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普通物理實驗報告

都卜勒效應
林育暄 B12504075
組別:第六組
同組組員:林佳穎 B12504103
指導助教:蕭俊彥、林鴻曆
實驗日期:2023.11.27

摘要

本實驗目的為觀察都卜勒效應並測量其都卜勒偏移,利用運動中的聲波反
射面了解相對運動。

本實驗主要分為二,一為確認波動性,二為測量都卜勒頻率偏移,後者的
實驗過程大致為依序調整電源供應器之驅動電壓,以測量於不同轉速下的都卜
勒偏移,分為預測值、測量值兩部分。

比較預測的頻率偏移值∆𝑓𝐷 和測量所得的頻率偏移值∆𝑓𝑒𝑥𝑝 ,於 8V、10V、


12V、14V、16V 的驅動電壓下,差異百分比分別為-28.0%、-28.9%、-28.1%、-
27.7%、-28.3%,皆超出正常誤差範圍。

根據誤差討論,我們認為實驗時,於旋轉盤之最短半徑進入最長半徑的一
處長度差處取樣為主要的不確定度來源。
一、實驗簡介

1、 實驗目的

觀察都卜勒效應並測量其都卜勒偏移,利用運動中的聲波反射面
了解相對運動。

2、 都卜勒效應

若一個波的波源與觀察者在靜止介質中有相對運動,則所觀測之
頻率便會與波源發出之頻率不同,此現象即為都卜勒效應。

以下考慮三種情形,分別為 A、觀察者靜止,波源作等速運動;B、
觀察者作等速運動,波源靜止;C、綜合 A 及 B,波源、觀察者兩者皆
在運動。

A、 觀察者靜止,波源以速度𝑉𝑠運動

設一波原始波長為𝜆1 ,頻率為𝑓1 ,於都卜勒效應下,觀察者所得


波長為𝜆2 ,頻率為𝑓2 ,波速為𝑉。

由於波速僅和介質性質有關,故 𝑉 = 𝜆1 × 𝑓1 = 𝜆2 × 𝑓2 。

考慮波的一個振動週期(𝑡 = 1/𝑓),則觀察者測得的波長
𝜆2 = 𝜆1 − 𝑉𝑠 × 𝑡。

代入上式可得頻率關係為
𝑓2 = 𝜆1 /𝜆2 × 𝑓1 = 𝜆1 × 𝑓1 /(𝜆1 − 𝑉𝑠 × 𝑡) = 𝑉 × 𝑓1/(𝑉 − 𝑉𝑠)。

若𝑉𝑠 > 0,則觀測頻率𝑓2 > 𝑓1 ;反之𝑓2 < 𝑓12 。

B、 波源靜止,觀察者以速度𝑉𝑜運動

設一波原始波長為𝜆1 ,頻率為𝑓1 ,於都卜勒效應下,觀察者所得


波長𝜆3 ,頻率𝑓3 。

考慮一段時間𝑡內,原始的波週期數目為𝑓1 × 𝑡。而觀察者於時間
內之位移為𝑉𝑜 × 𝑡,故觀察者因運動額外接受到的波數為

1
𝑉𝑜 × 𝑡/𝜆1。

觀察者所接受到總波數為𝑓3 × 𝑡 = 𝑓1 × 𝑡 + 𝑉𝑜 × 𝑡/𝜆1。

代 入 上 式 得 𝑓3 = 𝑓1 + 𝑉𝑜/𝜆1 = 𝑓1 + 𝑉𝑜 × 𝑓1 /𝑉 = (𝑉 + 𝑉𝑜) × 𝑓1 /𝑉 。

若𝑉𝑜 > 0,則觀測頻率𝑓3 > 𝑓1 ;反之𝑓3 < 𝑓1 。

C、 波源以速度𝑉𝑠運動,觀察者以速度𝑉𝑜運動

設波源以速度𝑉𝑠運動,觀察者以速度𝑉𝑜運動,此情形可視為前述
兩種情況合成。

先考慮波源運動,此時觀測頻率𝑓4 和𝑓1 關係為


𝑓4 = 𝑉 × 𝑓1 /(𝑉 − 𝑉𝑠)。

再考慮觀察者運動,此時波源頻率為𝑓4 ,可得
𝑓5 = (𝑉 + 𝑉𝑜) × 𝑓4 /𝑉。

代入上式得𝑓5 = (𝑉 + 𝑉𝑜) × 𝑓1 / (𝑉 − 𝑉𝑠)。

3、 本實驗中的都卜勒效應

本實驗以超聲波作為波的載體,其中超聲波發射子和接收子固定
不動,唯一運動的為超聲波反射面的迴轉盤曲面。超聲波由發射子發
出,經迴轉盤曲面反射後回到接收子的位置。若反射面於徑向上作運
動,則反射的超聲波經歷都卜勒效應。對發射子而言,反射面可視為
觀察者;對接收子而言,反射面又可視為運動波源。兩者有上述的合
成效應。

假設反射面於徑向運動速度為𝑉1,可得𝑓7 = (𝑉 + 𝑉1 ) × 𝑓6 /(𝑉 − 𝑉1 ),
其中𝑓6 為超聲波之發射頻率,𝑓7 為接收頻率,V 為聲速。

頻率改變量𝛥𝑓為
𝑓7 − 𝑓6 = (𝑉 + 𝑉1 ) × 𝑓6 /(𝑉 − 𝑉1 ) − 𝑓6 = 2𝑉1 × 𝑓6 /(𝑉 − 𝑉1 )。

為使反射面於徑向上作等速運動,迴轉盤形狀邊緣由兩個 180 度阿基


米德螺線構成,其半徑𝑟的變化和旋轉角度𝜃成比例關係𝑟 = 𝑎 + 𝑏𝜃。

2
假設迴轉盤最長半徑和最短半徑相差𝛥𝑟,旋轉半圈所需時間為𝑇,迴
轉盤角速𝜔。

則反射面徑向速度𝑉1為𝑉1 = 𝛥𝑟/𝑇 = 𝑏𝛥𝜃/𝑇 = 𝑏𝜔。

因此當𝜔為常數時,𝑉1也將是常數。

4、 駐波與波長之條件

以一條絃的振動,假設一向+𝑋方向行進的波函數
𝑌 + (𝑥, 𝑡) = 𝐴𝑠𝑖𝑛(𝑘𝑥 − 𝜔𝑡)。

和另一向−𝑋方向行進的波函數,振幅、波長、頻率皆相同,
𝑌 − (𝑥, 𝑡) = 𝐴𝑠𝑖𝑛(𝑘𝑥 + 𝜔𝑡)。

兩者疊加的結果形成駐波,合成波函數為
𝑌(𝑥, 𝑡) = 𝑌 + + 𝑌 − = 2𝐴𝑠𝑖𝑛(𝑘𝑥)𝑐𝑜𝑠(𝜔𝑡)。

當滿足條件𝑘𝑥 = 𝑛𝜋,則𝑌 = 0,稱位置𝑥 = 𝑛𝜋/𝑘為節點,當𝑘𝑥 =


(𝑛 + 1/2) 𝜋,則 Y 為最大值,稱位置𝑥 = (𝑛 + 1/2) 𝜋/𝑘為腹點,鄰近
的節腹點相距𝜆/4。

二、實驗器材

C—

H—
—G
—B —E
—D

—A F—

圖一、實驗裝置圖
(圖一資料來源:都卜勒課程簡報)

3
1、 超音波系統

A、 訊號產生器
B、 超聲波發收子
C、 訊號放大∕接收器
D、 計頻儀:測量訊號的頻率

2、 迴轉系統

E、 迴轉盤:為超聲波的反射面,邊界為兩 180 度阿基米德螺線


F、 電源供應器:供應迴轉盤電源,可藉由調整其驅動電壓以改變轉速
G、 紅外線發收子:偵測膠帶反光以計數
H、 8748 計時器:測量迴轉週期

3、 其他

I、 三用電表

三、實驗步驟

1、 實驗一:確認超聲波之波動性

連接訊號產生器→ 將三用電表之兩測試棒
產生器之輸出頻
訊號放大器→發收子→ 連接至接收器輸出端,
率調整至40kHz
訊號接收器 並轉至ACV檔

緩慢以手轉動迴轉盤,
調整發收子、迴 調整放大器之放
由最長半徑至最短半徑,
轉盤至合適距離 大倍率旋鈕
使電表不至飽和

2、 實驗二:測量都卜勒效應

4
圖二、計頻儀介面
(圖二資料來源:臺灣大學普通物理實驗課本)

取下電表,將接收器 設定計頻儀,(11)→(2)→(1),
連接至計頻儀(14) 轉動(8)至紅燈均勻閃爍

開啟電源供應器,設定輸出電流至最
檢查計頻儀讀值是否與
大,調整驅動電壓,使迴轉盤以逆時
產生器的輸出頻率相同
針方向旋轉

設定8748計時器, 調整電源供應器之驅動電
紀錄迴轉盤轉動下頻率,
mode至PYD, 壓,測量不同轉速下的
計算頻率偏移
count至100 頻率偏移

四、實驗結果

1、 實驗記錄

A、 確認波動性

(1) 訊號產生器輸出頻率(超聲波頻率)𝑓0 = 40000 ± 0.029Hz


(2) 室溫𝑇𝑅 = 24.2℃
(3) 聲速𝑣𝑠 = 331.6 + 0.6 × 24.2 = 346.12m ∙ s−1
(4) 迴轉盤半徑之最長與最短處相差𝑙 = 12.0mm

B、 測量都卜勒效應

依序調整電源供應器之驅動電壓,以測量於不同轉速下的都卜
勒偏移,分為預測值、測量值兩部分。

5
輸出電壓(V) 8.0 10 12 14 16
5.3683 4.2064 3.4793 2.9717 2.5923
迴轉 100 次時間
5.3554 4.2085 3.4823 2.9682 2.5924
測量值100𝑃(s)
5.3393 4.2089 3.4838 2.9671 2.5886
100𝑃平均值(s) 5.3543 4.2079 3.4818 2.9690 2.5911

預 5.3543 4.2079 3.4818 2.9690 2.5911


迴轉週期𝑃(s)
測 × 10−2 × 10−2 × 10−2 × 10−2 × 10−2

反射面速率
′ 448.2 570.4 689.3 808.4 926.2
𝑣 = 2𝑙/𝑃(mm/s)

頻率偏移
0 2𝑓 𝑣 ′ 0.1037 0.1320 0.1596 0.1873 0.2147
′ )(kHz)
∆𝑓𝐷 = (𝑣 −𝑣
𝑠

輸出電壓(V) 8.0 10 12 14 16
40.0775 40.0965 40.115 40.1354 40.1545
40.0754 40.0933 40.1158 40.1341 40.1544
接收器頻率測量值
40.0783 40.0890 40.1144 40.1349 40.1549
𝑓𝑒𝑥𝑝 (kHz)
40.0710 40.0958 40.1142 40.1356 40.1519
40.0714 40.0951 40.1146 40.1373 40.1543

量 𝑓𝑒𝑥𝑝 平均值(kHz) 40.0747 40.0939 40.1148 40.1355 40.1540

∆𝑓𝑒𝑥𝑝 = 𝑓𝑒𝑥𝑝 − 𝑓0
0.07472 0.09394 0.1148 0.1355 0.1540
(kHz)

差異百分比(%)
-28.0 -28.9 -28.1 -27.7 -28.3
100(∆𝑓𝑒𝑥𝑝 − ∆𝑓𝐷 )/∆𝑓𝐷

2、 數據分析

A. 預測值

(1) 於迴轉盤迴轉 100 次時間的三次測量值100𝑃,相同輸出電壓


下,其三組數據皆無相差過大,最大僅約為 0.03s(8V 組)。

(2) 隨輸出電壓增加,反射面速率𝑣 ′ 以近等比的方式增加,公比約


為 1.2。

(3) 隨輸出電壓增加,頻率偏移∆𝑓𝐷 以近等差的方式增加,公差約

6
為 0.028 kHz。

B. 測量值

(1) 隨輸出電壓增加,頻率偏移∆𝑓𝑒𝑥𝑝 以近等差的方式增加,公差


約為 0.02 kHz。

(1) 如下圖,∆𝑓𝑒𝑥𝑝 與預測的頻率偏移∆𝑓𝐷 相比,兩者差距隨輸出電


壓增加而增大;差異百分比 8V、12V、14V、16V 組皆約為-
28%,10V 組較大,約-29%。

圖三、差異數線圖
(圖三資料來源:撰寫者繪製)

3、 誤差討論

由上述數據可得,所測得之都卜勒偏移的差異百分比皆近-30%,
超出正常誤差範圍。以下為造成整體誤差的可能原因:

A. 隨機誤差

(1) 室內可能有不穩定的氣流,造成聲速的輕微變化。

(2) 室內的溫度和壓力會隨時間而有些許變化,超音波的性質因此
受影響。

(3) 若附近有外在波源,如:人、物品的聲音,實驗將因此受到干
擾。

7
B. 系統誤差

(1) 使用紅外線發收子與 8748 計時器時,計數上仍有誤差,此時


即為紅外線接收器未置放於適當位置或訊號偵測不良;可藉由
重複測量多組數據改善,若有較大差距的數據出現時,立刻檢
查紅外線接收器是否運作正常,即時改善並捨棄錯誤數據。

(2) 發射子和接收子角度問題,調整發射子與反射面的距離若不恰
當將造成誤差,因此實驗時應不斷調整以找到最佳位置。

(3) 迴轉盤於旋轉過程中,轉盤轉動產生風,造成側方向的波速改
變,波速增加,偏移量變小,因此產生負偏差。

(4) 旋轉經迴轉盤的 gap(由最短半徑進入最長半徑的一處長度差


異)時,速度有一短暫的變動,而接收器為一小段時間內的測
量值之平均,若於紀錄數據時,取到 gap 處附近的數據,便可
造成誤差。我們認為此為造成誤差的主要原因。

C. 過失誤差

(1) 於手動轉動轉盤觀測訊號時,由於三用電表的晃動不明顯,且
存在疏於紀錄的情況,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2) 實驗過程中可能意外改變發射子與反射面間的距離,而未注意,
因此產生誤差。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較為明顯且影響實驗數據較顯著的誤差原因為
實驗時,於迴轉盤的 gap 處取樣,造成數據上的偏差。

五、問題討論

1、 本實驗為何使用超音波,而非一般的聲波?

已知都卜勒頻率偏移正比於發射的頻率值,因此若使用超音波(高
頻),極可觀察到較顯著的都卜勒頻移現象,較不造成觀測上的困難。
此外,使用高音波人耳較聽不到,較不導致實驗時身體的不適。

2、 若迴轉盤正、負兩極互換,對於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8
轉盤旋轉方向成相反,造成頻率偏移及轉盤移動速度𝑉1為負值,於
計算誤差時需取絕對值,導致數據處理時的不便。

3、 風速會影響聲速,試分析實驗中轉盤轉動產生的風所造成的影響?

順風增加聲速,逆風則降低聲速,而風速可能使發射子發出的波速
減慢及轉盤發射的波速增加,造成實驗誤差。

4、 試分析超聲波接收子的位置如何影響實驗結果?

因為超聲波接收子角度問題,造成接收子和轉盤間須保持於特定位
置方可接收到較佳的訊號,因此需調整二者距離直至所得的頻率偏移值
最大,並保持此距離至實驗結束。

六、參考資料

1、 實驗簡介、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果:

國立臺灣大學普通物理實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民國 112 年版

七、心得回饋

本學期的實驗課程使我對物理實驗有了初步的接觸,過程比想像中有
趣,然而物理實驗最煩人的即是,過程大致正確,實驗結果總是相差預測
值許多;於整理數據過程中,使學期初對 EXCEL 不熟悉的我,一步步接觸
及學習各式資料處理的技巧;此外,我們組的實驗器材總是出問題,謝謝
助教們每堂課的耐心幫助,辛苦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