需 要 支 #E$$+#E$E /N0:I)R'*B#N:8:6S+


)T3%#EEE:
/
#$0!U3
)*0
43*%a: N+' \39'*/ +*9 4
. S3 P+R.
*3 '
-
持对大饥荒的 严 肃 研 究%否 则 中 国 对 这 场 饥 荒 的
#E$E+#EG"#+0
4(95'
-`.
,-(
,*3
00/
&0:;2
,12
()&
研究只能落后 于 西 方%对 这 场 饥 荒 的 解 释 也 只 能
<$&9
',9
%>%!""G!
#FG"#
K!#JKK$:
任由西方学者评说'
/
#G0! 逄 先 知%金 冲 及 :毛 泽 东 传 !
#EKE+#E%G"/N 0:北

参考文献#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
#%0!_
.*%&:O'
,,3
74.
2.Z
+4.
'* +*9 OS
.*+
^0 +/
).7(
,4(
)+,
/# 0!U3 )%
7B3 &:E$)59> @2"
3'3#?&"
B36,
79,
'F&.(
), 7
).0
.0%#E$E+#EG#/
&0:C"$9)&
%"8 !"
%('
(7&
%H7
"=
/N0:<3` ]'
)B#X3*
)5X'
,4%#EEG: )".>%#EE"%
EF!
G"#
#!!FJ#!$!:
/! 0!I0S
4'*%U:% X.
,,% H:%Y
.+Z
Z+% I:%\3
.4Z% [: /
#F0!]+*/%=:_:1&
%&.(
' )&#
> &)* /,8"
9. (
) 12
(
P+R.
*3.
*OS
.*+%#E$F+#EG#/
&0:!"#$
%&'
(")&)* 6'
&', /$9&
% 6"
7(,
'>%&)* J)
3'(
'$'
(")&
% 12&)5,
+,-
,%"#.,)
'/,-
(,0 %#EFK%#"!
K"#
G#@JGK$: 3
()7
,'2,@9
,&'I,&# F" ),/N0:6
90&9*F&.( 4+*
V
/@ 0!O'+
,3%I:Y'T(
,+4
.'*4
)3*90%T'T(
,+4
.'* T'
,.75% -
')9#6
4+*
-')
91*
.23
)0.
45%#EEG:
+*9T'T(
,+4
.'*0
4(9
.30.
* OS
.*+/
&0:!"#$
%&'
(") /
#E0!OS
+*/%M:%Q3
*%M:&:O'RR(*
+,9
.*.
*/+
*94
S3
&)*+,-
,%"#.,)
'/,-
(,0 %#EFK%%!
#"#
F$JE%: OS
.*3
03-
+R.
* -#E$F+#EG#/
3' &0:H7
")".(
7+,
-,=
/K 0!O'+
,3%I:/&#(* !"#$
%&'
(") 12&)5,(
) 12
()&% %
"#.,
)'&)*1$
%'$
9&%12&)5,%#EE%%
KG!
#"#
#J@K:
#E$!+#EF!/N 0:Q+
0S.
*/'*%=O#<+
4 4.'*+
, IV /
!"0!_
.*%&:%]+*/%=:>*4
S37
+(0
30'
-OS
.*+
^0+/
).V
7
+93R5Y)
300%#EFK: 7(
,4(
)+,7
).0
.0+*94
S3/
)3+
4,3
+T- *3/
+R. &0:12
()&
/$ 0!U+*
.04
3)%&:I*+*+
,50
.0'
-)3
73*
49+
4+'*4
S3T'
V H7
")".(
7/,-
(,0 %#EEF%
E!!"#
#!$J#K":
T(
,+4
.'*'
-OS
.*+/
&0:!"#$
%&'
(")&)* +,-
,%"#= /
!#0!]+*/%=:
_:%6(%P:
U:aS3T'
,.4
.70'
--+R.
*3+*9
.,)
'/,-
(,0 %#EFK%#"!
!"#
!K#J!%#: )
3-'
)R.
*)(
)+,OS
.*+/
&0:12
()& H7
")".(
7 /,
=
/G 0!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J#EF@/
M0:香 港# -
(,0 %#EEF%E!
!"#
#K#J#$$:
香港经济导报出版社%
#EF@: /
!!0!OS+*/%M:% Q3*%M:
&:P''9+2+
.,+D
.,.
4523
)0(0
/% 0!U+*
.04
3)%&:12
()&
B312&)5(
)5 !"#$
%&'
(") /N 0: 7
'*0(RT
4.'*3
--.
7.3*75#7
+(0
30'
-4S3OS
.*3
03-
+R.
V
6
4+*
-'9#6
) 4+*
-')
91*
.23
)0.
45Y)
300%#EF%: *3/
&0:12
()& H7
")".(
7 /,-
(,0 %#EEF%E !
!"#
/F 0!Y3*/%
c:\:=3R'/
)+TS
.77
'*0
3b(3*7
30'
-4S3/
)3+
4 #$GJ#G$:
,
3+T-
')`+
)9.
*OS
.*+
^0T
)'2
.*7
30/
&0:!"#$
%&'
(") /
!@0!_
.*%&:%]+*/%=:P''9+2+
.,+D
.,.
45%3*
4.4
,3R3*
40
&)*+,-
,%"#.,)
'/,-
(,0 %#EF%%
#@!
K"#
G@EJG%": +*94
S3OS
.*3
03-
+R. -#E$E+#EG#/
*3' &0:;2
,H=
/E 0! 曹树基 :大 饥 荒#
#E$E+#EG# 年 的 中 国 人 口 /N 0: 7
")".( %%!"""%
7C"$9)& ##"!
KG""#
#@GJ#$F:!
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 /
!K0!H(*/%&:%_
.*%&:aS37
+(0
30'
-OS
.*+
^0/
)3+
4,3
+T
/
#"0! 杨继绳 :墓碑#中 国 六 十 年 代 大 饥 荒 纪 实 /N 0:香 - *3%#E$E+#EG#/
+R. &0:H7
")".(
7 +,-
,%"#.,)
'
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F: &)*1$
%' %12&)5,%!""@%$!!
$9& #"#$#J%@:
/
##0!=.
B'4
43)%P:?&"
B3@9
,& ),#'
'F&.( 2,E(
3'"
9>"8 /
!$0!_
.%Q:%]+*/%=:aS3/
)3+
4,3
+T-
')`+
)9#+*+
4'V
12
()&
B3 ."
3' +,-&
3'&
'()5 1&
'&3
'9"#2,%#E$F+ R5'
-+7
3*4
)+,T
,+**
.*/9
.0+
04)/
3 &0:C"$9)&
%"8
#EG! /N0:_'*9'*#U,
''R0D(
)5%!"#": !"
%('
(7& ")".>%!""$%
%H7 ##@!
K"#
FK"JF%%:
/
#!0!U3
)*0
43*% a: 6
. 4+,
.*0R%-
. *3% +*9 OS
+R. .*3
03 /
!G0!]+*/%=:OS
.*+
^0+/
).7(
,4(
)+,7
).0
.0+*9-
+R.
*3'
-
T3
+0+*
40#/
)+.
*T)
'7(
)3R3*
409(
).*/4
S3/
)3+
4,3
+T #E$E+#EG##+ 0(
)235 +*9 7
'RT+
).0
'* 4
'0'2
.34
-
')`+
)9/
&0:;2
,"9> &)* 6"
7(,
'>%#EFK%@ !
@"# -
+R.
*30 /&0: 1".#&9&
'(-
, H7
")".(
7 6'
$*(
,3%
@@EJ@%%: !""F%
$"!
#"#
#J!E:
/
#@0!U+
7 *%=:G$
SR+ 9,&$
79&
7>%H7
")".>%&)*I,
&*,
9= /
!%0! 侯 ! 永 :当代 安 徽 简 史 /N 0:北 京#当 代 中 国 出 版
3
2(#(
) 12
()&#;2,J)
3'(
'$'
(")&
% K9
(5(
)3"8 '
2, 社%
!""#:
@9
,& 90&9*/N0:O+RD)
'I,&# F" .9/3#O+RD
).9/3 /
!F0!OS3*%]:
c:1*93
)4S30
+R3 N+'
.040B5#+
77'(*
V
1*
.23
)0.
45Y)
300%#EE#: 4
.*/-
') 93
+4S)
+439
.07
)3T+*7
.30.
* I*S(
. +*9
陈意新 ! 西方学术界的大跃进饥荒研究 !$

&
. ./
+*/C O0
$$ N+**
.*/%H:% Q3RS3(3
)%P:H&
= 4(
%%&5, /N 0:O+RD)
.9/3#O+RD
).9/3 1*
.23
)0.
45
'
()5 G(
'',
9),
33# M,0 !,
93#,
7'(
-,3 ") 12
()&
B3 Y)
300%!""F:
@9
,&' I,&# F"
90&9* &)* F&.( )#
),: ;+*7'(23 /
@@0!OS3*%]:c:QS3*-
''9D3
7+R30
7+)
73#,
.-3+*9
1UOY)
300%!"###
#E%J!!$: 93
+4S.
*OS
.*3
032
.,,
+/3
09(
).*/4
S3/
)3+
4,3
+T-
')V
/
!E0!H(*/%&:OS3*%6:aS34
)+/395'
-4S3*'R3*B
,+V `+
)9- *3/
+R. &0:;2
,C"$9)&
%"8 '
2, E(
3'"
9(7&
%
4
()+#7
+)3
3).
*73*
4.23
0+*9T'
,.4
.7+
,)+9
.7+
,.0R 9(
V 6"
7(,
'>%!"#"%
c!!"#
##%J#G$:
)
.*/OS
.*+
^0/
)3+
4,3
+T- *3/
+R. &0:D.,
9(7&)!"
%(= /
@K0! N+**
.*/%H:%Q3RS3(3
)%P:?
*4)
'9(7
4.'*/
O0$
$
'
(7&
%67
(,)7
,/,-
(,0 %!"##%
#"$!
#"#
!%JK$: H&
'()5 G(
'',
9),
33#M,0 !,
93#,
7'(
-,3") 12
()&
B3
/
@"0!U)
+R+
,,%O:I/3*75+*9-
+R.
*3.
*OS
.*+
^06
.7S(+* @9
,&' I,&# F"
90&9* &)* F&.( )#
),: ;+*7'(23
)
T'2
. 3%#E$F+#EG!/
*7 &0:;2
,12
()& <$&9
',9
%>% 1UOY)
300%!"###
#J!%:
!"##!
!"F"#
EE"J#""F: /
@$0!U)
'`*%&:1(
'>4,
93$
31"$)
'9>3
(*,(
) ?&"
B312
(=
/
@#0!M+
) 4%I:aS3/3
*+( '/)
+TS5'
-4S3/
)3+
4,3
+T-
+R.
V )&# M,5"
'(&
'()5 '
2, +(
-(*, /N 0:O+RD)
.9/3#
*3/
&0:?"*,
9)12
()&%!"#K%
K"!
@"#
@#$J@KF:! O+RD
).9/31*
.23
)0.
45Y)
300%!"#!:
/
@!0!aS+C
4'*%[:1&
'&3
'9"#2,&)*1")
',)
'(")(
)/$9&
%
12
()&#?&"
B3@9
,&'I,&# F"
90&9* F&.(
),&)* (责任编辑 ! 潘亚莉)
'
2, K9
(5(
)3 "8 /(52
',"$
3 /,
3(3
'&)7
,() +& F"

()*+
,-./0
12)
345
6789
*5,:*
5;<0
9=5
9.<5>3
4*3
4,)*?*
7,

OS3*].
C.*
!
=3T+
)4R3*
4'-X.
04'
)5%aS31<O Q.
,R.
*/'*%Q.
4 ,R.
*/'*!FK"@%16I"
4

@A
7,9
5B,#?
*4S3
.)0
4(95'
-OS
.*+
^0M)
3+4_3
+TP'
)`+
)9P+R.
*3%0
7S'
,+)
0.*4
S3Q3
04S+
23-
'7(
0394
S3.
)
3
--'
)40'*0
323
)+,B3
54'T
.70+*93
04+D
,.0
S39+0
34'
-+)
/(R3
*40.
*4S3T
+044
S.)
4 3
55+)
0:P
.)4%D
0 +03
9(T'*2
+V
)
.'(
030
4.R+
4.'*
0R+
93D59
3R'/
)+TS3
)0`
.4S4
S3(
03'
-4S39
+4+'
-OS
.*+
^07
3*0
(03
0+*9-
3)4
.,
.450
+RT
,. 0%
*/
4
S3Q3
043
)*0
7S'
,+)
0S.
TS+
0/3
*3)
+,,
5+7
734
T394
S+43
C73
00.
239
3+4
S09(
).*/4
S3-
+R.
*3`3
)3+D'(
4!%J@"R.
,V
,
.'*T
3'T
,3:63
7'*9%4
S)'(/SR+*55
3+)
0'-9
3D+
43'2
3)4
S3R+
.*7
+(0
3'-4
S3-
+R.
*3%0
'7.
+,0
7.3
*4.
040S+
23
*'
4'*
, )
5/3+
4,5+
92+*
7394
S30
4(95'
-4S3-
+R.
*3D54
S3R3
+*0'
-R3
4S'9'
,'/5%D(
4+,
0'3
*+D
,394
S3+
7+9
3R.
7
7
.)7
,34
')3
+,.
Z34
S+44
S3-
+R.
*3)
30(
,43
9-)
'R R(
,4.
T,37
+(0
30%.
*7,
(9.
*/4
S39
37.
0.'*
VR+B
.*/ R.
04+B3
0+44
S3
T',
.4
.7+
,73*
43)%937
,.*
3.*+/)
.7(
,4()
+,T
)'9(7
4.'*%3C
7300
.23/
)+.
*T)'7
()3R3*4%()D
+*T )
3-3)
3*73.
*-''99.
0V
4)
.D(4
.'*%R+*9+
4')5T(D
,.77
+*433
*0%347:aS.)9%07
S',+
)0S+23.
*230
4.+
/43
94 S39.0
7)3+*
T 7.3
0'-3C73
00.
23
9
3+4
S)+
43+
7)'
00)
3/.
'*0:QS
.,3R'
04+
/)3
34S+
44S3T'
,.
4.
7+,)
+9.
7+,
.0R'
-+T
)'2
.*7
.+,,
3+9
3)0
S. ,
TT+3
59+*
.RT'
)4+*
4T+
)4.
*.*
-,(
3*7
.*/4
S+4T
)'2
.*7
3^0R'
)4+
,.
45,
32,%'
3 4S3
)0T'
.*4'(
44S+
40'R3'
4S3
)-+
74'
)00
(7S+
0
+
/).
7(,
4()
+,+*93
7',
'/.
7+,7
'*9
.4
.'*
0T,
+53
9+)
',3'
-*',
300.RT'
)4+*
73:_+
04%+-
3`0
7S'
,+)
0S+
233
C+R.
*39
4
S3-
+R.
*3+
42.
,,
+/3
0.*+*+
443RT
44'(*9
3)0
4+*94
S3R.
7)'R3
7S+*
.0R04
S+4'
-43
*93
7.9
394
S3,
.-
3+*99
3+4
S'-
4
S3T
3+0
+*0*+*94
4 S3 3
5T)7
3.2
34S+
44)
+9.
4.'*
+,0
()2
.2+
,04
)+4
3/.
300
(7 0(
S+ 7
S.b
.*/)!(
3+4
.*//
)3*%
3 )'
)
3
+4.
*/(*
).3
T*3
97)
'T0"`3
)30
./*
.-
.7+*
44'4
S30
()2
.2'
)0S
.T'
-4S3T
3+0
+*4
0:aS3 Q3
043
)*0
7S'
,+)
0S.
TS+
0
,
''B3
9.*
4''
4S3
).0
0(3
0'-4
S3-
+R.
*3%-
')3
C+RT
,34
S3)
30T'*
0.D
.,
.45-
')4
S3-
+R.
*3%`'R3
*^0,
.-
39(
).*/4
S3
-
+R.
*3%3
47:>2
3)4
S35
3+)
04S3Q3
043
)*0
7S'
,+)
0S+
23-
')R3
9+7
)3+
4.2
39.
+,'/'2
3)4
S3M)
3+4_3
+T-
+R.
*3+*9
R+
93.RT'
)4+*
47'*
4).
D(4
.'*
04'4
S3(*9
3)0
4+*9
.*/'
-4S3-
+R.
*3:
C*
/=0
9.7#3C7
300
.2393
+4S*3C7
300
.23T)
'7() 4*T(D
3R3* ,.77
+*4
33**)
3/.
'*+
,2+
).+
4.'**T'
,.4
.7+
,
)
+9.
7+,
.0R*7S
.b.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