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107 司法官)

一、
成年人 A 因曾被住家附近流浪狗群攻擊並咬傷,某日清晨攜帶家中有執 照之
獵槍至附近荒地,先後射殺數隻流浪狗。鄰近居民見後報警逮捕 A, 後法院依
動物保護法第 25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以 A 違反同法第 6 條,使 用槍械致
複數動物死亡情節重大,處 A 有期徒刑一年,併科新臺幣 50 萬 元罰金確定。
判決確定後主管機關另以書面通知 A 將依同法第 25 條之 1 第 2 項規定,在
官方網站上公布 A 之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
(一) A 在收到主管機關之書面通知後,為阻止主管機關公布其姓名、照片 等個
人資料,得提起何種行政訴訟,並為如何之實體上主張及程序上 請求?(30
分)

Q 1 主管機關公布其照片前,A 得提起預防性不作為之一般給付訴訟請求不作成
該處分,並同時聲請法院以假處分暫時禁止主管機關公布其照片
*爭點:預防性不作為訴訟要件與訴訟類型、暫時權利保護
*我記得無論是請求不作成 VA 或事實行為,都是預防性不作為之一般給付訴訟
1. 按預防性不作為訴訟,指人民向法院請求判命行政機關不得特定行政行為,
以免對其權利造成難以彌補之重大損害,而避免司法權過早介入行政權的決
定空間,應限於「行為將致重大損害」「事後始救濟將無實益」始允之。
2. 有疑問者,則本件之書面通知性質為何,A 又應如何救濟?
(1) 如認該通知本身為行政處分,而其後之公布僅為執行方法,則 A 於訴
願後,應依行 政訴訟法第 4 條提起撤銷處分之訴 , 並依同法第 116
條聲請法院停止上述處分之執行使其暫時不得公布 A 之資料。
(2) 如認通知屬觀念通知之事實行為,後續公布方為行政處分,則此際 A 應
提起預防性不作為訴訟,請求法院命機關不得作成該處分。1
(3) 本文以為,預告通知並未改變 A 之權利義務2 3,欠缺規制力,應認其
僅為行政事實行為,而其後之公布行為本身始為侵益行政處分,A 應對
其提起預防性不作為訴訟。
(4) 準此,A 得主張其姓名一經公布,將造成其個資永久外流,事後即便撤

1
判決:按人民向行政法院請求判命行政機關未來不得作成損害其權利之行政行為之不作為訴訟,
稱為預防性不作為訴訟,以此行政訴訟禁止之行為,除行政機關之事實行政行為外,也包括將
作成之行政處分。預防性不作為訴訟具有事前審查性質,為免司法權過早介入行政權的決定空
間,規避訴願前置程序的可能,因此,僅在人民將因行政機關作成之行政處分或其他公權力行
為,而有發生重大損害之虞(或無可回復之重大不利益),且須在事後救濟已無實益或無可期
待人民等到行政行為作成後再循行政救濟情形下,具特別權利保護必要性,司法權始可事前介
入審判。換言之,只有在訴願及撤銷訴訟不能達成有效權利保護,如不許可人民預防地發動行
政訴訟程序以阻止行政處分的作成,權利無從及時受到保護時,才例外的允許提起此類訴訟。
2
MTH 我個人認為,未賦與權利或課義務的就應是行政事實行為,此與違建限期拆除通知不同,
違建限期拆除通知仍有課與人民自拆的義務,只是說不履行就由行政機關代履行而強制實現。
3
不過我寫到這才想起來,確實有一說認為此種通知仍課與人民忍受強制執行之義務而為 VA
銷處分亦難以回復,而有司法審查提前介入之必要,提起預防性不作為
訴訟要求法院禁止主管機關公布 A 之個人資料,並依同法第 298 條
聲請法院為假處分,於訴訟確定前先禁止主管機關公布 A 之個人資料。
3. 末有疑問,則 A 有何程序上、實體主上主張?
(1) 實體部分,A 得主張依動物保護法第 25-1 條第 2 項規 定,主管機關
對於是否公布有裁量權;公布時間、範圍等亦應符合比例原則。而機關
就預告將作成之公布處分。
(2) 程序部分,A 得主張依行政罰法第 42 條及行政程序法第 102 條,主
管機關在作成不利 A 之系爭處分前,應先給予 A 有陳述意見之機會,
而本案未給予 A 陳述意見機會即決定予以公布資料,即有程序違法。
4. 綜上,A 得主張主管機關將作成之公布個資處分,有違反比例原則及未予陳
述意見之違法,且有提起預防性不作為訴訟之必要,請求法院命機關不得作
成該處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