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9

—☆适用于全国新闻传播院校考研☆—

第 9 期(全年共 12 期)本期 69 页

本期话题
视点 01:本月聚焦:中国新闻社建社 70 周年

视点 02:本月聚焦:施拉姆访华 40 周年

视点 03:本月聚焦:爆火的小游戏“羊了个羊”

视点 04:前沿报告:《隐形的守护:银发科技蓝皮书 2022》

视点 05:前沿报告:《2022 中国媒体市场趋势报告》

视点 06:业界前沿:《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9 月 30 日起施行

视点 07:学术前沿:媒介化理论面面观

视点 08:学术前沿:元宇宙语境下新闻产品的创新

视点 09:学术重点: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

视点 10:学术重点: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媒体深度融合

2022 年 10 月 9 日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页本期共69页


2022 版《新闻传播考研每月热点报告》简介
新传土拨鼠团队推出的新闻传播考研每月热点报告缘起于 2016 年,至 2023 版已经连续走过 8 个
年头。8 年来,热点报告不断迭代升级自我进化,广泛吸收了来自学界和业界的热点信息,拓展
相关知识,开拓新闻传播考生尤其是跨考生开拓视野提供了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资料。
更多相关新闻传播干货资料信息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新传土拨鼠
2023 版《新闻传播考研每月热点报告》共 12 期,每月 10 号之前更新发送上个月的,请大家知悉!

2022 版《新闻传播考研每月热点报告》全年规划

期数 主要内容 发送时间 状态

第1期 2022 年 1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3、11 已出

第2期 2022 年 2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3、11 已出

第3期 2022 年 3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4、10 已出

第4期 2022 年 4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5、10 已出

第5期 2022 年 5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6、10 已出

第6期 2022 年 6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7、10 已出

第7期 2022 年 7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8、10 已出

第8期 2022 年 8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9、10 已出

第9期 2022 年 9 月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文 2022、10、10 本期

第 10 期 2022 年 10 ⽉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 2022、11、10 号前 未出

第 11 期 2022 年 11 ⽉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 2022、12、10 号前 未出

第 12 期 2022 年 12 ⽉份热点事件、相关分析、论⽂ 2021、1、10 号前 未出

祝大家金榜题名!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页本期共69页


2023 新闻传播考研每月全年热点课简介(热点课包括热点报告哦!)
多年的新闻传播考研辅导经验,我们总结大家自己学热点中的问题
自己看看不明白,自己看的效率太低 扫
因此我们推出了每月热点课👉

文字的力量有边界,语言的力量更厉害
课程是为了更深入的讲解知识点 听
解决大家看不了看不懂,看的不深入的问题
通过解析热点现象知识联系理论、联系考点 课
购买热点报告的同学报名热点课减去热点报告费用

2023 新闻传播考研每月全年热点课(总计 49 节课,送 21 年 24 节,21 年 25 节课)

排期 主要内容 课时 上课时间 状态

第1期 热点导学课:真题分析 1 2022、1、15 已完成,可回放

第2期 1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2、10 已完成,可回放

第3期 2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3、9 已完成,可回放

第4期 3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4、8 已完成,可回放

第5期 4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5、9 已完成,可回放

第6期 5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6、9 已完成,可回放

第7期 6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7、9 已完成,可回放

第8期 7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8、9 已完成,可回放

第9期 8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9、9 已完成,可回放

第 10 期 9 月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10、9 本期

第 11 期 10 ⽉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11、10 号前 未出

第 12 期 11 ⽉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12、10 号前 未出

第 13 期 12 ⽉热点精讲(上、下) 2 2022、12、20 号前 未出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1:本月聚焦:中国新闻社建社 70 周年

关键词:中新社、国际传播 重要度:☆☆☆☆☆

#相关背景概述#

• 9 月 23 日上午,庆祝中国新闻社建社 70 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
部部长尤权出席大会并讲话。他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爱
国主义的报道方针,突出中新特色,面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推
动中外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不断壮大海外知华友华“朋友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
聚人心和力量。
• 在中国新闻社建社 7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
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
• 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于 1952 年 10 月 1 日正式成立。目前,该社有 52
个境内外分社,建立了 24 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系统,形成了覆盖海外大多数华文媒介的用
户网络。

习近平致中国新闻社建社 70 周年的贺信

值此中国新闻社建社 70 周年之际,我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

70 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中新社以建社 70 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

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

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

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2 年 9 月 23 日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页本期共69页


此 外 , 中 新 社 国 际 传 播 集 团 (CN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roup)揭牌仪式 9 月 27 日在北京举
行。该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新社国际传播事业发展进
入新阶段,该集团的成立,将赋能中新社国际传播能力
建设,推动社属企业规范发展,标志着中新社国际传播
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中新社:构建全球华文资讯传播共同体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之一, www.chinanews.com 于 1995 年在


香港上线。1999 年 1 月 1 日,中新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迈出了媒体融合发
展的关键一步。20 余年来,中新社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外宣媒体,始终坚持以海外华侨
华人、港澳台同胞为报道和工作对象,以海外华文媒体为服务和合作对象,以构建全媒体时代的
全球华文资讯传播共同体为方向,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合路径,坚持“平台、内容、人
才”等多位一体发展,推动媒体融合跨越式发展。
一是打造具有品牌影响的融合传播矩阵。中新社着力打造直面用户的新媒体平台和账号,建设自有
品牌融合传播矩阵。按照“一体化发展、移动端优先”原则,对全社新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
打造自主掌控的新媒体终端,又充分利用有影响力的他建平台,形成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
为主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新网为龙头,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侨网、国是直
通车、中新经纬、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华文教育网等覆盖网、端、微及各类新兴平台的新媒体传
播集群总用户数超 5 亿。
二是打造具有中新特色的融媒体产品矩阵。中新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以服务纸媒
为主向为各类媒体服务转变。推进新闻产品创新生产,从单一单维的文字、图片、视频产品生产到
融合多维的版面、网络、新媒体产品共存,从面向报刊、电台、电视台的传统产品到适用不同媒体
终端的全息化产品并进,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动漫、直播、短视频、Vlog、H5、VR 等各种
手段,形成文、图、视、版、融,类型丰富的全媒体产品体系,年产量近 40 万件。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页本期共69页


三是打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中新社积极优化人员配置,实施符合融合发展特点的综
合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采编力量向一专多能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转型。2021 年以来,累计推出
20 多个名记者工作室,产生了“锐说锐话”“新闻种草官”等多个亿量级工作室。“名记者”用年
轻语态圈粉年轻受众,用创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在各网络端口形成一批忠实粉丝,展现出独特价
值,成为一支机动性强、作战灵活、战斗力较强的“轻骑兵”。
四是打造辐射海外的全球华文资讯传播共同体。中新社不断优化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资源共享平
台,积极协同海外华文媒体探索建立重大报道合作模式,共绘“最大同心圆”,聚合海外华媒华人
延展传播效能。
多年以来,中新社立足特色定位和禀赋优势,守正创新、锐意转型,全面加强富有“中新风格”的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媒体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新媒体影响力大幅提升。中新网、中国新闻周刊新媒
体账号影响力位居前列。中新社日益成为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文图视原创内容供应
商,正在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中国新闻社目前的媒体矩阵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中国记协网等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2:本月聚焦:施拉姆访华 40 周年,斯迈思访华 50 周年

关键词:施拉姆、斯迈思 重要度:☆☆☆☆☆

#相关背景概述#

• 1982 年 4 月 21 日,美国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W. Schramm)教授完成了其首访中国大陆之旅。


施拉姆教授访学第一站是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他在该校举办了为期七天全国“电化教育讲习
会”,介绍现代传播和媒体教育。
• 4 月 29 日上午,在复旦大学 300 人容量的大教室里,施拉姆做了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主题为
《报纸的力量和电视的力量》;
• 4 月 30 日晚,施拉姆夫妇和余也鲁飞抵北京;5 月 2 日上午,施拉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演
讲,座无虚席;5 月 2 日下午,施拉姆和余也鲁受邀参加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座谈会,会
议上学术讨论气氛热烈,探讨极其深入,出席会议的还有甘惜分、徐耀魁、张黎等国内新闻学
研究专家;5 月 5 日,施拉姆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作了题为《传学的发展状况》报告,第
一次将“跨学科”这一术语引进了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视野。

1982 年施拉姆访问华南师范大学留影
资讯来源:综合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7页本期共69页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1:施拉姆对于传播学科的贡献

p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被誉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罗杰斯在《传播学史》
中用开创了四个第一来概括施拉姆之于传播学的重要地位,“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
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
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年表(来源:《传播学史》)
p 施拉姆对于传播学的巨大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
p 第一,创立了传播学,开创传播学制度化、学科化的先河。施拉姆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
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
化、结构化,并创立传播学,这是其最大功绩。1949 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
出版,标志传播学的创立。
p 第二,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等。施拉姆提出了一系列传播学理论概念,包括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8页本期共69页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等;施拉姆在 1982 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从政治功
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概括,明确提出了大众传
播的经济功能,指出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采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p 第三,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
“施拉姆学派”,1982 年访问大陆促进了传播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施拉姆一生创办四
个传播学研究中心,为传播学向其他大学的扩散提供了发射平台,包括衣阿华民意中心
(1942)、依利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1947)、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1955)、夏威夷大学
东西方传播研究中心(1973),他创办的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研究
所,首创了传播研究的第一个博士项目。

拓展解读 2:达拉斯·斯迈思访华 50 周年

p 2022 年 3 月 26 日,新时代中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学者认为,今年是美国主
流传播学者施拉姆访华 40 周年,也是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主要奠基者达拉斯·斯迈思(Dallas
Smythe,1907-1992)首次来华调研 50 周年,无论是立足历史事实,还是基于构建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逻辑,都应正视斯迈思 50 年前对中国传播实践的研究,融通中外的
中国传播研究绕不开这份学术遗产。
p 对于斯迈思访华之于中国传播学的意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卓越访问教授赵月枝表示,
斯迈思和施拉姆代表着中国传播学的两个不同参照对象,前者认同中国道路,50 年前就来研究
中国的社会主义传播实践,后者则是 40 年前来到中国宣扬观点。
p 1971 年 12 月 5 日—1972 年 1 月 5 日,斯迈思第一次到中国调研。 1979 年 5 月 8 日—26 日,
斯迈思参加了“中加友谊协会”组织的“草原之旅”访问团
p 文森·莫斯可的《传播政治经济学》一书梳理了传播政治经济学,指出达拉斯·斯迈思和赫伯
特·席勒是这个领域的创始人
p 达拉斯·W.斯迈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北美著名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
他于 1943 年被任命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后就职于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
20 世纪 60 年代,斯迈思移居加拿大,先后在萨斯喀彻温大学和西蒙菲莎大学任教。他提出了
“受众商品论”“文化依附”等学说,培养并影响了几代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包括丹·席勒、
赵月枝等。他的学术代表作包括《依附之路: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和加拿大》(Dependency
Road: Communications, Capitalism , Consciousness, and Canada)、《逆时针:传播的各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9页本期共69页


种视角》(Counterclockwise: Perspectives on Communication)等。斯迈思十分关注第三世
界国家的发展实践,尤其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曾先后两次访华,并据此完成《自行车之后
是什么》(“After Bicycles, What?”)等报告和论文。

参考资料:《2023 新闻传播考研专题手册》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0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3:本月聚焦:爆火的小游戏“羊了个羊”

关键词:互联网爆款 重要度:☆☆☆☆☆

#相关背景概述#

• 中秋假期,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小游戏走红网络。根据官方介绍,“羊了个羊”是一款闯
关消除小游戏,通关率不到 0.1%。主要玩法为重叠的各类方块,需要在下方 7 个栏内完成消除
(3 个同类消除),其特点就是“极难”,也因此成为热门挑战。
• 9 月 14 日,《羊了个羊》仍挂在微博热搜上,单日阅读量高达 10 亿。这款看起来平平无奇,
画风简单,官微只有 2.5 万粉丝的消除类小游戏突然爆火,仅 9 月 14 日一天就有不少于 8 个
热搜,包括:羊了个羊 bug、第二关、过不去、崩了、急招后端开发等等。同时,这款游戏也
被指出涉嫌抄袭。不少卡在第二关的玩家们,一边为游戏难度抓狂,一边感慨上头。

资讯来源:综合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羊了个羊”爆火原因分析

p 第一,模式本身:“消消乐”类游戏等休闲游戏的特点就是用户群体大,对于人群没有特别的
要求,全龄段都可以直接玩,凭借着简单易上手等优势,兼具休闲和挑战性,一直在手游市场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1页本期共69页


占据着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各式各样“消消乐”产品的玩法创新层出不穷。此前的《消除大
西瓜》等游戏也曾如《羊了个羊》一般引发热议。
p 第二,场景适配:《羊了个羊》游戏之所以火,还在于它有意无意地顺应了当下很多社会特
征。比如,抓住了人们生活和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它并不繁琐,只要打开微信,点开小程序随
时可以玩,中间也可以随时停止,等忙完了再接着玩。在等公交、坐地铁、吃饭等位、上厕所
的时候,都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p 第三,机制创新:游戏策划者把握了玩家的游戏心理,玩法体验里出现为省份而战,就有了地
域性和集体荣誉感,也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交游戏体验,会形成短时间内“我为家乡争光”
的虚拟荣誉感和“我拖了家乡后腿”的奋斗欲望。另外,游戏在第二关就直接从“新手”跳跃
到“超难”,更激发了玩家的挑战欲望。

p 第四,社交传播:每个人看似都是在自己的手机上独立地玩游戏,但是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的
分享和交流,也让其成为一种社交游戏。“你过了几关”“这一关怎么过去啊”“我来教你一
个窍门”……无形中制造了很多交流的机会和内容。尤其是《羊了个羊》游戏本身的对抗性、
高难度性,再加上分享、编队之类的社交机制,都引发了一些玩家的吐槽或炫耀,等于是免费
的曝光,所以传播速度会特别快,变成一个病毒式传播。

参考资料:互新传土拨鼠公众号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2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4:前沿报告:《隐形的守护:银发科技蓝皮书 2022》

关键词:银发群体、技术赋能 重要度:☆☆☆☆

#相关背景概述#

• 2020 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程度达 18.7%,预计到 2050 年,中国 60 岁


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 30 岁以下人口占比。2015 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显示,中国空巢老人人数突破 1 亿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之大 者”,加强老年
群体的保障和安全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化中长期规划》中明确将“技术新作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
• 2021 年腾讯发布新蓝图,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
部,下设实验室群推动战略落实,其中就包含银发科技实验室。近年来,腾讯持续探索长寿时
代的银发智慧方案,并在过去一年联合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对我国银发科技的发展现状进行
了初步的调研,撰写《隐形的守护:银发科技蓝皮书 2022》向大众汇报。

资讯来源:腾讯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1: 2000-2022: 我国智慧养老政策的四个阶段

p 在养老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的当下,智慧健康养老能够利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 术,优化养老资
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难题的重要手段,得到政府的大力推
行。我国智慧健康养老政策发展大致可以分 为四个阶段:启蒙 I 期(2009-2012 年)、启蒙 II
期(2013-2015 年)、探 索 I 期(2016-2019 年)和探索 II 期(2020 年至今)。
p 启蒙 I 期(2009-2012 年) :2009-2012 年养老政策发表数量较少,称之为启蒙 I 期,这个
阶段智慧养老 的概念开始在学术界提出,但智慧健康养老政策处于酝酿阶段,此时大多数政
策关注的都是养老金和政府养老保障,关于老年人养老和健康需求的政策很少,偶尔会提及养
老信息化的内容。
p 启蒙 II 期(2013-2015 年) :2013 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
国家层面提出了完善养老服务的规划,养老服务业发展开始加快。2015 年《国务院关于 积极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3页本期共69页


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资源与健康养老服务充分结合,鼓励搭建线上信
息平台。该阶段内养老政策关注内容增多,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健
康养老、智慧健康和智慧医疗的概念逐渐被接受,相关政策也开始发布。
p 探索 I 期 (2016-2019 年) :2016-2019 年为探索 I 期,期间政府明确了发展方向,颁布
了较多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2017 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
< 智慧健康养老产 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 的通知》首次对智慧健康养老进行了整
体的顶层设计,政策从产品供给、试点评选、服务和产品推广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成为产业
发展的关键政策。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 服务发展的意见》也明确了将“互联
网 + 养老”作为下一步重点实施行动之一。
p 探索 II 期(2020 年至今) :2020 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
术困难实施 方案的通知》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 7 个场景出发,给出相应的智慧技术解 决方
案,让老年人能够真正享受到智慧服务的便利,开启了智慧健康养老的 新发展阶段。2022 年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 务体系规划》,从事业和产业角度对智
慧养老做出进一步要求,提出促进老 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及推广应用,建设兼顾老年
人需求的智慧社会。 此外,2022 年也是全国老龄办推动的“智慧助老”行动收关之年,有望
结 束探索,进入成长期。

拓展解读 2:科技图层:科技在养老领域的积极尝试

p 通过整理全球智慧健康养老行业专利及学术研究关键词,可以管窥近 10 年我国养老科技的“主
要成分”(见下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4页本期共69页


p 信息技术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应用程度存在区别,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 算用途广泛,5G、
大数据、人工智能处于尝试探索阶段,而虚拟现实与区块链技术还主要处于研究与讨论阶段,

不同技术在养老的渗透速度差异较大。
p 互联网: “互联网 + 养老”最典型的应用是各类智慧养老平台,包括政 府养老监管平台、居
家社区养老平台等。政府、机构、服务商的资源在平台 上得到有效整合,老人可以更便捷地享
受信息查询、服务预约、服务监督、 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线上与线下服务。同时,
“互联网 + 养老” 也是实现医养结合目标的关键,老年人信息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深度互联为
开 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p 物联网: 物联网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应用广泛,智能手环、睡眠监测仪是 其中的典型应用产
品。各类传感器实时观测老人健康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 到家属、医生、社区工作者等人员手
中,为老人健康管理、疾病预警提供了 基础信息。由于终端异构、网络通信技术多样等原因,
物联网技术在养老领 域的应用尚需应对碎片化和隐私泄露两大难题。
p 云计算: 在养老领域中,智慧养老云平台是云计算的典型应用。不同于传 统的平台开发,云平
台只需要在网页中登录账户即可使用标准化的平台,为 养老机构提供信息共享、按需取用的服
务,解决了智慧养老系统以往重复开 发、功能不一、运维费用过高等问题。在数据储存方面,
云平台也可以较好 的应对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存储及查询问题,弥补传统数据库运行效率、存储
能力方面的缺陷。
p 5G: 5G 作为骨干传输通道是智慧养老体系高质量运行的网络基础。远程医疗是 5G 在健康养
老场景下的重要应用场景,5G 能够将高速率的 4K/8K 医学影像实时、精准地共享到医生端口,
打破老人异地就诊的限制。此外,智能家居设备是 5G 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另一探索,终端设备
的信息传输变得更快捷,可以容纳更多设备连接,达到“万物互联”目标。
p 大数据: 精准的养老服务匹配是大数据的重要应用,以多维度的主观及客 观数据为基础,大数
据技术通过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构建个人 需求动态检测模型,为老人提供疾病预
防、精神慰藉、安全预警等多方面“主 动服务”,实现服务的精准供给。此外,大数据还可以
通过对老年群体爱好 的数据进行挖掘,个性化推荐老年用户喜爱的读物、电影、音乐、戏曲等
内容。
p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智慧健康养老的应用探索多样,且发展迅速。比如通 过老人康复训练数
据,结合步态分析算法,可以对老人进行个性化训练,提高康复效率和效果;通过对老人动作的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5页本期共69页


捕捉识别,在老人跌倒时准确报警;通 过与老人语音交互,可以对老人进行情感陪伴,都是产
业界较多探索的场景。
p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在养老康复训练中虽然尚未大规模应用,但是相关 学术研究在近年
开展了积极的探索。比如有学者发现 VR 训练效果优于传统训练, 虚拟场景更能使老人产生沉
浸感,从而改善其注意力、记忆力等功能,达到预防阿尔兹海默症的作用。 虚拟现实在老年娱
乐中也将大放异彩,使老年人突破生理上的限制,身临其境地进行环球旅行和虚拟游戏等娱乐
活动。
p 区块链: 在养老医疗领域,医疗机构、监护家属、养老机构等多个节点可以通过数据上链的形
式记录和查看老人的医疗数据,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 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在养老
金融、补贴发放等相关经济行为中, 区块链可追溯、难以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可以帮助降低
交易成本,保护老人隐私。比如有学者研究该技术应用于 “时间银行”中,可以让时间银行的
运作更有效率,将时间银行建构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志愿服务和公益资源。
p 具体应用场景——
一级类别 二级类别
养老监护类 防跌倒类,实时监 防走失类,实时掌握用 居家安防类,在按动 床上看护类,可探知人体
智能产品 测老 人的身体情 户 定位位置,获取位 或检 测到居家紧急 在 床体征信息的智能监
况,当检测 到老人 置异常 提醒、紧急呼 情况时即可 发出报 护产 品,如睡眠检测床垫
跌倒时向有关人员 救等信息,如老人定位 警 信 号 。 包 括 紧 急 等。也 包括具有多项护理
报警,如跌倒检测 手环、定位 胸卡。 报 警 器 、 烟 感 报 警 功能和操 作按钮的智能
摄像头。 器、水浸报警器等。 护理床。
康复 辅助 康复评估型设备, 肢体康复训练型设备, 肢 体 功 能 代 偿 型 设 智能视听辅具,通过信息
器具类 评估 并跟踪患者 辅 导患者进行康复训 备,通 过智能驱动 技 术将周围的事物及其
智能产品 身体机能及 精神 练,如 康复机器人、外 替代部分肢体功能, 变化的 现象处理成声音
健康状况,如肢体 骨骼机 器人。 如 智 能 轮 椅 、 仿 生 信号,增强 患者的环境识
复健水平评估系 假肢。 别度,如智能助听器、智能
统。 避障眼镜。
健康管理类 便携式健康检测产 可穿戴设备,可随身穿 家庭医生随访工具 社区自助式健康检测设
智能产品 品, 具备血压、血 戴 并将人体的生理数 包,为家庭医生、村 备,在社区、机构中个人能
糖、心电 等检测功 据反映 到移动设备 医 等 基 层 医 疗 服 务 够自助地完成基础健康状
能的便携检测设 上,如智能手环。 人 员 提 供 进 行 健 康 态检测 的多功能自助体
备,如血糖仪、心电 管 理 随 访 服 务 的 便 征检测终端, 如自助式健
仪。 捷诊察工具包。 康体检一体机。
中医数字化 诊断类,通过仪器 理疗类,根据中医原 按摩类,通过智能控 临床辅助类,用于辅助中
智能产品 为用 户提供智能 理, 结合数字技术,进 制进 行精准按摩。 医 治疗的信息软件或智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6页本期共69页


化中医辨识 及分 行远红 外热疗、脉冲、 产品形态多 元,包 能设 备。例如智能中医处
析。例如脉象仪、 声疗等物 理治疗功 括便携式、座椅式、 方、智 能针灸仪、探穴针
舌相仪、痛阈测量 能。例如智能脉 冲仪、 卧床式等。例如智能 麻机。
仪等。 智能艾灸仪、中频 治 颈椎 按摩仪、按摩
疗仪等。 机器人。
情感互动类,通过
多功能类,可为养老机构
人机 互动技术与 家居作业类,在居家生 辅助照护类,能够辅
提 供迎宾、导航、人员管
老人进行情 感交 活 中使用的半自主或 助护 理人员完成照
理等 服务,同时可以为老
家庭服务 流,可为老人提供 全自主 工作的机器 护工作,如 搬运、洗
年人提 供 24 小时的安
机器人 智能对话、健身跳 人,能代替老 人完成 头、二便护理等。 例
全看护和精 神陪护等一
舞等 功能。例如宠 家务工作。例如洗 叠 如二便护理机、搬运
体化功能。例如 综合养老
物机器人、陪伴机 机器人、扫地机器人。 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器人。
政府监管类,帮助 居家社区类,为居家、 特殊功能类,除日常养老
机构养老类,应用于
各级 政府主管部 社 区养老服务管理人 事 务外,能够满足日益渐
养老 院、敬老院、福
门对养老领 域的 员提供 可以联通到老 增的 各类功能性、流程性
利院等养 老机构的
智慧健康 行政事务实现信息 人、政府、 服务商、医 养老服 务管理需求模块。
专业养老管理软
养老平台 化的管理,包括档 疗等主体的综 合功能 例如老年 人评估管理系
件。涵盖机构入住管
案建 立、补贴管理 性平台。例如居家 养 统、养老助餐 管理系统、
理、 服务管理等功
等功能。 例如民政 老呼叫中心、养老服务 长期护理险系统、 家庭医
能。
养老监管系 统。 商运营管理系统。 生服务管理系统等。

参考资料:《隐形的守护:银发科技蓝皮书 2022》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7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5:前沿报告:《2022 中国媒体市场趋势报告》

关键词:媒体格局 重要度:☆☆☆☆

#相关背景概述#

• 2022 年 9 月 15 日,第十九届 CTR 洞察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央视市场研究(CTR)总经理助


理、媒体融合总经理、CTR 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姜涛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媒体市场趋势。

资讯来源:央视网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2022 中国媒体市场趋势

p 从纵向上看,我们认为技术和市场推动媒体功能和属性不断进化。从本质上来说,媒体作为一
种与用户紧密结合的内容主体,会随着人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迁而产生变化。

p 从横向来看,如果给当前媒体格局做一个共时性切片,我们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标,可以归纳
出六大媒体类型。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8页本期共69页


p 趋势 1:共创将成为媒体内容生产新方式
p 在内容丰富度提升、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如何能快速高效带动更多优质内容产
出,成为各方关注的议题。共创,无疑是今年平台、MCN、版权方所共同祭出的“亮剑”。
p 平台赋能,为创作者提供共创空间:从近期视频平台的主要动作来看,B 站、抖音推出共创功
能,爱奇艺把储备的优质 IP 共享给制作方,均能够有效激发出创作者的心态。
p 红人组团共创,推动优质内容持续输出:在账号成长期、重要营销节点、购物节促销期间,多
个红人在单直播间的轮播可以保证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流量持续吸入,如“交个朋友”“东
方甄选”皆是此间佼佼者。
p 优质 IP 共创,驱动内容新生:知名 IP 强强联合,深度合作,能够有效促进自身业务发展、新
创意及内容的迸发,撬动行业发展新势能。IP 联动的前提是找到 IP 内容属性上的相似性,联
动设计要合理,故事发展要巧妙,才能迸发具有强吸引力的新内容。
p 趋势 2:存量资源再开发成为媒体优质内容新源泉
p 目前,全球优质版权内容仍集中于存量市场,格局尚未改变。内容市场竞争步入白热化,存量
版权内容的长尾价值和 IP 开发的巨大潜力愈发受到青睐。
p 深耕存量资源,重塑经典影响力:媒体、品牌利用多年拥有的优质版权优势,经过技术翻新、
艺术再造、衍生开发等方式,将曾经“万人空巷、争相追捧”的顶级内容重新再现,从而形成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19页本期共69页


新的流量吸附力。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通过技术改造使老电影焕发新生机,《中国诗词大
会》衍生出《中国诗词小课》,等等。
p 抢夺存量音乐资源,唤起流量争夺热潮:在近两年的“音乐人大战”中,快手、视频号、抖
音等平台分别以不同形式展开与海内外知名歌手的合作。
p 版权合作实现存量续航:长视频拥有版权,短视频拥有流量,长短视频互取所需、通力合作,
以稳定存量的持续发酵能力。例如抖音宣布与搜狐达成合作,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创
相关授权,未来双方还将开展创意营销或视频征集等合作。
p 趋势 3:数字经济为媒体发展提供新抓手
p 数字技术推动媒体内容生产、视听创新体验的繁荣发展:伴随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工作
的推进,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融
合,为媒体内容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p 虚拟形象基于高效、智能化优势,已在媒体行业广泛应用:虚拟形象广泛应用于媒体行业,
这是媒体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拥抱年轻新业态的重要体现。目前的主流媒体虚
拟形象主要有“知名主持人推出数字分身”和“创建新的虚拟主持人 IP”两种。2021~2022
年,广电系统共上线了至少 33 个虚拟主持人。
p 基于 IP 发行数字藏品,打造藏品新品类:2022 年以来,数字藏品热度明显上升,数字藏品开
始成为传统 IP 发展的新抓手。例如河南卫视“河大卫数字星球”和《人民日报》“新中国第
一个儿童节《人民日报》头版”数字藏品,均借力新兴赛道,探索新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
发展。
p 趋势 4:内容优势将持续赋能媒体取得经营突破
p 以主流媒体为例,其在包括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自有 APP 和其他第三方平台等五大渠道
实现全面覆盖、深入触达的矩阵布局,内容优势将持续赋能媒体取得经营突破。
p 媒体利用强大内容刻画能力,构建营销新玩法:媒体通过故事化、场景化、文娱化等内容营销
手段,在轻松娱乐的形式中促进品牌形象构建,触动消费者的购买欲。
p 媒体立足内容 IP 产业化发展,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媒体立足于自身内容生产优势,将优质
内容向 IP 转化,同时将 IP 的文化内核及视觉形象跨行业、跨领域拓展开发,如《国家宝藏》
和《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均开展内容衍生品和延伸业务,达到以 IP 带动跨领域产业链发展
的效果。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0页本期共69页


p 媒体引爆内容策划基因,带动线下活动产能:媒体借助传播动能优势,打造购物节、音乐节、
生活节等具商业价值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彩活动。
p 趋势 5:媒体逐渐成为品牌全球化重要推手
p 新媒体成为企业品牌国际化的重要窗口:整体来看,在重点海外社交平台头部中国企业品牌
集中于消费电子领域、泛娱乐领域,分别占比 50%、30%。
p 从企业账号内容来看,出海品牌的营销思维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其充分利用短视频素材、与创
作者合作、促进互动等方式,推动出海企业社媒影响力提升。

p 媒体丰富的出海经验和资源积累,为企业海外营销提供舞台:主流媒体内容能力强,精品储
备多,“集中力量办大事”实力雄厚,是短视频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能够和企业出海“打好
配合”。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1页本期共69页


p 媒体提供多元化服务,为企业出海开辟新边疆:媒体能够为企业出海提供广告推广服务、账
号引流服务、资源链接服务、代理中介服务等综合性的支持。

参考资料:《2022 中国媒体市场趋势报告》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2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6:业界前沿:《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9 月 30 日起施行

关键词:弹窗管理 重要度:☆☆☆☆

#相关背景概述#

• 据中国网信网 9 月 9 日消息,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
推送服务管理规定》,自 2022 年 9 月 30 日起施行。
• 近年来,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为用户浏览查看信息提供极大便利,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
展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广泛应用,弹窗信息推送服务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适应形势予以规
范。《规定》立足当前实际,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
节,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
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
题。

资讯来源:中国网信网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1:去年相关背景 2021 年清朗·移动应用程序 PUSH 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p 2021 年 8 月 27 日,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移动应用程序 PUSH 弹窗违规推送、过滥推送等扰乱网


络传播秩序问题,国家网信办决定启动“清朗·移动应用程序 PUSH 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聚焦突出问题靶向施策,推动 PUSH 弹窗传播秩序短期内实现明显好转。移动应用程序 PUSH 弹
窗环节问题多发频发,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p 一是推送来源不明或由“自媒体”违规生产的所谓“新闻”,造成虚假信息扩大传播;
p 二是扎堆推送、渲染炒作恶性案件、灾难事故等,诱发社会恐慌情绪;
p 三是片面追求流量,大肆炒作娱乐八卦、明星绯闻、血腥暴力、低俗恶俗等有悖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内容,传递错误价值取向;
p 四是滥用算法推荐进行个性化 PUSH 弹窗,加剧“信息茧房”;
p 五是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 PUSH 弹窗推送新闻信息。
p 此次专项整治重点面向新闻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公众账号平台、工具类应用等 4 类移动应用
程序,分类施策,明确六项整改要求: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3页本期共69页


p 一是禁止 PUSH 弹窗推送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账号违规采编发布、转载的新闻信息,推送
新闻信息必须采用规范稿源。
p 二是 PUSH 弹窗推送新闻信息不得渲染炒作舆情热点,断章取义、篡改原意吸引眼球、误导网
民。
p 三是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工具类应用不得 PUSH 弹窗推送新闻信息。
p 四是禁止 PUSH 弹窗推送娱乐八卦、明星绯闻、血腥暴力、奇闻异事、低俗恶俗等有悖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内容。
p 五是禁止通过 PUSH 弹窗渠道放大传播失德艺人、负面争议人物的有关言论。
p 六是遇突发事件、灾难事故,不得渲染血腥现场、过度强调案件血腥细节等,不得扎堆 PUSH
弹窗推送相关信息。

拓展解读 2:《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

p 《规定》明确,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是指通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站等,以弹出消
息窗口形式向互联网用户提供的信息推送服务;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
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
p 《规定》提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p 《规定》要求,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
息内容审核、生态治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
p 《规定》强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优化推送内容生态、强化互联网信息
服务资质管理、规范新闻信息推送、科学设定推送内容占比、健全推送内容审核流程、强化用
户权益保障、合理算法设置、规范广告推送、杜绝恶意引流等九个方面具体要求。(见后文)
① 不得推送《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规定的违法和不良信息,特别是恶意炒作娱乐八卦、
绯闻隐私、奢靡炫富、审丑扮丑等违背公序良俗内容,不得以恶意翻炒为目的,关联某一话题
集中推送相关旧闻;
② 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不得弹窗推送新闻信息,弹窗推送信息涉及其他互联网信
息服务,依法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的,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
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4页本期共69页


③ 弹窗推送新闻信息的,应当严格依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名单》,不得超范围转载,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
溯;
④ 提升弹窗推送信息多样性,科学设定新闻信息和垂直领域内容占比,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
价值观,不得集中推送、炒作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恶性案件、灾难事故等,引发社会恐慌;
⑤ 健全弹窗信息推送内容管理规范,完善信息筛选、编辑、推送等工作流程,配备与服务规模相
适应的审核力量,加强弹窗信息内容审核;
⑥ 保障用户权益,以服务协议等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
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科学规划推送频次,不得对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进行不合理地差别
推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弹窗信息应当显著标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
提供者身份;
⑦ 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利用算
法实施恶意屏蔽信息、过度推荐等行为;不得利用算法针对未成年人用户进行画像,向其推送
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信息;
⑧ 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
关闭;

⑨ 不得以弹窗信息推送方式呈现恶意引流跳转的第三方链接、二维码等信息,不得通过弹窗信息

推送服务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

参考资料:《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5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7:学术前沿:媒介化理论面面观

关键词:媒介化理论 重要度:☆☆☆☆☆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1:媒介化研究的热潮与“媒介化”术语的争议

p 媒介化研究早期主要在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地区兴起,各个国家的语言不同,造成术语
的不统一。媒介化的英文用词也比较混乱, 有 mediazation 、 medialisation 、 mediation 、
mediatization 等不同用词,后来逐渐集中在 mediation 和 mediatization 两个单词之间。为了区
分,将其分别翻译为“中介化”和“媒介化”。
p mediation 作为英文中已经存在的单词,原意是“调解”“调停”,有的中国学者也将其翻译为“中
介”,但该文作者认为这里的意思是 mediated,指被“媒介化了的”。罗杰·西尔弗斯通认为:“中
介化描述了这样一个辩证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可并不均衡。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化的媒
介传播(报纸、广播电视和日益增长的万维网)参与社会生活中符号的循环流动。”它既具有技
术性也具有社会性。
p mediatization 在英文中是个新的单词,德语国家的学者们常用它表示媒介化,如著名的媒介化
研究学者舒尔兹和克罗茨、赫普等。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丹麦、瑞典和挪威等)的学者在表述
媒介化概念时也惯于使用该词,如挪威的学者伦德比、丹麦学者斯蒂格·夏瓦德。
p 斯蒂格·夏瓦德认为 mediation 描述了通过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媒介进行具体的传播行为,
mediatization 指的是一个更持久的过程,其中由于媒介影响的增长,社会和文化制度及互动模
式发生了变化。
p 赫普认为 mediation 适合于描述媒介传播的一般特征和过程,而 mediatization 是建立在媒介传播
中介化基础上的东西,它寻求捕捉媒介传播与其他转型历史变革之间关系的特性。前者是媒介
在传播实践中的运用,而后者则关注媒介对文化、社会结构和机构的长期影响。
p 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来使用 mediation 的学者转向采用 mediatization 来描述媒介对政治、消费文
化或科学、学术甚至是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媒介化现象。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6页本期共69页


拓展解读 2:媒介化理论的主要视角和观点

p 媒介化理论是一种新的传播理论,它经常引用社会学、哲学等其他领域的理论,是一个开放探
索性的而不是封闭的、严格定义的理论体系,但是逐渐呈现出几种研究倾向,也出现了几个著
名的理论观点。现有三种视角是公认的,伦德比将其归纳为文化的、物质的、制度的三种视角。
物质化的视角(materialization)

p 物质化视角包括技术主义视角,其特点是研究媒介本身运作的过程,关注媒介的物质特性,侧
重于传播技术及其物质属性,因此与传统的“媒介理论”观点接近。
p 传统的媒介理论如哈罗德·伊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等都侧重于媒介本身的物质和技术特性。
伦德比认为,媒介化与媒介结构中固有的空间概念,也具有物质的一面,通过它,文化实践与
日常生活得以物化。物质化视角比较重视数字化带来的变革,也将其与以前的历史进行对比研
究,分析不同时代主导媒体的物质性。
p 物质视角强调技术对社会和文化过程的影响,经常将媒介与第二现代性结合进行研究。第二现
代性紧随第一现代性,以理性、民族国家和核心家庭为特征。拉什声称媒介化是第二现代性中
思辨所呈现的形式,虽然媒介逻辑正在占领越来越多的领域,但是他强调媒介是技术。索尼娅·利
文斯通和伦特认为:“技术视角特别强调过去几十年来在现代性的后期与全球化、数字化、网络
化、融媒介相关的社会技术创新。”
制度主义的视角 (institutionalist)
p 制度主义运用 制度分析方法 进行媒介化研究,斯蒂格·夏瓦德认为 制度分析方法 (institutional
approach)是媒介化的核心分析方法,“制度代表现代社会中稳定、可预测的因素,它们构成了
人类在既定时间和地点在既定领域中进行人际交流与行动的框架”。制度分析是定性研究中比较
规范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很好地说明制度与其他社会互动的关系。
p 媒介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干预了人类互动,同时也将媒介制度化为具有自身逻辑的自主实体。
尼克·库尔迪与赫普认为制度主义传统或多或少地把媒介理解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制度,具有自己
的一套规则,他们认为媒介化指的是:”不同的社会领域或体系(如政治和宗教)对这些制度化
规则的适应。”这些规则被大卫·阿什德和罗伯特·斯诺称为“媒介逻辑”。
p 制度主义视角认为媒介化是一个社会过程,媒介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而且成为其他
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他社会制度对媒介的依赖超越以往,社会活动不再单纯是议程设置的结
果,而是主动按照媒介的逻辑进行安排。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7页本期共69页


p 关键词——
p 1.媒介作为独立的制度
p 斯蒂格·夏瓦德早期认为媒介既是社会和文化结构的一部分,又是独立于其他文化和社会制度、
协调其相互作用的制度。媒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制度与现代社会许多领域不断增加的差异化
和社会分工有关,媒介化只能在 20 世纪后期现代化、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中找到。而后,斯蒂
格·夏瓦德修正了其媒介独立的观点,认为媒介化是个双重的过程,媒介发展成一个“半独立”的
社会制度。
p 2.媒介逻辑 (media logic):斯蒂格·夏瓦德认为媒介逻辑是指:“媒体的制度和技术工作方式,包括
媒体分发材料和象征性资源的方式,以及在正式和非正式规则的帮助下运作。”而后,他从新制
度主义视角发展了媒介逻辑的概念,认为作为一种概念的范畴,“逻辑”并不仅仅局限于媒介。
相反,“它是一种描述整个制度或相对狭小的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特定运作机制的方式。更准确地
说,我把逻辑理解为操控一个特定范畴的特定的规则和资源”。
p 3.直接(强)和间接(弱)媒介化:斯蒂格·夏瓦德用直接(强)和间接(弱)媒介化来说明媒
介对社会其他领域影响的程度(他最初是划分为强、弱媒介)。直接(direct)媒介化是指以前
未媒介化的行为转化为被媒介化的情况,即行为通过与媒介的相互作用进行,如电子银行;间
接(indirect)媒介化是指某个特定行为从形式到内容或组织方面受到受众喜欢的符号或机制(也
即媒介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如在麦当劳餐厅吃饭时的文化环境、餐馆的品牌吸引力等都与
媒介的符号和广告有关。
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social-constructivist)
p 伦德比认为社会建构主义是媒介化文化视角下的一种理论方法,它参考了社会学伯格和卢克曼
的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假设社会现实是建立在社会行动基础上的,也是通过社会行动
建立的,而意义通过互动变成社会现实。它强调的是从社会的、文化立体的、整体的角度去研
究媒介化过程,代表人物有尼克·库尔迪、克罗茨、舒尔兹、赫普等人。
p 诺布洛克将媒介化研究中的社会建构主义称为传播建构主义(communicative constructivism),
并借鉴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实践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和传
播建构主义一方面把媒介化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即传播行为,他们将媒体和技术的分析
与人类行为及其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他们把媒介化描绘成一个由传播行为构成的
“元过程”。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8页本期共69页


p 1.元过程
p 元过程的概念是克罗茨于 2007 年提出的,元过程是“理论性地描述和解释特定经济、社会、文
化方面和实际变化程度的结构”。他认为,媒介逻辑的观点不能成立,媒介化的发展过程“不是
线性的、因果的、循环的和反射性的”,元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日常生活的实际和长期发
展以及人们的身份和一般的文化、社会有关。元过程是将媒介化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从对媒介
技术传播的情境进行历史考察,并描述媒介传播的变革和社会变迁之间全景式的关系。
p 2.塑型力(moldingforces)
p 批评媒介逻辑的学者们认为分析媒介化不应该通过逻辑而应该通过实践进行,因而提出媒介塑
型力的观点。塑型力可以被看作是通过改变我们的传播行为,从而改变我们对现实表达的制度
化和符号化的产物,对它的研究必须通过人类行动特别是通过传播行动来分析。
p 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铸模成型、锚定的力量,为社会文化塑型,同时也为个人及组织与社会
环境彼此之间的关系塑型。
p 3.媒介化对社会的建构过程
p 舒尔兹将媒介化与传播媒介及其发展所带来的变革联系起来,总结了由媒介承担关键角色的社
会变革的四个过程。
① 延伸,即人类传播交往技能的延伸,媒体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征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 替代,即媒介对社会交往活动及社会制度的替代,以往不需要媒介参与的活动也采取了媒介的
形式,或者是新型媒介替代了传统的媒介。
③ 融合,有媒介参与的和无媒介参与的社会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消解。
④ 适应,媒介重要性日益增加,已经引起社会变化,导致组织或个人不得不评估媒介和尽可能适
应媒介逻辑。

拓展解读 3:媒介化研究在中国的适用性

p 从物质(技术)、制度和社会建构的不同视角研究中国媒介化的具体方面
p (1)从物质化视角对中国媒介技术方面进行研究,跟随时代的变化研究媒介技术本身的发展,
关注媒介技术给媒介结构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媒介对社交互动和新的交往形式的塑造等。
p (2)从制度化的视角研究中国媒介的制度体系、逻辑规律以及它与社会制度的互动。研究中国
媒介逻辑构成的特殊要素,可以从社会制度、媒介专业规则和非规则、文本结构、媒介制度变
迁、外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考察。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29页本期共69页


p (3)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对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进行立体化研究。研究包括媒介与社会其他的
体制如何互相建构?媒介与舆论生态如何互相形塑?媒介对人际关系和个人的影响。
p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不同层次研究媒介化的内容。
p (1)微观层面,将媒介化研究具体化,即要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研究个体的媒介化程度、
日常媒介使用和依赖情况。
p (2)中观层面,侧重于分析各个领域制度或体制如何卷入媒介化,如研究政治、经济、教育等
各个领域是如何卷入和被媒介化改变的。
p (3)宏观层面,分析媒介化对文化和社会的更大或更一般性影响,如媒介对大众文化的互相建
构、新媒介对舆论生态整体的影响、媒介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媒介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等。

p 媒介化研究独特的视角
p 其一,媒介化研究将媒介理解为整合技术和制度的实体机构,强调媒介与符号传播这一人类核
心活动的关联。学者们从大众媒介出发延伸理解当前的媒介,既不忽视媒介作为符号表征技术
的原始功能,也更加关注日益凸显其特色的技术和制度层面的功能,从而在新旧媒介研究之间
形成联系。但这一理解不局限于主流传播学从媒介内容考察媒介的做法,打破了原先媒介研究
中将媒介从内部划分为“生产一文本一受众”的线性架构,也不再把媒介当作在社会有机体结构
中发挥功能的子系统,而是将之与人的传播活动融合在一起,将媒介视为凝结了技术、制度和
人类实践的物。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媒介,强调了媒介与人类社会的紧密关联:媒介因人而存在,

技术与社会制度不可分离。媒介化研究希望解决的,正是媒介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p 其二,媒介化研究带着明显的社会取向,观照人类实践,从人的行为做法切入,探讨媒介与社会
的关系。实践包含着被不断建构、不断调整的具体社会秩序和个人习惯,嵌入媒介的日常生活
正展现着媒介对人类实践和社会文化的形塑能力。立足于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现实,学者们阐释
媒介实践、传播实践与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的关系,阐释社会的建构与变革。这种研究根植于
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根植于经验的日常实践,将自下而上建构的社会观念也运用到了研究方法
之中。从贴近社会生活现实的角度出发,学者们关注具体情境中不同媒介的合作及人类实践对
不同媒介的统合,从不同社会历史情境入手对媒介整体进行研究。
p 其三,媒介化研究强调媒介与人类实践、社会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避免将媒介的社会后果描
述为线性、单向、决定性的影响。新近的媒介化研究将社会理解为去中心化的延展网络,主张

媒介与社会之间具有开放、流动、多元甚至偶然的关系机制,力图对其相关关系做出更为细致、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0页本期共69页


动态、复杂化的阐述。从总体上看,媒介化研究也一直在提倡一种非结构化的、扁平化的多重动
态互动的观念。例如,学者们同时观照媒介的符号表征与结构,强调技术与制度的整合与相互影

响,认为不同媒介并非彼此取代而是相互合作,并极力阐明媒介一方面依赖人类活动而存在,另
一方面形塑着人类实践以建构社会文化。这些互动观念以开放的姿态看待媒介的变化、人类实
践的变化,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联,也为社会生活的分析提供开放甚至松散的框架。

参考资料: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1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8:学术前沿:元宇宙语境下新闻产品的创新

关键词:元宇宙 重要度:☆☆☆☆☆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1:元宇宙语境下新闻产品的创新

p 某种意义上,元宇宙使得新闻从以娱乐或游戏方式辅助新闻表达的“奇技淫巧”真正转变为新
的新闻产品形式,实现新闻生产、分发与消费的三种范式转换和底层逻辑革新。前几年,虚拟
现实技术和新闻“硬连接”的虚拟现实新闻更多地强调为受众提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人类感官的模拟,是一种低配版的虚拟现实。
p 元宇宙出现后,虚拟现实新闻追求真正三维世界的创造,新闻消费者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让自身沉浸于新闻现场,以某个角色参与到新闻中去。甚至可以说,元宇宙是媒介的终极形态,
即作为连接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纽带,从技术上实现了新的迭代,为人的虚拟化生存提供了新
的尺度、新的内容和新的范式。
p 元宇宙视域下新闻产品的四种实践模式
p 元宇宙的核心是超越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并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在元宇宙的世界中,万物皆
可虚拟、模拟、再现,新闻事件作为线下空间发生过的事实,是可以在元宇宙空间中被镜像、
被重返的。虽然元宇宙技术尚在摸索之中,但对整个新闻传播业来说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将
以一种真实和虚拟交互的沉浸式叙事方式实现新闻产品的进阶。结合近年来新闻传播的实践案
例,大体可以得出元宇宙视域下新闻产品的四种基本实践样态和模式类别。
p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实践模式
p 解释性报道的实践模式
p 大型活动等传播仪式的实践模式
p 新闻纪录片的实践模式
p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实践模式
p 目前,在新闻领域应用比较多的元宇宙技术仍是虚拟现实技术,其核心力量是能在观众与人物
和事件之间建立一种独特的移情关系,可以让观众了解最难以进入地区的新闻和故事。
p 如战争地带的报道,用户可“沉浸”在战区现场,在其中自由走动,自主选择和决定相关新闻
场景和画面,选择性观察现场的街道、路人等。在过去,除非亲临战区,否则是不可能看到这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2页本期共69页


些虚拟场景的。与传统虚拟现实新闻所要达到的沉浸效果不同,元宇宙致力于将信息与真实世
界中的场景结合起来,构造虚实结合、引人入胜的交互环境。从国内实践来看,2021 年,央视
网 VR 频道以“全景照片+解说”的方式报道了诸多重大选题,如各地扶贫成果呈现、新冠肺炎
疫情下方舱医院运行情况等。当然这些与真正的元宇宙技术还有很大差距,但元宇宙技术和融
媒平台软硬件的不断升级会推动未来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现场报道采用虚拟现实等元宇宙技
术,使受众体验不断逼近真实的“新闻现场”。
p 解释性报道的实践模式
p 传统媒体时代解释性报道多以文字、数字、图表等说明方式展开,只需要调动民众单一的感
觉器官即可,属于“冷媒介”的范畴;而元宇宙技术则可以给观看者带来更直观和简便的体验,
元宇宙技术通过技术模拟仿真后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沉浸
感官体验,是一种多源性感觉器官调动的综合场景合成,属于“热媒介”。因为解释性报道侧
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属于一
种时间序列层面的深度新闻,但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进行表达过于苍白。元宇宙技术可以通过
交互游戏、虚拟场景等形式呈现新闻,帮助用户加深对新闻的理解。此外,这种抽象变具象的
解释性报道、科普类报道和纪念性报道,除了传统报道方式之外,还可以插入互动和游戏的元
素,使得新闻消费场景不再生硬单一,如现在方兴未艾的新闻游戏,体验一个游戏就完成了整
个新闻消费的过程,既实现了解释性报道的功能,又满足了受众游戏娱乐的多重需求。
p 大型活动等传播仪式的实践模式
p 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一些大型媒体事件,如大型会议、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场景和气氛
等要素是无法在视频中体验到的,电视直播只是消除了重要信息元素后的“仪式躯壳”,传播
仪式的意味较弱,而元宇宙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缺憾——让受众和他人一起置身于活动现场,
感受现场气氛,甚至个别体验超过现场最佳的观看位置。每个用户可以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
人称视角两种模式切换交互体验,超越人观察世界的现实生理维度。元宇宙技术的出现会使未
来电视直播大型赛事模式彻底颠覆,尤其随着 5G 技术落地,元宇宙技术在体育赛事新闻中得以
应用。在 2021 年的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媒体也运用内容科技,以 5G+4K/8K 超高清数字技术,
全视角进行记录,记者通过 5G 摄录设备记录裁判员、前锋、点球大战时的守门员甚至足球等的
不同视角视频提供给用户,5G 网络可将虚拟现实与物联网、机器人和工控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
实现新闻产品的采编播一体化制作,将这些媒体事件的观看仪式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p 新闻纪录片的实践模式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3页本期共69页


p 传统新闻纪录片与一般纪录片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区隔,只是写实的程度比较高而已,未来在
纪录片制作方面,则可以用档案、地图、图片、音频等来还原场景,通过元宇宙技术使观者亲
身体验新闻现场。
p 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新闻纪录片可理解为动画纪录片的沉浸式升级版。和动画纪录片一样,虽然
其“真实性”还存在一些争议,具体表现为在数字时代科技发展下技术的以假乱真以及影像的
证明力下降、动画能否成为纪录片中的本体等问题,但元宇宙技术使人们沉浸于新闻事件或事
实场景中,很容易为纪录片、新闻报道或写实风格电影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体验,从而使得用
户与新闻中的人物产生更深刻的情感连接。因此,元宇宙技术与新闻纪录片具有天然的契合度,
在使用元宇宙技术的新闻纪录片中,用户随着制作者的拍摄视角不断穿梭于现场人群中,可以
感受到周围人群的表情、语气、声音,以及整个现场的氛围,尤其适合深度纪实并引发社会思
考的题材,以及报道一些场景稀缺、氛围感强的新闻。

参考资料:《中国编辑》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4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09:学术重点: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人工智能、国际传播 重要度:☆☆☆☆☆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1: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

p 智能媒体之于对外传播的重要性
p 第一,智能媒体是中国国家形象连接国外受众和介入国际社会的端口,具有连接功能。“万物
皆媒”作为智能媒体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正在成为我们未来生活世界的重要图景。在 5G、人
工智能及传感器技术支持下,一切物体都有可能具备信息接受、传输、存储功能,实现人、物、
信息之间的高度融合。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来说,这一“物物通信、感知世界”的传播
生态将释放出难以估量的传播能量,冲破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传统时空阈限和思维禁锢,
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外受众连接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中国国家形象全时空、立体化的对外传
播。
p 第二,智能媒体是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多样态表达与呈现的载体,具有诠释功能。如果说智能
媒体的连接功能拉近了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外受众的物理时空距离,那么诠释功能则通过对中国
国家形象精准且具象化的展演拉近了其与国外受众的心理距离。具体而言,智能媒体在精准捕
捉、描摹、求解、预测不同国外受众的差异化政治信仰、文化特质、民族性格及其所处的社会
环境的基础上,深度了解并进入国外受众的日常生活,关照不同受众在特定时空场域下的精神
需求,寻求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与国外受众接受的契合点,以此锚定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的价值落点、文化落点及场景落点,从而使中国国家形象生动化具象化为与国外受众日常经验、
现代性体验、国际化审美和世界化愿景相契合的形象符号,并借助智能媒体先进的媒介技术和
前沿的艺术创作范式呈现出来,以有形塑无形、有限言无限的象征方式推动中国国家形象对外
广泛传播。
p 第三,智能媒体是引领推动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创新发展的内生变量和关键要素,具有建构
功能。在智能媒体强大的算据、算力和算法支持下,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能够及时有效地打
通国内外各部门、各平台之间的信息联系,在协同联动中实现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监测—
评估—反馈—调整”“再监测—再评估—再反馈—再调整”的动态循环,不断研判和校准国外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5页本期共69页


受众的价值偏好、情感偏好和信息需求偏好,并据此精准凝练传播内容、方法和策略,不断优
化传播机制,为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科学化、精准化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拓展解读 2:智能媒体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机制的整合

p (一)“自塑”与“他塑”形象相兼顾的传播内容生产机制
p 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始终面临着中国国家形象中“自塑”与“他塑”的关系问题。
p 一方面要从根本上增强中国“自塑”形象的对外传播力,使其在国际舆论场上牢牢占领主导地
位。在智能媒体背景下,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国国家形象符号的多样化表达和创新性呈现,以此
不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p 另一方面,要牢牢掌握与“他塑”中国国家形象对话和斗争的主动权,为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
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当前,部分西方国家利用智能媒体发展带来的契机,不断提高自身形
象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以此获取并试图继续延续其在国际舆论场言说他国形象的话语
权。他们凭借其在智媒场域的话语权充满敌意地垄断、收编、异化甚至颠覆中国国家形象,因
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应对这一现实问题,在与“他塑”形象的对话和斗争中不断丰富和
完善自身。
p (二)传播与接受过程相对接的传播策略优化机制
p 充分尊重传播客体的地位,从传播和接受过程相互对接的角度入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
言语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利益偏好等,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策略进行
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p 首先要根据国外受众信息接受渠道调整传播阵地。随着移动媒体和智能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
要坚持移动优先、智能优先策略,在建设好自己的移动化、智能化对外传播平台的同时,还应
“借船出海”,积极加强同海外媒体平台如推特、脸书等的合作,以在海外社交平台设立社交
媒体账号的方式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p 其次要根据国外受众的信息接受背景更新传播内容。聚焦受众的文化心理环境和价值立场,选
择与受众经验结构相交叉的传播素材,据此优化中国国家形象的符号意旨和话语表达。
p 最后要根据国外受众的信息接受偏好创新叙事方式。变革传统、严肃、古板的叙事方式,代之
以感性化、日常化、分众化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p (三)技术与价值相协调的传播载体升级机制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6页本期共69页


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
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
发、接受、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
在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过程中,以主流价值为主导,构建“技术+价值”的双轨驱动机制,实
现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载体的再升级。
p 就技术层面而言,应不断培植和强化智能基因,充分利用智能媒体构建起智能化的中国国家形
象生产与对外传播机制,从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内容分发、效果反馈四个维度推动中国国家
形象生产与对外传播流程的重构,抢占智媒场域中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技术制高点:
① 在信息采集方面,要依托大数据、传感器等数据撷取技术,实现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素材
的智能采编,不断拓宽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素材采集的视野和范围;
② 在内容生产方面,应依托智能机器实现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以机器编写和机器辅助两种模式展开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内容的生产,实现对相关素材
的快速处理、整合和多样态输出,提高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效率,帮助传播主体从模式
化的内容生产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生产出有灵魂、有温度的优质传播内容;
③ 在内容分发方面,依托算法推荐机制对国外受众特征进行精准化分类,不断完善国外受众
画像,实现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内容的精准分发,优化传播效果;
④ 在效果反馈方面,以智能传感器推进受众反馈进入生理、心理层面,达到对传播效果的真
实、精准了解,实现中国国家形象传受互动方式的智能化和传感化,为及时调整、优化对外
传播内容和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p 当然,在以技术推动中国国家形象生产和传播流程智能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审慎考量智能媒体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资本趋附、泛机器化等问题,避免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低俗化、娱乐化、
失焦化。因此,应坚守“价值正当性”原则,用主流价值观引导算法向善,大幅度提高正面的
中国国家形象在国内外智媒场域的占有率,以其强大的能量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p 为此应遵从智能机器学习的基本逻辑,对我国既有智能媒体进行训练和优化,即事先制定以主
流价值观引领技术向善的目标,不断投喂优质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和相关数据,让算法不断优化
对丰富信息进行筛选和提升信息处理模型智慧程度的方案,直到迭代出更多样化的、更优秀的
算法,实现技术向善的目标。
p 另外要研发主流媒体算法,加快主流媒体智能化转型。主流媒体算法即以《人民日报》、新华
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以主流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进行技术设计、研发的智能算法。我们要加大对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7页本期共69页


主流媒体算法的研发力度,推动主流媒体的智能化转型,培植其在国内外智媒场域的强大声势,
筑牢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技术基石。

参考资料:《中国编辑》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8页本期共69页


视点 10:学术重点: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媒体深度融合

关键词:社会治理、媒体深度融合 重要度:☆☆☆☆☆

#相关背景概述#

• 2020 年 9 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与 2014 年 8 月中央全面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
见》相比,新的“意见”不再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截然分开,而且增加了“加快”和“深度”
两个关键词。“加快”是时间上、速度上的要求,“深度”是空间上、程度上的要求,这表明
中国的媒体融合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需要升级、强化、完善,从局部转型走向系统重建。
• 2014 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媒体融合成为国家层面的战
略概念,也促使相关学术研究有了爆发式增长。
• 2020 年,《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汇总并提炼了有关媒体融合的核心理念,
与 2019 年 1 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互相补充,构成了当前及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媒体融合工作的核心纲领。
• 2 篇重要参考文献:
• 张磊 胡正荣,重建公共传播体系: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理念与实践路径,《中国编辑》杂志
2022 年第 1 期
• 黄楚新 郭海威,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媒体深度融合创新研究,《中国编辑》杂志 2022 年第 9 期

#拓展知识解读#

拓展解读 1:重建公共传播体系: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理念与实践路径

一、媒体融合:政策、实践与理论的共同建构
在当前的中国,媒体融合是一个深深嵌入政策设计、实践行动和学术话语中的概念。2014 年,《关
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使媒体融合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概念,也促使相
关学术研究有了爆发式增长。这一阶段的研究有两个特征:一是本土生成性,学者们较少援用西方
的概念、理论和案例,而侧重于直接从中央精神中寻找指导。二是实践生成性,学者们对改革实践
中的重点议题,如“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编辑室整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媒体舆论引导、政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39页本期共69页


务新媒体等议题展开讨论。对于媒体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元理论探讨愈加成熟,并基于人工智能做了
前瞻性探索。
2020 年,《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汇总并提炼了有关媒体融合的核心理念,与
2019 年 1 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互相补充,构成了当前及未来一
段时间我国媒体融合工作的核心纲领。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时期,学术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是为顶
层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思想方案,致力于发展深层理论,从而助力于系统重建。
因此,本文提出重建公共传播体系的核心理念,它蕴含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媒体深度融合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生成物,它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下的互联网及媒体发展的特性,不
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导、以自由竞争为原则,而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第二,媒体深度融合
受到当前新兴科技的驱动,这种科技是整合性的、融合性的,而媒介本身又是以信息纽带来联系社
会的,因此,媒体深度融合也应当注重“汇集”,为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搭建平台。第三,媒体深
度融合走向系统化的重建,它跨越了媒介之间的界限,也跨越了媒介与社会其他领域的界限,因此
需要有“协同”和“共同体”的思维,这也成为公共传播体系的应有之义。
公共传播体系源自社会公共性的概念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实践。王保树、邱本曾经讨论过“社会
公共性”,认为它是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即在范围上是社会性的,在属性上是公共性的,在宗旨
上是公益性的,在实现手段上是国家干预性的。汉娜·阿伦特则以“共同”作为公共性的特征,它
既意味着公开的展现和感官体验,也意味着身处世界的共同存在。媒介是塑造共同体验的社会纽
带,因此它也具有公共属性。在近代大众媒介发展史中,各国都曾发展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随着
互联网和新媒介的崛起,广播电视的电波公有性和稀缺性不再成为媒介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这也让
公共服务淡出公众视野。然而,如果细究互联网的特质,“共享”的色彩非常鲜明,它也与公共服
务的要旨一脉相承。从这个角度讲,重建公共传播体系仍是互联网时代应有的主题。
新的阶段已经来临。面对 5G 和人工智能(AI)时代,面对以公共健康危机为表征的风险社会,面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融合正在以国家战略为依循,加速发展、纵深推动,在这一时刻,
我们需要以重建公共传播体系为焦点,对它的深层价值和深层理论进行系统化建构。

二、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理念

在中国,媒体深度融合所指向的公共传播体系重视公共利益、强调社会互联、关注系统协同,进一
步可勾勒出四个关键的发展理念。
(一)兼顾物质性和社会性,建设数字时代的社会基础设施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0页本期共69页


在数字时代,媒介的更新迭代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媒介本身也日益显现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
施,甚至可以说,数字时代的媒介与基础设施是同构的。2020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点与风
口,它与互联网发展及媒体融合有高度关联性。5G 基站、卫星、大数据中心等构成了未来媒体深度
融合所依托的物质性通信网络,而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更在改变着人类的传播与媒介图景,大到
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因此,应当更加重视媒介作为社会基底的作用。一方面,媒体深度融合扎根于物质性的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它也在构建社会性的基础设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就是典型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它
所承担的任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县级报纸与县级广播电视,而是将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
务、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融合起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包括县级融媒体在内的各种新型基
层传播手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正是社会基础设施的突出展现。
基础设施必然具有公共意涵。苏珊·雷·思达在研究美国早期网络服务的时候,就视之为“一组关
系性的物产”,这种关系性使得它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结构性动力、行动者和技术之间的基础性中
介。它的所有权固然有多种可能,但公共服务却是必然属性。姬德强在分析媒体融合时,认为它的
目标就是“打造数字时代的新基础设施”,它应当打破平台商业逻辑的迷思,依托政府的顶层设计
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而进行建设。从这个角度出发,媒体深度融合必须以公共价值为核心,打造
社会基础设施。
(二)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开展协同治理
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媒体深度融合的鲜明议题。媒体融合是一项政治性任务,它深深嵌入新时代中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之中。国家治理是要确保一个有机体的健康运转,而媒体融
合则是增强与完善这个有机体的神经系统。
俞可平指出:“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管理过程,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治
理机制和治理方式。”媒体深度融合对于治理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媒体深度融合为
国家治理确保公共权威、提供思想保障。中国当前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固然从世
界其他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但它首先是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历史与实践中生长出来
的。为了确保方向与道路,就必须注重思想的统一与凝聚,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网络平
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意义也正在于此。第二,媒体深度融合有助于国家治理形成管理规则、
构建治理机制。2016 年 4 月,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是
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信息通畅,决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1页本期共69页


策及相关的治理举措就有了更强的科学性。第三,媒体深度融合为国家治理带来良好的应对手段和
治理方式。现代社会乃是风险社会,免不了有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社会系统若要作出及时处
置与回应,自然要应对舆情、治理谣言、确保政令通达、开展社会动员,这就要求有一个应用新技
术、掌握新手段的新型主流媒体与之相配合。
治理,本身就是系统性的;协同,则要求系统各部分的共同配合。因此,“协同治理”就成为值得
思考的理念。为了产生整体效应,需要融媒体沟通上下、内外、四面八方,将中央与基层,将城市
与乡村,将政府、公众与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与力量汇集在一起。面对一个动态化、多样化、复杂化
的社会有机体,成熟的协同治理要求信息数据化,并依靠智能化的手段进行处理,下一代互联网和
新型主流媒体都是参与其中的有机因素。对媒体深度融合来说,它应当成为协同治理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且它本身也需要在改革中贯彻这一理念,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起来,以自身的协同推
动全局的协同。
(三)兼顾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匹配,打造智能传播生态

有关社会系统的思考,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思想集群:一个以机器做类比,把工业流水线、计算机、
控制论和运筹学的思想纳入社会系统中来;另一个则以生物体及自然生态系统做类比,经常使用大
脑、血液循环系统、蜂群、草原生态群落和进化论思维来模拟社会的运行。这两种思想彼此交叉映
衬,当人工智能兴起后,其更突破了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界限,为理解
系统带来新的阐释。
人工智能给传播与媒介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业态走过三个阶段,智能化是未来的大趋
势。人工智能借助强大的数据化和算力,或许能够带来令人惊异的暂时性匹配,多数情况下,革新
应用是从供给侧发起的,它首先制造了用户的需求,然后再去满足用户需求。在 4G 时代,我们拥
有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短视频与直播、大型手游,当我们欣喜于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和新魔力
之时,可曾反思,这些新技术是否偏爱某些优势社会群体,是否造成了技术鸿沟?它的应用是否充
分考虑了人的隐私权、劳动权、生命权和发展权?当 5G 时代到来之时,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除了信息传送的速度发生了指数级变化,它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答案暂时付诸阙如,只能等
待业界逐步开发。在互联网发展的现实图景中,资本成为最有力的发起方,但如果整个智能传播系
统任由资本来指引方向,难免在生态中埋入不稳定因素。所以,公共价值同样是智能传播生态所应
追求的核心点,它应当按照公共利益的逻辑而不是商业获利的逻辑设定基本规则,再通过协商和博
弈,力图满足多方的目标和诉求。
(四)兼顾技术驱动与社会效益,以公共算法描绘未来传媒图景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2页本期共69页


在传播系统之中,算法是枢纽;而在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不平衡中,算法也是最大的鸿沟。算法因
此成为未来基于人工智能而形成的新传播系统的核心要素。
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内容推荐、计算广告、搜索排名等领域,并有可能催生新的实践。用户对算法运
行及其结果很少有影响力和控制力,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用户可能对此毫无洞察。不仅是用户,
程序员们对它也越来越缺乏控制力乃至基本认知。资本使得互联网创新越来越规模化、模块化、外
包式、分布式,更像是工业流水线,深度学习也将编程向自动化的方向推动,因此,算法正日渐脱
离活生生的个人之手。这正是弗兰克·帕斯奎尔所说的“黑箱社会”,算法成为保存权力的秘密[9]。
因此,算法应当将公共价值重新展露出来。彭兰建议,“除了以算法来完成面向个体的内容推荐,
算法也可以用于公共性内容的匹配”。以人民日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主流算法”的开发,力
图使算法脱离商业逻辑,迈向公共价值。这类算法的一大特征是人机复合的内容质量审核系统,换
言之,将专业化的新闻把关人重新引入新闻传播过程,从而尽力避免“后真相”“信息茧房”等常
见社交媒体舆情病症。虽然主流媒体作出了探索,但要将算法黑箱彻底敞开,并允许它成为公共商
议的话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公共传播体系看似老生常谈,却是人类社会传播中永不过时的话题。展望未来之时,我们应
当避免让新媒介成为监控社会和剥削社会的工具,而应当使它成为服务社会的要素。新型主流媒体
是从社会中生成的,也是嵌入社会中的,更应当成为社会发展中的良性组成部分。

三、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在重建公共传播体系的旗帜下,媒体深度融合该如何将之化为实践?2014 年开始的阶段将重点放
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而新一阶段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中心则是“平台、
技术、业态、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将公共利益、公共技术、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和公共参与的
意涵容纳进去。
(一)建设自主可控平台,确保公共利益的方向
平台化,已经成为互联网社会的突出表现,它的主要特征是将各方资源汇集到一个具有基础性的互
联网技术空间中,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都可以看作它的衍生。范戴克等在《平台社会》一书中分析
了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和微软等五大平台企业对全球互联网的垄断,它们虽为私营企业却成
为公共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政府、公共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虽然可以组建自己的平台,但要成为
自主行动者却难上加难”。这自然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结构有密切关联,那么,在中国是否可以提供
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3页本期共69页


社会主义的平台建设必须是以公共利益为优先方向。以媒体的平台化而言,要想摆脱被商业逻辑控
制的命运,就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自主可控”的要求,就是从国家立场出发,由国家扮演公共
利益的代言人、保障者和实现者,既保障互联网世界的国家主权,又保障能够在商业利益之外提供
全面的社会基础设施。当然,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在国土面积广大、社会环境复杂
多样的情境下建设统一性的平台,让各级、各类平台实现联通的可能性。这种平台实践能够突破资
本主义的商业逻辑,寻找新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并为全球媒体发展和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想
象。
(二)创新先进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公共技术的涌现

先进技术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第一驱动力。虽然盲目追新、追快的技术迷思需要打破,但回顾过去
互联网的变化发展会发现,正是新技术带来了众多实践的可能性。下一步技术发展的三个关键领域
是 5G、人工智能和全媒体。5G 带来了传播时空的极大拓展,使得移动传播条件下的超高清、中长
视频、直播以及强参与式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人工智能逐渐从弱 AI 走向强 AI,有助于形成高智慧
的媒体平台;而全媒体这个统摄性的概念——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覆盖了广阔的技术前沿地
带。技术固然不是万能的,但缺少了先进技术,实践的可能性必然大打折扣。
技术创新并非一开始就有固定不变的技术规划,恰恰相反,系统性思维所提出的“涌现”概念成为
它的路标。在层出不穷的创新驱动下,新的技术借此不断具化为具有公共意涵的公共技术。算法既
不应该是用户难以索解的黑箱,也不应该是资本增值的工具,它应当成为注重社会共同效益的人类
技术体系,将信息与传播转化为人类生存的有机资源。
(三)打造新型业态体系,塑造公共服务的生态圈
优质内容是媒体立足之本。互联网的众声喧哗应催生理性的声音,内容也应经历涤清与积淀,新型
主流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摸准互联网内容生产的脉搏。近年来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系
列优质精品内容,如《国家宝藏》《传承的力量》《寻找手艺》等,社交媒体也形成了“国风热”
和“非遗热”,看似纯属娱乐的网络游戏也不断加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元素,表明了内容生产正在
走向良性驯化。
在内容的培育和技术的支撑下,媒体深度融合将逐步建成智慧化全媒体生态系统。媒体与政务、商
务和公共服务的跨界交融,使得内容变为 IP 资源,衍生出丰富的产品与服务,并构成良性的生态
圈。在这个生态圈中,内容及其衍生品越来越多地来自于用户所付出的劳动,因此,要保持它的健
康发展,就必须改变基于资本增值和剥削的商业逻辑,更聚焦于公共利益。以优质内容为核心而进
行跨界,将信息传播与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融合起来,进而塑造新的媒体生态圈。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4页本期共69页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公共治理的效果
按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协同治理的思路,良好的体制机制改革应当既保证系统的统一性和协调
性,又凸显各个组成部分的自由度。具体而言,新的体制机制要考虑组织重构、流程优化和利益链
完善。
在组织重构方面,深度融合后的机构不再按照传统媒体类型来划分,而应当以内容产品与服务用户
为导向,基于业务流程和要素进行重构。在流程优化方面,“中央厨房”业已成为转型后的新闻媒
体标配,它在业务链条和物理空间上同时调整,借助技术设备的更新,使新闻走向全媒体化。那么,
随着融媒体功能和业务范围的扩展,以及技术的更新,是否还有新的模式?在利益链完善方面,中
国的新型主流媒体正在突破商业利益迷思的束缚,重新定义公共服务,那么无论外部产业与社会系
统,还是内部的利益再分配,也都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更重要的是,媒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媒体本身应当提升治理水
平,同时,这也将促进信息系统的优化,为国家治理系统的上通下达带来助益。
(五)完善全媒体人才培养,奠定公共参与的根基
全媒体人才是与传统媒体人才相对而言的。在传统媒体时代,从业者的能力往往与其从事的媒体类
型密切相关,全媒体既然打破了介质之间的界限,也就要求从业者的能力从思维到实践进行全面转
型。
全媒体人才有多种层次、多种类型。一方面,媒体人才应该在政治素养、人文精神、业务能力、传
播理念和经营水准上有综合提升,成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各级媒体应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
激励机制和测评体系,促进人才梯队的培育与进步。更重要的是,人才不仅来自内部,更来自社会,
来自互联网的广阔疆域。对于非一线城市的媒体来说,吸引人才难度较高,但互联网的用户理念带
来启发:能否像培育网红一样培育当地意见领袖,像激励用户生产内容一样激励当地化的内容生
产?这种人才扎根于当地,拥有更多的“地方性知识”,也有更大可能成为“有机知识分子”,这
也是公共传播体系重建的一种方式。

拓展解读 2: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媒体深度融合创新研究

一、深度融合时代媒体功能的变革与转型

媒体场域中变量的增多为其转型升级带来更大可能性空间,媒体发展逐渐跳脱出二元对立的既有
逻辑框架,在持续推进的深层次改革中建立新生态版图,结构调整、技术赋能、经营创新等作为媒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5页本期共69页


体深度融合的显性表征,映射的是其内涵延展与边界扩张,而在隐性层次则折射着媒体功能的演进
与变迁,媒体愈发成为国家和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性支撑力量。
(一)价值偏向:由工具介质转向感官还原
传统传播视野下,媒体本身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或中介,体现出特有的时空偏向性和价值偏向性,
在媒体发展尤其是进入融媒体时代后,传播的时空限制被突破,时空偏向概念的重要性愈发趋弱,
而价值偏向则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凸显。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媒体的工具或中介属性固然存在,但
是其不再仅局限于对人体某一感官系统的延伸,而是对人体感觉的全域性还原,由此媒体全方位深
层次嵌入和渗透至日常生产生活,媒体的价值偏向性已然从纯粹的信息传递或特定感官刺激转向
全觉传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媒体传播场景的丰富与延展赋予可能性和可执行性,元宇宙
概念的提出更是从现实操作层面为媒体的智能化、沉浸式传播提供了技术基底。当人们共处于具身
性的传播环境中,人际交流与沟通逐渐跨越传统的时空阻隔与媒介障碍,信息传递与交互则越过物
质中介,进而基于感官交互直达心灵,共识与认同的达成趋向高效。以媒体全觉传播为基础和支撑,
政治协商、社会动员亦从传统的指令式向协商式转变,技术赋权让人们感知和把握更大主动权与主
导权,在协商式解码逻辑下建构形成更入脑入心的价值理念,为治理现代化铺就认同基础。
(二)角色重塑:由一元主导转向融合共生
移动互联社会的到来,促成传播结构与格局的转变,丰富的技术应用和传播形态不断解构着既有的
传播生态,传统传播环境下媒体的主导性、权威性面临着常态化、持续性的消解威胁,媒体作为主
流信息传播的主导角色发生变化,信息传播、意义建构以及共识达成,均被置于多主体参与的更广
阔的场域之中,媒体的内涵与外延发生颠覆性变革,媒体成为国家和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性架构。
新型传播载体与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接口数量与信息接入体量迅速扩张,整个社会系统基于网络
连接融为一体,信源的重要性趋弱,人们转而关注内容本身,信息冗余使得人们更注重自我需求的
满足,并以此作为衡量内容价值的标准。融媒体时代,媒体连接的广泛性不断激发人们自我意识的
觉醒,媒体角色凸显与功能发挥超出以往主导式、霸权式逻辑,进阶至信息协作生产、结论相互印
证、意义协商建构的融合共生阶段,如此共构性的传播生态将有助于纸草型社会的进一步形成与巩
固,共建共治共享成为社会联系的现实基底,媒体作为连接的物质中介的角色被弱化,作为连接核
心的“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媒体成为解锁民心、连接民心和凝聚共识的纽带与桥梁,在情绪共
振中完成社会动员。
(三)社会连接:由外围参与转向全域介入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6页本期共69页


以新媒体新应用为助力,媒体愈发成为人类社会网络节点的连接渠道与中介,成为社会系统运行的
毛细血管,多层次、全方位渗透至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媒体传播能够轻易穿透层级、行业、领域
等圈层化区隔,在各传播主体间建立联系,媒体作为社会连接的运行模式从外围参与向全域介入、
深层介入转变。面向媒体深度融合,“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行架构与模式进入政策议程,基于
各类媒体应用,人们可以轻易找到各类服务入口,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
道,有效提升群众办事效率与体验。随着技术对媒体融合的支撑动力愈发强劲,传播格局与生态在
持续解构与重构中发展升级,媒体融合视野更加开阔,并被置于全球范围内、涉及多个行业、涵盖
多元主体的大传播格局中,交叉融合在助力媒体深度融合提质增效扩容的同时,也为治理现代化提
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与新方案。随着媒体融合程度加深,媒体与其他领域关联性增强,既有实践经
验与理论支撑可能出现适用性不强、解释力不足等问题,由此为高质量发展大框架下的媒体实践与
理论建构提出了新要求,须以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视角确保媒体深度融合系统性推进,加快
形成一套具有较强解释力和指导力的理论体系与行动方案。
(四)目标指向:由信息传递转向秩序构建
新媒体接入的广泛性,促成了社会表达的开放性转向,信息生产与传播主导权产生分化,传播主体
趋向多元化,群体意见表达与公开辩论共构形成新形势下的舆论场,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等不同导
致舆论场中各类思想观念复杂交织,多元社会思潮交锋对峙,尤其受到资本、境外势力等操控与影
响,谣言传播、意识形态纷争等问题风险始终存在,对舆论安全、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与挑战。传播权力的下放与分化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群体意见的民主化表达,但同时亦夹杂和潜藏着
民粹化、极端化等信息传播风险,冲突与博弈将舆论场置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之中,至此,媒体
尤其是新型主流媒体在完成传播主流思想舆论任务的同时,亦应肩负起主导或推动构建信息传播
新秩序的重要使命。新传播格局下,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大国博弈、区域冲突等议题都被融
入媒体议程、社会议程,信息超载、信息失真等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
要载体,正通过强化信息把关、建构主流算法、创新传播形态等路径参与信息治理,推动建构清朗
健康的传播生态。面向未来传播,媒体在开拓传播领地、提升引领效能的同时,需始终对内容安全、
技术安全等保持密切关注,切实推动和保障信息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媒体融合赋能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逻辑
建立在媒体连接之上的现代社会系统,其运行与发展都与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媒体成为社会
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治理现代化视野下,媒体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7页本期共69页


融合正从议题设置、政策框架、话语体系以及治理架构等方面系统发力,助力探索新型治理模式,
推动治理现代化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切实提升治理成效。
(一)共谋治理现代化总体议程
自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以来,其始终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框架之中,并以相关政策、制度
等为遵循,循序渐进走向纵深,加快推动媒体转型升级。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架构,媒体在深
度融合进程中,基于其功能变革、边界拓展以及创新驱动,正以联络者、组织者甚至主导者的角色
参与治理现代化的议题与议程设置,参与谋划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方案、实施路径、发展阶段与最终
目标,为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与实现厘清脉络。媒体融合本身即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被
置于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议程之中,与其他治理议题协同推进。与此同时,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
程,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同其他治理主体形成有机协作,影响并参与设置与治理现代化相关的政治议
程、媒体议程、学术议程和社会议程,推动构建以治理现代化为核心的议程体系,激发和调动多元
治理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舆论氛围。在
共谋议程与议程实施过程中,基于媒体的社会连接与动员、创新集成以及治理现代化具体成效将直
接反哺于媒体融合,为媒体深度融合注入新的动力,媒体融合与治理现代化在相互嵌入、有机交互
与相辅相成中互相成就、共同发展。
(二)深度融入新基建战略框架

新型基础设施在自我建设完善过程中,有效助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转型升
级等提供基础支撑。其中,多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建设进程不断提速,被广泛应用于
媒体融合、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发展过程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样化、可操作化和高
效化的解决方案。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其对媒体融合的支撑也愈发强劲有力,从内容、
渠道、手段、人才等方面全方位为媒体深度融合创新提供解决方案,以此为契机和基础,全媒体时
代的现代化传播体系也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媒体融合加快融入新基建的战略框架之内,
并基于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态势,以新内容、新平台、新业态、新机制赋能治理现代化。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过程中,各级主流媒体纷纷打造自有平台,以新闻内容为基础,以新技术新应用
为支撑,接入政务、服务、商务等内容,将其打造成集成各类服务内容的资源平台,将公共服务与
管理融为一体,优化群众的办事与消费体验,提升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好感度,同时也标志着治
理模式与机制的创新转型,进而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拓展多元化协同治理语境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8页本期共69页


在媒体融合赋能治理现代化的议题场域中,话语体系创新是必然要求。媒体融合走向深入的同时,
多元主体的传播参与行为促成了传播生态的多样化和话语表达的生动化,日常化、口语化表达在拉
近人们心灵距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交流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媒体为连接基础,推动实现治
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即创新传播话语,以人们听得懂、感兴趣的表达方式和话语风格赢得关
注、喜爱、理解与接受,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方面,以媒体融合为契机,以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助力,媒体在传播实践过程中探索打造基于不同平台、不同主体、不同
方位等多维面向的话语体系,把握并适应不同用户的话语表达与接受习惯,在话语表达的贴近性、
活泼性、开放性等方面开拓创新,以提升内容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引领力,让媒体的价值传播
与引领更能入脑入心、获得认可、形成认同。另一方面,媒体融合正加快推动面向未来传播的多模
态话语创新,从声音、影像等元素切入,借助技术辅助,通过加入特效、构建虚拟场景等形式创新
表达方式,以科技感、新鲜感增进吸引力。新形势下,聚焦用户话语习惯、适应新型传播生态、体
现鲜明时代特征,创新打造具有时代感、亲切感和认同感的话语体系,将推动建构平等对话、协商
交流的治理语境,有利于围绕治理议题达成共识。
(四)推动构建立体化治理结构

治理现代化的实施与实现关键在人,即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为目标,由此而言,治理主体不再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兼顾层级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共建共治共
享模式,决定着治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应将政府、公众、企业等各类主体纳入治理体系中,形成
集纳众智、协同参与的治理结构框架,而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技术赋权正与治理现代化这一发展趋势
不谋而合。以媒体融合为杠杆和驱动,各类社会主体的连接与交互更显紧密,媒体发展从一元主导、
二元对立转向融合共生,多元主体可以形成有机联系,继而在平等协商中实现民意聚集和认同达
成,以此为基础,媒体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架构被嵌入和应用于治理现代化进程,有助于推动形成
纵横交织、分工明确、联系紧密、多维立体的治理结构,且在治理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基于媒体融
合所建构的新场景、新情境能够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加精准和可执行的行动方案,进而助力完善治
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三、新形势下治理现代化发展趋势与问题

立足新发展阶段,锚定治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以媒体融合赋能为切入口和着力点,有必要全面
审视治理现代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与方向,系统解析融媒体时代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障
碍,从而厘清和明确治理现代化所处历史方位,为找寻建设性路径与方案提供靶点。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49页本期共69页


(一)媒体权威性与信息失序性的博弈
媒体信息传播往往基于较为成熟的流程体系,严格的生产与传播规则确保其处于正确政治方向、舆
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框架之内,强化主流价值引领,保障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为社会稳定奠定
话语基石。而公众表达则往往由于利益诉求、传播素养等不同,容易形成舆论喧哗与狂欢,不良价
值取向、错误思潮夹杂其中,更易对正常信息传播秩序造成干扰。融媒体时代的舆论场,多种思想
观念、社会思潮并存,传统传播视野下的主流媒体权威性与主导权不断受到挑战,时刻面临被削弱
与消解的威胁,观点辩论、诉求冲突乃至意识形态纷争所造成的信息失序无疑加剧了舆论场的动荡
性,为治理现代化带来阻力。未来传播格局下,社会表达将处于方式更便捷、模态更多样、交互更
真实的情境之下,也将对主流媒体权威性造成进一步侵蚀与解构,媒体权威性的建构与信息失序性
会长期共存,两者博弈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加大了国家与社会治理难度。着眼
于治理现代化,未来媒体融合推进过程中,应继续做好媒体传播与公众表达的平衡。
(二)效率增益性与舆论断裂性的隔阂

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支撑,注重强化和凸显高质量发展,以切实
提升效率增益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然而效率增益性这一目标与制度环境、话
语环境、执行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融媒体环境下,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
表达凸显了舆论生态的丰富性、生动性与活泼性,但是信息失序、圈层传播、隐匿传播等问题亦会
造成严重的舆论纷争与断裂,自说自话不易形成集体共识与认同。新形势下,社会舆论断裂性与治
理现代化效率增益性之间的隔阂不可避免,但二者共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大的场域之中,
随着公众媒介素养水平提升、社会连接紧密、社会交互高效、治理机制完善,舆论的断裂性问题趋
弱,治理现代化的效率增益性得以强化,隔阂将逐渐消除。在此过程中,围绕舆论场中的辩论纷争,
要注重标本兼治,兼顾媒体融合与治理现代化双重视野,既要确保公众正当的意见表达,也要强化
舆论治理,坚持引导与规制并重,鼓励提升舆论表达的建设性,规范性引导其发散性与变异性,推
动打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生态,使其在凝聚社会共识、形成集体认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治理现代
化的高效实现扫清思想障碍。
(三)结构贯通性与单元区隔化的冲突
要确保治理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顺利实施和高效实现,就必须着力打造形成权责明确、上下贯通、
运转灵活的治理结构,保障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在横向与纵向的整体贯通性,进而提升治理的精准
化、系统化和长效化水平。但就目前来看,治理过程仍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等问题,不同层级
以及同层级的不同治理单元之间区隔化现象明显,从而导致同一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推行进度、标准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0页本期共69页


以及效果等的明显差异。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目标,推进治理结
构的科学性、贯通性建设势在必行,治理结构决定着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与效能,但治理单元的
区隔化问题难以在短时期内予以解决或消除,与治理结构的贯通性要求相背离,对治理现代化形成
阻碍。要化解这一冲突,应以媒体融合转型为抓手,推动国家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化建设,探索打造
集成各层级、多部门、多功能的综合性治理平台,推进有序治理、统筹治理、高效治理。
(四)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思路的竞合

新形势下,治理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国的治理现代化建设同样在这一语境之下,即推进治理现代
化应准确把握和适应全球化发展态势,紧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继而从全局视角出发审视并
观照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问题,积极借鉴全球治理中的先进经验与模式,坚持与时
俱进,为我国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与对照。同时,聚焦治理对象与范围,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始终关
注本国发展基础,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梳理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把握制
度、经济等优势,形成具有实际操作性、现实针对性、发展前瞻性,并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现代
化治理思路与模式。然而,由于受发展环境、国家体制、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差异化影响,全球治理
与本土治理在理念、方法与工具等方面有所不同,立足治理现代化,统筹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思路,
探寻二者行之有效的竞合之道,将助力治理现代化决胜于百年变局与全球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
面中。媒体深度融合为全球治理与本土治理的交互发展提供了有效渠道,通过主动融入国际传播新
格局,向国际社会积极推介中国治理方案,并汲取国际治理成熟经验,助力推进我国治理体系与治
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推进全球治理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聚焦治理现代化的媒体深度融合路径

基于媒体融合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要更好满足人民诉求、回应治理需求、响应时代要求,有必要也
必须要在高质量发展、全域化发展、系统化发展视角下,进一步完善媒体融合的理论体系,拓展媒
体融合发展边界,以开放思维、开阔视野、开源模式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创新路径,形成媒体深度融
合与治理现代化协同共进的新发展景观。
(一)突出价值引领,创新话语体系增强凝聚力
话语体系是传播实践的基础,也是意义建构与共识达成的重要载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升
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应着力探索传播话语创新,加快形成适应新消费场景和表达习惯的新型话语
体系,进而增强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以主流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同心圆。进入智能传播时代,
媒体的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不断趋向便捷化、规模化,传播所涉领域更加广泛,传播主题更具多样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1页本期共69页


性,媒体传播的中心正从“媒体人发现了什么”转向“用户需要什么”,促使新闻传播范式发生转
变与革新,话语体系创新是应然之举。新形势下的传播话语应着眼于用户新型表达与理解习惯,突
出贴近性、生动性与易理解性,统筹用好人为感知与技术感知,从话语风格、话语模态等方面探索
创新,以当下新传播语境中用户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创新话语体系并不意味
着对用户话语表达与接受习惯的无差别迎合,应始终突出主流价值引领,以主流价值为引导和标
准,兼顾好传播话语的正确性、亲近性和专业性,以人为本,在生动化表达与交互中建构社会共识
与身份认同。面向未来传播,针对智能化的新闻生产,在话语表达上应严格审核把关,始终确保
“人”这一核心要素在场,防范新型话语突破主流价值底线等所造成的传播风险。
(二)培育跨界思维,有效提升政治传播引领力
媒体融合作为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交叉的发展议题,体现出愈发强劲的跨界趋势,以媒体融合
为驱动,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应立足当前跨界融合发展态势,积极培育和运用跨界思维,结合
媒体发展、国家与社会治理发展态势,加快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提高主流思想舆论覆盖能
力,提升政治传播引领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应摆脱缺乏跨界思维的视野局限,立足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强化跨界协同联动,进一步打通媒体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用户等之间的组织隔
阂和理念差异,推动围绕媒体融合的政产学研用有机协作,切实打破由于跨行业或跨学科所造成的
理解与应用壁垒。探索打造适应新形势的应用模式、理论范式,形成系统性的体系框架,构建新型
传播机制,助力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实现媒体融合为国家和社会治理所用。跨界思维尤其是
媒体多元化经营发展为媒体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也将涌现出更多新业态与新模式,但是需要
在规划与实施时把握好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平衡性,严防多元化经营发展分化和消解媒体公信力,既
要对跨界融合发展保持密切关注、积极参与,也要对媒体深度融合进程紧密跟踪、动态监测、及时
反思,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治理现代化提供长效支撑。
(三)强化技术赋能,夯实传播平台矩阵保障力

融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革新与迭代成为常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应始终保持较高的
技术敏感度,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趋势合理预判,以前瞻性眼光、科学的方法、严谨的论证审视
行业发展态势,强化技术赋能。伴随媒体融合走向纵深,要着手以新技术为助力,打造全媒体、立
体化的传播平台矩阵,一方面,要强化技术对平台矩阵的支撑能力,基于媒体融合、治理现代化等
发展需求,探索符合新传播格局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媒体传播全流程重构再造,提升传播实效;
另一方面,要强化技术对平台矩阵的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媒体平台矩阵的内容安全、技术安全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2页本期共69页


等保障水平,从源头着手防范化解传播风险。注重新技术应用与赋能,同时亦应对其可能产生的附
带不良效应保持关注与警惕。
(四)坚持国际视野,助力深化全球治理影响力
面对全球化发展大势,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应坚持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紧盯全球媒体行业发展潮流,
关注其传播形态、经营业态、传媒格局的发展变革,总结借鉴国外媒体融合领域研究最新成果,做
到全面把握、系统学习、为我所用,不断推动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坚持用国
际先进经验助力我国媒体融合实践,提升媒体融合发展水平,进而通过打造、优化综合型信息服务
平台,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以及政务服务商务等综合服务水平,助力推进治理现代化建设总体进
程。与此同时,要以媒体融合为发力点,加快构建立足国内、辐射全球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巩
固优化国际传播布局,主动融入国际传播新格局,于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等推出一批具有国际
影响力和穿透力的融媒体产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方案、展示好中
国发展成就,进一步增强对国际舆论的引导力,面向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合作,
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

参考资料:《中国编辑》等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3页本期共69页


9 月其他传媒简讯

n 国内传媒简讯

1. 第 32 届中国新闻奖、第 17 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公示

据中国记协 9 月 23 日消息,自 9 月 23 日起,中国记协在中国记协网、新华网公示第 32 届中国新


闻奖、第 17 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本届中国新闻奖共评选出 380 件拟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 3
件、一等奖 73 件、二等奖 116 件、三等奖 188 件;评选出长江韬奋奖拟获奖者 20 名,其中长江系
列 10 名、韬奋系列 10 名。

2. 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

当前,各类网络谣言时有传播,混淆视听、误导公众,破坏网络生态,扰乱公共秩序。“某学生丢
失录取通知书”消费爱心、不当牟利;“粉丝由塑料制成”恶意抹黑、扰乱市场;“某地出现恶意
扎针传染艾滋病事件”危言耸听、制造恐慌;更有甚者编造“不吃饭可以饿死癌细胞”、“频繁做
核酸引发咽喉癌鼻咽癌剧增”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大网民反映强烈、深恶痛
绝。
今年 8 月以来,按照“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统一安排,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会同网络综合治理局,聚焦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民生领域,以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
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组织微博、抖音、百度、腾讯、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360、知乎、豆
瓣、UC 浏览器、凤凰网等 12 家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对存量谣言进行全面梳理标记,
对被标记的典型网络谣言样本及时通报曝光,最大限度挤压网络谣言生存空间,让网络谣言无处遁
形。
专项工作期间,重点网站平台积极参与,对近年来平台数据进行深入摸排,全面梳理存量谣言样本
3342 个,涉及卫生健康、食品安全、教育就业、自然灾害等重点社会民生领域。经权威查证,中国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集中标记辟谣标签,予以公开曝光和警示。微博、抖音、百度、腾讯等网站平
台依据权威发布开展全平台自查,对 8 万余条存量谣言标记辟谣标签。重点网站平台均开设辟谣专
栏或专门辟谣账号,及时发布权威辟谣信息,对接触过谣言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辟谣内容。

3. 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 2022”专项行动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4页本期共69页


据法治日报 9 月 9 日报道,近日,国家版权局、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
网络侵权盗版“剑网 2022”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于 9 月至 11 月开展,聚焦广大创新主体版权
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规范发展与打击惩治并举,开展 4 个方面的重点整治:一是开展文献数据
库、短视频和网络文学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二是加强对网络平台版权监管;三是强化 NFT 数字藏
品、“剧本杀”等网络新业态版权监管;四是持续加强对院线电影、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在线教
育、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巩固网络音乐、游戏动漫、有声读物、网盘等领域工作成果,不断提升网
络版权执法效能。

4. 国家广电总局:9 月 21 日起国产电视剧片头使用统一标识

据中新网 9 月 21 日消息,21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


的通知。通知称,为适应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电视剧制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打造中国电视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广电总局决定自 2022 年 9 月 21 日起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
一标识。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5页本期共69页


据新华社 9 月 1 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
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都市类媒体和新媒体,都要聚焦全民
国防教育主题,推出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和各类融媒体产品,把全民国防教育融入重大
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注重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开展“情系国防”系列
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网上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打造一批网上传播品牌,打造更多群众喜爱、
刷屏热传的国防主题微电影、音乐、动漫、短视频等融媒体产品,形成网络舆论传播强势。

6. 江西纸媒《新法制报》正式更名为《新法治报》

9 月 5 日,《新法制报》正式更名为《新法治报》,并推出 8 版特刊《新法治报更名暨创刊 40 周年
特刊》。《新法制报》创刊于 1982 年,由江西日报社主管主办,是江西省唯一一份法制生活类综
合性日报。该报前身是《江西法制报》,2006 年 4 月 19 日更名为《新法制报》,2022 年 4 月 26
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新法制报》更名为《新法治报》。

7. 环球时报客户端更名改版、数字报上线仪式在京举行

据环球时报 9 月 20 日消息,9 月 19 日,环球时报社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暨环球时报客户


端更名改版、数字报上线仪式在京举行。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环球时报从一张四开八版的报纸,
成长为如今拥有报、网、端、微等多种载体的全媒体集团,此次环球时报客户端更名改版、数字报
的上线,更是环球时报“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的
最新举措。

8. 抵制无底线追星!多平台出手

据澎湃新闻 9 月 15 日消息,日前,微博、微信、快手等平台相继发布公告,坚决抵制“无底线追
星”等行为,为劣迹艺人鸣冤叫屈、站台洗地,发布诱导非理性追星等内容的账号,将予以从严处
理!
微博:个别粉丝为劣迹艺人站台洗地,处置 141 个违规账号
为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微博持续治理饭圈乱象,不断加大对各类饭圈违规行为
的排查处置力度。近日,站方发现有个别粉丝为劣迹艺人鸣冤叫屈、站台洗地、发布违规言论,严
重破坏社区生态秩序,对此站方予以严肃处置。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6页本期共69页


微信:“无底线追星”等行为从严处理!
“微信珊瑚安全”发布关于“文明上网,理性追星”的倡议:近日,微信平台发现有个别粉丝以非
理性的方式追星,甚至发布极端追星言论。微信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的内容生态,坚决抵制“无底
线追星”等行为,对发布诱导非理性追星等内容的账号予以从严处理。倡议指出,非理性追星、“饭
圈”乱象等不良内容扰乱了正常传播秩序,同时也对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在此,平台呼吁广大
网友,追正能量之星,弘扬主旋律之声,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切勿被极端追星言论煽动和误导。倡
议称,微信将持续做好饭圈相关内容治理工作,通过用户举报、技术审核和人工巡查等方式加强平
台内容生态治理成效。欢迎网友监督,积极提供线索,共同遏制“娱乐至上”“流量至上”之风,
携手维护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

快手:打击“饭圈”不良行为,处置违规帐号 23 个
快手平台官方账号发布关于打击“饭圈”不良行为的公告:近日,平台发现有个别用户发布不良追
星言论,以非理性方式无底线追捧劣迹艺人,此类行为严重破坏了网络的健康生态,平台坚决抵制
此类不良风气,并持续整治“无底线追星”行为,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本次共处置违规视频 895
条,清理违规评论 250 条,处置违规帐号 23 个。

9. 《网络安全法》拟作出四部分修改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新华社 9 月 14 日消息,为了做好网络安全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完善法律责任制度,保护
个人、组织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起草了《关
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于 14 日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介绍,为做好网络安全法与新实施的法律之间衔接协调,完善法律责任制度,进
一步保障网络安全,拟对网络安全法作出如下修改:一是完善违反网络运行安全一般规定的法律责
任制度。二是修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法律责任制度。三是调整网络信息安全法律责任制
度。四是修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责任制度。

10. 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 2022”专项行动 打击网络侵权盗版

据澎湃新闻 9 月 13 日消息,近日,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
室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 2022”专项行动,这是全国连续开展的第 18 次打击网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7页本期共69页


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自 2005 年起,国家版权局等部门针对网络侵权盗版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
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新闻、网络直播等领域开展版权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侵权
盗版大案要案,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得到国内外权利人的充分肯定。本次专项行动于 9
月至 11 月开展,聚焦广大创新主体版权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规范发展与打击惩治并举。

11. 耐克布局中文播客

据界面新闻 9 月 6 日消息,9 月 5 日,《耐听》中文播客节目在苹果播客、小宇宙等播客平台上线。


耐克中国表示,《耐听》为耐克全新推出的中文品牌播客,播客与数字音频公司 JustPod 是《耐听》
的制作发行机构。该播客约 10 期以上,目前已录制好四期。节目主持人是自媒体人、播客《肥话
连篇》主播肥杰,嘉宾包括职业运动员、草根运动参与者以及从事运动和社会文化研究的学者及媒
体人。

12. 北京广播电视台两频道调整定位

据北京广播电视台消息,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冬奥纪实频道将分别调整为体育休闲频道、纪
实科教频道,并于 9 月 21 日 6 时开播。北京广播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BRTV 体育休闲)致力于打
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强势体育融媒传播平台,以体育赛事为核心资源。纪实科教频道(BRTV 纪实科
教)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卡酷卫视外,另一个上星播出的电视频道,也是全国三大上星播
出的省级纪实类专业频道之一。

13. 抖音发布图文伙伴计划,将向图文倾斜四成流量

9 月 20 日,抖音发布图文伙伴计划,将从提升流量奖励、提高分发效率、优化创作体验、拓宽变现
渠道四大方面重点建设图文等新体裁。据悉,目前抖音图文日均播放量超百亿,未来平台超过四成
流量将扶持生活经验、攻略测评,以及小众兴趣。此外,优质图文将根据搜索量和收藏量获得现金
激励,部分万粉以下图文作者也可入驻星图。

14. 抖音将开放发布超 30 分钟视频权限

在抖音召开的 2022 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视频相关进展。未来,抖音将开


放发布 30 分钟以上视频的权限,支持上传 4K 120 帧 视频,最大支持上传 64G 文件,方便创作者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8页本期共69页


生产深度内容。预计将为人文类、科普类、体育赛事等内容带来新的观看体验,比如将在今年举行
的世界杯,届时,用户有望在抖音上看到 120 帧高帧率的足球视频内容。

15. 央视网旗下平台两款藏品卖出 51 万元,已有 7 大央媒推出数藏平台

近日,央视网旗下“央数藏”上线的 2022 个创世数藏 S,不到一分钟即售罄,标价为 128 元。此


前 9 月 16 日,央视网孵化建立的数字藏品发售平台——央数藏(YSC)正式上线,并首次发售了 2022
个创世数藏 Y,同样瞬间售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央媒旗下的数藏平台包括央数藏在内,还有新华网旗下的新华数藏、人
民网旗下的灵境人民艺术馆、光明日报旗下的光明艺品、光明网旗下的光明数藏、中国青年报旗下
的豹豹青春宇宙、新华社旗下中国搜索打造的“时藏”等一共 7 家。

16. “衣戈猜想”回应有关《二舅》的九条质疑

9 月 20 日,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对《二舅》的有关争议,“衣戈猜想”发布一条时长近 40 分钟的回
应视频。视频中,“衣戈猜想”对有关《二舅》的九条质疑进行了一一回应,称关于时间、残疾证、
独自赡养老人等质疑均不成立,并将前一段时间部分无良蹭流量媒体的报道评价为一夸二扒三杀四
拉。
同时,“衣戈猜想”表示《二舅》视频的点击收益一开始就转给了二舅,未来自己还会承担二舅治
疗残疾的手术费用。

17. 张树庭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9 月 28 日,教育部党组在中国传媒大学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张树庭同志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党委副书记,校党委书记廖祥忠同志不再担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职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
学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树庭,1972 年 6 月出生,研究生,文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
校长。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59页本期共69页


n 域外传媒简讯

18. YouTube 宣布为音乐内容视频制作者推出“创作者音乐”服务

近日,YouTube 宣布宣布为利用音乐来支持其视频的创作者提供新的服务:创作者音乐(Creator
Music),现正处于测试阶段。这个新目的地将引入一个庞大的歌曲目录,创作者可以浏览、搜索和
购买并以简单的术语说明音乐版权的条款以便他们了解成本。他们还可以选择具有新的收入共享选
项的曲目,创作者和音乐权利人都可以从他们的内容中赚钱。

19. 微软希望人们在面对假新闻时能自己区分真假

在美国本土运营的大多数科技巨头都在谨慎行事并避开与处理预期的大量虚假信息活动有关的麻
烦。社交媒体平台 Facebook 和 Twitter 已经因其标记和删除误导性内容的方法而面临激烈的反击。
标记和删除不准确和误导性的帖子已经成为一个激烈辩论的议题。
考虑到潜在的反弹,微软正在采取跟其他技术公司不同的方法,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暗示,“我不
认为人们希望科技公司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实或虚假”。这表明微软非常不愿意给假新闻贴上“虚
假”的标签,因为这可能被误解为过度审查。与其追捕并将内容标记为故意的虚假和误导,目前,
微软专注于跟踪针对其私营和公共部门客户的虚假信息活动并公布其存在。

20. 谷歌公司旗下新闻业务“News Showcase”在美推出时间被迫推迟一年.聘请《华盛顿邮报》

首席信息官带队新闻部门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与一些媒体的谈判陷入僵局,谷歌公司旗下新闻业务“News Showcase”在
美国的推出时间比原定计划要推迟近一年。“News Showcase”规定,由谷歌向出版商支付款项以
换取高品质新闻内容。“News Showcase”是由许多故事版面组成,它引入类似懒人包的概念,由
出版商负责包装特定主题的新闻,并提供深入的新闻分析,也会有新闻的时间轴或是有关文章。
近日,谷歌公司聘请《华盛顿邮报》首席信息官担任新闻部门总经理。《华盛顿邮报》首席执行官
弗雷德·瑞恩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谷歌给了他机会,让他可以在新闻与工程交汇处追
求自己的兴趣,从而影响世界。”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0页本期共69页


21. Twitter 为付费用户推“编辑”按钮:30 分钟内可更改推文

Twitter 日前宣布,将首次推出“编辑”按钮,但仅限于付费用户。Twitter 称,未来几周将面向


每月 4.99 美元的“Twitter Blue”付费用户推出“编辑”按钮,允许他们在推文发布后的 30 分钟
内,对其进行数次修改。多年来,Twitter 用户一直要求 Twitter 增加一项功能,允许对已发布的
推文进行编辑,以修改一些错误,如拼写错误等,但 Twitter 似乎对此置之不理。

22. Twitter 正式在其平台推出播客

Twitter 正在进入播客世界。该社交网络日前宣布,它正在将播客纳入其平台以此来作为其新设计
的 Spaces 标签的一部分。改良后的“Spaces”选项卡和新增的播客将从今天开始在 iOS 和 Android
平台上对全球英语受众群体可见。
重新设计为用户引入了名为“Stations”的个性化中心,其根据不同的主题将内容分组如新闻、音
乐、体育等。用户看到的推荐将基于其关注的主题和人物展示。现在,Twitter 用户将能访问个性
化的直播和录制的 Spaces 选择。这些中心还将展示来自世界各地最受欢迎的播客。当用户遇到播
客内容时,他们可以给“顶”或“踩”该播客,进而让 Twitter 知道该内容是否让你感兴趣。

23. 《纽约时报》拟向非新闻产品拓展广告

《纽约时报》正计划将广告业务拓展至游戏、体育等非新闻产品。在过去 10 年里,该报将主要战
略集中在通过订阅群体的扩大获取主营收入。如今其订阅量已达巨大的量级,通过设置更多广告产
品向这些用户收割广告,似也恰逢其时。该报是美国主要媒体中首批淘汰第三方跟踪 cookies 的媒
体之一,因而可以更加专注于自我导向的媒体产品的广告经营。

24. Disney+发布 AR 互动短片《Remembering》

近日,Disney+发布互动短片《Remembering》,用户可使用智能手机进行 AR 体验。迪士尼为
《Remembering》 提供一款适用于智能手机的 AR 应用程序。用户使用该程序可在智能手机上体验
电视屏幕的视觉扩展,其配套应用程序仅适用于 iOS 设备。通过苹果的 ShazamKit 技术,AR 应用
程序接收电影正在播放的音频信号。
《Remembering》借 AR 应用程序,观众可体验瀑布如何从电视流到自己的地板上,在客厅里创造出
有动物居民的活森林,或者流星在沙发前飞舞。在过去几年中,迪士尼创造了许多 AR 体验,但这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1页本期共69页


是第一个可以直接连接到 Disney+平台上的 AR 应用。此次 AR 短片将作为一个实验,观察 AR 是否
能起到增强电影故事内容的作用。

25. 华纳兄弟与英国电信组建体育传媒新巨头

日前,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与英国电信成立合资体育公司,将对英国体育传媒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此项交易金额高达 7.73 亿美元, 具体而言是合并华纳兄弟探索公司旗下的 Eurosport UK 与英
国电信体育频道 BT Sport 双方在英国和爱尔兰地区的体育业务,两家公司将各持有合资公司的
50%股份。合并后,新集团将持有多项重磅体育版权资产,包括奥运会、英超联赛、欧洲冠军联赛、
欧洲联 赛、英超联赛、英超橄榄球、两轮摩托赛、终极格斗冠军赛、拳击赛和职业摔角赛等。
二者强强联合将对英国体育传媒巨头天空体育 Sky Sports 造成冲击,Sky 拥有英超、欧足联、橄
榄球联盟、英国板球、美国公开赛、飞镖和世界杯等赛程的相关版权。Eurosport 是欧洲最大的卫
星和有线电视体育频道,其中,英国 Eurosport UK 于 1999 年启动。BT Sport 是英国电信辖下
的体育频道,2013 年 8 月 1 日开播,英国观众可在英国电信电视、英国天空广播、维珍媒体收
看,爱尔兰地区则可通过 UPC 爱尔兰收看。

n 学术观点聚焦

26.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常江:当代视听文化生态正在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是“间性的消逝”。在以传统银幕文化代表的影视美学体系中,以影院和起居室为代表的
空间介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间性”媒介,它的存在确保大众对影视内容的接受有着必要的语境化
机制,避免视听文化陷入完全私人化的审美经验,甚至形成“审美茧房”。
而流媒体技术给传统影视文化带来的最大破坏,就体现在影院的消逝。传统影视媒介的衰落带来了
视听文化的全面私人化,或将制造更多的认知隔阂与社会区隔。
另一方面,是“自由的悖论”。倍速观看、沉浸观看、反复观看等新型视听文化接受模式的主流化
几乎完全破坏了传统影视艺术的“灵韵”,以“二次创作”为代表的“用户中心再生产”机制也给
整个视听传播行业制造了新的法律和秩序上的问题。
用户对视听文化的深度介入显然会重塑整个视听传播与美学体系的标准,而尚未形成的“新标准”
将以什么原则为基准?又该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服务于公共利益与人类福祉?这有待学界和业界持
续、深入的讨论。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2页本期共69页


27.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 苏林森:规范网络用语,需多方持续发力

平台分化是当下中国舆论场碎片、分化和割裂的具体表征。智能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信息鸿沟,
新技术平台的多元让个人和网络社群得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见。算法推荐形成网民用户端“千人千
面”的个性化界面,很容易造成信息的单一化并有可能形成“信息茧房”,个体在网络上获取的信
息具有结构性缺陷。由此,容易造成个体间、个体与整体的信息鸿沟和情感隔阂,在这个背景下,
网络平台上辱骂攻击、自我矮化等低俗化用语时有出现。
作为社会思潮的放大器和扩音器,互联网放大并加速了这种情绪极化现象。温和、理性的态度观点
因显得不温不火,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极端化言论往往更易在网络获得关注。
此外,圈层化、标签化、派系化的网络分割思潮,助推了公众舆论态度极化,部分组织、个人、网
络大 V 对舆论态度标签化和挑动派系论战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这种背景下,每一段时间都可能冒出一些新的网络用语,这些网络语言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
了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的喜好。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
碍 ,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规范性和纯洁性。传承中华文化和文字之美,需要持续引导、规范
网络语言文字的使用,构建风清气正的语言文字环境。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出台并细化网络语言使用规范,语言应以国家标准为准,相关部门发
挥主体责任,加强公民的网络素养和科学素养学习,提高公众对网络语言的辨识力和规范使用网络
语言的自觉性。
其次,主流媒体应带头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在网络时代主流媒体应成为规范用语的典范,应以正确
的价值观纠正网络用语泛娱乐化和过度娱乐化现象;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充分使用文字、图像、
表情包、音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交流,主流媒体也要相应地注重用文字、符号、音视频等与网友互
动。进一步发挥动图、短视频等新手段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使其用语严谨而不失活泼、规范而不
失丰富。
第三,各级网络管理部门和主流网站应积极回应网民需求,在表达上也要防止片面化、极端化。相
关部门应经常收集、分析、了解广大网民的诉求并快速回应,基于区块链、机器人写作、元宇宙等
新兴技术和手段,抓取和分析海量民间社交媒体及其跟帖,有的放矢进行互动与引导,相关网络平
台可从技术上优化机器人写作程序、算法推荐程序,促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提升网络正能量。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3页本期共69页


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网上努力构建积极正面的数字语言环境是每一位网民义不
容辞的责任。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语言文字主要通过纸质媒体
向受众传播。如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传播语言文字的重要介质,语言文字通过不同的介质展现其
自身的魅力,网络语言同样应该在数字时代展现新面貌新活力,以规范化、正能量的姿态共同营造
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作者: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教授苏林森)

28. 《人民日报》评论:落实平台责任,清朗网络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51 亿,互联网普及


率达 74.4%。每天,信息洪流潮涌而来,占据了网民大量精力,也时刻考验着网民的判断能力。在
这种情况下,各方形成合力、共护网络秩序、净化精神家园,显得格外重要。
清朗网络空间,加强源头治理很关键。网络空间,开放、互动、共享,此时此处的信息,能瞬时被
万里之外的用户看到。这既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也存在一些不良、不实信息传播的隐患。去年 9
月,《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发布,提出网站平台履行信息内容
管理主体责任的工作要求。前不久举办的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让网络谣言无处遁形”网络辟谣
标签专项工作也正式启动……种种善策,为推动网络空间更清朗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视。网络平台既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信息内容
管理的首要责任主体,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参与互联网治理、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责无旁贷。
腾讯联合 10 余家机构、高校、企业共同编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建设指南》,
进一步保护未成年群体上网安全;微博集中整治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
信息的违规行为;B 站开展虚拟主播恶意内容及言论治理专项行动……一些网络平台主动压实责
任,优化技术手段,回应网民需求,这样的行动还可以更多些。

29. 《求是》杂志:奋力提升国际舆论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引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非凡成就,国际话语权和
影响力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发展十分关心、寄予厚
望,在中央电视台建台暨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 60 周年、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正式开播、总台
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开播上线、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 80 周年、首届全球媒体创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4页本期共69页


新论坛开幕等节点多次发来贺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
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要求总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讲好中
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
更大的贡献。
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国家广播电视台,总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
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总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从中找思路、找选题、
找答案,坚持守正创新、以攻为守,以传播实效为检验,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增进国
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理解支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发挥负责任媒体
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总台的国际传播力“骤升”,海外投送能力大增,初步形成“千树万树梨花
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良好态势。
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中国主张、中
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

面对“两个大局”的深刻演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
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
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
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总台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论述,努力把握国际传播规律,讲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
族的故事,浓墨重彩呈现“中国之治”的独特魅力,着力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深入
人心。
聚焦聚力打造总台“头条工程”,向世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

台始终坚持把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海外受众能理
解、易接受的概念来阐释,用融通中外、生动鲜活的话语来表达,讲好总书记的故事、传播好总书
记的思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宣传报道中,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时政画面精彩完美呈现,
相关时政产品、微视频、言论评论等持续推出,以最佳视角、最优画面、最快时效、最佳效果,向
全世界生动展现了大国领袖的魅力风范。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对外发布的总书记相关时政新闻素材
及多语种稿件,被 88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88 个主流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引用播出 1.2 万次,其中二
十国集团(G20)的电视台数量占 81%。精心打造《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多语种版
本,海外触达 47.98 亿人次。中国国际电视台(以下简称“总台 CGTN”)策划制作的《经典里的中
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全球触达超 6 亿人次。庆祝建党百年相关报道跨媒体总触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5页本期共69页


达超 122 亿人次,直播信号和新闻素材被全球 1000 多家主流媒体转载转播,创下我国重大庆典对
外传播国际主流媒体采用时间最长、海外落地覆盖最广等多项历史新高。
围绕大国外交创新开展媒体活动,服务好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展现新时代中国的蓬勃生
机。总台紧紧跟随元首外交步伐,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阿根廷、意大利、俄罗斯、巴西等国为契机,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制作节目、共办媒体活动等方式,与到访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主流媒体建立
起稳固合作关系。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总台举办首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
贺信,国际奥委会、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美联社、路透社等 145 家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
负责人纷纷参与,引领全球媒体共同奏响“更团结”的和谐乐章。2021 年 7 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
条约》签署 20 周年之际,总台主要负责同志作为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中方主
席与俄方主席共同发表题为《加强媒体合作 筑牢睦邻友好》的倡议。2021 年 12 月,在中尼恢复
建交不久,总台马那瓜记者站即揭牌成立,总台与尼加拉瓜通讯和民政委员会签署中尼两国复交以
来媒体领域的首份合作协议。围绕中国与阿根廷、毛里求斯建交 50 周年和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
系 50 周年等重要外交节点,总台精心打造纪录片《跨越》,举办“跨越 50 年,风华正茂”、“50
年·新启航:寻找新时代的破冰者”等海外融媒体活动,产生热烈反响。
充分发挥国际传播主力军、主阵地、压舱石重要作用,奋力提升在全球媒体格局中的地位、分
量、份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国家主流媒体责无旁贷。总台坚持以变应变,大力创新国际传播工作理念机制,充分发挥 44 种语
言、CGTN 融媒体平台、多语种网红工作室、国际视频通讯社、海外总站等对外融合传播优势,实现
一跃而起、独家引领,有效扭转以往在国际舆论场上充当“二传手”的被动局面,不断增强在国际
舆论场的权威性、影响力。
抢首发、敢亮剑、争独家,加快提升国际传播投送能力,总台报道屡屡成为全球唯一信源,世
界听到了中国媒体声音。总台建立国际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全力争取在全球重大突发事件报道
中的“第一定义权”。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阿富汗局势、美国国会山骚乱、几内亚局势、汤加灾
情、孟晚舟回国、乌克兰局势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闻风而起、闻令而动,一大批独家新闻
报道屡屡成为全球唯一信源,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
大量转发。阿富汗局势报道中,总台 CGTN 话筒成为美军撤离后塔利班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唯一媒体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6页本期共69页


话筒,相关报道触达受众超 73 亿人次。孟晚舟回国报道中,总台 17 条独家快讯均实现全球首发,
14 条独家视频成为全球唯一信源,相关报道触达 34.19 亿人次,新媒体平台点赞超 4 亿人次。乌
克兰局势报道中,总台前方报道员多次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实现多条重大消息全球首发、多个独家
信源覆盖海外。
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总台北京冬奥报道载入奥林匹克史册,国际舆论和全球受
众高度赞誉。总台团队直接参与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学撰稿、美术设计、播控技术、现场播报等

重点环节,大量运用“5G+4K/8K+AI”沉浸式技术,向世界更好展示一个自信从容的中国。圆满完
成首次奥运会开闭幕式 8K 国际公用信号制作,实现首次奥运会赛事全程 4K 制播,打造全球首个高
铁列车 5G 超高清移动直播演播室,开播上线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北京冬奥会成为收视率
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国际视频通讯社对外发布的相关新闻素材和多语种稿件,被 116 个国家和地区
的 2172 个电视台频道及其新媒体平台引用播出达 10.8 万次,其中二十国集团(G20)的电视台数
量占 79%。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 3 次接受总台独家专访,高度评价总台冬奥会赛事报道和传播
工作。为表彰总台取得的成绩和与国际奥委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巴赫向总台主要负责同志颁授
国际奥委会主席奖。
广交海外朋友、实现“四面开花”,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
媒体力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些年的国际传播工作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
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理念历经时代考验,赢得国际社
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总台乘势而上、登高而呼,充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优势,创新开展对外交
流合作,持续深化“好感传播”,广交五洲朋友,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创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总台的好伙伴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总台围
绕建党百年、疫情防控、中美关系、涉港、涉疆等议题,持续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负责人以及西方
主要国家驻华大使的深入交流。2020 年以来,与国际友人互致信函超过 1100 封,发起成立了“携
手并肩”的拉美伙伴、“互信共赢”的欧洲伙伴、“合作发展”的东盟伙伴、“守望相助”的非洲
伙伴等区域合作机制,打造了“中国—上合媒体新闻交换平台”、“融媒体定制化服务平台”等交
流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全球 8 个海外总站前沿传播优势,推出“中非环境保护媒体行动”、“全球
行动倡议 2021——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品牌媒体活动和特别节目。在受邀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总台主要负责同志专访。这次时隔 3 年多的第 2 次专访引发海外媒体广
泛关注,总台多语种相关报道被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900 多家主流媒体和网站转引转发。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7页本期共69页


持续深化“好感传播”,以传播效果为导向着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总台出品的纪
录片《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聚焦中国国家公园独特生态景观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真实还原
了大自然的瑰丽斑斓,再现了各类动植物的千姿百态,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彰显
了国际顶尖自然纪录片制作水平,经西方主流媒体购买版权发行到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云南
省 10 多头亚洲象迁徙的故事被总台历时 5 个月跟踪报道后,形成海外现象级传播,憨态可掬的“中
国象”变成了“国际象”。2021 年首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有关机构举办“2021 年联合国中文
日活动暨总台首届海外影像节”,全球传播覆盖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 年第二届海外影像节
聚焦国学之美、潮流之韵、时代之进,面向全球 45 个国家和地区征集近 950 件中文影像作品,海
内外各平台总触达受众超过 9 亿人次。2022 年总台春晚直播期间海内外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近 13 亿,
新媒体端直点播总触达超过 71 亿人次,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650 家媒体进行直播和报道,
多项传播数据再创新高,总台春晚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力有效开展国际舆论斗争,持续增强海外投送能力,努力破除西方话语霸权,着力构建公正
客观、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
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
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在国际传播工作中,总台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讲究舆
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不断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持续增强海外投送能力,奋力抢占国际舆
论话语权,着力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敢于斗争、善于发声,以攻为守突破美西方媒体长期垄断的舆论黑幕。总台优化统合国际舆论
斗争工作机制,积极设置议题,不断提升在西方国家就地“消毒”能力,在国际舆论场形成一浪高
过一浪的舆论声势。2019 年总台 CGTN 主播与美国 FOX 主持人开展“跨洋辩论”引发海内外强烈反
响,这一传播效应持续深化,一大批拥有百万级以上海外粉丝的网红主播频频亮相海外主流媒体,
讲述鲜活的中国故事,阐明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在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中,总台驻白宫记者在全
球媒体中成功抢发骚乱直播画面、记录事态真相,总台 CGTN 有关现场报道在北美地区收视率比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有效发出中国媒体声音。针对彭博社发布虚假“全球抗疫排名”,总台在全
球组织 3 轮“全球网民民意调查”,推出原创视频《起底德特里克堡》等一系列“溯源美国”重磅
报道、评论。针对美国发起所谓“民主峰会”,连续打出组合拳,参与承办“民主:全人类共同价
值”国际论坛、2021·南南人权论坛,推出专题片《起底“美式民主”》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品,
戳破“美式民主”画皮。围绕涉疆、涉藏议题打造《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中国新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8页本期共69页


疆之历史印记》、《重走天路看变迁》等,向世界讲述事实真相。2022 年以来,连续策划推出《连
少年儿童都保护不了,美国政客有何资格谈“民主”“人权”?》、《看美政客怎么解释他们给新
疆编织的这个弥天大谎!》等一大批报道、评论,多角度揭批美国人权虚伪面目,有力有效反制美
国恶意诋毁。
针锋相对、以正视听,坚决破除美西方媒体长期形成的话语霸权和有色眼镜。总台持续擦亮
《央视快评》、《国际锐评》、《玉渊谭天》、《大湾区之声热评》、《总台海峡时评》、《主播
说联播》和 CGTN 多语种评论等评论言论品牌,以有风骨、敢亮剑、接地气的新语态持续引领国内
外舆论场,坚决不被反华势力“牵着鼻子走”,绝不让政治私利、霸权主义、种族歧视、意识形态
偏见误导全球民众。在对外交往中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既“和风细雨”推动合作,也旗帜鲜明批评
一些国家媒体在疫情和涉华报道上造谣生事的恶劣行径。在国际会议多边舞台上,积极带动国际舆
论场共同发出正义之声,为全球治理提供正能量。
在与国际媒体的交流、交往、交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传播工作之
所以能够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奋进新征程,我们
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
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嘱托、开拓创新,持续加强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以实际
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央广播
电视总台党组、编务会议)

扫码报名听课

微信公众号|微博|B 站|知乎:新传土拨鼠 第69页本期共69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