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AI 是否具有思考能力: 心智哲學的探討

引言: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誕生出許多便利性 AI 工具,最有名的就是 Chat GPT,但是伴隨

著 AI 蓬勃發展的還有,對於 AI 是否具有思考能力的討論。而心智哲學提供了各個角度,去

剖析思維和意識的根本,進而去探討說,AI 是否具有類似於人類的思考能力。在本文中,

將從模擬思維、意識體驗和創造性思維中去探討 AI 是否具有思考能力。

AI 的模擬思維:

模擬思維是說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類思維能力過程的能力,最有名的就是 Turing test,

在這項測試中,是以機器做實驗,進行模仿測試,而最終結果是機器成功模仿出類似人類思

維過程的能力。但是在心智哲學的觀點中,即使機器有辦法模擬出類似人類思維的結果,依

舊無法判斷說,AI 是否真正擁有思考的內在體驗以及主觀意識,因為這些情況和變因終究

是人為操控,無法完全深入探討,確保是由 AI 自發性,主觀的思考得出的結論,還是只是

AI 在表面的模仿了思考而已。

AI 的意識體驗:

意識是思維的核心,也是思考的核心,但其本質依舊無法探討,但在心智哲學中有一系

列有關意識的起源以及性質的討論,也引發了 AI 是否具有意識體驗的爭論。而我的觀點也

和其中的反對方一致,意識體驗是人類的獨特特徵,是基於複雜的神經活動,而 AI 作為一

種機器系統,缺乏我們的生物特徵,雖然可以模仿出類似人類的行為表現,但仍然是基於一
系列演算法和編程的運算結果,仍然屬於人為操控下產生的結果,並非真正的獨立思考下的

結果,也就並非真正的主觀意識。

AI 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重要特徵,是涉及獨創性和創新性的思考過程。AI 即使在藝

術或音樂領域展現出令人驚訝的創作,像是 Nick Cave 與 AI 互動的那篇報導,但我仍然認

為那是經過預設演算法的產出結果,並非人類的主觀創造。還有創造性思維涉及人類情感和

主觀體驗等因素,而 AI 在這些方面無法真正的體驗,因此我覺得 AI 對於創造性思維中的意

義,仍僅限於機械式的模仿,無法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發展。

AI 的倫理道德:

AI 引發的問題,除了思維上的爭論,還有倫理道德上的疑慮,我認為 AI 作為一種機器

系統,除了前面討論中的思維以及創新思考等人類獨有特徵,還有倫理方面也是人類獨有的

特徵,因此在參與決策性的討論中,A 這項缺點讓其只能作為輔助工具而已,這就是對於倫

理疑慮下的最明顯反應,因為我們不將其是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具有道德責任的表現。

反對 AI 具有思考的論點:

除了上述探討 AI 是否具有思考能力的論點,還有一些反對論點統整。

首先,AI 是基於龐大的資訊量進行機器學習,進而得到如今可以回答問題的能力,但

歸根結柢,仍然是透過填鴨式的處理資訊,無法從內在需求動機為出發點進行思考;次,AI

缺乏情感和情緒的抒發,對於人類而言,這些抒發對於主觀意識的展現是至關重要的,反觀
AI,這些恰恰是缺乏的;最後,AI 的思考是基於預定目的和問題為出發點,都是我們問一個

問題,AI 回答一個問題,並不是出自自由意志的,結合上述論點,AI 對於問題的決策並非

基於個人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判斷。

結論:

從心智哲學的角度,儘管 AI 展現出許多令人驚嘆的能力,能夠在某些方面模擬出人類

的思維和行為模式,讓人們懷疑其是否具有思考能力,但就根本來看,AI 和人類仍存在重

大差異,從上述觀點中可以看出,AI 的思考能力仍存在侷限性和缺陷,這也凸顯出人類的

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對於 AI 的發展也需要建立適當的規範和倫理框架,才能有效

應用其便利性,促進社會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Floridi, L. (2019). The Logic of Information: A Theory of Philosophy as Conceptual

Desig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Bostrom, N. (2014). Superintelligence: Paths, Dangers, Strateg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Dennett, D. C. (1991). Consciousness Explained. Back Bay Books.

4. Russell, S. J., & Norvig, P. (2016).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 Pears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