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研究文章是学术界重要的成果,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现和知识。然而,并非所有

的研究文章都是完美的,有些文章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研究文章进
行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首先,一篇优秀的研究文章应该具有清晰的研究目的和明确的研究问题。然而,有些
文章在这方面并不完善,它们的研究目的可能并不明确,或者研究问题并不具有实
际意义。这样的文章往往会引起读者的困惑,降低文章的可读性。
其次,研究方法也是一篇优秀研究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
和可靠性,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然而,有些文章可能存在方法不当的
问题,比如样本选择不具有代表性,或者实验设计不合理。这些问题会影响研究结果
的可信度,从而降低文章的学术价值。
此外,一篇优秀的研究文章应该具有充分的数据支持和合理的数据分析。然而,有些
文章可能存在数据不足或者数据分析不准确的问题。这样的文章可能会得出错误的
结论,给读者带来误导。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撰写研究文章时,务必认真考虑上述要点。如果您需要帮助
撰写研究文章,我们推荐您访问HelpWriting.net网站。这是一个专业的学术写作服务
平台,拥有经验丰富的写作团队,可以为您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文章撰写服务。无论是
论文的结构设计,还是数据分析和格式要求,我们都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在HelpWriting.net,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学术写作服务,帮助他们取得
成功。如果您需要帮助撰写研究文章,不妨来尝试一下HelpWriting.net吧!我们相信您
一定会满意我们的服务。
一篇文章的导言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重要。如果你的目的是吸引观众对你的文章的
注意和兴趣,那么你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介绍。要写出一个好的介绍性段落,
您需要遵循以下简单步骤: 第一,从“虚假推理”走向“真实推理”。Lakoff将17—18世
纪以笛卡尔和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推理称之为“虚假推理”。其主要观点是:推理是
有意识、有普遍性、离身性(disembodied)、逻辑性、中立性、客观性、基于利益、无
情感、与道德无关。相反,“ 真实推理”应该建构在架构、隐喻、转喻、故事、原型、意象
图式等思维构块之上。推理是在大脑回路中进行的,有具身性、无意识性,有情感性,
与道德有关。因此,我们研究话语需要按照“真实推理”的方式来进行。例如,针对医
保问题,民主党人奥巴马主张依靠政府力量,推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而共和党人麦
凯恩则反对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并用“政府接管” (government
takeover)这一词语批评奥巴马的医保政策。“接管”(takeover)激活了掌管、控制架构,激
活了政府独裁、民众失去自由等场景,凸显了政府的作用力图式与民众的反作用力
图式,唤起了消极的情感,民主党犹如掌握生杀大权的“死亡小组”,从而招致主张共
和党“小政府”民众的强烈反对。因此,虽然医保法案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有利,其总体
支持率却不到50%。可见,受众不但关注事实,而且关注事实背后的架构、隐喻、故事
和意象图式。 借鉴Lakoff的架构分析三层次(Wallack 2011),运用批评架构分析方法
来建构话语可以按照四个层次“自上而下”来操作。第一层次是道德模式、深层架构及
其体现的价值观,如公正、公平等。例如,针对四千六百万人民缺乏健康保险是否
公平,美国民主党人会认为,这样显然不公平、不道德。社会有义务去照顾它的成员。
然而,美国的共和党人认为这是市场体系下的公平,除了孩子,老人和那些极度贫穷
的人以外,政府没有义务给公民提供健康保险;第二层是按照价值观对具体事件进行
归类,分析其中的架构与再架构。例如,缺乏健康保险可以被归类为公共健康问题、
儿童问题、雇佣问题等。这个问题归为不同的类可以反映不同的架构或再架构,会导
致不同的支持率,因为它能够激活第一层次的价值观和道德模式。把健康保险架构为
儿童问题或雇佣问题,前者会加快公共政策的实施;第三层次是运用包含相应的
架构、意象图式、故事和概念隐喻的话语来表述归类后的事件。例如,2017年10月1日爆
发的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既可架构为恶魔行径,也可架构为懦夫行为;第四层次是按
照深层架构和道德模式从社会实践的视角探究政策的实施,即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将持枪权归类为社会治安问题或是公民权利问题会影响人们对美国应该在何
种范围内禁枪的决定。 也斯弟子沈海燕《南来文人的香港书写》专研《星岛晚报》副刊“
星晚”三位连载作家:再现社会困窘的欧阳天、营造文化落难者形象的徐訏、四次改
写《酒徒》凸显文人困境的刘以鬯,分别代表作家南来后拒绝、逐渐融入的情况,抓点
精准;论述他们呈现香港风貌与自我画像、文学与电影产业互动、作品远销东南亚,
跨媒介参与报业、出版业、电影业创作,论述有前沿性。此前凌逾有《跨媒介叙事》《跨
媒介香港》《跨界创意访谈录》论述香港艺术家怎样拓展跨媒介创意成就港派特色。
指导教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本表由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
存学校档案一份存研究生个人档案姓名学号专业研究方向请用5号宋体填写此表格
不能折叠13 如果你在考试中得到一篇文章,或者想自己写一篇批评性文章,请记住
以下简单提示: 我们的专家撰写的论文只能作为参考,并应在工作中适当引用。对
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很难,但正如他们所说的“熟能生巧”如果你一开始没有写一篇
好文章,不要失去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在写批评性文章方面变得完美。这篇
文章包括一个关于如何写一篇好的批评性文章的分步指南。读完整篇文章后,你将
能够写一篇批评性文章。样品也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您可以参考。188bet菲律宾
架构是人们用来理解现实并时而建构我们以为是现实的心理结构(Lakoff
2006:25)。架构通常是以隐喻、意象、文化故事及其与大脑的情感中心的神经连接来表
现的;架构建构了我们的观念和概念,影响我们推理的方式、感知和行动。词语可以
激活表层架构,表层架构激活深层架构,即高层次的价值观(Lakoff 2010)。如果词语激
活的表层架构能够激活符合受众大脑的深层架构,那么信息就会较为有效。因此媒体
可以通过使用基于道德观的架构激活受众大脑中现存的深层架构,实现有效地传递
信息。诚实的架构是使用人们相信的架构去表现事实。扭曲的架构是宣传者为了实
现政治利益而使用谎言去对架构进行操控(Lakoff 2004:100)。因此,揭露离开真相的架
构需要增加批评话语分析的元素。 近年来,尤其是2016年“黑天鹅事件” 频发,从英
国脱欧、美国大选到朝核危机、欧洲恐袭、意大利总理辞职,国际局势的不可预测性
不断增加。《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选为2016年度词汇。同时,德语协会
也将“后真相”(postfaktisch)选为2016 年度词汇。“ 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
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情况。显而易见,我们已经进入以不确定性和情感与
信念先于事实为主要特征的“后真相”时代。 在“后真相”时代,谎话、流言、绯闻、虚假
报道与真相并存。如何去伪存真?语言一直是主导社会力量的媒介,并通过传递话
语结构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而使其产生的权力合法化。现实的复杂多变必然带来话语
的扑朔迷离,也意味着传统话语分析方法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将面临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话语进行批评性分析。然而,以往的批评话语分析虽然从宏观
层面将话语结构与社会文化相连,却忽视了基于社会共享知识的个体经验,对个体
思维模型和情感因素也解释不足,尤其是解释话语如何参与操控时更显单薄。这需
要从认知视角对话语理解和接受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而架构理论整合了政治学和
认知科学中的最前沿理论,操作性强。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架构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
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拟为“后真相”时代的话语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导师评语该
同学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部
级军事预言项目的理论研究软件编写与现场测试工作并撰写了4篇学术论文具有较
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作为学院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学... 基金项目:本文
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研究”(项目编号:18AYY022)、江苏
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认知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YYA002)以及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官方媒体话语策略的认知研究” (项目
编号:2017SJB03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六,从话语解构研究走向建构研究。我们
要充分认识到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方面,话语体现社会结构,并受到
社会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话语本身又是一种社会实践,可以建构社会现实。以往
的研究重在解构话语,揭示话语、社会、人、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在“后真相”
时代,真诚地、有效地建构话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学与环境研究会”(ASLE)组织
刊物,《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
究》(ISLE:InterdisciplinaryStudiesinLiteratureandEnvironment) 第五,从话语碎片化研究
走向系统研究。“后真相”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呈现容易导致话语研究片面,“见树不见
林”。例如,国内话语研究碎片化研究较多,专题研究偏少,很少有从受众的视角、从
认知和社会两个维度来动态地研究建构中国话语(汪少华、张薇2017:146)。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哲
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
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
不强……”(习近平 2016)。我们需要系统归纳中国重大政策或议题背后的架构与隐喻,
探究对外交流策略总纲,并通过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验证其真实性和接受度。我们
可以运用中国故事和隐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体系、专属语汇和概念系统,弘
扬自己的价值观,并基于价值观创造性地设置国际性议题。例如,政策沟通、设施
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但民心相通
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为“一带一路”话语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
需要分类建立话语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历时研究才能把握“真相”。 百余年来,香
港因中西文化交汇而得风气之先,作为南风窗,成为一个观察时代的风向标。香港文
学评论佳作频出,有几大特色:一是关注香港文学的跨界性,跨学科研究增多,探究
文学与媒介、地理、科技等元素的融合互生,重视文本细读。在跨文化视野基础上,以
中西比较文学扎实功底,对比研究文学文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角度。
二是偏重史料研究,重视本地文学史料研究,探究香港意识的著作丰硕,增强年代转
折时期研究。三是注重香港特色理论的归纳、提炼,更重思想性、哲学性开拓。香港文
评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研究生导师评语研究生导师评语大全导师评语一该生在硕
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
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认真研读了课内外有关书籍查阅专业文献掌握基础
理论知识和专业知...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
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
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香港南疆边缘视角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
另类启迪,原汁原味保存大陆的传统之根、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潮,接纳各种思潮,
在延续传统中发展本地文学,雅俗共赏。香港文学研究既向前溯,转向期刊通史
研究、文学史料研究,考察香港文化前世今生、来龙去脉;也向后望,关注跨媒介、跨
文化、跨地域研究,拓展文学批评。新冠疫情虽暂时阻隔陆港交通,但香港和内地学
者热情未减,不约而同追溯香港百年文学史,召开线上线下国际会议,如2020年“浮城
的故事:西西国际学术研讨会”,何福仁、叶云平、黄子平、赵稀方、陈智德、谢晓虹、凌
逾、徐霞等各抒己见。2020年赵稀方主持重大项目“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开题会,邀
请重要专家点评指导;2021年于北京召开线下会议,研讨阶段成果,讨论史料研究法、
理论建构及存在问题。海内外共同推进香港文学研究。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
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
不承担任何责任。 近年香港文学研究有几点趋势。一是更关注跨界性,关注文学与
电影、饮食、地理、媒介、科技等互渗融合,精品文艺片跨媒介传播香港文学:“他们在
岛屿写作” 文学大师纪录片由台湾转拍香港,黄劲辉等导演《刘以鬯·1918》《也斯·东
西》,陈果导演《西西· 我城》。二是注重文本细读研究,对读各种改写改编版本。三是
重史料研究,寻找香港文学第一手资料,省思文学流派、趋向、风潮、思潮,同人杂志
多严肃文学,报纸连载是流行文学温床。四是研究历史转折的论著增多,如赵稀方和
霍艳编《转折时代的汉语文学》以1940、1950年代为串珠来打通大陆和台港澳及海外华
文研究,碰撞思想,开拓新见。近年香港悬疑推理科幻文学勃兴但研究较少。南来与
本地作家奠定香港文学基石,逐渐走出自身特色。五是注重香港文学特色理论的归
纳提炼,更重思想性、哲学性开拓,利于研究深化拓展。童年精神生态诗学,研究并
阐释“童年”作为一种精神生态自立自在的诗学内涵,或也可指从生态诗学角度敞开“
童年精神” 的价值空间。这一研究向度将儿童观与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研究结合了
起来,同时直接接通我国古代思想中对于“童真”的经典论述,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从
“道”的思想高度所论的“婴儿和赤子”的精神价值。这一研究理路在了解借鉴西方儿
童文学生态批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秉持儿童文学独立的美学追求,立足中国文化
根基中的生态智慧与生命哲学思想,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自身观念变化的逻辑出发
展开形态整合与学理阐发。童年精神生态诗学应是融合了儿童性、生态性和文学性
的思想建设,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将生态整体利益作为衡量标准,重视童年的文
化建构价值,以从童年出发“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使儿童文学成为儿童更自信
地实现自我认同、塑造星球意识的最好介质。 指导教师给实习生的评语该生工作积
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
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实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
的一致好评教师签字xx 百余年来,香港因中西文化交汇而得风气之先,作为南风窗,
成为一个观察时代的风向标。香港文学评论佳作频出,有几大特色:一是关注香港文
学的跨界性,跨学科研究增多,探究文学与媒介、地理、科技等元素的融合互生,重 视
文本细读。在跨文化视野基础上,以中西比较文学扎实功底,对比研究文学文化,为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二是偏重史料研究,重视本地文学史料研究,探
究香港意识的著作丰硕,增强年代转折时期研究。三是注重香港特色理论的归纳、
提炼,更重思想性、哲学性开拓。香港文评不拘一格,丰富多彩。也斯弟子沈海燕《南
来文人的香港书写》专研《星岛晚报》副刊“星晚”三位连载作家:再现社会困窘的欧阳
天、营造文化落难者形象的徐訏、四次改写《酒徒》凸显文人困境的刘以鬯,分别代表
作家南来后拒绝、逐渐融入的情况,抓点精准;论述他们呈现香港风貌与自我画像、
文学与电影产业互动、作品远销东南亚,跨媒介参与报业、出版业、电影业创作,论述
有前沿性。此前凌逾有《跨媒介叙事》《跨媒介香港》《跨界 创意访谈录》论述香港艺术
家怎样拓展跨媒介创意成就港派特色。 第四,从话语的直接因果关系解析到系统
因果关系解析。“后真相”的话语一般诱导受众按照直接因果关系进行简单推理,而真
实推理不仅强调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重视系统因果关系。系统的因果关系无法用语
言直接表达,一般需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直接原因的网络;2)反馈环路(feedback
loops);3)多重原因;4)或然性因果关系(probabilistic causation)。系统的因果关系不如直
接因果关系那么明显,但更重要。诸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之中的因果关
系并非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例如,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议建造一道墙来阻止
墨西哥非法移民,立刻获得了大量习惯运用直接因果关系思考的民众的一致认同。
如果运用系统因果关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就会发现,这种行为过于简单、很难操作,
且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美墨关系错综复杂,由来已久,仅靠筑墙岂能解决墨西哥非
法移民问题? 《文艺报》社版权所有 第一部分文学的价值,叙述了文学的审美、认识、
教育和娱乐功能;第二部分文学的本质,分析和研究了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各种文学
思潮的形式和兴衰、不同文学体裁的出现、西方和中国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的产生
背景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三部分文学理论的类型,叙述了模仿理论、表现
理论、实用理论和客体理论等主要文学理论,对主要的文学理论家、作家、哲学家的
理论和观点作了介绍和分析;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学
理论的特征和主要原则;第五部分文学批评的方法及其应用,叙述了心理批评、社会
批评、哲学批评、结构批评、历史批评、神话及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主要文学批
评方法,并以附于各种批评方法介绍之后由作者本人撰写的或选取的23篇文学批评
论文说明这些批评方法的具体运用。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
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在专
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
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他还研... 以传记学方法论凌叔华,袁婵《新闺秀的旅吟》分析家
族诗画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其从画家到作家再到编辑的人生经历,剖析其女师的文言
作品、大学的白话文学,赴英后进行英文创作与跨文化文学实践,到新加坡任教后回
英,1989年回国后病逝,中西合璧人生经历带动创作评论。全书从各种日记中寻找其
父凌福彭与康有为、袁世凯等关系,言必有据;创作年表和编刊发文表详尽,史料功
夫扎实;到国外图书馆寻找英文资料,分析其翻译瑕疵,文本解读精准。盼再分析《
古韵》的自传与国传怎样矛盾关联。 后真相时代的话语扑朔迷离,往往事实被
掩盖,真相被扭曲,话语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批评话语分析主要从社会文化视角解释
话语结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架构理论侧重于从认知视角阐释话语理
解和接受的认知机制。鉴于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根本使命和主要理念基本
一致,二者日趋融合。为了更加客观地分析话语和理性地看待问题,本文提出批评架
构分析的新路径:在描述语言特征层面引入架构的新视角;在阐释推理过程和话语之
间的关系层面引入操作性更强的架构隐喻模式;在解释推理过程与社会结构之间的
关系层面引入道德模式作为分析意识形态的工具,使批评分析落到实处。 在写了介
绍之后,开始写你的正文段落。对于正文段落,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提示:
第三,从只重理性分析到理性与情感并重,剖析话语的动机与意图,将情感,尤其是
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恐怖主义、仇恨、盲从等情感从话语中剥离,
区分真相与另类真相,区分编造的故事与真实的事件。例如,共和党把伊拉克战争架
构为正义战争的童话,使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等词激发了恐怖阴影,伊拉克
民众、美国民众、邻国和其他各国民众均会感觉自己可能是受害者,这触发了他们对
英雄的热爱和对恶棍憎恶的情感,以及相应的支持和反对立场(汪少华2014:32)。以往
的话语分析强调理性分析,根本不考虑情感因素。Greene(2005)等人提出的道德的双过
程加工理论认为,认知推理过程和情绪动机过程二者协同作用才促成道德判断。当
话语中的积极架构被激活时,听众会产生积极的联想,同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会
升高,而当话语中的消极架构被激活时,听众会产生消极的联想,大脑中的去甲肾上
腺素含量升高。这些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话语和政策的支持度。例如,在
2012 年罗姆尼与奥巴马的总统竞选辩论中,罗姆尼多次使用“中产阶级被压榨”架构,
该架构隐喻性地构建了中产阶级生存状况恶劣的现实,激活了负面的意象,即“工薪
阶层因奥巴马错误的经济政策被挤压、越压越低直至被埋葬”,这激活了去甲肾上腺
素神经回路,引发了痛苦、厌恶、憎恨等消极情感,最终激起民众对奥巴马的不满与
怨恨(汪少华、袁红梅2016:52)。 该同学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能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理论
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通过大量的中外文献的查阅学习较长时间的理论学习研究和
调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外语方面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和硕士学位英语
考试具有较强的科技文... 生态批评主张实现由人类精神层面的“ 自我意识”(ego-
consciousness)向“生态意识”(eco-consciousness )转变,即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代之以
生态整体主义立场。作为服务于少年儿童的儿童文学,其文学运思资源主要来源于
童年思维,以个体或人类根性阶段的生活内容与生命特征为审美对象,其基础美学内
涵表现为“ 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天然和谐统一。儿童文学先天秉具生态精神,生态意
识作为一种文学基因自在于儿童文学,因此儿童文学批评也必须自觉实现与生态批
评的汇通。 近年来,随着我国原创儿童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态意
识在作家群体中变得越来越自明,具有生态思想内涵的文本在各文体中表现得越来
越突出,因此,更加重视儿童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已显得非常迫切必要。这一研究理
路除去要揭示阐释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共性的生态美学要义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
出儿童文学的区别性内涵,即那些为儿童文学专有的生态诗学思想理论,以更好地指
导于创作实践。 研究生毕业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
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
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
涉猎… 第一,从“虚假推理”走向“真实推理”。Lakoff将17—18世纪以笛卡尔和康德为
代表的理性主义推理称之为“虚假推理”。其主要观点是:推理是有意识、有普遍性、离
身性(disembodied)、逻辑性、中立性、客观性、基于利益、无情感、与道德无关。相反,“
真实推理” 应该建构在架构、隐喻、转喻、故事、原型、意象图式等思维构块之上。推理
是在大脑回路中进行的,有具身性、无意识性,有情感性,与道德有关。因此,我们研
究话语需要按照“真实推理”的方式来进行。例如,针对医保问题,民主党人奥巴马主
张依靠政府力量,推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而共和党人麦凯恩则反对联邦政府强制推
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并用“政府接管”(government takeover)这一词语批评奥巴马的医
保政策。“ 接管”(takeover)激活了掌管、控制架构,激活了政府独裁、民众失去自由等
场景,凸显了政府的作用力图式与民众的反作用力图式,唤起了消极的情感,民主党
犹如掌握生杀大权的“死亡小组”,从而招致主张共和党“小政府” 民众的强烈反对。因
此,虽然医保法案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有利,其总体支持率却不到50% 。可见,受众不但
关注事实,而且关注事实背后的架构、隐喻、故事和意象图式。
架构理论提供一种将架构、概念隐喻、心理空间等认知方式加以理论化的方法,
能够分析话语激活的受众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结合社会认知来分析话语的接受度。
不同的架构可能对应不同的视角和利益,承载不同的意识形态。对语言的分析不仅
在于描述,更在于对受众理解和接受语言的认知机制进行阐释。然而,架构分析如果
缺乏批评话语分析,便无法解释实际的语言是如何表现出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的,
无法揭示话语中被扭曲的事实。而批评话语分析的实质就是要揭示表象与“事实”相
悖的深层次的“政治意识形态”(陈丽江2006)。因此,架构分析有必要吸纳批评话语分
析的元素。 百余年来,香港因中西文化交汇而得风气之先,作为南风窗,成为一个观
察时代的风向标。香港文学评论佳作频出,有几大特色:一是关注香港文学的跨
界性,跨学科研究增多,探究文学与媒介、地理、科技等元素的融合互生,重 视文本
细读。在跨文化视野基础上,以中西比较文学扎实功底,对比研究文学文化,为中国
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二是偏重史料研究,重视本地文学史料研究,探究香
港意识的著作丰硕,增强年代转折时期研究。三是注重香港特色理论的归纳、提炼,
更重思想性、哲学性开拓。香港文评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儿童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
属于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方法论变革中很重要的一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和
国际学界对话的前沿领域。付玉琪近年来基于世界儿童文学学术视野,以生态批评
方法研究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开拓出一些新的学术话题。特别是从儿童文学的特殊文
类属性出发,辨析了为儿童文学专有的生态意识及其思想含蕴。《儿童文学生态批评
研究的价值趋向》一文,提出“童年精神生态诗学”建构这一价值命题,对于丰富我国
生态批评与儿童文学研究均有积极意义。若与原创儿童生态文学的实践形成积极
对话,则更易形成我国儿童文学生态诗学建构的生动图景。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教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本表由博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存学校档案一份存研究生个人档案姓名学号 专业研究方
向请用5号宋体填写此表格不能折叠13 正版资源搜索引擎/让资源搜索快如闪电;公益
免费/ 只提供正规网站索引/ 保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联系邮箱: 8835100@qq.com QQ:
8835100 张薇,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以传记学方法论凌叔华,袁婵《新闺秀的旅吟》分
析家族诗画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其从画家到作家再到编辑的人生经历,剖析其女师的
文言作品、大学的白话文学,赴英后进行英文创作与跨文化文学实践,到新加坡任教
后回英,1989年回国后病逝,中西合璧人生经历带动创作评论。全书从各种日记中寻
找其父凌福彭与康有为、袁世凯等关系,言必有据;创作年表和编刊发文表详尽,史
料功夫扎实;到国外图书馆寻找英文资料,分析其翻译瑕疵,文本解读精准。盼再分
析《古韵》的自传与国传怎样矛盾关联。 2综合成绩由系结合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
面考核评定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申请自行联系顶岗实习单位审批表签 导师评语
该同学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
部级军事预言项目的理论研究软件编写与现场测试工作并撰写了4篇学术论文具有
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作为学院干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学... 近年来,有关
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变革问题愈加引起学界关注,一个主要的激发背景是儿
童文学研究的世界眼光逐步被充分打开,一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背景的学者的
介入,使得儿童文学的中西对话变得更加通畅自如,惠海峰教授即为其中典型的
一位。在《儿童文学的叙事研究应大有可为》一文中,他将师承申丹教授的叙事理论
与儿童文学深度融合,对话国际儿童文学学界,梳理出儿童文学叙事理论研究的主
要思想突破及其发展前沿趋势,并对比国内在此领域已经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
空白,指出后经典叙事理论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增长点所在,此一学理阐
述对于深化我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利芳 研究生导
师评语研究生导师评语大全导师评语一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
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认
真研读了课内外有关书籍查阅专业文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 “ 文学与环境
研究会”(ASLE)组织刊物,《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
究》(ISLE:InterdisciplinaryStudiesinLiteratureandEnvironment) 《文艺报》社版权所有 “生态
批评”(ecocriticism)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威廉·鲁卡特于1978年提出,他认为生态批评能
够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批评家必须既有生态学视野又有人文关怀,并且提出“
建构出一个生态诗学体系”的重要论断。1992年成立的“文学与环境研究会”(ASLE)标
志着生态批评的正式兴起,其后一年,该组织的刊物《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
究》(ISLE)面世,逐步发展成为生态批评重要的传播媒介。1996年美国第一本生态批评
论文集是由彻丽尔· 格罗特费尔蒂和哈罗德·弗洛姆共同主编出版的《生态批评读本:
文学生态学的里程碑》,明确指出“生态批评研究文学与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
批评运用一种以地球为中心的方法研究文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评家们试图
从卢梭、达尔文等人的生态思想,从以利奥波德为代表的整体论生态伦理学以及欧洲
的深层生态学等思想理论中寻求支撑。我国的生态批评在借鉴西方生态批评理论、
生态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更注重与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结合,将精神资源的“寻根”
目光投向古代的生态哲学,投向民间、民族文化心理内部,投向中国文学悠久的
传统。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批评的任务不仅在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重
新铸就生态人文精神,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星球持续发展的地球文明。
如图1所示,认知三角的左边是表层架构,最上层是固化的架构整合,包括深层
架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右边是社会结构。在认知科学中,架构是一种更为基
本的心理结构。概念隐喻为两个架构之间的映射;概念整合涉及两个以上架构之间的
映射与合成。词汇、词组、句子可以激活语言层面的表层架构,表层架构可以激活概
念层面的深层架构,深层架构反映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上述三角中,第一,话
语中的表层架构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辨证关系。一方面,表层架构反映社会
结构,并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另一方面,话语在社会意义上具有建构性(Fairclough
1992:64),因此表层架构能够通过深层架构在社会意义上实现建构,并建立、维持和改
变权力关系。第二,一些表层架构随着其频繁使用变为固化的架构整合,成为我们社
会认知的一部分。在工作记忆中动态地建立的心理空间会在长期记忆中变得固化,
固化的知识不仅可以在话语理解中立刻被激活(Fauconnier & Turner 2002:103),而且会
产生社团共享的概念结构和形式结构(Fauconnier & Turner 2002:49)。同样,架构也可以
固化在长期记忆中,成为社团共享的概念结构。比如,学术研讨会就包括很多架构:
旅行架构、研讨会架构、食宿架构等,研讨会架构又包括主旨发言、小组讨论等架构。
传统的研讨会一般是在会场进行,已经固化下来。目前也有网上研讨会这种新形式,
随着其被推广会慢慢固化下来。固化的不止是架构,还有架构内的角色和角色之间
的关系等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Fowler(1979)指出,“意识形态是人们经
历和表述他们与其生存条件之关系的总和”。Kress 等把意识形态看作一个描述性的概
念,既包括歪曲现实的政治态度和理论,又包括科学和形而上学(Fowler et al. 1979:6)。
第三,意识形态等固化的架构整合决定人们对表层架构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建构
不同的社会现实。例如,2017年8月,松江民警在处理违法停车时,将抱有小孩的妇女推倒
在地,导致小孩受伤。针对这一事件,持有不同立场判断的媒体分别将其架构为“警察
暴力执法” 、“妇女碰瓷警察”和“博同情绑架舆论”等。话语具有社会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实
践从权力关系的各种立场建立、培养、维护和改变世界的意义(Fairclough 1992:66)。因
此人们对警察和公民之间的冲突,二者的权力和权利的不同价值判断影响他们对不
同架构的选择。实际上,事实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伤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真相是警
察执法过度;伪真相是警察正常执法,妇女借孩子碰瓷;另类真相可能是被扭曲的
真相,即判断美国警察遇到类似情况会开枪。因此,需要通过上述的话语-认知- 社会
三角分析去伪存真。 一篇批评性文章必须有五段;介绍性段落、正文段落和结论。基
本提纲与其他文章类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段落的数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研究”(项目编号:18AYY022)、江苏省社会
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认知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YYA002)以及江苏省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官方媒体话语策略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
:2017SJB03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一部分文学的价值,叙述了文学的审美、认识、
教育和娱乐功能;第二部分文学的本质,分析和研究了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各种文学
思潮的形式和兴衰、不同文学体裁的出现、西方和中国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的产生
背景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三部分文学理论的类型,叙述了模仿理论、表现
理论、实用理论和客体理论等主要文学理论,对主要的文学理论家、作家、哲学家的
理论和观点作了介绍和分析;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学
理论的特征和主要原则;第五部分文学批评的方法及其应用,叙述了心理批评、社会
批评、哲学批评、结构批评、历史批评、神话及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主要文学批
评方法,并以附于各种批评方法介绍之后由作者本人撰写的或选取的23篇文学批评
论文说明这些批评方法的具体运用。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
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在专
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
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他还研... 许子东有工科根底,留美攻硕起研究海派张爱
玲,2011年首次出版的《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2019年再版为《无处安放:张爱玲文学价
值重估》),受结构主义、新批评熏陶,全面解剖张爱玲早中晚期小说散文,精细论述
人物人性、原型意象、雌雄同体风、文学观和历史观等,侦破张爱玲对情感世界、人心
人性如显微镜般的拿捏得宜,经几十年思索,有体系性、洞察力。男学者与女作家从
不同角度互看,深入彼此潜意识,尤为深刻有趣:“读者看通俗小说是看自己喜欢的
外表,看严肃小说是看自己不肯承认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张爱玲从衣食
住行看男人在红白玫瑰之间的恋爱轨迹,写男人痛处:好人和真人的矛盾煎熬,一边
喜欢一边看不起女人。写男人看到但没有悟到的东西,想做好人,以自控能力为荣,
最后却不知自己为何流泪,就像当初感到凄惶孤独,但没有悟到未来拒绝此情会如
此后悔。男主表面做好人,其实是小人,一点真人也做不了,可悲在于不懂爱。作者拷
问男性中心主义,省思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细读张
爱玲》论《封锁》,比《少即是多:短篇小说的10个关键词》详尽老辣,《封锁》以被切断的
空袭时空作为固定场景,轮番写男女两个叙事角度;首次正面解剖男性如何应对真人
好人的两难处境;剖析微妙的恋爱心理,见出都市男女的道德困境。胡兰成作为读者
看到了女作家的微妙心理,开始了改变两人命运的行动。全书讲透了张爱玲文字的
犀利和对文学的贡献,如佟振保看妻子和裁缝:“看上去也就是一个裁缝”,看似废话
却是名句,陌生化的文学性就是让石头重新石头起来。张爱玲写“性”独到如《小
团圆》。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忧国忧民、个人园地、鸳鸯蝴蝶派三条线索中,张爱玲另
走“都市/小资/女性”一路,应和城市化进程,击中今人心扉。许子东作为谈话节目“锵锵
三人行”常任嘉宾,练就跨界本领:给对谈注入学术,将学术融入日常,独辟演讲漫谈
式文评、口语与书面合一,幽默风趣,老辣流利。此书在前辈水晶、夏志清基础上
拓展,向《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致敬,就传播效果而言,不仅阳春白雪亦可下里巴人,
雅俗共赏,在琳琅满目的张学研究论著中仍能脱颖而出,利于改变学究式文学批
评风,而如吴子林教授所说的毕达哥拉斯文风,随笔式文评强化理论深度,实难。
近年来,尤其是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从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到朝核危机、欧洲恐
袭、意大利总理辞职,国际局势的不可预测性不断增加。《牛津英语词典》将“后真
相”(post-truth)选为2016年度词汇。同时,德语协会也将“后真相”(postfaktisch)选为2016
年度词汇。“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
情况。显而易见,我们已经进入以不确定性和情感与信念先于事实为主要特征的“后
真相”时代。 在“后真相”时代,谎话、流言、绯闻、虚假报道与真相并存。如何去伪存真
?语言一直是主导社会力量的媒介,并通过传递话语结构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而使其
产生的权力合法化。现实的复杂多变必然带来话语的扑朔迷离,也意味着传统话语分
析方法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话语进行批
评性分析。然而,以往的批评话语分析虽然从宏观层面将话语结构与社会文化相连,
却忽视了基于社会共享知识的个体经验,对个体思维模型和情感因素也解释不足,
尤其是解释话语如何参与操控时更显单薄。这需要从认知视角对话语理解和接受的
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而架构理论整合了政治学和认知科学中的最前沿理论,操作
性强。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架构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拟为“
后真相”时代的话语研究提供新的路径。一篇文章的导言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重要。
如果你的目的是吸引观众对你的文章的注意和兴趣,那么你的文章必须有一个强有
力的介绍。要写出一个好的介绍性段落,您需要遵循以下简单步骤:
《文艺报》社版权所有 第二,从仅仅分析话语中的事实走向分析事实背后的架构
(framing)与再架构(reframing )。受众并不是按照所谓“ 理性”的方式去接受事实,而总是
以架构和隐喻的方式去接受事实。美国学者彼得·伯格和托马斯·卢克曼于1967年出版
了专著《现实的社会建构》。他们指出,任何部落或社会的统治者不但颁布制度和
法令,而且掌控每个人的观念,定义现实本身(Anderson 2017)。任何语言学理论都只是
一种范式,均不能等同于事实。美国政治学家Edelman(1971:66)也指出,我们不能将语
言视为现实的精确表征,语言并不反映客观的现实,而是通过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
抽象出来的、有意义的感知组构而成。有些特定的概念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创造出
来的,脱离了原语境之后就会成为伪概念,我们需要将这些概念的语境还原。因此,
我们只有通过批评架构分析的方法尽可能地辨别真伪,鉴定事实,深入分析舆情,展
开理性分析,揭示话语背后的事实与真相,尤其需要对话语背后的架构与隐喻的认
知过程进行批评性分析,识别架构中的角色、角色间的关系以及角色所参与的事件场
景这三个要素被偷换和故意忽略的情形,探究话语产生的特定语境,揭露其中的权利
操纵。操控性架构(Lakoff 2004:100)有两种,一种是扭曲的架构(spin),当描述一些尴
尬的事情时,政治家试图使用一个扭曲性架构,使尴尬的事情显得正常或者使看起
来不错。另一种是政治宣传(propaganda)。政治宣传是试图使公众接受一个不真实的或
被视为不真实的架构,目的是获得或维持政治控制。例如,在2004年美国总统竞
选中,布什胜出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在辩论中能够设置相关的架构(framing setting),这
是一种政治宣传。而对手只是回应布什的议题,没有介绍自己的架构、也没能提出新
架构,因此将辩论指向了不同的方向(Lakoff 2004)。又如,美国保守派明明是加剧了空
气污染,却用“Clear Skies Act”去命名他们这种法案,属于一种操控性架构。公众不喜欢
可能会带来空气污染的立法,因此保守派就使用了一个相反的架构(clear)给该立法命
名(Lakoff 2004:100),试图构建另类真相,掩盖真相。 人们对“黑天鹅事件”及其舆情
无法理解,难以预测,“后真相”时代有些事实和真相开始让位于情感与想象。其根本
原因在于,我们无法用18世纪的大脑去理解21世纪的政治!(Lakoff 2008)。Lakoff近十
年创立了架构理论(Framing Theory),并用其来解释、引领和指导话语实践,对“后真相”
时代的话语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启示意义。 在写了介绍之后,开始写你的正文
段落。对于正文段落,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提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
里10号15层 联系电话:010-65389115 邮箱:cnwriter@126.com 正版资源搜索引擎/ 让资源
搜索快如闪电;公益免费/ 只提供正规网站索引/ 保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 联系邮箱:
8835100@qq.com QQ: 8835100 版本学关注香港小说的报刊连载、出版、影视改编,以事
证之。朱少璋《黄绢初裁:刘以鬯早期文学作品事证》专论刘以鬯少居上海时初刊的
新诗、散文、小说、译作,比较22篇原作与改作叙事策略,反复改写缘由,见出其早期
创作未受污染的纯粹感性。此书版本辨伪、辑佚史料,考掘扎实,分析精细,慢工
细活,足见论者考证毅力。笔者读后感悟:刘以鬯少年早慧,少作老练,诗化意境一以
贯之,善写惊奇结尾;居于沪港,开拓城市诗化文学独树一帜;英文极佳,中西视野
开阔。刘以鬯、陶然作为南来作家能写透香港,实属难得。 旨在分析、解释或评估文
本或任何其他媒体的文章被称为“ 批评性文章”例如,您阅读了一篇描述您最喜爱的
书或电影摘要的文章。这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篇批评性文章。它将讨论书/ 电影
的摘要,作者或导演试图传达的信息。这篇文章包括了来自文本/电影的证据,以证明
论文作者的观点。其目的是说服读者对某一特定作品或电影的看法。 研究生毕业个
人自我鉴定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
知识,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
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 改革开放后香港与内地
文化蓬勃发展,见证这段历史的重要人物是潘耀明,2021年的《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
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讲述中国现当代40位名家晤面或来港访问的交流活动,
展示来往书信墨宝,描画名家精神魂魄:如夸父战士式的巴金、奔太阳爱土地的
艾青、幽默风趣的钱锺书、玉为风骨雪为衣的吴祖光和新凤霞、苦恋长跑者卞之琳、
早慧的俞平伯、口衔叶笛的诗人郭风等。潘先生深耕文坛,讲文坛掌故逸事活灵
活现,故事性强,口述体风,文笔流畅,有趣好读。古远清《当代作家书简》与此书相映
成趣,都精选私人收藏的文人信件。但潘书重在展现与内地作家交流,为作家型
笔墨。古书重在展现与港澳台和海外作家交流,为学者型史料,对书信所涉人事作
注解,但不描述不评论,计有200位当代海内外文化名人如余光中、洛夫、叶维廉、王德
威、王鼎钧、董桥、曾敏之、谢冕、严家炎、钱理群、洪子诚等。两书均言及臧克家,对
读妙趣横生。 学界日益注重香港文学史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赵稀方研究员2015
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香港报刊文学史》,2019年作为首席专家获国家社科基
金重大项目《香港文艺期刊资料长编》,系统梳理香港百余年文艺期刊第一手资料,
研究期刊生长史,为香港文学、历史、文化研究建立实证基础、新历史视野。2019年出
版《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梳理香港从晚清《遐迩贯珍》到当代报刊的
内在发展理路,纵横捭阖。2018年《小说香港》在港再版为《小说香港——文化身份与城
市观照》,此书是香港文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代表了新一代香港研究的新思路、新
理论。后殖民理论、世界华文文学、翻译文学是赵教授研究的三驾马车。 近年香港文
学研究有几点趋势。一是更关注跨界性,关注文学与电影、饮食、地理、媒介、科技等
互渗融合,精品文艺片跨媒介传播香港文学:“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纪录片由台
湾转拍香港,黄劲辉等导演《刘以鬯·1918》《也斯·东西》,陈果导演《西西· 我城》。二是注
重文本细读研究,对读各种改写改编版本。三是重史料研究,寻找香港文学第一手
资料,省思文学流派、趋向、风潮、思潮,同人杂志多严肃文学,报纸连载是流行文学
温床。四是研究历史转折的论著增多,如赵稀方和霍艳编《转折时代的汉语文学》以
1940、1950年代为串珠来打通大陆和台港澳及海外华文研究,碰撞思想,开拓新见。近
年香港悬疑推理科幻文学勃兴但研究较少。南来与本地作家奠定香港文学基石,逐渐
走出自身特色。五是注重香港文学特色理论的归纳提炼,更重思想性、哲学性开拓,
利于研究深化拓展。 第三,从只重理性分析到理性与情感并重,剖析话语的动机
与意图,将情感,尤其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恐怖主义、仇恨、盲
从等情感从话语中剥离,区分真相与另类真相,区分编造的故事与真实的事件。
例如,共和党把伊拉克战争架构为正义战争的童话,使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等
词激发了恐怖阴影,伊拉克民众、美国民众、邻国和其他各国民众均会感觉自己可能
是受害者,这触发了他们对英雄的热爱和对恶棍憎恶的情感,以及相应的支持和反
对立场(汪少华2014:32)。以往的话语分析强调理性分析,根本不考虑情感因
素。Greene(2005)等人提出的道德的双过程加工理论认为,认知推理过程和情绪动机过
程二者协同作用才促成道德判断。当话语中的积极架构被激活时,听众会产生积极
的联想,同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会升高,而当话语中的消极架构被激活时,听众会
产生消极的联想,大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升高。这些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受众对话语和政策的支持度。例如,在2012 年罗姆尼与奥巴马的总统竞选辩论中,罗
姆尼多次使用“中产阶级被压榨”架构,该架构隐喻性地构建了中产阶级生存状况恶
劣的现实,激活了负面的意象,即“工薪阶层因奥巴马错误的经济政策被挤压、越压
越低直至被埋葬”,这激活了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回路,引发了痛苦、厌恶、憎恨等消极
情感,最终激起民众对奥巴马的不满与怨恨(汪少华、袁红梅2016:52)。 如图1所示,
认知三角的左边是表层架构,最上层是固化的架构整合,包括深层架构、社会价值观
和意识形态,右边是社会结构。在认知科学中,架构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心理结构。概
念隐喻为两个架构之间的映射;概念整合涉及两个以上架构之间的映射与合成。
词汇、词组、句子可以激活语言层面的表层架构,表层架构可以激活概念层面的深层
架构,深层架构反映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上述三角中,第一,话语中的表层架
构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辨证关系。一方面,表层架构反映社会结构,并受到社会
结构的限制;另一方面,话语在社会意义上具有建构性(Fairclough 1992:64),因此表层
架构能够通过深层架构在社会意义上实现建构,并建立、维持和改变权力关系。
第二,一些表层架构随着其频繁使用变为固化的架构整合,成为我们社会认知的一
部分。在工作记忆中动态地建立的心理空间会在长期记忆中变得固化,固化的知识
不仅可以在话语理解中立刻被激活(Fauconnier & Turner 2002:103),而且会产生社团共
享的概念结构和形式结构(Fauconnier & Turner 2002:49)。同样,架构也可以固化在长
期记忆中,成为社团共享的概念结构。比如,学术研讨会就包括很多架构:旅行架构、
研讨会架构、食宿架构等,研讨会架构又包括主旨发言、小组讨论等架构。传统的研
讨会一般是在会场进行,已经固化下来。目前也有网上研讨会这种新形式,随着其被
推广会慢慢固化下来。固化的不止是架构,还有架构内的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关系等
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Fowler(1979)指出,“意识形态是人们经历和表述
他们与其生存条件之关系的总和” 。Kress 等把意识形态看作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既包
括歪曲现实的政治态度和理论,又包括科学和形而上学(Fowler et al. 1979 :6)。第三,意
识形态等固化的架构整合决定人们对表层架构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建构不同的社
会现实。例如,2017年8月,松江民警在处理违法停车时,将抱有小孩的妇女推倒在地,
导致小孩受伤。针对这一事件,持有不同立场判断的媒体分别将其架构为“警察暴力执
法”、“妇女碰瓷警察”和“博同情绑架舆论”等。话语具有社会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从权
力关系的各种立场建立、培养、维护和改变世界的意义(Fairclough 1992 :66)。因此人们
对警察和公民之间的冲突,二者的权力和权利的不同价值判断影响他们对不同架构
的选择。实际上,事实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伤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真相是警察执法
过度;伪真相是警察正常执法,妇女借孩子碰瓷;另类真相可能是被扭曲的真相,即判
断美国警察遇到类似情况会开枪。因此,需要通过上述的话语-认知- 社会三角分析去
伪存真。 京ICP备1604455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07号 彻瑞尔·格罗特费尔
蒂(Cheryll Glotfelty)和哈罗德· 弗洛姆(Harold Fromm)合著,《生态批评读本:文学生态
学的里程碑》(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 百余年来,香港因中
西文化交汇而得风气之先,作为南风窗,成为一个观察时代的风向标。香港文学评论
佳作频出,有几大特色:一是关注香港文学的跨界性,跨学科研究增多,探究文学与
媒介、地理、科技等元素的融合互生,重视文本细读。在跨文化视野基础上,以中西比
较文学扎实功底,对比研究文学文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角度。二是偏
重史料研究,重视本地文学史料研究,探究香港意识的著作丰硕,增强年代转折时期
研究。三是注重香港特色理论的归纳、提炼,更重思想性、哲学性开拓。香港文评不拘
一格,丰富多彩。也斯弟子沈海燕《南来文人的香港书写》专研《星岛晚报》副刊“星晚”
三位连载作家:再现社会困窘的欧阳天、营造文化落难者形象的徐訏、四次改写《
酒徒》凸显文人困境的刘以鬯,分别代表作家南来后拒绝、逐渐融入的情况,抓点精
准;论述他们呈现香港风貌与自我画像、文学与电影产业互动、作品远销东南亚,跨
媒介参与报业、出版业、电影业创作,论述有前沿性。此前凌逾有《跨媒介叙事》《跨媒
介香港》《跨界创意访谈录》论述香港艺术家怎样拓展跨媒介创意成就港派特色。樊
善标《谛听杂音:报纸副刊与香港文学生产1930-1960年代》以时为序研究香港早期报纸
文学副刊的功能与意义。第一辑梳理南来作家在香港办报的编辑策略、抗战文艺、家
国想象、在地情怀等,第二辑论青年文化教养的培育,第三辑为香港的自我论述,剖
析香港副刊文学生产的时代变迁和话语实践,论从史出,扎实客观。此书与赵稀方的
重大课题遥相呼应,均为香港文学研究提供扎实的史料根基。王家琪在硕导樊教授
指导下参编《西西研究资料》后,又编著《素叶四十年回顾及研究》,谈由西西、许
迪锵、何福仁等创办出版社和杂志缘起,综论同人杂志生产模式、纯文学创作、外文
译介等,列出丛书75部封面、杂志68期封面彩照,史料详尽。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有两
个青年项目研究香港,一是谢力哲“香港左翼文艺运动研究(1945-1949)”,二是方惠“媒
介记忆视角下香港通识教科书的国家认同研究”。黄万华教授《百年香港文学史》在香
港回归20周年之际出版,李钧赞其为“中国文学、华文文学、世界文学”建立坐标体系,
超越地域时间、意识形态界限,纵深广阔。 批评话语分析关注话语结构如何作用、
确定或挑战社会中的权力和统治关系以及如何使这种权力关系合法化(van Dijk
2009)。Fairclough (1989)指出,话语将意识形态通过自然化过程变成常识,并被人们所
接受和熟识,批评分析即去自然化,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语言形式来揭示那些隐含的
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如何运用语言来实施意识形态控制
和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批评话语分析的三层次模式为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
话语分析的方法包括话语的语言描写、阐释推理过程和话语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推
理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Fairclough 1995)。可见,批评话语分析可以透过意识形
态揭露“后真相”时代的权利操控和欺诈,对架构分析颇有启示。 香港文学更重本地
文学史研究。《香港新文学大系》在2014至2020年间出了两套。1919-1949书系12卷,1950-
1969书系16卷,包括新诗、散文、小说、通俗文学、评论、话剧、粤剧、歌词、旧体文学、
儿童文学和文学史料,由香港教育学院陈国球院长组织编写,旧体诗词、通俗文学、
儿童文学、粤剧粤曲、三及第市民文化等尽显香港文学特色。陈智德2019年《根著我城:
战后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学》广论作家张吻冰、张一帆、阮朗、曹聚仁、徐訏、舒巷城、
马朗、蔡炎培、刘以鬯、西西、也斯、洛枫、董启章、潘国灵、谢晓虹、叶灵凤、林以亮、
崑南、叶辉、游静、马国明、李碧华等常青树,指出本地意识在不同年代有不同方向,
本地与非本地复杂纠缠,别有创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15层 联系电
话:010-65389115 邮箱:cnwriter@126.com 以传记学方法论凌叔华,袁婵《新闺秀的旅吟》
分析家族诗画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其从画家到作家再到编辑的人生经历,剖析其女师
的文言作品、大学的白话文学,赴英后进行英文创作与跨文化文学实践,到新加坡任
教后回英,1989年回国后病逝,中西合璧人生经历带动创作评论。全书从各种日记中
寻找其父凌福彭与康有为、袁世凯等关系,言必有据;创作年表和编刊发文表详尽,
史料功夫扎实;到国外图书馆寻找英文资料,分析其翻译瑕疵,文本解读精准。盼再
分析《古韵》的自传与国传怎样矛盾关联。 张薇,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
究生,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