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一节 西方音乐时代特征
(古典与浪漫的追忆)

广东省罗定中学
艺术科组
《马赛曲》
《 c 小调练习曲(列宁格勒)》
《第七交响曲》
法国国歌——《马赛曲》由来: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
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 -- 马
赛曲。
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
日,由德 · 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
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
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
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
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
《马赛曲》因此得名。
1795 年,《马赛曲》正式定为法国国歌。以后,这
支歌曾被拿破仑一世、路易十八和拿破仑三世废止
过,到 1879 年才重新成为法国国歌。
弗雷德里克 · 弗朗西斯克 · 肖邦
(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 , 1810 - 184
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肖邦一生不
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
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 4 个时期,即
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
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
曲。 1831 年创作的 c 小调练习
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这
首练习曲,是表现肖邦对华沙革
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因此,被后
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 解析:
第七交响曲, C 大调, Op.60 ,作于 1941 年。这部作品创
作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当时列宁格勒正遭德国法西斯的围
攻,此曲表现苏联军民的浴血奋战,所以称为《列宁格勒交
响曲》。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
这部作品共四个乐章:
1. 小快板,这个乐章表现的是和平与战争的对比。先以田园抒
情的旋律,描述大自然迷人的景象,然后是着名的侵略插部
,表现侵略者的脚步,主题有 11 次变奏,脚步声在小鼓中贯
穿始终,反复敲击 175 次,然后是表现列宁格勒军民奋起捍
卫俄罗斯的音乐,主部主题再现时,充满悲壮气息,像是为
牺牲的战士们唱出的安魂曲。
2. 中板,是俄罗斯人面对战争废墟而唱的悲歌,肖斯塔科维奇
说,是“战事带来的巨大悲伤,使生活艰难,无限悲伤,无
数眼泪”。
3. 柔板,是以柔板表达”对大自然的回忆和陶醉。这个乐章的
写作,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战火的背景下过 35 岁生日
的时刻。当时他与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有人拿来一瓶藏在地
下的伏特加,有人带来黑面包皮,而肖斯塔科维奇自己只能
拿出一些土豆,这里多是对战前美好的回忆。
4. 不太快的快板。这个乐章是对英雄的颂歌和对胜利远景的展
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