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3

越南外籍生來臺適應問題探討-以開南大學為例

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研究的背景.......................................................................................................1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3
1.3. 问题陈述..........................................................................................................5
1.4. 研究问题..........................................................................................................7
1.5. 研究的目標和目的..........................................................................................7
1.6. 关键术语和定义..............................................................................................8
1.7. 研究的意义......................................................................................................9
1.8. 研究的组织方式............................................................................................12
1.9. 章節摘要........................................................................................................12
第二章 .文獻綜述....................................................................................................14
2.1. 越南學生在臺灣的狀況................................................................................14
2.1.1. 概述..........................................................................................................15
2.1.2. 選擇臺灣的主要原因..............................................................................16
2.1.3. 最受歡迎的學科領域..............................................................................18
2.2. 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動機................................................................18
2.2.1. 國際學生流動背景下的動機..................................................................19
2.3. 學術和文化適應的挑戰................................................................................23
2.3.1. 越南學生面臨的挑戰..............................................................................23
2.3.2. 應對策略和方法......................................................................................24
2.4. 影響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因素........................................................27
2.4.1. 臺灣的地理位置......................................................................................27
2.4.2. 政治環境..................................................................................................27
2.4.3. 學術機會..................................................................................................28
2.4.4. 文化吸引力..............................................................................................28
2.4.5. 負擔能力..................................................................................................29
2.4.6. 獎學金......................................................................................................29
2.4.7. 工作機會..................................................................................................30
2.4.8. 教育環境..................................................................................................30
2.5. 先前的研究....................................................................................................31
2.6. 研究間隙........................................................................................................33
2.7. 章節總結........................................................................................................34
第三章. 方法論.........................................................................................................35
3.1. 研究設計........................................................................................................35
3.2. 研究背景........................................................................................................36
3.3. 參與者.........................................................................................................36
3.4. 數據收集工具................................................................................................37
3.4.1. 問卷調查..................................................................................................37
3.4.2. 訪談..........................................................................................................38
3.5. 數據收集程序................................................................................................38
3.6. 數據分析........................................................................................................39
3.7. 研究的侷限性................................................................................................40
3.7. 章節總結........................................................................................................41
第四章。研究發現與討論.......................................................................................42
4.1. 研究發現........................................................................................................42
4.1.1. 問卷調查的發現......................................................................................42
4.1.2. 訪談發現..................................................................................................52
4.2. 討論................................................................................................................54
4.2.1. 越南學生選擇台灣作為高等教育目的地的主要動機是什麼?..........54
4.2.2. 越南學生在台灣學術旅程中面臨的重大適應挑戰是什麼?..............56
4.2.3. 越南學生如何應對挑戰的策略是什麼?..............................................57
4.3. 章節總結........................................................................................................59
第五章。結論...........................................................................................................60
5.1. 關鍵發現總結................................................................................................60
5.2. 影響................................................................................................................61
5.2.1. 對教育工作者..........................................................................................61
5.2.2. 對政策制定者..........................................................................................62
5.2.3. 對支持服務..............................................................................................62
5.3. 建議................................................................................................................63
5.3.1. 對大學:學術和社交融合支持..............................................................63
5.3.2. 對社區組織:搭建文化之間的橋樑......................................................64
5.3.3. 對政府機構:政策和基礎設施支持......................................................64
5.4. 未來研究領域................................................................................................64
參考文獻.....................................................................................................................1
附錄.............................................................................................................................6
1

第一章. 引言
在本章中,研究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深入探討了這項研究的細緻背景,並
提供了對臺灣國際教育格局的全面概述,從而為全面檢視影響越南學生選擇
出國留學因素奠定了基礎。討論進一步闡述了進行此研究的理由,強調了選
擇臺灣作為教育目的地的越南學生數量顯著增加,這突顯了探索和解決這些
學生在外國教育環境中面臨的適應挑戰的迫切和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一探索
被認為不僅對於理解這些學生遇到的學術和社會障礙至關重要,而且對於確
定促進他們更順利融入臺灣學術社區的策略也至關重要。此外,本章詳細概
述了研究的主要目標,旨在闡明驅使越南學生走向臺灣教育機構的動機,評
估他們對新學術文化的適應性,並識別他們遇到的具體挑戰。通過界定這些
目標並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本章成為後續分析的基石,為調查設定了明確
的方向。它為即將進行的討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討論承諾將深入探討
越南學生的經歷、他們選擇臺灣作為學習目的地的動機、他們對教育和文化
環境的適應性以及他們面臨的多方面挑戰。這一基礎工作至關重要,因為它
不僅為即將到來的章節結構了敘事,而且確保了研究在清晰、集中的探究越
南學生在臺灣的適應性和挑戰中得以鞏固,旨在貢獻寶貴的見解和實用的解
決方案,以增強他們在國外的教育旅程和經歷。
1.1 研究的背景
2

這項研究的主題是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為其高等教育首選地的上升趨勢。這
一選擇反映了近年來國際學生流動性和全球高等教育景觀的廣泛變化和動態,
並已經實現了明顯的增長。這一現象並非孤立的,而是深深地根植於全球高
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中。這一運動一直在穩定增長,如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5 年的報告所強調的,大約世界上的七分之一的人口被視為“流動人口”,
這突顯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為了追求教育而跨越國界。特別是在臺灣,這一趨
勢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因為該國已經開始了一項戰略性的推動,以國際化其
教育系統。這一舉措旨在通過對抗人口出生率下降帶來的挑戰和提升其在全
球教育舞臺上的地位。已導致國際學生湧入臺灣的明顯增加。在過去的十年
中,臺灣吸引海外學生的努力已經取得了成果,特別是來自越南的學生數量
有了顯著的增加。這一增長反映了臺灣作為教育中心的吸引力及其創造更全
球化和有競爭力的教育環境的策略舉措。因此,越南學生湧向臺灣接受高等
教育的現象成為了本研究探索國際學生流動性、高等教育全球化和使臺灣成
為越南學生吸引力教育目的地的特定因素的關鍵透鏡。
國際學生面臨的適應挑戰對他們的學術成功、心理健康和留學經驗評價有深
遠影響。適應過程的複雜性可能影響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 Ward 和
Kennedy(1999)指出,這些過程是學生在外國學習和生活中進行學術、社交
和個人調整的關鍵要素。在臺灣,越南學生適應全新的學術和文化環境時面
臨一系列挑戰。他們可能會遇到語言障礙,阻礙他們在學術和社交方面的融
入,需要適應與自己習慣的學術制度不同的情況,可能會因文化差異而感到
孤立或被誤解。對適應挑戰的認識和理解對教育機構和政策制定者至關重要。
這種洞察力對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支援機制以減輕學生的適應壓力至關重要,
從而提高他們在臺灣留學期間的整體教育體驗和福祉。
3

越南與臺灣的地理接近性,以及臺灣所提供的吸引人的教育機會和環境,顯
著地將臺灣定位為越南學生希望通過國際教育機會拓寬視野的高度首選目的
地。臺灣教育部在 2000 年代中期認識到了海外招生市場的潛力,特別是像越
南這樣具有地理和戰略優勢的東南亞國家,便開始了針對這一人羣的舉措
(教育部,2023)。這些年來的遠見在塑造臺灣國際化其教育領域方面起到
了關鍵作用,並為外國學生創造了一個歡迎的環境。越南與臺灣之間的教育
關係通過戰略性政府政策,特別是臺灣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得到了顯著加強。
這一政策旨在加強與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的夥伴關係和交流,對越南學生
近期選擇臺灣作為學習地的顯著增加做出了重要貢獻(教育部,2023)。這
些因素的協同作用 - 地理接近性、教育吸引力、積極的政府政策和新南向政
策的戰略實施 - 共同促進了一個有利的環境,使臺灣成為越南學生尋求高質
量國際教育經歷的越來越吸引人和實際的選擇。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闡明越南外籍學生在臺灣遇到的複雜適應問題,特
別關注做為代表性案例研究的開南大學。鑑於選擇臺灣進行高等學習的越南
學生人數持續增長,這項調查是及時且重要的。深入探討他們的動機、挑戰
和生活經歷在此背景下變得至關重要,具有雙重目的。首先,它豐富了有關
國際學生流動性的更廣泛論述,為我們對跨文化教育遷移的理解增添了深度
和細膩度。其次,它產生了對教育機構、政策制定者和越南及臺灣內各方利
益相關者極為寶貴的關鍵洞見。本研究旨在剖析這些學生的適應過程,識別
出可以產生意義差異的關鍵領域。通過系統地探索這些動態,該研究旨在制
定旨在改善越南學生在臺灣的教育旅程和支持機制的基於證據的建議。這些
舉措不僅對學生的個人和學術成長至關重要,而且對推進臺灣高等教育的全
球化議程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這一努力,研究力求對發展更具包容性、
響應性和支持性的教育環境作出建設性貢獻,以滿足國際學生的需求,從而
促進更順暢的融合過程並增強他們在臺灣的整體教育體驗。
4

1.2. 研究的理論基礎
這項研究的基本理念源於一個明顯的趨勢,即越來越多的越南學生選擇臺灣
作為他們的高等教育首選地,同時也面臨著到達後需要應對適應挑戰的迫切
需求。這項研究旨在深入探討他們選擇的動機、所遇到的障礙,以及他們在
臺灣留學的經歷的性質,特別強調開南大學作為代表案例。這項研究的重要
性是多方面的,突顯了對這些學生適應過程進行更深入瞭解的需要,這不僅
對學生自身至關重要,而且對於接待他們的學術機構、政策制定者以及越南
和臺灣的教育利益相關者都至關重要。通過審視這些方面,該研究旨在為國
際學生流動的現有知識體系作出貢獻,尤其是越南學生在臺灣的經歷,並提
供基於證據的見解,可為制定旨在促進這些學生更順利適應和融入的策略和
政策提供依據。這一探索對於提升越南學生在臺灣的教育和社會經歷的質量
至關重要,最終有助於促進國際教育,促進全球學術交流,豐富涉及的主辦
國和本國的目標。
首先,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為其高等教育的顯著增加,標誌著國際教育領域
內一個顯著的趨勢,凸顯了全球學生流動中的動態變化。臺灣教育部近十年
來記錄了越南學生湧入的持續增長,將越南定位為臺灣國際學生的主要來源
地(教育部,2023 年)。這一顯著增長是多方面的,根源於臺灣具有吸引力
的教育資源,與越南的地理接近性,以及專門針對越南學生的獎學金的可得
性(洪,2017 年)。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臺灣作為教育目的地的吸引力。隨
著這一趨勢持續,深入瞭解推動越南學生來臺灣的潛在動機,並全面瞭解他
們在外國學術和文化環境中的適應經歷變得日益關鍵。這種理解不僅對於致
力於為國際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的學術和政策制定圈子至關重要,也有助
於提升國際教育策略的整體質量和有效性。
5

國際學生在教育旅程中遇到的適應挑戰是他們學術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時也
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對留學經驗的整體評價產生深遠影響。文化適應和適應
過程的複雜性和多元性可能對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顯著影響。如同 Ward
和 Kennedy(1999)所指出的,這些過程是學生在外國進行學術、社會和個
人調整的關鍵要素。對於在臺灣的越南學生來說,適應全新的學術和文化環
境的過程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他們可能會遇到語言障礙,這會阻礙他們在
學術和社交方面的融入,他們需要努力適應與他們習慣的學術制度大相徑庭
的情況,並且他們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而感到孤立或被誤解。對這些適應挑
戰的認識和理解對教育機構和政策制定者來說至關重要。這種洞察力對於制
定和實施有效的支援機制以減輕這些學生的適應壓力是必不可少的,從而提
高他們在臺灣留學期間的整體教育體驗和福祉。
第三,解決越南學生在臺灣面臨的適應問題超越了單純促進他們的學術成就;
它在推進臺灣高等教育全球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國際學生創造
一個支持、友好和包容的環境,不僅擴大了臺灣作為頂級學習目的地的吸引
力,還促進了充滿活力的跨文化交流,顯著豐富了所有學生,無論是本地還
是國際學生的教育經歷。正如 Wong 和 Tran(2015)所表達的,這樣的環境
促進了國際學生的歸屬感,增強了他們的學術和社交體驗。此外,加強臺灣
與越南之間的教育合作和聯繫不僅對學術界有益;它與國際化和加強外交關
係的更大目標相呼應,促進了兩國之間更加緊密相連、互利共贏的關係
(Pham,2020)。這種方法強調了將教育視為文化和國家之間的橋樑的重要
性,它是擴大國際合作和理解的催化劑,從而突顯了在臺灣教育和外交努力
的背景下有效解決越南學生適應挑戰的戰略意義。
6

整體來看,本研究的動力源自於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為高等教育目的地人數
持續成長,以及他們面臨的調適挑戰亟需解決。越來越多的越南學生選擇臺
灣,凸顯了了解他們動機、所面臨困難以及留學期間整體經驗多元性的緊迫
性。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這些方面,為兩國教育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價
值的見解,以提升這些學生的教育機會品質和可及性。同時,這些見解有助
於加強臺灣與越南之間的教育和文化聯繫,促進更緊密相連和相互支持的關
係。這項努力不僅改善了越南學生在臺灣的學術和社交體驗,也推動了臺灣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使其更具包容性,更吸引全球學生。
1.3. 問題陳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為他們高等教育目的地,引起了人
們的重視。臺灣已成為越南學生的首選留學地點之一,開南大學作為歡迎這
一不斷增長人口的機構之一。隨著在臺灣的越南學生人數持續增加,瞭解他
們在教育旅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機遇變得日益重要。
對國際學生流動的學術探索已經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深入探討了推動來自越
南等地的學生在全球範圍內追求留學的動機,包括張春興(1996)、劉品友
(2007)和潘俊鴻(2020)等學者的開創性作品闡明瞭這些推動力。與此同
時,在臺灣教育風景中外國學生的適應經歷一直是研究的焦點,黃蓮花和羅
漢強(1996)、陳國明(2003)和何家珍(2013)等學者的研究探討了這一
過程的各個層面,包括學術調適、文化適應和社會融入。儘管進行了這些廣
泛的調查,但文獻中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空白,即關於越南學生在臺灣特別遇
到的獨特適應挑戰的研究,更準確地說,是在開南大學就讀的學生。這項研
究旨在通過將開南大學作為一個關鍵案例來填補這一空白。通過這個聚焦的
視角,研究期望能夠揭示和理解越南學生所面臨的獨特適應困境,從而為國
際學生適應的廣泛討論提供細緻的見解,並加強臺灣學術環境中提供給這些
學生的支持結構。
7

越南學生湧入臺灣,特別是開南大學學術領域的增長,凸顯了這項研究的迫
切需要。自 2000 年代中期以來,臺灣開展了一項戰略任務,通過吸引國際學
生來增強其高等教育格局,重點放在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作為其更廣泛
的教育和外交戰略的一部分(教育部,2023 年)。這一努力近年來進一步加
強了,通過實施新南向政策,旨在加深臺灣與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的教育、
經濟和文化聯繫。該政策包括積極措施,如促進教育交流,並專門針對越南
學生提供獎學金,旨在促進更加緊密相連和互利共贏的關係。由於這些共同
努力,臺灣的越南學生人口大幅增加,使越南成為臺灣外國學生的主要來源
地(教育部,2023 年)。這一重大的人口轉變不僅反映了臺灣國際化努力的
成功,而且凸顯了了解越南學生在臺灣教育體系中獨特經歷、挑戰和適應過
程的重要性,開南大學成為這一調查的關鍵焦點。
開南大學位於臺灣南部,吸引了大量越南學生。這些學生在追求學術夢想時
面臨各種適應挑戰,包括學術、文化、語言和社交方面的困難。現有研究提
供了一般性見解,但對開南大學越南學生的深入探索至關重要。這種調查不
僅瞭解學生特殊挑戰,還指導客製化的支援系統和政策介入。調整這些機制
以滿足越南學生的需求,可以提升他們在臺灣的教育經驗,促進更順利的過
渡和更有效的融入。
這項研究旨在探討越南學生在臺灣的動機、適應挑戰和應對策略等關鍵問題,
特別強調在開南大學就讀的學生。通過闡明這些關鍵方面,本研究旨在對增
強現有的支持機制和政策框架作出顯著貢獻,以提升越南學生在臺灣的整體
教育經驗和成功率。這項研究的目的不僅是提供實用的見解,幫助教育機構
發展更有效的支持系統,還要告知政策制定者如何最好地滿足這一學生人羣
的獨特需求。此外,通過讓越南學生深入瞭解與他們適應過程相關的挑戰和
策略,本研究致力於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自己的教育之旅。最終,本研
究旨在加強越南和臺灣之間的教育聯繫,從而通過加強合作關係和相互理解,
豐富兩國的學術風景。
1.4. 研究问题
在本研究中,三個關鍵的研究問題如下:
8

研究問題 1:是什麼主要動機驅使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爲他們繼續高等教育的
目的地?
研究問題 2:越南學生在臺灣的學術之旅中面臨哪些重要的適應挑戰?
研究問題 3:越南學生採用哪些策略來應對這些挑戰?
9

1.5. 研究的目標和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全面研究在開南大學學習的越南留學生所面臨的適應問
題。爲實現這一總體目標,研究將依據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首先,研究旨在調查和理解驅使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繼續高等教育的動機,
特別開南大學。這一目標旨在揭示導致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爲學術提升的目
的地的基本因素和願望。通過深入研究他們的動機,研究可以爲這些學生的
決策過程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其次,研究旨在探討越南學生在適應臺灣的教育體系和社會文化時所面臨的
挑戰和困難。這一目標認識到,留學通常會帶來許多障礙,包括語言障礙、
文化差異和學術調整。瞭解這些挑戰對於制定有針對性的支持機制至關重要。
第三,另一個目標是識別越南學生在應對其學術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適應
挑戰時採用的應對策略和方法。成功的適應往往依賴於有效的應對機制。通
過揭示越南學生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研究可以提供可能有益於當前和未來國
際學生的策略。
第四,研究力圖分析影響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因素。這包括考察獎學
金、語言習得、學術機會和文化體驗的作用。通過剖析這些因素,研究可以
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瞭解導致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爲他們的教育目的地的
多方面決策過程。
第五, 這項研究的成就可為臺灣的教育機構和政策制定者強對越南國際學生的
學術和社會支援系統。透過深入的瞭解越南學生來華的動機, 作者希望能為建
立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教育環境作出貢獻. 本文集中刻畫越南學生在臺灣所
面臨的融入問題, 因此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 並在並在全球教育領域推動更廣
泛的跨文化理解。
最後,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對現有關於越南學生在國外,特別是在臺灣的
留學經驗的知識體係做出貢獻。透過提供新的見解和實證數據,它旨在豐富
國際教育領域的學術討論,並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基礎。透過這些研究目標,
本研究旨在全面探討越南學生在臺灣所面臨的適應問題,最終促進他們的教
育體驗的改善,並在全球教育領域推動更廣泛的跨文化理解。
10

最後,通過提供新的見解和實證數據,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爲了對現有關於越南
學生在國外,特別是在臺灣的留學經驗的知識體系做出貢獻。本文所提供的
內容能豐富國際教育領域的學術討論,併爲未來的研究提供基礎。通過這些
研究目標,本研究旨在全面探討越南學生在臺灣所面臨的適應問題,最終促
進他們的教育體驗的改善,並在全球教育領域推動更廣泛的跨文化理解。
1.6. 关键术语和定义
以下關鍵術語及其定義提供了對研究中探討和分析的核心概念的基礎理解。
適應:在本研究的背景下,適應是指越南國際學生在開南學習期間,對他們新
環境的學術、文化和社會方面進行導航和調整的多方面過程
(Berry,2003)。
留學動機:這個術語包括導致越南學生在國外追求高等教育的根本原因和推
動力,特別是在本研究中關注臺灣(Yoshida & Sin,2016)。
文化適應:文化適應涉及越南學生爲了符合臺灣文化的規範、價值觀、實踐
和傳統而進行的變化和調整。它包括語言熟練度、社交互動和參與當地風俗
等方面(Ward & Kennedy,1994)。
學術適應:學術適應涉及越南國際學生適應臺灣的教育體系、課程要求、教
學風格和學術期望的過程(Ward & Kennedy,1994)。
應對策略:應對策略是指越南學生在適應臺灣的學術和文化環境過程中,用
於應對挑戰和困難的方法、途徑和機制(Lazarus & Folkman,1984)。
獎學金:獎學金包括爲了促進越南學生在臺灣追求高等教育而授予的財政激
勵和獎勵。這些獎學金可能包括學費、生活費或兩者,並作爲國際學生的重
要動機因素(Huang,2015)。
語言習得:語言習得是指越南學生學習和發展他們在臺灣的教學和交流中所
使用的漢語(普通話)的熟練程度的過程,因爲它是臺灣的主要教學和交流
語言(Lightbown & Spada,2006)。
文化體驗:文化體驗包括越南學生參與臺灣文化、傳統、節日和當地風俗的
各種活動和互動。這些經歷有助於他們對臺灣社會的整體適應和理解
(Wang,2019)。
11

學術機會:學術機會是指臺灣提供給越南國際學生的教育前景和項目。這包
括提供的各種學科、專業和研究機會(Beycioglu & Çiftçi,2016)。
教育環境:教育環境包括臺灣大學內的整體學習氛圍、教學質量、設施、資
源和支持體系,直接影響到越南學生的學術經驗(Cheng & Chen,2017)。
12

1.7. 研究的意义
這項研究的突出貢獻就在於: 具有潛力提供寶貴的見解, 指出越南學生在臺灣學
習過程所遇到的適應問題, 並且 對國際教育和跨文化理解領域作出最大的貢獻.
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它集中努力解讀開南大學越南學生的經歷,這代表了臺
灣大學校園中國際學生更廣泛經歷的微觀。這些學生的學術和文化適應過程是
複雜的,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從應對語言障礙的困難到跨越文化差異的微
妙之處,以及與臺灣學術期望的協調。通過深入探討和闡明越南學生所面臨的
具體挑戰和障礙,本研究力求為在教育機構內以及延伸到寄宿國家本身更加細
緻、知情和有效地量身定製的支持機制的發展奠定基礎。這些有針對性的見解
對於大學和政策制定者同樣至關重要,因為他們都希望增強國際學生的教育環
境,確保它既友好又有助於他們的成功。這一焦點不僅有望顯著改善越南學生
在臺灣的學術之旅和整體體驗,還有助於更廣泛的國際教育論述,促進一個更
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全球學術共同體的發展。
這項研究的一個關鍵貢獻在於對推動越南學生尋求在臺灣的高等教育機會的動
機進行了全面調查,認識到留學決定代表著一個受到個人、學術和職業因素交
織影響的重大人生決策。深入研究這些動機不僅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驅使這些學
生的渴望,而且為那些旨在更有效地吸引和支持國際學生的教育機構提供了關
鍵數據。此外,這些見解對臺灣的政策制定者具有重大的意義,為他們提供了
必要的信息,以改進和調整旨在提高臺灣作為全球人才首選目的地吸引力的政
策。通過確定和分析選擇在臺灣就讀的各種動機,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寶貴的
觀點,可以幫助大學調整其國際計劃和招生策略,以滿足來自越南和其他地區
的潛在學生的需求和期望。這種細緻的理解對於培育一個更具吸引力、靈活和
包容的教育環境至關重要,不僅吸引國際學生,而且在他們的整個教育過程中
有效地支持他們,從而有助於實現國際化臺灣高等教育部門的更廣泛目標。
13

此外,本研究進一步凸顯了其對越南學生在臺灣學習適應挑戰中使用的應對策
略的詳細檢查的重要性。這些策略包括語言習得、文化融入和取得學業成功,
展示了這些學生固有的韌性、靈活性和足智多謀。通過細緻地確定和關注這些
學生克服困難所採取的各種方法,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可以成為當前和
未來國際學生的靈感和實用指南,他們可能遇到類似的障礙。這一方面不僅有
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國際學生所經歷的適應過程,而且凸顯了他們為確保其教育
之旅是富有成果和滿足的所採取的主動措施。關於這些應對策略的研究結果可
以使教育機構和支持服務更好地定製其援助計劃,確保它們有效地滿足國際學
生的真實和多樣化的需求。因此,通過揭示這些適應技巧,該研究豐富了國際
學生經驗的知識體系,並為加強支持結構奠定了基礎,以促進他們在外國教育
領域的學術和個人成長。
在臺灣不斷演變的高等教育格局中,國際學生的融入逐漸被視為豐富校園多樣
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項研究對大學和政策制定者都顯得特別重要。學
術機構可以從這項研究產生的見解中受益,因為他們可以將這些發現應用於更
有效地定製他們的支持服務、語言協助計劃和文化融入努力,特別是為了滿足
越南學生的獨特需求和偏好。此外,對這些學生的經歷和挑戰進行詳細的檢查,
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制定和完善旨在為所有國際學生創造更加友
好、包容和支持性的教育環境的政策。這種戰略性的改進不僅有望提升臺灣在
全球舞臺上作為首選學習目的地的地位,而且有助於促進通過教育培養國際理
解和合作的更廣泛目標。通過滿足越南學生的具體需求並增強他們的學術和社
交融入,臺灣可以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一個重視並支持國際學生教育願望和成功
的國家的聲譽,從而吸引更多多樣化和有才華的學習者來到其大學。
14

此外,這項研究的價值還體現在其對國際教育研究領域的潛在貢獻上。通過集
中關注越南學生在臺灣的經歷,它為國際學生流動的持續討論引入了一個關鍵
的深度層面,豐富了對這一復雜現象的理解。這種專注的探索不僅擴充了現有
的文獻庫,而且為未來的研究努力鋪平了道路,鼓勵更為細緻、知識豐富的研
究方法來研究國際教育的動態。這些新的見解和觀點的注入擴大了這一領域的
研究範圍,為隨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因此,這項研究不僅解決了與越南學生
在臺灣的適應和經歷相關的直接問題,還有助於塑造國際教育研究的未來方向,
促進對跨國學生流動的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1.8. 研究的組織方式
本研究分爲以下章節組織:
第一章:引言:建立研究背景和研究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討進行這項研究的原
因、重要性、研究目標和目的,以及指導調查的研究問題。
第二章:文獻綜述:審查了越南學生在臺灣的更廣泛研究情況,包括選擇臺灣
作爲學習目的地的原因和學術領域,驅使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留學的動機,利
用多元的學術觀點和已有的研究發現,以及越南國際學生在適應新的教育和文
化環境時經常遇到的適應性概念和挑戰。
第三章:方法論:具體說明瞭研究的範圍和限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所使用
的研究工具,包括問卷設計和採訪過程的設計。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深入分析結果,解析數據以提取有意義的見解,解
釋和情境化研究結果。
第五章:結論:重新審視研究問題和目標,總結研究的關鍵發現和貢獻,根據
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概述增強臺灣越南國際學生的學術和社會支持體系的策略

1.9. 章節摘要
這一章凸顯了一個明顯的趨勢:越南學生越來越傾向於在臺灣,特別是開南大
學尋求高等教育機會。這一趨勢突顯了深入瞭解這些學生在新的學習環境適應
文化和學術差異時所遇到的適應挑戰的必要性。瞭解這些挑戰對於越南學生的
健康和學術成功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也有助於推動更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教育
環境。該章節透過概述研究問題和目標來解決這些問題。
15

它旨在探討有哪些目的和那些動機驅使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為他們的學習目的
地,以及他們在適應新的文化和學術環境中面臨的挑戰,他們為克服這些挑戰
而採取的應對策略,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影響他們決定的因素。此外,該章節強
調了研究結果對臺灣的教育機構和政策制定者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強調了定
製的支持機制和知情的政策決策的重要性,以促進越南學生更順利地過渡並增
強他們的整體教育體驗。
第二章 .文獻綜述
本章旨在深入探討與越南學生在臺灣的經驗相關的眾多方面,為研究打下全面
的基礎。它旨在揭示促使這些學生出國深造的根本原因,特別聚焦於臺灣作為
一個教育目的地的吸引力。這一探索延伸至這些學生在學術和文化適應過程中
所面臨的種種挑戰,闡明瞭所遇到的障礙以及通過制定的策略克服這些障礙所
展現的韌性。此外,該章節更加細致地研究了影響這些學生決策過程的各種因
素,包括獎學金的關鍵作用、語言習得的必要性、學術機會的吸引力以及在臺
灣可獲得的文化體驗的魅力。通過研究這些因素,該章節旨在提供對越南學生
在臺灣的動機、挑戰和適應策略的詳細理解,並為他們的教育軌跡以及國際學
生流動的更廣泛背景提供見解。這一基礎性分析不僅有助於更豐富地理解越南
學生的具體經歷,而且有助於擴展關於國際教育的更廣泛討論,突顯了在留學
背景下個人抱負、學術追求和文化融合的複雜相互作用。
2.1. 越南學生在臺灣的狀況
近年來,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推動了學生跨國流動的顯著增加,其中臺灣已成為
全球學術遷徙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留學生來臺灣學習。
16

這種趨勢在越南學生中特別明顯,他們在臺灣的人數在近年來有了大幅的成長。
這種變化對教育交流的廣泛模式提供基礎,以及臺灣高等教育體系對來自越南
和其他地區學生的吸引力。來臺灣留學的主要原因包括其優質的教育體系、獎
學金的可獲得性,以及臺灣與越南之間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語言親和性, 學生還
能在臺灣找到適合的打工工作。這種蓬勃發展的趨勢不僅反映了國際學生流動
的動態,也突顯了臺灣在全球教育格局中的角色,因為它專注於提高學術資源,
並促進更多元化的校園氛圍。越南學生在臺灣的增加象徵著國際教育的普遍趨
勢,這裡的跨國教育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這突顯了理解和促進國際學生
經驗的重要性。
2.1.1. 概述
越南學生在臺灣攻讀高等教育人數顯著增加,標誌著國際教育動態的演變。過
去二十年來,臺灣已成為越南學生尋找國界以外學術機會的首選目的地。這一
顯著增長是越南作為發送國和臺灣作為接受國相關因素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結
果。一方面,越南的推動因素包括對優質教育的追求、對國際曝光的渴望,以
及可能存在於本地教育體系的限制。另一方面,臺灣的吸引力因素包括其高品
質的教育體系、相對較低的生活費用和學費(相對於西方國家)、慷慨的獎學
金計劃,以及對國際學生的友好環境。此外,臺灣努力國際化其高等教育部門,
包括推廣英語教學課程和與越南教育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顯著促成了臺灣
成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目的地。這一趨勢不僅凸顯了全球教育體系日益緊
密相互聯繫的趨勢,還強調了教育政策和國際關係在塑造學生流動模式方面的
作用。
17

首先,越南學生尋找國外高等教育機會增加的推動力與該國社會經濟變革密切
相關。越南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人口,受到持續經濟增長的支持,帶來了對更
優質教育前景的增加期望。這一人口變化導致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斷上升,
但本地越南大學由於能力和資源有限而難以滿足。因此,許多越南學生轉而將
目光投向海外,以實現其學術抱負。臺灣已成為這些學生尤其吸引人的選擇,
原因包括其與越南的地理接近、共同的文化親和性,以及其高等教育機構的聲
譽卓越。這些因素的匯聚使得臺灣成為越南學生提升學術旅程的首選目的地,
反映了全球學生流動的更廣泛趨勢以及經濟發展、教育抱負和國際學術合作之
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
其次,臺灣政府和學術機構積極推廣臺灣作為全球教育中心,對於吸引國際學
生,特別是來自越南的學生,發揮了重要作用。大約在 2005 年至 2006 年左右,
臺灣教育部確定了日益增長的海外招生市場作為對抗國內出生率下降影響的戰
略機遇。這一認識激發了招募來自東南亞的學生的共同努力,越南由於其文化
親和力和教育交流的潛力被確定為重點區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臺灣採取了
果斷措施,通過在越南設立代表處、與越南機構簽署學術合作協議,以及為越
南學生提供定向獎學金等方式。這些舉措在促進越南學生在臺灣人數大幅增加
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凸顯了臺灣國際化教育部門的承諾,並促進了更加多元
化的學術社區。這一戰略性做法不僅突顯了臺灣對人口挑戰的應對能力,還展
示了其提升在國際舞臺上教育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遠見,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尋
求海外高等教育的學生的理想目的地的地位。
18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截至 2022 年,在臺灣有大約 23,728 名越南學生,佔


外國學生總人數的 22.9%,使越南連續第三年成為臺灣國際學生人數最多的國
家。這一重要代表性清楚地表明瞭臺灣作為越南學生尋求高等教育的首選目的
地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並凸顯了政府旨在加強臺灣與東南亞教育聯繫的倡議的
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新南向政策旨在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並加深參與,
對於實現這些成果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促進更緊密的學術和文化交流,這一
政策不僅有助於增加越南學生在臺灣的人數,還突顯了這種國際教育合作的雙
贏效應。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臺灣教育部門國際化和多樣化其學生羣體的戰略
願景,還展示了旨在吸引來自該地區的學生的政策措施的更廣泛影響,從而促
進了臺灣高等教育格局的活力和多樣性。
2.1.2. 選擇臺灣的主要原因
理解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為高等教育首選的動力至關重要,因為這有助於我們
瞭解當前國際學生流動的趨勢。學者們的研究揭示了吸引越南學生來臺灣的多
種因素,如教育品質、獎學金可獲得性、生活費用和語言相似性。此外,臺灣
的招生策略和新南向政策也對其成為吸引人的學習目的地發揮了關鍵作用。這
些研究不僅揭示了驅使越南學生出國留學的動機,也強調了教育政策和國際行
銷策略的重要性。透過深入研究這些因素,我們能夠全面理解為何臺灣成為越
南學生首選高等教育目的地,並進一步強調了教育在促進臺灣與越南之間的國
際關係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9

臺灣文化的吸引力在吸引越南學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這標誌著這一因素在他
們決定在臺灣攻讀高等教育時的重要性。這個島嶼的文化以獨特的傳統價值觀、
現代性以及豐富多元的文化影響為特徵,對於尋求在學業追求之外獲得豐富文
化體驗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吸引人的提案。臺灣教育吸引力的這一文化層面
不僅僅是體驗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它涉及到與一個融合了各種文化元素的社
會互動,從其中國傳統到土著文化影響以及日本殖民地的影響,創造了一個獨
特的文化環境。對越南學生來說,這提供了一個機會,不僅擴展他們的教育視
野,而且沉浸在一個文化環境中,雖然與自己的文化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之
處,從而使過渡和適應過程更加順利。臺灣吸引力的這一方面突顯了文化因素
在國際教育風景中的重要性,說明文化體驗不僅僅侷限於學術學習,還包括個
人成長和跨文化理解,豐富了國際學生的整體教育旅程。
此外,語言習得是影響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攻讀學業的關鍵因素,突顯了語言
能力在當今全球化世界中的重要性。臺灣的語言環境以其對普通話的強烈重視
為特徵,為那些希望掌握這種具有全球意義的語言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
的環境。對許多越南學生來說,臺灣代表著提升普通話能力的最佳場所,他們
認識到這一技能具有開拓多樣化職業機會的巨大潛力。該國重視促進普通話學
習的努力,加上促進日常語言實踐的沉浸式環境,使臺灣成為尋求在就業市場
上獲得競爭優勢的學生的吸引目的地。這種觀點凸顯了語言技能在國際教育選
擇中的戰略重要性,學生積極尋求提供不僅僅是學術資格,而且是實用語言能
力的教育經歷。普通話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得到認可,加上臺灣高品質語言
教育的聲譽,使得臺灣成為越南學生優先選擇的目的地,這些學生希望在更廣
泛的教育和職業目標中建立自己的語言能力。
20

最後,臺灣高等教育體系對越南學生的吸引力在學術和職業發展領域顯著擴展,
這是由該島以其學術卓越聲譽和對研究導向課程的強烈重視所支撐的。臺灣大
學以提供廣泛的學術領域和學科而著稱,成為創新和研究的標桿,這使得來自
越南的學生尤其感興趣,他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教育,而是全面的學術成長和技
能獲取。這種吸引力不僅僅是因為有多樣化的課程可供選擇;它深深根植於臺
灣的教育理念與越南學生的志向之間的契合,後者渴望將在臺灣的時間作為提
升自己學術資歷和獲取尖端知識和技能的平臺。臺灣的創新重視和強大的研究
基礎設施為越南學生提供了參與高質量研究活動的獨特機會,可能帶來重要的
職業發展前景。對於那些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就業市場或學術界中開拓自己
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機會是無價的。臺灣高等教育風景中學術嚴謹、研究機會
和職業發展前景的融合是吸引越南學生的原因,突顯了高等教育機構在不僅僅
促進學習和智力成長方面的關鍵作用,還有助於國際學生的職業軌跡。
2.1.3. 最受歡迎的學科領域
就學科領域而言,越南學生在臺灣選擇了一些特定學科領域。周婉清(2018)
的研究強調了以下趨勢:
工商管理:商業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工商管理範疇,是越南學生選擇學習最多
的一門課, 深受越南學生的喜愛。這些課程的吸引力在於它們提供的在經濟方
面管理的知識, 並且培訓工商技能, 因此提升和職業發展機會。許多越南學生意
識到在商業相關領域取得職業成功的可能性,因此這一學術領域受到了廣泛的
追捧。
語言和過程:與語言和過程相關的領域也是越南學生在臺灣的重要選擇之一。
以語言技能、語言習得和過程爲重點的課程備受追捧。選擇背後的動機通常集
中在渴望掌握普通話、提高溝通技能以及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獲得機會的願
望上。
2.2. 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動機
21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導致了全球學生流動性的增加。在各國競爭國際學生市
場佔有率的背景下,瞭解學生選擇特定留學目的地的動機變得至關重要。本文
探討了促使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動機,近年來這種趨勢呈現明顯成長的
態勢。研究深入探討了在國際學生流動背景下動機的廣泛概念,並回顧了現有
研究的動機,為何越南學生特別選擇臺灣作為他們的留學目的地提供了見解。
此外,本文也討論了獎學金、語言學習、學術機會和文化體驗在塑造越南學生
決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從這些角度來看,臺灣的各種吸引力因素在推動越
南學生選擇留學目的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瞭解這些動機有助於
我們更能掌握留學生流動趨勢,並制定更有效的國際教育政策。
2.2.1. 國際學生流動背景下的動機
2.2.1.1. 動機的定義
在國際學生流動背景下,動機是一個多維的構建,涵蓋了一系列驅動力、願
望 或 原 因 , 促 使 個 人 踏 上 追 求 國 外 高 等 教 育 的 轉 變 之 旅
(Marginson,2012)。這一動態而複雜的現象對全球教育話語具有重要意義,
因爲它塑造了無數個體的決策,這些個體尋求在知識和個人成長的追求中超
越地理和文化的界限(Altbach & Knight,2007)。理解這些動機的多樣性至
關重要,因爲它位於有效的國際教育戰略的核心,因此對全球的教育機構、
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極大的興趣(Yemini,2019)。
理解國際學生選擇某個留學目的地背後的多樣動機,類似於解鎖他們決策過
程的祕密(Mazzarol & Soutar,2002)。這些動機天生多變,並受個人環境塑
造,可以涵蓋廣泛的領域,包括學術願望、職業目標、個人發展以及深切渴
望融入不同文化(Lee & Rice,2007)。通過深入研究這些複雜的動機,國際
教育領域的相關利益相關者可以獲得有價值的見解,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招
生戰略、定製學術計劃和全面的支持體系,最終促進更具包容性和培養性的
教育環境(Wilkins,2011)。
在外國求學不僅僅是一種實際的選擇,而且是一次轉變的探索,學生們將自
己的家鄉背後的熟悉舒適拋在身後,迎接新的挑戰和經歷(Wiers-Jenssen 等,
2010)。因此,考慮到塑造這些動機的推動因素和吸引因素非常重要。推動
因素可能包括在家鄉教育體系內的限制、對專業領域的有限接觸,或無法在
22

國內機構內充分實現的學術卓越追求(Mazzarol & Soutar,2002)。相反,吸


引因素通常圍繞着著名大學的吸引力、學術和職業機會的承諾以及東道國提
供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展開(Yemini,2019)。
爲了闡明這些動機,全球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工作,揭示了國際學生流動的多
維性驅動力(Wilkins,2011)。研究人員探討了動機的複雜性,借鑑了實證
數 據 、 調 查 和 定 性 研 究 , 以 闡 明 這 些 驅 動 力 的 多 層 面 性 質 ( Altbach &
Knight,2007)。此外,越南的研究人員也爲這一知識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提供了有關選擇出國留學的國內公民的動機的有價值的見解,特別是在臺灣
等國家留學的學生(Nguyen,2018)。
隨着對推動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爲留學目的地的具體動機的深入研究,可以
明顯看出,多種因素在這一決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例如,獎學金爲許
多越南學生提供了強有力的吸引力,提供了可以顯著減輕學費和生活費負擔
的財務激勵措施(Lee & Rice,2007)。語言習得也被視爲一個重要的動機,
因爲許多學生認爲臺灣是提高他們的漢語技能的理想地點,在日益聯繫緊密
的世界中,精通漢語是一項有價值的資產(Wiers-Jenssen 等,2010)。此外,
臺灣大學提供的學術機會,加上充滿活力和多元文化體驗的承諾,也增加了
這個目的地的吸引力(Nguyen,2018)。
2.2.1.2. 國際學生動機的現有研究
國際學生動機的研究一直是學者和機構關注的課題。已經制定了各種框架和
理論來對這些動機進行分類和理解。推-拉理論,最初應用於人口遷移的研究,
已經被改編用來解釋國際學生流動。根據這一理論,個體受到推動因素的推
動,如經濟不穩定、有限的教育機會或政治動盪,而受到吸引因素的吸引,
如 高 質 量 的 教 育 、 更 好 的 就 業 前 景 或 東 道 國 提 供 的 文 化 體 驗 ( Zhang
Chunxing,1996)。
衆多研究已經探討了不同環境下國際學生的動機。然而,特定的動機因國際
學生的祖國、東道國和個人情況而異。爲了更深入地瞭解越南學生選擇臺灣
作爲留學目的地的原因,有必要研究影響他們決策的獨特因素。
2.2.1.3. 越南學生選擇臺灣留學的動機
23

近年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在國際學生間的流動方面取得了顯著增長。特別
是越南學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求國外的高等教育機會。在各種留學目的地
中,臺灣已成爲越南學生的首選之一。
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主要動機之一是臺灣大學爲國際學生量身定製的
獎學金,包括來自越南的學生。臺灣大學認識到吸引外國人才的重要性,獎
學金作爲一個強大的激勵因素。這些獎學金有助於減輕留學所帶來的經濟負
擔,使臺灣成爲越南學生的經濟負擔較輕的選擇。獎學金通常涵蓋學費、生
活費,甚至提供額外的生活津貼,使學生能夠專注於學業,而不必時刻擔心
財務壓力(Nguyen,2018)。
此外,獎學金也作爲學術卓越的催化劑。像許多其他學生一樣,越南學生對
取得學術成功的前景充滿動力和激情。獎學金不僅爲他們提供了經濟支持,
還爲他們的成就提供了認可。這種認可培養了一種成就感,鼓勵越南學生在
臺灣的學習中取得出色的成績。因此,獎學金在吸引和留住越南學生在臺灣
大學的關鍵角色。
越南學生選擇臺灣作爲留學目的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語言學習。臺灣的
官方語言是普通話,隨着中國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普通話的全球重
要性逐漸凸顯。越南學生意識到掌握漢語的價值,因爲它爲他們在區域和全
球範圍內提供了許多學術和職業機會。
在臺灣學習爲越南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優勢——沉浸式語言環境。身處母
語人士環繞的環境,並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漢語,加速了語言習得的過
程。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語言水平,還賦予他們用漢語有效溝
通的信心,這種技能可以顯著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未來前景
(Marginson,2012)。
此外,越南學生也傾向選擇臺灣作為他們的留學目的地,因為臺灣的高等教
育體系備受矚目,擁有許多知名機構和豐富的學術課程。這種學術多樣性吸
引了追求高品質教育和專業知識的越南學生。臺灣大學在工程、技術和醫學
等領域的實力特別突出,因此對於渴望在這些領域取得成功的越南學生來說,
他們自然會被臺灣所吸引。
24

臺灣大學的學術聲譽是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決定的推動力。這些機構
強調研究、創新和學術卓越,爲越南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環境,以追求他
們的學術目標。此外,臺灣致力於國際化,確保學生可以獲得多元和包容的
學習環境,培養了全球視野(Altbach & Knight, 2007)。
除了學術追求外,越南學生也被臺灣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充滿活力的社會所吸
引。他們認為臺灣是一個可以體驗傳統中國文化和現代元素獨特結合的地方。
臺灣的文化多樣性、生動的節慶和美食為越南學生提供了個人成長和探索的
機會。這個島國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獨特的傳統文化,如戲曲、茶道和
傳統手工藝等。越南學生可以透過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和節慶來深入瞭解臺灣
的文化。此外,臺灣的社會環境也吸引越南學生,他們可以在這裡體驗多元
化和包容的社會氛圍。臺灣的城市生活充滿活力,充滿了各種娛樂和文化活
動。越南學生在臺灣可以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網。
對越南學生來說,臺灣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地方,他們可以在這裡追求
夢想並實現個人發展。臺灣的教育系統和社會環境為越南學生提供了一個獨
特的學習和生活平臺。在這裡,他們可以接觸到世界級的教育資源,拓展自
己的學術視野。此外,臺灣的國際化程度也為越南學生提供了與來自不同國
家的人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在臺灣,越南學生可以體驗到一個充滿活力和創
新的社會環境,這對他們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越南學生將他們在臺灣的時間視爲沉浸在富有文化的環境中的機會。他們可
以參加傳統的中國節慶,欣賞歷史名勝,並品味臺灣美食,這些都有助於他
們的跨文化體驗。這些文化互動幫助越南學生拓寬視野,增強他們的跨文化
能力,並更深入地 瞭解他們的東道國和自己的文化( Wiers-Jenssen et al.,
2010)。
25

2.3. 學術和文化適應的挑戰
學術和文化適應是指國際學生適應他們留學國家的教育體系和社會規範的過
程。這不只包括獲取在學業上成功所需的學術技能,還涵蓋了適應新環境的
文化、社交和語言方面。學術適應涉及調整課程、教學方法和評估體系等,
而文化適應則包括適應留學國家的風俗、傳統和社會規範(Ward, Bochner, &
Furnham, 2001)。在學術方面,國際學生可能需要適應不同的教學風格和學
習方式,以及更嚴格的評估標準。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理解新的學科
概念和專業術語。此外,國際學生還需要學習如何適應新的學術文化,例如
參與課堂討論和撰寫學術論文。對於文化適應,國際學生可能會面臨語言障
礙、價值觀差異和社交挑戰。他們可能需要學習新的社交禮儀和溝通方式,
以適應留學國家的文化習慣。此外,國際學生還可能需要應對文化衝擊和身
份認同問題,尋找自己在新環境中的定位。為了成功適應新的學術和文化環
境,國際學生可以採取各種策略。他們可以參加學術輔導課程和文化交流活
動,以增強自己的學術和社交技能。同時,他們也可以尋求支援和建議,包
括與導師和同儕交流,以及利用校園提供的各種支援服務。通過積極參與社
區活動和加入學生組織,國際學生可以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子,建立支持系統,
並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總的來說,學術和文化適應是國際學生留學過程中不
可或缺的部分,成功適應需要時間、努力和適應能力。
2.3.1. 越南學生面臨的挑戰
在臺灣留學的越南學生在學術和文化適應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挑戰。這些挑
戰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關鍵領域:
語言障礙:最突出的挑戰之一是語言障礙。儘管許多越南學生可能對普通話
有基本的瞭解,但在學術上取得成功所需的語言水平可能會很高。在用中文
導航講座、教材和作業時,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導致溝通困難和理解課程
內容的障礙(Wen & Clément, 2003)。
教育制度差異:越南和臺灣教育制度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帶來挑戰。越南學生
可能會對強調批判性思維、獨立學習和課堂參與的教學方法感到困惑。這與
越南教育中更傳統和以教師爲中心的方法有所不同(Marginson, 2012)。
26

文化衝擊:文化適應也可能令人生畏。越南學生可能會在適應臺灣的社會規
範、價值觀和習俗時經歷文化衝擊。這包括適應生活節奏、社交禮儀以及人
際關係的動態變化。文化適應的過程可能在情感上有挑戰性,令人精神疲憊
(Ward, 2001)。
學術壓力:臺灣大學的嚴格學術要求可能會給越南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和學
業壓力。滿足高要求的學術期望並保持競爭力的成績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堪重
負,可能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Luo & Wiseman, 2000)。
2.3.2. 應對策略和方法
面對這些學術和文化上的挑戰,臺灣的越南學生採用各種應對策略和方法來
促進他們的適應:
2.3.2.1. 語言提升
在台灣,語言能力成為越南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障礙,因為普通話是該國大
多數高等教育機構的官方教學語言。儘管一些學生可能具有基本的中文知識,
但在學術上取得精通所需的語言能力水平仍然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因此,
語言增進策略對於有效克服這一障礙至關重要。越南學生認識到普通話流利
不僅在學術環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而且在更廣泛的全球舞台上也是一項寶
貴的資產,因此積極尋求各種途徑來加強他們的語言能力。他們通過參加大
學提供的語言課程、參與外部語言計劃以及參與語言交流活動,與當地台灣
同儕或其他國際學生進行配對等方式,展現了對語言提升的承諾。這些努力
不僅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普通話水平,還有助於使他們在日常和學術環境中更
有效地進行溝通,從而促進了他們在學術適應方面的順利過渡。溫和克萊門
特(2003)所強調的克服語言障礙的方法凸顯了積極參與語言學習的重要性,
以及它對於幫助國際學生在外國學術環境中進行適應的積極影響。通過這些
集中的語言提升努力,台灣的越南學生致力於減少他們面臨的語言挑戰,從
而提高他們的學術表現並融入當地社區。
2.3.2.2. 同齡支持網絡
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學術和文化適應的旅程涉及一系列複雜的挑戰,然而在
台灣,越南學生發現了同儕支持網絡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線。這些網絡通
常由其他越南或其他國際學生組成,在新的學術和文化環境中提供情感支持
27

的同時,也在培養社區感和提供情感支持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同儕支持網
絡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情感上的安慰;它們還是導航學術領域、理解文化特點
以及適應台灣日常生活的重要來源,提供實際的建議和指導。作為經驗和信
息交流的平台,這些網絡使學生能夠尋求建議,分享克服障礙的策略,並共
同應對他們面臨的挑戰。正如黃和莫爾茲(2007)所強調的,無論是掌握台
灣的社交禮儀、理解課程註冊制度還是發現當地的美食美饌,同儕支持網絡
對於努力適應新環境的越南學生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通過這些社區,學生
不僅找到了安慰和友誼,還找到了成功適應學術和文化適應過程所需的實際
工具和見解,凸顯了同儕聯繫在增強國際學生體驗方面的重要性。
2.3.2.3. 適應性研討會
為了滿足支持國際學生融入的迫切需求,台灣的幾所大學已經啟動了適應研
討會和文化定向計劃,專門旨在促進學生順利適應他們的新學術和文化環境。
這些主動措施對於越南學生尤其有益,為他們提供了對台灣文化、學術標準
以及校園社區提供的廣泛支援服務的全面概述。這些研討會充當了關鍵的橋
樑,彌合了學生家鄉文化與台灣生活方式之間的差距,從而緩解了文化和學
術適應過程。通過參加這些計劃,學生有機會沉浸於東道國的文化實踐和社
會價值觀中,從傳統的台灣習俗到當代趨勢,獲得豐富的理解。
Marginson(2012)強調了這些舉措的重要性,不僅可以讓學生適應台灣文化
的細微之處,還提供了有關台灣教育體系中普遍期望的學術要求的清晰指導。
通過使他們的學習習慣和策略與這些期望保持一致,越南學生可以更有效地
引導他們的學術追求,從而增強他們在台灣的整體教育體驗。因此,這些研
討會和定向計劃在確保國際學生能夠在新環境中茁壯成長方面發揮了關鍵作
用,有助於他們的學術成功和文化融入。
2.3.2.4. 尋求學術幫助
在台灣大學的學術生活的嚴厲挑戰給越南學生帶來了顯著的壓力和學術壓力,
因為他們在這些機構內面臨著高期望和競爭激烈的氛圍。保持競爭性成績並
滿足其學術計劃的嚴格要求是一個艱巨的挑戰。然而,面對這些障礙,越南
學生展現了卓越的決心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他們迅速認識到自己需要幫
助,並且毫不猶豫地尋求幫助,無論是澄清課業疑問、更深入地理解課程材
28

料還是應對學術要求的複雜性。他們積極與教授、導師或學術顧問互動,採
取措施及時高效地解決他們的學術問題。這種積極的參與是他們對學術成功
的奉獻的證明,並凸顯了他們在面對挑戰時尋求支持的重要性,正如 Luo &
Wiseman(2000)所強調的。
越南學生在台灣應對他們所面臨的學術和文化要求的策略和方法是復雜的,
反映了他們在陌生的學術和文化環境中取得卓越成就的深深決心。這些方法
不僅有助於促進他們對台灣學術和文化環境的適應,還在他們的整體個人發
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培養了韌性和成長。通過這些適應性策略,越南學生不
僅能夠成功地應對他們的學術追求,而且還成為更強大和適應性更強的個人,
準備在日益互聯的世界中作為全球公民做出貢獻。這種多方面的應對和適應
方式凸顯了越南學生在海外的韌性和機智,突顯了他們在外國高等教育環境
中追求學術的挑戰中蓬勃發展的能力。
2.4. 影響越南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因素
決定出國攻讀高等教育是一個重大的決策,涉及衆多考慮因素。與其他國際
學生一樣,越南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地時面臨多種選擇。然而,選擇臺灣作
爲首選目的地的越南學生人數一直在增加。
2.4.1. 臺灣的地理位置
臺灣吸引越南學生的能力顯著增強,這主要得益於其地理上的有利位置,這
是其作為教育目的地吸引力的一個關鍵因素。臺灣位於東亞,是通往亞太地
區的重要門戶,具有其他國家難以匹敵的戰略優勢。與中國、日本和韓國等
東亞主要國家的地理接近,賦予越南學生獨特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多元文化
活動並在該地區建立人脈。對於那些渴望獲得國際曝光的越南人來說,臺灣
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該國的地理位置便利了前往鄰近國家的旅行,從
而 通 過 擴 大 他 們 的 文 化 和 職 業 視 野 , 提 升 了 學 生 的 教 育 體 驗 。 Wang &
Wang(2009)強調了這一點,指出這種區域可及性對於有志於獲得全球經驗
的學生具有重要價值。在周邊地區豐富的文化和人際網絡機會的便利訪問不
僅豐富了在臺灣的越南學生的學術旅程,也使臺灣成為尋求利用其教育進行
更廣泛的國際參與的學生的重要樞紐。因此,臺灣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對越
29

南學生具有重要吸引力,凸顯了地理位置在國際學生流動和教育交流動態中
的重要性。
2.4.2. 政治環境
越南學生在選擇海外教育時的決策過程受到自由和政治穩定價值觀的深刻影
響,這對他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臺灣的政治環境以幾個關鍵特徵
為特色:穩定性、民主治理、對人權的堅定承諾和個人自由的保障。目前,
臺灣被列為世界上的民主國家之一,這一地位顯著增強了對越南學生的吸引
力。Hao(2017)指出,越南學生對政治穩定和個人自由的高度重視使得臺灣
的政治特徵對他們特別具有吸引力。這種偏好源於他們對重視這些關鍵價值
觀的環境的優先考慮。臺灣能夠保證居民的個人安全和言論自由,在其作為
學術目的地的吸引力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自由的保障不僅體現了
該國的民主原則,而且與尋求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教育環境的越南學生產生
了共鳴。因此,臺灣的政治氛圍以及其體現的民主價值觀和人權顯著增強了
在越南學生中的吸引力,凸顯了在國際教育選擇中政治穩定和自由的重要性。
2.4.3. 學術機會
臺灣的高等教育機構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打造卓越聲譽,在全球同行中佔據著
重要地位。這種受尊敬的地位歸功於這些機構的學術嚴謹性以及提供的廣泛
課程,涵蓋各種學科領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在工程、技術和醫學方面
的實力,在這些領域,該國的教育課程不僅全面,而且在全球範圍內享有聲
譽。根據教育部(2021)的數據,臺灣的教育體系旨在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
和技能,使臺灣成為那些希望在這些領域取得成功的人首選目的地。對於越
南學生來說,理解獲得綜合且國際聲譽卓越的教育的價值至關重要。這樣的
教育不僅擴展了他們的學術和職業視野,還增強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
力,無論他們選擇在越南還是其他地方追求職業生涯。臺灣對高品質教育的
重視確保了來自越南和其他國家的學生都能接受到一個能夠為他們應對全球
經濟需求的學習經驗,凸顯了臺灣高等教育在培養具備成功於各種職業領域
所需技能的專業人才方面的戰略重要性。
2.4.4. 文化吸引力
30

臺灣的繁榮社會和豐富文化吸引了許多越南學生考慮在該地學習。臺灣以其
悠久的文化傳統而聞名,展現了現代化與傳統中國文化的獨特融合,爲國際
學生提供了獨特的學習環境。這種現代與傳統的結合爲個人的發展和探索提
供了豐富的土壤。越南學生特別被臺灣各種文化體驗所吸引,從多樣的節慶
和美食到豐富的文化景點和傳統。這些機會讓他們更深入地瞭解不同的文化,
也讓他們沉浸在一個豐富他們教育旅程的文化大熔爐中。越南學生的強大動
力來自於親身體驗這種動態文化交融的吸引力。他們將在臺灣的學習時光視
爲不僅在學術上取得進步的機會,而且在文化上得到顯著的豐富。對深度融
入臺灣文化的渴望突顯了學生對於在一個重視其歷史遺產和當代進步的國家
學習的更廣泛吸引力,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全面而豐富的教育體驗。
2.4.5. 負擔能力
對越南的學生來說,追求進一步教育的財務方面在他們的決策過程中起著至
關重要的作用。與西方國家相比,臺灣的教育和生活費用相對較為負擔得起,
使得那些在有限預算內管理他們的教育追求的學生將臺灣定位為一個有吸引
力的目的地。臺灣教育部(2021)承認了這一財務考量,強調了臺灣較低的
生活成本是其吸引國際學生的關鍵因素。獎學金在減輕與高等教育相關的財
務負擔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Dinh 和 Dang(2018)強調了臺灣的另一吸
引力,指出臺灣大學特別為國際學生提供了眾多獎學金。這一措施不僅減輕
了學生的財務壓力,還表明了臺灣支持來自全球各地學生的學術抱負的承諾。
針對國際學生,包括來自越南的學生的有針對性的財務支持,增強了臺灣作
為教育樞紐的吸引力,為他們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的通往學術卓越的道路,而
不必面對國際學習通常伴隨的嚇人的財務壓力。臺灣提供的這種獨特優勢促
進了越南學生更廣泛地接觸高等教育,進一步鞏固了該國作為那些尋求質量
教育而負擔得起的目的地的地位。
2.4.6. 獎學金
獎學金的可用性在學生的教育旅程中發揮著雙重作用:減輕財務障礙,並成
為學術卓越的強大激勵因素。這些財政援助的設計目的不僅僅是減輕學生的
經濟負擔,還在於激勵高水平的學業表現。臺灣大學認識到了在財政上支持
學生的重要性,因此為越南學生提供獎學金,使得臺灣成為他們越來越受歡
31

迎的教育目的地。郝(2017)指出,這些獎學金通常不僅僅涵蓋學費,還包
括生活費,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提供額外的津貼,大幅減輕了出國留學所
帶來的財務壓力。這個全面的財務支持系統不僅使得來自越南的學生能夠在
不受財務限制的威脅下攻讀高等教育,還鼓勵他們努力追求和保持高水平的
學術標準。獎學金的頒發,明確承認並獎勵優秀的學術成就,是激勵越南學
生在學術上取得成功的關鍵機制。通過提供這些獎學金,臺灣大學不僅吸引
了更多的越南學生,而且促進了一個重視和推廣學術卓越的環境,凸顯了獎
學金在提升國際學生教育格局中的戰略作用。
2.4.7. 工作機會
考慮就業機會在越南學生思考其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的決策過程中起著至關
重要的作用。這一方面是他們選擇教育目的地時的首要考慮因素之一。根據
Dinh 和 Dang(2018)的說法,臺灣是一個提供充足機會讓學生在攻讀學業的
同時從事兼職工作的國家。這樣的機會豐富,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財務上自給
自足,還能夠在現實世界的環境中磨練他們的實踐技能。除了兼職就業的範
疇外,臺灣繁榮的經濟以及與跨國公司和組織的緊密聯繫為越南學生提供了
寶貴的實習機會。這些經驗對於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並在完成學業後獲得
有意義的就業機會至關重要。能夠獲得實際經驗,再加上兼職工作帶來的財
務獨立,使得臺灣成為渴望最大化學業和職業發展的越南學生的理想目的地。
這種將學術學習與實際工作經驗相結合的綜合教育方法,符合那些希望在競
爭激烈的全球就業市場中做出明智決策的學生的需求和願望。
2.4.8. 教育環境
臺灣的高質量教育環境得到了一個支持性和培育性的生態系統的進一步增強,
這一特點顯著地增加了它作為國際學生目的地的吸引力,特別是來自越南的
學生。臺灣教育部(2021)強調了越南大學生對臺灣大學提供的全面支持服
務、學術指導以及為國際學生設立的專用辦公室的感激之情。這一強大的支
持體系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學術和個人成長,還在創造一個有利的學習氛圍方
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資源的可用性,加上它們所培養的友好和鼓勵性環
境,是激勵越南學生選擇臺灣進行高等教育追求的關鍵因素。這種積極的教
育生態系統的存在不僅凸顯了臺灣致力於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的承諾,還使其
32

成為那些尋求不僅在學術上豐富而且在整體發展上有支持性和有助的環境的
學生的首選。臺灣教育景觀的這一特點,強調了它在全球範圍內享有高質量
教育聲譽的背後原因。
2.5. 先前的研究
包括來自全球和越南學者的研究在內的大量研究已經爲我們理解國際學生,
特別是來自越南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時面臨的動機和挑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現有的研究成果爲當前研究的洞察力建立和拓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越南學生在海外尋求高等教育機會的多樣化動機,而且
還指出了這些動機的多方面性。Nguyen 和 Teng(2015)進行的實證研究詳細
分析了教育遷移背後的諸多原因。他們的研究確認了追求高質量教育、更好
的職業前景以及渴望體驗不同文化的因素是驅動學生選擇的主要因素。這些
發現強調了理解這些動機的重要性,因爲它們爲我們提供了了解越南學生選
擇國際教育的背景和動機的重要線索。
這些研究還顯示出,在像臺灣這樣的國家,學生選擇留學的動機可能是多元
的。除了追求高質量的教育和更廣闊的職業前景外,學生可能也被渴望體驗
不同文化所吸引。他們可能期望通過留學來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從而更好
地適應全球化的社會環境。
從教育遷移的角度來看,瞭解這些動機對於教育政策制定者和高等教育機構
至關重要。他們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提供更加切合實際和有吸
引力的教育服務。同時,深入理解這些動機還有助於建立更加包容和多元化
的教育環境,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
總之,這些研究爲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越南學生
選擇國際教育的動機和背景。通過深入研究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爲促進國際
學生流動和提高教育質量做出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的政策和實踐建議。此外,
Hong(2017)進行的一項研究深入探討了越南學生在臺灣的具體經歷。這項
研究超越了動機,調查了這些學生在新的學術和文化環境中面臨的適應挑戰。
通過關注動機和適應的雙重方面,這項研究爲理解越南學生在臺灣大學階段
的獨特經歷提供了重要框架。
33

越南學生在適應臺灣的教育體系和社會時遇到的挑戰一直是一個特別感興趣
的課題。Nguyen(2018)進行了一項研究,深入探討了這些挑戰,強調了語
言障礙、學術壓力和文化調整等問題。這些挑戰與學生選擇在臺灣學習的動
機密切相關,是當前研究探討適應問題的核心。
除此之外,Pham(2019)的研究深入探討了影響越南學生選擇留學目的地的
因素。該研究強調了獎學金、經濟實惠和學術機會的重要性,這些因素與目
前對臺灣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些發現突顯了財政激勵和教育機會在塑造學生
選擇方面的關鍵角色。這些研究爲我們提供了深入瞭解越南學生留學動機的
寶貴見解。瞭解這些因素不僅有助於高等教育機構制定更加吸引人的招生政
策,還有助於政府和教育機構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此外,這些研究還爲
跨國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幫助各國瞭解如何吸引更多國際學生。瞭
解學生的優先考慮因素有助於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力和地位。
綜上所述,Pham(2019)的研究爲我們揭示了越南學生選擇留學地點的關鍵
因素,強調了獎學金、經濟實惠和學術機會在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性。這對於
制定有效的招生政策和推動跨國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雖然與越南學生出國留學無直接關聯,但 Tran(2017)進行了一項探
討越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研究。儘管範圍更廣,但這項研究提供了關於越南
高等教育整體背景以及促使學生尋求海外教育機會的因素的見解。
總的來說,這些既由越南研究人員又由國際研究人員進行的先前研究,爲越
南學生出國留學面臨的動機和挑戰提供了有價值的觀點,尤其是在臺灣。它
們爲當前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該研究旨在爲這一不斷增長的知識體系
做出貢獻,並提供特定於臺灣開南大學的越南學生的見解。通過這樣做,該
研究旨在豐富我們對國際教育背景下動機和適應挑戰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
用的理解,最終使學生和涉及的機構受益。
2.6. 研究間隙
儘管已經存在大量關於國際學生(包括越南學生)在留學時所面臨的動機和
挑戰的研究,但當前研究旨在解決特定的研究間隙。這些間隙突顯了需要進
一步研究以加深我們對越南學生在臺灣開南大學的經歷的理解的領域。
34

首先,雖然以前的研究已經探討了越南學生出國留學的動機,但仍需要更全
面和特定背景的研究。大部分現有的研究提供了關於動機的廣泛概述,通常
是從各國的國際學生羣體中收集的。然而,驅使越南學生選擇臺灣,尤其是
開南大學作爲他們的留學目的地的動機可能會有微妙的差異。因此,需要進
行研究以瞭解爲何越南學生特別選擇開南大學而非其他機構,以及這些動機
如何在他們的學術生涯中演變。可能有必要對越南學生對開南大學的期望、
經濟狀況、家庭背景以及對臺灣文化和教育制度的認知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這樣的研究可以爲開南大學制定更有效的招生策略和
35

第三章. 方法論
本章節詳細闡述了支持研究的方法論,採用系統方法收集和分析數據以確保
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整體可信度。提供了全面的概述,深入探討了
研究設計的細節,包括參與者選擇、數據收集工具、收集數據的程序步驟和
數據分析技術,並承認了研究中固有的侷限性。本研究方法的核心是質性研
究方法,特別強調採用案例研究設計。這一選擇在促進對所研究現象的深入
探索方面起着關鍵作用,允許對越南學生在臺灣的經歷進行豐富的、情境化
的理解。通過採用這種方法,研究旨在捕捉參與者學術和文化適應過程的複
雜性和微妙差異,提供根植於參與者真實經驗的寶貴見解。通過這一方法論
框架,該研究旨在爲現有知識體系做出貢獻,提供詳細的觀點,以指導未來
在國際教育領域的研究、政策制定和實踐。
3.1. 研究設計
為了全面的解決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問題, 為了得到可靠性和說服性, 本文採用
了混合研究方法. 這種方法結合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提供可靠的數字和
研究結果, 共有參考性和為目前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材料。
定性研究方法在深入探討越南學生適應挑戰和動機的複雜方面起着關鍵作用
(Merriam,2009)。本研究的定性部分將包括進行深度訪談和分析相關文件。
此外,還採用了案例研究設計,重點關注開南大學作爲特定的教育機構。這
種設計允許對越南學生在開南大學獨特背景下的經歷進行深入探討,全面瞭
解他們的挑戰和動機(Yin,2018)。
本研究採用了多種數據收集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和訪談,以獲取豐富的信息。
結構化問卷調查分發給了在開南大學的越南學生。這些問捲包括封閉式和李
克特量表問題,涵蓋了人口統計信息、在臺灣學習動機以及對學術和文化適
應的看法(Dillman,Smyth 和 Christian,2014)。此外,還對一小組越南學
生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這些訪談爲參與者提供了講述他們的經歷、分享個
人故事以及詳細闡述他們的適應過程的平臺(Patton,2015)。
36

通過所收集的數據和研究結果, 通過採用適當的混合方法分析, 協調定性和定


量方法。 Braun 和 Clarke(2006)在他的研究已經強調定性數據可以作爲主
要的分析工具。這個過程包括在定性數據中的分析、編碼和解釋主題和模式,
以對適應問題和應對策略有細緻的理解(Braun 和 Clarke,2006)。本文同時
使用統計軟件 SPSS V.26 來進行處理問卷調查的定量數據。最終,已執行描
述性統計和推斷性分析,旨在揭示各個變量之間的關聯。(Pallant,2021)。
3.2.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是臺灣的開南大學,那裏的越南學生正在追求他們的高等
教育。由於開南大學作爲一個吸引大量越南學生的教育機構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它成爲了調查的焦點。
坐落在臺灣桃園市蘆竹區的開南大學是一所享有盛譽的機構,以其多元化的
學術項目和國際學生社羣而聞名。鑑於其友好的環境和爲國際學生建立的支
持系統,它爲研究越南學生的學術和文化適應提供了理想的背景。
該大學的學術課程涵蓋了各個領域,包括工商管理、技術、工程和人文學科,
因此吸引了追求不同學術興趣的廣泛越南學生。此外,開南大學面向國際學
生的舉措和服務,如適應研討會和文化導向計劃,有助於其成爲研究背景的
合適選擇。
通過聚焦開南大學,本研究可以提供有關在臺灣學習的越南學生的經歷的具
體見解。它允許全面研究他們在大學獨特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下的適應挑戰和
動機。
3.3. 參與者
本研究的對象是在臺灣開南大學就讀的越南學生,其中包括 20 名年齡介於 18
至 23 歲之間、來自不同學院的學生。在參與者選擇的抽樣過程中,我們採用
了有目的的抽樣方法,這種方法允許我們有意識地選擇具有與研究主題相關
經驗和見解的參與者。在本研究中,越南學生在開南大學所面臨的學術和文
化適應挑戰成爲了主要的研究焦點。通過這種抽樣方法,我們確保研究能夠
捕捉到受調查問題影響最大的人羣的觀點和經驗,從而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代
表性和可信度。
37

關於知情同意,倫理考慮在進行涉及人類參與者的研究時至關重要。本研究
遵循了已建立的倫理準則,並徵得了所有參與者的知情同意。這個過程涉及
向參與者提供有關研究目的、程序、潛在風險和利益的明確和全面的信息。
參與者在參與研究之前有機會自願同意參與,確保他們充分理解和同意研究
過程中的他們的福祉和權利。這種倫理方法優先考慮了參與者在整個研究過
程中的福祉和權利。
3.4. 數據收集工具
在這項研究中,採用了一系列數據收集工具,以全面瞭解在臺灣開南大學學
習的越南學生的經歷。
3.4.1.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作為一種重要工具,能夠高效地從廣泛的參與者中收集結構化數據,
有助於收集年齡、性別、學術水平和在臺灣逗留時間等人口統計學細節,如
附錄 1 所述。這種方法學工具使樣本的分層成為可能,增強了對參與者多樣
經歷的理解,正如 Creswell 和 Creswell(2017)所討論的那樣。除了收集人口
統計信息外,問卷設計了包括利克特量表項目的問題,用於評估參與者對於
與他們在臺灣學習動機、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這些挑戰的策略相關的各種
陳述的同意程度或不同意程度。這種量化方法還配合了開放式問題的包含,
正如 Bryman(2016)所建議的,這使參與者有機會表達他們對自己經歷的定
性見解。問卷中這些方法學元素的結合,使得對於定量和定性數據的全面分
析成為可能,從而提供了對於影響越南學生在臺灣的教育之旅的因素的細緻
理解。通過這種雙重方法,研究旨在捕捉參與者觀點的整體景象,既豐富了
研究結果中的統計顯著趨勢,也增添了深入的、個人的敘述。
3.4.2. 訪談
38

半結構化訪談在這項研究中是收集深入定性數據的重要方法,如附錄 3 所述。
正如 Creswell 和 Creswell(2017)所強調的,這些訪談是深入探討參與者動機、
挑戰和應對策略的關鍵方法。採用目的性抽樣策略,選擇了五名參與者,因
為 他 們 有 可 能 提 供 多 樣 的 觀 點 和 豐 富 詳 細 的 敘 述 , 遵 循 了 Denzin 和
Lincoln(2018)的指導。訪談過程由一系列開放性問題促成,這些問題提供
了必要的靈活性,以探索新興主題,並允許對受訪者的經歷進行全面理解
(Patton,2015)。這種方法的選擇特別適合這項研究的定性本質,旨在真實
地捕捉和傳達越南學生在臺灣的生活經歷和個人故事。通過採用這種方法,
研究旨在揭示這些學生生活的微妙實相,提供對他們的學術和文化適應過程
的有價值見解,並以他們獨特的觀點豐富國際教育的更廣泛討論。
3.5. 數據收集程序
透過兩個研究方法系統性與結構性, 以確保這論文所蒐集的知識的可靠性. 本
文會按照理論規範去研究. 為了保護參與者的個人資訊, 在整個資料收集過程
中將參與者是完全保密的.
首先,分發問卷是收集定量數據的初始步驟。問卷調查通過電子郵件和在線
調 查 平 臺 進 行 , 以 確 保 參 與 者 的 便 利 性 和 匿 名 性 ( Dillman , Smyth 和
Christian,2014)。參與者收到了如何填寫問卷的明確說明,併發送提醒以提
高迴應率(Bosnjak,Tuten 和 Wittmann,2004)。問卷提供了中文和越南文
兩種語言版本,以滿足參與者的語言偏好。
首先, 本文發給參與者問卷, 發放後,本文進行了半結構化的訪談以收集定性
的見解。同時, 本文選擇了有目的的抽樣策略,並且邀請了五名代表各種經驗
的參與者(Creswell&Creswell,2017)。其次, 在受訪者的支持和知情同意,
本文根據了受訪者的情況安排了適合的訪談時間. 本文采用了兩個防蚊方法就
是: 面對面或通過視頻會議進行(Rubin&Rubin,2012)。訪談的內容都被錄
音並轉錄,便進以後行詳細的分析並保存用來以後參考的數據。
3.6. 數據分析
39

在本研究中,資料分析階段經過了精心的規劃和設計,其目的是深入瞭解越
南學生在臺灣開南大學所面臨的適應挑戰,並從中獲得具有豐富意義的洞察。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採用了結構化的方法進行數據分析,以確保所得出
的結論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可靠性和有效性。透過這樣的分析方法,研究可
以更全面地理解越南學生在臺灣的學習生活,從而為後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
堅實的基礎。數據分析的精心策劃和結構化方法的運用有助於揭示越南學生
在臺灣學習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並為製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提供了重要
參考。這一階段的研究將為理解跨文化學習環境中的個體適應性問題提供有
價值的數據支持和理論基礎。
從訪談和文件分析中收集的定性數據經過了嚴格的主題分析。該方法涉及對
數 據 進 行 系 統 性 探 索 , 以 識 別 重 複 出 現 的 模 式 或 主 題 ( Braun &
Clarke,2006)。最初,逐字稿和文件被仔細審閱,以把握內容的本質。隨後,
採用開放編碼技術來識別初始主題,然後進行細化處理,以揭示已識別主題
之間的更深層次的聯繫和敘事(Nowell 等人,2017)。
定量數據和定性數據都經歷了編碼和分類過程。通過使用諸如 SPSS V.26 等
軟件對問卷中的定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生成描述性統計數據,並識別
重要的趨勢或模式。定性數據根據新出現的主題和類別進行編碼,確保相關
信息的系統組織和分析(Saldana,2016)。編碼過程經過研究團隊多輪審查,
以增強編碼者間的可靠性。
保證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對於確保研究的品質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
個目標,我們採用了成員檢查和同儕審查等方法(Lincoln&Guba,1985)。
成員檢查涉及與參與者分享初步的發現,以驗證他們的反應的準確性和解釋
性,這有助於確保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度。同時,同儕審查涉及向同事
或領域專家尋求回饋,以提高分析的嚴謹性和可信度,這有助於避免偏見和
錯誤的解釋(Creswell&Creswell,2017)。
40

為了進一步提升研究結果的效度和信度,我們採用了三角測量的策略
(Denzin,1970)。這涉及跨參考資料來源(例如問捲和訪談)進行資料的
交叉驗證和協作,從而確保分析的一致性和健壯性,這有助於減少研究中可
能出現的誤差和偏差(Patton,1999)。透過這些方法論途徑,本研究旨在對
越南學生在臺灣的適應經驗進行全面且有力的探索,以產生深入和可信的研
究結論。
3.7. 研究的侷限性
雖然這項研究致力於提供有價值的洞察,探討在臺灣開南大學就讀的越南學
生的適應問題,但必須承認其限制性。這些限制是研究過程中固有的,需要
仔細考慮以確保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首先,必須強調認識到,這項研究的發現可能會受到開南大學特定背景的影
響。該大學獨特的學術環境、支援服務和文化動態可能會以與臺灣其他學院
不同的方式塑造越南學生的經歷。因此,雖然從這項研究獲得的洞察力是有
價值的,但可能無法完全推廣到所有在臺灣的越南學生或其他國際學生羣體。
認識到研究範圍的限制對於準確和負責任地解釋研究結果至關重要。
其次,必須承認這項研究依賴參與者的自我報告數據,這可能會引入回應偏
差和主觀性的潛在因素。參與者可能提供符合社會期望或其自身感知的信息,
導致經歷的不準確或偏斜表達。雖然通過精心設計問卷和訪談技術來減少這
些偏差,但自我報告數據的固有限制在解釋研究結果時必須考慮。
此外,儘管通過系統抽樣程序確定了研究的樣本量,但這項研究的樣本量相
對較小。儘管已經努力確保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但參與者人數有限可能
會限制代表的廣度。這一限制突顯了謹慎解釋的重要性,並認識到在開南大
學的越南學生的經歷可能無法完全涵蓋臺灣更廣泛的越南學生人口的多樣性。
此外,該研究主要採用橫斷面數據收集方法,提供了學生在特定時刻的經歷
快照。雖然這種方法為瞭解越南學生當前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提供了寶貴
的見解,但可能無法捕捉隨時間推移的變化或發展。追蹤學生經歷的長期研
究將更全面地瞭解他們的適應過程和影響因素。
41

最後,由於質性研究的本質是解釋性的,數據可能存在多種解釋。儘管通過
嚴格的數據分析和驗證程序確保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但質性調查的主觀性
意味著可能存在多種解釋。研究人員和讀者都必須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研究
結果,並考慮可能塑造其解釋的各種觀點和背景。
儘管存在這些限制,但這項研究旨在有意義地貢獻於瞭解越南學生在臺灣面
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通過透明地承認和解決這些限制,該研究旨在就開南
大學的越南學生的經歷提供一個細。
42

第四章。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四章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揭示了越南學生在臺灣的複雜適應
經歷,特別是那些在開南大學的學生。本章對研究結果進行了徹底的審視,
將其置於理論框架和前幾章所探討的前瞻性研究成果的背景下。它詳細分析
了驅使這些學生選擇在臺灣接受教育的主要動機,以及他們在適應新的學術
和文化環境時遇到的挑戰以及應對這些障礙的策略。通過對他們的教育旅程
進行微妙的探索,本章旨在豐富關於國際學生流動和適應的持續討論。從這
一分析中得出的見解旨在爲制定更有效的支持系統和政策提供信息,以更好
地滿足臺灣外國學生的需求。通過對越南學生經歷的全面解剖,本章爲學術
論述提供了寶貴的觀點,凸顯了理解國際學生適應的多方面性質以及有針對
性的支持機制在促進這些學生順利融入東道國教育體系中的關鍵作用。
4.1. 研究發現
研究结果展示了越南学生在台湾适应过程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强调了
他们选择来台湾留学的丰富多彩动机. 结果显示, 他们面临着重大融入新文化
新学习环境的问题,包括学术、文化和社会融入的困难 . 最关键的就在, 他们
采取怎么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这些见解揭示了个人抱负与留学现实
之间的复杂互动,强调了满足国际学生更顺利适应需求的针对性支持机制的
必要性。
4.1.1. 問卷調查的發現
4.1.1.1. 人口統計信息
越南学生在台湾的人口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的教育
期望以及在异国文化中适应所面临的挑战。
表 4.1 人口統計信息
18-19 歲 : 2 人 20-21 歲 : 5 人 22-23 歲 : 13 人
1. 年齡:
(10%) (25%) (65%)
2. 性別: 男性:6 人(30%) 女性:14 人(70%)
3. 在台灣的 不到 6 個月:2 人(10%) 6 個月到 1 年:6 人(30%)
時間: 1 到 2 年:8 人(40%) 超過 2 年:4 人(20%)
43

大 學 部 : 10 人 博 士 : 4 人
4. 教育程度 碩士:6 人(30%)
(50%) (20%)
工 程 : 2 人 工商管理:3 醫 藥 : 計算機科學:
(10%) 人(15%) 1(5%) 3 人(15%)
5. 研究領域
社 會 科 學 : 4 人 文 學 科 : 1 自 然 科學: 2 藝 術 : 4 人
人(20%) (5%) 人(10%) (20%)
6. 獎學金或
是:8 人(40%) 否:12 人(60%)
學業資助
這段敘述,源自於全面的問卷數據,不僅揭示了這些學生的學術旅程,還展
示了他們努力融入新文化環境的個人努力。有 65%的學生年齡在 22 至 23 歲
之間,我們觀察到一個以年輕人為主的人口統計特徵,女性佔絕大多數,達
到 70%,這反映了越南青年之間教育抱負的重大社會趨勢和轉變。這種性別
分佈可能指向更廣泛的文化演進,其中教育追求和海外學習越來越被視為賦
權和提升的途徑,特別是在年輕女性中。
深入探究他們的教育旅程,我們發現約 40%的學生處於他們在臺灣頭 1 到 2
年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充滿了挑戰和學習曲線。這一階段對於適應至關重
要,為他們未來的學術和社會融入奠定基礎。他們學術追求的多樣性進一步
照亮了吸引越南學生到臺灣高等教育機構的廣泛興趣範疇。本科和研究生學
習之間幾乎均等的分配展示了臺灣教育供應的廣泛吸引力,迎合了各種學術
和專業抱負。
值得注意的是,有 60%的學生在沒有獲得獎學金的情況下追求他們的教育,
這強調了為獲取國際教育所做的重大個人或家庭投資。這一統計數據凸顯了
儘管可能帶來財務負擔,但仍然高度重視海外教育的價值。這種對教育的承
諾反映了對國際學術暴露轉型力量的深刻信仰,許多人將其視為通往更廣闊
的專業和個人視野的關鍵一步。
這些在臺灣的越南學生的人口統計數據呈現出了一個複雜的圖景,不僅反映
了他們的學術抱負,也強調了留學的多樣性和挑戰性。除了追求學業上的成
功,他們還必須適應新的教育體系,並克服語言障礙。同時,他們還需要面
對導航不同的文化景觀和建立新的社交網絡等種種挑戰。因此,這些數據突
44

顯了迫切需要全面支持系統和定製融入計劃,以減輕這些過渡帶來的壓力。
臺灣的教育機構、社區和政府組織被呼籲認識並解決這些需求,制定政策和
計劃,幫助國際學生更順利地進行文化和學術適應。
4.1.1.2. 學術適應
對在台灣的越南學生進行的調查數據揭示了一個鼓勵性的視角,關於他們的
學術適應,凸顯了他們的韌性和樂觀。
50%
40%
30%
20%
10%
0%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性的
同意
非常同意

圖 4.1. 學術適應
70%的受訪者,包括同意(45%)和強烈同意(25%)的分布,認為在台灣的
學術挑戰是可管理的。這一顯著比例反映了學生們強大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這是在外國學術環境中蓬勃發展的必要品質。
此外,有 80%的學生,同意(40%)和強烈同意(40%)之間平均分配,對他
們的學術成功表示自信,凸顯了一種普遍的自信感和對在臺灣學習的積極展
望。這種信心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學生動機和對其學術努力的承諾的基礎,
表明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實現學術卓越
的潛力。
然而,尋求學術幫助的方面呈現出更加複雜的圖像。雖然有 60%的學生,包
括同意(35%)和強烈同意(25%),在遇到學術挑戰時積極尋求幫助,但仍
有 20%的學生不同意或強烈不同意尋求此類幫助。這種差異引起了關於尋求
幫助途徑中潛在障礙的重要考慮,例如承認困難相關的污名或對可用學術支
45

持資源缺乏認識。這些障礙可能妨礙學生充分利用現有的支持機制,凸顯了
教育機構需要解決的關鍵領域。
數據描繪了一個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出韌性、自信和積極應對學術挑戰的學
生羣體,但也指出了一些需要進一步關注的潛在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包括學
生在新環境中遇到的文化適應困難、學習壓力和語言障礙等方面的挑戰。爲
了解決這些問題,教育機構需要採取多元化的策略。其中之一是加強對可用
支援服務的宣傳,以確保學生知道他們可以獲得哪些幫助。此外,還需要開
發更易於獲得且無污名的援助計劃,以消除學生在尋求幫助時可能面臨的障
礙。除此之外,培養一種鼓勵開放性和學生間互助的學術文化也是至關重要
的。這種文化可以爲學生提供一個支持和鼓勵彼此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從而
促進他們更好地應對學術挑戰。
4.1.1.3. 文化適應
留學不僅是一種充實的經歷,還爲學生提供了拓寬視野、認識不同文化和學
習新技能的機會。除了學術方面的收穫,留學經歷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跨文化
環境中發展自己的社交和人際關係技能。這種跨文化交流的經歷不僅有助於
加深對其他文化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包容性。然而,適應
接待國的文化規範和實踐可能是一個挑戰,對國際學生的整體滿意度有着顯
著影響。因此,留學生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並適應目標國家的文化習慣
和社會規範。這種適應過程可能涉及到改變自己的行爲習慣、語言表達方式
和社交禮儀等方面。同時,學校和社區也可以提供支持和資源,幫助留學生
更好地適應新的文化環境和生活方式。
46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非常不同意
5%
0% 不同意
。 。 。 中性的
俗 在 情
習 自 之 同意
和 更 鄉
範 到 思
規 感 過 非常同意
化 灣 歷
文 台 經
的 在 間
灣 我 期
台 讓 灣
應 動 台
適 活 在
易 合 我
容 融
很 化
現 文
發 加
我 參

圖 4.2. 文化適應
一個顯著數量的參與者,代表了絕大多數(40%同意和 25%強烈同意),報
告他們發現很容易適應台灣的文化規範和實踐。這一積極反饋是台灣為國際
學生提供的歡迎和包容氛圍的指示。文化適應的容易程度在塑造留學生整體
滿意度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讓他們感到更加融入和舒適於接待
國的社會之中。
調查還強調了文化融合活動對國際學生在台灣經歷的積極影響。相當多的受
訪者表達了他們在台灣的舒適感和歸屬感,有更大比例的人表示強烈同意。
這強調了此類活動在促進國際學生文化適應中的重要性。
文化融合活動不僅促進了與當地居民的互動,還為國際學生提供了沉浸在當
地文化中的機會。這些活動可以範圍從語言交換計畫和文化工作坊到節日和
社區服務。參與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聯繫,更深入地理解接待文化,並克
服適應的初期挑戰。
雖然許多國際學生發現自己很好地適應了台灣文化,一個相當大的部分,準
確地說 60%的受訪者,分享了他們在停留期間感到思鄉的經歷。調查結果顯
示,一個顯著數量的人對此事表達了中立立場,而相似比例的人同意或強烈
同意這種感覺。這強調了思鄉病作為各國學生經歷的一個常見挑戰的普遍性。
47

思鄉病是一種複雜的情感,可能影響學生的整體幸福感和學業表現。尤其是
在一個風俗和語言不同的外國遠離家鄉,可能喚起孤獨感和對熟悉環境的渴
望。思鄉病的情緒後果可以從輕微不安到嚴重的困擾。
4.1.1.4. 語言適應
在我們日益緊密連結的世界中,提升語言技能是一項寶貴的能力。能夠使用
外語溝通不僅能拓寬個人的視野,還能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開啟新的可能性。
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研究一項關於語言課程對普通話中文技能影響以及語
言障礙帶來的持久挑戰的調查結果。該調查針對報名參加普通話中文課程的
人員進行,它揭示了這些課程在提升語言技能方面的效用以及克服語言障礙
所面臨的持續挑戰。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深入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和障礙,
並為改善語言教育提供重要的參考基礎。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掌握外語
已成為一種競爭優勢,對個人職涯發展和國際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
透過深入了解語言課程的影響和挑戰,可以為個人和教育機構提供更有效的
學習和教學策略。這樣的研究也有助於引起社會對語言學習重要性的更多關
注,進而推動語言教育的改革與提升。
40%
30%
20%
10%
0%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性的
同意
非常同意

圖 4.3. 語言適應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高達 75%,在報名參加語言課程後報告其普
通話中文技能有所提高。這一發現特別令人鼓舞,因為它表明語言教育確實可
48

以帶來積極的結果。就同意程度而言,40%的受訪者同意該說法,而 35%強烈
同意。這一集體肯定強調了普通話中文課程在增強語言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調查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觀察是受訪者對語言課堂的正面看法。相當一部分
參與者表達了他們對語言課程優勢的信念。當被問及他們是否認為語言課堂
有利時,一個顯著的數字,總計 75%,同意或強烈同意該說法。這表明接受
過語言培訓的個人認識到這些課程的內在價值。
儘管調查結果對於語言技能的提升是令人振奮的,但它們也揭示了一個持續
存在的問題:語言障礙。相當數量的受訪者,包括 40%的人表示同意和 35%
的人強烈同意,報告說由於語言障礙而持續面臨溝通困難。即使語言能力有
所提升,這些人在嘗試彌合語言差異時仍然面臨挑戰。這一現象凸顯了語言
障礙對於個人和社會交流的重要性,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來克服這些挑戰。
對於語言障礙者,提供特殊的學習支援和溝通輔助工具至關重要,以幫助他
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和學習環境。此外,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也需要共同努力,
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計劃,以解決語言障礙對個人發展和社會參與的限制。
這種情況凸顯了語言障礙的複雜性和解決它們所需的持續努力。語言不僅僅
是關於語法和詞彙;它還涉及文化細微差別、口音和方言,這些都可以成為
有效溝通的重大障礙。即使語言技能有所提高,這些障礙仍然存在,並且可
以阻礙有效的互動。
調查結果的一個關鍵收穫是在語言習得中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語言不僅僅是
溝通的手段;它是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大門。語言課程不應僅僅集中於教
授詞彙和語法,還應該傳授文化洞察力和培養跨文化意識。這種方法可以幫
助個人不僅克服語言障礙,還能克服他們在互動中遇到的文化障礙。
4.1.1.5. 支持系統
當國際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時,他們開始了一段非凡的旅程,為他們打開了體
驗多元文化和教育機會的大門。在許多有助於他們成功的學術和個人經歷的
因素中,大學提供的支持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49

60%
50%
40%
30%
20%
10%
0%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性的
同意
非常同意

圖 4.4. 支持系統
國際學生在台灣經歷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他們各自大學提供的學術支持。調查
揭示,這種支持受到了積極的評價,有 70%的受訪者認為它足夠。其中 ,
50%的人同意該說法,而 20%強烈同意。這種積極的評估表明,台灣大學致
力於確保其國際學生的學術成功。
學術支援包含了廣泛的服務範疇,包括輔導、學習資源、學術諮詢和語言幫
助。對於可能遇到語言障礙、不同教學風格或不熟悉學術要求的國際學生來
說,這些服務是無價之寶。大多數受訪者對學術支援表示滿意,這反映了台
灣大學為滿足其國際學生群體特殊需求所付出的努力。然而,一些學生可能
對這些服務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提出疑問,特別是在面對個人化需求方面。因
此,學術支援的進一步改進和定制化可能是必要的,以確保每個國際學生都
能獲得所需的支持。這可能包括更靈活的輔導安排、定期的學習資源更新和
更加個性化的語言幫助計劃。透過提供更多適應性強、更易於使用和更貼近
學生需求的支援服務,學術機構可以更好地支持國際學生在學術和文化上的
適應。這種努力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術成就,還可以增強他們在新文化
環境中的自信心和歸屬感。
50

除了學術支持之外,情感福祉是國際學生整體經歷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外國
導航、適應新文化和處理思鄉之情可能帶來情感挑戰。調查指出,國際學生
在台灣尋求情感支持的行為顯示出反應的多樣性。
大約 55%的受訪者報告尋求情感支持,其中 35%的人同意該說法,20%強烈
同意。這些數字反映了國際學生之間健康的同伴支持水平,強調了同學作為
情感安慰和理解來源的作用。
4.1.1.6. 整體滿意度
當國際學生選擇在外國追求他們的教育時,他們開始了一段旅程,不僅拓寬
了他們的學術視野,還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理解和個人成長。
60%
50%
40%
30%
20%
10%
0%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性的
同意
非常同意

圖 4.5. 整體滿意度
國際教育經歷成功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是學生的滿意度水平。根據調查結果,
對在台灣學習的整體滿意度非常高,有 85%的受訪者表示對他們選擇在該國
學習感到滿意。其中,45%的人同意該說法,而 40%強烈同意。這種壓倒性
的支持反映了台灣為國際學生提供的積極的教育和文化體驗。
這種高滿意度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台灣大學提供多樣化的學術項目、一
個歡迎的環境和豐富的文化錦繡。該國對優質教育的承諾,結合其令人驚嘆
的自然美景和充滿活力的城市,使台灣成為國際學生的一個吸引人的目的地。
51

另一個衡量國際學習目的地成功的有力指標是學生願意向他人推薦它。在這
方面,台灣也表現出色,有 8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向其他人推薦在台灣學習。
其中,50%的人同意該說法,而 30%強烈同意。這種高水平的認可進一步鞏
固了台灣作為一個吸引人和歡迎國際學生的目的地的聲譽。
願意推薦台灣作為學習目的地不僅反映了教育的質量,還反映了積極的文化
體驗、多元的學生社群,以及留學提供的探險感。許多國際學生發現自己不
僅在學術上得到了豐富,還在文化上得到了豐富,因為他們獲得了對台灣習
俗、傳統和觀點的洞察。
留學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一系列挑戰,從語言障礙和文化調整到思鄉病和學術
嚴格性。然而,這些挑戰並未被在台灣的國際學生負面地看待。事實上,驚
人的 90%的受訪者相信他們面對的挑戰對他們的個人成長和適應性有積極的
貢獻。其中,50%的人同意該說法,而 40%強烈同意。
這一發現突出了國際教育的轉型潛力。挑戰迫使學生走出舒適區,面對自己
的限制,並發展解決問題的技能。它們還促進了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溝通技能,
這在我們互聯的世界中是無價的。
台灣的國際學生面臨的挑戰不僅被視為需要克服的障礙,而且被視為成長和
自我發現的機會。它們培養了韌性、獨立性和全球視野,這些品質是雇主高
度追求的,並且是在今天全球化勞動力市場中成功所必需的。
總之,問卷結果提供了國際學生在台灣適應過程的全面概覽。數據顯示,在
學術、文化和語言適應方面,經驗普遍正面,並得到了足夠的支持系統的支
持。然而,像思鄉病和溝通障礙這樣的挑戰仍然存在,這表明大學和支持網
絡可以專注改善努力的領域。總體而言,高水平的滿意度和願意推薦在台灣
學習反映了國際學生成功的適應和寶貴的經歷,強調了台灣在接待和支持國
際學生方面的有效性。
4.1.2. 訪談發現
與在台灣學習的越南學生進行的訪談分析揭示了他們的深入見解,這些見解
圍繞五個核心主題:出國留學的動機、學術適應的挑戰、語言學習的影響、
尋求支援以及文化體驗的貢獻。透過這些訪談,我們了解到越南學生之所以
選擇在台灣求學,是為了追求高品質的教育和更廣闊的視野。他們在學術上
52

遇到的挑戰包括語言障礙、教學風格差異和學術壓力。儘管如此,訪談還表
明這些學生尋求支援的意願和積極性,尤其是在學習語言方面。此外,他們
對台灣文化的積極體驗也為他們的留學生活增添了色彩。
越南學生出國留學的動機深植於台灣著名的學術聲譽和其充滿活力的文化的
吸引力中。一位參與者將這種情感概括為希望成為台灣 “充滿活力、文化豐
富環境”的一部分,並“在我的教育中獲得全球視角。” 這反映了一個更廣
泛的趨勢,即學生不僅尋求學術卓越,還受到沉浸在動態科技生態系統中並
從台灣在全球領先領域的先進教育機會中受益的驅動。獲得獎學金的機會進
一步增加了吸引力,凸顯了吸引學生前往台灣的專業抱負和文化好奇心的融
合。
對這些學生來說,學術適應的挑戰是一個重大的阻礙,他們經常發現自己需
要適應一個特點是不熟悉的系統和嚴格工作量的不同學術環境。這種過渡標
誌著需要策略性的適應,就像一位學生回憶起最初“適應不同的學術系統”
的困難,但通過“參加迎新活動和尋求指導”成功克服了這些挑戰。這一描
述強調了迎新活動、改進時間管理和與教職員直接溝通在在陌生環境中取得
學術成功的重要工具的重要性。這些學生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他們尋求更多的
支援和資源,例如尋求輔導或參加學術支援計劃,以幫助他們克服學術壓力。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展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的學術自信心,這對於在
異國求學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語言習得對學生在台灣的經歷影響深遠。學習普通話成為學術成功和日常生
活的關鍵要素。一位學生對這一旅程進行了反思,表示 “語言習得是一個漸
進的過程,但它顯著改善了我的日常生活。” 這一陳述突顯了掌握新語言的
挑戰和最終的回報,這不僅促進了學術事業,還增強了日常互動和融入台灣
社會的能力。
尋求支持是學生經歷的一個重要方面,強調了建立強大支持網絡的重要性。
學生積極尋求 “來自教授和同伴的學術支持” 和通過友誼“情感支持”,這
對於應對留學的複雜性
至關重要。這一多方面的支持系統強調了社區和連接性在促進學術和個人成
長中的價值。
53

最後,文化體驗對學生的旅程貢獻顯著。參與台灣的文化活動和傳統讓學生
對當地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豐富了他們的留學經驗。一位學生評價
這些體驗“豐富了我的生活,擴大了我的視野”,突出了文化沉浸作為個人
成長和全球理解的基礎。透過參與當地節慶、探索歷史古蹟和品嚐美食,學
生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建立人際關係,並對異國文化有更深刻的體
會。這些文化體驗也為他們提供了獨特的學習機會,透過實踐和體驗,加深
對台灣文化和價值觀的理解,並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總之,在台灣學習的越南學生的敘述提供了國際教育多方面經歷的深刻視角。
從最初被台灣的學術和文化環境所吸引到沿途遇到的挑戰和成長,這些故事
總結了一段學術勤奮、文化沉浸和支持網絡的關鍵作用的旅程。通過這段旅
程,學生不僅達到了學術里程碑,還經歷了深刻的個人和專業發展,使他們
在台灣的時光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個轉變篇章。
4.2. 討論
4.2.1. 越南學生選擇台灣作為高等教育目的地的主要動機是什麼?
越南學生就其高等教育目的地的決策過程涉及對各種因素的全面評估,每個因
素都有助於使台灣成為首選。本分析深入探討了他們偏愛台灣的複雜原因,探
索了學術機會、文化體驗、語言學習前景、獎學金等財務激勵因素,以及他們
教育旅程中更微妙的方面。此外,它還檢驗了在適應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採
取的策略,以確保積極的教育體驗,提供了對這種複雜動態的整體理解。
台灣的教育風貌以其卓越的教學品質和創新的研究而聞名,特別是在技術、
工程和科學等領域。這些學術優勢吸引了許多越南學生,因為它們與他們的
職業期望密切相關,為他們提供了一條通向全球就業市場成功的有力途徑。
此外,台灣蓬勃的科技生態系統還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實習機會,吸引
了那些希望在先進技術環境中深耕的學生。這種豐富的學術環境與實踐和產
業聯繫的機會相互輝映,凸顯了台灣作為學術和專業發展中心的地位。因此,
越南學生對選擇台灣作為留學目的地感到興趣,因為他們相信這將為他們的
學術和職業生涯帶來更多機遇。
在文化方面,台灣是一個獨特的地方,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為越南學生
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這種文化交流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教育經歷,還促進
54

了他們的個人成長和跨文化理解。學生有機會參與各種活動,從參加傳統節
日到探索現代藝術和娛樂場所。這些體驗擴大了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更深入
地了解台灣社會和文化。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
與當地人建立起真誠的友誼。這種文化交流也為學生提供了機會,讓他們更
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樣性。
此外,對普通話的重視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溝通能力,還擴大了他們在普通話
地區的職業前景,為在台灣學習增添了另一層吸引力。在台灣學習期間獲得
的語言能力為越南學生在日益互聯的全球經濟中提供了一項寶貴的資產,為
他們打開了多元化的機遇,提高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獎學金在吸引留學生來台灣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它們有助於減輕
經濟負擔,並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機會。這些獎學金通常涵蓋學費和生活費,
凸顯了台灣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和教育交流的承諾。財政支持透過獎學金提
供,讓學生能夠專注於學業,並充分投入台灣的學術和文化體驗。這種支持
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探索學習和生活
的可能性。獎學金的發放不僅是對學生的資助,也是對他們學術和個人發展
的投資。台灣政府和教育機構的獎學金計畫進一步證明了他們對國際化教育
的承諾,同時促進了台灣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文化和學術交流。
儘管越南學生在台灣面臨一系列挑戰,如適應新的學術環境和克服語言障礙,
但數據顯示這些障礙大多可以被克服。許多學生表現出了韌性,並從大學計
劃和同儕支持網絡中獲益。從語言交換俱樂部到指導計劃,台灣的大學提供
了各種資源,幫助學生應對挑戰,並在學術追求中茁壯成長。學生對文化和
學術適應的正面回饋,以及高度的滿意度和願意推薦台灣作為教育目的地,
充分展現了教育品質和個人、專業成長的豐富機會。總的來說,越南學生選
擇在台灣接受高等教育是一個多元化的選擇,受到學術、文化、語言和財務
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個人抱負和職業目標的驅動。儘管一開始可能會遇到一
些挑戰,但整體經驗被視為積極的,突顯了台灣教育系統和支持機制在提供
豐富的國際學習體驗方面的有效性。這一趨勢凸顯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以及台灣在吸引和培養未來全球領導者方面的關鍵角色。
55

4.2.2. 越南學生在台灣學術旅程中面臨的重大適應挑戰是什麼?
對越南學生在台灣面臨的適應挑戰進行探討,深入探索了在異鄉求學的教育
之旅中所面臨的諸多複雜性和細微差異。透過對他們經歷的多方面層面進行
細緻的檢視,本調查試圖揭示所遭遇的深刻障礙以及所採用的複雜策略,從
而提供寶貴的洞察力,深入探討適應過程的動態。
這些挑戰的前沿是學術適應的障礙,它們構成了越南學生在台灣逗留的重要
方面。轉向不同的教育範式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調整,需要吸收新的教學方法、
評估標準和課堂動態。這種範式轉變要求學生迅速適應陌生的學術期望和工
作量,促使他們完善自己的學習技巧,加強時間管理能力以應對嚴格的課程
需求。
同時,文化和社會融入成為越南學生在台灣探索之旅中的一個難以逾越的障
礙。融入當地的規範、價值觀和習俗需要付出一番努力,這一努力又被從零
開始建立新的社交關係的必要性所複雜化。成功地處理這些微妙的文化繁文
縟節對個人的舒適度和社交滿足至關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日常生活
和人際關係的各個方面。
在越南學生在台灣適應之旅中,龐大的語言障礙構成了另一個難以逾越的障
礙。普遍擔任學術和社交領域的通用語言的普通話,往往帶來初期溝通上的
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會對學業表現、社交互動甚至日常生活活動產生影響。
儘管語言能力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提高,通過實踐和暴露,但克服
最初的語言障礙對許多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堅韌的毅力和
韌性。
關鍵在於,尋求支持——無論是學術上還是情感上——是越南學生在台灣適
應過程中的基石。利用大學資源,如學術指導服務和輔導,以及與同儕建立
良好的關係,對於在適應的迷宮般的地形中航行至關重要。特別是情感上的
支持,成為緩解思鄉情懷和孤立感的關鍵,這些普遍存在的情緒在適應的動
蕩階段對心理健康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要克服這些龐大的挑戰,越南學生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積極利用現有的資
源,積極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堅定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成功地克服這些
適應障礙不僅豐富了留學生活體驗,還促進了深刻的個人成長和學術成就。
56

堅韌不拔、對新體驗的開放以及建立支持性社區成為了基本品德,使越南學
生能夠在台灣多彩的學術和文化環境中茁壯成長,從而開啟一段深刻的海外
奇遇。
4.2.3. 越南學生如何應對挑戰的策略是什麼?
這個問題詢問越南學生在台灣學習期間用來克服適應挑戰的策略。這些策略
包括通過語言課程提高普通話能力、參與文化交流計畫以更好地融入社會、
利用大學學術資源以更輕鬆地過渡、通過同伴網絡和學生組織尋求情感和社
交支持、實踐有效的時間管理,以及積極尋求學術幫助來導航教育系統和工
作量。這些措施共同增強了他們在台灣的學術和個人發展。
在台灣的越南學生面臨一系列的適應挑戰,從導航新的學術環境到融入不同
的文化背景。作為回應,這些學生開發了一套策略來成功管理和克服這些障
礙,確保在國外的教育經歷既富有成效又充實。
越南學生在台灣面臨的挑戰之一是語言障礙,這可能成為他們的主要障礙之
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學生積極參加普通話語言課程,這有助於提升
他們的中文程度。透過這些課程,他們不僅能夠提高普通話技能,還能夠更
好地適應台灣的學術和日常交流環境。除了語言能力的提升外,參與這些課
程也加深了學生對台灣文化的理解。在新的學習環境中,良好的語言能力不
僅是學術成功的關鍵,也是社交融入的重要因素。因此,學生們努力提高語
言能力,以便更全面地融入他們的新環境,並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透過參
與普通話課程,學生們展現了對學術成功和社交融入的強烈意願,並展示了
他們在面對挑戰時的積極態度。這種積極的努力不僅有助於他們在學業上取
得成功,還有助於他們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台灣的文化和社會生活。
除了正規的語言學習,越南學生透過參與文化交流計畫來體驗台灣文化。這
些計劃為他們與當地學生和更廣大社區的有意義互動提供了平台,促進了彼
此的理解和尊重。參與這些計劃幫助越南學生了解文化細節,減少了疏離感,
並增強了歸屬感。
適應台灣的教育體系帶來了一定的複雜性。為了順利過渡,越南學生利用大
學提供的各種學術資源,包括輔導服務、寫作中心和工作坊。這些資源對於
幫助學生適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期望,提升他們的學術表現非常重要。
57

情感和社交支援對於成功適應過程同樣重要。越南學生經常轉向同儕網路和
學生組織,這些組織是重要的支援系統。這些群體提供了一種社區感,為學
生提供了一個分享經驗、尋求建議和建立長期友誼的場所。這種情感和社交
支援對於緩解國際學生常見的思鄉和孤立感非常重要。
有效的时间管理和主动寻求学术援助也是越南学生采取的关键策略。了解到
台湾学术系统的严谨性,学生学会了平衡他们的学习、课外活动和个人时间,
以确保全面的体验。此外,面对学术困难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向教师和顾问
寻求帮助,展现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總結來說,調查結果揭示了在台灣
學習的越南學生用來有效導航留學挑戰的多種策略。參與提高語言技能、沉
浸於文化、獲取學術援助和創建強大支持網絡等活動的學生展現了韌性和適
應性。他們積極的努力不僅促進了學術成就,也有助於個人提升,這是留學
教育可能帶來的重大轉變影響的例證。這項研究的結果凸顯了策略性參與和
尋求幫助的重要性,以確保學生在不同國家旅行時有積極的教育體驗。
4.3. 章節總結
第四章詳細闡述了研究發現及對越南學生在臺灣求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挑
戰進行了深入討論,以及他們采取的多樣化策略來克服這些障礙。該章節細
致地檢驗了適應性的多面性,包括學術調整、文化融入、語言能力障礙以及
尋求支持機制等方面。通過對這些主題的廣泛探索,它闡明了適應過程的複
雜性,為越南學生在臺灣教育環境中的經歷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該章節中的
討論深入探討了這些學生所展現的韌性,突顯了他們積極參與語言課程、文
化豐富化計劃、學術資源以及社交網絡的作為,這些都是他們適應過程中不
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強調有針對性的支持的關鍵作用以及這些學生的適
應能力,本章強調了在國際教育環境中建立包容性和支持性環境的重要性。
58

第五章。結論
第五章綜合了從研究中收集到的洞見,反思越南學生在台灣的適應挑戰與策
略。它提供了一個對發現的全面概述,討論了這些對學生和教育機構的含義。
本章旨在提供從研究中得出的結論,為利益相關者提出實用的建議,並概述
未來研究的領域,從而以反思和前瞻的視角結束本研究。
5.1. 關鍵發現總結
透過關鍵發現揭示的越南學生在台灣的經歷,象徵了跨文化適應和個人成長
的重要故事。這些學生面臨了多種適應挑戰,包括學術壓力、文化差異和語
言障礙,以及他們如何採取各種策略來克服這些障礙。
越南學生在台灣遇到了不同的學術環境,這通常涵蓋了不同的教學方式、課
堂期望和評估標準。從可能更依賴記憶的學習風格轉變為可能強調批判性思
考和參與的學習方式可能是一個挑戰。
為了導航這一新的學術景觀,學生利用可用的資源,如輔導中心、工作坊和
教師諮詢,展現了對學習和適應過程的積極態度。他們意識到需要積極參與
學術社區,以充分利用他們的學習經驗並克服適應挑戰。
文化差異也是越南學生在台灣適應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從飲食習慣
到社交規範,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學生感到困惑或不適應。為了更好地理解和
適應當地文化,他們積極參與了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和社區活動。
語言障礙也是越南學生在台灣適應過程中的一大障礙。雖然他們可能已經學
習了基本的普通話,但在實際交流和學術上仍然可能遇到困難。因此,他們
積極參與普通話語言課程和語言交換計劃,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自信心。
儘管面臨種種挑戰,越南學生在台灣的成功適應過程彰顯了他們的韌性和決
心。他們積極尋求幫助,利用可用的資源,並尋找機會參與學術和社區活動,
以擴展他們的視野和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結果表明,這些學生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個人成長方面也取得
了巨大的進步。他們的努力和適應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打下了
堅實的基礎。文化適應不僅僅是適應新食物和習俗;它涵蓋了理解和導航台
灣社會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觀。參與文化交流計畫和大學贊助的活動幫助越南
59

學生沉浸在當地文化中,培養了對當地文化的更深層欣賞和理解。這種參與
對於建立社交聯繫和減輕孤立感至關重要,有助於更全面的教育體驗。
語言挑戰,特別是掌握普通話,對越南學生來說是一個重大障礙。語言能力
不僅對學術成功至關重要,也對台灣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動至關重要。認識
到這一點,學生積極參與普通話語言課程,並實踐語言沉浸技巧。對語言改
進的承諾是他們全面融入接待國和最大化留學體驗的承諾的證明。
學生所建立的情感和社交支持網絡對他們的整體幸福感至關重要。越南學生
透過同儕團體、學生組織和社群媒體平台建立了這樣的網絡,從中獲得了社
區感和歸屬感。這些網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分享經驗、提供建議和提供情感
支持的平台,對於身處異國的國際學生來說尤其重要。
總之,台灣的越南學生在面對留學所帶來的挑戰時展現了顯著的適應性和韌
性。他們通過利用學術資源、文化參與、語言改進和建立支持網絡的策略來
克服學術、文化和語言障礙,突顯了他們積極和堅定的本質。這些策略不僅
促進了他們成功的適應,也豐富了他們的學術和個人發展,為可以增強國際
學生體驗的支持結構和倡議提供了寶貴的洞見。這一敘事強調了全面支持系
統的重要性以及學生在導航其國際教育旅程中的積極作用,為更豐富、更包
容的全球學術社區做出貢獻。
5.2. 影響
對在台灣的越南學生的研究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支持服務提供了深
刻的洞見,凸顯了制定全面策略以增強國際學生的教育旅程的需求。
5.2.1. 對教育工作者
隨著全球教育機構中學生人口日益多樣化,教學靈活性和文化敏感性的必要
性變得日益重要。教育工作者負有滿足國際學生多樣化學習風格和文化背景
的責任,需要採用各種教學方法。通過接受教學靈活性,教育工作者可以創
造包容性學習環境,滿足所有學生的個人需求和喜好,促進更有效和豐富的
教育體驗。此外,培養教育工作者的文化敏感性對於應對國際學生面臨的獨
特挑戰至關重要。專注於文化能力的培訓計劃可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所需的
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應對文化差異,並創造一個支持性的教室氛圍,讓所
有學生感到受到重視和尊重。通過將教學靈活性和文化敏感性融入教育實踐
60

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提高國際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整體福祉,在日益全球化的
世界中促進他們的學術成功和個人成長。
5.2.2. 對政策制定者
研究結果強調了旨在促進國際學生無縫融入當地教育系統的政策干預的重要
性。這些干預措施對於創建一個包容性和支持性的環境,培養國際學生的學
術成功和整體福祉至關重要。一項潛在的政策干預可能涉及開發和實施針對
國際學生需求的語言支持計劃。這些計劃可以提供語言課程和輔導服務,幫
助學生提高他們在當地語言方面的熟練程度,從而增強他們完全參與學術和
社交活動的能力。此外,簡化國際學生的簽證程序可以幫助減輕官僚主義障
礙,簡化留學過程,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可及性,吸引潛在學生。此外,專門
針對國際學生設立獎學金可以提供急需的財政支持,使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
能夠在沒有面臨重大財政限制的情況下實現其教育目標。此外,促進當地和
國際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和互動的政策可以培養相互理解、欣賞和支持,為
所有人創建一個更包容和和諧的教育環境。通過實施這些政策干預,教育機
構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採取積極措施,創建一個歡迎和支持的環境,使當地和
國際學生都受益。
5.2.3. 對支持服務
為了更有效地滿足國際學生的多元需求,大學和教育機構必須優先提升他們
的支援服務,意識到學生可能在其學業生涯中面臨各種挑戰。為此,提供全
面的計劃以滿足各種適應需求至關重要,其中包括學術、語言和社會融入。
建立配備資源和合格教師的易於接觸的語言學習中心是其中一個關鍵,它有
助於學生提高語言能力。此外,心理諮詢服務的提供也至關重要,它能夠為
學生提供情感支援和指導,幫助他們應對在外國學習的複雜情況。此外,導
師計劃可以發揮關鍵作用,通過與經驗豐富的導師配對,他們能夠提供寶貴
的建議和見解。
創建文化交流平台,例如俱樂部、活動和研討會,是提供學生與不同背景的
同儕連接的重要途徑,有助於擴大他們的文化視野。此外,支援服務應該超
越校園範圍,促進與當地社區的互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在國家的文化
61

和習俗。通過加強這些支援服務並創建一個支持和包容的環境,大學可以有
效地賦予國際學生在留學期間在學術、語言和社會方面取得成功的能力。
5.3. 建議
越南學生在台灣的學術和文化之旅充滿了豐富的體驗,但也伴隨著獨特的挑
戰,這需要一個強大的支援系統來確保他們的成功適應和學術成就。研究顯
示,大學、社區組織和政府機構需要實施針對性的策略,以滿足國際學生的
多元需求。這包括提供學術支援、文化交流和情感支持等方面的服務。學生
需要面對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和學術壓力等挑戰,因此他們需要積極的幫助
和指導。導師計劃和語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語言障礙,提高他們的學術
表現。此外,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動也是幫助學生融入當地社區的重要途徑。
政府機構應該提供相應的支持,確保國際學生的權益得到保護。總的來說,
創建一個支持性和包容性的環境對於國際學生的成功至關重要。
5.3.1. 對大學:學術和社交融合支持
- 語言支持服務:建立針對國際學生需求的全面普通話語言計畫,範圍從初級
到高級。這不僅包括正式課程,還有將越南學生與當地同伴配對的語言交換
計畫。
- 文化適應計畫:為國際學生專門開發迎新會,介紹他們台灣文化、學術期望
和法律權利。定期的文化工作坊和實地考察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對接待國的
理解和欣賞。
- 導師計畫:實施導師計畫,由資深國際學生或當地學生指導新生度過初期適
應階段。這種同伴支持可以顯著緩解社交和學術過渡。
- 學術工作坊和輔導:提供學習技巧、時間管理和英語及普通話學術寫作的工
作坊。提供輔導服務以協助學生完成課程作業,培養支持性學習環境。
5.3.2. 對社區組織:搭建文化之間的橋樑
- 社區參與計畫:創建平台,讓越南學生通過志願項目、文化節和語言交流活
動與當地社區互動。這些計畫不僅有助於文化適應,還豐富了當地社區的多
元視角。
- 支持網絡:建立越南學生支持小組,分享經驗,討論挑戰,共同尋找解決方
案。這些網絡可以作為關鍵的情感支持系統,減少孤立感。
62

- 職業指導服務:與當地企業和行業合作,為越南學生提供實習、工作觀摩和
職業工作坊。這種實踐性暴露對他們的專業發展和融入台灣勞動力市場至關
重要。
5.3.3. 對政府機構:政策和基礎設施支持
- 簽證和移民服務:簡化學生簽證申請過程,提供清晰、易於獲取的移民政策
信息。考慮延長畢業後工作簽證選項,鼓勵學生畢業後在台灣獲得工作經驗。
- 獎學金計畫:增加針對越南學生的獎學金資金,涵蓋學費和生活費。這種財
政支持可以顯著降低獲取海外高等教育的障礙。
- 健康和福祉服務:確保越南學生可以獲得心理健康服務和醫療護理,並提供
語言支持以促進溝通。促進身心健康對他們的整體成功至關重要。
5.4. 未來研究領域
越南學生在台灣的旅程作為學術研究的焦點,揭示了一片充滿更深入探索潛
力的風景。這一研究領域邀請通過全球教育景觀的比較研究進行全面檢查,
承諾揭示這些國際學者的細膩經歷。這樣的比較分析有望提供一個窗口,通
過它我們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學術和社會政治環境如何塑造學生體驗,從
而可能導致對促進成功適應和融合的因素有更豐富的理解。
透過深入長期研究學生適應過程,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的研究途徑。研究者通
過追蹤越南學生隨時間的經驗,可以洞悉這些學生面臨的不斷變化的挑戰和
成功。從最初的文化衝擊到最終的文化適應,這些研究揭示了適應的整個過
程。這種研究方法不僅可以了解適應的過程,還可以了解學生為了適應新環
境所採用的韌性和策略。
此外,政策變化對這些學生體驗的影響提供了一個關鍵的調查領域。隨著教
育政策和移民法律的演變,其影響通過國際學生的生活波動,影響決策、學
術軌跡和未來機會。這一領域的研究可以為政策制定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信
息,指導更支持性和有效的國際學生政策的發展。
研究文化身份及其與融入台灣社會的互動形成了另一個豐富的研究範疇。這
種探索可以揭示越南學生在台灣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協商自己的文化身份。這
樣的研究提供了對文化適應和融合過程的深刻洞察。
63

這些研究助力於理解跨文化經驗對個人身份認同的影響,並提供了對跨文化
交流和文化對話的重要理解。研究文化身份的互動還有助於理解文化交流的
動態過程和文化多元性的發展。越南學生在台灣社會中的文化融合過程可能
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家庭背景、社會網絡和教育環境。這些因素對於
塑造個人文化身份和融合程度至關重要。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探索越南學生如
何處理文化身份的衝突和壓力,來瞭解他們在台灣社會中的適應過程。這種
研究還有助於提高對跨文化教育的意識和理解。通過了解越南學生如何平衡
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台灣社會的文化期望,可以為促進文化交流和共融提供寶
貴的啟示。這些研究還有助於發展更有效的跨文化教育策略和項目。
探索越南學生在台灣文化中的文化身份建構過程,可以促進跨文化教育的理
論和實踐。這種研究還有助於加深對文化身份多樣性和動態性的理解。研究
越南學生在台灣社會中的文化身份建構還有助於促進文化共融和社會和諧。
這樣的研究有助於加強跨文化理解和尊重,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障礙。這些
研究還可以為建立包容性教育環境和社區提供重要參考,以支持不同文化背
景學生的成功適應和學術成就。在國際學生社區內,心理健康和福祉浮現為
至關重要的關注點,強調了需要專注研究的必要性。調查這些學生面臨的心
理健康挑戰、現有支持服務的有效性和可能的干預措施,可以為創建更支持
性的教育環境提供指導。
技術和社交媒體在促進適應和建立社區方面的作用也提供了一個肥沃的研究
領域。在日益連接的世界中,這些數字工具可能提供學習、融合和維持與祖
國聯繫的獨特支持,但其影響尚待充分理解。
除此之外,從畢業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過渡成為了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焦點,
尤其是在越南學生的教育與就業機會之間的關聯性方面。研究人員對影響職
業選擇和職業發展路徑的因素進行深入瞭解,可以為未來的教育計劃設計和
職業支援服務提供寶貴的見解。理解越南學生在畢業後所面臨的職業轉變和
挑戰,可以幫助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支持他們的職業發展。這項研
究還可以探討越南學生在不同行業和領域中的就業情況,以及他們所面臨的
就業障礙和機會。了解越南學生的職業選擇和就業狀況,有助於發現他們的
64

就業需求,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就業支援和指導。最後,對越南學生的職業
轉變和就業機會進行深入研究,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滿意度。
通過綜合這些多樣的研究途徑,目標是構建一個全面的理解,不僅豐富我們
對越南學生在台灣特定經歷的知識,也為國際教育的更廣泛論述做出貢獻。
通過彌合這些差距,未來的研究努力可以增強國際學生的支持結構,為更包
容和有效的教育政策和實踐鋪平道路,以滿足全球學生人口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用英語
Altbach, P. G., & Knight, J. (2007).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otivations and realities.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1(3-4),
290-305.
Berry, J. W. (2003). Conceptual approaches to acculturation. In K. M. Chun, P. B.
Organista, & G. Marin (Eds.), Acculturation: Advances in theory, measurement,
and applied research (pp. 17-37).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eycioglu, K., & Çiftçi, H. (2016).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urkey.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29,
76-86.
Bosnjak, M., Tuten, T. L., & Wittmann, W. W. (2004). Online versus offline
methods for Web surveys: Classic problems and new solutions. In M. Das (Ed.),
Handbook of Survey Methodology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pp. 339-356). Springer.
Bowen, G. A. (2009). Document analysis a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Qualitative Research Journal, 9(2), 27-40.
Braun, V., & Clarke, V. (2006).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in psych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3(2), 77-101.
Bryman, A. (2016).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en, H. T., & Hung, J. C. (2018).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and the global recession: The case of Taiwanese students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75(4), 699-716.
Cheng, Y. H., & Chen, S. W. (2017).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 Contemporary Engineering
Sciences, 10(10), 463-474.
Creswell, J. W., & Creswell, J. D. (2017).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Sage publications.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2018).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Dillman, D. A., Smyth, J. D., & Christian, L. M. (2014). Internet, phone, mail, and
mixed-mode surveys: The tailored design method. John Wiley & Sons.
Dinh, Q. L., & Dang, H. P. (2018).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ecisions to study abroad: A case of Vietnamese student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3), 77-90.
Hao, L. C. (2017).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aiwan:
Perception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 22(1),
148-161.
Hong, J. (2017). Factors Influencing Vietnamese Students' Decision to Study in
Taiw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7(3), 590-611.
Hong, J. (2017). Understanding Vietnamese students' adaptation to university life in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71(4), 469-487.
Huang, I. S. (2015).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scholarship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12(1), 26-
45.
Huang, L. (2007). Transnationalism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e Chinese in
Taiwan. Routledge.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Le, Q. T., & Tran, T. H. (2019). International student satisfaction:
Conceptualization, theory, measure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eten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9(4), 1349-1366.
Lee, J. J., & Rice, C. (2007). Welcome to America? International student
perceptions of discrimination. Higher Education, 53(3), 381-409.
Lightbown, P. M., & Spada, N. (2006).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Sage Publications.
Lu, S. C. (2008). Creating a "Taiwan Experien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igher
Education, 55(2), 221-236.
Luo, J. S., & Wiseman, R. L. (2000). An investigation of acade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at a Midwestern research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4(1), 132-141.
Marginson, S. (2012).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 self-formation: Morphing a profit-
making business into an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azzarol, T., & Soutar, G. N. (2002). "Push-pull"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tination cho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6(2),
82-90.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2021). Study in Taiwan: Overview.
https://english.moe.gov.tw/cp-68-2.html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2023).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Foreign Students
in Taiw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https://stats.moe.gov.tw/files/ebook/2023_foreignStudent/files/mobile/index.html#16
Nguyen, H. T. (2018).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cision of Vietnamese students to
study in Taiwan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Nguyen, T. Q. (2018). Vietnamese students' adapt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culture in
Taiwan: A qualitativ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63, 133-
145.
Nguyen, T., & Teng, B. S. (2015). Why Vietnamese students choose to study in
Taiwan: An empiric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4(1), 24-35.
Nowell, L. S., Norris, J. M., White, D. E., & Moules, N. J. (2017). Thematic
Analysis: Striving to Meet the Trustworthiness Criter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 16(1), 1609406917733847.
Patton, M. Q. (1999).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credibility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34(5 Pt 2), 1189–1208.
Patton, M. Q. (2015). 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age publications.
Pham, H. H. (2020). Vietnamese Students in Taiwan: Motivations, Challenges, and
Adapt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10(1), 95-113.
Pham, H. N. (2019). Decision factors affecting Vietnamese students' choice of study
destin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15(2), 13-30.
Rubin, H. J., & Rubin, I. S. (2012).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
Sage.
Saldana, J. (2016). The coding manual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Sage.
Tran, L. (2017).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Vietnam: Policy,
practice, and paradox.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1(3), 259-276.
UNESCO. (2015). 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44997
Wang, J. H., & Wang, C. H. (2009). A study of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in Taiwanese leisure industry.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3(10), 534-545.
Wang, J., & Wang, P. (2009). Taiwanese higher education global positioning.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0(3), 369-379.
Wang, W. (2019). Cultural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
narrative study.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3(3), 321-337.
Ward, C., & Kennedy, A. (1994).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sociocultural competence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8(3), 329-343.
Ward, C., & Kennedy, A. (1999). The Measurement of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3(4), 659-677.
Ward, C., Bochner, S., & Furnham, A. (2001). 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
Routledge.
Wen, W. P., & Clément, R. (2003). A Chinese conceptualization of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SL.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16(1), 18-38.
Wiers-Jenssen, J., Stensaker, B., & Grogaard, J. B. (2010). Student satisfaction:
Towards an empirical d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16(1), 75-88.
Wilkins, S. (2011). Student mobility and narrative in Europe: The new strangers.
Routledge.
Wong, G. K. W., & Tran, L. T. T. (2015).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Vietnam and Taiwan: A Comparative Study.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37(1), 43-56.
Yemini, M. (2019). Motivation and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aring findings from three countrie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44(10), 1767-1781.
Yin, R. K. (2018). Case stud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Yoshida, Y., & Sin, H. L. (2016). Vietnamese students' motivations for studying in
Japan: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5),
452-471.
用中文
何家珍(2013)。 台灣留學生適應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劉品友(2007)。 台灣留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研究。
張春興(1996)。 出國留學的動機:美國中國學生的案例研究。
潘軍宏(2020)。 影響國際學生赴台留學決定的因素:以越南學生為例。
陳國明(2003)。 海外學生的適應:國際學生跨文化適應的縱貫研究。
黃蓮花、羅漢強(1996)。 留學生來台學習問題及對策研究。
附錄
附錄 1. 問卷
親愛的參與者,
感謝您抽出時間參與我們的研究。 您的見解和經驗對於幫助我們了解在台灣
學習的越南學生所面臨的適應問題至關重要。 請盡您所知誠實回答以下問題。
一、人口統計資訊
選擇最適合您的。
1. 年齡: a. 18-19 b. 20-21 c. 22-23
2. 性別: a. 男 b.女
3.您在台灣留學多久了?
a。 少於 6 個月 b. 6 個月至 1 年
c。 1 至 2 年 d. 2 年以上
4. 您在台灣接受什麼程度的教育?
a。 本科 b. 碩士 c. 博士生
5. 您的專業或研究領域是什麼?
a。 工程 b. 工商管理 c. 藥物
d. 計算機科學 e. 社會科學 f. 人文學科
g。 自然科學 h. 藝術
6. 您的學習是否獲得任何獎學金或經濟資助?
a。 是的 b. 不
請為每個陳述選擇最合適的答案來回答以下問題,其中: 1 = 強烈不同意;
2 = 不同意; 3 = 中性; 4 = 同意; 5 = 非常同意
二. 學術適應
聲明 1 2 3 4 5
7 我在台灣遇到的學術挑戰是可以應付的。
8 我對自己在台灣取得學業成功的能力充滿信
心。
聲明 1 2 3 4 5
9 當我在課程作業中遇到挑戰時,我尋求學術幫
助。
三. 文化適應
聲明 1 2 3 4 5
10 我發現很容易適應台灣的文化規範和習俗。
11 參加文化融合活動讓我在台灣感到更自在。
12 我在台灣期間經歷過思鄉之情。
四. 語言適應
聲明 1 2 3 4 5
13 自從我開始在台灣學習以來,我的普通話能
力得到了提升。
14 在台灣參加國語課程對我的語言能力很有幫
助。
15 由於語言差異,我經常面臨溝通上的挑戰。
五、支持系統
聲明 1 2 3 4 5
16 我在台灣的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足夠的學術
支援。
17 我向越南學生或台灣的國際同行尋求情感支
持。
六. 整體滿意度
聲明 1 2 3 4 5
18 我對去台灣留學的決定感到滿意。
19 我會向其他國際學生推薦在台灣學習。
20 我在台灣面臨的挑戰對我的個人成長和適應
能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感謝您的參與。
附錄 2. 問卷結果
一、人口統計資訊
18-19 歲 : 2 人 20-21 歲 : 5 人 22-23 歲 : 13 人
1. 年齡:
(10%) (25%) (65%)
2. 性別: 男性:6 人(30%) 女性:14 人(70%)
3. 在台灣的 不到 6 個月:2 人(10%) 6 個月到 1 年:6 人(30%)
時間: 1 到 2 年:8 人(40%) 超過 2 年:4 人(20%)
大 學 部 : 10 人 博 士 : 4 人
4. 教育程度 碩士:6 人(30%)
(50%) (20%)
工 程 : 2 人 工商管理:3 醫 藥 : 計算機科學:
(10%) 人(15%) 1(5%) 3 人(15%)
5. 研究領域
社 會 科 學 : 4 人 文 學 科 : 1 自 然 科學: 2 藝 術 : 4 人
人(20%) (5%) 人(10%) (20%)
6. 獎學金或
是:8 人(40%) 否:12 人(60%)
學業資助
二. 學術適應
聲明 1 2 3 4 5
7 我在台灣遇到的學術挑戰是可以應付的。 0 2 4 9 5
0% 10 20% 45 25%
% %
8 我對自己在台灣取得學業成功的能力充滿 0 2 2 8 8
信心。 0% 10 10% 40 40%
% %
9 當我在課程作業中遇到挑戰時,我尋求學 2 2 4 7 5
術幫助。 10% 10 20% 35 25%
% %
三. 文化適應
聲明 1 2 3 4 5
10 我發現很容易適應台灣的文化規範和習 1 2 4 8 5
俗。 5% 10 20% 40 25%
% %
11 參加文化融合活動讓我在台灣感到更自 2 2 3 7 6
在。 10% 10 15% 35 30%
% %
12 我在台灣期間經歷過思鄉之情。 3 5 4 4 4
15% 25 20% 20 20%
% %
四. 語言適應
聲明 1 2 3 4 5
13 自從我開始在台灣學習以來,我的普通話 0 2 3 8 7
能力得到了提升。 0% 10 15% 40 35%
% %
14 在台灣參加國語課程對我的語言能力很有 1 1 3 7 8
幫助。 5% 5% 15% 35 40%
%
15 由於語言差異,我經常面臨溝通上的挑 0 1 4 8 7
戰。 0% 5% 20% 40 35%
%
五. 支持系統
聲明 1 2 3 4 5
16 我在台灣的大學為國際學生提供足夠的 0 2 4 10 4
學術支援。 0% 10 20% 50 20%
% %
17 我向越南學生或台灣的國際同行尋求情 2 2 5 7 4
感支持。 10% 10 25% 35 20%
聲明 1 2 3 4 5
% %
六. 整體滿意度
聲明 1 2 3 4 5
18 我對去台灣留學的決定感到滿意。 0 1 2 9 8
0% 5% 10% 45 40%
%
19 我會向其他國際學生推薦在台灣學習。 0 1 3 10 6
0% 5% 15% 50 30%
%
20 我在台灣面臨的挑戰對我的個人成長和適 0 1 1 10 8
應能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0% 5% 5% 50 40%
%
附錄 3. 面試問題
1. 您能描述一下您選擇來台灣留學的主要動機嗎?
2. 在適應台灣的學術生活過程中,您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您是如何解決
的?
3. 您能分享一下您在語言習得方面的經驗以及它對您在台灣的學習和日常生
活有何影響嗎?
4. 您在台灣期間是否尋求過學術或情感上的支持? 如果有,您透過什麼方式
尋求協助?
5. 您認為文化經驗在您的台灣留學經驗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附錄 4. 訪談紀錄
問題 1 問題 2 問題 3 問題 4 問題 5
I1 我選擇台灣 適應不同的 語言習得是 是的,我向 文化體驗一
的主要動機 學術體系最 一個漸進的 教授和同儕 直是我出國
是有機會在 初是具有挑 過程,但它 尋求學術支 留學之旅的
充滿活力、 戰 性 的 。 顯著地改善 持,尤其是 重要組成部
文化豐富的 我透過參加 了我的日常 在面臨具有 分 。 他 們
環 境 中 學 迎新活動並 生 活 。 我 挑戰性的課 豐富了我的
習 。 我 想 尋求教授和 現在可以有 程作業時。 生活,開拓
探索一種新 學術顧問的 效地溝通, 在情感上, 了 我 的 視
的文化並獲 指導來解決 這使得互動 與國際學生 野,讓我在
得對我的教 這個問題。 和課程作業 建立親密的 台灣的時光
育的全球視 更加容易管 友誼一直是 真正難忘。
角。 理。 我主要的支
持來源。
I2 我在台灣學 學術工作量 學習普通話 是的,我透 文化體驗具
習的主要動 充滿挑戰。 對於日常生 過輔導服務 有變革性。
機是有機會 為了解決這 活和學業成 尋求學術支 他們幫助我
攻讀電腦科 個問題,我 功至關重 持,並透過 欣賞台灣豐
學學位,這 提高了時間 要。 它增 參加學生社 富的傳統以
是一個在台 管理技能, 強了我的溝 團和活動找 及現代與傳
灣以其卓越 並在教授的 通技巧,讓 到 情 感 支 統的獨特融
而聞名的領 辦公時間內 我能夠更深 持。 合。
域 。 此 尋求幫助。 入地參與課
外,我想沉 程作業。
浸在動態的
技術生態系
統中。
I3 我選擇台灣 由於教學風 語言習得是 是的,我尋 他們讓我探
問題 1 問題 2 問題 3 問題 4 問題 5
的主要動機 格的差異, 我旅程的重 求學術和情 索台灣的民
是有機會攻 適應學術生 要 部 分 。 感 上 的 支 主價值、傳
讀社會科學 活 有 點 困 我參加了普 持 。 對 於 統節慶和美
碩士學位。 難 。 為 了 通話課程並 學術方面, 味 佳 餚 。
我對台灣充 解決這個問 練習與當地 我在辦公時 這些經歷不
滿活力的民 題,我積極 人 交 談 。 間聯繫教授 僅開闊了我
主特別感興 參與課堂討 它極大地改 並利用大學 的視野,也
趣,想近距 論,尋求教 善了我的日 輔導服務。 讓我在台灣
離研究它。 授的澄清, 常生活,因 在情感上, 的時光變得
另外,我聽 並加入學習 為我可以更 我與國際學 難忘。
說台灣的學 小組以更好 有效地與同 生建立了牢
術 環 境 很 地理解課程 事溝通並完 固的聯繫,
棒。 作業。 成 日 常 任 並依靠他們
務。 的支持。
I4 我選擇台灣 適應學術生 語言習得是 是的,我透 文化經驗豐
的主要動機 活涉及適應 我學習的一 過定期與學 富了我的留
是有機會攻 不同的教學 個 重 要 面 術顧問舉行 學 經 驗 。
讀自然科學 風格和研究 向 。 我 參 會議並尋求 他們讓我對
博士學位。 期 望 。 我 加了普通話 教授的指導 台灣的傳統
台灣在我的 透過尋求學 課程並參加 來尋求學術 和價值觀有
領域的研發 術顧問的指 了語言交換 支 援 。 在 了更深入的
方面享有盛 導並參加研 計 畫 。 這 情感上,我 了 解 。 參
譽,我想成 究方法研討 大大改善了 在國際學生 加文化活動
為這個環境 會來應對這 我的日常生 社群中找到 和節慶也幫
的一部分。 些挑戰。 活,因為我 了支持,我 助我與當地
可以與同事 們在那裡分 居民和其他
和教授進行 享我們的經 國際學生建
有 效 的 溝 驗並互相提 立了牢固的
問題 1 問題 2 問題 3 問題 4 問題 5
通。 供 情 感 支 聯繫。
持。
I5 我選擇台灣 學術挑戰主 學習普通話 我向教授和 他們豐富了
的主要動機 要與語言障 一開始很困 同行尋求學 我對台灣文
是可以獲得 礙 有 關 。 難,但它極 術 支 援 。 化的了解,
獎學金以及 我透過參加 大地改善了 為了獲得情 也讓我結交
台灣大學在 密集語言課 我的日常生 感支持,我 了來自不同
我的研究領 程並向教授 活 。 它 幫 加入了一個 背 景 的 朋
域的聲譽。 和語言導師 助我有效地 學生團體, 友 。 這 些
尋求幫助來 溝通並更好 並向大學諮 經歷讓我的
解決這些問 地理解課程 商服務機構 留學之旅終
題。 作業。 尋求協助。 生難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