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8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

时事报告/声//
2021-2022 学年度下学期

ll|1 庐

中共中央宣传部
时事报告杂志社
”形势与政策”课学习提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
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情回顾波澜壮阔的百
年路,浓墨展示气象万千的新时代,深刻总结伟大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
经验,向全党发出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进军号令。
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
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
的胜利和荣光。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
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
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入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
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天人合一,尊重自然。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
长远的。中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
诺实现的时间,远远短千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
毕其功于一役。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只要心往一处想、劲
往一处使,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
界留给子孙后代。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经济总
体保待复苏态势,但动能有所减弱,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实现常态化
增长仍需时日。我们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为
世界经济提供稳定之描,推动疫苗公平合理分配,为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复
苏创造条件;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
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为世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主管: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办: 《时事报告》杂志社
出版: 《时事报告》杂志社

社 长: 孙德立
总编辑: 徐遥

生 副总编辑: 李讳

办公室: (010 l 67016107

大学生版 总编室:
编辑室:
(010) 64058749
(010) 67036882

社 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 10 号东段
2021 一2022 学年度下学期
邮政编码: 100062
总第 88 期 网址: www.xingshizhengce.com
2022 年 1 月出版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发行单位:本社经理室
订阅电话: ( 010) 67036905 67036903
电子邮箱: 1478747922@qq.com
零订网订: ( 010) 84039269
在线订阅: ssbg立s.taobao.com
制印

版:北京金盾印刷厂
刷: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声明
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
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

本刊及本刊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
价: 20 元(全年二册 40 元)
播权,本刊支付的稿酬包括此项
授权的收入。
ISSN 1674-6783
CN11-4677/D

加强党的建设篇

第一讲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 5

—、镌刻史册的伟大飞跃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

二、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三、永葆初心的大党担当伟大光荣的历史贡献

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经济社会发展篇

第二讲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3

一、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二、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三、认清共同富裕的未来征程

第三讲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39

一、适应数字时代的战略抉择

二、发展数字经济的成果显著

三、激发数字经济的潜能活力

第四讲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54

一、 “双碳“行动迫在眉睫

二、 “双碳“基础不断穷实

三、 “双碳“发展坚定不移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73

一、团结之源 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

二、变化之巨 全面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

三、长远之治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涉港澳台事务篇

第六讲站在历史正确—边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90

—、认清历史发展大势

二、认清“台独“本质和危害

三、认清外部势力干涉图谋

四、认清广阔机遇和前景

国际形势政策篇

第七讲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107
—、崎呕不平的复苏之路

二、影响复苏的多重因素

三、促进复苏的中国动力

考试园地

:寸:::录......................:::
加噩党的建设篇1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J 第一
森! 讲捺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 ---------- `

1
I
l
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 而是我们党在

争,
III
1 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 饱含着成败和得失, 凝结着
•••.
: 鲜血和汗水, 充满着智慧和勇毅。
lIII

: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 ----------------------· -------- 夕
`

I - -
抱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 - ---------------------------------- 一 一一,


、i`III··
I 我们党要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需要全

1 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应对变局、把握大局、开创新局的历史经

: 验,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探索我国革命道路、建设道路、
鲁 ·11,'IIIIIIlIIIii111,

, 改革道路的历史经验, 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团结带领人

` 民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经验, 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敢千

, 斗争、 善千斗争的历史经验, 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自我

革命的历史经验, 推动全党形成崭新的精神风貌、 空前的团结统一 、 高度的

政治自觉, 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长治久安。

__—摘自习近平2021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
,,
IIl

座谈会上的讲话
--- ,, ,
- -.
------- -一 . 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
、·

`

5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情回顾波澜壮阔的百

年路,浓墨展示气象万千的新时代,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意

义和宝贵历史经验,向全党发出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

之路的进军号令。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中国共

产党以一份极其庄重、极其厚重的历史决议,向艰辛奋斗的辉煌过往致

敬,向民族复兴的壮美前程誓师。她昭示世人,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汲取历史智慧的伟大政党,将始终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始终

充满朝气蓬勃的青春气象,始终勇敢坚毅走在时代前列。

一、镌刻史册的伟大飞跃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

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

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

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1 .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

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毁U造膨K社会条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

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6
加强党的遣设篇 1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武装夺取政权的

正确革命道路,

创立了毛泽东思

想,为夺取新民

主主义革命胜利

指明了正确方向。

毛泽东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有一组名为《信仰》
的第一次历史性 的雕塑: 71 位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庄严
宣誓的场景,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披荆斩棘、
飞跃。党领导人 继往开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经过大革命、 坚毅前行的豪情壮志刘新武/摄

土地革命战争、抗曰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推翻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

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

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

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

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2 .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伟大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7
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入提出关于社

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党领导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

跃。党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建立起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
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和提高,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

民不但善千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 .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

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

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

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江泽民同

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

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

8
加撞党的建设篇 1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
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党围绕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

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吏性课题,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

主线,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吏性转变,实现了从

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吏性突破,实现了

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吏性跨越,推进了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

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
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4 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

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

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

9
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

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历吏性成就、发生历吏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

机活力,党 L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

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

族霎足了从站麟、富起卡到强酰的伟大飞跃。

二、气象万干的伟大时代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入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

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勘力同心、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

贡献的时代。

1.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入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

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

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顺势而成的,是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之间、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10
加强党的建设篇 I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口国国 卢;,4, 也沁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

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

了对中回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

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

冬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

冬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4
、,

八蠡

毋;';, ..,久4 7合 ;户.,:'

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

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

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冶国

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

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

11
心内容作了概括:
阴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
” " “ " “
治领导力量, 全党必须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

个维护 ;
明 确坚
持和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总
任务是实现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和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全 面 建成小康
社 会的基础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多语种版在全球出版发行 , 为国际 分两步走在本世


社会了解、 观察和感知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 张宇/摄 红已中叶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
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
全面;

12
加瑾觉的建设篇 1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阴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全面从严冶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2 .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

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

中国变化的程度之深、范酣之广、影响之大,前

所未有、世所罕见。《决议》从 13 个方面分领域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 资料:原创性思想、
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
重大工作、重大举措进行了系统阐述,重点总结
展、标志性成果
其中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

13
标志性成果。

这些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全面开花、处处结果。比如,在中

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吏性地解决了困扰
中华民族几于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00 万亿元大

关,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稳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在载

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
标志性成果,若千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建成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10 亿多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 13.6 亿

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

里程碑意义的历吏性成就,深刻改变了国家面貌,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些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直击要害、触及本质。比如,坚持

全面从严治党,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狠抓作风建设,以零容忍

态度开展反腐败斗争,实现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转变,反腐

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坚待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吏性变革、系统性重

塑、整体性重构;立足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

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
根本性变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严格的制度、最

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吏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所有这些,都是对

党和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吏性变革。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吏性成就、发生历吏性变革,根本在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14
加强党的建设篇 1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永葆初心的大党担当 伟大光荣的历史贡献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

自信的。古往今来,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既立足中

华大地,又放眼入类未来,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既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又

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入

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了历吏性贡献,绘就了人类发

展史上最壮美的画卷。
1 .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被西方列强辱为“东亚病

夫”。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

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

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 14 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

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

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2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近代以后,创造了奾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阴难以席续的深重

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

15
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
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

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

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

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乾立于世界东方。

3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科学真理。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

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一百年来,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阴成果,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

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不断取

得成功,使马克思

主义以崭新形象

展现在世界上,

使世界范围内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两种意识形态、

两种社会制度的

历史演进及其较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厅里,陈列着多份珍贵的
马克思手稿陈晓根/摄 量发生了有利于

16
加强党的遽设篇 1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阳霾噩日 ',户,

问: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第一,中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第二,中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三,中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第四,中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五,中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4 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党既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

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

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

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党推动构建入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

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
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

步的重要力量。

5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 50 多名党员,今天巳成为拥有 9500 多万名


党员、领导着 14 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

党。一百年来,党坚待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

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

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

17
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正领导中

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十个坚持“

就是最好的答案,就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成功密码。这是百年来党领导

人民艰辛探索、接续奋斗理论和实践的深刻总结,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

点方法,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品格风骨,既是百年奋斗的宝贵认

识成果,也是开创未来的根本遵循。

坚待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

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治理好我们这

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待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只要我们坚持党

的全面领导不动

摇,坚决维护党

的核心和党中央

权威,充分发挥

党的领导政治优

势,把党的领导

落实到党和国家

事业各领域各方
2021 年 6 月 28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文艺演出 面[各i不节?,前t-
《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图为情景舞蹈《党旗在
我心中》殷博古/摄 定能够确保全党

18
加强党的遭设篇 1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入民、血脉在入民、力量在人民,

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坚持一切为了入民、一切依靠入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坚待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的更大胜利,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

图就永远不会得逞。

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

入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

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

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

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党历来坚待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

的基点上,坚待中国的事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
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

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
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
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
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

19
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脚

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

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

定力。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朗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胸怀天下。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

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

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

持主待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

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入,

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阴进步贡献智慧和
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坚待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

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

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任何艰难险阻

都没能阻挡住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

要求,勇千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

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坚持敢于斗争。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

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

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

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

20
加强党的建设篇 I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E3日
面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威胁和挑衅,党以“不

惜国内打烂了重新建设"的决心和气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最终取得伟大胜利,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

脚跟。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经受住 1989 年政治风波考验,

战胜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战胜特大洪滂灾害,夺取

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胜利,依法坚决平息和妥善处理

拉萨、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抵制住一些外国

政治势力对中国的孤立、打压、遏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经济风险,果断应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

中美经贸摩擦,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一举扭转香港乱局、实现

、重大转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
-:名,-',_ ,切,',:',;,. 伈刁 :, 气公`一:;,

的历史持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

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

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一坚持统一战线。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

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

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

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

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

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礁伟力。

21
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

显著标志。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间题,勇千自我革命。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

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

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百年奋斗铸就不朽丰碑,千秋伟业映照新的征程。历经苦难辉煌和

磨厮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生机勃勃。

奋斗不停歇,追梦不止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

中国共产党人将始终牢记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史

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千、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绘就更加灿烂的画卷,

赢得更加伟大的荣光。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 2021

年 11 月 17 日。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习近平,新华网 2021 年 11 月 16 日。

《牢记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

验的决议〉诞生记》,新华网 2021 年 11 月 17 日。


1 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

党,成功密码是什么?

2 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

变苹?

22
经济社会发展篇 I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J --u.....
l
荽了第二讲 tr.r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

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摘自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笫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

的讲话
,

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

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

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 ,

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笫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

23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

产党的庄严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

步实现全体入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嬴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迈进,巳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一、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

们所说的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

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全面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富裕,也包括精神

生活富裕;是“共建共富",需要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共建

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是"逐步共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要脚踏实地、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来理解:

1 .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没有国家富强就

谈不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和两个

百年奋斗目标的逻辑必然。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

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允许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1988 年邓小平


同志提出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大局"的思想,指出“我们的发展规划,

第一步,让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达到共

同富裕'勹经过 40 多年艰苦奋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消除了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共同富裕便顺理成章、更加明确地提上国家发

24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日程。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富裕,富裕如同脱贫一样,在国内国

际有基本标准。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突破 1 万美元,在国际

上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城乡居民相对收入

差距持续缩小,形成了超过 4 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 10 亿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

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
民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精神力量待续增强,等等。这些伟大成就,

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还

要继续推动发展实现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使国民收入达到更高水平,

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拥有更加雄厚强大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实现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

2. 共同富裕是

全体人民的富裕,

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自古

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

基本理想,《礼记》
在描绘“大同“社会

时就提出了类似的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
素思想。孔子说:“不 更上一层楼。图为 2021 年 9 月 24 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
红石楞乡车河社区群众在收荻有机南瓜柴婷/摄
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

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提出各种救国救民主张,很多也蕴含着类似的理

念和追求。共同富裕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一般

25
性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及共同富裕的理念,他们设想的未来社会

要最终实现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生产将以所有人的

富裕为目的"。当然,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根

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共同富裕才真正有可能逐步变为现实。正如

1955 年底毛泽东同志约见工商界代表时所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

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
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

都有份。 ”1990 年邓小平同志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过,“社会主义

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

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2015 年 10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入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

贫者食糟糖'的现象”。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决不能搞成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

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

可逾越的鸿沟。

3 共同富裕是仍然存在—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同

等富裕、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种理想状态,既要做到社会整体收入水平较高,又要

把分配差距缩小到合理范围。同时必须阴确,共同富裕决不是把社会成

员的收入和财富搞成整齐划一,平均主义有害无益,也不现实。共同富

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渐进过程。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

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

26
经济社会发展篇 I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伍匹瞿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建设共同

富裕示范区,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

期待,将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径。
'=--

致富带头入。靠偏门致富不能提倡,违法违规的要依法处理。从人群来

看,不是所有人都同时达到富裕,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
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从城乡和区域来看,

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地区的富裕程度还会存

在一定差异,城乡之间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是,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应当趋于收敛而不是发散,并将

差距控制在合理水平。比如,城乡居民入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目前的

2.56 : 1 降至 2 : 1 以内,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目前的 0.468 逐步


降至 0.4 以下,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由目前的 30%多提高到 50%以上。

这可以作为预期性的三个阶段性参考量化标准。

4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能物质上

富裕而精神上暖乏

共同富裕首先是指物质层面的富裕,通常用收入和财富的水平及分

配状况加以衡量。但把共同富裕单纯理解为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是片面

的、狭隘的,纯粹的物质生活或纯粹的精神生活都是不存在的。从全面

富裕的宽阔视野看,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统一。人类的物

质活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精神活动借助千一定的物质过程

来实现。马克思在强调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入的精神世

界及其精神生活的充裕和满足。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就是要有高质量

27
精神文化产品的

充分供给,满足

人民群众多样化、

多层次、多方面

的精神文化需求,

满足入民对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

安全、环境等方

面的需要,实现
2021 年,电影《长津湖》以 57.72 亿元的票房成绩,创造
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新高。图为 2021 年 10 月 7 日,两名年轻 人民对美好生活
人在北京一家影院观看《长津湖》的海报李欣/摄
的向往。现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吏性成就,全体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显

著提高,而且精神文化生活曰益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这要求我们在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推动物质

文阴与精神文阴协调发展。

二、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实现共

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

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1 .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富裕“体现效率、要求做大"蛋糕”,“共同“体现公平、要求分好"蛋

糕",我们追求共同富裕是统筹效率和公平,在不断做大"蛋糕"的过

程中分好"蛋糕"。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

28
经济社会减展篇 I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

基本前提条件,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共同富裕就难以实现,还可

能变成共同贫穷。有些人认为,我国巳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贫富差
距是主要矛盾,“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张分配优

先于发展,这种看法是不正确、不可取的。要清醒看到,虽然我国经

济体量巳经很大,但人均国民收入仅为发达国家平均值的 114 左右,

差距还很大,即使把国民收入全部平均分配,也还不能说是共同富裕。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我国过去那种经济高速增长

态势难以重现,潜在增长率逐步降低,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如果不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蛋糕“做大,共同富裕就

会变成一旬空话。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但决不是简

单地重复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而是要依靠高质量发展,把做大"蛋糕”

和分好"蛋糕”更好统一起来。我们推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家、

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的作用,让他们创造更多价值,并依据贡献获得报

酬。推动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具有基础性的经济结构支撑。推动共享发展,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

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高质晕发展既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的过程,也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分配结构优化的过

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是同一个问题的
两个方面。

2 .通过勤劳创业创新实现共同富裕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也是推动
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

29
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改革开放以来,

从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搞活乡镇企业和私营经

济;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到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激发创造热情、点燃创业激情,为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应该由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共同享有。要鼓励辛勤劳动、

合法经营、敢千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必
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

本方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

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

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在共同富裕进程中要朗确反对两种思想倾向。一种是反对”等靠

要"。共同富裕不是天上掉馅饼,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养懒汉。如果一些

入奋斗、一些人"躺平”,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要坚决落实多劳多

得、少劳少得,反对不劳而获,反对"躺平主义”。另一种是反对“吃

大户"。共同富裕决不是杀富济贫,不能搞什么"均贫富”运动。要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

决查处和纠正侵害合法产权的行为,防止以各种名义搞"逼捐"的做法。

3 洹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早就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生产力

发展中人作为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能

动的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境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

极为长远的历史过程。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的、渐进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性进展,包括社会成员体力、智力和思想道

德素质的整体性提高,都会增加勤劳致富的公平机会,增强人们发展生

30
经济社会凛展篇 I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产力、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力地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升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穷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为人民群众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

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底线的基础上,把民生支出的重点调整到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上来,

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创造条件逐步增

加免费教育年限,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的水平,逐步构建有利于

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增强长远发展后劲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提升

每个人的发展能力,穷实共同富裕的人力资本支撑。要畅通社会向上流

动的通道,让社会充满生机活力,让人民充满希望,切实保障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权利公平,为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搭建公平竞争、同台

比武的制度框架,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形成人人皆可成才、入人皆能发

展的生动局面,营造以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环境。

4 .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

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按

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十四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水平将明显提高;到 2035 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

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

还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优质普惠均衡。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

质量的就业。在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方面,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

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接轨,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在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方面,坚持

31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

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重点解决好新市民的住房问题,

推动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完善兜底救助体系方面,加快缩小社会

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实现社会救助在常住地申领,逐步提高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在妥善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上,鼓励发展多种养老服务机构,促进医养结合,更好满足养老需求;

完善托育政策,促进高质量、多样化的托育机构发展。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超越发

展阶段搞“福利主义"。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 20 世纪”大萧条“带来

的严重困难,搞“福利主义”“福利国家”,曾一度在调节贫富两极分化、

缓和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治标不治本,还导致了“高福利、
高税收、高债务”的"三高”后遗症,带来长期负面影响。拉美一些发

展中国家也曾盛行民粹主义,超越发展阶段、超出国家财力许可搞过度

福利,结果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引起社会不满,成为经济乃至政治危
机的导火索,许多国家尽管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成为中等收入

国家,但后来一直没有上升为高收入国家,而是长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要吸取国际上的经验教训,一定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发展阶段

出发谋划改善民生政策,不能提不符合实际的口号和过高目标,不能吊

高胃口,坚决防止福利主义陷阱、民粹主义陷阱、中等收入陷阱。
5 通过优化分配制度和政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创造和

积累。同时,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结构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的实现,关

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并对社会生产和效率具有反作用。经过多年改革,

我们巳经初步建立起包括三次分配在内的收入分配制度框架。下一步,
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

32
经济社会发屋篇 1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基础性制度安排,坚持按劳分配 I罢E瞿日 ,,元 tO'\

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 , 鼓励各类社会群体自觉自
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
愿履行社会责任,发展社会慈
调节力度,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
善事业,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
关系,形成有利于全体人民共同
的济贫救困功能。我国民营经
'

奋斗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格局。
济主体超过 1 亿,其中个体工
三种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功能
商户超过 8800 万,带动就业人
作用不同,要各有侧重、协同发
口超过 2 亿,是“增加劳动者
力。首先,初次分配是市场机制
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主导的基础性分配,通过按要素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
贡献分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社 \
比重"的重要实践者。 2020 年,
会成员创业创新创富,进而不断
民营经济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
做大"蛋糕"。一方面,坚持按
1 比例达 60% ,成为稳定全国税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收的重要支撑,是完善再分配
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
调节机制的重要力量。支持民
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
! 营经济发展,有助于形成中间
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
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1

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 l;
定报酬的机制,让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

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探索通

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初次
分配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

入。其次,再分配是政府主导的具有明显调节功能的分配。加大税收、

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逐步调整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
系,增加直接税比重,研究征收财产税,稳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和立法;

33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立足全球人才竞争、产业竞争的实际,对生产

性、知识型劳动所得要注重激励,对非生产性高收入要加大调节力度。

转移支付要加大力度,针对困难地区、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发力。

最后,第三次分配是基千自愿原则的补充性分配,包括捐赠、慈善事业、

志愿行动等。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发达国家慈善捐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例达 1 %以上。随着发展水平提高、社会财富积累,我国慈善捐赠事

业有很大潜力。

完善相关的税

收激励政策,

健全慈善捐赠

规章制度和治

理结构,努力

使慈善捐赠发

挥应有的积极

作用,鼓励高
从 2014 年开始,江西省南昌市崛美公益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
深入农村,为 70 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拍摄和赠送照片。图为 2020 年 收卫\芹甘本更§乡
11 月 22 日,南昌市下魏村的老人与志愿者们合影 陈春园/摄
回报社会。但

应明确,慈善捐赠是自愿的,不是强制的、被迫的,它对社会分配的作

用是补充性的,不是基础性、主体性的,这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分

配的要害所在。

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标志和重大任务,就是要持续扩大中等收

入群体比重,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要把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以进城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

技术工人、大学毕业生等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居民劳动收

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

34
经济社会宜屋篇 I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群体。尤其要加大对进城农民工的支持帮助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保障农民工在常住地享受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的就业创业服务和扶持

政策,让更多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举家安居,成长为中等收入者。

三、认清共同富裕的未来征程

不积眭步,无以至千里。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把“富
裕”和“共同“两方面问题都解决好,对任何国家而言都绝非易事。在

我国这样一个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更多

的挑战和困难,涉及一系列复杂因素和深刻利益调整,必然需要经历一

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跋而就。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
性、艰巨性、复杂性,又要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强大动力、光明前景,增强信心,久久为功,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 .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现在的发达国家很早就实现了现代化,可以视为富裕国家,但另有相

当多的国家长期以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处于撕裂状态,很多经验
教训值得引为鉴戒。这也说明,我们要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需要克服先发国家曾经遇到和未曾经历的许多困难挑战。 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脱贫

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

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

生活、新奋斗的起乱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多年来,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工作一直在进行,而目前收入差

距仍然较大,财富分布差距更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至今仍不到一半,

35
这些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

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同时,在共同富裕

道路上,既等不得,又急不得。如果急千求成,把“持久战”变成“攻

坚战”,可能欲速不达,反受其害。因此,必须科学精准把握党的方针

政策,坚待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
有耐心,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

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过去几十

年,我们已经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今后我国

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更多更紧,要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必须提

高全要素生产率,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和国际竞争

能力,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从而创造新的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奇迹。

2 坚定不移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根据中央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

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一诺既出,万山无阻。在新发展阶段,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先富带动后富,到打

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

更为阴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进,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循序渐
进,提出了前后连贯、与发展规律柜契合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2021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

36
经济社会发屡篇 1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贮Em
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tr

浙江省富裕程度较高、均衡性较好,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冬
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

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2020 年,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

4 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 20 年和 36 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 1.96, 远低于全国的 2.56, 是全国

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通:

过示范区建设,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务

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示范。

区的意见》公布,旨在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之所以采取

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就是考虑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间

题仍然突出,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需要选取部
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由此可见,我们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

目标,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也要认识到共同

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有量力而行的理性、稳中求进的务

实,不因目标长远而消极懈怠,也不因过程漫长而拔苗助长,既打好”攻

坚战”,也打好”持久战”。

我们党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充分考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这一历史时期的需要和可能,是积极而又稳妥的重大决策。我们
有党的坚强领导,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

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

权势集团、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一政党属性,决定了我们党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37
的生动实践。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有效市

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能够集中力量办好自己

的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

办,不断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同时,
、微视频:一位退役老兵
我们有比较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能。
的共同富裕梦

4兑,久,, 幻乃 绍
s、
,' S/'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
化将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为我国现代化插上翅膀,

特别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我国发展的主观客观条件、国内国际因素总
体上有利。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

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始

终坚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充分
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清,以实干创实绩、以奋斗促富裕,我们就一定能汇聚
起 14 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礁力量,让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展现在神州大地。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求是》 2021 年第 20 期。

《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为全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

域范例》,何立峰,《人民日报》 2021 年 6 月 11 日。

- 1 .共同富裕是所有人同时、同等富裕吗?

2 我们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38
经济社会减展篇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畸第三讲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
I
------·昌俨...·-------------

, 疫情激发了 5G 、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 I
,
,
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新路径。我们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深化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和数字

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摘自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笫十五次峰会笫一阶段

: 会议上的讲话 ,
必一
--- - - - - - -.,

, 叩 ------------------ 廿-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I~~

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数字经济是开放和紧密相连的 I

整体,合作共赢是唯一正道,封闭排他、对立分裂只会走进死胡同。我们要全

面平衡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新技术传播和运用,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

——摘自习近平在 2021 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的讲话
~ ~ - -一一. - -.,
-..
~ -、

39
纵观世界文明史和社会发展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

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科技变革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

响。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

术加速创新,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以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正以新理念、新业

态、新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

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

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加快数字化发展,是党中央站在

战略和全局高度,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眼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适应数字时代的战略抉择

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不同于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最鲜

明的特点在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
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提升生产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

发展数字经济成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

1 .有利千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是“十四五”时期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数字

经济,有利千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是加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千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调理好统摄全

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立足新发展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

务是供给侧的有效畅通。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经济在畅通生产要素流

40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E玉漏曰
老品牌的“新生命”
;\

随着各行各业纷纷拥抱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服务的主

要对象巳经从用户发展到产业和社会。”在传统电商模式基础上,

我们推出了'先鉴别,后发货'的购物流程,带动了鉴别师等

新职业产生,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得物 App 创始人兼

CEO 说,作为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得物 App 引导年轻人热爱

国潮,让更多国潮品牌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提升老字号品牌在

年轻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并帮助相关企业提升原创内容生产、

设计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
:4 ·, : :公右心 Z 戊'·: ,沪玄'. ,今,如名. ,名"·,. • 花 z
,

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链接供给与需求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将

市场需求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地传递给企业。 2021 年“双 11" 前夕,各

地工厂进入赶工备货的忙碌时刻。以前平均 1000 件起订、 15 天交付,


如今 100 件起订、 7 天交付,服装工厂利用智能化调度排产系统,实现

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型;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洗碗机、清

洁机器人,家电企业完成了从“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

生产什么"的转变。在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数据和算法的

“智慧",打通堵点,清理疻点,进一步提升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实现供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畅通国内

循环。与此同时,通过数字经济平台强化对外贸易纽带,国内企业深度

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

争中获得优势。

2 .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

41
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数字经济不仅是新

的经济增长点,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更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

系的重要引擎。

当前,数字经济巳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手机上,近 8
亿消费者滑动手指,
扛多 酣畅地”买买买”;

屏幕里,数十万品

牌厂商在直播间里

掀起带货热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院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

模达 39.2 万亿元,
2021 年 4 月 25 日,第四届数宇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成果
展览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图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在展示 同比增长 9.7% ,增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魏培全/摄 进且坠 GDP 增速的 3

倍以上。 2002 年至 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不断攀升,由

10.0%提升至 38.6% ,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接近 70% 。特别是新冠肺

炎疫清发生以来,电商零售、远程办公、远程诊疗、在线教育等市场需

求巨大,影视文娱、餐饮旅游、服装服饰等受疫清影响较大的行业也向

数字经济靠拢,依托视频直播、电子商务等应用缓解经营压力。在抗击

疫情中,数字经济为人们直观地展现着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

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塑造着人们新的生产消费习惯,成为驱动我国经济

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同时,得益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

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多元丰富,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的动力不断汇聚。从开发“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

42
经济社会发屡篇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胪匹瞿曰宏 ,',' .'.} ,.," .. ,4 .' x,'..





,,:如:, ,

\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大数据是新的生`

、产要素,是 21 世纪的“石油" ;数字产业是新的产业,以人力资`


、本投入为主,研发周期短,技术迭代快,是典型的"换道超车” \
型产业。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使我国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会推动以制造业为核心

的实体经济实现提质增效。
一- :今淰"

财、物“数据的智能挖掘,到建立物联网追溯体系,对加工、储运、流

通全过程实时监控,数字技术帮助传统产业跨界融合、重构组织模式、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转型升级乃至弯道超车的机遇,成

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3 .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

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力图依托

各自信息、科技等领域的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在围绕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中,各国抢抓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

推出发展战略,制定治理规则,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加速数字经济布局。
例如,美国商务部早在 2015 年就发布了《数字经济议程》, 2019 年又

制定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 2020 年,欧盟发布了

《塑造欧i州数字未来》,制定了欧盟数据战略。数据显示, 2019 年美国、


日本、印度等 47 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 31.8 万亿美元,占上述

国家 GDP 总和的 41.5% ,占据着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我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超大规

模市场优势,数量超过 10 亿的全球最大网民规模,为消费互联网平

43
台提供强大市场需求支撑。另一方面,全球最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和

超过 1.5 亿市场主体,为建设产业互联网提供规模经济优势。此外,
多年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适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全球领

先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能够连接更多用户,集聚更多数据资源,将我

国人口红利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转化为数据红利,为我国数字经济的

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由千发达国家在

发展数字经济方面起步较早,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核心技术的

研发方面更具优势。同时,个别国家为维护技术垄断地位在国际竞争
中实行“长臂管辖",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增加了来自市场

之外的不确定因素。在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数
据这个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我国数字经

济实现快速赶超和领先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二、发展数字经济的成果显著

以 1994 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数字经济开始走入我

们的视野。此后,数字经济经历了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萌芽阶段和电
子商务为主的起步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关于数字经济发
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

产业数字化不断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从"跟跑”发展到”并跑",在一

些领域还实现了“领跑",蓬勃发展、成果显著。

1 .数字产业化量质齐升

数字产业化是指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十三五”

期间,我国数字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待续扩大,新业态新模

式不断涌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量全球领先。 2020 年我国数字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44
经济社会宜展篇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经济增速居世界第一,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数字头部企

业数量走进全球第一方阵,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2019 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数字经济 100 强榜单中,我国共有 14 家企

业上榜(含港澳台),位列世界第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 100 家工业

4.0 时代的全球”灯塔工厂”中,中国占 30% ,超过美国、日本、法国、

德国。这些耀眼的数据彰显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活力。 .
规模待续增长。 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7.8% ,数字产业化规模待续增长。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我国

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 4G 网络覆盖城乡, 5G

网络加快发展,质优价廉的信息通信网络,让各种各样的技术及应用
飞入寻常百姓家,

融入生产生活的

方方面面。此外,

我国硬件、软件

产业规模不断扩

大,产品类型不断
丰富。软件业务

收入从 2016 年的

4.9 万亿元增长至 在笫四届数宇中国建设峰会数宇成果展览会上,一家公


2020 年的 8.16 万 司向观众展示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魏培全/摄

亿元,增长近 2 倍;大数据产业规模从 2016 年的 0.34 万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超过 1 万亿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近 20% ,为全球

同期增速的 4 倍,我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
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产业火热,场景是最好的“解说员”。在线

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智能小区……从购物消费、居家生

45
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助

残等重点领域,我国数字化服务迭代升级,新业态不断涌现,展现着

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气象万千。数据显示, 2020 年京东生鲜销售同比增


长 215% ,盒马每天的生鲜订单量达 10 万份,我国连续 8 年成为全球

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企业组织在钉钉上发起在线会议的数量,单日突

破 2000 万场、超 1 亿人次;青岛通过 5G 网络和云视讯系统,完成 12


个重点项目“网上签约”;杭州举办的"杭向未来“高层次人才云聘会

上线 2 个多小时,就有近 5.8 万人浏览,近万人投送简历。数字技术改


变着时代场景,也创造着未来生活,亿万人民在数字经济中拥有了更多

获得感。

技术不断突破。“十三五”时期,我国在量子计算、高端芯片、高

性能计算机、网络架构、基础操作系统、卫星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
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9 年以来,我国 5G 、区块链、人
工智能等领域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一。国产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与国外

先进水平差距缩小,统信操作系统 (UOS) 、"鸿蒙 OS" 智能终端操作

系统等相继推出,智能语音识别、云计算及部分数据库领域具备全球竞
争力……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成为推动我国数字产业化高速发展的重

要力量。
2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随着大数据、云计

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

域全面渗透,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被开发和挖掘,成为我国产业

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

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加速构建。我国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的发展趋势,积极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围绕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46
经济杜会减屡篇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及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发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走深走实。在吊车操

控室里,远控自动化技术让操作员的机械操作杆变成了可远程操控的电

子按键和手柄,效率和精准度大 l唾E噩曰少 吆并少,勿炽江加' ,,女


幅提升;在农作物大棚里,生产 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数字技
搭上了数字化便车,抗寒保暖、 术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在产品
浇灌等工作均实现智能管理,智 、\ 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
慧农业、智慧农机关键技术攻关 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
和创新应用研究不断加强;在制 态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
造业企业中,数字工厂仿真、企
伐。中夹企业 2/3 的研发单位
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业企业生
实现三维数字化建模和仿真,
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智能物流 50% 以上建成了产业链数字化
等广泛应用,使得生产线变得更 生态协同平台。中回船舶集团`
"聪明"、更高效……截至 2021
设计建造了全球首艘通过船级
年 6 月底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 、 社认证的智能船舶。中国宝武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 通过“无人工厂建设“实现行
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 53.7%和 车操作的准“无人值守"。国家
73.7% ,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
电网打造新能源云平台,推动
满足率超过 50% 。从行业来看, 3000 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服务业、工业、农业的数字经济 " :.,;, ·: ·,...亿,,..

渗透率分别达 37.8% 、 19.5%和 8.2% 。产业数字化提速、数字技术与

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把我国的产业优势延伸到了数字时代。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效搭建。 2016 年,我国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

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的种子开始落地生根。“十三五”

时期,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

等多个环节数字化升级,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在疫清防控过程中,

47
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企业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不仅能有

效对接关键物资供给和需求信息,为实时精准调配物资提供基础,还

能针对性加强关键物资生产原材料供给,快速提升物资生产能力。截

至 2020 年,我国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 80 家,

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 6000 万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初步构建,

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各类型工业应用软件数量突破 35 万个,

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 11 万家工业企业,

工业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三、激发数字经济的潜能活力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

设数字中国“单列成篇,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单列一章,要求“充

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

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

新引擎",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1 .数字经济行不行,核心技术是命门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

对千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

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讨不来、买不来,要掌

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保障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

术难题。

过去,我国数字经济主要依靠互联网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获得发

展,数字经济的“消费端"较为成熟,”技术端”和“创新端”则相对

薄弱。以传感器为例,作为数据采集的唯一功能器件,也是信息技术

48
经清社会发展篇 I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的基础核心元器件,其采集的数据是感知、传输和处理信息系统中流

淌的“血液"。在美国公布的影响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

22 项技术中,有 6 项与传感器技术直接相关。然而,与全世界传感器

研发生产水平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例如,目前全球传感器品种大

概有 2 万多种,我国国内仅能生产其中的约 113, 整体技术含量也较低。

同时,国内传感器市场规模价值上千亿元,绝大部分却被欧美国际零部

件巨头占据;包括 ~
汽车、科学仪器等

领域在内的传感

器供给市场, 95%

以上份额都掌握

在外资企业手里。

这成为当前制约

我国产业数字化

转型的几大“卡脖
2021 年 6 月 24 日,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
子”技术之一在
。 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展。图为观众在参观建筑
机器人行业,工业 3D 打印机器人赵子硕/摄

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 ABB 、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电机)

共同占据着中国机器人产业 7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机器人

制造、焊接等高阶领域。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和高端
制造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机器人关键技术国产化率低、核心技术

受制于人的现状,让我们很难与“四大家族”竞争。当前,世纪疫情

之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贸易、资金和服务等流动严重受阻,

我们必须紧紧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

入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

49
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

神经芯片、 DNA 存储等前沿技术,支待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

合体发展,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打

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

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 .数字经济牢不牢,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石

在 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

建“)的概念首次被提及。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层面密集部署,“新基建“

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如果说日趋丰富的新技术新业态是一座数字

经济“高楼”,那么“新基建'则是这座高楼的“地基”。“新基建“一

方面连着巨额投资,另一方面牵着不断升级的应用市场,推动数字经济

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新基建“不仅包括 5G 、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包括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

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在传统基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逐步减弱
的情况下,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充分发挥了网络效应、

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造就了一系列数字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新

业态。疫情期间,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数字

经济产业展现出的强大成长潜力,让国人第一次大范围感受到 5G 、

人工智能等多种新兴技术巳经和水、电、气一样成为城市“基础设施“。

过去十年,得益千“新基建"的适度超前建设,我们尽享互联网发展

的红利。“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将与各个行业在更大范围、更深

层次上融合。为此,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企业、进园区、进产

业集群,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构建多层次的计算基

50
经清社会发展篇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础设施体系,推动建设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大数据交易中心等设

施,破除“数据孤岛”,提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同时要注

意对不同类别的“新基建“采取不同发展策略,不能蜂拥而上,造成

需求不足带来的产能过剩。

3 .数字经济强不强,融合发展是关键

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

网,向下半场的“主旋律” 工业互联网方向发展。数据巳成为驱动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深刻
变革。对传统行业的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巳不是”选择题”,而是关

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世界各国日益兴起的数字

制造就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以机械加工为例,

传统制造技术是以金属切削的方式”做减法”,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

而在机械加工企业发展数字制造,采用 3D 打印技术,就可以实现用“做

加法”的方式将材料快速堆叠成设备,大幅度节省工时以及原材料。

一些企业还探索建立了"熄灯工厂",通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改

造,采用人工智能设备对系统进行自动维护、自我优化和实时监控,由

机器人对生产线进行自主操作,实现了关灯状态下的生产过程全自动

化作业,以非接触代替了传统的接触式生产。当

前,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有利条件在不断积聚。从

前期的生产数字化、办公数字化,到后来的智慧

城市建设,再到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

善,都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改
微视频:机器人搭载印
进、提升的机会。同时,人民群众对“数字中国”
网络实现工厂智能化
也有着很高的期待,期盼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

51
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扎实

的支撑。面向未来,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
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

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企业运维等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连接,推动实体企业业务

流程、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不断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

4 数字经济好不好,规范治理是核心

”这是市面上常见的一款扫地机器人,其对外的端口存在淝洞,通

过该淜洞,攻击者可获取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权,还可以录音、拍照等。”

在 2021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了一台普通扫

地机器人如何秒变窃听、偷窥工具。在便捷和风险共生的数字化社会,

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隐私泄露、数据壁垒、数据鸿沟

等一系列问题。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促进数字

经济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数字经济中,由于企业掌握着信息、技术优势,加剧了与用户之间

的信息不对称,位置、电话、信息、购买记录等私人信息存在随意被窃

取的可能。同时,大型平台企业"羸者通吃"的属性也容易滋生市场

垄断等问题。近年来,“双 11" 期间平台胁迫商家二选一、“机票重搜

贵了近 1500 元”、“大数据杀熟”等新闻热搜逐渐揭开了平台经济商业

潜规则的冰山一角,让身处网络购物中的人们无奈地感到被算法操控。

这些不良商业行为影响着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021 年 2 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重磅发布; 7 月,国家网信办连续发布了对一些掌握大量用户隐私数据

52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数字经济平台迎来“强监管”时代。未

来,要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把握数字经

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明确规则,划清底线,促进
公平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加快健全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及时弥

补规则空白和淜洞,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强化企业数据安全责任,
优化发展“软环境"。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动参

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

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回顾过去,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数字经
济、数字生活的每一幕场景,都留下了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奋进

足迹,孕育着未来坚实的增长。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无论是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还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都需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认清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找准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

济新优势,助力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加快数字化发展》,马兴瑞,《求是》 2021 年第 2 期。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孟庆国,《时事报告》 2021 年

第 10 期。

尉霆区日
1 .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 .面向未来,我国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

53
硝第四讲栩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 - - `
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

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千 2030 年前达到

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

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II

摘自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J

I -, -
少~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觅,为实现我

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 2021 年 4 月 2 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

的讲话
,I
-----夕
- -.

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

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全面绿色转型。

摘自习近平 2021 年 4 月 25 日至 27 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

54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报告指出,在未来几

十年里全球所有地区都将面临气候变化加剧的考验。应对气候变化,事
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

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并作出重要部署,体现了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的坚定抉择,体现了致力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一、“双碳“行动迫在眉睫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产
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以

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

续加速,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加剧。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传染病

风险增加、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正感受到气候

变暖日益明显的影响。由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正处千”一

个真正危急的境地”。

1 .气候变化的形势日趋紧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气候变化是当

今时代的“根本性问题"。英国《自然气候变化》

杂志文章警告称,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导致热带雨
微视频: `碳达蜂”和
林带区域性不均匀转移,造成全球多地发生干旱,
``碳中和”到底是啥
威胁生物多样性和数十亿人的粮食安全。

55
全球变暖情况不断加剧。世界气象组织 (WMO) 关于 “2021 年

全球气候状况"的临时报告显示, 2021 年全球平均气温 (1—9 月)较

1850— 1900 年高出约 l.09°C, 被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第六个或第七个

最温暖的年份。早在 2017 年,“过去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PAGES)

公布了从公元元年到 2017 年的气候温度的最大数据库。研究发现,地

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比之前的 1900 年上升得更快。现

今这一研究结论再次被证实。 2021 年, IPCC 发布的报告显示, 1970

年以来的 50 年是过去 2000 年以来最暧的 50 年;预计到本世纪中期,

气候系统的变暖仍将持续。值得警惕的是,全球温升一旦突破临界点(全

球或区域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关键点),气候灾害

发生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虽然各国已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基本达成

共识,但各国气候治理的进程至今未能有效阻止全球变暖加速。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大大增加。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港洋、陆地变暧
的事实“无可辩驳"。受此影响,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热浪、强降水、

千旱和台风等极

端天气事件频发

且将继续。以热

浪为例,过去每

50 年才发生一

次的极端热浪,
如今每 10 年就

会发生一次,并

人且如果气温增幅

达 1.5°C ,极端热
2021 年 3 月 20 日,在澳大利亚悉尼西部的帕拉马塔地区,
洪水漫过一处码头 白雪飞/摄 浪发生周期就会

56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缩短 5 年,即 10 年周期会缩短为 5 年;如果气温增幅超过 4°c, 那么

人类每 15 个月就会经历一次极端热浪。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远不止热

浪-—它让冰川加速融化,降低海水的酸碱值和含氧量;它加剧区域内

水循环,带来更猛烈的降雨和更严重的干旱。 IPCC 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

全球变暖导致一些地区洪滂、干旱、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而

且强度增大。诸如美国的隄风、澳大利亚的山火、印度尼西亚的洪水等,
过去用“百年一遇"描述的极端天气事件,现在变得越来越常见。

人类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变暖犹如触碰多米诺骨牌,正在

影响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全球粮食、水、生态、能源、基

础设施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长期重大威胁。 2011 年,泰国因洪

滂灾害受损超过 450 亿美元; 2015 年和 2017 年,智利北部的阿塔卡

马沙漠共下了 3 场暴雨,导致 85%微生物灭绝; 2019 年 6—9 月,高

温热浪导致法国 2 万多人因高温相关疾病就诊; 2021 年,受严峻的气

候干旱影响,农业大国巴西的大米价格涨幅达 70% ,玉米价格涨幅达

87% 。 WMO 发布的《 2020 年气候服务状态报告》显示,在过去 50 年


里,全球共发生 1.1 万多起由天气、气候和水导致的灾害,造成了 200

万人死亡和 3.6 万亿美元经济损失。

2. 中国积极应对的国家战略

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又一场严峻大考,需要世

界各国协同行动、携手应对。 2015 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

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

国必须拿出务实举措。作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也是对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的大

57
国担当。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

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

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向着“双碳“目标迈进,

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

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

变化。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

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

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向着“双碳"

目标迈进,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

源。 202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 16% 。我

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

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 2020 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 73%

和 43% 。"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导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位居全球主

要国家之首,石油成为我国金额最大的进口产品类别之一。随着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向着“双碳"目标

58
经济社会发屡篇 1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迈进,坚待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
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

将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应对气候变化,人类是一荣

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气侯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

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

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较 2005

年累计下降 48.4% ,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但也要认识到,

面对推动高质最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艰巨任务,面对加强生态文明建

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诸多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提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

意味着减排的难度和力度都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

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

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

贡献。

胪匹瞿日 ',名广
;“` 长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中国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巴黎协定》落实的行动派。发达国

\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 71 年,美国用 43 年,日本用 37 年,


而中国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只有 30 年。欧盟、美国、日本所用时间,

分别是中国的 2.4 倍、 1.4 倍和 1.2 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中国将用最短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这充分体现

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59
二、“双碳“基础不断穷实

全琼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能耗强度降

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全球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这一系列

“最大”“第一"的背后,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

得的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贯彻
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应对气候变化

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 .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

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付出了巨大的生

态环境代价。我国吸取发达国家教训,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待续

发展道路,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绿色巳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碳排放强度降低。”在许多国家出于经济担忧而搁置气候变化等

环境问题时,中国的环境问题被摆上了议事日程的首位”,英国《卫

报》曾这样报道。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化解钢铁、煤

炭等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

强度、单位 GDP 能耗不断降低。 2020 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 2015

年降低了 18.8% ,比 2005 年降低 48.4% ,超过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

40% ~ 45 %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国
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蒂赫·比罗尔认为,中国排放量基数很大,

其切实努力不仅有助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还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以

及发达国家起到示范作用。

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大山从荒凉苍茫变为绿意盎然,江河重新成为

60
经济社会减屡篇 1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鱼儿嬉戏的家园,一度灰霾的头顶重现碧空如洗,亿万中国人民用勤劳

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我国坚决向污染

宣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蓝

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

PM2.5 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

超过八成;水质越来越清,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

体逐年减少,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 98.2% ;土壤质

量越来越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
用率达 93%以上,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经济发展”含金量”更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从根本上解

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迈向绿色发展

新征程,各地逐渐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自觉谋划以生态
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使绿水青山待续发挥生态效

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具有“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美誉的江苏省江阴市,

大力推动高端进、低端退,治理进、污染退,生态进、生产退,持续提
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绿色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国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过程中,逐步走上了一条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2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能源行业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贡献了坚实力量。我国立足基本

国情和发展阶段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鲜明导向,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

性成就。
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深蓝色的光伏板焙烟生辉,风力发电机的叶

61
片迎风飞转,百米高的吸热塔和"镜子海洋”组成科技感十足的熔盐塔
式光热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绿色产业发展园,

曾经是半荒漠化的“风沙之地”,如今却成为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 每年可减排烟尘

941.46 吨、二氧
/
,包; 化碳 2237.2 万吨。

当前,绿色低碳、
节能环保巳成为时

代潮流,优化能源

--4 结构、大力发展清

洁能源巳成为各界
源自青藏高原的太阳能、凤能等清洁电力,跨过崇山峻岭,源
源不断直送中原大地。图为 2(J2.1 年 6 月 17 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 共识。 2020 年,
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拍摄的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谢莉蓉/摄
中国非化石能源发

电装机总规模占总装机的比重超过四成,其中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较

2005 年分别增加了 3000 多倍和 200 多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社

会用电量的比重达 l/3 以上。德国之声发文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

像中国那样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如此之多”。

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化。煤炭大量分散、粗放使用,是

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煤炭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

要能源来源,占比近八成。为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实现煤电行业高

效清洁发展, 2014 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

程,煤炭消费占比持续明显下降。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 2005 年的 72.4%下

降至 2020 年的 56.8% 。中国超额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淘汰煤

电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 4500 万千瓦以上。以北

62
经济社会宜晨篇 I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方冬季取暖为例,过去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多采取烟熏火僚的散户燃煤取

暧方式。以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减少大气污染为立足点,我国稳妥

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支持利用清洁生物质燃料、地热能、太阳

能供暖以及热泵技术应用。截至 2020 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

平原完成了约 2500 万户的清洁取暖改造,削减散煤约 5000 万吨,相

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 9200 万吨。

3 .产业低碳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我国高度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产业升级之中,努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发

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生态文明发展新路。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加快推动钢铁等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石化、化工、钢铁
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加速,提前 2 年完成“十三五”化解钢铁过剩产

能 1.5 亿吨上限目标任务。截至 2020 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

化碳排放量比 2015 年下降约 22% 。作为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化解过剩产能,钢铁产能由峰值的 3.2 亿吨压减到

2 亿吨以内。“老”产业瘦身健体的同时,“新“动能不断生长集聚。

我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制造业发

展,真正做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生产。重庆市坚守“绿色本
底",将环保产业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产值持续增

加。此外,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2021 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

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 55.7% ,对经济增长、外贸等领域的

影响力日益凸显。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

63
E嘘渭日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以生态环境保护

倒逼高质量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打造低碳产业链,发展低碳工业、

绿色金融、低碳农业等。如今,长江经济带以占全国 21.5%的国

土面积,创造了全国 40% 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我国经济最

强劲活跃的增长带。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是今日

中国的一个缩影。
.= 仁~ - -

新能源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

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产业链,技术水平和制造规模居世界前列,新

型储能产业链日趋完善,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为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

型提供了重要保障。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多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组

件等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份额均位居全球第一;光伏产品出口到 200

多个国家及地区,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

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积极打造风电、光伏、储能和绿色氢能

产业链,深入实施新能源重点工程,推进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

集约高效发展,为现代化能源经济注入“绿色动能”。此外,我国新能

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成交量连续 6 年居全球第一。

4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高

以森林、草原、湿地、红树林、海草等为主体的生物固碳措施,能
够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我国

坚待多措并举,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

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待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保持双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2020

64
经济社会凛展篇 I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全球森林的碳储量约占全球植被碳储量的

77% ,森林土壤的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碳储量的 39% 。森林成为陆地生

态系统的最大碳库。多年来,我国坚持不懈开展造林绿化,实施三北防

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国土绿化加
速推进,全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 30 多年保持双增长。美国宇

航局 (NASA) 的资料显示, 2000—2017 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

114 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目前,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巳

达 92 亿吨,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在 2 亿吨以上,折合碳汇 7 亿~ 8

亿吨。
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全面提升。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湿地的众多生

态功能中,湿地的碳汇能力尚不为人熟知。例如,泥炭湿地中储存的

碳是同等面积森林的 2 倍,一些地区的红树林湿地固碳速率比同纬度

的热带雨林还高。我国多地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
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有力的保护让湿地显现出更多活力。在

四川,邓海国家湿地公园加大恢复工程建设,使邓海水域面积恢复至

34 平方公里。在云南,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投入资金 300 亿元进行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使得水质常年保持在 I 类。“十三五”期间,我

国新增湿地面积 300 多万亩,湿地保护率达 50 %以上,湿地生态系

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5 .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

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座山”的认识变迁彰显着绿

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也见证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全社会共

建美丽中国的自觉行动。我国长期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

65
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气候变化知识,积极在国

民教育体系中突出包括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在内的生态文明教育,组织

开展面向社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培训。“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在

全国城乡广泛展开。以公交、地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超过 2

亿人次,骑行、步行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出行理

念深入人心。从“光盘行动”、反对餐饮浪费、节水节纸、节电节能,
到环保装修、拒

绝过度包装、告

别一次性用品,

“绿色低碳节俭

风"吹进千家万

户,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文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街道龙庭社区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入我 成为社会新风
心”主题活动,向社区儿童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图为 2021 年 8
尚。在城市,入
月 13 日,在龙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带着小朋友利
用废弃材料制作手工艺品 翁忻肠/摄 均公园绿地面积

增至 14.8 平方米,让老百姓“开窗就能赏景”;在农村,"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的问题得到根本扭转,全国衣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巳

覆盖 90%以上的行政村,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

受益者。

三、“双碳“发展坚定不移

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就碳论碳的问题,更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目

标,而是涉及经济结构、能源结构重塑,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

66
经济社会减展篇 I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涉及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

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

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

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们要咬定目标,坚定不移推进,

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
《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

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

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1 .推动发展向绿色转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制造

等环节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是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优势。但也

应看到,我国的能源结构依然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要用不到 10

年时间实现碳达峰,再用 30 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

达峰后就要快速下降,几乎没有缓冲期,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压

力更大。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

之本、强国之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部分制造业企业仍面临着人力、土地、技术等资源环境约束。我国

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 80% ,以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今后,我国将把坚决遏制”两

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

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

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67
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 85%主要是煤、油、

气。其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接近 60% 。虽然煤炭占我国一

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但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依

旧重要。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

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
匡E噩i 力名“;,,“夕 ,' ,;

源优化组合。接下来,我国将深
截至 2020 年,我国城镇
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
、新建建筑设计与竣工验收阶段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
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比例达
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100% ,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
超过 238 亿平方米,节能建筑
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
、 占比达 63% ,累计建成超低、
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
近零能耗建筑面积 1000 万平
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
:方米。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
度。严控煤电项目,加快推进大
`准》 (GB/T 50378—2019) ,我
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
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地就近开发利用。
达 609 个,建筑面积达 5823
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
、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
色低碳转型。城乡建设不仅是推
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
§
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
造面积 5.14 亿平方米。 2020 年,
要载体,也是碳排放的“大户”。
全国新增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改
4.44 亿平方米,浅层地热能建
§
善,碳排放占比预计还将呈上升
亡筑应用面积 1734 万平方米,
芮趋势。下一阶段,我国将绿色低
i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
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
716 兆瓦。
废龙4 窃饥< t `石"只 //归 ,; P ,名夕 ,似勿勿 `听忏一分冗饥心也 ; ; 4 ;;勺`
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

68
经济社会宣屋篇 l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
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此外,作

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领域, 2019 年,我国交通运


输领域碳排放总量约 11 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 10% ,减排任务艰

巨。下一步,我国将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

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经过 70 多年坚待不懈植树造林,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 1.6 倍多, 2020 年底达 23.04% ,森林面积

达 2.2 亿公顷。但我国森林覆盖率仍然低于全球 32%的平均水平,人

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14,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

境,任重而道远。未来,我国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
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

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
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

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

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

点探索。

2 .创新低碳科技与应用

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我国在多年前就巳布局低碳

科技产业,动力电池、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是
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目前我国低碳科技创新仍存在一系列亟待攻克

和解决的难关,如长远技术部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推广机
制不畅等问题,都是低碳科技发展的掣肘。

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在全

69
球经济科技格局剧烈调整的新形势下,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基础前沿和关

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更趋激烈,绿色低碳领域亦是如此。目前,我国低
碳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储备存在缺口。未来,

我国将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

图。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

新装备攻关。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可控核聚变、
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

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

专业。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是能源资

源节约工作的重要举措。以节能技术为例,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促进节

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由千

受供求双方信息

不对称、缺乏科

学有效评价体系

等因素影响,很
多节能潜力大、

应用效果好的节

能技术遇到了推

广难、选择难等

问题,制约了节

能技术产业化、
山东省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
发推广,助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图为 2021 年 12 月 市场叶七和团支术:过t
2 日,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捕集的二氧化碳储
存罐进行巡检周广学/摄 步进程。长远来

70
经济社会宜展篇 I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看,我国将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

技术。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进规

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建立完善绿色低

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3 .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

蔓延,但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应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

下,中国将积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绿色发展新动能加
速进发。

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贸易增长带

动了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也让我们承受着

贸易摩擦压力。绿色贸易贯穿生产和消费两端,渗透产业和技术,联

通国内和国际,不仅是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国

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必须切实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绿色贸易

体系。接下来,我国将待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

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完善出口政策,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
出口。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口。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国

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到了深耕厚植、精雕细琢的

关键阶段要在勾画谋篇布局”大写意”的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今后,我国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绿色领域合作。
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

71
建设。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
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

出去,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气候危机巳经超越环境问题的范畴,对经济、
社会、安全等相关领域都产生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国际性问题。加强

国际合作对实现《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从推动达成
和加快落实《巴黎协定》,到作出实现“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再到

宣布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不是用口号,而是用

行动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未来,中国将积极参与应对气
候变化国际谈判,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定位,坚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维护我国发展权益。积极参与国际规

则和标准制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全球气候和

环境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按既定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
们的雄心所在、使命所在、责任所在。坚定迎接这场大考,坚决打好这

场硬仗,定能播惠千子孙后代、贡献于人类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之

光照耀前行道路。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实现“双碳"目标 赢得世纪大考》,刘兴华,新华网 2021 年 11 月 1 日。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白皮书》,高敬、周圆,新华网 2021 年 10 月 28 日。

晒曰曰
1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深刻意蕴?

2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72
经济社会发屋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恚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j
豪第五讲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_ -------
, ...

IIIIII
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 :
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

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

IllllI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摘自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

` 团审议时的讲话
,I
- - - - - - - - - - - - - - - - - ~一一一一.
'- - ---------~
- --
'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 1

1 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 '

1 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 - - ----~ -~-----------------------一一一一一三一~---

73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

极为重要的内容。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
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间题的正确道路。各民族大团结,

为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现在,我们巳经踏

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

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

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

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碍伟力。

一、团结之源: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是各民

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华民族

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部中国史,就是一

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

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

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千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

依归;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宥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

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1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阱手抵足、披荆斩棘,共同开

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

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

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祖国的

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自古以来,

74
经济社会减屡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 I眶E噩日 -.一


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
我国 14 亿多人口中,少数
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
民族有 1 亿多,都是我们党紧
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共
紧依靠的对象; 960 多万平方
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
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 155 个`
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
民族自治地方占 64% ,都是我
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
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唐代创设了 800 多个羁糜州府

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

数千年风雨历程,今天,我们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

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
家园。各族入民在这片土地上团结互助、繁衍生息,中华民族一家亲

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中华儿女必将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2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

协同内外,天下一家。在我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
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从而共

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
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

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

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大一统”为己任,

都把自已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强调"舟车所至,

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都是这个“大

一统”的组成部分。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

75
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

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

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大一统”作为深入中华民族

血脉的共同社会理想和政治价值,积淀成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这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一脉相承、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奥

秘所在。奏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

煌历史;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唐蕃会盟等,都是各民族共有

的历史佳话。经过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最终写就了源远

流长、光辉灿烂、席续不绝的中华民族史。

3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

“百川异源,皆归千海。”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

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
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

工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都
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

博大精深,就在千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特性。自古以来,中

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推

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开历
匡E雪日勿勿, 必勿 i力名乞心 饥 ·“
§ 史长卷,从“洛阳家家学胡乐”
我国的哈尼梯田、花山岩
`Z、、

姿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
画等 15 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
冬历史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
全国 1557 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
中,少数民族遗产项目占 1/3 。
飞 ,,'.,.仑歹,』 4 ;似 `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

76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

历久弥新。这是今天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也是各族人

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

4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

亲仁,草原文阴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

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

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

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
其中涌现出一大

批少数民族的卫

国英烈、建党先

驱、工农运动领

袖、抗日英雄、

开国将领,为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历史贡献。
2021 年 11 月 19 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
在百年抗争中, 治县街头,当地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走街巡游,庆祝自治县成立
70 周年俞靖/摄
各族人民血流到

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

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结

晶升华,焕发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磅碟伟力。”为有牺牲多壮志,

77
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伟

大精神不断丰富完善,发挥了凝聚人心、引领进步的重要作用。各族
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融进中华儿女

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

大优势。我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

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

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
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正因为如此,中

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二、变化之巨:全面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千加强和改进民族工

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

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从雪域高原

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各族群众
生活蒸蒸曰上,经济社会发展曰新月异,各族人
资料:习近平总书记
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我国
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
工作的重要思想
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
,J
4伈.

,. ,-,
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r, 4, ,' ,'


J,

矗矗

俨.

1 .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历史性变迁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无疑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78
经济社会宜屡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 11 个位千新疆、西藏、内蒙古、广

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或包含民族

自治地方; 832 个贫困县,有 420 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 120 个自治

县,有 85 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涉

藏州县,“三州”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傑偶族自治州

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地区都在民

族地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
Z`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的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微视频:全面小康 、
发展摆在改革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 ,;i"'

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党的

领袖到广大党员千部,情系贫困群众、心怀脱贫大业,全党目标一致、

上下同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十几次深

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情况,指导脱贫。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制定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

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

抓下去。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为脱

贫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向新疆、

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

族省份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3800 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 2 万多亿

元,有力支持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

开展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实现从“输血”

79
贮Em
引来活水润民心

在青海省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为了解决村民们吃窖

水、常断水、难取水的难题,天津援青工作队历时数月找水、勘测、

打井,为村里建起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引来干净方便的自来水,

发展起种植业,富了乡亲,润了人心。

到“输血”“造血”结合,逐步走向自我”造血"的转变。产业扶持、

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

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一个个扶贫项目
扎实落地。

党中央关心、全国人民支援,民族地区多措并举、尽锐出战,各

族群众勘力同心、攻坚克难。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基本医疗等老问

题一个个破解,昔日阻碍当地脱贫致富的"穷根”被一一斩断,民族

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汇成一组令人震撼

的数字: 2016 年至 2020 年,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

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

收入从 4203 元增长到 10770 元,增幅达 156% 。截至 2020 年底,新疆、

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灼、云南、青海 3 个多民


族省份 420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312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 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书写了中华民族彪

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今,随着数千万人摆脱绝对贫困,民族地区焕

发新的生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少数民族同胞真切地体

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暧。

80
经济社会减展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2 .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样紧紧拥抱在—起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

强领导下,我国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民族团结教

育,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

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不断推动各级民

族工作再上新台阶;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为民族

团结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 665 个模范集体和 812 名模范个入;举

办两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系统部署民族团结进
步创建工作;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等形式多样的民族

文体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普查、整理、翻译和研究,主办
一系列民族自治地方主题展览,启动“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实践

基地)”建设…·经过努力,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教育事

业稳步发展,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

借鉴的局面不断形成。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各地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
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

环节各方面;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

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

好条件。据统计,居住在城市和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超过少

数民族总人口的 l/3, 少数民族流动入口巳增至 3000 多万人,各民族

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进程中,打造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演绎了广

东珠海与云南怒江对口帮扶、守望相助的“江海情深",对口援疆、对

81
口援藏中更是结成数不清的“亲戚",留下无数感人故事,促进各族群

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共同繁荣、共享成果的生动局面。
3 .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

之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

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

时代民族工作,指阴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认同是团结的根基,没有认同,团结就是无本之木。文化认同是

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始

终高度重视培育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强调“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

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全民学习、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开

展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和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累计培

训 350 万余入次,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学前学会普通话”

行动先后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

L霆瞿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何星亮: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

荣发展相辅相成。各民族越团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力量就

:越大,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水平就越高。坚持共同繁荣发展的
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2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族自治县、金口河区开展试点,覆盖 43 万名学龄前儿童,帮助他们学

会普通话。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各地各族群众提高了
个人交流交往能力,拓宽了获得现代知识和信息的渠道,生产生活便

利程度大为提高。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在这一目标任务引领下,党带领各族

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团结一致、同心协力,

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各族儿女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感受

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巨大力量。从北疆草原到南国海疆,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各民族亲如一家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在城

市社区、工厂、乡村、学校、军营,各行各业都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担当、自觉践行,民族团结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

鸣点利益汇合点提升到新高度。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

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发,日益走向包容性更大、认同感更高、凝聚力

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三、长远之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 2021 年 8 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

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
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是

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3
的坚固思想长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才能有

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

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才能增进各民族
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

的命运共同体。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把握现

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

领域全过程,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1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动民族工作走深走实,最关键的是维护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

是凝聚人心。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情感寄

托和心灵归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个精

神家园所反映的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

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

关系是关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犹如主干与枝叶,根深千壮才

能枝繁叶茂。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

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

决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

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有利于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

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

84
经济社会发展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种的国家,实现

文化认同,最基

础也最重要的就

是推广普及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
科学保护各民族

语言文字,尊重

和保障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学习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图为在新疆乌什
使用。采取“线上', 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在练习拉二胡 新华社/发

与“线下"、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新闻舆论引导和

社会氛围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

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2 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 56 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
56 个民族共同来开创。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是

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

力源。
当前,民族地区还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人才支撑
不足、生态脆弱等问题,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面临解决“有没有“

和“好不好”的双重任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差别化区域

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一

方面,推动各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

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另一方面,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85
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多办一些顺民意、

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与此同时,支
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

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另外,还要完善沿边开

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电气化铁路开进世界

屋脊青藏高原,青棵酒酥油茶更加香甜;临沧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
移动互联打开世界之窗,阿低入民唱响新时代的幸福歌……实践证明,

经济社会发展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

搞好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了,对民族地区发展也是极大促进。

3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
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
相助、手足清深。展开历史长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千中华民

族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在交融中和谐共赢。正是得益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
族力量空前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空前增强,

我们才能取得令

世人惊叹的发展

成就。
推动新时代

党的民族工作高

质量发展,必须
2021 年 9 月 19 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
心民族之家,学生们正在体验手工制作传统月饼谭云俸/摄 过主一步汁足进了于民

86
经济杜会宜屋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

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老百姓形象地说,四川麻辣烫"烫”到了

边疆,新疆羊肉串"串"遍了全国。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

乐的社会需求愈加强烈,社会条件也更加有利。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

交流交融,需要顺应这种形势,从就业、就学、安居等方面入手,调

整完善有关政策举措,引导鼓励人口双向迁移流动,推进各民族人口

流动融居,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

满姻缘。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着力深化内涵、
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

化机制时,从青少年抓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

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把握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

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4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既是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民族工作的宝贵经

验总结,也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

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一方面,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法治尊严,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各

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另一方

面,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

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工作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

87
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

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依法治理民

族事务,具体而言,一是完善立法,坚持以宪法为根本,及时稳滇调

整完善有关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将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

结的各项要求融入国家整个法治体系之中。二是严格执法,把民族事

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规范监督,切实将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强化

普法,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创新方式和载体,用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律内化为心中的法治信仰。

5. 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局部地区反分裂形

势依然严峻,国际反华势力干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风险不容小觑。

因此,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着力防范化解民族

领域重大风险隐

患,坚决守住不

发生区域性、系

统性风险的底线。

防范化解民

族领域重大风险

隐患,就要切实

提升防范化解风
2021 年 7 月 10 日,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七
_险能力。一是全
勋章”获得者卓嘎(右)给女儿巴桑卓嘎讲述为国守边的故
事孙瑞博/摄 面落实总体国家

88
经济社会发屋篇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始终把防范政治风险置于首位,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等

问题对我进行的各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坚决挫败其“反中乱华”政治

图谋。二是坚决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

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三是牢牢绷紧反恐怖

斗争这根弦,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暴力

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扎实做好暴恐风险防范工作,

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坚决把暴恐威胁扼杀于萌芽状态、未发阶段。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新征程巳经开启,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像爱护自己的

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

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全体中华儿

女的智慧和力量,携手并肩、不懈奋斗,前进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

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辉煌目标。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 2021 年 8 月 29 日。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人民日报》 2019 年 9 月

28 日。

1 怎样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

现实针对性?

2 新时代如何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89
畸第六讲 1”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袒 `

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

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

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 ,

-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

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

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 1

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一一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90
渗港澳台事务篇 I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在纪

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聋发眺、掷


地有声。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10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苦难辉煌,拼来了山河

无恙、家国安宁,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尽管当前民进党当局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
谋“独“挑衅冒进,造成台海局势紧张动荡,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演

进大势中,祖国统一的历史车轮必将滚滚向前。

一、认清历史发展大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中国历来是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定论,

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1 .台湾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民族弱乱是两岸

同胞之祸。 1840 年

以后的中国近现代

史,记载着中华民族

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

略欺凌的苦难,台湾
被日本霸占就是其中

惨痛的一页。 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失
败,台湾及其附属岛 2021 年 10 月 9 日,由辛亥革命先辈后裔、港澳同胞、台
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代表组成的嘉宾参访团成员在北京中山
屿被割让给日本,举公园中山堂参观《孙中山与北京》展览张兴龙/摄

91
国哗然,深感猁心之痛。在台湾被侵占的半个世纪里,两岸同胞唇齿

相依、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共御外侮,写下了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篇

章。在这一过程中,祖国大陆始终牵挂台湾,毛泽东同志曾阴确指出:

“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千山海关,

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台湾同胞也清醒认识到:“若要

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千台湾革命运动,必先致力

于中国革命之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台湾才有恢复之日!”他们在岛

内顽强抗争,积极参加和支援祖国大陆抗战,以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

国清怀和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其后不久,由

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

状态。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铁一

般的历史事实,不容否认和篡改。

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

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
大飞跃。在此过程中,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体面貌发生
历史性变化,两岸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生动的现实。 1987 年,两岸隔

绝状态被打破,经济交流合作随之逐步发展。祖国大陆采取一系列措施,

积极鼓励台商前来投资与贸易。台商台企看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广大
市场,投资持续增加。到 1992 年,祖国大陆就巳成为台湾最大的对外
投资目的地。截至 2020 年,累计吸引台商直接投资超过 700 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台商台企融入大陆的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大陆的新发展

格局。其投资不仅促进了大陆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也带动了两岸

贸易快速增长。 1988 年至 2020 年,两岸贸易总额累计突破 2.8 万亿

美元,大陆的市场、机遇为台企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提供的贸易顺差

也为台湾经济增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台湾经济对大陆的结构性

92
涉港澳台事务篇 I 站在历史正确—边共创祖国统—伟业

依赖不断强化。 30 多年来,两岸交流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

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扩大深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局面。

尽管民进党上台后限缩两岸交流,但两岸交流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

挡。众多台湾同胞选择来大陆求学、就业、创业,陆生、陆客、

陆配等大陆元素也进入台湾,促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拉近

了心与心的距离。近年来,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融合发展,出台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为台胞台企在大陆享受

同等待遇提供了便

利,极大增强了对

台湾同胞的吸引力。
台湾的前途在

于国家统一,台湾

同胞福扯系于民族

复兴。正如习近平

总书记 2019 年在

《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 2021 年 10 月 30 日,闽台匠人匠心交流活动在福州举行。
图为在福州会场,台湾南投传统灯笼匠人康桂秝(左)正在
上所说的,有强大指导徒弟吕明/摄

袒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扯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

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

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2 .时与势始终在主张国家统一的力量这—边

不管台海局势和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祖国大陆始终掌握着解决台

93
湾问题的主导权主动权,时与势始终在主张国家统一的力量这一边。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稳控台海形势,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推

进国家统一进程。

从国内看,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从根本上决定着两岸关系走向。

台湾问题的发展演变受两岸关系、岛内局势、中美关系等因素交织影

响,但其最终解决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

来,袒国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华民族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光明前景。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吏性地解

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解决台湾间题积累了条件,我

们对台湾的压倒性优势不断扩大。 1992 年,大陆 GDP 是台湾 2.2 倍,

2020 年这一比例扩大到 22 倍左右。更重要的是,祖国大陆具有台湾

无可比拟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在台湾,民进党当局施
政无能,造谣有术,打压异己,明争暗斗,欺骗民众,操控舆论,无

意也无力解决攸关台湾前途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性、结构性间题,致使

今日之台湾能源紧张、"莱猪"输台、黑道乱政、权钱交易、人祸不断、

民生哀怨,绿色恐怖横行,越来越多的岛内民众感到台湾没有出路。

与此同时,很多台胞台商从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中更加坚定了对大陆持

续发展壮大的信心,从参与扶贫、社区治理等活动中深刻体会到大陆

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这些力量对比和体制机制的优劣高下,将在
两岸关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和长远影响。

从国际看,国际社会一个中国格局持续稳固。我国巳形成全方位、

94
涉潘澳台事膏篇 I 站在历史正确—边 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多层次、立体化的

大国外交布局,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日益深入人心,中
国作为世界和平的

建设者、全球发展

的贡献者、国际秩

序的维护者,赢得
国际社会的广泛赞
2021 年 12 月 10 日,中国同尼加拉瓜在天津签署《中
誉和支持。世界上 华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

绝大多数国家都承报》 岳月伟/摄
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诺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只与台

湾维持民间经济、文化关系。当地时间 2021 年 12 月 9 日,尼加拉瓜

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剩

14 个。我们在国际上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台独"势力四处碰壁、

日暮途穷,在国际上进行分裂活动的空间日益狭小。美西方反华势力
利用台湾间题阻挠我国发展壮大的成本越来越大,台湾妄图"挟洋自重”

的筹码越来越小。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
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
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

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二、认清“台独“本质和危害

一个时期以来,民进党当局出于“台独“本性,大搞政治操弄,

破坏两岸交流合作,制造两岸对立对抗,日益把台湾推向险境。“台独”

95
势力与中华民族为敌,对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完全是徒

劳的,必将遭到历史审判和入民惩罚。
1. 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动作频频

在政治军事领域,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

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图谋”以武拒统"。其一,

持续构建“台独"论调。蔡英文在 2021 年“双十"伪庆讲话中进一

步提出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互不隶属",割裂历史、扭

曲事实,包装兜售“两国论”。苏贞昌等“台独"顽固分子不断散布

“台独“言论,挑衅两岸关系。其二,企图”以武谋独"。通过增加“国

防"预算、加大对外军事勾连、推动武器装备列装、改扩建军事设施、

举行军事演训等,扩大战争动员准备。其三,

频繁操弄谋“独"伎俩。比如,继续鼓噪“修

宪"议题,成立“立法院修宪委员会”等机构,

\抛出降低“修宪"门槛等草案,为“法理台独”
谋求方便之门。再如,大肆操弄“华航改名”、
微:想借“双十”活
突显"护照 ”“TAIWAN" 字样等议题,清除
动外壳搞“英文台独”
与中国相关的符号与印迹,消解连结两岸的制
只会加速统一进程
, 功凇龙名农夕;: 么 女书 ,勿g, '1:、
度安排,虚化掏空传统”一中"架构,推进"渐

进台独"。其匹,打压岛内反“独"促统力量。以各种手段管控与大

陆交流合作的团体、人士,惩戒处罚在大陆工作的台湾青年。动用“司
法”手段迫害统促党、新党等统派人士。打压蓝营媒体,关闭中天新
闻台,钳制岛内舆论,持续“绿化"岛内社会。其五,插手香港事务,
加大勾连反华势力。配合美西方恶毒攻击香港国安法和大陆完善香港

选举制度的决定,以多种方式暗中支待反中乱港势力。此外,与“藏
独" "疆独”“民运”“法轮功”等势力加大勾连,还配合西方炒作新

96
涉潘澳台事膏篇 I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疆棉花议题,利用各种机会寻衅滋事。
在经济民生领域,民进党当局图谋推动两岸经济"脱钩断链",阻

挠破坏两岸交流交往。经济上,推动修订“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
可办法”等涉两岸法案,阻挠陆资赴台投资。禁止岛内企业代理或经

销大陆影音平台及服务。恶意炒作大陆营商环境恶化,大力诱拉台商
离开大陆,限制台企向大陆转移专门技术,禁止岛内相关部门和人员

使用大陆产品。交往上,修订“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条款,为两

岸商签政治协议设置高门槛,禁止台湾退役将领、高阶政务官参与大

陆政治性活动,延长对退离职公务人员的出境管制,对岛内特定人员

来大陆设限,恐吓、阻挠岛内民众来大陆发展和参加交流活动,打压

大陆驻点记者正常新闻报道。

在社会文化领域,民进党当局“抗中拒统”,极力煽动两岸敌意对

抗。其一,利用新冠肺炎疫情肆意进行政治操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民进党当局禁止向大陆出口口罩,拒绝大陆新冠病毒疫苗,污蔑大陆
疫情检测和疫苗安全,坻毁大陆抗疫成果,长期使用“武汉肺炎”等

歧视性用词,造谣大陆阻挠台湾采购疫苗和外国对台捐赠疫苗,企图”以
疫谋独"。其二,渲染所谓大陆对台“打压",煽动“反中“"仇中“民粹,

制造两岸同胞隔阁对立。其三,在文化、教育领域推行“去中国化”。

文化方面,通过制定“文化基本法”“国家语言发展法”,建构“台湾

文化主体性”,企图为“文化台独”提供“法律依据"。还别有用心炒

作“原住民史观”,培养所谓“泛南岛民族意识" ;鼓吹“皇民史观”,

以各种手法宣扬日本殖民统治”功绩",掩盖台湾历史真实面貌。教育

方面,通过调整课纲,将历史论述按主题分为“台湾史”“东亚史”“世

界史”,将“中国更'压缩并入“东亚更',将“台湾地位未定论”写

入历史教科书,大肆建构“台独史观”。

97
2 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

统一是福,“台独”是祸。“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

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他们为了政治私利,置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

两岸同胞切身利益于不顾,企图把台湾民众裹挟到“台独"邪路,只

会给岛内带来深重的灾难。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

逆流,是绝路。“台独”分裂势力与希望两岸和平、期盼获得更多利益

福扯的台湾同胞为敌,与主张国家统一、奋进伟大复兴的全体中华儿

女为敌,注定失败。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间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

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

统一的前景,但决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等重大场合阐明对台大政方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发

出严正警告。凡是数典忘祖、背叛袒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

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制

利剑始终高悬,清晰划定了不容逾越的法律红线,是对一切“台独”
分裂活动的强大震慑“台独”分裂势力胆敢蜓而走险,必将遭到迎头

痛击。 2021 年 11 月,大陆宣布依法对苏贞昌、游锡埜、吴钊燮等“台

独"顽固分子实施惩戒,禁止其本人及家属进入大陆和香港、澳门特

心霆瞿日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我们正告民进党当局,搞对抗没有出

路,“以武谋独”更是死路一条。祖国统一不可阻挡,蝗臂当车不

自量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时待战、随时能战,将以雷霆之势挫败 ``

`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98
涉港澳台事膏篇 I 站在历史正确—边共创祖国统—伟业

别行政区,限制其关联机构与大陆有关组织、个人进行合作,不允许

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在大陆谋利。国台办发言人表示,我们绝不允许台

企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在岛内支待“台独"、破坏两岸关系,干“吃

饭砸锅"的事。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常态化绕岛巡航、实战化

演训等手段震摄“台独“挑衅,给岛内各界及国际社会释放强烈信号。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祖国大陆始终有力引领

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扎实推进

祖国统一进程。

三、认清外部势力干涉图谋

台湾间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千涉。外部势力打“台湾牌”,

只是把台湾当作损害中华民族利益、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棋子。
他们不会做赔本买卖,棋子随时可以变为弃子。“台独"势力与外部势

力相互勾连,妄想依靠他们撑腰,出卖民族利益,图谋分裂祖国,同

样不会有好下场。

1 .外部势力为自身利益大打“台湾牌”

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对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焦虑不安,试图对中

国进行全方位遏制打压。特朗普政府时期,大搞“极限施压",挑暧、

支持民进党当局对抗大陆,频打“台湾牌”制造事端;拜登政府上台后,

继续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挺台“手法不断"翻新升级"。政治上,

提升台“地位”。比如公布新的对台交往准则,安排美驻帕劳大使随帕

劳总统窜台,派遣卸任官员和现任参议员窜访台湾,现任卫生与公共
服务部长和台卫福部门负责人举行视频会议。安全上,为台“壮胆”。

继续对台军售,协助台湾发展所谓“不对称战力”;高频次派军舰过

航台湾海峡,与台湾签署“海巡合作谅解备忘录”;国会通过 “2022

99
口匡国= 名 石沉; ;绍“'心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台海局势出现新一轮紧张,症

、结在于台湾当局企图"倚美谋独",美国以及个别国家有意”以

台制华”,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面临被虚化甚至掏空的危险。正

、是这些倒行逆施改变了台海现状,损害了台海和平稳定,违背了

、国际社会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此,我们发出严正警示, 3

进行有力反制,震慑了“台独“分裂势力的气焰。我们恢复与尼
`
加拉瓜的外交关系,建交回总数增至 181 个,一个中国的共识在王

国际上更加巩固。台湾是终将回家的游子,而不应是被人利用的

棋子,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讫矿 , _ 1 :,二,沈心织 =之,4, 二邸饥言 4嘈可Im. 配冗七俨乙工 心仿 一 令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建议邀请台湾参与 2022 年美“环太平洋多国军

事演习",还提出要加强美国国民警卫队与台湾合作。经济上,拉台“入

伙"。把台湾作为重要供应链"伙伴",加强与台湾芯片产业合作,拉

拢台湾在更多关键技术领域对大陆进行限制。国际上,助台“入群”。

发起由美国牵头的多边对话机制,鼓动拉拢盟友追随美国的"挺台“政策、

干涉中国内政,美日、美韩、日欧、七国集团、美欧峰会等均触及台海

问题。拼凑所谓“全球民主同盟”,炒作邀请台湾参加“全球民主峰会”。

2 .内外勾连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核心利益

面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和推进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

大能力,美国口头上表示坚持一中政策,实质上“软硬兼施““明暗两手”,

联合盟友加大与台湾的实质勾连,试图蚕食我国的政策底线、破坏国际

社会一个中国格局。 2021 年 8 月,美军仓促撤出阿富汗,引发台湾社

会对“美国是否可靠"的反思。拜登政府重申所谓美国有确保台湾有能

力自卫的“承诺",串联盟友伙伴频繁生事"挺台'勹美国深度介入台海,

100
涉港澳台事膏篇 I 站在历史正确—边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是阻挠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的最大外部干扰。

同时,岛内“台独"势力和民进党当局为一己之私,极力对美贴靠,

炒作和深化与美勾连,图谋“国际空间”实现突破。民进党当局在多
次活动中把大陆称为"邻国",鼓吹台对美西方”战略价值",炒作“中

国威胁"。与美国举办“国安“高层军事战略安全对话,全力配合美西

方对大陆的军事、政治“围堵"。在国际上上蹄下跳,不断散布“台独”

言论,竭力推动其驻外机构搞所谓“台湾正名"。鼓动“友邦”在联合

国大会发言,支持其“有意义参与国际社会”,企图制造多边领域突破。

3 .坚决制止外部势力干扰破坏的阴谋

祖国大陆深刻把握国际和台海形势变化,同利用涉台问题损害我

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径展开坚决斗争,综合施策,敦促美国

及有关国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以实际行动履行对中方作出的承诺。
习近平主席应约与拜登总统 2 次通电话、 1 次视频会晤,严正阐

明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要求美方慎重行事。中方多次在中美高
层会晤时严正表明原则立场,回击美方挑衅,在两岸及国际社会产生

广泛影响。美国多次公开重申在台湾间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
三个联合公报。白宫国安会、国务院有关人士先后阴确表示,美国不

支待“台独"。我国向国际社会宣示捍卫核心利益的坚定立场,敦促有
关国家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纠正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针对日本

政府和少数政客在台湾问题上接连出现错误言行,严正警告日方谨言

慎行;就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
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最低级别代办级。

此外,我国坚定做好第 76 届联大涉台斗争,开展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

位 50 周年系列宣介活动,以压倒性优势挫败台湾在世卫大会的滋事图
谋,持续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格局。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

101
决定。任何外部势力企图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过去没有实现,

现在不可能实现,将来更不可能实现。

四、认清广阔机遇和前景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

作为的时代。“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祖国统一、民族复兴既是

大义,更具大利。广大台湾同胞只有登上祖国蓬勃发展的快车,在推

进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历史伟业中,才能创造既属千自己也属于中

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1 .经济发展机遇多

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

各具优势,具有很强互补性。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
口来源地、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一直是广大

台胞台企投资兴业的热土。截至 2021 年 11 月,大陆巳累计批准台商

投资项目 12.3 万个,台商来大陆投资金额累计 712.6 亿美元。广大台

胞台企在助推大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和事业发展,

取得在岛内无法比拟的成就。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台企集团都是 30 年
前进入大陆,抓住发展机遇,从小企业逐步发展做强为知名品牌的。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 2021 年两岸经贸合作仍保持良好发展

态势。两岸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金融合作持续深化,经贸交流热度
不减。在贸易方面, 1 月至 11 月两岸贸易额 298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3%。在投资方面, 1 月至 11 月大陆新批准台资项目 5923 个,同比增

长 34.7% ,实际吸引台资 8.6 亿美元。台商看好大陆巨大的内需市场、完

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两岸金融
合作待续深化,在大陆 A 股上市的台企累计达 42 家。一批台资金融机构

102
涉港澳台事务篇 I 站在历史正确—边 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积极申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踊跃参与大陆证券市场投资。在确
保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深化鲁台合作推进会"、川渝两地“台企

西部行”等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先后举办,推动一大批项目对接落地。湖
南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为台胞台企在中部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四川、江苏、黑龙江等地举办帮助台资农业林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推介、经

验交流等活动,支持台农台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两岸农林交流合作。
这些都充分说明,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坚强的后盾、最笃定的依靠。两岸加
强经贸合作,台湾经济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增进,台湾同胞才能更多获益受惠。

2. 交流交往空间大

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交流交往需求旺盛、空间巨大。截至

2021 年 10 月,两岸人员往来总计超过 1.4516 亿人次,其中台湾同胞

来大陆 1.1233 亿人次,大陆同胞赴台约 3283 万人次。袒国大陆经济

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选择来大陆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

追求。他们有的在高校刻苦学习,有的深入社区扶弱助困,有的远赴

西部志愿服务,有

的在科技领域创业

有成。大陆方面也

接连出台政策措施,

为广大台胞来大陆

学习、工作、创业和

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有关高校扩大台生
招生规模,有关企业 从 2021 年 9 月 1 日 20 时起,上海市启动 12—17 岁在沪
港澳台同胞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图为 9 月 5 日,上海台
为台生提供更多实 商子女学校学生排队接种新冠疫苗殷立勤/摄

103
习、就业岗位,有关部门加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建设,有

的地方给在当地打拼的台湾同胞提供公租房等。疫情发生后,大陆方面

妥善安排滞留台胞返台,精心救治在大陆确诊台胞,持续同岛内同胞分

享疫情信息和防控资料,在一些台胞集中地区开通台胞返岗快速通道,
全力支持台企复工复产达产。同时,引导台胞台企积极参与、支待大陆

抗疫工作,奉献爱心、贡献力量。在两岸同胞携手抗疫的进程中,涌现

出许多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守望相助

的骨肉亲情。 17 名台胞代表光荣出席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清表彰大会,

4 位台胞获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截至 2021 年 12 月

15 日,约有 17.7 万台胞在大陆接种疫苗,累计接种约 35 万剂次。针对

岛内疫情蔓延和疫苗短缺,大陆方面多次表示愿尽最大努力协助广大台

湾同胞应对疫情。 9 月 2 日起,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参与研发和代理的德

国拜恩泰科公司 (BNT) mRNA 新冠疫苗陆续运抵台湾。

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和岛内入为阻挠,以视频连线、线上线下相结合

等各种方式举办第 13 届海峡论坛、 2021 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等各领

域民间交流活动近 800 场,充分展现了两岸同胞不满“台独“倒行逆施、

期盼两岸和平发展、潼憬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心声。青年和文化领域活

动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美丽中华”等文旅品牌项目以及优质图书、

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等深受台湾同胞喜爱。有关省市与台湾部分县市

在中秋节期间举办 20 场线上交流活动,营造两岸同胞共庆民族佳节的

氛围。在辽宁沈阳举办的"铭史承志·九一八事变 90 周年海峡两岸书

画展”,在浙江乌镇举办的 “2021 海峡两岸暨港澳互联网发展论坛”,

在北京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两岸书画交流展”,在广东启


动的第 8 届“台湾青年岭南行”等两岸交流活动,受到两岸同胞欢迎,

取得积极效果。在广泛、深入、持续的交流交往中,两岸同胞加深了相

104
涉潘澳台事务篇 I 站在历史正确—边 共创祖国统一伟业

互理解,增进了互信认同,传承了文化根脉,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成为不

可阻挡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

3. 民生福扯保障足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我们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祖国大陆发展

机遇,不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扯和逐步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
从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自 2018 年

2 月以来,大陆有关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促进两

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合作的若千措施》《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
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关千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

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台资台企在大陆发展,便利台湾同胞在大

陆学习、创业、就业和生活。

同时,大陆方面积极回应台胞诉求,取消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许可,

贮重重口,名 '////;Y, 为,,' 级口坳'"'",'必龙“名饥心勿必仿凇沁,·/如加,,?,如,,汤8 , 上'飞., 名,


况女

坐高铁去台湾的愿望—定会实现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 2035 年。去看看那外婆彰湖湾,


浚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还有那神奇的日

月潭。”这几句歌词来自传遍社交网络的歌曲《 2035 去台湾》。

2021 年 11 月 10 日,国台办发言人朱风莲就这一热点话题进行

了回应。她表示,我以前听过一首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
这两首歌应该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想,这实际上反映了两岸

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

望。希望两岸应通尽通,更方便地往来交流,多看两岸美景, i
多品两岸美食。我相信,这个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 『
也 ,,沁... 心,况, 心,',如 `衄句偏请逸吹入次女勿仇另 , 左~~ ,幼· ·夕 ”; /“A、

105
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进一步放宽台湾学历、证照的认证范围和台湾

同胞在大陆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范围,出台台湾同胞参加大陆社会保险

办法,向台湾同胞开放国家级艺术评奖及展示平台等,为台胞台企在
大陆享受同等待遇提供政策保障。设立 5 个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28

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和 78 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推动

两岸应通尽通,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进福建沿海地区

同金门、马袒“小四通'(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截至 2021 年

11 月底福建已累计向金门供水超过 1600 万吨,并从 2019 年 12 月

开始向马祖船运供水。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给台湾同胞带来了

巨大机遇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受到台胞台企的热烈欢迎。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孙中山先生说过:

"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
能统一,便要受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

共同愿望。强国有我、统一有我。新的征程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全体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

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新华网 2021 年 10 月 9 日。

《在 2021 年两岸关系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刘结一,中国台湾网 2021 年 7 月

29 日。

1 .为什么说“台独”是祸?

2 怎样看待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

106
国际形势政策篇 I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啬第七讲卢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I
..- -
I

`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

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同时,世界多

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维护多边主义、加强

沟通协作的呼声更加强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

满希望的时代。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州论坛 2021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


- --
一~
, _ -一- - ~一-
,

, 夕- - - -. .嚷,一一一一一一

各方要敞开胸怀,把握大势,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推动经济

复苏,实现联动发展。要坚持向前看、朝前走,反对歧视性、排他性做法。

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地缘政治小圈子,终究是没有前途的。

——摘自习近平 2021 年 11 月 11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 ,


人峰会上的讲话
一一.. - - - - ~一- -·
一~
一~ ..

107
从 2020 年初算起,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巳经两年了,时至今日,

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通胀四起与宏观转轨叠
加,给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带来复杂深刻影响。 2021 年 10 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

2021 年全球经济增长 5.9% ,较 7 月伤节页测值下调 0.1 个百分点。虽然世

界经济总体保待复苏态势,但复苏势头放缓,动能有所减弱,下行风险
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实现常态化增长仍需时日。世界各国能否齐心协

力团结起来战胜疫清,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虽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

时代课题,却迫在眉睫。

一、崎妪不平的复苏之路

新冠肺炎疫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疫情

发生后,人类与病毒斗争的背后充满了种族之间、价值观之间、地缘政

治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导致疫情反复蔓延、难以遏制。在世纪疫清冲击

下,人类社会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

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受重创。 2020 年,全球经济产出下降了 3.1%,

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增速分别下降了 3.4% 、 6.3% 、 4.6% 。印度、巴西、

俄罗斯、南非经济增速分别下降了 7.3% 、 4.1% 、 3% 、 6.4% 。全球产业

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许多国家失业率与通货

膨胀率上升,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为抗击疫情,各国出台数万亿

美元经济救助措施,但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1 .经济复苏分化失衡

面对疫清,世界各国因经济基础、科技水平不同,在抗疫能力上显
现出巨大差异。因先天属性、产业需求不同,各行业在对抗疫清冲击的

韧性上也相差悬殊。其结果是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失衡明显,给复苏可持

108
圈赈形势政簟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续性带来压力。
一方画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分化。与 2008 年经济危
机后发达经济体遭遇重创而新兴经济体表现较好的清况相反,本轮疫情

中,由于率先完成较高比例的疫苗接种以及大规模经济刺激,发达经济

体经济恢复较快;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经济恢复受阻,

特别是部分低收入国家大量人口再次陷入极端贫困,并由千物资短缺而
存在着人道主义灾难风险。据 IMF 预计,发达经济体的总产出将在 2022

年恢复至疫清前水平。相反,到 2024 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


包括中国)的总产出仍将比疫清前的预测值低 5.5% 。疫情吞噬着过去十

年的全球减贫成果,南北”发展鸿沟"持续扩大。分区域看, 2021 年,

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恢复势头强劲,预计将增长 6% ,很快重返疫

情前增长水平;欧元区经济将增长 5% ,日本经济将增长 2.4% ,欧盟、

日本继续维持稳步复苏态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方面,中国经济

将增长 8% ;印度经济将增长 9.5% ,东盟五国经济将增长 2.9% ,增速不

及预期;非洲因饱受疫情、"免疫鸿沟”、“数字鸿沟”和粮食供应等问题

困扰而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发展鸿沟”进一步拉大。

另一方画在复苏进程中出现多方面结构性失衡。一是供给恢复慢

于需求恢复。例如,由千受到疫清所限,室内聚集性活动大幅缩减,多

国消费者户外活动的需求提高。 2021 年 1—10 月,天猫淘宝海外的运

动服饰销售量增长 30% ,体育品牌 361° 在 4—9 月的成交量更增长了

250% 。同时,受主要港口疫情封锁及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全球港口
拥堵、集装箱短缺、运费飞涨,在很大程度上延宥了消费,破坏了供需平衡。

二是服务业恢复明显滞后于工业。疫情冲击虽然对经济造成了整体上的

伤害,但对不同行业的冲击程度存在阴显差异。从目前来看,全球主要
经济体的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但接触密集型服务业消费仍然低迷,旅游、

109
艺术、娱乐、体育、酒店和实体零售业复苏相对较慢。据联合国贸发会

议 12 月预测, 2021 年全球商品贸易额与 2020 年相比强劲增长 22.4%;

服务贸易在 2020 年出现深度收缩后,预计 2021 年将增长 13.6% ,但仍

将低千疫情前的水平。三是就业恢复慢于产出。伴随着疫清大流行,发

达经济体在 2020 年失去多达 2200 万个工作岗位,全球范围内则减少了

荨 4 亿个工作岗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就

业率仍将低千疫清前的水平。富裕国家仍面临着长期失业率上升的威胁,

加之自动化加速了对劳动力的替代,许多因疫情而失业的低技能工人难

以填补新的就业岗位空缺。

2 .供应链恢复遇逆风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

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联结构。举例来说,一瓶矿泉水要经过灌装水、

盖盖子、贴标签、装箱、运输、售卖 6 个环节到达消费者手里,这些环

节在运作过程中涉及多个企业主体和处理工序,他们相互依存、必不可少,

共同构成一个枝繁叶

茂的供应链大树。

2021 年,全球供应

链危机愈演愈烈,企

业和消费者遭遇各种

冲击。在消费端,因

薯条供应不足导致韩

国境内的麦当劳等多

货物供应不足、商品价格上涨、节日折扣减少…… 家快餐连锁品牌门店
2021 年圣诞节来临前,英国消费者不得不面对供应链延迟 关书],网购电商平台
和通胀加剧带来的双重压力。图为 2021 年 11 月 24 日,在
英国伦敦一家超市拍摄的缺货提示牌 蒂姆.爱尔兰/摄 L 的冷才东草苟、酸黄

110
圈际形势政策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瓜、奶油等高销量食品频繁断货;在西班牙,葡萄酒行业使用的瓶子和
盖子极度短缺;在英国,圣诞节传统食品火鸡供给告急;作为生产和消

费大国,美国此次“断链”问题尤为显著,出现了港口拥堵、货船滞留、

超市货架无货等现象。在生产端,无论是铜、铁矿石、钢铁,还是橡胶、

塑料制品、半导体,全球均出现了供应短缺问题。苹果公司因芯片短缺
削减平板电脑产量,将更多的芯片和零件优先分配给手机生产;因疫情
导致工人短缺,耐克公司在越南工厂的生产也经常中断。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长期发展的结果。各个国

家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嵌入供应链,链条各个节点分工越明确、越细化,

单个节点的生产与供给就越专业、越集中。这优化了全球资源配置,降

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民众福利,造就了世界经济几十年的快速增长。

目前,以美国为主的北美供应链中心、以德国为主的欧1州供应链中心

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供应链中心在全球产业链中形成了“三足鼎立“

的态势。三个区域内部贸易非常紧密,三大区域之间也有很大贸易量,

因而一个“断点”的出现就可能导致整个链条低效甚至瘫痪。此次供应

链危机若无法通过全球协作得到解决,可能直接导致国家之间无法正

常合作,企业之间无法顺利交易,市场上很多产品的价格将迅速攀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培育的全球化红利很可能大大缩减。

3 .通胀加剧贻害全球

2021 年 10 月,美国以 “1 元商品”闻名的连锁零售店“美元树”

宣布将推出 3 美元和 5 美元的商品,坚持了 30 年的 “1 元店"涨成 “5

元店"。一个月后,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发文,建议美国人在感恩

节选择更便宜的“大豆晚餐”来代替感恩节大餐。美国消费者悄然发现,

他们的购物预算巳经跟不上物价了:从火鸡、牛奶到汽油、二手车,几

乎所有商品都在涨价。外国网友不禁感叹:美国物价"涨涨涨",感恩节

111
晚餐"凉凉凉"。目前,"涨价"巳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经济的关键词,

通货膨胀以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通胀的领域

和范围上看,本轮国际物价上行始于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之后逐步蔓延至其他商品和服务,最后演变为全面的物价上涨。
按照惯例,各国一般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和工业生产者出厂

价格指数 PPI 的增长率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从 CPI 看, 2021 年 11 月,

美国通胀率达 6.8% ,创近 40 年新高。欧元区 CPI 在 2021 年 11 月同比

增长 4.9% ,创 25 年来新高。德国 2021 年 11 月的通胀率达 6.0% ,创

1992 年以来新高。法国的通胀率为 3.4% ,升至 2008 年以来最高位。荷兰、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通胀率分别攀升至 5.6% 、 5.6%和 4.0% ,均达到历史

高位。从 PPI 看,欧元区 (2021 年 9 月)、日本 (2021 年 10 月)分别

创历史新高和近 41 年新高。 2021 年,全球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胀

率创下近 5 年新高,全球整体通胀率达 4.3% ,创 10 年来新高。

二、影响复苏的多重因素

疫情已经改变了入们的生活,世界回不到过去的状态。当前,单边

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虽然世界经济正在复苏,
但疫情待续反复、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削弱了经济复

苏的动力,拖累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1 .全球疫情起伏不定

疫情出现反复仍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新冠病毒

不断变异传播,很多国家疫苗接种覆盖率仍然较低,令脆弱的全球经济

蒙上阴影。

一方面,从全球来看,各国经济明显表现出随着疫情及防控形势而
变化的特征。疫清发生伊始,疫情控制得好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就

112
圉际形势政策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相对较好;就疫清传播来看,哪个阶段疫情控制得好,哪个阶段经济发

展就相对较好。 2020 年,作为疫情一度最为严重的国家,中国经过艰苦

努力,取得了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2021 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疫

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 E卫豆匡l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
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于
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
2021 年 2 月 22 日超过 50 万例,
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
6 月 15 日超过 60 万例, 10 月 1
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反观欧美一
日超过 70 万例, 12 月 14 日超过
些国家,部分政客一直用傲慢的
80 万例。从 50 万例增加到 60 万
态度应对科学防疫间题,未能果
例用时 113 天,从 60 万例增加
断实施必要的隔离措施,不仅造
到 70 万例用时 108 天,从 70 万
成巨大的生命和健康损失,也致
例增加到 80 万例用时 74 天。
使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和失业率飘 、

升的困境。随着疫情的蔓延,美欧各国不得不调整策略,强化保持社交
距离、推进疫苗接种等防疫措施,以应对疫情冲击和刺激经济复苏。欧
元区公布的 2021 年第三季度就业数据和美国公布的 10 月零售数据显示,

欧美经济正在持续复苏。而到了 2021 年 11 月,南非等国报告的新冠病

毒新型变异毒株出现,虽然影响尚不明确,但其在一些国家迅速传播引

发担忧。 12 月初,世卫组织发布新毒株的初步评估报告后,美国、英国、

日本、以色列等多国迅速宣布旅行限制令和收紧防疫政策,美国纽约股

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 2% ,欧1州和亚洲股市主要股指也显著下跌,美国政

府释放石油储备也无法撼动的国际油价当天跌幅超过 10% 。正是由于疫

情一轮又一轮发生、传播,严重影响了之前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相对乐

观的清绪,各国际机构、投资银行等又开始调低 2022 年的预测值,再次

印证了"疫情控不住,经济起不来”的判断。

113
另一方面,疫苗接种不平等使经济问题进一步恶化。面对在全球肆

虐的新冠病毒,国际社会应该齐心协力、平等互助,以科学态度应对并

战胜疫清。但是,世界上部分人群却因为稀缺的疫苗资源被挤占而面临

无法接种的困境。目前,占世界人口 16%的富裕国家拥有全球 60%的疫

苗,几个发达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是其人口数量的 2~3 倍,收入最高的

国家和地区接种速度是收入最低地区的 20 倍以上。在发达经济体,六成

左右人口已经完成疫苗接种,并且一些人正在接种加强针,但低收入国

家仍有九成左右的人口没有接种疫苗。 2021 年 9 月,西方各国承诺在年

底前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为 92 个最贫穷国家 40%的成年人

口提供疫苗,但截至 11 月 25 曰,美国只交付了其承诺的 25%的疫苗,

欧盟只提供了其承诺的 19% 。在西方奉行"疫苗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

的背景下,因面临疫苗匮乏、财政资源薄弱、债务负担沉重等严峻挑战,
低收入国家无疑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块短板。 IMF 的研究表明,低收

入国家必须在 5 年内调拨大约 2000 亿美元支援抗疫,未来还需要支出

2500 亿美元才能重回追赶高收入水平之路。

2.“ 逆全球化”行为作祟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逆全

球化”的行为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在发展理念上贸易保护主义对自

由贸易的挑战,在全球治理上单边主义对多边主义的取代,在现实经济

层面上的主动“脱钩”等。其背后是实力对比变化引发了世界格局、世

界秩序和大国关系的变化。中国的发展壮大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成为世界格局演变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美国不反思自身在全球化时代

因科技泡沫、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的非理性繁荣而最终陷入金融危机
的教训,却把原因归结为全球化失控和中国不公平竞争。为此,从奥巴

马开始的三任总统推出了"逆全球化"、针对性"脱钩”和贸易战等措施。

114
圈际形势政策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胪匹瞿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疫情导致了传统认

知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大分野,西方的价值观进一步受

到质疑。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看到,一些国家不负责任导致

了新冠病毒肆虐,个别政客利益绑架了国家利益,西方所谓“价

值观"绑架了人的生命价值。一些所谓发达国家反智主义空前严、
重,西方社会民众对于自由价值和生命价值产生的认识冲突在疫

情期间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的社会大撕裂,在疫情中达到了一冬
个历史高点。
- --—-
iG- --- ~户- -已· -..,· __
-- -`
在一定程度上,严格的防控措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阻碍了经济正常

运转,抑制了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本就令一些国家经济的内向倾

向和保护主义倾向愈加明显。当疫情造成的民不聊生和民怨沸腾威胁到

政治家的选票时,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为了在大选中赢得连任,
更加不遗余力地寻找替罪羊,不择手段地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变本

加厉地向现存的自由贸易理念和多边主义体系开战。为此,他们不惜用

尽各种不光彩的手段,实施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在高技术领域,

出台旨在“脱钩”“断链"、压制竞争对手的种种技术封锁措施,人为分

割本应浑然一体的研发、制造和应用环节,严重千扰跨境生产要素自由
流动和布局,把全球产经技术安全置于险境,以至众多行业的"芯片荒""器

件荒"迟迟得不到缓解。饱受疫情打击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一时无法适配超预期复苏的全球贸易,反而拖累了后者。

另外,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因疫情引起的保护主义意识和实施的保
护手段也大行其道。 2020 年 1—5 月,全球有 22 个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

和食品出口实施了总计 31 项限制措施,有 82 个国家和地区对医疗用品

115
和药品出口实施了总计 132 项控制措施。欧盟、、澳大利亚、印度、意大

利、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分别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规等措施,

加强了对外国企业在特定行业投资和收购的限制。这类政策法规的出台,

不乏浓厚的歧视性质和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意图。 2021 年底,美国商务

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因不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或外交政策,将包括

中国企业在内的多国众多实体和个人列入新的实体清单,涉及中国企业

主要为量子计算、半导体和芯片等相关产业。

3.“ 放水”加大外溢风险

“放水”,特指国家通过印钞、发债、买债等刺激政策向市场输入大

量货币,用宽松货币政策为经济猛打“强心针"。为应对疫「青,以美联储

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央行实施了前所未有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

大量流动性。其中, 2020 年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 25% ,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的最高增速。

在疫情重挫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实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向经

济释放流动性是必要的,否则全球经济可能陷入停摆。疫清初期,全球

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美国股市多次熔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动性

出现问题。此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利千稳定市场、纾解实体经济困境,

防止风险进一步蔓延,避免立即陷入衰退。同时,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

政策配合,对经济也起到了托底救助的作用。 2021 年上半年,在政策刺

激和疫苗接种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实现了快速复苏,尤其是主要发达经

济体迅速反弹,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欧、英、
日也接近疫清前水平。

但是,超常规宽松政策的副作用也十分阴显,成为全球通货膨胀的

重要驱动力。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人们手中的钱变多了,推动消费需

求上升。但由于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物资紧缺,生产力无法满足市场

116
固障形势政簟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会导致食品、能源、汽车等价格

上涨。同时,美联储、欧洲央行调整货币政策框架,提升对通胀的容忍度,

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通胀预期。
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往往导致债台高筑、杠杆高

悬。所谓“十次危机九次债",全球债务总额高企以及由此引发的危机

殷鉴不远——20 世纪 80 年代,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发生

债务危机; 1997 年发生的亚t州金融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南亚国家

借了大量外债; 2008 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美国家


庭债务引发的连锁国际金融危机; 2010 年,欧洲也发生了主权债务危
机。此次疫情中,许多国家为应对疫情而进行大规模融资,将货币政策

与财政政策深度捆绑,使全球债务总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发达国家高赤

字、高债务、低经济增长率的矛盾愈加突出,部分发达经济体深陷财政

赤字货币化困局。宏观杠杅率意味着全社会的债务规模,是衡量一个经
济体金融稳定性的指标。宏观杠杆率越高,金融风险越大。截至 2020
年末,全世界主要国家宏观杠杆率平均为 290% ,发达国家宏观杠杆率

为 321.3% ,发展中国家为 240% 。其中,美国宏观杠杆率为 296.1% ,比

2019 年末上升 42.8 个百分点;欧元区为 291.8% ;英国则高达 304%。就

这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无力解决贫富悬殊、产业破败等
深层问题,一味倚重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给新

兴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三、促进复苏的中国动力

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沉着应对,构建新发

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经

117
济待续稳定恢复,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更加明显。中国充

分展示了在开放中更好发展自己、造福世界的诚意与决心,中国方案、

中国红利为抵御世界经济寒冬提供着光明与温暖。
1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2020 年伊始,疫情发生初期,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抗疫情

还是保经济?中国艰难寻找平衡》的文章,质疑中国采取的严格抗疫措
施“正对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计造成危害”。一年后,当疫情在美国等一

些国家肆虐时,《纽约时报》又发表题为《中国如何击败病毒并实现经济

强劲恢复》的文章,承认中国有效控制疫情并取得长期经济回报。文章

说:“许多国家在如何平衡保护么吩澡壤和保持经济运行方面存在争论。

在中国几乎没有,两件事她都做到了。”从误解质疑,到认可信服,出色
的抗疫答卷展现出有效统筹疫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提振世界经

济的中国能力。

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源于中国立足自身、迅速恢复经济发展
的定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弗朗切斯科·格里戈利认为,在疫

情面前,不应将“生命”与“生计”对立起来。而部分国家的政客却认
为防疫措施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他们忽视了封锁措施带来的长

远效果可能抵消其短期代价,从而能给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疫

情初期,中国快速实施限制措施,短时间构筑起严密的防控体系。有效
控制疫情后,中国推进常态化防控机制,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尽管面临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
基本面没有变。中国产业结构待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表

现亮眼,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中国市场主体总量超 1.5 亿户, 14 亿多


人口和 4 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尤
其是通过点燃数字经济新引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转型,

118
圈际形势政簸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E嘘暹曰,如::;二't =,一心一吩
;
,

冬`
久”“”.,,·==<>

中老铁路建成通车

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2021 t
年 12 月 3 日,中老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中老铁路通车后,通过[

i 与泰国米轨相连接,泛亚铁路中通道初步打通,中南半岛国家:
可通过中老铁路到达中国市场,通过中欧班列可进一步抵达欧[
洲市场,将促进区域国家之间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联通,提升、

圣相互之间经贸合作水平,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

忑冬:\
区域经济在疫后复苏发展。

V,

石 吩

持续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2020 年,中国经

济仅在一季度出现下滑,随后逆势上扬且增速加快,成为当年全球唯一

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1 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

比增长 9.8% ,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 5.7% 、 2.4%、

3.0%的经济增速;中国经济两年平均增长 5.2% ,在主要经济体中也是领

先的。

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源千中国面向世界、助力伙伴走出衰

退的实力。中国快速恢复生产,为疫情下全球生产、生活物资供应提供
稳定保障;中国提振国内消费,为各国商品与服务出口带来市场红利。

2020 年,在全球对外投资下降 42%的情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规模居全球首位。 2021 年前 7 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的贸易额

同比分别增长 24.6% 、 23.4% 、 28.9% ,中国继续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地位、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地位;中国创办并连续举办 4 届国际进口博览
会,成交额由 578 亿美元增至 707 亿美元,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

参展回头率超过 80% ,形成了在华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品牌价值快速提升、

119
产品渠道快速下沉的新局面;商务部数据显示, 2021 年 1— 10 月,我国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9431.5 亿元,同比增长 17.8% ,引资规模保持增长。

中国有序扩大对外开放,越来越多外国企业抓住重要机遇,加快布局中
国市场。中国美国商会 2021 年度商务调查显示,近 2/3 会员计划增加在

华投资;美中贸易委员会发布的报告表明,九成以上受访企业过去一年

在华业务保持盈利。中国经济企稳恢复正持续产生外溢效应,为其他经

济体走出衰退阴霾、加快经济复苏带来积极影响。

提振世界经济的中国能力,源于中国着眼长远、协调全球健康发展

的魄力。在疫情应对不力、经济饱受冲击后,不少发达经济体祭出强剌

激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缓解短期冲击,却在中长期埋下金融市

场动荡、全球通货膨胀的隐患。中国在应对疫清过程中始终保持连续稳

定的宏观政策,避免“大水漫灌';强化供需双向调节,组织多批次国

家储备投放;加强市场监管,遏制过度投机炒作;做好预期管理,研究
r, r, r \
和迼时出台首I.)汀惠企政策到期后
于尸~、-T-广, /、 *r--t

l司叨国 m
的接续政策。作为全球供应链重
2021 年 1 —11 月,中欧班
要一环,中国通过稳定供应、消
列共开行 13817 列,继续保持
化成本涨幅等举措,在很大程度
高位运行,连续 19 个月单月开
上避免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其
行千列以上;运送 133.2 万标
他日用消费品传导,为抑制全球
箱,同比分别增长 23% 、 30%,
通胀压力、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
综合重箱率 98.1% 。截至 11 月
复苏贡献了重要力量。此外,在
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
、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经济
47414 列,运送货物 429.7 万
全球化逆流涌动时,中国向世界
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 1343
敞开胸怀,不断搭建起分享中国
万件,共计 10.3 万吨。
大市场的平台。自 2009 年以来,

120
圈际形势政镶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 25%的

出口。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已与 145 个国家、 32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

累计达 10.4 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 1300 亿美元,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效增强了世界经济的韧性。

2 .中国坚定不移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统筹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

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中国以自身开放推动
世界共同开放,为疫情阴霾下艰难前行的世界经济带来“开放的春风”,

对凝聚开放共识、提振发展信心产生积极影响。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
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所宣示的,“我们要把握经济全球化

发展大势,支持世界各国扩大开放,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

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
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维

护世界共同利益。

中国将推动疫苗公平合理分配,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
可负担性,为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创造条件。当前』癹情形势依然严峻,
早日战胜疫惜恢复经济增长,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中国
持续倡导科学应对疫情,深化国际合作,促进疫苗研发、生产、么可乙分配,

弥合免疫鸿沟。截至 2021 年底,中国巳向 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

供 20 亿剂疫苗。中国正同约 20 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以更
快速度、更低成本抵达更多国家。中国还同 30 多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

一路"疫苗合作伙伴羌系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疫苗全球公平分配。

121
中国已明确未来

3 年内提供 30 亿

美元,用千支持

.; I + 中目覆助
发展中国家抗疫

钮思,包P 租恢复经济社会
吨 发展。

中国致力于

推进高标准市场

2021 年 10 月 14 日,工作人员在束埔寨全边国际机场运输 体系建设,推动


中国政府援助束埔寨的科兴新冠疫苗 毛鹏飞/摄
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
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当前,“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

识弱化。但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

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将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推

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推进内外

贸一体化,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丝路电商",构建现

代物流体系,提升跨境物流能力。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

定畅通、全球粮食能源安全,为世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当前,各
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践行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动员全球资源,促进全球发展。其中,创

122
圈际形势政繁篇 1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数字经济是

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中国愿与各国共同探讨制定反映各方意愿、尊重

各方利益的数字治理国际规则,积极营造开放、公严 叩
如,力
,
;

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另外,疫清给 巨I.
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多重危机,饥俄人荨总

数已达 8 亿左右,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与各国一道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
微视频:中国对世界
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经济的增长做出了
当你面向太阳,阴影终将消散。世界当然回不\ 巨大贡献
到过去,因为历史在向前迈进。全球威胁和全球挑` =龟 ,,,,, 必

战,需要由强有力的全球回应。我们 70 多亿人生活在同一艘大船上,必

须同舟共济。中国必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一如既往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作贡献,同世界各国携手并肩、共克时艰。

只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携手战胜疫情,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世界经济一定会走出风雨飘摇的阴影,迎来雨过天晴!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中国奋力支撑全球复苏》,杨啸林,《经济日报》 2021 年 12 月 20 日。

《从全面融入到积极引领-~中国入世二十年全球化定位》,郝身永、王丹阳,《学

习时报》 2021 年 12 月 8 日。

- 1 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哪些困境?

2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哪些努力?

123
时事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

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

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A. 《关千建党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关千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D. 《中共中央关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朝着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消除绝对贫困

c .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D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有了雄厚强大的物

质基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124
考诫圈地 1 时事自测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 万美元,在国际上已经属于高收入国家
B .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形成了超过 4 亿人的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c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 10 亿人

D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呈

现新格局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

度初步建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初次分配是市场机制主导的基础性分配,通过按要素贡献分配,
有利于激励和引导社会成员创业创新创富

B .再分配是政府主导的具有明显调节功能的分配

c .第三次分配是基于自愿原则的补充性分配,包括捐赠、慈善事业、

志愿行动等

D .为促进高收入群体更多回报社会,应该强制进行慈善捐赠

5 .不同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作为关键生

产要素,数字经济的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以( )作为关键生产要素。
A 信息 B. 数据 C. 技术 D. 知识

6. 2021 年以来,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清形势好转,世界经济复苏
态势显著抬头,但仍面临很多困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明显好千发达国家

B .复苏分化失衡

c .普遍面临通货膨胀

D .供应链恢复受阻

7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

125
生的( ),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A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B .一氧化碳排放总量

c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D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8.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 )建设整体布局。

A .环境保护 B .人文主义 C .生态文明 D .社会治理

9.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
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

A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 2021 年 10 月 27 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


上表示,( )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

A .民进党当局 B.“ 台独”分裂

c .外部势力 D .反华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

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包括( )。

A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B .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c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D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E .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126
考试园地 1 时事自测

2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

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
A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

B .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

c .坚持中国道路、坚待改革开放

D .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千斗争

E .坚持统一战线、坚待自我革命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没有国家富强就

谈不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B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C 共同富裕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同

等富裕、同步富裕
D .没有差距、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才是真正做到了共同富裕

E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不能物质上

富裕而精神上匮乏

4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提
出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

下列属于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是( )。

A .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

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B 到 2030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c .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27
D .到 21 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E .到 21 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实现

5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
加速创新,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

过程,正在成为( )的关键力量。
A 重组全球要素资源 B .重造全球生产流程

c .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D .改变全球产业链布局

E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

6. 2021 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出现多方面结构性失衡,主要表
现为( )。
A .产出恢复慢于就业 B 供给恢复慢于需求恢复

C 服务业恢复明显滞后千工业 D .就业恢复慢于产出

E .需求恢复慢于供给恢复

7 .各类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称为能源消费结构。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煤炭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能源来源

B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 85%是非化石能源

C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

D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上升

E .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化

8 .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国内、

胸怀世界,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不

断取得新成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

B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128
考试园地 1 时事自测

c .产业低碳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D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高

E .绿色低碳生活暂未成为新风尚

9.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
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

民牢固树立( )的共同体理念。

A .休戚与共 B .美美与共 c .荣辱与共

D .生死与共 E .命运与共

10 .近年来,大陆有关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 ),
支持台资台企在大陆发展,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和生活。

A. 《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千措施》

B. 《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c. 《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待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

关工作的通知》
D. 《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于

措施》

E. 《反分裂国家法》

三、材料分析题

(—)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入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入民解放
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材料二: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

129
史时期持续奋斗,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生动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

义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

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

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

立自主、坚定自信,我们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

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请回答: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中国人民、中

华民族的最大幸事?

(二)
材料一: 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00 万亿元,经济总量

占全球比重超过 17% 。有些人认为,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贫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张

分配优先千发展。

材料二: 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仅为发

达国家平均值的 l/4 左右。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


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共同

富裕就难以实现,还可能变成共同贫穷。

材料三: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我国过去那种经济高速增长态

势难以重现,潜在增长率逐步降低,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如

果不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蛋糕“做大,共同富裕就会

变成一旬空话。
清回答:如何理解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

130
考试园地 1 时事自测

(三)
材料一:数据资源丰富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 10.1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1.6% ,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行政村通 4G 和光纤比例均超过 99% 。

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网络零售市场,在许

多领域成为全球消费趋势和创新的发源地。

材料二: 2021 年 6 月,美国和欧盟成立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

(TTC) 。 9 月底, TTC 举行首次会议,美欧双方意在通过制定广泛

使用的技术和行业标准,对中国的高价值行业,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

进行”技术治理”,包括禁止对中国输出相关技术,筛选中国对美欧相
关领域的投资等。

请回答:我国发展数字经济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四)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

著增加,加剧了以变暧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随着时间推移,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加速,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加剧。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

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三: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

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

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

碳中和。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巨大努力。
请回答: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达峰碳中和?

131
F金毛五五暑·一

国内部分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 8 月 27 日至 28 日,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

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

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详见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9 月 27 日至 28 日,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

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深入实施新时代入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入才,加快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举行。 10 月 9 日,习近平在大会上

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回顾总

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

光辉历程,深刻阐述了辛亥革命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郑重宣示了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捍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 10 月 13 日至 14 日,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坚待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32
考试园地 1 大事备忘录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举行。 11 月 8 日至 11 日,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关
千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决定中国

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22 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详见第

一讲《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 12 月 3 日至 4 日,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全面贯彻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我国

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界

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努力开创宗教工作新

局面,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12 月 8 日至 10 日,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 2021 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

势,部署 2022 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 2022 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
主体活力;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四是科技政策要
扎实落地;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

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召开。 12 月 14 日,习近平在大
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心

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

133
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

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
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
中成就人生价值。

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12 月 24 日,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

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团结带领全国
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12 月 25 日至 26 日,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

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
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国际部分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 9 月

17 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上海合作组

织应该高举”上海精神”旗帜,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
同体,为世界待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般性辩论。 9 月 21 日,习近平

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携手

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0 周年纪念会

议。 10 月 25 日,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坚持

走和平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路、多边主义之路,呼吁各国弘扬全人

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举行。 10 月 30 日,习近平以视

134
考试园地 1 大事备忘录

频方式出席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要

负起应有责任,为了人类未来、人民福扯,坚待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入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1 月 12

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亚太经合组织

要推进落实 2040 年布特拉加亚愿景,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

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举行。当地时

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3 日,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大会达成《巴

黎协定》实施细则,为落实《巴黎协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习近平同拜登举行视频会晤。 11 月 16 日,习近平同美国总统

拜登举行视频会唔。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

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两国元首都认为,此次会晤是坦率、建设性、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

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

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

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

11 月 22 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峰会。中国东盟正式宣布

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同普京举行视频会晤。 12 月 15 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

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两国元首全面总结 2021 年中俄关系发展新成果,

对各领域合作作出新规划,推动两国关系持续高质量发展。这次会晤进
一步增进中俄高水平互信,有力推动中俄"背靠背”战略协作和全方位

务实合作蓬勃发展,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注入了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135
r.I~
_..
f·1



··1·1·1.


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

11

.•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


, 全会; 2022 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这是我们党进入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
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
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委
托,紧密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
学要点》,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组织编写了新一期《时事报
告(大学生版)》,供全国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
使用。
中夹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台
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
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环境学院等中
央有关部门和部分单位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中青年理论骨
于共同参与了编写工作。
参加起草和编写的有:王言、牛娜、冯雪、李艳伟、李莹璇、
张习文、张亮、张燕生、陈煜波、杨小虎、杨幕云、徐明、宋增明、
韩文秀、鲁玺。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
出宝贵意见。

计I 2022 年 1 月
I.-一···--- 一声
136
.,

百年奋斗谋复兴 勇毅前行兴伟业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共创祖国统—伟业

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H
`-="'
。、一。
、』之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4-6783
`
o -
0
N
、J
°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677/D
N l

定祝 20元(全年二册40元)
O

D O
- L
V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