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

第 20 屆的香格里拉論壇(Shangri-La Dialogue),於 6 月 2 日至 4 日在新加坡舉行年會。中美兩


大國(下稱兩大)的國防部長,在首日宴會握手寒暄,兩方卻無會談的預定安排,為出席者和
旁觀者留下懸念,成為最熱的話題。

未能對話的錯失,是美方在微觀層面未「放活」(靈活變通)。這是本文論析的要點之一。

本文亦述評各說各話平台與亞太(亞洲和太平洋)安全話題、各國的焦慮與願景。

各說各話式 台海和南海

論壇又稱亞太安全對話,是各說各話的平台,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主辦。

與會者的演詞,大都是本國國防政策、戰略部署的陳述,與亞太地區的安全、戰爭與和平息息
相關,相關國家的關注度亦不低,這是平台的價值所在之一。

拜登上台後,有重回到亞洲(或稱印太)的策略,出台「印太經濟框架」(IPEF,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成為地區的熱話題,本屆論壇便聚焦於亞太安全,特別是朝核和南海 、
台海危機,對地區安全的影響。

1|4
|

澳洲總理在 6 月 2 日的首場主旨演詞,提到南海、台海局勢的緊張威脅亞太安全,必須建立地
區安全的防護欄(表,1 項);防護欄的背後,是擴大軍事實力,提升自我防禦能力。

發言者提到大國應負的責任,說不管是大國、小國,都要遵守以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德國
防長抨擊俄侵烏,擾亂了國際秩序(表,4 項)。

中美如開戰 難承受之痛

兩大之外,與會者的發言,涉及全球兩大格局,對戰爭的風險表達了焦慮。兩大也不迴避戰爭
的災難。

美防長不指名抨擊「脅迫和欺凌」(表,2 項)、中防長不指名譴責「霸權主義」,但都談到
戰爭的代價沉重。

美防長的演詞〈印太地區的共同願景〉,強調「台海衝突將是毀滅性的」。

中防長的演詞〈中國的新安全倡議〉,稱「中美關係事關全球戰略穩定,也是各國普遍關注的
焦點」(財新網 2023.6.4),「如果中美發生激烈的衝突、對抗,那將是全球不可承受之痛」
(表,3 項)。

澳總理的演詞,也提到「殃及全球」的戰禍。

在表達焦慮的同時,與會者提出對話與和平的願景。他們呼籲兩大對話,減少戰爭風險。這是
第一個願景。

提亞太願景 說航行自由

澳總理的演詞表示:「對話是避免糾紛升級的第一道,也是最基本的防護欄。澳洲支持通過對
話來緩解中美之間的糾紛」;「沒有對話這個壓力閥,雙方只會把彼此往最壞的方面想 ……演
變成無法挽回的行動和反應,風險就大大提高了」(聯合早報 6.3)。

第二個願景,是亞太地區的自由和安全,包括航行和飛行自由,以確保交通、商貿的暢順。這
可說是多數與會者的共識。連歐洲的德防長也聲稱對維護亞太自由、和平盡責(表,4 項)。

對於「自由、開放和安全」的亞太願景,美防長的表述是:

「所有國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發展,沒有脅迫、恐嚇或霸凌。 ……願景根植於以下幾
個關鍵原則:尊重主權,遵守國際法,透明和公開,商業和思想的自由流動,人權和人的尊嚴 ,
所有國家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權利,以及通過和平對話而不是脅迫或征服來解決爭端」( VOA
6.3)。

2|4
|

對話緩緊張 求止跌企穩

兩大防長的演詞有針鋒相對的辯解和駁斥,如對於印太戰略,中防長就激烈反駁:

「所謂的印太戰略,以所謂的假想威脅構建排他性軍事同盟……試圖推進北約化,其本質就是
綁架地區國家……陷入到撕裂、紛爭和衝突的漩渦」(財新網 6.4)。

儘管有針鋒相對的批評,但兩大尋求對話機會的取向,也很強烈。中防長說:

「中美制度不同,差異很大,但並不妨礙雙方求同存異發展雙邊關係。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
傷。……推動兩國兩軍止跌企穩,應不懼困難,找到相處之道。」

美防長也表達對話之想:「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任何時候都是合適的談話時機。」

從 5 月以來的部長級互訪,可發現兩大並未完全關閉對話之門,外交、商貿類的部級交往,仍
大致正常。中方商務部長有過華盛頓之行,美方商務部長、中央情報局長等到訪北京;隨後,
美方助理國務卿於 6 月 4 日、5 日訪問北京,更是為高層會談探路。

現在處於停頓狀態的,只是軍方高層晤談。

微觀未放活 錯失在美方

在論壇開幕前,兩大曾就防長的正式對話商議,因美方不願取消對中防長的制裁而破裂,中方
不理會美方的「着急」。這種尷尬局面的造成,是美方在微觀層面未「放活」。

美方的制裁令於 2018 年發出,原因是 2017 年中方購買俄軍火,觸動美方制裁俄侵略烏克蘭克


里米亞(2014)的宏觀策略。5 年後,美方要求中方開啟兩軍高層對話之門,但仍維持對中防
長的制裁,中方必然不會接受。

本文的解讀是:這是美方在微觀層面的僵化,即沒有微觀的「放活」。美方大可一方面堅持宏
觀策略(制裁俄侵略行為);另方面對俄國之外的個人制裁(微觀層面)重新處置,採取「放
活」的手段。

手段要變通 有兩大原因

為什麼要微觀「放活」?原因之一,是 2017 年的軍火交易,是中方的決定,被制裁的個人是因


職務而奉命行事。這一類對個人的制裁是虛化的,中方軍隊高官不太可能在美國有投資品或存
款,也不是可隨意到美國旅遊。

3|4
|

原因之二,美方如有微觀「放活」之舉,把中防長從制裁名單剔除,既不影響美方制裁俄侵略
的宏觀策略,也不釀成什麼損失。只是回應中方要求的「順水人情」,便可能打開對話之門,
何樂不為?

涉及面子觀 關乎禮文化

就兩大軍方糾結而言,微觀「放活」是必須的,這涉及紅色文化的「面子觀」,也關乎中華傳
統的「禮文化」。

美方要求舉行軍方高層對話,卻拒絕對中方參與者取消制裁,這是不得體之舉,完全未顧及對
方的「面子」。試想有哪一國的防長,被列入制裁黑名單而願意與制裁一方對話?美方辯稱,
參加對話與被制裁並不衝突(大意),這是強人所難。

緩解糾結的對話、談判,本應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為基礎。在中華傳統的「禮文化」中,
「立於禮」、「待之以禮」、「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
(禮記),都是人際、國際間的溝通之道。

在當今着重利益的大國博弈中,豈能在關乎利益的對話前沒有「禮」的場景?場景的營造,在
於決策者或主導者對紅色文化「面子觀」的了解、對中華傳統「禮文化」的認知,也在於「抬
得起放得下」的灑脫。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