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0

轻芒封面停刊特别版

用阅读面对争议
2020 年到 2021 年 94 篇公共议 题中的优秀媒体 报 道 推荐
版权信息
用阅读面对争议: 2020 年到 2021 年 94 篇公共议题中的优秀媒体报道推荐
出 品:轻芒

编辑团队
作 者:万户 / 张企璐 / Junyu
编 辑:万户 / KTzhou
排 版:KTzhou

关注我们
订阅轻芒通讯
微信订阅号 / 即刻:轻芒杂志

联系我们
邮 件:hello@qingmang.me
好的报道,不会被时间所埋没

从 2020 年 2 月份的「疫情杂志」开始,「轻芒封面」就立足于提供关于
当下热点事情的多角度媒体报道,让读者更够尽可能理解社会议题的
复杂性,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是栏目带给读者最大的价值,也是现阶段
我们认为做到的价值。现在每当遇到热议事件时,总会有读者在群里表
达希望我们就某一议题做一期封面,在我看来这是对这个栏目最大的认
可了。

截至 2021 年 9 月 29 日,我们一共做了 303 期封面,如今回头来看,有


很多在当时比较受欢迎的封面,此刻如果不是抱着学习媒介素养的目
的,也没有太多重读的价值,比如袁隆平报道乱象,关于后浪的讨论等
等。但有很多报道,即使已经时隔一年甚至更久,现在阅读,也能给我
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空间。特别是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这些封面推
荐的媒体报道,不仅仅帮我们搞清楚了当时的争议事件,更重要的是,
任何时候阅读它们,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这也是优秀的
媒体报道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们从过去 20 个月里的 300 篇封面文章中,基于其中 13 篇公共议题的
讨论,为大家推荐 94 篇优秀的媒体报道,这些报道都在当时给我们提
供了某种看待问题的新角度,而在今天重温,却又可以让我们对当下发
生的热议事件有一些全新的理解。好的报道,是不会被时间所埋没的。

这不是一本停刊纪念册,也不是仅仅是轻芒封面的精选回顾。而是希望
把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媒体报道再次推荐给大家,帮助大家对我们
所处的时代有更多理解。

是以为序。

2021 年 9 月 29 日
按照公共议题阅读 94 篇报道
点击标题直接跳转阅读

2020 年 3 月 19 日

火神山工人,被感人、被扣薪、被遗忘

2020 年 4 月 29 日

被拒绝上车的导盲犬背后,是一千万被「消失」的盲人

2020 年 5 月 26 日

《纽约时报》把报纸变成了逝者纪念墙,我们为何没有?

2020 年 7 月 8 日

关于洪灾, 媒体到底有没有集体失声?

2020 年 8 月 14 日

天津港爆炸五周年

2020 年 9 月 10 日

外卖骑手的困境, 不是资本家和劳动者的矛盾 那么简单

2020 年 9 月 16 日

兰州 3000 人感染布鲁氏菌, 媒体沉默了 8 个月

2021 年 5 月 26 日

甘肃越野马拉松事故, 我们挑出了 9 篇文章


2021 年 7 月 7 日

何伟离开中国, 他用 8 篇文章记录了 眼中的中国

2021 年 7 月 9 日

公众号被封背后,高校 LGBT 社团的生存现状

2021 年 7 月 27 日

为国牺牲和贪图小利之外, 真实的蓄滞洪区现状

2021 年 8 月 18 日

朋友还是敌人,7 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塔利班

2021 年 8 月 30 日

8 篇文章,带你了解饭圈文化
按照媒体阅读 94 篇报道
点击媒体直接跳转阅读

Adventure Papers (1) 观点不重要 (1)

北青深一度 (1) 故事FM (1)

冰点周刊 (2) 故事硬核 (1)

剥洋葱people (3) 谷雨实验室 (2)

财经杂志 (3) 谷雨影像 (1)

财新网 (6) 流落南方 (1)

长城评论 (1) 码头青年 (1)

China SOGIE Youth Network (1) 南方人物周刊 (2)

CPhl制药在线 (1) 南方周末 (5)

等深线 (1) 南风窗 (2)

第一财经YiMagazine (1) 纽约客 (8)

端传媒 (1) 纽约时报 (2)

凤凰新闻 (1) 纽约时间 (1)

风月投资笔记 (1) 澎湃思想市场 (1)

阜阳在线 (1) 澎湃新闻 (3)

GS乐点 (1) 澎湃新闻评论 (1)


秦川雁塔 (1) 新浪新闻 (1)

全球深度报道网 (1) 新民晚报 (1)

人物 (4) 燕京书评 (1)

三表龙门阵 (1) 一席 (1)

三联生活周刊 (1) 娱乐产业 (1)

三明治 (1) 娱乐硬糖 (1)

商隐社 (1) 娱理 (1)

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 (1) 旃檀精舍 (1)

同时hxotnongd (1) 正午故事 (1)

投中网 (1) 知乎 (1)

文化纵横 (1) 中产生活观察 (1)

文艺报 (1) 中国青年研究 (1)

西亚非洲 (1) 中国人的一天 (1)

先生制造 (1) 中国新闻周刊 (1)

新潮 (1) 纵相新闻 (2)

新京报 (1)
2020 年 3 月 19 日
轻芒封面 #40

火神山工人,
被感染、被扣薪、被遗忘
作者 万户
3 月 17 日1开始,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开始了返程的旅途。而在
武汉,还有另外一批支援者被困在当地无法离开——火神山和雷神山的
建筑工人。这些同样冒着生命危险参与医院建设的人们,有些工资被克
扣,有些感染了新冠肺炎,有些隔离后依然无法返乡......今天推荐的 5 篇
文章,我们想为大家呈现这群建设者,他们是谁,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们现在怎么样。

...

据统计,参与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超过 8000 人,这些人


中仅有 20% 来自武汉,大部分都是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有些是工头带
着工友一起,有些则是几个工友直接组团开车赶来,也有不少困在武汉
的临时打工者加入。「南风窗」的记者采访了参与一线建设的工人葛政
委,讲述了他和他的工友不顾家人反对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故事。

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吧,你不是什么
什么之一,你就是一个农民工,但是
也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南风窗 雷神山医院里的“葛政委”

1 此处为 2020 年 3 月 17 日,本文发表于 2020 年 3 月 19 日


在这 8000 多位建设者中,有很多女性劳动者,她们中很多人负责的也
是重体力工作,「人物」的报道记录了这一群体参与医院建设的经历。同
样的工作,她们的薪水往往比男性更低,而且经常不被注意到。

按照当地一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招工
人员的说法,女性一般做「小工」,一
天工作 8-10 小时,工资在 150-200 之
间,比更要求技术的「大工」们(大多
是男性)可能要少一半。
人物 火神山上的女人们

如此复杂和重要的项目,前期的医保工作做得并不好。口罩质量不好、
卫生条件没有保障,部分区域开始接收病人时其他区域并没有做好隔
离......这些问题导致很多建设者在返程隔离期间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财新网」的报道详细讲述了湖南湘潭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 69 名建
筑工人中两人被感染的事件经过。

头两天发的是较好的 N90口罩,每个
人每天发两个。但是到了第三天,由
于口罩非常紧张,就改成每人每天一
个 N90口罩。从第四天开始,N90 口
罩没了,每人每天就发一个很薄很简
单的蓝色口罩。
财新网 援建火神山两工人确诊新冠 中建三局回应
然而被感染不过是这群人要面临的众多风险其中的一个。被工头克扣工
资、工作结束后被困在武汉无处落脚、零散加入的建筑工队无法领到补
贴金等一系列问题,让这些建设者在医院落成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南风窗」的文章讲述了一部分参与雷神山建设的短工人员的困境:收
入不高,居无定所,生活没有保障,还被人遗忘在建设者大部队之外。

「上面是好的,但到了中介这,就一层
一层的剥。不是那位领导,我们就被
抽掉了 2200 块血汗钱!」
南风窗 人在囧途之修火神山的农民工

最后这篇来自「财经杂志」的报道,则讲述了一群组团来建设火神山医
院的工人们的遭遇。由于湖南援建人员集体感染,这些建筑工人只能在
武汉先进行隔离,即使结束隔离也仍然不被允许返乡。

一位武汉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财
经》记者,工人们都是有公司的,所以
不算「滞留人员」,「他们属于来汉务
工人员。」
财经杂志 火神山工人想回家:至少 9 人确诊,生计暂难为

没有收入的他们申请武汉的滞留补贴,却又因为「来汉务工人员」的身
份无法领取。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武汉尽快回到以前的样子,
他们可以正常返乡,正常工作。
2020 年 4 月 29 日
轻芒封面 #67

被拒绝上车的导盲犬背后,
是一千万被「消失」的盲人
作者 万户
4 月 26 日1,一位太原交警假扮盲人带导盲犬乘坐公交,司机和乘客因
担心狗咬人拒绝其上车,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引起热议。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我们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盲人?今天推荐的 5 篇文章围绕这一个
问题进行了讨论。

...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盲人数量并不少。截至 2019 年,国内视力障碍群体


将近 1800 万,平均每 77 个人里就有一位视力障碍者。我们很少在大街
上看到他们的首要原因,是我们的城市建设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出行的
便利。随意修建的盲道、各种可能伤害到盲人的危险路障,以及公共通
道随处被占用......都使得盲人在城市里寸步难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
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在「一席」的一场演讲展示了国内城市建设对于盲
人,甚至普通人的不友好。在这样的城市中,连正常人出行都容易受到
伤害,更遑论是视力障碍者了。

我们有许多城市有无障碍设计,可是
我们忘了真正需要使用无障碍通道的
人的身体状态会是什么样子。
一席 夜深人静,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牵着手穿过这个曲桥,
难道你们不担心他们会掉到水里吗?

1 此处为 2020 年 4 月 26 日,本文发表于 2020 年 4 月 29 日


即使克服了上面的障碍,终于可以依靠专业训练的导盲犬出门了,视力
障碍者却依然没有什么地方可去,连乘坐公共交通都成为了问题。在法
律已经明文规定导盲犬可以进入公共场合的当下,公交车、出租车、酒
店甚至地铁站仍屡屡发生禁止盲人携导盲犬入内的事件,理由无非是担
心其他民众的人身安全等。本文开头提到的新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
案例,国内知名歌手周云蓬也曾在 2018 年因为导盲犬而被多家酒店拒
绝入住。「南方周末」的文章详细讲述了目前国内导盲犬的现状和面对
的困难。

最极端的一次,为了把徐健和「呆萌」
赶下车,公交车司机要求车上的所有
乘客下车,威胁说「这车我不开了」。
出租车就灵活多了,虽然拒载率几乎
100%,但好歹还有办法,「多给小费
就让上」。
南方周末 导盲犬:本是盲人“眼睛”,反而成为负担

事实上,经过培训的导盲犬,在安全方面是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在培
训毕业前它们已经经历了各种严苛的测试。目前国内持证上岗的导盲犬
不足 200 只,而视力障碍群体将近 1800 万,每十万个视力障碍者中仅
有一人有导盲犬。「中国人的一天」则从一位盲人的视角讲述了他和他的
导盲犬一天的生活,以及中国导盲犬的现状。
一条导盲犬要经过 14 个月左右的培
训才能合格,花费 12 万到 15 万左右,
其中包括导盲犬的饮食、检疫及驯导
员的成本。
中国人的一天 视障小伙带导盲犬打车 经常被拒载

在出行之外,就业问题是阻碍盲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另外一个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遇到盲人做多的场所可能是盲人按摩店,这一
现象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1985 年,为了解决盲人的就业问题,残联的
前身——盲人聋哑人协会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盲人按摩工作会议,正式把
盲人按摩当作一项事业来开展。而另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即使视力障
碍者想从事其他行业,也会遇到层层阻碍。「故事FM」就这些问题采访
了两位盲人,并且详细介绍了国内盲人的生存现状。

在预期寿命超过  70  岁的国家里,平


均每人有   8 年的生命是在残障的状
态中度过的。我们小的时候,个子矮,
很多东西,比如柜台,够不着;女性怀
孕的时候,挺着肚子行动不便;年老
的时候,眼花耳聋、腿脚不便。
故事 FM 中国的盲道上为什么看不见盲人
而「谷雨实验室」这篇文章则讲述了几位从事其他行业的盲人的故事。
在按摩之外,他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残疾人,他们是一种俯视的视
角。看起来,他身残志坚、勇往直前、
自强不息,好像是仰视的。其实不然。
它贬低或否定了残障人士的价值,忽
视了他们本身具有的能力和环境的障
碍。
谷雨实验室 除了按摩,盲人还能做什么工作呢?

...

为什么我们在大街上看不到盲人?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城市建设不
欢迎他们上街,而整个社会也还没有做好以平等的身份来接纳他们的
准备。

对不同群体的歧视现象一直在发生。有的略带争议,我们有时还会持不
同的观点激烈讨论。而有的则几乎消失在公共讨论里,这显然也是一种
歧视。

为什么我们在大街上看不到盲人?一个发生在我们周围但被忽视的问
题。
2020 年 5 月 26 日
轻芒封面 #82

《纽约时报》
把报纸变成了逝者纪念墙,
我们为何没有?
作者 Junyu
2020 年 5 月 24 日《纽约时报》头版
标题译为《美国死亡人数接近 10 万,无法估量的损失》
当期《纽约时报》印出了美国因新冠病毒离世的 1,000 名逝者的名字和一句话生平
周日早晨,我在朋友圈突然看到了许多人在转发一张《纽约时报》头版
的设计图。

原来,这是《纽约时报》在 Twitter 上提前公布了周日的报纸头版设计。


和往常图文并茂的头版很不一样,这一天《纽约时报》的头版只有一个
大标题和六列密密麻麻的文字。大标题的字号并不大,使用惯常的时报
标题字体 Cheltenham 拼出《美国死亡人数接近 10 万,无法估量的损
失》(U.S. deaths near 100,000, an incalculable loss)。那六列文字,连
同后面两个整版的版面,则印出了其中 1,000 名逝者的名字和一句话生
平。

Patricia Dowd,57 岁,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硅谷的审计师

Marion Krueger,85 岁,华盛顿州柯克兰,喜欢笑的曾祖母

Jermaine Ferro,77 岁,佛罗里达州利县,还没有时间享受新婚姻的


妻子

……

在这篇「报道」的导语中,
《纽约时报》写道,

他们不仅是一个个名字,他们曾经是
我们。
纽约时报 Remembering the Nearly 100,000 Lives
Lost to Coronavirus in America
到了北京时间的周日晚上,当这份印刷出来的报纸开始送到订户手中的
时候,我的一些在美国的朋友也表达了震撼。

在美国因新冠肺炎而去世的人数逼近 10 万「里程碑」的这一天,
《纽约
时报》将自己的头版变成了一座纪念墙。我觉得,这一天《纽约时报》的
头版已经脱离了新闻报道的范畴,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品。所谓艺术
品,是指它具备了某种引人深思的属性:在许多人已经对不断增长的死
亡数字感到麻木的时候,
《纽约时报》用这样一种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形
式来展现疫情造成的损失,这些去世的人是谁,他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
活,他们对于这个社会意味着什么。

而这仅仅是 1% 的死者。

为什么国内媒体没有做这样的
逝者纪念报道?

看到这个版面,在赞叹之余一个自然而然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国内的媒
体没有做这样的逝者纪念报道?抱着这种好奇心,我请编辑部的小万
帮忙收集了一下国内媒体的类似的报道。你也不妨感受一下,读这些报
道和看《纽约时报》的版面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一些市场化媒体。

2 月 23 日,国内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达到 2442 人,「财新网」的记者统


计了名单中有报道的逝者,制作了一张长图,并且介绍了其中一些逝者,
这其中有医务工作者、大学教授、救援志愿者、小卖店老板等。
逝者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每个数字背
后,都是一个家庭。灾难终将成为历
史,但灾难之后我们应记住的,是数
字背后的普通个体。
财新网 新冠逝者:数字之后不应被遗忘的人

「第一财经YiMagazine」3 月份疫情特刊中也记录了一份名单,是这次
新冠疫情中逝去的医务工作者的名单,在拯救患者的同时,医务工作者
们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李文亮 34 岁
武 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抗击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生,因最早于
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
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第一财经 YiMagazine 特别记录 | 一份不愿更新的名单

4 月 4 日全国哀悼日,「财经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被评定为烈士的湖
北 14 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牺牲人员,并介绍了他们的事迹。
李文亮同志不顾个人被感染的风险,
仍然坚守一线岗位,2020 年 1 月 6 日
在收治一名患者时不幸感染新冠肺
炎,他在住院治疗期间表示,康复后
要再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中,表现出
医者仁心、不惧危险、救死扶伤的优
秀品质,2 月 7 日经抢救无效以身殉
职。
财经杂志 致敬抗疫英雄,缅怀疫情逝者,铭记逝去的每一
个生命

最接近的,可能还是财新网制作的这个互动专题:

财新网 新冠逝者:献给疫情中离去的生命
财新网的新冠逝者专题,每一篇花瓣都代表一位新冠逝者
再看官方媒体,哀悼文章集中在清明节全国哀悼日发布。

这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风雨过后,生活还将继续;逝者安息,
生者自当坚强。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从胜利走向新的
胜利,既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也是
生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让我们化悲痛
为力量,继续攻坚克难,更加勇毅前
行!
人民日报 缅怀逝者 勇毅前行

新华社从武汉发来的特写,有悲伤:

国旗低垂,汽笛长鸣。武汉三镇沉浸
在无尽的哀思与缅怀之中。
……过去的两个多月,荆楚大地承受着
磨难,许多面容和身影永远逝去。
青山含悲,江水呜咽。
也有奋进,

汉口江滩一元广场不远处,武 汉 抗
洪 纪 念碑面朝长江、巍然 矗 立,诉
说着这座城市的不屈与荣光。
在悲痛中擦干眼泪,在苦难中汲取斗
志,英雄的武汉人民、英雄的中华民
族必将在磨难中奋起,昂首挺立天地
之间!
新华社 特写:武汉,清明这一刻

新华社当天发表的评论篇幅不长,我们全文摘录:

2 0 2 0 年 4月4日,清 明 节。10 时0 0
分至 10 时03 分,国旗半垂,警 报鸣
响,山河呜咽,举国同悲。共和国以
最隆重的哀仪,表达对抗疫牺牲烈
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三分钟,泪千行。对牺牲烈士的无限
崇敬之情、对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之情,化成泪,凝作露,汇涓滴而为
江海,入血脉而化精神,荡气回肠,
深沉隽永。14亿中华儿女,在抗击疫
情时守望相助、相互鼓励,亲情倍加
凝聚。此刻,我们视每一位逝者如父
兄、如姊妹,垂首肃立,用最深切的缅
怀寄以最诚挚的告慰——烈士不朽,
逝者安息。
三分钟,情千纵!今天,五星红旗为罹
难同胞降至半悬,长城内外、大江南
北,从天安门到黄鹤楼,伴着警报声、
汽笛声飞纵千山,跨越江河的,是中
华民族经历风雨不屈不挠的铿锵之
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座山、
每一条河、每一株草木都听到了,中华
民族的每一分子都从中感悟到了:风
雨过后只有奋斗能幻化彩虹,冬去春
来只有耕耘才不负韶光。
三分钟、180秒,短暂的瞬间化作永
恒。这是对逝去生命的永恒铭记,是
对漫漫征程的永远进发!
新华社 三分钟,瞬间化作永恒
不同的人获得力量的方式
也许是不同的

好了,读到这里,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呢?

我觉得,这两种不同的纪念方式,给人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

《纽约时报》的报道讲了许多个人的故事,几乎都是普通人——并没有
哪位有名的逝者会在其中获得优待。即使我们不是同一个国籍,仍然可
以感受到这后面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因为这场疫情而丧生。而
这只是 1% 的逝者。这是让人感到悲伤的。

回想起一月底二月初,我们也很容易看到许多一个个的个人在武汉所遭
遇的不幸,还记得那时候刷微博上的求助信息的感受吗?愤怒、不安、
无助、悲伤……交织在一起,因为你能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宏大之下的
卑微遭遇。当时,国内的市场化媒体也做了许多个人化叙事的努力,比
如以下这几篇:

冰点周刊 名单上的一个小人物

南方周末 逝者 | 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最后一月

剥洋葱 people 29 岁殉职医生彭银华的最后 20 天

人物 普通人李文亮

这些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故事,让你更容易体会到他们的痛苦、无助。
和《纽约时报》的这期头版,会给人类似的感受,这些故事都来自「普通
人」,就像《纽约时报》所说,「他们曾经就是我们」(They were us)。
但当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后,我们能看到的个人故事,逐渐从遭遇不幸
的个体转向英雄,出现越来越多舍己为人的英雄主义故事。包括上面我
们列出的市场化媒体的逝者报道,多数也集中在这里面「有身份」的人,
包括了医护人员、早期被媒体关注到的人。即使是「普通人」李文亮,也
显然不是以一个真正的「普通人」的角色出现在媒体报道上。普通人是
被动地等待灾难降临的,而英雄和普通人不同,英雄是去拯救世界的。
普通读者不会将自己代入「英雄」的角色,我们阅读英雄的报道,会被
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也会敬佩他们高尚的行为,但不会认为同样
的遭遇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普通人」,逐渐失去了在媒体上成为主角
的机会。

等到全国哀悼日时,疫情在一般民众的认知中已经告一段落,上面看到
的官方叙事中,悲伤并不会具体指向以人为单位的对象,而是用「民族」
「武汉」「人民」「国旗」「山河」这样的意象来代替,即使出现个人也多
数是有代表意义的英雄,整体叙事更多强调「胜利」和「未来」。在这种
氛围下,个人的悲痛甚至显得不合时宜的——有记者跟随家属去殡仪馆
领取骨灰,竟无人哭泣。

编辑部的武汉人小周读完上面的评论后说,

我满脑子都是蜘蛛猴面包的 vlog 里,那个 20 多岁穿着睡衣的女孩在街上


哭着说「我爸爸没了」。我不知道那几百个字里面,哪一个字里有她爸爸。这
个难过不是想象出来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传递给你的。在这个内容里我读
不到情绪,
我们不会真的「视每一位逝者如父兄、
如姊妹」,
我们不认识他们。

我知道你看到这里,心里面已经有一些孰优孰劣的倾向了。但我还是想
说,不同的人获得力量的方式也许是不同的。

对于一群读者来说,厌倦的是胜利叙事,更在意的是其中每一个个体的
遭遇,感受普通人的不幸和伟大。

但对另外一群习惯于宏大叙事或者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叙事的读者而
言,
《纽约时报》这种白描式的逝者报道可能反而会产生一种自揭伤疤、
「给敌人递刀子」的感受。悲伤、痛苦产生的不适是应当竭力避免的,也
许只有「胜利」能抵抗这种不适。还记得汶川地震之后,悲痛的人们在
天安门广场上大喊「中国加油」的画面吗?

即使是我们自己偏好于前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也仍然会被集体步调
一致的情绪所打动。在清明节那天听到汽笛鸣响,路上行人纷纷停下脚
步低头哀悼,所有的车都在鸣笛的时候,也还是能感受到集体情绪带来
的巨大冲击力,黯然泪下。

我们习惯倾听普通人的故事吗?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我想,一部分是有意引导的结果,一部分这
也和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接受到什么样的叙事密不可分。

即使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期普通人逝者故事的「纪念墙」,我们习惯去
倾听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吗?财新的纪念页面是目前国内最接近的制
作,也列出的都是比较有名的逝者。可能是编辑也担心你无法感受这种
悲伤,在页面处理上尤其煽情,并没有《纽约时报》的肃穆感。

《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历史悠久。9·11 事件之后,
《纽约时报》持续三
个月用 2100 篇讣闻完成了一个名为「悲恸的群像」 (Portraits of Grief)
的报道,讲述了一个个普通人经历悲剧性瞬间的故事。我曾经读过其中
的许多,这些故事能让你铭记,这首先是几千个普通人和他们家庭的不
幸。假如无法理解这一点,可能才会将其仅仅视为一个意识形态的冲突
而为「美国」这个抽象概念所遭遇的攻击而喝彩。

何况并不能制作这样的内容。当年希望列出地震中所有遇难学生的努
力,也在漫长的岁月中被消声,被遗忘。列出太多疫情中的逝者,至少会
被视为不够「正能量」。当悲伤没有具体的指向,反而不是真的悲伤。愤
怒也如此,这就是消解愤怒的方式。2008 年《新京报》在汶川地震后曾
经制作过 32 版的《逝者》特刊,我迄今收藏着,但应该不会再有了。

《纽约时报》也知道这份头版将会产生的影响力。除了在 Twitter 上预
告头版,
《纽约时报》也同时在面向忠诚读者、报道《纽约时报》运作幕
后故事的「时报内幕」(Times Insider) 栏目中,报道了这份头版的策划、
制作经过。除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版面,另外的一个备选方案,是在
报纸上印出 10 万个小人符号,就好像这篇报道的网络版所呈现的那
样。但编辑们认为,这样子「并不能真的让你明白这些人是谁,他们过
着什么样的人生,这对我们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选择了印
出 1000 个具体的人的故事,而不是 10 万个面目模糊的人。
2020 年 5 月 24 日《纽约时报》头版报道的网络版
《纽约时报》首席创意官 Tom Bodkin 在这篇报道中说,

我想要这样一种效果,人们在 100 年
后回顾它的时候,可以理解我们现在
所经受的沉重代价……我们都想占用
整个版面
纽约时报 时报的「千人讣告」头版是如何诞生的 The
New York Times | The Project Behind a Front Page
Full of Names

这种肃穆的方式实际上模仿了 19 世纪中叶,
《纽约时报》诞生之初的设
计,那时候的报纸就长这样:没有标题,只有经典的六栏文字。在
Bodkin 的印象中,近 40 年《纽约时报》从来没有出现过头版没有图片
的设计,而《纽约时报》之所以选择了这种设计,恰恰就是因为其「巨大
的戏剧性」。

我想他们已经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纽约时报》的纪念品商店已经上架
了这份报纸的重印版,售价 $6,一周左右发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订
购一份,应该会卖得不错。如果愿意付 $295,还可以买到 36 寸的装裱
好的版本。
《纽约时报》的纪念品商店上架了这份报纸的重印版
在向中国读者介绍《纽约时报》这期头版的文章中,「码头青年」的这篇
文章最后呼吁中国媒体也应该拿出「一两个版面,来哀悼新冠肺炎的逝
者」,

毕 竟,对生命 的尊重,对逝 者的悼


念,以 及凝 聚民 众的公 共意识,不
分中西。
码头青年 纽约时报头版的“哭墙”,我们为何没有?

我想,这种情感和意识,还真的是中西有别的。假如真的有这样的普通
人的故事,我们能去倾听吗?
2020 年 7 月 8 日
轻芒封面 #112

关于洪灾,
媒体到底有没有集体失声?
作者 万户
今天打算接着讨论洪灾的问题。1

「野火青年」和「观察者网」的文章争议的核心围绕南方洪涝灾害「媒
体到底有没有集体失声」。前者的文章中给人一种洪水滔天但是没有媒
体愿意报道的感受,后者则列举了媒体报道的数据试图证明媒体已经
充分报道了此事。

整个讨论一分为二,其实是两部分:洪灾到底严不严重?媒体到底有没
有集体失声?7 月 7 日的文章 我们讨论了第一个问题。文章发出后,
有读者给我们留言:

真要做严肃的讨论,你要先做一些基本的案头工作,比如今年的洪灾报道
在各大媒体的报道数量,陈述的内容,如果可能的话,展示量和阅读量:一
篇报道出现在首屏和第三、五屏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然后你还要找几
个参照坐标,做同样的研究,这样即使得不出明确的定量结论,也能有个大
致的判断。

这里面一些过程性的工作在今天的讨论里可能更直观一些。我们今天
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媒体到底有没有集体失声?

...

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对于洪灾的报道占据报道的
主力,数量与 2019 年同期持平。「端传媒」的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梳
理,这里我们摘取其中的段落:

1 上一期轻芒封面《洪灾是否严重的问题,看了很多报道后我们依然没有定论》
这次洪灾,官媒 报导成为信息渠 道
的绝对主力。据端传媒不完全统计,
6 月进入主汛期后,新华 社发布了
约 100 则洪水相关的通稿,数量与
2019 年同期持平。内容主要涵盖降
雨、洪水 预 警,受灾 及 救 援 情况,
信息和数据来源为各地气象和水文
部门、防汛 抗 旱指挥部门、应 急 指
挥部门。这些篇幅简短的通稿构成
了今年中国洪灾文字报导的主体。
《人民日报》6 月份亦有内容相近的
24 篇报导。
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洪灾电视新闻,
内容 与新 华 社 通稿 接 近,并且,其
播出的视频片段在微博和抖音两个
社交平台被大量转发;与之相较,个
体用户上传的视频反而成为少数。
中共上海市委下辖的网络新闻平台
澎湃也在 6 月开始发布洪灾文字和
视频报导。澎湃更多聚焦具体的受
灾个体,主题紧扣“救援”,比如《工
人汛期独自下河游泳被困孤岛,危
急 时 刻 被 消 防 救 出》,《湖 北一村
支书抢险途中被洪水卷走,已搜救
近3日》。
端传媒 “看不见”的洪灾:波及千万人次的灾难如何成为信
息黑洞?

我们在这里列出部分官媒的报道标题:

新华网 为人民生命安全撑起“安全伞”——湖北紧急转移
安置受灾群众速写

新华网 山洪突袭,湘西北争分夺秒转移群众

新华网 强降雨致重庆发布洪水黄色预警 江西 18.3 万人


受灾

新华网 桥被洪水冲垮 消防员现场伐木搭桥转移 40 余名


被困人员

人民网 众志成城 抗击 1 号洪水

人民网 新一轮强降雨来袭 水利部部署防范工作

人民网 黄河上游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启动

人民网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 3 省紧急预拨 1.5 亿元救灾


资金 支持地方抗洪抢险

官媒之外,我们选取了疫情期间发稿较多的几家媒体,看了看各家从 6
月 1 日到 7 月 5 日关于洪灾的报道,对报道数量和角度进行了统计:

《财新周刊》是其中报道较多的媒体,官网组织了洪灾付费专题《2020
年南方暴雨洪灾》,其中包含 16 篇水患日记,13 篇图片报道。从 6 月 22
日以来基本每天一篇水灾报道,报道以更新和汇报最新实况为主,与疫
情相比,缺少关于个人和事件的专稿报道。

水患日记 | 安徽暴雨致高考延期桥路冲毁 武汉一男子触电


身亡

水患日记 | 武汉防汛应急响应连升两级 江苏连发 5 条洪水


预警

水患日记 | 三峡水库调度出入库流量 减轻中下游防汛压力

水患日记 | 暴雨预警暂时解除 长江流域即将有 3 次强降雨

《新京报》截至 7 月 5 日,官网一共有 9 篇与洪水相关的报道,原创深


度报道较少,旗下的深度报道公众号「剥洋葱people」目前尚未发表任
何与洪水有关的报道。

给“南方洪灾”多些关注

贵州碧峰镇洪灾致 5 人遇难 8 人失联

南方的洪灾又来了,这次造成多大损失?

应对洪灾: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今年汛情究竟如何?七问南方洪涝灾情

《中国青年报》官网与洪水有关的报道一共有 22 篇,其中原创非转载
报道 4 篇,旗下的深度报道公众号「北青深一度」无一篇报道。

南方多地强降雨 新科技防汛减灾大显身手

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昨天过境 重庆綦江洪水现已显
著回落

洪水中的守望相助,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运送“救命粮”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只有一篇与洪灾有关的报道,发表于 6 月 18 日。

南方洪水致百万人受灾,治理难点在哪?

《财经》杂志的公众号目前只有 2 篇报道与洪水有关,与此相比,他们的
「数说疫情」栏目从 2 月 15 日起一直在更新。

1998 年特大洪涝灾害会重现吗?专家称当前防洪压力在中
小河流

抗洪涝:气象局连发 29 天蓝色预警,强降雨将转袭中国西

《南方周末》目前有四篇报道,有两篇文章详细报道了受灾较为严重的
阳朔县的情况。而在同样是洪水大年的 2016 年,仅 7 月份主汛期期间,
《南方周末》就发布了超过 10 篇洪灾相关报导。

今年的南方暴雨,
为何偏早偏强?台风“鹦鹉”会加重灾情吗?

南方洪灾细节:暴雨季来得更早,著名景区成阳朔内涝“元凶”

今年的南方暴雨,
为何偏早偏强?台风“鹦鹉”会加重灾情吗?

“长江 2020 年第 1 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疫情期间刊发了多篇重磅报道的《人物》杂志,目前未看到一篇与洪灾
有关的报道。
《中国新闻周刊》也没有看到一篇与洪灾有关的报道。而
同属于新闻周刊旗下的《中国慈善家杂志》,有一篇报道洪灾期间救援
情况的文章。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不少来自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官
媒的暴雨预警简讯和现场的洪灾视频片段,其他媒体也在转载这些报
道。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洪灾的报道媒体没有失声,只是与疫情报道有
所不同的是,我们看不到官媒外其他媒体的声音,他们这次要么沉默,
要么就是以转载为主。
另外,在这次洪灾中,我们能看到的关于个体的报道整体是比较少的,
目前找到的有下面几篇。如果你看到更多,欢迎补充。

阿西列姑子一家五口睡觉的房屋,
不巧正背对洪水奔流的方向。洪水
将四合院冲走一半,一家 五口没来
得及 逃 生,被洪水卷 走。阿西 列姑
子的 3 个孩子中,最大的 8 岁,最
小的只有 2 岁。此外,阿西 列姑子
养的骡子也被冲走两匹。据知情人士
称,这 5 名遇难者最远被洪水冲到
了离家 1.5 公里的地方。
澎湃新闻 特大暴雨夜袭村庄,一家五口遇难

6 月 10 日,董林先是听到「大头」
倒 下 去 的 响 声,跑 出 来 查 看,十
多 分 钟 后,就 看见 房 子 塌 了。「他
九十 多岁的 妈 妈 说,人 出 来了,没
事就好,房子以后慢慢再建,人在就
行。」
南方周末 南方洪灾细节:暴雨季来得更早,著名景区成阳
朔内涝“元凶”
一名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向南方周末记
者确认,当天失踪的两名住客已确认
遇难,遗体在下游河段被发现。阳朔
县应急管理局一名负责人也向南方周
末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
秦晖在前述文章中披露了两人的姓
名和身份,他们是一对夫妇,均为中
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管理层人员。该
行一名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证
实有两名职工在阳朔不幸遇险,但不
便透露具体身份。
南方周末 水淹阳朔:一个旅游大县的艰难复苏
不久我们获知:就在我们离开不久水
势复涨,在离我们原住云舞酒店几百
米隔河相对的香樟华萍酒店发生了惨
祸,一对银行高管夫妇 H 先生(*副行
长)、T 女士(广西*总经理)6 日入住
该店后水困失联,8 日下午 5 时 T 女
士遗体在溢流坝附近柚子园中发现,
法医验证为溺亡。H 先生至今没有找
到。
秦川雁塔 秦晖:阳朔历险记

在这次洪灾报道中,「黄冈一村支书被洪水冲走」的新闻被大家所熟知
并且上了热搜,但是「阳朔酒店两名游客遇难」的报道就没有上太多人
知道,因为后者只体现在《南方周末》文章中的一句话。在洪灾中死亡
的 100 多人,还有房屋被毁被迫转移安置的 1 万多个家庭,他们的经历
如果有人写出来,应该会有更多人关注到洪灾。

...

另一个与疫情和往年的洪灾报道的不同之处是,航拍的图片和视频在
这次报道中被更多使用。

在这些图片里,大多都是大片的洪水,很少能注意到受灾的房屋或者个
体。「中产生活观察」的文章这样评价航拍:
在这样的「视界」里,痛苦没有位置。
洪水来了,会毁坏房屋,会淹死猪或
者人,尸体会变臭,洪水退后,垃圾满
地。这些场面都很不堪。但是,航拍
的大场面中,不会有这些内容。
中产生活观察 中国媒体正在失去对痛苦的感受力

有细节的个体故事通常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来源,就是来自群众的照
片和视频,但这次也是缺席的。记得疫情中跟随救护车奔跑的哭泣的女
生吗?记得在疫情中用无人机记录武汉街头的 up 主们吗?他们带来了
一手的关于疫情最真实的故事。而这次关于洪灾的视频,几乎全部来自
官方媒体,即使是抖音和快手中的热门视频也是来自官方报道,很少出
现个人拍摄的视频。

...

我们很多时候关注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数字的大小,而是因为其中个体
故事的戏剧性。这些戏剧性帮助不在事件中心的人们感同身受:疫情期
间敲锣救母的女生、一家都患病去世的导演、吹哨人李文亮、艾芬等
等。这些人的真实经历,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记得。数字的大小无法带来
共情,但是一个受难家庭的真实经历则让我们无法忘记。

所以,媒体到底有没有集体失声?

从报道数量上看,似乎没有。但是这样一场缺少个体报道,存在于航拍
和官方视频中的洪灾,算不算是另外一种「失声」呢?
2020 年 8 月 14 日
轻芒封面 #138

天津港爆炸五周年
作者 万户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滨海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仓库先后发
生两次大爆炸,近震震级分别约 2.3 级、2.9 级,造成 165 人死亡,8 人失
踪,798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68.66 亿元。因为时间的缘故这起事故
现在已经很少被人提及了,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还是因为前不久
发生在黎巴嫩的贝鲁特港口爆炸事故,因为两者都是属于化学品爆炸
事故而被媒体作为比较对象出现在相关报道中。

本周三1是天津港爆炸事件 5 周年。5 年过去了,这件事情的很多影响还


在,尤其是事件中媒体对于事故责任的追问和报道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在今年疫情初期的报道中我们依稀看到了类似的情形。今天的文章,我
们想和大家一起回顾当时的一些媒体报道,重新了解天津港爆炸的经
过和处理结果。

所有环节都掉了链子

关于事故的全经过可以阅读「财新网」的专稿《天津爆炸人祸始末》,从
8 月 12 日当晚的火灾,到事故责任人的判定、消防员的伤亡等都有涉
及。文章试图探讨到底是哪些环节的问题导致了这样一起特大安全事
故的发生。

1 2020 年 8 月 12 日
一箱箱危化品被运进瑞海仓库到被
未知物点燃,再在消防队员的水龙下
轰然爆炸,整 个链条中涉及多个部
门、多道环节,但又好似谁都可以不
管。
财新网 天津爆炸人祸始末

而在今年的 5 周年之际,「财新网」还制作了 5 周年回顾专题,汇总了与


天津港爆炸有关的所有报道。

财新网 天津港大爆炸五周年

2016 年 2 月,事故发生后半年,由官方调查组进行的天津港大爆炸事
故调查报告发布,对于事故的原因、损失、相关责任人处理和环境影响
等都有详细的分析。官方对此过程的描述是「调查组先后调阅文字资料
600 多万字,调取监控视频 10 万小时,对 600 余名相关人员逐一调查
取证,通过反复的现场勘验、检测鉴定、调查取证、模拟实验、专家论
证,查明了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性
质和责任。」

「经济新闻」的文章对报告全文进行了摘要。
天津交通、港口、海关、安监、规划和
国土、市场和质检、海事、公安以及滨
海新区环保、行政审批等部门单位,
未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未认
真履行职责,违法违规进行行政许可
和项目审查,日常监管严重缺失。有
些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滥用
职权。
经济日报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详解四大
疑问

「财新网」刊登了报告全文。

财新网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官方调查全文

在寻找当年的新闻报道时,我们发现有很多熟悉的媒体都有发声,如
「南方周末」、「财新网」、「新京报」、「界面新闻」、「南方都市报」
等,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文章现在都看不到了,甚至连报道此事的「端
传媒」如今都无法访问了,好在「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文章帮我们记录了
当时媒体接力寻找真相的过程。
众多媒体的表现像一次众 包,迅速
逼近真相,只要不限制,媒体能量惊
人。
全球深度报道网 媒体聚焦天津爆炸案,接力逼近真相

99 名消防员牺牲,5 名失踪

天津港爆炸案中,因事先不知道仓库中着火的是危险化学品,前往灭火
的消防员伤亡惨重。根据 2016 年 2 月公布的官方调查报告显示,此次
事故中  99 名消防员牺牲(参与救援处置的公安现役消防人员 24人、天
津港消防人员 75 人),天津港消防人员 5 人失踪。我们查询了下官方对
于失踪的定义,如今 5 年过去了,失踪这些人的状态也都已经更改了。

为什么伤亡这么惨重?「新浪新闻」的文章详细记录了消防员从接警到
爆炸的 44 分钟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不知道现场具体什么情况,也没有
人具体告诉他们是危险化学品的情况下实施了普通的灭火操作。
一位自称是第一批前往现场灭火的消
防战士说,当时还没有发生爆炸,现
场并无人告知他们有不能沾水的危险
化学品,大家就按照正常途径用水来
救火。
新浪新闻 天津爆炸丨从接警到爆炸的 44 分钟,堆场到底
发生了什么?

与此同时,我们还找到了三篇对于消防员的特写稿件。「冰点周刊」的文
章讲述了那些去世消防员的家人如何接受噩耗的故事,「凤凰新闻」则
讲述了一位妻子在爆炸中去世的消防员,回到老家却遭受了绝大的怀疑
和区别对待。「剥洋葱people」的文章记录了一位幸免于难的消防员试图
保存下所有与那场爆炸相关的物品,用来对抗遗忘的故事。

冰点周刊 冰点人物 | 姐姐

凤凰新闻 天津爆炸负伤消防员不愿回村:老有人问我媳妇
死了赔了多少钱

剥洋葱 people 天津大爆炸消防员张梦凡的“幸存”


与“新生”

爆炸三周年后的故事

在爆炸结束后,仍然有很多媒体在持续关注着与爆炸相关的人,以及被
爆炸波及的居民的故事,也有一年后和三年后重返爆炸现场的故事。而
被事故波及人们,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忘记这场事故吧。

「正午故事」的文章记录了小区被毁的居民在爆炸后如何「迎来黎明」
的故事。在一周年之际,「南方周末」的记者重新回到了爆炸发生地,探
寻这一年间,家园与环境的修复,生活与心灵的重建。而「谷雨影响」则
用照片记录了爆炸地三年的变化。

正午故事 等待黎明:天津爆炸一个月后 | 正午

南方周末 回到原点:天津爆炸事故一周年回访

谷雨影像 爆炸三周年:他失去左眼,却看见了眼睛看不到
的东西
2020 年 9 月 10 日
轻芒封面 #153

外卖骑手的困境,
不是资本家和劳动者的矛盾
那么简单
作者 万户
9 月 8 日1,公众号「人物」发表了一篇讲述外卖员生存现状的文章《外卖
骑手,困在系统里》 ,这篇历经了半年调查,通过与全国各地数十位
外卖骑手、配送链条各环节的参与者、社会学学者的交流而最终产出的
文章一经刊出,立刻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刷屏,外卖员受困系统之苦成
为了社交媒体上所有人都在讨论的话题。

文章很长,看完需要一段时间,所讨论的问题也相当复杂。在文章里,我
们不仅能看到单个外卖员所面临的具体困境,也能感受到作为一个群体
他们遇到的巨大挑战。而在众多转发之中,除了同情他们,很多人也出于
一种共情——似乎和外卖员受困于算法系统中一样,作为打工者,我们
每个人都陷入一种难以挣脱的困境。转发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似
乎也是在变相为自己发声。

因此就引来了对贪婪资本家的强烈谴责,对没有感情的算法系统的指责
是其中的主流声音。就如同文章所说,很多人认为「让产品经理和算法
工程师都去当一个月骑手」,甚至「让王兴亲自去送外卖」就能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不少人呼吁平台延长派送时间,表示自己对于
时间没有那么看重。

在这些人看来,似乎解决了这些,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文章中提到的
问题了,也就能拯救在算法驱使下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的外卖员。在他们
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一起资本家为了逐利拼命压榨工人的典型案例,我
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资本家施压,让其意识到问题所在,让企业逐利
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人性化。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翻阅了一些与核心问题相关的报道,发现其中的
矛盾并没有那么简单。

...

这的确是资本家和劳动者的矛盾没错,但是这只是其中的矛盾之一。换
言之,如果我们认为把外卖骑手视为配送工具是一种对人类的异化,那

1 此处为 2020 年 9 月 8 日,本文发表于 2020 年 9 月 10 日


么把企业家、技术人员、产品经理统统视为资本主义的图腾又何尝不是
歧视?技术人员、产品经理努力工作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更好地压榨外卖
员,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同样受限于这个算法系统中。

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与每个人生活如此密切的外卖行业,已经是一个
有着太多人参与的,也会影响到太多行业的体系了,不仅仅有着它本身
的经济价值,还有着某种公共价值。「投中网」的文章以「人物」的报道
为讨论对象,探讨了外卖派送本身的复杂之处。

在生活里,外卖配送是专属现代社会
的生活方式,是爆发力最强的现代服
务;在商场中,它是技术进步、消费主
义、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因素叠加造
就的大生意;在产业背后,它更是技
术、算法这些先进生产力最大规模落
地的应用场景;甚至从利益、权益的
角度来说,链条也是非常长的,在如
此长的链条之上有很多重复杂的参与
者、决策人和利益相关人,现在我们
只看到了配送员的难处,其他人群的
声音呢?
投中网 王兴应该尽快站出来,谈谈外卖配送

基于这样的现状,让企业共情外卖骑手,显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
也很难做到。
为什么很难做到?

因为资本家没有共情的必要,尤其是当下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正如
同「人物」文章所说,「他们不担心没人来跑,你不干,有的是人来
干」。越是经济下行时期,就有越多这样的劳动者。靠谴责资本家,希
望他们主动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是,竞争的存在。「三表龙门阵」和「风月投资笔记」的文
章都提到了这一点。「三表龙门阵」的文章认为在当下的市场,「快」是
用户在乎的,也是占据市场的重要竞争力。如果放弃了这一点,等于主动
将市场让给竞争对手。

没有一家主打小哥遵守规则、和善礼
貌,就能俘获市场的。如果能,相信
我,在聪明者多如牛毛的中国,早就
有人开干了。
它降不下来了,人心不允许,竞争不允
许,从业者也不允许。
三表龙门阵 你们的讨伐比外卖还快

「风月投资笔记」的文章则回顾了国内外卖行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为
什么反倒是没有人情味的美团成为市场老大的原因。对算法的极致应
用才是美团胜利的原因,有人情味并不能帮助赢得竞争。
当然,算法是冷冰冰的,它一定会无
限压榨整个体系的潜力,最后达到微
妙的平衡,也就是所有骑手处于劳累
的边缘。算法不是人,它当然没有人
性,这毫无疑问。不过美团骑手最大
的行业压力也伴随了最高的行业收
入,这也是业内公认的;
风月投资笔记 为什么看起来没人情味美团外卖赢了?

因为企业有竞争,也因为有那么多失业的劳动力在竞争这个岗位,靠舆
论去推动资本家主动行善,并不可行。

在「人物」的文章发出后,文章主角的公司之一的「饿了么」对此进行了
回应 ,号召用户在点餐时主动选择「我愿意多等 5 分钟 / 10 分钟」的
功能,给外卖员更多的配送时间,而饿了么将会对用户的善意进行奖
励。

姑且先不提饿了么此举简单将矛盾转移为消费者和外卖员之间矛盾的逻
辑问题,单说延长等待时间这样的操作,如果只有这么一项改革,也是
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陶然在一篇介绍滴滴动
态加价的博文 中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为了解决雨雪天气打不到车的
问题,滴滴上线了动态加价的功能,目的是让更多师傅愿意接单,让更
多人能打到车。

但是该功能却遭到了很多用户的投诉,也没能让更多人打到车。原因何
在?很简单,当一位接到 2 倍加价的司机发现他只要继续等待,就可以等
到 3 倍或者 5 倍的加价时,他大概率会选择继续等待而不是接单。司机
想挣更多的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延长时间对于外卖员来说,效果亦
然。只要有想多挣钱的外卖员,他肯定会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多接单。

那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从算法角度来考虑,通过某种行政手段和社会手段,让算法「向善」也
许是一种尝试。尤其是这个系统本身对于劳动者本身的负面影响,对劳
动者而言,已经提及的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很高的职业安全风险隐
患;超长的劳动时间(加班不再有加班费、劳动时长不再受劳动法保
护);几乎为零的劳动保障(很少有劳动合同、主要是不受劳动法保护
的劳务合同);加速的劳动。

对社会而言,平台企业给社会留下了
几百万没有劳动保护的劳动者,它们
几乎没有承担任何劳动者再生产的企
业责任。在交通安全问题上,平台企
业似乎在履行培训的义务,提醒劳动
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但是它的实际
控制系统却在系统性地强化“加速”,
鼓励劳动者以生命安全为代价送餐。
出了交通事故后,平台及站点几乎不
承担任何责任;在劳动者的社会保障
上,企业没有承担任何责任,不管医
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澎湃思想市场 技术能否向善:如何拴住给外卖员带来职业
伤害的算法?
而从长远来看,通过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适合的岗位,让劳动力本身变
得重要,可能才是可能的解决办法。「观点不重要」的文章给出了这样
的方案。

这就回到问题的本质,长期来看,劳
动者权益的提高只能靠经济发展,靠
企业家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
靠企业对劳动者的竞争(这就是过去
40 年在中国反复发生的事,正如外卖
平台从工厂「抢」走 600 万骑手),而
不是指望企业家变成日出斗金、坐看
山空的道德标兵。
观点不重要 说说外卖骑手的困境

当然,这些都只是各种可能性。想要推进解决问题,需要更多人参
与——外卖员、产品经理、技术,以及媒体、专家等等更多人的参与。推
动公共议题的讨论足够深化,才有可能构建出更加持续可行的解决方
案。

...

而就在写本期封面当晚,美团发表了对此事的回应《感谢大家的意见和
关心,我们马上行动》,文章中给出了他们的几点方案:优化系统增加 8
分钟弹性时间、改变奖励方式、更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定期召开骑手座
谈会听取多方观点等。可以说,针对「人物」的文章中提及的大部分问
题,美团都表示尝试解决。
从美团的回应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把这件事当成简单的问题去解决,起
码不是那种「只要做了某件事能解决问题」的简单程度。

至于能不能解决,也只有更多人都参与其中之后,才能知晓结果了。
2020 年 9 月 16 日
轻芒封面 #157

兰州 3000 人感染布鲁氏菌,
媒体沉默了 8 个月
作者 万户
9 月 15 日1,兰州市卫健委 发布了一条通报 ,通报里详细讲述了 2019
年底引起很多人关注的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感染事件的后续处理和调
查结果。事情的严重程度远比 去年年底的通报 中所说的「不会出现
大量抗体阳性人员」要严重。截至 9 月 14 日,累计检测 21847 人,初步
筛出阳性 4646 人,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 3245 人,建立健康档案
3159 人。而去年年底的通报中的数据是: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抗体阳
性人员累计 181 例。

早在几天前的 9 月 11 日,「财新网」发布了对于此次事故的深度报道文
章《兰州病人》,详细讲述了从 2019 年 12 月事故发生后,那些在不知情
的情况下被感染布鲁氏菌的相关人员的遭遇。3000 多人确认阳性,有
人因无法确诊无法得到医治,有人因此找不到工作,有人因此流产......而
这个疾病,将伴随他们终身。

兰州生物药厂泄漏致逾3000居民感
染布鲁氏菌,一年过去了, 他们中有
相当大一部分仍被病痛折磨,却始终
无法确认自己有没有得病、该不该治
疗,以及未来怎么办。
财新网 最新封面报道 | 兰州病人

如果你忘记了 2019 年的这起事故,「财新网」这篇文章可以带你重新


回顾。

回头重看这起事件以及相关媒体报道,我们会发现,期间的报道有很多
奇怪之处,包括兰州市卫健委刚刚发布的这份通报也是。

1 此处为 2020 年 9 月 15 日
我们先看看这则最新的通报。

兰州卫健委的这条通报,在 2020 年 9 月 15 日由「兰州晚报」对外发出,


「澎湃新闻」、「环球时报」等媒体均进行了原文转载。

兰州晚报 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处置工作情
况通报

澎湃新闻 兰州通报兽研所布病事件:复核确认阳性 3245


环球时报 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已感染 3245 人

通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截至 2020 年 9 月 14 日,累计检测 21847 人,初步筛出阳性 4646 人,


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 3245 人,建立健康档案 3159 人,累计咨询
23479 人次,举办现场医疗诊治讲座 9 场次,发放宣传折页 15000 余
份;

2. 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已经
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员,吊销了兰州生物药厂的相关产品批准文号(取消
生产资格)。

3. 认真落实补偿赔偿。补偿赔偿工作于 10 月份分批次开展,切实维护
好群众的健康权益。

如果我们按照一篇新闻报道或者通告的标准来看这则内容,不少地方
看起来都有问题。
首先是此次事件的简称。如果说在 2019 年 12 月还没有查清楚病因,又
因为病例首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发现的,为了方便起见称
之为「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还勉强可以理解。那么,在 2019 年 12 月
26 日,兰州卫健委的通报里已经解释了此次事故的详细原因——因为
中牧兰州生物药厂使用过期消毒剂导致废气泄露带来了居民感染布鲁
氏菌。考虑到已有 3000 多人复核确诊阳性,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兰州
生物药厂违法使用过期消毒剂致逾 3000 人感染布鲁氏菌事件」,如果
再短一些,也应该是「兰州生物药厂引发布病事件」。整起事故因兰州生
物药厂而起,读者应该记住责任方,而不是受害者。

其次,经历了新冠疫情,我们都知道「阳性」的意思是感染病毒,可是阳
性和建立健康档案的区别是什么?哪一个指的是确诊?如果阳性患者里
还有一些是无症状病人,那建立健康档案是不是就可以被认为是布鲁
氏菌病确诊了?同样也是新冠疫情让我们知道,不确诊可能就无法被医
院收治,也无法拿到赔偿甚至得到免费医疗的机会。布鲁氏菌病在卫健
委的分类中属于乙类传染病,和新冠肺炎级别一样,猜测布鲁氏菌病的
感染病例可能也将遇到类似无法确诊的问题。事实上,「财新网」的报
道已经指出,的确有很多病例一直无法被确诊。那么,为什么不能像新
冠肺炎一样每天更新具体确诊数据呢?

最后就是官方给出的事故定性: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
次暴露。事故发生时间是 2019 年 7 月 24 日至 8 月 20 日,我们先不讨论
这到底算是长时间还是短时间,「意外的偶发事件」应该如何定义?

「意外」就是意料之外,事前没有想到,不是故意的。用在这里倒也没
错,因为药厂的工人肯定不是故意这么做,但是用这句话给这件事情定
性是准确的吗?

「 CPhI制药在线」的一篇文章详细解释了药厂员工的操作定性问题:
国家相关的药品 GMP 和兽药 GMP 对于消毒、废弃物排放等都有明确
规定,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不执行兽药 GMP(良好生产规范)、违反消
毒和废弃物排放制度的事故。
1962年在美国诞生的GMP,是世界上
第一部GMP;这部规范诞生的主要目
的是控制污染、控制交叉污染和将人
为差错降低到最低限度。随着GMP
制度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推广,中
国药监局和农业部也分别制定了相应
的药品GMP和兽药GMP,其中对于交
叉污染控制都有明确规定。
CPhI 制药在线 兰州兽研所交叉污染事件始末及影响分析

鲁氏菌病在卫健委的分类中属于乙类传染病,和新冠肺炎级别一样,目
前已经造成了几千人确诊,我们不能简单用「意外的偶发事件」简单描
述。

...

看完最新的通报,我们再来一起回顾 2019 年到 2020 年媒体对此事的


报道。

「澎湃新闻」根据官方通报和公开报道整理了此次事件的发展时间轴,
可以看到,在 2020 年 2 月 4 日兰州生物药厂发布《致歉信》后,再之后
的最新报道就是 2020 年 9 月 11 日「财新网」的深度报道《兰州病
人》。
“通报后附的问题解答部分称,含菌
废气形成的气溶胶通过空气飘散距
离有限,人暴露的剂量也很低,从此
次调查情况分析,不会出现大量抗体
阳性人员。”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感
染规模超出预想。
澎湃新闻 兰州兽研所布病超 3000 人阳性,究竟怎么回
事?

一起在 2020 年 1 月之后就再无新消息报道的事故,时隔 8 个月后竟然


以如此严重的结果再次被众人所知,即使考虑到期间有新冠疫情的原
因,媒体可能对此的关注度都不太够,但是在兰州市卫健委的网站上,
从 2 月至 9 月也没有任何与之有关的内容,只有 7 月的一则布鲁氏菌检
测试剂采购公告勉强相关。

要知道,在 2019 年 12 月时,报道此事的媒体数量并不少。

2019 年 11 月底,兰州兽研所报告有 4 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


此事开始引起媒体关注,兰州市卫健委正式开始调查此事。12 月 7 日
「央视新闻」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报道中称已查出 96 人呈血清学阳性,
均为隐性感染。当时媒体和卫健委的调查重心都集中在兰州兽研所可
能的实验动物感染上,而因为感染人数众多,兰州兽研所人人自危。

「新京报评论」、「新民周刊」和「光明网」均刊发了评论员文章,讨论
兽研所的职业防控和动物实验安全隐患问题等,督促尽快查清事故原
因,回应公众质疑。
新京报评论 兰州兽研所师生感染布病,职业防控在哪里?

新民周刊 兰州兽研所布病感染原因未明 , 实验动物行业


隐患重重!

光明网 兽研所的布鲁氏菌怎么能传到人身上 | 光明网评


论员

在事故原因未调查清楚之前,对此事进行评论和督促是在发挥媒体的
监督功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澎湃新闻」和「剥洋葱people」还刊登了对于兰州兽研所的深度报道,
记者采访了兽研所的师生,展现了被布病感染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不过,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学生们有
些担心。一般,他们要么继续深造,然
后当老师,或毕业去研究所、药企、养
殖场。如果是布病感染者,养殖场是
不会要的,找其他工作,可能也会受
影响。
澎湃新闻 布病阴影下的兰州兽研所
其中一位 还称,兰州生物药厂的土
壤中也检测出了布鲁氏菌。但该厂外
宣工作人员表示不能接受采访,并对
厂内土壤中测出布鲁氏菌一事“不清
楚”。
剥洋葱 people 兰州兽研所布病迷局:一起非典型布鲁氏
菌感染事件

这一阶段,媒体不断跟踪事态进展,同时也很好地记录了被牵连的普通
人的生活。因为有这些真实的记录,我们对这起事件才有了更深的感
触。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让人产生任何共情。

2019 年 12 月 26 日,兰州市卫健委发布通告,告知了此事的调查结果,
明确是兰州生物药厂 7 月到 8 月的违规不当操作所致,还了兰州兽研所
清白,通报同时还辟谣了此事的严重程度,让大家安心。

由于7-8月份兰州市主风力为东南风,
风力2-3级,兰州生物药厂排放含菌废
气形成的气溶胶,通过空气飘散距离
有限,人暴露的剂量也很低,从此次
调查情况分析,不会出现大量抗体阳
性人员。
财新健康 兰州兽研所布病阳性事件调查公布 临近生物药
厂操作不当引发
按照之前媒体报道的节奏来看,事故原因查清楚,下一步,我们期待媒
体继续跟进报道相关人员的追责问题,以及事故发生时的更多细节,避
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出现。

• 误操作的细节流程是怎样的;

• 具体排放废气的量是怎样的;

• 当时有没有发现问题以及后续处理问题;

• 相隔 4 个月卫健委是如何查明原因的;

• 临近区域有没有更多人可能感染;

• 如何对事故受害者进行赔偿的问题。

但事实上,之后没有一家媒体进行这样的调查,只有「澎湃新闻评论」
和隶属于长城新媒体集团的「长城评论」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要求追责
违法使用过期消毒剂的问题。

此次布病事件如调查结果所言有偶
然性,但是无论药厂还是实验室,只
要不规范,就有出事的必然性。相关
有责部门理应重视起来,给公众一个
合理满意的交待,消除公众心中的疑
问和恐惧。
澎湃新闻评论 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周边居民难以承受的
“意外”
该事件中,中牧兰州生物药厂使用过
期消毒剂不能当成一件小事来看,也
不该一句话轻飘飘的带过。**事故所
暴露出的问题,恰恰可能是平时忽略
的,由此而造成的违法行为,也必须
要有人担责。
长城评论 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违法使用过期消毒剂,谁
来担责?

这起事故发生在 2019 年 12 月底,新冠疫情尚未在国内爆发,而在过去


9 个月里,与兰州生物药厂有关的报道,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只有该厂的
疫苗生产许可被撤销的新闻。在受害者的采访报道里,我们看到这些病
人到现在还无法确诊,不知道该不该治疗,不知道能不能拿到赔偿,不
知道以后怎么办。

而关于事故责任人,以及事故详细的经过和原因,我们仍「一无所知」。
2021 年 5 月 26 日
轻芒封面 #215

甘肃越野马拉松事故,
我们挑出了 9 篇文章
作者 张企璐
5 月 22 日,在甘肃省白银市举办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
共有 172 名运动员参赛。由于极端天气原因,多达 21 名参赛者遇难。事
情刚刚发生,社交平台上就有很多的讨论,到了 24 日 25 日,媒体报道更
是层出不穷。在这场惨痛的悲剧背后,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关注。马拉松
比赛是否普遍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遇难的参赛者都是职业选手还是业
余跑友?我们翻阅了近几日全部相关的媒体报道,想知道媒体都在讨论
些什么。

通过不同的方式还原真相

还原事故的经过,理解这场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很多媒体都在尝
试做的事情。

比如,「财经杂志」就采访到了一位常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友,他认为此
次黄河石林在安全预防、后勤保障、应急预案方面都有所欠缺。尤其在
应急预案方面,天气预警并没能影响赛事的继续。
23日上午,中新网记者从景泰县气象
局相关人员处了解到,景泰县气象局
为本次比赛提供了现场气象服务,气
象局的主要领导给组委会的主要领
导发送了比赛场地的气象信息专报。
气象专报中提供了最低气温、最高气
温、风级风向等信息,“但是具体的冷
空气过境信息没有。”
财经杂志 白银马拉松比赛致 21 人遇难,是天灾还是人祸

「流落南方」的文章则描述了自己在越野赛中的遭遇。作者是当日赛事
的一位参赛者,他认为极端天气是当天出事的最大原因。而在出事的赛
段部分,救援更是难如登天。
我下山的时候还有大部队选手们在
上山。后面撤回到小木屋的选手们
带回来的消息,都是一路上看到倒
下来若干位选手,躺在路边一动不
动 的、已 经口吐白沫 的(各 跑步 群
群已 经都 有 视 频),一 位 选手说,
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选手,“已经
不行了”,求蓝天救援队队员尽快上
去施救,最终我们在小木屋里等到
了这位老人,好消息是,他被扶进来
时,嘴唇红润,应无大事。
流落南方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

上面几篇文章都从亲历者的角度,或自述或他述,在还原事件经过上做
出了努力。而在这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制造」,文章找到了多
位参赛者、救援者和亲历这场事故的当地村民,详细梳理还原了从 5 月
21 日到 5 月 24 日的完整时间线。
如果你仔细查 看 这些时间点,会发
现 预 警的信号早就出现了,但似乎
并 没有得 到反馈。目前,官 方尚未
发布任何详尽的救援报告。
24日凌晨3点,在白银附近的紫灵山
陵园,一个遇难者家属告诉我们,工
作人员不让家属之间相互联系。她说
她只想知道父亲是怎么去世的。她
只想要一个答案。
先生制造 还原白银越野事故现场:一场时间错乱的灾难

这些报道都非常值得一读。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官方后续的调查以及
更多媒体的后续报道,相信会有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出来,让我们更全面
地理解这场事故的起因和发展。

可以被叙述得更好的个体故事

而在还原事件过程之外,还有一些媒体在关注更为具体的个体故事。

有的人在赛前就已经被很多人了解和关注,「人物」便描绘了国内三届越
野赛冠军梁晶的生活。他在跑步生涯中结识了妻子,组建了自己的家
庭。教练魏普龙也谨小慎微地,想要帮他规避一切的风险,最终却还是
丧生在这场悲剧中。

就在上个月,在三人小群里,三个人
相互鼓劲,赵家驹说,咱们三个人要
团结,做 好 一番 大事业。梁晶回复
他:
「搞起来!」
现 在 队 友 三人,只 剩 两 个了。赵 家
驹和向付召到了白银,他们要带他回
家。
人物 梁晶,奔跑者逝于荒野

还有聋哑人黄关军,也在赛前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们无法想象在
困境中,无法求救的他是怎样的心情。「谷雨实验室」记录了他的生活,
以及生命中的最后片段。
黄关军跟安宁提起过自己的理想,他
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时38分钟,
他现在是四川省队的队员,他想着要
努力跑进2小时30分钟,这样有希望
加入国家队,那代表着更科学的训
练和更稳定的收入。他在纸条上写给
她 看,等 我 老了跑 不 动了,就去 聋
哑学校,教其他的孩子跑步。
谷雨实验室 无声的跑者消失在狂暴的风雨中

也有人在事故中拯救了很多位参赛选手,被视作英雄。「新京报」报道
了牧羊人朱克铭的事迹,在窑洞酣睡时候,他发现了状况糟糕的选手,
将他们带到窑洞内,生火取暖。他一共拯救了 6 人的生命。

5月2 2日1 4 时许,正 在窑 洞中酣 睡


的朱克铭被一声叫喊吵醒,他循声
走出,看到一名全身湿透的越野赛
选手腿部正在抽搐。将其带回窑洞
后,朱克铭生火为其取暖。之后,他
又陆续将5名越野赛选手接进窑洞,
直到救援人员将他们带走。
新京报 这名牧羊人,连救六名山地越野赛选手
从 22 日事发到现在不过三天,有如此多关于个人故事的报道已经非常
不易。但我们也需要知道,这场比赛共有 171 名参赛选手, 其中 21 名遇
难者,还有很多人需要被报道被关注。期待更多媒体,帮助我们听到他
们的声音。

被曲解的越野跑
和商业马拉松赛事

但在对马拉松整体行业的分析上,部分媒体的报道还是有失偏颇。

在很多篇报道中,媒体都认为事发原因与近些年来蓬勃兴起的马拉松经
济脱不开关系。如「冰川思享号」指出马拉松运动有着极大的健康风
险。对马拉松的崇尚,不仅是一种糟糕的文化,也是迎合城市中产的谎
言。

冰川思享号 甘肃死亡越野赛背后:一个新谎言

这些文章普遍指责马拉松是商业化的产物,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危害。
但马拉松真的会带来这么大的危害吗?「纽约时间」指出,虽然超级马
拉松需要 24-30 个小时不间断的前行,但只要保护得当,这项运动本身
不伤身。
其中一项研究调查了1200多名经验
丰富的超级马拉松运动员,发现在他
们当中高血压和心率不齐的发生率很
低,只有不到1%的跑步者被诊断患
有心脏病或过去有过中风,很少有人
患过癌症,基底细胞皮肤癌是最常
见的恶性肿瘤,在跑步者中有1.6%的
人患有基底细胞皮肤癌。这一比例通
常低于年龄相仿的美国成年人。
纽约时间 深度 | 致命越野跑

其次,这些文章也完全将马拉松和越野赛混为一谈。「Adventure
Papers」的文章详细对比了马拉松和越野跑的不同。马拉松没有大众化
之前,前者更接近于竞技形式的城市运动,而后者则是户外与竞技的某
种杂糅。 如果将马拉松和越野跑混为一谈,反而会忽略掉此次越野赛
气候变化、补给策略等因素,这些恰恰是此次惨剧酿成的主要原因。

但马拉松和越野赛是全然不同的两
种运动形态。把两个性质截然不同
的比赛类型对比,是没有任何意义
的。在马拉松没有大众化之前,前者
更接近于竞技形式的城市运动,而
后者则是户外与竞技的某种杂糅。
甚 至,同样是 越 野 赛,随着海 拔高
低 不同,比赛地 点不同,距 离长 短
不同,气候 的 变化,技 术 难 度 的门
槛,越野赛与越野赛之间形成巨大
的鸿沟。
Adventure Papers 深度 | 消解与误读,绝命越野赛的九
层博弈思考

说到底,因为甘肃的越野跑事故,而将与之有关的长距离运动乃至马拉
松通通一竿子打死,不仅犯了一刀切的弊病,传达了错误的概念,也完
全忽视了本应该关注的事故的原因。

一场事故中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细节值得深思,此次事故的媒体报道
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从不同人不同视角了解这场事故到底是如何发生
的,这是好的媒体报道的价值之所在。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更好报道
的出现,帮助我们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不断接近真相。
2021 年 7 月 7 日
轻芒封面 #244

何伟离开中国,
他用 8 篇文章记录了
眼中的中国
作者 张企璐
几个月前,网络上就传出非虚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未获得四川大
学续签的消息。而在 7 月第一天,何伟便结束了 在四川大学的最后一课
,返回美国家乡。

在 1996 年至 2007 年,何伟写出了备受关注的中国三部曲:《江城》、


《甲骨文》和《寻路中国》,在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世界影响
力逐渐增大之时,为向边普通人物的故事投去了温和的目光。

如今何伟已经离开中国,但他对于中国的叙述和讨论,一直都能带给我们
不同的视角。尤其近年来,何伟在《纽约客》刊登的文章常被翻译为中
文,在国内引起很大的讨论。这些年何伟对于中国的叙述是怎样的?我们
带着这个疑问,从新到旧,梳理了他所写过的那些报道。

2021 年 6 月 21 日,何伟发表了文章《在一个初学者的国家学滑雪》。当
时,何伟一家去往河北省崇礼市的万龙度假村滑雪。旅程期间,何伟写下
了自己和当地滑雪场举办方、滑雪教练的交谈,以及方方面面的见闻。在
冬奥会的前夕,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开始进行滑雪这项运动。
在万龙,如果你坐上吊椅索道并打
算下绿 道,你唯一的选择是长龙,
它有将近三英里,有一些路段 对初
学者来说要求很高。这符合罗力的
理念,而且很累人。第一天,我请了
一个教练,他沿着传送带教我一些基
本知 识。之 后,我 们 乘 电 梯上了长
龙,那里的数字倒计时牌上写着 "距
离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还有352天
"。
在四季旅行 《纽约客》何伟最新文章:在一个初学者的国
家学滑雪

2021 年 3 月 15 日,何伟通过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报道了疫情期间中美
之间的商业交流,以及中国商家通过订单对于美国形势做出的判断。从
文章中看来,疫情过后,美国人似乎更加依赖中国制造。
分析电子商务的Marketplace Pulse
说,亚马逊的顶级卖家,即在美国
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人,有近
一半都在中国。一位亚马逊发言人
最近称这是不准确的,但他拒绝透露
中国卖家的具体数 量,只是说美国
网站上的大多数第三方卖家都在美
国。
加美财经 何伟:疫情让美国更离不开中国制造

2020 年 8 月 17 日,何伟发表了文章讲述了中国的抗疫经历。何伟指出,
中国的隔离政策几乎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严格,其中居委会、疾控追
踪等组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尽管隔离政策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影
响,但大部分社区的病毒传播得以减缓。很多人也表达了对政府重燃的
信念。
几乎每 个感染案例,都有一个中国
公民 从国际航班落地、在机场被马
上检测进而隔离的故事。成都的成
功,是个典型的中国成功案例。在我
的调研中,我问我的学生们,有没有
任何人认识任何被感染者,一个都没
有。
樊百乐 何伟:中国是如何控制住新冠疫情的?

2020 年 3 月 30 日,何伟发表了自己在成都的封城日记,在封城的 45 天
中,他写下了外卖包裹、居委会、孩子「神兽」等,说封城的 45 天是他
和自己妻子度过的最浪漫的时光。同时何伟也采访引述了不同人的观点,
包括武汉等多个省市的医生、居民、官员,以及香港、新加坡、美国的专
家,有的人赞同隔离政策,有的人则有其他不同的想法。
我 盯 着 这 张 红 纸 。然 后 我 写 了一
段 话,表 示 这 是自 2 0 1 3 年 开 罗 政
变以来,我与妻子度过的最浪漫的
时光。当戴着口罩的经理准备用手
机拍照时,我带着银托盘回到桌子
旁。一个女服务员拿来了我们下单
的啤酒,我在莱斯利和我的杯子将
酒 倒 满。不一 会,女服 务员 又与另
一支 青岛 啤 酒 一 起 出 现 。“ 这 瓶 免
费的。” 她说:“因为疫情!” 她打开
后,我们也喝完了那瓶酒。
后现代邮报 《纽约客》:何伟的成都疫情日记,快递、口罩、
神兽、酒

2020 年 3 月 16 日,何伟的文章记录了和平队在中国的最后时光。美国和
平队成员在中国使用的名字叫「中美友好志愿者」,何伟是 1996 年进入
中国的第三批和平队成员,和平队的岁月深刻塑造了何伟的思想。当和平
队宣布停止中国项目时,何伟回忆了自己在和平队的经历,以及在中国
的变化。
中国三号分队由14名志愿者组成,
在加入和平队前,没人接受过中文、
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课的学习。
那时,和平队的申请者无法自主 选
择目的地,中国三号 分队的所有成
员都是白人,从未去过发展中国家,
一位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志愿者连飞
机都没坐国。
后现代邮报 《纽约客》何伟: 别了和平队,90 年代怀旧
往事

2020 年 2 月 10 号,何伟记录了一个很短的故事。在中国,早已翻译好的
《林登•约翰逊传》下册,却迟迟无法出版。何伟采访了译者何雨珈,聊
起此事时,何雨珈表示自己的编辑从没说过为什么一直要拖着图书在版
编目号码。
《林登•约翰逊传》下册无法出版,成了一个谜团。

就去年而言,许 多美国书籍都未获
该码。就职于北京磨铁图书的陈亮
(音)是 雨 珈 的 编 辑,其 礼 貌、含
糊其辞但不失技巧地回复了关于问
询延迟出版的邮件。他遣词道“一些
意外因素。”
取经号 林登 • 约翰逊(L.B.J.)中译本之谜
2015 年 8 月 10 日,何伟撰写的文章,从在上埃及地区出售情趣内衣的
浙江商人说起,谈及了中国在非洲的商业和投资活动、以及「阿拉伯之
春」后的埃及社会现状。其中也能看到很典型的,关于中国与埃及文化
冲突的比较。

中国商人极少猜测埃及顾客的生活
情况,哪怕是那些时常见到的顾客。
Kiki告诉我说,有的当地妇女一个月
会来两三次,买走 上百件睡 衣和内
裤,故而“中国之星”每两个月就得更
换一批商品。待我问起缘由,商家们
通常会说这是因为埃及男人喜欢性
感的女人,但公共场所对着装限制重
重。
富贵门 浙江商人、情趣内衣以及“中国式全球化”

2015 年 3 月 9 日,何伟发表了文章,记录了自己和中文书审查员的交往
细节。何伟批评了很多国外媒体自以为是的狭隘视角,也吸引了真正想
要去了解体制内的中国读者和编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那些文章带着狭隘的西方视角,很
少考虑中国的读者们是如何解读这
些书的,而像 张吉人 这样的编辑,
被它们描绘成粗鲁的政府写手。这
些才是我为什么会去参加这个图书
巡回的原因之一 —— 了解审查制度
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你的审查员呆
上一周。
轻芒杂志 何伟:与审查者同行

读完这 8 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或许我们对何伟都会有更多地了解。好
奇、耐心,和与人交往的愿望是他写作的根本,在他的写作中,你永远只
能看见他的亲眼所见,几乎没有强烈的观点和立场。小到身边的一本
书、一次滑雪经历、居委会,都是令他感到好奇的对象,也是他记录中
国种种大事的一扇窗口。

尽管由此,也常常有着何伟的写作是否属于「春秋笔法」,是否客观地展
示了现实的争议。但无论是九十年代的涪陵,再往后的丽水,还是近两
年来疫情背景下的成都与北京,都被他用作品记录下来,我们几乎不能
否认,他的视角对我们了解中国过去的人情社会,是怎样一块绝佳的他乡
之石。
2021 年 7 月 9 日
轻芒封面 #247

公众号被封背后,
高校 LGBT 社团的生存现状
作者 张企璐
7 月 6 日晚间,不少中国高校的 LGBT 学生社团及个别相关社会组织旗
下的微信公众号账号被集中屏蔽1。各公众号页面均显示:
「接相关投
诉,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帐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
容,账号已被全部停止使用。」

一夜之间,这些社团的公众号名称都变成了「未命名公众号」,此事在
互联网上引起很大关注。在此前,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
这些高校 LGBT 学生社团,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他们。这些高校性少数社
团日常主要在做什么?在性别议题上做过哪些事情?他们又为何集体被
屏蔽?带着这些好奇,我们找来了一些报道。

1 目前整理到的被投诉屏蔽的不完整名单:清华大学 purple、北京大学 colorsworld、中

国人民大学 RUC 性与性别研究社、复旦大学知和社、武汉大学 WHU 性别性向平等研究

会、华东师范大学圆人舍、华中科技大学 HGP 小组、南京大学同一片天空——性别性向平

等协会、天津 19 校彩虹小组“津之虹”、西南财经大学性别性向小组、西安美术学院橄榄树

公益小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彩虹小组、中学生校际联合工作组、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
他们在各尽所能地
参与着性别议题

此次不少被屏蔽公众号的高校社团曾为促进性别平权做出了各种努
力。

比如复旦大学的「复旦知和社」,成立于 2005 那年。因为每年都会排


演女性主义话剧《阴道独白》,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新民晚报」曾
对此进行了报道。

自成立以来,知和社每年排演话剧
《阴道独白》,十年如一日地向外界传
达对性别的思考,尤其是对性少数人
群的关注。“话剧采取独白的形式,不
通过争论来获取你认同,更多通过经
验的传达,来让你看到这些人是怎样
生活的,到底有哪些生命体验。”
新民晚报 阴道独白 一演十年

成立于 2006 年的「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多年来一直调查研究女权和


同志相关议题。他们在 2014 年历时 4 个月之久,发表了《中国高校教科
书中同性恋错误和污名内容及其影响调查报告》,该报告至今仍会被许
多文章提及。
原创力文档 中国高校教科书中同性恋错误和污名内容及
其影响调查报告

北京大学的 LGBT 社团「北大ColorsWorld」的公众号虽然也遭到了屏


蔽,但他们在豆瓣也有着自己的账号。在持续更新的日记中,我们可以
看到他们对性别议题的学术化讨论,以及展现性少数身份的各类实
践。

ColorsWorld 豆瓣个人主页

「华东师范大学圆人舍」在 2019 年接受了「GS乐点」的采访,文章记录


了圆人社在高校开展性别议题活动的实践。在性与性别议题备受争议
的高校环境中,圆人舍从未获得「高校注册社团」的身份,也无法得到高
校的制度性支持。他们在校内迈出的第一步,来自与出柜教授的合作。

因为我们在做的事情,没有哪一件是
学校盖章说可以做的,所以都是打擦
边球。广义上讲,整个社群的多数活
动也是在打擦边球。”SANE参与过高
校LGBT社团的经验交流会,尤能感
受到大家何等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越
轨”与“守规”之间的微妙界限。
GS 乐点 如何在高校做 LGBT 社团
「三明治」的一篇报道采访到东北某大学 LGBT 社团「青彩Union」,这
一社团同样遭遇了无法注册高校社团的困境,因此也难以合规地组织
活动。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小范围地举办了「彩虹旗签名漂流」、艾滋病
防治科普等系列活动。

东北某大学LGBT社团“青彩Union”
的社长大A,决定在2016年的这一天,
做一次与传统宣传方式完全不同的艾
滋病防治科普活动——长达7天的静
态影展。影展在校园里的一间咖啡厅
进行,展出33张由志愿者拍摄的艾滋
病主题的照片。
三明治 大 A、宁生和老马,东北高校 LGBT 社团的挣扎 |
中国三明治

大部分性少数社团
没有得到学校官方认可

我们也找到一些文章从更宏观的角度讨论高校性少数社团的发展状
况。

2017 年 9 年,南京大学性别性向平等协会被注销校级社团资格。同为南
京大学下的「新潮」就此讨论了官方认可的性别议题社团的重要性,这
篇文章发表在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官网上。文章指出,正式社团
与非正式社团所面临的是两个世界,只有正式社团才能参加百团大战,
使用学校资源。而另一方面,当 LGBT 青年被问及能使他们在学校有更
加积极、包容的学习环境的事时,62.4% 的人选择了有支持 LGBT 学生
的社团或团体。

然而,这些社团中,大多是自发性组
织的公益或学生团体,得到官方认可
的,寥寥无几。当今中国,性少数人群
权益和性别平等议题仍处于初级、较
为敏感的阶段,学校的正式承认意味
着有风险,包括学校相关部门,都要
承受社会某种程度的歧视压力,当学
校变成媒体的关注焦点时,校方往往
会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
新潮 解释 |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被官方认可的性别议题
社团?

知乎用户「妙想女与霍尔顿」分享了自己对于高校同性恋社团的研究成
果。她指出,在同性恋议题上,高校走在了其他民众前面。越来越多的
同性恋社团出现在校园,开始公开活动,但大多数社团都只能在学校半
公开式活动,也遭受着他人的质疑。
站在学校身后的是整个社会,在中大
“彩虹社”成立之际,社会媒体的热点
报道和对社团学生狂轰滥炸的采访
就决定了校方的尴尬地位。这也形成
了中国高校对于同性恋社团的统一态
度——不支持、不禁止、不推动。
妙想女与霍尔顿 沉默或发声——高校同性恋社团的发展
现状

「China SOGIE Youth Network」于 2019 年发布了调查报告《中国高校


LGBT+社团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抽样招募到的 54 个 LGBT+ 社团中,
大部分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从时间上来看,累积社团数
呈现指数型增长的趋势。报告还分析了高校 LGBT+ 社团的成立缘起、
发展阶段划分等内容。

China SOGIE Youth Network 中国高校 LGBT+ 社团发


展情况调研

不少高校的性少数社团正在为性别平等做出努力。这些社团或者践行
着各类科普活动,或者通过自身所学,批评着社会上的一些性别不平等
现象。他们需要一扇窗户,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也应
当知道,如今这些高校社团,都在做些什么。
2021 年 7 月 27 日
轻芒封面 #259

为国牺牲和贪图小利之外,
真实的蓄滞洪区现状
作者 张企璐
最近,郑州暴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7 月 23 日,河南在防汛时紧急启用
了五个蓄滞洪区;与此同时,安徽受台风「烟花」影响,再次开始泄洪。

浚县广播电视台 防汛进行时丨河南紧急启用五个蓄滞洪区

合肥新闻频道 刚刚!安徽启动应急响应!再次泄洪!

这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网友的广大讨论。微博话题 #安徽泄洪 阅读量


已达 7 亿,讨论也超过了 40 万。其中大多的声音都表示,安徽时常泄
洪,为防汛牺牲了太多,年年泄洪,补助也几乎没有。

但也有另一种声音得到关注。微博用户 @非想别天 发布微博表示,我


国规定不让人住在泄洪区,农民在泄洪区建房、种田都是违章的,受灾
的农民多是贪图蝇头小利,咎由自取。很多微博大 V 也转发了这条微
博。目前,该微博账号因为引起巨大争议而被投诉关闭。

在上述的描述中,受泄洪影响的人们要么是默默受苦,要么便是自讨苦吃。事
实上,泄洪区的现状可以这样简单二分吗?是否有更详细的细节讨论?为此,
我们找来了近几年的一些报道。
防洪区并没有规定不能居住

和批评农民在防洪区域擅自搭建房屋,开垦农田的批评声不同,我们翻
阅到了一些政府机关的管理条例,发现防洪区其实是可以住人、进行经
济建设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九条中,指出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
可能淹及的地区。防洪区又被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在
条例中也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中国人大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而其中,蓄滞洪区又分为行洪区、分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南水北调
与水利科技」做出了具体的说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你分得清出吗?蓄滞洪区、行洪区、
分洪区、蓄洪区、滞洪区(I-342)

微博中批评称农民在泄洪区违章建筑,但我们并没有在条例中看到「泄
洪区」这一说法。至于文件中确实提及的蓄滞洪区,据《蓄滞洪区设计
规范》,该区域内是可以进行社会发展规划与建设的。
在制定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和进行蓄滞洪区建设的过程中,要针
对蓄滞洪区的特殊性,从流域、区域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研究与之
相适应的蓄滞洪区建设与经济发展
模式,合理确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
构,积极发展农牧业、林业、水产业
等,因地制宜地发展第二、三产业,鼓
励当地群众外出务工。限制蓄滞洪区
内高风险区的经济开发活动,鼓励企
业向低风险区转移或向外搬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蓄滞洪区设计规范 [ 附条文说明 ]
GB50773-2012

明确禁止建房等行为的是行洪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提及,在防洪区与其他管理范围内,禁止建房、放牧、开渠、
打井等行为。

在堤防和护堤地,禁止建房、放牧、开
渠、打井、挖窖、葬坟、晒粮、存放物
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以
及开展集市贸易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
条例
而在实际的防洪管控中,行洪区被违规占用的情况的确存在。「等深
线」实地调查了淮河流域的前进村,发现仅一村,就有近 3000 亩淮河行
洪通道在地方政府明知的情况下用于养殖水产。但与微博称政府难以
管理农民的说法冲突,文章指出,这些侵占行洪通道的违规行为之所以
难以界定,且执法难度大,归根结底在于许多圩的诞生远远早于相关法
规发布,属历史遗留问题。

那么,是否影响行洪由什么部门具体
如何认定呢?上述防汛防旱指挥部官
员表示,江苏省水利厅每年都会用卫
星进行航拍,从2010~2012年开始有
了底图,2013年以后如果拍到和底图
不一样的地方就会被拆除。“我们盱
眙这边,2013年后的新圈圩全部要求
拆除。”
之所以相关侵占行洪通道是否违规
难以界定,并且执法难度较大,归根
结底在于许多圩的诞生远远早于相关
法规发布。
等深线 【等深线】淮河行洪通道里的违规“生意”
赔偿之外,蓄滞洪区开始迁徙

在各文件之外,很多媒体也对各地蓄滞洪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这些文
章能帮助我们理解各地具体的发展状况。

「南方人物周刊 」指出,武汉公安县埠河镇本属于荆州分洪区,但由于
当地很久才会发生一次洪灾,上次泄洪已经是 62 年以前的事。分洪区
不会分洪,已经成了此间居民的真实信念。在洪灾到临前,从来没有人
担心过会遭到洪水的影响。

公安县人很为他们的发展自豪。在一
个外地人看来,他们活得实在不像分
洪区里的居民。这个县城似乎全无牺
牲者的颓废,反倒发展成了一个非常
正常的、消费水平甚至高过一般县城
的城镇。街道上路虎、宝马这样的好
车并不罕见,斗湖堤镇当地人颇为自
豪地向我介绍,“公安县人消费观念比
较超前,会挣钱,也会花钱,不像景德
镇,那么有钱的大老板,穿得特别朴
素,车子也一般,财富都藏在家里。”
南方人物周刊 活在分洪区 | 封面

而在泄洪频繁的地区,居民生活状态则完全不同。在淮河流域的王家
坝,从 1954 年到 2007 年,先后 15 次开闸泄洪。「阜阳在线」对此进行
了梳理。

阜阳在线 回顾:历史上王家坝的 15 次开闸蓄洪

「南方人物周刊」的另一篇报道指出,在王家坝当地,即使人们多年都
没经历过大水,也会在每年汛期来临前,做好启用蓄洪区的准备。地方
政府每年都会做好应急预案,同时也做好启用蓄洪区的准备。

夜色中,王家坝附近还有一批人员在
赶路,他们正从蒙洼蓄洪区的低洼地
区转移至安全区域。转移人员的名单
在应急预案中已做好统计,20日凌晨
3点,2017人转移完毕,从接到通知到
安置下来,用时只有几个小时。
南方人物周刊 淮河大水 | 安置洪水前先安置人

但无论当地是否频繁遭遇洪灾,每当洪灾发生,并开始泄洪后,它们都
会受到严重的洪水侵害。在受害后,政府会对居民进行赔偿,不过由于
赔偿制度的不完善,部分人并不一定能得到赔款。「中国新闻周刊」报
道,张金亮在草料被淹后,却被告知不符合补偿要求。文章指出,蓄洪
面临新情况时,当地政府应该对过往既定事实进行合理的安置。
“ 我把受灾情况交到县政 府了,(他
们)回复说不在补偿范围。” 刘涛表
示,当地近年来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
用,但是秸秆处理原料多、占地大,如
果蓄洪区的农场不能设厂,那么在居
住面积日益紧张的庄台,是无法完成
秸秆处理工作的。
10月9日,阜南县财政局副局长郭怀亮
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蓄洪区按国家规
定不允许入驻企业,张金亮的新能源
公司不符合补偿要求。刘涛的农业合
作社属于营利性质,也不符合蓄洪补
偿要求。
中国新闻周刊 蓄洪区的新问题:1.6 万吨草料被洪水“洗劫”
之后

2020 年 7 月,江西鄱阳湖区洪灾也存在类似问题。「北青深一度」报道
指出,在潼丰联圩的闸门打开,当地万亩良田变成了一片泽国。大部分人
损失惨重,却没有在事前购买农业保险。文章指出,农业保险在防洪区
还有待普及。
潼丰村紧邻鄱阳湖,土地肥沃,早稻
一亩可以收一千斤,属于高产田。村
民表示,鄱阳湖区的农田怕水不怕
旱,旱季的时候,可以抽鄱阳湖水灌
溉,但洪水来时却办法不多。
能弥补一定损失的农业保险在潼丰
村并不普及,村干部表示,除少部分
“思想前卫”的人,大部分人都没有投
保。
北青深一度 单退圩堤进洪背后的牺牲 | 深度报道

而面临洪灾的威胁,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展开居民搬迁行为,将居民搬至
更安全的区域,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蓄洪区的问题。

安徽日报农村版 15 个行蓄洪区居民将搬迁,看看都有哪

阜阳市人民政府发布 我市三年将搬迁行蓄洪区居民 10.2


万人
看完这些报道,再回头看微博上关于泄洪的讨论。无论是认为防洪区人
民贪图小利,违规居住;还是只强调民众的牺牲,事实上都不能反映出
事情的全貌。当一个地区选择泄洪,政府和民众都参与在其间,无论是
指挥者还是被指挥者,双方都在共同应对着同一挑战。

我们的确不该忘了防洪区居民所做出的牺牲,只是在感激之余,去关注
他们的真实处境,如何完善赔偿制度,如何尽快搬迁,可能才是更值得
我们关心的问题。
2021 年 8 月 18 日
轻芒封面 #274

朋友还是敌人,
7 篇文章带你全面了解塔利班
作者 万户
8 月 16 日,阿富汗塔利班发布消息称,其已控制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
尔的总统府。从今年 5 月开始一路攻城略地到占领首都喀布尔,阿富汗
塔利班只用了三个月。在国内社交舆论中,有不少人因为塔利班的反美
姿态而对其充满好感,而在 7 月 28 日外交部长王毅会见阿富汗塔利班
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 后,因巴拉达尔称中国一直是阿富汗人
民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微博上不少人更是声称塔利班是中国的好朋友。

新华社 王毅会见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

自然也有很多人对这个言论进行了反驳,举例了不少塔利班曾经的暴
行。中文互联网因为塔利班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而吵作一团。今天的封
面,我们也想讨论一下塔利班,但不是争辩是朋友还是敌人,而是看看
塔利班到底是谁,曾经做了什么,通过 7 篇媒体报道和大家一起描绘出
一个更全面的塔利班。

与恐怖组织渊源颇深的塔利班

「塔利班」一词原本并无政治含义,在阿拉伯语中,「塔利布」意为学
生,其复数形式便是「塔利班」。该组织成立于 1994 年,由毛拉·奥马尔
召集了他的学生和一些来自巴阿边境难民营的阿富汗流亡青年组成,鉴
于这支队伍主要由宗教学生组成,故而被外界称为塔利班。1996 年塔
利班开始统治阿富汗,直到 2001 年美军打击基地组织,也间接导致塔
利班政权倒台。
2007 年,塔利班领导人贝图拉·马赫苏德宣布自立门户,成立「巴基斯坦
塔利班运动」(Tehrik-e-Taliban,简称 TTP)。至此就有了两个塔利
班,阿富汗塔利班(简称阿塔)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两个组
织的性质和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在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来说,建立国家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目标。
「文化纵横」的文章对此有详细的讨论。

与怀有全球“圣战”野心的“伊斯兰国”
不同,塔利班的目标始终都是将外国
侵略者赶出阿富汗,进而建立“纯洁、
公正的伊斯兰政权”,其视野始终落脚
在阿富汗国境线以内,这决定了其未
来将尽可能争取地区国家支持,维持
和促进阿富汗的和平与发展。
文化纵横 突访中国的塔利班 , 真正目的是什么 ? 一个特
殊智库的揭底

而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则是巴基斯坦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定的恐怖
组织,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活动。「纵相新闻」的文章分析了两者的区
别。
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
对纵相新闻表示,“两个塔利班”的分
歧主要出现在政治诉求和斗争手段
两个层面:阿富汗塔利班的主要诉求
是在阿境内建立一个伊斯兰酋长国,
而TTP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巴基斯坦政
府。
纵相新闻 “两个塔利班”的前世与今生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塔利班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恐怖组织,而阿富汗
塔利班也曾因资助恐怖组织「东突伊斯兰运动」而被点名,这个在国务
院于 2002 年公布的制裁名单里可以查阅到。

“东伊运”与本·拉登“基地”组织系共生
关系,在培训武装人员和暴力恐怖分
子方面得到了阿富汗“塔利班”、本·拉
登“基地”组织的大力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联合国安理会制裁阿
富汗委员会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列入受制裁实体名
单的通知

事实上,按照 201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对恐怖


组织的定义「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
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
的;」,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即使算不上恐怖组织,也不可能是朋友。

反恐主义信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另外,作为武装组织,能在美军的打击下坚持到现在而且还持续发展壮
大,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的资金来源也颇受关注。外媒
《The Conversation》的一篇文章就详细研究了塔利班的收入来源,发
现他们最大收入来源是毒品。

根 据联合国《2 02 0 年世界 毒品 报
告》,在截至2020年的五年中,阿富汗
约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4%。大部分非
法毒品利润都流向了塔利班,塔利班
在其控制地区管理鸦片。
同时 hxotnongd 塔利班的资金从哪里来 | 与此同时

有数据显示 ,自 2001 年以来,阿富汗成了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


和输出国,全球 90% 的罂粟类毒品(鸦片、海洛因)都产自这里。
作为极端宗教组织的塔利班

塔利班组织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宗教性,是一场政教合一的组织运动,而
且是极端伊斯兰宗教,对于女性和其他宗教的看法尤其极端。在社会生
活上,塔利班禁止演奏乐曲、跳舞、观看电影和电视等一切娱乐、体育
活动等,
《西亚非洲》杂志 2016 年第 3 期《塔利班运动及其伊斯兰实践
新探——兼论中东政治伊斯兰的“塔利班化”新动向》一文就从宗教和
政治性上探讨了塔利班的的极端性。

受塔利班确立的宗教司法体系影响
最大的群体莫过于女性。塔利班政权
恢复了伊斯兰教传统的妇女隔离制
度,女性不仅不能单独外出,也有明
确的着装规定,即穿戴布尔卡。同时,
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除医
疗部门外,其他的女性必须放弃在外
工作。
西亚非洲 塔利班运动及其伊斯兰实践新探 ——兼论中东
政治伊斯兰的“塔利班化”新动向

而且,在塔利班看来,阿富汗民族的历史就是伊斯兰教传入以来的历
史,其他文明由异教徒创造,皈依伊斯兰教之前的历史是「蒙昧时代」。
所以,塔利班不顾埃及知名宗教人士的劝阻,炸掉「巴米扬大佛」,并毁
掉大量珍贵文物。这也就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发生于 2001 年 3 月份的
「巴米扬大佛」事件,公众号「旃檀精舍」在今年 3 月——大佛被毁 20
周年的时候发文回顾了这起惨案。

尽管在此之前国际社会已经发起了紧
急“救佛”行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请
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不惜一切代价
挽救阿富汗佛像,各国的博物馆、佛
教组织甚至伊斯兰教团体都纷纷呼
吁阻止塔利班的毁佛行动,这一切的
努力都没能制止这悲剧的发生:在人
类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所发生的第
一件大事居然是人类亲手毁掉了世
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旃檀精舍 巴米扬之殇,大佛被毁 20 周年祭

虽然塔利班的发言人之前曾表示,将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伊斯兰政
府」,允许女性独自出门、接受教育和工作。但就在最近刚被塔利班占
领的城市里,女性已经开始重新被要求穿上了罩袍,历史会不会重演,谁
都不知道。
在塔利班占领的另一座城市昆都士,
一名31岁的居民说,人们在适应权力
过渡,“一些女性被要求穿上罩袍,老
师们也被要求回学校上课,但根据
塔利班的指示,男教师只能为男孩上
课,只有女性教师可以教育女孩。”
纵相新闻 被塔利班占领后的城市:枪炮声平息,妇女重新
穿上罩袍

塔利班到底怎么样,或许从上文中的种种报道中能够略知一二。国际问
题的复杂之处在于,你没法简单用朋友或者敌人去定义国际关系,事实
上也不需要这样去定义。人与人之间除了朋友和敌人,尚且还有其他各
种复杂的关系,更不用说国际关系了。

当然就更没有所谓的「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样一种把关系极度简
单化的说法了。
2021 年 8 月 30 日
轻芒封面 #283

8 篇文章,带你了解饭圈文化
作者 万户
8 月 27 日,网信办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
,要求取消各种明星艺人的榜单、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控未成年人参
与等,以后各种后援会的账号必须由明星经纪公司或者工作室官方进行
日常维护和监督。

自从 5 月份爱奇艺的《青春有你3》出现「倒奶打投事件」引起舆论大闺
蜜的批评(我们曾在 5 月份的封面文章中对此进行过讨论 )后,网信
办就开始了对于饭圈乱象的治理,这份通知也是在 6 月份「清朗·饭圈乱
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治理活动加强的正式通告。

如今提起「饭圈」,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不理智、偏激、引战等负面词
汇,似乎连带追星本身也成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从 2019 年「新华网」就
开始 批评饭圈乱象 ,到现在还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变化。从「肖战
粉丝举报 AO3 事件」到「倒奶打投事件」,饭圈文化已经被讨论了很长
时间,媒体报道的数量和角度也非常多,从偶像的生产机制到粉丝的行
为影响等,在翻阅了三十多篇媒体关于饭圈文化的讨论后,我们从中梳
理了几篇角度不同的深度文章,试图回答大家对饭圈的一些好奇:饭圈
文化到底从何而来?和过去的追星族有什么关系?饭圈乱象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圈外的人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文化?
从追星族的「明星崇拜」
到饭圈的「爱豆老公」

很多不了解饭圈的人会以为,现在的饭圈就是过去的追星族——为了自
己喜欢的明星买各种周边、投票支持和各处安利......其实两者截然不
同。8 月 26 日赵丽颖粉丝和王一博粉丝的掐架以及被微博官方禁言的
事情可以很直观地反映现在饭圈的疯狂状态。

事情的起因是有传言王一博和赵丽颖将共同出演一部新剧,两人的粉
丝都对合作表示不满,开始了大规模抵制计划。最后引来微博官方的禁
言和封号处理,累计禁言账号 2080 个,关闭账号 2459 个。「娱乐硬糖」
的文章记录了这起粉圈掐架,展示了当下饭圈的疯狂。

赵丽颖粉丝抵制偶像的新片,也是一
种惯性失控。此前,杨幂出演《许你
暖暖的晨光》消息传出后,粉丝从线
上“清君侧”发展到线下“兵谏”,喊话偶
像“抵制嘉行剧,要做好演员”。佟丽娅
《三十而已》的项目都已经官宣了,粉
丝照样撕到她退出合作。种种逼宫案
例,都和粉丝在娱乐产业话语权增大
直接相关。
娱乐硬糖 饭圈到底怎么救?从赵丽颖说起
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如今饭圈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攻击性,以及粉
丝和明星的关系,和过去的追星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从单纯的偶像崇
拜,到现在的投票可以决定偶像命运,再到新时代爱豆的出现,粉丝文
化在其中的变迁,可以在「商隐社」的这篇回顾内地饭圈文化发展的文
章中看到。

而在这之后,一个新型的偶像概念出
现在大众面前:养成系偶像。这种新
型的偶像模式除了模糊、拉进了粉丝
和偶像的距离之外,也使得一个个利
益共同体抱成了团,集结成了一个前
所未有的群体:粉丝团。
这也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饭圈” 的
雏形了。
商隐社 中国饭圈崩塌始末

如今的饭圈相比较过去的追星族,粉丝组织的组织性和动员力量大幅上
升,对外的攻击性也随之增加。对于粉丝组织的的这种规模化发展,
「中国青年研究」的一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
发展、娱乐工业的发达以及造星方式的变革,粉丝组织的严密程度不
断加强。
在共同的组织目标的号召以及有效的
组织管理下,当前的粉丝展现出前世
代粉丝难以匹敌的行动力,无论是“打
投”“控评”“轮博”“反黑”等常规实践活
动,还是生日应援(如王俊凯粉丝为庆
祝其18岁生日组织的应援)、文本创作
大赛(如杨超越粉丝的编程设计大赛)
等特别实践活动,粉丝组织都表现出
了很高的行动效率和专业性,常常令
媒体或不了解饭圈生态的非粉丝网
友发出感叹。
中国青年研究 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
与“不变”

围绕粉丝文化形态、饭圈文化发展史及其背后的资本力量,与粉丝行为
的边界问题等,2021 年牛津中国论坛开设了一个专门的研讨会,邀请了
国内外研究粉丝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学者进行了讨论,从学术角度探讨和
解释了饭圈文化的种种乱象。「燕京书评」对研讨会的发言进行了文字稿
的整理。
东 亚 的 爱 豆 工 业 做 了一 件 非 常 重
要的事情,就是 对准社交关系的去
病理化。粉丝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爱
豆 的 女 友、老 婆 、姐 姐、妹 妹、哥
哥、弟 弟 、老 公、男 友,可 以 在 自
己和一 个视 觉偶 像、明星、爱 豆 之
间建立一种准亲密关系或者准亲属
关系。
燕京书评 疯狂的饭圈:想象性亲密关系能否逃避圈层权力
规训?丨燕京讲稿

与明星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个人崇拜而是更亲密的互惠
关系;粉丝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也发生了变化,相比较过往零散偏业务爱
好性质的追星族,如今的饭圈文化更专业、更复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
复杂关系,如今我们看到的种种饭圈乱象,不单单是粉丝自身的原因,
而是平台、公司和文娱行业种种相互作用的结果。

饭圈乱象是平台、资本
和粉丝的一场合谋

关于饭圈如何被平台和资本利用的案例,
「娱乐产业」去年的一篇文章有
过详细的介绍,单单是微博的一个榜单搬家,就花掉了粉丝几百万的筹
资,平台想尽各种办法去让粉丝花钱。

于是,热度可以用平台的超话数据、
热搜位置、花式榜单、销售额等数字
来直观衡量。他们制造了一场又一场
虚假的繁荣。爱,就请投票、打榜、控
评,最终目标都通往一条路——让掏
钱的动作更利落些,又名:氪金。
娱乐产业 饭圈,资本游戏的背锅侠

「三联生活周刊」采访了粉丝文化研究者尹一伊,详细讲解了被困在平台
规则和流量算法中的粉丝群体的种种行为,当偶像工业的冲突被放大到
日常大众的领域,饭圈和大众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因为微博是一个 公共 平台,饭圈的
一系 列 行 为,包 括 控 评、反 黑 、热
搜 这些事情,实际上会影响到其他
微博用户的公共领域,所以可见度
很高。粉丝做 这 些事情,本质就 是
在争 夺公共空间的可见度,要让大
众 看到我的偶像好的部分,要把不
好 的 部分压 下去、刷下去,这 是 他
们很朴素的一个动因和逻辑,所以
微博的公共性肯定会受很大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 算法陷阱:谁让粉丝变“疯魔”?

也就是说,社交媒体的可见度、数据流量的榜单和娱乐行业里的商业利
益,这三者被算法明确地绑定了起来。只要这种关系没法打破,粉丝就
会被夹在中间。粉丝追星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唯流量规则,以
及完全朝着金钱利益的榜单规则等。中国作协主管的《文艺报》最近连
续就饭圈的事情刊发文章,讨论了饭圈的种种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平
台和资本的问题。
《文艺报》刊发了关于饭圈的专题
8 月 25 日的文章就明确指出,「流量」不是原罪,商业文化产品选用明
星既非我国独有,也非互联网时代的新鲜事。若要治理这种乱象,也需
要呼吁行业的综合调整,既应引导加强艺人与粉丝的自我规范,也要杜
绝「唯流量」思维,把流量引向该去的地方,建立相对健康、合理的行业
资源分配与受众评价机制。

从“ 流 量时代” 的早 期至今,大 量未
经表演专业训练的偶像与选秀选手
进 入 影 视 表 演行业谋 发 展,将“ 流
量”从偶 像 产业 带入 影 视、文 艺创
作中,实际上是一种流量投 放的错
位 。其 实,无 论 国 内 外,都 不 乏有
天赋或受过专业训练的唱跳偶像成
功转型演员的例子,这条通 道从来
不是封死的,而是有门槛的。
文艺报 “流量”本无罪,“唯流量”需反思

「娱理」在 8 月份的文章就明确指出,不应该把这些乱象简单归咎于粉
丝的不理智,各大平台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粉丝、明星及其经纪公
司一起,共建和谐的星粉关系。尤其是目前的与金钱挂钩而没有与作品
关联的各种榜单需要进行调整。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票房和唱片销量
是证明一个艺人影响力最直观的数
据。到了贴吧时代,贴吧的排名、粉
丝数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进入新媒体
时代后,各大平台、媒体都有自己的
榜单,在去中心化的大环境下,很难
有一个榜单做到绝对权威,但是每个
榜单都有其参考价值。行业内的艺人
团队、品牌方也都会综合参考各个榜
单,对一个艺人的价值进行评估。
娱理 饭圈整改刻不容缓,平台可以做什么?

大众所讨厌的饭圈文化,并不是只是由粉丝的疯狂追星行为引起的。在
互联网急速发展的这些年,是资本和媒体等合谋创造出环境塑造了现
在的粉丝文化,而这种文化是单个人或者单个粉丝群体所无法改变的。
想要改善目前的现状,需要政策、娱乐行业从业者、媒体和粉丝等一起
去努力。

正如 「界面文化」的文章中 所说,「粉丝本身只是结果端,如果中间
的平台、资本不作出改变,这个问题永远都得不到解决。」
13 个公共议题
94 篇优秀媒体报道
感谢这些媒体和记者,在这个时代仍坚持创造优质的报道,致力于呈现世界的真实。
(按照
媒体拼音首字母排序)

Adventure Papers
深度 | 消解与误读,绝命越野赛的九层博弈思考
宋明蔚

北青深一度
单退圩堤进洪背后的牺牲 | 深度报道
颜星悦

冰点周刊
名单上的一个小人物
李强

冰点人物 | 姐姐
张国

剥洋葱people
29岁殉职医生彭银华的最后20天
魏芙蓉 梁静怡

天津大爆炸消防员张梦凡的“幸存”与“新生”
刘壹昭
兰州兽研所布病迷局:一起非典型布鲁氏菌感染事件
庞礴 马骏 付子洋

财经杂志
火神山工人想回家:至少9人确诊,生计暂难为继
刘以秦

致敬抗疫英雄,缅怀疫情逝者,铭记逝去的每一个生命
许瑶

白银马拉松比赛致21人遇难,是天灾还是人祸?
白兆东 何香奕 王朋

财新网
援建火神山两工人确诊新冠 中建三局回应
周泰来 黄晏浩 陈丽金

新冠逝者:数字之后不应被遗忘的人
张舒琳 魏冰 韦梦

天津爆炸人祸始末
包志明 黄凯茜 赵复多 王和岩 王歆慈 周淇隽 汪苏 周东旭 崔筝 邱嘉秋

最新封面报道 | 兰州病人
王梦遥 杜偲偲 包志明 郭现中 陈亮

新冠逝者:献给疫情中离去的生命
财新网

天津港大爆炸五周年
财新网

长城评论
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违法使用过期消毒剂,谁来担责?
陆玄同
China SOGIE Youth Network
中国高校LGBT+社团发展情况调研
Kin 呆米

CPhl制药在线
兰州兽研所交叉污染事件始末及影响分析
zhulikou431

等深线
淮河行洪通道里的违规“生意”
郭阳琛

第一财经YiMagazine
特别记录 | 一份不愿更新的名单
袁颖

端传媒
“看不见”的洪灾:波及千万人次的灾难如何成为信息黑洞?
来福

凤凰新闻
天津爆炸负伤消防员不愿回村:老有人问我媳妇死了赔了多少钱
许晔

风月投资笔记
为什么看起来没人情味美团外卖赢了?
月风投资笔记
阜阳在线
回顾:历史上王家坝的15次开闸蓄洪
阜阳在线

GS乐点
如何在高校做LGBT社团
GS 乐点

观点不重要
说说外卖骑手的困境
仓央嘉措菜

故事FM
中国的盲道上为什么看不见盲人
郑婷 蔡聪

故事硬核
何伟的最后一课
何雨珈

谷雨实验室
除了按摩,盲人还能做什么工作呢?
王彦入

无声的跑者消失在狂暴的风雨中
张月

谷雨影像
爆炸三周年:他失去左眼,却看见了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周娜
流落南方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
流落南方

码头青年
纽约时报头版的“哭墙”,我们为何没有?
边城蝴蝶梦

南方人物周刊
活在分洪区 | 封面
朱诗琦

淮河大水 | 安置洪水前先安置人
聂阳欣

南方周末
导盲犬:本是盲人“眼睛”,反而成为负担
罗欢欢

逝者|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最后一月
王伟凯

南方洪灾细节:暴雨季来得更早,著名景区成阳朔内涝“元凶”
高伊琛 李玉楼

水淹阳朔:一个旅游大县的艰难复苏
李玉楼

回到原点:天津爆炸事故一周年回访
汪韬

南风窗
雷神山医院里的“葛政委”
陈莉莉
人在 囧 途之修火神山的农民工
Lily

纽约客
《纽约客》何伟最新文章:在一个初学者的国家学滑雪
何伟

何伟:疫情让美国更离不开中国制造
何伟

何伟:中国是如何控制住新冠疫情的?
何伟

《纽约客》:何伟的成都疫情日记,快递、口罩、神兽、酒
何伟

《纽约客》何伟: 别了和平队,90年代怀旧往事
何伟

林登•约翰逊(L.B.J.)中译本之谜
何伟

浙江商人、情趣内衣以及“中国式全球化”
何伟

何伟:与审查者同行
何伟

纽约时报
Remembering the 100,000 Lives Lost to Coronavirus in America
DAN BARRY, LARRY BUCHANAN, CLINTON CARGILL, ANNIE DANIEL, ALAIN
DELAQUÉRIÈRE, LAZARO GAMIO, GABRIEL GIANORDOLI, RICHARD HARRIS,
BARBARA HARVEY, JOHN HASKINS, JON HUANG, SIMONE LANDON, JULIETTE
LOVE, GRACE MAALOUF, ALEX MATTHEWS, FARAH MOHAMED, STEVEN
MOITY, DESTINÉE-CHARISSE ROYAL, MATT RUBY and EDEN WEINGART
时报的“千人讣告”头版是如何诞生的
JOHN GRIPPE

纽约时间
深度 | 致命越野跑
詹涓

澎湃思想市场
技术能否向善:如何拴住给外卖员带来职业伤害的算法?
王靖

澎湃新闻
特大暴雨夜袭村庄,一家五口遇难
王鑫

兰州兽研所布病超3000人阳性,究竟怎么回事?
吕新文

布病阴影下的兰州兽研所
段彦超

澎湃新闻评论
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周边居民难以承受的“意外”
陈城

秦川雁塔
秦晖:阳朔历险记
秦晖

全球深度报道网
媒体聚焦天津爆炸案,接力逼近真相
陈婉莹 张雯
人物
火神山上的女人们
涂雨清

普通人李文亮
罗婷 杨宙 罗芊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赖祐萱

梁晶,奔跑者逝于荒野
林松果 朝恭卓

三表龙门阵
你们的讨伐比外卖还快
三表

三联生活周刊
算法陷阱:谁让粉丝变“疯魔”?
陈璐

三明治
大A、宁生和老马,东北高校LGBT社团的挣扎 | 中国三明治
吴楠

商隐社
中国饭圈崩塌始末
余扯淡

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
中国高校教科书中同性恋错误和污名内容及其影响调查报告
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
同时hxotnongd
塔利班的资金从哪里来|与此同时
哈尼夫·苏菲扎达

投中网
王兴应该尽快站出来,谈谈外卖配送
董力瀚

文化纵横
突访中国的塔利班, 真正目的是什么? 一个特殊智库的揭底
王世达

文艺报
“流量”本无罪,“唯流量”需反思
尹一伊

西亚非洲
塔利班运动及其伊斯兰实践新探
闫伟

先生制造
还原白银越野事故现场:一场时间错乱的灾难
李颖迪 殷盛琳 俞梦雪

新潮
解释 |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被官方认可的性别议题社团?
史婉霜 杜 莹 方婕妤 刘一霖 向 往 王东丽

新京报
这名牧羊人,连救六名山地越野赛选手
汪畅 金贻龙
新浪新闻
天津爆炸丨从接警到爆炸的44分钟,堆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晓航

新民晚报
阴道独白 一演十年
刘建芳

燕京书评
疯狂的饭圈:想象性亲密关系能否逃避圈层权力规训?丨燕京讲稿
元十雨

一席
夜深人静,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牵着手穿过这个曲桥,
难道你们不担心他们会掉到水里吗?
李迪华

娱乐产业
饭圈,资本游戏的背锅侠
十八楼

娱乐硬糖
饭圈到底怎么救?从赵丽颖说起
刘小土

娱理
饭圈整改刻不容缓,平台可以做什么?
娱理
旃檀精舍
巴米扬之殇,大佛被毁20周年祭
旃檀精舍

正午故事
等待黎明:天津爆炸一个月后 | 正午
李纯

知乎
沉默或发声——高校同性恋社团的发展现状
妙想女与霍尔顿

中产生活观察
中国媒体正在失去对痛苦的感受力
张3丰

中国青年研究
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
胡岑岑

中国人的一天
视障小伙带导盲犬打车 经常被拒载
王翮

中国新闻周刊
蓄洪区的新问题:1.6万吨草料被洪水“洗劫”之后
陈丽媛 陈威敬

纵相新闻
“两个塔利班”的前世与今生
程靖
被塔利班占领后的城市:枪炮声平息,妇女重新穿上罩袍
程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