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Interaksi 11

分析《暗恋桃花源》
对传统戏剧的突破
朱诗竣
李淳恩
翁嘉蔚
郑婉绮
黄家育
传统戏剧的三种结构
开放式 人像展览式 锁闭式(回顾式)

形式 • 按事情的发生、发 • 通过人物群像的刻 • 从危机出现的那一刻开


展、高潮、结局的 画来展示社会风貌 场,将开场前发生的事
自然时间顺序展开 。 件和当前的戏剧动作融
。 会在一起。

作用 • 让观众从头至尾原 • 将众多类似人物速 • 过去事件被揭示造成的


本地了解剧情的自 写的戏剧片段巧妙 “危机”来显示人物关
然发展过程。 组合,展示时代的 系和人物命运的巨大变
变迁和历史的发展 化,并将剧情推向高潮
。 。
代表作品 • 《西厢记》 • 老舍《茶馆》 • 《雷雨》
• 夏衍《上海屋檐
下》
暗恋桃花源
 讲述两个毫不相关的剧组在同一时间签下剧场彩排的合约,与此同时
,舞台阴暗处还隐藏着一位疯癫女子,在固执地寻求“刘子骥”。因
公演迫在眉睫,剧组双方各不想让,最终只好同台彩排的故事。

《暗恋》 《桃花源》

• 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 • 主人公老陶因为不满妻子和袁老板通奸
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 而至桃花源打鱼 , 并在那里得道成仙。
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 40
年后才得以相见,当时男婚女嫁已多年
,江滨柳已濒临病终。

不断追问一个叫刘子骥
的时髦女郎
1. 两个故事交叉进行的复式结构

《暗恋》 《桃花源》

现代悲剧 不断追问一个叫刘子骥 古装喜剧


的时髦女郎

时刻提醒着观众,舞台上的
设置一系列干扰性因素来实现“间 一切都似真非真
离效果”
• 力求打破故事的幻觉,使故事
(间离效果:让观众看戏,但不融入剧 戏剧化。
情)
• 比如第一幕,江滨柳和云之凡
在黄浦江滨互诉衷情时,导演
上台对两人说戏。
《暗恋》 《桃花源》

现代悲剧 不断追问一个叫刘子骥 古装喜剧


的时髦女郎

使戏剧达到陌生化效果
• 转变观众的角度:目睹者—观察者
• 变换表现手法:暗示—辩论 间离效果
• 重组戏剧结构:直线发展—曲线发展 为中心

目的:
布莱希特: • 强调人的理智作用,以间情打破共鸣
人们只是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触发理性激动
以然 • 引导人们对舞台表现采取批判、探讨
的态度
《暗恋》 《桃花源》

现代悲剧 不断追问一个叫刘子骥 古装喜剧


的时髦女郎

对“间离效果”的突破和创新:
交叉演绎和方式增加喜剧感,天壤之别的故事背后 • 采用“戏中戏”结构,
隐藏着一致的情感 将两个跨度巨大的时空
与画风迥异的故事同时
当护士劝慰江滨柳:“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 呈现在一个舞台,两相
矛盾的剧组之中却又有
旁边剧组的渔夫老陶恰恰也在思念妻子:“我怕她在等我。我想 丝丝缕缕的牵连。
看她愿不愿意跟我一块儿来。”

当护士开解江滨柳:“自从云小姐第一天没有来,我就知道铁定
她是不会来了。” 

渔夫老陶却正好反驳劝慰自己的人;“不,她会来。”
(二)悲喜剧结合的观念形式

传统戏剧理论:悲剧和喜剧是分开的

• 悲剧的人物、结构、冲突和效果与喜剧是不相同
的。
• 从古希腊开创悲喜分离的传统一直得到后世欧洲戏
剧家的尊崇。
• 直到今天,悲喜分离仍然是欧洲戏剧审美形态的基
本格局。
《暗恋桃花源》:悲喜剧结合的观念形式

 《暗恋桃花源》是“表演艺术坊”作品。故事很简单:《暗
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在此彩排的合
约 , 发生了对舞台的争夺 。
 《暗恋桃花源》两个原本独立的戏阴差阳错的在同一个舞台上
排演时 , 究竟什么是悲 , 什么又是喜 ? 谁是谁的暗恋 ? 谁又是谁
的桃花源 ? 《 暗恋桃花源》成就了古今悲喜交错差互的舞台奇
观。
在西方戏剧学界很早就有人提出 ,“ 悲喜混杂”更
切合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 它是悲剧和喜剧两种
快感揉合在一起 , 不至于使听众落入过份的悲剧的
忧伤和过份的喜剧的放肆”之中。
戏剧 《暗恋》 《桃花源》
画面 现代悲剧 古代戏剧
氛围 安静 吵闹
情绪 悲痛 搞笑
风格 画面整洁、 不拘于泥,
温柔,叙事 大大咧咧
节奏缓慢

两剧同台演出:时空交错与悲喜交杂,
强烈的情感碰撞迸发舞台奇观。
情节:

《桃花源》表演正酣 , 三人在桃花源内共度快乐时光。
《桃》导:“我好好一出喜剧,被你们弄得乌烟瘴气的……”
《暗》导:“你不说我还不好意思说,我看你的喜剧,我好痛心啊,
我最崇拜陶渊明了。”
《桃》导:“没有关系,你不讲我也不讲。我看你的悲剧我很想
笑。”
《暗》导忙质问 :“ 什么话 ?”
《桃》导 :“ 什么话 ? 你自己看看 , 一个快要死的病人 , 从床上爬下
来 , 嘴里哼着歌去荡秋千啊 ! 这叫什么玩艺儿 ! 啊 ! 还有山茶花 , 山
茶花怎么演 ? 你现在演给我看 , 你演 , 你演 !”
《暗》导 :“ 你看过戏没有啊 ?”
 艺术家刘光能先生说 :“ 两出戏各有正反相背的两
面 , 两剧彼此又恰恰正反相背。
 《暗恋》的悲怆饱含着温暖,《桃花源》的热闹中
却暗含悲凉。这两部令人痛心的喜剧和令人想笑的
悲剧,两戏同时演出,不但时空交错,剧情相背,
而且悲喜同台。

 悲剧中绽放出喜剧的荒诞,喜剧中升华出
悲剧的情怀。
 两种看似完全无关的人生,拼贴在一起,
却有了一种难以言说,复杂而苦涩的况味

(三)能指与所指发生错落的语言艺术

能指: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 所指:语言的意义本身

传统戏剧 。 《暗恋桃花源》
 话剧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话剧是从 • 在赖声川《暗恋桃花源》中尤为突
语言开始的。 出的是,词语作为一种符号,其能
 按照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观点,任何 指与所指之间的一种确定性对应关
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 系发生了松动甚至丧失。
构成的。 • 于是,以往被某种定义保护起来的
 按照语言学家或者哲学家们的划分 概念遭到了质疑。
:人们试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
西叫“所指” , 而语言实际传达出
来的东西叫“能指”
传统戏剧 《暗恋桃花源》
• 例子 1 :
“桃花源”第二幕一个情节
• 在老陶家中老陶、袁老板、春花三
人有以下一段对话中的“这个”、“那个”、“哪个”
、“什么”等等。
• 刚开始 , 他们说了一些关于老陶打鱼的事儿 。后来 ,
似乎话题转向了重要部分 , 即袁老板告诉老陶“想要什
么就把手伸出去 , 拿过来”。
• 可就在那最要紧的一刹那 , 三个人都像约好了似的 ,
突然打住了 , 大家都开始拒绝使用看来较为精确清晰的
具体词语 , 代之以中国人口语中的“这个”、“ 那
个”、“哪个”、“什么”等等 。
• 但意义在这一连串话语的“从容委曲”的迂回中却顺利地传递过去
了 , 而且绝不缺少任何一种应有的蕴含 。
• 《桃花源》中这些代词在上下文语境中获得了不同的所指 , 并成
为容纳这些所指的最恰当的能指容器 。
传统戏剧 《暗恋桃花源》在此 , 渔夫老陶的生存状态
• 例子 2 :老陶在开酒瓶 。 不是一个没酒没饼的问题 ,
• 这酒瓶盖就是打不开 。老陶说 :“ 这
而是有酒喝不到有饼吃不动
叫什么家 ? 买了药买了一天还买不回
的问题 。
来 , 这还叫个家吗 ?” 说完去拿刀 ,
“ 康里康 朗康里康朗”开酒瓶 ,
他周围的任何一个事物 :
“ 不喝可以了吧 !” 把酒与刀拍在桌
上 。 家、酒、刀、饼、地方 , 按
• 例子 3 :老陶吃饼、打鱼 老陶的说法 , 都已经不能再
• “ 我吃饼 !” 拿饼坐下 ……我老陶打
这样称呼了 , 甚至包括老
个鱼嘛 , 嘿 , 那鱼好像都串通好了
婆在内。 !
一块儿不上网 ! 老婆满街跑没人管
这些东西虽然还是那个东西 ,
什么地方 !” 吃饼 , 可这饼像橡皮一
可对老陶来说
样根本吃不动 。 起身 , 用刀 , 竟砍 , 确实已经不
不动 。“这叫什么刀 ? 这叫什么饼
再具备那个东西的属性 , 从
? 这根本就不是饼 ! 大家都不是
而老陶开始怀疑人们对它们
饼 !”
的命名 。
传统戏剧 《暗恋桃花源》
• 例子 4 :桃树“逃走”。
• 袁老板发现布景上的一棵桃树只剩下一片
空白 , 而舞台上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棵桃
这是对老陶离家出走行为缘
树时 , 不禁大为不解。他叫来美工小林。
小林说 , 这叫“留白”“留白 由的询问 。
?” 导演立
刻挠头。小林说 :“ 这留白很有意境的
啊 !”“ 意境 ?” 导演的语气表明 , 他对
这些概念根本抱有一种拒斥同时甚至有些
恐惧的味道。“留白”“意境”本来是中
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最高境界 , 导演
通过对两个概念进行疑问句式的重读 ,
就表明了一种态度。最后 , 他百思不得其
导演也不知道老陶出走的真
解 , 苦闷地大声喝问 :“ 这棵桃树为什么
要逃出来 ?” 正原因 。
导演在戏中安排了老陶因老婆春花与袁老板有奸情而痛感
“夫妻失和 , 家庭破碎,愤世嫉俗 , 情绪失调” , 因此到
上游去了;但导演在这里关于布景的一句呐喊似乎就说 :
我也不知道老陶出走的真正原因。这就对传统意义上的所
谓“情节”进行了一次破除。

• 作者表达了“能指”,但我们得到了不同的“所指”,大家都
得思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 老陶因春花出轨而悲伤,因此出走到了桃花源,这里“桃树”
比作老陶出走。
• “ 留白”是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他到底为什么出走?
• 作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能指”,而“所指”需要观众自行体
会。
总结
• 一切都处于随时变化的过程之中
戏剧 创作 语言 , 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可以把
结构 理念 艺术 戏剧带到一个新的方向 。
• 赖声川完全拆解了传统戏剧形式
两个故事 悲喜剧结 能指与所 给观众造成的幻觉 , 把一切意义
交叉进行 合的观念 指发生错 都置于观众观戏的现场之中。
的复式结 形式 落的语言
构 艺术
• 观众将发现 , 在赖声川的剧场艺
术中 , 我们已经不只是一个看客
, 而且还是观察和行动的主体 ,
密切关注表演现场中的矛盾展开
过程 , 自由地对演员表演技巧和
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完整性 过程进行判断。
, 把整场演出变成了一个 • 相比之下 , 作品的结局倒不是多
自我分裂的实验场 。 么重要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