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3

第二章 水静力学

第二章 水静力

第二章 水静力学

§2-1 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2-2 液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2-3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
§2-5 作用于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2-6 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第二章 水静力

液体的平衡状态有两种:一种是静止状态;另一
种是相对平衡状态。
注意:液体在平衡状态下没有内摩擦力,此
时理想液体和实际液体一样。静止液体质点间无
切应力,几乎不能承受拉应力,所以,静止液体
质点间以及质点与固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压应
力(静水压强)形式呈现出来。
因此,液体平衡规律主要研究静水压强在空
间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第二章 水静力

教学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和等压面的性质。
2 掌握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意义,会用基本公式进行静
水压强计算。
3 掌握静水压强的单位和表示方法: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
真空度;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几何意义
和物理意义。
4 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和计算。
5 掌握静水压强分布图的画法,熟练应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计
算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6 掌握压力体图的绘制,掌握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第二章 水静力

学习重点
1 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及有关基本概念
2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
意义
3 静水压强的表示方法和计算
4 静水压强分布图和平面上的静水总压
力的计算
5 压力体的构成和绘制以及曲面上的
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第二章 水静力

§2-1 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一、静水压力与静水压强
静止(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液体作用在与
之接触面上的水压力称为静水压力。常以符号 FP 或 P
表示,单位: kN 或N。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压强。其一般用
符号 p 表示,单位: N/m2 ( Pa )。
P
平均压强 p
A
P
点压强 p  lim
A 0  A
第二章 水静力

二、静水压强的特性
第一特性: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
向受压面。
证明 ( 可由反证法给予证明 ) : 在静止液体中取一块液体,
用任意平面将其分割成两部分,取下半部分为隔离体。

pn p p 分解为切线方向分量 τ

和法线方向 pn 。因静止液体不
τ 能承受剪切力也不能承受拉力,

否则将破坏平衡,所以 τ=0 。

静水压强的方向与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重合,
静水压强是一种压应力。
第二章 水静力

第二特性: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的
方向无关。
作用在 BCD 面上
作用在 ABD 面上的 D Pn 的流体静水压强
流体静水压强 Z Py
dz 作用在 ACD 面上
Px 的流体静水压
A dx
C 强

dy 作用在 ABC 面上的


B 流体静水压强
Pz
O
X

Y
第二章 水静力

四面体各棱边边长为 dx 、 dy 、 dz
相应面上的总压力 ( 表面力)为

 1 Z D
Pn
dPx  p x dAx  p x  dydz
2 Py
 Px A
 1
dPy  p y dAy  p y  dxdz C
 2
 1 O B Pz
dPz  p z dAz  p z  dxdy X
 2 Y

dPn  pn dAn
第二章 水静力

Z D
四面体的体积 V Pn
为 Px A Py
C
1
 V dx  dy  dz O B Pz
6 X
Y
总质量力在三个坐标方向的投影为
1  d
Fx  x  dy  dz  fx

6
1  d
Fy  x  dy  dz  fy

6
1  d
Fz   x  dy  dz  fz
6
第二章 水静力

Z D
按照平衡条件,所有作 Pn
Px A Py
用于微小四面体上 的外力在各坐
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C
O B Pz
X
 Fx 0,得P x  P n cos(n, x)  F x  0
Y
 Fy 0,得P  P n cos(n, y )  F y  0
y

 Fz 0,得P z  Pn cos(n, z )  F z  0

以 x 方向为例:
1
p x dAx  pn dAn cos(n, x)  fxdxdydz  0
6
第二章 水静力

Z D
Pn
Px A Py
1
因为 dAn cos(n, x)  dAx  dydz C
2
O B Pz
代入上式得: X
Y
1 1 1
dy  dz  p x  dy  dz  pn    dx  dy  dz  fx  0
2 2 6
整理后: p x  pn  1 dxfx  0
3
当四面体无限缩小到 A 点时, dx 0 因此:
px  pn
同理,我们可以推出:
py  pn 和 pz  pn
第二章 水静力

Z D Pn
这样可以得到: Px A Py

px  py  pz  pn O B Pz
C

X
上式表明,作为连续介 Y
质的平衡液体内,任一点的静水
压强 p 仅是空间坐标的函数而
与受压面方向无关。第二特性得
证。 p  p ( x, y , z )
但液体中不同点上的静水压强可以不
等。
第二章 水静力

一、液体平衡微分方程
液体平衡微分方程是由瑞士学者欧拉( Euler )
于 1775 年首先导出的,故又称欧拉平衡方程。表征了处于
平衡状态的液体中作用于其上各种力之间的关系。

fx  1 p  0
x
fy  1 p  0
y
fz  1 p  0
z
第二章 水静力

推导过程:
在静止流体中任取一边长为 dx , dy 和 dz
的微元平行六面体的流体微团,如图所示。
Z

A(x,y,z)
M dz N
dy
dx
O
X

Y
第二章 水静力

Z
A 点的压强为函数 p ( x,y,z) A(x,y,z) N
M dz
1
M 点的坐标: M ( x  dx, y, z ) dx
dy
2 O
用泰勒级数展开为: X
Y
 1 
pM  p x  dx, y , z 
 2 
p  1 
 p x , y , z     dx 
x  2 
2 2 n n
1  p 1  1  p 1 
 2   dx     n   dx 
2 x  2  n! x  2 

忽略二阶以上微量
第二章 水静力

则: M 点压强为: Z
dx p 1 p
pM  p  ( 2 x )  p  2 x dx
A(x,y,z) N
M dz
dy
dx
N 点压强为: O
X
dx p 1 p Y
p N  p  2 x  p  2 x dx
六面体左右两面的表面力为:
1 p
M 点所在面为: ( p  dx)dydz
2 x
1 p
N 点所在面为: ( p  x
dx)dydz
2
第二章 水静力

Z
另外作用在微小六面体上的质 A(x,y,z) N

量力在 X 轴向的分量为: M dz
dy
dx
O
dxdydzf x Y
X
根据平衡条件上述各力在 X 轴上的投影应为零,
即:
1 p 1 p
(p  dx)dydz  ( p  dx)dydz  dxdydzf x  0
2 x 2 x

1 p 1 p
整理得: fx  0 或 X 0
 x  x

同理,在 y,z 方向上可得出液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第二章 水静力

Z
p  0


fx 1
x A(x,y,z) N

p  0
M dz

fy  1
dy
dx
O
y X
fz  1 p  0 Y
z
上式为液体平衡微分方程。

物理意义:平衡液体中静水压强沿某一方向的
变化率与该方向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力相等。

又称欧拉平衡微分方程
第二章 水静力

将 f  1 p  0 f  1 p  0 f  1  p  0
x  x y  y z  z
依次乘以 dx,dy,dz 后相加得:
p p p
dx  dy  dz   ( fxdx  fydy  fzdz )
x y z
因为 p
dx 
p
dy 
p
dz 是p(x,
x y y , z z )的全微分
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可写作:
dp   ( fxdx  fydy  fzdz )
就是说,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完全是由单位
质量力决定的。
第二章 水静力

二、势力场、力势函数和有势力
力场:如果一物体在空间任意位置都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
完全由所在位置确定的力作用,则这部分空间称为力场。
重力场:如物体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位置都受到一个大小确
定的重力的作用,为此称地球表面的空间为重力场。

势力场:如果物体在力场内运动,作用于物体的力所作的
功只与力作用点的初始位置和终了位置有关,而与该点的
轨迹形状无关,这种力场称为势力场。

有势力:在势力场中,物体受到的力称为有势力或保守力。
重力、惯性力都属于有势力。
第二章 水静力

 
p f x f y
 f x 
x y x
p
y
 f y
 f y
z

f z
y
p f z f x
 f z 
z x z
由理论力学可知:存在一个与坐标有关的力势函数,使对
坐标的偏导数等于单位质量力在坐标的投影。即


U ( x, y, z )
fx 
x
U ( x, y, z )
fy 
y
U ( x, y , z )
fz 
z
第二章 水静力

函数 U ( x,y,z) 即质量力的势函数,简称质量力势。

dU  fxdx  fydy  fzdz


则函数 U ( x,y,z) 的全微分为:
U U U
dU  dx  dy  dz  f x dx  f y dy  f z dz
x y z
满足上式的函数 U ( x,y,z) 称为力势函数,具
有这种势函数的质量力称为有势力。有势力所做的功与
路径无关,而只与起点和终点的坐标有关。
由此可见:
液体只在有势的质量力作用下才能平衡。
第二章 水静力

三、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的积分
液体平衡微分方程的另一种表达式:
U U U
dp   ( dx  dy  dz )
x y z
或: dp  dU
对上式进行积分:
p  U  C
p  p0   (U  U 0 )
式中: p0 ,U 0 为自由液面上的压强和力势函数。
结论:平衡液体中,边界上的压强 p0 将等值地传递到液
体内的一切点上,这就是帕斯卡原理。
第二章 水静力

四、等压面及其特性
等压面:液体中压强相等的点连成的面(平面或曲面)。
等压面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
1 、在平衡液体中等压面即是等势面。
在等压面上 p= 常数,即 dp=ρdU=0 ,而 ρ≠0 故 dU=0
即 U= 常数。
2 、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
证明:
设有一质点 M 质
量为 dm ,在质量力作用下
F  ( f xi  f y j  f z k )dm
第二章 水静力

沿等压面移动一个微分距离
ds  (dxi  dyj  dzk )
质量力所做的功为:
W  F  ds  ( fxdx  fydy  fzdz ) dm
或 W  dUdm
在等压面上: dU  0
则: W  F  ds  0

所以等压面与质量力必然正交

等压面的条件:质量力仅为重力的同一种连
续(连通)介质。
第二章 水静力

§2-3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
一、水静力学基本方程
重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Z
P0
fx=0 、 fy=0 、 fz= -g 0
X
代入液体平衡方程 Y
dp    fxdx  fydy  fzdz 
得 dp   gdz  dz
p
z c
积分得: p   gz  c 或 g

即为重力作用下的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z  p  c

第二章 水静力

对液体内任意两点,上式可写成:
p1 p2 (一)几何意义和水力学意义
z1   z2 
g g 1. z — 位置水头(计算点位置高
p
度)
g
p
z
2. —
g 压强水头
p
3. z  g
—
c 测压管水头
p1
4. — 静止液体中各点位置
g
1 p2
高度与压强高度之和不变。
g
z1 (二)能量意义
2 p
1. zg— 单位重量液体的位能
z2 p
2. z 
—
g 单位重量液体的压能
0 0 p
3. z  —c 单位重量液体的势能
g
4. — 静止液体中各点单位
第二章 水静力

在液体自由表面上, z  0, p  p0
代入: p   gz  c
得: c   p 0 因此:公式 p   gz  c
可写成: p  p0  gz
对于液体中各点来说,一般用各点在液面以
下的深度 h 代替 -z , 因此将 h= -z 代入上式得:

p  p0  gh 或 p  p0  h
上式即为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另一种形式。
第二章 水静力

它说明:

1. 在静止的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线性规律变化

2. 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 p 等于自由面上的
气体压强 p0 与从该点到液体自由表面的单位面
积上的液柱重量之和。

应用上式,便可以求出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静水压强。
第二章 水静力

二、压强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1 、压强的表示方法
⑴ 绝对压强:数值是以“完全真空”为零(
基准)算起的。用 p' 或 pabs 表示。
⑵ 相对压强: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建筑物
表面均作用着大气压强 (p0) ,这种以当地大气压强
( pa) 为零算起的压强为相对压强 , 用 p 表示。也
叫计算压强或称表压,用公式表示:
p  pabs  pa  p0  h  pa
绝对压强永远为正值,最小值为零。
相对压强可正可负,当 pabs<pa 时,相对压强
p<0, 工程上把负的相对压强叫做“真空”。
第二章 水静力

(3) 真空压强
真空压强是指液体中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强的部
分。其大小常用真空度 pk 表示。
真空度为正值,真空也称为负压。 pk  p  pa  pa  p 
真空高度 h  pk pabs
k p ΄
 相对压强
几种压 pa pa
强的关系可表示 相对压强的负值
为: pa pabs (真空)
绝对压强

0 0
pabs>pa pabs<pa
第二章 水静力

2 、压强的单位
⑴ 应力表示。如:牛顿 / 米 2 ( N/m2) ;
千牛顿 / 米
2
(kN/m2); 等。
⑵ 工程大气压( at )倍数表示。 如:
一个工程大气压 =98 kN/m2=9.8 N/cm2 =9.8×104Pa 。
⑶ 用液柱高度表示。
p
p  h 可写成 h

对于任一点的静水压强 p 可以用上式化为
对任何一种容重为 γ 液柱高度。
如:水柱、汞柱等。
一个工程大气压 =10mH2O=736mmHg 。
第二章 水静力

Pa
三、测压管高度,测压管水头及真空度

一个密闭容器, P0>Pa
则:在水力学中, hA 高度 P0 hA
即为测压管高度。
h
这种测量压强的管子叫测压管。
在容器内有 p A  p0  gh A
ZA
在右管中有 p A  pa  ghA

因此 p0  gh  pa  ghA
p A  pa p
hA  
g g
所以:测压管高度 hA 表示 A 点的相对压强(计算压强)
第二章 水静力

若 P0<Pa
则:位于测压管中的水位高 Pa
度将低于容器内液面高度。
即 hA<h
那么,真空高度为:

hB  h  hA P0
hB
p A  p0  gh  pa  ghA
h hA
pa  p0  g h  hA   ghB A
ZA
p a  p0
hB 
g
第二章 水静力

在水力学上,把任一点的相对压强高度(即测
压管高度)与该点基准面以上的位置之和称为测压管水头

上图中 A 点的测压管水头为
: p
zA  A
g
p
水力学基本方程式可写成:z  c
g
可见,在静止液体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不变。
第二章 水静力

四、压强的测量
1 、测压管
测压管是一根等径透明玻璃管,直接连在需要测量压强的
容器上,如图所示。测压管—般都是开口的,测出的是绝对
压强与当地大气压强的差即相对压强,在图中读出测压管中
液柱高度后,就可算出 A 点的相对压强。

p A  pB  h  gh p A  L sin   gh


第二章 水静力

2 、 U 型测压计
当被测流体压强较大或测量气体压强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
U 形管测压计。 U 形管中的液体,根据被测流体的种类及压强大
小不同,一般可采用水、酒精或水银。由测压计上读出后 h 、 hp ,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有

p1  p2

由于 U 形管 1 、 2 两 p1  p A  h p Aabs  h   p h p  pa
点在同一等压面上, p2   P hP p Aabs  pa  h   p h p
由此可得 A 点的相对压强: p A  p Aabs  pa  (h   p h p )  0
p A   p h p  h p Ak  pa  p Aabs  h   p h p
第二章 水静力

差压计一般并不直接测出任意两点间压强的大小,而是直接测出两点间压差。
下图中两容器中盛有同种介质。

p1  p A  z A h
p2  pB  z B  m h

因 p1 = p 2 得

p A  pB  ( m   )h  z
p A pB   m 
    1h  z
   
z  z B  z A p p  
( z A  A )  ( z B  B )   m  1h
    
当两容器中盛有同种介质,且 A 与 B 位于同一高程
时, A 与 B 间压差为:
p A  pB  ( m   )h
第二章 水静力

若被测点 A , B 之压差很小,
n
为了提高精度,可将差压计到装,
U 型管中注入不与容器中介质相
混合的轻质液体,然后按同样方
法建立 A 、 B 两点间压差的计算
公式。
若两容器中盛有同种介质:
p B  p A  (   n )h  s

当两容器中盛有同种介质,且 A 与 B 位于同一高程
时, A 与 B 间压差为:
p B  p A  (   n )h
第二章 水静力

: 利用 U 形测压计量测容器中液体某点
例点相连支管中水银面和 A 的压强,只要测出和 A
A 点间的高差 a ,两管间液面差 h ,即可求得 A
点的压强。如图所示, h=20cm , a=25cm , hA=10cm ,求 A 点压强 pA 、
液面压强 p0 。如 h=0 ,其他数据不变, pA 、 p0 又是多少?真空度和真空
高度是多少?
解 取等压面 1—2 ,知 p1 = p 2 根据静压方

p1  p A   水 a p2   m h 则 p A   水 a   m h得
p A   m h   水 a  133.3  0.2  9.8  0.25  24.2(kPa)

又 p A  p0   水 h则
A p0  p A   水 hA  24.2  9.8  0.1  23.2(kPa)
当 h = 0 ,其他数据不变时

p A   m h   水 a  0  9.8  0.25  2.45(kPa)

p0  p A   水 hA  2.45  9.8  0.1  3.43(kPa)

A 点和液面都出现负压。当相对压强出现负压时,其绝对值就是真空度。

则真空度 p A真  2.45kPa p0真  3.43kPa

p A真 2.45 p0真 3.43


则真空高度 h A真    0.25( m水柱) h0真    0.35( m水柱)
水 9.8 水 9.8
第二章 水静力

例:利用水银差压计量测两管之间 A 、 B 两点的压差时,只要测出 A 、 B 两管中水银面


高差△ h , A 、 B 两点间高差△ z, 即可求得 A 、 B 两点间的压差。如图,两容器连
接一水银差压计,两容器内皆为水, △ z=0.4m, △h=0.3m , 求 A 、 B 两点的压强差
(pA-pB) 。

解 : 取等压面 1—2—3 , 4—5

则 p1  p2  p3 p4  p5
p 2  p1  p A  h
p A  p 2  h
p4  p5  p B  z  h  h

p3  p4   m h  pB  z  h  h   m h

p B  p3  z  h  h   m h
p 2  p3 p A  p B  ( m   )h  z

 (133.3  9.8)  0.3  9.8  0.4


 33.1(kPa)
第二章 水静力

作业:
思考题:
2.3 、 2.4
习题:
2.1 、 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