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8

第一章 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回顾 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
§1.1 土的三相组成
§1.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1.3 土的结构
§1.4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
§1.5 砂土的密实度
§1.6 土的压实原理
§1.7 土的工程分类
回顾 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

一、岩石的成因类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土的成因类型
回顾 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

岩石 风化 土

地球 搬运、沉积 地球

土是岩石经过风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母岩物质 parent material

时间 Time

土形成过程的 气候 climate

空气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影响因素 :
地形条件 topography

有机质 organisms

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体现在风化和运积过程之中
一 . 风化作用
岩石和土的粗颗粒受各种气候因素
的影响产生胀缩而发生裂缝 , 或在
母岩表面和碎散的颗粒受环境
运动过程中因碰撞和摩擦而破碎
因素的作用而改变其矿物的化
学成分,形成新的矿物
物理风化 量变
原生矿物 无粘性土
质变
化学风化 次生矿物 粘性土

生物风化 有 机

动植物的活动
二 . 搬运与沉积
残积土
残积土

残积土 风化带

无搬运 基岩

运积土 风化所形成的土颗粒,受自然力(重力、
有搬运 水力等)的作用搬运到远近不同的地点
所沉积的堆积物。
残积土

残积土
特征
● 易溶物质被淋滤
● 和母岩在成分上有直接的关系
● 颗粒大小不一,棱角明显
● 厚度变化较大
运积土
重力 : 坡积土
洪积土
冲积土

运积土 湖泊沼泽沉积土
水:
有搬运 海相沉积物
冰川 : 冰积土
风:风积土
坡积物:当坡地上端的分水岭以及坡面上受了片蚀作用,
被冲刷的岩屑物质搬运到下坡地段沉积下来,就成为坡
积物。它的形成以动力为主,兼有重力的作用。

洪积物:坡降突减,流路变宽,引起水流速度骤减,
使上游水盆内侵蚀下来的大量碎屑物质堆积。

冲积物: 当上游或支流供给泥砂过多,主流负荷不了;
河流因雨量减少或蒸发加大,使流量显著变小;或者河
流因某种原因致使流速降低,一部分泥砂便沉积下来形
成冲积物。
坡积土
坡积土

坡积土 基


特征:
● 上粗下细,性质不均匀
● 结构松散
● 成分和基岩无关系
● 厚度小
洪积土 洪积土
洪积土

地下水
泉水

特征:
有分选性,近粗远细

洪积扇地形
冲积土

二级阶地
冲积土 二级阶地
一级阶地 一级阶地

特征: 河漫滩
河床 河漫滩

浑圆度分选性明显,土 基岩
层交迭,珠、长三角
湖积土

返回
§1.1 土的组成

固体(土颗粒) 矿物质、胶结物、有机物
土的三相组成 液体(水) 水和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

气体(空气)
非饱和土力学
Unsaturated
soil
固体(土颗粒) mechanics
饱和土
液体(水)
一 . 土的固体颗粒

土骨架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起决定性的作
用。分析研究土的状态,首先要研究固体颗粒的状态
指标,即粒径的大小及其级配、固体颗粒的矿物成分、
固体颗粒的形状。
实际工程中常按粒径大小分组,粒径在某一范围之内

的分为一组,称为粒组。

常用的粒组有:砾石粒、砂粒、粉粒、粘粒、胶粒。

粗粒土 : 以砾石和砂粒为主要组成成分
细粒土 : 以粉粒、粘粒和胶粒为主的土
1. 土粒的矿物成分
原生矿物: 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
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主要有石英、长石等,存在于
卵、砾、砂、粉各粒组中。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经化学风化作用,使
其进一步分解而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主要
是粘土矿物,包括三种类型高岭石、伊里石、蒙脱石。

土中
矿物
成分
分类

2. 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
—— 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

界限粒径

粗粒土 细粒土
卵石 砾石 砂粒 粉粒 粘粒 胶粒
d mm
砾 粗 中 细 粉
0.5 0.25
20 2 0.075 0.005 0.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粒度成分

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用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粗粒土 : 筛析法
细粒土 : 密度计法、移液管法

颗粒级配累积曲线——横坐标为粒径 , 纵坐标为小于
该粒径的颗粒的含量百分数
土的颗粒级配累积曲线

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 P (%)
100
200g 90
P 80
10 % 70
5.0 10 60
95 50
2.0 16 40
87
1.0 18 30
78 20
0.5 24 10
66
0.25 22 0

0.01

0.001
55

0.05
0.5

0.005
0.10
5.0
10

1.0
0.1 38 粒径 (mm)
36
72
粒径 (mm) 0.05 0.01 0.005
筛析法 百分数 P(%) 26 13.5 10
一些特征粒径,可作为选择建筑材料的依
据,并评价土的级配优劣。

土的颗粒级配累积曲线

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
100
90
80
d60 : 限制粒径 70
d10 : 有效粒径 60
50
40
30
20
10
0 d60 d50 d30 d10
d60 d10 d30 Cu Cc

0.01

0.001
0.05

0.005
0.5

0.10
5.0

1.0
10

0.33 0.005 0.063 66 2.41 粒径 (mm)


土的级配及优劣评价:
不均匀程度: Cu = d60 / — 不均匀系
d10 数
级配不均匀: Cu ≥5
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

100
90
80 土样 A
70 土样 B
60
50 土样 B 比土样 A 更均
40 匀
30
20 曲率系数:
10
d60 d10 d302
0 Cc =
0.01

0.001
d 60 d10
0.05
0.5

0.005
0.10
5.0
10

1.0

粒径 (mm)
3. 颗粒形状

原生矿物 圆状、浑圆状、棱角状
次生矿物 针状、片状、扁平状
§1.1 土的组成
二 . 土中水(液相)
按土中水的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的相互
作用将土中水划分为矿物成分水、结合水、自由水等类型。
结晶水 矿物内部的水
结合水 吸附在土颗粒表面的水
自由水 电场引力作用范围之外的水
强结合水
• 排列致密、定向性强
• 密度 >1g/cm3
• 冰点处于零下几十度
• 具有固体的的特性
• 温度高于 105°C 时可蒸
发 弱结合水
• 粘滞性
• 位于强结合水之外,电场

力作用范围之内
• 外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塑

• 不因重力而移动
重力水 在重力作用下可在土中自由流动

自由水 • 存在于固气之间
• 在重力与表面张力作用下
毛细水
可在土粒间空隙中自由移动
均传递静水压力
分布在土粒内部相互贯
通的孔隙可以看成许多
毛细水 形状不一、直径互异、
分析对象 : 水柱
彼此连通的毛细管 πr2hcγw=2πrTcosα

上升高度 :
2T cos 
hc 
r 
毛细升高与孔径成反比

粘土
粉土
土中毛细现象
砂土
砾石
§1.1 土的组成

土中气体(气相)

自由气体:与大气连通,对土的性质影响不大

封闭气体:增加土的弹性;阻塞渗流通道。气泡

在非饱和土中,土颗粒间的孔隙由液体和气体充
满。土中气一般以下面两种形式存在于土中:一种是四周被
颗粒和水封闭的封闭气体,另一种是与大气相通的自由气体。

返回
§1.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三相间的比例关系 )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粗粒土的松密程度 影响 力学特性
粘性土的软硬状态
一 . 指标的定义
1. 三相图

ma=0 空气 Va
Vv
m mw 水 Vw V

ms 土 Vs

质量 体积
1. 室内测定的三个物理性质指标
---- 土的密度、土粒密度(比重 ds )、土的含水率

( 1 )土的密度()
m ms  mw
 
V Vs  Vw  Va

土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的质量。这一指标
需试验取得 。

G  m g
质量 m 与重力 G 的关系:
G m g
重力密度(简称:重度):     g
V V
单位体积土的重力
各种密度、重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m

天然密度 V
ms
d 
干密度 V
 sat     d   
ms   wVv
饱和密度  sat 
V
ms   wVs
    sat   w
有效密度 V

天然重度   g
干重度  d  d g
 sat     d   
饱和重度  sat   sat g

有效重度     sat   w
( 2 )土粒密度(  s )
ms
s 
Vs

土粒比重 ds 是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纯蒸馏水在
4℃ 时的质量之比,这一指标需试验取得。

ms s
ds  
Vs   w  w
( 3 )土的含水率 (ω)
mw m  ms
  100%   100%
ms ms

土的含水率 ω 是指土中液体的质量 (mw )


和土颗粒质量 (ms) 之比,用百分比表示。这一指
标需通过试验取得。
2. 其它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
Air Va
Vv Vv
( 1 )土的孔隙比 e Water Vw
V
Vs
Vv
( 2 )土的孔隙率 n(%)  Soil Vs
V

体积
关系 : n
e
e
n
1 e 1 n
Air
Vv=e
砂类土的孔隙率一般在 30% 左 Water
V=1+e
右;细粒土的孔隙度大,如粘性土
的孔隙率有时可高达 70% Soil Vs=1

体积
( 3 )土的饱和度 ma=0 Air Va
mw Vv
Water Vw
m V
V
S r  w  100%
Vv ms Soil Vs

质量 体积
定义 : 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Sr=0 : 干土
Sr=100 : 饱和土
饱和度表示孔隙中充满水的程度 Sr <50% : 稍湿
50%<Sr <80% : 很湿
Sr >80% : 饱和
Vs  1
Vv  e,V  1  e
Gs   w ds, Gw  Gs   w ds, G   w ds (1   )
指标换算
 ds (1   )
G
V   w

 
G  ds (1   )
e  V 1  1  w
1
 
Gs  ds 
d   
w

V  w ds (1   ) /  1  

Gs   wVv
 w ( ds  e )
  
V 1 e
sat

' Gs   wVs  w (ds  1)


  
V 1 e
V v e
nV 
1 e
Vw  ds
Sr   返回
Vv e
§1.3 土的结构
粗粒土的结构

示意图 单粒结构

根据颗粒间的排列接触关系:松散结构和密实结构

松散结构 密实结构
细粒土的结构

示意图

片堆结构 片架结构
( 分散结 ( 凝聚结
构) 构)
形成环境 淡水中沉积 海水中沉积

粒间作用力 表面力、胶结力 表面力、胶结力


(粒间斥力占优势) (斥力减小引力增加)
边、角与面
排列形式 面与面 边、角与边
§1.4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

粘性土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稠度,稠度是指粘性
土在某一含水量下的软硬程度和土体对外力引起的变形
或破坏的抵抗能力。

当土中含水量很低时,水被土颗粒表面的电荷吸着
于颗粒表面,土中水为强结合水,土呈现固态或半固态。
稠度状态 固态或半固态 塑态 流态

土中水的形态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自由水

含水量 w

稠度界限 缩限 ωs 塑限 ωp 液限 ωl

强结合水膜最大 出现自由水

粘性土的稠度反映土中水的形态
阿太堡界限:
1 )液限 (ω L
) 液限指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液性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2 )塑限 (
)
P
塑限指土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光电式液、塑限仪
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圆
锥下沉深度和含水量的关系直线。
圆锥下沉深度为 10mm 所
对应的含水量为该试样的 10mm
液限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下沉深度为 17mm 所对应
的含水量为试样的液限(水工试
验标准)。
下沉深度为 2mm 所对应
的含水量为塑限。
对于不同的粘土,含水量相同,稠度可能不
同。为了表征土体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之间的相
对关系,工程上常用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两个指标判
别土体的稠度。

( 1 )塑性指数

I p  L   p

—— 吸附结合水的能力;粘性大小;大致反映粘土颗粒含量

常作为细粒土工程分类的依据
( 2 )液性指数   p
IL 
L   p

—— 反映粘土稠度状态

IL<0 坚硬状态 0.00 – 0.25 硬塑


IL=0 – 1 可塑状态 0.25 - 0.75 可塑
IL>1 流 态 0.75 – 1.00 软塑

wp w wl

返回
§1.5 砂土的密实度

粗粒土的密实状态
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含量的多少

孔隙比 e 或孔隙率
n 优点:简单方便
缺点:不能反映级配的影响
只能用于同一种土


emax  e
相对密实度 Dr 
emax  e min

emax 与 emin :最大与最小孔隙比


emax: 最大孔隙比;将松散的风干土样通过长颈漏斗轻
轻地倒入容器,避免重力冲击,求得土的最小干密度再
经换算得到最大孔隙比。 (漏斗量桶法)

emin: 最小孔隙比;将松散的风干土样装入金属容器内,
按规定方法振动和锤击,直至密度不再提高,求得土的最
大干密度再经换算得到最小孔隙比。(振动锤击法)
粗粒土的密实状态指标

emax  e (  d   d min )  d max


Dr  
emax  e min (  d max   d min )  d

判别标准: Dr = 1 , 最密状

Dr = 0 , 最
松状态
Dr≤ 1/3 , 松散
状态
1/3 < Dr≤ 2/3 , 中密
状态
dmax: 最大干密度,在一定的击实功能下所能达到的最
紧密状态时的干密度。(击实试验)

压实系数 λc (密实度) : 土的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


压实系数 λc—— 现场填筑的控制指标


标惯 N
圆锥动力触探 N63.5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3.5
用卷扬机将质量为
63.5kg 的钢锤提升
760mm 高度,使其自由
下落,打击贯入器,记
录贯入器每贯入土中
300mm 深度所需的锤击
数N。
返回
§1.6 土的压实性

目的: 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
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

机理: 压实使土颗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
减少,孔隙水排出,土体单位重量提高,
形成密实的整体,内摩擦力和粘聚力大大
增加,从而使土体强度增加,稳定性增强。
含水量的影响
土的含水量是影响填土压实性的
主要因素之一。
土的干密度是反映土的密实度的
重要指标,它与土的含水量、压实能
量和填土的性质等有关。将同一种土
配置成不同含水量的土样后进行室内
击实试验,可以获得含水量与干密度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作击实曲线。
击实曲线表明,存在一个含水量
可使填土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值,产生
最好的击实效果。将这种在一定夯击
能量下填土最易压实并获得最大密实
度的含水量称作土的最优含水量。
压实能量的影响
同一种土,随着压实能量的增大,最佳含水量会随之减少而
干密度增加。但压实能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干密度增加就
不明显了。

压实工具和压实方法的影响
不同压实工具,其压力传播作用深度不同,因而压实效果
也不同。夯击式作用深度最大,振动式次之,静力碾压式最浅。

土质的影响

在一定的压(振)实能量下,不同的土质其压实效果不同。
返回
§1.7 土的工程分类

目的: 便于研究及应用
土的组成
依据: 能反映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的状态
土的结构

岩石
碎石土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分类法 砂土
粉土
粘性土
一、岩石的工程分类
1 、坚硬程度

2 、风化程度

3 、完整程度
完整性指数
二、碎石土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粒组含



漂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 200mm 的颗
块石 棱角形为主 粒超过全质量 50%

卵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 20mm 的颗


碎石 棱角形为主 粒超过全质量 50%

圆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 2mm 的颗


角砾 棱角形为主 粒超过全质量 50%
三、砂土
土的名称 粒组含量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


砾砂
占全质量 25 --
50%
粒径大于 0.5mm 的颗
粗砂
粒超过全质量 50%

中砂 粒径大于 0.25mm 的
颗粒超过全质量 50%

细砂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超过全质量
85%
粒径大于 0.075mm 的
粉砂
颗粒超过全质量 50%
粒径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小于全质量
四、粉土 50% 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小于全质量 50%
而塑性指数 Ip≤10 的土

五、粘性土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小于全质


量 50% 塑性指数 , 且 Ip>10 的土

10<Ip≤17 的土 粉质粘土

Ip>17 的土 粘土

六、特殊土 淤泥、淤泥质土、人工填土、红粘土、黄
土、膨胀土、残积土、冻土
返回

You might also like