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M12: 元散曲繁荣、鼎盛与衰

落的时代特征

组员:陈星杰
张秋琪
黄永琼
元曲的起源
• 元曲又称元杂剧,最开始是在民间流传
的“番曲”、“胡乐”,也被称为“街市小
令”。
• 元曲是对宋词的再加工,创作于大众,流传
于歌姬乐工之口。
元散曲的三个时期
• 繁荣
• 鼎盛
• 衰落
繁荣时期:汉人、官员的推崇和创作
• 汉人世侯提倡并支持元曲的创造和完善,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聚集
到世侯领地,共同研究元曲的创造和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元曲的
创造和完善。
• 元曲也是汉人作为官员闲暇时的消遣之作,因为元代不尊重汉
人,汉人为官,仕途迫艰。
• 在初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歌姬和乐工的四处流浪,他们为谋生
计,依靠丰富的表现经验,展现出元曲的艺术魅力,极大地促进
大众对元曲地接受。
特征 - 题材
• 汉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尊重礼乐并倡导礼乐创作。
 例如:“东平严实、严忠父子搜罗礼乐之器、优待礼乐之
才。”(杜仁杰《双调。蝶恋花》)
• 汉人休闲时消遣的作品
 例如:“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
一日遂人愿,赛天文养客三千”( 《天净沙》)
抒写恋情的作品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
月。
•(卢挚《寿阳曲 . 别珠帘秀》)
艺术性,大众更容易接受
• 元曲是由散曲和杂剧组成的,其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杂剧 由套数组成的曲文,中
间包含对白,并特意上
台表演的杂剧。
散曲和剧曲 剧曲用来配合剧本的演
出,为舞台的角色提供
需要的台词和动作设计
特征
形式 表现手法:散曲和词很相像
语言组织:散曲在用词上更为自由,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词
语进行创作。
格律 散曲不太严格,格律可以自由组织。
体式 小令:也叫做叶儿,篇幅短小,一般由一支曲子就可以独立
完成。
散套:由多支曲子共同完成,而且押韵一致。

元曲在主题上,更要求紧扣时政,敢于揭露黑暗的统治和现实状态。
因此元曲更为民众接受。
例子: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 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
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
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
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
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
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
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
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鼎盛期
• 元散曲由写个人的牢骚愤懑,开始转向更广阔的社
会人生。
• 不少作家在经历了官场的险恶和争名夺利,写出他
们对现实的感悟,对历史的思索。
• 这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特色:豪放和清丽。
特征

豪放 清丽
意境超逸 以俗为丽、以雅为丽
修辞的特殊 写景咏物之篇
表现手法:白描、不 多炼字炼句
重妆点,注重本色自 喜用故实(典故)
然。
豪放:贯云石《清江引》
•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
袍袖舞嫌天地窄。

* 意思:感慨仕途的险恶,歌咏退隐的闲适,表现出一种经过深切
理悟之后的和平宁静。
清丽:张可久《落梅风 . 碧玉峰书堂》
• 依松润,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人间自晴还自雨,恋青山白
云不去。

* 意思:描写隐逸生活,深婉恬静,疏放优美。他的写景之作,精
致优美,也多有独到之处。
元散曲的衰落
• 随着散曲的繁盛,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或主要精力和主要成就
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如张可久、乔吉、徐再思、贯云石等等。
• 他们勤于探究散曲的体制的规律,创作了大量散曲佳作,讲究清
秀华丽、缠绵婉约。
• 同时,散曲也出现了诗词化、规范化的倾向,风格趋于雅正典
丽,更注重字句的锤炼、对仗的工整和典故的运用,逐渐失去民
间文艺通俗平易的特色和质朴自然的意趣。
元散曲的衰落
• 在元代后期,张可久等作家片面的追求格律辞藻和
工艺完整,导致元曲失去了原有的生机活力。
• 没有新鲜元素的注入和无法表达大众的社会诉求,
使得元曲逐步走向衰落。
汪元亨《醉太平 · 归隐》
• 憎苍蝇竞血,恶黑蚁争穴。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叹
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老先
生去也!

* 像这类主题的作品太多了,很难再给人新鲜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