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5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整理自 6000+道 GRE 数学真题)

摆脱题海战术,学完方法再做题!

学而思 GRE 数学 150 逐考点讲义&核心母题 600+道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学⽽思考满分 GRE
要对你说的话
学⽽思考满分 GRE 认为:教不好学⽣就是抢钱偷钱;只有成就同学们的⾼分提分,才能成就考满分。

学⽽思考满分每年有百万注册⽤户,每年记录同学们上亿条做题记录,我们能准确地通过这些数据判断哪些题是同学们最常出错的题,这使得我们的主讲⽼
师们备课的素材是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是有效且⾼效的。

在学⽽思考满分 GRE 学习,不会是同样的关卡⼀遍⼜⼀遍打,我们会通过科技赋能教学过程,让你的备考⾼能⾼效,通过阶段性⽬标让同学们有成就感,之


后通过多个阶段性⽬标最终实现⾼分提分,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更优秀的⾃⼰。

关注“学⽽思考满分 GRE”公众号获取更多硬核备考⼲货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一章
整数
Arithmetic ①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整数逐知识点图谱
⼀级知识点 ⼆级知识 三级知识点 本章节学习进度
1.1.1 数位与数值

1.1 整数与数位 1.1.2 凑整

1.1.3 和固定条件下求最⼤/最⼩值

1.2.1 正负数的定义
1.2 正数与负数
1.2.2 正负数运算

1.3.1 连续整数的和

1.3 连续整数 1.3.2 连续整数数个数

1.3.3 连续奇数个整数

1. 1.4.1 奇数与偶数的定义

1.4.2 奇偶性运算
1.4 奇数与偶数
1.4.3 通过指数奇偶性判断正负性

1.4.4 连续奇数与连续偶数

整 1.5.1 质数

1.5 质数与合数 1.5.2 质因数

1.5.3 质数与整除

1.6.1 因数的定义与判定

数 1.6 因数与倍数
1.6.2 因数的个数

1.6.3 倍数的定义与判定

1.6.4 倍数的个数

1.6.5 整除的定义与判定

1.7.1 公倍数与最⼩公倍数
1.7 公倍数与公因数
1.7.2 公因数与最⼤公因数

1.8.1 商与余数的定义

1.8.2 基础求余数

1.8.3 指数幂的个位循环性
1.8 商与余数
1.8.4 被除数为⾼次幂时求余数

1.8.5 能被特殊数字整除数字的规律

1.8.6 求通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1.1.1 数位与数值
[相关术语]
 ones digit / units digit 个位
 tens digit ⼗位
 hundreds digit 百位
 thousands digit 千位
 double-digit integer 两位数
 two-digit integer 两位数
 three-digit integer 三位数

[核⼼考点]
考查⾓度⼀:数位与数值的对应关系
 数位上的数字取值[0,9]
 数字“a”位于个位,代表数值“a*1”
 数字“b”位于⼗位,代表数值“b*10”
 数字“c”位于百位,代表数值“c*100”
 数字“d”位于千位,代表数值“d*1000”

考查⾓度⼆:调序之后的六数和
 三个不同⾮ 0 数位 a, b, c 形成的所有 6 个三位正整数
 abc, acb, bac, bca, cab, cba
 这六个三位数的和=222(a+b+c)

考查⾓度三:加减乘法运算当中的数位变化
 两个数字的个位的和⼩于等于 9 时,个位+个位=和的个位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两个数字的个位的和⼤于等于 10 时,个位+个位,进 1,留下的数为和的个位

 两个数字的个位够减时,个位-个位=差的个位
 两个数字的个位不够减时,从⼗位借 1,再求差的个位

 两个数字的个位的乘积⼩于等于 9 时,个位*个位=乘积的个位
 两个数字的个位的乘积⼤于等于 10 时,个位*个位,进位之后留下的数为乘积的个位

考察角度四:竖式谜

 观察百位,判断进位了没有
 观察十位,判断进位了没有
 观察个位,判断进位了没有
 如果两个数字的同一数位之和大于等于 10,那么需要进位
 进位时,前一位的和需要+1,进位后留下的数即为当前数位的和

考查⾓度五:整数相关的四舍五⼊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whole number:保留到个位,观察⼗分位与 5 的关系,四舍五⼊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10:保留到⼗位,观察个位与 5 的关系,四舍五⼊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100:保留到百位,观察⼗位与 5 的关系,四舍五⼊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1000:保留到千位,观察百位与 5 的关系,四舍五⼊

1.1.2 凑整
[相关术语]
 add/plus 加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minus/subtract...from 减
 times/multiply by 乘
 divided by 除
 sum 和
 difference 差
 product 乘积
 quotient 商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枚举法凑整
 有耐心去列举
 从小到大,逐项筛查,避免遗漏

考察角度二:枚举法凑整(应用题)
 从应用题中识别凑整关系式
 有耐心去列举
 从小到大,逐项筛查,避免遗漏

考察角度三:个位分析法凑整
 当数量级较大时,优先通过对比个位,借助加减乘法过程当中个位的变化,直接逼出来未知数的个位,再快速跳着列举取值

考察角度四:最划算应用题凑整
 打包比单买便宜
 学会综合分析性价比&需求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1.1.3 和固定条件下求最⼤/⼩值
[相关术语]
 greatest/largest/maximum possible number among… 其中最⼤值可能是⼏
 least/minimum possible number among… 其中最⼩值可能是⼏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和固定凑极大值
 一组数据的和固定时,如何求其中最大值最大可能是几?
 让其他数字尽量小,让出空间给最大数字即可

考察角度二:和固定凑极小值
 一组数据的和固定时,如何求其中最小值最小可能是几?
 让其他数字尽量大,最后仅剩的空间给最小数字即可

考察角度三:固定条件下凑和的极端值
 注意关注定义域,判断能否出现先相同数字
 跟随题目要求,进一步求极大值/极小值

1.2.1 正负数的定义
[相关术语]
 integer 整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positive integer 正整数
 negative integer 负整数
 non-negative integer ⾮负整数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正负整数的定义
 正整数包含:1、2、3、4、5……
 负整数包含:-1,-2,-3,-4,-5……
 0 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 整数包含:负整数、0、正整数
 陷阱考点:严格按照题目所给出定义域做题,不要想当然改动定义域
 也即,当题目定义域为 integer 时,不能想当然只考虑 positive integer,还要考虑 0,考虑负整数

考察角度二:正负整数的平方凑整
常用平方数:
 (±11)2=121
 (±12)2=144
 (±13)2=169
 (±14)2=196
 (±15)2=225……

1.2.2 正负数运算
[相关术语]
 positive integer 正整数
 negative integer 负整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non-negative integer ⾮负整数
 the greatest possible value of … ……的最⼤值
 the least possible value of … ……的最⼩值

[核⼼考点]
考察⾓度⼀:正负性判断
正负数加法运算
 正整数+正整数=正整数
 负整数+负整数=负整数

正负数乘法运算
 正整数×正整数=正整数
 负整数×负整数=正整数
 正整数×负整数=负整数

考察⾓度⼆:正负性求极值
 a>0, b<0 时,|a||b|越⼤,ab 越⼩

1.3.1 连续整数的和与积
[相关术语]
 consecutive integers 连续整数
 consecutive positive integers 连续正整数
 consecutive negative integers 连续负整数
 sum 和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product 积

[核⼼考点]
考察⾓度⼀:连续整数的积
 ⼀组连续整数包含⾄少两个整数
 连续整数连续两项之间差 1
 从负整数到正整数,有 0 过渡
 从负数到正数,连续相乘,乘积为 0

考察⾓度⼆:根据和凑数
 和为奇数的连续整数⾄少有两个,和为偶数的连续整数⾄少有三个
 ⼀组连续整数的和为 x,则这组连续整数最多的情况是除了 x 以外还有⼀组关于 0 对称的连续整数

考察⾓度三:根据⾸尾求和
 连续整数的求和公式:(⾸项+尾项)*项数/2
 从负数到正数,连续相加,正负可以恰好抵消

1.3.2 连续整数数个数
[相关术语]
 digit 数位
 the number of… ……的个数
 how many digits 多少个数位

[核⼼考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根据数值求个数
 从整数 a 到整数 b(包括 a、b)连续整数的数字总个数=b-a+1

考察⾓度⼆:根据个数求数值
 从整数 a 开始(包括 a 本⾝)往下连续数 b 个数字,会数到整数 a+b-1
 每个⼀位数,占 1 数位
 每个两位数,占 2 个数位
 每个三位数,占 3 个数位

1.3.3 连续奇数个整数
[相关术语]
 three consecutive integer 3 个连续整数
 25 consecutive integer 25 个连续整数

[核⼼考点]
 连续 3 个整数,中位数 x,可以设这 3 个数分别为 x-1, x, x+1
 连续 5 个整数,中位数 x,可以设这 5 个数分别为 x-2, x-1, x, x+1, x+2
 连续 11 个整数,中位数 x,可以设这 11 个数分别为 x-5,…, x-1, x, x+1, …, x+5
 连续 25 个整数,中位数 x,可以设这 25 个数分别为 x-12,…, x-1, x, x+1, …, x+12
 连续 77 个整数,中位数 x,可以设这 77 个数分别为 x-38,…, x-1, x, x+1, …, x+38
 ……
 连续 k(k 为奇数)个整数,中位数 x,可以设这 k 个数分别为 x-(k-1)/2,…, x-1, x, x+1, …, x+(k-1)/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1.4.1 奇数与偶数的定义
[相关术语]
 even integer 偶数
 odd integer 奇数

[核⼼考点]
 偶数包含:0、±2、±4、±6、±8……
 奇数包含:±1、±3、±5、±7、±9……
 0 是偶数,考虑偶数的性质,需要连带上 0 ⼀起考虑
 偶数的平⽅≥0
 偶数的个位⼀定为 0 / 2 / 4 / 6 /8
 奇数的个位⼀定为 1 / 3 / 5 / 7 /9
 未知数为奇数时,可设未知数为 2k+1
 未知数为偶数时,可设未知数为 2k
 连续两个整数,可能是⼀偶⼀奇,可能是⼀奇⼀偶
 连续三个整数,可能是奇偶奇,可能是偶奇偶

1.4.2 奇偶性运算
[核⼼考点]
考察⾓度⼀:两项奇偶性加减法运算
⼝诀:观察第⼆项,奇变偶不变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奇变
 偶数+奇数=奇数
 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偶数
偶不变
 偶数+偶数=偶数
 偶数-偶数=偶数
 奇数+偶数=奇数
 奇数-偶数=奇数

考察⾓度⼆:两项奇偶性乘法运算
 奇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偶数
 偶数×偶数=偶数
 偶数×奇数=偶数

考察⾓度三:两项奇偶性除法运算
 除法中的奇偶性运算,不存在固定公式
 可以设偶数为 2k,奇数为 2k+1
 快速进行演绎推理预测

考察⾓度四:两项奇偶性加减乘法混合运算
 偶数+奇数=奇数
 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偶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偶数+偶数=偶数
 偶数-偶数=偶数
 奇数+偶数=奇数
 奇数-偶数=奇数
 奇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偶数
 偶数×偶数=偶数
 偶数×奇数=偶数

考察⾓度五:多项奇偶性运算

多个奇数、偶数的和/差
 奇数的个数为奇数时,和/差为奇数
 奇数的个数为偶数时,和/差为偶数

多个奇数、偶数的积
 当且仅当全都是奇数,积为奇数
 ⼀旦其中有偶数,积为偶数

1.4.3 通过指数奇偶性判断正负性
[相关术语]
 odd integer 奇数
 even integer 偶数
 positive integer 正整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negative integer 负整数

[核⼼考点]
考查⾓度⼀:底数为-1 时
 当 x 为偶数时,(-1)x=1
 当 x 为奇数时,(-1)x=-1

考查⾓度⼆:底数为负数时
 奇数个负数的积为负数
 偶数个负数的积为正数

1.4.4 连续奇数与连续偶数
[相关术语]
 three consecutive odd integers 三个连续奇数
 three consecutive even integers 三个连续偶数
 six consecutive odd integers 六个连续奇数
 the range of n consecutive odd/even integers n 个连续奇数/偶数的极差
 the sum of n consecutive odd/even integers n 个连续奇数/偶数的和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连续奇偶数的个数
 方法一:取偶法:利用奇偶数的切换性,每 2n 个数据,n 个奇数,n 个偶数
 方法二:公式法——
从奇数 a 到奇数 b(包含两端)奇数个数=(b-a)/2 +1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从偶数 a 到偶数 b(包含两端)偶数个数=(b-a)/2 +1

考察角度二:连续整数奇偶性的交替
 连续整数中,奇数与偶数交替出现
 总个数偶数,奇数与偶数个数各一半
 总个数奇数,偶数打头,偶数比奇数多一个
 总个数奇数,奇数打头,奇数比偶数多一个

考察角度三:连续奇偶数的极差
 连续偶数与连续奇数当中,每相邻两项的差距为 2
 n 个连续奇数/偶数的极差=2(n-1)
 从偶数 L 开始往下数 n 个偶数,数到了 G=L+2(n-1)
 从奇数 L 开始往下数 n 个奇数,数到了 G=L+2(n-1)

考察角度四:连续奇偶数推理题
 三个连续偶数,可设未知数为 2k-2,2k, 2k+2
 五个连续偶数,可设未知数为 2k-4,2k-2,2k, 2k+2, 2k+4
 三个连续奇数,可设未知数为 2k+1,2k+3, 2k+5
 四个连续奇数,可设未知数为 2k-3,2k-1,2k+1,2k+3
 六个连续奇数,可设未知数为 2k-5, 2k-3, 2k-1,2k+1,2k+3, 2k+5

1.5.1 质数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prime number 质数
 composite number 合数

[核⼼考点]
考察⾓度⼀:2 是质数
 2 是最⼩的质数,⽽且是唯⼀⼀个既是偶数⼜是质数的数

考察⾓度⼆:30 以内的质数
 质数:正因数只有 1 和它本⾝的数字,例如 2,3,5,7,11,13…
 合数:正因数除了 1 和它本⾝,⾄少还有⼀个其它的数字,例如 4,6,8,9,10…
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熟记 30 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

考察⾓度三:30 以上的质数
 100 以内的质数快速判断:只考虑个位是 1、3、7、9 的数字能否被 3、7 整除即

 补充: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除 3 余⼏,该数字除 3 也余⼏

考察⾓度四:质数与整除
 定义域如果限定⼀个数字是质数,⼀定要注意满⾜质数的条件限制

1.5.2 质因数
[相关术语]
 prime factor/divisor 质因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prime factorization 分解质因数
 different/unique prime factor/divisor 不同的质因数
 greatest prime factor/divisor 最⼤质因数

[核⼼考点]
考查⾓度⼀:分解质因数
 ⽅法⼀:短除法(⽤质数持续除以该数字,⼀直除到最后的商是质数为⽌)
 ⽅法⼆:常⽤数据快速分解:100=(2×5)2,1000=(2×5)3,16=24,64=26,1024=210

考查⾓度⼆:不同质因数的个数
 第⼀步:分解质因数
 第⼆步:统计质因数分解的过程当中,使⽤了多少个不同的的质因数
 注意:相同的的质因数,默认不重复计数

考查⾓度三:最⼤质因数
最⼤质因数:
 定义⼀:分解完质因数后,所有不同质因数当中最⼤的
 定义⼆:最⼤的不能被分解的因数

最⼩质因数:
 定义⼀:分解完质因数后,所有不同质因数当中最⼩的
 定义⼆:最⼩的能分解该数的质数

1.5.3 质数与整除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prime number 质数

 different 互不相同的

 product 乘积

 multiple 倍数

 divide 除以

 result 商

[核心考点]

 定义域如果限定一个数字是质数一定要注意满足质数的条件限制

 等号左侧是 4 个不同质数之乘积,那么等号右侧也必须是 4 个不同质数之乘积,这样等式才能成立

 注意题干当中的 different,不能忽略

1.6.1 因数的定义与判定
[相关术语]
 factor/divisor 因数
 positive factor/divisor 正因数
 even factor/divisor 偶因数
 odd factor/divisor 奇因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考点]
考查⾓度⼀:因数的定义
 1 是任何整数的因数
 ⼀个数字就是⾃⼰的⼀个因数
 0 是 0 的因数,但不是其他整数的因数
 当 a 除以 b,商 c 时(a、b、c 均为整数),b 是 a 的因数
 b 是 a 的因数,则 a 可以被 b 整除
 a 可以被 b 整除,则 a 拆分改写成乘法表达式后,上下对⽐,a 的部分可以与 b 的全部约分抵消掉
 注意:不要只看表象,主动拆分对⽐,观察是否可以整除

考查⾓度⼆:因数前提下的极值分析
 𝑎 是 b 的因数
 x 的最⼤值,取决于从 b ⾥最多可以提出来多少个 a

1.6.2 因数的个数
[相关术语]
 positive factor/divisor 正因数
 even factor/divisor 偶因数
 odd factor/divisor 奇因数

[核⼼考点]
考查⾓度⼀:给定数字,求正因数个数
 第⼀步:⾸先将数字进⾏彻底的质因数分解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步:将数字写成质因数合并连续相乘的形式
 第三步:然后各项指数+1,连续相乘,乘积的结果即为正因数总个数

考查⾓度⼆:给定正因数个数,反推原数字
 第⼀步:分析个数是如何乘出来的;
 第⼆步:分别减 1,作为指数,安排不同的质数作为底数即可

考察⾓度三:因数产⽣的对称性
 因数一般成对出现:20 的因数包括——1 和 20, 2 和 10, 4 和 5
 完全平方数的有一组因数不成对:16 的因数包括——1 和 16,2 和 8,还有单独一个 4

考查⾓度四:奇因数&偶因数的个数
 偶因数:⼀个数所有因数⾥是偶数的因数
 奇因数:⼀个数所有因数⾥是奇数的因数

1.6.3 倍数的定义与判定
[相关术语]
 multiple 倍数
 positive multiple 正倍数
 perfect square number 完全平⽅数

[核⼼考点]
考查⾓度⼀:倍数的定义
 a 是 b 的 m 倍,则 a=mb(m 为常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倍数的识别
 当在做题当中发现 a=mb 的等式,那么代表 a 是 b 的 m 倍(m 为常数)

考查⾓度三:倍数的循环性
 应⽤题当中,⼀旦发现按照⼀个周期进⾏循环,学会利⽤倍数找循环位

1.6.4 倍数的个数
[相关术语]
 positive multiple 正倍数
 the number of integers that are positive multiples of x:x 正倍数的个数
 greater than/more than ⼤于
 no less than/at least ⼤于等于
 less than ⼩于
 no greater than/at most ⼩于等于
 inclusive 两端包含

[核⼼考点]
考查⾓度⼀:从 a 到 b(包括两端),求 c 的倍数有多少个?
⽅法⼀:
 第⼀步:找到[a, b]范围内最⼩的 c 的倍数 cx;
 第⼆步:找到[a, b]范围内最⼤的 c 的倍数 cy;
 第三步:y-x+1,即为从 a 到 b(包括两端),c 倍数的个数
⽅法⼆: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步:a 除 c,最⼤商 x
 第⼆步:b 除 c,最⼤商 y
 第三步:y-x,即为从 a 到 b(包括两端),c 倍数的个数

考查⾓度⼆:倍数的个数&公倍数&容斥原理
 从 a 到 b(包括两端)
 c and d 的倍数个数:c 与 d 公倍数的个数
 c or d 的倍数个数:c 的倍数个数+ d 的倍数个数-c 与 d 公倍数的个数
 neither c nor d 的倍数个数:(b-a+1)-( c 的倍数个数+ d 的倍数个数-c 与 d 公倍数的个数)

1.6.5 整除的定义与判定
[相关术语]
 divisible 可被整除的、可被除尽的

[核⼼考点]
考查⾓度⼀:整除的判定
 当 a 除以 b,商 c 时(a、b、c 均为整数),a 能被 b 整除
 注意:不要只看表象,主动拆分对⽐,观察是否可以整除

考查⾓度⼆:整除的推理
 三个连续正偶数的和,⼀定是 6 的倍数,可以被 2、3、6 整除
 六个连续正奇数的和,⼀定是 12 的倍数,可以被 2、3、4、6、12 整除
 三个连续正整数中⼀定存在 2 与 3 的倍数,所以三个连续整数的乘积⼀定可以被 2、3、6 整除
 五个连续正整数中⼀定存在 2、3、4、5 的倍数,所以五个连续整数的乘积⼀定可以被 2、3、4、5、6、8、10 等数字整除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个连续正整数中⼀定存在 11 的倍数,所以⼗⼀个连续整数的乘积⼀定可以被 11 整除

1.7.1 公倍数与最⼩公倍数
[相关术语]
 multiple of both A and B 公倍数
 least common multiple 最⼩公倍数
 the least positive integer that is divisible by both x and y 最⼩公倍数

[核⼼考点]
考查⾓度⼀:求最⼩公倍数
1)求最⼩公倍数
⽅法⼀:分别拆分法
 将各个数字先分解质因数
 将所有的质因数取幂指数最⼤值连乘得到最⼩公倍数
⽅法⼆:短除法
 从最⼩质数 2 开始验证,寻找公共质因数,不断短除
 全部短除结果乘起来即为最⼩公倍数
2)公倍数与最⼩公倍数的关系
规律: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最⼩公倍数的整数倍

考查⾓度⼆:公倍数的应⽤
 公倍数时同时完成⼤循环
 最⼩公倍数时⾸次同时完成⼤循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1.7.2 公因数与最⼤公因数
[相关术语]
 greatest common divisor 最⼤公因数
 the divisor of every integer in Set A 集合 A 当中每个整数的公因数

[核⼼考点]
考查⾓度⼀:公因数
 既是 a 的因数,⼜是 b 的因数,即为 a 和 b 的公因数

考查⾓度⼆:求最⼤公因数
⽅法⼀:分别拆分法
 将各个数字先分解质因数
 将相同的质因数取幂指数最⼩值连乘得到最⼤公因数
⽅法⼆:短除法
 从最⼩质数 2 开始验证,寻找公共质因数,不断短除
 短除左侧值全部乘起来即为最⼤公因数

1.8.1 商与余数的定义
[相关术语]
 when a is divided by b 当 a 被 b 除时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quotient / result 商
 remainder 余数

[核⼼考点]
1)基本定义
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 务必转换成等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必须⼩于除数
 余数不能⼤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多商
3)余数可以为 0
 a 能被 b 整除时,余数为 0(a 与 b 均为整数)
4)商可以为 0
 a<b 时,a 除以 b 商 0 余 a(a 与 b 均为整数)
 1 除以 2 及以上的任何数字,均商 0 余 1

1.8.2 基础求余数
[相关术语]
 what is the remainder when a is divided by b? 当 a 除以 b 时,余数是⼏?

[核⼼考点]
考查⾓度⼀:按照定义求余数
 从被除数中,不断凑出部分能被除数整除,剩下的⼩于除数的部分即为余数

考查⾓度⼆:结合奇偶性求余数
 除以 2 求余数时,如果分析奇偶性发现被除数是偶数时,余数 0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除以 2 求余数时,如果分析奇偶性发现被除数是奇数时,余数 1

考查⾓度三:变通思路
 归纳推理找规律(适⽤于思路 1、思路 2 ⽆法使⽤时)
 从小到大列举 3~4 项,观察余数变化的循环规律

考查⾓度四:倒扣求余数
 除以 a 凑完整除,发现被除数还需要-b 时,余数经证明为 a-b

1.8.3 指数幂的个位循环性
[相关术语]
 units digit 个位
 ones digit 个位

[核⼼考点]
考察⾓度⼀:单个指数幂个位的循环性

1)针对指数幂个位呈单循环(个位底数为 1、5、6 时)的指数幂,如何判断任意次⽅幂个位是⼏?


 ⽆论 x 是多少,…1x 的个位始终为 1
 ⽆论 x 是多少,…5x 的个位始终为 5
 ⽆论 x 是多少,…6x 的个位始终为 6

2)针对指数幂个位呈双循环(个位底数为 9、4 时)的指数幂,如何判断任意次⽅幂个位是⼏?


 当 x 为奇数时,…9x 的个位为 9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当 x 为偶数时,…9x 的个位为 1
 当 x 为奇数时,…4x 的个位为 4
 当 x 为偶数时,…4x 的个位为 6

3)针对指数幂个位呈四循环(个位底数为 3、7、8、2 时)的指数幂,如何判断任意次⽅幂个位是⼏?


…3x 个位的循环性
 当 x 除 4 余 1 时,…3x 的个位为 3
 当 x 除 4 余 2 时,…3x 的个位为 9
 当 x 除 4 余 3 时,…3x 的个位为 7
 当 x 除 4 能整除时,…3x 的个位为 1
…7x 个位的循环性
 当 x 除 4 余 1 时,…7x 的个位为 7
 当 x 除 4 余 2 时,…7x 的个位为 9
 当 x 除 4 余 3 时,…7x 的个位为 3
 当 x 除 4 能整除时,…7x 的个位为 1
…8x 个位的循环性
 当 x 除 4 余 1 时,…8x 的个位为 8
 当 x 除 4 余 2 时,…8x 的个位为 4
 当 x 除 4 余 3 时,…8x 的个位为 2
 当 x 除 4 能整除时,…8x 的个位为 6
…2x 个位的循环性
 当 x 除 4 余 1 时,…2x 的个位为 2
 当 x 除 4 余 2 时,…2x 的个位为 4
 当 x 除 4 余 3 时,…2x 的个位为 8
 当 x 除 4 能整除时,…2x 的个位为 6

考察⾓度⼆:多个复合的指数幂个位的循环性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汇总:个位数为 1、2、3、4、5、6、7、8、9 的数字的 x 次⽅幂,个位呈现以下循环性
 …1x 的个位始终为 1
 …2x 的个位呈 2、4、8、6 循环
 …3x 的个位呈 3、9、7、1 循环
 …4x 的个位呈 4、6 循环
 …5x 的个位始终为 5
 …6x 的个位始终为 6
 …7x 的个位呈 7、9、3、1 循环
 …8x 的个位呈 8、4、2、6 循环
 …9x 的个位呈 9、1 循环

考察角度三:根据个位,反推指数与底数

 第一步:熟悉记忆正向的循环性规律
 第二步:通过个位,定位反推原始的底数或者指数是多少

考查⾓度四:指数幂⼗位的循环性
 第⼀步:找到⼗位数的循环性
 第⼆步:利⽤指数除以循环周期,通过余数,预测循环到第⼏位

例 1:⼗位、个位分别为 0、7 的数字的 x 次⽅,⼗位个位也呈现四循环


 当 x 除 4 余 1 时,…07x 的个位为 07
 当 x 除 4 余 2 时,…07x 的个位为 49
 当 x 除 4 余 3 时,…07x 的个位为 43
 当 x 除 4 能整除时,…07x 的个位为 01
例 2:⼗位、个位分别为 2、1 的数字的 x 次⽅,⼗位个位呈现五循环
 当 x 除 5 余 1 时,…21x 的个位为 21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当 x 除 5 余 2 时,…21x 的个位为 41
 当 x 除 5 余 3 时,…21x 的个位为 61
 当 x 除 5 余 5 时,…21x 的个位为 81
 当 x 除 5 能整除时,…21x 的个位为 01

1.8.4 被除数为⾼次幂时求余数
[相关术语]
 What is the remainder when ax is divided by b? 当 ax 被 b 除的时候,余数是⼏?

[核⼼考点]
考查⾓度⼀:被除数为⾼次⽅幂时求余数(除 5 时):
【规律】10 能被 5 整除,所以⼗位及以上的部分⼀定能被 5 整除,故除 5 求余数,只需要⽤个位数做被除数即可
 第⼀步:利⽤指数幂的个位循环性,判断被除数⾼次⽅幂的个位数是⼏
 第⼆步:只需要⽤个位数做被除数即可

考查⾓度⼆:被除数为⾼次⽅幂时求余数(除 10 时):
【规律】10 能被 10 整除,所以⼗位及以上的部分⼀定能被 10 整除,故除 10 求余数,只需要⽤个位数做被除数即可
 第⼀步:利⽤指数幂的个位循环性,判断被除数⾼次⽅幂的个位数是⼏
 第⼆步:只需要⽤个位数做被除数即可

考查⾓度三:被除数为⾼次⽅幂时(底数较⼩时)求余数(除数⾮5⾮10 时):
【列举法找规律最快】⽤1 次⽅的值、2 次⽅的值、3 次⽅的值、4 次⽅的值……
分别除以除数,求余数,观察余数呈现出来的循环性:
 双循环:奇数次⽅和偶数次⽅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三循环:指数除 3 余 1 循环到第 1 位,除 3 余 2 循环到第 2 位,除 3 整除循环到第 3 位

考查⾓度四:被除数为⾼次⽅幂时(底数⼤于除数时)求余数:
 Xn 除 a 求余数,且 X>a 时,把 X 改写成 a+b
 根据⼆项式定理


 Xn 除 a 求余数,只看最后⼀项 bn 除 a 的余数即可

1.8.5 能被特殊数字整除数字的规律
[相关术语]
 divisible 能被整除的
 the remainder when a is divided by b 当 a 被 b 除的时候的余数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能被 5 整除的规律&除以 5 求余数的技巧
 个位为 0、5 的数字,一定可以被 5 整除
 个位除 5 余几,该数字除 5 也余几

考察角度二:能被 3 整除的规律&除以 3 求余数的技巧


 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的数,也能被 3 整除
 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除 3 余几,该数字除 3 也余几

考察角度三:能被 9 整除的规律&除以 9 求余数的技巧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能被 9 整除的数,也能被 9 整除
 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除 9 余几,该数字除 9 也余几

考察角度四:能被 4 整除的规律&除以 4 求余数的技巧


 十位与个位的整体,能被 4 整除,该数字也能被 4 整除
 十位与个位的整体,除 4 余数多少,该数字除 4 余数也是多少

考察角度五:能被 20 整除的规律&除以 20 求余数的技巧


 十位与个位的整体,能被 20 整除,该数字也能被 20 整除
 十位与个位的整体,除 20 余数多少,该数字除 20 余数也是多少

考察角度六:能被特殊整除的规律综合题
 个位为 0、2、4、6、8 的整除,一定可以被 2 整除

1.8.6 求通式
[相关术语]
 the remainder when n is divided by a and c, the remainder is b and d, respectively:n 除 a 余 b,n 除 c 余 d

[核⼼考点]
考查⾓度⼀:双重除数余数不同
已知 n 除 a 余 b,除 c 余 d,如何确定 n?
 第⼀步:列等式 n=ax+b=cy+d
 第⼆步:通过列举法找到满⾜除 a 余 b,除 c 余 d 的最⼩n 值,记为 e
 第三步:然后找到 a 与 c 的最⼩公倍数 f,那么⼀步到位,可以得到 n=fz+e,这样的 n,⼀定既除 a 余 b,⼜除 c 余 d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二:双重除数余数不同(应用题)
已知 n 除 a 余 b,除 c 余 d,如何确定 n?
 第一步:从应用题中,识别双重除数,双重余数
 第二步:列等式 n=ax+b=cy+d
 第三步:通过列举法找到满⾜除 a 余 b,除 c 余 d 的最⼩n 值,记为 e
 第四步:然后找到 a 与 c 的最⼩公倍数 f,那么一步到位,可以得到 n=fz+e,这样的 n,⼀定既除 a 余 b,⼜除 c 余 d

考查⾓度三:双重除数余数相同
当 n 除 a,b,c 的余数均为 d 的时候
 第⼀步:且 a,b,c 的最⼩公倍数为 e
 第⼆步:n=e*z+d(z 为⾮负整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二章
非整数
Arithmetic ②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整数逐知识点图谱
⼀级知识点 ⼆级知识 三级知识点 本章节学习进度

2.1.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1.2 相反数与倒数
2.1 分数与⽐例
2.1.3 分数值的确定

2.1.4 ⽐例及相关应⽤题

2.2.1 ⼩数的数位
2.2 ⼩数
2.2.2 ⼩数与指数幂相互转换

2.2.3 ⽆理数的定义

2.3.1 实数轴

2. 2.3 实数
2.3.2 绝对值

2.3.3 等式中的绝对值运算

2.3.4 不等式中的绝对值运算

2.4.1 百分⽐所属关系与倍数关系的描述

⾮ 2.4.2 百分⽐多少关系的描述
2.4 百分数
2.4.3 百分⽐增减关系的描述

2.4.4 增/降幅百分⽐的计算

2.5.1 单位换算
整 2.5.2 ⼯作效率题

2.5.3 时速与距离问题

2.5.4 溶液与浓度问题

数 2.5 信息运⽤ 2.5.5 综合占⽐问题

2.5.6 分段函数及应⽤题

2.5.7 单利问题

2.5.8 复利问题

2.5.9 握⼿问题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2.5.10 抽屉问题

2.5.11 未知数取整应⽤题

2.5.12 队伍⼈数问题

2.5.13 最具性价⽐问题

2.5.14 利润成本问题

2.1.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相关术语]
 numerator 分⼦
 denominator 分⺟
 of a,可以用数学语言改写为 a*( 𝒏 )
𝒏

[核⼼考点]
考察⾓度⼀:分数运算
 同乘:给分数的分⼦分⺟同时乘以相同的⾮ 0 数,分数值不变
 通分:把异分⺟分数变成同分⺟的过程(先找出⼏个分⺟的最⼩公倍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和分⺟同时乘上相同的数)
 约分:把⼏个相乘的分式中相同的多项式或单项式约去
 分数加减法规则:分⺟相同,延⽤分⺟,分⼦直接相加减;分⺟不同,同分之后,再分⼦相加减
 分数乘法规则:分⼦乘以分⼦做分⼦,分⺟乘以分⺟做分⺟
 分数除法规则:除以⼀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
 分数加减&除法复合规则: =𝒄±𝒄
𝒄

考察⾓度⼆:分数运算应⽤题
 第⼀步:根据题⽬情境,建⽴分数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步:利⽤分数运算法则,进⾏运算

2.1.2 相反数与倒数
[相关术语]
 inverse 相反数
 reciprocal 倒数
[核⼼考点]
 若 a+b=0,则 a、b 互为相反数
 若 a×b=1,则 a、b 互为倒数

2.1.3 分数值的确定
[核⼼考点]
考查⾓度⼀:分数值⽐⼤⼩
 分⼦不变,分⺟越⼤(>0),分数值越⼩
 分⼦不变,分⺟越⼩(>0),分数值越⼤

考查⾓度⼆:分数值求极值
 求极⼩值:分⼦不变,分⺟越⼤,分数值越⼩
 求极⼤值:分⼦不变,分⺟越⼩,分数值越⼤(>0)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三:倒数与分数值
𝑥 与 的关系,取决于 x 本⾝的取值范围
 当 x > 1, < 1,x 越⼤, 越⼩
 当 0 < x < 1, > 1,x 越⼩, 越⼤
 当-1< x <0, < -1,x 越⼤, 越⼩
 当 x < -1, -1 < < 0,x 越⼩, 越⼤

2.1.4 ⽐例及相关应⽤题
[相关术语]
 ratio ⽐例
 the ratio of A to B = s to t = s:t =s/t A ⽐ B(A/B)
 cross multiplication 交叉相乘
 A per B:也即 A/B,每 B 为多少 A

[核⼼考点]
考查⾓度⼀:⽐例运算
 交叉相乘:a:b = c:d,则 ad=bc(b≠0、d≠0)
 等⽐运算:a:b = c:d,则 a/c=b/d(b≠0、d≠0)

考查⾓度⼆:⽐例应⽤题
 第⼀步:识别⽐例关系
 第⼆步:建⽴⽐例关系式(⽐例为 a:b,那么可以设数值分别为 ax,bx)
 第三步:⽐例运算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技巧总结
A 与 B 的⽐例为 m:n 时
 ⽅法⼀:可以设 A 为 mx,B 为 nx
 ⽅法⼆:A 占 AB 总共的( ) ,B 占 AB 总共的( )

考查⾓度三:有 per 关键词的每关系


 per B,也即除以 B
 A per B,也即 A:B,或者 A/B

考查⾓度四:⽆ per 关键词的每关系


 第⼀步:识别对应关系 m for q,d for h……
 第⼆步:利⽤⽐例关系,找到 1 for ?(m:q=1:?;d for h=1:?)

2.2.1 ⼩数的数位
[相关术语]
 tenths digit ⼗分位
 hundredths digit 百分位
 thousandths digit 千分位
 decimal point ⼩数点
 terminating decimal 有限⼩数
 repeating decimal 循环⼩数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0.1 保留到⼗分位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tenths 保留到⼗分位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0.01 保留到百分位
 Give your answer to the nearest hundredths 保留到百分位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小数的描述
 两个整数相除,要么是整除,要么不能整除,则为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 分子分母均为整数的分数,要么可以转换成有限小数,要么可以转换成无限循环小数
 有理数=整数+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考察角度二:小数的数位
 保留到十分位:百分位≥5 则进 1,百分位<5 则不进
 保留到百分位:千分位≥5 则进 1,千分位<5 则不进
 特别记忆:tenth 也可以代表 0.1,hundredth 也可以代表性 0.01

考察角度三:无限循环小数
 0. 5̇,代表 0.555555555……,5 单循环
 0. 25,代表 0.2525252525………..,25 双循环

考察角度四:无限循环小数转分数
>>单循环
 0. 2̇=
 0. 3̇= =
 0. 4̇=
 0. 6̇= =
>>双循环
 0. 59=
>>三循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0. 592=

2.2.2 ⼩数与指数幂的相互转换
[核⼼考点]
>>基本原则
 将⼩数的⼩数点往左移动 b 位,⼩数数值需要从原来基础之上乘以 10-b
 将⼩数的⼩数点往右移动 b 位,⼩数数值需要从原来基础之上乘以 10b
 任何⼀个有限⼩数,都可以写成 a×10-b 的形式,即将整数 a 的⼩数点往前移动 b 位

>>常⽤转化关系
 0.5=1/2
 0.2=1/5
 0.1=10-1
 0.01=10-2
 0.001=10-3
 0.00….001(n 个 0)=10-(n+1)

2.2.3 ⽆理数的定义
[相关术语]
 irrational number ⽆理数(⽆限不循环⼩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小数的描述
 任何分子分母均为整数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有理数
 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 两个整数相除,要么是整除,要么不能整除,则为分数/小数(有限/无限循环),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考察角度二:分母有理化
 分数的分母含根号时
 可以通过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无理数或者含无理数式子,通过平方,或者平方差,去除分母里的根号

2.3.1 实数轴
[相关术语]
 number line 数轴
 interval 区间

[核⼼考点]

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向,单位长度
 在数轴右边的数字总是⼤于数轴上它左边的数字
 坐标轴上两点距离=右-左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2.3.2 绝对值
[相关术语]
 absolute value 绝对值

[核⼼考点]
考查⾓度⼀:绝对值的定义&数轴
 |x|≥0
 |x|即代表 x 离原点的距离
 |x-y|即代表 x 离 y 的距离

考查⾓度⼆:绝对值常⽤等式&不等式
 |a|=|-a|
 |ab|=|a|·|b|
 |a+b|≤|a|+|b|
a,b 同号时,|a+b|=|a|+|b|
a,b 异号时,|a+b|<|a|+|b|=|a-b|

考查⾓度三:带绝对值符号的代数式⽐⼤⼩
 直接带⼊具体数字(⼤于 0,等于 0、⼩于 0,进⾏具体的绝对值运算⽐⼤⼩)
 成功找到正例、反例时,选 D

2.3.3 等式中的绝对值运算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考点]
考察⾓度⼀:直接去除绝对值符号
• |x|=a(a 为常数时),那么 x=±a

考察⾓度⼆:通过平⽅去除绝对值符号
 |ax-m|=|bx-n|时
 那么|ax-m|2=|bx-n|2

考察⾓度三:分情况讨论去除绝对值符号
 当 x>0 时,|x|=x
 当 x<0 时,|x|=-x

2.3.4 不等式中的绝对值运算
[核⼼考点]
考查⾓度⼀:含⼩于符号不等式去除绝对值符号(b 为常数)
 |x|<b 那么 -b<x<b

考查⾓度⼆:含⼤于符号不等式去除绝对值符号(a 为常数)
 |x|>a 那么 x>a 或 x<-a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三:同时含⼤于&⼩于符号不等式去除绝对值符号(a、b 为常数)
 a<|x|<b 那么 a<x<b 或-b<x<-a

注意:已知 a<b,x<a,那么 x<b must be true

考察角度四:分情况讨论去除绝对值符号
 当 x>0 时,|x|=x
 当 x<0 时,|x|=-x

2.4.1 百分⽐所属关系与倍数关系的描述
[相关术语]
 A is m percent of B:A 是 B 的百分之 m
 A is half of B :A 是 B 的 1/2
 A is m times as many as B:A 是 B 的 m 倍(第二个 as 之后的数据为基数)
 A is m times higher than B:A 是 B 的 m 倍(在 GRE 数学范围内,不需要+1)

[核⼼考点]
考查⾓度⼀:百分数的定义与计算
 m percent:
 A is m percent of B:A 是 B 的百分之 m:A= B×
 A is half of B :A 是 B 的 1/2:A= B×1/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百分⽐所属关系的描述应⽤题
 第⼀步:识别百分⽐所属关系的描述 A is m percent of B
 第⼆步:设 B 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步将 A 也⽤ x 表⽰为 m%x,为了⽅便运算,可以进⼀步转换为⼩数

考查⾓度三:百分⽐所属关系建⽴等式
 第⼀步:识别百分⽐所属关系的描述 A is m percent of B;A is n percent of C
 第⼆步:设 B 为未知数 x,C 为未知数 y
 第三步:可以进⼀步将 A 也⽤ x 表⽰为 m%x,n%y,为了⽅便运算,可以进⼀步转换为⼩数
 第四步:根据题意关系,建⽴等式,⽐例式,再求解

考查⾓度四:倍数关系的描述应⽤题
 第⼀步:识别百分⽐所属关系的描述 A is m times as many as B、A is m times higher than B
 第⼆步:设 B 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步将 A 也⽤ x 表⽰为 mx

2.4.2 百分⽐多少关系的描述
[相关术语&核心考点]
 A is x percent greater than B:A 比 B 多百分之 m
 A is x percent less than B:A 比 B 少百分之 m
 A is how much percent greater than B? A 比 B 多百分之多少?
 A is how much percent less than B? A 比 B 少百分之多少?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考点]
考查⾓度⼀:百分⽐多少关系的描述应⽤题
 第⼀步:识别【条件句中】百分⽐所属关系的描述 A is m percent more than B
 第⼆步:设 B 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步将 A 也⽤ x 表⽰为(1+m%)x,为了⽅便运算,可以进⼀步转换为⼩数

考查⾓度⼆:百分⽐多少幅度的计算应⽤题
 第⼀步:识别【问句中】百分⽐多少幅度的描述 A is what percent more/less than B
 第⼆步:分别根据题意找到&求出 A、B
 第三步:计算百分⽐多少幅度|A-B|/B(than 后是谁就除谁)

考查⾓度三:百分⽐多少关系&幅度综合应⽤题
 第一步:识别【条件句中】百分比多少关系的描述 A is m percent more than/less B, C is n percent more/less than A
 第二步:识别【问句中】百分比多少幅度的描述 C is what percent more/less than B
 第三步:设 B 为未知数 x,根据题意描述,分别用 x 表示 B、C
 第四步:计算百分比多少幅度|C-B|/B(than 后是谁就除谁)

考查⾓度四:百分⽐所属&幅度综合应⽤题
 第一步:识别【条件句中】百分比所属关系的描述 A is m percent of B
 第二步:识别【问句中】百分比多少幅度的描述 A is what percent more/less than B
 第三步:设 B 为未知数 x,根据题意描述用 x 表示 A
 第四步:计算百分比多少幅度|A-B|/B(than 后是谁就除谁)

考察角度五:百分比特殊关系的描述

 第一步:识别百分比特殊关系的描述 A is more than m percent of B


 第二步:设 B 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一步将 A 也用 x 表示为>(1+m%)x,为了方便运算,可以进一步转换为小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六:数值 than 关系的描述(变形)
 第⼀步:识别⽆百分⽐直接 than 多少关系 A is m more than B:
 第⼆步:设 B 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步将 A 也⽤ x 表⽰为 x+m

2.4.3 百分⽐增减关系的描述
[相关术语]
 increased by m percent from Year A to Year B:…增长了百分之 m
 decreased by m percent from Year A to Year B:…减少了百分之 m
 reduced by m percent from Year A to Year B:…减少了百分之 m
 Year B is m percent greater than Year A:B 年比 A 年多百分之 m
 Year B is m percent less than Year A:B 年比 A 年少百分之 m
 make a m percent profit:盈利 m%
 a loss of m percent /make a m percent loss:亏本 m%
 15 percent discount/discount by 15 percent:打折 15%,85 折

[考察角度]
考察角度一:百分比增降关系描述应用题
 第一步:识别百分比增降关系的描述 increased/decreased by m percent from Year A to Year B
 第二步:设 Year A 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一步将 Year B 也用 x 表示为(1±m%)x,为了方便运算,可以进一步转换为小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二:百分比增降&多少关系描述应用题
 第一步:识别百分比增降&多少关系的描述 Year B is m percent/less more than Year A
 第二步:设 Year A 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一步将 Year B 也用 x 表示为(1±m%)x,为了方便运算,可以进一步转换为小数

考察角度三:百分比盈亏关系的描述应用题
 第一步:识别百分比盈亏关系的描述 make a m percent profit/loss
 第二步:设买入价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一步将卖价也用 x 表示为(1±m%)x,为了方便运算,可以进一步转换为小数

考察角度四:百分比打折关系的描述应用题
 第一步:识别百分比打折关系的描述 m percent discount/discount by m percent
 第二步:设打折前为未知数 x
 第三步:可以进一步将打折后也用 x 表示为(1-m%)x,为了方便运算,可以进一步转换为小数

2.4.4 增/降幅百分⽐的计算
[相关术语]
 percent increase 增幅
 percent decrease 降幅

[核⼼考点]
考查⾓度⼀:百分⽐增幅度应⽤题
 … percent increase from A to B:从 A 到 B,以 A 为基础,涨幅百分⽐= (B-A)/A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百分⽐降幅度应⽤题
 … percent decrease from A to B:从 A 到 B,以 A 为基础,降幅百分⽐= (A-B)/A

2.5.1 单位换算
[核⼼考点]
解题步骤
 第一步:注意观察题目当中单位不统一、不一致
 第二步:按照题目给出的单位换算关系,借助比例关系换算
 换算关系中,初始单位系数 1,要乘
 换算关系中,目标单位系数 1,要除

常见单位换算
 1 hour=60 minutes=3600 second
 1 day=24 hour
 1 kilometer=1000 m
 1 centimeter=10 millimeter
(其他换算关系,无需专门记忆,题目会给出,注意利用比例关系往返转换即可)

2.5.2 ⼯作效率题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a task, a pond, a tank…工作量
 hours, minutes….工作时间
 (constant) working rate 工作效率
 alone 单独工作
 simultaneously 协作工作
 discharge 放水
 fill 注水
 inlet 入口
 outlet 出口

[核⼼考点]
考查⾓度⼀:时间效率公式
 时间×效率=工作总量
 工作总量÷时间=效率
 工作总量÷效率=时间
 单独效率 A+单独效率 B=A 和 B 的合作效率
 A 和 B 的合作效率-单独效率 A=单独效率 B

考查⾓度⼆:求合并效率&时间
 第⼀步:假设总⼯作量为 1
 第⼆步:⼯作总量÷单独时间=单独效率
 第三步:单独效率相加,求合并效率
 第四步:⼯作总量÷合并⼯作效率=合并⼯作时间

考查⾓度三:求单独效率&时间
 第⼀步:假设总⼯作量为 1
 第⼆步:⼯作总量÷单独时间=单独效率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三步:⼯作总量÷合并时间=合并效率
 第四步:合并效率-单独效率=所求单独效率
 第五步:⼯作总量÷单独效率=单独时间

考查⾓度四:变化中的效率
 注意效率增降变化关系
 活⽤⼯作效率公式

考查⾓度五:注⽔效率问题
 第⼀步:假设总⼯作注⽔量为 1
 第⼆步:⼯作总量÷单独时间=单独注⽔效率

考查⾓度六:同时注/放⽔效率问题
 第⼀步:假设总⼯作注⽔量为 1
 第⼆步:总⼯作注⽔量÷单独注⽔时间=单独注⽔效率
 第三步:总⼯作注⽔量÷单独放⽔时间=单独放⽔效率
 第四步:|单独注⽔效率-单独放⽔效率|=合并注放⽔效率
 第五步:总⼯作注/放⽔量÷合并注放⽔效率=合并注/放⽔时间

2.5.3 时速与距离问题
[核⼼考点]
考查⾓度⼀:时速距离公式
 速度×时间=距离
 距离÷时速=时间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变速复合时速距离公式
 注意区分不同区段的不同时速
 注意保持单位统⼀

考查⾓度三:相遇问题
 相遇问题中,时速、距离虽不同,但是时间会保持相同
 总距离=时速之和*时间

考查⾓度四:往返问题
 往返问题中,时速、时间虽不同,但是距离会保持相同
 距离=来程时速*来程时间=返程时速*返程时间

2.5.4 溶液与浓度问题
[相关术语]
 solution 溶液
 x% … ……的浓度是 x%
 A makes up x percent of B:B 当中 A 的浓度为 x%
 What percent of B is/are A? B 当中 A 的浓度为多少?
 mix 混合

[核⼼考点]
溶质质量
 溶液浓度=( )×100%
溶液总重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2.5.5 综合占⽐问题
[核⼼考点]
在 x%<y%时
( %) ( %)
综合占⽐=
 当 A>B,综合占⽐<(x%+y%)/2
 当 A=B,综合占⽐=(x%+y%)/2
 当 A<B,综合占⽐>(x%+y%)/2

2.5.6 分段函数及应⽤题
[核⼼考点]
 注意按照题⽬所要求,分层级、分梯度,分别计算
 如有需要,及时设未知数,便于分段,进⼀步列等式,解⽅程

2.5.7 单利问题
[相关术语]
 principal 本金
 balance 账户余额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interest 利息
 simple interest 单利利息
 annual interest rate 年利率

[核⼼考点]
考查⾓度⼀:单利公式
 单利利息 I=本⾦ P ×年利率 R×时间 T(年)

考查⾓度⼆:⽉利息&单利率
 ⽉利息×12=年利息

考查⾓度三:单利&⽅程
 设未知数,套⽤单利公式,列等式,解⽅程

考查⾓度四:单利&不等式
 设未知数,套⽤单利公式,列不等式,解不等式

2.5.8 复利问题
[相关术语]
 compound interest 复利利息
 compounding annually 按年计息,则复利频率 n=1
 compounding semiannually 按半年计息,则复利频率 n=2
 compounding quarterly 按季计息,则复利频率 n=4
 compounding monthly 按⽉计息,则复利频率 n=1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compounding daily 按⽇计息,则复利频率 n=365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复利公式

 总金 P’=本金 P×(1+年利率 r/复利频率 n)复利频率 n×时间 t(年)

 复利利息 I=本金 P×(1+年利率 r/复利频率 n)复利频率 n×时间 t(年) - 本金

考察角度二:复利估算
 本金、年利率、年份相同的情况下,复利频率越高,复利利息越高

考察角度三:多重复利
 每次存钱分开计算,计算复利计息时间,不要混在一起算

考察角度四:单利&复利综合
 simple interest 单利
 compound interest 复利
 注意根据标志词区分

2.5.9 握⼿问题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shake hands/play/connect with each of the other… 与自己之外其他所有的……握手/玩/连接
 the total number of different… 总净握手次数

[核心考点]
 典型握手问题情景:连线段,玩扑克、踢足球、握手、电脑连线……
总握手人数×每人需握手次数
 总净握手次数计算公式 =

2.5.10 抽屉问题
[相关术语]
 least/minimum…in order to ensure 最少抽取多少次/个,才能确保
 …the same color 某种同⾊
 …each color 每种颜⾊

[核⼼考点]
抽屉问题最差原理:关键词不在于 minimum/least,⽽在于 ensure。为了能够确保,所以需要假设在最不幸、最慢的情况下,起码经过多少次
才⼀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具体操作思维:注意看清楚最后⽬标是什么,针对性寻找最不幸情况,围堵不让实现⽬标,直到⽆论如何⽆法围堵的情况时

考察⾓度⼀:⽬标个数
 x items are selected of the same type… 某种同类型被取出 x 个
 拖延⽅式:将每种类型都取 x-1 个,最后再+1

考察⾓度⼆:⽬标类别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x items are selected of each type (i.e. y types in total) …,y 个不同类型当中,每种都起码取到 x 个
 拖延⽅式:将最多的 y-1 类全部取出,再+x

考察⾓度三:其他类型
 尽量拖延即可

2.5.11 未知数取整应⽤题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整数和取整问题
 1.25x 是一组整数的和,x 必须是 4 的倍数
 0.09x 是一组整数的和,x 必须是 100 的倍数
 0.15x 是一组整数的和,x 必须是 20 的倍数
 0.075x 是一组整数的和,x 必须是 40 的倍数

考察角度二:小数系数取整问题
 1.2x 是整数,x 必须是 5 的倍数
 0.09x 是整数,x 必须是 100 的倍数(0.09=9/100)
 0.075x 是整数,x 必须是 40 的倍数(0.075=3/40)

考察角度三:分数系数取整应用题
 x 代表整数/人数时,x 必须是 3 的倍数
 x 代表整数/人数时,x 必须是 20 的倍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四:百分数取整应用题
 10%x 代表人数时,x 必须是 10 的倍数(10%=1/10)
 15%x 代表人数时,x 必须是 20 的倍数(15%=3/20)
 20%x 代表人数时,x 必须是 5 的倍数(20%=1/5)
 30%x 代表人数时,x 必须是 10 的倍数(30%=3/10)
 49%x 代表人数时,x 必须是 100 的倍数(49%=49/100)
 50%x 代表人数时,x 必须是 2 的倍数(50%=1/2)

2.5.12 队伍⼈数问题
[核心考点]

 队伍总人数=前边的人数+自己 1 个人+后边的人数
 无论题目怎么变化,一定严守这个公式
 推荐画一条线,代表队伍,帮助标记位置关系

2.5.13 最具性价⽐问题
[核心考点]

 买大份的性价比肯定最高
 但是只买大份,可能超过需求量
 为了追求价格最低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注意综合考量性价比和需求量

2.5.14 利润成本问题
[相关术语]

 revenue 收入
 profit 利润
 cost 成本

[核心考点]

 利润=收入-成本
 无论题目怎么变化,一定严守这个公式
 题干当中存在未知信息,或者存在关系的描述,一定敢于设未知数
 进而,才能借助【利润=收入-成本 】的公式,列方程,解方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三章
代数 Algebra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代数逐知识点图谱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本章节学习进度
3.1.1 代数式基本运算原理

3.1 代数式运算 3.1.2 常用恒等式

3.1.3 代数式比大小题

3.2.1 指数运算法则

3.2.2 指数增长的爆炸性
3.2 指数与根
3.2.3 科学计数法
的运算法则
3.2.4 完全平方数与完全立方数

3.2.5 根的运算

3.3.1 解一元一次方程与相关应用题

3.
3.3 线性方程 3.3.2 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相关应用题

3.3.3 解三元一次方程与相关应用题

3.4.1 根数量的判定

3.4 一元二次方程 3.4.2 解一元二次方程

3.4.3 韦达定理

代 3.5.1 不等式的运算

3.5.2 常用特殊不等式之糖水不等式

3.5.2 常用特殊不等式之中值不等式

3.5 解不等式 3.5.2 常用特殊不等式之均值不等式(正向)

3.5.2 常用特殊不等式之均值不等式(反向)

数 3.5.3 不等式应用题

3.5.4 解高次不等式

3.6.1 函数的定义

3.6 函数 3.6.2 新定义函数

3.6.3 函数的图像

3.7.1 直线方程

3.7.2 斜率

3.7.2 斜率之直线的线性特征

3.7.3 截距

3.7 坐标几何 3.7.4 两点距离公式

3.7.5 中点坐标公式

3.7.6 直线与点关系的判定

3.7.7 抛物线的解析方程

3.7.8 圆的解析方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3.7.9 坐标几何规划

3.1.1 代数式基本运算原理
[相关术语]

 term 项
 polynomial 多项式
 like term 同类项
 constant term 常数项
 coefficient 系数
 expansion 展开式
 combine like terms 合并同类项

[核⼼考点]
考查⾓度⼀:代数式的展开
 (a+b)c=ac+bc
 (a+b)(c+d)=ac+ad+bc+bd

考查⾓度⼆:代数式的合并(合并同类项)
 发现同类项
 系数合并,符号保留,括号括起来
 也即,ac+bc= (a+b)c

考查⾓度三:代数式的移动(移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移项之后,正负号反转
 ax=c+bx,那么(a-b)x=c
 ax=c-bx,那么(a+b)x=c

考查⾓度四:代数式的化简
 等号两侧同时除以⾮ 0 数,等式仍然成⽴

3.1.2 常⽤恒等式
[相关术语]
 identity 恒等式

[核⼼考点]
考查⾓度⼀:完全平⽅式(常规形态)
 要能做到正向/逆向,灵活转化
 (a+b)2 =a2+2ab+b2
 (a-b)2 =a2-2ab+b2

考查⾓度⼆:完全平⽅式(分数形态)
 同样要能做到正向/逆向,灵活转化
 𝑥 + +2 =(x + )2
 𝑥 + -2 =(x – )2
 x+ + 2 =(√𝑥 + )2

 x+ – 2 =(√𝑥 – )2

考查⾓度三:完全平⽅式(根号形态)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同样要能做到正向/逆向,灵活转化
 x+y+2 𝑥𝑦 =(√𝑥 + 𝑦)2
 x+y-2 𝑥𝑦 =(√𝑥 – 𝑦)2

考查⾓度四:完全⽴⽅式
 (a+b)3 =a3+3a2b+3ab2+b3

考查⾓度五:平⽅差公式(合并升次)
 (a+b)(a-b) =a2-b2

考查⾓度六:平⽅差公式(展开降次)
 a2-b2 =(a+b)(a-b)
 a2-1=(a+1)(a-1)
 1-b2=(1+b)(1-b)

考查⾓度七:主动构建完全平⽅式&平⽅差公式
 主动识别完全平⽅式
 主动构建平⽅差公式

3.1.3 代数式⽐⼤⼩题
[识别考点]
 要素⼀:QA VS QB 四选⼀⽐⼤⼩题
 要素⼆:QA 与 QB 当中均存在未知数(如 x, y, m, n 等)
 要素三:题⽬定义域⽆法确定未知数的具体取值,只知道范围

[解题步骤]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步:QA-QB,判断差与 0 的关系
 如果 QA-QB 能化简(消除&合并&通分),且差>0,那么 QA>QB,选 A
 如果 QA-QB 能化简(消除&合并&通分),且差<0,那么 QA<QB,选 B
 如果 QA-QB 能化简(消除&合并&通分),且差=0,那么 QA=QB,选 C
 如果 QA-QB 能化简(消除&合并&通分),但差与 0 关系不确定,那么 QA 与 QB 关系不确定,选 D

第⼆步:前提 1)相减⽆法化简;前提 2)QA > 0, QB > 0 的情况,QA÷QB,判断商与 1 的关系


 如果 QA÷QB 能化简(消除&合并&约分),且商>1,那么 QA>QB,选 A
 如果 QA÷QB 能化简(消除&合并&约分),且商<1,那么 QA<QB,选 B
 如果 QA÷QB 能化简(消除&合并&约分),但商与 1 关系不确定,那么 QA 与 QB 关系不确定,选 D

第三步:如果前两步⽆法化简,⽆法有效与 0 或 1 ⽐⼤⼩,暂定选 D,Mark 题⽬,继续往下做


 全部题⽬做完之后,如果没有时间,⽆需检查验证
 全部题⽬做完之后,如果还剩时间,可以点击 Review 检查,快速跳着代⼊两组特值
(⽐如 1 和-1,,1 和 1/2,⽐如 1 和 4)
 的确发现既有 QA>QB 的情况,也有 QA<QB 的情况,验证的确 QA 与 QB 关系⽆法判断,确定选 D
 即使举不出来反例,也坚持选 D,不要改答案

3.2.1 指数运算法则
[相关术语]
 base 底数
 exponent 指数

[核心考点]
 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的积,记做 an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注意:以下 a, b, m, n 均为整数,a 与 m,b 与 n 不能同时为 0

考察角度一:乘转加
 an · am=an+m

考察角度二:加转乘
 an+m = an · am

考察角度三:除转减
 =an-m

考察角度四:递乘
 (an)m=anm= (am)n

考察角度五:拆乘
 (ab)n=anbn
 anbn = (ab)n

考察角度六:合并同类项(正)
 an ± an+1=(1±a)an

考察角度七:负指数转分数
 a-m=

考察角度八:分数转负指数
 = a-m

考察角度九:合并同类项(负)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a-n ± a-n-1=(1± )a-n

考察角度十:分数的指数
 (a/b)n = an/bn

考察角度十一:综合指数运算
 注意条理,从外到里,一步一步,耐心执行指数运算

考察角度十二:常用指数幂
 210 = 1024

考察角度十三:0 次幂
 a0=1(a≠0)

3.2.2 指数的增减趋势
[核⼼考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底数 0~1
 指数>0,函数值<1
 指数<0,函数值>1
 指数>0 时,底数越⼤,函数图像越⾼
 指数<0 时,底数越⼩,函数图像越⾼

考察⾓度⼆:底数>1
 指数>0,函数值>1
 指数<0,函数值<1
 指数>0 时,底数越⼤,函数图像越⾼
 指数<0 时,底数越⼩,函数图像越⾼
 底数越⼤,指数幂的值逐渐呈爆炸性增长—— an VS bn

考察⾓度三:底数>0
 注意判断底数与 1 的关系,再分别利⽤各⾃性质分析
 如果底数与 1 的关系不确定,则⽆法判断函数值的⼤⼩变化

考察⾓度四:指数为正奇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底数<-1,越⾼奇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 底数-1~0,越⾼奇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 底数 0~1,越⾼奇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 底数>1,越⾼奇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考察⾓度五:指数为正偶数
 底数<-1,越⾼偶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 底数-1~0,越⾼偶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 底数 0~1,越⾼偶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 底数>1,越⾼偶数次幂,函数值>0,且越⼤

考察⾓度六:指数奇&偶数复合
 注意分析底数与-1、0、1 的关系
 注意区分指数的奇偶性
 可以适当举例分析函数值

3.2.3 科学计数法
[相关术语]
 nearly equal to 最接近
 is closest 最接近
 is between…⼤致在……之间
 best estimate 最佳估计
 is greatest 最⼤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考点]
考查⾓度⼀:科学计数法估算
 科学计数法:当我们要标记或运算某个较⼤或较⼩且位数较多时,为了免去浪费很多空间和时间,可以把⼀个数表⽰成 a 与 10 的 n 次幂相
乘的形式(1≤|a|<10,n 为整数)。
 为了便于运算,使⽤科学计数法时,可以适当忽略⼀些靠后数位

考查⾓度⼆:⼆项式定理估算
 底数数量级类似的情况下,指数 100 次⽅⽐指数 10 次⽅时,幂值更⼤
 (a+b) n ⽐ an+bn ⼤

3.2.4 完全平⽅数与完全⽴⽅数
[相关术语]
 perfect square number 完全平⽅数
 the square of an integer 完全平⽅数
 perfect cubic number 完全⽴⽅数
 the cube of an integer 完全⽴⽅数

[核⼼考点]
考察⾓度⼀:完全平⽅数
 完全平⽅数:⼀个数如果可以表⽰成⼀个整数的平⽅,这个数就是⼀个完全平⽅数

考察⾓度⼆:完全⽴⽅数
 完全⽴⽅数:⼀个数如果可以表⽰成⼀个整数的⽴⽅,这个数就是⼀个完全⽴⽅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三:完全平⽅数与完全⽴⽅数
 a6n 既是完全平⽅数⼜是完全⽴⽅数:
 利⽤ anm = (an)m= (am)n
 因此 a6 = (a2)3= (a3)2

3.2.5 根的运算
[相关术语]
 root 根
 square root 平⽅根
 cubic root ⽴⽅根

[核⼼考点]
考察⾓度⼀:平⽅根运算
 √𝑎 = a1/2
 定义域:根号下的部分≥0,开根号后的结果也要≥0
 √𝑎 = |a|

考察⾓度⼆:开平⽅根
 常规:偶数次⽅,可以从根号内开出来
 陷阱:也可以不开根,1*⾃⼰

考察⾓度三:平⽅根的增减趋势
 根号内>1,开跟仍然>1,且根号内越⼤,开完根越⼤
 根号内<1,开跟仍然<1,且根号内越⼤,开完根越⼤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四:平⽅根的估算
 当题⽬求最接近值,不要求精确计算时
 可以取临近的偶次⽅数开跟估计开跟之后的值

考察⾓度五:⽴⽅根运算
 √𝑎 =a1/3

考察⾓度六:⽴⽅根估算
 当题⽬求最接近值,不要求精确计算时
 可以取临近的奇数次⽅数开跟估计开跟之后的值

考察⾓度七:⽴⽅根的增减趋势
 根号内>1,开⽴⽅跟仍然>1,且根号内越⼤,开完根越⼤
 根号内<1,开⽴⽅跟仍然<1,且根号内越⼤,开完根越⼤

考察⾓度⼋:复杂⾼次⽅根
 √𝑎 =a2/3
 √𝑎 =a1/5

3.3.1 解⼀元⼀次⽅程与相关应⽤题
[相关术语]
 equation ⽅程
 solution 解
 a linear equation in one variable ⼀元⼀次⽅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variable 变量(未知数)
 linear 线性

[核⼼考点]
考查⾓度⼀:⼀元⼀次⽅程
 直接合并同类项
 直接移项

考查⾓度⼆:⼀元⼀次⽅程应⽤题
 第⼀步:设未知数
 第⼆步:根据题⽬条件,列⼀元⼀次⽅程
 第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程

3.3.2 解⼆元⼀次⽅程与相关应⽤题
[相关术语]
 a linear equation in two variables, x and y ⼆元⼀次⽅程
 ordered pair 有序对
 system of equations ⽅程组
 simultaneous equations 联⽴⽅程
 substitution 换元法
 elimination 消元法

[核⼼考点]
考查⾓度⼀:⼆元⼀次⽅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换元法:①式⽤ y 表⽰ x,把⽤ y 表⽰的 x 代⼊②式,解出 x 再代⼊解 y
 消元法:①②式相加减,消掉⼀元,求另⼀元,回头再求⼀元

考查⾓度⼆:⼆元⼀次⽅程应⽤题
 第⼀步:确定两条直线的⽅程
 第⼆步:联⽴求解交点的横纵坐标

考查⾓度三:⼆元⼀次⽅程应⽤题
 设未知数
 根据题⽬条件,列⼆元⼀次⽅程
 求解⽅程/⽅程组

3.3.3 解三元⼀次⽅程与相关应⽤题
[核⼼考点]
考查⾓度⼀:多元⼀次⽅程
 换元法:①式⽤ y 表⽰ x,把⽤ y 表⽰的 x 代⼊②式,解出 x 再代⼊解 y
 消元法:①②式相加减,消掉⼀元,求另⼀元,回头再求⼀元
 合元法:①②式相加,系数合并

考查⾓度⼆:多元⼀次⽅程应⽤题
 设未知数
 根据题⽬条件,列多元⼀次⽅程
 求解⽅程/⽅程组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3.4.1 根数量的判定
[相关术语]
 a quadratic equation in one variable ⼀元⼆次⽅程
 solution 根/解

[核⼼考点]
1)表达形式:
 ax2+bx+c=0(a, b, c 都是实数,且 a≠0)
2)跟数量的判定
⼀般⽤△=b2−4ac 来判定⼀元⼆次⽅程的根的数量:
 当△=b2−4ac>0 时,⼀元⼆次⽅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 当△=b2−4ac=0 时,⼀元⼆次⽅程有⼀个实数根
 当△=b2−4ac<0 时,⼀元⼆次⽅程⽆实数根

3.4.2 解⼀元⼆次⽅程
[相关术语]
 solution 根/解

[核⼼考点]
考查⾓度⼀:⼀元⼆次⽅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法⼀:因式分解(⼗字相乘法)
 (a1x+c1)(a2x+c2)=0
ax2+bx+c=0
a=a1×a2
c=c1×c2
b=a1×c2+a2×c1

⽅法⼆:求根公式

考查⾓度⼆:⼀元⼆次⽅程应⽤题
 第⼀步:设未知数,建⽴⼀元⼆次⽅程
 第⼆步:解⼀元⼆次⽅程

3.4.3 韦达定理
[相关术语]

 solution/root 根/解
 sum of the roots/solutions 根之和
 product of the roots/solutions 根之积

[核⼼考点]
ax2+bx+c=0(a, b, c 都是实数,且 a≠0)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两根和
 x1+x2=-b/a

考查⾓度⼆:两根积
 x1 · x2=c/a

3.5.1 不等式的运算
[相关术语]
 inequality 不等式
 solution set 解集
 equivalent inequality 等价不等式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不等式的移项&运算
 加号移到不等号另外一边,变减号
 减号移到不等号另外一边,变加号
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不等式方向不改变;若 a>b,则 a+c>b+c;
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式方向不改变;若 a>b,c>0,则 ac>bc;

考察角度二:同乘负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不等式两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式方向改变;若 a>b,c<0,则 ac<bc;

考察角度三:不等式综合运算
 若 a>b,b>c,则 a>c;
 若 a>b,c>d,则 a+c>b+d;
 若 a>b>0,c>d>0,则 ac>bd;
 若 a>b>0,且 n 为大于 1 的整数,则𝑎 >𝑏 ;
 若 a>b>0,且 n 为大于 1 的整数,则 √𝑎 > √𝑏;

考察角度四:双重不等式
 不等式三侧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不等式方向不改变;若 a>b,则 a+c>b+c;
 不等式三侧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式方向不改变;若 a>b,c>0,则 ac>bc;

3.5.2 常⽤基础不等式之
糖⽔不等式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糖水不等式(常规)

 当 0<a<b,m>0,则 <
 识别标志:分子分母同+m
 前提:a<b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二:糖水不等式(变形)

 当 0<b<a,m>0,则 >

考察角度三:糖水不等式(陷阱)

 当 0<b, 0<a,m>0,则 𝑣𝑠 关系不确定

考察角度四:糖水不等式(构建)

 第一步:主动构建分子分母同加相同值模型
 第二步:利用糖水不等式快速分析比较

3.5.2 常⽤基础不等式之
中值不等式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中值不等式(明显)

 若 a, b, c ,d 均>0,且 < ,则 < <


 识别标志: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合并,得到了第三个分数

考察角度二:中值不等式(隐蔽)

 第一步:主动构建中值不等式模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二步:利用中值不等式结论,快速分析比较

3.5.2 常⽤基础不等式之
均值不等式(正向)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均值不等式(正向-现成)

 识别标志:ab 的乘积为常数
 前提:a>0,b>0
 结论:a+b≥2√𝑎𝑏
 注意:务必检查取等,当 a=b 时 a+b≥2√𝑎𝑏取到等于

考察角度二:均值不等式(正向-构建)

 识别标志:主动把 a 和 b 乘起来,发现积为常数
 前提:a>0,b>0
 结论:a+b≥2√𝑎𝑏
 注意:务必检查取等,当 a=b 时 a+b≥2√𝑎𝑏取到等于

考察角度三:均值不等式(正向-陷阱)

 当 a、b 无法相等时
 则 a+b>2√𝑎𝑏,只能大于,不能等于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四:均值不等式(正向-几何构建)

 识别标志:几何题当中,设矩形长、宽分别为未知数 a, b,已知面积固定,那么 ab 之积为常数值


 若 a>0,b>0,则 a+b≥2√𝑎𝑏(当 a=b 时,也即正方形时取等)
 借助 a+b 的最小值,进而可以求周长的最小值

3.5.2 常⽤基础不等式之
均值不等式(反向)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均值不等式(反向-现成)

 识别标志:a+b 的和为常数
 前提:a>0,b>0
 结论:ab≤( )
 注意:务必检查取等,当 a=b 时 a+b≥2√𝑎𝑏取到等于

考察角度二:均值不等式(反向-构建)

 识别标志:主动把 a 和 b 加起来,发现和为常数
 前提:a>0,b>0
 结论:ab≤( )
 注意:务必检查取等,当 a=b 时 a+b≥2√𝑎𝑏取到等于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三:均值不等式(反向-陷阱)

 当 a、b 无法相等时
 则 ab<( ) ,只能小于,不能等于

考察角度四:均值不等式(反向-几何构建)

 识别标志:几何题当中,设矩形长、宽分别为未知数 a, b,已知周长固定,那么 a+b 之和为常数值


 若 a>0,b>0,则 ab≤( ) (当 a=b 时,也即正方形时取等)
 借助 ab 的最大值,进而可以求面积的最大值

3.5.3 不等式应⽤题
[相关术语]

 A is less than B: A 小于 B,A<B


 A is greater than B: A 大于 B,A>B
 C is between A and B:之间,A<C<B

[核⼼考点]
 第⼀步:设未知数
 第⼆步:根据题⽬描述归纳不等式
 第三步:按照不等式运算法则解不等式
>>注意:
 当 a<b 时,如果 x<a,那么 x<b 也⼀定成⽴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当 a>b 时,如果 x>a,那么 x>b 也⼀定成⽴

3.5.4 解⾼次不等式
[核⼼考点]
考查⾓度⼀:⼆次不等式
 x2 < a, -a < x < a(a 为常数)
 (x-a)(x-b)<0, a<x<b

考查⾓度⼆:⾼次不等式
穿针引线法
第⼀步:代数式标准化
• 通过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移项,使得右侧为 0。(注意:⼀定要保证最⾼次数项的系数为正数)
第⼆步:标根
• 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在数轴上从左到右按照⼤⼩依次标出各根。
第三步:穿针引线
• 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穿过“次右根”上去,⼀上⼀下依次穿过各根。(奇穿偶不
穿)
结论: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穿根线以内的范围。

3.6.1 函数的定义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function 函数
 operation 运算
 domain 定义域
 range 值域

[核⼼考点]
考查⾓度⼀:函数的定义
 ⽆论 f(x)是什么样⼦
 当 x=a 时,代⼊ f(x)
 当 x=2x-1 时,同样把 2x-1 当做 x,代⼊ f(x)

考查⾓度⼆:函数的定义应⽤题
 严格按照题⽬给出的定义
 带⼊函数值求解即可

考查⾓度三:嵌套函数
 从内往外
 循序渐进逐级代⼊求值

考查⾓度四:分段函数
 注意分段分别带⼊函数求值即可

3.6.2 新定义函数
[核⼼考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新定义函数
 ⽆论新定义函数多么怪异,严格按照其规则运算即可

考查⾓度⼆:新定义分段函数
 ⽆论新定义函数多么怪异,严格按照其规则运算即可
 注意分段,检查 x 符合哪⼀段,就代⼊哪⼀段的函数

3.6.3 函数的图像
[核⼼考点]
考查⾓度⼀:函数图像的平移
上下/左右平移
对于函数 f(x)以及正数 c 来讲:
 f(x) +c:把 f(x)的图像向上平移了 c 个单位
 f(x) - c:把 f(x)的图像向下平移了 c 个单位
 f(x +c):把 f(x)的图像向左平移了 c 个单位
 f(x -c):把 f(x)的图像向右平移了 c 个单位

考查⾓度⼆:函数图像的伸缩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对于函数 f(x )以及正数 c 来讲:
 如果 c>1, c*f(x):把 f(x)的图像垂直拉伸了 c 倍
 如果 0<c<1 , c*f(x):把 f(x)的图像垂直收缩(压扁)了 c 倍

考查⾓度三:函数图像的对称
 f(x)=|x|
 f(x)=x2
 均以纵轴对称

3.7.1 直线⽅程
[相关术语]
 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 平⾯直⾓坐标系
 xy-coordinate system or xy-plane xy 坐标系或 xy 平⾯
 x-axis and y-axis x 轴和 y 轴
 origin 原点
 quadrant 象限
 symmetry 对称

[核⼼考点]
考察⾓度⼀:坐标系点坐标
1)不同象限内点的坐标
 第⼀象限内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 第⼆象限内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三象限内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 第四象限内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2)两点关于特殊直线对称(x 轴,y 轴,y=x)
 两点关于 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取相反数

点(a, b)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 -b)

 两点关于 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取相反数

点(a, b)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 b)

 两点关于 y=x 对称:横坐标变成之前的纵坐标,纵坐标变成之前的横坐标

点(a, b)关于 y=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b, a)

考察⾓度⼆:直线的⽅程
 直线⽅程的⼀般式:ax+by+c=0
 点位于直线上,则点的坐标(x1, y1)符合直线⽅程描述

考察⾓度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 点(x,y)到横轴的距离,等于|y|
 点(x,y)到纵轴的距离,等于|x|

3.7.2 斜率
[相关术语]
 slope 斜率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perpendicular 垂直的
 parallel 平⾏的
 linear 线性的

[核⼼考点]
考查⾓度⼀:斜率的定义
对边
 斜率的定义: 的比值
临边
 直线平⾏于 x 轴,斜率=0
 直线垂直于 x 轴,斜率不存在
 直线与 x 轴正⽅向的夹⾓越⼤,斜率越⼤
 直线与 x 轴正⽅向的夹⾓=45 度,斜率=1
 直线通过第⼀、第三象限,斜率⼤于 0
 直线通过第⼆、第四象限,斜率⼩于 0
 直线⽅程横轴⽅向距离相等,纵轴⽅向距离也相等

考查⾓度⼆:点斜式&斜截式
 y=kx+b
 k 为斜率,b 为 y 截距
 已知⼀般式 ax+by+c=0, 则可以移项转化为点斜式&斜截式,求斜率 k=-a/b

考查⾓度三:两点式求斜率
 当直线通过两点(x1,y1),(x2,y2)时
 k=

考查⾓度四:斜率的极⼤极⼩值
 当斜率>0 的直线通过两点时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两点纵坐标距离越远,横坐标距离越近,与 x 轴正⽅向夹⾓越⼤(90 度以内),斜率越⼤

考查⾓度五:两线垂直时斜率的性质
 两条直线斜率分别为 k1 , k2
 两条直线垂直时,k1 × k2=-1

考查⾓度六:两线平⾏时斜率的性质
 两条直线斜率分别为 k1 , k2
 两条直接平⾏时,k1 = k2

3.7.2 斜率
之直线的线性特征
[相关术语]

 line 直线
 linear 线性的

[核心考点]

直线的线性特征

 直线上横向距离相等的两个点,纵向距离也相等

解题步骤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一步:找到横坐标的公差
 第二步:找到纵坐标的公差
 第三步:确定直线线性变化的规律
 第四步:根据线性变化规律,预测下一个点的纵坐标

3.7.3 截距
[相关术语]
 x-intercept x 截距
 y-intercept y 截距

[核⼼考点]
考查⾓度⼀: 截距的⼀般定义(数值)
 x 截距:当 y=0 时 x 的值
 y 截距:当 x=0 时 y 的值

考查⾓度⼆: 求直线的截距
⽅法⼀:定义法
 x 截距:当 y=0 时 x 的值
 y 截距:当 x=0 时 y 的值

⽅法⼆:画图法
 第⼀步:结合直线的⽅程,斜率,y 截距,绘出直线⽰意图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步:根据图像,绕开代数运算,直接识别 x 截距,y 截距

考查⾓度三: 求曲线的截距
⽅法⼀:定义法
 x 截距:当 y=0 时 x 的值
 y 截距:当 x=0 时 y 的值

⽅法⼆:画图法
 第⼀步:结合曲线⽅程,绘出曲线⽰意图
 第⼆步:根据图像,绕开代数运算,直接识别 x 截距,y 截距

考查⾓度四: 截距的特殊定义(坐标点)
 x 截距:当 y=0 时直线与 x 轴的交点
 y 截距:当 x=0 时直线与 y 轴的交点

考查⾓度五: 截距与斜率的关系
 直线斜率为正时(不过原点),x 与 y 截距⼀正⼀负
 直线斜率为负时(不过原点),x 与 y 截距同正同负

3.7.4 两点距离公式
[相关术语]
 distance 距离

[核⼼考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一:横向/纵向两点距离

 两个点(x1, y1)(x2,y2)的横向距离=| x2- x1|


 两个点(x1, y1)(x2,y2)的纵向距离=| y2- y1|

考察角度二:斜向两点距离

平面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距离计算公式:

位置方向倾斜的两个点(x1, y1)(x2,y2)的直线距离

考察角度三:圆与两点距离公式

圆的直径与圆的两个交点(x1, y1)(x2,y2)的直线距离即为直径

求出两点距离,即可计算直径,进而求半径,求圆的周长或者面积

考察角度四:点到线的距离

 以点向直线画垂线,即可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考察角度五:两线之间最短距离

 两条平行线所夹的共有垂线段,是两线间的最短距离

考察角度六:两点距离特殊考法

 坐标系当中,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每两个相邻顶点的横纵坐标差距相等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3.7.5 中点坐标公式
[相关术语]
 midpoint 中点
 line segment 线段
 equidistant 等距的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求中点
如果 P1(a1, b1)和 P2(a2, b2)关于 O(m, n)对称,则存在下面等式
 中点横坐标 m=(a1 + a2)/2
 中点纵坐标 n=(b1 + b2)/2

考察角度二:求端点
 已知中点坐标,一个端点坐标,同样可以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反推另外一个端点的坐标

考察角度三:中垂线
 点 A 离两点 B、C 等距,那么点 A 一定位于 BC 的中垂线上

3.7.6 直线与点关系的判定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above the line 在直线上⽅
 on the line 在直线上⾯
 below the line 在直线下⽅

[核⼼考点]
考察⾓度⼀:通过点斜式判断点线关系
将直线⽅程转换成 y=kx+b 的形式后
 当 y<kx+b 时,点在直线下⽅
 当 y=kx+b 时,点在直线上⾯
 当 y>kx+b 时,点在直线上⽅

考察⾓度⼆:通过⼀般式判断点线关系
将直线⽅程转换成 ax+by=c 的形式后
(保证 b 为正数的条件下)
 当 ax+by<c 时,点在直线下⽅
 当 ax+by=c 时,点在直线上⾯
 当 ax+by>c 时,点在直线上⽅

考察⾓度三:散点图&直线与点关系的判定
 第⼀步:设散点图横坐标 x,纵坐标 y
 第⼆步:根据散点图条件要求,整理出 x 与 y 关系
 第三步:结合点斜式&⼀般式判断点线关系

3.7.7 抛物线的解析⽅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parabola 抛物线
 vertex 顶点

[核⼼考点]
考察⾓度⼀:抛物线的⽅程
 y=ax2+bx+c

考察⾓度⼆:抛物线的开⼝⽅向

1)抛物线的“开⼝”问题
 a>0 抛物线开⼝向上,存在最⼩值
 a<0 抛物线开⼝向下,存在最⼤值

考察⾓度三:抛物线的图像
 结合开⼝⽅向,y 截距,x 截距,即可⼤致判断抛物线图像

考察⾓度四:抛物线的横纵截距
抛物线和 x 轴的交点
 当b -4ac>0 时,抛物线和 x 轴有两个交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当b -4ac=0 时,抛物线和 x 轴有⼀个交点,
 当b -4ac<0 时,抛物线和 x 轴没有交点
抛物线和 y 轴的交点
 当 x=0 时,y 的值

考察角度五:抛物线与 x 轴交点个数&代数式比大小题
QA-QB,差为抛物线方程时
抛物线和 x 轴的交点
 当b -4ac>0 时,抛物线和 x 轴有两个交点,
 当b -4ac=0 时,抛物线和 x 轴有一个交点,
 当b -4ac<0 时,抛物线和 x 轴没有交点

考察⾓度六:抛物线的极⼤极⼩值
抛物线的顶点式和顶点
 顶点式:

 顶点:

 对称轴:

x=−

 a>0 时,在顶点处 x=− ,y 可以取到最⼩值

 a<0 时,在顶点处 x=− ,y 可以取到最⼤值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七:抛物线的交点
 联⽴两条抛物线的⽅程
 求解即可获取交点坐标

3.7.8 圆的解析⽅程
[相关术语]
 circle 圆
 center 圆⼼
 radius 半径
 ellipse 椭圆

[核⼼考点]
考察⾓度⼀:圆的解析⽅程

 当圆的圆⼼为(a, b)时,半径为 r 的圆的解析⽅程为:


 (x-a)2+(y-b)2=r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圆上点坐标取值范围
 当圆的圆⼼为(a, b)时,半径为 r
 圆上任意⼀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a-r, a+r]

考察⾓度三:圆的解析⽅程&凑整
 第⼀步:列出圆的解析⽅程
 第⼆步:结合定义域找出平⽅和的整数解
注意:充分调换横纵坐标、调换正负性,避免遗漏可能性

考察⾓度四:圆&直线&椭圆的交点
 联立解析方程,换元求解即可

考察⾓度五:点与圆的内外关系
 x2+y2= r2
 点在圆上,坐标带入方程左侧,等于 r2
 点在圆外,坐标带入方程左侧,大于 r2
 点在圆内,坐标带入方程左侧,小于 r2

3.7.9 坐标⼏何规划
[核⼼考点]
对于直线
 x+y=1
 点在线上,坐标带⼊⽅程左侧,等于 1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点在线上⽅,坐标带⼊⽅程左侧,⼤于 1
 点在线下⽅,坐标带⼊⽅程左侧,⼩于 1
对于圆
 x2+y2=1
 点在圆上,坐标带⼊⽅程左侧,等于 1
 点在圆外,坐标带⼊⽅程左侧,⼤于 1
 点在圆内,坐标带⼊⽅程左侧,⼩于 1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四章
几何 Geometry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何逐知识点图谱
⼀级知识点 ⼆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本章节学习进度
4.1.1 ⾓与线关系

4.1 线与⾓ 4.1.2 同位⾓与内错⾓

4.1.3 补⾓与余⾓
4.2.1 多边形内⾓的取值范围
4.2.2 内⾓和问题
4.2 多边形 4.2.3 对⾓线条数问题
4.2.4 正多边形
4.2.5 相似多边形

4. 4.3.1 三⾓形的基本性质
4.3.2 三⾓形的三边关系
4.3.3 三⾓形的周长与⾯积
4.3.4 等边与等腰三⾓形

⼏ 4.3 三⾓形 4.3.5 直⾓三⾓形与勾股定理


4.3.5 直⾓三⾓形与勾股定理之特殊直⾓三⾓形
4.3.6 钝⾓/锐⾓三⾓形的判定
4.3.7 三⾓形的外⼼

何 4.3.8 全等与相似三⾓形
4.4.1 平⾏四边形
4.4.2 矩形与正⽅形
4.4 四边形 4.4.3 菱形
4.4.4 梯形
4.4.5 三⾓形&四边形相关不规则图形⾯积
4.5.1 圆的弦长
4.5.2 圆的周长与⾯积
4.5.3 弧长与扇形⾯积
4.5 圆
4.5.4 圆相关不规则图形的⾯积
4.5.5 多圆图形问题
4.5.6 圆⼼⾓与圆周⾓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5.7 圆与切线
4.6.1 长⽅体与正⽅体
4.6.2 圆柱体
4.6 三维图形 4.6.3 圆锥体
4.6.4 球体
4.6.5 其他三维图形

4.1.1 ⾓与线关系
[相关术语]
 point 点
 line 线
 plane ⾯
 line segment 线段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endpoint 端点
 congruent line segments 相等的线段
 midpoint 中点
 angle ⾓
 vertex 顶点
 opposite angle=vertical angle 对顶⾓
 congruent angle 等⾓

[核⼼考点]
对顶⾓:互为对顶⾓的两个⾓,⾓度相等
⼀周:平⾯上完整⼀圈为 360 度

4.1.2 同位⾓与内错⾓
[相关术语]

 parallel line 平⾏线


 corresponding angle 同位⾓
 alternate interior angle 内错⾓

[核⼼考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同位⾓与内错⾓
 同位⾓:两直线平⾏,同位⾓相等
 内错⾓:两直线平⾏,内错⾓相等

考查⾓度⼆:主动构建同位⾓与内错⾓
 第⼀步:绘制平⾏线
 第⼆步:利⽤同位⾓与内错⾓的性质求解

考查⾓度三:平⾏线间的距离
 夹⾓越靠近 90 度,距离越短

4.1.3 补⾓与余⾓
[相关术语]
 right angle 直⾓
 acute angle 锐⾓
 obtuse angle 钝⾓
 perpendicular line 垂直线
 supplementary angle 补⾓
 complementary angle 余⾓

[核⼼考点]
 补⾓: 互为补⾓的两个⾓,度数之和是 180°
 余⾓:互为余⾓的两个⾓,度数之和是 90°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2.1 多边形内⾓的取值范围
[相关术语]

 polygon 多边形
 regular polygon 正多边形
 triangle 三⾓形
 quadrilateral 四边形
 pentagon 五边形
 hexagon 六边形
 heptagon 七边形
 octagon ⼋边形
 nonagon 九边形
 decagon ⼗边形
 diagonal 对⾓线
 convex polygon 凸多边形
 interior angle 内⾓

[核⼼考点]

 GRE 数学考试当中的多边形,默认是凸多边形

 凸多边形的每个内⾓均需要<180°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2.2 多边形内⾓和问题
[相关术语]
 interior angle 内⾓

[核⼼考点]
多边形内⾓和公式:
 n 边形的内⾓和度数= (n-2)×180°

4.2.3 多边形对⾓线条数问题
[相关术语]
 diagonal 对⾓线

[核⼼考点]
n 边形对⾓线数量公式
 n(n-3)÷2

4.2.4 正多边形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regular polygon 正多边形
 side…same/equal length 边长相同
 angle…same/equal measure 角度相同
 equilateral 等边
 equiangular 等角

[核⼼考点]
 正 n 边形的各个内⾓相等、边长相等
 正 n 边形的内⾓:(n-2)×180°/n

4.2.5 相似多边形
[相关术语]
 similar 相似的

[核⼼考点]
 相似多边形 A 与 B,边长⽐ a:b,⾯积⽐ a2 : b2

4.3.1 三⾓形的基本性质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triangle 三⾓形
 side 边
 angle ⾓
 interior angle 内⾓
 altitude 三⾓形的⾼

[核⼼考点]
考查⾓度⼀:三⾓形的内⾓和
 三⾓形的内⾓和=180°

考查⾓度⼆:三⾓形的内外⾓关系
 三⾓形的两个内⾓度数之和=第三个内⾓所对外⾓的度数

考查⾓度三:三⾓形⾓的外⾓和
 三⾓形的外⾓和=360°
 任意多边形的外⾓和=360°

考查⾓度四:三⾓形的内外⾓综合
 三⾓形的内⾓和=180°
 三⾓形的外⾓=两个内⾓之和
 三⾓形的外⾓和=360°

考查⾓度五:三⾓形⾓与边的对应关系
 同⼀个三⾓形内,⼤⾓对⼤边,⼤边对⼤⾓;⼩⾓对⼩边,⼩边对⼩⾓

考查⾓度六:三⾓形的⾼线
 以定点向⼀条边画垂线,垂线即为⾼
 垂线可能落在三⾓形的边上,也可能落在三⾓形边的外延线上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3.2 三⾓形的三边关系
[相关术语]
 side 边

[核⼼考点]
考查⾓度⼀:直接考察三边关系
 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两边之差⼩于第三边
 三⾓形的第三边长度,⼀定在两边长度差与两边长度和之间

考查⾓度⼆:利⽤三边关系判定三⾓形
 满⾜三边关系,才是三⾓形
 不满⾜三边关系,就⽆法构成三⾓形

考查⾓度三:利⽤三边关系衍⽣推理
 构建三⾓形
 利⽤三边关系列不等式
 联⽴不等式求解&证明

4.3.3 三⾓形的周长与⾯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perimeter 周长
 area ⾯积

[核⼼考点]
考查⾓度⼀:三⾓形的周长
 三⾓形的三边之和

考查⾓度⼆:三⾓形的⾯积
 ⾮直⾓三⾓形的⾯积计算公式:1/2×底边×底边所对应的⾼
 直⾓三⾓形的⾯积计算公式:1/2×直⾓边×直⾓边

考查⾓度三:三⾓形的⾯积⽐较分析
 底边相等,越⾼⾯积越⼤
 ⾼度相等,底边越⼤⾯积越⼤

4.3.4 等边与等腰三⾓形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equilateral triangle 等边三⾓形
 isosceles triangle 等腰三⾓形
 vertex angle 顶⾓
 leg 腰
 base 底边

[核⼼考点]
考查⾓度⼀:等腰三⾓形的⾓度分析
 等腰三⾓形底⾓相等
 相等的⾓所对应的边相等,相等的边所对应的⾓相等

考查⾓度⼆:等腰三⾓形的长度分析
 等腰三⾓形腰相等
 绘制⾼线,可以构建直⾓三⾓形

考查⾓度三:等腰三⾓形的周长
 等腰三⾓形的周长=腰*2+底

考查⾓度四:等腰三⾓形的⾯积
 第⼀步:画垂线
 第⼆步:底*⾼*(1/2)=⾯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五:等边三⾓形的⾓度
 三边相等,三⾓相等,且每个⾓都等于 60°

考查⾓度六:等边三⾓形的周长
 边长*3=周长

考查⾓度七:等边三⾓形的⾯积

 等边三⾓形的边长为 x,则⾯积= 𝑥
 斜边固定时,等腰直⾓三⾓形周长/⾯积最⼤
 周长固定时,三⾓形为等边三⾓形时⾯积最⼤

考查⾓度⼋:等边三⾓形与正⽅形的交点
 三⾓形的每个⾓,与正⽅形的每条边的交点个数,可以为 0 个、1 个、2 个

考查⾓度九:等边三⾓形的⾼线
 绘制⾼线,可以构建直⾓三⾓形

考查⾓度⼗:等腰与等边三⾓形
 综合利⽤等腰三⾓形与等边三⾓形的性质计算与分析

4.3.5 直⾓三⾓形与勾股定理
[相关术语]
 right triangle 直⾓三⾓形
 hypotenuse 斜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legs 直⾓边
 Pythagorean theorem 毕达哥拉斯定理

[核⼼考点]
考查⾓度⼀:直⾓三⾓形的性质
 直⾓三⾓形当中,斜边⼤于直⾓边
 直⾓三⾓形当中,直⾓之外剩余的两个⾓互余

考查⾓度⼆:直⾓三⾓形的周长
 周长=两条直⾓边长度+斜边长度

考查⾓度三:直⾓三⾓形的⾯积
 ⾯积=两条直⾓边相乘除 2

考查⾓度四:直⾓三⾓形的⾼线
 两条直⾓边相乘=斜边*⾼线

考查⾓度五:直⾓三⾓形当中的勾股定理
 毕德哥拉斯定理:(EF)2 = (DE)2 + (DF)2

考查⾓度六:画辅助线构建直⾓三⾓形
 画垂线,形成直⾓,进⽽构建直⾓三⾓形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利⽤勾股定理计算长度

考查⾓度七:勾股定理应⽤题
 画⽰意图,构建直⾓三⾓形
 利⽤勾股定理计算长度

4.3.5 直⾓三⾓形与勾股定理之
特殊直⾓三⾓形
[相关术语]

 isosceles right triangle 等腰直角三角形


 right triangle 直角三角形
 isosceles triangle 等腰三角形
 hypotenuse 斜边
 legs 直角边
 30 degree angle 30 度角
 60 degree angle 60 度角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等腰直角三角形

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长度 x,斜边 y=√2 x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三边长度比例:1:1:√2

 直角三角形斜边固定时,等腰直角三角形周长/面积最大

考察角度二:30 度直角三角形

 30 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 2x,短直角边 x,则长直角边√3 x


 三边长度比例:1:2:√3

考察角度三:等腰直角三角形&30 度直角三角形综合

 综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30 度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比例

考察角度四:常用勾股数

 看到三边长度为 3:4:5;或者 6:8:10;或者 9:12:15;或者 15:20:25


 看到三边长度为 5:12:13;
 都应该识别为直角三角形
 快速按照比例值计算各边长
 不需要绕到勾股定理计算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3.6 钝⾓/锐⾓三⾓形的判定
[相关术语]
 right triangle 直⾓三⾓形
 acute triangle 锐⾓三⾓形
 obtuse triangle 钝⾓三⾓形

[核⼼考点]
考查⾓度⼀:已知三边长度,推断钝/锐⾓三⾓形
 第⼀步:假设两条较短边为直⾓边,勾股定理计算斜边长度 x
 第⼆步:
 如果实际第三边⼤于 x,则三⾓形为钝⾓三⾓形
 如果实际第三边⼩于 x,则三⾓形为锐⾓三⾓形

考查⾓度⼆:已知钝/锐⾓三⾓形,推断三边长度范围
 第⼀步:找到直⾓三⾓形的临界态
 第⼆步:根据钝/锐⾓,从临界态出发调整长度

4.3.7 三⾓形的外⼼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equally distant from points P, Q and R :离 P, Q, R 三个点等距
 draw a circle that passes through points P, Q and R:画一个圆同时通过三个点

[核⼼考点]

 外心离三角形每个顶点,距离相等
 通过外心可以绘制一个外接圆,同时通过三角形三个顶点
 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外心

4.3.8 全等与相似三⾓形
[相关术语]
 congruent triangle 全等三⾓形
 similar triangle 相似三⾓形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全等三角形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边边边)
 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对应相等,且两条边的夹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边角边)
 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对应相等,且两个角夹的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角边角)
 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对应相等,且对应相等的角所对应的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角角边)

考察角度二:相似三角形(平行同位)
1)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同位)?
 两条平行线和一条交叉线同方向夹角相等
 两个三角形当中,两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即相似

2)典型的相似三角形模型(平行同位)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同位)
 对应边成比例——AD:AB=AE:AC=DE:BC
 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ADE 的面积=△ABC 的面积×(DE/BC)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三:相似三角形(平行内错)
1)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内错)?
 两条平行线和一条交叉线不同方向夹角相等
 两个三角形当中,两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即相似

2)典型的相似三角形模型(平行内错)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内错)
 对应边成比例——AB:CD=AM:CM=BM:DM
 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ABM 的面积=△CDM 的面积×(AB/CD)2

考察角度四: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嵌套)
1)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嵌套)?
 两个直角三角形,公用一个角,两个三角形即相似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两个直角三角形,另外一个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即相似

2)典型的相似三角形模型(直角三角形嵌套)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嵌套)
 对应边成比例——左图△ABC∽△ADE,AB:AD=AC:AE=BC:DE
 对应边成比例——右图△ADB∽△ABC,AD:AB=BD:CB=AB:AC

考察角度五:等比例反推相似
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 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

考察角度六:相似三角形应用题
 仔细审题,画示意图
 提取建立相似模型
 利用相似性质解题

考察角度七:主动构建相似三角形
 画辅助线(如垂线、平行线)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建立相似模型
 利用相似性质解题

4.4.1 平⾏四边形
[相关术语]

 quadrilateral 四边形
 parallelogram 平⾏四边形
 diagonal 对⾓线

[核⼼考点]
考查⾓度⼀:平⾏四边形的性质
 对边平⾏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四边形
 平⾏四边形的对⾓线相互平分,分别等分

考查⾓度⼆:平⾏四边形的⾯积
 平⾏四边形的⾯积公式:⾯积=底×⾼

考察角度三:平行四边形&中点坐标公式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
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分别是两个相对顶点的中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四:相似平⾏四边形
 四⾓相等,则两个平⾏四边形相似
 对边长度成⽐例,⾯积⽐等于下相似⽐的平⽅

4.4.2 长⽅形与正⽅形
[相关术语]

 rectangle 长⽅形
 square 正⽅形

[核⼼考点]
考查⾓度⼀:长/正⽅形的周长
 长⽅形的周长公式:周长=2×(长+宽)
 正⽅形的周长公式:周长=4×边长

考查⾓度⼆:长/正⽅形的对⾓线
 以长、宽、对⾓线为直⾓三⾓形,勾股定理求解对⾓线长度
 正⽅形与长⽅形的对⾓线相互平分且均相等

考查⾓度三:长/正⽅形的⾯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长⽅形的⾯积公式:⾯积=长×宽
 正⽅形的⾯积公式:⾯积=边长 2
 矩形周长固定,为正⽅形时⾯积最⼤
 圆内四边形为正⽅形时周长/⾯积最⼤

考查⾓度四:应⽤题中长/正⽅形的⾯积
 结合应⽤场景,绘制⽰意图
 识别长、宽,根据要求求解

考查⾓度五:长/正⽅形的相似
 任意两个长⽅形/正⽅形相似
 对边长度成⽐例,⾯积⽐等于下相似⽐的平⽅

考查⾓度六:不规则矩形的周长与⾯积
 拆分求和
 错位相减
 平移拼凑

考查⾓度七:矩形与三⾓形的交点
 矩形的每条边,与三⾓形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0 个、1 个、2 个
 三⾓形的每条边,与矩形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0 个、1 个、2 个

4.4.3 菱形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rhombus 菱形
 equilateral parallelogram 菱形(等边的平⾏四边形)

[核⼼考点]
考查⾓度⼀:菱形的对⾓线
 临边相等的平⾏四边形,为菱形
 菱形的对⾓线相互平分
 菱形的对⾓线相互垂直

考查⾓度⼆:菱形的对⾓线&⾯积
 菱形的⾯积公式:1/2 对⾓线相乘的积

考查⾓度三:菱形的底&⾼&⾯积
 菱形的⾯积公式:底×⾼

4.4.4 梯形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trapezoid 梯形

[核⼼考点]
考查⾓度⼀:梯形的周长
 梯形的周长公式:周长=上底+下底+两腰
 通过应⽤题情境,识别并构建梯形

考查⾓度⼆:梯形的⾯积
 梯形的⾯积公式:⾯积=1/2×(上底+下底)×⾼
 通过应⽤题情境,识别并构建梯形

考查⾓度三:梯形的⾼度
 注意画垂线,构建直⾓三⾓形,计算⾼度

4.4.5 三⾓形&四边形相关不规则图形⾯积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拆分求和法

 大胆画辅助线
 将不规则图形,拆分成规则的三角形、矩形、梯形
 分别计算各个规则图形的面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求和即为总面积

考察角度二:错位相减法

 大胆画辅助线
 构建出一个更大的规则图形(三角形、矩形、梯形)
 构建出一个更小的规则图形(三角形、矩形、梯形)
 分别计算各个规则图形的面积
 相减即为总面积

考察角度三:平移拼凑法

 大胆画辅助线
 将不规则图形,沿着辅助线平移、对称、旋转
 构建出规则图形
 直接求规则图形面积

考察角度四:容斥法

 当阴影区域由几个图形叠加而成
 要准确认清其结构,理顺图形间的大小关系。
 先把两个规则图形的面积求和
 再减去重合区域的 2 倍
 即为剩下的区域面积

考察角度五:估算法

 当题目当中的不规则图形完全不规则,没有可能使用方法 1~方法 4 凑出来


 可以大胆假设每个不规则区域的平均面积为 0.5 个平方单位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进而估算出来一个预计面积

4.5.1 圆的弦长
[相关术语]
 circle 圆
 center 圆⼼
 radius(radii) 半径
 diameter 直径
 congruent circle 全等的圆
 chord 弦

[核⼼考点]
 圆上弦长的取值范围:0<弦长≤直径
 圆的直径,也是圆内切矩形的对⾓线

4.5.2 圆的周长 与⾯积


[相关术语]
 circumference of the circle 圆的周长
 area of the circle 圆的⾯积
 concentric circles 同⼼圆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考点]
考查⾓度⼀:圆的周长与⾯积
1)圆的周长公式
 周长 C=2πR=πD(R 是半径;D 是直径)
2)圆的⾯积公式
 ⾯积 S=πR2(R 是半径)或者 πD2/4(R 是半径)

考查⾓度⼆:同⼼圆的周长与⾯积
 注意圆⼼重合即可

考查⾓度三:应⽤题中圆的周长与⾯积
 注意画⽰意图,识别圆⼼与半径,计算周长或⾯积

考查⾓度四:多圆嵌套下圆的周长与⾯积
 注意内部⼩圆的直径和,为外部⼤圆的直径

考查⾓度五:圆&矩形嵌套下圆的周长与⾯积
 圆的直径,也是圆内切矩形的对⾓线

4.5.3 弧长与扇形⾯积
[相关术语]
 arc 圆弧
 major arc 优弧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minor arc 劣弧
 central angle 圆⼼⾓
 angle of circumference 圆周⾓
 degree measure of an arc 弧度
 length of an arc 弧长
 area ⾯积
 sector 扇形

[核⼼考点]
考察⾓度⼀:弧长
弧长公式
 公式 1:nπR/180(其中 n 是圆⼼⾓度数,R 是圆的半径)
 公式 2:圆⼼⾓/360° × 圆的周长

考查⾓度⼆:半圆的周长与⾯积
1)半圆的周长公式
 周长 C=πR=πD/2(R 是半径;D 是直径)
2)半圆的⾯积公式
 ⾯积 S=πR2/2(R 是半径)或者 πD2/8(R 是半径)

考查⾓度三:1/4 圆的周长与⾯积
1)1/4 圆的周长公式
 周长 C=πR/2=πD/4(R 是半径;D 是直径)
2)1/4 圆的⾯积公式
 ⾯积 S=πR2/4(R 是半径)或者 πD2/16(R 是半径)

考察⾓度四:扇形⾯积
扇形⾯积公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公式 1:⾯积=1/2×L×R(L 是扇形的弧长,R 是圆的半径)
 公式 2:⾯积=nπR²/360(n 是圆⼼⾓度数,R 是圆的半径)
 公式 3:圆⼼⾓/360° × 圆的⾯积

4.5.4 圆相关不规则图形的⾯积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拆分法
 大胆画辅助线!
 拆分成规则图形
 求和为总面积

考察角度二:相减法
 大胆画辅助线!
 拆分成规则图形
 求差为不规则图形面积

考察角度三:拼凑法
 通过平移,旋转,改造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

考察角度四:容斥法
 加多了不怕,去重之后,剩余的就是阴影部分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5.5 多圆图形问题
[核⼼考点]
多圆连接圆⼼辅助线
 通过连接圆⼼,绘制辅助线,即可找到做题切⼊点

4.5.6 圆⼼⾓与圆周⾓
[相关术语]
 central angle 圆⼼⾓
 angle of circumference 圆周⾓
 central angle that subtends the same arc 同弧所对的圆⼼⾓

[核⼼考点]

考察⾓度⼀:圆周⾓
 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相等

考察⾓度⼆:圆周⾓&圆⼼⾓关系
 同弧所对的圆周⾓,等于同弧所对的圆⼼⾓的⼀半

考察⾓度三:直径所对的圆周⾓
 半圆弧所对的圆⼼⾓等于 180 度,所以其所对的圆周⾓等于 90 度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换句话说:直径两端端点与圆周上任意⼀点连接起来⼀定会构成⼀个直⾓

考察角度四:圆内切图形的面积周长问题
 圆内接三角形周长=各个边长度之和
 圆内接三角形面积=底乘高除以二

考察⾓度五:圆内接四边形
 圆内接四边形对⾓互补
 ⾓ A+⾓ C=180°
 ⾓ B+⾓ D=180°
 证明过程如下——

4.5.7 圆与切线
[相关术语]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tangent 相切
 point of tangency 切点
 tangent line 切线
 concentric circles 同⼼圆
 inscribed 内接

[核⼼考点]
 外切直线⼀定和切点所在的半径垂直

4.6.1 长⽅体与正 ⽅体
[相关术语]
 rectangular solid 长⽅体
 face ⾯
 edge 边
 vertex 顶点
 cube ⽴⽅体
 volume 体积
 surface area 表⾯积

[核⼼考点]
 长⽅体的体积公式:V=l×w×h
 长⽅体的表⾯积公式:S=2(lw+lh+wh)
 正⽅体的体积公式:V=l3
 正⽅体的表⾯积公式:S=6l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6.2 圆柱体
[相关术语]
 circular cylinder 圆柱体
 lateral surface 侧⾯
 axis 轴
 right circular cylinder 直圆柱体

[核⼼考点]
 直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πr2h
 直圆柱体的表⾯积公式:A = 2(πr2)+ 2πrh

4.6.3 圆锥体
[相关术语]
 circular cone 圆锥体

[核⼼考点]
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πr2h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4.6.4 圆球体
[相关术语]
 sphere 球体
 hemisphere 半球

[核⼼考点]
 球体的表面积公式:4πr2
 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

4.6.5 其他三维图形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任何柱体的体积

 柱体的体积,无论底面积形状如何,均为底面积×高

考察角度二:金字塔

 画辅助线,构建特殊直角三角形,进而转换成平面图形问题
 套用题目给出的金字塔体积公式求体积

考察角度三:台体的体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不要惊慌
 严格按照给出的公式,计算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五章
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数据分析逐知识点图谱
⼀级知识点 ⼆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本章节学习进度

5.1.1 表格

5.1.1 表格之频次/频率分布表

5.1.2 条形图

5. 5.1.2 条形图之频次/频率分布直⽅图

5.1.2 条形图之偏态分布
5.1 ⽤图形描述数据
5.1.3 饼状图

5.1.4 折线图
数 5.1.5 散点图

5.1.6 其他图表题

5.1.7 综合图表题

5.2.1 平均值
据 5.2.2 中位数

5.2.2 中位数之动态过程中寻找中位数

5.2.3 等差数列的中位数与平均数

5.2.4 众数

分 5.2 ⽤数字描述数据
5.2.5 极差

5.2.6 四分位数与箱型图

5.2.7 百分位数

5.2.8 标准差

析 5.2.8 标准差之数据变化对标准差的影响

5.2.9 ⽤数字描述数据综合题

5.2.10 离差&绝对离差

5.3.1 数据分布的描述
5.3 数据分布、
5.3.2 正态分布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5.3.3 概率分布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图表题通⽤技巧
一、图表题做题顺序

GRE 改革后模考/考试过程中,当遇到的 Section Base 图表题第 6 题~第 8 题比较复杂时——

• 第一步:优先做第 9 题~第 12 题

• 第二步:全部做完之后,再回头做第 6 题~第 8 题

二、图表题解题步骤

• 第一步:仔细阅读表头,横纵轴,注意事项(Note),对图表所给出信息建立基本概念

• 第二步:仔细读题,断句,理解题意,针对性分别去图表当中寻找数据

• 第三步:1)仔细运算;2)适当估算,以节省不必要运算

三、图表题长难句读题技巧

技巧一:先找主干,再看细节

• 先找主谓宾,或者主系表,再读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

技巧二:按意群,拆短句,再连贯

• 每个短句意思完整,理解清楚,再串起来合并起来整句意思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技巧三:标志词,定句型,找主干

• either A or B

• between A and B

• the ratio of A to B 怎么算:A÷B

• what percent of A is/are/do/did B?怎么算:B÷A

• what percent of A who is/are/do/did C is/are/do/did B?怎么算:B÷C 的 A

技巧四:倒着读

• 遇到 A….that…B…..of…C…..that….D….

• 正着读,读不懂,可以尝试倒着读

• D的C的B的A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5.1.1 表格
[相关术语]

 table 表格
 variable 变量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基础表格

 注意对应起来横轴的概念,不要看错行

考察角度二:基础表格&不等式

 数据值均为整数时
 大于等于 n 的数据个数 - 大于 n 的个数=等于 n 的个数
 大于等于 n 的数据个数 - 大于等于 n+1 的个数=等于 n 的个数

考察角度三:复合表格

 注意寻找不同表格之间的数据关系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5.1.1 表格
之频次/频率分布表
[相关术语]

 frequency (count) 频次/频数


 frequency distribution 频次分布
 re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相对频率分布
 expected value 期望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频次分布表

 注意第一列为数据种类
 注意第二列为不同类数据的出现次数
 第二列频次求和,为数据总个数
 逐行的第一、第二列数据相乘求和,为所有数据总和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二:相对频率分布表

 注意第一列为数据种类
 注意第二列为不同类数据的出现概率(该数据个数➗所有数据总个数)
 注意数据*数据频率=该类数据的总和

5.1.2 条形图
[相关术语]
 bar graph 条形图
 segmented bar graph 分段条形图
 histogram 直⽅图

[核⼼考点]
考查⾓度⼀:条形图
 注意对应起来横轴的概念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多柱条形图
 注意区分清楚颜⾊和对应概念,不要看混淆

考查⾓度三:分段条形图
 注意对应清楚颜⾊

考查⾓度四:条形图&平均变化值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连续 n 年、n ⽉间 n-1 次变化的平均值=|第⼀年数据-第 n 年数据|÷(n-1)

5.1.2 条形图
之频次/频率分布直⽅图
[相关术语]

 histogram 直方图
 frequency 频次/频数
 relative frequency 相对频率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频次分布直方图

 横轴:同一个数据的不同数值范围
 纵轴:每个范围内数值的个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二:频率分布直方图

 横轴:同一个数据的不同数值范围
 纵轴:每个范围内数值的概率百分比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5.1.2 条形图之
偏态分布
[相关术语]

 skewed distribution 偏态分布


 left-skewed distribution 左偏分布
 right-skewed distribution 右偏分布

[核心考点]

第一步:判断左/右偏分步

 假设从对称出发
 观察对称之外哪一侧还有数据
 左侧还有多余数据,则为左偏分布
 右侧还有多余数据,则为右偏分布

第二步:利用性质比较平均数 VS 中位数

 左偏分布中,一般平均值<中位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对称分布中,平均值=中位数
 右偏分布中,一般平均值>中位数

5.1.3 饼状图
[相关术语]
 circle graph 饼状图

[核⼼考点]

 总量*百分⽐=具体值
 具体值÷总量=百分⽐
 360°×百分⽐=扇形圆⼼⾓度数

5.1.4 折线图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time plot (time series) 时间曲线图
 average increase/decrease/change 平均变化值

[核⼼考点]
考查⾓度⼀:折线图

考查⾓度⼆:折线图&平均变化值
 连续 n 年间 n-1 次变化的平均值=|最后⼀年数据-第⼀年数据|÷(n-1)
 连续 n ⽉间 n-1 次变化的平均值=|最后⼀个⽉数据-第⼀个⽉数据|÷(n-1)

5.1.5 散点图
[相关术语]
 scatterplot 散点图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考点]
考查⾓度⼀:散点图的特性
 散点图当中的每个点,横纵向分别对应⼀个数据

考查⾓度⼆:散点图&点线关系的判定
——结合点线关系,定位散点图当中某个特定的点
设横坐标 x,纵坐标 y
将题⽬描述转换成 y=kx+b 的形式后
 点在直线下⽅,y<kx+b
 点在直线上⾯,y=kx+b
 点在直线上⽅,y>kx+b
将题⽬描述转换成 ax+by=c 的形式后(保证 b 为正数的条件下)
 点在直线下⽅,ax+by<c
 点在直线上⾯,ax+by=c
 点在直线上⽅,当 ax+by>c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5.1.6 其他图表题
[核⼼考点]
考查⾓度⼀:⽢特图

 ⽢特图当中,每个矩形在横轴⽅向的投影,即为对应的时间段

考查⾓度⼆:茎叶图

 茎叶图当中,需要将最中间的数据,分别和左右两侧的数据组合在⼀起,⽣成每个数据

考察角度三:极限图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极限图当中,每条线的两端,分别对应极大值与极小值

5.1.7 综合图表题
[核⼼考点]
 注意结合不同图表的信息,综合分析即可
 注意跨图表关系,⽐如⼀张图给出总量,⼀张图给出百分⽐数据,⼆者对应相乘,才能得出具体值
 选项求谁最⼤/最⼩时,注意估算,⽆需计算器严格计算

5.2.1 平均数
[相关术语]
 average 平均数
 mean 平均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arithmetic mean 算术平均数
 weighted mean 加权平均数
 weight 权重(数字出现的频次)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平均数的计算
 (a1+a2+a3+…+an)/ 数字总个数 n(默认每个数字的权重是一样的,都是 1)

考察角度二:平均数的变化性质
 性质一: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加/减 x,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同时加/减 x
 性质二: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 x,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即变成原来的 x 倍

考察角度三:应用题中平均数的寻找与计算
 第一步:从应用题条件中,识别整组数据的每个数
 第二步:求和
 第三步:除以总个数,即为平均数
 注意:注意平均数,总个数,总和,三个概念之间的灵活转换

考察角度四:应用题中变化的平均数
 总和÷个数=平均值
 总和÷平均值=个数
 个数×平均值=总和
 三个关系,注意灵活转换,进而构建等式

考察角度五:应用题中两组数据合并&拆分的平均数
 每组数据的平均值×个数=每组数的总和
 每组数的总和之和=所有数的和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所有数的总和÷总个数=所有数的平均值

考察角度六:平均数与数据值的关系
 一组数据里数据互不相同的情况下
 一定既有数据大于平均数,也有数据小于平均数

考察角度七:加权平均数
 数据 1*数据 1 的权重+数据 2*数据 2 的权重+……+数据 n*数据 n 的权重=所有 n 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5.2.2 中位数
[相关术语]
 median 中数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中位数的计算
 第一步:将所有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
 第二步:x(奇数)个数字的中位数:第(x+1)/2 个数字的值
x(偶数)个数字的中位数:第 x/2 与第(x/2)+1 的数字的平均值

考察角度二:错位容斥凑中位数
 2n+1 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 最小的 n+1 个数据和为 x
 最大的 n+1 个数据和为 y
 x+y-总和=中位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三:应用题中位数的寻找与计算
 第一步:从应用题条件中,识别整组数据的总个数
 第二步:将所有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
 第三步:x(奇数)个数字的中位数:第(x+1)/2 个数字的值
x(偶数)个数字的中位数:第 x/2 与第(x/2)+1 的数字的平均值

考察角度四:合并中位数与原始中位数的关系判断
• 在整组数据其他信息都未知,只知道中位数的情况下
• 性质一:几组数据的中位数相等为 x,合并之后整组数据的中位数不变仍为 x
• 性质二: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 a 和 b(a<b),合并之后整组数据的中位数位于[a, b]之间

考察角度五:中位数与其他值的大小关系
• 中位数左侧的数据≤中位数
• 中位数右侧的数据≥中位数

考察角度六:中位数的变化性质
 性质一: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加一个数 x,整组数据的中位数同步变化+x
 性质二: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一个数 x,整组数据的中位数同步变化,即变成原来的 x 倍

5.2.2 中位数
之动态过程中寻找中位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识别标志]

 一组数据当中,其他数据已知,但是存在个别 1 个未知数 x

[核心考点]

 第一步:把已知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 第二步:找到已知数据最中间两个数据 a 和 b

 第三步:分情况讨论——

 当新增数据≤a 时,整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 a

 当新增数据≤a 时,整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 x

 当新增数据≥b 时,整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 b

5.2.3 等差数列的中位数与平均数
[相关术语]
 median 中位数
 mean 平均数

[核⼼考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等差数列的平均数=中位数=(⾸项+尾项)/2
 连续整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某个数的倍数……都属于等差数列

5.2.4 众数
[相关术语]
 mode 众数

[核⼼考点]
 众数:⼀组数据当中出现频次最⾼的数(可以是多个)

5.2.5 极差
[相关术语]
 range 极差

[核⼼考点]
考查⾓度⼀:极差的寻找与计算
 第⼀步:找到极⼤值 G
 第⼆步:找到极⼩值 L
 第三步:计算极差 G-L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应⽤题中极差的寻找与计算
 第⼀步:找到极⼤值 G
 第⼆步:找到极⼩值 L
 第三步:计算极差 G-L

考查⾓度三:极差的变化性质
 性质⼀: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加/减⼀个数,整组数据的极差不变
 性质⼆: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个正数 x,整组数据的极差即变成原来的 x 倍

考查⾓度四:极差的极限值
求极差的极⼩值
 第⼀步:极⼤值 G 尽量⼩
 第⼆步:极⼩值 L 尽量⼤
 第三步:作差可得极差的极⼩值

求极差的极⼤值
 第⼀步:极⼤值 G 尽量⼤
 第⼆步:极⼩值 L 尽量⼩
 第三步:作差可得极差的极⼤值

5.2.6 四分位数与箱型图
[相关术语]
 quartiles 四分位数
 first quartile 第⼀四分位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second quartile 第⼆四分位数
 third quartile 第三四分位数
 boxplots or box-and-whisker plots 箱线图/箱型图
 range 极差
 interquartile range 四分位距

[核⼼考点]
考查⾓度⼀:四分位数的定义
1)四分位数的定义
 把⼀组数的个数平均分成四等份的三个数字
2)确定四分位数的⽅法
 第⼀步:⾸先将整组数据从⼩到⼤排列
 第⼆步:然后寻找整组数据的中位数,即为 Q2
 第三步:接着分别找到 Q2 左右两侧的中位数,即分别为 Q1, Q3

考查⾓度⼆:通过箱线图分析四分位数

 boxplots 箱线图/箱型图
 L=LEAST 最⼩值
 G=GREATEST 最⼤值
 Q1=第⼀四分位数
 Q2=M=第⼆四分位数,也即中位数
 Q3=第三四分位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range 极差=G-L
 interquartile range 四分位距=Q3-Q1

考察角度三:根据四分位数绘制箱线图

 第一步:根据四分位数的定义,找到 Q1, Q2, Q3,L,G


 第二步:绘制箱线图

考察角度四:四分位距的变化性质

 性质一: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加/减一个数,整组数据的四分位距不变
 性质二: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一个正数 x,整组数据的四分位距即变成原来的 x 倍

5.2.7 百分位数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percentiles 百分位数
 the Xth percentile is A: A 是 X 百分位数所对应的值
 value A is at the Xth percentile:A 位于 X 百分位
[核⼼考点]
考查⾓度⼀:百分位数的定义
1)百分位数的概念
 将所有数字从⼩到⼤排列之后,把数字总个数分成⼀百个等分,每⼀个等分的最后⼀个数字就是⼀个
百分位数
2)百分位数的表述
举例:以 GRE 数学成绩为例,165 分,对应 76percentile,意味着
 解读⼀:数学成绩拿到 165,即超过全球 76%考⽣
 解读⼆:在全球 GRE 考⽣数学成绩这组庞⼤的数据当中,165 是 76 百分位对应的值
 解读三:也即在全球 GRE 考⽣数学成绩这组庞⼤的数据当中,<165 的数据占据了全部数据的 76%
 解读四:或者说,有 76%的考⽣成绩<165

考查⾓度⼆:⽆法定位百分位数
 根据个别百分位置,⽆法判断数据是否对称、线性分布,也就⽆法确定其他百分位数的位置

考查⾓度三:百分位数的相关计算
 计算两个百分位值之间分布了多少个数据
 A<B
 A is x percentile
 B is y percentile
 那么A与B之间分布了(y-x)%的数据

考查⾓度四:百分位数&正态分布综合
 结合正态分布(详见5.3.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五:百分位数 &四分位数
 第一四分位数the first quartile=25th percentile
 第二四分位数the second quartile=50th percentile
 第三四分位数the third quartile=75th percentile

5.2.8 标准差
[相关术语]
 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标准差
 variance ⽅差

[核⼼考点]
考查⾓度⼀:标准差的定义
 ⼀组 n 个数据:a1, a2, a3, a4, … an,平均值为 m,则标准差=

(𝒂𝟏 𝒎)𝟐 (𝒂𝟐 𝒎)𝟐 (𝒂𝟑 𝒎)𝟐 …············· (𝒂𝒏 𝒎)𝟐



𝒏

 如果题⽬给出⼀组数据,但是没有给全计算标准差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那么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法计算

考查⾓度⼆: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 ⼀组 n 个数据:a1, a2, a3, a4, … an,平均值为 m,则标准差=

(𝒂𝟏 𝒎)𝟐 (𝒂𝟐 𝒎)𝟐 (𝒂𝟑 𝒎)𝟐 …············· (𝒂𝒏 𝒎)𝟐



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如果题⽬给出⼀组数据,⽽且给全了计算标准差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严格代⼊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标准差

 技巧:对称的数据,对称轴就是平均数

考查⾓度四:标准差的估算
 当两组数据间同加减,或同乘除⽆法相互转换时,需要带⼊公式,估算⽐较标准差⼤⼩
 两组数据个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离平均数差距⼤的数据越多,标准差越⼤
 规律 1:数据个数平均值相同的情况下,频次分布直⽅图越凹,标准差越⼤
 规律 2:数据个数平均值相同的情况下,频次分布直⽅图越凸,标准差越⼩

考查⾓度五:新增数据对标准差的影响
 给⼀组数据新增⼀个数据时,新增数据越靠近原有数据的平均值时,整组数据的标准差相对最低

考查⾓度六:根据离散度定性⽐较标准差(易错)
 当原始数据未明确给出,无法套公式、套性质
 可以定性分析,直接判断数据的离散度如何变化
 如果极小值变更小,极大值变更大,离散度明确变大,那么标准差明确变大
 如果离散度不确定变大还是变小,那么标准差也不确定变大还是变小

考查⾓度七:⽅差的计算公式
(𝒂𝟏 𝒎)𝟐 (𝒂𝟐 𝒎)𝟐 (𝒂𝟑 𝒎)𝟐 …············· (𝒂𝒏 𝒎)𝟐

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严格代⼊⽅差计算公式,计算⽅差

 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一个正数 x,整组数据的方差即变成原来的 x2 倍

5.2.8 标准差之
数据变化对标准差的影响
标准差的变化性质

考察角度一:同加

 性质一: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加/减一个数 y,整组数据的标准差不变

考察角度二:同乘正数

 性质二: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一个正数 x,整组数据的标准差即变成原来的 x 倍

考察角度三:同加&同乘复合

 性质三: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一个正数 x,再同时加/减一个数 y,整组数据的标准差变仍然成原来的 x 倍

考察角度四:同乘负数

 性质四: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一个负数 x,整组数据的标准差即变成原来的|x|倍

考察角度五:同乘-1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性质五: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同时乘以-1,整组数据的标准差不变

考察角度六:逐项和固定

 性质六:两组数据逐项对应相加,和固定时,两组数据标准差相等

5.2.9 ⽤数字描述数据综合题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平均数与中位数综合
 清晰按照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分析、比较
 一组对称的数据,平均数=中位数

考察角度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综合
 清晰按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的概念分析

考察角度三:数据变化对各个数据的影响
数据概念 每个数据同加减变化 每个数据同乘变化
平均数 同加减 同乘
中位数 同加减 同乘
众数 同加减 同乘
极差 不变 同乘
标准差 不变 同乘

四分位距 不变 同乘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5.2.10 离差&绝对离差
[相关术语]

 absolute deviation 绝对离差


 deviation 离差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离差

 离差 x-m:一组数据里,每个数据跟平均数的差

考察角度二:绝对离差

 绝对离差|x-m|:一组数据里,每个数据跟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
 极限思维:在条件有限,问题是 could be,选项是不定项时,可以直接寻找最小和最大两种情况,范围内全选即可

5.3.1 数据分布的描述
[相关术语]
 distributions of data 数据分布
 mean 平均值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average 平均值
 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
 x standard deviation above the mean 比平均值 m 高 x 个标准差 d
 x standard deviation below the mean 比平均值 m 低 x 个标准差 d
 x standard deviation of/within the mean 比平均值 m 差距 x 个标准差 d 范围上&下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数据分布的上下描述
 比平均值 m 高 x 个标准差 d:m+xd
 比平均值 m 低 x 个标准差 d:m-xd

考察角度二:数据分布的上下模糊描述
 离平均值 m 有 x 个标准差 d:m±xd

5.3.2 正态分布
[相关术语]
 normal distribution 正态分布
 normally distributed 正态分布
 the distribution is normal 正态分布
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标准正态分布

[核⼼考点]
考查⾓度⼀:正态分布的计算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正态分布:平均值、中位数与众数相等
 近似正态分布:平均值、中位数与众数⼏乎⼀致
 整组数据呈对称分布
 ⼤约有 68%的数据分布在离平均值正负 1 个标准差范围之内
 ⼤约有 96%的数据分布在离平均值正负 2 个标准差范围之内

考查⾓度⼆:正态分布的特性
 相同取值区间,越靠近平均值分布的区间,分布的数据更多

考查⾓度三:标准差对正态分布曲线的影响
 标准⽅差越⼤,正态分布图越矮、胖
 标准⽅差越⼩,正态分布图越⾼、瘦

考查⾓度四:正态分布&百分位数
对于任意正态分布⽽⾔:
 由于<m-2d 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 2%,所以 m-2d 即为第 2 百分位(2nd percentile)对应的值
 由于<m-d 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 16%,所以 m-d 即为第 16 百分位(16th percentile)对应的值
 由于<m 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 50%,所以 m 即为第 50 百分位(50th percentile)对应的值
 由于<m+d 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 84%,所以 m+d 即为第 84 百分位(84th percentile)对应的值
 由于<m+2d 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 98%,所以 m+2d 即为第 98 百分位(98th percentile)对应的值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5.3.3 概率分布
[相关术语]
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概率分布

[核⼼考点]
概率分布的特征
 纵轴⽅向与 x 轴围成区域的⾯积,即为数据分布在此区域内的概率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六章
计数法
Counting Methods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计数法逐知识点图谱
⼀级知识点 ⼆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本章节学习进度

6.1.1 ⼦集

6.1.2 双集合交集、并集、补集、全集关系

6.1 集合 6.1.3 九宫格解双重叠应⽤题

6.1.4 双集合交并集的最⼤与最⼩

6.1.5 三集合问题
6. 6.2.1 等差数列

6.2 数列 6.2.2 等⽐数列

计 6.3.3 其他数列

6.3.1 计数原理

6.3.1 计数原理之乘法原理

6.3.2 阶乘
数 6.3 计数原理、阶乘、排列 6.3.3 排列

与组合 6.3.4 组合

6.3.5 特殊排列组合技巧之捆绑法

法 6.3.5 特殊排列组合技巧之密⻄⻄⽐法

6.3.5 其他特殊排列组合技巧

6.4.1 古典概率

6.4.2 互斥事件与对⽴事件

6.4 概率 6.4.3 独⽴事件

6.4.4 条件概率

6.4.5 概率中的集合问题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1.1 ⼦集
[相关术语]
 set 集合
 member 元素
 elements 元素
 finite set 有限集
 infinite set ⽆限集
 empty set 空集
 nonempty ⾮空集
 subset ⼦集
 the number of subsets ⼦集的个数
 how many subsets 多少个⼦集

[核⼼考点]
考察角度一:子集的定义
1)集合元素的性质:
 无序性:{a, b, c}={a, c, b}
 互异性: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2)子集的定义
 当 A ⊆B 时,A 为 B 的子集

考察角度二:子集的个数
 集合 N 当中有 x 个元素,则集合 N 有 2x 个子集(包括空集,包括 N 集合本身)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集合 N 当中有 x 个元素,则集合 N 有 2x-1 个包含奇数个元素的子集
 集合 N 当中有 x 个元素,则集合 N 有 2x-1 个包含偶数个元素的子集

考察角度三:子集的个数&反算思维
 正算分情况太多
 反算提高解题速度

考察角度四:子集的个数&组合
 从 n 个元素里选 m 个元素,不需要排顺序,形成子集主动构建 C(n, m)模型

考察角度五:子集应用题
 识别自己的描述
 绘制子集韦恩图
 设未知数,计算关系

6.1.2 双集合交集、并集、补集、全集关系
[相关术语]
 universal set 全集
 intersection 交集(由属于 A 且属于 B 的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 A∩B)
 union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为 A∪B)
 complementary set 补集
 disjoint or mutually exclusive 不相交或互斥
 Venn diagram 韦恩图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点识别]
全集、交集、并集、补集的识别
 all:全集
 total :全集
 both A and B :A 与 B 的交集
 A also B :A 与 B 的交集
 A who is B:交集
 AB:交集
 either A, or B, A 与 B 的并集
 A, B, or both:A 与 B 的并集
 either A, or B, or both:A 与 B 的并集
 at least one of A or B:A 与 B 的并集
 … A and B combined :并集
 … total… different :并集
 neither A nor B:A 与 B 的补集
 didn’t either:A 与 B 的补集
 not either A or B:A 与 B 的补集
 free of both A and B:A 与 B 的补集
 not any:多个集合的补集

[核⼼考点]
考查⾓度⼀:容斥原理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并集=A +B-交集
 全集=并集+补集
 全集= A +B-交集+补集

考查⾓度⼆:容斥原理应⽤题(求交集)
第⼀步:识别交集的描述
 both A and B :A 与 B 的交集
 A and B:A 与 B 的交集
 A also B :A 与 B 的交集
 A who is B:交集
 AB:交集
第⼆步:绘制韦恩图,把题⼲数据标进去
第三步:利⽤容斥原理求解交集
 并集=A +B-交集
 全集=并集+补集

考查⾓度三:容斥原理应⽤题(求并集)
第⼀步:识别并集的描述
 either A, or B, or both:A 与 B 的并集
 either A, or B, A 与 B 的并集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A, B, or both:A 与 B 的并集
 A or B:A 与 B 的并集
 at least one of A or B:A 与 B 的并集
 … total… different :A 与 B 的并集
第⼆步:绘制韦恩图,把题⼲数据标进去
第三步:利⽤容斥原理、全并补集关系求解并集
 并集=A +B-交集
 全集=并集+补集

考查⾓度四:容斥原理应⽤题(求补集)
第⼀步:识别补集的描述
 neither A nor B:A 与 B 的补集
 didn’t either:A 与 B 的补集
 not either:A 与 B 的补集
 all but x:补集为 x
第⼆步:绘制韦恩图,把题⼲数据标进去
第三步:利⽤容斥原理、全并补集关系求解补集
 并集=A +B-交集
 全集=并集+补集

考查⾓度五:容斥原理应⽤题(补集=0)
第⼀步:识别并集的描述
 利⽤实际⽣活场景,数据设置,分析补集的取值
第⼆步:绘制韦恩图,把题⼲数据标进去
第三步:利⽤容斥原理、全并补集关系求解

考查⾓度六:容斥原理应⽤题(求其他相关)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第⼀步:识别交并补集的描述
第⼆步:绘制韦恩图,把题⼲数据标进去
第三步:利⽤容斥原理、全并补集关系、韦恩图求解(如 A-交集,B-交集,not A,not B 等)

考查⾓度七:容斥原理应⽤题(交并补复合)
第⼀步:识别交并补集的描述
第⼆步:绘制韦恩图,把题⼲数据标进去
第三步:利⽤容斥原理、全并补集关系求解
 并集=A +B-交集
 全集=并集+补集

6.1.3 九宫格解双重叠应⽤题
[标志词]
 A, not A
 B, not B
 A, non A
 have, have never
 scented, unscented
 male, female
 on, off

[核⼼考点]
1) 九宫格法的使⽤场景
 题⽬当中明显存在正反向数据均需处理
 复杂双集合交并补集题,韦恩图法⽆法清晰显⽰数据

2) 如何使⽤九宫格法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步:画出九宫格
 第⼆步:按照两种分类标准讲所有数据分成四⼤类
 第三步:填⼊题⽬给出数据,计算剩余数据

6.1.4 双集合交并补集的最⼤与最⼩
[相关术语]
 both A and B :A 与 B 的交集
 A and B :A 与 B 的交集
 A also B :A 与 B 的交集
 A who is B :A 与 B 的交集
 … who is A and who is B :A 与 B 的交集
 A, B, or both:A 与 B 的并集
 either A, or B, or both:A 与 B 的并集
 neither A nor B,:A 与 B 的补集
 … total… different :并集
 greatest/largest/maximum 最大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least/smallest/minimum 最小

[核⼼考点]

规律⼀:当两个集合关系不不确定,且|A|+|B|<全集时
 交集最⼩为 0,最⼤为⼩集合
 并集最⼩为⼤集合,最⼤为|A|+|B|

规律⼆:当两个集合关系不不确定,且|A|+|B|>全集时
 交集最⼩为|A|+|B|-全集,最⼤为⼩集合
 并集最⼩为⼤集合,最⼤为全集

6.1.5 三集合问题
[考点识别]

三集合问题的识别

 A, B, and C:三个集合 ABC


 all:全集
 total :全集
 A, B, and C:ABC 的交集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all of A, B, and C:ABC 的交集
 A, B, and C at the same time:ABC 的交集
 at least one of three:三个集合的并集
 none of the three:三个集合的补集

[核⼼考点]
考查⾓度⼀:三集合交并补集关系
 注意结合画三集合韦恩图分析

A∪B∪C=只 A+只 B+只 C+(D+E+F)+ G

考查⾓度⼆:三集合容斥原理

A∪B∪C=A+B+C-(D+E+F)*1-G*2

考查⾓度三:三集合交并集的最⼤与最⼩
 注意结合极限法分析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2.1 等差数列
[相关术语]
 series/progression/list/sequence 数列
 arithmetic progression 等差数列
 term 项
 the first term 第⼀项
 preceding term 前⼀项
 Each term in the sequence after the first term is 常数 greater than the immediately preceding term
 an=a n-1+常数

[核⼼考点]
考察⾓度⼀: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 an=a1+(n-1)d(d 代表公差)

考察⾓度⼆: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题
 识别等差数列
 an=a1+(n-1)d(d 代表公差)

考察⾓度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 Sn=(a1+ an)·n/2 或者 Sn=n·a1+d·n(n-1)/2

考察⾓度四: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应⽤题
 识别等差数列
 Sn=(a1+ an)·n/2 或者 Sn=n·a1+d·n(n-1)/2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2.2 等⽐数列
[相关术语]
 geometric progression 等⽐数列
 term 项
 the first term 第⼀项
 preceding term 前⼀项
 Each term in the sequence after the first term is 常数 times of the immediately preceding term
 an=an-1×常数

[核心考点]
考察⾓度⼀:等⽐数列通项公式
 an=a1·q(n-1)(q 代表公比)

考察⾓度⼆:等⽐数列通项公式应⽤题
 识别等比数列
 an=a1·q(n-1)(q 代表公比)

考察⾓度三:等⽐数列求和公式
 Sn=𝑎 (q 代表公比,当 q>1 时)
 或 Sn=𝑎 (q 代表公比,当 q<1 时)

考察⾓度四:等⽐数列求和公式应⽤题
 识别等比数列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Sn=𝑎 (q 代表公比,当 q>1 时)
 或 Sn=𝑎 (q 代表公比,当 q<1 时)

考察⾓度五:等差数列&等⽐数列综合
 an=a1+(n-1)d(d 代表公差)
 an=a1·q(n-1)(q 代表公比)

考察⾓度六:等⽐数列&整除
 能约分=能整除
 不能约分=不能整除

6.2.3 其他数列
[核⼼考点]
考察⾓度⼀:裂项相消法求和
 当 b-a=1 时,1/a - 1/b=(b-a)/ab=1/ab

考察⾓度⼆:斐波那契数列找规律
 每后⼀项,均为前两项的和

考察⾓度三:其他数列套通项公式
 根据题⽬给出的通项公式,列举即可
 仔细⼀点,耐⼼⼀点,避免计算错误

考察⾓度四:其他数列找规律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根据题⽬给出的通项公式,列举前⼏项,发现循环规律
 根据循环性,计算所求项/求和

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的判别
几选几 标志词 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

直接分情况求和计算,
6.3.1 计数原理之加法原理 多选一 at least one m1+m2+m3+…+mn
不需要排列组合

直接分步骤求积计算,
6.3.1 计数原理之乘法原理 多选一 First, next, step by step m1×m2×m3×…×mn
不需要排列组合

the number of permutations of n


𝑛!
6.3.3 排列 多选多 objects taken m at a time 𝑃 或𝐴 𝐴 =
(𝑛 − 𝑚)!
when order does matter

𝑛!
the number of combinations of n 𝐶 =
𝑚! (𝑛 − 𝑚)!
6.3.4 组合 多选多 objects taken m at a time 𝐶 𝐶 =𝐶
when order does not matter

next to each other/ cannot be


6.3.5 特殊排列组合技巧捆绑法 多选多 separated / together / in a single
group / appear consecutively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3.5 特殊排列组合技巧密西西
多选多 相同的元素 11, ss, **, ##, iiii,...
比法

n dentical items put into m different


6.3.5 特殊排列组合技巧挡板法 多选多 𝐶
boxes, at least 1 is included in each

6.3.1 计数原理
[相关术语]
 counting methods 计数原理
 how many possible ways 多少种可能性
 what is the number of ways 多少种可能性
 addition principle 加法原理

[核⼼考点]
考察⾓度⼀:枚举法
1)针对问题:⽆典型规律的计数统计题
2)典型情境:总可能性有限
3)计数公式:仔细列举,耐⼼统计,求和即为总可能性

考察⾓度⼆:极限法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1)针对问题:简单计数统计题

2)典型情境:做一件事,有不同的几种方法,但是可能取值是连续的

3)计数公式:省去列举,找到最大取值 b 与最小取值 a,总可能性 b-a+1

考察⾓度三:加法原理
1)针对问题:条件笼统宽泛,分情况讨论问题
2)标志词:at least, no more than…
3)典型情境:做⼀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 n 种不同情况,第⼀种情况有 m1 种不同的⽅法,第⼆种情况有 m2 种不同的⽅法,……,第 n 种情况
有 mn 种不同的⽅法。
4)计数公式: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3+…+mn 种不同的⽅法

6.3.1 计数原理
之乘法原理
[相关术语]
 multiplication principle 乘法原理

[核⼼考点]
考察⾓度⼀:乘法原理
1)针对问题:条件明确,分步骤问题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2)标志词:first, then…
3)典型情境:做⼀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 n 个步骤,做第⼀步有 m1 种不同的⽅法,做第⼆步有 m2 种不同的⽅法,……,做第 n 步有 mn 种不
同的⽅法。
4)计数公式: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3×…×mn 种不同的⽅法

考察⾓度⼆:乘法原理&加法原理复合
1)针对问题:分类&分步复合问题
2)典型情境:在题⽬条件下,既需要分类,⼜需要在每类情况下,分步统计可能性
3)计数公式:总体分类求和,内部分步求积

考察⾓度三:乘法原理&倒减思维
1)典型情境:分步相乘求积,统计总可能性的前提下,题⽬明确要求排除个别⼏种可能性
2)计数公式:每个步骤的可能性相乘求积之后,减去不需要的可能性

考察⾓度四:乘法原理&反算思维
1)针对问题:复合分类问题
2)典型情境:情境较多,或者正向统计较为⿇烦耽误时间的情况下,累加求和较为繁琐,为了提⾼解题速度,可以主动反算
3)标志词:at least one
4)计数公式:总可能性 – 反向可能性

考察⾓度五:乘法原理&涂⾊问题
1)典型情境:乘法原理的情境下,步骤与步骤之间,相互需要满⾜⼀定的限制与照应关系
2)计数公式:仔细分析在充分照应题⽬条件限制下,每进⾏下⼀步的可能性,然后再将不同步骤的可能性乘起来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3.2 阶乘
[相关术语]
 factorial 阶乘

[核⼼考点]
考察⾓度⼀:相邻阶乘数运算
 阶乘的定义:利⽤乘法原理计算总⽅法数时,逐步完成⼀件事情的⽅法数逐渐递减 1,直⾄ 1 的情况,此时,总可能⽅法数= n (n-1) (n-2)
(n-3) … ×2×1,我们可以将其抽象概括为 n!
 n!=n (n-1) (n-2) (n-3) … ×2×1(n≥3)
 0!=1
 n!=n * [(n-1)!]
 (n+1)!±n! 合并同类项=n![(n+1)±1]

考察⾓度⼆:含未知数阶乘运算⽐⼤⼩
 最佳解题思路:在题⽬的定义域范围内,,从⼩到⼤连续代⼊三组数字计算,观察 QA 与 QB 变化趋势与关系

考察⾓度三:阶乘运算为基础的综合考察
 最佳解题思路:阶乘递减相乘时,5 可以和任意偶数合并起来,凑出来 10、20……
 5!以上的阶乘数,个位都等于 0,因为其中均包含 5*2,因此⼀定是 10 的倍数

6.3.3 排列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permutation / arrangement 排列
 the number of permutations of n objects taken m at a time:𝑃 或𝐴

[核⼼考点]
考察⾓度⼀:排列的定义与排列数的计算
1)使⽤排列的情境
从 n 个不同元素⾥选 m 个元素,还需要排顺序
 从 n 个数字⾥选 m 个数字,排⼀个 m 位数(m≤n)
 从 n 个字⺟⾥选 m 个字⺟,排⼀个 m 位的密码(m≤n)
 从 n 个⼈⾥选 m 个⼈,排座位/队伍(m≤n)
2)使⽤排列的标志词
 Select … no repeated numbers are allowed/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 integers, passwords, seats
3)定义
 ⼀般地,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n)个元素,按照⼀定的顺序排成⼀列,叫做从 n 个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个排列,简记为
A(n, m)
4)计算
!
 𝐴 =( )!

5)简便计算
 𝐴 等于从 n 开始往下,连续乘 m 项

考察⾓度⼆:排列&加法原理
1)使⽤排列&加法原理的情境
 分类问题
 从 n 个不同元素⾥选 m 个元素,还需要排顺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2)使⽤排列&加法原理的标志词
 At least, no more than
3)解题步骤
 整理分类,累加求和
 每种分类下排列统计

考察⾓度三:排列&乘法原理
1)使⽤排列&乘法原理的情境
 分步问题
 从 n 个不同元素⾥选 m 个元素,还需要排顺序
2)使⽤排列&乘法原理的标志词
 First, next, ensure that, odd, even
3)解题步骤
 循序分步,连续求积
 仔细分析每步骤下的可能性

考察⾓度四:排列&反算思维
1)使⽤排列&反算思维的情境
 情境较多,累加求和较为繁琐
 从 n 个不同元素⾥选 m 个元素,还需要排顺序
2)使⽤排列&反算思维的标志词
 At least
3)解题步骤
 总可能性 – 反向可能性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3.4 组合
[相关术语]
 combination 组合
 the number of combinations of n objects taken m at a time:𝐶

[核⼼考点]
考察⾓度⼀:组合的定义与计算
1)使⽤组合的情境
从 n 个元素⾥选 m 个元素,不需要排顺序
 从 n 个数字⾥选 m 个数字,排⼀个 m 位数 求和、求乘积的可能性(m≤n)
 从 n 个数字⾥选 m 个数字,排⼀个 m 位数 形成⼦集的可能性(m≤n)
 从 n 个⼈⾥选 m 个⼈,排座位/队伍 形成⼀个委员会(m≤n)
2)使⽤组合的标志词
 Select … no repeated numbers are allowed/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 In how many ways … select … committee, product…
3)定义
 ⼀般地,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 m(m≤n)个元素为⼀组,叫作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个组合(与顺序⽆关)
4)组合问题的判定标准
 元素的使⽤不能重复,选择⽅法逐渐递减 1
 与顺序⽆关
5)计算:
!
𝐶 = )!
!(
𝐶 =𝐶
 简便计算:𝐶 =(从 n 开始往下,连续乘 m 项)➗ (m 的阶乘)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组合模型的构建
从 n 个元素⾥选 m 个元素,不需要排顺序
• 形成⼦集
• 形成顺序固定(x<y)的数对(x, y)
• 主动构建 C(n, m)模型

考察⾓度三:组合&握⼿问题
 从 n 个⼈⾥任选 2 个⼈,相互进⾏相互性动作,统计总可能性 C(n, 2)
 握⼿
 连线段
 踢⾜球
 打扑克

考察⾓度四:组合&加法原理
1)使⽤组合&加法原理的情境
 分类问题
 从 n 个不同元素⾥选 m 个元素,不需要排顺序
2)使⽤组合&加法原理的标志词
 At least, no more than, or
3)解题步骤
 整体分类,累加求和
 每种分类下组合统计可能性

考察⾓度五:组合&乘法原理
1)使⽤组合&乘法原理的情境
 分步问题
 从 n 个不同元素⾥选 m 个元素,不需要排顺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2)使⽤组合&乘法原理的标志词
 First, next, ensure that, while…
3)解题步骤
 循序分步,连续求积
 仔细分析每步骤下的可能性

考察⾓度六:组合&反算思维
1)使⽤组合&反算思维的情境
 情境较多,累加求和较为繁琐
 从 n 个不同元素⾥选 m 个元素,不需要排顺序
2)使⽤组合&反算思维的标志词
 At least
3)解题步骤
 总可能性 – 反向可能性

6.3.5 特殊排列组合技巧之
捆绑法
[核心考点]
1)题⼲特征:
• 某些元素必须挨在⼀起
2)标志词: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next to each other/ cannot be separated / together / in a single group / appear consecutively

考察⾓度⼀:全捆绑
解题原则:

• 第一步:将各组必须挨在⼀起的元素当作⼀个整体

• 第二步:先将捆绑起来的⼏个不同整体进⾏宏观排序

• 第三步:再乘以每个捆绑的内部排序数

考察⾓度⼆:部分捆绑
解题原则:

• 第一步:将部分必须挨在⼀起的元素当作⼀个整体

• 第二步:先将剩下 n 个元素+1 个整体,共 n+1 个元素,进⾏(n+1)!种宏观排序

• 第三步:再乘以部分捆绑的内部排序数

考察⾓度三:主动捆绑
解题原则:

• 第一步:根据条件确定,从结果来看哪些元素需要捆绑

• 第二步:先⽆顺序随意选出来需要捆绑的多个元素

• 第三步:把选出来的多个元素捆绑成一个整体,和剩下的元素一起全排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3.5 特殊排列组合技巧之
密⻄⻄⽐法
[核心考点]
1)题⼲特征:

• 相同元素排列问题

2)标志词:
• 相同的元素 11, ss, **, ##, iiii,...

3)解题原则:

• 第一步:开脑洞,假设元素不一样,全选全排
• 第二步:除去重复的不需要排序元素的排序数

6.3.5 其他特殊排列组合技巧
考察⾓度⼀:(组合)挡板法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1)题⼲特征:
• 把 m 个相同的⼩球放进 n 个不同的盒⼦中,每个盒⼦⾄少⼀个球
2)标志词:
• put into…, at least 1 … is included in each
3)解题原则:
• 插挡板的⽅法数=不同分配的⽅法数=𝐶

考察⾓度⼆:(组合)隔板法
1)题⼲特征:
• ⼀次不定⽅程⾮负整数解个数
• x1+ x2 + x3 = n
2)解题原则:
• ⾮负整数解的个数=插隔板的⽅法数=𝐶

考察⾓度三:(排列)概率法/定序除法

1)题干特征:

• 题目要求满足一个特定要求的可能性个数,时长
2)标志词:
• Must be arranged in … order
3)解题原则:

• 第一步:统计总可能性,总时长
• 第二步:计算满足特定要求的概率
• 第三步:满足要求的可能性=总可能性*满足特定要求的概率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度四:(排列&组合)溯源法
1)题⼲特征:
• 找不到切⼊点,题⽬信息很抽象
2)解题原则:
• 第⼀步:分析题⽬要求
• 第⼆步:确定最终结果
• 第三步:沿着最终结果确定分步顺序

考察⾓度五:(排列&组合)倒减法
1)题⼲特征:
• 排列组合后,题⽬明确要求去除个别⼀些可能性
2)标志词:
• Cannot match together, stay together
3)解题原则:
• 第⼀步:利⽤排列组合,统计总可能性
• 第⼆步:减去不需要的可能性

考察⾓度六:(排列)圆桌问题
1)题⼲特征:

• n 个不同元素中,仅按元素间的相对位置⽽不分⾸尾地围成⼀圈,整体旋转后相同的排列算同⼀种排列,这种排列称为圆排列(或称环状
排列),即圆桌问题。

2)标志词: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seating arrangements

3)解题原则:

• 总可能性个数= 𝐴

考察⾓度七:(组合)插空法
1)题⼲特征:
• 部分元素顺序固定,将剩余元素放到已有元素中间
2)解题注意事项:
• 注意两端位置是否可⽤

考察⾓度⼋:(排列&组合)延后排列法
1)题⼲特征:

 选不同元素,但是重复使⽤进⾏排列问题

2)解题原则:
• 第⼀步:先利⽤组合,将元素选出来
• 第⼆步:分析每种选法下的排法

五种概率模型的判别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P(A and B) P(A or B)
几次事件 标志词
交集 并集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A…


6.4.1 古典概率 一次 无 无
when randomly….B…simultaneously

mutually exclusive, different


6.4.2 互斥&对立 一次 outcomes 0 P(A)+P(B)
complementary events, A&not A

independent event
6.4.3 独立事件 两次或多次 two separate attempts P(A)·P(B) P(A)+P(B)- P(A)·P(B)
with replacement, replace it

Select twice, once at a time, without


6.4.4 条件概率 两次或多次 replacement P(A)·P(B|A) 无
Given that/If/When…

6.4.5 概率中交并补的最大
未知 没有以上任何标志词 存在极大极小值 存在极大极小值
与最小

6.4.1 古典概率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相关术语]
 probability experiment 概率实验
 random experiment 随机试验
 sample space 样本空间
 event 事件
 probability 概率
 random selection 随机挑选
 classical probability 古典概率
 simultaneously 同时抽取
 at the same time 同时抽取

[核⼼考点]
1) 古典概率的识别
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A… when randomly….B…at the same time/simultaneously
 A 代表恰好满⾜特定要求的可能性
 B 代表总可能性

2) 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
所求可能性事件个数
 古典概率=
总可能性事件个数

3) 如何数所求可能性事件个数?

考察角度一:古典概率&直接统计

 注意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统计,避免数漏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二:古典概率&加法原理

 当题目问题情境不确切,马上利用加法原理,分成不同情况
 分别统计可能性,求和为满足要求的总可能性
 除以全部可能性,即为概率

考察角度三:古典概率&乘法原理

 当题目问题情境无法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分析,马上利用乘法原理,分成不同步骤
 分别每个步骤的可能性,求积为满足要求的总可能性
 除以全部可能性,即为概率

考察角度四:古典概率&排列

 当题目涉及一次性同时取多个,而且需考虑排序时,分子分母均使用排列数快速统计可能性个数,相除即为概率

考察角度五:古典概率&组合

 当题目涉及一次性同时取多个,而且无需排序时,分子分母均使用组合数快速统计可能性个数,相除即为概率

考察角度六:古典概率&计数法综合

 当题目问题情境较为繁琐缠绕,注意综合使用计数法当中的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以统计变化的可能性个数
 然后再除以全部可能性,即为最终概率

考察角度七:古典概率&反算思维

 当题目问题情境不确切,如果利用加法原理分类求和较为繁琐,而反向较为简单,马上利用反算思维
 用总概率,减去反向概率,即为正向概率值和

考察角度八:古典概率&几何图形分析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积极主动画图,辅助分析
 总可能性,可以替换成总面积,总周长
 恰好满足特定要求的可能性,可以替换成部分面积,弧长,部分周长

考察角度九:特殊古典概率巧妙思路

 如果严格按照古典概率讨论太过于繁琐,可以按照等可能性要求,简化一下分析模型

6.4.2 互斥事件与对⽴事件
[相关术语]
 mutually exclusive 互斥事件
 complementary events 对⽴事件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互斥事件
>>如何识别互斥事件:
 mutually exclusive, different outcomes
>>互斥事件的定义
 一次情景之下,不同的可能性事件 A 与 B(还存在其他可能性),为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
 交集 P(A and B)=0
 并集 P(A or B)=P(A)+P(B)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二:对立事件
>>如何识别对立事件:
 complementary events, mutually exclusive with two different outcomes A&not A,fail&not fail,亦可主动构造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的定义
 一次情景之下,不同的可能性事件 A 与 B(也只有 A 与 B 两种可能),为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
 交集 P(A and B)=0
 并集 P(A or B)=P(A)+P(B)=1

(注:概率问题的潜在定义域——任何事件的概率≤1)

6.4.3 独⽴事件
[相关术语]

 independent event 独立事件


 two separate attempts 两次分别事件
 with replacement 每次抽完放回
 replace it 每次抽完放回
 tossed twice 掷两次
 both Event A and Event B occur :A 与 B 的交集
 Event A, Event B, or both occur:A 与 B 的并集
 either Event A, or Event B, or both occur:A 与 B 的并集
 at least one of Event A or Event B occur:A 与 B 的并集
 neither Event A nor Event B:A 与 B 的补集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核心考点]

考察角度一:独立事件的定义与定义域

 定义:两次或多次不同的情境之下,相互独立,互相不受干扰的事件
 定义域:P(A)*P(B)=x,那么 1≥P(A)≥x, 1≥P(B)≥x
 陷阱点:独立事件相互不受影响,无论一方发生与否,另外一方发生的概率永恒不变

考察角度二:独立事件交集应用题

 第一步:识别独立事件的交集描述 both Event A and Event B occur


 第二步:利用独立事件交集公式计算 P(A and B)=P(A)·P(B)

考察角度三:独立事件并集应用题

 第一步:识别独立事件的并集描述
Event A, Event B, or both occur:A 与 B 的并集
either Event A, or Event B, or both occur:A 与 B 的并集

at least one of Event A or Event B occur:A 与 B 的并集


 第二步:利用独立事件并集公式计算 P(A or B)=P(A)+P(B)- P(A)·P(B)
 技巧:也可以通过 1-P(Not A)·P(Not B)计算

考察角度四:独立事件补集应用题

 第一步:识别独立事件的补集描述 neither Event A nor Event B


 第二步:利用独立事件补集公式计算 1- P(A or B)
 技巧:也可以通过 P(Not A)·P(Not B)计算

考察角度五:独立事件&加法原理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第一步:识别独立事件
 第二步:当问题情况不固定,马上利用加法原理,分类讨论
 第三步:利用独立事件交集公式计算每种情况的交集概率 P(A and B)=P(A)·P(B)
 第四步:求和即为总概率

考察角度六:独立事件&反算思维

 第一步:识别独立事件
 第二步:尝试正算统计,发现较为繁琐
 第三步:调转视角,尝试反算,提高解题速度

6.4.4 条件概率
[相关术语]
 If…A, the probability that B is … 当 A……的时候,B 的概率
 When A…, the probability that B is … 当 A……的时候,B 的概率
 randomly selecting… 随机抽取
 without replacement 每次抽出不放回

[核⼼考点]
1)条件概率事件的定义
 两次或多次不同的情境之下,相互会受到影响的事件

2)条件概率事件的概率公式
 A 事件发⽣的概率为 P(A)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当 A 事件发⽣的条件下,B 发⽣的概率为 P(B|A)
 既要 A 发⽣,⼜要 B 发⽣的概率=P(A and B)=P(A)·P(B|A)

[考察角度]
考察角度一:不放回抽球问题(求一种)
 注意分步骤、分情况讨论
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计算方法

① A A 直接算

② A 非A 直接算

③ 非A A 直接算

④ 非A 非A 直接算

 既要 A 发生,又要 A 发生的概率=P(A and A)=P(A)·P(A|A)


 既要 A 发生,又要非 A 发生的概率=P(A and 非 A)=P(A)·P(非 A|A)
 既要非 A 发生,又要 A 发生的概率=P(非 A and A)=P(非 A)·P(A|非 A)
 既要非 A 发生,又要非 A 发生的概率=P(非 A and 非 A)=P(非 A)·P(非 A|非 A)

考察角度二:不放回抽球问题(求两种)
 注意分步骤、分情况讨论
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计算方法

① A A

② A 非A
求和
③ 非A A

④ 非A 非A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 既要 A 发生,又要非 A 发生的概率=P(A and 非 A)=P(A)·P(非 A|A)
 既要非 A 发生,又要 A 发生的概率=P(非 A and A)=P(非 A)·P(A|非 A)
 分情况,求和为总概率

考察角度三:不放回抽球问题(求三种)
 注意分步骤、分情况讨论
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计算方法

① A A

② A 非A 正算麻烦
③ 非A A

④ 非A 非A 反算

 正向计算麻烦,注意反算提高速度
 P(①+②+③)=总概率 1 - P(情况④)=1- P(非 A)·P(非 A|非 A)

考察角度四:直接给出条件概率&对立事件综合
 注意分步骤、分情况讨论
 严格按照题⽬定义(条件下的概率)计算,无法自己通过-1 制作条件概率
 仅能通过对立事件的描述,取反找新的条件概率
 最终问题不明确,注意分情况求和
 最终问题求大于等于 1 种情况的概率,注意反算

考察角度五:复杂条件概率转化为古典概率
 如果严格按照条件概率分步骤、分情况讨论太过于繁琐
 可以灵活变形,把 without replacement 等效转化成 select simultaneously,按照一次性同时抽取,不考虑顺序,分别分析总可能性,
恰好的可能性,相除按照古典概率计算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6.4.5 概率中的集合问题
[相关术语]
 Event 事件
 Both Event A and Event B occur:交集 A∩B,都发⽣,P(A and B)
 Either Event A or Event B occur;:并集 A∪B,或发⽣,P(A or B)
 Neither…nor…occur:补集(𝐴 ∪ 𝐵) ,均不发⽣
 Maximum/greatest:最⼤
 Minimum/least:最⼩
 could be:可能取值有哪些

[考点标志]
 题⽬当中只给出 Event A、Event B 的概率 P(A)、P(B)
 但是未明确指出 Event A、Event B 之间的概率关系&模型(没有互斥、对⽴、条件、独⽴等标志)
 最后问:交集/并集/补集的最⼤/最⼩/可能取值

[核⼼考点]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查⾓度⼀:交集的最⼤与最⼩

交集最⼤ 交集最⼩

当 P(A)+P(B)<1 时 ⼩集合 0

当 P(A)+P(B)>1 时 ⼩集合 P(A)+P(B)-1

考查⾓度⼆:并集的最⼤与最⼩

并集最⼤ 并集最⼩

当 P(A)+P(B)<1 时 P(A)+P(B) ⼤集合

当 P(A)+P(B)>1 时 1 ⼤集合

考查⾓度三:补集的最⼤与最⼩

补集最⼤ 补集最⼩

当 P(A)+P(B)<1 时 1-⼤集合 1-(P(A)+P(B))

当 P(A)+P(B)>1 时 1-⼤集合 0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考察角度四:概率中的容斥原理

 并集 P(A or B)=P(A)+P(B)- P(A and B)


 P(A or B)+ [P(A or B)]`=1 并集+补集=1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GRE3000 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
下载 GRE3000 词 App
学而思考满分 GRE 数学 170 逐考点讲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