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從阿富汗戰爭看恐怖主義與反恐

110042026 賴語彤

一、 前言或背景
2021 年 8 月 30 日,最後一批美軍撤離阿富汗,結束了美國在阿富汗長達
20 年的漫長軍事行動。2001 年的九一一事件掀起美國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的序幕,係指目標為「消滅國際恐怖主義」的全球性戰爭,手段包含:
外交手段、經濟制裁、加強國土安全、與其他國家展開安全合作等,其中為了
「推翻為奧薩瑪.賓.拉登提供庇護的塔利班」的阿富汗戰爭為標誌性的軍事
行動。
從 2001 年到 2021 年,橫跨了 20 年,經過了三任美國總統,投注超過 2
兆美元的阿富汗戰爭,終於在拜登政府「讓阿富汗戰爭阿富汗化」的決策下暫
且告一段落。然而,阿富汗卻在美軍倉促撤離不到一個月迅速潰敗,前總統甘
尼(Ashraf Ghani)出逃,塔利班勢力再度掌握阿富汗,重建阿富汗伊斯蘭酋
長國(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究竟美國在中東地區為反恐戰爭投
注了二十年的心血是得是失?這次的軍事失敗是否代表著美國「世界警察」的
地位已不再受大家推崇?而在塔利班違反人權、壓迫婦女的統治下,阿富汗又
該何去何從?
二、 主要發展及因素:何謂恐怖主義、反恐
1. 恐怖主義 Terrorism
(1) 定義
目前沒有精確的定義,但通常「恐怖主義」指的是:為了達成宗教,政治
或其他意識形態上的目的而對人群或公共財產、私人財產施以暴力手段,製造
大眾的恐慌氛圍,予以達成特定的政治目的之行為。由於恐怖主義經常涉及政
治情感或個人道德基準的的判斷,也就是----「一群人眼中的恐怖份子,可能
是另群人眼中的自由鬥士(One man’s terrorist is another man’s freedom
fighter.)」,所以國際社會對於「恐怖份子」沒有統一性的法律定義。
(2) 特色
恐怖主義一詞本身就備具爭議性,在 1970 至 1980 年代,聯合國曾對其作
出定義,但成員國對於民族解放和民族自決所引起的的衝突而使用暴力的情況
上有分歧,最終仍未獲得結論。但通常恐怖主義藉由廣域的政治組織實行以達
成他們的目的,這些政治組織包括左翼及右翼政黨、民族主義團體、宗教團體、
革命分子及當權的政府,其唯一廣為認可的特質是他們會不惜肆意向非戰鬥人
員(平民)使用暴力來為團體、思想或個人爭取注意。
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之所以遭受迫害,通常不是因為他們造成施行者的威脅,
而是被其當作某種特定的「象徵、工具、人物」,加諸在他們身上的傷害使得
恐怖分子散佈恐慌的目的得以達成,以達到他們的政治或宗教訴求。
另外,一些政府機構將行動的合法與否納入判斷是否為恐怖主義的標準,這表
示一般通常被視為為恐怖主義的行動若實際符合政府的法律標準,可能也不再
被視為恐怖主義,而這樣的定義產生了許多問題,主要是其否定了國家恐怖主
義(廣義上指的是由某個國家對其他國家,對外國國民或對自己國民進行的恐
怖主義活動)存在的可能性,這些行動會否被視為恐怖主義取決於其背後是否
得到國家支持,而「法定」和「合法」可以是主觀的,政府的觀點在此定義下
具決定性的作用。
2. 反恐與反恐戰爭政策之演進
(1) 起因:九一一事件
2001 年的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當時美國任內總統布希先後發動了「持久自
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推翻了支持賓.拉登和蓋達組織的阿富
汗塔利班政權,後推動「伊拉克自由行動」(Operation Iraqi Freedom),顛覆了在
伊拉克執政超過 20 年之久的海珊政權,自此之後「反恐」 成為美國外交政策
的一大重點,對美國的安全政策產生革命性和持久性的影響。
小布希總統對外政策也從現實主義轉為新保守主義,強調單邊主義以及深
信美國自由及民主的價值,也就是所謂「美國卓越 (American primacy)」。
「小布希主義」強調,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美國利益,必須以強勢的軍事力量
維持美國的獨大強國地位,並拓展美式的自由、民主、與人權等普世價值到世
界各地,2003 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通常被視為此一主張的具體實踐。
(2) 歐巴馬總統
相較於前任布希總統較強硬的作風,歐巴馬總統在外交政策上較為「懷柔」:
除了強調美國在國際上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 的大國地位外,也注重在重要
國際議題上,需要透過多邊主義的政治、軍事合作來達成目標,例如:處理核
武問題、宣布對伊斯蘭國家「永不交戰」,嘗試與其建立友善的雙邊關係、排
定從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結束酷刑、正視全球暖化等,直得注意的是將「全
球反恐」鎖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恐怖組織,並期望結束戰爭;同時強調在對
外政策上美國將依法行事,無權為所欲為。
歐巴馬總統就任後,即刻將追捕蓋達組織首腦奧薩瑪.賓.拉登列為主要任
務,在 2010 年8月,美國鎖定其在巴基斯坦的住所,並在 2011 年 5 月 2 日,
當地時間凌晨 1 點 30 分突襲並將其擊斃。歐巴馬認為擊斃賓拉登是美國打擊
「基地(蓋達)恐怖組織」的最大成就,使「正義得到伸張」。然而,美國從伊
拉克撤軍的計畫並未使中東地區的戰火止息,反而使之陷入更深的內亂和嚴重
衝突;歐巴馬總統甚至在第二任期中遭遇更深的危機:伊斯蘭國 ISIS 在敘利亞
及伊拉克境內的迅速擴張,而援助阿富汗政府的成效也不如預期,塔利班依舊
活躍,最終在有限任期內仍改變不了中東的局勢,只能交由繼任者把反恐這條
路持續走完。
(3) 川普總統

川普總統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為人所知,而在外交方面,也是主張
「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不但被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稱為一位
「非干預主義者」,他同時自稱為一位「美國民族主義者」。在其 2017 年 1
月就任後即在美國安全和外交政策上做出重大變革,包含先後退出「跨太平洋
夥伴關係」、「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核協議」 等跨國合作,並在當年度<國
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提出在安全和外交方面美國將奉行「有原則的現實主
義 (principled realism)」,主張美國政府將視美國國民的安全和利益為最高考
量,與他國建立「公平、互惠、共同目標和價值、共享利益」之關係,並強調
結果論。

在反恐政策方面,川普將伊朗視為重要的一環,並指稱歐巴馬的政策並沒
有降低伊朗的核武威脅,反而使之有餘裕發展核武間接導致黎巴嫩的動亂,於
是在 2018 年退出「伊核協議」並加強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卻引發了波斯灣危
機;同時,川普是積極的以色列支持者,也致力於加強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促成兩者部份國家和平協議的簽署。對川普來說,美國在中東的任務就是積極
消除恐怖主義,在軍事行動相較於歐巴馬展現了強勢的作風,上任後便積極加
強對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團體的掃蕩,例如:空襲敘利亞、轟炸阿富汗、敘利
亞和葉門境內蓋達組織與伊斯蘭國等。
三、 相關的重要影響:阿富汗戰爭
1. 過程與結果
自 2001 至今,阿富汗戰爭打了二十年。在九一一事件後由布希總統發動,目
的是消除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勢力和恐怖組織。其實在 2001 年底,美國軍隊
已經推翻塔利班政府並粉碎其軍事力量,宣布撤除在阿富汗主要的軍事部署,
並投注數十億美元試圖重建阿富汗,建立西方式民主並興辦教育,在塔利班統
治下無法上學的女性重獲教育機會;然而,資金的挪用和貪污的政府使政策無
法擴及整個阿富汗,於此同時塔利班勢力又重新聚集,即使透過增兵計畫(在
2011 年達到約十萬人)也無法改變僵局。
歐巴馬於 2014 年 12 月 31 日結束了主要作戰行動,過渡到培訓和協助阿富
汗安全部隊。近三年後,川普表示,他還是會繼續推進這場戰爭,自 2018 年
以來他也一直在與塔利班進行談判,直到 2020 年 2 月,川普政府與塔利班簽
署協議,要求所有美軍在 2021 年 5 月 1 日之前撤離阿富汗,而塔利班承諾與
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分支等恐怖組織斷絕關係,並與美國支持的阿
富汗政府談判。2021 年 4 月 14 日,拜登無視其他盟國反對,宣布所有美國軍
隊將在 9 月 11 日之前阿富汗撤離,倉促的結束了阿富汗戰爭,撇除撤軍引發的
恐慌和機場爆炸事件,事實證明失去美國撐腰的阿富汗政府,即使受過美國的
軍事援助和訓練,在塔利班的攻勢下,一個月不到就失去了首都的掌控,阿富
汗戰爭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2. 影響
(1) 阿富汗女性該何去何從
塔利班政權執政期間最飽批判的莫過於對女權的剝奪,而女權就是人權的一
部分,他們幾乎剝奪女性的受教權、工作權、以及自由行動權,並對反對者施
加嚴酷的刑罰。過去美國扶植的親美政府雖然不盡人意,但至少大大提升了女
性在阿拉伯世界的受教育比例,如今塔利班再度掌握阿富汗,廣大女性宛如驚
弓之鳥,紛紛穿起幾乎遮蔽全身的服飾,他們能等待的似乎只有絕望與無助。
(2) 反恐戰爭的失敗及搖搖欲墜的美國地位
拜登總統就任時,一反川普所推崇的「美國優先」,強調的是「美國回來了
(American is back.),不僅重新加入許多先前退出的國際組織,也加強與盟國
的緊密合作,重申了美國將重返世界舞台,一肩扛起「世界警察」的角色,推
廣普世價值。然而,這次阿富汗戰爭的倉皇撤軍不僅沒有恪守與阿富汗政府的
承諾,也招致許多盟國的不滿,表示未受尊重,只能手忙腳亂配合美國的腳步。
據估計,阿富汗戰爭花費了美國納稅人近 1 萬億美元,連拜登本人都承認「這
是一次重大的軍事失敗」,也是拜登執政以來,最大的外交挫敗。
(3) 周邊國家與中東局勢
周邊國家的影響可分為兩部分,一個是中國和俄羅斯,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
對於境內本來就有較多穆斯林的中國和俄羅斯,極端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一直
是一個威脅,即使阿富汗近幾年不斷來往北京和莫斯科爭取外交承認和經濟援
助,似乎也安撫不了兩大強鄰,阿富汗的經濟結構不良,恐怕也吸引不了中國
一帶一路的投資。
至於巴、印兩國在阿富汗問題上,立場更為複雜,過去印度對阿富汗前政
府下了很深的工夫與本錢,企圖利用它來牽制巴國,如今塔利班重新掌權,
印度自然是埋怨美國卻也無可奈何,而巴基斯坦可能只能與中國走得越來越
近,相反的,印度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亞洲小北約)的成員國,未來
在美國抗衡中國的戰略架構中,份量只會越來越重。

四、 綜合評析及結語
這次拜登政府下的阿富汗撤軍行動,似乎展現了其偏向「美國優先」的一
面,甚至有分析家稱其根本是「美國優先 2.0」對於「台灣是否將成為下一個阿
富汗」、我們又該如何去詮釋與理解這個政策一直有諸多討論,我認為儘管美
國政府承諾「台灣和阿富汗完全不同」,但美中局勢依舊詭譎,而美國地位正
在衰落從來不是個假議題,如何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中生存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
的問題。

五、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唐納·川普#外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贝拉克·奥巴马#核武战略与反恐怖主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基地组织

https://gioip.nchu.edu.tw/uploads/asset/data/5da958d51d41c85b36004f09/C2 崔進
揆.pdf 美國政府反恐政策之演進 意識形態、外交理念與實踐

https://globalmedia.fandom.com/wiki/恐怖主義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3840/6/98101006.pdf
https://plainlaw.me/2015/06/17/terrorism/ 蔡孟翰|什麼是恐怖主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伊斯蘭恐怖主義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821/2061425.htm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01715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1199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九一一袭击事件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29446?mode=whole 911 事件 20 週年:美國投入全球


反恐,為中國打開了「機遇之門」 ?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423/afghanistan-war-us/zh-hant/?
utm_source=RSS 漫長而殘酷的 20 年:一文詳解阿富汗戰爭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56919 阿富汗戰爭 20 年:付出的一切都


值得嗎?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56807775 阿富汗戰爭:美國的持久戰、中國的
「一帶一路」和新疆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1738646 阿富汗戰火再起?BBC 梳理
美國「反恐戰爭」的得與失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88/ 8/8 美國要和塔利班和談了?再次複習阿

富汗境內的武裝組之關係

https://new7.storm.mg/article/3912544 閻紀宇專欄:阿富汗悲劇性潰敗的十個教訓

https://new7.storm.mg/article/3883972 閻紀宇專欄:拜登執政以來最嚴重危機─
─阿富汗潰敗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9628445
美國 911 恐怖襲擊 18 週年:阿富汗戰爭的來龍去脈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280282

拜登稱如果台灣遭入侵將回應,「口誤」還是對台戰略不再「模糊」?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247669
阿富汗局勢:「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 美國安顧問稱兩者截然不同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full-transcript-abc-news-george-stephanopoulos-
interview-president/story?id=79535643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160107.aspx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423/afghanistan-war-us/zh-hant/?
utm_source=RSS 漫長而殘酷的 20 年:一文詳解阿富汗戰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