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欢迎访问我们的⽹站。 今天是:2022年4⽉6⽇ 星期三 | 简体 繁体 |

输⼊关键字 #

⾸⻚ 要闻 协会概况 重要职责 央媒纵横 ⾏业动态 传媒研究 通知公告

传媒研究

酪合媒企资源创新媒企融台发层 传媒管理

竭⼒搭建媒企平台互动共享⾏业信息
传媒经营

当前位置: ⾸⻚ " 学习教育 " 从“观象授时”到“数理天⽂” 农历纪年展现华夏⽂明多彩成就

从“观象授时”到“数理天⽂” 农历纪年展现华夏⽂明多彩成就 通知公告 + 更多

!第五届全国⽓象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公示
时间:2022-02-14 9:25:45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浏览:501 次浏览 字号:⼤ 中 ⼩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新春⾛基层”活动的通
知 关于召开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暨⾛基层表
!
“千⻔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农历⾟丑年进⼊岁尾,中华⼤地即将迎来⻁⻁有⽣⽓的壬寅新年。百节年为⾸,⼀岁数 彰⼤会的通知
! 关于2020年和2021年⾛基层活动 优秀作品和
春先。每当春节来临,华夏⼦孙的⺠族认同感、⽂化归属感和国家⾃豪感油然⽽⽣,⼭河同庆,喜⽓祥和。农历新年是中华⺠族最
先进集体、先进个⼈的公示公告
! 关于开展第五届 全国⽓象优秀新闻作品推
隆重的传统佳节,在中国节⽇⽂化系统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选活动的通知
! 关于推荐2020和2021年协会组织⾛基层活动

2017年9⽉1⽇实施的《中华⼈⺠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次明确了农历的编排规则、计算 优秀作品和先进集体、先进个⼈的通知
! 关于公示第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的

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法等,为农历⽇历编算提供了科学的规范依据。同时,该国标的颁⾏也说明历史悠久的⼲⽀纪年法,不仅体现 公告
! 第⼋届全国性⾏业类媒体“好记者讲好故事”

了中国古天⽂学与历法的发达,⽽且富有鲜明的数理学智慧。 演讲⽐赛结果公示公告
! 第三⼗⼀届中国新闻奖 参评作品公示

!关于开展刊发和展出“奋⽃百年路 启航新征
观天象 授四时
程”百家⾏业媒体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新闻摄影

⼈类⽣活在天地之间,昼夜更替,寒暑变迁;⽇⽉星⾠,东升⻄落。通过观测⽇、⽉、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观象授时” 专版活动的通知

就成为⼈类祖先感受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段。《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星⾠,敬授⺠时。”

“观象授时”推动了⼆⼗四节⽓的产⽣。《易·乾·⽂⾔》载:“⻅⻰在⽥,天下⽂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

究员冯时看来,⻰的形象源于中国传统⼆⼗⼋宿天学体系,由⻆、亢、氐、房、⼼、尾六宿星官所构成。“⻅⻰在⽥”描述了⻰星伏

没之后,位于⻰⻆的⻆宿从东⽅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谚习称为“⻰抬头”。《周易》《尚书》《诗经》《尔雅》《淮南⼦》

等古籍中,有⼤量详略不同的星宿记载和天象描述。其中,《淮南⼦》对⼆⼗四节⽓作了第⼀次最完整的表述、计算和记载,提出

每⼀节⽓均与⼆⼗⼋宿、北⽃的运⾏、⼟圭测影⻓度、各地物候相关联。

时令和节⽓本质上是⼀种时间制度。中国古籍⾥的“观象授时”已不断被考古发掘证实。2003年,⼭⻄陶寺遗址发现了13根柱列

围成的⼤型圆体夯⼟建筑基址。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两年的实地模拟观测与探索,发现从第2个观测缝看到

⽇出时即为冬⾄⽇,⾃第12个观测缝看到⽇出时即为夏⾄⽇,⾃第7个观测缝看到⽇出时即为春分、秋分。陶寺观象台总计12道观

测缝,可观测到⼀个太阳回归年20个时令的历法规律。陶寺观象台通过观测⽇出⽅位,确定季节、时令,安排农业⽣产。这⼀发现

及圭表的出⼟,对中国乃⾄世界天⽂学史来说意义重⼤,证实了《尚书·尧典》中“寅宾出⽇,平秩东作。⽇中,星⻦,以殷仲春”记

载的可信度,将我国有关天⽂学的知识背景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

相天⽂ 成历法

从夏商周三代“观象授时”到战国秦汉之际历法的产⽣与使⽤,中国学者拨开重重迷雾,进⼀步艰难探索了⾏星运动理论的传统

以及⽂明交往与⽂化融合。

“壬寅年”是⼲⽀历六⼗甲⼦中的⼀年。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古⼈应天道的作⽤,归纳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

著雍、屠维、上章、重光、⽞黓、昭阳”⼗种,与节⽓加以关联,逐渐形成了天⼲系统。相应地,为了⽅便观测记录太阳和⽉亮以

及五⼤⾏星的运转情况,古⼈在⾚道附近选择⼆⼗⼋个星宿作为定位参考指标体系,并把这天空中的⼆⼗⼋星宿划分为⼗⼆个区,

转化为表盘上⼗⼆个分区的平⾯刻度,就是最早的地⽀。由此,天⼲和地⽀成为古⼈切近社会⽣活的⽇常描述,进⽽探索宇宙时空

和⽂化⼈⽣诸多奥秘的密码。⼗天⼲和⼗⼆地⽀依次相配,组成六⼗个基本单位并顺序相互配合、循环往复,组成了⼲⽀纪元法。

“天造”与“地设”的排列组合搭配,体现了朴素的⾃然观与循环史观。

1965年,中国考古学奠基⼈之⼀、新中国考古⼯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夏鼐先⽣,发表了对洛阳⻄汉壁画墓星象图的研究,

⾸次根据考古资料系统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年之后,他⼜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宿和⻩道⼗⼆宫,对⼆⼗⼋宿的起

源时间和地点作了详细阐述,成为中国天⽂考古学的代表性论作。

在贵州⼤学⼈⽂学院教授张闻⽟看来,张汝⾈先⽣于20世纪60年代完整地释读中国古代天⽂历法发展主线,厥功⾄伟。中国古

代天⽂历法典籍《史记·历书·历术甲⼦篇》尘封两千余年,⽆⼈能识。张汝⾈凭借扎实的古汉语功底、精密的考据学研究⽅法和现

代天⽂历算知识,考据出司⻢迁所记《历术甲⼦篇》正是我国第⼀部历法——《四分历》,并推断《四分历》的施⾏年份为战国初

的公元前427年(甲寅年)。张汝⾈以此为原点,修正四分历的误差,上推下算数千年,结果既与现代天⽂学推测的实际天象相吻

合(只有平朔、定朔的误差),⼜与古籍、出⼟⽂物中的历谱相吻合。

张汝⾈还⽤四分历法推算出屈原的出⽣年⽉。他的《再谈屈原的⽣卒》⼀⽂依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推算其出⽣年只能在两个寅年:公元前355年丙寅,或者公元前343年戊寅。如果⽤四分历推步法来检验,公元前355年丙寅年寅⽉没

有庚寅⽇,应该舍弃;唯有公元前343年(楚宣王⼆⼗七年)戊寅年正⽉(寅⽉)⼆⼗⼀⽇(庚寅)才符合“庚寅”。这⼀推断有⼒⽀

持了清⼈邹汉勋、陈暘和近⼈刘师培的结论。张汝⾈的研究不仅还原了四分历的使⽤历史,还构建了⼀套完整⾃洽并可以独⽴运⽤

的古代天⽂历法体系。

天⽂学不仅是古代科学的渊薮,也是⽂化的渊薮。古⼈营国尚有“象天法地”⼀说,以天象之位建都城、起宫阙、修陵墓。追寻

天⽂学的发展,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握⽂明诞⽣和发展的脉络。

运数理 通天⽂

⽇晷和圭表是中国古代经典和传统的天⽂观测仪器。古⼈通过对圭表影⼦⻓度、⻆度的反复观察、计量、测定,使天⽂学和数

学融合发展。圭表测影的实践,为世界贡献了⼀个了不起的数学定理。影⼦被称“勾”,表为“股”,投在地⾯的勾与股连接的斜边,称

为“弦”。“勾三股四弦五”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有科学表述。

天⽂学与数学关系密切。历法除了计算年⽉⽇时的安排外,还要计算晷影漏刻、⽇⽉交⻝、⾏星运动等。天⽂学循着观测—理

论—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的视野伸展到宇宙新的深处。

2015年,⻄北⼤学⽂化遗产学院联合陕⻄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陕⻄三原天井坑遗址考古勘探与研究

⼯作。⻄北⼤学数学学院教授曲安京结合历史⽂献和现场挖掘,推断该遗址属于⻄汉晚期的国家级祭天礼制建筑遗址。坑底地⾯之

下有⼀环形平台;坑底、环形平台、坑⼝所组成的三个圆直径⽐值约为 5:7:10;遗址底部还存在⼀处地平式⽇晷的模型,具有夜间

观星功能。

勘探⼯作持续了⼏个⽉。令所有考古现场⼯作⼈员惊诧的是,这位数学教授似乎开了“天眼”,具有“透视”的超能⼒。按照曲安京

事先规划的勘探⽅案,勘探结果与勘探规划分毫不差:天井坑遗址原始坑底的直径为110⽶;地下5⽶处发现直径约154⽶环形平台;

原始坑⼝直径220⽶;三个圆直径⽐值为5:7:10;天井坑遗址三个圆分别内接三个正⽅形,外切两个正⽅形。

曲安京告诉记者,⾃⼰哪有什么“天眼”,勘探⽅案是根据新出⼟的北⼤秦简《鲁九次问数于陈起》中陈起构建的“三⽅三圆”宇宙

模型测算的。陈起的“三⽅三圆”模型建基于“天圆、地⽅”相互嵌套的“盖天说”,这⼀失传的模型以太阳在夏⾄⽇、春秋分⽇、冬⾄⽇

的运⾏轨道为⼩圆、中圆、⼤圆,其半径之⽐为5:7:10。考古勘探前,曲安京据此秦简推断出了⼀个“三⽅三圆”的镶嵌结构。

天井坑遗址可能是⻄汉时期都城⻓安⽤于“观象授时”的⼤型地平式⽇晷。⽽位于河南登封的观星台遗址,⻅证了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这⼀观星台由天⽂学家郭守敬于⾄元⼗三年到⾄元⼗七年(1276—1280)主持建造,是

当时全国设⽴的27个观测站之⼀。郭守敬的圭表测影使⽤四丈⾼表和景符,拥有极⾼的精度,成为古代圭表测影领域的巅峰。通过

“东⾄⾼丽、⻄极滇池、南逾琼崖、北尽铁勒”的⼤规模天⽂观测,《授时历》规定回归年⻓度应为365.2425⽇,这与现今世界通⽤的

格⾥历所⽤值⼀模⼀样。《授时历》在⽇、⽉、五星运动的推算中有所谓的“创法五事”,应⽤“弧⽮割圆术”来处理⻩经和⾚经、⾚纬

之间的换算;⽤招差法推算太阳、⽉球和⾏星的运⾏度数。

由⻄北⼤学科学史⾼等研究院副院⻓唐泉担任⾸席专家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冷⻔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中国古代历法

中的‘步五星术’研究”,对汉代⾄明代所有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步五星术”进⾏了全⾯研究。唐泉告诉记者,⼀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历法通

常厘为七章:步⽓朔、步发敛、步⽇躔、步⽉离、步晷漏、步交会、步五星。其中,第七章“步五星”是中国古代天⽂学家专⻔讨论

⾦、⽊、⽔、⽕、⼟这五⼤⾏星运动规律的内容。由于科学传统不同,古代各⽂明的⾏星运动理论存在着很⼤差异。在古希腊,占

主导地位的⾏星运动理论是采⽤本轮均轮模型进⾏描述的“地⼼说”模型,对古代印度和阿拉伯的⾏星运动理论影响很⼤。中国传统

⾏星运动理论则主要利⽤天⽂常数、天⽂表格(如五星动态表和盈缩差表)和分段内插函数等代数⽅法进⾏描述。这两种传统的⾏

星运动理论虽然⻛格迥异,但都达到了⼀定的精度,古希腊和中国的⾏星运动理论代表了哥⽩尼之前⾏星运动理论的两种主流传

统。

通过⽐较古代世界各个⽂明不难发现,⾏星运动理论通常是⻄⽅数理天⽂学中的核⼼内容。希腊天⽂学名著《⾄⼤论》全书有

13卷,最后5卷都在讨论⾏星运动理论。与之相⽐,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星运动理论所占的篇幅并不是很⼤。深⼊研究中国古代

的⾏星运动理论,系统和全⾯地阐发中国古代⾏星运动理论的思想、⽅法与精度,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数理天⽂学的基本思想

和⽅法,⽽且对揭示近代科学的源流以及科学传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较异同 探源流

在近代科学发展历程中,⾏星运动理论扮演着⼗分重要的⻆⾊,⽇⼼体系最终取代地⼼体系的⼀个突破⼝,就是⾏星的视运

动。在哥⽩尼、开普勒、⽜顿和拉普拉斯等科学家建⽴科学的⾏星运动理论之前,探求⾏星运动规律的合理解释,成为古代宇宙论

者⽆法回避的⼀⼤命题。古希腊、印度、阿拉伯和中国的天⽂学家,都建⽴了系统的⾏星运动理论。

天⽂学每⼀次重⼤发现,都给⾃然科学乃⾄⼈类⽂化带来震撼。1543年,哥⽩尼的《天球运⾏论》出版,改变了天⽂学家的视

野;1687年,⽜顿《⾃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类理性发现了⾃然秩序。从爱丁顿验证⼴义相对论的⽇全⻝观测到发现宇宙⼤

爆炸的证据微波背景辐射,从汤博发现第九⼤⾏星到76年后冥王星降级……这些天⽂学研究不仅是科学史上的重⼤事件,也是⼈类

⽂明史上的重要事件。400年前⽤望远镜代替⾁眼观察天空,促成了天⽂学乃⾄物理学的⾰命,当下使⽤射电望远镜、引⼒波、太

空望远镜和探测器,必将带来更多的重⼤发现。

从现代天⽂学视⻆出发,研究中国古代⾏星运动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科学史对中国传统⾏星运动理

论的研究,⽆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度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唐泉表示,这些疑难问题主

要集中在⼀系列与⾏星中⼼差有关的修正算法。根据现代天⽂学知识,⾏星和地球都绕太阳做椭圆运动,因此,对于地球上的观测

者⽽⾔,⾏星的视运动是两个椭圆运动迭加后的结果。隋代之前的历法在计算⾏星运动时,没有考虑太阳和⾏星运动的中⼼差。但

从隋代开始,历法将太阳中⼼差和⾏星中⼼差算法引⼊⾏星运动理论中。隋代及初唐历法中的“五星⼊⽓加减差”,就是历法为修正

⾏星中⼼差算法⽽设计的经验性算法,唐代《⼤衍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五星⽘象历,宋代历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五星盈缩历,

此后的历法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2008年,曲安京完成了《中国数理天⽂学》⼀书,论述了中国古代数理天⽂学的太阳运动、⽉亮运动、⽇⽉交⻝与⾏星运动⽅

⾯的算法沿⾰与理论体系,解决了传统⽇⻝理论的⼀些遗留问题,构建了传统外⾏星算法的天⽂模型,并据此清晰地勾勒出传统⾏

星运动理论的发展脉络。他在该书后记中写道,希望⽤这样⼀本书,说清楚⼀件事情,即什么是中国数理天⽂学。

古代中国与其他⽂明的天⽂学交流⾮常频繁。汉唐之际印度天⽂学的输⼊,元明之际阿拉伯天⽂学的输⼊,以及明清之际⻄⽅

古典天⽂学和近代天⽂学的输⼊,都对中国天⽂学发展产⽣了深远影响。在唐泉看来,⽐较古代中国与其他⽂明地区的天⽂学和数

学的异同,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不同⽂明数理天⽂学的内容、思想、⽅法与成就,⽽且对于探明近代科学的源流,确⽴

中国传统数值算法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只有彻底阐明中国古代⾏星运动理论中的盈缩差算法的天⽂含义与

数学模型,才能从本质上理解中国古代⾏星运动理论的精髓,更全⾯地把握中国古代⾏星运动理论发展的线索,确⽴中国古代⾏星

运动理论在整个古代⽂明以及天⽂学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唐泉说。

责任编辑:⽜淋淋

$ 打印本⻚ % 复制链接

上⼀篇: 红⼗字会是冬奥会的“⼩助⼿⼤⻆⾊” ——专访中国红⼗字会副会… 下⼀篇: 内蒙古翁⽜特旗乌丹镇以融合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聚合组织…

相关⽂章

! 敢于超越 勇攀⾼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题宣讲词 ! ⼀个勘探⼈的⽯头记


! ⼤江安澜 碧⽔⻓流 ! 战“疫”⼀线党旗红
! ⼑刃向内织密“监督⽹” ! 上海近4000名机关警⼒就地增援社区疫情防控 “我们⼈在哪⾥,
! 深圳边检总站党员⺠警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战位就在哪⾥”
! 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进⼀步

从严从实做好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控⼯作

会员单位 友情链接

慈善公益报 东⽅烟草报 纺织服装周刊 国际⾦融导报 国际商报

国家电⽹报 华北⽯油报 华夏酒报 机电商报 计算机世界报

健康报 交通建设报 教育⽂摘报 ⾦融时报 经济参考报

联合时报 亮报 林海⽇报 南⽅电⽹报 农资导报

⻘海⽯油报 ⼈⺠法院报 ⼈⺠公安报 ⼈⺠铁道报 ⼈⺠邮电报

⼈⺠政协报 深圳商报 胜利⽇报 市场导报 通信产业报

团结报 ⽂艺报 现代物流报 消费⽇报 新华社新媒体中⼼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573955

版权所有:中国⾏业报协会

技术⽀持: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8104977号-1、京公⽹安备110108002769号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