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李冠良

陳賢鋒
MAFA 二年級學生

圖:董其昌《秋興
八景圖冊》

FAA5302 中國藝術.課堂報告( 5-3-2022 )


明董其昌南宗山水筆墨意趣研究
董其昌( 1555-1636 )
 董其昌以禪論畫,借佛教禪宗的分宗說,
將中國山水畫概括為南、北宗,然後選定
一些文人畫家和職業畫家,分別納入其中。
由於主張超出物象之上的寫意手法,反對
為物象束縛的謹細刻畫,因此推崇南宗為
文人正脈,認為北宗屬「畫師畫」,有意
地抬高文人畫,貶低職業畫家的作品。這
一理論,在此後的 300 年間,幾乎被視為
繪畫史上的定論,影響深遠。
董其昌( 1555-1636 )
 董其昌精研古人各家所長, 將宋、元
文人畫大家的筆法融匯貫通,集其大
成。他的筆墨,能乾墨並用。喜用墨
筆,有時設色,於淡雅中求五色斑斕。
畫風不重寫實,在具體的樹、石等形
象塑造上,只講求姿態、組合形式美
感。畫格清潤明秀,卓然成為明代畫
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傳世作品甚多,
有名的如《秋興八景圖冊》、《林和
靖詩意圖軸》。

董其昌《夏木垂陰》,高 321.9cm ,寬
102.3cm
董其昌信奉王維乃習南宗「水墨山水」之
模範

施宣圓、李春元《中華文化之謎》:「是張璪還是王維.水
墨山水畫的創始者是王維嗎」

明朝末年董其昌(一說莫是龍)說:「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
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始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
思訓父子著色山,…… 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鈎斫之法。」

左:唐代王維《長江積雪圖》(局部)
右:《山水》卷,明代董其昌繪,紙本,墨筆,縱 23.3 釐米,橫 200.6 釐米。自
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滯歸期。」
董其昌信奉王維乃習南宗「水墨山水」之
模範

俞劍華《國畫研究》:第六節.宗派

董其昌《畫旨》:「…… 其(王維下之南宗)傳為張璪、荊浩、關仝、董
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家。亦如六祖之後,有馬駒、
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詰(即王維)所謂雲峰石迹,
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外師造化功夫)。東坡讚吳道子王維
畫壁,亦云:『吾於維也無間然』,知言哉。」

左:五代南唐董源《瀟湘圖》
右:《山水》卷,明代董其昌繪,紙本,墨筆,縱 23.3 釐米,橫 200.6 釐米。
自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滯歸期。」
董其昌:倡吳門四家

清沈宗敬《溪山臥遊錄》評:「沈
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為明四
家」;晚明董其昌首次提出「吳門
畫派」之稱謂,並指出由沈周創立

莫家良《學道揚塵.中國藝術史論
文集》:研究生 Pedith
CHAN 《 Revival of the Great
Tradition: Wu Hufan’s (1984-1968)
Landscape Painting 》一文所述…
 現代中國畫大師吳湖帆認為元代趙孟
頫及明代董其昌均為「復古」及學南
宗畫風之典範,把「明四家」、「清
初四王」、元代倪瓚統稱為「南派」,
學倪瓚之側鋒皴法及點苔法,按董其 董其昌《山水冊》局部:披麻皴
昌學說習「披麻皴」
董其昌重墨意:仿北宋
范寬

「朝起看雲氣變幻,可收
入筆端。吾嘗行洞庭湖,
推蓬曠望,米家墨戲。」
(明.董其昌《畫旨》)

「范寬山水渾厚,有河朔
氣象,瑞雪滿山,動有千
里之遠。寒林孤秀,挺然
自立,物態嚴凝,儼然三
冬在目。」(明.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董其昌《倣范寬谿山行旅圖》,約 1600 年
董其昌:乾濕濃淡
用墨均精

「老米畫難於渾厚,但
用淡墨、濃墨、潑墨、
破墨、積墨、焦墨盡得
之矣。」(明.董其昌
《畫旨》)

「古人云:『石分三
面』。此語是筆,亦是
墨,可參之。」(明.
董其昌《畫旨》)

董其昌《婉孌草堂圖》,
1597 年
董其昌:惜墨如金
— 淺絳山水

「李成惜墨如金,
王洽潑墨成畫,夫
學畫者每念『惜墨、
潑墨』四字,於六
法三品思過半
矣。」(明.董其
昌《畫禪室隨
筆》)

董其昌《秋興八景
圖冊》(第四開)
董其昌:明代「帖學」篆隸書風用墨表現
— 兌現文人畫家之士氣

「趙文敏問畫道於錢舜
舉,何以稱士氣?錢曰:
『隸體耳。畫史能辨之,
即可無翼而飛。不爾,
便落邪道,愈工愈遠。
然又有關捩,要得無求
圖:明代沈度.《四留名》 於世,不以讚毀撓
• 明前期通篆隸者有沈度、陳文東、李東陽、喬 懷。」吾嘗舉似畫家,
宇及金陵書家徐霖等人,中期則以吳門文徵明、 無不攢眉,謂此關難度,
文彭父子更勝,然而皆未能超越前代大家。晚明
趙宧光博學好古,傾力篆書,著有多部著作。 所以年年故步。」(明.
• 沈度擅篆、隸、楷、行等書體,與弟沈粲皆擅 董其昌《容台集》)
長書法,藏於秘府,被稱為「館閣體」,為明代
台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
總評董其昌

「致虛守靜」功夫(老子認為「虛則能容,
靜則制動」):

「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
機」(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右:《山水》
卷,明代董其
昌繪,紙本,
墨筆,縱 23.3
釐米,橫
200.6 釐米。
自題:「行到
水窮處,坐看
雲起時。偶然
值林叟,談笑
滯歸期。」
總評董其昌:筆墨先於意境

莫家良《學道揚塵.中國藝術史論文集》:研究生徐麗
莎《陳繼儒的梅花詩畫》一文所述……

所以陳繼儒為儒士之流,跟董其昌等士大夫一樣把繪畫看成能
汰俗情和怡情的東西,因此:「黃大癡九十而貌如童顏,米友
仁八十餘神明不衰,無疾而逝,蓋畫中煙雲供養也。」當把繪
畫作為「清玩」、「墨戲」,表示「我書意本無造法,點畫信
手煩推求」時,書畫可謂一種養生之道,更是文人士大夫寄暢
的園地。

譚家健《中國文化史概要》:

明代晚期松江董其昌極力鼓吹文人畫,在其理論影響下,明末
清初出現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都追踪元人,
除其中王翬融合宋元各派之外,其他三人畫中都缺少境界,一
味追求筆墨韻味,成為正統的文人畫派。
參考書目

馬重奇、周麗英 編著:《中國文化知識趣談》。香
港:導師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年重印。

譚家健 主編:《中國文化史概要》。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6 年 2 月第 14 次印刷。

施宣圓、李春元 主編:《中華文化之謎》。上海:
文匯出版社, 2003 年 2 月第 4 次印刷。

俞劍華 著:《國畫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
版 社, 2005 年 8 月第一版。

周積寅 編著:《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
術 出版社, 2005 年 7 月第一版。

莫家良 編:《學道揚塵.中國藝術史論文集》。香
港: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2003 年 12 月初版。

牟鍾鑒 著:《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香港:中華
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7 年 3 月初版。

董其昌《夏木垂陰》,高 321.9cm ,寬 102.3c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