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飞行总队飞行标准管理部

类型:风险类 主题:鸟击事件的分析与风险防控
文件编号:FS-2021-R01 适用范围:各机型飞行员
日期:2021 年 11 月 8 日 等级:B

鸟击事件的分析与风险防控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逐渐显露成效,国内生态环境获得较大程度改善,
同时国际主流商用飞机朝着高速化、低噪音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多重
因素同时作用导致鸟击事件总量逐年上升。由于鸟击事件涉及专业领域广,
地域性特点强,尚没有普遍适用且绝对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够根除,
本文通过梳理典型鸟击事件,对鸟击事件的规律和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防
范建议,引导机组掌握鸟类活动规律与鸟击事件特点,在航班运行中制定
有效的处置预案和应对措施。
一、近年公司鸟击典型事件

(一)2020 年 4 月,新疆分公司 B737 飞机执


行喀什-乌鲁木齐航班,飞机在着陆阶段 50 英尺左
右遭遇鸟击,左侧空速管附着污染物,无线电高度 1
9 英尺出现风切变警告。机组执行风切变改出程序
过程中,左侧 PFD 出现“指示空速不一致”警戒信
息,机组执行检查单,再次进近,安全落地。

(二)2020 年 9 月,飞行总队 A321 飞机执行广州-兰州航班,兰州


进近过程发生鸟击,随后右发出现 N2 高振动,并出现右发火警探测 B 环
路故障。

(三)2020 年 11 月,湖南分公司 A321 飞机执行广州-南京航班,广


州起飞抬轮过程中遭遇鸟击,起飞后,右侧空速指示不正常,随后出现超
速警告。

(四)2021 年 9 月,飞行总队 A320 飞机执行广州-柳州航班,在广


州起飞爬升上高度 2100 米过程中,右侧风挡遭鸟击出现裂纹。

二、鸟击事件发生规律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的飞行阶段、月份、时刻、地域、机型、
机身部位等,鸟击事件发生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
(一)飞行阶段分布
国际民航组织对鸟击事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约 80%鸟击事件发生
在机场及其周边区域。民航局统计分析鸟击事件显示:起飞、爬升、进近、
着陆等低高度飞行阶段发生的鸟击事件,占确定报告的 85%。在确定鸟击
事件的征候中,爬升和进近为高发阶段,分别占 40%和 23%。今年前 10
个月,公司鸟击事件共 3198 起,环比增加 341 起,上升 11.9%,可确定
的鸟击事件发生的最高高度约为 4500 米,绝大多数鸟击事件发生在 3000
米以下。
(二)月度分布
根据过去三年南航鸟
击事件月度分布情况显示,
三季度是鸟击高峰阶段,尤
其 9 月达到峰值;4-5 月份
逐渐呈现小高峰迹象,鸟击
事件发生概率逐年递增;鸟
击事件在时间序列上分布逐年愈加不均衡,月份间差距进一步加大,鸟击
事件数量在高峰期(8-9 月)愈发集中。
(三)时刻分布

鸟击事件发生率和昼夜交替存在显著关系,每日 6-17 时鸟击事件发


生率基本稳定,从每日 18 时开始,鸟击事件发生率逐渐上升,并于夜晚
24 时达到峰值,每日夜间 24 时到次日凌晨 5 时,鸟击事件发生率逐渐下
降。
(四)城市分布

根据 2018-2020 年鸟击事件数据分析,国内城市中长沙、舟山鸟击事
件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浦东、福州、三亚、上海。结合单位分析情况来看,
湖南、上海、湖北、大连均为鸟击事件发生率较高的单位,和地域分布相
符。国外城市中,阿姆斯特丹、墨尔本鸟击发生率较高。
(五)机型分布

1.从飞机制造商来看,鸟击事件万架次率空客大于波音,且存在显著
差异。空客 A359 鸟击事件发生率为空客机型中最高,其次是空客 A380
和 A330;波音 B787 鸟击事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 年发生率为
波音系列机型中最高。
2.从飞机型号上来看,鸟击事件的万架次率,宽体机显著高于窄体机。
3.从时间序列上来看,2018 年-2020 年,各机型(除 B777)鸟击事件
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空客机型发生率增速显著高于波音。
(六)机身部位分布
1.鸟击事件最多发生在发动机、机翼(共占比约 50%)及雷达罩、风
挡(共占比约 25%)等敏感部位,安全风险较大,其次发生在机身和起落
架部位。
2.发动机部位的鸟击事件损伤,多发生在发动机风扇叶片及进气道,
其中少数事件能够损伤发动机的外涵道及压气机。
3.机头部位的鸟击损伤,常伴有撞击声,主要集中发生在风挡处,其
中少数事件会引起仪表显示故障,例如:空速不可靠。
4.机翼部位的鸟击损伤,多发生在襟翼、缝翼及整流罩部位。
三、鸟击事件影响
1.空客公司研究数据表明,五分之一的鸟击会损坏飞机;三分之二的
鸟击可能导致航班延误一个半小时左右或以上;在起飞或爬升过程中发生
鸟击后,三分之二的飞机无法飞往目的地(中断起飞、返航、备降等)。
2.雷达罩遭鸟击后由于阻力增加可能会大大增加油耗。
3.发动机遭鸟击约有 50%的可能损坏发动机,通常导致风扇叶片严重
振动而受到损坏或 EGT 增加,起飞和爬升时大约 20%的发动机遭鸟击会
导致返航,起飞时大约 25%的发动机遭鸟击导致机组人员中断起飞,2%
的发动机遭鸟击需要机组关断发动机。
四、鸟击事件防范建议
在空中突然改变高速飞行中的航空器状态而试图躲避鸟群是十分危
险的,并且在高密度的机场终端区内通过非常规机动来避免鸟击可能带来
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机应提前了解鸟类活动信息,做好针对性的处
置预案。
(一)加强准备,关注鸟情通告与报告
1.航前准备阶段机组应仔细研读机场通告,明确鸟类活动的时间、高
度、位置等重要信息。
2.在鸟情影响区域以及规律性的鸟情多发阶段,机组应提高警惕,注
意观察飞行区域内的鸟类活动状况,并持续监听区域内通话内容。
3.起飞前观察到跑道附近有大量鸟类活动,请勿起飞,通知塔台,并
等待机场采取行动。
4.进近时机场区域内如收到鸟情报告,应做好中止进近准备,必要时
应采取积极措施(如复飞、空中等待等)。
(二)制定预案,起飞与进近简令中预习处置程序
起飞、进近简令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低速、高速滑跑或进近过程
中遭遇鸟击的决策原则、鸟击后的 PF/PM 任务分工重点、鸟击后故障判
断程序、重点衍生故障(空速/高度指示不可靠、发动机参数异常/熄火/
火警、风挡裂纹等)的处置动作。
(三)规范操作,在鸟类活动区域避免大速度飞行,合理使用灯光
1.研究表明,鸟类对飞机的撞击力与鸟类和飞机相对速度的平方成正
比关系。在鸟类活动的区域、季节或时刻,机组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
小飞行速度,以降低鸟击事件可能带来的飞机损伤。
2.在 10000 英尺以下应保持外部灯光打开,灯对鸟类起到警告作用,
并帮助它们定位并躲避飞机。
(四)合理处置,鸟击事件发生后执行正确程序,加强报告意识
1.怀疑飞机遭遇鸟击机组应立即作出反应,维持飞机状态可控后尽快
检查系统工作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损伤或仪表指示异常。
2.进近中遇到鸟或鸟群,不要盲目复飞,过大的发动机推力将导致鸟
击后出现更严重的发动机损伤,尽量保持低推力设置飞过鸟群。
3.如果怀疑发动机鸟击应避免使用反推,否则可能加重发动机损坏程
度。
4.如果发现机场附近有鸟类活动或者飞机遭遇鸟击,应及时报告管制。
鸟击事件需在着陆后通知机务并填写飞行记录本,按要求完成信息报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