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

• 《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 》解析:
• 这首诗作于 1920 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
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
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
的思念之情。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
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时的诗人
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
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
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刘氏兄弟 :
• 刘氏兄弟是指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
“刘氏兄弟故居”坐落在江阴澄江镇西横街 49 号
,现已改为刘氏兄弟纪念馆,二进六间三庭院,是
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 150
多年。纪念馆分为六间展室,它们展示刘氏三兄弟
生平起居的情况及大量手稿、实物。 1985 年 10
月江阴市政府公布为江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五四”时期到八十年代长达 60 多
年的历史跨度中,刘氏三兄弟前赴后
继,不断追求进步,以科学求实的精
神,为弘扬和发展祖国民族文化呕心
沥血,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和艺
术家的高尚品德。他们的不朽业绩赢
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江阴
刘氏“三杰” 。
• 刘半农,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初字半侬,
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汀阴
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
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
《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
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
学家。
•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
新 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一个。他一方面吸收歌
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
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
.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
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
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
.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
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
国白话鞒诰纳增馗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江阴刘氏“三杰”
•  刘天华( 1895-1932 )原名寿椿,半农二弟
,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
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
师。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
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
乐。他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
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
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
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
教育课程。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将传统的
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现力达
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将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
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
二平均律乐器。赋予这两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以
新的生命。
江阴刘氏“三杰”
• 刘北茂( 1903-1981 )原名寿慈,半农三
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
家,教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
和发展者。他一生创作了《汉江潮》、《
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独
奏曲和大量练习曲,是我国现代音乐
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
民族音乐大师”。
“ 业余”作曲家的惊人成就 ——赵元

•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 , 突破了
“学堂乐歌”借用外国乐谱填
词的模式 , 开始完全由中国人
独立作曲作词 , 使中国近现代
音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因
此 , 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当之无愧的先驱者之一 , 是我
国 20 世纪 20 年代优秀的作曲
家。
•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活动虽然开始于“五四”运动以前 , 但
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的音乐创作主要分两
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五四”运动以后的 20 世纪 20
年代 , 代表作有歌曲《劳动歌》、《卖布谣》、《教我如
何不想他》、《上山》、 《听雨》、《也是微云》和合
唱曲《海韵》等。
这些歌曲和他此前创作的部分作品 , 共 14
首歌曲 , 收集在由商务印书馆于 1928
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 20 世纪 30
年代是赵元任的第二个创作时期 , 代表
作有《江上撑船歌》、《西洋镜歌》等。
他还为陶行知等人的许多儿童诗谱写了
歌曲 , 如《手脑相长歌》、《儿童工
歌》等 , 收集在《儿童节歌曲集》
(1934) 和《晓庄歌曲集》 (1936) 等作
品集中。他的声乐作品艺术水平较高 ,
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许多作品流传至今 , 成为音乐院校
教学和音乐会上经常表演的曲目。
【欣赏、讨论】
• 聆听后,你认为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他”是怎样的含义?
(体会赵元任先生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
乡曲)
• 《思乡曲》
乐曲分析:
• 《思乡曲》的主题,用的是一支只有短短八小节的民歌:
《城墙上跑马》。北方内地原先比较贫穷的地方,其土城
墙都是窄而不宽。在上面跑马,只能往前,不能掉转马头
而回来,这是曲意,它的确道出了深藏在去国怀乡而无法
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质朴的民歌,其曲调本质上
就是非常优美的。作者对它毫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
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然而就在后面,作者顺着这个朴
实的主题,写出了好几个风格上非常统一的发展主题,使
得这种思乡情绪不断提升和发展,终于在小提琴奏出激动
的双音乐句时,到达高峰。这样,最后由小提琴在高音区
再次奏出这个民歌主题,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演述出
游子的乡愁,随着从低往高的一连串上行平行四度,作者
把这种解不了的乡愁凝结在逐渐逝去的极高音的泛音上了。
游子回来了没有? - 没有。他再也回不来了。
• 马思聪( 1912—1987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
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 1912 年 5 月 7 日出生
, 1987 年 5 月 20 日卒于美国费城。
• 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及我国第一首被外国
小提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分别是马思聪作曲的《思乡
曲》和《第一回旋曲》。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小提琴第
一首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能与其媲美的是尔后大家熟知的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马思聪是在法国接受的音乐教育,从
事小提琴音乐创作,则始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
代初期。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一些“现代派”已
经开始他们的探索外,后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
手法仍然非常盛行。所以采用民间流传的音乐
素材和民歌来写作,是很常用的方法。马思聪
的大量小提琴曲,包括这个时期和以后的创作
,都带有这样的色彩。
马思聪的心爱之物
——“嘎米如牌”小提

这是出自十七世纪意大
利著名小提琴工匠斯特
拉地瓦利( 1644 -
1737 )之手的稀世珍
品。
1967 年他离开中国大
陆时,抛弃一切,随身
只携带了这把 200 多年
前的小提琴。
吕思清,男,青岛人, 29 岁。著名
旅美小提琴家。他是第一位获得国际
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
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这位被
国际权威音乐杂志《 The Strad 》誉
为“难得一见的天才”的杰出中国小
提琴家,目前是拿索斯远东录音公司
旗下的专属签约演奏家。吕思清四岁
随父亲及叔叔学习小提琴,八岁被中
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从王振
山,成为这所著名学府有史以来最为
年轻的学生,被誉为 " 乐坛神
童 " , 11 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
胡迪 · 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
音乐学校学习, 14 岁继续在中央音
乐学院附中学习, 19 岁赴纽约示丽
亚音乐学院深造,是从世界著名小提
琴教育家德罗希 · 迪蕾女士及姜康先
生。吕思清曾赢得过北京、英国及美
国的多个国际比赛奖项。目前他还应
邀担任北京交响乐团,昆明交响乐团
特邀独奏家及香港拿索斯音乐中心小
提琴系主任。
【背景搜寻】
• 《思乡曲》是马思聪于 1937 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内蒙古
组曲》又称《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内蒙古组曲》
由《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三个乐章组成,
它们分别采用了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内蒙民歌
《城墙上跑马》、新疆民歌《虹彩妹妹》为音调素材进行
创作。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大多都采用民歌音乐写成,具
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表现了漂泊
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曲调优美感人。马
思聪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既是战乱时代人
们生活的切实写照,也可以说是对自身经历有感而发的自
然情感流露。作为一个长期留洋在外的年轻艺术家,他对
于“思乡之情”有着深切的感受。
【音乐分析】
• 这首中国的小提琴作品,以内蒙古河套地
区的民歌《城墙上跑马》为音乐素材进行
创作。整曲可以分为五个段落,后四个段
落都以民歌为基础的段落有着或多或少的
联系,是主题段的自由变奏。根据它们相
互联系程度的多少,它们又共同构成一个
结合变奏原则的复 三部曲式结构,是音乐
创作中中西结合
的成功尝试。
【欣赏】
• 分析作品
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
自由变奏有哪些特点?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
乡曲)
• 《客家之歌》
客家围屋
客家的起源
•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
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有关客
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
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
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
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
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
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
、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
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
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 嘉应州、赣州、汀
州。 “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
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
《土楼回响》的创作背景

• 作曲家刘湲童年在贫困偏僻的闽西山区度过,那里有美丽的自然
景观和动听的客家山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刘湲
2000 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读吴祖强的博士研究生后开始创
作的。
• 《土楼回响》是一部表现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祖地在闽西的、汉
族的一个民系——客家人奋斗、生存、发展、性格和文化等综合
性的宏大壮丽的史诗篇章。这部充满客家文化素质的人生精神的
交响音乐作品,无论是其标题内容、音乐的艺术表现还是结构形
式的整体安排,无不都是作曲家受到客家文化的启示而精心构思
并赋予其深刻的内涵。
• 《土楼回响》是首届全国音乐“金钟奖”的“管弦乐——大型交
响合唱作品”评奖中惟一的荣获金奖作品,青年作曲家刘湲作曲
。全曲有 “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
斧开天” “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两个主题都来自客家山歌。
刘湲
• 中国当代作曲家。主要
作品有:《第一狂想曲
——为阿瓦山的记忆》
,钢琴与乐队《东方之
珠》,交响小品《火车
托卡塔》,交响诗篇《
土楼回响》,音诗《沙
迪尔传奇》等。
土楼回响
• 《土楼回响》创作于 2000 年,首演是在当年于
福建龙岩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在龙岩的
客家祖地,由郑小英指挥。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客
家史诗为内容的交响曲。原本在中原繁衍的客家
先民们因逃避战乱辗转南迁,辛勤拓荒,重建家
园。作品中表现了客家人的坚强意志和崇文重教
、尊祖念根的民俗风情,唤起了来自全世界的三
千名炎黄子孙客属代表们的强烈共鸣。同年,《
土楼回响》获得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
奖”金奖。
作品共有五个乐章
• 第一乐章 “劳动号子” 第二乐章 “海上
之舟”
• 第三乐章 “土楼夜语” 第四乐章 “硕斧
开天”
• 第五乐章 “客家之歌”
【欣赏、讨论】
• 理解作品的结构和内涵
• 聆听作品,谈谈山歌主题如何在音乐中发
展这样的方式对于表达音乐内涵有怎样的
帮助?
【课后延伸】
• 以“思乡”为主题,介绍其他门类中的艺
术作品。
• 以客家山歌和客家文化为立足点加以拓展

【学有所获】
• 1 、《教我如何不想他》 的作品。
• 2 、《思乡曲》是一首 独奏曲。此曲
是 中的第二首,创作于 1937 年。
音乐主题来源于内蒙民歌 。
• 3 、下列哪首民歌表现了漂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
亲人的思念。( )
• A 、《思乡曲》 B 、《城墙上跑马》 C 、《
教我如何不想他》 D 、《客家之歌》
• 4 、《客家之歌》选自交响诗篇
第五乐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