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弗兰肯斯坦是一部经典的恐怖小说,由玛丽·雪莱创作。它讲述了一个科学家弗兰肯

斯坦创造了一个怪物的故事。这部小说探讨了科学与道德、孤独与责任的关系,引发
了人们对于人类的本质和创造力的思考。
如果你正在撰写关于弗兰肯斯坦的论文,那么你一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论文声明。一
个好的论文声明可以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你的论点,并为你的论文提供一个清晰的
结构。在这里,我们向你推荐一个优秀的论文写作服务——HelpWriting.net。它拥有一支
专业的写作团队,可以为你提供高质量的论文写作服务。
在HelpWriting.net,你可以享受以下服务:
专业的论文写作服务,保证原创性和高质量。
丰富的学术资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弗兰肯斯坦。
经验丰富的写作团队,可以帮助你解决论文写作中的任何问题。
合理的价格,让你不用担心经济压力。
在HelpWriting.net,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论文写作服务,帮助他们取得
成功。我们相信,一个好的论文声明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基础,我们的写作团队会为你
提供最好的帮助。现在就来访问HelpWriting.net,订购你的弗兰肯斯坦论文,让我们一
起为你的学术成功助力!
使用弗兰肯斯坦这个名字作为怪物行为或“危险科学”的代称,表明这部小说已完全
渗透到了大众文化中。但它没有止步于此。《弗兰肯斯坦》是首部科幻小说,也启发了
1910年的第一部恐怖电影。它被多次改编搬上荧幕,也成为其他许多科幻和恐怖电影
的灵感来源。 也就是在这个夜晚,怪物决定了,他要向人类复仇,向那个创造了他的
人复仇! 1818年,《弗兰肯斯坦》顺利出版,它还有个副标题叫“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
事”。 这时候我才明白曾经痴迷的那些炼金术是何其荒谬,我也应该去学习一些真正
的科学知识了。于是不久之后,我决定到德国念大学。那么这个时期的英国是怎样的
状态呢?在经历了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6-17 世纪的科学革命、顺利进入工业革命的
历程之后,英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基本上每年都有改变世界的发明出现。
来自《弗兰肯斯坦》的启示——面向科学工作者推出的全新注释版《弗兰肯斯坦》 趁着
弟弟威廉· 弗兰肯斯坦落单的时候,怪物掐死了威廉,将他身上的项链放进了熟睡的
女仆的围裙口袋里。没想到,这女仆恰好就是弗兰肯斯坦家的佣人。怪物怒火中烧,
看着我说:“弗兰肯斯坦!我要的是一个能跟我分享快乐的伴侣,为什么造出了这样
一个女人来!你是想在我的苦难上加上致命一击吗?你听清楚了,我会复仇的,等
你失去自己珍惜的一切之后,再去后悔吧!” 虽然,这样的情节,在《终结者》里有过
些许的展示,但过于娱乐化的改编,或许难以令人明白什么才是“反弗兰肯斯坦
情结”。 页数: 264 而在这个时候,机器人已经具有了人类的社会学特征,虽然生理学上
并不是人类,但在情感上,它已经成为了人类。 而在这个时代,弗兰肯斯坦情结下的产
物,只是一个被制造出来、跑偏了的机器人。他的命运和弗 兰肯斯坦的怪物差不多。译
者: 孙法理 《我,机器人》里虚构了一位“机器人救世主”拯救人类的故事。而《机械战警》
更是用半人类半机器的“ 混合体”讲述了机器为人类服务的故事。 咨询电话: 010-
88050355 由于严寒和伤病,我在北极已经没了追逐他的力气,一艘向北极航行的船只
救下我,我在船上讲述了我这荒唐的一生。 举报电话:010-65361101(内容投
诉1601、029-88360262-278(夜)、广告投诉2404、其它1100) 突然间,他想起在第一天夜
晚逃出实验室的时候,裹在身上的那件衣服口袋里有一个笔记本,那是他的创造者
写的日记,里面清晰地记录着创造者的家人、朋友,以及自己被创造出来的过程,还
有创造者的名字——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新闻报料 关于《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是评
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不曾断过,这是一切科幻小说的鼻祖,是恐怖片的源泉,很多后
期艺术都有它的影子,例如雨果《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一角的 设立以及他的性格和遭
遇、《剪刀手爱德华》中也有它的缩影,甚至连最近的国产影片《倔强的萝卜》里也可... (
展开) 定价: 35.00 父子 弗兰肯斯坦是那个人造人的名字?我猜没看过书的人90% 会有
这印象。不过事实上,弗兰肯斯坦是造人者的姓,而他所创造的人在书中根本就没有
名字(没人给他起!)。全书中,人造人最常见的称呼是怪物,其他的还包括
wretch、murderer、deformity乃至vampire。至于“弗兰肯斯坦... ( 展开) 网站事务合作 QQ:
462583127 在德国,有了教授们的指导,我拼命学习……并且,我决定干一件惊天动地
的大事! · · · · · · ( 更多) 出版年: 2016-12 从此以后,只要出现在有人的地方,怪物就要
被毒打,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这样对待,直到自己逃到河边,水里的倒影照出自
己的模样、那狰狞可憎的模样,他才知道,或许他和别人不一样。
同样的,在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里面,泰瑞创造出复制人,声称他的作品“比人类
更像人类”,最终他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罗伊· 贝蒂杀死。2014年的电影《机械姬》里面,内
森拥有自己的“乐园”,艾娃是他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能通过图灵测试,还有一个无
法开口说话、只能充当性奴的人工智能京子,故事最后,这些想要成为神的人都是同
样的结局。 1818年,《弗兰肯斯坦》顺利出版,它还有个副标题叫“现代普罗米修斯的
故事”。 第二封信 人类栖身立命与科技发展之间存在永恒的冲突,滥用科学也好,道
德问题也罢,都在弗兰肯斯坦和他所创造出来的怪物之间展开并展示着。而在另一
些影片中,弗兰肯斯坦就是一个全然的怪物,没有具体的生命体征,简单来说就是一
个僵尸,带着无穷的怨气和戾气,来到人间寻仇。 玛丽·雪莱因1818年创作的《弗兰
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在那些脑洞开得更大的影片中,
诸如《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机器人马文,完全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天才加上哲学家的形
象——但这和弗兰肯斯坦,已没有什么关联。 怪物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曾
经他因为长相丑陋被人类毒打,但他真心希望自己能被这个家庭接纳。话音刚落,夫
妻二人和他们的好友一起回家。我来说两句 这样的机器人有着双重属性,其一是遵
守阿西莫夫所提出的“ 机器人学的三大法则”;第二是人类的情感属性。当机器人具有
情感能力的时候,观众会产生剧烈的移情作用和投射的心理。所以,这才需要超级英
雄力挽狂澜,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成为救世主——这和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英雄
行为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表征。 虽然,这样的情节,在《终结者》里有过些许的展示,
但过于娱乐化的改编,或许难以令人明白什么才是“反弗兰肯斯坦情结”。 胡耀邦(1915
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字国光,中国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在这样的观念导
向下,“自然”成为了为人所用、为人所控制的一种资源,就像弗兰肯斯坦,他在半夜偷
走的那些尸体对他来说只是一堆肉块、一堆能让他晋升成神的原料,这世间一切事
物都是为人而存在的。 查看全文 在20世纪50至70年代,ECT的声誉一直被糟糕的实验
操作所累。病人被绑在床上,在太阳穴上施加电击,有时都没有麻醉,甚至没有经过
病人同意。《飞越疯人院》等电影中关于ECT 的描绘,对这一非常有益的治疗方法的形
象毫无助益。今天,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麻醉剂、肌肉松弛剂和电击,已被发现可以
帮助许多有生命危险的抑郁症患者改善症状,而通常的药物治疗对他们已经不起作
用了。 《弗兰肯斯坦综合医院》Frankenstein General Hospital 1988 可以说,好莱坞用自己
的修正主义美学,把这个怪物从反思的角度拉到了“恐怖角色”的立场上。非但如此,
好莱坞还用了魔幻、爱情、喜剧、动作等等电影类型来包装这个故事。 在和人类度过
蜜月期之后,发现了人类的伪善和阴谋,于是就要消灭人类,来实现心目中的大同
世界。 这种情结主要表达的是机器人对人类的付出,对人类的忠诚以及对人类的无怨
无悔。 制造它的初衷是帮助复联成员减轻劳动强度,实际意义上是一个劳作机器人,
可是在当它升级出智商和判断之后,它变成了人类的敌人和复联的对手。 像斯坦利·
库布里克这样的导演走得更远,他在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为执导”的《人工智
能》里,不仅让机器人有了爱的能力,有了嫉妒的能力,更是有了思辨的能力,并且还
要去追寻人类世界的终极问题的答案。 在早期,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和他制造的怪物
的概念和形象给公众的印象要比小说的现实更广阔。人们对故事及其主要思想的熟
悉程度很高,但很少有人真正读过这本书。 当然,以人类认知、情感和需求为中心的
编剧并不会创造全然的人类被奴役的剧本,所以“弗兰肯斯坦情结” 的变种——“反弗
兰肯斯坦情结”便应运而生。 进一步说,弗兰肯斯坦情结这个词,在不断的变革中,含
义变为:创造怪物的人最终受到怪物的伤害,而人创造出的怪物(以及具备更高科技
的科学属性的机器人)最终将会背叛人类。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多么讽刺的
现实,为了这个怪物,我竟然不得已要造出一个女怪物,我要去坟场偷走那些刚进棺
材的女尸!
《科学怪人的诅咒》The Curseo f Frankenstein 1957 对小说故事情节记忆有些模糊的朋友
可以和我一起先看看伊藤润二的漫画《科学怪人》(1995),这本伊藤润二早期的作品基
本还原了原著小说(有一小部分出入),知道剧情的朋友们就可以直接跳过第一
部分。 当然,“反弗兰肯斯坦情结”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并不是人类和机器之间的矛盾
以及战争,而是机器帮助人类完成种族的升级、社会的进化以及世代的更迭——
当然,这是《黑客帝国》所描绘的二进制世界的图景。 显而易见,在不断修改、修正的
过程中,好莱坞影片里的弗兰肯斯坦或者说弗兰肯斯坦式的怪物,所保留下来的,只
有丑陋、人造、类人这三个属性。 怪物在诞生的夜晚仓皇而逃,因为长相丑陋被人类毒
打,同时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人类的语言、人类的思维方式,企图融入人类
社会。但一切努力都失败了,最后他扮演了人类口中那个邪恶的角色。 这种追求科
学、理性的求知欲,往往认为真就是最高的价值和标准,科学探索没有禁区,不论这
种限制是以道德面目出现,还是以宗教形式出现。他们把科学树立为唯一标准,想废
除所有限制,于是他们反对过去,他们弑父,推翻传统这些构成限制的东西,而把目
光指向无限开放的未来。这样一种没有过去、超越过去的新人是怎样的?他似乎应
该是符合科学标准,把各种缺陷不足都剔除,只保留优点的人。在作者看来,所有这
些都指向了优生学,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开头刻画的场景。 1818年,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
·雪莱创作了一本叫做《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的小说。讲述了一个
叫做弗兰肯斯坦的年轻科学家利用自己的知识,在科学欲望的驱动下,制造出了一
个类人生物。 《弗兰肯斯坦的房子》House of Frankenstein 1944 《科学怪人的怪兽:山达大
战盖拉》The War of the Gargantuas 1966 于是乎,它像是人类那般去追求爱情的情节也变
得合情合理。而《科学怪狗》这样的影片,更是将“怪物”的属性从类人生物搬运到了宠
物的身上,作为家庭成员存在于电影之中。 《我,机器人》里虚构了一位“机器人救世
主”拯救人类的故事。而《机械战警》更是用半人类半机器的“混合体”讲述了机器为人
类服务的故事。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还是无数“疯狂科学家”和他们不幸助手的灵感源
泉。他的造物后来已经变成了机器人,如弗里茨·朗1927年的电影《大都会》。在蒂姆·伯
顿2012年的电影《弗兰肯威尼》中,则变成了一只动弹不得的狗。据估算,从1931年的《
弗兰肯斯坦》电影上映以来,这部经典已经有了四百多部衍生电影。维克多和他的怪
物也出现在为孩子创造的小型喜剧、戏剧或卡通片里。这个怪物的形象甚至还被用
来宣传从糖果到发胶的一系列商品。所以,弗兰肯斯坦情结就很少存在。更重要
的是,在很多美国电影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国民的公敌,人类的威胁,甚至是宇宙
的敌人。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
应用 · 豆瓣广告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和他创造的怪物的故事已经成为万能试金石,
囊括了我们内心关于无数领域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希望、危险和陷阱的恐惧。玛丽· 雪莱
(Mary Shelley)的原著《弗兰肯斯坦》的这个注释版,尝试把这个故事重新介绍给新生代
的科研人员,因为他们和很多以前的科研人员一样,应该把弗兰肯斯坦的教训铭记
于心。 从动画片《超人总动员》到《钢铁侠3》都是如此,这样娱乐化的改编,其实已经和
弗兰肯斯坦的本意相去甚远。 尽管总体而言,本书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出版计划,
其实原本还可以考虑受到原著《弗兰肯斯坦》启发的很多衍生作品的现实意义。这尤
为重要,因为大众文化归因于原著的很多东西(而且可能是与理工科学生相关的东
西)并不在于书籍本身,而在于随后的改编。 玛丽·雪莱对大众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而她的科幻小说对科学事实上也产生了影响,当然,这是从公众的观点来看。就维克
多科学事业的实用性而言,《弗兰肯斯坦》并不可信,但玛丽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科学
概念和含义的理解是透彻的。 今天,电子设备不仅被植入身体控制心脏节律,还被植
入大脑,以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以及治疗抑郁症。那些因中风或意外而导致脑
损伤、四肢瘫痪的人,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电刺激腿部神经来恢复活动功能。越来越复
杂的假肢可以通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信号活动起来。 玛丽•雪莱序言 引言 大
约距今九十年之前,一股自西向东而来的狂风正席卷中原大地——它吹落国人头顶
的发髻,吹散国人眼前的浓雾,也吹醒国人心底的迷梦。在这狂风骤雨的交响曲
之中,有一个最强的音——正是这个音,将我们拉入现代的世界,使这个落后的农业
文明初次对现代化有了直观的认识—... (展开)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
日),字国光,中国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
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丛书: 译林幻系列 日本人总是将机器、机器盔
甲当做工具或者是工具的一部分来使用,他们并没有在更多的层面和意义上,赋予
机器生命。 怪物怒火中烧,看着我说:“弗兰肯斯坦!我要的是一个能跟我分享快乐
的伴侣,为什么造出了这样一个女人来!你是想在我的苦难上加上致命一击吗?你
听清楚了,我会复仇的,等你失去自己珍惜的一切之后,再去后悔吧! ”
由于严寒和伤病,我在北极已经没了追逐他的力气,一艘向北极航行的船只救下我,
我在船上讲述了我这荒唐的一生。 《行尸走肉》Andy Warhol's Frankenstein 1973 当然,“反
弗兰肯斯坦情结”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并不是人类和机器之间的矛盾以及战争,而是
机器帮助人类完成种族的升级、社会的进化以及世代的更迭——当然,这是《黑客
帝国》所描绘的二进制世界的图景。 在《2001太空漫游》中,那个不停地玩着心理战、读
唇术的电脑HAL9000,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样的电脑,虽然不具有人类的外形,但却拥
有人类的情感、智商以及手段。《科学怪人大战狼人》Frankenstein Meets the Wolf Man
1943 装帧: 精装 《弗兰肯斯坦对战木乃伊》Frankenstein vs.The Mummy 2015 在这间小屋
子里,他通过木板缝隙看到这户人家的生活,通过他们的表情、对话、日常劳作,他才
学会怎么说话、怎么思考。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字国光,中国湖
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为了掩盖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我在德国继续发奋读书,渴望忘掉
之前那段不堪的回忆…… 短评 · · · · · · ( 全部 1451 条 ) 《弗兰肯斯坦》是关于科学
做得不好、技术草率应用的范例故事,能够提供一个容易理解的基础,用来教育科研
人员其研究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和伦理影响。这个基础对于年轻的科学家尤为必要,
他们面临着与他们的研究及其应用相关的日益复杂且常常出现的新问题。 而在这种
情况下诞生的“人造人”无法使自己融入真正的人类群体,始终是边缘人物,不仅是弗
兰肯斯坦,包括其他作品中出现的仿生人、克隆人、人工智能…… 我的肩膀刚才被苏
醒的女怪物刺伤,亨利让我在这里好好休息,他披上外套追了出去…… 自然科学高
速发展的18世纪,人们对新世界满怀希望。罗伯特·沃尔顿在去北极探险途中救下奄
奄一息的维克多· 弗兰肯斯坦,他向沃尔顿讲述了自己传奇的经历,以警醒世人。人
造人要求弗兰肯斯坦为它再做一个女性的人造人,并答应从此之后远离人间。但是
弗兰肯斯坦担心怪物繁衍威胁社会,于是在接近完工的时候,毁掉了女性的人造人。
怪物从此走上了报复之路,而弗兰肯斯坦也发誓要毁掉自己的作品。译者: 孙法理 第
一部弗兰肯斯坦电影《科学怪人》诞生于1910年,此后每隔五年左右,弗兰肯斯坦都会
在银幕上以原版或者是改编之后的形象出现,它们大多是纯种的怪物,没有情感,被
人类造出后又视人类为敌人。 © 2005-2024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
有限公司 人类栖身立命与科技发展之间存在永恒的冲突,滥用科学也好,道德问题
也罢,都在弗兰肯斯坦和他所创造出来的怪物之间展开并展示着。 相反,那个创造出
这个怪物的科学家,很少有人提及。而原著中关于科学的反思,在 这些电影中已消失
不见。 《科学怪人的怪兽:山达大战盖拉》The War of the Gargantuas 1966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必然会面对这样的身份危机,或许今后每个人都会有弗兰肯斯
坦式的困境。 我在第一期文章科幻编年史【1】背景和先驱里面曾经讲过,在开普勒时
期,谁要是说地球围着太阳转那是要被教会约谈的,然而到了19世纪,圣经“创世纪”
的说法正在被科学家们推翻。 玛丽·雪莱逝世167周年纪念。#科幻史200周年#这一概念
无可争议,但雪莱妹子这部天才之作,对近代恐怖小说的文类影响要远胜科幻。它是
象征黑色浪漫主义哥特文学的巅峰和余晖,也是最近在研究的怪诞与阿拉贝斯克风
格的典型。嵌套叙事结构与多种文体的运用,“自愿悬置怀疑”的浸入真实感与不可靠
叙事,这些手法直到《螺丝在拧紧》这样的现代恐怖小说依然没有过时。对这部作品
沿袭的文学传统的讨论已形成一门显学。从盗火者与... ( 展开) 故事的主人公弗兰肯斯
坦是一个科学家,他用尸体创造了一个怪物。怪物本来心地善良,想和人类成为
朋友,但因为相貌丑陋,被人类驱逐。孤单的怪物回到弗兰肯斯坦身边,请求他再给
自己造一个同类。弗兰肯斯坦会同意这个请求吗?怪物和人类最终是会和平共处,还
是同归于尽呢?该如何理解人与人造生命之间的伦理难题? 邮箱
:nationalreading@news.cn 从动画片《超人总动员》到《钢铁侠3》都是如此,这样娱乐化的
改编,其实已经和弗兰肯斯坦的本意相去甚远。 怪物诞生的那一夜,他只依稀记得是
个寒冷的夜晚,他逃出实验室,独自在森林里徘徊,捉小动物、摘树上的浆果来吃。食
物耗光后,他不得不寻找下一个地方。短评 · · · · · · ( 全部 1451 条 ) 平台声明:该文观
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行尸走
肉》Andy Warhol's Frankenstein 1973 今天,电子设备不仅被植入身体控制心脏节律,还被
植入大脑,以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以及治疗抑郁症。那些因中风或意外而导致脑
损伤、四肢瘫痪的人,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电刺激腿部神经来恢复活动功能。越来越复
杂的假肢可以通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信号活动起来。 这个新版本分成了
四个主要部分:一篇介绍性文章、原著《弗兰肯斯坦》的注释版、由多位学者撰写的7篇
短论以及随后的讨论问题。尽管伴随玛丽?雪莱的原文的100多条注释中――每一条注
释的作者都是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注释者之一,有很多在性质上是文学注释,不过
仍然有很多注释,无论从原文写作时代的科学看,还是从当今的科学看,都经得起科
学上更广泛的评论。 发布时间:18年03月16日 突然间,他想起在第一天夜晚逃出实验
室的时候,裹在身上的那件衣服口袋里有一个笔记本,那是他的创造者写的日记,里
面清晰地记录着创造者的家人、朋友,以及自己被创造出来的过程,还有创造者的
名字——维克多·弗兰肯斯坦。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 2015 当时在家做
客的父亲的好友讲了最新的科学进展,科学家卡尔巴尼把金属贴在死青蛙上通电,发
现青蛙的肌肉在微微抽动,由此证明,动物体内有电的存在。 玛丽·雪莱因1818年创
作的《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初中毕业时窝在书城读
完了《弗兰肯斯坦》,但那是缩写版。此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一直把它当作科技哲学
的问题。即人制造了机器,但并不能主宰机器,反而被机器反咬一口。直到最近 读了
完整版,我才知道这部号称科幻小说之母的小说,包含的无穷内涵并不止科技问题。
小说的情节... (展开) 巧合的是,这些领域的主要创新常常被大众媒体冠以带有贬
义的前缀“ 弗兰肯-” (Franken-)。尽管人们普遍的看法认为这是用词不当,大众文化已经
把这个怪物与科学家混为一谈,也许,正如本书的很多文章所强调的,《弗兰肯斯坦》
一书的真正魔鬼是科学家。这些文章探讨了从故事本身撷取的适时教训,每篇文章
都提供了各自对《弗兰肯斯坦》作为警示故事在诸如基因工程和核能等领域仍旧适用
的看法。 莫奈特·瓦克安在《当代弗兰肯斯坦——误入歧途的现代科学》中引导我
们去凝视这样一幅未来世界的可能图景。瓦克安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随笔作家,这
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写于上世纪80年代。2016年这部书出了增订版,补充了近三分之
一的内容,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即科学、理性地疯狂发展,是否给人类带来了
幸福? 查看全文 英国著名小说家,以《弗兰肯斯坦》闻名于世,被誉为“科幻小说之
母”。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哲学家,母亲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玛丽•雪莱后与浪漫主
义诗人珀西•雪莱私奔。创作《弗兰肯斯坦》时年仅十九岁。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英国著
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两百年来,“弗兰肯斯坦”早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符号,代表
了异化、怪物行为或“危险科学”。英国科普畅销书作者凯瑟琳·哈卡普在《制造弗兰肯
斯坦:玛丽· 雪莱背后的科学》一书中将科普和文学融合,从科学史的角度拆解《弗兰
肯斯坦》,详细讲述了制造怪物的过程所涉及的近代生物学、化学、医学、电学等自然
科学成果。本文为该书结语部分,澎湃新闻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进入所
谓的核子时代和冷战区间之后,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人类对科
技的梦魇。有很多人认为,“绿巨人”这个角色,就带着某种弗兰肯斯坦的色彩。 若
我们进一步反思,还将看到作者为了说明这幅未来的可怕图景所使用的精神分析
方法,也不那么靠谱。在很多地方,为了追求一种修辞的美感,作者脑补了玛丽· 雪莱
等人的内心活动,在关键处,用的都是“ 好像”、“ 或许”、“我想到” 这样游移不定的、没有
根据的推论。其实这本书并不像书名所暗示的那么科学,它有太多幻想的成分。虽然
在新版之中,她让两个科学家好友分别为此书做序和后记,显得好像这本书的科学性
已被科学界认可,但这仅仅是一种修辞,实际上并不能让这本书变得更富有说服力,
科学家并不在对科学的反思中先天地占据一个更好的位置,就像一个伦理学家不一
定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更不用说,在书中隐含的把一切还原为“性本能”的还原论
倾向了。这种还原论相信,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这是一把解释
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这是我们无论意识到与否,都在控制着我们的力量。比如,作
者认为“所有的研究、科学或是艺术,所有的发现都基于人类对性的好奇、对起源的秘
密”;不是通过两性来产生生命的“去性别化”的科学,被刻画为令人恐惧的图景——这
些都让此书有时候更像小说而不是理论研究。 我们知道,《圣经》里面,每个人都是有
原罪的。原罪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根据“创世纪”的记载,亚当夏娃受到蛇的诱
惑,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伊甸园里的智慧果,因而犯了罪。这一罪过传给亚当
夏娃的后代,成为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故称原罪。因此引伸出人生而有罪,
人性本恶,人生就是赎罪的过程。 相反,那个创造出这个怪物的科学家,很少有人
提及。而原著中关于科学的反思,在这些电影中已消失不见。 我们精选了世界科幻史
上最为经典的数十部小说,每期一部,让读者们在大约5分钟的阅读时间里,快速了
解到这部科幻经典的内容和特色。通过这个栏目,读者们可以了解到科幻史的演变
发展,各种科幻想象的类型和源头,为自己的将来的科幻阅读提供指导。
从此以后,只要出现在有人的地方,怪物就要被毒打,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这样
对待,直到自己逃到河边,水里的倒影照出自己的模样、那狰狞可憎的模样,他才
知道,或许他和别人不一样。 日本人总是将机器、机器盔甲当做工具或者是工具的一
部分来使用,他们并没有在更多的层面和意义上,赋予机器生命。 这些作品都在指向
同一个主题:科学普罗米修斯主义(Scientific Prometheanism)。 只有我知道,这一切都不
是真相,杀死我弟弟的,是我亲手创造出来的怪物!讽刺的是,我却没有勇气说出这
一切。 自然科学高速发展的18世纪,人们对新世界满怀希望。罗伯特·沃尔顿在去北极
探险途中救下奄奄一息的维克多· 弗兰肯斯坦,他向沃尔顿讲述了自己传奇的经历,
以警醒世人。 莫奈特·瓦克安在《当代弗兰肯斯坦——误入歧途的现代科学》中引
导我们去凝视这样一幅未来世界的可能图景。瓦克安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随笔
作家,这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写于上世纪80年代。2016年这部书出了增订版,补充了
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即科学、理性地疯狂发展,是否给人
类带来了幸福? 顺着弗兰肯斯坦的日记,怪物到了瑞士,他在那个公园里偶然看见
了弗兰肯斯坦的家人。看着他们幸福的模样,怪物心中升起怒火。好莱坞的恐怖电影
的传统里,弗兰肯斯坦总是以某种恐怖的、杀人狂魔的形象出现。无论在什么样的层
面上,弗兰肯斯坦只是一个“类人”的物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小时候,我沉
迷于古代的炼金术、制作长生不老药。爸爸却嘲笑我,这都是些跟不上时代的东西。
直到15岁的时候,一道闪电劈中了我家院子里的大树,我才知道“ 雷”和“电”的奥秘。这
一年妈妈刚生下弟弟威廉(William Frankenstein)。 《科学怪人的鬼魂》The Ghost of
Frankenstein 1942 另外,人们对自身和生物的研究也进入新的领域。意大利科学家和医
生路易吉· 伽伐尼(1737-1802 )进行了肌肉和静电实验,英国医生伊拉兹马斯·达尔
文(1731-1802 )对生物进化的预见由他的孙子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进行系统地
阐释,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1838-1839年间德国
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1882)提出细胞学说…… 自《弗兰肯
斯坦》第一次出版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其中描述的事情虽然仍是虚构,但也许它已越
来越接近科学事实。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 雪莱于1818年创作了文学史上第
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两百年来,“弗兰肯斯坦”早已成
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符号,代表了异化、怪物行为或“ 危险科学”。英国科普畅销书作者
凯瑟琳·哈卡普在《制造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背后的科学》一书中将科普和文学
融合,从科学史的角度拆解《弗兰肯斯坦》,详细讲述了制造怪物的过程所涉及的近
代生物学、化学、医学、电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本文为该书结语部分,澎湃新闻经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 然而,表面上的平静被一封突如其来的家书打破了。父亲
在信中说,我的弟弟威廉已经死了,被人谋杀了。怀着悲痛的心情,我连夜赶回家中。
《两傻大战科学怪人》Abbottand Costello Meet Frankenstein 1948 路过弟弟威廉被害的
公园,我让车夫停下,企图在这里寻找到凶手的线索。就在此时,一个高大的黑影出
现在草丛里。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散发出更多解读的角度、方法以及社会意义
的光辉。 我们初中学历史的时候都知道有一个必考点,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200
多万斤的鸦片。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
侵中国的借口。人造人要求弗兰肯斯坦为它再做一个女性的人造人,并答应从此之
后远离人间。但是弗兰肯斯坦担心怪物繁衍威胁社会,于是在接近完工的时候,毁掉
了女性的人造人。怪物从此走上了报复之路,而弗兰肯斯坦也发誓要毁掉自己的
作品。 1843年,《朋克》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展示了一个被称为“爱尔兰弗兰肯斯坦”的
高大、充满威胁的形象。1882年,同一本杂志刊登了另一幅漫画,同样的标题,描绘的
是在凤凰公园暗杀事件发生后,爱尔兰芬尼亚运动变成了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形象。这
些参考资料显示了“弗兰肯斯坦”的名字及这部小说本身是如何被曲解以适应时代政
论的。今天,《弗兰肯斯坦》仍然偶尔被用于政治漫画和辩论中,尽管更常见于科学
问题,比如关于基因改造或干细胞研究的讨论。 万圣节前后,全球各大电影媒体都乐
此不疲的评选出各自的恐怖电影榜单。毫不意外的是,尽管入选这些榜单的影片各
不相同,但总能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 从动画片《超人总动
员》到《钢铁侠3》都是如此,这样娱乐化的改编,其实已经和弗兰肯斯坦的本意相去甚
远。 虽然,这样的情节,在《终结者》里有过些许的展示,但过于娱乐化的改编,或许
难以令人明白什么才是“反弗兰肯斯坦情结”。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The Monster of
Frankenstein 1920 第二天早上我到了家中,法官已经宣判,凶手是贾丝汀,那个照料威
廉好几年的女仆。报案的人从贾丝汀的围裙口袋里拿出威廉的项链。 《终结者》中“天
网”在拥有独立意识后,对创造它的人类展开血腥屠杀,人机大战如火如荼; 这时候
他明白,这户三口之家有一位父亲和一对夫妻,三人相处十分融洽,这恰恰是怪物不
曾拥有的幸福。 反过来说,这些生命体或许会导致人类意义的消解,后现代主义哲学
家让· 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其著作《相同性的地狱》(The Hell of the Same)里说,人
类身体中储存所有信息的遗传因子将成为假体(prosthesis),个人变成了抽象的基因
公式,传统两性结合的家庭伦理被颠覆,人类不再有“ 俄狄浦斯情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