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

日本近代歷史人物 ( 第三講 )

鼓吹「獨立自尊」的啟蒙思想
家-福澤諭吉 (1835-1901)
福澤諭吉最為人所熟悉的肖像
福澤的肖像為舊版 (1984 年發行 ) 、新版
(2004 年發行 ) 一萬圓日幣的紙鈔所採用,圖
為舊版
基本資料
 天保 5 年 12 月 12 日 (1835 年 1 月 10 日 ) 生
,明治 34 年 (1901)2 月 3 日歿,享年 67 歲。
 豐前國中津藩 ( 大分縣北部 ) 的下級武士福澤百
助的次男。因父親工作之故生於大阪。
 幕末維新期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提倡實學主
義 (realism) ,鼓吹獨立自尊的精神,為日本從
封建社會步入近代社會的代表性人物。入明治時
代後不再出仕,在野興辦教育事業,扮演文明開
化的啟蒙角色。
童年對福澤思想的影響
 父親為負責中津藩和大阪商人交涉工作
的下級武士,因封建制度之故一生不得
志。故福澤曾於日後 (1899 年 ) 出版的
自傳-《福翁自傳》中感嘆:「門閥制
度為父親的仇敵。」
 父親於其 2 歲時病故。因家貧其父生前
曾有讓身為次男的福澤出家之意,這更
加深了日後福澤對封建制度的敵視。
位於大阪府大阪市的
福澤諭吉誕生地紀念碑
少年時期的福澤
 探求心和好奇心旺盛,反對迷信和權威。
《福翁自傳》中,曾提到他將稻荷神社中為
人崇拜的石頭拿出,放入別的石頭後人們仍
照常膜拜的軼事。
 師事漢學者白石照山 (1815-1883) ,隨其
研讀漢籍,尤喜讀《左傳》。白石的老師野
本白巖 (1797-1856) 不但研究漢學,也是
一位獎勵「大砲與算盤」的實學家,對日後
福澤的提倡實學可說是影響深遠。
接觸西方的學問-蘭學
 安政元年 (1854 年 ) ,日本和美國簽訂
日美和親條約 ( 神奈川條約 ) ,開放下
田、函館兩口岸。同年,福澤為學習砲
術,前往長崎拜砲術家山本物次郎為師
,為解讀砲術書並學會了荷蘭文。
 安政 2 年 (1855 年 ) ,赴大阪入蘭學
大家緒方洪庵主持的適塾 ( 緒方塾 ) 習
蘭學和外語,因成績優秀被選為塾頭。
左為緒方洪庵 (1810-1863) 肖像。他為足守藩 ( 今岡山縣 ) 的武士、醫師
和著名的蘭學者,也是日本第一位提倡接種牛痘疫苗來對抗天花病毒的
人,享有日本近代醫學之祖的美譽。右為緒方家宅及人才輩出 ( 福澤、
長與專齋、橋本左內、大鳥圭介、大村益次郎 ) 的適塾遺址,位於大阪
市中央區。
赴江戶開設蘭學塾
後改組成為英學塾
 安政 5 年 (1858) ,為培養外語人才,中津藩命福
澤赴江戶 ( 東京 ) 築地鐵砲洲 ( 中央區明石町 ) 的
外國人居留地開設蘭學塾,是為慶應義塾的前身。
 安政 6 年 (1859) ,橫濱因前一年簽訂的不平等條
約─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而開港。福澤曾赴橫濱一遊
,發現大家幾乎都操持一種他聽不懂的語言 ( 英
語 ) ,從招牌的文字到商品的標籤他也完全看不懂。
遂不得不接受苦學數年的荷蘭語已成明日黃花的事
實。為了學好英語,吸收最先進的西方文化,福澤
透過《蘭英字典》苦讀英文。而為宣示決心,其蘭
學塾更於文久 3 年 (1863) 改組成為英學塾。
首次赴美國考察
 萬延元年 (1860 年 ) ,為了交換兩年前所
簽訂的日美修好通商條約之批准書,幕府派
遣使節團赴美。此行福澤做為副使木村芥舟
(1830-1901) 的隨員,搭乘軍艦「咸臨
丸」 ( 艦長為勝海舟 ) ,首次踏上了異國的
土地。一行人抵舊金山後,身為隨員的福澤
有較多的時間到處走走看看。他將此行稱為
「西洋開眼」,目睹各種西洋新奇的事物、
制度,宛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
咸臨丸係 1855 年江戶幕府委託荷蘭製造的木造三桅桿蒸汽
船。不但是日本第一艘配備螺旋推進器的軍艦,也是第一艘
橫渡太平洋的日籍船艦。圖為 1860 年停泊於舊金山港口的
咸臨丸。
左圖為搭乘咸臨丸的使節團員,最右邊為福澤諭吉。
右圖為福澤和照相館老闆的女兒, 15 歲的美國少女
愛莉絲的合影。兩張照片均於 1860 年攝於舊金山

首次赴歐洲考察
 安政 5 年 (1858 年 ) ,幕府在和美國簽署日美修好通商條
約後不久,也分別和英、法、荷、俄等 4 國簽訂了修好通
商條約,以上統稱安政五國條約。文久 2 年 (1862 年 ) ,
幕府為和英、法、荷、俄等國磋商兵庫、新潟兩港及江戶、
大阪兩市 ( 皆在安政五國條約中規定開放 ) 的延期開埠,派
遣使節團赴歐。福澤此行擔任翻譯,考察了各國的社會機構
、市民生活、風俗習慣等,並參觀了倫敦的萬國博覽會。
 慶應 2 年 (1866 年 ) ,福澤將兩次考察歐美所見事物,如
博物館、醫院、學校、銀行、郵局、報紙、租稅、國債、徵
兵制等,於《西洋事情》一書中詳加介紹,一新時人耳目。
書中全文翻譯了美國獨立宣言以饗讀者;介紹 copyright
一詞時將之譯為「版權」。 (1899 年法律上改稱著作權 )
現代中文中語源來自日文的詞彙
 吾人大多只知日文吸收了大量漢字且沿用至今,卻鮮知幕末維新
之際日人所創造出的詞彙大大豐富了現代中文的此一事實。這可
說是中、日兩國原來的師、生地位在近代以降互換的最佳寫照,
也可說是文化輸入者 ( 日文 ) 對文化輸出者 ( 中文 ) 的反哺回饋
。現代中文源自日文的詞彙共約一千個,大別為以下三類: (1)
為古典的日文詞彙,卻不見於古漢語者,如場合、出 ( 入 ) 口、
引渡、立場、手續; (2) 雖為古漢語,卻由日人首先用來翻譯西
方名詞者,如知識、政治、民主、自由、共和、經濟、社會、藝
術、哲學、權利、義務、憲法; (3) 由近代日人所創造者,又可
稱為「和製漢語」,如建築 ( 幕末譯語 ) 、心理學、科學 ( 以上
西周譯 ) 、進化 ( 加藤弘之譯 ) 、主義 ( 福地櫻癡譯 ) 、衛生 ( 長
與專齋譯 ) 、人權、民法 ( 以上津田真道譯 ) 、人格、人生觀、
倫理學 ( 以上井上哲次郎譯 ) 、演說、討論 ( 以上福澤譯 ) 。
二度赴美與創辦慶應義塾
 慶應 3 年 (1867 年 ) ,幕府派員赴美取回訂
造的軍艦,福澤亦隨行前往華盛頓,購回了
大批的西洋書籍,成為日後從事著述以提倡
啟蒙思想的有力憑藉。
 慶應 4 年 (1868 年 ) 改元明治前,福澤將築
地鐵砲洲的英學塾遷移到芝的新錢座 ( 今港
區濱松町 ) ,並以年號命名為慶應義塾。明
治 4 年 (1871 年 ) 又搬到三田,幾經發展後
成為今日私立的名門學府-慶應義塾大學。
慶應 4 年 5 月 (1868 年 7 月 ) ,戊辰戰爭
中的上野戰爭爆發。時大村益次郎 (1825-
1869) 指揮的新政府軍和支持幕府的彰義
隊激戰於上野山,百姓為避兵燹早已使江戶
城呈現休市狀態。然在上野南方 2 里 ( 約 8
公里 ) 處的慶應義塾中,福澤仍處變不驚地
講授經濟學。他告訴爭睹戰火硝煙的學生,
不管勝負結果如何,該塾都要繼續講授洋學
,以維繫戰亂中西洋學術的命脈於不墜,俾
為日後國家所用。他又期勉學生,今後是學
問的時代,健筆遠勝利劍 ( ペンは剣よりも
強し ) ,即思想和言論對人產生的影響遠大
於武力。典故出自英國小說家
Lytton(1803-1873) 的戲曲
《 Richelieu 》 ( 法王路易十三的首相利希
留 ) 中的:“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 慶應義塾大學的校徽中,除
英文校名和創始年外,還以拉丁文寫著這句
校訓。
對歐美富強之因的觀察-
最初僅止於物質、制度的層面
 未出國以前的福澤原本即相當重視實學。他所謂的實學,
即對人類社會的日常生活實際上有用的學問。最初以學習
蘭學起家的福澤,讚譽歐美的自然科學就是實學。他甚至
認為,自然科學(時以醫學、工程學為主)的有無,就是
近代以來西洋和東洋世運盛衰的分野。但此僅止於物質的
層面,其識見可說是和清末從事洋務運動者相去不遠。
 1860 年福澤初次赴美時,眼界隨之大開。雖對科學技術
和工業製品亦感新奇,但更吸引他目光的是政治、社會、
經濟上的各種典章制度。 1862 年赴歐時他更是努力考察
,並得出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甚至東洋傳統的歷史
和地理學等亦屬實學的結論。而將 Economics 一詞依中
國古語的「經世濟民」之意譯為「經濟學」的也是福澤。
深入思想的層面-
強調「獨立自尊」的精神
 明治 5 年 (1872 年 )2 月,福澤的不朽名著-《學問的勸說》
初篇出版。本書到明治 9 年 (1876 年 ) 為止共發行了 17 篇,
並於明治 13 年 (1880 年 ) 發行合訂本。他在初篇的首句開宗
明義地寫道:「上天不造人上人,亦不造人下人。」寫作靈感
來自他所翻譯過的美國獨立宣言。福澤認為,西洋文明的特色
除科學技術的發達和文物典章的昌盛外,支持這些物質、制度
發展的根基,正是個人昂揚的獨立自尊精神,此誠所謂「一身
獨立則一國獨立」的最佳寫照。故福澤反對抹殺獨立自尊思想
的封建門閥制度,書中談到「上天生人,萬人同位;既不分貴
賤,亦不分上下。賢與愚之別,端在學與不學。」這是首次將
西洋自啟蒙時代以來「人皆生而平等」的天賦人權觀念,和民
主主義的原理引進日本,對封建思想的破除有極大的貢獻。單
就此點來看,已足以奠定福澤的歷史地位。
左為《學問的勸說》初篇的合著者,福澤的高足小幡篤次郎 (1842-
1905) 。小幡系出中津藩的家老小幡氏,曾為福澤之英學塾的塾長,和
其弟甚三郎同任幕府的洋學教育、研究機構─開成所 ( 蕃書調所的後身
,東京大學前身之一 ) 的英學助教,也是慶應義塾的二號人物。右為師
生合著原文
和福澤的《學問的勸說》並列為明治時代兩大暢銷書的,為教育家中村正直 (1832-1891) 根據英國醫生
、作家 Samuel Smiles(1812-1904) 的名著《
的名著《 Self Help 》所譯著的《 西國立志篇》 ( 又名《
所譯著的《西國立志篇》 自助論》 )
又名《自助論》
。本書最膾炙人口的乃是序文的那句名言:天助自助者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 ,
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鼓舞了推動近代化建設的無數青年。全書貫串著一個中心思想:自工業革命後突飛猛
進的西方文明,其開創者們並非仰賴先天的聰明才智或階級地位,而是憑藉著後天的勤奮堅毅、自重自
愛之人格典型,這也是支撐近代社會的倫理。這樣的自助精神,不但是個人成功的基礎,更是國家富強
的根源
制憲上與薩長藩閥政府的意見對立
 在個人思想上強調獨立自尊的福澤,於政治主張上亦為一自
由主義者。因此他力挺主張英國式政黨內閣制的參議大隈重
信,並希望明治政府先開設國會,再由國會制定民定憲法。
而右大臣岩倉具視、內務卿伊藤博文等則主張仿效德國式的
君主專制,並希望先制定欽定憲法,再召開國會。明治 14
年 (1881)10 月,適逢北海道開拓長官黑田清隆 (1840-
1900) 因圖將官有財產廉價售與薩摩商人五代友厚 (1836-
1885) 而遭大隈和輿論攻擊,薩長藩閥政府乃趁機罷黜大隈
和其智囊團 ( 多為慶應義塾出身者 ) ,政黨內閣制和民定憲
法的主張亦同遭打壓。經此「明治 14 年政變」後,福澤對
藩閥政府的專制保守性失望透頂,從此不再和明治政府進行
任何形式的來往,專心從事教育和著述。
黑田清隆和西鄉同為薩摩藩出身,戊辰戰爭中最後一場的箱館 ( 函館 ) 五稜郭之
戰中在率政府軍擊敗幕臣榎本武揚 (1836-1908) 後,為求明治政府赦免榎本,黑
田索性將頭髮剃光以明志。擔任北海道開拓長官期間除設立札幌農學校外,亦導
入屯田兵制度。征韓論起時黑田主張內政優先,反對西鄉等人;並於西南戰爭中
選擇效忠政府,派北海道的屯田兵助戰。他也是明治憲法發布時的內閣總理大臣

在教育界、輿論界的成就
及主張男女平等
 明治 8 年 (1875 年 ) ,福澤的著書《文明論之概略》 (6
卷 ) 出版,書中比較了西洋和日本的文明,並為所謂的文明
開化 (civilization) 下了定義。福澤表示,文明開化係指人
身的安樂和人心的高尚,半開化的日本唯有透過教育方能盡
速趕上文明的西洋,不文明的話則無法確保國家的獨立。因
此他決定獻身教育事業,努力經營慶應義塾。
 明治 15 年 (1882 年 )3 月,福澤創辦報刊─《時事新報》
,標榜「不偏不黨,客觀中立」,堅持以在野身分監督明治
政府,評論其施政是否有朝向文明開化的方向邁進。
 福澤亦將歐美的女性解放思想介紹到日本,認為「人倫的根
本乃夫婦也」,故反對一夫多妻制及納妾的陋習。他主張給
予女性充分的自由 ,並指出男女應有平等的受教權。
幫助朝鮮以其固有文字發行報刊
《漢城周報》和遭受挫折
 明治 15 年 (1882 年 ) ,福澤向訪日的朝鮮親日派開化黨人
金玉均 (1851-1894) 、朴泳孝 (1861-1939) 表示,為使
朝鮮脫離中國影響、達到獨立自主首須啟蒙民眾,而啟迪民
智的重要手段乃是發行報刊。為此福澤派遣慶應義塾的畢業
生井上角五郎 (1860-1938) 赴朝鮮,翌年 10 月以漢文發
行了《漢城旬報》,乃近代朝鮮最早的報刊。對此福澤表示
,應以諺文 ( 朝鮮語固有的表音文字 ) 來發行,使更多人能
夠閱讀。遵照老師指示的井上乃於明治 19 年 (1886 年 )1
月發行了《漢城周報》,除漢文、國漢文 ( 朝鮮的漢文訓讀
體 ) 外,亦使用了諺文,為朝鮮的報刊中最早出現諺文者。
然福澤和井上為建立朝鮮語主體性的努力,漸因閔妃
(1851-1895) 等親華派事大黨的得勢而窒礙難行。
因開化勢力在朝鮮的挫敗而萌生的脫亞思想
-主張效法西洋人的對待清國、朝鮮之道
 明治 17 年 (1884 年 )12 月,獲日本援助的開化黨金玉均等在
漢城發動政變,日軍並佔領景福宮,欲一舉推翻閔氏政權,但為
袁世凱 (1859-1916) 率駐朝清軍所敗,史稱甲申事變。福澤受
此事件刺激,於翌年 3 月 16 日在《時事新報》上發表社論─
〈脫亞論〉。文中指出,對於等待鄰國開明以共興亞洲一事,日
本不該猶豫 ( 意即可以死心了 ) 。與清、朝相處之道,不須因其
為鄰國之故而有特別的考量,只需遵循西洋人對待其的作風來應
對即可。吾人在心中,必須謝絕亞洲東方的「惡友」。
 基於蔑視「惡友」的思想,明治 27 年 (1894 年 ) 爆發的甲午戰
爭,福澤便將之定位為文明對野蠻之戰,謳歌日軍的連戰連勝。
他在《福翁自傳》中寫道:日清戰爭為官民一致的勝利,他的高
興實在難以言喻。很慶幸自己能夠活到現在,也不免替已死的朋
友感到不幸,想到不能讓他們親見這般榮景,每每垂淚。
逝去和正反兩面的歷史評價
 明治 34 年 (1901 年 ) ,因腦充血病逝。福澤一
生致力於吸收西洋文明以灌溉日本社會,鼓吹平
等自由以對抗封建門閥,提倡獨立自尊以陶冶國
民精神,在日本的近代化上成功地扮演了啟蒙思
想家的角色。然而在他的《學問的勸說》、《文
明論之概略》等著作中,和《時事新報》的社論
中所散見的脫亞思想,卻不斷主張日本應謝絕清
國和朝鮮這兩「惡友」,終誘發了日人輕視中、
韓鄰國的想法,對往後日本之漸漸步上軍國主義
的侵略道路一事,可謂影響深遠。
位於東京都港區三田的慶應義塾大學三田校
區之慶應義塾圖書館舊館前的福澤半身銅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