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DOI:10.14119/j.cnki.zgxb.2005.03.

010

第 * 卷第 0 期
中 共 中 央 党 校 学 报 &’()*!*’)0
$%%% 年 . 月 !"#$%&’ "( )*+ ,&$)- ./*""’ "( )*+ 0+%)$&’ 0"112))++ "( )*+ 03,303 234) !$%%%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陈喜波 ) 韩光辉 )
# )- 北京大学 环境学院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北京 )$$.+) %

!!!! ! 摘要"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一直贯


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 ! 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 更为重要的是 ! 中国统一
国家的形成 !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塑造 !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 ! 大一统思想无不起到了强
有力的推动作用 % 大一统思想不仅有历史进步意义 !对于维护当代中国统一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 关键词! 大一统思想 " 中华文化 " 中国统一
! 中图分类号" /$!/#$0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0&$$%.#$1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大一 最基本的思维观念及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理念和
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 ’春秋经)开篇首句 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台
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对此$’公羊传) 湾学者李威熊指出*!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
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层次的社会$使我们的国家 #$$$ 多年来始终维持大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王正 一统的局面$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
月也 & 何言乎王正月 , 大一统也 "& 这里所说的 ! 大一 五裂 $ 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 $由这一点可以看出
统 " 问题 $ 指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一律听命于周天子 $ 儒家文化的博大能容 +"!#"在中国历史上 $大一统思想
即全国由地位至尊无比 - 权力至高无上的周天子进 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 + 无论帝王将相 $还
行统治+ 是平民百姓$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特质+陆游的
西汉武帝时期$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维 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正是中
护中华帝国的统一$ 董仲舒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 华民族盼望和守护国家统一的心理写照+
想$得到武帝的支持$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局面+ 董仲舒特别强调儒家 5大一统5 思想$认为大一 大一统思想的孕育和探索
统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 $无处不在 $ 无时不有 + 他将
大一统思想推崇到 ! 天地之常经 $ 古今之通宜 " 的高 四海一家 $ 万邦和协是我国的人们早在先秦时
度 $ 后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 大一统思 代就已形成的心理趋向和精神模式+先秦时期$华夏
想的内涵因此也相应地扩大为万民归心$ 国家统一 的初民们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创造着璀璨的多
!)"
+ 历史的发展使这一元典精神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元地域文化+ 这些地域文化珍珠般地镶嵌在广袤的

!!!! ! 收稿日期 " #$$%&$’&#$


! 作者简介 " 陈喜波 ()*+)&, ! 男 ! 吉林梨树人 !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历
史地理"韩光辉#)*’+& $!男!山东泗水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
%.
中华大地上!各自发展!在当时并没有整合成统一的 经济状况!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希望实现经济
文化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植根于 统一的强烈愿望"
共同地域基础之上的#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 !三"九州和畿服制%%
%大一统的政治地理观
交流日益频繁!不断扩大!终于形成互相依存#共同 %尚书’禹 贡 &把 天 下 划 分 为 冀 #兖 #青 #徐 #扬 #
发展的社会局面 " 客观形势促使生活在华夏大地上 荆 #豫 # 梁 # 雍九个区域 !称为九州 " 这种地理区域的
的先人们开始酝酿国家的大一统问题 " 然而 ! 大一 划分 !虽然还不具有实际意义 ! 但是反映了华夏民族
统还只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却 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的地理视野也随之拓展!在此
无法实现" 尽管如此!先哲们还是从政治#经济#社 基础上出现了向往国家统一的超越心理和思想倾
会#地理等各个方面对未来的大一统的国家模式进 向" 同时!九州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地方制度!展示了
行了探索!为后来的中华大一统奠定了牢固的思想 人们向往国家大一统的政治蓝图" (畿服*之说最早
基础" 在我国的元典文化古籍中!大一统的理想以 见于%国语’周语&!祭公谋父曰$(夫先王之制!邦内
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 甸服 !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即
!一 "# 山海经 $%%
% 大一统的自然地理观 所谓的五服 "% 尚书’禹贡 & 也表达了五服的观念 $( 五
%山海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自然地理著作 " 根 百里甸服 !)) 五百里侯服 !)) 五百里绥服 !))
据顾颉刚先生考证!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全书 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按照书中所描绘的#
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 %山经&把全国分为东西 以方五百里或以方千里这样整齐化一的尺度来划分
南北中 ! 部分!以今天山西省的西南隅和河南省的 天下!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如此!古人以丰
西部为%中山经&!自此以东为%东山经&!以南为%南 富的想象来表达政治大一统的思想却是真诚而又热
山经&!以西为%西山经&!以北为%北山经&!分别加以 切的"
描述 " % 山经 & 以山为纲 ! 分述方向和道里 !后附记相 向往国家统一 ! 整合多元文化 !还只是先秦时期
关的地理知识 !如河流 # 动物 # 植物以及矿产资源等 ! 哲人的理想 " 在政治分裂的春秋战国时代 !( 大一统 *
共 ! 卷 ! 又称 % 五藏山经 &" % 海经 & 有 " 卷 !% 大荒经 & 思想的孕育和产生 ! 为继之而来的秦汉统一王朝奠
并附%海内经&共 ! 卷!记录了古代的人们对于远方 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
的地理知识!内容充满了怪异和迷信" %山海经&首
次用地理大视角来描述客观世界的状况!其意义不 大一统思想的实现与巩固
仅在于描述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表达远古时期中
华民族的先民们追求国家统一的自然地理观" 公元前 ! 秦灭六国 ! 中国第一次实现了政治 # 经
!二 "# 尚书&禹贡 ’%%
%大一统的社会经济观 济 # 文化 # 地域上的空前的统一 ! 先秦时代的大一统
% 尚书’禹贡 & 是先秦时期一篇系统的古代地理 理想终于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 秦始皇北逐匈奴 # 南
文献 " 它以简洁的文字描述当时中国的地理概貌 ! 定百越!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形成(东至海暨朝
以分区的形式表达区域地理#疆域轮廓和各区域的 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
农业#物产#贡赋!同时系统记录山脉#河流#土壤#田 山至辽东*#$% 的庞大帝国!初步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地
地#道里" %禹贡&描述各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贡赋等 域基础" 秦始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废分封#置郡
级和入贡道里!其目的是服务于当时的经济大一统 县#车同轨#书同文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
的需要 " % 汉书’地理志 & 序说 $( 昔在黄帝 !)) 方制 把中国纳入到统一的模式中去 " 汉代继秦之大一统 !
万里 ! 画野分州 " )) 尧遭洪水 ! 怀山襄陵 ! 天下分 进一步经营 # 促进和巩固了中国的统一 " 汉武帝时期
绝为十二州 ! 使禹治之 " 水土既平 ! 更制九州 ! 列五 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 ! 也是中国历史上国土疆域
服!任土作贡*" 古人尊禹为神!相信禹平定天下!因 的大规模扩展时期$(南抵岭南!北达贝加尔湖!东临
此有(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的说法!禹迹也就成了天 大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奠定了统一的中华
下的代称" 从%禹贡&的名称来看!贡赋是该篇文献 多民族国家的地理基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帝
的重心!侧重表达远古时期中国辽阔大地上的社会 国统一!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想"确立儒家思 右的政权对立# 经过宋$辽$金$西夏的南北对峙"元
想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体地位# 儒家思想不 朝统一中国" 再次形成大一统的局面# 明清继元之
但从精神层面上统一人们的思想"形成中国人独特 后"继续保持着国家的大一统格局#元明清时期是继
的思维观念与民族精神"而且带来强大的民族凝聚 承与发扬隋唐大一统的时期" 也是国家大一统的定
力 # 而这种凝聚力的外在表现就是秦汉时代所奠定 型时期 # 中国的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 持续时间
的中华大一统观念 # 它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民族 长达 *"" 多年 # 除了元末和明末所进行的改朝换代
心理特质"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战争外" 王朝内部具有分裂性质的大规模战争仅有
操守# 在历史上"尽管中国社会分合无定"但是中国 三藩之乱和太平天国运动"但历时都很短"根本不足
人的大一统观念却愈加强化"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心 以破坏国家大一统的格局# 这一时期是大一统的巩
理底层的$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 固期#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沿着国家大一统的轨道 可见" 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 &大分裂’’
’统一
行进 "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国历史演进的主旋律# 纷 ! 中分裂’’
’统一 ! 小分裂’’
’统一!的周期发展
争离合的政权更迭 $ 际会风云的古今之变 "无不围绕 律 #中国社会分裂的次数越来越少 "分裂的程度也越
大一统这条主线展开 #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 决定 来越低 # 分裂时期 " 中国社会貌离神合 " 形散而神不
了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的三个发展周期# 散"大一统的思想在分封割据$独占一方的封建政权
第一周期%先秦到秦汉的大一统# 相传"黄帝有 统治者的观念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事实上"从古至
百里之国万区"商代有方国 ! """"周初封国 #$%"" 今"有文字记载的全部中国史告诉人们"中国社会分
春秋时有 &%% 多个国家# 经过相互并吞"战国时"只 裂的时间短"统一的时间长#统一是中国发展的大趋
剩下 ’ 个大国和十几个小国# 最后秦灭六国"中国 势# 而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是与中国的统一密切相
第一次实现国家统一 # 从秦到汉 " 历时 (%% 年 " 初步 关的 # 中华文明就是中华大一统思想在历史发展中
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地理格局 # 其间经过楚汉 不断巩固和强化的结果 # 近代以来 "中国各族人民饱
战争 $ 七国之乱 $ 绿林赤眉起义 $ 黄巾起义等几次短 受帝国主义的欺凌 # 他们并肩战斗 " 抵御外侮 "共同
暂分裂"社会政治格局终于稳定下来# 这一时期是 保家卫国"英勇地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大一统的磨合期# 从根本上证明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中
第二周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大一统# 华文明以其数千年的发展" 为人类文明史续写了十
这一时期持续了 ’%% 年左右"先是三国鼎立"接下来 分罕见的辉煌篇章#
是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形成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 在继之而来的魏晋南北朝 大一统思想的表现与影响
时期 " 原居于中原的汉人却偏居东南一隅 # 南朝经
历了从东晋到宋 $ 齐 $梁 $ 陈各政权的线性更迭 " 北朝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也
则从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后变成北周$北齐对峙# 是中华文化的永恒主题#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割据
整个中国此时维持着有限的几个政权的对立# 再往 时期"还是统一时期"各个封建政权无不以大一统作
后"隋继秦再次统一中国# 李唐王朝创造了大唐盛 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无不以国家统一大业作为首
世"奠定了东方天朝大国的地位"开创了中国大一统 要任务# 大一统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演进而不断得到
最光辉灿烂的时代 # 隋唐两朝 " 经历了隋末农民战 充实强化 # 中国历代王朝的分分合合 $ 政权的更替变
争 $ 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等几次大的动乱 # 但 迁 "无不发生在大一统的框架体系内 # 纵观历史 " 中
总的来说 " 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经济格局真正稳定下 国大一统观念的主要表现是 %
来# 这一时期是大一统的发展期# !一"中华共同始祖的追认
第三周期%从五代十国到宋$辽$金分立"再到元 神话是一个民族幼年时期的记忆形式# 它集中
明清的大一统#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 ) 个政权 反映这个民族最原始的观念#炎帝与黄帝"是中国历
依次更迭"外加周边的一些封建政权"共约 #% 个左 史传说中的著名人物# 黄帝是大约 (""" 多年前"生

*"
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传说中的 华夏文明" 中国文化重视和谐与统一" 中国&和而不
英雄" 炎帝!为上古时代姜姓部族的首领!也是一位 同’的文化观!表现出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宏伟气
治国有道#安民有方的杰出帝王" 据史料记载和神 魄" 中原文化的先进性使各少数民族积极向汉文明
话传说!在中华大地上曾经生活着三个大的部落集 靠拢" 他们向汉民族的文化学习!接受汉族文化!用
团 $黄帝族 #炎帝族和九黎族 " 后来 !炎 # 黄两族联合 汉族文化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契丹 #女真等民族政权
打败了九黎族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 在黄 借助汉字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 " 其他民族也效仿汉
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的主干 族姓氏"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行汉族衣冠!改姓自己
成分" 现在!人们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就源于 的拓跋氏为元姓" 辽太祖仰慕汉高祖刘邦! 取姓刘
此"炎黄二帝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大陆 氏"不仅如此!其他民族也大量吸收和借鉴汉文化的
学者徐旭升说!华夏#夷#蛮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 各种有益内涵" 同时! 汉民族也虚心向其他民族学
人的三个主要来源" 他们中间的交通相当频繁!始 习!积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加以吸收融合!
而相争 !继而相亲%相争相亲!参互错综!而归于完全 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中华文化就是在
同化 " 除了炎黄二帝之外 ! 尧 # 舜 #禹等缔造中华民
!"#
中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中共同缔造的 "
族 #建树丰功伟业的最早人物 !历来被看作是大统一 中国历代王朝 ! 无论是汉民族建立的王朝 !还是
思想的象征" 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都以中华文明的正统传人自
大一统思想在中华始祖的神话和传说的基础上 居!都以&混一寰宇’作为最基本的政治目标!不容许
延续#传承" 例如!东晋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开国皇 存在割据政权" 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来自中国各
帝刘渊!本是匈奴人!但他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 族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感" 这种文化归属
并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鲜卑族也把 感超越了民族#种族#地域#国界!成为中国各族人民
自己当作黄帝之后 !&黄帝以土德王 !北俗谓土为托 ! 所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 ! 由此带来中华大一统的文
谓后为跋 ! 故以为氏 ’ " 赫连勃勃建立夏国 !& 自以
!$#
化向心力 "
匈奴 夏 后 氏 之 苗 裔 也 ! 国 称 大 夏 ’ ! 以 此 来 说 明 自
!%#
民国时期的 ( 民报 ) 曾经刊文 ! 对中华的概念作
己秉承夏朝正朔!以中国正统皇帝自居" 契丹人始 了恰如其分的解释$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
终把自己称作是炎帝#黄帝的子孙" (辽史)记载契 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种名"故(春
丹族为&轩辕后’!&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 秋 )之 义 !无 论 同 姓 之 鲁 卫 !异 姓 之 齐 宋 !非 种 之 楚
!&#
!表达了他们与汉族同祖的思想感情" 众多民族对 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
中华共同先祖的确认!从精神层面上认同和确立了 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 其后数千年!混杂数千
中国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血缘纽带 " 百人种 ! 而称中华如故 "以此推之 ! 华之所以为华 ! 以
!二 "汉文明的主导地位 文化言之可决也!)#"
考古证明 ! 中华文化属于多源文化 " 在青铜起 这种文化上的认同 ! 促成了中华民族持久 #强大
源与文明初曙时期 ’ 燕山南北#黄河上游和长江中# 的凝聚力!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内在驱动力"中
下游的发展!本来是与中原齐头并进的 ’ 有的甚至走 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久屹立于世! 就在于它具备了
在中原的前面" 正是在这些先进文化汇聚#各个部 能够内化于心的文化整合要素"而埃及文明#印度文
落集团融合的基础上 ’ 才出现夏人#商人#周人!并且 明#两河文明以及希腊文明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
先后建立了夏 # 商 # 周三个王朝 ’ 复经春秋战国的民 此一旦灭亡便不能得以重建 " 中华文明却可以像凤
族大迁徙与大融合’ 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华夏民族 " 华 凰涅槃一样 ! 灵魂不灭 !海纳百川 ! 永葆活力 !历数千
夏民族在中华民族中首先形成 ! 是以炎黄部落集团 年发展而长盛不衰!*+#"
为核心#融合太昊#少昊#三苗及其他部落集团和吸 !三"华夏正统观念的鼎立
收四方先进文化的结果!(#" 黄河中下游及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中华文化的多元起源构成大一统的基础!又在 是举世公认的中华文化的核心区域"先秦时期!中国
各个民族文化融合#促进的基础上!形成丰富多彩的 是指周王朝的京都所在地"秦汉以后!中国成为定都

%,
于中原地区的历代王朝的代称! 中华民族既不是从 代则是统治阶级在各个不同时期所建立的国家称
黄河中下游地区由单一汉民族向四方扩散所形成" 号!中国为各族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所共有"..
也不是来自中国域外的任何一方"而是由各族祖先 朝代有兴有亡"一个代替一个"中国本身总是存在着
在祖国大地上长期融合所生成的中华民族统一体! 并且发展着%%!(&! 这段话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
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都把 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历史根源 !
中国看成是自己的祖国 ! !) 世纪中后期 " 土尔扈特蒙古部落的回归充分
在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时期"各统治者均以 说明了大一统观念在中华各族人民的灵魂深处已经
中华正统自居而不自外于中国! 西晋之后"北方游 牢固树立#不可动摇! !* 世纪 (" 年代"厄鲁特蒙古
牧 #渔 猎 民 族 入 主 中 原 "形 成 历 史 上 东 晋 十 六 国 时 的土尔扈特部因为受到准噶尔部的排挤" 远走额济
代"又称作$五胡乱华%!世居中原的汉族被迫远离故 勒河’今俄国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游牧! 尽管远离祖
土"偏居一隅! 在历史上"中原地区出现的所谓$五 国万里"土尔扈特部依然心系故土"一直与祖国保持
胡乱华 %"实际上就是华夷融合! 其重要性还在于" 着亲密的联系 ! 后来"沙俄占领该地区"对土尔扈特
它突破了以中原汉民族为中心的狭隘观念 " 使各民 部落进行残酷的欺压与迫害 ! 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
族共同获得了中华一体观念 " 也使大一统观念得到 沙俄的残暴统治 " 在乾隆三十六年 ’!**! 年 ( 发动起
空前扩展"得到广泛认同! 南北朝时期"北朝占领中 义! 他们突破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长途跋涉"历尽
原"以身居中原为中华正统"斥偏处一隅的南朝为蛮 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
夷&南朝以其秉承中华正朔自居"也没有把北方各民 一英雄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反映了
族当成中原之主! 如果说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还 中华各族儿女不可分离的骨肉关系" 而大一统观念
是 相 互 排 斥 #各 自 以 中 华 正 统 自 居 的 话 "那 么 到 了 则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宋 # 辽 # 金时期 " 南北政权则以互相承认来表达对大 历经数千年沧桑岁月 "经历无数次战和更替 # 聚
一统现实的理解和认可 ! 在宋 # 辽 # 金对峙时期 "辽 # 散分合 # 对峙与融会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
金自称北朝 "称宋为南朝 ! 宋真宗也自称南朝 " 把契 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一脉相承 " 历久弥坚 !在中
丹称为北朝! 辽代从耶律阿保机到耶律德光"将中 国这块土地上" 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而结成统一的整
国帝王名数$尽袭用之%"以此表达自己是中国之君! 体! 共同的地域#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共同的民族心
!" 世纪上半叶" 回鹘人在西域西部建立的黑汉朝 理"这是中国走向统一的思想基础!
’喀喇汗("其汗王自称是$桃花石汗%"$桃花石%乃中 !四"龙的图腾崇拜
国之代称! 在 !! 世纪著名的维吾尔族人麻赫穆德)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中华文化里"龙是各民
喀什噶里编纂的 * 突厥语大词典 + 中 " 称华北辽朝为 族共同的文化体现 ! 中华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 !在新
$ 秦 %" 称中原宋朝为 $ 桃 花 石 %" 亦 即 $ 马 泰 # 大 秦 $ %" 石器时代晚期 "中华初级文明如满天星斗 " 分布在我
又称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王朝版图为 $ 下秦 %! $ 桃 国广袤的土地上 !早在六七千年前 "中华民族的先民
花石%与$秦%即中国 "说明作者特别强调喀喇汗王
%!!&
们就开始崇拜龙!濮阳西水坡遗址中出土的蚌壳龙"
朝与中原自古都是秦,,
,中国这一大家庭的共同成 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 都证明了不同地区人们对龙
员! 作者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家庭完整的意愿是 的崇拜!
再明显不过的了! 康熙时期"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 龙图腾对远古时期的民族融合# 文化整合起到
首领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时 " 依然不敢自外于中 了促进作用 ! 龙是集中了多种动物特征的复合形象 "
华皇帝 ! 他承认本人及本汗国始终 $ 在中华皇帝道 如驼头 # 鹿角 # 牛耳 # 龟眼 # 鳄棘 # 鹰爪 # 鱼鳞 # 蛇身 # 蜃
法之中 %"并且与 $ 中华一道同轨 % ! %!’&
腹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 本身也集合了许多其他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从历史记载来 民族的图腾符号"组成了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整体的
看"秦以前"华夏族称它的祖国为中国"中国是华夏 民族图腾" 反映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 长期以
各国的总称&秦以后"中国扩大为当时境内各族所共 来"龙为各族人民所崇敬和喜爱"成为中华大地上各
称的祖国! 所以"中国这一名词的涵义就是祖国"朝 族人民共同的崇拜物!*史记+#*汉书+等典籍记载着

+’
一些民族崇拜龙! 匈奴每年祭龙三次"大会龙城#契 靠这种进取精神和宽厚美德" 中华大一统文化得以
丹人称其故土为龙沙大漠#清代的满族对龙更是崇 绵远流长"生生不息! 当前"中华民族在整体上空前
拜有加! 这些都说明了其他各民族对龙的崇拜"同 团结统一"不是偶然的"而是大一统文化的结晶"是
中原的汉族一样!他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各民族的 历史发展的必然!
共同图腾 " 龙沟通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 $不同信仰 中国的历史证明 " 国家统一的时代 " 往往伴随繁
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 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 荣富强 " 声名远播 # 国家分裂的时期 " 往往带来山河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破碎"社会动荡!追求统一"反对分裂"这是中华各族
今天"龙仍然是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精 人民的基本观念和共同心声!"#$!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
神寄托! 龙的形象渗透于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只有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
之中"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等都离不开 有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够走向振兴和壮大! %" 世纪
龙! 龙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 的来临和全球化的挑战" 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发
要标志 ! 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 展机遇 ! 中华文化将秉承大一统的恢弘博大之气势
胸怀和兼容并蓄的协和精神 ! 因此 " 龙能够成为中 和兼容进取之精神 " 吸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
华民族大团结 $中华文化大一统的象征 ! 果 " 不断开拓创新 " 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华新文
化"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几千年来"中华大一统思想不断与时并进"逐渐 特质既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也决定了未
内化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易&云’(天行健" 来中国具有光明前景的文化走向!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依

!参考文献 $
!"$ 周桂钿 & 秦汉思想史 !’$&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李威能 & 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台北’文史出版社",/01&-2+
!2$ !西汉 $司马迁 + 史记 ’ 卷 -" 秦始皇本记 !3$+北京 ’ 中华书局 * 点校本 +",/4/+%2/+
!5$ 徐旭生 +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55.54+
!4$ !北齐 $魏收 +魏书’卷 ,"帝纪第一,序记 !3$+ 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5+,+
!-$ !唐 $ 房玄龄 " 等 + 晋书 ’ 卷 ,2*" 赫连勃勃载记 !3$+北京 ’ 中华书局 * 点校本 +",/15+2%*%+
!1$ !元 $ 脱脱"等 + 辽史’卷 % "太祖纪下 !3$+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5+%5+
!0$ 陈连开 + 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 !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7 哲学社会科学版 8 "%***"748 ’%%.%5&
!/$ 章太炎 & 中华民国解 !9$& 民报 ’ 第 ,4 号 " 光绪三十三年 7,/*1 年 8&
!,*$ 冯天瑜"等 & 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0.%,&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 & 突厥语大词典’第 , 卷 !3$& 北京’民族出版社"%**%&51/&
!,%$ !清 $温 达 " 等 &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 卷七 !3$& 康熙 51 年 *,1*0 年 +" 武英殿刻本 &
!,2$ 范文澜 & 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40&-4&
!,5$ 黄朴民 & 论中华文化与国家统一 !9$& 光明日报"%**2.*4.%1’728&

7责任编辑 周晓中8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